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声乐课

2024-10-21

集体声乐课(精选9篇)

集体声乐课 篇1

摘要:声乐集体课是声乐教学的一种模式, 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在声乐集体课中,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别具一格的评价方式, 可以突出“师范”性,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它特别适用于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声乐初始训练。

关键词:声乐,集体课,师范性

声乐课作为未来小学音乐教师所必备的基础专业课, 不仅要让学生们学会怎么唱, 还得学会怎么去教, 这样才能体现出师范生的“师范”性。所以师范类学校开设声乐集体课尤为重要。声乐集体课也叫声乐大课, 区别于声乐小组课和“一对一”声乐小课, 是对多人进行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

1. 声乐集体课所特有的优势

1.1 更有利于突出师范性

声乐集体课不仅包括声乐教育理论知识, 还包括一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知识, 它能将演唱技巧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声乐大课的开设使学生明确了声乐的学习目标, 为自己准确定位, 知道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胜任小学教师的需要。声乐大课的开设能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形成一个整体, 理论与技能相融合, 演唱歌曲与分析歌曲背景相融合,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教学综合素质以及人文修养。这样, 不仅体现了为小学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音乐教育人才的目标, 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突出了师范生的“师范”特点, 提高了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1.2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声乐课是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 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上这门课, 这就为声乐集体课的开设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我们师范院校, 一年级新生开设集体课, 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而且节约了师资力量, 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集体课能统一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难点, 还能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做一次性集中示范与讲授。教师在授课中采用集体练声或个别抽查的方法, 可以在解决个别学生问题的同时, 使其他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集体课上, 声乐教师可以一次性讲解声乐理论、发声技巧和对作品的处理方法, 避免重复讲解, 这样既做到了资源共享, 又精练了教学环节, 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学生能力的迅速提高

1.3.1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

在“一对一”声乐教学模式中, 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非常专业的声乐训练, 对于一些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 发声方法不能很快掌握, 久而久之就会加深这些学生的歌唱心理负担, 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但在声乐集体课中, 同学们在看到其他同学表现优秀时, 就会激发起自己的表现欲望和上进心, 增强了竞争意识, 在这样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了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学习的信心。而且由于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集体课可以培养他们的听辨能力, 通过辨别出各位同学的演唱特点, 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这能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1.3.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声乐集体课中,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 学生们就少了在“一对一”小课中的紧张心理。普遍问题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容易形成放松的学习心态, 有助于声乐学习。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与相互影响就会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氛围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2. 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施方法

2.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 还要有声乐理论知识的支持, 所以在课堂上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技术与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为了使学生对声音的发声原理有基本的了解, 就需要运用讲述的方法给予他们最直接的讲授;在练声的过程中, 可以将讲述法、示范法、练习法、启发教学等方法结合在一起,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发声技巧, 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讲述, 而是运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了表演、交流的机会, 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随之提高。

2.2 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2.2.1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结合。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 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的方法。”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声乐课堂上, 集体练声时, 老师以提示的方式指出学生在发声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提示寻找自己的问题, 并加以纠正, 这就把本来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了。在歌曲的展示上, 每节课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先由同学进行“点评”, 再由老师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更得到了同学及老师的鼓励与认可, 使学生的学习自我感觉更真实、更深刻、更贴近教师的要求, 这样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2.2 触类旁通, 讨论学习。

当教师在分析讲解中, 在指导学生建立一个好的歌唱状态的同时, 对学生各自的优点充分加以肯定, 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在集体课的学习中, 鼓励他们互相学习, 建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对某一位同学具有代表性问题的讲解中, 让学生们用讨论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同学们通过对比、体会、思考, 一方面可以锻炼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克服自己与之相同的毛病。由于经常性的学习、对比、实践, 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声音鉴别能力。

2.2.3 集体练声与单独表演相结合。

在声乐集体课中, 采用集体练声的方法, 缓解了小课中的紧张氛围, 使学生在无顾虑的心态下练习。在单独演唱歌曲时,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 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2.3 别具一格的评价方式

声乐集体课中, 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歌唱理论知识, 而且能提高自身的歌唱技能与技巧。由于声乐集体课具有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 那么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2.3.1 老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评价, 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看出他们对声乐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能发现学生在学习声乐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对教师之后的讲解提供了参考依据。

2.3.2 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辩别能力和表达能力, 又能让他们结合已学过的发声原理、歌唱技巧等理论知识加以实践运用。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引发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更主要的是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同学之间相互倾听、学习、交流, 加深了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 也培养了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

3. 声乐集体课的局限性

声乐集体课有众多的优点, 但确实也有其不足之处, 那就是专业技术性不强, 不适用于音乐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因为声乐大课是集体练声为主的, 全班同学一起练声, 教师不可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每一句发声的正确与否。那么对于声乐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声乐专业学生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

小结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被日益重视的今天, 声乐集体课正在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它特别适用于重在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类院校。

参考文献

[1]陈云燕.高师声乐集体课的优化教学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29卷第6期, 2008年12月, 175-177.

[2]李竣北、张继英.对音乐师范声乐集体课的浅见[J].《云岭歌声》, 2005年05期, 50-51.

[3]邹海妹.刍议声乐集体教学模式及其改进[J].黄河之声, 2010年05期, 76-77.

集体声乐课 篇2

【精品文档】

职业中学幼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微

【摘 要】声乐课是幼师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由于幼师课程设置的原因,声乐课目前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何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实施声乐集体课教学呢?除了一般意义上歌唱发声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外,在教学上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2)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3)选曲要适宜;(4)对学生要有客观、积极而灵活的评价。

【关键词】兴趣 声音观念 选曲 评价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叩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来自于学习者科学的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更来自于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的精心指导,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素质条件、基础程度、学习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准确、更仔细、更直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但这种“一对一”的教类多、声乐课时少、幼师学生多等原因,所以长久以来幼师声乐课普遍采用集体课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寓教于乐。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时他就会投入精力去研究、学习,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我认为兴趣的培养才是学好声乐的前题。

二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歌唱发声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外,还有声音观念。知识的概念如有关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知识外,的乐器就是人体本身,歌唱的过程就是人体各有关器官相互协调工作的过程,但发声器官的具体运动又无法直观面对。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呢?首先,多让学生接触正确的“声音”,灌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自然统一、张驰有度。让学生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没有声音表象的感觉和积累,当然无法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只有听多了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深层感觉到声音的美。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因为教师离学生最近,能及时给学生以具体的声音参照。

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听到正确的声音,及时找到方向并与之靠拢。然而模仿正是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好声音的形象语言,激起学

唤起她们唱歌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饱满,感情充沛,从而激起她们歌唱的发声器官、呼吸肌肉的积极运动,在种状态下,歌唱的技巧易于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再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身的特性,在掌握科学的声音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特色,唱出自己的音色。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尤其在集体课内,但正确的声音还是会出现,即使是一个音、一句乐句也要及时对学生加以肯定、鼓励并继续强化,让学生记住自己发出的正确声音时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在这样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正确的声音观念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 选曲要适宜

由于幼师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要走上幼教的工作岗位。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少会用到所学的正统美声歌曲、大型创作型歌曲、艺术歌曲等,实际当中用的歌曲。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幼师声乐教学的曲目选择上,除了要对一些初、中级美声、民歌、艺术歌曲等作品有一定的涉猎外,还应当针对今后的工作方向大量浏览实用型的声乐作品。

四 对学生要有客观、积极而灵活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表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唱歌和学习带来的乐趣。反过来它又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态度。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态度的评价,也可以是每个具体教学内容、环节的评价,也可以是整节课或者整体目标的评价。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学习程度,什么地方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什么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声乐技巧的学习,需要学生很大的耐心和良好的心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问题和困难。教学评价也要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不同个性、气质类型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之,声乐集体教学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克服不利因素,积极调动有力因素开拓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集体教学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华青.浅谈幼师唱歌课的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2003(01)

[2] 雷仰芹.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03)

[3]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C].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8

[4]腾守尧.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吕晓红.如何使新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J].音乐探索,2000(4)

如何给中职学生上好声乐集体课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中职学生

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许多农村地区也开办了幼儿园,于是学前教育专业成为较为热门的一门专业,声乐集体课就是许多中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下设立的,主要注重幼师声乐素养的培养,对中职院校来说,在专业学习人数不断增多,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下,声乐集体课的设立是有助于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声乐集体课概述

在我国扩招的国家政策下,开办了许多中职院校,这些中职院校以培养能够参与工作第一线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在学前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前景下,这些中职院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由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口较多,能够教授的老师又出现短缺,在这种现状下,学前教育中原本一对一声乐教学不能实现,因此,出现了一对多这种集体声乐课程,在课程中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在以一对多集体授课为主的声乐课程中,也要求老师根据特殊情况穿插一对一、分组课等多种形式。

二、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的专业中,声乐课程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出的幼儿教师要面对的是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幼儿,对他们而言,声乐教育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也能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体会快感,但是面对学前教育中师资力量短缺和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现象,在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是极为有必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中职院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机构,它所培养出的人才要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而声乐作为我们生活和新课程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教师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声乐集体课要求对培养出的声乐人才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对于声乐要具有演唱的能力,二是要在声乐基础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具备为别人讲解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把握

声乐集体课能够对全部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中职院校的,他们没有进行过高中教育,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基础能力水平较弱,在之前他们也没有对声乐进行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他们作为初学者,声乐知识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陌生,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集体课程的设立,让老师利用各种新媒体和课堂教育进行有关声乐的基础知识教育,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的声乐专业学习和应用。

3、有利于相关教学进度的完成

声乐集体课的设立是以一对多的讲授方式进行实施的,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设立,声乐集体课能够在增加讲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声乐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总体来说较短,集体课的开设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力增加学习的内容、增强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专业知识中相关教学进度的完成。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学习,声乐本身也具有愉悦性和乐趣性,许多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很多天生具有好嗓音、好乐感的学生,老师根据他们不同特征进行不同指导,让他们发挥特长,让学生在集体课上放松心情、锻炼胆量进行表演,通过声乐集体课程的充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对乐理知识枯燥感的体验。

5、有利于加快相关师资力量培养

中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会直接进入岗位,通过声乐集体课的开设,通过理、乐、曲、谱、舞蹈等不同内容的集体授课,让学生在整体上对声乐有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不断关注重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上对声乐有关的艺术人才产生了很大需求,在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能够加快有关艺术人才及教师的培养,缓解社会压力,提高与声乐有关师资力量的培养。

三、如何给中职学生上好声乐集体课

针对上述所说的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的重要性,中职学院及老师应该怎样做使声乐集体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何在最大效率上给中职学生进行声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热爱的兴趣基础上增强学习效率是每个中职院校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做提出建议。

1、要依据学生特点注重选曲

中职院校一般对学生设立的是三年制的课程,面对声乐不同专业的学生,老师应该学会在教授中按学生特点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乐曲进行讲授,例如面对中职院校中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毕业后就会走上幼师岗位,面对的是年龄小的幼儿,针对这一专业,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选择的乐曲应以儿歌为主,教授他们一些简单、欢快、节奏性强的乐曲。

2、要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兴趣

学生在对声乐集体课的学习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应用于实践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应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态度,教师也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用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乐曲表达的感情和呈现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从心底产生兴趣。

3、要进行正确讲授提升效率

声乐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面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提供正确的音乐知识和发音方式,最先让学生对乐曲知识有对错的辨别认识,通过基础能力培养上的模仿提高学习效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学习的认识态度也不够准确,老师也应通过集体教学外对个别人进行适时的单独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4、要合理评价注重讨论反馈

声乐知识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要进行多种方式的考察,注重实践能力的考察,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岗位中真正发挥所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对学生每一阶段的把握进行及时讨论,并利用集体课堂进行讨论,加以鼓励,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能够增加兴趣,对老师反馈的内容做出反应,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开课讲授中,教师作为教授和参与的主体,要根据学生在难易度适中的选曲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要正确的对概念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评价,在这几种原则的相互结合作用下,以少的师资力量达到最大化的学生声乐素质培养,为我国幼师队伍培养优秀的具有声乐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丹.声乐集体课教学实验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2).

[2]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李莉.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声乐集体课教学之我见[J].时代文学,2012,(6).

[4]赵玲.以多元智能理论拓展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J].音乐探索,2012,(3).

[5]陈栋.谈高职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33).

幼师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课,声乐,教学法改进

声乐课作为幼教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课程, 其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由于学生多, 师资力量有限, 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目前幼教声乐课多采用集体课教学的模式。笔者从自身的工作经验、着重阐述集体声乐教声乐教学的利与弊并对现阶段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方法的改进, 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集体声乐课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学, 高等院校的声乐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 这是声乐课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 “一对一”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发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教学。但在技工院校中,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资源不够充分等客观条件, 声乐教学主要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大量的师资力量的投入。高等音乐院校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 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出去工作的面对对象是幼儿, 幼儿的嗓音有他们独特的特点, 所以幼教的声乐课和音乐院校的教学法又有所不同, 幼教声乐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儿歌演唱和儿歌教学能力。集体声乐教学可以将学生分小组情景表演教学, 通过小组实践, 可以自评、互评、师评, 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方法, 这个是“一对一”教学模式中无法做到的。

二、现阶段集体声乐课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基础差。幼教的学生来读该专业之前, 音乐知识是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 来校才开始学节奏、视唱、歌唱, 由于技校生在校读书才两年半的时间, 乐理与视唱压缩在一起上, 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节奏、音符、音程、和弦、视唱, 导致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节奏和音准比较差, 这给学声乐带来很大的阻碍, 学生在练声唱歌时易跑调。

(二) 合适技校的声乐教材较少。合适技校的幼师专业的声乐教材较少, 教材中的很多曲目篇幅较大, 曲目中旋律音程跨越大, 不利于学生的练习, 学生在基础差的条件下唱旋律跳跃大的曲目, 声音容易紧和发抖, 长久下去学生的声带容易小结。且教材中的儿歌曲目较少, 甚至儿歌自弹自唱的曲目几乎没有。

(三) 教法单一、偏技能训练。声乐集体课教学很难做到对每位同学因材施教, 因为一个班学生一般都有30多个, 一节课才40分钟, 老师不可能做到都听一遍学生的练声发音, 所以集体练声老师找到的是共性的问题, 而学生在集体中练声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纠正每位学生的发音。教学上比较注重声音技能的教学, 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声乐教学的模式— “讲解、示范、练声、唱歌曲”,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的成效是占优势的, 但在技校的幼教声乐集体课上如果还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练声曲过于单调, 忽视了学生以后出去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幼儿, 因此我们不仅教会学生歌唱的技巧, 更应注重学生儿歌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注意挑选练声曲。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 因此, 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 刚开始接触声乐接建议练习宽母音, “u”母音有利于打开喉咙, 歌唱时只有打开喉咙练声声音才放得开, 且“u”母音有利于高位置声区的统一, 在练习该母音时强调学生用闻花香或打哈欠的状态练习, 练习时选的旋律的音跨度最好是二度。

第二阶段练母音要有宽有窄, “u、o”为宽母音组, “e、i” 为窄母音组。训练时, 两组母音结合使用, 将能取得较好的声音效果。当然, 如果我们的练声曲一直采用较传统的练声, 学生久而久之就失去兴趣, 由于学生以后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 所以我们的练声曲改编尽量要富有童趣。比如在练“u”母音时, 可以在儿歌中练习:5 6 5 4︱3 4 ︱ 5 5 ︱5—︱5 5 ︱5—‖, 练“o” 母音时练习:

这样学生不仅练声时感兴趣, 且可以学习到这些有趣的练声曲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上。

(二) 改变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弹唱儿歌与教学能力。 刚开始学生的练声是集体训练, 但有些学生悟性较好, 进步得较快, 所以在训练一段时间后, 通过考核, 将学生分组训练, 根据每组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小组练习老师可以巡回指导, 练声结束后, 学生自评和从小组互评中加深对声乐的见解与认识自己的发音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在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声乐课, 训练学生的教学方法与能力。每学完一首儿歌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去边弹边唱, 老师在下节课随机抽查个别同学。

(三) 举办声乐技能竞赛, 提高教学效果。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掘学生的潜能, 比赛的形式可以不限, 可以个人赛也可以集体赛, 比赛的分数可以做为平时分一个依据, 在比赛中即可以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又可能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增加学生的自信, 通过老师的点评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总结经验。

四、结语

声乐课教案2 篇5

音乐组

张克沛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作品《牧羊姑娘》《阿玛丽莉》

教学目标:1.学习并演唱歌曲《牧羊姑娘》、《阿玛丽莉》,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作品,加强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与歌唱情感表现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个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1.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2.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3.母音转换练习

4.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部分 1.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牧羊姑娘》作词:荻帆 作曲:金砂

荻帆,全名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出生于湖北蒲圻(现为赤壁)后随母亲迁于湖北天门。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很多

民族唱法的歌曲以其诗词为词。像《牧羊姑娘》等。1995年9月4日卒于北京。

金砂,重庆铜梁县巴川镇人,本名刘瑞明,中国著名音乐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执笔与参与创作《江姐》、《骄扬》、《蔚蓝色的旋律》、《椰岛之恋》、《木棉花开》等歌剧的全部音乐。

《牧羊姑娘》是金砂的处女作。

这是一曲曾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的旋律。歌词是诗人邹荻帆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四十年代经由金砂谱曲后,在五十年代真正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流传。创作这支曲子时,年仅19岁金砂正在当时四川巴县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学习。曲子如泣如诉地倾诉了对生活与知音的爱恋。上海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倾倒无数歌迷。民间流传开而常常被误认为是四川、青海或内蒙民歌。前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等国的音乐演唱团争相演唱,日本灌制的唱片中此曲翻译为《养花姑娘》。

《牧羊姑娘》的成功在于表达出作者的绵绵情思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特点,牧羊女的不幸与哀怨恰好表达出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

艺术处理

这首歌采用了典型的四句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了4遍,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期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

用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一三段以深情的语气问,二四段则以悲凉凄苦的心情来答。

《阿玛丽莉》选自《新音乐》(1602年出版)卡奇尼曲。这是声乐曲集中年代较久的一首,比较难唱,如果不以气息控制的声音唱出较长的乐句,而且音程不准,就很难表现出曲子的美感。

Amarlili中的“A”母音不利于喉咙打开,要下功夫,要用带有优美共鸣的声音来唱,全曲要用比较适合的进行曲速度唱出,音乐的流动性要贯穿整曲。第46—49小节最后的乐句,如不能一口气唱完可在中间换一口气。

集体声乐课 篇6

[摘 要]高师声乐教学是一种极具艺术性与抽象性的技能授课。它既需要声乐理论知识的引导,又需要将知识融入技能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声乐教学目标。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高等声乐教育歌唱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高师声乐集体课给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声乐课中总有一些系统的已成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巧,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以集体课的形式向多人传授,既节省时间又能大范围普及。声乐集体课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学生可平衡的掌握知识。集体课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声乐知识。集体课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不必存在心理负担,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等声乐教学 声乐集体课 音乐导赏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80-02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声乐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声乐教学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的声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而高师声乐教学在声乐艺术发展道路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声乐教学人才,因此,声乐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师声乐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声乐集体课也随之展现出其有利的一面。集体课不仅能够丰富歌唱形式,还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声乐教育实习或执教中发挥自我优势。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招生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艺术这条道路。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单凭学生成绩考不上理想的院校,故而寻找一种“捷径”,通过学习艺术,为之加分,以求进入满意的学府。二是有些具有艺术天分的人想继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故选择更高学府深造。除此两种原因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音乐的学生越来越多,致使高等音乐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不得不发生相应的转变。因此,就声乐教学而言,集体课的形式顺势而生。

(二)集体课的好处

歌唱需要技巧。声乐集体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将一些训练方法循环进行。如歌唱的呼吸技巧,在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时,教师在教授完技巧后可鼓励学生互相检查,一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二是可以将学生们训练过程中的错误互相揭示。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授学生在歌唱时如何打开喉咙时,如何保持歌唱状态时,都可在集体课中传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无声训练,在歌唱状态的基础上进行无声歌唱与讲话。

所谓无声训练是指用意念在额头处张“嘴”歌唱。几次集体课之后,学生会熟悉这种无声歌唱状态,以致想放声歌唱。有些原本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呼吸和发声的训练后,会发觉自己的声音与以往不同,更能激发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的设置条件与方式

(一)教学设施

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如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导赏,定期为学生播放国内外优秀声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提升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就能很好的理解与把握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在意境。在声乐作品导赏的过程中可将国内外较前沿的声乐理论与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

通过多媒体设施还可将学生演唱的歌曲做详细的记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录像,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质量

集体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进行统一的发声训练又可以进行逐一辅导。通常在集体课中,发声练习结束后要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之前需要教师导入新课。在这一部分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进行。导入新课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之前的发声练习中转移到歌曲中,为学习歌曲做好心理与情绪上的准备。教师可将歌曲的内容与创作背景向学生做详细介绍,并将歌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使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理解与把握歌曲。

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的范唱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可基本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基调。学生通过耳朵对歌曲进行捕捉,在教师的范唱中感知歌曲。在范唱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简短的发表对歌曲的初步感受与认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演唱歌曲,咬字发音,关注发声位置是否统一,这些都是要注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学生掌握歌曲为止。

可见,高师声乐集体课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声乐教师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需首先培养高水平的声乐师资队伍,依靠优秀的教师资源,加快声乐教育的发展。

(三)学生质量

声乐集体课中,除教师质量与教学设施外,影响教学水平的还有学生质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学生发声方法的科学与否都会影响到声乐水平的高低。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艺术,除需要学习者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外,还需要有理解作品,感悟生活的能力。歌唱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情感。因此,在声乐集体课中需不断提升学生质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发声练习及情感感悟力。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断积累演唱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教师互动,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转化为实践。

(四)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的科学布局

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影响,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应做合理科学的布局。在进行基础的声乐理论知识普及时可选择集体课,如前所述,在进行基本发声练习或音乐导赏课时也可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在基础训练之后,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或特征将学生进行分组,进入小组课的模式中。两两分组或多人分组,学生可互相学习,互相监督。

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水平会参差不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开设单人课。单人课着重对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开设。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来讲,单人课可更好的提升其声乐水平;对声乐水平低的学生来讲,单人课可查缺补漏,尽快的将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在声乐教学中各有优缺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三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会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三种上课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三者的优点。

三、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前瞻

(一)音乐招生规模的递减

如上所述,音乐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有多种多样的原因。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开始出现递减的状况。音乐生数量的减少使得音乐教学模式需做较大的调整。高师声乐集体课有着明显的优势。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普及,科学的发声方法介绍,歌唱过程中喉头与呼吸的互相配合等问题都需要在集体课中向学生讲解。声乐集体课在节省时间与节约教师资源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存在。因此,在笔者看来,不论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如何变化,声乐集体课都会存在。

(二)学生数量和质量决定声乐课上课方式的走向

如上所述,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在做合理科学的布局时,其依据就在于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学生数量多时所采用的多为集体课,学生数量少时则会相应选择小组课或单人课。学生的水平高则会选择小组课或是单人课,集体课多用于基础知识的普及与零基础的学生授课。声乐课上课方式既取决于学生的数量,又与学生的声乐水平息息相关。

四、结语

长久以来,高等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歌唱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高师声乐集体课顺势而生,它的出现给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声乐课中总有一些系统的已成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巧,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以集体课的形式向多人传授,既节省时间又能大范围普及。声乐集体课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学生可平衡的掌握知识。从教师的角度看,集体课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声乐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集体课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不必存在心理负担,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兵.论高师声乐小组课的优势整合与劣势化解[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3):82-84.

[2] 康国晶.对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84-187.

[3] 李京钰.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探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师声乐集体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2014JGB266)。

集体声乐课 篇7

声乐集体课作为一门创新课程, 在短短的数年之内可借鉴的经验也比较有限。就笔者从事声乐集体课教学的经验和对兄弟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学习了解, 当前声乐集体课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和体验为主要形式, 教学的目的应该要满足主体的需求, 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理论和实践手段, 提高专业能力。而当前的声乐集体课教学, 基本上采用的是声乐专业课的“扩大化”, 规模上进行了扩大, 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所以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

一、诉求差异产生的原因

产生不同诉求的原因是多元化的, 但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生源的多元化和生源素质的差异。相较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 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稍弱。大多数学生除了自身一门技法专业外, 别的音乐科目的学习是相对缺乏的。很多学生为了达到高考考试的要求, 在有限的时间内上了几次声乐课, 学习了几首歌曲就匆匆应考, 对于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甚少。除此之外, 声乐集体课学生的教学对象包括了除声乐主修以外的所有专业:舞蹈、器乐、钢琴、理论等等。从嗓音条件来讲, 有一部分学生音色悦耳动听, 也很灵活, 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嗓音的生理问题。由于每一个专业领域音乐表现方式的特点各有千秋, 所以学生音乐表达方式的理解上也有不小的差异。

2.声乐学习基础差异。声乐集体课的授课对象基本上都不是声乐专业的学生, 这一部分学生对声乐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日常的生活和不长时间的声乐课学习。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好, 对民族或美声唱法有一定的喜爱, 也有演唱民美歌曲的愿望和基本条件;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一般甚至有发声的生理不足, 对传统的声乐课教唱的民美歌曲没有多大的兴趣爱好。

3.声乐学习目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 将来要从事音乐教学相关的工作。这部分的学生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清晰, 学习热情较高。一部分学生认为将来的就业与声乐并无多少关系, 所以对声乐课的学习热情度不够。

以上的诉求差异就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期望的差异性, 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与教师配合度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就会直接导致教学的互动性差异和教学的成效差异。而这些差异性也是导致目前声乐集体课出现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诉求差异的教学内容调整

我们的声乐集体课教学除了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外, 更重要的是,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声乐的“美”。除了自己能唱得“美”以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各种唱法的“美”的表现规律的能力, 了解到各国家、各民族、各时代不同的声乐作品, 提高欣赏水平。

所以, 发声方法的训练要求上, 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之上应该鼓励多种唱法技巧的学习。比如音乐剧唱法, 既保留了正统发声方法的科学性, 又具有贴近当代人审美偏好的现代感;流行唱法的技巧学习,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非常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演唱曲目内容的制定方面, 除了常规的源自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教材而制定的声乐作品以外, 可以广泛引进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声乐作品, 或者中外歌剧的经典片段进行演唱或者欣赏。对不同时代的声乐作品, 尤其是当代的各种风格的演唱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声乐作品都可以大胆地采用。

三、针对诉求差异的教学手段调整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 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发声技巧的学习。

一般声乐课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练声, 个别演唱或者集体练声集体演唱, 个别指导的方式, 均大同小异。这种课型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和表现需求。可以尝试采用小型音乐会的形式,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组合或独唱或者加入器乐伴奏的, 鼓励学生的自由发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也很直观的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 可以让学生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唱, 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各种演唱的技巧、风格、表达的情感得到高层次的理性认识。通过观摩名师讲学的多媒体资料, 让声乐大师“走进课堂”, 学生了解到技巧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技巧和美好声音的科学关系, 从而主动加强技巧的学习。通过欣赏各民族各时期的经典歌曲或者中外经典歌剧选段, 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 提高鉴赏水平。当然, 要区别于常规的音乐欣赏课, 就需要教师结合声乐教学给予讲解, 并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指导学生演唱其中的作品, 这样才能对声乐演唱和表演的水平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

集体声乐课 篇8

一、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有高师学习中的重要性

“美”是艺术的灵魂。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 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养其它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可以说,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是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 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 体验音乐感情等方面的能力。音乐审美感知, 虽是对音乐客体的感性认识, 但由于音乐这一特殊的审美客体, 能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蕴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 使人产生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思想、想象音乐情境、融会音乐感情等综合效应, 致使音乐审美感知不同于一般的感性认识:一是审美感知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在审美感知中自然地运用对比、联想和想象, 从感性认识中概括出音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其次, 它又是思想与情感的结合。人在感知音乐时, 总是始终充溢着丰富的感情, 并时刻与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同步。

二、声乐集体课教学中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具体内容

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觉能力。

感觉, 虽是一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现象, 但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3]因而, 音乐审美感觉是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开端, 是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获得音乐美感享受的根本。学生如果不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的直接作用, 就不可能感受出音乐中的美, 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音乐美感能力。所以, 在音乐教学中, 加强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审美音乐的感官, 就等于没有美的音乐,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于是, 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敏锐的音乐感觉, 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能力。

(二)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感知音乐美的过程中, 总离不开对比、联想和想象, 对一定音乐客体美的属性进行不同程度的区分, 从中辨出美与丑。同时在音乐刺激下, 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具体的音乐形象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而更多地捕捉音乐审美因素, 最大限度地得到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 是对音乐美的一种情感反应, 是陶冶学生性情的源泉。因而, 发展学生对比、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培养他们对音乐美感因素的情感体验也是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之前, 教师要先介绍词曲作者和歌曲背景, 学生对歌曲背景材料的全面了解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体验。而后教师让学生可分段欣赏在介绍每段时教师要把主旋律明确地指出让学生随唱以便学生更易把握主旋律所树立的音乐形象。在欣赏音乐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不同, 理解能力不同, 对所欣赏音乐的感受也就会各自有所不同。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对某一段或某个作品的情感体验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感受, 通过广泛地议论, 各抒己见, 使学生对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想象。

三、利用集体课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途径

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觉和情感体验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是分不开的。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 利用集体课教学的优势, 运用了以下几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一) 、教师直接范唱的形式。

音像资料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利用或必须利用的, 范唱是声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重要手段。利用人声丰富的音色及教师对歌词的个性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的感知音乐要素的能力。由于人声本身的可变部位较多, 可造成各种形态的组合, 多种音色的选择, 这样以来, 教师范唱一首歌曲时, 就可根据不同歌曲需要选用不同的音色来演唱, 从而引领学生走进一个色彩缤纷的人声世界, 从感性上更直观地去认识人声的魅力, 认识人声在树立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而且通过对歌词的反复表达能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 歌曲《鳟鱼》 (奥地利歌曲, 舒巴尔特词, 舒伯特曲) , 教师就要唱出作者和渔夫两个人物心理的不同的音色, 并通过歌词表达出作者看着鳟鱼受欺骗的全部过程的心理波动,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 、利用多媒体直接播放的形式。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 使声乐教学能够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先进的音响设备, 可以放置CD、DVD光碟。再以歌曲《鳟鱼》为例, 教师首先用视屏效果对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并对这两段进行音色上的对比, 两种音色表现两种人物不同的心理。通过音色的对比, 学生很容易就分出作者和渔夫两种不同的角色。最后让学生欣赏最后一段, 体验作者看到小鳟鱼被钓出水面的深重而富有感情的心理波动。因音色的不同可以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情体验, 感觉到音乐的美感,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体会到歌曲是怎样的情绪, 在歌唱时就会尽量表现出各个不同的心理。

四、结语

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个性与共性同样是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 学生的个性发展依赖于集体, 是在集体共性中发展的。而集体的共性又有各个不同的个性组成, 在集体课中我们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大海.高教师范专业声乐教法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6) .

集体声乐课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J616-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62-01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亦不例外,她们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甚至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未上过音乐课,唱起歌来五音不全。因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等原因,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也将声乐课作为必修课程。学前教育的声乐课不同于音乐专业,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而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学前教育老师。因此,在安排集体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的能力,掌握相关曲风以及表达幼儿音乐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声乐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的投入到声乐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等都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提高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往往比较多,很多学生侧重于专业课程,将声乐课程看作可有可无,或者觉得无需重点学习。这样的学习心理与态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理沦知识掌握得再牢,如果不会在实踐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用理沦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知识,夯实知识刁一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与老师应该提高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如说,学校适当增加声乐课课时,加强声乐考查力度,老师以身作则,认真进行声乐课程的备课、讲解等等。这样学生会逐渐重视声乐学习,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

1.2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声乐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其教学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任课老师应该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来掌握声乐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比如说,在学习简单的发生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来进行教学。选择杯子、脸盆等常见用品,来进行敲打发声,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了以往声乐课堂上,任课老师照本宣书的单一教学方式,还会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3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的推出,情景教学逐渐走入课堂,声乐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与掌握知识。任课老师,可以安排幼儿园教学情境,将集体成员平均分组,由各小组成员自行演绎幼儿园声乐课堂,组员在小组里轮流扮演老师,最终各小组选择最优秀的,参加班级教学比赛。 这种情景教学,解决了集体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同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

2、为学生树立正确声音概念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老师,其特殊性在于他们的教学方式与结果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这个影响会伴随一生。所以,声乐老师应该注重树立该专业学生的正确声音概念,让学生朝着正确的声乐方向前进,让学生乐意认识到声音的准确度,听觉效果,可以分辨声音的正误,能够找出错误的根源等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学前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做声乐正确示范,能够准确分辨学生的声音正误等等,确保其声乐教学的质量。

2.1做好正确的自身示范。声乐课堂上,老师作为重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传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老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示范优美的声音,来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最终能够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2.2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正确声音。侮个人的声音特性不一样,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首先,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放下模仿,因为一味地模仿会让学生失去自身的声音特点;其次,为学生分析了解其自身声音特点等等,让学生可以发掘自身的声音特色;同时,老师应该为学生鼓励,促进学生不断强化自身声音练习。尤其是集体课堂,学生人数较多,老师可以搜集全班学生的声音,然后在课后进行反复听、分析,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3、选择适宜的教学曲目、曲风

声乐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在选择教学曲目时,应该结合该专业的未来就学方向,进行合理选择。因为大部分的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会投入到幼儿教学工作去,所以在安排声乐课程内容时,最好选择儿歌、易记忆的曲目、简单趣味的曲目等等。这样的选择可以加强学生在幼儿声乐方面的了解,以便于以后投入到教学工作。而且这样的曲目与曲风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低,不会让学生产生仄烦、知难而退的心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认识到声乐课程内容与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这样的曲风也很适合集体教学的特点。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人才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老师,为了做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其自身的声乐学习很重要,该专业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曲目与曲风,最终达到提高声乐集体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争取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学人员。

参考文献:

[1]需仰芹.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 55-56.

[2]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 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3(6) 104-105.

[3]张倩.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评价探索[J].大家,2012(9):268.

[4]刘九思.声乐集体训练课十题.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44-50.

上一篇:执法违法性下一篇:初中人教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