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的教学方法(共7篇)
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1
近年来, 国家一直在研究探索高校的教学改革问题。随着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我们有责任在实施教学的同时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从而研究有创新的、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性较全面的教学方法。因此, 在全面开展教学改革的潮流中, 音乐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也在探寻着改革之路。对于声乐专业钢琴课的教学, 一向是以钢琴基础教学为主要内容, 往往容易忽略了声乐专业真正学习钢琴的实质性。特别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 钢琴课的学习也成为了我们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课程。因此, 对此课程的改革应深入研究。
一、明确独立学院声乐专业钢琴课教学的内容
钢琴课是声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所有高等音乐院校都会开设的重要课程。我们必须明确其开课的目的才能更好的教学。一般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学年学习钢琴的基础课程, 大三学习钢琴伴奏课程。这就说明了钢琴课对于声乐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钢琴、学会钢琴伴奏。这就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独立学院对于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因此, 钢琴伴奏教学将成为独立学院声乐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已经明确了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那么, 又如何开展呢。经过调查了解, 很多学校的声乐专业都是在大三开设钢琴伴奏课程。因为二年级开始学习了和声。掌握和声学是钢琴伴奏的基础, 所以学校往往是让学生前两年掌握钢琴的技能技巧。通过前两年知识的积累更好的去学习伴奏课程。可很多的教学实践证明, 大部分学生在三学年结束后未能掌握伴奏的基本方法。固然教师的教学是一方面原因, 但是绝大原因是学生的这种理论学习根本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就应该利用好学生前两年钢琴学习的时间。一般前两年的钢琴教学主要以一对一、一对二或小组课进行授课。因此, 如果我们在这两年就开始进行钢琴伴奏的训练也许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已经能清楚的看到这两年中学生初步的掌握了钢琴伴奏的技巧。那么, 在不懂和声学的基础上我们又该如何教学呢。
1、第一学年:
学习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同时学习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学习音阶、琶音。一是掌握钢琴的基础技巧, 二是学习音阶琶音也是钢琴伴奏的辅助教学。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 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 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要求他们伴奏弹奏的水平。即使不会弹奏, 最重要也要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和弦, 再穿插一些简单正谱的伴奏, 配合着讲解。
2、第二学年:
继续学习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同时学习副三和弦、七和弦在歌曲伴奏中的应用。继续学习音阶、琶音。准备一些正谱伴奏, 分析和弦的应用。同时根据别人编配的和弦使自己更加丰富自身的音乐织体语言, 伴奏音型等。
以上这些紧紧是概括性的总结了教学的改革方法。实际问题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演奏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也要因人而异, 制定不同的针对性教学内容。
有了两年的钢琴伴奏基础的教学。第三学年的钢琴伴奏课在讲解理论的同时,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复习, 在复习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教师授课也相对容易很多, 并且可以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理论知识, 丰富他们的头脑。这样, 三年下来, 钢琴技术有所提高, 钢琴伴奏技术更是由难会变成了都会。
当然, 有些教师会认为这样的教学可能不利于钢琴技术的显著提高。这里需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详细的分析。首先, 声乐专业的学生以学习声乐为主, 他们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声乐演唱家、从事声乐的工作者以及声乐教学人员, 而不是在钢琴演奏上有所造诣。这就明确了他们学习钢琴的目的, 教师就当以实用性作为主导教学内容。再者, 学习钢琴伴奏的技巧本身也是提高钢琴基本技巧的方法之一, 只要是勤加练习, 教师及时纠正问题, 钢琴演奏技巧也是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总之, 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门课程的改革更是为了体现独立学院的教学特色, 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声乐专业的学生本身有自己将从事的行业。也有考取教师资格, 到大中小学校去当老师者, 因此这样的教学改革更符合他们去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使他们开括了自己的视野, 拓展了自身的就业道路。
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2
摘要:幼师专业由于本身课程设置的原因,主要以声乐集体课为主,在基本演唱方法和歌曲学习与训练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和人文知识,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衔接和模拟训练,可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声音概念 德育人文知识 职业教育的衔接和模拟训练
声乐课是幼儿师范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演唱能力、培养品德情感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由于幼师课程本身设置的原因,目前的中职学校在开设声乐课程时主要以声乐集体课为主。如何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同时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和人文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便在今后能够顺利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是我从事声乐教学一直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基本演唱方法和歌曲学习与训练
(一)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要想让学生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对的,什么样的声音是错的,并让学生记住这种正确的声音,使学生在演唱之前在头脑中就已经有了正确的声音形象,能够分辨错误的声音,并分析原因,然后获得正确的声音。
获得正确声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扎实而科学的基本训练是长期而主要的工作。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基本的原则。加强气息和声音的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选唱歌曲,是好的声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在学生的基本训练中,把气息当做最基础的练习。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在呼吸的训练中,我一般采取快吸慢呼和慢吸慢呼的训练方法,可以应对不同歌曲对于气息的要求。在发声练习训练中,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再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练习,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逐步获得声音的自然和协调。
同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声音,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声音,还要多给学生欣赏正确的声音,及时给学生以具体的、正确的参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好声音的形象语言,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唱歌的欲望,使学生熟练掌握歌唱的技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歌唱
声乐学习是长期而枯燥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时候学生歌唱的兴趣就会减退,情绪就会比较低落。这个时期,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歌唱。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声乐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声乐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解决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其次,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歌曲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避免因为选择了难度偏大的作品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多元化,让学生有新鲜感、富于变化。当一个技术难点一时解决不了的时候,要及时改变手段、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解决技术上的障碍。
二、德育和人文知识的教育与渗透
技术的教育是一方面,在技术教育的同时,将德育和人文知识加以渗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乐是富含情感的艺术,是词、曲作者以及演唱者情感的抒发,是对现实生活情感的反映。因此,声乐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情感的教育,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在掌握了技术技巧的同时,感受作品表达的德育和人文知识。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升华,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如《爱我中华》表现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建祖国的幸福和自豪感。教师教授学生演唱《黄水谣》这首歌时,应该把这首歌的历史背景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由于声乐是用音乐的旋律语言与文学的诗歌语言共同来塑造艺术形象,它比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更直接,并且更容易唤起人们心中的某些思想和观念。
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适应岗位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知识更好地、更顺畅地应用于工作岗位,是每一位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和考虑的问题。
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模拟训练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如何让所教授的知识更加适应职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加顺畅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是职业教育所有专业都应该探究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幼师的职业教学中,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幼教实际,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是现在幼教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曲目时注重传统声乐教学的歌曲,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这些原因导致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来说,教师应努力与幼儿园共建有关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声乐教师联合教学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主题特色课程和日常歌唱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声乐专业的角度更深地理解和落实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设模拟课堂,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今后投入到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加顺畅,更加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师声乐课 教学模式 有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综合人才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才发展,改革教育是必然趋势。传统教学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递,老师只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目标,漫无目的,这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也不明显。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双向培养。为了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本文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声乐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声乐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突出重点,科学、合理、有目的的设计教学目标。首先,按照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综合各种教学因素,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同时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其次,重视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我们只有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才能被真正实施,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有了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突出主题;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这个问题。学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音乐天赋、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合格的声乐教学老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自己的学生,以因材施教作为原则,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发声曲和练声曲。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的教学,优秀的教学方法会跟随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而积极改变,并不断发展,成为经典的教学方法。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教无定法,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水平,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应该尝试。
3.明确教师的定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能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作为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必须肯定的,自己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好知识,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不要拿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育他们,获得学生的信任,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声乐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展开教学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快乐的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多与学生交流,建立愉快的教学环境。
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声乐教学比较抽象,很多时候需要感觉,感觉到了,才能发挥能力,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声乐条件,然后在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学生不可能都是优秀,总有些后进生需要我们鼓励和支持,针对个人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过多的指责,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多鼓励,多关心他们,让这些学生知道,其实自己并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更多的努力。
4.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好像找到了学习知识的动力,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努。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根据声乐课的特点,教学安排,老师们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适当运用教学器材(图)、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习,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当学生全心身投入到学习中时,就算面对困难,也会积极探索,找到答案,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面对问题,不断分析,独立思考,坦诚无私地公开问题、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声乐教学课程的质量不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水平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5.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上述内容中提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是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也希望学生们能找到自己,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身心规律,合理有效地参与学习。虽然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差不多,身心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这些个性和共性同在的嘘声,因材施教是有效的扬长避短的教学手段。声乐教学所要授课的对象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先天条件、生理特点和生活背景,我们的老师必须把握一点,从实际出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遵循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基础,积极落实有针对性的教学。
6.重视实践教学
声乐的展现离不开舞台,在舞台下的观众希望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表演,而在舞台上的演员,则要演绎出优秀的作品。课堂与舞台是两个概念,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计划,学生做不好也可以重新兹阿莱,直到改正了错误为止,而在舞台上,学生不能有缺点,不能有失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加强实践训练,学生到了舞台上不仅会感觉陌生,也会忽视常出现的失误。对此可以将课堂设计成大舞台,让学生按照正规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演唱上存在的问题,还使他们认识到别人在演唱上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水平。
二、结语
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关键,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专业水平是否能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兴趣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实践训练等,以及培养学生的信心,这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巩丹丹.浅谈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战线,2008,(04).
[2]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4).
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通高校就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普通高校决定实施声乐小组课。普通高校展开了声乐小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大大的有效的传播了音乐教育,学生们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提高了不少。声乐小组课是众多艺术类课程中重要的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声乐综合素质。声乐小组课在所有的课程中有着更多的优势,在推广的过程中比其他课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所以学生们更欢迎和支持。
一、高校声乐小组课实施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的音乐课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需求,所以高校决定实施声乐小组课。声乐小组课最大的好处是小组课中的学生们可以充分的互动,而且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声乐小组课打破了原有的上课方式,不再枯燥乏味,并使学生们通过相互观查找出同组之间学生不足之处,并相互告知来弥补不足。声乐小组课最大的优势是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不少,学习的方式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们对学习不怎么厌倦了,而且还更加喜欢上了声乐小组课。
二、当前高校声乐小组课开展的常见问题
在高校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中,出现的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存在学科偏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声乐技巧的联系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学校开设声乐小组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克服一师一生授课的弊端,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合作学习,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巧,在声乐实践中总结出理论,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实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当前高校声乐小组课堂中还存在另一个挑战,声乐小组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十分传统、保守的。在这种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述的内容大都是比较单一、枯燥乏味的,在课堂中常常出现的教学场景便是老师在台上生硬地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这种教育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声乐小组课的成效
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声乐小组课的成效呢?笔者觉得主要是以下的几点:第一,要选择适合学生们的歌曲,不能因为一些歌曲好独特,就让学生们演唱,除了温和的唱外,还可以加入一些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第二,教师们要有责任,不能因为一些原因而偏向一些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其他方面做的有些不正确,就否定他唱歌的天赋,所以这一点教师们应该都注意注意,不应该犯这种低级的错误。第三,就应该注意分组了,教师们应该把一些学习主动和学习不是特别主动的学生分成一组,让学习进度快一些的带动一下学习比较迟缓,这样学生们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觉得学习声乐就不会有很大的太大的困难。但是要想学好声乐自己也是要努力的,不能只因为外界条件好就认为自己也能学好声乐。
1. 转变教学理念
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以外,现今高校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仍然是遵循十分传统、保守的模式和教育理念。传统、保守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枯燥乏味的,在课堂中常常出现的教学场景便是老师在台上生硬地讲授,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这样及其不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及学习效率的增加。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该积极重构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新模式,勇敢地面对小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和不利条件并积极改正;此外,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声乐小组的自身优势,把每位学生的优点都发扬到极致。
2. 加强声乐教师专业授课技能的培养及完善教学策略
高校的音乐教育对于音乐老师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声乐教师除了会演奏能演奏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知识的表达水平。音乐学教师懂得很多,但是能真正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传递到学生并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声乐小组的教学中能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知识传授能力,时刻牢记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牢固掌握更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消耗更短的时间去适应。此外,教师还需根据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克服声乐小组课堂上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充分提高他们对于声乐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声乐演唱水平。
3. 重视学生声乐教学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
要想改善学生们学习声乐的质量,教师们最应该重视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声乐这单独的一方面,还要加强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学习音乐相关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见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任何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与所处的时代阶级、社会相关文化密不可分。确切来说,某一时期的时代文化孕育了该时期创作的音乐剧作。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充斥了每位学生的生活,对其音乐观的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教授与音乐有关的文化,为学生指引出前进的方向,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结语
要想改善学生们学习声乐的质量,教师们最应该重视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声乐这单独的一方面,还要加强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学习音乐相关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见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任何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与所处的时代阶级、社会相关文化密不可分。确切来说,某一时期的时代文化孕育了该时期创作的音乐剧作。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充斥了每位学生的生活,对其音乐观的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教授与音乐有关的文化,为学生指引出前进的方向,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随着人们的素质发展,大学生已无法适应现在普通的音乐课,所以现在普通高校开展声乐小组课教学。声乐小组课通过声乐技能训练与声乐艺术作品鉴赏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创造性,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艺术教育目标。声乐小组课的实施,使得学生们对音乐的看法有提升了一个界面,不在停留在传统音乐课上。通过声乐小组课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为提高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并优化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如今,如何培养普通高校音乐能力素质并稳步提高是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最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根据普通高校音乐小组课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做出了相对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声乐小组课,教学实验,技能训练,融合渗透
参考文献
[1]白单.如何在课堂上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J].今日科宛,2006(11).
[2]裴海青.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3).
[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 思考 建议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幼儿教师的行列。幼儿教师也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得集舞蹈、唱歌、绘画于一身。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声乐课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声带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见,教师只能通过自身准确的示范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性的帮助,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学科既神秘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便成为当下应该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很大的不同便在于他们入校前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有些甚至对音乐理论知识也一无所知,由于他们起点低,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时常常会出现气息不够用,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现象。
(二)上课人数过多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授课,每组学生大约20人左右。由于上课人数过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声乐课又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在短短5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充分地理解与消化,教师也很难在一堂只有50分钟的课上充分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三)授课形式单一
现行采取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集体授课为主,这种授课形式的弊端便是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是集体授课,老师必然以大多数学生为主,就会导致一部分好的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消”。 长此以往,悟性较好学习上进的学生的声音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对声乐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授课形式需多样化,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改革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大多数声乐教师都反映学前教育的声乐课难上,难就难在如何上与如何上好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声乐课分组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何分组?如何合理分组?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为三组,分别是“强化组”、“提高组”与“基础组”。“强化组”主要是针对声音条件较好,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声音技巧,提高声音的灵巧度使他们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提高组”主要是针对声音条件一般,但是有良好的歌唱音准与乐感的学生所开设的。这一部分学生属于中坚力量,他们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之后,声音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这一部分学生的潜力很大。“基础组”主要是针对音域较窄,气息较弱,音准不是很好的学生。把这一部分学生分为一个组,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他们不至于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由于每个人的声音都存在差异,天生的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很好,可以唱到两个八度,而有的学生连一个八度以内的声乐作品都很难完成。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条件好的学生可以接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使一部分条件不是很好又喜欢声乐并且希望学习到一些声音技巧的同学能够得到细致入微的辅导。这样的分组并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进度,不仅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且在课堂上老师有充分的精力去辅导,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与展示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是因材施教。声乐学习不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它需要同学们去展示去表演,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使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血液当中。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声乐是对情感的进一步抒发,是艺术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学专业存在差异,专业设置与音乐学完全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比音乐学专业的声乐课在形式与内容上就需要更加豐富。
声乐课老师在教唱当中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主动思考和动脑。除了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外,还可以引入合唱教学,在合唱作品中既锻炼学生对另一声部的听辨能力,又相互合作与交流。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帮助,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同学们聆听、观摩优秀的音乐作品,建立良好的音乐概念。另外,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只有在不断探索与摸索当中,通过教与学的双向改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05).
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6
“一对一”上课的教学形式多年来一直沿用, 而这种教学形式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大量占用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教师教学压力过大, 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 课堂教学内容单调, 学生只注重演唱技巧的学习, 而忽视了对多种唱法、演唱形式、教学方法及伴奏、弹唱等能力和一些音乐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只强调“专业性”而忽视了“师范性”, 不适应高师音乐教学, 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而音乐小组课则不同, 课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配合, 对演唱、教学等更多方面的知识都能得到一定的了解和学习。这样既兼顾了专业性演唱技巧的学习, 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观摩教师上课的过程, 学到教学方法, 这充分体现了师范性。所以高师音乐专业开展音乐小组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演唱方面
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以往采用“一对一”的授课形式, 从基础和普遍的知识入手, 在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个人嗓音条件及悟性逐步培养出具有个人演唱风格的歌唱演员, 目标是培养舞台艺术家, 强调舞台演唱表演能力。教师单独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生被动接受。
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声乐教师,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唱, 更重要的是要会教, 要上得了讲台。合格的音乐教师不能只会唱, 更要会听, 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一对一地上课, 学生只能听到教师在指导自己, 无法听到其他人的演唱, 学习受限制。
音乐小组课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是比较合适的, 是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上课, 首先找到学生会出现的共同的问题, 例如声音位置、呼吸控制、后头位置、咬字吐字等。把这些共同的问题同时讲给课堂上几个学生, 使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演唱概念, 又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逐一讲解。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基础技能训练开始, 逐步把科学的演唱方法、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然后对学生个体进行训练, 教师逐个指导, 找出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举一反三, 自我学习, 增强理解分析能力。再结合一些音乐理论知识进一步在小组课堂中详细讲解, 让学生在训练中相互观看聆听, 在教师的启发下, 相互参照、观摩, 相互评述, 取长补短。学生既可以学到别人的优点, 又可以避免出现别人的错误。学生通过这样反复多次对自己及小组同学正确方面的肯定, 错误方面的感悟, 能较快地掌握歌唱的要领, 取得较快的进步。
总之, 小组课上通过对课堂内数位学生的训练与讲解,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调动学生积极研究,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挥创造性, 使学习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钻研, 这样学生不但能学会专业技能技巧及歌曲的艺术处理, 同时还能学会技巧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辅导训练的基本方法。
二、在教学方面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演唱能力必须是过硬的, 但是会唱不等于会教。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会“教”。这个“教”的基本功, 是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要求的基本条件, 所以音乐教学法的传授在高师音乐课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对一”地上课, 学生只能看到教师对自己的纠正指导, 只能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都不同,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和解决方法。这是学生在“一对一”课堂上无法学到的。
在小组课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和观听其他同学的练习及教师的示范, 分析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述, 对学生技巧课的基础教学能力、听辨分析能力、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表达创造能力, 以及对歌曲的分析处理表现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小组课上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分辨出对错好坏, 教师再指导其改正缺点的手段和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对不同个体进行训练的方法, 能够悟出音乐教学方法的真谛, 使音乐教学法在小组课上得到渗透。在小组课上, 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如何学习的, 也能够看到教师的教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各异, 演唱时存在的问题须单独纠正, 教师就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纠正的方法也会略有不同, 这样在小组课中学生能够把教师的讲解、范唱, 同学的改错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大家互相提出问题, 共同解决问题, 也就逐步学习到了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唱得好, 将来还能教得好。
三、开展音乐小组课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演唱形式及积累大量音乐作品
1. 小组课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演唱形式。
传统“一对一”的音乐课教学形式只是训练独唱的专业技能。而独唱只是声乐演唱的一种常见的演唱形式, 齐唱、重唱、合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况且高师音乐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将要面对的是中小学生, 会遇到各种音乐活动, 如果只了解独唱形式就难以胜任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还必须熟练掌握其他演唱形式的专业技能。小组课上, 几个同学一起上课, 通过循序渐进、互相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独唱水平能够得到逐步提高。同时, 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小组课这一有利条件, 在进行集体歌唱练习时, 结合齐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演唱形式来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演唱形式, 培养学生的组织排练音乐节目及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能力, 为今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 小组课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多样的音乐作品。
“一对一”教学, 学生只接触到适合自己声音特点、声部属性及风格的少数几首作品。几年下来只能精雕细刻那么几首能“上舞台”的演唱曲目, 对今后“上讲台”是非常不利的。小组课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教师在给每位学生选择和处理声乐作品时, 根据学生各自的声音特点、声部属性来决定其演唱风格, 这样学生就不仅可以熟悉、处理好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 还能够接触到其他同学的演唱的声乐作品。这样不但学生熟悉的作品数量会大大增加, 而且风格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四、开展音乐小组课对学生的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音乐课离不开钢琴伴奏, 但目前在高师音乐专业课堂上, 钢琴伴奏是不能进入课堂的。但是小组课是几个学生一起上课,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课这一有利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弹伴奏能力。一年级的曲目并不难, 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弹伴奏, 几个人轮流弹, 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刚开始接触伴奏会觉得有一些困难, 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练习, 不断强化, 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有一定的伴奏能力以后, 再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弹伴奏和自弹自唱对学生掌握音准、把握作品风格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小组课进行这种训练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 高师音乐小组课吸收并保存了“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强的优点, 并突破了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单一的缺点, 既具有了“专业性”, 又突出了“师范性”。学生学习演唱、教学、伴奏等方面都能得到学习, 全面发展。所以在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中开展音乐小组课非常必要。
摘要:声乐课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高师声乐课一直沿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师范性, 影响了师范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针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特点, 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形式逐渐形成, 这就是音乐小组课。它既保留了专业音乐教学的专业性特点, 又体现了音乐教育师范性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演唱、教学、伴奏及学习一些相关知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声乐小组课,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建明, 郝磊.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浅探.
[2]徐承跃.论小组课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7
一、省内二本高校开设伴奏课的情况调查
从整理的调查问卷中和对几所高校的走访与考察资料中显示:
1) 高校中开设了即兴伴奏课程, 但是是面向全部的声乐和钢琴专业的学生甚至其他专业的学生, 水平高低不一。到目前为止未开设正谱伴奏课程的高校几乎高达90% 以上。由于正谱伴奏并没有在高校中普及, 所以呈现出钢琴学生正谱伴奏能力整理水平偏低, 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与正谱钢琴伴奏的合作能力差的情况。
2) 在调查高校中学生对开设钢琴伴奏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中, 大多数学生认为, 在高校中开设针对声乐课中的钢琴伴奏训练课程是有必要的。目前, 由于在音乐会或其他音乐类的正式场合声乐演唱需要正谱伴奏居多, 相对来说, 开设正谱钢琴伴奏会更具实用性, 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钢琴伴奏重要性的认识情况调查
在笔者的走访和实地考察的调查中, 重点对位于省会的院校和省会周边院校 (以下简称“周边院校”) 的音乐专业的有关声乐课中钢琴伴奏的训练情况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
1、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在声乐考试中以及音乐会中的应用的比较
在平时的声乐考试中, 在省会院校的音乐专业中, 正谱的运用略高于周边院校, 但整体对声乐考试中采用正谱伴奏的要求都不高。通过对学生切身感受的调查分析得出正谱的采用整体偏低的原因是:大多数声乐学生认为在与钢琴伴奏的合作中采用即兴伴奏更容易配合, 而正谱伴奏, 由于声乐学生的自身水平不高和钢琴伴奏的能力有限, 在配合中出现音准, 节奏等问题而无法配合。
2、对在高校中开设钢琴伴奏课程 (针对正谱伴奏) 的看法及建议
对于开设此类课程的建议, 所调查的院校的学生认为:像目前学校所开设的即兴伴奏课程一样的针对钢琴学生开设正谱伴奏课程, 让钢琴学生在原有的钢琴基础上对正谱钢琴伴奏有一个新的认识, 并通过实践, 让正谱伴奏在高校中普及。
三、开设实验性课程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针对钢琴专业和声乐学生进行实验性配对课程的开设, 与教师, 实验组学生共同制定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方案: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类, 理论课重在学习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实践课重在对作品的弹奏和声乐学生的配合。在通过实践后我们得出:
1) 在理论课的实验中, 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配合很重要。而实践课中, 钢琴学生的钢琴水平与钢琴伴奏能力关系紧密,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到难度稍高的钢琴伴奏作品时, 有的钢琴学生由于钢琴能力缺失而影响了钢琴伴奏作品的学习。
2) 钢琴学生对伴奏作品的与钢琴独奏作品的区别界限不清, 把钢琴伴奏作品弹成了钢琴独奏, 忽略了与声乐演唱者的配合。
3) 通过实验性课程的开设, 不仅是钢琴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得到加强, 也让声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正谱伴奏对声乐学习以及钢琴专业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正面影响, 并在本校学生中获得较好的反映。
四、正谱伴奏对声乐演唱的引导作用分析
我们从高等师范院校教材中的外国歌剧选曲, 中国民歌各选一首, 浅谈钢琴伴奏如何引导声乐演唱者更好的诠释作品。
1、《漫步街上》
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米塞塔的咏叹调, 普契尼作曲, 是一首抒情女高音作品。这首咏叹调是米塞塔的内心独白, 看似是随意多变的节奏, 其实蕴含独特的节奏规律, 米塞塔自由自在、热情奔放的性格在普契尼的自由的旋律和圆舞曲节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前奏开始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同时也提示了这一唱段的情感基调。第一小节中的前半拍休止伴奏者应在心中空出来。双手同向的旋律音处强调强弱变化的敏感性、旋律的连贯性是弹奏难点。第二小节双手跳音是模仿提琴拨弦, 触键要轻巧, 手切忌抬得太高。右手的三个B音, 不应弹得太短促, 可以使用踏板来增加这三个音来模仿竖琴的淡淡朦胧喜悦感。
在A段中, 伴奏部分以分解和弦为主, 十六分音符轻柔的流动着, 开始慢华尔兹, 伴奏旋律与主旋律紧密结合, 左手始终模仿竖琴奏出轻柔的跳音。到第十七小节, 琶音应奏出潇洒自如又不失柔和的流动感, 在此处多了一个声部, 注意聆听该声部的旋律进行。第二十一小节为B段开始, 从主音开始娓娓道来, 二度级进居多, 弹奏时要注意谱面上的表情术语与各声部的线条, 钢琴部分作旋律的衬托。
第三十三小节, 又回到原速, 是米塞塔心情最激动的时刻也是全曲的高潮点, 伴奏者在此处要放出音量充分带动演唱者的情绪, 让其尽情发挥。最后在属音结束B段, 进入再现段。第四十四小节起演唱部分的旋律都是重音, 钢琴要配合演唱者的音量。第五十小节处, 钢琴要等候演唱者的自由处理, 最有一起在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在为歌剧选曲伴奏时, 对于所弹的伴奏在乐队中的音色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尽量去模仿它原本乐器的音色特点, 同时也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特点, 对他们的作品有些整体的把握, 钢琴伴奏更要注意与声乐演唱者的配合。
2、《蓝花花》
原为陕北民歌, 后被作曲家王志信改编为声乐作品, 为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蓝花花讲述了个叫蓝花花的女孩被她爹私自许给财主周富贵的儿子, 蓝花花不从, 反抗封建礼教的故事。歌曲塑造了一个坚强, 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
引子部分两个八度重音, 随之的震音, 模仿民族打击乐器与拉弦乐器, 稍自由的节奏, 情绪激昂。第五小节双手八度从渐快到渐慢, 像是心揪了一把, 转入悲伤情绪。第十小节与十一小节的轻快节奏进入赞美蓝花花主题, 主题中颇有信天游的演唱风格。钢琴部分采用了原本的主旋律赞美了一个陕北少女的美丽形象, 钢琴要跟随歌唱部分的旋律进行起伏, 琶音要奏得流畅而自然。第二十二小节, 气氛变得强烈, 此处的三连音极具中国民歌风味, 弹奏时应从容不迫. 右手的主旋律从第二十五小节转移到左手, 之后调性突然转为下方的纯五度, 速度与之前对比有了明显的变化, 进入悲痛情绪。
第三十一小节起, 是蓝花花被抬进周家的场面。前半部分旋律成下降线条, 钢琴部分与歌唱旋律的相互配合, 营造一种无奈哀伤的气氛。第四十二小节开始, 情景有了变化。钢琴左右手的震音要奏的密集且有渐强的音量变化, 来模仿吹打乐奏出的结婚时的阵容, 但蓝花花的心里却非常的痛苦。第五十七至七十小节, 速度突然加快, 钢琴部分是紧张而愤恨的情绪, 为下一段蓝花花奋起反抗作铺垫。第九十三至九十五小节, 几组十六分音符紧密上升的旋律激动气氛急剧上升, 钢琴部分的节奏更具动力, 右踏板使用时来烘托气氛, 随后进入摇板。
第一百三十四小节至一百三十八小节, 三连音紧密上升的旋律, 几个重音和弦加上刮奏, 进入全曲最后最为抒情的唱段, 钢琴音量全部放出, 而且赋予表情。
中国民歌的伴奏突出特征是奏法多样, 要用钢琴模仿民族乐器的各种奏法是中国民歌伴奏的一大难点。该歌曲的伴奏部分在中国民歌里较复杂并且表现力极强, 因此在练习此种伴奏曲时, 伴奏者的听觉要灵敏, 节奏也要相当准确, 对伴奏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但在练好这首伴奏曲后, 伴奏者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以上两首歌曲是在综合高校中经常使用的曲目, 虽不是特别具有代表性, 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伴奏曲中积累经验, 是我们初步学习钢琴伴奏曲中好的练习曲目。在钢琴伴奏过程中, 应多发展多向思维和多层次思维, 让自己切切实实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 和声, 节奏, 力度, 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力,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钢琴伴奏让高校中钢琴伴奏得到规范化的训练, 能让学生在一种标准规范的模式下进行钢琴伴奏的学习与训练, 才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也是各大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有必要去探究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
摘要:在我国二本院校中, 学生培养目标一般为社区音乐工作人员、幼儿园、小学等教师群体。因此, 他们的综合音乐素养关系到以后的大众音乐普及工作效率。目前, 在二本院校中的声乐表演和考试大多采用的是钢琴即兴伴奏, 目前这种状况对于声乐学生而言,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与钢琴合作的意识是不利的, 而且是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音乐素养的。引入正谱伴奏到声乐学生的考试和平时学习中,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听辨力, 节奏感和和声意识。
关键词:钢琴伴奏,合作意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张佳林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论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J]蔡莺音乐探索1999年01期.
[3]学术期刊《科学时代》2012年23期作者:陈文波篇名:《浅谈如何提高钢琴伴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