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翻译

2024-05-25

网络词汇翻译(共12篇)

网络词汇翻译 篇1

摘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 越来越多的网络词汇不仅在网络上普遍使用, 甚至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因网络词汇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及语言及文化的不可译性, 使得网络词汇的翻译成为译者们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零翻译理论的提出为不可译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途径。零翻译的八种具体方法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能够帮助译者在翻译网络词汇时提供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网络词汇,零翻译,可接受性

网络时代, 网络语言已经以其势不可挡的势头, 领先了语言的发展;且以其巨大影响力和传播速度影响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语言发展方向, 一种思想潮流。生动幽默的网络词汇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虚拟和现实生活中, 翻译时译者既要体现网络词汇的自身特点, 又要考虑到译文在受众中的可接受性, 这就给语言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网络词汇的翻译需求也更为必要和急切。

1 网络词汇的产生及特点

网络词汇即从网络平台产生和发展起来词汇, 它们通过互联网迅速在虚拟空间流行甚至会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网络词汇与传统词汇相比, 有其鲜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创新性、委婉性及讽刺幽默性三个方面。其创新性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如:) (表示笑脸) , 打酱油 (相当于“路过”) , 拍砖 (表示提意见) , 晕 (不懂) 等;委婉性是指为了避免直接表达所产生的尴尬, 或是想要是语言达到讽刺幽默的娱乐效果, 通过采用婉转词汇的表达方法, 如菜鸟 (指在某方面应用水平较低者) , 吐槽 (不给别人面子, 当面揭穿数落的意思) 等;讽刺幽默性是指由于网民在网络上的发言更自由更娱乐, 其使用的语言相对现实生活也更大胆, 更具有娱乐自己与他人的特点, 如楼脆脆 (豆腐渣工程) , 范跑跑 (2008年汶川地震时四川老师范美忠在上课时觉察到地震, 丢下学生自己逃生) 等。

虽然网络词汇的产生和流行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因为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可译性 (untranslatability) 以及网络词汇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网络词汇难译的主要原因。在网络词汇的翻译中零翻译策略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 零翻译概念及分类

随着世界各国间文化的融合, 许多外语符号大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翻译界称其为零翻译,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杜争鸣在国内首次提出“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他认为“由于不译是翻译的反面, 而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所以音译词就是不译。然而不译还可以是源语形式完全照搬。”2001年邱懋如首次提出“零翻译”的概念。他主张将“零翻译”作为“不可译”现象的一种翻译策略, 论证语言文化“可译”论。罗国青 (2001:24) 提出了“零翻译是逆向式的翻译”这一重要观点。刘明东教授根据源语引入目标语程度的不同, 将“零翻译”进行了系统的划分, 认为“零翻译可分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绝对零翻译包括省译和移译, 相对零翻译包括音译、音义兼译、补偿、象译、直译加注、归化等。这一分类方法对于零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有积极的意义。

尽管翻译学者对于“零翻译”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但是零翻译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其普遍性及广泛性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 例如在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会照搬汉语拼音, 如shiganjia (实干家) 、shuangying (双赢) 等, 以及近年来很流行的PM2.5。该文作者在考虑译入文化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将根据刘东明对零翻译的分类尝试对部分网络词汇进行翻译。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因为“零翻译”事实上是一种不用译入语中的原有词语翻译的翻译方法, 因此零翻译策略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源语文化的输出。译者对源语文化输出策略的选择应该抓住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了解程度, 据此确定运用哪种“零翻译”策略, 最好程度的接近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 从而有效地推动源语文化的输出。

3 零翻译在网络词汇中的应用

零翻译分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 在网络词汇的翻译中该如何选择零翻译的具体方法要根据源语文化在译入语受众中的可接受程度来定。

3.1 绝对零翻译

绝对零翻译指的是通过移植源语图形或语言文字符号而不是用目的语词汇而达到可译的效果, 包括省译 (Ellipsis) 和移译 (Transference) 。

省译指的是因为汉英语言及文化方面差别的存在, 有些在源语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在译入语中则是多余的,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省去这些成分, 采取不译的方法以求译文的精练与明确。当下网络正流行一种甄嬛体, 如真真, 极好的等。例如:

你若能来那是真真极好的。

译文:If you can come, that would be truly great.

此处省略了“真真”, 因为“极好的”当中的“极”本身已经具备了“很, 非常, 确实”等意, 并且在译文中也用“truly”来进行了传达。

移译指的是将源语中的词汇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如:hold住 (hold) 等等。其中, 缩略语的移译是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如WTO, VCD, MTV, MBA和CEO等等。再如“韩国KBS电台”、“英国BBC”及其他一些专有名词。

3.2 相对零翻译

相对零翻译 (relative zero translation) 指的是根据源语图形或语言文字符号的特征, 通过变通的方式巧妙运用目的语词汇恰到好处地表达源语词汇,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翻译策略:

音译。它主要是根据发音将源语词汇翻译成目的语词汇的翻译策略, 常用于翻译专有名词, 如美国人独创的“Dama”, 再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近期的一篇文章提到, 在中国有一个群体, 正在以近乎疯狂的速度走红。没人喜欢他们, 但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 这个群体被称作“tuhao (土豪) ”。相对于土豪的其他翻译, 如newly rich, upstart, provincial tycoon, rural rich, vulgar tycoon等, “tuhao”更显得简洁明了, 又不失幽默感, 且更具时代气息。再如胡锦涛在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时用到“不折腾”这个词, 现场翻译直接使用了其音译的形式“buzheteng”。由此可见, 音译在零翻译策略中的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音义结合指的是将源语词汇通过模拟原词的部分读音和传达原词的意义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如曾经网络热谈的“兽兽门”就可以翻译成“Shoushou Scandal”, 中国的凤姐可译为“Lday Fengfeng”有异曲同工之处。

补译即补偿翻译, 它指的是将源语词汇音译为目的语词汇时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而补偿翻译过程中所导致的语义损失, 如Benz, 最初被译为“本茨”, 后译为“奔驰”更能让人联想到汽车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效果更好。

象译是运用目标语中字母、单字的形状来表达源语中有相应形状的意象的翻译方法。如前面提到的“不折腾”也可翻译成“no z-turn”。

直译加注。它指的是在直译时往往需要用加注的方式来弥补目的语中可能存在的语义缺失。例如网络词汇“屌丝”可以翻成“Diors-complete losers”。再如英译汉中的Big Apple, 大苹果 (纽约的别称) 。Hamburger译为汉堡包, 其中“包”字就是加注。

归化。归化翻译法指的是用与源语词汇有相近表达功能但往往带有一些目的语文化色彩带的词汇来翻译源语词汇的方法。例如将某人从“好友”名单中删除, 称为“拉黑”, 可将其翻译成“defriend”, 这样的归化表达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 忠于源语的意思。

4 结论

本文对零翻译策略在网络词汇翻译方面进行了尝试,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零翻译理论对网络词汇的翻译的确具有很强的操作价值和实用价值, 其不仅为译者解决网络词汇的不可译性提供了思路及更加经济高效的方法, 而且促进了源语文化的得输出。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零翻译策略时要掌握“度”, 不可没有节制, 最终导致“四不像”译文且也没有达到交流沟通的翻译目的。这里的“度”主要应该以“可接受性”为测量标准, 用不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零翻译”策略主要是看最终的译文是否能被给目标读者接受。相信随着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深入及渗透, 翻译中零翻译策略的使用会越加频繁, 越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杜争鸣.论意译, 直译, 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含义[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 2001 (1) .

[3]罗国青.零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4]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9) .

[5]郭黎阳.试论零翻译对文化输出的推动[J].英语知识, 2012 (8) .

[6]张彦, 郭霄.零翻译理论在网络流行词翻译中的运用初探[J].现代交际, 2012 (1) .

网络词汇翻译 篇2

山东菜 Shandong cuisine

川菜 Sichuan cuisine

粤菜 Canton cuisine

扬州菜 Yangzhou cuisine

月饼 moon cake

年糕 rice cake

油条 deep-fried dough sticks

豆浆 soybean milk

馒头 steamed buns

花卷 steamed twisted rolls

包子 steamed stuffed buns

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

拉面 hand-stretched noodles

馄饨 wonton (dumplings in soup)

豆腐 tofu bean curd

麻花 fried dough twist

烧饼 clay oven rolls

皮蛋 100-year egg; century egg

蛋炒饭 fried rice with egg

糖葫芦 tomatoes on sticks

火锅hot pot

害!记是没记住,肚子倒是咕咕叫了!!

自然风光

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

文化遗迹 cultural heritage

濒危物种 endangered species

景点 scenic site

壮观 magnificent/glorious/spectacular

宏大 grand

坐落于 be located in

开阔眼界 broaden one’s horizon

看了这些词,想去布达拉宫了,想去北京了...

别想,背完这些就冲!

饮食文化和节日

中国美食 Chinese cuisine

色香味 color, aroma and taste

菜系 cooking style

烹饪方法 cooking technique

象征 symbolize/signify

农历 lunar calendar

春节 Spring Festival

团聚 family reunion

红包 red envelope

除夕 New Year’s Eve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灯谜 lantern riddles

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中国有好多好多的节日和习俗

大家知道多少呢?

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哦~

证券英语词汇的翻译 篇3

【关键词】证券 英语 词汇 翻译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体系的完善。想要关注到社会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需求,就需要认识到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进步的重要意义。通过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来实现对社会经济体系的优化,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地位。证券市场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需求和目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也逐渐向国际化证券市场学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地加速,我国社会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从而也提升了对证券英语翻译交流工作的重视。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分析证券交流中使用的英语词汇翻译的工作内容,针对证券英语词汇的使用展开切实有效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通过对相关学术概念的了解及掌握,实现对证券英语翻译工作的质量提升,并促进翻译工作的效率升级。关注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侧重进行市场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质量提升,对未来我国社会体系的发展也具有良好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能让从业者是切实有效地掌握证券英语翻译工作的基本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顺利的交流和沟通。

二、证券英语词汇特点

证券专业的英语词汇具有它的独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地发现证券英语与日常交流使用的英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证券英语中词汇和语法都存在比较高的难度。证券英语词汇对于相关事件的描述具有突出作用,经常使用叙述的方式来突出谓语的结构,使用常见的关系词汇进行连接,具有较高的严谨性[1]。

(一)证券专业英语词汇

专业性是证券英语词汇的典型特征之一,通过专业词汇的表述和传达,能够让证券工作的职能性凸现出来,使用常见的英语词汇进行连接和重组,能够保证证券含义的呈现,进而实现经济交流和沟通的需求。例如,在实际翻译证券英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常见的英语词汇进行组合,表达具有专业性的证券英语内容。其中就涉及对证券业务的占据款项翻译,专业的英语词汇组合翻译为funding of securities purchase。每个英文单词的含义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组合后呈现出的专业词汇含义就与从前不同。

(二)证券英语同一含义多种词汇

在证券英语的翻译过程当中也能够发现很多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很多時候也会出现同一种含义有不同种词汇表达的情况,这也是证券英语中统一含义多种词汇表达的特点。例如,关于证券买卖交易工作的翻译,就可以得到两种词汇性质的表达[2]。Stock jobbery和stockholder jobbery,以两种形式的词汇含义进行表达,就能够翻译出卖方和买方的差异,以主动和被动的词汇形式表达相同程度的含义。这要求证券翻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词汇基本功底,在实际的翻译工作过程中能够进行区分。

(三)证券英语词汇对义性特征

针对证券英语的词汇进行翻译,还可以发现其对义性的特征。对义性主要就是指在证券英语词汇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对立和相反含义的词汇,针对这些词汇进行准确的翻译,能够发现两个词汇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又能够进行高频率的使用,提升交流双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3]。出现证券英语词汇对义性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源于证券交易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独立的活动情况,针对成本和盈利、收入和支出进行相对的翻译,就可以体现出词汇的对义性特征。

(四)证券英语缩略词汇繁多

证券英语非常复杂,在实际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会选择使用一些缩略词汇对相关工作含义的总结,繁多种类的证券英语缩写词汇在翻译时会有很大的难度,需要翻译工作人员对英语专业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同时,还要求翻译人员能够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扩展自身的证券理论知识水平,根据缩略词汇的表达进行客观的翻译,提升翻译的准确性[4]。

三、翻译证券英语词汇的工作技巧

针对证券交流工作展开翻译支持,需要证券英语工作者具备相当的词汇翻译工作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在实际的翻译工作当中熟练地使用工作技巧,实现对整体翻译工作质量的升级。评价翻译准确性的标准不仅仅是理解和评价制度标准层面是否优良,还关系到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文本通顺程度和忠实理念的认知,需要翻译者认识到翻译准确性的重要意义,提供理顺的翻译文本以支持相关工作。

(一)直接翻译技巧

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且真实地表达出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并且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认识到买卖交易过程中呈现的信息和数据,对交易双方的判断和决策权益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因为证券英语词汇的翻译工作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在实际工作进展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能够支持很多常见证券英语词汇的翻译。因此,选择直译的方式对于提升翻译工作的效率具有良好的效果[5]。

(二)转换英语词汇的语序

转变日常英语交流中的词汇使用语序,对于证券英语翻译的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作用,能够通过广泛的使用介词表达隶属关系的方法,可以进行相关工作不同细节的阐述。例如,在实际的翻译工作进行过程当中,可以通过of、at等词汇表达证券所有方和证券购买方的关系,并且可以联合名词的使用实现对细节翻译工作的理顺要求。例如,在实际的证券市场会存在证券交易的工作需求,翻译时可以以dealing in securities进行表达,表示在特殊时间和环境节点内进行的证券交易操作。

(三)将名词转变为动词

除上述两种证券英语词汇翻译技巧之外,还可以将名词转变为动词,重要的是通过相对论的理论证明实际的翻译工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对事物的终极解释和传达[6]。词汇性质和类别的转变翻译技巧对于证券行业的语言翻译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好体现出汉英两种不同语言的使用习惯和文化背景差异,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转达,促使交流更加顺畅。

四、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证券英语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专门的商务英语应用模式实现了专项经济工作的交流和调整,对于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决策性的作用。证券工作涉及众多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在实际的证券市场运营过程当中需要进行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交易,在具体的财务信息指导下进行固定资本和基金的运作。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实现决议的权益,并使经济利润可以合理分配。根据证券经济发展的特征能够发现其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理顺英语翻译工作,能够实现世界证券行业开展往来事项,向不同的地域学习先进的证券理论和实践工作经验,对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掌握证券英语翻译的词汇特征和具体翻译工作技巧,可以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1):80-85,126.

[2] 马芳琴.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J].甘肃高师学报,2011(01):96-98.

[3] 邢杰,甘露.文化外译之中国特色词汇:策略比较及影响因素[J].上海翻译,2014(04):39-44+51.

[4] 王立非,陈香兰,葛海玲.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J].当代外语研究,2013(05):25-31+77.

[5] 胡文捷.金融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探索[J].文学界(理论版),2010(12):117-118.

网络词汇翻译 篇4

关键词:网络词汇,“90后”青年群体,翻译策略,跨文化交流

青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未来世界的和谐寄托在青年身上。中西方目前仍然存在矛盾与冲突, 主要是中西方存在文化隔阂, 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偏见造成的。为了中西方顺畅交流, 减少隔阂与冲突, 本文以网络词汇作为文化纽带, 结合网络词汇主要使用群体——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心理特征, 探究合适恰当的网络词汇翻译策略, 促进中西方青年相互认同, 推动文化融通与跨文化交流。

1 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网络社交心理特征共性分析

作为网络词汇的主要使用群体, 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具有相似的网络社交心理特征。把握其社交风格特征共性, 对探究恰当的网络词汇翻译策略, 促进文化融通有着重要作用。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社交风格特征主要有如下三大共性:

(1) 追求特立独行的风格

“90后”青年群体崇尚张扬的个性, 热衷于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追求特立独行的个性标签, 以求得存在感。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 中国的“90后”青年群体自我标签为:游走于高难度题海的“学神”、成绩优异的“学霸”、坚信总有一天会超越“学霸”的“学民”、考前抱佛脚的“学渣”、落难群体“学沫”。同样, 西方“90后”青年群体有着相似的网络社交心理特征, 避开陈词滥调追求新颖的个性表达。对于网络游戏的初级玩家, 西方“90后”青年群体避开“beginning level player”的旧称, 以“green hand”标签自己, “green”代表欣欣向荣的勃发气势, “hand”暗示其作为玩家的身份, 用词新颖, 大胆表达, 活泼生动。这些个性标签反映出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追求个性、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同时也张扬出其与众不同的风格, 满足其存在感。

(2) 坚持用词“经济”的原则

社交网络平台具有在较短时间内传达最大有效信息量的高效性特征, 这种特点影响了“90后”青年群体的网络用词习惯。“90后”青年群体言简意赅的网络聊天特征决定了网络词汇的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也称为省力原则。简单地说,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唐孝威、黄华新, 2008) , 如网络词汇“也是醉了”。当遇到极度低沉、十分无奈的情绪状态时, 中国的“90后”青年秉承经济高效、一语中的的用词原则, 用“也是醉了”四个字替代长篇大论的抒情感怀, 精简地表达出“一醉解千愁, 醒来愁更愁”的低落心情。这四个字避免冗杂, 精简扼要地突出了失望失落的心情。同样, 西方“90后”青年群体有着相似的用词精简的特征, 在网络聊天中, 用“lol”表示其开怀大笑的情绪状态, 代替了“laugh out loudly”的冗杂表达。再如在网络聊天中表示“顺便再说一句”, 用“btw”代替了“by the way”, 这些网络用语经济省力, 在简短的时间内传达出最大的有效信息量。

(3) 追求个人情绪的释放

“90后”青年群体乐于通过网络平台释放情绪, 如每到冬季, 中国的“90后”群体的微信朋友圈流行一句网络签名:“我本是来自北方的一匹狼, 却在南方冻成了狗”。这是来自北方的学生怀着对南方气候四季如春的美好期望, 突然陷入没有暖气的南方严冬时, 对生存囧态的自嘲。通过威武跋扈的“狼”和楚楚可怜的“狗”形成鲜明对比, 幽默讽刺地表达出与预期不符的失望和对环境转变不适的情绪。同样, 西方“90后”青年群体有着相同的网络社交心理特征, 在网络聊天中用“interesting”表示其漠不关心、较为不满意、甚至气愤的情绪, 和中国的“呵呵”一词尤为接近。再如“here here”一词是西方“90后”青年群体乐于使用的网络会话语, 表示对听到的好消息兴奋激动、祝贺欢迎的情绪。

通过网络词汇这一纽带, 把握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共有的社交心理特征, 对探究恰当的网络词汇翻译策略, 推动西方青年亲近中国文化, 减少对中国的偏见具有现实意义。

2 网络词汇翻译策略探析

从“文化集合”的概念出发, 文化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出发文化源域和目标文化值域的重合区域, 即出发文化源域和目标文化值域的“文化交集”, 在“文化交集”范围内, 基本不存在文化误差和偏见, 属于文化等值范围。第二部分为文化出发源域和目标文化值域“交集”的“文化补集”, “文化补集”是出发文化和目标文化相对独立的文化域, 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具有文化不等值的特点。从收集到的网络词汇的源语和译语进行对比发现, 网络词汇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属于“文化交集”范围, 表意特征明晰, 在跨文化交流中可以实现表意动态对等。第二类属于“文化补集”范围, 由于隐含意义的影响存在文化误解, 在跨文化交流翻译中需要构建深层语义动态对等。根据分类总结可利用如下三种跨域投影策略。

(1) 表意跨域正投影

表意跨域正投影是利用网络词汇元素在出发文化源域中的直接含义, 以趋向表层意义传达为目的, 由出发文化向目标文化值域进行投影, 在目标文化值域中搭建表层含义关联, 确立合适的翻译对应。

表意跨域正投影针对“文化交集”范围, 具备两域表意关联的网络词汇。如网络词汇“剁手族”, 在出发文化源域中直观地描述了网民疯狂网购后懊悔不已自我调侃的现象。在目标文化值域中, 存在相同的文化现象。利用两域文化关联的特性, 将出发文化源域中的“剁手族”利用表意跨域正投影构建表层含义关联, 实现表层意义的动态对等, 对应为“hand-chopping people”。“handchopping people”重现了出发文化源域中网络词汇主要使用群体用词大胆夸张的网络社交心理特征, 易引起共鸣, 实现跨文化顺畅交流的目的。再如网络词汇“拉仇恨”, 在出发文化源域中表示网友喜欢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晒“优越”, 博得他人羡慕嫉妒情绪的行为, 这是出发文化和目标文化共有的现象。将网络词汇“拉仇恨”一词以重现表层含义为趋向, 进行跨域投影, “envy”一词重现出发文化中的羡慕和嫉妒两层含义, 辅助“courting”夸张的动作, 实现了两域文化表层含义关联, 易引起西方“90后”青年群体共鸣。“courting envy”用词精简, 符合网络词汇经济的特点, 同时凸显出幽默活泼的表达效果, 实现了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文化互动。

(2) “潜台词”跨域焦点投影

“潜台词”跨域焦点投影指不再拘泥于网络词汇在出发文化源域中的表层含义, 重在立足其深层语义, 以挖掘网络词汇在出发文化中的“潜台词”为焦点, 向目标文化值域有重心的跨域投影, 旨在构建内在文化关联, 实现深层语义动态对等, 消除文化误解, 实现跨文化交流。

“潜台词”跨域焦点投影针对含义较为隐晦且存在一定文化差异的网络词汇。如网络词汇“打酱油”在出发文化源域中已不是拿着瓶子去商店进行消费的行为, 若趋向表意传达跨域投影为“buy some sauce”, 会引起西方“90后”青年群体对出发文化的误解, 这样构建的表层含义关联是错误的, 跨文化交流是失败的。立足于“打酱油”的社会来源, 意指具有明哲保身特征的路人, 基于隐晦的表达, 将其“潜台词”为焦点向目标文化值域进行有重心的投影, 构建内在含义关联, 对应为“passerby”。在两域文化中搭建深层语义关联, 阐释出“潜台词”的焦点含义, 实现深层语义对等, 易被西方“90后”青年群体理解, 展现出网络词汇幽默讽刺的特点, 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再如网络词汇“拼爹”隐晦地指初入社会的青年依靠父母的扶持解决购房安置等生活问题。由于家庭文化和父母教育子女观念差异, 西方“90后”青年群体并不能理解出发文化中“拼爹”的焦点含义。鉴于含蓄的表达和文化的差异性, 将出发文化中“拼爹”以“潜台词”为跨域焦点进行投影, 建立内在含义关联, 对应为“daddy is the key”, 既阐释出发文化中父母在子女生活中的关键作用, 也使西方“90后”青年群体了解到文化的差异性。同时重现了出发文化讽刺的表达效果, 消除文化误解, 实现跨文化沟通。

(3) 音意跨域平行投影

音意跨域平行投影通过两域元素音意结合, 构建音韵和意义复合关联, 填补文化空缺。音意跨域平行投影分为如下两种。

1) 谐音跨域平行投影将出发文化源域中的网络词汇以汉语发音作为投影中介向目标文化值域进行跨域投影, 构建文化关联, 实现表达效果动态对等。

谐音跨域平行投影针对具有文化空缺特征同时描述的又为目标文化受众群体较为熟悉的文化现象的网络词汇。如因疯狂抢购黄金而被目标文化受众群体熟悉的网络词汇“中国大妈”, 这种文化现象是西方“90后”青年群体熟悉但在目标文化中出现翻译空缺的局限。在“中国大妈”的形象已经被西方“90后”青年群体熟悉前提下, 通过谐音跨域平行投影将出发文化源域的“中国大妈”的汉语发音“da ma”作为中介向目标文化值域跨域平行投影, 生动有趣, 很容易被西方“90后”青年群体接受。与表意跨域正投影相比较, 谐音跨域平行投影表达更加直接效果更加幽默, 容易受到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青睐和使用, 符合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心理特征和跨文化交流的需求。再如网络词汇“土豪”在出发文化源域中指那些挥金如土, 热衷于奢侈品无脑消费的群体, 由于在国外疯狂抢购奢侈品而被目标文化群体所熟悉。出发文化中网络词汇“土豪”的内在含义已被西方“90后”青年群体理解接受, 但在目标文化翻译中出现空缺。若利用表意跨域正投影, 传达表层解释性含义冗杂枯燥, 缺乏活泼幽默的表达效果, 不容易引起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兴趣。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出发, 将“土豪”一词向目标文化值域进行谐音跨域平行投影对应为“tu hao”, 构建谐音意义关联, 表达灵活, 易引起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使用兴趣。网络词汇“山寨”同样如此, 以汉语发音“shan zhai”作为投影中介, 通过谐音跨域平行投影, 在出发文化源域和目标文化值域间建立起音韵关联, 容易引起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兴趣, 很好地填补了文化空缺, 顺利地实现了跨文化交流。

2) 双域组合跨域平行投影指将两域元素双向组合, 向目标文化值域投影, 构建音意结合的双域关联, 实现表达形式动态对等, 促进西方“90后”青年群体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如网络词汇“给力”, 在出发文化源域中形容帮助非常及时有力, “给力”一词源于广东话在目标文化中存在文化空缺, 若将“给力”一词进行表意跨域正投影, 向目标文化值域传达解释性含义, 缺失出发文化的情感色彩, 并不能很好地被西方“90后”青年群体接受。利用双域组合跨域平行投影将“给力”一词谐音组合目标文化值域形容词后缀“able”, 由出发文化源域向目标文化值域进行投影, 构建双向音意关联, 对应为“gelivable”, 糅合两域文化的语言特征, 很好地帮助了西方“90后”青年群体理解, 促进跨文化交流。再如网络词汇“不做死就不会死”新词新义, 指做事不知轻重而自作自受的人, 由于文化空缺, 西方“90后”青年群体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将其采取双域组合跨域投影利用出发文化源域的谐音组合目标文化值域的英语单词进行跨域投影, 构建双向音意关联, 对应为“no zuo no die”, 灵活生动, 实现了表达方式动态对等, 受到了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青睐。再如因篮球粉丝争论、指手画脚球赛而出现的网络词汇“你行你上”同样具有显著的出发文化特征, 通过出发文化源域的谐音元素和目标文化值域单词元素双向组合, 跨域投影为“you can you up”, 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两域元素的结合, 重现了网络词汇大胆创新的风格, 符合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的兴趣点,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翻译不是电报码式的转化, 而是沟通。” (关世杰, 1995) 翻译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融通和交流, 促进西方“90后”青年群体理解、接受中国文化, 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解, 推动跨文化交流。

3 结语

作为文化纽带, 网络词汇处于动态过程, 形式和内容不断出新。把握中西方“90后”青年群体社交心理特征共性和网络词汇的文化含义, 研究可行的网络词汇翻译策略, 更进一步推动文化融通, 是跨文化交流中网络词汇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孝威, 黄华新.语言与认知研究 (第二辑)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11.

汽车相关词汇翻译 篇5

制动蹄效能因素 brake shoe efficiency factro

制动蹄作用压力 application pressure of brake shoe assebmly

制动蹄释放压力 release pressure of brake shoe

最大制动蹄中心升程 maximum shoe centre lift

制动鼓直径 drum diameter

制动鼓宽度 drum width

制动鼓厚度 drum thickness

制动盘厚度 disc thickness

(鼓或盘)的摩擦面积 swept area

制动衬片吸收功率 power absorption of lining

制动衬片包角 lining arc

制动衬片单位面积制动力 lining drag

衬片摩擦系数 lining mu

衬片摩擦面积/每轴 lining area/axle

衬片摩擦面积/每个制动器 lining area/brake

踏板行程 pedal travel

踏板自由行程 free pedal travel

踏板最大行程 maximum pedal travel

踏板力 pedal effort

有效踏板长度 effective pedal length

踏板速比 pedal velocity ratio

踏板回位弹簧力 pedal return spring load

踏板回位弹簧刚度 pedal return spring rate

制动初速度 initial speed of braking

制动减速度 braking deceleration

瞬时制动减速度 instantaneous braking deceleration

平均制动减速度 mean braking deceleration

最大制动减速度 maximum braking deceleration

石油基制动液 petroleum base brake fluid

非石油基制动液 non-petroleum base brake fluid

最低湿沸点 minimum wet boiling point

防冻液 anti-freeze liquid

冷却液 cooling liquid

供能装置 energy supplying device

真空泵 vacuum pump

喷射器 ejector

真空罐(筒) vacuum tank

空压机 air compressor

气缸盖 cylinder head

气缸体 cylinder block

活塞 piston

火塞环 piston ring

连杆 connecting rod

活塞销 piston pin

曲轴 crank shaft

进气阀 intake valve

排气阀 exhaust valve

储气罐(筒) air storage reservoir

调压阀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单向阀 single check valve

止回阀、单向阀 check valve

滤清器 filter

进气滤清器 air intake filter

排气滤清器 air exhaust filter

管路滤清器 line filter

滤网(芯) strainer

油水分离器 oil and water seperator

防冻器 aiti-freezer

空气干燥器 air dryer

排放阀 drain valve

压力保护阀 pressrue protection valve

控制装置 control device

行车制动踏板装置 service braking pedal device

制动踏板 braking pedal

踏板护套 pedal pad

踏板支架 pedal brackeet

衬套 bushing

套管 collar

销轴 axis pin

回位弹簧 retruen spring

驻车制动操纵装置 parking brake control device

操纵杆 control lever

操纵杆支架 control lever bracket

操纵杆导套 control lever guide collar

齿杆(棘轮) rod rack(ratchet)

棘抓 ratchet pawl

操纵揽绳 control cable

平衡臂 equalizer

拉杆(拉绳) pull rod(pull wire)

拉杆导套 pull rod guide collar

制动杆 brake lever

手制动杆 hand lever

气制动阀 aire brake valve

单腔气制动阀 single-chamber air brake valve

推杆 plunger

气阀 air valve

平衡弹簧 equalizing spring

膜片 diaphragm

双腔气制动阀 dual-chamber air brake valve

串列式双腔气制动阀 series dual -chamber air brake valve

并列式双腔气制动阀 parallel dual-chamber air brake valve

三腔气制动阀 triple-chamber air brake valve

三通路控制阀 three way control valve

双向止回阀(双通单向阀) dual way check valve

继动阀 relay valve

快放阀 quick release valve

继动快放阀 relay and quick release valve

挂车制动阀 trailer braking valve

挂车制动应急继动阀 trailer braking relay emergency valve

挂车制动保护阀 trailer braking protecton valve

挂车制动放松阀 trailer braking relax valve

手控制动阀 hand braking valve

传能装置 transmission device

制动主缸 brake master cylinder

有补偿孔式制动主缸 compensating brake master cylinder

无补偿孔式制动主缸 portless brake master cylinder

串列双腔式制动主缸 series dual chamber brake master cylinder

盘式制动器制动缸 disc brake cylinder

双腔制动主缸 tandem master cylinder

主腔 primary chamber

应急腔 secondary chamber

膜片 diaphragm

主缸缸体 master cylinder body

皮碗防护垫 cup protector

主皮碗 primary cup

皮圈(副皮碗) ring cup

副皮碗 secontary cup

弹簧座 spring seat

活塞挡圈 piston stopper

卡环 snap ring

主缸推杆 master cylinder push rod

连接叉 clevis

防尘罩(套) boot

残留阀 residual valve

储液室 fluid reservoir

主缸储液室 master cylinder reservoir

储液室盖 fluid reservoir cap

进油阀 inlet valve

第一活塞 first piston

第二活塞 secondary piston

轮缸 wheel cylinder

伺服机构 servo mechanism

助力器 booster

真空助力器 vacuum booster

反馈杠杆 reaction lever

反馈盘 reaction plate

伺服阀 servo valve

反馈柱塞 reaction plunger

伺服活塞 servo piston

助力活塞 boosting piston

伺服膜片 servo diaphragm

助力膜片 boosting diaphragm

真空增压器 vacuum intensifier

控制阀体 control valve body

阀门弹簧 valve spring

控制膜片回位弹簧 control diaphragm return spring

控制膜片 control diaphragm

控制活塞 control piston

控制活塞皮碗 control piston cup

辅助缸缸体 auxiliary cylinder body

液压活塞 hydraulic piston

液压阀 hydraulic valve

端盖 end plate

气压助力器 air booster

气压-液压增压器 air over hydraulic intensifier

气顶油助力器 air over hydraulic booster

管件 pipe unit

管路 pipe-line

传能管路 energy transmission lines

供能管路 energy transmission lines

供给管路 feed pipe

控制管路 supply line

促动管路 control line

操纵管路 pilot line

共用管路 common line

应急管路 emergency line

制动管路 braking line

应急制动管路 secondary line

刚性件 rigid pipe

半刚性管 semi-rigid pipe

软管 flexible pipe

电缆或导线 cable or wire

制动软管总成 brake hose assemblies

制动软管 braking hose

液压软管 hydraulic hose

软管保护管 hose protector

气制动软管 airbrake hose

跨接软管 jumper hose

桥式管 bridge pipe

热塑管路 thermo-plastic tubing

软管卡子 hose clip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篇6

摘 要: 中国特色词汇集中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有事物或现象,是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本文首先归纳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并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了详细分类;其次提出了中国特色词汇的三条翻译原则;进而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实例进行论证。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汇 特点 分类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底蕴,体现在以词汇为单位的中国特色词汇的方方面面。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中国特色词汇让人深切地感觉到中国社会跳动的脉搏和时代前行的步伐,同时是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现状的一扇窗户。因此,有必要从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入手,通过翻译这座桥梁将中华文化更好地向世界推广。

一、 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人类传达意义的基本单位。中国特色词,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受制于中国或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历史和政治事件等,集中体现这些特有的事物或现象的词语。中国特色词汇具有以下特点:

(1)语义的独特性。中国特色词汇区别于外来词汇和普通词汇,它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凸显的,体现政治、经济或是社会文化等方面独一无二特性的词汇。例如,“纸老虎”、“菜篮子工程”、“希望工程”等,这些词汇都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独特性。

(2)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关系紧密,语言反映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国特色词汇都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例如,“红包”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词,一方面,它可以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馈赠。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成为“送礼”、“行贿”等的代名词。此外,还有诸如“潜规则”、“二奶”等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特色词汇。

(3)在英语中没有完全的对应语。首先体现在词汇形式上的不对应,在对亲属的称呼表达上尤其明显。例如,英语中的 “brother” 一词是指有着共同父母的男性称谓,对应于汉语中的“哥哥”和“弟弟”,而中国人又延伸出了很多称谓,如,堂哥、妻弟。其次体现在语义上的不对应。由于各个国家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因此人们在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也各有不同。比如,在对道德观念和宗教倾向的差别上,中文中有“薄礼”、“寒舍”、“拙作”、“犬子”等特色词汇,它们体现着中国人民诚恳谨慎、谦卑虚心的美德。然而,这种现象未存在于西方社会,英语国家的人们重视个体价值,重视自我表达。根深蒂固的民族个性导致语义上的不对等。

二、中国特色词汇的分类

1.中国特色政治词汇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带动发展的社会变革。党中央带领全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些都通过特色词汇表现出来,如,“参政议政”、“一国两制”、“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特区”,见证了党中央促进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2.中国特色经济词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活动带来的特色经济词汇也密集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关停并转”、“拳头产品”、“厂长负责制”、“脱贫”、“扶贫”等。

3.中国特色社会文化词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空前活跃的政治经济催生出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折射出新时代的光芒社会文化词语。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让人深恶痛疾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文化词汇中,例如,“以权谋私”、“公费旅游”、“钓鱼执法”等。

4.中国特色科技词汇

当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中国特色词汇也记录了人民对于科学技术的崇尚和当代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例如,“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超级杂交水稻”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

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原则

1.翻译要忠于源语意义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并颇有见地地阐述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因此,译者应当首先考虑表达原文涵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忠实于原语意义。所谓忠实,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词汇的语义内容上。例如,“抓大放小”如果翻译为“size the big thing and lose the small thing”则显得十分奇怪,因此,翻译时要基于语言内容,“抓大”是指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放小”是指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翻译为“to invigorate large enterprises while relaxing control over small ones”,译者应该在深入理解原文、吃透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向外国读者阐述明白,摆脱形式束缚。

2.翻译要尽量寻找最贴近的对等语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A.Nida.1969)提出: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one language is difficult enough...Absolut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ng is never possible.(在一种语言下的有效沟通已经足够困难...实现翻译中的完全对应更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如此,翻译中还是要尽量寻求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等值。因此,尤金·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和《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等效翻译论”,其核心是“功能对等”,意为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非在语言的形式上对等。为了达到这种对等效果,需要对原文的语言形式有所修正,让译文尽量适应读者,寻找原语在译语中的对等语来翻译。

虽然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完全的对等语,但是为了使译语读者对译语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尽量一致,译者仍然要努力寻找译入语中最贴近的对等语。正如奈达所说的:“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尽量使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 Eugege A. & Taber, C. , 1982:12)。奈达的理论明确指出了信息(message)、最贴切(closest)和最自然(natural)的翻译实质。

3.翻译以读者为中心

我国著名外宣翻译学者张健在其出版的《传媒新词英译研究》中提出:“由于不同的文化、语言、政治及生活环境,国内外受众在接受内容的兴趣及需求方面互不相同....词汇英译作为信息、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许多事件都是需要向受众解释清楚的。”(张健,2012:73)因此,在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英译时,应当以西方读者为中心,给读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原则,让译者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并使外国读者成功了解到这一中国特色词汇的寓意。

四、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是翻译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事翻译活动的指导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翻译方法是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文字处理的具体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因此,笔者根据以上提到的三条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原则,提出了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1.音译

根据《朗文现代英语词典》,音译是“to re-place letters of one alphabet by letters of another with the same phonetic sounds to write a word or words in the letters of another alphabet”(把词汇的发音在译语中用相同的发音来代译)。音译是“原语中的某些文化词或意象在译语中空缺,而翻译时难以用简洁的译语加以表述时,常把这些特定词汇的发音转换成译语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或汉语拼音形式”(熊欣,2013)。由此可见,在将特色词汇翻译为英语时,可以将这些词汇的发音转换成译语中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或者直接用汉语拼音来翻译。例如,在翻译“风水(fengshui)”、“饺子(jiaozi)”、“功夫(gongfu)”、“汤圆(Tangyuan)”和“锅贴(Guotie)”等中国特色词汇时,不必过多考虑翻译技巧,而是直接用拼音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2.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一种译法,字对字或句对句地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这种通过直译的方法得到的译文往往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因此被称为“中国英译”。汪榕培先生曾撰文《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他在论文中指出:“China English是英语国家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汪榕培,1991)例如,翻译“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 Project)、“希望工程”(Project Hope)、“纸老虎”(paper tiger)等,这些中国特色很浓的词汇为中国特色词汇的直译提供了存在的依据。

3.使用最贴近的对等语

尽管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完全的对等语,但是为了使译语读者对译语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尽量一致,译者要努力寻找译入语中最贴近的对等语。在具体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就是尽量搜寻英语语言中与之最贴近的对应词(the closest equivalents)。

例如,中国特色词汇“中国梦”的翻译就体现了这一点。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演讲中提出了“美国梦”(American Dream)这一伟大愿景。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翻译成Chinese Dream,这个翻译借用了英语中与之最贴近的对等语American Dream。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各国之间文化相互渗透的时代,译者应在平时注意积累,以便在翻译中准确使用。

4.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增益手段,用于补偿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缺失。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与文化繁荣》中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王佐良,1985:20)。解释性翻译可以通过适当地增添,在原语使用和译语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不同文化造成的鸿沟。

译者在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可以考虑加入适当的相关背景,减小信息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如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中的“老虎”并非真正的老虎(tiger),而是喻指those high-ranking corrupt officials,同样“苍蝇”也非真正的苍蝇(flies),而是喻指those low-ranking corrupt officials,“打虎拍蝇”这个中国特色词汇应该翻译成“crack down on tigers and flies”。外国读者很明显不能通过字面理解基本词义。在许多中国特色词汇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中国味道的情况下,译者应该采用解释性翻译,最大限度地传递词汇意义,传播中华文化。

结语

学海无涯,译无止境。中国特色词汇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构建世界沟通的桥梁,让外国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推广到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Brill,1969.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佐良.翻译与文化繁荣[J].翻译通讯,1985(1):20.

[4]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2013(27):39.

[5]张健.传媒新词英译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73.

零翻译在手机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篇7

如今, 手机行业早已从功能机时代步入智能机领域, 琳琅满目的手机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手机行业与移动服务、网络服务相结合, 促使各大手机品牌不断推陈出新, 相互竞争。各种各样具备强大功能的智能机, 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士和消费者对手机的兴趣;而他们是通过科技网站等渠道获取并了解手机品牌、参数。“手机词汇由于其特殊的传播性和媒介性, 较多地出现在科技杂志、消费杂志和网络上。” (潘海汇、刘白玉, 2013) 而科技网站会涉及到翻译的问题。苹果、三星等国外大牌手机的新品发布会大多在国外, 国内对这些新品手机信息的获取是通过阅读翻译材料实现的;而国内的华为、中兴、联想等手机要销往国外, 也会涉及到翻译。在这种情况下, 翻译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科技人士和消费者对手机的了解。零翻译作为众多翻译策略之一, 能够解决翻译中的问题, 并且在涉及手机翻译的实践中, 已经得到大量运用。

2 零翻译的阐释

零翻译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类: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刘明东在其论文《零翻译漫谈》中, 首次提出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后来的研究者, 如罗国青在其论文集中对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做出了精确的界定, 并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严格意义上, 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 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 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区理解译文, 这种翻译形式也就是移植, 即绝对零翻译 (Absolute Zero Translation, AZT) 或纯零翻译 (pure zero translation) ;从宽泛意义上, 从进入源语语言文化去理解译文这个角度来看, 零翻译包括移植 (transference) /绝对零翻译 (Absolute Zero Translation, AZT) 与相对零翻译/相对音译 (RZT/RT) ” (罗国青, 2011) 无论是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 在翻译实践中都有大量的运用。当然, 在高新技术领域, 科技的发展不断促生大量的新词。手机行业作为科技领域的一部分也是如此, 零翻译运用到手机词汇翻译中具备理论和实践根据。

3 零翻译在手机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3.1 手机品牌词汇中的零翻译运用

手机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手机的品质, 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 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品牌效应。科技人士和消费者能够说出手机品牌英文名, 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接触到的手机测评存在着大量的绝对零翻译现象, 即直接将源语 (英语) 中的手机品牌名移植到目的语 (中文) 的手机测评文中。这样的例子存在于各大科技网站。如国外有名科技网站Engadget手机评测, 在英文版和中文版中都有对Motor G (摩托罗拉新推出的中低端热门机型) , 中文版中的评测全部移植了该手机的英文名, 并且移植了其它的一些科技相关词汇。“不过真的想要买Motorola手机的话, 也可以考虑就中低阶路线的Motor G”“Motorola的手机部门自从被Google收购, 以及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整后之后, 终于在2013年推出了与别不同的主力手机Motor X” (节选自Engadget中国版网页) 其中“Motorola”、“Google”、“Motor X”都是绝对零翻译的运用。译文并没有将其分别译为“摩托罗拉”、“谷歌”、“摩托罗拉X”,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这些手机品牌词或是手机生产商比较了解, 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也有利于科技人士和消费者进入到源语文化体会这些手机品牌效应。

相对零翻译在国产手机品牌词汇英译中常见, 最为显著的是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华为”、“酷派”, 其分别英译为“HUAWEI”、“Coolpad”, 采用的都是相对零翻译即相对音译的策略。相对音译能够保留国产手机品牌名, 突出国产手机的地位, 帮助目的语科技人士和消费者了解中国的国产品牌, 推动中国的国产品牌走上国际化道路。采取相对音译策略的国产手机品牌还有“魅族”、“小米”分别音译为“MEIZU”、“MI”。

3.2 手机参数词汇中的零翻译运用

手机参数是手机的各项指标, 手机参数存在大量的专业词汇, 如屏幕分辨率、电池容量、运存等。手机参数也是影响科技人士和消费者评测和选购手机的重要因素。零翻译策略在手机参数词汇的翻译中也大量存在。同样出现在Engadget上的LG G Flex (韩国手机厂商LG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 评测中, 中文评测将该机英文评测中的英文手机参数词汇移植到中文评测中。“G Flex和G2一样使用Qualcomm Snapdragon 800处理器和2GB RAM, 所以基本上以效能计两机应该是相差不远的。” (节选自Engadget中国版网页) 这一评测语中出现的“Qualcomm Snapdragon 800” (高通骁龙800处理器) , “2GB RAM” (2G运存) 都使用了绝对零翻译策略, 即直接移植源语中的手机参数词汇到中文评测中。其实, 在国内大型权威科技网站对同一款手机的评测, 手机参数词汇同样会使用绝对零翻译策略, 中关村在线对LG G Flex的评测中同样使用了如“CPU型号, Ram容量, Rom容量” (节选自中关村手机在线) 绝对零翻译策略。

4 零翻译在手机词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零翻译在手机词汇翻译中的问题主要是绝对零翻译即移植策略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专业化太强的问题, 普通科技人士或者消费者无法理解译文, 尤其是那些专业化较强的手机参数词汇。例如, 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士和消费者一般无法理解“CF-Bench” (多核性能检测) 。解决这样的问题, 就需要同时使用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策略, 并且使用相对零翻译在具体实践中的加注方式进行翻译。在翻译专业化的手机参数词汇时可采取部分移植, 再进行加注的方式进行解释, 如前文提到的“2GB RAM” (2G运存)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保留了专业术语, 体现其专业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专业化太强消费者无法理解译文的难题。因为普通消费者对存储单位“GB”, 运行内存还是有所了解的。至少要比理解“2GB RAM”这样的译文要轻松一些。总之, 解决类似问题, 译者不能单一选择移植或音译策略, 应当结合二者, 灵活使用零翻译策略, 达到最终的翻译目的。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零翻译在手机词汇, 尤其是手机品牌词汇和手机参数词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 探讨了零翻译策略在处理手机专业化词汇翻译时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对如何将零翻译更好地运用到科技翻译中提供了借鉴。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零翻译能够运用到专业化手机词汇的翻译中, 可以有效地结合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策略能更好地翻译手机词汇。零翻译策略能够帮助解决手机词汇翻译问题, 使得科技人士和消费者理解译文中的手机词汇, 从而增加手机的销量, 推动国内外手机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实现手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智能机的出现使得手机词汇不断地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无论是科技界人士还是普通大众, 对手机词汇的了解大部分是来自中英文科技网的新闻及评测, 这些都涉及到语言转换的问题, 即翻译在传达手机动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零翻译在手机词汇翻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零翻译理论为指导, 分析零翻译策略在手机词汇翻译, 尤其是手机品牌和手机参数词汇中的运用, 探讨零翻译在手机词汇翻译中的运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手机词汇,零翻译,运用分析,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Engadget中国版.Motor G评测[DB/OL].http://cn.engadget.com/2014/01/28/moto-g-review/

[2]Engadget中国版.LG G Flex评测[DB/OL].http://cn.engadget.com/2014/01/26/lg-g-flex-review/

[3]罗国青.零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4]潘海汇, 刘白玉.手机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13 (2) .

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 篇8

由于人类语言文化的共性, 一种语言里的词能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相关的对等成分, 但也有些时候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一种语言里的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的词, 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词汇空缺的现象, 对这一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 这种不对应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拟对词汇空缺的类型、可译性和翻译策略一一探讨。

二、词汇空缺的类型

1. 实物名词

这部分词汇主要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形成的。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 往往难以在彼此的语言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表达。如:汉语中表示中国特有的传统食品“粽子、饺子、汤圆、腊八粥、冰糖葫芦”等词, 以及“干爹、干妈”等称谓词, 若被直译成英语, 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在英语中, 以white meat和red meat为例, 前者包括一些颜色较浅 (尤其是煮熟后较淡) 的肉, 如猪肉和家禽肉;后者是指一些颜然较深的肉, 如牛肉和羊肉, 在汉语中则没有对应的词语。

2. 文学典故词

汉英典故有相通之处。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 便难以理解这些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汉语文学典故多出自古代历史名著和小说。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智多星”、“岳母刺字”、“刘姥姥进大观园”、“母夜叉”、“人在曹营心在汉”、“乐不思蜀”等人物典故, 没有背景知识的西方人是不懂其寓意的。同样, “夏洛克”、“罗密欧”、“汤姆叔叔”、“吉基尔医生”等来自英语文学典故的词语, 没有背景知识的中国人也同样不知其涵义。

3. 宗教词汇

汉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 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些有宗教特色的词汇:“平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死生由命, 富贵在天”, “命中有时终归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等。又如:“礼”、“义”、“仁”、“智”、“信”这些词在英语中分别被译成ceremony, justice, humanity, wisdom, credit, 但这些词语都无法准确地解释说明汉语中相对应的那些文化内涵。同样的, 我们可能知道sleep with father是英语有关“死亡”的一种委婉表达, 但知道其宗教含义的恐怕就不多了。

三、从跨文化翻译的实践看词汇空缺的可译性

从中西文化交往和跨文化翻译的实践来看, 词汇空缺的矛盾也还是可以解决的。如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 经过多年的中西文化交融和翻译工作者的努力, 多数词语已进入异族语言, 丰富了相互的语言, 如英语中的ginseng, mahjong, kowtow等词就是从汉语中借去的;汉语中的“坦克”、“咖啡”、“俱乐部”、“维它命”、“模特儿”、“沙发”、“因特网”等便是从英语中借来的。上文所列举的文化方面的词汇空缺, 随着中西文化交往的加深和跨文化翻译水平的提高, 大部分词汇已逐渐在异文化中找到了对等语, 如individualism汉译为“个体主义”, 汉语的“个人主义”英译为personalism;privacy (个人隐私) 的文化意蕴已逐渐为中国人所理解。文化方面词汇空缺翻译的成功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文艺作品来看, 没有哪一部能够像它那样具有如此惊人的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这部汉语巨著却已有两个英文版本 (杨宪益与戴乃迭两位翻译前辈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英国学者戴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

另外, 人们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了一些处理词汇空缺的其它翻译方法, 如增词达意、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等方法。这些翻译方法虽然有时会有所失, 但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蕴, 并被译文读者所理解, 因此这些方法是可行的。但是, 词汇空缺的可译性是有限的、相对的, 它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 而且要有双文化的能力。

四、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

在翻译中, 针对词汇空缺现象, 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和文化替代法。

1. 音译

当人名、地名, 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时, 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 例如:汉译英中“磕头 (kowtow) ”、“荔枝 (litchi) ”、“功夫 (kongfu) ”等;英译汉中engine (引擎) , motor (马达) , sofa (沙发) , logic (逻辑) 等。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词汇很多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成为了外来词。

2. 直译

如:paper tiger (纸老虎) ;lose face (丢脸)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Out of mind, out of sight. (眼不见, 心不念) 等。

3. 改编

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另加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 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 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 使读者一目了然。比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 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u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译为“the master carpenter”易于被外国读者理解。

4. 意译

对于上述几种方法都不适用的情况下, 可使用意译。如:“时代变了, 不能再靠金饭碗过日子了。”可译成:Times havechanged, one can no longer expect a secure and well-paid job for-ever.如果把“金饭碗”译成gold rice bowl, 那么整个句子就无疑会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费解, 造成交流的障碍。

5. 文化替代翻译法

对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中的非对应词汇或短语, 但却有其他的与其意义相同的对应部分, 可使用文化替代翻译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习语的翻译, 如“雨后春笋”, 最好不要译成to grow like bamboo shoot, 而用英语中已有的习语:to grow like mushroom。又如“爱屋及乌”, 可以用英语中已有的习语“Love me, love my dog.”来翻译。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词汇空缺主要有实物名词、文学典故词和宗教词汇。词汇空缺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间的交际与翻译中, 词汇空缺并非不可译, 只有深入研究词汇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合理巧妙运用直译、意译、改编等科学有效的翻译手法, 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弥合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有时是不能一一对应的, 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形式和概念在汉语中可能是空缺。反之, 亦然。本文探讨了词汇空缺的类型、可译性问题, 以及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空缺类型,可译性,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喜荣.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 (1) .

[2]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2) .

[3]马菊玲.浅谈跨文化翻译问题[J].固原师专学报, 1998, (1) .

[4]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与教育出版社, 1998.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论新闻词汇的翻译 篇9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闻层出不穷, 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新闻:社会类的、政治类的以及军事类等等, 五花八门。不同新闻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对象, 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必须有大量不同的、形式各异的词汇来体现这些不同题材的的新闻英语特征, 因为只有词汇才是新闻语言特点的载体, 词汇含义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新闻语言含义以及特点的变化。于是,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新闻词汇的更新换代对于整个新闻英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当今这个信息时代, 各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社会上各个领域的变化必然都会在新闻中有所体现。世间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新闻语言词汇也不例外。它的含义及其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境。翻译新闻类词汇的要求是:其翻译必须非常贴近社会现实, 并且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各种变化以及方方面面的特征, 能面向普通读者, 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息量。

如何在新闻词汇翻译过程中达到上述标准, 而且能够把社会、政治、军事等新闻内容用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为普通读者表达出来, 是一个合格的新闻翻译者从事新闻翻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新闻词汇翻译问题。

2 结合具体语境翻译

例1:They have been dismissed as slackers, branded as busters, and otherwise written off for whining about their unlucky economic fate trailing the boomers... (社会类新闻) 其中dismiss本来的含义是解散、解雇、开除、让……离开等等。如果一个新闻翻译者硬要生搬硬套地将以上几种意思在此句来作为对“dismiss”的理解, 显然就让读者十分费解, 并且其中生硬的翻译腔会更让人无可奈何。但仔细研究dismiss的译者不难发现它的引申意思是:to refuse、to consider、ignore。揣摩一番, 再结合原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被怎么样了, 之后被视作懒汉, 称作‘低谷人’, 或者是被认为没有出息……”。最后再回视dismiss的英文含义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既符合大多数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又不那么拗口的词——瞧不起。

与翻译dismiss这个词过程相同, 我们在翻译brand、buster、whining、trail等词汇时也要结合社会新闻的特征来进行揣摩和翻译。

翻阅词典我们不难了解以上四个词语的释义。brand的意思是:铭记于, 铭记, 打烙印与……, 印……商标于;buster的意思是:起破坏、制止作用的人或者物, 庞然大物, 非凡的人或者物体, 小鬼, 小家伙, 茁壮的孩子;trail的意思是:追踪, 托, 蔓延, 落后于。

对brand的翻译。如果我们将开头的一句社会新闻翻译成“他们被铭记为……”显然用词的程度不合适。因为“铭记”在中文中的解释是:深深地记在心里 (一般用于表示积极的含义) 。而在此句话中, busters明显带有负面的含义, 所以与其把它译为“铭记”倒不如就简简单单地译为“称为”, 这样指意明确, 既不让读者产生歧义, 又带有新闻语言的特征。

对buster的翻译。在我们查阅字典确定其为消极意义的词语之后, 发现其中每一个中文释义都不合适。因为该新闻的后半句意思是:他们终日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经济上不如“婴儿潮”那代人。发现其中明显有比较的含义, 而比较的对象是什么呢?只要我们足够仔细就不难发现, 比较的对象是“婴儿潮”代人。那么与其相对的词语该怎么翻译呢?Buster的英文解释是:referring to“baby busters”, those born during a period when less babies were born than in other periods.The term is said to carry a derogatory sense.于是再结合前后文, 就能容易在汉语中找出一个“低谷人”与“婴儿潮”相对应。

对trailing的翻译。同理, 我们必须活用“追踪”与“落后于”的中文解释, 再结合原文可以将其简单翻译成为“不如”。这样就非常恰如其分。

结合上述几点词汇的翻译, 我们就可以将整句新闻翻译为:他们一直被社会瞧不起, 视为懒汉, 称作“低谷代”人, 或是被认为没有出息, 终日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经济上不如“婴儿潮人”。

上述这句新闻英语中的词汇翻译只是沧海一粟, 其实只要我们在阅读新闻英语时足够仔细就不难发现, 社会新闻英语还有许多词汇的翻译值得译者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推敲与揣摩。

比如:cough potatoes, 不能简单地译为“沙发上的土豆”而应该是“电视迷”;senior citizens不是“地位高的公民”而是“老年公民”;street-walker不是“街道散步的人”而是“街头拉客的妓女”;“do-gooder”不是“做好事的人”而是“不现实的慈善家”;“baby-kisser”不是“亲吻孩子的人”而是“善于笼络人心的政客”;easy meat不是“可咀嚼的肉”而是“容易上当受骗的人”;open housing不是“开放式的住房”而是“住房方面取消种族隔离”;call-girl不是“传呼姑娘”而是“电话应召女郎或妓女”;whistle-blower不是“吹哨者, 而是告密者”;busybody不是“大忙人”而是“爱管闲事的人”;hardmoney不是“硬币”而是“合法政治现金”;gay marriage不是“幸福的婚姻”而是“同性婚姻”。

3 结合作者的情感因素翻译

例2:To the contrary, what we have seen is a redoubling of Saddam Hussein’s effort to destroy completely Kuwait and its people. (军事类新闻)

西方不少新闻评论家认为, 任何一条新闻都是没有感情因素的掺杂, 是公正客观的。可是无数的实例表明, 所有的新闻其实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感情因素。因为他们受到报道者立场、所持观点的不同甚至是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目的的不同, 而会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因此, 一条绝对客观公正的新闻在我们现实世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在翻译西方政治新闻英语词汇的时候也必须要将其中所夹杂的一些情感因素翻译出来, 这样才能将翻译变得既准确又生动。

再来看上面这句新闻英语的背景:它是出于1991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发表的为“解放科威特”且全面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演说。我们如果站在老布什的角度, 一定会认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罪行滔天、十恶不赦, 而美国大兵压境对海湾地区民众来讲实属正义之师。在理解了老布什的思想感情之后, 翻译“redoubling”这个词语时就不能只是单单将其翻译为一个中性词。尽管其本身没有贬义成分, 但是如果将其译为“变本加厉”, 那么毫无疑问这句新闻的翻译就会更加精彩:相反, 我们看到的是萨达姆•侯赛因变本加厉地要全部摧毁科威特国土及其人民。

此外, 在3166期的《环球时报》第16版的《阿拉法特遭“毒杀”或点燃中东》出现了“阿拉法特是‘一个骗子和凶手’, ‘是敌人, 是大敌’”等语句。这些显然译者在翻译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对阿拉法特的评价时, 仔细揣摩其内心的想法。而在将原文翻译为“阿拉法特的死亡‘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政治谋杀, 是一起世纪罪行’”“实施这起犯罪的人是懦夫, 他们不希望留下任何的痕迹, 但真主的意志指引我们在9年后, 接近披露真相”的时候, 译者也是充分考虑了阿拉法特支持者苏哈的真实情感因素。

4 结合读者特点翻译

例3:With no political check, debt accrues until it reaches a crisis point. (政治类新闻)

如果将本句中的“debt accrues”直接翻译为“债务增长”显得过于直白, 使得整个新闻语句不那么具有吸引力。反之, 倘若译者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把它翻译成为“债台高筑”就显得引人注目。整句话的翻译就是:如果在政治上不加以制止, 债台就会高筑, 直到产生危机。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以受众为中心, 把受众而不是原文以及作者放在中心位置。结合着奈达的理论以及对汉语语言特点的思考, 就不难想出用“债台高筑”这个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成语来进行对“debt accrues”的翻译。

此外, 分别在《上海译报》的2118期第12版和2119期的第2版中, 译者译出《外媒:中国4G前景喜忧参半》和《美日兵力集结佐世保虎视东海》的标题, 以及在《参考消息》的1999年第2期第5版中, 译出《兰德支招以陆基反舰导弹对华“锁喉”》的标题。说明译者都充分考虑了读者以及汉语的特点来进行新闻标题的翻译, 其结果自然是比较出彩, 也符合奈达对翻译提出的四个标准: (1) 传达信息; (2) 传达原作的精神与风格; (3) 语言顺畅自然, 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4) 读者反应类似。

总而言之, 新闻词汇翻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上述三个原则, 只有这样的翻译成果才能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端木义万.英美报刊阅读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顾风.美日兵力集结佐世保虎视东海[N].013-11-14.

[4]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 2000.

[5]刘睿, 孙微, 陶短房.阿拉法特遭“毒杀”或点燃中东[N].环球时报, 2013-11-8.

[6]曲莉.新闻英语阅读与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7]于露.外媒:中国4G前景喜忧参半[N].上海译报, 2013-11-7.

英汉植物词汇对比及翻译 篇10

关键词:植物词汇,对比,翻译

一、植物词汇内涵意义的分类

1.语义重合。虽然中英文中某些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上,却存在着语义重合的现象。比如,“橄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代表着“和平”。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守护雅典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将一株橄榄树带到了人间,这橄榄树代表神赐予人类以和平幸福。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先生于1974年在联合国发表了一篇著名的以“和平”为主题的演讲,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便是:“Today,I have come bearing an olive branch and a freedom fighter’s gun.Do not let the live branch fall from my hand.I repeat:do not let the olive branch fall from my hand.”(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在我手中滑落。我再说一次,请不要让橄榄枝在我手中滑落。)与此同时,橄榄绿色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装也代表了中国一贯爱好和平,保卫和平。

桃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桃花都可以用来指代妙龄少女,例如,“Anna was really a peach.”即表示“安娜当年真是美丽动人。”在英语中”peach“又可以用来指代美好的事物,如“a peach room”意为“整洁的房间”;中国唐代诗人罗隐在其《桃花》一诗中写道:“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诗中朵朵桃花的意象先与卓文君的形象交相辉映,后又倚在宋玉的墙头,全诗无一处直接描写桃花的娇艳美丽,却又处处暗含桃花的美丽。汉语中形容女孩子容颜娇美常用的“桃腮”一词,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相应的“peachy cheek”与其对应。较英语相比,“桃”在汉语中的含义似乎更为广泛,“桃李满天下”可以用来表示学生很多。另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那些品德高尚、诚实且正直的人,无需自我吹捧也会为人景仰。由此可见,“桃”在汉语中,也有“高尚,正直,受人尊敬”的文化内涵。

2.语义错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大相径庭。比如,“柳”在两种语言中虽然都代表了悲伤哀痛,但原因却完全不同。在英语中,“柳”象征着失落及死亡,“sing willow,wear the willow garland”或“wear the green willow”都可以表示“对逝去爱人的哀悼”及“服丧”,英国有带柳叶制成的花圈来表示自己哀悼的习俗。在汉语中,因为“柳”与“留”读音相似,带有浓厚的离情别绪之意。从“诗仙”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就透露出离别的丝丝伤感;同时,在汉语中,“柳”又可以用来描述女子的眉眼,如唐诗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还可以表示女子身材苗条,如”桃面柳腰”。另外,“柳”也可以表示韶华易逝,容颜衰老,如“蒲柳之姿,望秋而落”;除此之外,“柳”在汉语中也有贬义,如成语“寻花问柳”中“柳”指风尘女子。

在古希腊文化中,荷花代表忘忧树,吃掉就可以忘记一些烦恼忧愁的忘忧果。故而,在英语中,有关荷花的表达方式都深深为之所影响:“lotus-eater”意为“醉生梦死、贪图安乐的人”,“lotus land”意为“安乐乡”。但是,在汉语中,荷花的意义无一例外都是积极向上乐观的。曹植在《洛神赋》中,将它比作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李白赞荷花“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荷花同时还是清廉淡泊的象征,周敦颐赞颂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义空缺。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一些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任何内涵意义的现象。例如,“梅兰竹菊”在汉语中代表“坚贞不屈、刚直不阿、不屈不挠的品格。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写下了“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岁寒三友》)的诗句;但是在英语中,这四种植物完全没有任何文化内涵;而“苹果”在汉语中没有任何内在寓意,但是在英语中,“the apple of disorder”表示“祸端、争端的起因”,这个典故来自古希腊神话,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三位女神为了争夺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引发了特洛伊战争;而“Adam’s apple”则表示“喉结”。黄水仙在英文中有着欢快的含义。英国著名的河畔诗人华兹华斯更是写过一首著名的《咏水仙》,他在其中写道: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s fills.And dances with daffodils.(我满心欢喜,与水仙共舞。)在诗中,诗人将朵朵黄色的水仙比作璀璨的星辰以及潋滟的波光。

二、产生原因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许多植物被文人墨客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又深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像是《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传统的佛教文化中,观音菩萨就是脚踩莲花的形象。中国古代文人将自己诸如淡泊名利、坚贞不屈,谦让有理等美好的品质,寄托于自己喜爱的植物中,形成了汉语中特有的植物词汇内涵意义。而英语中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确是由古希腊及罗马神话所赋予的;同时,西方人很少托物言志,他们更倾向于描写植物的某些自然属性。

三、可采取的翻译方法

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都是产生于各自特定的历史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做的就是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中文的表达方式中往往都存在一个抽象意象,这与英语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就十分不同,自然也就给翻译造成了困难。在植物词汇翻译的过程里,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只有在保持原文风味的前提下,才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一般是以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及感受为准绳,来确定译文采用何种方式。但由于原文中某些特定的植物词汇只有在原文的语言背景下,才有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特定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在目标语中寻找与源语具有相同或相似内涵意义的表达方式:例如,汉语中的“苦如黄连”可以翻译成“as bitter as wormwood”而“世外桃源”可以翻译为“Shangri-la”,“a hot potato”则可译为“烫手的山芋、棘手的问题”。又像“full of beans”意思是“精力旺盛”,“peach the cream”译为“完美无缺,白璧无瑕”,“polish the apple”译为“拍马屁”,“paint the lily”译为“画蛇添足”,“know one’s onion”译为“经验丰富”,“a white lily”译为“美丽纯洁的姑娘”,“be/live in clove”译为“生活优裕”等等。这些植物词汇仅仅通过直译其字面是绝无法表达其内涵意义的。

2.某些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相似或者基本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月桂树在两种语言中都代表着胜利,既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汉语中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说法,在英语中“sour grapes”也有嫉妒的含义。汉语中的“草根”一词,在英语中也可以直接翻译为“grass root”。

四、结语

植物词汇的内涵意义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必要产物,在不同的语言中会产生相离、相交或相同的意义。本文初步浅析分类了这些植物词汇,并指出了其各自的特点,简要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种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个文明文化上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只有将文化背景作为切入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从而做出更好地翻译。

参考文献

[1]廖光蓉.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5-9.

[2]顾雪梁.花语浅涉[J].现代外语,1994,(3):61-64.

[3]杨元刚,张安德.英汉植物词文怀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74-80.

经贸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 篇11

一、 经贸英语的词汇特点

(一)词汇正式、准确且严谨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流和往来中,贸易的合作方基本上都不是来自同一国家或者是地区,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国际贸易中的误会产生。在国家贸易惯例与法规中,贸易合作方的往来信函是交易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信函中不仅要有广告语体,还需要在贸易英语的语言词汇方面需要使用书面语,并要求极高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以及正式性。在英语贸易的词汇选择中,一般会是使用词义比较单一的词汇来取代词义灵活的词汇。例如,在普通英语中的tax,在经贸英语中要用tariff替代。而purchase在经贸英语中是替换普通英语中的buy,从而使得经贸英语更具有严谨性与准确性和正式性。

(二) 大量运用专业词汇

在经贸英语中,词汇通常是有普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以及专业词汇三个部分构成。普通词汇就是指普通英语中经常用到的词汇,例如上文提到了tax、buy等词汇。半专业词汇的前身是普通词汇,源于普通词汇但在贸易英语中代表着某种特点场合的特殊意义,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在贸易英语中被频繁使用,是贸易英语词汇的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内容。贸易英语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经济和贸易以及法律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专业性的词汇来进行说明和阐述。

例如,Boasting more than 100 000 shareholders, the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is a commercial shareholding bank, the only one of this kind in China, which has both issued and listed public shares. By the end of 1993, with the total balance of its various deposits reaching 7.1 billion RMB, the bank had reached a profit of 320 million RMB, its assets totaling 9.3 billion RMB with a net worth of 4.47 Yuan per share.

译文为: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唯一发行公众股票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股东十余万名,199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71亿元,实现利润3.2亿元,总资产达93亿元,每股资产净值4.47亿元。

(三)使用古语词

在英语词义分类中,专业词汇和古语词以及外来词都是正式用于的词汇风格,并满足经贸英语对语言风格的准确性与简洁性的标准。就目前的经贸英语来看,其中含有大量的古语词。古语词主要指文言词与历史词,主要来源于古代汉语。古语词和古代汉语的词非同一概念。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所以才被普通话融合与吸收。具体体现在以here或者是there等词加上介词而形成的合成副词,例如hereinafter,herein,hereby等词汇。

(四)词项重复

在经贸英语的词汇中,词汇具有词项重复的特点。词项重复主要是同义词和近义词间的词项重复,或者是关键词本身的词项重复。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在经贸英语中出现词汇歧义的现象,对经贸英语的词汇起强调的作用,从而保证经贸英语词汇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在经贸英语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的重复主要大量出现在协议和单证以及合同等法律文件中,例如terms and conditions或者是losses and damages等词汇的使用。这种词主要有同义或者是近义的关系,具有相互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从而为经贸英语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合同和协议以及单证中,词项重复主要是保证经贸英语的准确性,并且很少通过代词来表示上文所提到的人或者是某一事物,在这一方面,经贸英语的词汇用法和汉语较为相似。但是商业信函与之相反,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在商业信函中会大量使用代词。

(五)应用外来词增加文本正式意味

在经贸英语的词汇特点中,会经常运用外来词来提高经贸英语语言的正式性。这点与古语词的使用有些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经贸英语中的专业词汇基本上都源于拉丁语和法语以及希腊语,其外来词的使用让贸易英语的词汇更加正式。例如,as per,re,tale quale等拉丁语,法语有force majeure译为不可抗力。

(六)使用缩略术语

在经贸英语的词汇中,会出现大量的缩略术语,这也是经贸英语词汇的重要内容。这些缩略术语主要是主干单词的首字母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也是经贸英语通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来。缩略术语的词汇具有单一性和简洁性以及清晰性,在进行使用时要保证其规范性,避免因缩略术语的不规范而产生的误差,从而影响了经贸英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正确和规范的使用缩略术语会节省撰写的时间,从而提高其效率和质量。例如,AM即是Amendment,是指修改书的意思,A/O即是Account of指进某户帐,B/ L即是Bill of Lading是指提货单。

(七)倾向使用名词

在经贸英语的词汇使用中,为了保证合同或者是其他具有法律责任的法律文书的正式性与庄重性,一般会大量使用名词。虽然名词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但可以在名词的短语中描述出大量的信息,并具有简洁性和精确性,防止了在贸易英语词汇中产生歧义的现象。

二、 经贸英语词汇翻译

(一)明确词汇的基本含义和专业含义

在进行经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明确词汇的基本含义和专业含义是进行经贸英语翻译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环节。在明确词汇的专业含义时,由于与普通英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不能根据普通英语的词义来解释,更不可以照搬英语字典中的含义相似的等同语。在经贸英语中,经常会出现一词多义的词汇,给经贸英语翻译者增加了难度,要求翻译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而充分理解经贸英语原文的含义且准确的翻译出来。在经贸英语中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时,翻译者要秉承词汇的意义要按照它在语言中的用法来决定,根据经贸英语文本中的具体含义来进行翻译。例如常见词cover,在cover the loss中这是弥补损失的意思,但是在cover all principle risks就变成“包括、包含”。

(二) 选词应力求保持原文风格

经贸英语词汇中最明显和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准确性和正式性以及严谨性,并大量运用古语词。因此,在进行经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在选词上要和经贸英语原文的风格保持一致性,将其中的古语词的古雅意味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原文和译文语言风格的统一。但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古语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切忌逐字对译,可以利用其他的词汇手段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When westerners were intoxicated with the wonders of modern Disneyesque fairyland, where everything was shrouded in mystery and fantasy, the Chinese were still lost in the scenes of the natural world, enjoying themselves so much as to forget their homes.

(三) 灵活运用词类转换

英语和汉语从本质上看存在着用词习惯与词性使用的差异,使得在经贸英语翻译中不会存在与原文词类完全相同的现象,这不仅要求翻译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在进行经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适当的对此类词汇进行合理的转换。同时要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含义和风格统一。由于经贸英语词汇中频繁出现名词这一特点,翻译者可以利用汉语的特征和对原文大意的了解,将词汇中的名词转化成动词或者是其他的词性,并保证其语言的一致性。

本文通过对经贸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经贸英语语言具有简洁性、客观性、准确性与严谨性的特点,在词汇方面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并且经贸英语词汇特点对经贸英语的翻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经贸英语翻译时,翻译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明确词汇的基本含义和专业含义,在选词要和原文风格一致,并灵活运用词类转换,从而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以及正式性。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对比与翻译 篇12

1.1 梅花与plum

1)中国文化中的梅花

梅花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的传统花卉。梅花由于开在寒冬时节,顶风冒雪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古人认为,梅花有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的五瓣分别代表平安、长寿、幸福、善德和善终。在中华民族以花咏情的诗词中,颂扬梅花的诗词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花的数量。例如: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这首诗表现了梅花坚毅、高洁的品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毛泽东曾用“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来表达中国人民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与风雪作斗争的英雄气概。

2)西方文化中的plum

在英语中,plum既可指梅树或李树,又可指梅花或者李子。在基督教文化中,梅树表示“忠诚”;在英国俚语、美过俚语中,plum表示“奖品”、“奖赏”、“美差”。现在,plum则成为美国国会常用的委婉语。例如:

His new job is a fine plum.

他的新工作是件美差。

A congressman or senator may give a loyal aide or campaigner a Plum.

国会议员会给重视的助手和竞选者这一个有好处、有声望的政治职位,作为对其所作贡献的回报。

1.2 桃花与peach

1)中国文化中的桃花

桃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大众之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以下文化内涵。

(1)桃花没有其他花卉的高洁品性或傲雪性格,因此,常被当作实景来描写。例如:

桃花

唐·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2)由于桃花外观娇艳美丽,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例如: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桃花的外表过于艳丽,不符合儒家含蓄而不张扬的传统观念,人们常常把它与美色相联系,因此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招惹是非的花,如“桃花运”、“桃色新闻”、“桃色事件”等均指男女之事。

2)西方文化中的peach

西方文化中,peach blossom并无特别的文化内涵,而peach则通常喻指美好的事物。例如:

a peach of a room漂亮的房间

His wife is an absolute peach.

他太太真是位美人。

此外,桃花色还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白里透红的肤色,特别是双颊的颜色,例如:

peachy cheeks桃腮

1.3 柳树与willow

1)中国文化中的柳

柳树在中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1)象征忧伤的离别之情。常言道:“迎客松,送客柳”,所以柳树在汉语中是“离别”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忧伤离别之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柳条纤细柔韧,象征绵绵的情谊。因此,汉语中但凡有柳的句子,大都包含了浓浓的离情别绪。例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细雨霏霏。”以及苏轼《水龙吟》中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都以柳为基调,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

(2)喻指女子的姿色。由于杨柳风姿绰约,撩人心怀,因而在中国文化中“柳姿”喻“姿色”,用来形容女子姿色。例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两句描写的是唐明皇回来以后,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就想起了杨贵妃美丽的面容,看到未央宫的柳条就想起了杨贵妃柔美的柳眉。

(3)指风尘女子。每年四五月间,柳絮从雌性柳树上纷纷扬扬地飘到水面上、粘到人身上,而不像别的花那样长驻枝头,这就使人们觉得柳树过于轻浮、妖娆,因此,柳树也就有了一层不好的含义。例如,“花街柳巷”指代妓院等色情场所,而“寻花问柳”则表示男子寻访风尘女子,嫖娼作乐。再如:

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Jia Qiang was as intelligent as he was handsome,but he attended the school only as a blind for his visits to cock-fights,dograces and brothels.

(杨宪益、戴乃迭译)

2)西方文化中的

西方文化中,willow主要具有以下几种文化内涵。

(1)象征失恋、哀伤、死亡。weeping willow既可以表示垂枝的柳,又可以表示“垂泪的柳”,这源于以前英国人带柳叶花圈以示哀悼的习俗。人们还使用sing willow,wear the willow garland或者wear the green willow来表示“服丧”、“悲叹爱人之死”。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奥赛罗》(Othello)中,黛斯德蒙娜(Desdemona)就说道:

(2)用于驱邪。在西方,柳树还被用来祛病驱邪。在复活节前的星期日,西方人常用柳树来祈福,将之挂于家中驱赶所有的邪恶。

(3)象征女子的苗条与优雅。柳枝细长绵软,与女性优美的身段非常想象。例如:

Clothes always look good on her because she is so tall and willowy.

她又高又苗条,穿什么都好看。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柳树(willow)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都有“忧伤”的联想意义,但汉语中的忧伤是由离愁引起的,在英语中所指的“忧伤”是由死亡所造成的,其文化内涵并不相同。

2 文化内涵空缺的植物词汇

所谓文化内涵空缺,是指某些植物词汇在一种语言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联想。下面我们通过表1和表2来了解在英汉语言中存在文化内涵空缺的植物词汇。

3 英汉植物词汇翻译

以上我们介绍了英汉植物词汇存在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植物词汇的过程中,为了传达植物的文化含义,在译文中正确体现植物在原文中的形象,我们应该尽量做到表意传神、形义兼顾。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必须灵活处理植物词汇的形象,或保留形象直译,或直译加注释,或转换形象套译,又或舍弃形象意译。

(1)保留形象直译

当某种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时,即可采取保留形象直译的翻译方法,这样不仅能够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传递原文的风格,再现原文的神韵,而且能够使译文生动活泼,增进英汉文化的交流,丰富译文的语言。例如:

peachy cheeks桃腮

laurel wreath桂冠

Oak may bend but will not break.

橡树会弯不会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莺儿忙道:“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We made that,”cut in Yinger.“Don’t‘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

(杨宪益、戴乃迭译)

(2)直译加注释法

保留植物形象直译能够再现原文神韵,但对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而言,直译也经常为他们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不妨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进行翻译,即在翻译原文的植物词汇时保留原文的植物形象,同时阐释其文化意义。例如:

as like as two peas in pot

锅里的两粒豆(一模一样)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滚石不生苔。(改行不聚财)

While it may seem to be painting the lily,I should like to add something to your beautiful drawing.

我想给你漂亮的画上稍加几笔,尽管这也许是为百合花上色,费力不讨好。

(3)转换形象套译

通过前面的对比我们知道,字面意义相同的植物词汇,其联想含义可能不一致;而字面意义不同的植物词汇,其联想含义可能一致。因此,当用一种植物在英汉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不一样的时候,译者在翻译植物词汇时,就不得不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译入语的文化传统以及译入语读者的习惯,并据此调整植物词汇在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例如:

as red as a rose艳若桃李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笋

potatoes and roses粗茶淡饭

come out smelling of roses出污泥而不染

My new jeep is a lemon.

我的新吉普真是个蹩脚货。

Oaks may fall when reeds stand the storm.

疾风知劲草。

(4)舍弃形象意译

当植物词汇直译过来很难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而添加注释不方便,转换形象套译又行不通时,我们可以舍弃源语中的植物形象进行意译,即抛弃原文的表达形式,而只译出原文的联想意义。例如:

the apple of one's eyes掌上明珠

harass the cherries骚扰新兵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根源

He is practically off his onion about her.

他对她简直是神魂颠倒。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凡人各有短处。

If you lie upon roses when young,you lie upon thorns whenyou ol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讽。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All the maids and servants,with the exception of Pinger,kept gossiping,making sarcastic remarks,and casting aspersions at Second Sister.

(杨宪益、戴乃迭译)

参考文献

[1]唐美华.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策略[J].文教资料,2007.

[2]曹雪芹,等.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曹雪芹,等.红楼梦[M].杨宪益,戴乃迭,译,2015.

[4]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商务印书馆,2010.

[5]张维友.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刘海玲,张树彬.文化空白与《红楼梦》佛教用语翻译[J].社会科学论坛,2006(6).

上一篇: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下一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