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

2024-08-31

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共5篇)

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 篇1

医院的网络直报工作的数据来源于以下方面:"机构属性代码"依据有关行政部门审批记录填写,人员数依据单位人事部门登记资料统计,经费数字来源于财务报表,住院医疗服务数字依据住院病案首页统计,还有医用设备的调查表来源于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

这样,就需要在医院内部,有一个部门专门搞信息统计工作,包括收集相关部门的上报资料的科室,这样信息统计室(信息科)也就应运而生,其职能就是专门从事网络直报的工作。

专门的科室成立,还有就是相关科室的上报时间问题,因为网络直报还有就是时效性,要求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必需上报,包括月报、季报、年报、临时报(实时报)等等,都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制,我院针对这种情况,特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病案信息的相关业务数字, 要求在每个季度的下一个月的15日之前,须按医院相关规定上报到信息科; (2) 对于分管医院仓库材料的会计, 须在每个月结后的10日内,即下个月的10日之前将整理好的入库单据(附发票),出库单据(相关科室签字)按医院规定报到财务科及时入账; (3) 对于药库、药房的药品账(入库单据、出库单据、报损、药品调价、每月的盘存表等单据),在次月的10日之前由药剂科负责汇总报送到药品会计处; (4) 对于药品会计对医院的药品账务(入库单据、出库单据、报损、药品调价等单据),在次月的16日之前核对汇总后,及时准确地报到财务科; (5) 对于医院的现金会计账, 须在次月的10日之前及时报到财务科; (6) 对于收费室、挂号室, 在每月月结后当天、第二天(次月的一号)汇总好相关收费原始单据、银行交款单等,并整理好相关收费账目,准确、及时地上报到财务科; (7) 对于院新农合住院处, 在每月月结后当天、第二天(次月的一号)汇总好相关新农合原始单据、银行交款单等(退补剩余款),并整理好当月新农合账目,准确、及时地上报到财务科; (8) 对于财务科, 及时、准确地做好会计凭证、原始单据的传递工作,在汇总好各相关科室的财务原始单据数据后,须在国家网络信息直报规定的时间内交到信息科; (9) 信息科在汇总好各相关科室的数据后,按网络直报所规定的时间,按时上报。信息科负责监督各相关科室的数据整理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对相关科室造成的迟报、漏报等情况,向院委会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按相关规定处理; (10) 以上业务各相关科室具办人按规定的时间,严格要求,各自开展好工作,为明确责任,双方按签字收到为准(注明接收时间等),为强调网络信息直报制度的严肃性,特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以上的报账时间,如迟一天,罚款100元整,依此类推;○11以上报账所规定的时间,参照国家网络信息直报所规定的时间进行确定和调整。

自从医院采取了以上相关措施, 各个部门都能按部就班的、有条不紊地做好各自工作,都能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报表,都能认真做好本部门的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的工作,包括数据录入、审核、分析及上报,从而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医疗业务等的基础信息,为做好相关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摘要:所谓的网络, 就是通常所说的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 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 共享硬件, 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就是利用网络的这种优点, 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和质量情况, 从而为主管部门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参考, 为有效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提供基础信息。这就需要基层上报单位采取相关有力措施, 保证网络信息的准确、及时的上报。

关键词:医院,网络信息直报,工作措施

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 篇2

第一季度自查反馈

自查总得分:92.75分

自查时间:2014年4月7日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西医科门诊日志填写有漏项现象,登记项目不全。查出有1例上报传染病漏登情况。

2、外科出入院登记本中有传染病的病例,在出院诊断中未填写传染病病名及标志。

3、各科室医护人员应知应会率有下降情况。

4、各科医师上报传染病卡填写病人信息完整率不完整,主要是身份证号、年龄、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准确性有待提高。

建议:

1、各科室应建立传染病管理科内领导小组,完善与本科室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传染病的上报处置工作,自查各医师在填写传染病卡时一定要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力争病人信息完整、准确。

2、各科室应及时自查相关登记本,及时完善各项登统内容。

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 篇3

为了及时准确地进行疫情报告, 我国自2004年1月1日起, 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 各基层医院对传染病进行实时疫情报告。通过6年多的运行, 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管理体制、报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问题以乡镇级基层医院表现得尤为明显。现从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 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1 农村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作用

1.1 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 原来法定传染病通过邮寄报告, 一般需要1~2d才能报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再通过邮寄方式到达病人所在发病地医院, 需要3~4d, 使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难以实现, 网络直报大大提高农村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点传染病的快速反应能力, 从而争取时间, 创造有利条件, 及时处理, 把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2 甲类传染病及重点传染病一旦进行网络直报, 相关人员的手机立即预警, 并启动突发卫生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程序, 有效地提高了疫情的及时性。

1.3 对结核病发现、报告和追踪管理工作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 因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结核耐药菌出现、农村经济状况一定程度落后等, 肺结核的发现和治管工作存在困难。农村结核病病人中断治疗和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群众中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不高。网络直报系统积极发挥结核病病人网络搜索功能, 实施免费归口功能和督导管理, 直报系统在直接监视下治疗 (DOTS) 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医疗单位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 立即进行直报, 将病人转诊至市疾控中心, 若规定时间内没有到诊, 市疾控中心反馈至病人所辖医疗单位进行追踪, 可确保病人在7d内转诊到结防所进行诊治。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在实施传染病报告的同时, 也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途径, 为病人的发现和归口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的发展。

2 目前运行直报系统发现的问题

2.1 领导重视不够

基层医院领导注意力集中在业务和经济利益上, 对传染病控制的特殊性认识不够, 不能正确看待网络直报这一新生事物, 人员安排不尽合理。

2.2 系统稳定性不高

传染病报告及管理, 大部分单位都是与慢病系统合用一台电脑, 电脑配置不高, 系统稳定性不高, 网球不快。

2.3 人员少, 素质不高, 投入不足

按照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的直报是2人, 但多数医疗机构只有1名会操作的直报人员, 这1人还兼了其他工作。有时需要进行直报时, 直报人员正在进行其他外勤工作或者休息, 不能及时进行报告, 一些乡镇医院的直报人员对传染病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法制意识欠缺, 不懂业务, 缺乏责任心。对于临床医生填写的卡片不进行核准即录入系统。有的还将疑似病人当作确诊病人录入, 改变诊断后不及时订正报告。

2.4 体制问题

(1) 传染病的网络直报, 很多工作需要乡村医生的配合,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 乡村医生的地位尚不明确, 有关报酬和劳动保障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发现疑似传染病人时, 不及时上报, 存在迟报、漏报、不报, 对于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存在明显的负面作用。 (2) 直报人员承担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项目繁多, 要同时多项工作, 互相牵扯了时间和精力。当前工作对于农村卫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 防保人员负责事务头绪繁多, 不能保证时时都有进行直报的环境和设施。 (3) 由于目前村级医疗机构还没有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体系, 乡村医生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 要通过所辖上级医疗机构实施网络直报, 在具体工作中可能因通信、工作责任心等因素造成疫情报告的延迟, 从而造成疫情漏报、迟报现象。

3 对策

领导重视, 理顺基层单位体制, 尽快确定乡村医生地位, 落实相关劳动报酬与劳动保障。加强直报管理, 增加监督频次, 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增强法制意识, 整顿直报队伍, 对于违反传染病法 (瞒报、漏报、迟报、谎报、不报) 进行处罚。正确设置岗位, 应安排2~3名高素质、懂电脑的人员从事直报工作。加强直报人员的培训,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加大投入, 保证基层医疗单位直报设施和经费[1]。

参考文献

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 篇4

【发布文号】卫办发〔2007〕267号 【发布日期】2007-10-11 【生效日期】2007-10-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

(卫办发〔2007〕2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

为加强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工作,提高直报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我部制定了《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ОО七年十月十一日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及时、准确地提供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信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数据采集、报告、汇总和分析等管理工作。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统计信息报告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网络直报遵循依法上报、统一规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制订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及信息分类标准;组织编制直报系统软件,负责国家级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组织全国网络直报工作实施,开展网络直报工作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具体工作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承担。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地方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制订地方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负责省级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负责本地区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数据收集、质量监控、数据传输、系统安全等;组织开展本地区网络直报工作督导检查,开展统计分析并发布卫生信息。

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工作,包括用户管理、数据收集、数据催报及审核等工作;组织开展本辖区网络直报工作考核和评估,开展统计分析并发布卫生信息。

第六条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统计工作制度,规范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认真做好本单位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包括数据录入、审核、分析及上报。

第三章 直报工作制度

第七条第七条 除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以外,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区、市)卫生局均为直报责任单位。

直报单位的统计人员(即填表人)为直报人员。

第八条第八条 网络直报内容主要为《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规定的4个调查表,即:卫生机构调查表(卫统1-1表至卫统1-8表、卫统1-附表)、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医用设备调查表(卫统3表)和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

网络直报内容还包括卫生部布置的其他调查任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的调查项目。

第九条第九条 直报时限分为年报、季报和实时报告三类。不同的调查表执行不同的直报时限。

年报和季报:卫生机构调查表中的卫统1-1表和卫统1-2表为年报和季报;卫统1-3表至卫统1-8表和卫统1-附表、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为年报。年报要求次年1月31日前完成上报,季报要求季后1个月内完成上报。

实时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调入或调出1个月内上报增减人员信息(卫统2表),次年1月31日前核准本单位所有人员变动信息;医疗卫生机构在购进、调出或报废设备1个月内上报增减设备信息(卫统3表);县(区、市)卫生局在新设、注销、合并医疗卫生机构10日内上报机构变更信息(卫统1表中“基本情况”)。

第十条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直报人员登陆省级直报系统上报本单位数据。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辖县(区、市)卫生局报送卫统1-3表和卫统1-4表电子或纸质数据,由县(区、市)卫生局登陆省级直报系统代报数据。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本地区数据传报卫生部数据中心。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网络直报方式可选择在线填报或离线录入、在线上传。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部、省两级数据中心使用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数据交换与同步。省级数据中心于报告期截止第6日上传季报和年报数据,实时上传直报用户、卫生机构、人员及设备增减信息。

第四章 质量控制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各级卫生部门要严格审核上报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医疗卫生机构直报人员应对录入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并更正错项、漏项以及逻辑错误,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由单位负责人审核后上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报告期内及时上网审核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数据,注明“审核通过”或“审核未通过”。

市(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报告期内及时上网查看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数据上报情况,批量审核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数据。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单位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订正错误数据。医疗卫生机构直报人员发现上报数据有错,须在数据上传3日内订正。

县、市(地)级卫生局在报告期内可订正辖区内未通过审核的医疗卫生机构数据,但须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核实,也可通知医疗卫生机构5日内订正。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报告期截止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订正任务,修订数据须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核实。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于报告期截止1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地区上传数据的审核工作,退回错误数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3日内订正退回数据并将订正数据上传部级数据中心。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报告期截止5日前,系统发出催报公告,公布尚未上报数据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报告期截止后第1天,系统发出补报公告,公布漏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要求辖区县(区、市)卫生局在报告期截止后3日内完成补报任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网络直报工作考核制度、直报情况通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数据,发现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章 数据与系统管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统计信息数据库,加强统计分析与利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医疗救治系统提供医疗救治机构、专家及医疗服务信息,为制订卫生政策、卫生规划和宏观管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统计数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部、省级数据中心的数据要求长期保存并备份,县(区、市)卫生局对基层单位上报的电子或纸质数据保存3年。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数据字典是《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未经授权不得更改。省级直报平台可增加地方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但不得与部级标准相冲突。

行政区划代码是系统组织结构和用户管理的依据,除省级系统管理员外,其他人员无权修改。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行政区划代码每年更新一次,即:用原代码完成上年度直报任务,下年度使用变动后的代码。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用户管理制度,加强账户安全管理。直报系统用户(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须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及联系电话。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要相对稳定,更换人员无须更换账号,但要更换密码。操作人员不得泄露或转让用户账号和密码,发现密码被盗用应立即更改密码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建立规范的直报工作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要求建立省级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环境依托省级指挥决策系统并满足运行需要。

省级数据中心要求统一直报软件、统一信息分类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统一直报流程和管理制度。网络直报软件和相关信息标准由卫生部编制。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障统计直报人员与工作经费,加强人员培训。省级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应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配备1名直报工作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承担直报工作。

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计算机等直报设备,具备上网条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须将网络直报工作经费(系统运行、系统扩展及升级、人员培训、通讯等)纳入预算内卫生事业经费统筹安排,以保证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的网络信息直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职业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

1.2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用Excel对2007—2014年河东区《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职业中毒事故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卡》等网络直报监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职业病网络报告分析

2007—2014年河东区共网络报告各类职业病病例1 158例,其中尘肺病发病率占98.8%,急性职业中毒占0.6%,慢性职业中毒占0.2%,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占0.1%,职业性皮肤病占0.2%,其他职业病占0.1%。见表1。

表1 天津市河东区网络报告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例)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007—2014年河东区职业病发病人数呈波动性,在2007年出现1个小高峰后回落,2014年出现迅猛增长。职业病发病趋势见图1。

图1 2007—2014年天津市河东区职业病发病趋势

2.1.1 尘肺病网络直报情况

2007—2014年河东区网络报告尘肺病1 144例,其中壹期1 069例,贰期74例,叁期1例。在网络直报数据库中13种法定尘肺病种,河东区报告了矽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水泥尘肺、煤工尘肺等8种,无石墨尘肺、云母尘肺和铝尘肺报告。每年的高发尘肺病种均为矽肺,8 a累计矽肺病例数占尘肺病发病总数的80.2%;其次为铸工尘肺,占13.0%;电焊工尘肺位居第3位,占3.2%。网络报告尘肺病发病行业前3位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分别占65.1%、17.3%、5.9%。见表2。

2.1.2 职业中毒及其他职业病报告情况

2007—2014年河东区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4起7例,其中硫化氢中毒2起2例,一氧化碳中毒1起4例,氨中毒1起1例。慢性职业中毒2例,2例患者在同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引起慢性职业性中毒的化学物质为铅。共报告职业性皮肤病3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1例,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1例。

2.2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2007—2014年河东区网络报告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实检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2014年职业健康监护人数出现大幅下降。见表3。

表2 2007—2014年天津市河东区网络报告尘肺病行业分布情况(例)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表3 天津市河东区网络报告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2.3 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2014年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升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卡》不再进行单独填报,故只收集到2007—2013年河东区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2007—2013年河东区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数和检测点数呈现逐年减少态势,而检测合格率在波动式上升。化学因素每年一直维持较高的检测合格率,平均检测合格率也最高,为96.1%;粉尘平均检测合格率为86.0%;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连年较低,平均检测合格率仅为66.2%。见表4、表5。

表4 天津市河东区网络报告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表5 天津市河东区网络报告作业场所中不同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3 讨论

3.1 尘肺病是河东区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尘肺病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1],河东区尘肺病病例数始终居于天津市市内6区的首位,每年的高发尘肺病种均为矽肺,这与全国[2]、天津市[3]及部分省市[4-6]尘肺病发病趋势相一致。尘肺病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虽然目前河东区大部分企业已搬迁或倒闭,但在这些企业高速运转时期,由于当时作业环境恶劣,职业病预防不够重视,而尘肺又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脱离粉尘作业仍可继续发生、发展,因此在企业倒闭多年的今日,尘肺病仍然以每年百余例的态势增长,2014年更是增长到200多例,发病形势十分严峻。建议今后应加强这些当年接尘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缓尘肺病的发生发展。

3.2 职业中毒及其他职业病时有发生,仍需重视和防范

2007—2014年河东区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4起7例、慢性职业中毒2例、职业性皮肤病3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1例、职业性哮喘1例,职业中毒及其他职业病发病率较低,而一些省市地区[7,8,9]的职业病发病以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最多,这主要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河东区急性职业中毒主要由硫化氢、一氧化碳和氨引起,目前河东区现存企业均不生产和使用硫化氢及氨,但在清理低洼水井、管道时接触到风险极大,且2003—2008年天津市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中硫化氢中毒例数位列第1位[10],应引起高度重视。而2001—2010年天津市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中一氧化碳中毒占病例构成最大[3],且河东区出现了1起4例一氧化碳中毒,同样应重点防范。建议应针对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毒物的特点与规律,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做好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和宣传,强调个人防护的重要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慢性职业中毒及其他职业病虽病例较少,但也应引起关注。建议从源头抓起,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车间内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措施防止职业中毒、职业病再次发生;同时对存在隐患的重点行业、关键岗位加强监督监管力度。

3.3网络报告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无法反映河东区现实状况

河东区原有大部分企业已倒闭或迁出,但2014年之前部分迁出企业的基本信息没有及时修改,导致网络报告的河东区职业健康监护企业较实际偏多,2014年又出现大幅下降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每年网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数均高于同年度网报的职业健康监护企业数,一方面,可能部分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并未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另一方面,也可能为河东区企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技术服务机构出现漏报。故河东区近年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无法反映河东区现状,建议监督部门加强监管,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3.4 现存企业的职业病预防不容忽视

河东区企业虽然逐年减少,但现存企业的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仍要加以重视。2007—2013年河东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化学因素一直维持较高的检测合格率,可能因为化学因素会引起工人急慢性职业中毒,容易引起企业及职工本人重视,职业病预防措施比较到位;而粉尘和物理因素的影响多为慢性、渐进性损伤,容易受到忽视,故检测合格率较低。建议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河东区现存的几家企业多加监管,督促企业做好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同时定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边安.2007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J].劳动保护,2009,10(2):100.

[2]张兴,吉俊敏,张正东.2007—2012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趋势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22):3187-3189.

[3]孙金艳,田丽萍.2001—2010年天津市职业病发病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8):742-743.

[4]范昭宾,陈艳芹.2006—2008年山东省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11):1122-1125.

[5]温贤忠,李旭东,黄永顺,等.2006—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病谱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4,1(2):157-162.

[6]刘弢,张鹏,张传会,等.浙江省湖州市2008—2012年职业病报告病例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8):624-626.

[7]陈焕然,邱秀珊.2006—2012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4):478-480.

[8]钟逸菲,熊俊,马立明,等.东莞市2003—2012年职业病报告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1):87-89.

[9]王桂敏,姜永根,汤宇斌,等.2000至2009年上海市松江区职业病状况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11):677-680.

上一篇:前后《赤壁赋》下一篇:投资合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