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翻译

2024-09-26

网络翻译(通用12篇)

网络翻译 篇1

1.引 言

2014年7月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庞大的网民数量及飞快的网络传播速度,是网络语言的传播基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且独特的语言形式, 其出现和发展备受瞩目,并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势不可挡。网络语言不仅内容新颖,语言形式多样,而且风格诙谐幽默,易于被民众接受和传播。众多网络语言已被广泛应用到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中,其中,网络语言“给力”甚至作为标题登上人民日报的头条。2013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巴基斯坦时发表演讲采用了网络热语:“中国的网民在网上发明了一个新的网络语, 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称作‘巴铁’。”可见 ,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日常生活和中外交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频繁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接触中国,并渴望了解中国文化。汉语网络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如何结合汉英两种语言翻译规律,把网络语言翻译得更加贴切,更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成为英语翻译者的热议话题。

2.功 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提出了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texttypology)。其在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指出目标语语篇的翻译和源语语篇在思想内容、 语言及交际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等,如果作为整个交际过程中的一个言语成分,文本功能的改变就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按照她的观点,文本类型理论可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之后,汉斯·弗米儿(Hans J.Verneer)的目的论(skopostherie)尝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1978年 ,其在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一文中明 确表达翻 译是一种转换, 是语言与非语言间的符号特征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论的核心概念认为决定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即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有期待及交际需求的接受者。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 Nord)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系统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该学派针对语言翻译中重意重形式翻译的不足, 提出了重社会文化及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论。

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原则

3.1释 译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对源文本的释译, 要考虑信息传递者的意图和目的语的情境。翻译中将译文的时间、地点、动机、对象、传播方式与源文本相比较,着力分析目标读者所处的情境。2014年初,电商苏宁易购播放新春广告“想神马就有神马”,表达对人们的新春祝福。“神马”是汉语“什么”的同音词,由于2014年正是马年,使得“神马”成为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但如果将“神马”翻译成magic horses或god horses,显然就不能表达“神马”的意思,实际上,“神马”翻译为everything,符合中国人表达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需求。随后出现的“神马都是浮云”意为时至近迁,曾经在意的、不舍的东西,都已不值一提,将其翻译为“Everything is but a floating cloud”实显出此语感叹人生的意味,也将源文本中的比喻手法得到充分的保留。

3.2文 本功能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该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与源文本的意图一致。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由此引发的网络流行语“织围脖”在网络传播开来。围脖本指用来御寒和阻止从脖子进风的保暖物,但由于它与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发音相似,网友们便将发微博说成“织围脖”,“今天你织围脖了吗? ”成为网络流行的博 客们间的 互相问候 。如果将 这句问候 语翻译成“Have you knitted your scarf? ”,则着实会让外国人抓不到源文意图的核心意思,影响网络语言文化背景的传播。如果能将此句翻译为“Have your send your message on Facebook? ”,就会更容易被外国人读懂源语表达与目标语表达的语意意图。早已被中国人接受“沙发”,本为英语sofa的音译词,但在网络流行语中,“抢沙发”指的是在网络论坛中第一个发帖或回帖的人。如果将“抢沙发”译成“grab the sofa”,“occupying the furniture”,有失源文本的意图,将其译为so fast则更形象,也与中文“抢沙发”的翻译目的一致。

3.3文 化距离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对译文的文本世界选择取决于译文的预定功能。文本翻译中很有必要把信息发送者的诉求、意图具体化, 让译文读者觉得源语文本世界与自己的现实世界很相符。2013年,知名网站聚美优品老总陈欧亲自拍摄宣传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在网络上迅速火了起来,由此引发的“我是……我为自己代言”成为许多人表达自己个性独立的网络流行语,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网络时代人们想证明自己自身价值的心态, 也是个人需求独立性的表达。此网络流行语,让饱受一次次拒绝与失败、坚持梦想、勇于付出的年轻人的希望都被点燃。“我是……我为自己代言”流行语中想要表达的为了理想奋斗,为了明天坚持,当面对现实需更强大, 更坚韧的源文文本意图时,“I speak for myself”,“I represent myself”或“I am be myself”都比较符合有效信息的传达,准确地解译了词语的意思。2014年,极普通的“茶叶蛋”一词在网络上火了起来,由“茶叶蛋”引发的“炫富”跟帖疯狂转发,“你吃得起茶叶蛋吗? ”成为网络流行语。如将小小的“茶叶蛋”翻译为“tea eggs”,不影响外国人对茶叶蛋的意义理解,如对“茶叶蛋”的源语翻译加以例 句“I made a proposal tomy girlfriend with a tea egg,and then she accepted.”说明 ,既能克服语言差异,更能明了地表达“茶叶蛋”的“价值”和源语文本的意思。

3.4文 本效果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语码要素选择应该使译文效果与预定译文功能对应。等同于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实现文本功能。译者可相对地确定译文读者察觉到的译文意图,并接受带有译文意图的文本。因此,译者分析源语文本的风格才能取得预想的功能, 以及会出现的译文效果。2013年 ,“土豪”一词大放异彩 ,在国人中广泛流传。土豪原指有钱并喜欢显示个人财富的人,多为贬义,特指网络上无脑消费、喜欢高消费的网络人群。随着出国消费人群的不断增长,外国人将中国土豪视为盲目追风、奢侈消费的中国“比弗利山人”。2013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金色的Iphone 5S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遭到疯抢,实则为土豪正名。“土豪”被译为“vulgartycoon”,vulgar指庸俗的、粗野的 ,tycoon指大款、巨富。 借用法语将土豪翻译为nouveau riche,借用Beverly Hillbillies《比弗利山人》的翻译颇为传神, 将好莱坞富豪云集的比弗利山庄(Beverly Hills)和土包子(Hillbillies)合而为一。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词的翻译效果, 都充分观察到译文的意图并结合目的语的文化现象, 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都模仿原文的风格和形式,取得了不错的语言传播效果。网络流行词“女汉子”指行为、处事和性格比较男性化的一类女性,2013年8月,一名长相甜美但肌肉发达的俄罗斯美女引发了人们对“女汉子”的定义。将“女汉子”翻译成female man,显然这样的错误的翻译不能让人明白“女汉子”真正的涵义,也给人带来疑惑。如将“女汉子”翻译成man-like girl,tough girl,cowgirl,更符合英语目的语言的文化现象,能接近目的语的文化诉求,更有效地传递文本信息。

4.结 语

网络流行语用嬉笑怒骂的方式, 真切地表达了网民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用正确的语言翻译方式能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词意特征。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者应全面了解源语言的文化起因、目的语言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文化习俗,以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语境为背景, 充分考虑目的语言接受者的语言习俗和文化视角,遵循英语表达规则,才能将汉语网络语言传播开来。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已超出了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交网络的通用词语,正确的英语翻译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提出释译原则、文本功能原则、文化距离原则、文本效果原则四个翻译原则,以适应英语使用者的社会文化需求,做出适度性翻译选择。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网络流行语,翻译,原则

网络翻译 篇2

网络安全 简介

在计算机网络最初出现的几十年里,它主要用于在各大学的研究人员之间传送电子邮件,以及共同合作的职员间共享打印机。在这种条件下,安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但是现在,众多的普通市民使用网络来处理银行事务、购物和纳税,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

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其中也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在谈到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问题。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身份。反拒认主要与鉴别有关:当你的客户下了一份要采购1000万双手套的订单,后来他宣称每双的价格是69美分,如何证明他原先答应的价格是89美分呢?最后,如何确定自己收到的消息是最初发送的那条消息,而不是被有恶意的敌人篡改或伪造过的呢?所有这些问题(保密、鉴别、反拒认和完整性控制)也发生在传统的系统中,但却有很大的差别。

在讨论解决方法之前,值得花些时间考虑网络安全性属于协议组的哪一部分的内容。可能无法确定一个单独的位置,因为安全性与每一层都有关。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网络安全性。计算机病毒

在我们这个富有健康意识的社会中,任何形式的病毒都是敌人。计算机病毒则尤其是个祸害。这类病毒可以、也的确侵袭过没有防范的计算机系统,轻者可能仅仅是惹人心烦,重者可能造成灾难性的软件及数据损失,导致时间及财力的浪费。各家公司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随着计算机病毒威胁的出现,病毒引发的系统瘫痪屡有发生,其代价正不断增长。我们应当关注这一问题,但恐慌是没有必要的。正如良好的饮食、运动及医疗保健可以延年益寿一样,谨慎高效的防病毒策略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

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设计的、可以自我复制及传播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来说,受害人对于病毒的存在并不知晓。计算机病毒可以将自身附加到其他程序(如文字处理或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文件)或磁盘的引导扇区中,并借此传播。如果执行(激活)已感染了病毒的程序,或从感染了病毒的磁盘上引导系统,病毒程序也同时执行。通常,病毒程序隐藏于系统内存中,等待着感染下一个被激活的程序或下一个被访问的磁盘。

病毒的危险性在于其执行事件的能力。尽管有些病毒是良性的(例如,在某一日显示某种提示信息),但也有一些病毒令人心烦(如降低系统性能或篡改屏幕信息),更有一些病毒会破坏文件、销毁数据、导致系统瘫痪,而这将是灾难性的。

病毒程序有哪几种?

有4种主要类型的病毒:外壳型、入侵型、操作系统型和源代码型。外壳型病毒包围在主程序的四周,对源程序不做修改。外壳型病毒较易编写,因此约半数的病毒程序是这种类型。

入侵型病毒入侵到现有程序中,实际上是把病毒程序的一部分插入主程序。入侵型病毒难以编写,不破坏主文件,很难去除这种病毒。

外壳型和入侵型病毒通常都是攻击可执行程序文件,即带有.COM或者.EXE扩展名的文件。但数据文件也有受攻击的危险。

操作系统型病毒是用它们自己的逻辑代替部分操作系统。这些病毒程序的编写非常困难,它们一旦发作就能控制整个系统。

源代码型病毒是入侵程序,它们在程序被编译之前插入到源程序中,它们是最少见的病毒程序,因为它们不仅编写困难,而且与其他类型的病毒相比,受破坏的主程序数目也有限。防火墙

当把你的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后,你的用户就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和通信联系。然而,同时也让外界能进入你的局域网并相互产生影响。防火墙只是古代中世纪防御方法——在城堡周围挖一条深深的护城河的一种现代应用。使得每个进出城堡的人必须通过一条吊桥,在那里他们受到守桥卫士的检查。对网络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一个公司可能有许多的局域网,它们以任意的方式连接,但是所有流进、流出公司的信息流都必须通过一个电子吊桥(防火墙)。

防火墙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进程或一组紧密结合的进程,运行在路由器或服务器上以控制经过防火墙的网络应用程序的信息流。一般来说,防火墙置于公共网络(如Internet)入口处。它们可以看做是交通警察。防火墙的作用是确保一个单位的网络与Internet之间所有的通信均符合该单位的安全方针。这些系统基本上基于TCP/IP,它能根据实施情况设置安全路障并为管理员提供下列问题的答案:

谁一直在使用我的网络? 他们在我的网络上做什么? 他们在什么时间使用我的网络? 他们在我的网络上去了何处? 谁要连接我的网络但没有成功?

通常有3种类型的防火墙实现方案,其中某些可以一起使用以建立更安全的环境。这些实现方案是过滤包、应用程序代理和电路级通用应用程序代理。

包过滤通常是在路由器中实现的,而应用程序代理通常运行在独立的服务器上。代理服务采取不同于各种包过滤的方法,使用(可能)修改过的客户机程序与专用中间主机相连,而该主机又真正与所需的服务器相连。

(1)包过滤

把你的网络数据看成一个你必须送到某个地方的干净的小数据包。该数据可能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一部分。使用包过滤时,你自己来传送此数据包。包过滤器起交通警察的作用,它分析你想到哪儿去,你随身携带了什么。但包过滤不打开数据包,如果允许,你仍要把它送到目的地。

多数商品化的路由器都有某种内建的包过滤功能。然而,有些由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控制的路由器不可能给管理人员提供控制路由器配置的能力。在这些情况下,管理人员可能选择使用接在路由器后面的独立包过滤器。

不管哪种方法,管理人员都需要知道如何按包过滤器能理解的术语来识别数据包。由于所有Internet信息流都是基于IP(Internet协议),故通过特定的TCP(传输控制协议)或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端口可以识别每个应用程序或“数据包”。这些端口都在RFC1700中登记和定义。RFC(请求注解)1700可在Internet上找到。例如,Telnet的端口是23。公司可以阻拦所有端口为23的IP包进入。用这种方法,公司外面的人都不能通过远程登陆进来。

(2)应用程序代理

为理解应用程序代理,来看一看这样的情况,你需要递交一个干净的小网络数据包。用应用程序级代理,情况是相似的,但现在你需要依靠另外一个人来为你传递此数据包。因此,术语“代理”说明了这个情况。包过滤适用的规则也适用应用程序代理,有一点不同,即你不能越过应用程序代理递交包。有人会为你做事,但此代理人首先要看一下包的内部来确认其内容。如果代理已有递交该包的内容的许可,他就会为你递交。

虽然笔者相信,将来代理技术会融合进路由器的程序代码中,但今天多数商品化的路由器都不具备代理功能。迄今,你还是需要依靠能支持应用程序级代理服务的独立系统。

由于应用代理需要代表发送者进行通信,所以它需要懂得与特定应用程序相关联的具体语言或协议。以广泛使用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代理为例,如果你在网络上使用浏览器,那么可能的情况是信息系统部门有一配置成允许你通过的中央服务器访问Web的HTTP代理。这台机器懂得HTTP对话,能代表请求的客户说话。这就是应用程序级的代理。

当然,由于代理必须有能力打开“包”来进行查看或者对其内容进行译码,所以安全和加密问题随之而来。显然这些是很重要的问题,但充分讨论这这些问题需要另写一篇文章。

(3)电路级或通用应用程序代理

与应用程序代理一样,你需要依靠某个人来为你传递数据包(对于电路级代理),区别是,如果这些电路级代理要把数据包递交到你要求的目的地时,它们就会这么做。它们不需要知道内容是什么。

电路级代理(尤其是SOCKS)工作在应用层协议的外面。这些服务器允许客户机通过此集中服务,并接到连接请求的源地址,并通过SOCKS客户程序库对它们进行重新编译和链接来阻断未经许可的客户机接到Internet上。基于DLL的TCP组还具有另外一个好处,即能通过使用垫片向应用程序提供SOCKS客户机能力,而不再需要重新编译。附件2:外文原文(复印件)

Network Security 1 Introduction For the first few decades of their existence,computer networks were primarily used by university researchers for sending email,and by corporate employees for sharing printers.Under these conditions,security did not get a lot of attention.But now,as millions of ordinary citizens are using networks fou banking,shopping,and filing their tax returns,network security is looming on the horizon as a potentially massive problem.Security is a broad topic and covers a multitude of sins.Most security problems are intentionally caused by malcious people trying to gain some benefit or harm someone.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can be divided roughly into four intertwined areas:secrecy,authentication,non-repudiation,and integrity control.Secrecy has to do with keeping information out of the hands of unauthorized users.This is what usually comes to mind when people think about network security.Authentication deals with determining whom you are talking to before reveal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or entering into a business deal.Non-repudation deals with signatures:how do you prove that your customer really placed an electronic order for ten million letf-handed doohickeys at 89 cents each when he laterclaims the price was 69 cents?Finally,how can you be sure that a message you received was really the one sent and not something that a malicious adversary modified in transit or concocted?And all thes issues(secrecy,authentication,non-repudiation,and integrity control)occur in traditionl systems,too,but with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Before getting into the solution themselves,it is worth spending a few moments considering where in the protocol stack network security belongs.There is probably no one single place.Every layer has something to contribute.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we will study network security from several angles.2 Computer Virus

浅谈网络语言与翻译 篇3

关键词:网络语言 翻译

中图分类号:H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20-01

互联网的诞生成就了网络语言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BBS、聊天室、ICQ、虚拟社区、网络游戏为载体,这种以网络和符号构成的Internet语言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新颖独特的语言,让人目不暇接,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都以自己的姿态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其中大部分的语言又融入了英文、数字、符号等。因此它的类型特征及如何对其进行翻译也成为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1.字母化:网民们最开始用拼音字母或英文字母的缩写去简化某些语言,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网上的固定用语了。如“BB”(Bye-bye再见)、“VG”(very good 非常好)、“bf”(boy friend 男朋友)、“gf”(girl friend 女朋友)、“HRU”(How are you 你好吗)等。

2.符号化:符号语言作为网络上的一种“象形文字”被用来代替一些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语言既形象生动又简约直观。如:“:)”(微笑)、“:-〈”(苦笑)、“:- ]”(傻笑)、“:〉”(奸笑)、“: - (”(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 - ^”(用来表示男士文和礼貌的笑脸)、“^ .^”(代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这些丰富的表情符号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有时所传达给对方的含意往往会超过文字。

3.数字化:网络本身是个数字世界,因此用数字的表达比汉字来得更简单明了。如常用的“7456”表示(气死我了);“555555——”表示(表示痛苦不堪,几欲落泪);“678”(对不起);“526,886”(我饿了,拜拜了)。数字代替文字很早以前就有,但数字网语的出现还是令非网民们瞠目结舌。

4.形象化:很多抽象的、新生的内容都被赋予了形象化的表述。如“猫”指的是“Modem”,即“调制解调器”;“老鼠”(Mouse)还成了鼠标的可爱代称;“软件”一词也够形象的了:与藏在机箱中的那些由金属、线路板制成的器件相比,各种各样的程序自然就是“软”件了。形象化的特点大多数时候产生于音译、谐音或音意结合的叙说方式。

5.合成化:因特网上的合成词语,种类繁多,它突出地反映了因特网语言的巨大生命力和潜力。如:chat

room(聊天室)、download(下载)、cyber world(电脑世界)、cyber net(电脑网)等。

二、网络语言的类型及翻译

由于网络语言的上述特点我们在做翻译时既要注意其语言的独特性, 又要注意其语言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内涵。

1、英文及拼音缩略语的翻译

对于这种拼音及英文缩略语的翻译,既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之后才能进行翻译,否则如果按简称直译人们是很难看懂的。一般来说直译较多。同时,缩略语大都是专业或技术词语,其词意单一,这为我们直译创造了条件,例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AL超文本转换协议或万维网服务器协议),IT (INFORMATION TECHNOLEGY信息技术),B-TO-B(BISINESSTO BISINESS商家对商家)。此外,网上聊天等场合使用的缩略用语更是比比皆是,如:CYL8R(see you late.再见),HHOK(Ha,ha,only kidding.哈哈,开个玩笑罢了),WDYT?(what do you think?你怎么看?),MorF(male or female?男的还是女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缩略形式——用数字替代重复字母。对这些缩略语的翻译要灵活多变,有时需要转换所代替内容,有时直译加注。2B or not 2B,that’s a question.2B是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2、数字及符号语的翻译

网上符号的语言主要有下划线语,字体语以及表情语。如果你对某一内容要进行下划线处理,或进行文字加工处理,包括字体变幻,文字修饰,只需要点击相关符号指令即可,无须对他们进行翻译处理。表情语是“自然语言”,对于这种语言,我们只能进行译解类的翻译,给予形象化表意。请看下列例子:(1):-):为眼睛-为鼻子)为笑的小嘴。这一符号通常加在句尾或文章结束的地方,表达开玩笑的意思。(2):-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开大嘴笑。(3):-@表示尖叫。(4)8:-)表示小女孩。(5):8-)表示戴眼镜。(6);-)表示眨眼睛。

3、英文音译语的翻译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翻译方法,但在网民手中却玩出了新花样,因而颇具人性化色彩,如“猫”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音译,用他连线上网的拨号音因此戏称“猫叫”;“伊妹儿”是电子邮件E-mail的音译,也可写作“依妹儿”或“妹儿”;“烘焙鸡”则是主页home page 的音译;“当”时down的音译,用于下载(download),当机(shutdown)。

4、合成词语的翻译

合成词语在因特网语言中所占比例约为90%。我们对合成词语的翻译,要本着因特网世界中合成词形成的这一新文化时代特征和背景条件,依托因特网优势,忠实、通俗地翻译合成词。主要可采取直译或意译。直译主要适用于专业性强、词义专一的合成词语。如:chat room(聊天室),open-collar work (开领工人),download(下载),cyber world (电脑世界),teleshopping(电话/电脑订货)。

因特网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属于典型的网络科技专业术语,其形成同创造的历史、文化、科技条件以及因特网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形成了英汉语间语义层次差异,从而构成了英汉语之间的语言转换空缺。翻译这类词语应立足于上述这一参照系,进行意译。Voice-text(电子发声),即让电脑念文章,它是人与电脑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Pocket-cinema-movie(网络电视技术),一种电子文件,可通过网络传播并可在诸如以后的PDA和手机上播放,telecommute(telework)(远程工作),在家里通过使用与工作单位的电脑终端进行远距离工作。另外,对某些新观念词语可采取保留不译或音译的办法进行处理。

5、同音不同字词语的翻译

这一类型的词语有的并不是网民有心而为之,主要原因是拼音字库中没有指定的词组,但运用拼音输入法的网民却在首先跳出的生造词中惊喜地发现,原来偷懒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斑竹”即版主,“青筋”是指请进,欢迎过来看看的意思;当然,也有一些同音别字是网民们出于搞笑或其它目的而有意对其原意进行歪曲,例如:“大虾”即大侠,来自网络游戏中对老手的称呼,后来又引申为资深网虫;“菌男”即俊男,“霉女”即美女,这又颇具调侃的味道了。

网络语言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关注着它的发展,它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最终网络语言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也会越来越丰富,但无论怎样这种语言能被我们所用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桑思民.翻译与文化交流[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4).

[3]保清,符云.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1983.

[4]王榕培. 英语新词追踪[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5]王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

网络翻译 篇4

一、传统文学翻译

传统文学翻译是以纸张为媒介, 译者把自己的译文逐字逐句誊写在纸上, 由出版社编辑出版, 最后印刷上市的 (张英洁, 2013:7) 。传统文学翻译的译者完全脱离网络, 不借用电子词典或翻译机器, 不使用计算机录入文本, 这也是最早的一种翻译方法。

二、网络文学翻译

网络文化是当代影响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契机, 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 网络也给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网络文学随之产生。外国文化的流行让翻译外国畅销文学作品成为翻译爱好者一种文学时尚。网络文学翻译就是指翻译行为的网络化, 包括把传统文学翻译作品上传到网络上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利用翻译工具进行文学翻译。这种网络化的文学翻译给文学翻译提供了更大众的平台, 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 以及译者、读者的角色等。 (郭振星, 2013)

三、网络文学翻译的新特征

(一) 即时性

与传统文学翻译相比, 网络文学翻译具有即时性。外国文学畅销作品很快能呈现在网上, 与之相应的中文版也会在网上随之推出, 翻译者可能是翻译专家, 也可能是民间翻译团队或个人。网络文学翻译的即时性特点, 使读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 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当然, 和传统文学翻译的严格措辞、编辑、校对相比, 网络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 互动性

在传统文学翻译中, 译者通过自己的理解, 把原版作品翻译给读者, 与读者没有互动, 不同读者对翻译作品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互联网给译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创造了交流的平台。在网络翻译中, 没有绝对的权威, 翻译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 翻译可以是个体行为, 也可以是集体行为, 如众多译者在网络上翻译接力。读者可以评价译者的翻译, 提出建议或批评, 这有利于译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翻译, 提高翻译质量。读者与读者之间也可以交流阅读心得,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剖析人物性格。互动给译者与读者营造了一个轻松交流的氛围, 使文学作品变得更生动。

(三) 便捷性

阅读传统翻译作品需要通过纸质书籍, 而阅读网络翻译作品显得更加便捷和快捷。网络化的生活让很多人都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 上网阅读的人数越来越多, 读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少, 网络文学逐渐兴起, 网络文学翻译成为了文学翻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翻译的便捷性还体现在修改方便。译者通过鼠标操作就可以增删译稿, 对译文进行反复修改, 通过互联网交流, 逐渐完善译文。传统文学翻译的修改就显得不那么便捷, 但传统纸质翻译更便于收藏、保存更久。

( 四) 快餐化

网络文学作品通常篇幅比传统文学作品精短, 选材更自由, 翻译更多为意译。翻译者大多是网络文学的爱好者, 在翻译过程中报着娱乐心态, 而非盈利目的, 更多的使用网络用语等轻松诙谐的语言, 有时缺乏传统翻译的严谨态度, 有时会出现错译、漏译现象。这更像一种快餐文化。

(五) 读者角色多样化

(1) 读者兼文学翻译的批评者

读者阅读传统文学翻译作品只能自我吸收, 而阅读网络翻译作品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评论, 他们兼翻译作品的批评者。有的评论一针见血、成熟客观, 有的评论显得主观偏激, 不管批评是否到位, 文学批评在网络平台下更加大众化。

(2) 读者兼文学翻译的译者

读者们在批评网络译文的同时也争相传播自己的译文, 做起了翻译作品的译者。网络民间译者声势浩大, 力量不可低估。集体竞译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 推动了翻译市场的发展。专业的翻译有时甚至会参考民间翻译,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就是民间译者率先译出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采用的。 (张艳琴, 2007:17-18)

四、网络文学翻译的质量探讨

网络翻译的质量受到一些传统译者的质疑, 如:利用机器翻译会降低翻译质量, 多人合译使翻译风格无法统一, 网络翻译缺乏科学的态度等等。笔者认为, 译文质量与选择的翻译工具、翻译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而与译者有关。传统文学翻译的译者大多是翻译大家, 五四时期, 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著名作家, 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人, 他们首先是文学家, 其次才是文学翻译家。而网络文学翻译由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的脱离, 译者水平的参差不齐, 才造成了网络文学翻译的质量鱼龙混杂。但值得一提的是, 传统文学翻译作品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 网络文学翻译作品也不一定质量不高。传统文学翻译经过了出版社的严格校对、编辑、包装来保障质量, 同样网络文学翻译也可以通过读者对其进行优胜劣汰来保证质量。

对于网络翻译质量的探讨又引出一个新课题即文学翻译是否需要专业化。文学翻译不同于科技翻译, 文学本来就是语言创造的艺术, “文学翻译是要用另一种语言工具, 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品读原著一样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动和美的感受” (刘建林, 2009) 。文学翻译并不要求译者的精确翻译, 而是需要译者的再创作。过于精准的翻译, 不一定能达到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也不一定满足读者的需要。

五、结语

网络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这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所要求的译语表达与源语表达最大程度实现对等, 也不再拘束于源语文化需植入译作之中的专业化要求。当代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丰富、现实感强、风格多样、消费节奏快, 这些特征相对传统文学作品来说, 对译者的领悟能力、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对于原作的取与舍, 对于源语文化的传递与回避, 对于目的语文化的植入与放弃, 都是需要译者的再创作。网络文学翻译这种翻译形式不会降低文学翻译的质量, 它可以作为传统文学翻译的补充,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 同时给传统文学翻译提供借鉴。网络文学翻译的即时、快速传播的特点满足了读者一睹为快的愿望, 读者可以给译者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帮助提高作品的翻译质量。网络文学翻译和传统文学翻译需要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这样文学翻译质量才会提高, 文学翻译才能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洁.论互联网文学翻译对译介学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郭振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网络文学翻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张艳琴.网络时代文学翻译读者角色的多重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06) .

网络翻译教学的在线评价三模式 篇5

网络翻译教学的在线评价三模式

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平台,从参与程度评价、电子档案袋和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的.角度探索自主学习环境下网络翻译教学的在线评价模式,为提高网络翻译教学的效果提出建议.

作 者:李亦凡 LI Yi-fan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9(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网络翻译教学   在线评价模式   形成性评价  

网络翻译 篇6

关键词:网络新词;翻译风格;有道词典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30-02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上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影响着世人的语言交际。探讨网络词典对这些网络新词的翻译问题,不仅有利于语言词汇的积累与规范,而且还有利于拓展翻译研究的范围,丰富相关的翻译理论。所以,在此有必要结合具体的个案对网络新词翻译实践中最为关切的焦点——翻译风格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释与说明。

一、网络新词及翻译风格

研究网络新词在英语网络词典中的翻译风格及其相关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两个核心概念,即网络新词和翻译风格。

(一)网络新词

“网络新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术语。不同的研究者,因其研究目的与所持界定标准的不同,网络新词会有不同的含义。有研究者通过外延列举的方式,这样界定网络新词的内涵:“一是技术专用语(如磁盘、鼠标、多媒体、刻录机、攒机等);二是网络文化词语(如网络大学、键盘伙伴等等),三是聊天室用语(赛羊、7456等)。”[1]

这是对“网络新词”认可度较高的界定。但这个界定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首先,这样外延列举式术语内涵界定不严密。虽然在这段选文中,研究者对网络新词进行了归类,但是它没有客观而科学地解释出“网络新词”中的“新”的全部内涵。因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交际的形式和途径也在发生着快速地变化,例如,“微信”这个词语就很难归类。再如,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网络新词也逐渐失去了“新”的特征。对于这类词语又应该如何解释?其次,网络新词的产生虽然与网络相关,但是并不能把每一个与网络相关的词语都作为网络新词来处理。即,“新词”的“新”究竟体现在哪里?是词汇的构成形式上,还是词汇的意义里?再次,这样的界定没有解释出“网络新词”产生的方式。

根据对上述网络新词的界定及其分析,网络新词应该具有这样的内涵:所谓的“网络新词”是指因网络的普及与运用而产生的比较规范的新生词汇。这里的“新”并不指向时间意义,而是指向“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新词的外延包括网络专业词汇和网络流行语。它产生方式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是指因为网络的普及而产生,例如上边提到的那些专业词汇。在第二个层面上是指因为网络的运用而产生的词汇。例如,因为网络交际而产生的词语。

(二)翻译风格

翻译风格是指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和翻译价值取向等长期而综合性的表现。

对于这样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翻译风格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形成的、长期的、综合性的表现。这也就是说,翻译风格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但这种表现却体现为综合性和长期性。因为其具有综合性,所以翻译风格是译者综合翻译能力的体现;因为其具有长期性,所以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如果仅从事段短暂的翻译实践,即使译者有多么娴熟的翻译技巧,即使译者拥有与众不同的翻译策略,那也不会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因此说,考察一个译者的翻译风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翻译风格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翻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翻译目的、翻译者的审美意识、语言素养以及他对源语言的理解等诸多元素的影响。针对网络新词的翻译而言,译者翻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了译者对于网络文化和网络语言的理解。因为,任何一个词汇的翻译都要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而对于这个特定语境的理解又要求译者准确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传承,即网络文化。从网络新词到网络语境,从网络语境到网络文化,这才是网络新词翻译必备的思维系统,这才是其翻译风格形成的关键所在。

翻译风格的形成可以通过比较得出。在比较的过程中,既可以比较不同翻译者对于同一词汇的翻译结果,又可以通过翻译语言与源语言之间的对比来分析。因此,下边的论述主要结合后一种翻译实践对比进行阐释,关于这一点需要读者注意。

二、网络新词的翻译风格研究

翻译风格是一个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形成的、与众不同的翻译特点。因此,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翻译风格。对于网络词典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网络词典会有不同的翻译风格。所以下边结合著名网络词典“有道”进行翻译风格的分析。

(一)彼此会意

网络新词的产生要有自己原来词汇的基础。这也就是说,大多数网络新词的产生都是原有词汇的更新和运用。而无论是其更新还是运用都会体现出会意的特点。所谓“彼此的会意”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在第一个层面上,它是指在原来的语言中,网络新词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意义都可以通过构词成份进行相应的分析;在第二个层面上,对于翻译而言也是如此。译后的网络新词,不仅会体现出原来语言中的会意特征,而且也会体现出译文中的会意特点。

例如,“网民”可谓是一个网络新词了,在有道词典中对它的翻译有如下几种:Internet users 、Netizen (net citizen)、cyber citizen。第一个词汇是由“Internet”和“users”组合而成的一个合成词汇。前一个词语是“网络”的意思,后一个词汇是“用户”的意思,因此,读者可以在组合“Internet”和“users”的过程中会意整个词汇的意思,即,网民;第二个词汇的构成与第一个基本一样,只不过是把“Internet”换成了“net”,而“net”的本义也是“网”。这个词汇的构成方式与第一个有些许的差别,利用了词缀而已;第三个词汇,虽然也采用了合成构词法,但是它运用的“cyber”却与前两者有重要的差别。因为“cyber”是“计算机的”或“网络的”意思。例如在翻译“网络犯罪”的时候,在翻译“网络攻击”的时候,都是用这个词汇。

这也就是说,有道词典翻译中的“彼此会意”与汉语“网民”的翻译有着相同的思维。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很好地借鉴了英语传统语言中的某些词汇的基本意义。但是其彼此会意风格的形成却给予翻译者这样的思考:为了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新词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传播[2]。

(二)语境暗示

语境暗示风格就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语境的限制使读者理解网络新词的基本内涵。所谓的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但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并非只有句子、只有上下文才构成语言的使用环境。对于网络新词“给力”的翻译而言就是如此,通过对它的翻译,有道词典不仅更新了读者对于传统“语境”的理解,而且还使更多的读者领略到了自己的翻译风格。例如:在有道词典中,对于“给力”的翻译有以下3种:Awesome、it rocks、cool。这也就是说,当这3个词汇并列地出现于同一个词语的翻译之中时,它的读者会在它们的组成语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含义进行感悟和理解。因为,第一个词汇Awesome是由“Awe”和“some”组合而成的。而对于前者“Awe”而言,它的含义是“敬畏的”之意。而这个意义则正是“给力”的效果;第二个词汇it rocks的核心意义体现在rocks上,虽然它的常用意义是“岩石”,但是rocks这个词汇在俚语里,它还有“宝石”“钻石”之意。而由“岩石”到“宝石”的质变就是汉语里“给力”一词的另一个基本含义,即事物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且结果又超出了当时人们的预料之外。第三个翻译词是cool,而“cool”的基本含义就是“好”。这也正是“给力”一词的汉语意义之一。

通过上边的分析,读者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事实,即,有道词典在翻译汉语“给力”一词的时候,通过Awesome、it rocks、cool组成了一个语言应用环境,虽然它们3个词语具有彼此不同的含义,但是当这些不同含义出现在同一个翻译语境之中时,却把汉语网络新词“给力”的全部意义呈现给了所有的读者。

(三)差别迥异

有道词典的网络新词翻译风格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差别迥异。所谓“差别迥异”是指根据彼此语言所处文化背景的不同,对网络新词通过突出彼此差异来使读者领会其核心的含义。

“菜鸟”是一个意义奇特的网络新词。即使在汉语语境里,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基本含义。因为它的含义不能够从这个词汇构成的语素及其含义进行会意感悟。众所周知,“菜鸟”并不是用来做菜的一种鸟,而是指“新手”之谓。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它又衍生出了反应缓慢之意。在有道词典中对其的翻译有3个,即rookie 、 newbie、green hand。仔细地分析这3个译词,读者就会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即这3个词语中都没有汉语“菜鸟”词汇的构成语素。无论是“菜”,也无论是“鸟”,任何一个语素也没有体现在译词之中。特别是对于第三个译词而言,green hand更能体现出翻译中差别迥异的翻译风格。Green一词的常用意义是“绿色”,但是在此译者却选了它的“生的、嫩的、未开发”的意义来与hand合成,突出汉语“菜鸟”的“新手”之意。

再如“山寨”而言,在有道词典中对它的翻译有shanzhai、cheap copy、knock-off3种。而在汉语词汇中,“山寨”是指因为其所处地势偏僻而缺少政府的监管,后来被用来指向“盗版、克隆”之意。在有道词典中,第一个shanzhai译词是对其的直接音译。而且这种音译对于外国读者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对于第二个和第三个译词而言,国内的读者又是相当陌生的。因为,它们都是“仿制”之意。“仿制”虽然与“盗版、克隆”密切相关,但毕竟两者还有差别。因此,这种差别迥异的翻译风格在增进彼此了解的同时,也丰富着各自的语言词汇系统。

总之,网络新词的翻译风格,特别是网络词典在网络新词翻译实践中形成的翻译风格更应该引起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在传播网络新词的过程中,也在践行着翻译理论,拓展着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南洋.浅析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

网络翻译 篇7

关键词:网络词汇,零翻译,可接受性

网络时代, 网络语言已经以其势不可挡的势头, 领先了语言的发展;且以其巨大影响力和传播速度影响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语言发展方向, 一种思想潮流。生动幽默的网络词汇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虚拟和现实生活中, 翻译时译者既要体现网络词汇的自身特点, 又要考虑到译文在受众中的可接受性, 这就给语言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网络词汇的翻译需求也更为必要和急切。

1 网络词汇的产生及特点

网络词汇即从网络平台产生和发展起来词汇, 它们通过互联网迅速在虚拟空间流行甚至会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网络词汇与传统词汇相比, 有其鲜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创新性、委婉性及讽刺幽默性三个方面。其创新性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如:) (表示笑脸) , 打酱油 (相当于“路过”) , 拍砖 (表示提意见) , 晕 (不懂) 等;委婉性是指为了避免直接表达所产生的尴尬, 或是想要是语言达到讽刺幽默的娱乐效果, 通过采用婉转词汇的表达方法, 如菜鸟 (指在某方面应用水平较低者) , 吐槽 (不给别人面子, 当面揭穿数落的意思) 等;讽刺幽默性是指由于网民在网络上的发言更自由更娱乐, 其使用的语言相对现实生活也更大胆, 更具有娱乐自己与他人的特点, 如楼脆脆 (豆腐渣工程) , 范跑跑 (2008年汶川地震时四川老师范美忠在上课时觉察到地震, 丢下学生自己逃生) 等。

虽然网络词汇的产生和流行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因为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可译性 (untranslatability) 以及网络词汇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网络词汇难译的主要原因。在网络词汇的翻译中零翻译策略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 零翻译概念及分类

随着世界各国间文化的融合, 许多外语符号大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翻译界称其为零翻译,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杜争鸣在国内首次提出“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他认为“由于不译是翻译的反面, 而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所以音译词就是不译。然而不译还可以是源语形式完全照搬。”2001年邱懋如首次提出“零翻译”的概念。他主张将“零翻译”作为“不可译”现象的一种翻译策略, 论证语言文化“可译”论。罗国青 (2001:24) 提出了“零翻译是逆向式的翻译”这一重要观点。刘明东教授根据源语引入目标语程度的不同, 将“零翻译”进行了系统的划分, 认为“零翻译可分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绝对零翻译包括省译和移译, 相对零翻译包括音译、音义兼译、补偿、象译、直译加注、归化等。这一分类方法对于零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有积极的意义。

尽管翻译学者对于“零翻译”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但是零翻译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其普遍性及广泛性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 例如在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会照搬汉语拼音, 如shiganjia (实干家) 、shuangying (双赢) 等, 以及近年来很流行的PM2.5。该文作者在考虑译入文化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将根据刘东明对零翻译的分类尝试对部分网络词汇进行翻译。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因为“零翻译”事实上是一种不用译入语中的原有词语翻译的翻译方法, 因此零翻译策略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源语文化的输出。译者对源语文化输出策略的选择应该抓住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了解程度, 据此确定运用哪种“零翻译”策略, 最好程度的接近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 从而有效地推动源语文化的输出。

3 零翻译在网络词汇中的应用

零翻译分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 在网络词汇的翻译中该如何选择零翻译的具体方法要根据源语文化在译入语受众中的可接受程度来定。

3.1 绝对零翻译

绝对零翻译指的是通过移植源语图形或语言文字符号而不是用目的语词汇而达到可译的效果, 包括省译 (Ellipsis) 和移译 (Transference) 。

省译指的是因为汉英语言及文化方面差别的存在, 有些在源语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在译入语中则是多余的,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省去这些成分, 采取不译的方法以求译文的精练与明确。当下网络正流行一种甄嬛体, 如真真, 极好的等。例如:

你若能来那是真真极好的。

译文:If you can come, that would be truly great.

此处省略了“真真”, 因为“极好的”当中的“极”本身已经具备了“很, 非常, 确实”等意, 并且在译文中也用“truly”来进行了传达。

移译指的是将源语中的词汇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如:hold住 (hold) 等等。其中, 缩略语的移译是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如WTO, VCD, MTV, MBA和CEO等等。再如“韩国KBS电台”、“英国BBC”及其他一些专有名词。

3.2 相对零翻译

相对零翻译 (relative zero translation) 指的是根据源语图形或语言文字符号的特征, 通过变通的方式巧妙运用目的语词汇恰到好处地表达源语词汇,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翻译策略:

音译。它主要是根据发音将源语词汇翻译成目的语词汇的翻译策略, 常用于翻译专有名词, 如美国人独创的“Dama”, 再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近期的一篇文章提到, 在中国有一个群体, 正在以近乎疯狂的速度走红。没人喜欢他们, 但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 这个群体被称作“tuhao (土豪) ”。相对于土豪的其他翻译, 如newly rich, upstart, provincial tycoon, rural rich, vulgar tycoon等, “tuhao”更显得简洁明了, 又不失幽默感, 且更具时代气息。再如胡锦涛在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时用到“不折腾”这个词, 现场翻译直接使用了其音译的形式“buzheteng”。由此可见, 音译在零翻译策略中的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音义结合指的是将源语词汇通过模拟原词的部分读音和传达原词的意义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如曾经网络热谈的“兽兽门”就可以翻译成“Shoushou Scandal”, 中国的凤姐可译为“Lday Fengfeng”有异曲同工之处。

补译即补偿翻译, 它指的是将源语词汇音译为目的语词汇时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而补偿翻译过程中所导致的语义损失, 如Benz, 最初被译为“本茨”, 后译为“奔驰”更能让人联想到汽车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效果更好。

象译是运用目标语中字母、单字的形状来表达源语中有相应形状的意象的翻译方法。如前面提到的“不折腾”也可翻译成“no z-turn”。

直译加注。它指的是在直译时往往需要用加注的方式来弥补目的语中可能存在的语义缺失。例如网络词汇“屌丝”可以翻成“Diors-complete losers”。再如英译汉中的Big Apple, 大苹果 (纽约的别称) 。Hamburger译为汉堡包, 其中“包”字就是加注。

归化。归化翻译法指的是用与源语词汇有相近表达功能但往往带有一些目的语文化色彩带的词汇来翻译源语词汇的方法。例如将某人从“好友”名单中删除, 称为“拉黑”, 可将其翻译成“defriend”, 这样的归化表达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 忠于源语的意思。

4 结论

本文对零翻译策略在网络词汇翻译方面进行了尝试,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零翻译理论对网络词汇的翻译的确具有很强的操作价值和实用价值, 其不仅为译者解决网络词汇的不可译性提供了思路及更加经济高效的方法, 而且促进了源语文化的得输出。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零翻译策略时要掌握“度”, 不可没有节制, 最终导致“四不像”译文且也没有达到交流沟通的翻译目的。这里的“度”主要应该以“可接受性”为测量标准, 用不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零翻译”策略主要是看最终的译文是否能被给目标读者接受。相信随着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深入及渗透, 翻译中零翻译策略的使用会越加频繁, 越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杜争鸣.论意译, 直译, 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含义[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 2001 (1) .

[3]罗国青.零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4]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9) .

[5]郭黎阳.试论零翻译对文化输出的推动[J].英语知识, 2012 (8) .

网络翻译 篇8

一、零翻译的定义

真正意义上的“零翻译”理论首先是由邱懋如教授在他的《可译性与零翻译》 (2001) 一文中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来看, “零翻译”的实质就是用目标语中非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 用于克服因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学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性所导致的不可译, 从而达到“信、达、雅”三大翻译标准。这里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1.直接省译源语中的词语;2.运用目标语中非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 我们就可以把零翻译划分为三个具体的翻译策略, 即省译、音译和移译。刘明东教授在他的《零翻译漫谈》 (2002) 一文中将“零翻译”进行了更系统的划分。他根据源语引入目标语程度的不同, 把“零翻译”分为“绝对零翻译” (Absolute Zero Translation) 和“相对零翻译” (Relative Zero Translation) 两个大类, 前者又分为省译 (ellipsis) 和移译 (transference) 两种翻译策略, 后者包括音译 (transliteration) 、音义结合 (soundmeaning combination) 、象译 (image translation) 、补译 (complementary translation) 、直译加注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notes) 和归化 (adaptation) 六种翻译策略。这样的分类方法就为我们在翻译流行词的过程中处理不可译性问题时提供了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方法。

需要强调一点, 我们必须把“零翻译”与“不译” (non—translation) 区分开来。“零翻译”仍然是翻译, 而“不译”顾名思义, 即不翻译, 例如:

“Do you know what the English word kangaroo mean?”

译文:“你知道kangaroo是什么吗?”

在这个例子中, “kangaroo”一词被称为对象语或者目标语 (object language) , 并没有翻译, 因为该词在这句话里没有交际的作用, 不需要翻译, 而翻译是以双语交际为目的的, 并有双语转换行为的发生。零翻译是译者把源语 (source language) 带到译文 (translated texts) 中, 而目标语读者 (target language receiver) 通过零翻译呈现的译文进入源语文字, 并转化自己的文化背景以源语的角度认知译文。整个零翻译过程充满了双语之间以及彼此语言读者之间转换、理解和解释的行为, 有着双语交流的目的, 因此“零翻译”是翻译里的一种, 而不是不译。

前面提到的目标语读者“转化自己的文化背景以源语的角度认知译文”其实就是一种“可接受性” (acceptance) 。“保时捷”“吉普车”和“麦克风”等都是英译汉中运用“零翻译”理论的成功典例, 由于英文单词简单的结构和发音以及西方科技、经济、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和适应性, 使得这些零翻译的外来词在中国有着很高的接受性。中文特别是流行词的英译, 也需要文化力的支持, 才能使译文有较好的可接受性。

二、零翻译在流行词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一) 绝对零翻译 (Absolute Zero Translation)

绝对零翻译包括了“省译”与“移译”两个部分。

1.省译又叫略译, 它是一种特殊的零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 有些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单靠直接的翻译是很难实现有效沟通的, 这时省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省译就是适当省略源语里的一些内容, 却又不妨碍源语意义在目标语中的表达。当然, 这里的省译是从句子和篇章角度来说的, 因为单个词语不存在省略的问题。例如:

你就是个笨蛋, 是个290, 是250、38、2三合一。

译文:You are a completed donkey.

290、250、38、2都是中国网民很熟悉的用来形容一个人蠢钝的流行词, 而在译文中都省略了, 只用了“a completed donkey”表示, 省译让译文绕开了会使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的“290”“250”等数字, 也较好地完成了表意的任务。

2.移译就是直接将源语中的词语引入到译文当中。其实在英译汉的词汇里, 移译已经被广泛运用了。如“T恤” (T-shirt) 和“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都是移译的成功例子, 因为几乎连中国很普通的家庭主妇也会知道GDP是和国家宏观经济一类有关的东西。然而要想在汉译英中成功引入移译,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可接受性”上。“囧”是2011年中国很火的一个流行词, 虽然“囧”字的原意是“光明”, 由于这个字本身就像一张苦笑的脸, 所以常常被中国网民用来表达尴尬和无奈之情。若把“囧”移译成“囧”, 外国人看到这张脸也会心领神会, 翻译的“可接受性”很高, 翻译的效果也很好。

(二) 相对零翻译 (Related Zero Translation)

相对零翻译是把源语的部分内容引入目标语中, 具体包括“音译”“音义结合”“补译”“象译”“直译加注”和“归化法”六个具体方面。

1.音译就是根据一个词语在源语中的发音用目标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出来。音译其实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克服不可译性的翻译方法, 中国的“功夫”“麻将”和“豆腐”已经成了正式的英语词汇里的“kungfu”“mahjong”和“tofu”。虽然说音译法从技术层面来说很简单, 而且大多数涉及到的是人、事物的名字的翻译, 但是“接受性”是很大的难题。“春哥”“曾哥”和“小月月”可以分别音译为“Chunge”“Zenge”和“Xiaoyueyue”, 可这些流行词的背景和故事也需要被译文读者了解和熟悉, 翻译才能达到应有效果。

2.音义结合指的是将源语词的一部分进行音译处理, 以绕过文化或语言上的不可译, 一部分根据其意思进行一定的翻译解释, 以求更好的接受性。“基友”是网友发明的用来形容同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流行词。其实“基”是源于英文单词“Gay”的首字母“G”的发音, 又正如“e-pal”和“penpal”里“pal”表示同伴伙伴的意思, 所以把“基友”译为“G-pal”, 做到了音义兼具, 是比较理想的译法。“给力”一词被翻译为“gelivable”, 一部分是“geli”的音译, 一部分是“able”的形容词后缀, 可谓是巧妙。凤姐标新立异的言行让她自己红遍了整个网络, 若把“凤姐”一名译成“Lady Fengfeng”能让外国人很快联想起同样是特立独行的“Lady Gaga”, 就能获得较好的可接受性。

3.补译即补偿翻译, 就是根据源语词的读音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或字, 并且这些字词要蕴含一定的意义, 用以补偿翻译过程造成的缺失。英译汉中较成功的补译例子要数“奔驰”和“可口可乐”了, 奔驰源于“Benz”的发音, 但是“奔驰”一词本身就有迅捷飘逸之感, 很符合奔驰车自身的价值。“可口可乐”这一译法不但在读音上符合了“Coca Cola”, 而且贴合了饮料行业的要旨:可口并让顾客快乐。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补译的关键是找到音与意义完美的切合点。“楼垮垮”也是近年来比较火的流行词, 我们可以尝试把它翻译为形容词“so-crackingcracking”, cracking是拟声词, 类似于建筑等裂垮的声音, 与“垮”字音也相近。如:

“楼垮垮”真让社会担心。

译文:These so-cracking-cracking buildings are a big social concern.

4.象译是运用目标语中字母、单字的形状来表达源语中有相应形状的意象的翻译方法。比如“三角关系”可以译为“T-relationship”, “道路是曲折的”可以译为“The road ahead is zigzag”。象译的关键是在于源语与目标语的形似, 而人类对形状的认知基本是相同的, 所以象译的汉语流行词对于外国人来说是很容易接受和记住的。

5.直译加注中的注就是注释或注解, 因为单纯的直译往往会因译本读者对译文背景知识的缺乏而使译文读者惑不得解。前面提到的城管, 就被《泰晤士报》加注译为了“Chengguan—urban security guards”, 很值得中国译者借鉴。“浮云”一时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我们可以先直译为“floating clouds”, 再加注释“refers to something that is nothing but nothing”就可取得不错的翻译效果, “偷菜”也可译为“stealing vegetables—a popular game that people can get joys from stealing their e-pals’virtual vegetables on the Internet”。直译加注的关键在于“加注”这一环节, 了解所译对象的特点和本质才能加上恰当的注解。

6.归化法要求译者向目标语读者靠拢, 在目标语中找到与源语词意义相近, 但用法和表达习惯符合目标语的词语, 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价值。“被高铁”“被代表”“被就业”等流行词反映了中国社会里的一些负面现象, 而且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语法结构, 所以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直接对应的词语, 如果运用归化法翻译这些词语, 就能绕过文化特别是语言上的空缺, 并且也能达到双语交流的目的。“被高铁”可以尝试翻译为“just-in-the-officialdata convenience brought by the High Speed Train”, “被代表”可译为“voters without voting rights”, “被就业”可译为“a cooked high employment rate”, 这些归化了的表达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 不仅忠于源语的意思, 而且源语里的幽默和讽刺效果也未减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被就业”一词在中文是动词, 而在译文里它的位置就比较灵活了, 如“太气愤了, 我们都被就业了!”译为“I am so mad at the cooked high employment rate”后, “被就业”就是名词做宾语。

三、结论

本文对零翻译理论在流行词翻译上的运用做了一些尝试,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零翻译理论对流行词的翻译的确具有很强的操作价值和实用价值, 其不仅为译者解决流行词汇的不可译性问题提供了思路, 而且使网络流行词翻译达到“信、达、雅”的标准成了可能。然而当诸如奔驰、卡拉ok、秀、博客等一类外来词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的时候, 我们应该要有所反思, 因为只有自己的科技、经济以及文化强大起来时, 母语里的精华才能被别人接受, 这也是比任何翻译理论对翻译都更有价值的力量。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transla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1, 87) .

[2]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中国翻译, 2001 (1) .

[3]刘明东.零翻译漫谈.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 .

[4]左飙.论文化的可译性.英汉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论网络英语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篇9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Information Age) 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网络的应用与普及, 随着科技发展, 网络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英特网的普遍应用对英语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国际交往中, 英语又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英语的广泛使用是网络英语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网络和英语的结合催生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网络英语, 网络的普及更促使网络英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 使用网络的人们被称之为网民 (netter) , 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通过写博客 (blog) 、发微博 (micro blog) 来表达自己或进行交际, 也可以通过网上购物 (online shopping) 来满足日常所需, 总而言之, 随着网络的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语言,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语体, 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 网络英语也已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进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 并影响着英语乃至其他语种的发展变化。

2 网络英语词汇构成的类型

网络英语虽是新生事物, 但其发展迅速, 新的网络英语词汇层出不穷, 一般来说, 网络英语构词方法和原则遵循标准的英语构词法, 如复合、派生和缩写等等。但是一些临时的词汇也会在特殊情况下创建并很快就被人们所接受, 融入现代英语。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可将网络英语新词构成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 复合。将原有的英语单词赋予新的网络意义, 或是将原有的英语词汇开发出新的意义, 而这些词的网络意义多是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 例如:link (链接网络) 、online (网络在线) 、surf (网上冲浪) 等等。 (2) 派生。给已有词汇添加与网络有关的前缀或后缀。派生是词汇学中一个主要的构词法, 这一方法大量运用在网络英语词汇的构成中。例如:E-mail (电子邮件) 、E-book (电子图书) 等。 (3) 缩写。缩写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 网络交际的一大特点是快捷, 因此, 冗长和复杂的表达方式必然被简明扼要的英文缩写所取代, 缩写可谓是网络英语中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构词法, 它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 而且方便了英语使用者。例如:2u (to you) , 意为“给你”, btw (by the way) , 意为“顺便说一句”, jk (just kidding) , 意为“开玩笑”。但是, 网络英语缩写的使用如果脱离了语境或是不分场合乱用, 就会适得其反从而造成语言交际障碍和翻译障碍。

3 网络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媒体的迅猛发展, 人们越来越依赖高速的信息传播, 尤其是在网络交际时人们希望以接近口语的速度交流, 并摆脱传统的书面语言规范, 展示出极大的随机性。字母、数字、标点符号都可以被用作语言交际手段。因此,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决定了其独特的语义特征。首先, 网络英语是流行语, 网络英语的流行性主要由其派生法的构词方式决定的, 网络英语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词缀的派生来理解单词含义, 并可以推断和掌握大量新的派生词。通过这种方式, 网络英语词汇很容易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流行语。其次, 网络英语语意简洁。在网络交际时,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准确而高效地传递出去, 人们必然寻求最简洁的表达式。因此, 大量的缩写词出现在网络英语。特殊的网络技术词汇经常采用的形式是缩写, 从而简化了文章, 节省印刷空间和阅读时间, 从而满足高速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词汇的共同特点是简洁, 一个词有一个独立的意义, 也没有丰富引申意义。

4 网络英语的翻译策略

翻译网络英语,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直译”、“意译”或“混合翻译”等方法策略。

(1) 直译:直译也叫做逐字逐句的翻译, 是理想的源语文本在分割成独立的翻译单元后能与所要翻译的目标语呈现出词段的一一对应。大多数所谓的直译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妥协:即一种宽泛的释义, 尽可能地使用独立的目标语来替换独立的源语, 并尽可能地切合源语所表达的意义。 (蒙纳贝克, 1998, 125。) 当新词的字面含义能够非常容易和明确地被读者接受, 便可可以采取直译。 (2) 意译:意译是指直接根据英文单词的意思翻译而来的新词, 这一类新词的特点直白而又形象, 意译不需要过多在意源语的形式以及源语的结构, 借助这种译法产生的新词数量可观并且译意准确。例如: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流行术语, 起源于美国;offline (离线) , 即不受计算机控制亦不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状态。恰当的意译能够将源语词汇的本意准确而自然地表达出来。 (3) 混合翻译:混合翻译是指运用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的过程。一类是把一个英语合成词中的一个词根音译而另一个词根意译。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是internet (英特网) 一词, 其中, inter表示相互之意, 而net表示网络。“英特”是inter的音译, “网”是net的意译。另外一类是半音半意外来词、这类词翻译时既使读音译得接近, 又考虑到使用的汉字跟源语词汇的意思尽量接近。例如:hacker (黑客) 指精通电脑和网络并能够盗用和擅自修改信息的电脑高手, 黑客一词的翻译在发音上接近, 在表意上准确而传神。

5 结语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交流媒介, 英语是现在社会最为基础的交际语言, 网络和英语的结合孕育出一个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英语,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网络英语是一种新生事物, 其发展远未成熟, 在网络英语迅猛发展的时代, 了解网络英语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 开拓视野, 更有助于英语教学。我们不仅应当了解网络英语的基本意义, 而且要掌握其构词形式和语义特征从而制定并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这对英语学习者以及网络交际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爱平.网络英语构词解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4 (4) .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7) .

[3]李洪涛, 孙伟.网络英语900句[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1.

[4]黄国文.电子语篇的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2) .

[5]蓝启明, 刘玉梅.万维网健谈英语的文体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1) .

网络新词的构成特点及翻译策略 篇10

关键词:网络新词,产生原因,构成特征,翻译策略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新问题、新事物、新思想的出现促使新的语言的产生, 这些新的语言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迅速在世界传播开来, 形成了一系列的网络新词。

一、网络新词的产生原因

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决不仅限于语言领域, 还包含着社会和文化因素。

首先, 网络的出现是网络新词产生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网络作为其传播发展的媒介, 就不可能形成网络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其次,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与知识, 并参与其中, 网络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 人们在满足自己获取信息的同时, 也加快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传播。

同时, 网络新词打破了英语交流的常规, 出现了符号、数字等非常规语言词汇, 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使用各种交流手段, 这都是由于出于对简化语言、方便交流的考虑, 因此便于网络网上交流是网络新词产生的重要目的。

二、网络新词的构成特征

在网络世界的交流中, 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语言, 从词汇学的角度, 网络新词的构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 旧词新义

即对已有的词汇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类词汇数量不少, 如“mouse”, 原意是指“老鼠”, 应用于计算机中则指“鼠标”; “surf”, 原意是指“冲浪”, 应用于计算机中则指“网上浏览”。

(二) 合成

可以分为复合、拼缀两种方法。复合是指把原有的两个词汇组合在一起, 如“networm”指“网虫”;“homepage”指“网页”。拼缀是指将一个词的一部分与另一个词的部分或全部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新词。如“agritainment”表示“农家乐”;“seckill”指“秒杀”;“antizen”指“蚁族”;“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 译为“博客”。

(三) 缩略

即简化词汇, 以达到快速、高效交流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网聊时尤为常见。如because简化为“cuz”;you简化为“u”; Oh, I see简化为“oic”;before简化为B4;laugh out loud简化为“LOL”;“See you”简化为“CU”。

4. 图像符号。即网民们运用一些图像或符号来代替词语的一种表达方法, 其特点是生动形象, 趣味性强, 颇受年轻网民的欢迎。如 :-) 表示微笑;>: ( 表示生气。现在很多电脑甚至能够直接把这些表情符号转变为图像, 可见其应用的普遍程度。

三、网络新词的翻译策略

网络使整个世界连接起来, 自然也就使网络语言的翻译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人们已经开始了对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研究, 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

(一) 直译法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词汇所指的含义。特点是明确、直白。如“supersonic wave”直译为超声波;浮云直译为“fleeting loud”;团购译为“group-buying”。

(二) 音译法

音译法指直接取发音相近的词。如fans音译为粉丝, 在汉语中由此衍生出了很多相关词汇, 如超女张靓颖的粉丝被称为“凉 (靓) 粉”;“AIDS”音译为艾滋;“给力”被音译为”gelivable”, 幽默生动, 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 象形译法

象形译法是指按照事物的形状进行翻译。如“H-beam”译成汉语变为了工字架;十字绣译为cross-stitch。

(四) 延展法

延展法是指根据原文在字典中的本义, 结合语境进行延伸和扩展性的翻译。这种翻译方法的好处在于简单、明晰、准确。如“fi rewall”不能译为“火墙”, 而应根据其作用译为“防火墙”; “braindrain”不能译为大脑流失, 而应把“brain”在其中的含义延伸为人才, 从而得出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词汇“人才流失”。

(五) 阐释法

在网络新词中可能有一些词汇并不能在对象语中找到直接相应的译文, 这种情况下, 可以尝试采用阐释法进行翻译, 也就是进一步解释原文的意思, 而不用把原文的每一个词都翻译过来。如汉语中的“打酱油”, 如果翻译成“buy soybean sauce”会使英语读者完全不知所云, 可以解释一下, 用“none of my business”或“I am just passing by”表示。

(六) 找对应法

在众多出现的网络新词中, 有一些可以在译语中找到与其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汇, 可以直接拿过来做译文。如“伪娘”的含义是指爱装扮成女人的男子, 与英语中“drag queen” (变装皇后) 的意思相同, 可以直接译为此词。

总之, 随着网络新词的大量涌现, 了解网络新词, 并积极寻找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不仅能够开阔视野, 紧跟时代潮流, 而且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英语翻译能力, 为世界网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韦敏.关联理论视角下网络热词的翻译[D].西北大学, 2011.

[2]贾金祯.英语新词的构词方式及其翻译方法[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07) .

网络对翻译教学的影响及其运用 篇11

关键词:网络教室;翻译教学;互动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指挥者、评判者,学生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是接受者,两者关系非常单一。翻译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培养语言传达的意识,理解作者,把自己放在与读者交流的位置上。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更加要求我们加快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营造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既充当译者又充当读者的环境中掌握翻译的要旨,领悟翻译实质,而不是用些机械的规则去限制他们,单纯地评判他们的译文。我们应该利用并优化网络的实时性,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考察学生综合性的语言技能的标尺之一,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但在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界限仍旧明显,采用的是“一言堂”式的方式,学生只是给某一位读者翻译,那就是老师。老师的观点、评判言论非常权威。一般来说,教师先讲解翻译的技巧,然后做翻译练习,再将学生讨论的问题收集起来,由老师给予讲解或讲评,但问题在于许多疑难点是在翻译转换的过程中发现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翻译过程无法公开化,更难以进行充分的适时交流,教师也无法了解到学生遇到的具有典型意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之间更是难以通过交谈互相学习。

二、网络翻译教学的优势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网络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教师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充当的是有效信息的提供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监督者、管理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箱、微信、微博、博客等多种网络渠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效果反馈。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网络翻译教学具备以下优势:(1)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有作业、课外实践、论坛发表的评论等语言文字信息,收录进学习者个人语料库。(2)在线翻译工具的丰富和及时更新让网上翻译教学实践具备可行性和适时性。(3)翻译教学网站在教学中所展现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交互性和生动性是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而且通过相关网站链接,使教学更具系统化和有效性。(4)网络辅助翻译教学,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了授课强度,有利于教师备课和业务提高。

三、如何将网络运用到翻译教学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教室已颇具规模,尤其是在一些重點大学。什么是网络教室?这些教室是由若干台学生用的电脑、教师主机、服务器和控制台以及教学网络软件构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上国际互联网,可以点击“网上邻居”联网。学生可以通过互发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的方式相互调看作业。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接受教师布置的翻译任务,之后可以参加同学间的译文评判和讨论,这样的学习模式是即时性的、开放的、活跃的。教师可通过主机讲课,可以在局域网上监看学生的作业和收发、批阅作业。大家可以公开展示自己的翻译过程,用文字的方式讨论,切磋翻译技巧和所遇到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在线翻译、在线字典等工具。整个过程是交叉式、自由式的。教师更多地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而不仅仅是个施教者。

丁往道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译者不能忽视读者的存在,生搬硬套规则,而犯了翻译病。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翻译的过程。“忠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合适宜呢?是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译呢?

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可以随时随意监看某个学生的翻译过程。即可以调出其译文在全班讲评,表扬学生翻译的精彩,也可以提示其他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这种修改在翻译教学中极其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在不影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观察并发现学生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网络环境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这种网络模式的学习,提高了自身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拓展了视野,有效地激发了翻译学习的积极性。

归纳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网络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构建自己的语料库。在讲授某一文的翻译时可以随时调出相关的名作、范文,让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2.对待学生要以表扬为主,对待其译文精彩之处和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用网上公榜的方式及时肯定。

3.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让学生的译文与名家的作品作比较,然后总结心得体会。

4.让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让学生相互批改,从同学那里获得启发,有时这比教师的说教意义更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很多教师都感到使用电脑教学的迫切性,但面对新东西一时之间往往难以下手,甚至是难以适应,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焦虑感和畏惧感。因此在网络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或多或少考虑并结合当前学校及学生的状况。

如果学生程度比较好,一个星期四节英语课,那么可以采取隔周二节网络教学课的方式;一个星期六节英语课,可以每周二节网络教学课的方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基础之上的。一般而言,每星期200~300字左右的小篇章,每学期1~2篇大文章较为合适。

事实上,通过网络进行的翻译教学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环境中,教师可以在面对面授课和网络授课这两种方式之间随意转换,既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授课,也可以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这种相互转换的方式可以给大家一种新鲜感,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在翻译教学中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翻译教学活动中沟通的桥梁,使课堂翻译教学再也不会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技巧[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80-85.

[2]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56-58.

[3]Research,Practice.Computers and writing theory[C].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90:7-16.

[4]宋志平.关于翻译教学的反思[J].上海科技翻译,1999(4):10-12.

[5]Baston,Trent. The Origin of ENFI[A].Bertram Bruce, Joy Kreeft Peyton & Trent Baston:20-25.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网络在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网络,翻译工作,应用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出现了“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若翻译工作者还是仅仅依靠过去那种查字典、跑书店、进图书馆这些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的话,不仅效率低,而且有些问题通过上述这些方法根本无法解决。而网络的出现,因为其检索方便、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及便于摘录的特点,无疑是给翻译工作者添上了翅膀,让他们飞得更快、飞得更高。

1. 网络信息资源

网上包含的信息资源之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数字得到反映。Google数据库存有30多亿个Web文件,服务器有3万台;Google检索网页数量达33亿。百度新闻搜索服务每天收录几千个国内最大新闻网站的数十万条新鲜资讯。人们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量也非常之大,Google每天要处理2亿以上的搜索。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每天要接受来自全球近150个国家的数亿次关键词查询。

2. 网络可资利用资源

互联网上与翻译有关的资源数不胜数,它不仅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找到专门为翻译工作者交流经验、分享资源的各种翻译论坛;还有像Google, FastAll The Web, AltaVista, Inktomi, Teoma, WiseNut等这样大型的搜索网站。就其规模而言,堪称“世界巨型”,如在世界著名网站中,目前收录的网页数达30亿之多,其词汇量之多更是令人难以想象。除此之外,网络上的各种电子词典也是翻译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如: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此网站提供的内容包括英英词典、同义词词典、百科全书、双语词典等,都是翻译工作者在理解和表达中可以用到的工具。

最近我翻译了一篇英语文章“The Notch of the White Mountains”,该文章的作者是Nathaniel Hawthorne,这个名字我以前在《英美文学选读》中读到过,但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对其作品也不了解,于是我在百度输入作者的名字,显示搜索到相关词条45600篇,用时仅0.01秒,他的名字应该译为“纳撒尼尔·霍桑”,同时有些网站对他的生平作了介绍。为了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我还在维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搜索到了他的相关信息,这里不仅介绍了他的生平,还对他的作品、事业甚至他的家庭都有介绍,透过这些我可以了解到他的主要思想,这对我翻译他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3. 网上机器翻译

网上机器翻译软件是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对双语知识进行处理。人们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翻译时,可借助连机翻译软件,对文本进行实时翻译。目前翻译软件主要可分为三大类:词典、全屏汉化翻译、专业翻译系统。如“巴比伦(Babylon)词典”、“灵格斯翻译家(Lingoes Translator)”及“金山词霸”等都属于电子词典,译者可以通过不同词典的释义,准确把握单词的含义。虽然这些词典对单词翻译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要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它们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随后出现的“金山快译”、“东方快车”等智能汉化软件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人们可以用它们解决网上浏览、汉化英文软件、操作系统汉化等问题;“金山快译”在进行全文翻译的时候,它采用了翻译和对译两种工作模式,便于大家对比查看翻译前后的文章。而且人们可以自行选择以速度为主的快速简单翻译和以翻译效果为主的高质量全文翻译。通常情况下简单翻译的准确程度逊色于高质量翻译,因为后者翻译时调用的词库多,词汇量大,还采用了目前最为优秀的翻译引擎,所以即使是语法比较复杂的长句也能被比较准确地翻译。机器翻译能完成翻译工作中机械重复、琐碎的工作,然后翻译人员只需创造思考并进行人工修改。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翻译时间、降低翻译错误,还能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4. 利用网络解决翻译难题的技巧

词典业内有一句话:“词典的出版之日,就是修订的开始。”因此在翻译实践中遇到词典中查不到的词很常见,尤其是政府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有时为了表达简单,常常会把一句话甚至是一段话概括为简单的一个词,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好在我们现在拥有搜索引擎,使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部没有经过规范处理的最新最大的“词典兼百科全书”。下面是我在翻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可能左右全球经济走向》时用到的两种方法,以供借鉴。

4.1“英文词条+(中文)线索”或“中文词条+(英文)线索”

这种方法是最有用和最快的方法,可作为查找所需信息的首选方法。这篇文章是《经济参考报》2009年11月27日刊登的一则报道,中间引用的一些词汇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等的简称,例如“保八”,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央政府今年力保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的通俗说法,如果在百度仅仅输入“保八”这一词,你只能找到与它相关的文章,对翻译毫无帮助,但当我输入“保八eight percent”时,很快就发现可以译为“eighpercent protection”。

4.2 搜索平行文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Christiane Nord认为,由于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译者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文本来进行翻译。平行文本是表示与原文内容相关的译入语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专题性的文章,也可以是百科全书中的词条。简单地说,“平行文本”就是与原文内容接近的任何参考资料。报道的第三段提到“回顾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几项重点任务……”,很明显,下面的政策都是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由于时间已经过了很久,所以有关这次会议内容的英语文章有很多,在谷歌输入“2008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可以找到很多相关内容,参考平行文再翻译原文就简单多了。

网络资源的用途很多,可以帮助译者了解陌生的词汇和概念,能告诉译者确定单词、句式等的用法,有助于译者审查译法是否正确。由于网络资源在不断更新,所以还有很多其他资源需要我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李沛鸿, 廖祥春.架起翻译与网络信息的桥梁[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3) .

上一篇:招标阶段下一篇:金融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