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机构(共12篇)
预防保健机构 篇1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我国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主体, 是最接近农民和能够提供最具有成本效果服务的机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运行的功能和绩效,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卫生服务体系对健康、疾病经济风险和社会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作为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专题研究内容之一, 主要探讨我国农村预防保健功能开展基本现状, 为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包括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面上机构调查数据, 以及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数据。
1.2 资料收集方法
面上机构调查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 共抽取348个乡镇卫生院, 东、中、西分别为117个、97个、134个。共抽取608个村卫生室, 东、中、西分别为238个、171个、199个。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抽样选择了山东省张店区、招远市、东阿县和梁山县, 湖北省潜江市、麻城市和公安县, 重庆市沙坪坝区、永川区和荣昌县。专题调查共抽取乡镇卫生院35个, 其中山东15个, 湖北10个, 重庆10个;村卫生室251个, 其中山东115个, 湖北75个, 重庆61个。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 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3 资料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有关政策规定和专家咨询, 把预防保健功能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项目。
1.3.1 一级项目:
是指可以基本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政府通过公共筹资具有相应支付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普遍开展且各地区差异不大、全体居民应人人享有的最低保障的适宜卫生技术。其中, 预防保健功能的一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17项, 村卫生室占有8项。
1.3.2 二级项目:
是指现阶段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且能够开展、但可能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而存在地区差异的适宜卫生技术。其中, 预防保健功能的二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20项, 村卫生室占有5项。
1.3.3 三级项目:
是指在保障一级和二级项目开展的条件下、现阶段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等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同时鼓励并创造条件保障其开展的服务项目。预防保健功能的三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8项, 村卫生室占有0项。
2 主要结果
2.1 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项目分级开展情况
本文界定的预防保健功能包括预防接种、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三项功能。本调查中, 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包括免疫接种建卡、4项接种协助处理以及16种疫苗接种, 共计21项;慢病发现与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以及精神疾病的管理, 共计12个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包括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慢病的预防与控制指导, 共计12个服务项目;村卫生室预防保健主要包括1项计划免疫接种、4项慢病发现与管理和4项健康教育与促进, 共计9个项目。
如表1所示, 三项功能的机构开展比例按照项目等级递减也依次递减, 其中预防接种开展比例最高;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最低。另外, 东中西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所示, 村卫生室只开展了1项计划免疫接种建卡, 且属于一级项目, 开展情况将在以下具体开展情况中分析。根据专题数据调查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开展比例高于60%, 但是, 慢病发现与管理的开展比例相对较低。
注:*表示数据来自专题调查, 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山东、湖北、重庆
2.2 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具体项目开展情况
乡镇卫生院计划免疫中属于原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如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 , 开展比例较高, 均在98%左右, 且各地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扩大免疫中乙脑、甲肝、A+C群流脑、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机构开展比例分别为83.3%、76.1%、67.2%、60.3%、56.3%, 地区差异显著;水痘、流感、肺炎和轮状病毒疫苗四类非计划免疫东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开展情况差异显著, 其中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的机构比例较高, 达到71.3%。
由表3可见, 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整体较低, 其中, 高血压筛查和管理的开展比例高于糖尿病, 糖尿病又高于其他几种慢病;恶性肿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管理开展比例在15%-20%之间;精神卫生对象建档和访视开展比例不足20%, 并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最少。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刚达60%, 而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刚达50%, 糖尿病和脑卒中管理率分别为24.6%、25%、54.8%。
2.3 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具体项目开展情况
由表4可见,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接种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卫生院, 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开展高血压管理的村级卫生室不足35%, 糖尿病管理更是不足20%。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现与管理各项目中, 高血压筛查的东中西部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高血压病例管理及随访的中部的开展比例较东、西部低10%多, 糖尿病相关的两个项目均为东部开展情况最好, 中、西部开展比例远低于东部。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各项目的机构比例在60%-75%之间, 调查的省市间有显著差异。
注释:*表示数据来自专题调查, 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山东、湖北、重庆
2.4 村、乡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障碍
由专题调查发现,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未开展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情况下上级不允许村卫生室独立开展免疫接种功能, 而是由卫生院、防疫站等上级机构开展;乡镇卫生院未开展慢性病管理的三个首要原因依次是人员数量不足、上级无严格规定和考核、缺乏运转资金。而村卫生室慢病管理未开展主要原因是上级无严格规定和考核;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未能开展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人员数量不够、能力不足、缺乏运转资金、上级无严格规定。
除上述定量数据反映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的制约因素外, 本次专题调查的定性访谈结果反映:居民接受程度不够、辖区流动人口不易管理、资金不到位、收入和工作量没有完全挂钩、卫生服务提供评价标准存在重医轻防倾向、预防保健模式限制、协调沟通受阻等原因也限制了单位各项预防保健功能的开展。
3 讨论与建议
3.1 村、乡卫生机构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一级项目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基本医疗中化验检查和常见病诊疗一级项目。产生村、乡卫生机构这种“重医轻防”原因为:一是基层医疗机构间存在激烈竞争, 村、乡卫生机构为了生存只能增加医疗服务投入而减少预防保健投入, 这使预防保健服务只能在上级政府的政策压力下缓步前进[1]。二是目前一些机构的设置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 条线分割明显, 致使机构功能重叠, 服务上防保空白。西部地区卫生院普遍采用院内设防保机构的形式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且分工不具体。这导致村、乡卫生机构难以满足当地的防保需要[2]。三是, 市场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的配置变成了双向选择, 农村卫生机构本来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人才, 还要在人员引进的问题上受制于编制, 这导致农村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匮乏[3]。另外, 农村地区卫生机构资金短缺, 预防保健服务人员工资低下, 福利难以保障, 卫生机构人员缺乏必要培训, 导致很多预防保健项目难以开展。要加强预防保健功能, 应建立、加强医防间的互动与联系、对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人员系统管理制度。
3.2 村、乡卫生机构主要慢病管理开展程度不足、水平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筛查、管理、预防和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均不高, 其管理率为24.6%。这和我国推广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和“人人知血压、人人测血压”的目标有很大的差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很多机构仅负责医生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病人, 缺乏社区调查资料;二是部分地区只注重慢性病患病人群, 忽视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三是部分机构对病人缺少跟踪随访;四是很多机构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 以防保人员为主, 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造成病人管理率和有效管理率均较低。
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近, 汪新丽等 (2008) [4]发现2004~2006年开展高血压干预后, 重庆六个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病人测血压率高达80%~99%, 高血压病人管理率也提高到30%-60%。可见高血压干预行为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管理水平, 应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支撑、以村卫生室为平台, 利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 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法[5], 对辖区内三级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同时, 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 并将检出的本社区内的高血压病人纳人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中[6]。
调查结果还显示, 乡镇卫生院糖尿病筛查、管理、预防和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分别为27.3%、28.7%、51.7%, 其管理率为25%, 而村卫生室比例更低。糖尿病筛查和管理没能开展的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村、乡卫生机构缺乏检查设备和人员能力不够, 对于糖尿病筛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目前糖尿病管理应以预防和控制指导为主, 利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7]对社区居民进行三级预防, 对糖尿病人进行防治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的量化干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8]。
参考文献
[1]张元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13:18~24.
[2]黄伟, 张亮.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预防保健功能激活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8;7:29~30.
[3]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04;1:85~88.
[4]汪新丽, 张春华.重庆市农村地区开展健康促进高血压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1:62~65.
[5]李立明, 胡永华, 曹卫华, 等.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5.
[6]童钢, 沈妹, 黄玉华.高血压三级管理预防农村心脑血管疾病4年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 2004;6.
[7]周智凯, 高莉雯, 冯铮糖.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2.
[8]侯武姿, 杜雪平, 钱宁.城市社区应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管理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04;6.
预防保健机构 篇2
XXX年X—X月份
XX妇幼保健所
XXXX上半年托幼机构卫生保健
工 作 总 结
XX上半年,我所儿保科工作在XX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针,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 实施办法和落实《XXXX区妇女发展纲要》《XXX儿童发展纲要》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了我科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使我科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
执行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
办法》,依法保护儿童的健康权益。
今年三月份,我们开展了XXX镇内各托幼园(所)的在园儿童,入托入园健康体检工作,共体检了136名儿童,体检中共查出各类患病儿童68人,并为每个体检儿童进行了
健康评价,卫生保健指导,疾病的特征与治疗。对每一名在园儿童健康体检合格后,发放健康证,方可入园(所)并及时为家长,幼儿园予以反馈信息。
二、依照托幼机构十五项卫生保健制度对其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方面、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是有效预防儿童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重要保障。今年我科加大了对XXX镇内托幼机构十五项卫生保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自今年4月至7月间,分别对XXX镇内的十九所幼儿园进行了督察,发现了许多问题:
1、未经审批非法的私立幼儿园增多。
2、卫生保健情况:XX所幼儿园有证XXX所,建立各项卫生保健制度的XX所,无专职保健医及保健隔离区,保教人员有无证上岗者X人,儿童入园体检XX所,儿童入园体检达XX%。
3、膳食管理:无食堂卫生许可证有X所,膳食营养搭配合理有XX所,随时给儿童提供饮水的XX所。
4、卫生消毒,安全防护等均不达标。
三、对策措施
1、主管部门牵头,纳入长效管理,国务院已明确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教育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在强调教学质量、设施条件的同时,应重视托幼机构的安全防护、膳食营养、消毒防病等卫生保健情况,做到保教并重,并纳入经常化管理。卫生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2、相关部门配合,加大监管力度,托幼机构的合法运
营,需要通过教育、卫生、民政、工商行政管理、环境检测等相关部门进行办园资格审核、执业注册、复审等,目前整个社会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认识存在着盲点,要改变现有状况,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协作,对新开办园(所)要严格按规定审批,对非法私立园(所)予以取缔,并以疏导为主,帮助有条件的私立园(所)逐步转化为合法机构,满足市场需求。卫生部门积极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预评审和复审工作,使各项软、硬件设施符合儿童身心健康的要求,走上合法运行轨道。
3、广泛社会宣传,健全公示制度,大力宣传《母婴保健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加私立园(所)办学的透明度。通过办专栏、专刊和电视专题节目等方式宣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让全社会都来重视、监督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关心下一代在托幼机构中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健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机制,定期公示相关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使私立园(所)的开办者和管理者重视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卫生保健工作能在私立园(所)中顺利开展。
XXX妇幼保健所
预防保健机构 篇3
关键词:成本效益;运营;能力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对于医院相关表格,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支出表,资产表和事业基金的变化情况,各科室的费用支出,病床使用动态和患者的病情表等,我们都应进行详细的记载和保管。
(二)方法。(1)文献研究。我们应该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文献,对医院的成本效益的指标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再按照相关指南,制定妇幼保健院成本效益的框架。我们应该记住,指标的项目有五个为一级指标,二十二个为二级指标。(2)专家问卷调查。我们应该讲我们制定的评价框架应用函调的形式,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式的调查,调查人员可以是妇幼保健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信息人员等。对于调查的人员,我们的规范是至少三十五岁,从事妇幼保健工作时间最低年限是五年。最后将结果统计进行分析。(3)评价模型 用特尔雯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和用综合指数法建立妇幼保健院经营效益评价模型。(4)数据处理。用Spssforwindow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与统计分析,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多维灰关联评价
二、结果
(一)成本效益指标体系的确立。成本效益中,确立指标体系是评价的根本,每个指标都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与成本效益相关的因素太多,所以我们在选择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始终,同时每个指标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概念。
(二)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确定。(1)对于一级指标的确定。首先,我们应该按照体系的效益考核一级指标原有的评价体系,根据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来确定指标的结构以及层次,将每一个指标明确的、科学的反映出来。其次我们应该应用指标体系将妇幼院的整体状况投射出来,同时我们所涉及的指标范围的覆盖面应该广,在考虑投入的同时也要将产出考虑进去。(2)二级指标的确定原则。在选择指标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几项原则:首先,为了避免重复的信息,我们应该独立选取指标。对于我们评价的特定的目标,我们应该针对性的选取指标。其次我们可以将定性画的指标转变为定量化的指标。对于确定了的指标,应该尽量将其简单化,尽量使用人均增长率和增长率等来表示,可以很明显的进行对比。
(三)指标权重确定的基本原则。(1)重要性原则。换句话说,权重系数的大小是按照指标确定,然后反映妇幼保健院管理整体状况,如果指标的重要性越大,则权数相对高。如果重要性降低,则权数也相对降低。(2)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权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整体概念,将每个不同的指标放在妇幼保健院的管理的绩效考核中去,不仅可以看出每个指标的不同重要性,也可以整体运行状况。(3)相对性原则。由于不同的指标所包含包含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中可能有同样的指标,但是他们所确定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很有可能在一方面的重要性强,但是在其他方面就不是很重要。所以每个指标的权数是不想他的,每个权数都有它相对的内容。
(四)指标体系的评价。(1)评价方法的选择。目前在行业内对于评价效益有很多方法。但由于层次分析法过多的依靠电脑程序,所以计算的过程非常的繁琐。但综合指数法相对简单。我们可以应用综合指数的方法来评价成本效益。(2)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用指标体系中的每项指标的实际数值,与该指标标准值的比例,再乘以指标重要性权数,再用加权算术平均法算出平均值,所得出的结果就是医院的成本效益综合指数。公式表示如下:F=∑ QS/B。F为效益总分, Q为指标权重, S为指标实际值,
B为指标标准值。当指标有标准值时,建议采用以上公式计算效益总分。若没有标准值时,则采用以下公式计算S/B:若希望指标越大越好,则S/B=S/max(S);若希望指标越小越好,则S/B=mix
(S)/S。(3)评价标准。综合指数F越高说明机构效益越好。
三、讨论
目前,国内很多医疗专家对各大医院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妇幼保健院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不多。对于评价指标的常见方法有,专家咨询法,文献评阅法和主要成分分析法。指标权重在构建评价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确定权重的集中方法分别是对比排序权重法和层次分析权重法。研究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过程是很简单的,但是哥哥指标的内容必须明确,容易让人理解。
妇幼保健院的工作跟其他医院不同,它承担了大量的卫生工作,在医院的效益评价体系中,我们必须将成本考虑在内。但是目前我国的妇幼院并没有八保健的收支情况纳入财务管理的范围内,所以造成群体的保健工作成本无法进行统计。随着医疗的发展,我们必须将开展这部分的相关工作。由于医院的发展速度与医院发展的规模的速度不同步,所以我们在应用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时候,应当注意相关影响。因为指标体系的很多指标是定比或者环比指标。
参考文献:
我县妇幼卫生保健机构状况分析 篇4
我院是我县唯一建立的一家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是属当地财政补贴的卫生事业性单位, 负责妇女、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指导和组织乡镇孕产妇、婴幼儿的保健工作。近几年, 在政府财政的支持和我院自身努力下, 我院开展了门诊服务和妇幼保健保偿等特色服务, 促进了保健和治疗的同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了我县的妇幼保健事业。
1.1 人员结构情况
本院有医疗保健技术人员120人, 占全部在职人员的83%。妇幼保健医护人员的性别、学历、年龄、职业、职称构成情况见表。
1.2 经费收支情况
我县妇幼保健机构2007年总收入为1800万元, 比2006年增长28%:2007地方行政拨款2007年为30万元, 较2006年增加0%, 业务收入为1770万元, 较2006年增加28%。在支出方面, 2007年总支出费用为1761万元, 交2006年增加29%。
1.3 机构技术设备
基本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县级机构配被47项标准设备, 并按部颁装备配齐的有:B超、离心机、微型计算机、救护车、生物显微镜等。
1.4 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
1.4.1 妇幼保健及婚前保健
常规开展妇女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保健及常见妇科疾病治疗。普遍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和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如儿童弱视、斜视的矫正。开展婚前保健检查。
1.4.2 计划生育
常规开展生育节育的咨询、指导, 放环、取环、人工流产、药物流产等。
1.4.3 常规检查
常规开展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
此外, 我县妇幼保健机构还参加了指导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的工作, 指导乡镇开展妇女病检查和治疗, 开展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和新生儿疾病筛选。
2 我县妇幼保健机构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近年我县的妇幼保健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 医疗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高。但与同级的综合医院相比, 妇幼保健机构在整体水平、业务水平、技术和服务深仍存在较大差距, 面临诸多困难。这个问题在兄弟保健机构里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定位引起的尴尬
妇幼保健工作是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区别于普通的医疗工作, 虽然也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部分, 但又不同与疾病控制工作。在综合医院相比, 妇幼保健机构收费很低, 有时与实际投入的工作不成比例。此外, 在县一级的生活情况中, 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还不是很强, 保健机构的门诊量也不是很大。
2.2 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
目前随着综合性医院在妇科、儿科进一步投入资金, 妇幼保健机构的传统服务项目和范围不断被瓜分和分割, 但妇幼保健机构在医疗服务方面开展还不普遍的软肋, 也极大地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此外, 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减少,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才不得不开展医疗业务发展, 以缓解面临的压力, 但其起步较晚, 医疗技术水平还有待加强。
2.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医疗单位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较完善的设备, 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骨干。相对而言, 妇幼保健机构资金不足, 基础设施环境不够完善, 导致高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更缺少全科技术人才。同时, 在妇幼保健机构中, 学历和职称方面都普遍较底的人员缺乏继续教育和深造的机会, 使这些人员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2.4 经费不足
妇幼保健机构虽然属于核补事业单位, 但由于各地区财政能投入的额度只能按各县财政实际能力确定, 致使财政投入有限, 妇幼保健机构除去工作人员的工资后, 资金所剩无几, 根本无力更新医疗设备,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吸引人才引进。
3 对策
3.1 端正认识, 解放思想
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将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服务和与之相关的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医疗同等视为机构的本质工作, 促进防与治的有机联系和相互结合的作用, 改变以前儿科与儿保科脱节等防与治脱节的情况, 改变长期防治分家导致妇幼保健人员临床水平较的现状, 从而树立医疗为中心的主导观念。
3.2 抓保健促临床, 走多元化道路
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在抓保健工作的同时, 促进自身的临床业务的发展, 使保健和临床相得益彰, 避免以前光靠“保健”一条腿走路的弊端。由原来单纯预防保健型转变为保健与临床结合、防治一体化的临床保健型, 以缓解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所带来的冲击。
3.3 提高人员素质, 改进服务质量
县级妇幼保健院所承担的任务, 必须要有一只高素质、精业务的专业技术队伍与之适应。因而, 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基”训练和临床技术的锻炼, 达到专业技术人员既会保健, 又会临床的要求, 提高对基层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能力。同时还要创造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的环境和机制。加快培养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工作, 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水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焦海锋, 王洪贞, 王利新.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99~301.
**区托幼机构保健老师操作规范 篇5
前言:
保健老师在园长的领导下承担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健康检查、消毒隔离、安全防病、儿童膳食管理工作,为幼儿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一、保健管理
(一)园长重视卫生保健工作
定期参与卫生保健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定期召开行政例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布置工作。
(二)制定学期计划、总结
1、计划包括情况分析、工作目标、常规工作及重点工作、具体安排;
2、总结:围绕计划的内容展开、总结成效、反思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三)建立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包括生活制度、健康检查制度、营养管理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疾病预防制度、安全工作制度、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家长联系与健康教育制度、保健资料登记与统计制度,须张贴在保健室。
(四)检查与指导
1、对营养员的检查与指导
一进营养室:
(1)
询问了解当天营养员健康状况,做好记录。
(2)
和营养员一起进行食品验収,间营泰员发放早点能和牛奶、调味品。具体见“营养员规范操作”。
(3)
检查营养室消毒工作情况。
二进营养室:
(1)
将各班午餐、午点人数告知营养员。
(2)
根据当日出勤人数,到食品仑库领取大米,和营茉员一起称米。
三进营养室:
(1)检查指导营养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荤素菜、水果等各
种食品的粗加工。
(2)检查指导营养员规范烹饪,生熟盛器分开使用;烹饪时注意菜肴特点及幼儿年龄特点;备有专用尝味勺和碗;烧熟的食物从传递窗进入熟食间;幼儿与教职工的食品严格分开等。
(3)检查指导营养员烹饪特殊饭菜。
四进营养室:
(1)
检查指导营养员规范分发饭菜,饭菜熟后按年龄组和班级人数盛入锅盆;进入熟食间进行二次更衣和手的消毒;检查冰箱内物品存放情况,每日食品留样规范情况等。
五进营养室:
(1)检查指导营养员午点规范制作及分发,点心烹饪后按班级人数放入盛器中从传递窗进入熟食间;点心量适宜。
(2)随机检查餐具的清洁情况,检杳督促营养室完成母日环境、抹布及用具的清洁、消毒情况。
2、对保育员、班级老师的检查指导
一进班级:
(1)根据晨检情况,及时与班级老师沟通,指导保教人员认真做好全日观察记录。包括突发异常情况的记录、被观察幼儿的去向。
(2)统计当日幼儿出勤人数,督促班级老师对不来园的幼儿及时家访并登记。
(3)观察各班的早点情况及保育员、班级老师的护理情况。
(4)检查各班茶水的准备是否充足、温度是否适宜,茶桶是否加盖上锁。
二进班级:检查幼儿午餐情况
(1)检查指导保育员餐前准备工作:具体见保育员规范操作。
(2)注意观察幼儿进餐情况、关心体弱儿及特殊儿的进餐情况,幼儿对饭菜的反应,征询教师和保育员的意见,做好记录并及时调整。
(3)检查指导教师、保育员对幼儿午餐的护理情况。
(4)检查指导幼儿漱口习惯。
(5)检查饭菜的剩余情况。
三进班级:发药
(1)肥皂流动水洗净双手、备好已消毒的调羹和杯子。
(2)严格做到“三查、四对”,三查即服药前、服药时、服药后查;
四对即核对班级、姓名、服药时间、服用剂量、方法。
(3)幼儿哭闹时,不能强行喂药,以防窒息。
(4)随机检查保育员餐厅打扫情况、幼儿毛巾的清洗情况。
四进班级:检查幼儿午睡情况
(1)检查卧室开窗通风情况。
(2)检查班级老师或保育员护理情况:
幼儿衣物鞋袜放置是否整齐幼儿入睡时衣着是否合适、被子是否盖好、脸色盒出汗情况,重点观察体弱儿及特殊儿童午睡情况。
(3)随机检查教室内的安全、环境卫生情况、盥洗室的清洁、消毒、卫生包干区的保洁情况等。
五进班级:检查幼儿午点情况
(1)检查保育员午点准备情况:见保育员规范操作。
(2)了解午点的量是否合适,了解幼儿对午点的反应,听取教师、保育员意见,及时改进。
(3)检查教师,保育员的护理情况。
3、检查指导户外活动情况
(1)检查场地的安全:有无碎石、玻璃、铁丝、积水或损坏、运动器具是否损坏、干净。雨天过后提醒保育员擦干运动器具上的积水。
(2)检查保育员毛巾、茶水的准备:见保育员规范操作。
(3)检查班级老师和保育员的护理情况:提醒幼儿擦汗、饮水、系鞋带、及时穿脱衣服等,运动中的安全护理,关心体弱儿、肥胖儿、当天患病幼儿锻炼情况。
(4)监测幼儿运动量是否合适,注意观察幼儿的面色、脉搏和出汗量。
(五)健康教育
1、多种形式定期对保教人员,家长
幼儿开展内容丰富的健康与安全教育。
2、对保教人员以业务培训,讲座的形式宣传卫生保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
3、对家长通过网络,宣传栏
宣传资料
告家长书、讲座的形式宣传科学育儿及防病知识。
4、对幼儿通过小广播,保健老师讲课堂
班级老师课堂宣教为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开展专题研究
根据幼儿园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园长的指导下定期开展保健专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做好过程性资料积累。
(七)及时、准确做好保健资料的记录和统计分析
1、保健资料齐全、规范:按照保健资料的及时性,梳理以天为单位、以周为单位、以月为单位、以学期为单位、以学年为单位的各项记录及统计汇总。
2、资料应妥善保存,至少保留3年以上,以备日后查阅。
3、配合校园医生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工作。
(1)每学年将在园儿童信息、学年中变动(转学、新生、班级变动等)信息及时提供给校园医生,便于校园医生及时维护及更新。
(2)将幼儿园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工作人员变动信息及时提供给校园医生,便于校园医生及时维护及更新。
(3)定期与校园医生进行疾病儿童数(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超重、弱视等)、疾病儿童名单的核对,与校园医生同步进行疾病儿童的随访、干预工作。
二、健康检查
(一)晨间检查
1、晨检前准备
(1)肥皂流动水洗净双手,换好干净的工作衣。
(2)晨检物品准备:晨检牌、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常用外用药物、棉球敷料
纱布棉签、快速手消毒剂、专用记录本等。
2、晨检流程
(1)护导老师协助把好幼儿来园先洗手再晨检。
(2)规范晨检:热情迎接每位幼儿,主动用普通话向幼儿问好;严格按一问、二看、三摸、四查顺序对幼儿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一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有无发热、传染病接触史、有无外出史;
二看:面色、精神、皮肤和眼睛,传染病高发季节,特别注意手、足、皮肤及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三摸:额头有无发热、耳垂有无肿大、颌下、颈部有无淋巴结;
四查:根据流行季节和发病特点,重点检查相关部位、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或食品以及幼儿卫生情况等。
对需服药及重点观察照顾的幼儿,分别发给专用标志的晨检牌。
(3)需服药幼儿:应请家长出示就诊病历卡并登记签名,对带来的药品应写好班级、姓名、剂量、服用时间和方法,并做好记录。
按照医嘱给幼儿服药。
(4)晨检结束后,及时记录各班的晨检情况,发放到班级。
(二)儿童体检
1、新生体检:根据先体检后入园的原则,新生体检需在入园前1个月内完成体检,入园体检率100.0%,在幼儿入园时同时查验入托入园体检卡、预防接种证并进行登记。
2、定期体检:3岁以下幼儿每半年体检1次,3岁以上幼儿每年体检1次,全园幼儿每半年测身高、体重1次。
体重测量要求:
(1)测量工具:选择杠杆式体重秤,最大载重量为50公
斤。
(2)测量前准备:校秤,被测儿童脱夫鞋帽、袜子、脱去外衣至内衣裤、饭前便后;室温保持20度左右。
(3)测量方法:被测幼儿站在体重器的底板上或坐在件里器的小椅子上,两臂自然下垂,两腿放平,不摇晃,不接触其他物体。根据幼儿的实际体重进行测量。
(4)当杠杆达到平衡时,以公斤为单位,正确读数、记录,小数点保留2位。
(5)测量结果与上次测量的结果进行核对,如有误差,重新复测。
身长、身高测量要求:
(1)测量工具:3岁以下选择卧式身长计,3岁以上选择立式身高坐高计。
(2)测量前准备:被测儿童脱去外衣、鞋帽、袜子。女童辫子松开。室温保持20度左右。
(3)测量方法:
卧式测量:取平卧位,将幼儿的头顶住身长板一端,并有人协助固定,使其头部不能伸缩,测量者用左手将幼儿两膝压平,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幼儿足跟。在两边读数一样情况下正确读数;
立式测量:取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挺胸收腹,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滑板至头顶。
(4)以厘米为单位,正确读数、记录,小数点保留一位。
(5)测量结果与上次测量的结果进行核对,如有误差,重新复测。
三、体弱儿童管理
(一)通过入托入园体检及儿童定期体检发现贫血、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单纯性肥胖、超重等体弱儿童。
(二)对体弱儿童落实随访矫治措施,加强家园合作,加强在幼儿园的饮食、运动、睡眠等各环节护理。
(三)对小于100克/L的贫血、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中度及重度肥胖落实个案管理。
(四)具体随访管理要求
1、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
(1)随访:轻度营养不良:3个月体检1次,重度营养不良:1个月体检1次.(2)结案:按年龄测体重
或按身高测体重
任一项≥P10三次即可结案。2岁以上儿童结案,尚需满足最后1次随访结果符合下一个年龄组的参考值的要求或最后1次体检年龄跟上次体检年龄是否跨一个年龄组。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随访:血红蛋白<100克/L的轻度贫血患儿,每月随访1次;血红蛋白≥100克/L轻度贫血患儿,于第1个月及第3个月各随访1次。
(2)结案:血红蛋白<100克/L的轻度贫血患儿:连续服用铁剂不少于8周,2次随访结果血红蛋白≥110克/L可结案;血红蛋白≥100克/L的轻度贫血患儿:食疗满12周,1次随访结果血红蛋白≥110克/L可结案。
3、单纯型肥胖
(1)随访:每3个月测体重、身高、皮脂。
(2)结案:按身高测体重数值<WHO标准的20%范围内1次结案。
4、生长迟缓
(1)随访:1—3岁每3个月随访1次,3岁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每次随访测体重、身高、坐高,用生长曲线监测图进行监测,随访满1年复查骨龄。
(2)结案:经干预:1次随访结果正常,即骨龄恢复到该年龄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或每年身高增长速度>4厘米。
四、五官保健工作
(一)眼保健管理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每学期检查1次。
2、建立视力检查情况反馈表:
(1)督促视力低常的幼儿家长,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并落实矫治措施。
(2)督促家长将矫治情况反馈给幼儿园。
(3)幼儿园定期落实视力复查工作。
视力检查要求:
(1)
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之间互不干扰,避免出现假阴性。
(2)
使用对数视力表,被检查者与灯箱的距离符合相应要求,灯箱高度是1.0。一行与多数被检查的两眼处于同一水平。
(3)
视力灯箱应悬挂在相对空白的墙面上,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
(4)
先查右眼,后查左眼。
(5)
视标0.1—0.5每行都要看正确,视标0.6—0.9每行可以错1个,视标1.0—2.0每行可以错2个。戴眼镜的幼儿应先脱眼镜检查裸视力,然后再戴上眼镜检查矫正视力。
(6)
视力低常的标准。
年龄
标准
3岁
0.6
4岁
0.8
5岁
1.0
6岁
1.2
(二)龋齿儿童管理
1、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年通过儿童定期体检或社区牙防医生落实口腔检查1次。
2、建立口腔检查情况反馈表:
(1)督促有龋齿的幼儿家长,尽早带孩子去医院矫治。
(2)督促家长将矫治情况反馈给幼儿园。
五、消毒隔离
(一)预防性消毒工作:见“保育员规范操作”。
(二)晨检物品清洁、消毒
1、晨检牌:用洗涤剂清洗并用清水洗净,用含250mgll有效氯消毒液加盖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并晾干。
2、体温表:消毒前洗净擦干,放入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加盖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净后再放入75%酒精中保存待用。口表与肛表应放入不同的盛器中消毒与保存。
3、专用抹布用含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晨检专用推车及专用物品的盛器。
(三)发生传染病处理
1、控制传染源:必须做到“三个及时”: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及时报告。
(1)及时隔离:隔离患儿,加强晨检,以防续发,掌握各类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把好返园关。
(2)及时治疗:了解幼儿的治疗与疾病的转归情况。
(3)及时报告: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向区妇幼所、区疾控中心、教育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
(1)指导保育员,营养员对惠儿接触过的所有物品及环境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即终末消毒。
(2)加强对检疫班级的消毒隔离工作,幼儿园设置“传染病专用消毒室”,检疫班内餐具、毛巾、茶杯等物品需与其他班级分开放置、分开消毒,在传染病专用消毒室清洁、消毒。
(3)消毒方法:呼吸道传染病消毒顺序:清洗——消毒;肠道传染病消毒顺序:食具:消毒——清洗——消毒,其他同呼吸道传染病。
3、保护易感儿
(1)设立检疫班,确定检疫日期,对发病的班级幼儿进行医学观察直至观察期结束,在观察期内,如有新病历出现应从最后1例算起重新观察至期满。
(2)加强晨检及全日观察,及时发现患儿。
(3)坚持“四不”原则,即不并班、不串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注: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均按《托幼机构消毒隔离》(2009版)要求执行。
六、安全工作
(一)安全工作
1、建立各项安全制度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2、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园领导、教师代表、后勤负责人、保健老师、保安、家委会代表等。
3、每周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4、发生意外伤害的处理。
(1)
立即处理患儿。
(2)
一般意外伤害填写意外伤害三联单,2天内向妇幼所、社区医院传报;责任伤害应立即电话报告,并写出事故原因报告。
(3)
做好意外伤害原因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发生小伤小病进观察室的处理
1、擦伤处理:用蘸取双氧水的棉签从里到外螺旋形清洗伤口;用棉签擦干双氧水,涂上红汞;略有渗血的轻微擦伤,可以在清创后贴上护创膏。
2、鼻出血处理:稳定幼儿情绪;让患儿头略前倾,嘴张开;用食指将鼻翼中隔处按压,压迫止血约10分钟;用消毒药棉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出血量较多,可以在棉球上滴3~4滴1%的呋麻滴鼻液,以帮助收缩血管止血;用冷毛巾敷在鼻根处;让幼儿静坐20~30分钟后,取出棉花,观察是否出血;出血量多的送医院治疗;幼儿血止后安静运动30分钟,提醒幼儿不擤鼻涕、不挖鼻孔。
3、撞伤处理:立即用冷毛巾受伤处15~20分钟,每2~3分钟换一次毛巾,不出血的伤口可以涂上无极膏或牙膏,帮助消肿止痛;出血的伤口在清创后,涂上红汞;头部撞伤的幼儿在冷敷后注意观察,如出现头晕、呕吐、嗜睡等情况,立即送医院;头部撞伤后教育幼儿立即告诉老师、幼儿园务必告诉家长。
4、口腔出血处理:幼儿用冷开水漱口2~3次,观察出血部位,有红肿的局部冷敷;观察牙齿有无损伤,有无其他部位受伤,及时处理,给幼儿提供粥、面条等软食。
5、发热处理:立即通知家长,接回到医院就诊;在等待家长中进行处理:让幼儿多饮一些温开水。冷毛巾敷额头降温,用35%的酒精擦幼儿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处,帮助散热;体温超过39摄氏度,家长不能来领的幼儿,保健老师应带去医院就诊;有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的,需对症处理。
附量体温注意事项:
(1)饮食、哭泣及运动后休息20-30分钟再测量。
(2)测得体温不正常,应重复测量。
(3)体温在36摄氏度以下或39摄氏度以上者,必须与家长联系或送医院就诊。
附:测量方法
(1)
肤窝测量法:年龄较小的幼儿,先脱下幼儿的衣抽擦干窝;将消毒后的体温表用酒精棉花擦拭,甩至35氏度下;将体温表插在腋窝中央稍前处,让幼儿夹紧手臂进行测量。测量者可用手帮助幼儿扶住体混表;10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值36-36.5摄氏度。
(2)
口腔测量法:大班以上的幼儿,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方式;将消毒后的体温表用酒精棉花擦拭,甩至35摄氏度下,嘱咐幼儿嘴唇紧闭,不咬牙齿;3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值
36-37摄氏度;孩子若不慎将口表咬破而吞下水银时,应立即口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使蛋白质与水银结合,以延缓水银的吸收。可能时给幼儿服用大量韭菜,让水银被包裹排出,并及时送医院治。
6、呕吐处理:寻找原因,一般幼儿的呕吐多以急性胃道疾病为多。如有3个以上幼儿同时呕吐的,需要警惕食物中毒,需做好呕吐物留样;症状较轻的幼儿(呕吐1-2次,禁食后好转)可留在观察室观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症状较严重的幼儿,呕吐2次以上,禁食后仍无好转,立即通知家长接回就诊或保健老师带去医院。
7、腹痛处理;检查腹痛部位,观察幼儿的精神,脍色及伴随症状。测量体温,寻找腹痛原因;上腹部痛伴呕吐的,多为胃肠炎或食物不消化,症状较轻的可留园观察,给予清淡的食物,症状较重的需要通知家长;脐周疼痛的可能是肠痉挛、着凉或者是蛔虫,可用手顺时针揉其腹部,休息片刻即可缓解。腹痛较剧烈、伴有发热、有右下腹转移性腹痛的要警惕患阑尾炎,需及时通知家长;下腹部痛,一天或几天没有大便的,多为便秘,顺时针按摩腹部后让幼儿大便,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
8、腹泻处理:将患儿送到观察室,观察大便的形状、次数及伴随症状,初步判断腹泻原因腹痛、粘液便、脓血便且伴有里急后重感的多为细菌性痢疾;腹泻次数较多且伴有呕吐的,多为急性胃肠炎,如有3个以上患儿,须警惕急性食物中毒;腹泻次数不多、水样便多为着凉引起的,秋季发生的要警場秋季腹泻;大便有恶臭并伴有食物碎裂的,多为不消化;测量体温做好大便留样,怀疑菌痢要立即隔离治疗;大便次数不多的2次以内,可留在观察室观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大便次数多于2次的,或伴有呕吐、发热的,立即通知家长接回就诊或保健老师带去医院。
七、儿童膳食营养
(一)幼儿食谱
制定计划:既要保证幼儿营养需要,又要兼顾膳费标准
制定食谱注意事项:
1、每周编制食谐1次,根据季节、幼儿年龄制定食谱:分为托小班及中大班
2、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幼儿一餐二点的热量分配:早点5%、午餐35%、午点10%。
3、食物品种搭配多样化,每日品种不少于10种。
4、食谱安排注重搭配:米面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甜咸搭配、荤素搭配、深浅色搭配等。
5、午点以自制为主,每周自制点心不少于4次。根据当天的午餐情况合理搭配。
6、夏季早点停用牛奶,可改用自制营养水。
(二)膳食营养分析
每月1次: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营养分析,存在问题便于及时调整。
(三)膳管会
1、每月10前召开。
2、参加人员包括园长、保健老师、财务、营养员、保育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预防保健机构 篇6
【中图分类号】 R18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24-01
2003年我国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ARS)后,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从国家到县区、乡镇专门组建了各类应急专业队伍,我国卫生应急工作逐步实现了五大转变,疾控机构作为实施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专业机构,是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部门。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负责突发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为更好地发挥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重大疫情的现场处置,提高现场应急处置的规范率和成功率,本研究对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方式进行探讨。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青云谱区自2007年以来发生的重大疫情64起,涉及传染病与食物中毒类,其中流感3起、甲型H1N1流感16起、水痘3起、手足口病24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麻疹1起、食物中毒2起,对所有处置过的各种重大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卫生应急现场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汇总。
2卫生应急现场处置
2.1卫生应急的相关概念与工作内容
卫生应急是指通过采取监测、预测、预警、现场处置、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保障和善后处理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监测预警、现场调查与处理、实验室检测、现场评估、督导检查、应急技术和物资储备、善后处理、应急培训与演练、信息发布与通报、普及卫生应急知识,以及组织、参与国内外医疗卫生救援等。
2.2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卫生应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员与工勤人员共同应对卫生应急现场处置;(2)重大疫情防控措施虽有培训、考核和演练,但由于对防控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导致今天培训演练,明天忘记,到真正处置疫情时又是从零开始;(3)64起疫情的处置资料的经验教训反馈,在处置每一起疫情时,所有专业知识均向应急办主任咨询,给应急办主任的现场处置与上下沟通造成困难,从而出现一些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的漏点或盲点;(4)每种疫情虽有国家规定的程序及处置方案或预案,但现场操作性不强,不实用,且大部分预案均繁文冗长,不利于工作人员的熟悉、记忆;
3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方式
根据卫生应急体制功能系统的构成和现场处置要求,所有重大疫情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包括指挥决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根据该五大系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依据不同的传染病,如当地多发常见的重大传染病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编制成现场应急处置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组、检验组、消杀灭组、信息后勤保障组、免疫组等,对各组的职责进行标识,统一编制成个人名片的形式,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这样,将传染病的应急处置预案、流程进行简单明了化,把名片再发放至每位卫生应急队员,使处置人员便于携带和牢记,发生重大疫情时,只要带好相关处置物品和该种名片,就能较好地对反处置疫情,从而有效提高疫情处置的规范率和成功率。
4小结
预防保健机构 篇7
关键词:疾控机构,财务预算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
一、加强疾控机构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疾控机构的财务预算管理, 是指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保护人民健康、防治控制疾病的目标,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资金收支、分配、经营成果等所做的具体安排。党和国家为减轻人民就医的经济负担, 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差额预算补助。预算的编制是否正确, 预算执行得好不好, 国家预算资金使用得合理不合理, 直接影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 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的顺利实现。
同时, 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被现代组织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 它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 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是检验现代组织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积极研究。立足长远发展, 认真研究探索新情况新问题, 努力和有针对性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不断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把抓重点与抓全面、抓应急与抓经常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科学方法, 构建覆盖疾控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管理、监督体系, 做到业务监督与财务监督的有机整合, 实现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监督、效益评价的全过程制度化管理, 真正使财务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确保疾控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如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预算管理
(一) 疾控机构的财务预算编制
加强疾控机构的财务预算编制, 在原则方面, 要做到所做预算包括全部收支, 要积极稳妥, 以收支平衡, 量入未出为原则, 不能编制预算赤字, 要坚持统筹兼顾, 先急后缓的原则, 根据疾控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 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确保重点。
疾控机构的预算编制在内容上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前者可采用零基法, 后者可采取调整法。根据上述原则, 在具体进行预算编制活动时, 首先要领导重视, 认真组织, 更加全面、准确、合理地编制好部门预算;财务部分人员要具备足够的业务水平, 以保证预算编制规范化, 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和依法理财;预算不能仅以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 还要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
(二) 疾控机构的财务预算控制
加强疾控机构的财务预算控制, 首先要加强合同管理, 建立滚动的项目库制度。加强合同管理, 首先要进行合同项目和意向性合同项目的追踪。及时、准确了解合同项目及意向性合同项目的变化情况。为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务和资金情况的预算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保证年度预算工作有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预算与实际工作成为“两张皮”, 真正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加强合同管理, 及时对项目进行追踪分析, 也是建立滚动的项目库制度的基础。其次要建立动态的预算管理。经批复的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原则上是不允许变动的, 即没有预算就不得支出。疾控机构属于差额事业单位, 由于其他资金收入占有预算的较大比例, 而这其他资金收入其来源及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 建立动态的预算管理成为必要。
(三) 疾控机构的财务预算考核
在考核方面, 要分解落实预算目标, 即机构对经人代会批准、财会部门下达的预算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个人;要制定实施预算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为保证预算的完全执行, 疾控机构必须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及可控的原则, 合理确定各个科室和个人在预算执行中该负的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制定出各种控制定额, 制定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要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要经常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照年度总目标, 对其中不正常因素和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 对不可控因素, 如疫苗价格调整, 根据相关预算调整程序进行预算调整。
(四) 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疾控机构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现
财务预算管理是本年度该单位实现一切财务活动的依据, 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依靠预算管理的职能才能实现目标和控制执行的完美结合。因此, 预算管理的成功开展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凝聚预算管理各部门人员的力量和智慧, 提高预算工作的高度和全员性, 自觉地将预算管理和指标管理相统一。
在预算管理技术上, 在网络化、虚拟化的今天, 网络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理财方式和手段, 拓宽了财务管理的时间、空间和范围, 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核算水平和效率。但是预算管理的网络建设才刚刚起步, 软件开发和应用还需要与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细化程度、成本定额编制的一系列问题充分磨合。将预算编制流程、预算执行流程、预算调整流程固化为计算机运行的程序, 可以避免很多人为因素, 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
在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上, 财务预算管理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制度创新的力度上。制度创新要求疾控机构必须实行管理流程创新, 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 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为实现高效率的预算管理创造制度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娟.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08 (12) .
射阳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县41所在教育局注册的镇级以上幼儿园, 且在园儿童数达100人以上。
1.2 方法
制订督查评审表及相关保健工作调查表, 成立3个督查组, 统一培训, 统一要求。重点内容: (1) 托幼机构的类别、性质及收托形式; (2) 在园儿童总数、班级数, 保健医生、教养员及保育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3) 晨检室、保健室和隔离室的设置及其他保健设备设施配备情况; (4) “六一”儿童体检、新生入园体检及工作人员体检情况; (5) 江苏省统一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账册使用及卫生保健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41所幼儿园:
县级幼儿园16所, 镇级幼儿园25所;省示范园5所, 一类园16所, 二类园16所, 未定类4所。
2.1.2 办园形式:
教育部门主管6所, 集体办园3所, 个人办园19所, 股份制、租赁办园13所。
2.1.3 入园形式:
日托22所, 日托兼全托19所。
2.2 保健医生及其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2.2.1 41所托幼机构中仅5所配备了专职保健医生 (医学专业毕业生3名) , 其余都为兼职保健医生, 由园长、教养员、保育员和保管员或炊事员代兼, 变动频繁, 只参加短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2.2.2 县级16所幼儿园入园儿童总数为7 235人, 入园儿童数与保健老师配备比例为0.22%;班级总数144个, 保教老师 (教养员和保育员) 为365人, 班级与保教老师配备比例为1∶2.53;镇级25所幼儿园入园儿童总数为6 364人, 入园儿童数与保健老师配备比例为0.39%;班级总数156个, 保教老师总数为289人, 班级与保教老师配备比例为11.85。
2.3 卫生保健设备设施配备情况
2.3.1 基础设施:
在41所托幼机构中, 28所有过道式晨检接待室, 31所有保健室, 9所设置隔离室;26所有身高计、体重计, 24所有视力灯箱;29所做到卧室与活动室分开;4所儿童盥洗室与厕所每班专用, 11所部分专用, 19所全园共用, 7所有简易坑厕;有2所儿童卧室床位配足, 5所洗手水笼头配足, 14所能提供随时饮水。
2.3.2 卫生消毒设施:
在41所幼儿园中, 有11所幼儿园具有紫外线灯, 有7所每班配备消毒柜, 有19所幼儿园具有儿童毛巾使用对位, 有14所幼儿园茶杯专用。19所全托儿童的幼儿园, 4所有相应的洗漱场所。在41所幼儿园食堂中, 有纱门纱窗的33所, 有专用清洗池的30所, 有消毒设施的23所, 有冷藏设备的26所, 能做到生、熟食品分开的17所。
2.4 儿童及工作人员体检情况
2.4.1 县级幼儿园儿童及工作人员体检由县妇幼保健所负责, 镇级幼儿园儿童及工作人员体检由镇级卫生院负责, 县妇幼保健所负责检查指导, 全县统一印发体检表格, 规定体检项目, 见表1。
2.4.2 41所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总数为871人, 体检871人, 体检率为100%, 其中体检不合格4人, 健康检查合格率为99.54%。
2.5 卫生保健账册使用及日常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2.5.1 41所幼儿园都使用了江苏省统一的21种卫生保健台账, 能按要求规范填写, 制订带量食谱, 开展营养计算的有7所, 占17.07%。多数幼儿园的保健医生由于文化、医学知识的局限性, 又是兼职, 不懂得儿童体格发育如何评价, 体弱儿如何筛选及管理, 表、簿、卡、册填写混乱, 流于形式甚至当成原始记账本, 没有制订合理科学的儿童食谱, 更谈不上营养配餐, 部分幼儿园膳食单调, 质量差, 影响了儿童身体发育水平。
2.5.2 各幼儿园晨检工作开展正常。儿童活动室、卧室和餐具的消毒工作开展得较好, 但保健室、厨房、玩具、毛巾和茶杯等消毒工作没有到位, 部分保健人员对消毒液的配比、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柜的使用方法掌握不清。少数幼儿园安全防护意识差, 大门不锁, 园内杂物乱堆乱放, 娱乐设施陈旧、破损, 室内锐器、茶瓶随意摆放, 防护栏高度不够。
3 讨论
3.1 各幼儿园之间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不平衡
几年来, 全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参评率为100%, 评审合格率由2005年的36.59%提高到2008年的85.37%, 大部分托幼机构能重视卫生保健工作, 尤其是省示范幼儿园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对照《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标准》, 全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况与上级要求的标准差距仍然较大, 特别是二类园及未定类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率极低, 影响了全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整体发展水平。
3.2 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现有幼儿园绝大部分都进行了改制, 公立、股份和租赁等形式多样, 部分投资人缺乏对幼儿园性质、特点和要求的认识, 把幼儿园当“摇钱树”, 只注重经济效益, 短期行为严重, 不愿意增加卫生保健方面的投入, 在股份制幼儿园中尤为突出, 承包和租赁幼儿园次之。
3.3 卫生保健人员匮乏、素质偏低
全县41所幼儿园仅5所配备专职保健医生, 其余都为兼职保健医生、非卫技人员, 又未经过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同时承担过多的教学和保育工作, 很难胜任或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全园卫生保健工作及相关卫生保健资料建册管理工作。另外, 按每个班级两教一保的配备原则, 各幼儿园保教老师配备不足, 尤其镇级幼儿园配备严重不足。大多数幼儿园无专职保育员, 保教老师从早到晚, 全面负责教育、保健、消毒和安全等各项工作, 保质保量落实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只能是空话。
3.4 健康检查未按制度执行
表1数据显示, 全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体检率达100%, 镇级幼儿园儿童体检率明显低于县级幼儿园, 个别托幼机构还未开展新生入园体检工作, 究其原因是幼儿园负责人不重视, 督查单位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 家长保健意识淡漠不予配合。
3.5 对策与建议
3.5.1 加大宣传, 增强幼儿园管理者的法制意识:
托幼机构作为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尤为重要。卫生保健主管机构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通过报刊、电台、板报和知识竞赛等方式, 广泛深入地宣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不但让从业人员熟练掌握, 认真实施, 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了解知晓, 便于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同时要认真组织培训, 把托幼机构的管理者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象, 不仅要培训保健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抓住他们赚钱怕事故的心理, 用图片、资料和现身说法的办法, 宣传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对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使他们认识到抓与不抓、主动与被动两个样的道理。
3.5.2 部门协作, 齐抓共管: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涉及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又有多科室分别负责托幼机构的基础建设、审批和督查等工作, 卫生保健工作涉及卫生系统的多专业部门, 在各自执法过程中, 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 要加强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沟通, 密切合作, 认真履行职责, 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作为托幼机构准入和评等创优的前提条件, 实行卫生保健一票否决制。
3.5.3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规范管理, 特别是健康检查、营养膳食和卫生消毒的管理是我们的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机构联合对托幼机构进行监督工作, 采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长效管理, 建立信息公示制度, 把检查情况向家长、社会公告, 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促使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强行入轨, 确保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落实到位, 全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预防保健机构 篇9
1 化学毒物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主要运用化学测试组件法、气体检测管法、试纸法、化学法、便携式仪器法等对亚硝酸盐、氰化物、甲醇、甲醛、有机磷、重金属(砷、铅、汞等)进行定性。
2 病原微生物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标记技术、改良培养检测技术对于新发、再发病原微生物如SARS、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军团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空肠弯曲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瓦克病毒、轮状病毒等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4]。
3 现场应急检测技术平台
应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对现场污染源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
核辐射事故方面:X、γ射线,α、β射线,气体氡等;职业中毒方面:氧含量、可燃性气体含量、氯气、氨、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氯、汽油、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水污染事件方面[5]:余氯、总氯、臭氧、浊度;环境污染事件方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
使用现场检测仪器,初步查明污染源的种类、浓度(强度),为实验室的进一步检测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实施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在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个体防护,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设备。主要有:放射防护服、放射防护镜、防护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4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以《ISO/IEC 17025-2005实验室认可准则》[6]的要求对建立的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加强管理,加强对管理方面的15个要素和技术方面的10个要素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日常监督机制,对检验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仪器、方法、试剂、实验环境等进行全面控制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改进,通过了国家认可委的复评审及监督评审,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7]。
5 快速检测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5.1 专业技术人才的组建及培训
组建一支处置公共卫生突出事件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加强毒物现场采样知识和技能及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的培训,提高疾病控制人员的应急观念和应急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体制,定期进行应急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
5.2 仪器设备的配置更新及技术储备
装备必要的采样设备和各类先进仪器,为快速及时正确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现在已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PCR仪等设备,还进一步配置快速检测便携式检测设备及各类先进的检测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仪、离了色谱仪、热解吸仪、自动顶空进样器、自动液—液萃取仪、固相萃取系统、全自动微波消解仪、数显高速分散仪、全自动核酸抽提工作站、全自动细菌快速鉴定及药敏鉴定分析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系统、全自动蛋白印迹仪、自动凝胶成像仪、双筒倒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实验室温湿度监控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等。
5.3 加强对快速检测平台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
针对人员和技术不足的现状,依托市疾控中心及各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应急检测技能的培训,提升现场处置人员及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应急作战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案,编写快速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对各类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及验证,完善检测、审核、报告流程,提高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6 取得的实际成果
通过近3年的不断努力,中心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实验室的人员、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团队的整体能力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中能为现场控制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撑。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有效地处置了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检测数据,为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在日常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检测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功能。
关键词:疾控机构,应急检测平台,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子刚.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提高安全水平的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23(6):468-461.
[2]朱爱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检验能力储备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735.
[3]聂京申.地市级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J].职业与健康,2007,23(2):143.
[4]何金林.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5):958-95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2001.
[6]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ISO/IED17024[S].2005:1-12.
采供血机构HIV传播的预防措施 篇10
关键词:艾滋病/HIV,无偿献血,预防措施
注射或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是经血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次输血输入带HIV病毒的血液, 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估计超过90%[1], 据WHO统计, 目前HIV感染者中经血液途径感染者占5%~10%[2], 而在我国因单采血浆及输注血液制品而感染HIV者分别占9.7%和1.5%[2]。所以采供血机构要特别重视对HIV的检测及艾滋病预防措施的相关研究。
1 以法律规范为依据, 依法开展采供血
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湖州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采供血“三统一”管理 (统一规划设置血站、统一管理采供血和统一管理临床用血) , 成为我市唯一的采供血机构, 承担着全市三县二区的采供血任务和临床输血指导工作。自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 年供血量约750万毫升。
2 严格献血者筛查, 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输血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需要所有的献血者都是低危的[3]、固定的、无偿自愿的献血者, 这可以从源头上把好血液质量关, 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2.1 选择并确定低危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严格执行献血者身份核对和登记制度, 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每次献血前, 献血者必须如实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工作人员进行耐心、仔细的健康征询工作, 对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 劝其主动放弃献血, 从而初步排除AIDS患者或HIV感染者参加献血的可能性。
2.2 通过《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查询, 如既往献血检测结果有“不合格”或“可疑”记录的, 也一律劝告其放弃献血。
2.3 严格按照《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进行体格检查, 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重、血红蛋白检测等, 同时检查其有无皮疹或淋巴结肿大, 有无注射毒品留下的针眼, 有无纹身等。
3 强化质量管理, 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3.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质量管理三级网络
本站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质量管理科、质量监督小组为主要框架的三级管理网络, 对采供血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确保血液从献血者的招募、体检、采集、检验、制备、储存、运输, 发放等各个环节都按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3.2 加强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006年随着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三个法规性文件的相继出台, 我站专门成立了贯标推动小组, 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 有力推进我市采供血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3.3 严格血液检测, 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专门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严把血液检测关, 使实验室质量管理覆盖检测前、检测和检测后全过程, 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坚决杜绝HIV经血传播的发生。具体做法:一是所有的血液标本都由不同的检验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做初复检两遍检测, 只要有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 该血液就被报废处理。二是HIV抗体检测使用进口试剂进行复检, 提高了HIV的被检测能力, 有效防止了HIV弱阳性被漏检的可能。三是建立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对HIV检测项目的每个酶标板都做室内质控, 应用计算机质控软件制作和记录质控图, 把质控结果作为实验有效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依据。四是试管样本的接收、加样、到结果的判读、发布都实行双人核对,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保障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五是积极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全国血液质量委员会、省血液质量委员会及省、市疾控中心的室间质评, 定期考核实验室检测水平。1998年以来, 血站共开展血液检测30多万人次, 检出HIV阳性者4例, 有效地杜绝了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发生。
3.4 加强质量监督,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采供血过程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强化从献血者“血管”到用血者“血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二是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科, 负责质量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原辅材料、试剂、血液及成份、工艺环境卫生、关键仪器设备、医疗废物处置及采供血各环节进行监测。三是建立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定期对质量体系以及运行状况进行审核, 以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对监督和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改进。五是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 分析存在的问题, 采取整改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4 加强学习培训, 提升全站职工业务素质
每年制定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 开展全员培训, 全站职工分批参加了卫生部对采供血机构人员的上岗培训, 考试合格率为100%, 均取得岗位培训证书。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均参加全省QMP培训、AQMP培训、《血站管理办法》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培训, 并作为师资力量对全站职工进行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 外出学术交流和参观学习, 建立学历教育奖励制度, 积极鼓励员工参加专业对口的学历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职工业务技能、质量管理理念和依法采供血意识。
5 加强临床培训, 更新临床医生用血观念
2005年以来, 通过邀请省血液中心专家开展知识讲座、与市医师协会共同开设技术培训班、向临床医生发放《临床用血规范》手册等, 加强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宣传和培训, 更新临床医生的用血观念, 使临床用血更加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杜绝可控因素感染HIV的机率。
参考文献
[1]唐荣才, 王锐, 史广耀.无偿献血与艾滋病防治[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
[2]夏丽红, 胡翠微, 张斌贝.预防H IV经输血传播的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2.
预防保健机构 篇11
项目的目标和规模:⑴目标:总目标:建立在医疗场所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综合模式,从而减缓艾滋病在喀什地区的传播速度。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技能的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护能力提高,从而减少院内感染;患者及家属对艾滋病知识提高及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改善。⑵项目所覆盖的目标人群:本院领导15人。全院医生290人,护士340人,清洁员80人。住院患者2万人,门诊患者1万人。⑶开展的主要活动:①基线调查:对全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300人(其中医生118名,护士182名)、卫生员76人、住院患者104人,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②内地考察学习防治艾滋病工作经验:组织了院内领导和项目相关负责人及关键人物的国内、疆内考察,均提交了考察报告,旨在探索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通用型的经验与模式[2]。③IEC材料设计、制作与编印:制定了本院院内感染控制制度、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六部洗手法图示和30000余份针对患者的宣传资料。门诊和病房在新患者接受入院宣教时解释发放。
评价项目实施情况
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被调查人员其中医院领导层10人,医生30人,护士40人,卫生员80人,患者100人次,其中护理人员和清洁工俱为女性。②项目完成情况:根据本项目的监督与评估框架,本项目有3个目标,其中目标1有4项指标;目标2有3个指标,目标3有1个指标。各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结果分析
项目的主要成果:⑴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基于本院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模式:①培训模式:针对医院员工组成(医生、护士、卫生员)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针对医生:理论讲座与病案讨论相结合,针对护士:同伴教育、参与式教学,针对卫生员:带教为主);②完善已有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加强了各种信息收集及上报、明确了质控的相关标准并加以细化,补充了更具操作性的督导检查制度及相关报表。⑵培养了一批可用于本院及本地区使用的师资[3],包括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一共20人。項目结束后,这些师资即能为本院职工提供继续培训,也能为当地的其他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⑶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①将预防艾滋病的培训纳入日常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之中;②根据卫生员频繁的人员变动情况建立岗前培训制度。⑷由于项目在医院的顺利开展,使医院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被指定为本地区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
经验教训:⑴经验:①领导支持:我院项目工作负责人由院长亲自担任,在院长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项目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明确分工:艾滋病项目工作涉及面广,须各职能部门协作,我院项目小组由医务部、护理部、预防保健科、质量感染控制科、科教科负责人组成,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从而保证了项目工作的有序进行。③有效的项目管理:通过中澳新疆项目办的指导和督查,加强项目有效管理,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进行改进,使培训工作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促进我院艾滋病防治工作。⑵教训:针对医生采取互动式教学,效果不佳。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①师资不具备担当互动式教学主持人的能力;②本院的医生更喜欢和习惯于讲座的形式,可能与其职业特点有关;③很多专业知识本身不适合使用这种方式传授。在医院进行对患者及家属的宣讲,并给予宣传资料,但效果不佳,患者的流动性大,只能做到资料的可及性。
项目的持续性:把成型的培训体系纳入医院本身的继续教育之中,已建立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将继续在医院内部使用,并在今后接受下级单位的进修时,予以推荐。并探索建立艾滋病专职医师与产科、保健科密切合作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俊,吴晓飞.1997年~2008年喀什市艾滋病疫情分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09,4:25-27.
2 郭继文,王云生,等.县级区域性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经验.卫生软科学,2002,16(5):40-42.
预防保健机构 篇12
部门预算强调从部门的角度将政府系统所有的预算内外财力完整地反应在部门预算里,在提高透明度的同时,加以规范化。虽然从全国范围看,疾控机构部门预算改革的时间仍然十分有限,但研究和总结部门预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对未实行或业已实行部门预算的疾控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单位自2002年底开始部门预算改革工作。本文将以部门预算的内涵和程序为主线,结合笔者亲历的疾控机构部门预算改革经验,总结分析疾控机构在开展部门预算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1 疾控机构部门预算的内容和程序
1.1 预算管理级次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级次,是指按照财政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领拨缴销和管理关系而划分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等级次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级次一般分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三级预算单位。一级预算单位是指直接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同时,负责核定所属单位预算,向所属单位转拨汇缴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也称主管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指向一级预算单位或者上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并负责核定所属单位预算,向所属单位转拨汇缴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
一般而言,疾控机构通常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流程中,属于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二级预算单位。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闵行区疾控中心为例,它是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所属事业单位,其预算是上海市闵行区卫生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是二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要从基层单位编起,将所有的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编制范围,实现所有有财政性资金领拨关系的单位全部编制部门预算。
1.2 收入预算
由于疾控机构的公共性质,收入预算主要涉及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收入,此外,目前相当数量的疾控机构还依靠有偿服务收入,2002年全国疾控机构支出中超过一半来源于有偿服务收入[4,5]。疾控机构的服务收入过去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存在,管理上较为松散,在部门预算“综合预算”的要求下,疾控机构的服务收入暂时不能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6]。2002年上海市闵行区疾控中心纳入公共财政管理后,原来开展的有偿服务,逐步移交给了具有相关资质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保留了公共性强、疾控职能明确的部分有偿服务,其收入全额上缴财政。
1.3 支出预算
疾控机构的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又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根据定员定额原则进行编制。定员是指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定额是指财政部门根据疾控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定员和定额是测算和编制疾控机构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疾控机构的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的补助,按照标准定额及承担工作任务情况核定。标准定额采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编制内人员补助定额和按服务人口、服务面积、疾病流行状况及机构职责等确定的综合补助定额[6]。疾控机构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上,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疾控的工作重点及发展目标确定项目,并根据需要作出个项目的支出预算。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开展,疾控机构的项目支出增长迅速。2004年全国疾控体系建设共有2 425个项目,主要改、扩建省、市、县级疾控中心,总投资116亿元[7]。据统计,2003-2006年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总计129.5亿元,其中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经费66.3亿元,占总投入的51.2%。迅速增长的项目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提高预算编制参与人员的编制能力以及保证足够数量的预算编制管理人员是保证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提高预算质量的关键因素。
1.4 预算编制程序
疾控机构在编制预算时,要遵循“二上二下”的基本规程,这一规程,就是预算从草拟到最终定稿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批准的过程。作为卫生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疾控机构的预算是卫生部门预算的一部分,由卫生部门汇总审核后将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上”);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卫生部门预算建议数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一下”);疾控机构根据控制数细化编制本单位预算,此后由卫生部门报送财政部门(“二上”);财政部门根据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批复卫生部门预算(“二下”)[8]。
2 疾控机构部门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部门预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较短,目前尚处于探索完善过程中,疾控机构作为部门预算中的一个预算单位,其预算同样是在探索中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零基预算有待进一步落实
部门预算的编制要运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即预算的基数为零。我国财政预算方法长期采用的是“基数法”(或称基数加增长法),即计划年度的预算收支指标,是在上年度的基础上考虑计划年度的影响因素后确定的。部门预算则要求从“基数法”转到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上来[9]。部门预算的推进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零基预算对疾控机构来说仍较为陌生,“基数法”这种相对容易操作的方法目前还在一定程度的存在[10]。此外,实践中还有这样的现象,疾控机构在编制预算时是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做的,可一旦预算额度高于原来“基数法”下的预算额度,财政部门在审批时往往还是参照此前各年度的情况决定预算下达数,违背了零基预算的初衷。这充分说明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需要预算编制部门和预算审批部门的共识和协同推进。
2.2 定额标准难以反映真实需要
定员、定额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依据之一,但目前尚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直接影响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1]。疾控机构在编制人员经费预算时通常较为快速明确,因为,定员是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制定的,并且是随机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一定延续性和动态性,基本能够满足疾控工作的需要;人员定额如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各类社会保障费用等,都有相关的政策规定,非常明确。但公用经费定额的测定却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公用经费定额是由财政部门按单位性质实行分类分档确定的,当前,部门预算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测算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较为缺乏[12]。造成分类分档的定额标准计算不尽科学。同时,由于各单位具体情况不一样,有限的分类分档难以准确反映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到某一单位时,定额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以笔者所在单位的交通费为例,改革初期预算定额为17 000元/车·年。这一定额是参照普通公务用车确定的,未考虑疾控中心的工作性质及业务拓展需要(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的日常指导、检查督导、卫生监测采样等诸多工作用车),加上区域面积大,人口的大量导入又使服务量急速上升,导致定额经费捉襟见肘,影响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后向财政部门反映,交通费的定额标准作了相应提升。这提示对疾控机构这样的专业单位,财政部门在核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时要注意听取专业单位的意见,使预算能及时反映实际的专业需要。
2.3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需要改进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求建立项目库进行管理,审核要充分重视立项依据、可行性论证等,同时需要结合财力、考虑轻重缓急等因素进行排序。疾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并进行排序。财政部门掌握着项目支出预算的审批权,虽然有从事项目审批管理的专家库,但其中缺乏既懂预算管理知识又了解疾控工作的专家,项目审批不能很好地反应疾控工作需要。同时,预算审批时财政部门面对的是科教文卫等众多部门,审批工作量大、任务重,在项目的具体预算额度上,他们通常没有时间去细化考量,一般只是在单位预算的基础上“砍掉”一些,未能根据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来安排经费。
2.4 预算编制难以全面反映疾控机构业务工作的需要
预算设计的问题广泛、复杂,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科学核定。我国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以前是每年11月份开始的,到现在已大为提前,编制2009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在2008年5月份即已发布,其中要求中央各部门在8月份将本部门的预算报财政部。上海市闵行区目前已经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编制下一年人员、公用、专项(业务、设备等)经费预算。然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对疾控机构来说,4月份开始编制的预算,很难全面反映下一年疾控工作的需要。往往在预算已经审批确定后,甚至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工作任务,而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经费是没有预算的。以健康教育工作为例,上级主管部门一般在每年3-4月布置当年的工作重点,此时已经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其中的非常规工作、应急或临时性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并没有相应预算。如果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疾控机构就需要向同级财政部门重新申请相关的经费。财政部门从受理申请到最后审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时间差对于具有很强时效性的疾控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 完善疾控机构部门预算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基础信息收集整理,为零基预算打好基础
零基预算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每个预算年度都对相关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进行重新审核,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这要求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料。对单位来说,必须对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规模等了解清楚,在平时就要建立单位情况数据库,为预算编制服务。对财政部门来说,不能简单地将疾控中心“参照公务员管理”,还要根据疾控中心的性质、职能、年度工作重点,加强沟通,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并对信息进行充分分析,动态、科学地核定标准,提高零基预算的准确性。
3.2 设立疾控应急预备经费,并加强经费管理
在各级政府的预备经费中,安排、设立疾控应急经费,并建立本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上一级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联动机制,对疾控形势变化带来的客观需要,建立简便、有效、可控的预算调控机制,达到快速反应、确保工作资金及时到位的目的。同时,为保证应急经费使用的规范性,须完善相应管理机制,并在决算时对该部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查。
3.3 预算改革要考虑疾控中心发展需要
目前的部门预算往往只考虑“吃饭”、“干活”,很少考虑疾控中心的发展,如应用性研究及成果使用、学科建设、人才储备等,都缺乏相应经费。而这些恰恰是疾控中心“软件”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当前实际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具体反映于预算编制工作中。确保疾控中心“软件”建设跟上去,保持长远发展活力。
3.4 加强项目审批专家库建设,增强审批科学性
项目支出预算能否科学安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审批专家的意见。因此,建设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显得至关重要。财政部门在引进预算管理专家的同时,要积极引进熟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家进入专家库,提高疾控机构预算审批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北京:新华社,2009-04-06.
[2]卫生部.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工作要点[Z].北京:卫生部,2009.
[3]贺忠厚,主编.公共财政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258-259.
[4]何晓军,雷杰,陈政,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同渠道经费比例[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19-120.
[5]雷杰,陈政,于竞进,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机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20-122.
[6]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Z].北京财社[2000]17号.
[7]姚经建,刘宝,陈文,等.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卫生帐户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1):54-56.
[8]蒋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部门预算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5,17(3):61-62.
[9]孙建北,孙成祜.财政体制改革与预算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 2007(7):24-26.
[10]吉少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预算的编制[J].财会通讯, 2007(1):53.
[11]汪柱旺.部门预算改革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4(7):96-97.
【预防保健机构】推荐阅读:
口腔预防保健09-09
预防保健意识09-17
三级预防保健09-27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07-13
口腔卫生预防保健知识09-07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09-12
微量元素与预防保健10-17
卵巢性不孕的预防保健05-19
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计划07-09
中医养生保健机构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