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管理

2024-08-27

网格管理(精选12篇)

网格管理 篇1

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市政功能的不断完善, 对城市配电网的发展提出了网格化发展的要求, 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目前城市经济发展, 企业用电的难题, 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电力企业的生产组织、营业收费和电网改造中出现的矛盾, 为实现城市配电稳定的运行提供了基础。配电网格化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城市配电网络的有效管理, 提升城市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1 城市配电网络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 提供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性

通过配电网格的建立, 能够有效地对供电企业的供电区域进行分析, 以变电站、城市的主干道, 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地理半径以及电力负荷进行分配, 对城市供电区域进行划分, 使供电企业的职责明确, 每个供电企业之间互为备用, 有效地解决了电力短缺的问题。

1.2 便于工作人员的进行维修和管理

由于采用的分区供电, 当供电区域出现问题的时候, 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出现的位置, 并简单及时地对电力事故进行维修。一般情况下, 配电网格化采用的是双回路供电, 当一个区域进行停电检修时, 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源的入口处做好安全防范之后, 就不会存在电力安全事故, 能够满足电力安全、规范和高效检修的需要。

2 影响城市配电网格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城市变电站的位置

对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 需要以变电站的位置为中心进行网格规划, 因此, 变电站的位置影响着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由于在以前的城市规划中, 变电站的位置规划的不是十分合理, 在以变电站为中心进行位置划分的过程中, 会出一些地区的配电不够合理。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导则》的要求, 在城市中心地段的变电站的供电半径在1.5~3 km的范围内进行规划, 才是合理的规划, 才能有效地实现城市配电网格化的要求。而在城市规划的初期, 没有对市政工程做好合理的规划, 所以在对城市配电网格化进行规划时, 可以适当的按照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的要求, 对变电站的供电半径进行扩大, 对城市郊区的变电站的供电半径进行扩大, 可完全按城市经济未来发展的要求, 进行合理的规划, 扩大变电站的服务范围。

2.2 城市环境、市政工程的限制

随着我国城市市政改造, 城市环境的不断优化, 城市道路、公园、景区不断的发展, 不允许在城市的街道、景区、公园等地区进行架空电缆。城市道路不允许两次敷设电缆, 导致配电站的供电半径受到影响, 限制了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所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前, 电力部门应该主动与城市市政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提前预留电力通道, 保证变电有效的供电半径, 保证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能够适应城市市政改造、城市环境美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 配电网格化的发展应该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 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过程中, 城市的市政部门把配电网格化的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附属物, 这必然影响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作为城市基础功能的供电网络, 特别是变电站的设计必须要纳入到城市的建设总体统筹规划中, 采用有效的保证变电站的有效供电半径, 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发展空间。

2.3 城市经济发展的滚动适应性限制

城市经济发展的滚动适应性限制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居民的用电负荷也在不断的增加, 原有的配电网络结构比较薄弱, 变电站的供电能力和负荷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在配电网格化的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用电负荷的增加和修改的可能, 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证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 在变电站原有的供电半径不改变的情况下, 要有效地对配电网进行改造, 使之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适应城市经济滚动发展的需要。

3 城市配电网格化有效管理策略分析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配电网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满足城市供电的需要, 但是, 如何有效地对城市配电网格化的发展进行管理, 需要根据城市供电的具体需求进行管理。

3.1 合理地规划城市配电网格化的管理规模

(1) 要根据城市区域供电的需求, 形成城市网格化供电的发展思路, 在一个规划片区中, 尽量采取一组电力线路进行供电, 提供电力线路的效率, 减少变电站的有效供电范围, 提高变电站的供电效率, 减少电力线路的电能的损耗和运行的风险, 在配电网格化的形成与管理中, 要求配电网格中的电力设施的供电量与供电的区域相一致。 (2) 对于供电区域中已经形成的网格化的供电标准, 要严格地按照形成的供电标准执行, 对于区域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供电标准, 要严格地按照已经形成的网格化的供电标准对电力线路进行改造。

(3) 合理地选择主电变压器和备用变压器, 保证能够有效地减少变电站的供电半径, 降低配电网格化的运行风险, 提供电力线路的传输质量, 减少电力线路的能量损耗, 提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率, 降低变电站的运行成本。

3.2 完善城市配电网格化的管理模式

形成一个以电力企业的主管领导进行总体的统筹、分配、调控和管理。各电力部门的营销主管对相关的业务进行负责管理各个销售层面, 督导和协调电力的营销工作;配电网格的区域主管具体落实电力的分配管理, 做好电力的售后管理服务;具体用电管理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好自己片区的电力输送的工作, 形成一个整体联动的管理方式, 做到责任分明, 管理有效, 实现城市配电网格工作人员、职责、任务等相关的工作落实到位。建立起一个网上的供电网络管理体系, 做到配电网格的“一网多格、一格多员、按格定岗、责任捆绑”电力营销管理和监控的网格化的电力管理模式。同时加强电力维修工作人员的管理, 要求他们能够及时地检查配电网格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他们能够做到专人专职, 对配电网格的公用设备负责管理与维修, 用电检查服务人员对专用设备负责, 要求他们在工作中, 能够形成联动机制, 保证每一个配电网格的角落都能够服务到位。电力工作巡查小组负责对电网的维修、销售等相关问题要进行调查, 及时地处理和协调各个网格单位用户用电的需求。

3.3 做好配电风格规划

及时有效地对配电网格用户的需求进行预测, 提前做好配电网格规划。城市配电网格的规划要能够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城市进行改造和规划的过程中, 需要及时地与市政部门进行沟通, 将城市配电网格的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变电站的位置为中心, 确定有效的供电半径, 以符合城市的滚动式发展需要。在进行电网抢修的过程中, 需要对用户的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测,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服务水平, 有助于配电网格的发展与规划。

4 结语

城市配电网格化的管理方式, 有助于改善传统的电力供电方式, 能够保证电力管理的精细, 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也能够充分的调动电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摘要:网格化供电管理主要是以用电客户的划分为基本单位, 按照客户的供电辖区划分单元网格, 通过网格建立新的供电管理机制, 有效地对电力资源进行整合, 提供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文章通过对配电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探究了城市配电网格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网格化管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黄亮浩.电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12) .

[2]纪斌.浅谈新时期电力基建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 2010 (12) .

[3]杨晓辉.关于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几点看法[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2) .

[4]孙文星.电力基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 .

网格管理 篇2

五、工作职责

(一)大网格职责。负责全镇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各网格点的基础数据台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镇、村两级网格的责任人、责任目标;负责对村级网格安全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建档登记,形成镇级安全管理数据库;督促、指导村级网格完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与执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全面收集汇总村级网格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至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中网格职责。负责落实本级本单位安全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人员;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建档登记,协助上级做好巡查检查工作;及时汇总上报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安全宣传。

网格管理 篇3

政府统揽,统一布局。漳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一是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二是明确了重点镇配齐2名专职消防管理员,一般镇不少于1名专职管理员;三是明确了社区、农村网格职责,并做到“六个一”工作标准,即:一个领导组织、一支志愿队伍、一份责任书、一套排查整治台账、一块宣传栏板、一批宣传标语;四是明确了经费保障来源,在每个街道、乡镇建立一支政府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并配备“一泵、两枪、三带、四灭火器”。

层层推进,充实一线。福建漳州支队一方面紧密结合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推动全市324名专兼职基层民警参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全市重点单位中,进一步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如此,福建漳州支队还对全市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和定点管理,建立了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并以开发区凌波社区消防窗口为试点,在全市逐步打造“社区消防窗口”。

倒排进度,主抓落实。第一,制定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任务表和进度表,并实行日上报、日通报,每日定时跟踪全市2536个小网格工作落实进展情况。第二,要求“大网格”全面掌握本地区中小网格数量、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时摸排,及时上报。第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及政务督查内容,并实行“日上报、周通报、月督导、年考评”的长效工作机制。

浅谈网格资源管理系统 篇4

网格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 其远景目标是实现资源全面连通和有效组织, 支持便利的共享访问。网格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包含了大量广域分布、动态、多样、自治、异构的资源, 如计算机, 设备、人员等等, 这些资源具有高度动态和自治的特性。对系统自身和所属资源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是实现网格系统的重要方面, 这需要资源管理系统与之适应, 资源管理系统不仅保障网格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为网格的其他服务提供资源信息, 在网格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为网格提供下面几方面的支持:1) 资源发现, 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发现并报告网格中可用的资源, 由于网格的动态性, 这些可用资源的信息不可能全部预先知道, 需要管理系统实时发现。2) 为用户提供访问资源的简单接口。资源管理模块隐藏资源实际使用的复杂技术细节, 将物理资源抽象为逻辑资源, 并向用户提供。3) 协调资源的共享使用。资源管理模块采用不同策略决定多个请求者如何使用同一个资源, 这些策略是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和拥有者制定的策略确定。4) 代替请求者去使用资源, 并建立安全的网格资源使用机制。

1 网格资源管理

在网格中, 广义的资源可以是任何能为用户所共享的软件和硬件, 比如处理器周期、共享的打印机和其它设备、网络带宽、数据库等。

针对网格系统的特点, 网格资源管理系统GRMS (GridResoarce ManagementSystem) 需要考虑满足多种要求:1) 资源的分布自治性。2) 资源的异构性。3) 技术的多样性。4) 参与者目标的不一致性。5) 动态性与自适应性。6) 资源的协同性。网格资源管理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虚拟化与协同使用广域分布和异构的资源。

通常, 网格资源管理包含有以下七个基本操作:1) 资源信息收集;2) 资源信息更新;3) 资源发现;4) 资源分配;5) 资源定位;6) 资源迁移;7) 资源预约。实际的资源管理可以在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提供更复杂的操作。

2 网格资源管理现状

2.1 现有管理系统概况

目前网格资源管理系统有Globus Toolkit、Condor、Legion、PUNCH、Europe Data Grid, NImrod&GRACE, App Le S, NetSlve、My Gnd、MOL, Ninf等, 可对网格资源管理系统 (GRMS) 按不同属性进行了分类, 如下表所示

2.2 GT简介

GlobusToolkit (简称“GT”) 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与网格计算相关的项目之一。

Globus开发出能在多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工具包 (Globus Toolkit) , 能够用来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格试验和应用平台, 开发适合大型网格系统运行的大型应用平台。GT软件工具包是Globus最重要的实践成果, 从1998年推出1.0版, 2002年推出2.0版, 2003年初又推出3.0版, 到目前基于开放网格服务标准的最新版本GT4.0.3, GT工具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虽然目前GGF的工作组仍然在努力并为这些服务类型定义标准, 但是在这些标准出台之前, GT4已经是现在事实上的网格标准。

GT4由五大组件构成, 分别是安全组件、数据管理组件、执行管理组件、信息服务组件和公共运行期组件。五大组件的基本功能如下1) 公共运行期组件提供了一组WS和non—WS需要的基础库和工具;2) 安全组件基于网格安全的基础设施 (GSI) , 能够确保通信的安全性;3) 数据管理组件可以管理大量的数据集, 能够提供分布式数据的定位、传输和管理。GT4中基本的数据管理工具有:用于高性能和可靠数掘传输的Grid FTP, 用于管理多传输的RFT (ReliableFileTransferservicel, 以及为副本文件维持位置信息的RLS (ReplicaLocationService) 。4) 信息服务组件中的MDs (MonitoringandDiscoveryservices) 用于监控和发现网格中的服务和资源, MDS服务提供查询和订阅接口来描述资源。5) 执行管理组件负责用户提交作业的监控、管理、调度和执行。

2.3 GT的资源管理服务

GT中的MonitoringandDiscoverySystem (MDS) 是一组web服务, 用来监控和发现网格中的可用资源和服务。GlobusToolkit4中MDS称为MDS4或WSMDS, 它是GT4的信息服务组件, 用来提供网格资源中的状态。

MDS4可以理解为一个“协议沙漏”, 定义了信息访问和传输的标准协议以及信息表示的标准模式。在“沙漏”的底部, 提供了一个接口, 可以将不同的本地信息源的各自模式转化为适当的XML模式。在“沙漏”的上部, 可以构建各种工具和应用, 然后利用统一的web服务查询、订阅和通知信息源的接口。MDS4建立在由WSRF和WS—Notification规范提供的功能上。MDS4的信息流如下图所示。

MDS4提供两个高层服务, 分别是索引服务 (Indexservice) 、触发服务 (Triggerservice) 。索引服务收集网格资源的状态信息, 然后将其作为资源属性进行发布。触发服务也要从资源中搜集数据, 但它同时还要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监控, 这样就可以在数据到达某个极限值时执行某些预定的操作。要采取的操作可以非常复杂, 例如当利用率太高时提供更多资源;也可以非常简单, 例如通知系统管理员某个文件系统已经满了。触发服务通过Web服务提供此功能。客户机使用这个Web服务来注册触发器事件。

聚合框架 (AggregationFramework是一种软件框架, 用来构造搜集和聚合数据的高层服务。索引服务和触发服务都构建在聚合框架上。聚合框架负责对聚合源 (Aggregatorsource) 中的数据进行搜集、管理和编索引, 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一个聚合接收器 (AggregatorSink) 进行处理。使用GlobusT001kit4进行分布的聚合源包括:查询服务数据的模块、通过订阅/通知来获取数据的模块以及执行程序来生成数据的模块。聚合接收器包括用来实现索引服务接口和触发服务接口的模块。聚合器工作在一个服务组上, 其类型为AggregatorServiceGroupRP。资源通过对服务组执行添加操作完成AggregatorServiceGroupRP注册, 同时在服务组中产生一个包括聚合源配置参数的项。资源注册时, 首先通知适当的聚合源和聚合接收器。然后聚合源丌始收集数据, 并且将其插入对应的服务组项中, 聚合接受器处理服务组项中的信息。

3 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GlobusToolkit中的信息服务组件MDS, 虽然能够发现计算资源, 但是并不能满足所有资源的接入, 特别是对于设备及即插即用型网格资源, 并不能使用MDS进行很好的发现及使用, 我们可以考虑研究新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来实现对非计算资源的管理及使用。

参考文献

[1]Foster, C Kesselman.The Grid: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M].Morgan—Kaufinann, 1999.

XX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长职责 篇5

网格长工作职责

社区基本单元网格长(以下简称网格长)由社区党组织任命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对社区党组织直接负责,是街道“三级网格”中社区基本单元网格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第一责任人,是网格内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的第一人。

一、网格长工作职责

1、网格长由社区党组织确定,对社区明确划分的某一网格区域进行全面管理,对网格内的责任民警、包户工作人员、出租房屋协管员、卫生保洁员、楼院长、单元长、巷道长等社区工作人员有领导权。一般情况下,网格长由社区在编干部担任;特殊情况下,经与管委会党工委沟通,网格长可以由社区党组织任命有一定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的非在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

2、网格长要“一岗多则”,全面熟悉社区“七站一室”工作职责及业务知识,全面负责网格内党建服务、民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社会服务站工作,与责任民警共同做好网格内司法警务协管员的管理。网格长要实名制划分、调整网格内社区工作人员分工,每周组织网格工作人员召开研判分析会议,听取汇报,分析解决网格内的问题,并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馈。

3、网格长要合理筛选、调整楼院长、单元长、巷道长,加强与驻地单位负责人、商场负责人、宗教寺院理事长(阿訇)、物业保安、商户十户长、商户的联系,整合网格内群众资源力量,强化群防群治体系建设,提高网格社会面稳控能力。网格长要每周召集上述人员代表,分析研判辖区稳定问题、民生问题,体察民意,倾听民生,协调解决各类矛盾。

4、网格长要组织分片包户人员发展明眼、暗眼信息员,并充分利用社区各类群众资源,建立完善信息反馈网络体系,做到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及网格内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防安全、计划生育、朝觐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现场,协同网格责任民警第一时间处置。

5、网格长要对网格内工作人员、社会力量等混合编组,并及时调整变更,全面落实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求。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现场能够解决的,在可控范围内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现场不能解决的,带回社区移交社区专项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居民;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立即上报街道,由街道予以协调解决或上报相关部门,争取“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二、网格长考核管理

用网格化模式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篇6

一、网格化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第一个发展阶段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从2005年开始,按照北京市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统一要求,2006年1月,西城区建成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以每1万平方为基本单位,将西城区50.7平方公里辖区划分为2432个网格,采取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由400多名年龄“40、50”人员经过再就业培训,组成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通过不间断巡查,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第二个发展阶段为“四位一体”城市管理模式。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按照西城区奥运保障工作要求,建立了“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将政务值班、城市管理、应急指挥、非紧急救助四项城市管理职能有效整合,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同时,建立了“大应急”工作体系,设置了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实现了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城市运行监控与重点工作保障的有机结合。

第三个发展阶段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2012年,按照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求,西城区在“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社会服务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2013年6月建立了区级全响应网格化指挥中心;2014年7月实现区街调度系统对接,逐步实现对社会服务管理事项的监控、预警、上报、处置、分析、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单元,将“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信息化、数字化,按照“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区内统筹、条块各司其职”的工作原则,西城区网格化指挥中心搭建了“两级指挥”(区、街)、“三级平台”(区、街、社区)、“四级管理”(区、街、社区、网格)的服务运行体系,实现对社会服务、行政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应急处置五方面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社会服务管理重心下沉,延伸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

二、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创新

1.加强组织保障,有效推进全响应工作建设

为全面、深入推进全响应工作,一是西城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属28个部门,负责全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各街道(部门)分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专门成立了全响应工作科,全面负责区级全响应工作。

2.重视调查研究,促进全响应工作科学发展

面对全响应工作提出的全新挑战,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夯实全响应工作发展基础。一是密集深入街道了解掌握全响应分平台的运行现状、发展掣肘,收集建设性意见,为科学指导全响应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全响应各模块事项,完成《全响应三级联动信息化平台建设各模块事项梳理》,撰写了《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思考》等文章;三是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先进经验,补齐全区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3.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全响应工作机制

制度建设是开展全响应社会服务创新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网格化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为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的作用,一是梳理了全响应区级平台案件办理工作流程,确保区级平台案件有效流转;二是对区、街两级平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合;三是制定了《西城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督查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确保全响应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能够及时有效落实。

(二)以街道为工作主体,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

1.强化街道职能,全面贯彻落实全响应工作

一是在全区各街道分别成立了全响应工作科室,负责贯彻落实街道层面的全响应工作;二是规范技术标准,在街道层面将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分析研判、统筹协调等功能;三是在全区15个街道建成并使用全响应业务指挥调度系统。

2.加强工作统筹,稳步推进“三网合一”工作

一是在调整原城市管理网格、社会面防控网格、社会管理网格为1623个网格的基础上,完成了网格空间标绘,形成GIS电子地图;二是推进网格图层数据在手机端、区级和街道指挥调度系统之间的统一部署工作;三是完成网格人员力量配置数据部署工作。

3.发动五种力量,构建“条块”结合工作机制

三网合一后,人员配备根据“基础力量一员一格、专业力量一员多格、响应力量一格多员”的标准,重点发挥街道领导干部、社区工作者、综合协管员、执法力量、楼门院长等五种骨干力量,组建“一格五员”的网格人员队伍。将全区3573名社区工作者、2200名综合协管员、31000名楼门院长、街道科级以上干部以及公安、防火、工商等相关执法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并加大各执法力量在街道、社区职能发挥的工作考核;各街道普遍建立了“处级领导包片、科级领导包社区、科员包网格”的“三包”工作机制。

(三)以信息整合为抓手,构建区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nlc202309051559

1.加大平台建设,推进“五位一体”

一是完成了与区民政局、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区综治办、区应急办的数据对接,实现了与15个街道全响应分平台单点登录,形成了“1+5+15”的区级平台框架;二是完成了区级指挥调度系统门户建设和街道指挥调度系统门户调整;三是完成了区、街指挥调度系统的有效对接。

2.深度整合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一是完成了城市管理和应急基础数据库普查项目。2014年普查了7大类城市部件总计555828个,西城区特色(扩展类)部件总计54612个,对地形图进行了更新;二是汇集了多种来源信息资源,如街道全响应事项、城市管理事部件、应急值守、大信访、非紧急求助、访听解、社区网上服务、随手拍、人口库、地理信息、降雨量、服务商、网格力量等;三是重组信息资源,建立了城市运行管理专题、人口专题和评价专题等数据专题,实现资源深度整合;四是建立完善了全响应数据仓库,进行社会服务管理业务数据整合工作。

3.加强技术运用,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

一是构建西城区物联网监测应用体系,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的能力;二是开发“决策通”和移动视频等移动办公软件,便于领导掌握情况和远端决策指挥;三是建设全响应数字化视频应用系统和“天睿眼”全景视频;四是搭建区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四)创新多元参与渠道,逐步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治理与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开发了随手拍系统并面向社会开放,使用者只要下载随手拍APP安装,就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向系统报送全响应业务事项。另一方面,对西城区原有的行政客服热线、社区服务热线以及非紧急救助热线进行整合,开通了西城区“12341”政府热线,受理城市管理、行政服务、便民服务、社情民意和投诉举报等五项服务内容。这些措施不但拓展了社会公众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而且促使各级政府部门有效接受社会监督。

三、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库、电子图并综合运用,将涉及的全部管理和服务主体、客体落实到网格中,进行实时末梢管理;二是制定社会服务工作标准,实现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处置流程、考核评比标准化;三是再造社会服务管理流程,将标准化的五类事项按照“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入库评价-结案归档”的闭环流程进行;四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加强降雨雪量、人流量的检测,建设“天睿眼”全景视频,确保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整合平安资源,构建防控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将基础信息资源、全响应基础信息资源、社会管理相关委办局资源、15个街道全响应分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平安建设资源共享,为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二是依托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防止事态扩大,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而且还可以通过对信访、群体事件类问题办理分派、统筹协调以及对疑难问题的掌控,实现快速响应、全面落实;三是专群结合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了社会管理立体化防控体系,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14年以来,全区治安状况良好,截至目前“十万人发生治安案件数量”为566起,低于最优值2013年的801起。

(三)加强部门联动,提升重点工作保障和应急处突能力

一是通过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构建了包含69个职能部门的两级指挥、三级平台、四级管理、逐级上报、社会参与的部门联动工作模式,夯实了非常态管理的基础;二是突出街道“块统”和部门“条专”的作用,做到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避免推诿扯皮、交叉管理等问题,提高了解决和处置问题的能力;三是将应急管理融于社会服务常态管理之中,实施常态与非常态双重管理体制,坚持应急与预防并重,提升了全区应急处置水平。

(四)主动解决问题,扩大社会参与,增强民生服务能力

全响应模式以需求为导向,构筑双向沟通渠道,积极扩大社会参与,确保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响应、早解决”。一是由社区网格员主动发现民生问题,通过社管通PDA及时上报;二是开发西城随手拍,积极构建社会参与渠道;三是结合“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充分发动网格内五种力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确保“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五)降低运行成本,努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与效能

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依托信息系统,完成区街联动、资源共享和力量整合,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实现管理精细化、工作科学化、服务个性化,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一是运用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化的“五位一体”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整合热线电话,建成“12341”公共服务呼叫中心;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四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在区-街道-社区-网格各层级中均可实现“条块”之间的管理合力与协调联动;五是构建物联网监测应用体系,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能力。

四、推进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对策和措施

西城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够、缺乏标准、推动乏力等问题,阻碍了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平稳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城区管理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区级统筹指挥机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区社工委、区城管指挥中心、区综治办、区行政服务中心、区信息办)的职责分工,按照“行业为主、各司其责”原则,发挥“五大领域”牵头部门的作用,提高全响应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

(二)加强全响应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统筹推进力度,加快推进与信息化平台配套的六项机制(全响应建设协调推进机制、问题发现处置评估反馈机制、综合执法机制、信息采集更新机制、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机制、“三个一”运营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区级平台、街道平台的功能定位,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平台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全响应工作的监督评价体系。由于全响应工作流程是自下而上,监督评价体系涉及部门69家(15个街道、54个委办局),考核范围涉及五大领域,需要进一步明确“五大领域”监督评价的主责单位以及监督评价对象的范围,尽快建立完善的包含系统评价、专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内容的全响应绩效考核体系。

(责任编辑:徐春芳)

网格管理 篇7

一、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作为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工作组织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46号) 中首次正式提出。2012年5月25日, 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街道乡镇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公通字[2012]28号) , 进一步明确了消防安全网格划分、工作目标、“网格化”管理责任和主要工作。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 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 解决基层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以行政村、社区为“中网格”, 细化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消防管理职责, 解决经常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为“小网格”, 成立群众性消防组织, 解决日常防范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切实将消防安全纳入乡镇 (街道) 和村、居民委员会的社会管理事务, 是消防工作社会化落实到基层社会管理触角的有力举措。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提高消防安全动态管理;二是有利于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三是有利于提高火灾隐患的整改效率;四是有利于增强小型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五是有利于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德惠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现状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 松辽平原腹地, 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0万亩, 全市总人口100万人, 农业人口80万人, 辖12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308个行政村,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 因此更需要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2012年, 德惠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德惠市消防安全网格化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德府办发[2012]42号) , 德惠市防火安全委员会下发了《德惠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德防安字[2012]9号) , 德惠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实行消防安全网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德公安[2012]35号) 。全市按照按照“网格化”划分要求, 划分以乡镇 (街道) 大网格20个、划分以社区 (行政村) 中网格318个, 划分以居民委组 (社、队) 为小网格1926个。并选取郭家镇、菜园子镇、岔路口镇和胜利街道办事处为示范点, 通过举办现场会和全市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消防培训班等方式, 组织参观学习, 为规范全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上热下冷

部分基层单位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够, 存在参加市政府动员部署会议, 领到上级文件后不落实等问题, 个别社区、行政村既未对本级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也未开展“网格化”消防安全大排查。甚至有的基层领导对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不了解, 更谈不上组织领导, 工作不是主动作为, 而是被动应付。

(二) 重部署轻落实

一些乡镇街政府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名义上设置了消防办公室, 实际上没有真正发挥基层消防工作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仅仅将网格化管理职责和制度挂到墙上, 没有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仅仅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档案柜, 没有建立完善的辖区消防工作档案和防火巡查检查记录;仅仅张贴了几张消防宣传海报和标语, 没有按季节火灾特点及时进行更新维护, 致使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

(三) 检查突击式

一是对管理对象的底数不清楚, 特别是对辖区“三小”场所排查不彻底, 台账登记不翔实;二是以突击式管理方式整治火灾隐患问题, 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 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

(四) 缺乏长效机制

个别乡镇街没有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 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对于火灾隐患整治局限于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热衷于搞突击检查, 对如何改善辖区消防安全环境缺乏一种长远打算。

四、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在“网格化”管理中要注重群众消防意识提高

在深入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中, 我们总会遇到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够, 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消防机构或几个职能部门单方面的管理, 失去了更重要的群众参与。而“网格化”管理思路, 在工作上的划分, 并没有改变或者涉及到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他们只是被动的参与进“网格化”的划分, 因此, 要将“网格化”管理工作思路向人民群众及时的宣导, 鼓励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网格化”管理的各个环节, 自觉、主动做好身边的安全防火工作, 积极参与消防工作, 及时监督、举报发现的火灾隐患。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巨大作用。

(二) 强化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的落实

乡镇街道管理机构少、人员少、兼职多, 单独成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很难以实体化运作。而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既管理公安政法, 又承担着各项社会管理事故的综合协调作用。所以应依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或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的职能由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履行, 同时明确乡镇街道综治办作为负责消防工作的机构, 配备专 (兼) 职消防工作人员, 整合民政、安监、工商等相关所站的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 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统筹组织、同步检查考评。

(三) 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管理工作措施

乡镇、街道“大网格”:一是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重要问题;二是完善城乡消防规划, 加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使之满足灭火救援需要;三是协调指导本乡镇街消防工作开展, 着力解决消防安全重点、难点问题, 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和消防工作制度、建立辖区重大危险源、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消防工作基础台账, 并针对辖区可能出现的重大灾害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四是针对本乡镇街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例如德惠市在春秋两季重点开展了柴草堆垛进屯专项治理;五是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 明确职责分工, 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模拟联合演练, 德惠市已建立16个乡镇政府组织消防队和1个民办志愿消防队, 并在现有16个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基础上, 划分3个联勤战区, 加强灭火救援、消防宣传和“网格化”管理工作。

行政村、社区“中网格”:一是建立健全本村、本社区包含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及火灾防控弱势群体等情况的消防工作台账;二是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 报所属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及所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三是制定村 (居) 民防火公约、在主要道路、街区设置消防宣传标语;四是根据行政村、社区实际, 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和消防取水设施;五是建立志愿消防队,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德惠市已建立了308个配备农用四轮水罐消防车等简易灭火器材的农民志愿消防队, 并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街区、居民楼院、村组“小网格”:一是义务消防组织进行经常性防火巡查;二是配合协助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开展相关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管理研究 篇8

知识管理强调人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组织与环境的密切结合。计算机作为有效工具,对知识管理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的快速积累、共享和交流必须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1]。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围绕集成和互操作两个方面进行,主要经历了客户机/服务器、Web服务和网格三个阶段。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把数据和作业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客户通过访问服务器获得数据和服务,并与其他客户实现交流,互操作主要在服务器内部进行。

第二阶段从中间件开始,统一于Web服务。为了实现服务器之间的互联,出现了中间件技术,它统一表达基本业务过程及其相关的消息传递、数据库访问等功能。但中间件的可扩展性差,也没有解决数据/业务的发现等问题。Web服务正弥补了异构系统的鸿沟,解决了面向互联网的集成和互作问题。

集成和互操作技术的第三阶段是网格技术[2],最终目是实现在“全球智慧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和广泛协同,基本路是彻底解决自治性、异构性和动态性,将网格作为基础施。技术方案包括网格计算、普及计算和移动计算。

2. 知识网格定义和特征

知识网格是指一个智能的、可支撑网络应用的环境,使用户可以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管理知识资源,并提供按需服务来支持应用的创新、协作、决策和解决问题。

知识网格主要有以下5大特征:使人们能够通过单一语义入口获取、管理分布于全球的知识,而且不需要知道知识的具体位置;智能地聚合分布于全球的相关知识,利用后台推理与解释机制提供智能的知识服务;在一个单一语义空间映射、重构、抽象的基础上共享及使用推理服务,在其中相互理解且没有任何障碍;在全球范围检索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确保提供合适的知识闭包;知识不是静态存贮的,能动态更新,知识服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自动演化改进。

3. 知识网格体系结构

知识网格由五个层次组成: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应用层。

构造层控制网格中的资源,提供了共享资源的本地控制接口;连接层定义核心的通信和安全协议,使得通信更安全、更简单;资源层定义了在一个单独的资源上提供共享操作的协议;汇集层协调各种资源,关心的是全局的状态和跨域的交互行为;应用层通过各层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相应的服务,通过服务调动网格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3]。

4. 知识网格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创新,因此要管理资源丰富、形式各样的知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以解决其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知识网格在知识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4.1 知识网格有利于知识交流

首先,知识网格为知识表示的多样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任何人都可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发布者,而且知识网格能够帮助人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和发布知识。其次,知识网格有利于促进知识可视化和创新。知识网格通过智能化的用户接口使人们可以通过可视化来共享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知识创新的知识增值。

4.2 知识网格有利于智能化地进行知识管理

智能化包括使用方便、界面一致、主动服务、用户输入和操作最少、平台的灵活性和柔性特征及方便的个性化服务。知识网格是利用网格技术实现知识的共享、管理和提供知识服务的系统,它采用特定的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访问文件系统、档案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多种异构存储系统的统一接口,屏蔽了存储系统的异构特性。层次化的元数据设计思想为实现用户对资源透明性的访问提供了可能,也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3 知识网格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统一的平台

知识网格对分布在广域网环境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抽象描述,支持网格应用对资源访问的透明性,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创建一种基于因特网的新一代信息平台和软件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信息处理是分布式、协作和智能化的,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知识网格的智能化特性关系到用户是否接受的问题,也是其知识网格的优越性之一。

4.4 知识网格有助于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提炼知识

知识网格能关联和集成不同级别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以此来支持跨领域的类比推理、问题解决和科学发现。知识网格能删除冗余知识,并能够提炼所含的知识来合理扩展有用的知识。利用知识网格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挖掘,更有利于进行知识管理,它也会有助于从已有的良好知识、范例和类似文本的知识源中衍生出新知识。

4.5 知识网格有利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

知识网格是由知识元组成的,也就是知识网格使信息资源管理从文献载体深入到了知识单元层面。知识元的独立性和链接方法是生成新知识的主要途径,知识网格可以将整个科学分类体系立体分布在网格结点上,通过不同的结构链接方法使诸多交叉学科体系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创造出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5. 知识网格相对于传统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

5.1 知识获取与知识表示的多样化

在知识网格中人们直接通过交流互相获取知识,任何人都可成为知识的发布者。知识网格能够辅助人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和发布知识,并以人机都可理解的方式将其表示出来。

5.2 知识可视化和创新

知识网格通过智能化的用户接口使人们通过可视化来共享知识和激发知识创新的知识增值。语义链网络和认知图可缩短知识表示和可视化之间的鸿沟。

5.3 知识的动态传播和管理

知识网格通过知识流网络实现了知识在网络中的动态传播和共享,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利用。

5.4 知识的有效组织和提炼

知识可通过基于语义的范式来组织,以确保有效的检索和修改操作。知识网格能删除冗余知识,并提炼所含的知识来合理扩展有用的知识。它也会有助于从已有的良好知识、范例和类似文本的知识源中衍生出新知识。

5.5 知识关联和集成

知识网格能关联和集成不同级别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以此来支持跨领域的类比推理、问题解决和科学发现。

5.6 知识管理的智能化

从知识存储到用户的知识利用,知识网格纵向地为用户提供集成一体的方案。它不需要程序员进行二次开发,只需要管理员做简单的配置,就可建立服务平台。智能化包括使用方便、界面一致、主动服务、用户输入和操作最少、平台的灵活性和柔性特征及方便的个性化服务。

6. 结论

知识学习是最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所有人都受到上述技术的影响。人们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辅助人们学习,受到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者、人工智能专家和信息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知识网格给知识管理提供了美好的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安全问题、产权问题。网格应用所涉及的大量资料和计算内容在各组织间是否能安全共享,内部系统环境中的资源能否被安全可靠地利用,是网格技术应用的重要问题。产权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资源共享,而网格技术是在巨型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新变革,立足于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透明服务的一项技术。这样就使得资源利用合法化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国家相关法律制定和保护[4]。

总之,知识网格是一个集人类当前全部知识为一体的、合理组织的网络知识集成系统,利用计算机网格通过信息集成和知识集成来实现知识的合理组织和动态生长,从而实现知识传播和利用的总体最优化,对知识创新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毅志, 刘建勋.知识网格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6) :13-16.

[2]周淑云.知识管理的新发展——知识网格[J].图书馆论坛, 2006, (1) :235-237.

[3]诸葛海.知识网格[EB].2006.06.27.http://jcst.ict.ac.cn/down2loads/xsqy/qy1301.pdf.

网格环境下的资源管理 篇9

近年来,巨型机与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应用正在普及,高带宽、高速率的网络已经在广域环境中应用,个人计算机功能也日益强大,网格计算应运而生。网格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构筑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远程设备、计算机、传感器、大型数据库等融为一体,为普通百姓和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和资源。

1 网格资源的管理

在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共享技术下,出现各种各样的资源以供我们使用,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等等,如何对种类众多的资源进行管理,在众多的管理方法中那种方法切实可行,管理效率显著提高。我们从以下切入点作为研究的目标。

(1)进行资源的抽象,提供资源访问的接口。把网格上的资源进行逻辑抽象,如提供资源合理的描述,以为后续资源管理中资源的定位和发现提供便利的通道,从而提高查询搜索的速度。

(2)进行资源共享的协调工作。根据资源本身和资源拥有者的特性,制定符合共享的策略,如时间片轮转策略、先来先服务策略等。不仅要支持一个资源请求者请求多个资源的情况,还要支持一个资源被多个资源请求者请求的情况。

(3)资源管理器还要代替请求者去使用资源,并建立安全的资源使用机制。在传统的系统中,一个用户使用某个资源需要在资源上建立一个帐号,并通过该账号使用资源。但是在网格系统下,大量的用户和大量的资源无法实现这一点。如果资源管理器是一个网格的超级用户,这个超级用户可以代替网格用户在资源上进行工作,用户请求时,资源管理器为该用户在资源本地建立一个进行活动的场所-用户资源池。用户资源池是动态建立的。使用的时候建立,请求结束的时候撤销。因此同时在一个资源上存在的用户资源池的数目是很少的,管理也不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在网格计算系统中网格资源管理的地位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作业管理、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即用户通过作业管理功能向网格系统提交作业,为作业指定所需资源,删除作业并监测作业的运行状态;用户提交的作业由任务调度功能按照作业包含的各个任务的类型、所需资源、可用资源等情况安排运行日程和策略;资源管理功能确定并监测网格资源状况,收集作业运行时资源占用情况等信息。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用户层、网格安全层、资源管理层、资源层。用户层主要为用户提供接口,支持用户对作业的创建、提交、控制、调度等。网格安全层主要负责用户身份认证,如确定该用户是否有权使用网格,用户的名称和密码是否正确等。网格管理层是整个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用户和资源的交互,资源定位、资源匹配、资源调度、资源监控等操作。资源层是资源的提供者。

2 网格资源的发现与定位

2.1 资源发现

资源发现机制就是在网格环境中,需要新的机制,使得网格能够从海量的资源中获得所需的,使得需要协同工作的资源能够相互发现,它不仅应该考虑资源的位置信息,而且应该更进一步考虑资源的属性等语义信息。资源发现是根据资源请求者的资源请求描述,从网格上为请求者找到满足请求描述要求的合适资源的过程。资源发现可以形式化地描述为一个函数:

该函数的输入变量是资源需求,输出变量是一个资源的唯一标识符。函数f是资源发现的表示。

对于资源发现有着不同的定义,相关的定义如下:

定义1.1:对一个资源描述集D,和一个资源的属性集A,若,使得aj包含di,则称资源A满足请求D记为S(A,D)。

定义1.1是不严格的,因为没有精确的定义其中的“包含”。

定义1.2:对网格G,令d是任一个资源描述集,若存在一个过程P,和资源集合A,使得P(d)=A,其中∀ai∈A,都有S(ai,d)∧ai∈G,则过程P被称为网格G中的一个资源发现过程,A称为P对d的目标集合。

定义1.2只是说明了资源发现过程的功能,对资源发现机制本身还没有给出更详尽的描述。

给出具体的定义虽然困难,但是网格环境中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源发现机制,一般应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成员协议:约定资源或节点以何种方式加入网格,如何获取其他节点或资源的信息,并与之通信。

(2)覆盖构造:一个网格结点如何从它本地可见的其它网格节点中,选取一个活动节点的子集,使得通过与这个子集中节点的交互,就可获得必要的资源信息。这样,从网格全局看来,在网格节点构成的图中,只选择部分边,构成一个覆盖,即可在任一节点,获得整个网格的资源信息。

(3)预处理:为获得更好的搜索性能而预先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是独立于资源请求的。因此,对资源信息的缓存不是预处理,而预取是。另一个预处理技术的例子是资源属性的发布,如将本地资源的情况通告远程的节点,以利于远程请求的快速匹配。预处理还可以是网络覆盖的重新构造,如根据请求和资源的分布情况,实时地由覆盖构造功能重新生成节点图的覆盖。

(4)请求处理:包括本地处理和远程处理两个部分:

①本地处理包括在本地存储的信息中对请求进行匹配,根据特定策略对请求进行处理,如丢弃寿命超过TTL限制的请求,或根据管理规则拒绝来自某些节点的请求等。

②远程处理是指请求转发的规则:根据不同的策略(如最短距离优先)将请求发送到其他的节点上。

(5)资源表示方式:用户如何表达(描述)自己的请求;资源以何种格式向网格报告自己的状态;资源的信息在节点上以何种方式存储。

2.2 资源的定位

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类型的非集中式分层树型结构网格资源定位方法,可以在网格上根据不同的目的建立社区,在一个社区内集中具有相同类型的资源或相同需求的用户组织按树型结构组织在一起形成社区成员。资源发现请求转发以及资源信息的扩散都被限制在相应的社区内,从而改善了资源发现的性能。

一个请求在到达一个可以满足它的资源或生存期(TTL)到期前,可能被多次转发。如果资源管理器发现一个请求的TTL已经过期,就将该请求丢弃,不再做进一步处理。资源管理器还必须尽量保持其信息表中资源信息的正确性和实时性;一个资源管理器将定期地收到它的邻居资源管理器,即父亲和孩子节点的资源管理器,向其发送的更新报文,并以此为根据更新本节点的资源管理器信息表中的相关内容。本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邻居节点就是指父亲节点和孩子节点。相应地,该资源管理器也应该周期性的将本地的资源信息报告给其邻居节点的资源管理器。如果一个资源管理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其邻居节点的更新,则认为该孩子节点或父亲节点发生了故障,结点资源管理器不再将请求报文和更新发送给该邻居,并根据特定策略更新拓扑。

资源提供者必须首先注册到一个局部的资源管理器,并周期性地向其发送自己最近的状态。当一个资源提供者收到一个资源请求时,如果本地资源可以满足请求,则向请求者发送相应消息,否则将该请求丢弃。

图1给出了资源发现模型和定位资源的过程。资源提供者K提供了一个资源p,而请求P是来自请求者L的p的请求。开始时,p被L发送至IP最近的资源M3,而根据M3的局部资源管理中的信息表知道,M3没有满足需求的资源,则转发到M3的父亲节点M1,M1也不满足条件,转到其父亲节点M0,M0节点也不满足资源的条件,但是在M0中记录有其孩子节点M2的信息,由M0查到M2满足条件,那么请求将最终到达资源r,于是M3将请求mr转发至M2。

3 组织和注册

考虑到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将不会少于现在互联网上的资源,要利用好网格环境下的这些资源,就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可以用一种与客户在银行中存钱的方式把资源注册(存储)在本地的资源管理器中,其实每个资源管理器相当于一个搜索引擎,需要注册资源可以向最近的资源管理器系统提交资源的属性信息也可以选择符合的资源管理器系统提交资源的属性信息,资源管理器接受资源请求,并根据该资源的IP或URL去证实资源的存在(为了防止提交不存在的资源),并进一步证实该资源属性信息以及收集一些用户不曾考虑到的信息,比如资源所在网络的带宽,性能,访问该资源所需的时间。资源管理器证实了资源的类别和其他主要的属性信息后,把这些信息按资源的类别记录到信息表中的相应位置,并提取一些关键的信息,如CP U的主频、内存的容量和操作系统等,建立倒排索引,若搜索大量的资源时,可以根据关键字搜索满足条件的资源集。所以此资源至少属于一个类别并且必须有相应的属性信息的描述。这些信息决定注册的资源在资源目录树中的位置,以及检索资源甚至对资源进行定位的依据。

资源注册与组织在每个结点上运行的资源管理器,需要处理资源信息存储,向调度子系统提供资源处理能力,向监控子系统提供系统数据并接受监控子系统发出的命令,并处理资源的动态变更。

4 结论

网格计算系统中,网格资源的管理是负责全网格资源目录的统一用户的账户管理。动态地收集、处理网格中各种资源(尤其是服务器)的状态信息是统一调度管理的基础。采用资源树定位算法,多种请求定位策略,可以快速的找到目标节点,提高相应查找时间。

摘要: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源共享,要利用网格技术让人们透明的使用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对种类众多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仿真证明在该管理模型下能够快速的定位到所需要的资源,并能够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网格,动态层次结构,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师雪霖.云虚拟机资源分配的效用最大化模型.计算机学报,2013.

[2]肖迎春,王汉武,李梦雄.S基于混合组合双向拍卖的网格资源分配方案.计算机科学报,2014.

[3]孙立斌,陈闳中.一种负载均衡的网格在线调度算法计算机工程,2014.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的优化 篇10

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环节中, 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进行不同级别的网格的划分。不同的网格区域其所属于的网格内容是不同的。通过对现阶段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分析, 可以得知目前阶段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需要建立在现阶段的消防分级管理基础上, 进行以社区、农村等基本网格管理单元的划分。当然, 上述工作环节的开展, 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规则, 进行网格的划分, 实现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的管理对象、模式、管理空间等的划分。通过对消防监督检查环节的应用, 进行业务程序的重组, 以满足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下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我们积极做好管理环节、信息传递环节、工作派遣环节、运行环节等的工作, 进行消防信息交互体系的健全, 积极建立问题解决体系, 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确保其信息化、网格化模式的正常运行, 这样有利于提高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的综合效益。具体做法就是各地将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 公安消防部门与派出所科学合理划分列管单位, 街道、乡镇组织力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 社区、农村定期对居民小区、辖区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建立经常化宣传教育机制, 广泛动员各基层组织和消防志愿者深入家庭、楼院, 面对面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建立规范化工作运行机制, 落实隐患移交查处、工作例会、区域协作等制度。积极推动把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平安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政府工作目标、文明创建等内容。

在消防大队建设过程中, 相关消防监督人员要进行日常消防安全重点的明确, 从而实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限制, 有些单位的数量比较多, 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对于消防监督员责任的落实存在诸多的问题。受到消防部门监管局限性的限制, 有些消防部门监管单位与派出所所监管的区域监督检查责任不能得到有效的划分。特别是在农村区域, 社区、村庄等某些集体企业的存在, 更加不利于消防监管责任的有效落实。从而影响了消防监管职责的明确。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环节的问题, 我们也要进行以下问题的剖析。

整体运行机制还不协调, 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 各自为战, 难以形成合力, 使消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由于职责、责任区不明确, 当前对消防大队监督员、消防民警、居委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难以量化考核, 造成工作量难以掌握, 相互之间缺乏比较, 难以评价实际工作成绩。由于没有绩效考核的激励, 特别是消防民警和居委会管理人员开展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普遍。

二、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方案优化

为了满足现实消防工作的开展, 进行政府领导环节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进行统一性质的领导。相关消防单位要积极进行政府网格化消防管理环节的应用, 实现消防管理统一性工作环节的开展, 促进政府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健全, 这需要进行政府领导功能的呈现, 促进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高度的提升。比如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消防队伍编制模式的优化, 进行网格化消防管理政府目标的优化, 进行考核内容的深化, 保证督导考评体系的健全。通过对网格的有效划分, 可以保证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这有利于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网格的划分是实施网格化消防管理的基础, 宜遵从属地管理原则, 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边界, 不应跨社区分割;负载均衡原则, 兼顾建筑物和居民区的完整性, 网格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 并使各网格内的管理部件数量大致均衡;无缝拼接原则, 网格之间不应有漏洞, 也不应有重叠。

在网格消防管理过程中, 通过对管理人员及其工作人员自身责任环节的优化, 可以促进基层网格实际工作的开展, 比如要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 进行网格管理人员的编制, 促进编制内容的优化。进行各个级别的网格管理程序的协调, 在一级网格管理过程中, 要进行消防大队监督人员体系的优化, 实现监督检查体系的极爱你去。在二级网格管理过程中, 要针对小场所的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模式的更新。当然, 无论是哪个级别的网格管理, 都需要明确好消防人员的结构构成, 针对实际情况, 展开工作。要完善网格人员监督责任的落实, 建立和完善上级网格人员对下级网格人员的包帮和指导制度。在明确网格管理人员责任方面, 可参考消防创新的“四色标识”法, 具体方法是在所有场所门口张贴“红、黄、蓝、绿”四色标识, 分别代表场所的管理等级为“重点单位”、“一般单位”、“九小场所”和“在建工程”四种类型, 上面详细注明了单位名称、网格检查人员、检查时间、场所类型、隐患状况、整改责任人等基本情况信息。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开展, 进行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的健全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需要我们明确现代化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重点, 保证监督检查工作、消防巡查工作等的开展, 实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体系的健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也要进行网格分工负责环节、投诉中心统一调度核查环节等的协调, 保证其整体协同机制的优化。在技术层面上, 我们也要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的健全, 通过各种新型的举报投诉方式的开展, 开拓投诉受理渠道, 实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体系的健全, 以解决日常举报投诉过程中的受理环节、奖励环节、曝光环节等的各个麻烦。消防安全网格化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能够解决消防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突出问题, 消防安全网格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领导推动、基层消防组织保障、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工作, 还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制度、业务工作流程。

结语

消防网格化管理的开展,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展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以提升消防网格化管理的综合效益。

摘要:本文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的优化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研究分析,研究深化

参考文献

[1]余后从.建立运用保险调节火灾风险机制的探讨[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 2005.

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证研究 篇11

[关键词]乡镇网格化;社会管理;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Grid Management of Ximi

Li Linw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any social problems continue to occur, It is thus advisable to bring a modern management methods to the demand of moder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2012, Zhengzhou Municipal Council and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long-effective mechanism of relying on the people to prop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is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grid-based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raised an urgent need to blaze new trails on work mechanism and to strengthen found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help the new urbanization, Xinmi carry out the grid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Xinmi implement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operation,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I hop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to improve grid management.

Key words:Township Grid; Social Management ; Empirical Study.

一、引言

网格化管理模式始于北京,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建成启用了全国首例“网格化”管理系统。此后浙江、上海、湖南、山东等地以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打造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郑州市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密市作为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紧随郑州市步伐,在郑州市总体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行网格化管理。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了诸如工作机制不规范、条块融合度差、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公共服务相对较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对上述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完善网格化管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新密市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背景分析

(一)新密市实施网格化的原因

2012年2月24日,河南省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全市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党务工作大会上提出,要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并在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和新郑州市梨河镇进行试点。4月27日,郑州市召开了“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观摩推进大会,会议主题就是要在全市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并把此作为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网格化)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促进城乡各项基层工作任务的落实,新密市抓住此次契机,按照《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郑发〔2012〕8号)要求,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新密市的基本情况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隶属省会郑州,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97200(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密市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

三、新密市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设置机构人员。新密市成立了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内设综合协调、网格管理、督查考核、信息宣传、技术保障等5个科室,配备了20个编制,全额预算管理。按照全员定格的原则,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347个、三级网格3372个,共下沉群众工作队员1025人、乡(镇)办工作人员1331人、市直职能部门人员6329人,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联村全覆盖,群众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公职人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全覆盖,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全覆盖)。

nlc202309051158

(二)配备硬件设施。按照一级网格“八有五上墙”,二级网格“七有四上墙”,三级网格“两有三显示一建立”的统一规范,进行了硬件建设。高标准建好市、乡、村三级信息平台,统一为乡镇办、各村(社区)和基层网格长配备了电脑、手机终端等必要设备。在广播电视台、《新密时讯》分别设置了专题专栏,城乡共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20个、张贴标语8300多条,向群众发放明白卡、公开信近百万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为网格化管理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明确职责权限。按照“市级统筹、乡镇办管理、委局保障”的要求,在由乡(镇)办统一管理、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块”上侧重排查问题、“条”上侧重处理问题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促进条块融合。乡(镇)办、村(社区)网格人员对本网格内各项工作负总责,主要职责是“排查问题、协调人员、配合执法”。市直职能部门下沉人员对本网格本部门业务工作负责,主要职责是查处和解决对口业务问题,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群众工作队员对所驻村(社区)整体工作负连带责任,主要职责是督促、配合、帮扶村(社区)各项工作,并下沉到三级网格,履行本级网格长的职责。同时把50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汇编成册,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困境

(一)网格化工作机制缺乏规范性。因为处于初期阶段比较注重物理形态上的组织架构的搭建,党组织主导下网格化运作的化学机制尚未正式形成,[1]只能探索与运行并行,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密市下派7000多人,分布在全市1001平方公里数的土地上,管理难度前所未有,管理成本迅猛增长。起初为应付检查,一哄而上,后来是逃避工作,考核期慌忙补漏。

(二)行政色彩浓厚,条块融合度较差。在制度设计上,虽然充分赋予了一级网格,也就是乡镇办对下沉工作人员的调配权、使用权和评价权,但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影响,部分乡镇办对下沉的工作人员不敢用、不会用,加之市直部门人员的观念转变不足、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致使一级网格的区域统筹和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条块融合较差。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拖延无作为等现象。

(三)网格人员管理存在缺陷,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由于乡镇办部分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缓慢,配备的社管通手机虽然多次培训,仍不能熟练操作,尤其是多数二级网格缺乏电脑操作人员,信息平台不能正常使用,影响工作的快速开展和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一二级网格长怕问题、怕麻烦,不愿意也不善于利用平台处置解决问题,造成信息平台对矛盾问题的统筹协调和评判裁决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网格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为每一户居民建立非常详细的档案,建立低保、退管等工作台账,这些都要求工作人员认真、细致、效率高,且负有责任心。[2]

(四)公共设施及服务有待加强。与大城市网格化管理相比,基层网格管理在人员和设施配备上都不尽完善。乡镇的建设资金多来自政府财政投资,而之前政府对乡镇的投入相对较少,公共设施缺乏,对乡镇留守老人和儿童更是关照不足。在工作中,由于有些乡镇地域复杂、工作范围大,特别是有些二、三级网格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缺乏工作、用餐、休息等必要设施,造成“下的去、沉不住”现象。

(五)居民综合素质较低,社会参与不足。作为乡镇(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举措,网格化管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参与乡镇(社区)居民参与效率低,认同感不强的矛盾。但事实上,乡镇(社区)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在二、三级网格之中,居民并未积极参与到乡镇(社区)建设当中来。[3]乡镇居民多是老人及留守儿童,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缓慢,乡镇村社的工作者的技术能力不足,多是靠威望获选,对于新型网格化管理也当做是上级的命令,参与度较低。

五、推进和完善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创新。按照“集中采集、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原则,全面收集村(社区)内人口、自然、区划、建筑、驻区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录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管理队伍坚持日走访、日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问题;超出职责范围的事项,逐级向上级报告。村(社区)每日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情况。

(二)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实现条块深度融合。市直各单位要研究和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的网格化体系建设,努力使自身的“小网格”与全市的“大网格”相融合、相促进。1、以制度机制保障融合。制定网格化管理、信息报送、人员奖惩等制度,为促进条块融合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规定村组(社区)干部负责每天动态巡查每周针对排查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解决。2、以督查考核推动融合。一是观摩督查,组织乡镇办党委书记和分管的负责人开展巡回观摩汇报。二是专项督查。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集中治理。三是绩效考评。把网格化管理列入绩效考核的重点,定期评比通报。三是跟踪督查。成立由市直单位正科级干部任组长的督查组,对全市18个一级网格开展“一对一”的跟踪督查,查找差距,落实整改,提升工作水平。

(三)健全网格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奖惩责任。考核以法定事项和职责界定事项履职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反映数据为基本参照,每周对各单位加减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月进行排序通报;乡(镇)、街道办事处每天对所属单位加减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周进行排序通报。加大暗访督查、随机抽查、电话抽查、走访网格群众、3G手机定位督查、跟踪督查、联合督查和推磨式互查力度。设立网格干部考勤业绩奖,对于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的下沉人员由财政年底一次性兑现,予以通报表彰,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认真、排查不细致、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彻底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免职等处理。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各级网格软硬件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将现有的巡防队员、协管员、民调员、计生专干、片医、大学生村官、环卫工人等基层力量整合进入网格,发挥巡查发现问题、协助执法等工作职责。加大社会服务投入,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工作触角,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特别是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重点开展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开展特困人员慰问、帮扶,提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及时发现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就医、上学及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护问题,督促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五)深化群众自治管理,扩大群众参与。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乡镇(社区)居民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要借助大力宣传网格化管理的契机逐步培养群众的社区意识。转变群众观念,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来,协助网格管理员及时发现社区问题,处理问题。在村(社区)网格管理中,每户选出一名家庭代表,然后从若干家庭中选出一名联户代表,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下派的网格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联户代表的联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席秀卿.花园路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牛海霞.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3(12):250—251.

[3]任婧.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作者简介

李林蔚(1990—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网格数据库事务管理策略 篇12

事务管理是传统数据库的关键技术之一[3],同样网格数据库要能充分发挥其协同处理能力,它也离不开事务管理。在相关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对多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6,7],虽然网格数据库与多数据库在某些方面有类似之处,但是网格数据库的分布地域以及节点数据库的协同处理能力是多数据库系统无法比拟的,也正是由于网格数据库的特殊运行环境网格平台,使得网格数据库的事务管理与其他数据库的事务管理有着不同。本文对网格数据库的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的概念,并作了相关形式化定义,为了保证全局事务的正确执行,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必须串行化,我们给出了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串行化的条件,并进行了相关证明。

1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形式化模型

1.1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

网格数据库由运行于网格平台上的节点数据库和网格平台一起组成,这些节点s1,s2,…,sn上的数据库独立且具有自治功能。网格数据库将在网格环境中所有节点数据库提供的功能服务化,充分利用网格的优势,提供多个数据资源协同工作。一个应用发出请求的时候,网格平台管理系统根据整个网格环境的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一个或多个节点数据库提供的一个服务或多个服务来完成该项请求任务,并返回结果。假设现有一个服务请求Ti,就某一个节点数据库无法来完成或者是为了提高执行这个服务请求的速度,需要网格环境中的多个节点数据库共同完成该项请求(在网格环境中,只要有空闲的服务就提倡充分使用该服务),可将这个服务请求分解成Ti1,Ti2,…,Tin,让网格环境中的所有服务一起来共同完成某个或者某些服务请求。我们称Ti1,Ti2,…,Tin为网格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且Ti1,Ti2,…,Tin称为事务Ti的子事务。如果服务请求Ti在网格数据库中由某个节点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就能完成,称Ti为局部事务。网格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与局部事务的关系如图1所示。

1.2网格数据库事务形式化模型

为了给出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形式化模型,先引入几个操作符:

Ω:事务所有读、写操作的集合。Ω(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操作的集合;

Θ:完成事务操作所需数据库服务的集合。Θ(Ω(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操作完成所需要的数据库服务的集合;

Ψ:事务所有读、写、提交、回退操作的集合。Ψ(Ti)表示事务Ti中所有读、写、提交、回退操作的集合。

根据网格数据库中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的说明,下面给出与网格数据库事务形式化模型有关的形式化定义。

定义1 节点数据库组成网格数据库的每一个自治的数据库均被称为一个节点数据库。存放在场地i的DBMS中的节点数据库的数据集记为LDBi,网格数据库的数据集用GDB表示。

定义2 局部事务提交给场地j中DBMS(记为DBMSj)的事务Ti是一个局部事务,如果Θ(Ω(Ti))⊆LDBi。在DBMSj上所有局部事务记为undefined,GDBS中所有局部事务记为:

undefined

定义3 一个事务是全局事务(GTi),当且仅当

(i)Θ(Ω(GTi))⊆GDB;

(ii)∀LDBkΘ(GTi)⊄LDBk。

定义3表明全局事务所完成的任务请求,不是由一个节点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能完成的。全局事务是所有节点数据库上子服务对应的子事务的并集。

2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的串行化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网格数据库中的一个事务操作同样是由一组读写操作组成,事务的结束同样也是以提交或放弃为标志,这些读写操作分别用ri、wi来表示。在某个节点sk上的局部调度用Sk来表示,这个局部调度是由一组在节点sk上执行的局部和全局事务组成。

定义4 如果局部调度Sk包含一个wi操作,在它之后执行的是rj操作,并且在rj执行之前Ti不放弃,我们称事务Ti关于操作wr与事务Tj冲突。如果事务Ti关于操作rw、wr、或者ww与事务Tj冲突,我们说事务Ti与事务Tj冲突。

定义5 对于事务Ti、Tj∈Sk,如果Ti、Tj在调度Sk中冲突,且Ti在调度Sk中提交,那么在Ti提交前Tj不提交,则称调度Sk是严格可恢复调度。它们的调度次序是Ti先于Tj。

对每一个全局事务,全局事务管理器(GTM)首先选择一个能够执行相关局部事务的节点数据库,然后根据这些局部事务执行时是否有冲突来决定该事务是接受、延时还是放弃。由于节点数据库的自治性,可能会出现有的局部事务提交,而有点的局部事务回滚,使得全局事务执行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就是实现局部事务的全局可串行化调度。

下面来考虑一个网格数据库系统。如图2所示根据网格数据库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的定义,我们知道,这里的事务T1、T2是全局事务,T3、T4是局部事务。在节点s1上的数据库中有数据项a和b,节点s2上的数据库中有数据项c和d。全局事务T1、T2分别定义如下:T1:r1(a)r1(c);T2:r2(b)r2(d)。

节点上的局部事务T3、T4分别定义如下:T3:w3(a)w3(c);T4:w4(b)w4(d)。

假定事务T1在事务T2执行和提交之后执行和提交,那么在两个节点上将产生两个局部调度S1和S2,调度次序分别如下:

S1:r1(a)c1w3(a)w3(b)c3r2(b)c2

S2:w4(c)r1(c)c1r2(d)c2w4(d)c4

最后的结果是,在节点s1上事务T1发生在事务T2之前,节点s2上事务T1发生在事务T2之后,因此事务的全局串行化得不到保证。

为了能够维持网格数据库中事务的全局串行化,我们给出下面的定理。

定理1 对一个网格数据库系统,假设每一个节点数据库上的局部调度都是严格可恢复调度,那么如果网格数据库的全局服务请求(全局事务)所产生的全部子服务(局部事务)像在节点sk上的局部调度Sk一样,存在一个全局的调度次序,那么这些全局事务是可串行化的。

证明 假设这些全局事务不可串行化,并且在每个节点上存在一个全局的调度次序,那么对将在节点sk上执行的全局事务Ti、Tj来说,事务Ti在事务Tj前提交,那么事务根据定义6知,Ti的调度次序先于Tj。又因为每一个节点上局部调度是严格可恢复调度,所以所有的全局事务T1,T2,T3,…,Tr一定存在这样的一个环,事务T1在节点si1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2,事务T2在节点si2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3,等等,事务Tr在节点sir上的调度次序先于T1。现研究节点sij上的事务Tj和Tk,如果事务Tj先于Tk,则在总的调度次序中Tj先于Tk。因为节点sij上的事务Tj先于Tk,根据定义5知,节点sij上的调度是严格可恢复调度,所以在节点sij上Tj在Tk执行前提交,那么它们在总的事务调度次序中Tj先于Tk。同理可得在总的事务调度次序中T1先于T2,T2先于T3,…,Tr先于T1。这说明全局事务T1,T2,T3,…,Tr是全局可串行化的。

下面我们用一个有向图来表示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执行过程。

定义6 网格数据库中任意一个全局事务执行过程用一个有向图来表示,它是一个四元组,G=(GT,LT,E),其中:

1) GT是全局事务的集合;

2) LT是局部事务的集合;

3) E是符合下列条件的边的集合:

i) 连接GT中全局事务顶点的边集。对于任意的两冲突的全局事务GTi,GTj∈GT,如果GTundefined,GTundefined分别为全局事务GTi,GTj在节点sk上的局部子事务,那么存在一条从GTi到GTj的E边;

ii) 如果E是连接GT和LT中顶点的边集。对于任意的两提交给节点数据库DBMSk的冲突事务Tki和Tkj,那么边集E中可以包括全局事务顶点间、局部事务顶点间、全局事务顶点与局部事务顶点间的边集。

定理2 网格数据库的事务是可串行化的,当且仅当它的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所构成的事务图中无环存在。

证明 1)先证明充分性。即网格数据库的事务图边集E没有环存在,网格数据库事务是可串行化的。因为事务图没有环存在,则由定义可得,对局部事务一定是可串行化的。对事务图中与全局事务相关的点也无环存在,不失一般性,假设全局事务集GT={GT1,GT2,…,GTn},因为无环存在,可对GT1,GT2,…,GTn进行拓扑排序,现假设拓扑排序结果为GTi1,GTi2,…,GTin(i1,i2,…,in是1,2,…,n的一个排列),根据前面的假设,可得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GP’)是GTi1,GTi2,…,GTin的一个串行执行的事务经历。将事实上的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设为GP,下面我们来证明GP≡GP'。设任意两冲突操作p,q,如果p∈GTi,q∈GTj,且p

2) 再证明必要性。即网格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是可串行化的,证明事务图中边集无环存在。假设事务图中边集存在全局事务环,设为GTi1,GTi2,…,GTin,…,GTi1,设事务串行执行过程为GP,则由定义可得,∃p∈GTi1,∃q∈GTi2,p在q之前执行,由串行执行的定义得,在GP中,GTi1中所有操作均在GTi2之前执行,以此类推有GTi1的所有操作均在GTin之前执行,同时GTin的所有操作均在GTi1之前执行,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事务图中无环存在。下面来讨论事务图中边集仅存在局部事务环的情况,设为LT1,LT2,…,LTi,…,LT1,这个环说明存在事务LTi,事务LTi-1有操作在LTi之前执行,且事务LTi也有操作在LTi-1之前执行。而每一个局部事务执行过程均认为是可串行化的,那么LTi和LTi-1应该是全局事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局部事务执行过程是不可串行化,这与局部事务执行过程串行化矛盾。当LTi和LTi-1为全局事务时,那么又回到刚刚的证明上去了。所以事务图中也应该无局部事务环存在。

3结束语

网格数据库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刚刚起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本文主要是从事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将网格数据库中的服务事务化,当作事务来进行管理,并对网格数据库中的全局事务和子事务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有关事务的形式化定义。为了保证事务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保证事务正确执行的相关定理,并加以证明。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格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管理理论体系,提高事务管理的效率,研究网格数据库事务管理的算法实现,并在实际系统的开发中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Foster I,Kesselman C,Tuecke S.The anatomy of the gri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2001,5(3):200-222.

[2]Fedak G,Germain C,Neri V,et al.XtremWeb:Ageneric global compu-ting system.In: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AC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2001:582-587.

[3]Breitbart Y,Silberschatz A,Thompson G R.Reliable transaction man-agement in a database system.In Proceedings of ACM-SIGMOD 199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Atlantic City,NewJersey,1999:215-224.

[4]Breitbart Y,Georgakopolous D,Rusinkiewicz M,et al.On rigorous trans-action scheduling.IEEE Transaction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91.

[5]Elmagarmid A K,Du W.A paradigm for concurrency control in hetero-geneous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1998.

[6]Lu Zhengding,Yang Yuping,Li Changlei,et al.Maintaining consistencyin multidatabase systems[J].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Develop-ment,2001,38(2):157-162.

上一篇:物联网共性平台研究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