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2024-10-17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精选11篇)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1

近年来, 我国的汽车行业迅速发展, 预计我国的汽车行业销售数量在2007~2011年间将每年增长19%~20%左右, 在我国公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中汽车行业光荣入位。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第三方汽车物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我国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业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局限性, 我国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业多以汽车生产商的客户群体范围来制定自身的物流网络, 每天的物流数量都是由汽车生产商和订货的4S店来确定, 因此库存的波动性非常的大, 经营效益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1 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范围内都会出现需求与供给, 商品的价格、外部市场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空间经济布局、物流的供给、地理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需求者观念与偏好、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等12个因素都会对物流的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汽车市场的需求波动, 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得长久发展十分重要。

需求波动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需求波动可以分为周期性需求波动和非周期性需求波动。周期性需求波动可以通过考察历年数据, 对需求波动进行控制, 可以灵活应对汽车行业的突发事件, 周期性需求波动一般不会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造成影响。非周期性需求波动一般很难控制, 具有不可预测性, 风险大, 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的经济运营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第三方汽车物流业中需求波动最主要的是物流业务量的变化即汽车订单的变化。这种订单量主要由汽车生产商与分销商4S店所控制, 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缺乏自主控制权, 具有变化大, 难预测的特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中难以控制的是物流库存管理的费用, 库存管理费用只要是有汽车储存费用, 车辆保险费用, 仓库空置费用。汽车储存费用即汽车占用仓库的费用。车辆保险费用即车辆从汽车生产商那里出来物流公司所缴纳的保险费。仓库空置费用即仓库缺货所产生的费用, 用工费用, 仓库的维修费用, 仓库的租金等, 由于仓库没有主动的决定权, 不能保证仓库永远有足量的库存, 仓库的空置很难控制, 会给物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影响库存管理的三个费用中, 最主要的是车辆保险费用和仓库空置费用。因为第三方汽车物流业没有自主决定权, 因此车辆保险费用的多少不受公司运营的控制。减少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的影响, 提高物流公司的库存利用能力, 减少经营成本, 必须要提高中转库的运营效率。

2 第三方汽车物流业最优库存模式设计

2.1 最优库存模式分类

所谓最优库存模就是既能满足汽车生产方的生产需求, 4S点的销售量供给, 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又有能够使物流业具有经济效益。因此研究第三方汽车物流业最优库存模式的关键问题是要确定经济订购批量。最优库存模式分为两类:简单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和复杂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

2.1.1 简单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

简单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是指生产商向销售商提供的物资只有一种, 供应链不会出现断裂即没有库存空置现象供货及时, 并且价格始终如一没有折扣现象, 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就是简单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这种模式所产生的费用只有订货费用和仓库管理费用。如果物资的需求量一定, 订货次数多的话则订货的数量就少, 此时订货费用就高, 仓库管理费用就少。反之一次订货的数量多则订货次数就少, 此时订货费用就低仓库管理费用就多。因此要想研究简单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就是要确定合理的订货次数和订货数量, 使两者组合所产生的费用最小。

假设每次的物资进货量为m, 每隔t时间订一次货, 物资的消耗速率Q (为常数不变) , 即m=tQ。每一辆汽车的进货价为A, 订货费用为B, 则订货的总费用C1=B+Am, 则t时间的平均订货费用为C1/t+AQ。每次的仓库的管理费用为C2 (每次的管理费用都不变) , t时间内的仓库储存量为Q。则t时间内的所产生的平均费用为:

C=C1/t+AQ+1/2C2m

对C求导可得出:dC/dt=-C1/t2+1/2×C2Q=0

T= (2C1Q/C2) 1/2

从而得出经济订货批量为M=QT

2.1.2 复杂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

复杂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是指供货商向分销商发送物资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折扣现象、库存控制、连续进货等现象。当这些现象发生后, 需要对简单条件下的最优库存模式进行调整。

2.2 最优库存模型设计

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通过和汽车生产商签订合同, 物流公司只负责汽车从汽车生产商那里出厂后到各个分销商即4S店的物流服务, 不对其他环节比如销售环节负责。运输到4S店后, 按照每年的运输业务量和汽车生产商进行结算。4S店每年年初和汽车生产商签订合同, 并且每个月根据销售量向生产商提出订单, 汽车生产商根据4S店的订单向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发物流订单。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接到物流订单后, 将物资运往各地方然后再调度中转到各个4S店。由于中转库的库存难以控制, 如果一旦地方的中转库库存满了, 就要再中转到其他的地方, 这样就会造成延迟。

假设有一个i个周期的库存管理, 每一个周期的汽车订单量和这一周期末的库存量都会影响到下一个周期。定义i为周期个数, t为周期的时间长短, Qi为第i个周期的订货量, Xi为第i个周期的仓库原有库存量, Yi为正在运往仓库途中的汽车量与库存汽车量之和。a为Xi对第i个周期的影响系数, b为Yi对第i个周期的影响系数, c为i个周期的订货数量对第i个周期库存的影响。

则该模型存在着两个关系:

Yi (t+1) =Xi+Qi-Qi-1和Xi (t+1) =Yi+Qi-Qi-1

物流公司根据自身的能力来确定订货的策略, 根据仓库的库存量和其他周期的订单量来算出下一周期的订货量。可以得出:

Qi (t-m) =Yi (t+1-m) -Yi (t-m) +Qi-1 (t-m) (m=1, 2, 3…….)

因此得出, 所有订单和整个库存总量为:

我们假设物流公司所得到的汽车物流订单量不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 这样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的库存总量便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库存的总量将等于物流公司所接受到的订单量。如果假设整个物流库存控制系统是LTI的, 这种情况下Qi将是集合W的一个元素, Qi则是独立时间的线性函数。

我们假设P代表时间序列的后移标, 则用PM来代表后移M期的数标, 则PMYi=Xi (t-m) (t, M=1, 2, 3……) 。在集合W的基础上, 第i期的物流订货方案为:

Qi (t) =Di+∑ (aikXk+bikYk+cikQk) , (i=1, 2, 3…)

其中针对某一实际的物流订货方案, Di代表一个具体的数, aik, bik, cik代表一组具体的系数, K表示第K个周期。我们假设{aik, bik, cik}的组合值能够表示整个物流库存系统订货模型的所有可能方案。

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在周期i内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时期t内的客户的订单信息Q的平局数值来确定该公司在这一周期的最终订货量Qi, 此时, 如果k=i, bik=-1, 其他情况下bik=0。此时存在:

aik=0, k=1时cik= (1+P+P1+…+Pi-1) /Di

当k取其他值时, cik=0。

3 规避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库存的影响的措施

无论什么样的需求波动都会给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冲击, 难以预测与控制。因此及时分析需求波动产生的原因, 对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库存的影响的规避是必不可少的。

3.1 调整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的自身运营状况来规避物流需求周期性的波动

周期性波动可以分为短期周期性波动和长期周期性波动。短期周期性的需求波动是可以控制的。短期周期性波动内会出现车辆停滞现象, 但是从完整的周期来看仓库是可以完成车辆的中转的, 因此短期的周期波动不会对物流公司造成影响。长期的周期波动, 车辆出现了长期的停滞现象, 仓库的中转十分吃力, 仓库利用效率下降, 长期周期性波动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针对周期性的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的影响, 物流公司应改善自身的运营状况来避免。4S店的汽车销售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淡季时4S店的销售不佳, 这是物流公司的效益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物流公司可以在销售淡季时推出一些价格优惠的措施来鼓励4S店能够多进货。于此同时设置一些临时库为4S店服务, 在每一个周期末的时候及时清点库存, 做好调度这一环节的工作, 避免库存量过高影响下一周期的汽车入库所带来的损失, 加强中转站的管理和控制, 避免汽车不能即使达到4S店所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加强汽车在运输途中的管理, 减少安全风险。

3.2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和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来规避物流需求非周期性的波动

非周期性的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由于遇到各种问题使车辆的中转出现问题, 车辆远远超过物流公司中转车辆的承载额度, 车辆停滞现象十分严重, 库存控制难度加大, 虽然非周期性波动需求发生的几率很小, 但是一旦发生破坏力极强。

在整个物流环节中会出现一些非周期性的波动, 因此物流公司在设计物流网络资源图的时候要加入一些前馈控制, 根据历年来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作出预测, 避免给公司带来损失。加强对外部环境的考察, 重点是多宏观环境的把握和分析, 关心居民的消费指数, 提升物流公司自身的应急能力, 将损失降低到最少。加强对调度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针对中转站制定库存管理应急方案这些都可以减少需求波动对物流公司运营的冲击。只要善于观察和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 及时针对自身的不足作出调整, 就会对降低非周期性的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形成十分明显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以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为核心进行研究, 分析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的影响, 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最优库存模型设计, 结合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现实情况研究如何规避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库存的影响的措施。本文认为只要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善于分析宏观环境, 完善前馈机制, 不断根据外部环境做出自身的调整, 把握居民消费心理和清晰了解公路货运周转量等是可以较低甚至避免需求波动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慧川.德国汽车物流的特点[J].综合运输, 2005 (l) .

[2]施学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汽车物流分析与对策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5 (12) .

[3]魏际刚.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 (4) .

[4]马祖军, 张殿业, 代颖.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4 (6) .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2

(1)从总体上来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流总量将会超过10%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将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化多样化。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农畜土特产,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进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科技、交通、通讯、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2)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当然这种单一的供应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决定了的。目前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外包、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因此,如何提供专业化、独特化、多品种的物流服务就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3)从地域上来看,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大多数物流服务商拥有的市场份额都不超过2%。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真正意义上的物流还没有真正起步。

(4)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而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为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3 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竞争力不强。由于物流活动分布范围广,物流的发展要涉及到物流基础建设、物流装备更新、物流资源整合、物流产业政策、土地使用、服务及运输资格准入等问题,而在我国这些问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宏观的协调机构,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各有一套标准。这种以切条、切块的体制来管理物流,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衔接、协调机能割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物流人才匮乏,相关教育处于落后状态。从物流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有关物流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以美国为例,其国内近50所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专业,一些商业院校还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另外,在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管理的职业教育。相比而言,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还不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也刚刚起步,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在我国从事物流工作的队伍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人很少,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3)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从国外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对于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力、降低成本、改进内部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速度很快 ?但目前仍缺少国际级的大型企业集团,一些外资企业由于在国内找不到理想的物流企业,只好把目光投向中国境外。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将陆续抢占我国的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现

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不健全。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行业管理制度等,虽然我国在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已有了动作,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但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4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策略

(1)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拓展服务范围? 突出服务特色? 向服务多元化发展。二是要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一方面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另一方面要广纳人才? 高起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为货主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物流服务和物流方案。三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如建设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 改善公司内部的交流与沟通? 建设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等。四是创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货主企业愿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业务? 其目的无非是要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质量? 因此?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信誉? 才能获得货主企业的信任。

(2)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现有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调整产权结构?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参与重组企业的各自优势?达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 还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降低运作成本。

(3)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物流业跨跃式发展。现代物流是随着运输集装箱化和现代信息系统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涉及仓储运输、信息技术、公关谈判、政策法规等广泛内容,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培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培养从大专到研究生等各类人才;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物流技术、经验等,加快培育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物流政策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物流人才。

(4)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传统储运企业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传统储运企业的衍生,只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比传统储运企业范围更广,并且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从国外的运行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企业创造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过去世界500强企业的物流业务大都自己营运,而目前超过60%的企业认为应该业务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由专业物流企业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物流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代表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5)不断创新物流服务,建立信誉。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经从有形产品的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这无疑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第三产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能为货主企业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建立信誉,赢得客户,取得竞争的胜利。因此,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必须加强自身的服务功能,建立服务信誉,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3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纵向合作 博弈分析 合作方式

一、第三方物流的含義

本文所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包括功能性物流企业、管理型物流公司、物流及供应链科研咨询机构。功能型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管理型物流公司,拥有少量资产或不拥有资产,他们通过系统数据和咨询服务提供物流管理。物流及供应链科研咨询机构,指的提供物流系统及供应链规划设计、集成咨询的机构。本文所述的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即为这三类物流企业的合作。

二、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的条件分析

我们假设所有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则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纵向合作伙伴的前提是利润增加。设形成纵向合作前的节点企业的利润为∏1,形成后的利润为∏2,则

设有多个企业参加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联盟,则所获得的额外利润

(i≥2,因为至少有两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形成联盟)

S>0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纵向合作的前提条件。

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条件的意义在于:首先,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并不要求每个企业在合作过程的额外利润Si都大于零,只要S>0,就可以在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间进行利润分配,使参与合作的成员企业从中获利。其次,额外利润的产生并不要求,收益增加和成本减少同时发生,只要收益增加幅度大于成本增加的幅度或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收益减少的幅度即可。

三、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形成的博弈分析

假设参与纵向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两个A和B,他们可能是(物流及供应链科研咨询机构、管理型物流公司),或者(管理型物流公司、功能型物流企业)。假设当双方都合作时,产生的额外利润为s,其中A所获的额外利润为xs,则B所获的额外利润为(1-x)s,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1);当双方不合作不产生额外利润;当一方合作而另一方不合作,则合作一方会损失a(a<0),不合作一方获得利益b(b>0)。他们形成的博弈模型如下:

四、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方式

共同开发市场。所谓共同开发市场,是一种捆绑销售的概念。对客户而言,往往希望为自己服务的服务商能够为自己解决物流领域的一切问题,包括规划、管理和运作等不同层面。这也是一站式服务的精髓。因此,不论是功能型物流企业还是管理咨询型物流企业,在销售时,如果客户有需求,都可以将对方作为整个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推出。

业务层面协作。业务层面的协作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双方开展业务时,可以利用对方的资源完善自身的服务。第二类是双方的业务可以明确分离出属于对方业务范围的,由对方负责完成业务。

五、结论

产生额外利润既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纵向合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合作关系形成的前提。第三方物流纵向合作的博弈分析说明,合作关系的形成不仅要求额外利润的存在,而且要求在各合作企业中公平、合理的分配。越是实力相当的纵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越容易形成合作关系。

本文的讨论还有一定局限性,第三方物流之间的纵向合作有很多诸如技术、信誉等难以用货币度量的因素,也是合作的目的。此外,合作关系的形成还受到企业文化、经营环境、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杨农:战略合作经济学—网络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4

[4]牛鱼龙: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5]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田宇:无资产型TPL提供者顾客服务政策制定研究[J],物流技术,2002(12)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4

(一) 减少库存, 提高资金周转率。从中国仓储协会的《贸企业商品库存周期》可以发现, 1%的企业商品销售库存期在一周之内, 22%的企业为7至15天, 56%的企业为16至30天, 12%的企业为1至3个月。总的来看, 商品销售库存期为1周至3个月的企业占了90%。在原材料库存期上, 14%的企业在一周之内, 39%的企业在一周至半个月内, 28%的企业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内, 11%的企业在一至三个月内。总的来看, 78%的企业原材料库存期在一至三个月内。从成品库存期上看, 35%的企业在十天内, 50%的企业在十天至一个月内, 15%的企业在一至三个月内。总的来看, 成品库存期在十天至三个月的生产制造企业约占了65%。从中国仓储协会的报告来看, 平均库存周期在十天至三个月的生产和商贸企业占了大部分。三个月之久的货物积压, 占用了较多的资金, 导致流动资金缩减, 这给缺乏资金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 扩大可抵押的资产规模。在提供贷款时, 银行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信问题而要求企业提供一定的资产作抵押。土地、厂房、机械等银行认定的可抵押的资产, 在作为抵押的程序上有严格的要求, 这给本来就缺乏资金的企业带来了负担, 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中小企业不得不扩大自身作为抵押的资产规模, 以获得银行的贷款。受自身实力的限制, 中小企业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减少融资的难度, 以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三) 物流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在风险的承担上受规模及资金等自身实力的限制, 需要做风险的转移。一方面中小企业库存积压占据着较多的流动资金,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 资产少, 产品更新快, 财务不透明等因素提高了银行的放贷门槛儿。银行为了降低房贷的风险, 不得不针对中小企业而在财产抵押担保上更为严格。在供应链的活动中, 中小企业因实力有限, 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 中小企业需要通过第三方来转移风险。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 它们也希望占领中小企业的物流领地, 而它们的实力及信誉度正好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困扰。

(四)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系统。物流活动中的采购、库存、配送等关键环节, 需要生产商的关注。生产商在第三方物流的介入下, 可以集中主要精力做好生产经营。分析功能型第三方物流的运行模式, 研究其采购、库存、配送方式, 能够显示出它比传统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当企业的工作重心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后, 企业的物流环节将外包给专业的公司。第三方物流的采购方式, 能够为企业节约采购成本、降低库存、提高质量, 并且能够及时供货。总之, 第三方物流模式能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

二、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一) 传统契约型物流运作模式。

传统物流运行模式是指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全部或者部分物流业务被第三方物流承包, 进行独立的物流运作。这种传统模式是一种较原始的模式, 与客户间的长期合作, 源于它们之间的契约。通过这样一种契约, 它们的固定客户得以保证, 业务量也因此而稳定。这种模式中的第三方物流, 以生产商和经营商为中心, 无需添置设备, 节约了设备的开支, 而且管理过程简化。契约型物流模式降低了库存量, 节省了仓储成本, 而且可以精简部门, 资金的流动量增加, 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提高。由生产商和销售商完成订单, 第三方物流之需完成所承包的业务, 不需要接入生产、销售环节。这种模式当下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依然被使用, 虽然有一定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相比传统运输仓储业, 契约型物流模式与它的差别不大。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以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中心, 第三方企业间得不到交流, 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并没够和生产商及销售商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企业生产的盲目性、资源浪费或者短缺。契约型物流的库存很少, 或者是零库存, 不合理的库存在契约型物流模式的作用下, 使得第三方物流很难规模化。

(二) 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的紧密结合, 拥有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为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处理提供了保证, 能够实现信息与计划间的快速转化。实现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 需要企业配置适当的车辆加强硬件建设, 构建企业内部网络与电子商务网络间的线路。业务人员应能熟练地实现人员及企业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间的连接, 信息的处理要做到高效, 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第三方物流的完善下, 管理信息系统将库存信息传递到电子商务网站, 能方便客户对库存信息的了解, 为客户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车辆上安装GPS, 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定位货物的实际位置, 方便客户的查询, 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 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

综合物流模式是一种低成本经营, 没有大的固定资产投资, 将物流业务实行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代理的物流运行模式。综合物流模式注重对销售队伍和网络的管理, 寻求在业务和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以挖掘经营的增长点。采用综合物流模式的企业实力强大, 陆空运输体系完善, 而且拥有发达的电子商务网络, 服务较全面。综合物流模式体现的是第四方物流的思想, 这种模式下的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的集成商。这种模式的运行能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能实现社会资源内的有效整合, 从而提高行业效率。我国虽然你物流企业众多, 但很少有企业能够采用这种模式, 有的企业还处于探索期。重复建设带来了物流资源的分散过剩, 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在服务质量上, 大多的物流企业并不能做到让人满意;虽然物流网络的资源丰富, 但当前依然处在低水平管理和利用的阶段。总之, 当前我国的物流现状, 还不能适应这种先进的模式的生存。

(四) 集中物流模式 。

集中物流模式是指拥有一定资产和物流网络经营范围较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针对一定的领域, 开展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一般而言, 不同领域的客户对物流业的需求不同, 当物流企业的能力有限时, 可以选择走细分市场的专业化路线, 这样能回避不足, 提高自身竞争力。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 可以选择小件快递服务, 也可以专注于大件货物。在集中物流的模式下, 市场被细分, 服务也更加专业化, 能够避开盲目性额竞争,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是企业之间的分工, 是优势的互补。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 第三方物流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企业与社会共同努力, 不断利用世界先进的技术经验不断需求自我的创新与进步, 完善运作系统, 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各行业。

摘要:快速发展的经济催化了社会分工的细化,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大。随着市场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也在不断革新自我的运作模式, 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和特征, 探究其对第三方物流的企业需求和运作模式, 对物流企业的改革与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忠伟.基于长航凤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7

[2].盛海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3].刘玉海.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5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较早地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Ronald H. Balluo(2003)指出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物流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物流客户服务的组成要素以及物流客户服务与销售的关系。鲍尔索克斯(1999)认为物流绩效一般应从内外两方面进行评价。内部绩效评价着重将活动和过程同以前的作业和目标比较,通常从成本、客户服务、生产率指标、资产评价、质量五个方面来评价;外部绩效通常从客户感觉评价和最佳实施基准两方面来评价。我国学者对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目前还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架、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的其它成果。孙宏岭、戚世均(2001)从客户服务、运输、存货、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对物流绩效进行衡量,并提出以功效系数法为主、综合分析法为辅的评价方法。李冠、何明祥(2003)提出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刘秉镰、王鹏姬(2003)依托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建立了“3+1”物流企业绩效分析模型。

二、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运用AHP法进行决策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第一,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第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第四,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第五,进行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时,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其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客户服务水平可以通过一些服务质量的关键绩效指标来描述。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设计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其二,层次分析法与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的应用。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指标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对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和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分析方法,正好可以解决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中关键绩效指标的排序问题,本文结合实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下面就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的,对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中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层次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1)建立B层元素相对于A的重要性判断矩阵并排序。首先,采用两两比较的办法,在数值1~9之间对B层各元素相对于A元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得到B层元素相对于A的重要性判断矩阵(略),计算A-B层客户满意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一致性检验CR=0.0221< 0.10,即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相容性。

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出,相对于“客户满意”而言,B层的各价值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为配送服务、库存管理、客户服务、订单处理。以下是各个价值的优先级:[0.0987,0.5370,0.2586,0.1057]T。

(2)建立C层元素相对于B的重要性判断矩阵并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

经计算CI=0.0280,RI=0.4580,CR=0.0611< 0.10,即C层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判别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关键点。从表4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前三个指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要指标,出于比较突出的位置,是企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所在。

四、结论

良好的物流客户服务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所在,而通过对其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科学的客户服务策略,树立良好的客户服务理念。本文结合当代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探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Ronald H.Ballou著,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鲍尔索克斯著,林国龙等译:《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孙宏岭、戚世钧:《现代物流活动绩效分析》,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版。

[4]李冠、何明祥:《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及其DAE绩效评价》,《商业研究》2003年第14期。

[5]刘秉镰、王鹏姬:《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层次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7期。

(编辑刘姗)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比较分析 篇6

1 自营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

现代自营物流既不是传统的自营物流服务也不是第三方采购物流服务, 它是针对目前国内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而提出的新兴概念。

1.1 自营物流的特点

传统的自营物流主要源于生产经营的纵向一体化。生产企业自备仓库、车队等物流设施, 内部设立综合管理部门统一企业物流运作。在自我运输服务需求满足的情况下, 生产企业会把闲置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服务机构。这种自营物流服务停留在简单的生产管理环节, 对生产企业来说物流活动完全是一种附属产物, 不能带来产品增值。

1.2 自营物流的正面效应

同第三方物流相比较, 自营物流的优点正好弥补了第三方物流的缺点, 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也恰好是自营物流所不具备的。

1.2.1 掌握控制权

对于企业内部的采购、制造和销售环节, 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性能、规格, 供应商以及销售商的经营能力, 企业自身掌握最详尽的资料。企业自营物流, 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料有效协调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能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获得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最终顾客的一手信息, 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

1.2.2 盘活企业原有资产

据统计, 目前生产企业中7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 73%的企业拥有仓库, 33%的企业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 3%的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企业选择自营物流, 可以在改造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的基础上盘活原有物流资源, 带动资金流转, 为企业创造利润空间。

1.2.3 降低交易成本

选择第三方物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企业无法完全掌握物流服务商完整、真实的资料。而企业通过内部行政权力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成品的销售, 不必为运输、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的佣金问题进行谈判, 避免多次交易花费以及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 降低交易风险, 减少交易费用。

1.2.4 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企业自建物流系统, 就能够自主控制营销活动, 一方面可以亲自为顾客服务到家, 使顾客近距离了解企业、熟悉产品;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掌握最新的顾客信息和市场信息, 并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发展动向对战略方案作出调整。

1.3 自营物流的负面效应

1.3.1 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 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企业为了自营物流, 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 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 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3.2 企业配送效率低下, 管理难于控制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 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自营物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 结果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有抓起来, 关键性业务也无法发挥出核心作用。

1.3.3 规模有限, 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 成本较高

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 其产品数量有限, 采用自营物流, 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规模有限, 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1.3.4 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完成各自的物流, 没有将物流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 因此, 企业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产品物流成本, 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2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

2.1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从字面上来看,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它超越了传统基础物流一单对一单的服务内容, 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 如长期性, 一年以上的稳定关系;正规性, 通过合同确定合约双方关系;密切性, 第三方从货主的角度管理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性, 除了运输与仓储业务, 还涵盖了相关的管理、分析、设计等增值服务内容。

2.2 第三方物流的正面效应

第三方物流越来越受到工商企业的青睐, 原因就在于它使企业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归核优势

一般来说, 生产企业的关键业务不会是物流业务, 并且物流业务也不是他们的专长, 而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多项物流项目的运作, 可以整合各项物流资源, 使得物流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 物流作业更加高效。生产企业如果将物流业务交给他们来做, 将得到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 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

2.2.2 业务优势

(1) 使生产企业获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于客户所从事的行业不同, 由此带来的客户服务要求也是千差万别, 例如生鲜产品对快速、及时、冷藏的要求, 危险化工品对安全、仓储设备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差异往往是生产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所不能满足的, 但却是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的基础。生产企业通过物流业务的外包就可以将这些任务转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他们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物流服务。

(2) 降低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滞后对企业的影响。小企业的物流部门缺乏与外部资源的协调, 当企业的核心业务迅猛发展时, 需要企业物流系统快速跟上, 这时企业原来的自营物流系统往往由于硬件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局限而滞后, 而物流第三方恰好可以突破这种资源限制。

2.2.3 成本优势

(1) 第三方物流可降低生产企业运作成本。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 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 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 物流成本在整体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另外, 由于企业使用外协物流作业, 可以事先得到物流服务供应商申明的成本或费用, 可变成本转变成不变成本, 稳定的成本使得规划和预算手续更为简便, 这也是物流外包的积极因素。

(2) 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现代物流领域的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投入是相当大的, 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对此类项目的建设和投资, 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 并且可以将由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 外包对公司资产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2.2.4 客服优势

(1) 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网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信息网络优势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的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的配送, 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专业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 加强企业的市场感召力。另外, 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 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在途货物实施监控, 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到目的地。

2.3 第三方物流的负面效应

不难看出, 第三方物流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物流外包就是所有企业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 第三方物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负面效应。

2.3.1 生产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

由于第三方的介入, 使得企业自身对物流的控制能力下降, 在双方协调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风险, 从而使企业的客服水平降低。另外, 由于外部服务商的存在, 企业内部更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局面, 影响效率。

2.3.2 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

(1)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被削弱。由于生产企业是通过第三方来完成产品的配送与售后服务, 同客户的直接接触少了, 这对建立稳定密切的客户管理非常不利。

(2) 客户信息泄漏风险。客户信息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只面对一个客户, 在为企业竞争对手提供服务的时候, 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漏的可能性将增大。

(3) 连带经营风险。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如果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 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 解除合作关系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因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较长时间的磨合期上的。

3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是相互对立的, 双方各有优势。企业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已的物流模式, 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资源, 这是企业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对于物流自理能力不足、规模经济不明显并且物流业务对其核心能力影响甚小的中小型生产企业, 应该鼓励物流业务外包。在实际操作时, 企业可以视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 既可以是逐步外包也可以是彻底外包。

3.1 企业规模或实力

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 实力雄厚, 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完善的物流系统, 并且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企业, 从而拓展利润空间, 如海尔物流、安吉物流, 除服务于本集团外, 还向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而小企业由于规模小, 受资金、人员的限制, 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出来。此时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 在原有资产的基础之上, 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

3.2 物流对企业的影响度

如果物流对企业影响比较强, 而企业自身处理物流能力又比较低, 最好选择第三方物流, 如果物流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弱, 而企业自身处理物流能力又比较强, 可以选择自营物流, 加强对物流的管理, 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3.3 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的要求

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 出于安全考虑, 企业必须强化对于采购和分销渠道的控制, 此时最好选择自营物流, 反之, 如果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的要求较弱的话, 可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

3.4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食品类产品的分销, 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比较适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准时、准点配送, 提高效率并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如冠生园集团, 对于食品的配送全部外包给虹鑫物流;对于市场覆盖面比较大的产品分销, 可以“入乡随俗”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 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货源供应, 并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技术性强的物流服务, 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如奥运物流, 是特有的短期行为, 在短短17天时间内, 要将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参赛国和地区的上百万运动员、各国代表成员、媒体记者、工作服务人员、观众, 将超过100多万件自备比赛器材进行汇集、运送、安置, 还包含从赛事筹备到进行阶段, 再到比赛结束的回收阶段, 雅典奥组委将主要仓库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自身不参与具体的物流业务, 通过签订详细明确的协议, 对奥运物流起到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沿袭现代奥运物流的成功经验, 2008北京奥运会也将奥运物流全部外包给国际第三方物流巨头UPS。

3.5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物流领域, 各功能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 例如包装问题, 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 那么, 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 其包装收益就多一分钱, 包装越省, 利润则越高。但是, 一旦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 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保护效果, 必然会造成大量损失, 会造成储存、装卸效益的降低。显然, 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活动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会造成上百亿元的商品损失;又比如:运输和仓储成本之间, 在保障货源满足的前提下, 减少库存数量时, 可降低保管费用, 但需要以增加配送频率或运输费用为代价, 反之, 仓储面积和费用就需要增加, 只有在两项或多项物流成本达到平衡时, 才能够保证物流总成本最低, 所以在选择自营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时, 必须能清楚两种模式下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 通过对物流系统总成本加以论证, 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模式。

总之, 企业的物流模式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抉择时, 无论是选择第三方物流, 还是自营物流, 都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做出慎重的选择。

摘要:介绍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并结合企业特点提出模式选择的条件。

关键词:物流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陈秋菊.现代物流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3-85.

[2]梅焰.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25-126.

[3]陈若文.第三方物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4.123-132.

[4]周德科.物流案例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5-56.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7

关键词:逆向物流,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由于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客户管理理念的提升, 逆向物流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必须保持高效地物流运作, 来提高竞争力。而逆向物流对于节约成本、减少污染、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但由于其不确定性、复杂性, 其运作具有更大难度, 企业必须寻求专业的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专业、规模、物流管理等具有的优势, 使企业能专注于核心业务。但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提供正向物流的服务上, 因此本文针对基于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的回收、配送、仓储的优化, 寻找第三方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1 逆向物流发展的动因

1.1 经济效益的驱动

(1) 加强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逆向物流的运作是相对于正向物流而言的, 所以运作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流的产生。它是通过客户终端反向传递到供应方, 包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产品退回原因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 供应方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应对市场变化。 (2) 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 提高服务水平。逆向物流作为连接客户与供应方的纽带, 产品退回的过程也是供应方与客户交流的过程。通过对退回的产品的分析, 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 针对客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改进, 能准确、及时地提供顾客所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在改进产品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 (3) 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成本。发展逆向物流可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产品, 恢复其价值, 减少因小问题带来的浪费, 通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 进行再制造、再加工, 从而创造新的价值。逆向物流活动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减少原材料成本, 获得再生利用价值, 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4) 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逆向物流运作的过程中, 供应链中的各节点能有效地利用正向物流的资源, 减少渠道的闲置。此外, 逆向物流系统维护了供应链成员的利益, 各成员根据市场状况合理安排库存, 减少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库存, 并将这些产品及时退回改进。

1.2 市场竞争的驱动

(1) 电子商务发展, 致使产品的退货率提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青睐在虚拟店购买产品, 这种新的销售渠道也带来了高的退货率, 较大的退货数量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逆向物流。因此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 更应注重逆向物流的建设, 一个高效的逆向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前提。 (2)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产品更新速度快。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正在不断缩短, 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致使产品淘汰速度加快。企业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同时, 更应加强对旧产品的回收, 大量的淘汰品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 也加大了供应商库存的压力, 进而影响新产品的推广。企业不得不依靠逆向物流来应对这些变化, 回收淘汰产品, 减小供应商的库存压力。 (3) 服务意识增强, 对产品售后的重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求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完善的售后服务成为了企业的首选。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就需要拥有完善的逆向物流运作系统, 才能使被退回的产品及时传递到供应方, 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及时反馈。服务意识的增强, 也促进了逆向物流的发展。

1.3 政策法律的驱动

近年来, 全球资源短缺的压力增大, 各国对资源利用的法律也越来越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政府颁布了更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从推广、销售到回收处理等, 企业对各个环节要有相应的处理系统。政府的重视、监督及法律的约束力, 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强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 而大量的回收品促使企业实施逆向物流。

1.4 社会责任的驱动

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倡导节能减排, 提倡重复使用和消费绿色产品。随着意识的转变, 人们更倾向于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绿色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其次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歧视, 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在履行着社会责任,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要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基于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

2.1逆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逆向物流虽然得到企业的重视, 但由于在国内起步晚,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也加大了逆向物流管理的难度, 当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发展冲突时, 很多企业会选择放弃逆向物流;其次, 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成本高, 大量的回收品也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 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由于存在以上问题, 很多企业意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但高额的建设成本及管理难度搁置了对逆向物流的发展。

由此可见, 寻求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了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 依靠其在专业、规模、人才、物流管理的优势, 提高逆向物流的管理效率, 并降低风险。

2.2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优势

(1) 分担企业风险, 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逆向物流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然而在短期内很难带来高额回报, 这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这种高风险必然会影响企业对逆向物流的重视。所以将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降低了逆向物流的建设成本, 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分担了风险。 (2) 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益。第三方物流通过其丰富的运作经验、专业技术促使逆向物流更好的发展, 无论在信息技术、运作模式、管理经验等都有一定的优势。第三方物流可以凭借其完善的渠道、大量供应商形成的规模效益, 加快退货处理和废旧品回收, 提高整个逆向物流的运作效率。 (3) 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由于资源的有限性, 企业不可能在各个环节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无法保证每个环节都具备完善的管理和高效的运作。因此, 企业可以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具有更专业化的第三方企业, 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全力发展核心优势。

3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

3.1第三方物流作为仓储的模式

第三方物流提供对退回货物的运输、保管、再包装和再配送的一体化服务, 将逆向物流所涉及到的流程全交由第三方来处理。第三方物流已形成了完善的回收站点, 可以安排最优的收集路线及策略, 能快速地将大量回收品集中, 也减少了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与分散性。这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模式, 依靠其规模效益能快速地回收废旧产品, 对市场做出快速反馈, 同时集中处理废旧产品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此外将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做分流处理, 也避免了与企业正向物流的冲突。

3.2 第三方物流作为信息中心的模式

此种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信息交换中心平台, 企业根据物流中心提供的信息, 结合自身的渠道资源, 制定回收路线。信息交换中心根据回收站点的位置和回收品的数量, 对临近的制造商发出指令, 企业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出回收策略。此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逆向物流中涉及到加工这一工序, 由于物流企业可能无法很好地掌握企业自有的加工技术, 而造成再销售的产品还存在缺陷, 而将产品加工这一环节由自身操作, 可避免因技术带来的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逆向物流的快速发展, 企业在重视逆向物流过程中, 更应考虑怎样更好地发展逆向物流, 而第三方逆向物流已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经验、组织结构、资金规模等优势对逆向物流进行管理, 解决企业独自发展逆向物流带来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第三方逆向物流发展模式,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 而选择不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艳珍.中小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09 (4) :52-54.

[2]侯东亮, 聂金权, 邹律龙.废旧手机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模型及求解方法[J].工业工程, 2012, 15 (1) :50-54.

[3]李勤.基于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仓储配送规划研究[J].包装工程, 2010, 31 (15) :110-112.

[4]魏洁, 魏航.第三方逆向物流回收合作[J].系统管理学报, 2011 (6) :702-709.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分析 篇8

从管理对象来看, 第三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是从数据转化为信息过程, 而第三方物流企业还需要知识, 需要从信息转化为知识, 需要经过加工处理, 从而解决“数据丰实, 而信息和知识贫乏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知识链通常包括知识识别、知识的获取、知识开发、知识的分解、知识的储存、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产生的评价等环节, 这些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它是企业的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它是企业利用资源的更高阶段。按照费拉保罗的观点,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供新途径”。物流知识管理系统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流知识体系库层、知识管理层、物流知识运用层。在物流知识管理体系中其难点和关键是如何建立物流知识的市场, 如何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从而为第三方物流与货主建立牢固的双赢合作关系, 共享战略要素, 如共享大量的生产数据、信息知识、并能快速交付、降低运输等费用。

对企业的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知识盘点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梳理流程 (战略层、岗位层、业务层) 设计, 针对企业内部的专业领域与企业外部的顾客需求, 进行企业核心优势的系统调查与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盘点, 可以完成企业关键知识资源与核心优势的调查, 为系统挖掘企业和个人的竞争优势, 提供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制度变革、流程改造、战略规划与目标分解时的引导和方向, 并达成实施知识管理的预期目标。

培育知识分享的文化氛围。如何鼓励员工主动分享知识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道难题。员工不愿意知识分享、害怕知识分享已成为知识管理实践中的最大难点问题。其实, 大多数员工都知道, 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是提高个人竞争力最好的方式, 但在个人利益冲突与缺乏互信的情况下, 员工往往会害怕因单方面的知识分享会降低了自己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所以一般会尽量隐藏自己的核心技能或经验。

对企业员工而言, 员工选择隐藏知识的行为, 不一定会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但对企业而言, 这样的员工越多, 其整体竞争力将远低于具有互信、合作与分享文化的企业。由于员工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导致的无效率和低绩效, 已经使得“财富500强”公司每年大约失去20亿美元。可见, 在员工之间分享知识是多么重要。

知识管理实践证明, 互信、融洽的知识分享文化是推动员工主动分享知识的关键驱动力。惠普公司、麦肯锡、施乐、西门子等公司的知识管理之路, 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悉心培育知识分享文化的过程中, 首先要寻求制度化管理与知识分享文化的平衡, 即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 但基本目标应是一致, 都是要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其次, 要树立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学习型的价值观, 使员工为了共同愿景而互相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力和素质。再次, 要创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鼓励员工敢于自我创新, 挑战传统。最后, 要建立鼓励知识学习、分享与利用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宽松的知识交流与沟通机制;二是要建立外部知识内部化机制;三是要建立知识分享的激励机制。

搭建知识管理基础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应当能够实现: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再现网络 (e-learning, BBS, 留言板) 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分类、存储和传播上, 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 保证知识的交互性。而且, 知识管理平台还应与企业的业务信息平台、知识库、Internet/Intranet网站、文件服务器、业务数据库等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映射成统一的“知识地图”, 建立团队协作和专家网络, 使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都得到有效的共享和传播。最后, 知识管理平台还应当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易于使用的知识桌面, 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最新消息、业务相关人员的实时和邮件通信联系, 使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分类和搜索引擎, 从各类信息资源中快速发现所需的知识。

建立知识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一个有始有终、复杂漫长的过程, 同样离不开管理机制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分类、储存、分享、利用和创新的管理机制, 并严格加以执行。企业要通过制度执行激发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热情, 使员工真正体验到知识分享的乐趣和成果, 这样才能使知识管理的思想深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9

据统计, 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从1996年的25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0年的500亿美元;而在《财富》500强中, 60%的企业都曾使用过第三方物流服务 (Lewis等, 2000) 。但是,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引入第三方物流,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 早已成为学术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 如La Londe和Cooper (1988) 、Lieb和Randall (1996) 以及Maltz (1992) 和Hoek (2001) 等人,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的采购过程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学者杨永恒, 王永贵等人建立了一个五阶段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过程。

然而, 很少有学者从资产专用性和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第三方物流。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签订合约的费用和其他一些交易成本对于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组织的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物流外包是一项交易, 它同样会产生交易成本。笔者认为企业从事物流服务时发生的成本可概括为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治理成本。企业的物流治理成本是指当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时的内部官僚主义成本, 或者当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时的市场治理成本。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人力财力等的成本。企业的物流治理成本随着物流资产专用性的变化在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使用中呈不同方向的变化, 而企业物流成本又和物流资产的专用性、企业的物流量有关。

借鉴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关于企业是否应采取纵向一体化是对治理成本和规模经济两方面的分析, 笔者认为企业物流资产的专用性越高, 企业就越倾向于选择自营物流, 相反则倾向于运用第三方物流。

二、分析论证

(一) 物流资产专用性、物流成本、物流治理成本的界定

首先对物流资产的专用性进行界定。按照威廉姆森的解释,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得条件下, 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运用这一定义, 可以对影响物流资产的专用性的几个方面进行界定。包括三方面:一是物流人力资产专用性。它是指企业对从事物流人力资源需要的异质性的程度, 比如企业规定物流人员要有符合公司形象的服务态度, 某些工业产品需要有专人监督指挥装载与卸货, 这些对人员要求的差异性决定了物流人力资产专用性;二是物流物质资产的专用性。比如不同产品需要不同的运输工具, 对产品运送包装的不同要求等;三是物流品牌资产的专用性。如对运输工具外表装饰的不同要求, 对人员服装的不同要求等。

然后界定什么是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治理成本。企业的物流治理成本是指当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时的内部官僚主义成本, 或者当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时的市场治理成本。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人力财力等的成本。

(二) 物流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物流治理成本的影响

界定完三个概念之后, 我们首先分析物流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物流治理成本的影响。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主要来自谈判及机会主义。在威廉姆森看来, 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交易主体的行为因素 (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和交易特性因素 (市场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 。而在这些决定要素中, 威廉姆森特别强调了资产的专用性在交易管理结构选择上的作用的重要性。企业到底采用第三方物流还是自营物流, 受到物流资产专用性的影响, 具体图1所示。图中, 第三方物流指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时产生的市场治理成本。自营物流指企业选择自营物流时产生的内部官僚主义成本。两曲线相交于横坐标的k*处, 即当物流资产的专用性指数为K*时, 两者相等。可见, 从物流治理成本来看, 当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大于K*时, 企业应采用自营物流, 而当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小于K*时, 企业应采用第三方物流。

(三) 物流量对企业选择物流方式的影响

接着, 分析物流量对企业选择物流方式的影响。考虑到市场的强激励机制的作用, 在这样的作用机制下, 专业物流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物流这类进入门槛偏低的行业, 接近于自由竞争市场, 由于是自由竞争市场, 所以市场上专业的物流企业的边际收益接近于它的边际成本。所以无论如何, 企业自营物流的物流成本都不会小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如图2所示。

图2中, 自营物流的曲线表示企业自营物流的成本随物流量大小的变化趋势。自营物流的曲线的纵截距表示企业自营物流的固定成本。而第三方物流不存在固定费用, 所以第三方物流的曲线是自原点出发的。

第三方物流的曲线表示企业支付给第三方物流的费用, 也就是企业若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物流成本。它是一根折线, 在企业的物流量增大到p, 曲线的斜率减小, 当企业的物流量增大到Q, 曲线的斜率再次减小, 但是曲线的斜率始终大于等于其营物流曲线的斜率。

现在设△C=自营物流的成本-第三方物流的费用。我们控制企业的物流量这一变量, 将它设定在一个较大的值。就是把物流量较小的企业排除在本文提出的命题之外, 仅考虑那些物流量足够大的企业。利用前面已得出的结论, , 企业自营物流的物流成本都不会小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 即△C>0。现在考虑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对△C的作用。当企业物流资产的专用性K值很小时, 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向企业提供同质性很高的物流服务, 由于这样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上接近于自由竞争, 因此成本已经降到了最低, 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只向企业收取较低的费用 (前提是物流量很大) , 这样第三方物流的费用很低, △C就会很大。相反, 如果K值很大, △C就会很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表示。

(四) 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对企业物流治理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影响

最后, 综合考虑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对企业物流治理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影响, 我们将图1中企业采用自营物流和的第三方物流的差设为△G, △G=自营物流的内部官僚主义成本-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治理成本。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 (1) 当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很低时, 即KK^, 那么企业应当采用自营物流的方式。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在选择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时, 与企业的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密切相关。任何一个企业一味地原则自己经营是不科学的。

另外可以发现。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 每个商业企业在一定的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趋向于分散化, 因此, 各个商业企业的物流量很难达到规模效率水平本文虽然仅仅分析了物流量较大的企业, 但是对于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并不高的企业, 其物流量有不大, 就更应当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将物流服务外包出去。

一般而言, 企业物流资产的专用性越高, 企业就越倾向于选择自营物流, 相反则倾向于运用第三方物流。所以, 对物流资产专用性中等程度以下的业务, 企业应当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Lieb, R.C.and Randall, H.L., 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by Large American Manufac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6

[2]杨永恒, 王永贵, 尹琪.浅析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动机及其选择模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4) .

[3]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4]袁庆明, 刘洋.威廉姆森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理论评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5) .

[5]汪宝俊.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5) .

[6]F.Robert Dwyer, SejoOh,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on Vertical Contractual Structure and Interchannel Competitive Strategies[J].Journal of Marleeting, 1988

[7]Sarav Devarai, Ming Fan, Rahjiv, Rajiv Kohli.antecedent of B2CChannel Satisfaction and Preference:Validating Commerce Metric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10

摘要: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产物。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环境日趋严峻。为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第三方物流行业进行了SWOT分析:通过行业内部资源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分析,提出了差异化竞争战略,即通过服务的差异化、市场的差异化及渠道的差异化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SWOT分析 差异化战略

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物流领域政策的不断放宽,物流服务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为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在物流渠道中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中间商,企业本身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也不参与商品销售交易,而是通过与收发货双方的合作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1]。

中国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长快速。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约有1.6万家,达到超过390亿元的行业产值,以及每年16%-25%的年增长率发展。但在国际市场上,第三方物流服务在欧洲的使用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也达到80%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行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2]。

根据2011年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前十强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13%,而欧洲前十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其中DHL一家的份额已达15%,这表明,我国物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尚未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自营物流和公共物流服务仍占据社会物流的主流形式。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将面对更加开放的宏观环境,而更迫切的问题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的同时,必须剖析自我,挖掘优势,面对不足,正确定位,以求扬长避短。SWOT分析主要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脉象进行诊断现状,以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有个总体把握[3]:①优势(Strength)。本土优势。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本土优势。对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规则的了解,对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的准确把握,大大降低了中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环境适应和文化融合环节的成本投入。

历史资源。在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的物流服务企业占主导地位。历史资源留下的大量的运输、仓储资产和全国性的经营渠道使他们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且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政府支持。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减缓就业压力,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政策条例。同时,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中国邮政、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储、宝供物流等网络布局,已遍布在全国各个角落[4]。

②劣势(Weakness)。服务功能单一。在现代意义上,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仅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但我国第三方物流还未实现由物流功能服务向差异化的延伸。对于现阶段我国物流服务商而言,只有少数收益来自于增值服务、管理服务、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服务,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于基本服务。

物流观念制约。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物流行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严重,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应用意识不够。每个商业部门几乎都有自己的储运公司,能够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完成所需要的物流服务,但这种模式的物流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

企业规模制约。享受因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个突出优势。但对于实现规模经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仍普遍偏小。这不仅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享受因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也不足以满足大型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信息化水平制约。我国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行业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和应用范围过小。而如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等在国外物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并不理想,甚至有些领域还是空白。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应用并不广泛。总体而言,大多数第三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滞后,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有限,运营生产环节的应用水平较低,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

③机遇(Opportunity)。国际化经营的契机。国际化经营的趋势使得大批跨国企业的生产和零售进入中国,这必然会加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同时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将会带来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优秀的物流技术,能促进国内物流建设,从而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企业需求的增长。为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集中在企业最有优势的领域,把分散的库存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物流基础功能从经营点剥离出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解决整个分销体系中的物流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因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也随着发展成为倍受欢迎的购物方式。而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使得第三方物流成了不可缺少的联系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纽带。也可以说,电子商务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④威胁(Threat)。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物流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外资企业的进入如物流巨头荷兰邮政集团(TNT)、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等给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压力。对我国缺乏市场竞争力与规模扩张力的本土第三方物流中小企业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场十分严重的生存危机。

人力资源流失。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诉求愈加强烈,及外资企业的涌入抢占人才市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受到人力资源问题带来的困扰。而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的流失,将使企业陷入被动地位,从而大大降低竞争力和战斗力。

第四方物流兴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而最能够取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应该是新兴的第四方物流。不同于第三方物流的是,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能够根据客户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利用集成资源提出综合的、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此外,它还可以通过物流运作流程的再造,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使其更加合理化,为整个供应链的客户带来收益。

显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扬长避短,充分把握良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要制定对策积极应对挑战和考验。

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战略实现特质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5],形成不易被超越或追赶的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供应商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并建立品牌优势,吸引具有品牌忠实度的客户,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创造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差异化战略的关键是能否充分把握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创造并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的特异性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主要途径包括:①服务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是企业根据已了解的客户需求,提供的不同于现有的市场服务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由于顾客的需求由求同转为存异,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做专门服务的要求显得很迫切。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客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导向,为客户量身定制所需服务,并对分析挖掘已有顾客资源及潜在需求,把握需求趋势变化。如制造企业都希望通过实现零库存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风险的减小,因此深圳赤湾东方物流公司针对富士康公司提供了甩挂运输的方式,该差异化的服务不仅给富士康带来了零库存,还节约了货物装卸的时间,极大地满足了富士康的需求。第二,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物流增值服务是在传统物流常规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产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的分析处理及网络设计等个性服务。物流增值服务的提供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②市场的差异化。克德森在长尾理论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你不能再将市场看做是一个大规模的群体所组成的,不能把一直只与少数人有观点东西抹杀掉。我们正在对不存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需求曲线的自然形状要比我们过去所认识到的更为细分市场导向型。[6]”即说明了实现市场差异化的必要性。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将目标转移至不同于传统市场的小众市场,挖掘细小需求,开发独特的消费者客户群体,实现市场的差异化。如UPS快递除了保留与跨国大公司的合作以外,还与中小企业合作,推出了“物流公司+银行”的模式,提供包括融资、风险管理等服务,开发了新的市场。

③渠道的差异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推广宣传的低成本优势,建立网上商城,用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不同于传统的线下运营的渠道。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网络顾客的订单,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整合,挖掘潜在的用户需求,把握市场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使企业信息得以推广,在潜在的顾客群体中形成传递。

④技术的创新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缓解了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降低了交货延迟的风险。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有效地保证物流的快捷高效和灵活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物流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和射频识别设置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此外,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与客户之间建立利用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的资源共享,实时跟踪网络中各个环节,有效控制以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⑤人才的高质化。人才资源也是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人才的引进不仅可以有效地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可以为核心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努力招揽人才,完善物流发展的人才储备;并通过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吸纳优秀的物流人才,因材致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从国外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强国,程肖冰,王道平.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方向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1):86-90.

[2]张永红,席元凯.论我国3PL企业的转型—以发达国家3PL发展为视角[J].企业经济,2013(1):44-46.

[3]涂丽萍.中国物流业的SWOT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8(Z1):346-347.

[4]翟小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4.

[5]谢泗薪,袁姣.第三方物流企业差异化攻略:长尾理论新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3(6):28-34.

[6]卜华白,高阳.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运营模式研究——“长尾理论”对传统商业运营模式的革命[J].生产力研究,2008(13):58-60.

基金项目: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样本非等距灰色预测模型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批准号:7130106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区域性碳交易平台的系统研究》(批准号:11YJAZH084)共同资助。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篇11

一、物流客户需求模式分析

1. 物流客户需求刺激

所谓需求刺激就是社会市场的需求引起的反应动因,也就是说,人们的心态需求在具体的市场需求中体现出来。与其他消费需求刺激一样,物流客户的需求刺激包括外部刺激与内在动机两个因素。一般来说,外部刺激的内容包括库存、保管、配送,以及运输、包装、卸载等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科学化和经济化。当物流企业在制定物流方案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几个因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最大限度激活物流需求者的内在动机。而内在动机涉及到的就是客户基础、附加需求,以及发展需求3个部分,也就是说,物流客户会在基础需求和附加需求之上,对物流企业有着更高的期望。

2. 物流客户需求反应

所谓物流客户的需求反应主要就是指企业决策的结果,物流客户是否愿意接受物流行为路径,以及接受这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服务。事实上,物流企业的实际服务路径就是根据物流介乎的实际需求反应来进行制定,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反应,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企业不仅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更要客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要根据用户的实时反馈意见对服务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此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促进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升。

二、基于物流客户需求模式下的物流客户满意策略分析

1. 充分分析、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

前面说到,物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以此来调整服务产品,掌握客户实际需求。首先,要准确、紧密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用户的实际基础需求,重视对客户的了解。其次,当客户有了一定的需求后,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对企业本身现有的服务产品的需求,产品的质量、价格,公司的信誉等内容。因产品的调整取决于信息和物流客户的购买决策,因此,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要确保用户需求信息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以为物流企业的服务改善提供依据。

2. 创新组合物流服务

就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对物流客户的整体服务方案来看,对比分析出来,针对相同功能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服务产品和不同的物流组合服务。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物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再加上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客户的选择也逐渐丰富。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为获得更多客源,应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定的组合物流服务,为用户评价选择方案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这样一来,物流企业为保障自己的优势,就会对自身的服务进行层层优化和加深,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运输配送,以及包装加工等环节的优化和调整,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3. 提供购买帮助,促进消费需求

基于物流客户的需求模式下,物流企业经历了需求刺激、信息收集,以及评价选择方案等环节后,最重要的就是客户的购买过程。为了能够吸引客源,提高客户的购买意识和满意度,在实际的购买过程中还应注重多方面的因素。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对客户进行群体划分,因为物流行业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如果企业失去了一个客户,则可能意味着失去了整个市场。所以,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方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改善,要实现运用成本的降低,服务方式、内容与手段的更新,最终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物流企业要根据物流客户的需求不断改善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采取科学合理的物流客户满意策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物流组合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

摘要:随着全球物流技术的提升,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物流客户的需求也逐渐提高。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物流公司想要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就必须根据实际物流客户的需求,以及满意度来改善自身的服务手段、方式和内容。本文就基于物流客户需求模式下,怎样通过物流客户的满意情况来改善自身服务策略,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薛云建.基于物流客户需求模式的物流客户满意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8,(08):20~23.

[2]张芬.基于物流客户需求模式的物流客户满意策略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35~36.

[3]汪利虹.物流客户服务绩效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支持向量机方法论文下一篇:中西医结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