武术馆校学生

2024-09-20

武术馆校学生(共12篇)

武术馆校学生 篇1

1 前言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武术馆校的办学条件、规模和管理体制等都逐渐改进,人们对武术馆校的认识也更加理性。但是,大部分武术馆校仍然忽视硬件和软件建设,校舍陈旧、管理混乱、教师配备不齐全,而且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很少,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面对这种现象,及时对潍坊市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对武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培养高质量的武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潍坊市有代表性的部分武术馆校(寿光少林武术院、中华武校、金宝武校、集英武校)的学生及教练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潍坊市四所武术馆校的师生展开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教练和学校领导对武术的传承以及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视,学生对武术也有各自的认识。但调查问卷的反馈和访谈也发现目前武术馆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就潍坊市四所武术馆校师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3.1 武术馆校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情况

(N=98)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提高攻防技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从表1看出,能够正确选出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的学生占44.9%,另有25.5%和29.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其中的两项和一项。武术的概念是武术理论中最基本的知识,但通过调查发现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武术概念不明确。这说明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仍有待提高。通过访谈法了解到,多数武术馆校开设的武术理论课太少,有的甚至不开设武术理论课。另一方面,技术动作的教授与理论讲解脱节,使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武术内涵。《社会武术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武术馆校在“学好相应文化知识的同时,根据武术专业人才业务规范的要求,系统学习武术理论、进行武术技术训练”。因此,武术馆校应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加大对武术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武术教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技术动作而忽视其武术文化内涵和理论知识的教授,应把武术文化作为必修课,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提高教学质量。

3.2 武术馆校教练文化程度分析

(N=98)

从表2看出,有81.6%的武术馆校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校教师,有63.3%的学生是通过比赛及大型活动的积累,通过社会中的武师以及电视、书籍和网络来了解武术的学生只占18.4%和38.8%。因此,学校教师是武术馆校学生了解武术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武术馆校的教练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从表3可以看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练中A校占57.1%,B校占50%。通过表4看出,A、B两校对武术认知程度高的学生分别为56.7%和53.3%。相比较而言,C校和D校都没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大多数教练是初中和高中学历,其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高的分别是26.3%和31.6%。通过访谈法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教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武术内涵的教授较文化程度较低的教练要多。因此,教练文化程度越高,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内涵的教授就会越深刻,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

一直以来,师资严重缺乏都是困扰武术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师资力量滞后导致武术馆校发展缓慢,武术馆校学生的武术认知程度低。因此,学校应做好教练的培训工作,提高教练的文化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

(N=21)

(N=98)

3.3 部分武术馆校基础文化课的课程安排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发现,大部分武术馆校只开设基础文化课中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四所武术馆校中只有一所武术馆校还开设有政治课程。其中,A校和B校每周的基础文化课程超过20节,武术技术课程超过30节,基础文化课和武术技术课均衡发展。而C校和D校每周的基础文化课少于20节,相对较少。从表4看出A、B两校对武术认知程度高的学生分别为56.7%和53.3%,C、D两校对武术认知程度高的学生分别为26.3%和31.6%。因此,可以看出,对基础文化课程重视程度高的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所以,武术馆校应合理安排课的结构,加强对基础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全面发展。

3.4 学生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态度分析

(N=98)

态度决定一切,拥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学生无论学习什么科目都会积极认真,事半功倍。通过调查得出,喜欢上基础文化课的学生中有76.1%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而不喜欢上基础文化课的学生中只有12.5%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目标,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见表5)。

3.5 部分武术馆校对学生教育定位的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师,所以武术馆校对学生的教育定位将影响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从表6可看出,选择升入高校继续学习、武术教练和保安、保镖的较多,其中A校和B校均有100%的教练把对学生的教育定位为升入高校继续学习,且A校和B校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超过50%,而C校和D校教练对学生的教育定位为升入高校继续学习的不超过50%,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也没有超过50%。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定位高的学校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所以,若想提高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先要做好学校的教育定位,这样才能形成好的学风,从而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N=21)

3.6 学生习武时间长短对认知程度的影响

(N=98)

从表7得出,习武时间在5年以上的学生中有83.3%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而习武时间在5年以下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只有21.3%,有44.3%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低。这说明,习武时间越长,对武术的了解越广、越深,因此,对武术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

3.7 建校时间长短对学生认知程度的影响

通过访谈法,咨询了武术馆校领导有关学校建校年限的问题,结果显示,A校的建校年限为14年,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占56.7%;B校建校年限为10年,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占53.3%;C校建校年限为6年,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占26.3%;D校建校年限为7年,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的占31.6%。因此,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学校的建校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建校时间长的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较高,这可能与学校的学校建设、管理体制、教师配备、课程安排等因素有关。建校时间长的学校,其规模、教学、管理体制等都逐渐成熟,因此,教学质量也就更高。

4 结语

中国武术不仅是体力与技法的结合,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武术馆校师生是习练武术的主要群体,承担着培养优秀武术人才以及普及群众性武术运动的重任。通过调查发现,潍坊市武术馆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习武年限、文化水平、文化课开设等因素都对学生的武术认知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目前武术馆校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有待提高,并且,武术馆校教练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内涵的教授就会越深刻,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对基础文化课和武术理论课重视程度高的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高;对基础文化课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学生的教育定位高的学校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习武年限较长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建校时间长的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较高。

因此,应不断完善武术馆校的规模、办学条件、管理体制以及师资力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习武和学文均衡发展,提高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培养高质量的武术人才,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潍坊市武术馆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习武年限、文化水平、文化课开设等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潍坊市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武术馆校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培养高质量的武术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武术馆校,影响因素,认知程度,研究

武术馆校学生 篇2

一年级的时候,徐老师就把我选进了校武术队,成了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位运动员。每到上课时,我就特别高兴,学起来也特别认真,不敢有半点马虎。老师每每都要夸奖我一番,还把我当成种子选手培养,给我们多次参加社区表演的机会。

渐渐的,我成了队里的老队员便以为学得很棒了,直到有次出去比赛,连前三都没进,我才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从此,我更加刻苦地进行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我再次参加比赛,我的心里给自己打气:“别怕,相信自己,你能行的。”然后抬起脚步,落落大方地走上台,一鞠躬,侧首翻、旋风脚摔、二起脚……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表演过后,不出所料,我拿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颁奖台上,评委们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台下观众席上也要人悄悄的说:“啊,这小姑娘可真厉害!”那一刻,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与自豪!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武术了。校运会上、社区表演,都能见到我活跃的身影,同学们也亲切地称呼我为“武术能手”。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武术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武术;武术课;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72-1

从2004年至今,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已数十载,学校成为了武术传播发展的阵地,部分学校还把武术作为特色品牌,在大家其乐融融地畅想着武术的未来时,笔者想问下我们孩子是不是对武术课真的有上足球课、篮球课那样的热情。相对于武术课,有些孩子更愿意练习枯燥的跑步,武术课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看似老生常谈,但确依然存在。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武术课,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一、立足学生实际,保持课堂吸引力

武术课堂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保障武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武术能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显得尤为关键。

1.激发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一直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武术殿堂,还没搞清楚什么是武术,便被一系列武术基本功练怕了。武术教学并非武术训练,学校武术也不是武校,不是以培养运动员为目的,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是活动,不是比赛。要把武术教学改造成全体学生都需要的方式,而不是走入竞技体育的怪圈。

学习任何项目都需要一个氛围,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学习武术之前开展一些武术知识方面的普及性教育。如观看武术影视作品、读一本关于武术的书籍、了解一位武术名人,好让学生对武术有个大致的了解。先让学生试着参与到武术中来。

2.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传统武术不太容易被中小学生学习掌握,因此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符合中小学生发展特点,这样既能锻炼基本功,又符合孩子们的学习心理、身体条件。尤其在武术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不要对每个动作都高标准严要求,如教学手型、步法时可重点让学生了解动作,模仿会做就行,然后逐步提高。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是好动,专注度差,遇到困难时,抗挫力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多变,对个别不容易掌握的动作要适当放宽要求,允许学生暂时做不到位。让学生感受到武术不难,容易学、有趣味。学好武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能持续的学习就一定会有提高,我们要培养孩子有持续学习武术的愿望。

二、多管齐下,构建武术高效课堂

1.巧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武术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对象是普通学生,“老师要求压腿压到一定程度才能开始练,还没压到那个程度,学生就受不了了。与其等学生具有了美妙的音色再去练习唱歌还不如一开始就哼起来,学会一首歌兴趣远比练声来的容易。

中小学的孩子们,每人都有一个武侠梦,老师对于内容的设计应投其所好,利用体育器材、音乐营造学习氛围,用巧妙地语言把孩子们带入到学习情境,让孩子沉溺其中,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把教授的动作可以与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卡通人物结合,设计教学内容,如在教授水平一武术马步冲拳、弓步冲拳时,可以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改编情境,以赶跑光头强,保护大大森林为主线,中间把所教授的武术内容融入其中,改变传统武术教学的一招一式的枯燥乏味,使武术课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内心。

2.多用鼓励语言,树立学生信心

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语,不同的语调、表情,传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武术的教学语言更是如此,面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语言的巧妙运用,不但可以更快地让学生融进课堂,还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例如,对于水平一的小朋友来说,语言不能生硬、死板,尽量让自己的语言婉转、悦耳,多使用鼓励性、表扬性的语言,对此我们男教师可以看看《鞠萍姐姐讲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动画片来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更有魅力。

3.分层学习,保证练习时间

武术拳种众多,可以考证的就有239种,学校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选择拳种,也可以根据孩子们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选择,例如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可以开展舒张大气的长拳、长棍、长刀等,初高中孩子们可以尝试下太极、八卦等传统拳法的开展。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首先要从课时上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武术课程,可以安排在体育课、大课间、阳光活动时间开展;其次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计划中要明确教学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如水平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求知欲望较强对武术搏击的兴趣较高,根据这阶段学生的特征在容上可开展武术中的各种踢腿、冲拳、简单腾跃动作,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等素质。

4.创新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就是学生把老师本学期教授的内容进行演练,教师根据学生相应的表现给出分数,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得高分,学生们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大大的打了折扣。

武术学习可以尝试阶段性的评价,例如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根据所学内容重新编排,完成一套动作组合,让学生不但是在课堂上学习、鼓励他们利用网络去探索新知;还可以教师规定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并进行展示,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写一下学习的感受,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三、结论

武术馆校学生 篇4

1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武术兴趣的差异

1 . 1武术选修课参与人数较少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武术课开展都存在以下两种形式:选修课和普修课。其中普修课的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一切的学习都要在学校的安排之下进行统一学习,而选修课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体育运动的项目。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以及自身的学习体验等情况下发现,现代普通高校或体育院系中武术选修课的人气一直很低,同时由于外来武技项目的不断涌入,参加武术选修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并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当前的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除了少数的武术爱好者之外,其余学生都是因为无其项目可选,同时又因为武术的运动量较小、考核相对简单而被迫选择的武术选修课,就连体育院系学生也是如此。

1 . 2武术课堂练习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武术课相对于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堂氛围来说缺乏活跃性,学生在武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度较低,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也相对较少。而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球类、棋类、体操类等,这些运动项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较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训练中来,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锻炼热情。尤其是由韩国引进不久的跆拳道,由于其优美的动作和高涨的运动气势,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参与到跆拳道的学习中来。而当前武术课却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很难调动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锻炼热情。

1 . 3校园武术活动氛围不浓厚

首先,参加武术课外活动的锻炼人群较少。在高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高校的各种运动场人满为患,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人气很旺, 运动氛围十分浓厚。但是,参加武术锻炼的人群几乎没有,只能在校园不起眼的角落,发现武术练习者的寥寥身影。从当前的情况看,高校学生不愿意通过武术锻炼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已经成为了一种既定的事实。其次,课外集体互动和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很少出现武术项目。

1 . 4武术教学与巩固练习开展较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校中学生选学武术课并不是因为自身兴趣所致,因此,学生在武术课堂学习中很难以较高的热情参与到武术课的学习当中,而是采取应付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本次课学习虽然可以勉强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到了下节武术课都已经将上次学习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连一个完整武术套路都无法单独完成。武术专业或选修武术的学生在临近考试时,为了通过考试临时突击,考试时也只是简单的模仿过关,考完之后忘的一干二净。有些同学在考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比较完整地完成考试的项目动作,但是动作完成的质量、精神气貌、节奏等掌握的一般。由于学生在武术课堂上学习效果较差,导致课外练习的自信不足,因此,学生也就不愿意在课余时间将武术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项目。因此,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2提升高校武术教学与学生武术兴趣培养效果的策略

2 . 1加大对武术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实施

针对目前武术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国家教育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尽快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武术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提升武术教材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并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编制出一套科学的武术教材,从而保证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机地关联起来,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武术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文化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我国武术的传统特征,充分展示出我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对武术的探究欲望。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在编订武术教材时,应充分地发挥区域武术文化优势,不断挖掘当地的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我国学校武术的教材内容,在促进地方武术文化发展的同时,调动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 2切实提升武术课堂教学效果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进一步创新武术教学的形式,不断拓宽武术教学的途径,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将武术教学跟游戏结合起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升武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武术技能运用的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升武术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将武术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明显地区分开来,充分体现出武术课的本质属性,实现学生对武术选修课的预期价值。

2 . 3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作为高校的武术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武术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武术教师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武术的训练和学习,就会导致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降低,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武术教师科学实施武术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提升武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经常参加课外武术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和武术相关的集体活动,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2 . 4丰富武术教学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

作为高校的领导人员应不断提升对武术教学的重视,进一步加大对武术教学场馆、武术训练器材等的投入力度,大力发扬中华武术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对中华武术的信仰,扭转以往重视西方体育而忽视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武术传承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不断地提升对武术运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武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武术学习环境, 营造更好的武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总之,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不高、教师缺乏较好的行为导向以及场地器材等因素是导致高校武术教学兴趣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武术教材内容,创新武术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以此来促进高校大学生武术兴趣的发展。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在传承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民族文化的新局面。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武术兴趣发展与培养为研究对象,就武术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促进高校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的普及提供参考。

小学生作文:观武术展演 篇5

开幕式那天,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我们穿着洁白的武术服,神气十足的来到了体育场。见到这里人山人海的观众,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老师来到同学们跟前,和蔼地说:“同学们不用紧张,放松心情,好好表演。”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

就快轮到我们表演时,同学们有的活动筋骨,有的摆出一副很酷的模样,还有的站立不动,非常严肃。不一会儿,喇叭里响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我们随着歌声,带着激情,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了体育场中央,歌声停了,我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接着,激动人心的《精忠报国》歌响起了,我们便开始拳打脚踢。我们横出拳,竖踢腿,弓步似毒蛇,马步如猛虎,同学们表演的神采飞扬。观众们更是赞叹不已,纷纷竖起大拇指,有的观众还喊“好”来。表演结束了,“哗啦哗啦”的掌声如同雨点般落到我们身上。

试论大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武术学习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25-0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目前,武术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较高的文化教育内涵,然而,武术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却不太理想。因此,本文试从武术教学的基本狀况入手,对影响大学生武术学习意识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武术课的兴趣,以期取得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一、影响大学生武术学习意识的主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改造自身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条件下,人们的吃苦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却在逐渐消逝。近年来,由于承受不起诸种压力而导致的抑郁症患者和自杀人数的不断上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另外,传统武术的练习往往费时费力,几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出功夫,且动作在习练中往往难以细化,这就超出了这个快节奏时代的需求,且习练中易出现伤害事故,使很多学生只能对其“望武兴叹”,敬而远之,影响了大学生对武术的接受程度,阻碍了大学生习武意识的形成。

在多种健身手段并存的今天,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吸引着众多的健身者;舞蹈、游泳、滑冰等其他健身手段也因其自身的魅力吸引了不少追随者,武术作为健身手段之一,必然受其影响。

从高校所开设的武术课程来说,一些高校所开设的武术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很多学校所开设的武术课程,只是长拳,初级套路、24式太极拳等,内容单一,练起来枯燥无味,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容易误导学生,认为武术只是冲冲拳、踢踢腿而已,影响学生的武术情感,阻碍武术习练意识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措施

1、从武术自身的特征出发来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内容之丰富,哲理之深奥,功能之全面,非一般体育项目可比的,它溶汇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以及宗教的精髓,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气质、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把学习武术同弘扬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发挥中国文化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七十年代,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精武门》在全世界刮起的中国功夫热,让西方人真正领略到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成功宣扬了中华武术,激发了全民的尚武风气,一大批武校在民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1年,夺得四项奥斯卡金像奖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在全球影坛亮相,开启了美国人欣赏亚洲片的大门,又一次让全世界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去年一部《李小龙传奇》在中国大江南北再度刮起功夫旋风,也让李小龙这位武术大师一生中精彩的事迹完全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这些影片中,主人公潇洒飘逸的姿态、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诚信守诺的豪爽品质、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仗义济民的优良人格等都成为“正义”的化身,与人们自身完善的心理定势相吻合,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这都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武术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热情和兴趣。

2、从教师自身出发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辅导学生习练武术的一线教员,武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举足轻重。其素质和水平对学生的习武意识起着直接作用,武术教师对武术的认识程度和理论水平,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武术观,正确理解武术的内涵有着积极作用;武术教师的武术功底和动作质量,做示范或自己日常练习中所表现出的精、气、神等,对学生习练武术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教师课堂教法要灵活,讲解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并配之准确、协调、优美的示范动作,学生就会精力集中、认真练习。

3、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如今武术已作为中华传统体育在社会中展开,对抗练习、特定功法练习等各种武术练习手段已在社会中普及,因此,现行的学校武术教学应打破传统框框,充分挖掘武术运动中较有利于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套路、技术动作与功法以及有关理论知识(包括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 ,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计划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量,要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承受能力, 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理论知识和动作技术难度,科学练习,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精力充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求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用新颖、生动的武术内容刺激学生,以唤起他们爱学和乐学武术的兴趣。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不能单一地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开放式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长时间蹲马步、压腿、踢腿、下腰等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乏味。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陌生时,最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动力,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在武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向学生提供逼真的感性知识,可使学生看得真切、扩大知识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武术教学中适当配备教学音乐,理想的音乐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它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动作产生美的享受,又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武术训练,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表现力,加强对动作的记忆。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扇等已有适合自身特点的配套音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音乐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练习、愉悦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学生领会动作,增强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

4、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来培养兴趣

在武术教学必须树立以“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编排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套路动作,允许学生将部分的武术器材带回去练习,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练习。

自古以来音乐与武术就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的结合完善了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了其欣赏性和艺术性,营造了武术的文化和环境。如:《男儿当自强》《中国功夫》等音乐,不论从词和曲都能激发人的情感,促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良好的武术氛围,为武术的教育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好的环境中,我们才能融入到中华武术的传统精髓里,融入到我们的宝贵国粹里,为我们“崇武尚德”提供心灵的空间。

不定期举行校内外的武术表演,给优胜者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演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各种武术表演不仅是对武术教学与训练结果的检验,更是对武术教学工作的推动。正确培养学生的好胜意识,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

总之,兴趣是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武术学习,提高武术教学质量,这将对弘扬中华武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天德.体育教程与教学改革在继承—创新中发展[J].体育科学,2006,1

[2]体育学院教程.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武术馆校学生 篇7

武术运动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武术是体育专业学生专修的主要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武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武术套路是武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武术的传播和继承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武术套路运动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项目之后,对武术今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将起着重要影响。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之后,其动作要求幅度大、腾空高、节奏强、柔韧性好,因此在训练时以此为标准而实施武术专修训练,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损伤,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由此本文着重分析其发生损失原因同时为武术训练实施提供借鉴。

1 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行为中常见事故,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疲劳损伤,它是影响运动者中断运动行为的主要原因,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

1.1 按受伤组织的结构分类

按受伤组织的结构分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血管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武术套路中较常见的损伤为肌肉、肌腱损伤。

1.2 按受伤后体表是否完整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体表的完整性已经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外界相通。如武术套路运动中出现的擦伤,由武术器械所意外造成的刺伤,在柔韧性练习中出现的肌肉或者韧带的撕裂伤以及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损伤:伤后体表依然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没有裂口与外界相通,如武术套路中经常出现的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以及闭合性骨折等。

1.3 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

一般性损伤:受伤后仍然能够进行体育活动或受伤后需要进行门诊治疗,在短时间内不能按体育教学要求从事体育活动,需要停止患部的练习或减少患部的活动。特殊性损伤:受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有时需要动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完全不能从事体育活动或训练。在武术套路中可见有韧带拉断、急性扭伤等。

2 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常见损伤的部位及特点

2.1 损伤主要部位

在王怡所写的关于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一文中,他谈到关于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在腰部、膝关节处、踝关节处、大腿、小腿、肩、腕部、肘关节及颈部。在他所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发现:腰部和大腿、小腿的损伤是主要部位占到了78%,且多发生在关节处共占损伤总数的51.2%。

曾世华、黄秀玉、刘祖辉所发表的“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其调查的数据显示,武术专修班学生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上、下肢和腰部,其中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15例,占18%;跟腱腱周炎18例,占22%;腰背部肌肉筋膜炎,20例,占25%;股四头肌挫伤21例,占26%;腕三角软骨盘损伤13例,占16%;大腿肌群拉伤15例,占18%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易受损伤的部位发生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腰背部肌肉、膝关节韧带、股四头肌及大腿肌肉群、踝关节、肘、腕关节等处。

2.2 损伤部位在套路中的地位及发生损伤部位的自身特点

腰背部是损伤最为多见的部位,腰部主宰人行动的中枢,不仅是身体上部与下部的桥梁而且是人重心的落脚点。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绝大多数的武术动作和发劲的动作都要经过腰部的巧妙变化来完成。在武术谚语中就有“腰为主宰”,“以腰为轴”的说法。例如,武术动作中的旋风脚、旋子转体、腾空外摆莲等跳跃动作都是需要腰部发力来成功完成动作。武术套路运动对腰部的核心肌力以及腰部的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因而也是武术专修学生发生损伤的最主要部位。

膝关节作为承载上身重力的关键部位,在结构上其牢固性是非常强的,但是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膝关节常处于半屈部位起跳,起跳角度一般在130度到135度之间,从膝关节的解剖学角度上看,这个度数范围正是膝关节的解剖弱点,很容易导致膝关节的损伤;同时在武术的众多跳跃动作中,膝关节经常承受着地面给的冲力和自身给的重力的冲击,使得髌骨负荷最大。再加上武术套路动作具有动静急停,腾跃折叠,高低起伏的特点,对膝关节短时间制动要求较高,一旦膝关节周围肌肉不能够满足运动强度所需,则易导致膝关节急性或者疲劳损伤。同时,极易引起膝关节副侧韧带扭伤,十字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而半月板损伤在康复过程中没有血液的营养补给,很难恢复。

而大腿周围肌肉群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发生的,如在套路基本功训练时踢腿过猛,在压腿和劈叉过程中力量控制不当而极易引起大腿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踝关节作为支撑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柱关节,在武术运动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外踝要比内踝大,而且外踝要比内踝的肌肉、韧带薄弱,而在武术运动中学生会不自觉的将脚踝内翻,在进行跳跃动作时落地一瞬间的不注意,都会导致踝关节的损伤,其中多为外侧韧带损伤。

肘、腕关节的损伤相比以上部位,在套路运动中损伤几率要小;损伤主要是发生在使用器械,武术对练以及跌扑类动作中。

3 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中损伤的原因

3.1 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武术教师、教练员和专修班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以及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有关。由于缺乏基本知识,难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损伤后不会分析引起损伤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致使伤害事故重复发生。

3.2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准备活动的目的有二个:一是通过多种运动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能力,克服人体机能惰性,有效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正式运动一开始就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二是由于肌肉本身具有粘滞性,当肌肉的温度升高时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因此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有利于肌肉的伸长和收缩不易损伤。由于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3.3 身体训练水平不行以及技术动作变形

由于体育系武术专修班学生绝大部分在进入大学时,其武术素质普遍不高,有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学生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技术动作存在着缺点和错误,动作没定型。运动过程中存在着“高原现象”,理论表明运动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将原有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能继续发展。因此当某些学生在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就急于进行难度较高技术动作的学习时,就极易造成损伤。再者动作的错误,很容易违反人体解剖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容易造成损伤。

3.4 运动负荷过大,负荷安排不合理

任何运动的进行都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不考虑运动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运动者的承受能力;或者在安排负荷的时候不合理,没有注意休息与训练的有机结合,就会引起细微损伤积累而发生劳损,劳损的积累是后期损伤的原因。

3.5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在很多运动损伤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其实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中有很多的应激源致使损失的发生,其应激原主要是生活中的事件和日常冲突,运动者过去受伤事件以及比赛时心理素质等。研究表明:动机越高对自己要求严格怀有高抱负,那么运动者受伤的可能越大,这是运动者参加比赛和考核而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

3.6 运动损伤与季节有关

相比较之下,冬天低温潮湿,容易引起冻伤,也会因肌肉僵硬,弹性、耐力降低。冬天肌肉的粘滞性较强,血液不易被调动起来,体表温度升高较困难。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不易在短时间内提高,因而发生损伤的机率相对较大。

4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1 加强思想教育

多给学生传授损伤知识,在教学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那一百多斤,在平时要多注意规范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分析案例对其进行教育。

4.2 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在做准备活动时要注意观察运动者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训练者的身心发展及天气情况而定。多进行一些活动关节和韧带的练习,因为这是武术套路运动最易损伤的地方。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学习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达不到效果。负荷不要过重避免产生劳损。

4.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安排过小可能达不到训练效果,如果安排过重就有可能造成身体疲劳发生损伤。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当时的身体状况等情况区别对待,因时施教;其次应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量和伤后训练问题,决不能够围绕身体一处部位进行反复的练习,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产生的损伤。

4.4 加强身体素质及易受伤部位的练习

身体素质是一切技术动作习得的前提,只有身体素质练起来身体各关节肌肉才不会那么脆弱。要加强易受伤部位的练习做好预防的准备。例如:为了预防做旋风脚动作时腰部损伤,除加强腰部肌的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的训练,因为腰部肌肉受伤,从某种意义讲与对抗肌——腹肌较弱有关,腹肌力量不足,前后力量达不到平衡,很容易受伤。

4.5 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由于运动损伤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平时多观察学生,看是否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假如发现,教练员就很有必要在进行武术套路学习时特别对待。因为一个学生带着情绪上训练课是很容易走神或者冲动行事的,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发生。

5 结语

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损伤高发群体。易损伤部位依次为腰背部肌肉、膝关节韧带、股四头肌及大腿肌肉群、踝关节、肘腕关节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时,应该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从而确定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自身对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的练习及伤后处理措施,向运动者进行传授损伤必要知识做到“预防为主”。

摘要:武术套路运动是体育运动损伤多发项目之一,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体育系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中学生常出现的运动损伤其部位,损伤种类,损伤事发季节,相关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措施,力求为减少武术套路运动损伤,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武术套路,教学训练,损伤

参考文献

[1]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3).

[3]王怡.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3(1):91-94.

[4]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73.

[6]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余学好,孙军,谭红,彭彦.怀化学院体育系学生膝踝关节运动创伤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9).

浅析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 篇8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部分学生主观上觉得武术是“花拳绣腿”,不值得去练习,所以在接任新班级时,第一次课应不急于讲授新课,而要大讲学好武术的目的意义。武术强调内外俱练,武谚云:“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又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等。认为:“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如此内外具练,以求内壮外强,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近年进行的科学研究,都说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例如,长拳类套路,包括屈伸,回环,跳跃,平衡,翻腾,跌扑等动作,加上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参与活动,尤其坚持基本功练习能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的发展柔软性。而散打对抗中的判断、起动、躲闪格挡或快速还击等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和许多武术功法练习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总之,武术运动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武术能收到好的效果。儿童,少年和青年人从事武术锻炼能促进生产发育,健美体格;老人从事武术锻炼能推迟和预防衰老的各种退行性变化,延年益寿。逐渐树立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武术兴趣的内在动力。

在武术学习中要懂得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中进行练习。例如,在教授初级三路长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时,让学生随着拳脚动作放声呐喊“嗨”或“哈”,形借力势,势用威,活跃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由于大声呐喊,必然引起周围上课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原来有气无力的动作大为改观,动作质量提高,力度增强。大学生由于精力旺盛,觉得总有使不完的劲,平时上课一般不允许大喊大叫,情绪压抑,上课放开喉咙呐喊,情绪得以发泄,精神为之振奋,身心愉悦,从而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利用观看影片所产生的“明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用让学生观看武术表演多媒体录像、武术人物电影的形式,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武术兴趣。通过观看专业武术运动员的表演,结合讲解历史以及人物精神,让学生从套路的观看中更深的领会什么是武术的腿法、击打手法、摔法和擒拿法,什么是武术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等,什么是武术的十二形,即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等练习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观看李小龙、李连杰等武打明星的电影时让学生产生对武术学习的强烈愿望。

再者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特别是练习初级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之类的字。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编排一些武术节目在集会上表演,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应以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建立起如何表现动作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以良好的感官刺激,促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师在对完整动作、重点环节、局部动作进行有目的地示范时,要有选择地利用示范面,抓住学生的观察视线,表现出动作的韵律和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总的来说,从练习的外在形式和发力的方法上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比如说,太极拳的轻柔舒缓,少林拳的威猛刚勇,分别代表着它们的不同特点,那么在音乐的选配上就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可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色,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武术套路教学中攻防含义要体现,武术套路是中华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技击是其本质。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范攻防组合动作。他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以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在武术教学中,不应该只意味强调动作规格,使学生感到武术枯燥乏味。而应该在传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习武术,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例如在太极拳中“白猿献果”这一招,动作要求很枯燥,它要求练习者向左拧腰的同时右拳屈肘自右下向左上弧形冲出,并且右腿亦配合上提,学生在练习时会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完要求后指出拧腰同时右拳向左上冲出是为了攻击对方下颚,配合的右腿是为了以膝顶撞对方的腰、腹部的,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甚至不用教师要求,自己都会去练习体会动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套路的积极性,又为学习攻防实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攻防含义的传授对于武术教学必不可少,也只有这样武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总之,在武术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方法,为国术的推广和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力量。

摘要:武术教学已在各个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事物特殊认识的倾向,是人们去积极钻研、探索并从事一定实践的原动力。感兴趣的事,人们就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努力地去做好它,也常常会事半而功倍。本文主要从武术教学方法层面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武术教学,明星效应,武术套路,练习手段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

[2]罗跃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上武术课的兴趣[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和谐管理策略 篇9

1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内涵

高校学生参加武术社团的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武术的渴求。二是学生想扩大人际交往,丰富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三是学生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等的需求。四是学生为了体验武术运动本身的乐趣,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等。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原因也许因人而异,但他们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自发的走到了一起。所以,上述的学生加入武术社团的原因也可以认为是武术社团的形成原因。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使得大学生课余习武健身活动纳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其活动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武术兴趣、能力及习惯,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而且能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本文把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界定为,由对中华武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为了通过习练武术,以实现他们各自的目标而在课余时间内、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在其公共的生活领域内,自主开发、自发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团体组织,可以自愿加入与退出社团。

2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特征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一般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的,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社团成员对武术都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他们自发组织并自觉参与运动训练。学生武术社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社团的活动是在课外时间内,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如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与才能。其次,社团以学生为主体,能体现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他们自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活动计划以及所有社团的活动内容,教师或者辅导员只是处于指导或辅导的地位,这样就体现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第三,社团的组织具有灵活性,社团的活动不受课堂教学的限制,它没有规定的教学大纲、没有考试,内容可宽可窄、可多可少,富有伸缩性,对学生没有心理的压力。在形式上,社团可以根据成员的愿望以及自身的设施条件开展不同规模的活动。第四,在社团经久性和持续性的活动过程中,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3 和谐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管理中的运用

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组织,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面临着特有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存在着特定的工作重心,围绕这个重心组织面临一系列必须解决的管理问题。和谐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而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只有通过管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才能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有关管理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以“协调说”、“职能说”、“过程说”和“艺术说”等四种最具代表性,综合这四种定义可以把一般管理的内涵表达如下: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因此,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从实质上说,就是高校学生武术社团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措施等,对社团成员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达到正确处理好社团中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团而共同努力。

4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和谐管理策略

结合和谐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是由社团干部来协调所有成员的活动,以便得到成员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社团的管理是为了完成社团的共同目标而从事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协调活动。管理活动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管理过程中的“人———人、人———环境、社团———环境”等关系,在社团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顾及这些相互关系,使它们和谐相处。因此,下面以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个职能为维度探讨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和谐管理策略。

4.1 加强对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计划

计划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是对未来进行分析、预测,并制定对策和行动步骤。组织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确定社团的活动计划和活动目标。

4.1.1 确定和谐的管理目标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锻炼身体,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即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应使社团成员掌握武术运动技术技能与了解武术理论及其传统文化价值,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促进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的目标。

4.1.2 制定和谐的社团活动计划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形式,一般都是在大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完全是因为大学生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习惯以及追求目标的一致性而自发组成的。参加社团活动的成员不存在班、专业、系别甚至学校的界限,社团是由许多不同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的学生按照一定组织形式聚合而成的一个小社会。社团管理在执行其计划职能的时候应发扬民主,由成员集体讨论决定社团的活动计划,做到计划与成员之间的和谐。让社团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增长社会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4.2 创设和谐的社团组织管理

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组织,是指一种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

4.2.1 建立和谐的管理队伍

社团和谐管理的实施,需要和谐的管理队伍,这不但要求要着力提高社团主要干部的素质,而且要注意优化管理队伍的结构。

首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社团主要干部的素质:一是由社团的成员进行自主评议和民主推荐,挑选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的成员。二是由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考察,发现有专长,有才能的成员。三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成员之间的互补作用。

其次是优化社团管理队伍的结构。管理队伍的结构是指队伍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稳定方式,是保障队伍的整体性和运行有序性的内在根据,队伍的结构支配和控制着各要素作用的发挥,规定着各要素的行为方式,在相同条件下,队伍结构不同,其整体功能也就不同。在武术社团的组建过程中就成立社团负责人、秘书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外联部长、活动策划部长等管理职能职位,使管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这样可以使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并达到和谐化,发挥出单个要素所不能起的作用,从而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4.2.2 加强学生武术社团的硬件设施建设,使其和谐发展

社团的硬件设施分为社团活动场地的建设和活动器材的投资。首先,武术运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像其它运动项目那样显得专业,只要有空地即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高校学生社团有一定活动场地的话,社团活动的力度将会大大增强。有条件的高校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应考虑到这一点,可以建设一个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而当务之急是应充分发挥学校目前现有的活动场所,体育部门应该在每学期规划一个场地让社团无偿使用,这是当前迅速解决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缺乏的一个既经济而又见实效的办法。其次是社团的武术器材的解决,因为考虑到个别学生的经济情况与社团的资金问题,体育教研室应该尽可能地帮忙解决学生武术社团的器材问题。因此,若学生武术社团的活动场地和器材得到保证,达到与社团活动和谐发展,学生武术社团就将得到持续的发展。

4.2.3 拓宽社团经费的来源与合理支配社团经费

解决活动经费不足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加大投入。社团组织一方面要通过多方渠道让高校领导重视社团活动,从而在社团活动资金投入力度上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社团组织要为学生社团活动优化外部环境,让高校财力雄厚的教务、科研等部门对学生社团活动予以支持。二是鼓励社团走出校园,广辟渠道,争取社会资金的赞助,通过为校外企业做宣传广告等形式的服务吸引校外资金的支持。三是增强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支持社团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专业优势开展面向广大学生、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通过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的结合,实现社团经费的来源多源化,如学校可以允许一些社团在校园中出售它们自办的报刊。四是社团应实行会费收缴制度,因为每学期每个社团成员缴纳10元左右的会费,学生还是能承受起的,另外学生武术社团应该科学有效地使用活动经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少讲形式多求实效,让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以达到经费的收支协调。

4.3 加强对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领导

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是学生武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而加强专业教师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是提高学生武术社团活动质量的前提。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一般都是邀请本校体育教研室的武术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而且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几乎没付给指导老师任何的报酬,教研室的武术教师基本上是属于义务劳动。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这必然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可以从社团自身的经费里拨款支付指导教师的经济报酬,另一方面可以争取教研室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在社团执行指导工作的教师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计算成他的课时工作量。高校武术教师一般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他们的武术专业技能与知识都比较突出,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措施激励专业教师投入到社团活动中,会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推动社团活动的发展。

4.4 完善对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

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保证,只有尽快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良性发展。完善学生武术社团的制度建设要从五个方面下手:一是建立学生武术社团成立的审批制度。在学生武术社团的审批上要严格把关,学生武术社团的申请成立做到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有一个挂靠管理单位,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批活动骨干,有一定的经费来源。对学生社团的章程、内部组织、活动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二是明确管理责任,学生武术社团在挂靠单位的管理指导下,要接受学校社团组织的指导,接受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管理。三是建立规范的校级社团管理办法,如制定学校学生武术社团联合会章程,依照章程制定学生社团申请成立、会费收缴、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四是需建立学生武术社团大型活动申请报批制度,即对于学生武术社团开展的规模较大的活动要经团组织、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审批后方允许其进行。五是需建立学生武术社团的评比表彰机制,形成一套成熟的社团考核评价方法,形成鲜明的导向,并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建设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中。

5 结语

高校学生武术社团是由对中华武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为了通过习练武术,以实现他们各自的目标而在课余时间内、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在其公共的生活领域内,自主开发、自发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团体组织,他们可以自愿加入与退出社团。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一般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的,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社团成员对武术都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他们自发组织并自觉参与运动训练。高校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从实质上说,就是高校学生武术社团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措施等,对社团成员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正确处理好社团中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从而构建和谐社团。

参考文献

[1]席酉民,等.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3(4):3.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32.

[3]杨加陆,林东华.现代管理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4]马曦.和谐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5):66-67

[5]陈福刁.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6(4):469.

[6]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7]丁建洋.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8]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论中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中学生,武术兴趣,培养

1 前言

武术自1915年正式进入了学校课堂,便成了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国家教育部再次强调把武术列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教育部对武术在中学的开展情况十分重视,武术在中学的大面积的开展已经拉开了序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却大多停留在对武术神秘性的向往和武林高手盖世武功的崇拜上,加之一些学生怕伤、怕累、教学的内容单一等等各种因素,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以致对武术慢慢失去兴趣或转向其它体育项目。面对如此的局面,我们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端正他们学习的目,以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术语讲解、激烈又不失娱乐的游戏竞赛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为搞好武术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中学生武术兴趣培养的必要性

兴趣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优先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选择的积极倾向。它使人们从众多的选择中做出个性选择,并对所选择的形式或内容赋予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他们会对选择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对所做的选择逐渐淡漠或兴趣更浓。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更多的是直接兴趣,即他们对武术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对武术神秘性的好奇或对武林英雄盖世武功的心理崇拜,是他们对自身能力的一种精神趋往。而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也是不持久的,常常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因此,中学生对武术仅仅直接兴趣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对武术的间接兴趣,即引导他们对武术所具有的防身健身娱身功能以及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从事武术活动的后期效应产生兴趣。一旦中学生对武术有了直接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间接兴趣,那么武术就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加武术活动,并能够从武术活动中得到快乐体验。此时对武术的兴趣也就成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内驱力,学习武术变成了他们强烈的欲望,他们会自觉的投入各种武术活动中,刻苦锻炼并能够长久的坚持不懈,即使遇到苦难,他们也会努力克服,积极主动。如此,武术课教学效果的提高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3 影响中学生武术兴趣的因素分析

3.1 对武术认识的心理落差

中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博大的武术在他们心中是一个值得向往的神秘世界,武林高手超人的盖世武功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对武术神秘的好奇、希望自己也有武林英雄的功夫和豪气,是他们对武术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然而,当他们真正接触武术后,却觉得武术与其它体育项目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踢踢腿,练几个空架子,学不到绝招,既没有篮球的扣人心弦,也没有足球的宏大气魄,与自己想象中的武术相差甚远,于是,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此时,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对武术就慢慢失去了兴趣而转向其它体育项目。

3.2 武术教学内容单一,技术动作复杂

武术既讲究手眼身步的外在配合,又要注意精气神的内部统一,还要考虑外形与内神的和谐。因此,武术动作复杂难记,是武术教学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中学生对武术的热情,由于动作的复杂而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挫折,导致学生自信丧失,对武术的兴趣也相应的减少。加之,武术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五步拳、初级拳等几套简单的套路,内容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成了对老师教学的应付,结果老师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而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3.3 学生怕伤、怕累,意志不够坚强

武术本身是一种制敌求全的技术,技击性是它的根本属性。较其它体育项目,武术的娱乐性表现的相对没有那么明显,武术套路作为武术技击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每一个动作都作了艺术修饰,但武术的技击性仍然是艺术表现的重要一面。因此,在武术的实际教学中,为了武术艺术美的表现需要拉韧带、需要经常踢腿等,当这些内容在上课中具体实施时,学生可能会因用力过大或没有充分活动导致韧带受伤,或因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累得肌肉酸痛,在实战练习时可能会被对方打得鼻青脸肿。这些情况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是武术这个特殊体育项目很正常的现象,而对中学生而言,却大大的影响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怕伤、怕累、意志不够坚强学生来说,更是对他们学习武术的莫大打击。

3.4 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过关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他控制着教学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具体进度。因此,教师上课时教法的使用是否正确;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师本身的文化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是否过关等,是决定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武术的实际教学中,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套路示范行云流水、协调优美;对动作的讲解风趣幽默、条理清晰;学生就会积极仿效,精神振奋,跃跃欲试,认真练习。反之,如果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过关,负荷安排过大或过小,讲解时缺乏艺术性,含糊不清罗罗嗦嗦,选择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示范动作不流畅,不优美,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上课情绪,从而使学生失去对武术课的兴趣。

4 培养学生武术兴趣的具体措施

4.1 端正学生学习的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武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集技击之大成,摄养生之精髓,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之奥秘。从武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可以说,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凝聚。因此,开展武术课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学几个招式,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来认识武术文化,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举国上下协力争取武术进入奥运的契机下,在国家“培育和弘扬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号召下,武术的推广和普及成了国家教育工作的重头戏,上武术课的目的,不仅要学习武术的招式,还肩负着传承并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当中学生真正认识到武术课教学和练习武术的重大意义时,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就会缩小甚至消失,他们上武术课的态度就得以端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

4.2 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

武术套路作为武术技击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但可以表现武术动作的技击含义,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武术的神韵之美、意境之美、气之美、情趣之美等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中都有集中的体现。长拳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节奏鲜明;太极拳轻灵柔和、行云流水;少林拳刚劲有力、动作紧凑,无不让人们感受到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特美感。如果任课教师能将武术之美融入行云流水的套路动作示范中,以势夺人,以形育人,以神感人,让学生在课堂的刀光剑影中领略武术的魅力,品味深厚的武术文化,学生们肯定兴趣盎然,斗志昂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反之,如果任课教师的动作示范连接松散,拖拖沓沓,甚至失误或受伤,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把武术课受成一个沉重的包袱,对武术也就毫无兴趣可言。因此,任课教师动作示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4.3 在游戏竞赛中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好动不好静”的年龄阶段,“争强好胜”、“勇于表现”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点,因此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无疑是一条妙策良计。游戏竞赛的练习既有游戏引人入胜的娱乐性,又有竞赛竞争的激烈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大负荷的武术训练中,可谓一举三得。一些好的游戏竞赛练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应特别重视适当运用游戏竞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

4.4 利用语言艺术来增强学生的武术兴趣

武术的美与其它体育项目的美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术语美,即武术中每一个动作都有形象的歌诀或武谚相对应,如力劈华山、金鸡独立、苏秦背剑、玉女穿梭、观音拜莲等等,如果教师在教、练的过程中适时加上生动形象的术语讲解,相信会使武术课更加精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把弓步前指不叫弓步前指,而叫“仙人指路”,二起脚不叫二起脚,而叫“大鹏展翅”,在描述刀剑的特点时说:“刀如猛虎力无边,剑似飞风上下翻”。这样,把引人入胜的美妙术语用到武术教学,让学生感到仿佛在一幅幽美的图画中上课,对武术课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4.5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在以往的武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示范→讲解→练习→纠正→再练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对于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武术课无疑是苦力劳动。教师若能经常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课堂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这样,学生既学大到了一定的技能,还活跃了身心,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邹继豪等.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张丽珍,左彬.教学中如何保持和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122-123.

武术馆校学生 篇11

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1、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观原因。技术概念不清。学生对技术动作特别是一些技术细节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技术概念,或单纯地凭个人的理解或感觉,使练习中技术细节不确定出现失误,以致造成了错误动作。如腿法中的弹腿动作,为了想加快速度,做到快速有力,错误地判断技术要领,提膝不能接近水平,不能迅速猛力挺膝,造成屈伸不明显,力点不准确;又如腾空飞脚,右腿蹬伸与左腿踢摆脱节,起跳后上体地于前俯、坐臀、重心下坠等。

练习中缺少自我控制。武术技术练习中,学生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动作是学习技术动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有意识地控制动作,才能使技术规范准确。在进行模仿练习时,动作的控制并不困难,但在运动中,特别是在无支撑状态下进行动作控制,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中的情绪因素。武术技术练习中,学生情绪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心情愉快,练习的积极性高,练习的效果就好;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或漫不经心,不仅难以取得好的练习效果,而且还是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发生损伤事故的直接原因。

2、产生错误动作的客观原因。教学手段运用不当。武术技术教学中,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材的安排,教法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组织,教师的讲解示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情绪和心态。

各技术环节缺乏联系。武术技术教学中,通常都是把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划分为若干个技术环节。尽管这种技术关键环节的划分有助于动作的分析,但在技术教学中也容易更多地看重技术环节重要性,而忽视了技术的完整和各技术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并由此造成对错误动作产生原因的分析具有局限性。

教学环境因素。教学环境—般是指教学的场地、器材、气氛和干扰,教学环境不是产生错误动作的直接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好的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能起到抗干扰的作用。但如果对教学环境考虑不足,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导致错误动作产生。

错误动作的预防与纠正

1、防止措施。武术的完整技术动作是由若干技术环节组成的,而技术环节又是由若干单个动作构成的,所有这些动作和环节只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方能构成完整技术。但最佳的单个动作组合,并不一定是最佳的完整技术。因此,在抓住关键技术的同时强化衔接技术,是防止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此,必须改进武术技术教学方法。

2、改进武术技术教学。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是:学习单个技术→再学习单个技术→衔接→学习单个技术→再衔接→……→完整技术。这种方法的弊病是相互孤立了各个单个技术动作,忽视了单个技术与完整技术动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武术教学要突出反映教与学双边关系,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做为教学重点。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程序化地控制教学,其基本模式为:教学设计→技术形象概念的建立→程序化教学步骤→学习状况反馈→技校理论指导→完整技术。

3、纠正对策。将学技术动作的练习手段按动作顺序编成一套小程序,学会一个内容,再学习下一个。如果出现错误动作,可回到前一个内容重新学习,然后再向前走,循序渐进,逐步掌握,最后形成完整技术。

授新课时有些学生肌肉本体感觉差,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动作或觉察不到错误动作的所在,不能控制动作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采用静站、控腿等方法,使学生增加有关部位肌肉的感觉,如“弓步前腿膝盖不对脚尖”,可以采用弓步静站体验正确的规格。又如“弹腿膝盖弯曲,髋关节前送”,可以采用独立控腿来体验正确的规格,或者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或教师示范,感受正误动作的区别。

在做练习时。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熟练掌握完成某些动作的方法,在做高难动作时害怕运动中出现危险,教师可采用保护帮助的方法,使学生放心体会动作。如旋子转体360°时,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翻转,还可以帮助学生防止摔倒,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控制动作,有助于防止错误动作出现和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

有些错误动作,由于学生忽略动作的攻防细节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阐明动作的攻防含义,演示动作的攻防技术,使学生牢记动作的攻防作用。如“弓步冲拳”的左拳格打很容易被遗漏不做,而直接做冲拳,教师采用讲示攻防法,以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这一动作的“防官运亨通攻击”的概念,使错误得到纠正。

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很多,但不同项目、不同错误动作和不同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武术馆校学生 篇12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之国粹, 向来受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敬仰。最近几年来, 国家更是提出“文化复兴”的伟大号召, 应此号召, 我国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 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更不例外。陕西省教育厅更是借此良好机遇在陕西省高校内大力开展武术传承的相关工作, 对内各高校在省教育厅的号召下纷纷成立校武术队, 对外更是进行声势浩大的武术交流与比赛。2015年11月26日, 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在西安体育学院举办。本次赛事的开展意义重大, 它是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武术锦标赛, 其在陕西省高校武术发展之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赛事的举办为陕西省高校武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从本次比赛中也看出了陕西省高校武术发展的一些隐忧, 现欲通过本文的客观分析对此进行相关解析, 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以飨读者。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武术套路比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武术套路比赛”“武术套路发展”“武术规则”等关键词,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50余篇和查阅本次比赛规程等相关文件, 并对这些资料研究和文件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筛选出30篇文献资料和2份文件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2.2 现场观察法

对本次锦标赛进行全程的现场观摩, 运用相机拍摄了套路比赛中的大量视频, 同时收集了运动员参赛项目、人数等信息, 以及裁判员执裁情况, 成绩登记表等信息, 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

2.2.3 访谈法

对本次带队的大多数教练员关于本校武术教学、竞赛、交流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大学生 (套路) 锦标赛全省共有21所高校235名运动员参加, 其中甲组有20所学校, 186人, 占总参赛人数的79%, 乙组有6所大学, 共49人, 占总参赛人数的21%, 其中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所参赛的运动员只参加乙组的竞赛。经过3天的激烈的角逐, 展现出陕西各高校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本次比赛竞赛项目分为三类, 自选类、传统类和集体 (教学类) 。

本次共设有3大类, 37个比赛项目, 本次项目设置比较全面, 包括了拳、刀、枪、棍、剑、武术段位套路等项目, 满足了本次比赛的需求。个别项目由于参赛人数少, 因此与其他的项目进行了合并, 如男子乙组的传统三类、四类合并, 女子乙组传统拳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全部合并为一个项目的比赛。在本次参赛的21所高校中, 只有13所高校参加了集体项目的比赛, 而只有1所高校仅参加了集体项目比赛, 而没有单人项目。部分高校参赛的项目较多, 有自选类的刀、枪、剑、棍, 传统类的各种拳类, 少数高校参赛项目单一, 仅有24式简化太极拳、初级三路长拳, 且参赛人数较少, 如安康学院仅有1名参赛运动员。

3.2 对陕西省高校武术项目发展困境分析

武术是一项对于人体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有着高度要求的运动, 其本身较之其他体育运动体系更显复杂庞大, 动作难度也可谓最大。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 更是难上难, 如果再缺少学校支持, 场地限制, 课程设置缺失, 师资困乏, 宣传不到位, 将极大阻碍陕西高校武术项目发展。

第一, 训练场地、器材限制。经统计此次参与21个队伍中, 有2/3左右的学校并没有专门的武术训练场地, 他们训练有在跆拳道垫子上, 有在草坪上、操场上等等, 由于场地的限制,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套路某些动作的完成和训练的效果, 比如空翻, 璇子等, 如果没有武术软垫子保护,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损伤。

第二, 高校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 武术教师的业务能力不高。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武术课, 但专业的武术教师却非常匮乏, 很多教师并非专业的武术教师, 通过简单培训, 掌握简单的初级三路长拳, 24式太极拳等套路, 就能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指导训练, 而由于其缺乏一定的武术理论知识、裁判知识以及对武术动作内涵的理解, 长此以往, 都直接影响上课和训练的效果与质量。本次高校带队的教练中, 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三, 高校武术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内容乏味, 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武术自古是小众运动, 并非大众运动, 它具有一般运动的特征, 也具有防身自卫、育德育人的功能, 但高校武术课程却成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一门课程, 完全偏离了武术课程的意义。对于零基础的大学生来说, 武术套路长, 很难记忆, 动作难度大, 很难掌握, 使教学内容不断的重复, 从而使得教学与训练变得枯燥无味。教学内容的单一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单一, 是否能完整演示整套动作, 也就成了评判学生分数的标准。如此的课程设置, 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3.3 对陕西省高校武术项目发展的思索

3.3.1 重视陕西省高校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任何项目的发展都必须先从师资队伍建设开始, 有武术爱好的学生是高校武术项目发展的基础, 而武术教师则是武术项目发展的根本保障。高校缺乏专业武术教师, 就很难发展武术项目。本次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也证实了这点, 仅靠学生指导学生, 学生自学的方式, 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经调查, 陕西省高校优秀的武术教师相对匮乏。因此, 重视高校武术教师队伍建设是陕西省武术项目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 要重视对优秀武术教师的引进工作。其次, 采取必要措施激发武术教师对武术项目发展的积极性。第三, 鼓励、支持武术教师参加培训, 提升业务能力, 加强武术教师业务能力考核, 提供武术教师能力展示的机会。

3.3.2 重视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 在锻炼学生身体, 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从而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但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陕西多数高校武术课程内容主要以24式简化太极拳和初级三路长拳为主,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为修到学分, 而采用单一教学方法, 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 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要创新改革, 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首位, 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简单的套路对抗演练内容和实用套路招式的防身讲解。其次, 教学内容要简易性和多样性并重。比如, 可以尝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 从初级三路长拳、24式太极拳、初级剑、棍、刀、枪、传统拳、自选拳等套路中选取某几段内容进行教学,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最后, 重视学生武德教育。止戈为武, 以仁、义为理念、以上、止、正为行为操守, 让武德成为武术训练必修的一门课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习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 短德者不得与之学”, 这样武术精髓却被历史淡化了。大学生作为武术的传承者, 必须在武术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武德教育。

4 结束语

长久以来, 武术运动在高校内的发展都收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发展之路坎坷, 甚至惨遭“夭折”。但随2015年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举办, 又让陕西高校武术套路项目的发展看到了“黎明曙光”。通过本次比赛也使陕西各高校认武术代表队识到自己的不足, 也认识到武术项目在高校发展的弊端。对此, 各高校一定要用实际的努力去承接武术项目发展良好的机遇, 同时, 也应该认识到陕西省高校武术发展的“明湍暗流”, 并在以后的发展之中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王岗, 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2]林森.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4.4

[3]张玉强, 郭荣娟.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19 (5)

上一篇:作物需水量下一篇:节育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