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特点

2024-08-09

生育特点(精选8篇)

生育特点 篇1

甜菜是二年生作物。它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的种子, 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两年时间。甜菜在第一年里主要进行营养生长, 形成繁茂的叶丛和粗大的块根, 同时在块根内积累大量的糖类 (主要是蔗糖) 及蛋出质、无机盐等, 为过渡到第2阶段的生殖生长做物质准备。甜菜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必需一定的低温和长日照, 才能抽重、开花、结实。甜菜所以是二年生作物, 主要是因为在生长的当年不能满足它抽茎、开花所需要的温度和日照条件, 不能完成它的发育全过程。如果人为地满足它对温度及日照条件, 它就可以在当年开花结实。

1 甜菜各生长阶段的特点

甜菜第一年的营养生长阶段分为四个时期。

1.1 幼苗期

从甜菜出苗到幼根初生皮层脱落这段时间为幼苗期。时间大约30~40天, 即从子叶出土到形成6片真叶。这个时期甜菜各器官和组织逐渐形成和分化, 子叶下胚轴和主根肥大形成块根;86%以上的光合产物供叶丛生长;根中含糖很低。幼苗对环境条件很敏感, 如气温过低、土壤过分干旱或板结, 都会影响幼苗根的发育, 形成生长缓慢、瘦小的“小老苗”。如果主根碰到石块或接触高浓度化肥、农药, 就易出现岔根或畸型根。

1.2 叶丛快速生长期

从根初生皮层脱落到叶丛日增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为叶丛快速生长期。大约是出苗后31~70天。这段时间里, 植株形成9~24片真叶, 地上部叶从快速生长, 田间逐渐封垄。叶片面积急剧增长, 光合强度达到最高水平。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叶丛增长速度大于块根增长速度;新叶出生速度远大于老苗衰亡速度, 基本叶片寿命可达70~90天;80%以上的光合产物供给叶丛, 其余的供给块根生长并以蔗糖形式贮存。甜菜块根每昼夜可伸长2~3米, 根径增大1.6~2.2毫米。

1.3 块根、糖分增长期

从田间封垄到田间开垄、块根根肉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为块根、糖分增长期。大约为苗龄80~120天, 有的地区可达130天。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甜菜生长重心从地上部转移到地下部;甜菜叶日增长量小于块根的日增长量;叶子出生速度略大于衰亡速度;块根迅速膨大, 根肉和根中蔗糖同时增长, 每天增长的干物质一半以上用于块根生长并以蔗糖形式贮存。这个时期块根增重占整个生育期块根重的一半以上, 是甜菜获得丰产的关键时期。

1.4 糖分积累期

从块根根肉停止生长、地上部叶丛总千物重明显下降直到收获的30天时间为糖分积累期。约苗龄130~160天。这个时期叶丛逐渐缩小、叶片大量枯死, 块根根肉基本停止生长, 叶柄中的糖分迅速向块根转移, 光合产物70%以上分配给块根并主要以蔗糖形式贮存。这个时期积累的糖分占全生育期总产糖量的一半, 是甜菜获得高糖的关键时期。

2 甜菜的生育特性

2.1 对光照的影响

光是甜菜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糖形成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光能的积蓄和转化的过程。光照对甜菜的影响分为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甜菜是长日照作物, 在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条件下, 生长迅速, 块根肥大;而光照不足很小时, 块根或采种株都发育不良;当光照低于6小时, 糖分积累期每增加100小时光照, 块根含糖率绝对值就会增加0.83%。而光照不足, 块根产量及含糖就会明显下降, 采种株的种子产量会显著减少。

2.2 对水分的要求

水是甜菜光合作用、物质转移等生理过程的参与者, 水还有维持甜菜正常体温和水分平衡的作用。甜菜是比较耐旱的作物, 每形成1克千物质, 需水量为300~400克;同时, 也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 营养生长期全年每亩地耗水320~400吨。不同生长期的甜菜, 其耗水量也不同。如6月份每亩地每昼夜耗水约1.7吨, 7月份约2.3吨, 8月份约1.9吨, 9月份约0.9吨。

甜菜种子发芽最适宜的土壤湿度是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85%。如果土壤太湿, 会抑制种子发芽, 甚至引起种子腐烂;而土壤太干, 也同样不利于种子发芽。

在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 每天平均降水量8毫米时, 块根增长及糖分积累速度增加显著。土壤含水太多, 会抑制块根生长, 或感染根腐病而腐烂;而土壤大干, 也会显著降低光合作用, 结果块根生长缓慢, 影响产量和品质。

甜菜糖分积累期需水量减少。要求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在收获前的两个月内, 降水量每增加10毫米, 块根的含糖会下降0.3%左右。

生产实践和试验证明, 甜菜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不应太大。如果生长前、中、后期相应土壤持水量保持在40%、60%、40%的话, 甜菜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生长中期田间最大持水量如果低于50%或高于90%, 会对甜菜生长极其不利, 并影响产量及含糖量。

2.3 对土壤的要求

因为甜菜的主要收获物是生长在地下的块根, 所以土壤的特性对甜菜生长的影响很大。种植甜菜比较理想的土壤条件是:中性或弱碱性的壤土或沙壤土;耕层在20厘米以上;有机质丰富, 有效养分多;排水良好, 地下水位在1~1.2米以下。

粘土透气性差, 地温回升慢, 有机质不容易分解, 对甜菜生长不利;在重粘土的洼地种甜菜容易发生根腐病。在这样的地块种甜菜应多施腐熟的农家肥, 并进行深翻、深松, 改良土壤结构。

沙土的通透性好, 容易耕作, 地温回升快, 雨后或灌溉后不容易板结, 有利于出苗和块根的生长及收获。但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 容易脱肥。在沙土地种甜菜应采取灌溉措施, 并多施有机肥, 及时追肥, 加强中耕管理。甜菜适应性较强, 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十分严格, 但最适宜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种植, 最理想的酸碱度为PH7.0~7.2。一般来说, 在PH7.0~7.2范围内, 块根产量及含糖随PH值的增高而增加。而酸碱度在PH以下或8.5以上时, 甜菜块根都明显减产。在酸性土壤种甜菜, 幼苗生长缓慢而且容易感染立枯病。在酸性土壤种甜菜时应施用石灰或制糖滤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 用来中和土壤酸性, 使土壤达到或接近中性。

土壤耕层的薄厚与甜菜生长关系密切, 一般土壤耕层越深, 越有利于甜菜块根的生长;

同时, 耕层水分含量也随耕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还会提高肥效。因为耕层越深, 所含水分会使肥料的分布和吸收保持正常, 防止肥料流失或因浓度过高而灼伤植株。

参考文献

[1]申勤诚, 侯敬纯, 杨桂兰.甜菜大面积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报告[J].甜菜糖业, 1982 (1) .

[2]公剑飞, 李敏.提高海伦市甜菜产量的探讨[J].中国甜菜糖业, 2000 (3) .

生育特点 篇2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品质变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因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强群体质量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作 者:陈根祥 吴建中 朱傅祥 陈启平吴玉涛 胥益锋 张凤珠  作者单位:陈根祥,朱傅祥,陈启平(盐城市第二种子公司,江苏盐城,224002)

吴建中(盐城市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

吴玉涛(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农业技术)

胥益锋(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生育特点 篇3

一、育苗移栽棉花的生育特点

(一)发育早,有效結铃期长 育苗移栽,早种早发,延长有效生育期,促使早现蕾,多结铃,伏前桃增加,为早熟优质打下良好基础。

(二)生长稳健,株型紧凑 育苗移栽棉花发棵早,棉苗生长处在相对低温时期,棉棵矮壮墩实,茎杆粗壮,节间短,不易旺长,调节营养分配,协调营养和生殖生长,有利于增蕾保铃,减少脱落13%左右。

(三)主根短,侧根发达,吸肥力强 棉花育苗移栽时,根系受损,再生后,形成主根短,侧根发达,有利于对浅层养分吸收,但耐旱性差。

二、育苗移栽技术

(一)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棉花丰产的基础。

1.育苗方法 采用塑料薄膜小拱棚营养钵育苗移栽,做好三项工作。

(1)备料 备好肥土(有机肥+床土+肥料,钵体以沙土为主)、拱棚架材和农膜。

(2)建床制钵 育苗应选在离水源近,背风向阳的地方,以南北走向为好,一般15米长,宽1.2米,深10~15厘米,不宜过深,然后制钵,摆钵。

(3)播种

①播期 春棉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床温为20℃左右,夏棉4月底5月初。

②精选种子 精选晒种,使发芽率达95%以上。

③灌足床水 为保证苗前不浇水,苗后少浇水,要浇透底墒水。

④播种覆盖 每钵点播2粒棉籽,播后覆土1.2~1.5厘米,农膜伸展拉紧,盖好拱棚,用土封严,防止跑风漏气。

2.苗床管理

(1)控制好苗床温度变化

(2)适时适量浇水 防止低温高湿死苗和高温旺苗。

(3)看苗追肥

(4)及时定苗 去弱留壮。

(5)松土除草 及时中耕,除去杂草,增温保墒。

(6)防治病虫 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等。

(二)移栽技术

1.适时移栽

2.保证移栽质量

(1)浇水洇苗 移栽前透浇“送嫁水”,湿钵移栽比干钵成活率高,一般移栽前1~2d浇水,浇透为宜,不宜过多。

(2)细心起钵 起苗时要特别细心,防止钵破苗伤。

(3)开沟移栽 沟深10厘米,开沟正、直,深浅一致。

(4)施好“安家肥” 施足肥料,促根系增长,促壮苗早发。

(5)栽好苗 移栽深度以钵体封土后平于地面为宜,随浇“团结水”,使钵土融合,然后封土,满足返苗发根对水分的需要,浇水量要以墒情而定。

(三)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因为有效结铃期长,侧根发达吸肥力强,主根短,易早衰,所以大田管理应抓一个“早”字,严防早衰。主要措施有:

1.中耕松土,促苗早发 栽后中耕松土,可促根下扎,但勿触动钵体。

2.早施苗肥 重施花铃肥。轻施蕾肥,促苗发棵搭架,花铃期重施花铃肥,防止脱铃早衰。

3.适时浇水 育苗移栽的棉花耐旱性差,应视墒情适时浇水,既满足生育需水,不形成旺长,又防止缺水早衰。

4.适当整枝 移栽棉下部枝发育早,要抓好早去叶枝和适时打顶,以增蕾保铃。

5.及时防虫 移栽棉现蕾开花早,棉虫也相应发生早,应做好虫情测报,及时防治。

牛蒡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生育特点

1.1 植物学性状

牛蒡株高1.0~1.5 m;根粗壮、呈圆柱形, 根长因品种而异, 一般为40~100 cm, 根横径1.5~4.0 cm, 表皮粗糙, 肉质灰白色, 易空心;茎直立, 上部多分支;基生叶丛生, 茎生叶互生, 叶柄长70 cm左右, 叶片心脏形, 叶缘波状或有细齿, 叶长40~50 cm、宽35~40 cm, 叶面光滑、淡绿色, 叶背面密生白色绒毛;第2年或第3年春天抽生花穗, 花穗上着生头状花序, 开花期为7—9月;果期为8—10月, 种子椭圆形、长6~7cm、直径2 mm、灰褐色, 千粒重12 g左右。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为喜光作物,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5℃。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 地上部不耐寒, 低于3℃即枯死, 根部耐寒, 可耐-20℃的低温。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 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需要较为湿润的土壤条件, 但田间不能有积水, 如积水时间过长, 易导致肉质根腐烂或大量发生歧根。牛蒡为长日照植物, 要求有较强的日照条件。牛蒡适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上栽培, 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p H值6.5~7.5为宜。忌连作, 长期连作其产量和质量均下降。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栽培上可选用新林1号、柳川理想、东北理想、白肤等品种。其中新林1号食用的肉质根表皮呈金黄色、品质优、生长势强、抗病、耐干旱、产量高, 比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 是目前牛蒡生产上的最佳品种, 品质也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柳川理想肉质根呈圆柱型、光滑、长度大, 具有增产潜力大、耐寒性强、长势旺、皮色好、香味浓、采收期长的优点, 但秋播不宜过早, 以免先期抽薹。东北理想肉质根外观呈淡黄色, 肉白色, 条型大、长、光滑, 产量高, 商品性好, 是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种。白肤肉质根呈淡褐色, 肉质柔软, 条型大、长, 剥皮后肉质根变褐程度轻, 较受消费者欢迎。

2.2 整地做畦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耕。播种前施肥碎土, 开沟起垄做畦, 一般畦宽80 cm左右。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5~60 t/hm2、碳铵750~1 20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 碎土后开沟做畦, 深埋肥料, 整平畦面。

2.3 种子处理

播种的前一天精选种子, 除去秕粒籽和畸形、小粒的种子, 并置于太阳下晒3~4 h, 种子处理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热水烫种。为使牛蒡出苗快而整齐, 播种前用55~65℃热水烫种, 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5, 烫种时用木棍轻轻搅动至水温降到30℃时, 加入凉水, 在室温下继续浸种10~12 h。二是药液浸种。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 或用1%~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40~50 min, 然后用清洁水清洗干净, 再继续浸种8 h。三是药粉拌种。用种子重量0.7%~0.8%的药粉拌种, 可防治苗期病害, 常用拌种的药粉是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代森锰锌和40%的瑞毒铝铜。拌种时, 将精选过的种子装入塑料袋内, 再放入所需药粉, 密闭袋口, 摇动种子, 使药粉均匀地粘附在种子表面。

2.4 播种

牛蒡在我国多为露地栽培, 栽培季节可分为春秋两季。春季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秋季一般10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以3.75 kg/hm2左右为宜。在已经准备好的垄上开沟, 沟深5~7 cm, 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如墒情不足时, 可带水播种, 等水下渗后, 将种子撒入沟内, 再覆盖土壤, 厚1.5~2.0 cm, 拍平垄面。

2.5 田间管理

牛蒡播种后5~7 d即可出苗,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当牛蒡长到2~3片叶时定苗, 株距在6~8 cm。对缺苗穴进行移苗补栽, 可用小铲深挖, 带土移栽, 不伤主根, 栽后浇水稳苗, 次日再浇, 以保成苗。牛蒡幼苗生长缓慢, 苗期杂草较多, 应及时中耕除草。对杂草偏重的地块, 可用除草剂除草, 可用10.8%高效盖草能375~450 m L/hm2对水750~900 kg, 牛蒡出苗后在杂草出苗至生长盛期均可喷药。也可用50%的精禾草克750~900 m L/hm2对水225~300 kg, 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时选择傍晚用药。在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时, 应向根部培土, 以利植株生长。牛蒡整个生长期内, 可进行3次追肥。第1次在植株高30~40 cm时, 在垄顶开沟追施尿素150kg/hm2;第2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时结合浇水撒在垄沟里, 施尿素120~150 kg/hm2;第3次在肉质根膨大后, 可用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追施, 最好用木棍打孔, 把肥料施入10~20 cm深处, 然后封严洞, 以促进肉质根迅速生长。牛蒡生长前期要浇水防旱, 水量不宜过多。如果是秋播最好在11月下旬浇1次越冬水。春季直播的牛蒡, 要防止夏季大雨灌沟, 保证雨止水干, 不留积水。牛蒡生长后期一般不宜浇水, 注意排水[3,4]。

2.6 病虫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是细菌性黑斑病和白粉病。雨季易发生黑斑病, 可用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高温季节易发生白粉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与底肥同施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施防治。连纹夜蛾可用氧化菊酯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7 适时收获

牛蒡的生育期150 d左右。过早收获, 肉质根尚未长成, 产量较低;过迟收获, 则肉质根老化, 影响品质。春播的大约在9月下旬开始收获;秋播的在翌年5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 可用镰刀将地上茎在距地面20 cm处割掉, 然后由垄侧开挖, 露出肉质根后拔出, 洗净刮去黑皮晒干即可。

参考文献

[1]窦兴霞, 魏东.牛蒡的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9 (10) :82-83.

[2]李群.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 2007 (16) :8-9.

[3]叶晓春, 丁淑萍, 帅卫东.牛蒡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07 (7) :59.

机插稻生育特点及施肥技术 篇5

1 机插稻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缩短, 生育进程后移

目前机插秧主要在单季稻栽培上应用, 其中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类型应用最多。秧龄和茬口上存在制约因素, 故同品种的机插秧比常规栽培会推迟15 d左右播种, 全生育期也相应缩短约10 d[1], 也相应推迟了抽穗期和成熟期。因而小麦茬机插水稻不宜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 以确保安全齐穗, 最终获得较高产量。

1.2 单株分蘖发生集中, 群体高峰苗数多

机插水稻的育种播种量大而密, 使单苗营养面积和空间缩小, 因此秧田期一般不分蘖, 3叶1心移栽时, Ⅰ、Ⅱ位蘖为空位, 大田期Ⅲ、Ⅳ位蘖较少发生, Ⅴ位至Ⅶ位发蘖发生率提高, 为60%~90%, 且成穗率高, 是实现高产的主要蘖位。从群体长势看, 机插水稻比常规栽培单位面积所插基本苗数多。但受苗体瘦小、干重低等因素影响, 一般需经历1.5~2.0个叶龄期的秧苗增粗, 才会发生分蘖。而基本苗数多, 分蘖发生后群体的分蘖增加速度较快, 够苗期、高峰苗期均比常规栽培提前约1个叶龄期, 而且高峰苗数多[2]。

1.3 个体生长量较小, 穗形偏小

机插水稻比常规稻的株高矮, 叶片较小, 拔节前单位叶面积较小。待叶片长大, 抽穗期单位叶面积、群体叶面积逐渐接近常规栽培[1]。机插水稻大田前期单株根数少, 但其栽插较浅, 可以促进发根和分蘖, 至灌浆结实期达到常规栽插水平。机插水稻分蘖时间推迟, 使得主茎和分蘖的叶片数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穗形的扩展产生影响, 造成穗形偏小, 同时导致主茎穗与分蘖穗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 机插稻施肥技术

张家港市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 机插粳稻高产9.75~10.50 t/hm2, 需施氮肥255~300 kg/hm2、磷肥90~105 kg/hm2、钾肥225~300 kg/hm2。土壤肥力高的施肥量可略减;地力差的适当增肥。在肥料运筹上宜采用常规品种“前促、中稳、后攻”, 杂交品种“前促、中补、后控”的施肥策略, 总用肥量常规品种纯氮330 kg/hm2左右, 杂交品种纯氮300 kg/hm2左右, 并注重氮、磷、钾养分的平衡施用。

2.1 基面肥

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耙田, 耕深10~15 cm。移栽前2~3 d上水耙田, 力求整块田高低一致, 之后保持浅水层并沉实1~2 d, 移栽前要排除田内过多积水。机插稻栽后缓苗期明显, 因此结合耕、耙田施适量基面肥, 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在施商品有机肥2.25~3.00 t/hm2的基础上, 化肥使用量占生育期总用量的20%~25%, 以碳铵375~450 kg/hm2为主[2]。

2.2 分蘖肥

机插秧移栽后约10 d才分蘖。故本田分蘖期较长, 返青分蘖肥宜分2次追施, 第1次在栽后5~7 d追施10%氮肥作返青分蘖肥, 第2次在栽后15 d追施20%氮肥作分蘖肥。

2.3 穗肥

穗肥施氮肥总量40%, 钾肥总量50%, 钾肥在倒四叶期1次施用, 氮肥提倡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 但要坚持因田因苗制宜的原则, 剥查主茎节间数定施肥时间, 查看叶色确定施肥数量[3]。促花肥是争取大穗的肥料, 一般于主茎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伸长时施;保花肥是争取减少颖花退化的肥料, 于促花肥后7~10 d施。如果出现中期群体长势过旺、拔节期叶色一直未褪淡显黄的田块, 则穗肥以迟施、轻施为宜, 可在倒三叶期穗肥根据苗情苗减少施用量。

2.4 根外追肥

宜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根外追肥, 最适在始穗期, 不可迟于灌浆初期。这一阶段水稻的根系活力降低, 其叶面吸收养分迅速并且利用率高。同时磷肥在土壤中的利用率不高, 利用根外追肥, 可以提高其利用率, 主要施尿素、磷酸二氢钾, 效果良好[4]。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傍晚和阴天, 抽穗扬花期避开9:00—12:00的开花时间。叶面追肥的溶液浓度不宜过大, 尤其是尿素液宜稀不宜过大。在齐穗期开始每隔7 d根外追肥1次, 每次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加尿素7.5 kg/hm2对水1 125 kg喷施。叶色浓绿的群体可追施磷酸二氢钾, 不宜喷施氮肥。缺氮、叶色偏黄的群体, 宜追施氮磷混合液。

摘要:分析了机插稻的生育特点, 从基面肥、分蘖肥、穗肥、根外追肥等方面提出了机插稻施肥技术, 以期为机插稻的施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插稻,生育特点,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耀明, 严其明.机插稻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 2008 (6) :29-30.

[2]张付申, 石田博.沿黄稻麦轮作区磷钾肥肥效及磷肥最佳施用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5) :22-24.

[3]殷春渊, 宁惠峰, 赵全志, 等.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沿黄稻区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5) :18-20, 24.

棉花苗期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初探 篇6

1 苗期的生育特点

在我县, 春季大田直播的棉花, 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 5月底6月初出苗, 7月上、中旬现蕾。从出苗到现蕾约经40天左右, 这个时期叫做苗期。棉花苗期生长缓慢, 棵小叶少, 干物质积累少, 对养分、水分的需要量都较少。苗期是棉花的营养生长期, 以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 并开始花芽分化。苗期生长的好坏, 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棉苗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棉苗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有随温度升高而加强的趋势。地上部分生长的快慢, 真叶出现的早晚以及苗期的长短, 主要决定于温度的高低。据观察, 出现一片主茎叶, 气温在20℃左右时需7d;在20~22℃时, 需4~5d, 23~25℃时, 需3~4d;26~29℃时, 需2~3d;超过30℃时, 1.5~2d即可生出一片真叶。

棉花苗期, 生长的中心是根部, 根系的生长比茎要快很多。从子叶到三片真叶, 棉苗主根每天约下伸1.5cm左右, 其中发芽后的1周内, 平均每昼夜可伸长3~4cm。主根长度约为苗高的3~5倍。

棉花苗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量比较少。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测定, 在黄河流域棉区, 在667m2产籽棉434~599.5g的产量水平下, 每667m2棉田在棉花全生长期中要灌消耗441.12~461.25m3的水量, 每生产0.5kg籽棉, 约耗水800~1000kg。其中苗期平均每天每667m2耗水0.78~0.87m3, 整个苗期每667m2耗水32.3~34.03m3, 约占棉花生长期总耗水量的8%左右。棉花的需肥量, 据相关研究试验, 在667m2产籽棉264.3~284.15kg (667m2产皮棉185.5~205.1) 时, 每生产100g皮棉约吸收N4.24~5.18kg, P1.3~1.6kg, K6.95~8.15kg。出苗至现蕾的吸收量占生育期吸收总量的百分数, N为4.69%~6.73%, P为3.49%~5.46%, K为4.10%~5.10%。

2 栽培技术

生产实践证明, 全苗密植, 壮苗早发、稳长、早熟、不早衰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几个重要环节。因此, 棉花苗期的田间管理, 应以全苗密植为中心, 壮苗早发为目的, 千方百计抓全苗, 保密度, 促早发, 争壮苗。

2.1 确保一播全苗

为了夺取棉花全苗, 除要搞好播前造墒、精细整地、选好种子以外, 必须注意2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努力提高播种技术。棉花播种期的确定, 应以墒情为基础, 温度为依据。我省各棉区, 春季温度变化大, 棉花播种适期很难掌握。有时播种过早, 地温低, 种子吸水膨胀后, 易遭病菌侵袭, 造成烂种烂芽。往往是早播不早出, 早苗变晚苗, 缺苗断垄严重, 棉苗大小不齐, 甚至毁种, 特别在种子质量差时更为严重。如果播种过晚, 虽然温度高, 出苗快, 但苗嫩脚高, 生育期推迟, 易贪青晚熟, 霜前花减少, 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 在保证适宜墒情的条件下, 掌握好温度这一指标, 是做到适时播种, 保证全苗, 增加产量, 改善品质的重要环节。

2.2 力争密度合理

密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单株铃数和每667m2铃数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铃重的高低。密度是否合理, 对产量影响很大。合理密植, 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增加总铃数, 提高单铃重, 达到早熟、优质、丰产。

密度的确定, 要因地制宜, 不能千篇一律。一般来说, 凡水肥条件好的, 棉株个体生产潜力较大, 应稀些;反之, 应密些。生产实践证明, 每667m2产皮棉50kg左右, 水肥条件一般的棉田, 每667m2以4000株左右较好;棉田瘠薄的每667m2以5000株左右为宜;每667m2产皮棉100kg左右, 水肥条件好的棉田, 以每667m23000株左右为宜;为产125kg左右的棉田, 密度还可再稀一点, 但每667m2密度最少也不宜少于2000株。如果密度过小, 往往受开花期和开花量的限制, 早期桃较少, 晚桃过多, 也不易获得高产。

2.3 促进壮苗早发

壮苗早发是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 是高产棉花的基本要求。促进壮苗早发的技术措施, 除了防治苗期病虫害外, 主要应抓好以下3条:

2.3.1 及早中耕

棉田中耕能疏松土壤, 破除板结, 提高地温, 消灭杂草, 保蓄水分, 流通空气,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 加速养分的分解, 利于棉苗早出土和根系发育, 是实现棉花壮苗早发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在土壤湿度过大, 地温低, 土壤板结时, 中耕的效果更好。苗期不耕的深度和次数应适当, 以保持土壤无板结, 无杂草为度。

2.3.2 早定苗

早定苗能够防止和及早解决由于棉苗拥挤面出现的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 又便于及早横锄、深中耕、早治虫, 对壮大棉苗根系, 防止死苗, 促进壮苗早发, 有很好的作用。定苗的时间, 一般棉田以基本齐苗时开始, 两片真叶前定完苗为宜。盐碱棉田, 可酌情推迟。

2.3.3 酌情追肥

由于我县大部棉田, 肥力较差, 底肥施用数量不多, 加之棉花苗期温度较低, 根系不发达, 对养分吸收利用的能力较弱, 早施提苗肥, 对促进壮苗早发有重要的作用。苗期追肥, 应以速效氮肥为主, 数量不宜过多, 一般每667m2施硫酸铵5kg左右即可。若将化肥与饼肥、粪干等有机肥混合, 深施于株侧, 效果更好。若土壤肥力较高, 底肥施用量较大, 或用部分化肥作基肥, 棉苗生长又较旺盛时, 可以不追。

生育特点 篇7

关键词:生育,文明,计划生育

一、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

1、高等院校是人才密集的场所;教师员工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法制意识强。因而对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理解很深;具有正确的生育观,对一些传统的生育观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很少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案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现对容易。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现象;有少部分家庭由于某些原因不进行生育,做“丁克”家庭。

2、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及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在校大学生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招生的年龄的放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育龄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因而高等院校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也有所改变;工作量也大量增加。在校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同时,他们又缺少社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性行为的比例大幅增加,导致意外妊娠的比例增加,且大学生在学期间结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给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也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流动人口的复杂性及难度增加。随着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大量的社会企业涌入校园,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从事校园服务,所聘用的人员都是临时用工人员;员工的素质较低;且传统的生育观念较强;这就给高校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些员工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实行双重管理,及他们户籍所在地政府仍然管理他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他们就业所在地的政府也要负责管理。但由于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强;计划生育观念薄弱;出现了双重管理的盲区。

二、目前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教育工作亟待提高。

计划生育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生育工作相对容易;这容易造成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的认识不足。例如:新的婚姻登记制度规定当事人凭身份证和户口本即可到民政部门进行婚姻登记;无需单位出具证明,这对计划生育部门及时了解有关人员婚姻状况和生育计划与进程带来不便;使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因此;宣传教育工作需及亟待提高。

2、外来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用工方式也变的多种多样。因此计划生育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教师员工发展到学生;在发展到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对他们进行计划生育管理困难极大;从而形成计划生育工作的盲区。

3、专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人员较少;

由于高等院校的特殊性;大部分学校把它放在某一部门进行兼职管理;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可以;但随着高校情况的变化;工作量的迅速增加;这种矛盾就更加明显;由于这些工作人员不是专职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大多数人员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因而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偏差;给高校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没有专职的计划生育人员管理人员;大部分人员都是兼职的;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因此;大部分高校计划生育档案没有建立护着不健全;且有信息残缺、个人资料不全、证明材料和手续不完备、材料失实等情况。这些计生档案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反映一个教职工的计生情况;影响了计生档案参考和凭证作用的发挥。

三、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对策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1、要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宣传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宣传工作要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不同的年龄对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对计划生育知识了解不尽相同。因此,宣传工作也要针对情况进行,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方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对未婚的,生理和心理已经已经发育成熟的大学生提供包括性生理、性心理、解剖、性伦理、性道德避孕知识等方面的生殖健康教育;队在高校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把他们纳入到学校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之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计划生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对已婚的教职员工;要进行正确的生育观教育;一方面对想生育的员工提供服务,倡导优生优育,一方面对不想生育的员工要摸清情况,我们提倡计划生育,但不是不让生育;应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生育有困难的员工;要主动帮助他们;使计划生育工作充满人性化。同时,为了加强高校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还可以在各院系成立计划生育联络点;联络点不仅负责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的上传下达;还有肩负宣传的使命;扩大社会舆论覆盖面;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学习和宣传的内容之一。在学生中还可以组织社团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2、依法做好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

各级领导及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法依章管理和服务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把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与执行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结合起来;完善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做到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依章管理,严格按程序办事;杜绝计划生育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加强高校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高校应把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首先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把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做好;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高校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要贯《彻档案》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档案数据库。高校计划生育档案数据库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计划生育各项报表;教职员工计划生育情况表;新生儿情况表;育龄妇女情况表;已婚妇女情况登记表;结余情况表;女职工孕检情况登记表;人员调出调入情况表;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情况表;要保证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更新的及时性,因为计划生育档案的完备性、科学性、准确性关系到学校的计划生育目标的完成情况,关系到教职员工切身利益和福利情况;如: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和保健品的发放;避孕套的发放;产妇享受产假;丈夫享受护假;六一儿童节福利发放;独生子女和无子女教职工一次性生活补贴等等。高校在收集整理计划生育档案过程中,一定要畅通信息渠道,计生、人事、后勤、教学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提供准确信息,并要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对于临时工计生档案的建立;一定要把好入口关;各个部门特别是后勤用工较多的部门;要认真检查他们的计生证明;详细询问你并登记计生情况和节育情况;逐个登记建档。对于有疑问的要与原单位;原籍地联系开展调查;建立详细的计生档案;以便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对于在校的学生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应由学工部牵头;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籍档案详细采集;对于特殊情况和有疑问的信息;要进行跟踪调查,反馈,核实。

4、

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高校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日趋加重;各级领导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提到日式日程;设立专职的计划生育人员;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理论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5、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计划生育不仅仅是控制人口的问题;他还有着丰富的内涵。

主要包括:调解人口数量、提升人口质量、控制人口结构,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和决策。因此,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每一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满足育龄人员的要求;使计划生育工作人性化;建立完善育龄职工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育龄职工的意愿和情况。定期开展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妇科病的女职工要及时治疗。定期开展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提高职工积极参与的意识。在高校成立大学生性与健康咨询室;聘请在计划生育方面有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对大学生,教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生理的,心里的以及各种知识的咨询;答疑;为广大学生;教职工;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思想上,精神上的服务。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开创高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明娟, 《普通高等教育计划生育医学专业系列教材计划生育技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生育特点 篇8

关键词:生育保险,调整,效果

1 职工生育保险新制度调整的要点

一项制度的设计, 一是要充分借签好的经验与做法。二是要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三是要对其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及时完善与更新, 使其不断的完善, 适应民众的需求。银川市生育保险制度设计之初, 就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 在根据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职工生育保险的有关法律法规基础上, 一方面归纳总结了原有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借鉴其它省市职工生育保险先进经验, 结合我市人口相对较少, 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特点, 重点调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1.1 扩大参保范围, 增加受益人群

新政策将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及其职工全部纳入了生育保险范围。与原政策的“企业职工”相比, 新政策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职工, 消除了制度覆盖盲区。从新政策的运行情况看, 新政策顺应了改革发展的需要, 达到了社会化管理的要求, 减轻了参保单位的社会事务负担, 最主要是切实维护了各类用人单位职工的生育保险合法权益。

1.2 建立市级统筹制度, 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按照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统一参保、统一缴费、统一管理和费率分别确定、基金分别列账、待遇分别支付的“三统三分”原则, 我市生育保险新政策规定, 中央和自治区驻银单位、银川市、各县 (市) 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及银川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均要依法为全体在职职工参加我市生育保险。新政策规定, 银川市生育保险实行统收统支的市级统筹制度。属地化管理和市级统筹制度有效地规避了银川市生育保险原政策存在的“参保人群小, 基金总量少, 覆盖难度大”问题, 增强了生育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各类用人单位职工公平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目标。

1.3 科学预测, 合理确定生育保险缴费率

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的相关规定, 我市采集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相关数据, 并结合我市女职工生育率、难产率、计划生育手术率、生育保险次均医疗费及女职工法定产假天数等因素, 按照“以支定收, 收支平衡”的原则, 科学测算, 确定了财政全额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与其他用人单位实行分别费率的缴费原则, 即财政全额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4%缴纳生育保险费, 其他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85%缴费。

1.4 改革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制度,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我市制定新政策过程中,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改革现行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制度, 全面引入了“按人头包干付费”机制, 并以谈判形式确定了各级医疗机构的结算标准。

2 新政策实施后的效果

2.1 参保人数的变化

银川市生育保险政策调整后, 是从2010年12月20日起开始施行的, 由于扩大了参保范围, 实施了“三统三分”原则, 参保人数得到了显著增长, 新政策实施后, 参保人数就从调整前的14.3万人增加到35万人, 增长人数达到20.7万人。

2.2 基金收支和缴费率情况

因地制宜的扩大参保范围, 结合“三统三分”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支付制度, 使我市的生育保险基金实现了“收支平衡, 略有节余”的目标, 使更多的参保单位的社会事务负担得以减轻, 使更多参保职工的生育保险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也使更多职工享受到了生育保险待遇。

2.3 职工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住院分娩方式的变化

人头包干付费制度的实施, 对我市职工生育保险参保职工 (以下简称“参保职工”) 住院分娩方式产生了较明显影响。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由政策实施前的53.92%, 下降到36.01%, 下降了近二十个百分点, 将实施新政策后的2011年参保职工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与政策实施前的2008、2009、2010年比较, 经X2检验,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 , 检验水准a=0.05, 有统计学意义。

表1政策调整前后参保职工分娩方式统计表

2.4 职工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住院分娩的人均医药费用的变化

2008~2011年参保职工住院分娩的人均费用呈上升趋势, 实施后, 费用明显下降。

表2人头包干付费实施前后医疗服务人均费用变化统计表

3 讨论

3.1 银川市生育保险制度的调整, 是一个制度完善的过程。

通过对原有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 同时借鉴其它省市的有益经验, 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对原有制度进行了调整, 其基本方法首先是扩大参保人群, 其次是保障待遇, 再次是制定合理的缴费率, 最后是制定合理的支付模式。

3.2 人头包干付费的支付模式, 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人头包干付费实施前后, 参保职工的剖宫产率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 下降明显, 低于林小红等报道的有关地区的剖宫产率。剖宫产人均住院费用远高于按人头包干付费所支付的标准, 定点医疗机构必需加强内部管理,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使在剖宫产指征的采用上更趋于合理, 从面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

3.3 人头包干付费的支付标准, 更有利于职工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就医。

在支付制度上规定, 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参保职工个人负担700元, 市二级300元, 县二级及专科医疗机构以下的个人不负担;这一政策, 可引导部分职工主动选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分娩, 均衡医疗机构生育服务承载负担。

银川市生育保险政策的调整, 社会效益明显, 社会保险保障效益凸显, 新的付费方式上突出表现在五个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鼓励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服务成本, 遏制过度医疗服务;二是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自觉控制医疗费用的意识, 减轻生育保险基金和参保职工的负担, 缓解职工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三是有利于分流生育医疗流向, 引导参保职工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均衡医疗机构生育服务承载负担;四是有利于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自觉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五是有利于降低生育保险基金使用风险, 提高生育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在扩展保障人群、维护参保人群的合法权益、保证基金安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益, 也充分体现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中发[2009]6号.[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中发[2009]6号.

[2]林小红, 牛建民, 梁志江.10年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5) :657.[2]林小红, 牛建民, 梁志江.10年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5) :657.

上一篇:农机创新下一篇:换位思考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