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战略规划

2024-09-12

开发战略规划(共12篇)

开发战略规划 篇1

1 山地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山地旅游的概念

山地旅游资源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旅游环境载体, 以复杂多变的山体地貌景观、丰富的动植物景观、独有的立体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一类旅游资源。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项目为主, 并兼容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等功能。

1.2 山地旅游发展现状

受经济发展影响, 我国东、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较重视设施建设, 山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重, 部分地区人文景观建设甚至超过自然景观;西部地区受经济基础及交通条件的影响, 旅游开发力度小, 山区旅游地遭到破坏较小或基本保持原始的状态, 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 其旅游开发速度已经有了加快的趋势。

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 旅游形式从以观光游览为主逐渐转向参与、体验式山地旅游, 为迎合游客的需求, 一些山地旅游资源在原有道路、索道建设基础上, 扩大了餐饮、娱乐等设施的建设。游客的大量拥入, 造成了环境容量的超负荷, 建设性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日益威胁着山地的生态环境和山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1.3 夹金山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区自2000年批准建立以来, 由于开发、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区内无宾馆等服务设施, 旅游功能不完善, 接待能力较差, 游客数量还不多, 主要以自驾车游客和徒步登山探险游客为主。

从长远的角度看来, 夹金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拥有鲜明的资源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 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2 山地旅游开发原则

2.1 保护第一原则

山地旅游的主要卖点是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进行山地旅游开发时, 尊重自然规律。对于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才能保证山地旅游的根本, 实现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 突显特色原则

特色是发展旅游的生命力所在。山地旅游的开发必须注重特色开发, 必须因地制宜、因景制宜, 力求突出山地旅游的独特性、差异性。

2.3 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 立足于资源现状的同时, 应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分析旅游市场, 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相应的特色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多样性的旅游产品。

2.4 生态性原则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向。山地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方式, 必须强调生态性原则。

3 夹金山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3.1 旅游资源特色

3.1.1 夹金雪山, 长征丰碑

1935年6月, 红一方面军在缺衣断粮、高山阻塞的情况下, 突破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成功翻越了冰天雪地的夹金大雪山。红一方面军翻越夹金山后,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达维集镇, 留下了一条永不消失的长征路和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 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座丰碑。夹金山也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2万5千里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长征万里险, 最忆夹金山”这句毛主席诗词, 形象地体现了夹金山在长征中的独特性, 反映出夹金山极高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

3.1.2 嘉绒风情, 多彩藏寨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小金部分) 旅游区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 深厚的文化积淀。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同胞、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典雅狂放的藏族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民俗文化在整个藏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旅游开发尚未起步, 这里的传统文化形态保存完整, 民族风情更具原始、古朴和神秘的特色。夹金山特有的原真嘉绒藏族文化在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是旅游区极具冲击力、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3.1.3 阳光生态, 度假天堂

旅游区内原始森林资源丰富, 植被保护完好, 生态环境优越。森林季相景观及垂直地带性景观变化丰富, 有沙棘林景观、阔叶林景观、针叶林景观及草甸景观等。旅游区内存有多处海子, 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木城沟, 名叫“夹金海子”, 传说是山神坐骑———犀牛吐水而成, 高空俯瞰, 碧波如镜的湖面宛如镶嵌在夹金山下的一颗绿宝石。森林、雪山、草甸、湖泊、牧场、嘉绒藏族风情相互融合, 这一切让游人忘却凡尘, 醉心于原始旷野的无穷魅力中。

3.1.4 冰川彩林, 探险圣地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内群山环抱, 雪峰成群, 千岩竞秀, 奇峰峻岭高耸云天, 既有泰山的雄奇, 又有黄山的峻峭、峨眉山的秀丽和庐山的清奇;群山上溪流长挂, 有如丝丝银线, 山之动脉, 丰富的水源汇成了形态各异的海子和大面积冰川。此外, 区内存有丰富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和地质剖面景观, 这些地质遗迹见证了夹金山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 大自然力量的伟大神奇, 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和很高的观赏价值。

3.2 旅游资源评价

3.2.1 中国红军长征第一雪山, 垄断性强

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 它记载了红军长征中一段充满神奇色彩的壮举, 区内现存史迹有红军翻山走过的小路以及沟口附近著名的会师桥等遗址, 历史意义重大, 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

3.2.2 嘉绒藏族文化内涵深厚, 吸引力强

旅游区所特有的嘉绒藏族文化, 在整个藏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民风朴实, 风情独特,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古碉、藏寨、民族歌舞三大独特资源, 构筑了旅游区内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2.3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组合协调

雄奇的夹金山孕育出了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迹、原始秀美的高山风光、古老神秘的嘉绒藏族文化让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 有机融合, 赋予了旅游区鲜明的个性特征。置身其中不仅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优美, 更能感触到人文景观的凝重。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色性和文化性, 给旅游产品带来组合上的优势, 既有适于大众观光的自然与人文旅游产品, 又有适于休闲度假、科考、登山探险等旅游产品, 市场价值高, 开发潜力大。

3.2.4 旅游区位优势明显突出, 市场广阔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四川省三条核心旅游环线上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四川旅游大、小西环线与跨省旅游环线“大香格里拉环线”的交叉点, 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四川旅游西环线周边区域集中了大量世界级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并进行了大量开发建设工作, 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夹金山及卧龙、四姑娘山申报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成功, 进一步提升了夹金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4 夹金山山地旅游开发战略规划

夹金山旅游开发应该依托旅游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自然景观, 借助“夹金山”的品牌优势, 以雪山草甸、峡谷森林为背景, 以红军长征精神和嘉绒藏族文化为主线, 以发展国际山地休闲度假区为目标, 突出“红色长征圣地、美丽嘉绒聚落、绿色幽谷深峡、浩瀚雪域高原、阳光草地溪流”本土资源特色, 体现“运动、休闲、度假”三大主题, 全力打造以“长征文化体验、嘉绒聚落休闲、阳光山地度假”为品牌的中国夹金山旅游地的开发策略, 使其成为四川旅游西环线和小西环线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 从而推动小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小金农村灾后的恢复重建, 促进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主要的规划理念如图1所示:

4.1 发展定位

4.1.1 主题定位

中国夹金山红军长征文化体验及嘉绒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1.2 形象定位

中国夹金山, 嘉绒度假地

4.2 总体布局

根据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用地现状和今后旅游发展趋势, 总体布局概括为“1216”结构, 即一环两片一镇六区, 具体分区和发展思路见表1:

5 结语

山地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 单纯的山地观光旅游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旅游者的需求, 在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探险、考察、疗养、野外拓展等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时, 我们应立足当地资源,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 充分将山地旅游与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结合起来, 才能走得更远, 因为源远流长的文化才是旅游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郑敏, 张伟.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1) :4629.

[2]马远军, 胡文海.山岳型旅游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 (2) :63-65.

[3]刘民坤, 卢玉平.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7 (1) :17-20.

[4]朱铨.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究[EB/OL].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6-8-14.

开发战略规划 篇2

一、台灯开发决策

1、调研分析

(1)、台灯的定义:

台灯是人们生活中用来照明的一种家用电器。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柱式的,一种是有夹子的。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把灯光集中在一小块区域内,集中光线,便于工作和学习。一般台灯用的灯泡是白炽灯或者节能灯泡。有的台灯还有应急功能,用于停电时无电照明已用来应急。(2)、台灯的发展历史:

1879年 爱迪生发明电灯

1926年 布兰特台灯 1959年 卤素灯问世 1961年 高压钠灯问世 1962年 金属卤化物灯

1966年 意大利的乔.哥伦布发明“SPIDET台灯” 1969年 第一盏LED灯(红色问世)1976年 绿色LED灯问世 1983年 荧光灯问世 1993年 蓝色LED灯问世 1999年 白色LED灯问世 2000年 LED应用于室内照明

1966年,德国设计师IngoMaurer受惠于波普艺术,设计了其第一件作品:一款拥有有巨大灯泡的台灯,完成了其向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的敬礼。此后的30多年间,IngoMaurer一直为光――简单之美的诗意追求而不断创造。1992年,Lucellino带着诗意的天使翅膀飘落人间――这也是IngoMaurer最受赞誉和畅销的作品。工作在慕尼黑的“诗人”既不是极简主义者也不种牢牢守着那些设计理论的设计师。只有对“无限多样性”的追求才是IngoMaure的一件件作品所要平静地阐发的。对他而言,设计不过是一种可以从日常生活就能获取灵感的有趣科学。一件件的作品的创作可以说也就是一次次和灵感的偶遇,IngoMaurer用他安静的敏锐将它们(灵感)捕获,再用他诗人的气质将一切的美展现给一双双为之闪亮的双眸。而IngoMaure对光的材料的研究尝试和革新才是其塑造一件件诗意作品的前提。从还 在学生时代作学校的印刷工起Ingo就一直思考这用“纸”来塑造光的形状。1980年的Lampampe和1997年的Zettel’z就是来于纸的创造。而对织物的运用以及塑造

雕塑般的视觉效果则是Ingo设计中的又一大特色。而IngoMaure还走在技术的前沿,是一个“先锋诗人”。LED(发光二极管)技术刚出现,IngoMaure马上就把其运用到了LaBellissimaBrutta(1997)的设计上,让新技术散发诗的光芒。其后作品ohoodoo(1999),Stardust(2000)和El.E.Dee(2001)的设计则无一不继续延续了IngoMaure试验风格和技术先锋的诗意设计美学。(3)、台灯的分类:

根据使用功能分类有:阅读台灯、装饰台灯。阅读台灯,灯体外形简洁轻便,是指专门用来看书写字的台灯,这种台灯一般可以调整灯杆的高度、光照的方向和亮度,主要是照明阅读功能;装饰台灯外观豪华,材质与款式多样,灯体结构复杂,用于点缀空间效果,装饰功能与照明功能同等重要。

根据风格分类有:现代台灯、仿古台灯、欧式台灯、中式台灯。

根据材质分类有:五金台灯、树脂台灯、玻璃台灯、水晶台灯、实木台灯、陶瓷台灯等等。

(4)、台灯的工作原理:

220V电源电压经变压器T降压后输出12V的交流电压,经二极管VD1~VD4整流、电容C1滤波后,由可调稳压集成块LM317稳压,输出稳定的可调电压供白色发光管LED1~LEDl5使用。为了能使灯光可调,这里由三极管VT和电位器RP1等元件组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用三极管作调节元件是由于带开关绝缘性能好、阻值又低的电位器难于找到,只能使用一般调光台灯的电位器,阻抗在500kΩ左右,所以无法对电压直接进行调节,故使用了三极管。调节电压方法是:由于通过电阻R1和三极管集电极的电流为5mA恒定不变,这样三极管VT的集一射极电压可通过调节偏流电阻来改变。当电位器RP1的阻值调小时,偏流变大,集.射极电压变小,输出电压也变小;反之,集一射极电压变大,输出电压也变大。这样通过调节可以使输出电压在8~10V之间变化,实现对发光管的亮度调节。发光管由三只串联为一组,五组并联制成。由于白色发光管最大工作电压在3.5V,三只发光管串联为10.5V,考虑到每只发光管工作电压略有不同,故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取10V。(5)、台灯的发展趋势:

书写台灯的光源一般有四大类: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和LED。三类光源各有利弊,不同的人可能喜欢不同光源的光色和亮度,应因人而宜。现在人们大多偏向于用Led照明。

Led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有体积小、重量轻、亮度高、能耗低、寿命长、安全性高、色纯度高、方向性好、维护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Led照明是一种绿色光源: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少;性能稳定,寿命长(一般为10 万小时);抗冲击,耐振动性强;led照明产品能提供优质的光环境,提升照明系统的光效,没有红外和紫外的成分,显色性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光方向性;调光性能好,色温变化时不会产生视觉误差;冷光源发热量低,可以安全触摸;改善眩光,减少和消除光污染。零频闪,不会使眼睛产生疲劳现象。无电磁辐射,杜绝辐射污染保护大脑。它既能提供令人舒适的光照空间,又能很好地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是环保的健康光源。长期使用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2、台灯的使用寿命:

5—6年

3、台灯的开发时机:

在老一代产品销售高峰期开始研发生产,到老一代产品即将衰落的时候新产品正好到达销售最佳时期。

4、台灯的开发策略:

台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随处可见,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选用的台灯大小尺寸、风格、材质也略有区别。比如酒店用的台灯就比家居装饰台灯的尺寸大很多,特别是用于酒店大堂的台灯,外形尺寸更大、厚重豪华。欧式仿古台灯经久耐看,配套欧式建筑风格,有锦上添花的效果。现代商务酒店套房,则配套一些现代简约台灯,清爽简洁,不拖泥带水,也会令人耳目一新。豪华高档次的台灯,与适合的环境相搭配,点缀空间效果好情况下,无论灯是亮的,还是关着的,都是一件艺术品。相较之下,一般的阅读台灯的外形就简洁轻便许多,主要功能就是照明阅读,没有了那么多得款式花样。要开发一款功能与造型兼具的壁灯,重点在台灯开合的变化上,从造型和颜色两方面的变化去研究。

5、台灯的开发方式:

运用新型材料,外形设计大方简洁,操作方便安全,对产品开发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产品开发之后要进行宣传,以广告宣传、传单发放、网络宣传、报刊杂志、交通设施、电影播放、促销等方式进行开发销售。

二、台灯设计

1、台灯设计任务:

要设计一款功能与造型兼具的壁灯,重点在台灯开合的变化上,从造型和颜色两方面的变化去研究。要求造型独特,美观大方。

2、方案设计:

开合型的,带感应的触控式台灯。

触控式台灯的原理是内部安装电子触摸式ic与台灯触摸处之电极片形成一控制回路。当人体碰触到感应之电极片,触摸信号藉由脉动直流电产生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触摸感应端,接着触摸感应端会发出一触发脉冲信号,就可控制开灯;如再触摸一次,触摸信号会再藉由脉动直流电产生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触摸感应端,此时触摸感应端就会停止发出触发脉冲信号,当交流电过零时,灯自然熄灭。不过有时停电后或电压不稳也会有自行亮起情形,如果触摸接收信号敏感度极佳纸张或布也是可以控制的。

3、技术设计:

要求各种材料与生产新工艺的关系需清楚,针对产品结构与构思确立合理的设计方案,有电路原理图。

4、工作图设计:

要求有效果图、CAD制图、模型,并且要求有一个一目了然的效果图排版。

三、台灯的工艺设计

1、台灯分析、审查:

ž

人们对于壁灯的要求首先是偏向于美观,其次,在造型上会喜欢简洁而大方的,有新意又不千篇一律,开关方便,色彩上大多倾向于灰色和暖色调,营造一种或沉稳或温暖的感觉。

2、材料选择:

Led:有体积小、重量轻、亮度高、能耗低、寿命长、安全性高、色纯度高、方向性好、维护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新型材料。感应之电极片.3、工艺选择:

优质光源是绿色照明的基础。第一、光谱成分中应没有紫外光和红外光。长期过多接受紫外线,不仅容易引起角膜炎,还会对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造成伤害。红外线极易被水吸收,过多的红外线经过人眼晶状体聚集时即被大量吸收,久而久之晶状体会发生变性,导致白内障。

第二、光的色温应贴近自然光。人们长期在自然光下生活,人眼对自然光适应性强,视觉效果好。

第三、灯光为无频闪光。普通的供电频率为50赫兹,表示发光时每秒亮暗100次,属于低频率的频闪光,会使人眼的调节器官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导致视觉疲劳。如果发光时的频率提高到数百、数万赫兹以上--—成为高频率,人眼即不会有频闪感觉;但真正的无频闪是直流供电或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如led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称为无频闪光。

四、台灯的试制鉴定

1、样品:

石膏模型、小产品模型、成品(少数)。

3、小批量生产

4、台灯的鉴定:

对产品的功能、是否环保、质量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安全、方便,开关接触是否通畅等鉴定合格后发放市场。

5、台灯的储存:

区城仓储、商城专柜、企业仓储等。

6、物流:

快递、包裹、邮局。

7、服务:

区域推广、电信服务、网路服务。

8、回收:

以旧换新、零部件回收、塑料、不锈钢等回收再利用。

9、推介:

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交通设施、网络、电影播放等。

10、成本核算:

材料费:50元

技术开发费:60元

加工费用:5元

物流及仓储:5元

广告费用:50元

包装费用:5元

出厂值:75元

坚持“科技兴农、开发兴农”战略 篇3

衡南县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1952年从原衡阳县析出,始称衡南县。全县辖22个乡(镇)、1个办事处,375个行政村、72个居委会;总面积2619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衡南是交通要地。东南西三面环抱衡阳市区,境内有1个机场(南岳机场)、2条国道(G107、322)、3条省道(S214、315、316)、4条河流(湘江、耒水、蒸水、舂陵水)、6条高速(京珠、衡枣、衡大、潭衡西、衡桂、娄衡)、7条铁路(武广、京广、衡茶吉、怀邵衡、瓦松、湘桂及复线)。衡南是生态福地。有万鸟和鸣的江口鸟洲,有古木参天的岐山森林公园,有碧波绿洲之称的近尾洲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被誉为“衡阳第一祠堂”的王家祠堂等。衡南是农业大县。粮油、畜禽、林果、棉烟等产量高、质量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百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农机作业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示范县”、“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县”、“全省烟叶生产重点县”。

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尤为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市场助推农业这一发展思路,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市农委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开发兴农”战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农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自2009以来,五度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十二五”期间,全县年均粮食总产在60万吨以上,地区农业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7.93亿元增至2015年的116.85亿元,年均增速9.8%;人均GDP由2010年16110元增至2015年的29390元,年均增速12.7%。

一、多点创新,加快大宗农产品结构调整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在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规模经营,带动集聚发展。一是创新粮食生产方式。在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制”战略。主要是严控耕地抛荒,严守耕地红线,严保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大水稻集中育秧、湘米产业工程和“四双”攻关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年均粮食播种面积在160万亩以上,年均产粮60万吨以上,优质稻年均递增10%以上,亩平产量实现“双增一百”的预期目标。二是调优经作生产结构。突出“三品两化”结构调整,建设一批具有衡南地理标志性经作生产基地。扎实推进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和标准果茶园建设,加强“青花河”流域油菜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原种场莲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松江湘健果业标准园、栗江广林农业玫瑰园、栗江绿贝食用菌生物科技园、云集森本特种农业示范园、江口九龙农业生态园、近尾洲莲湖湾农耕文化生态休闲园、宝盖特色农业观光园等7个经作产业园区建设,抓好“大三湘”油茶、“绿彤”茶叶、“绿贝”香菇、“湘健”蜜柚、“雁蓝”蓝莓、“玉泉”冬枣、“鑫宝”白果、广林“玫瑰”等具有衡南地域特色经作品牌认证和推广,进一步优化经作布局,使经作生产向特色化、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三是做大蔬菜产业规模。围绕牢牢守住本地菜70%自给率底线和建设衡阳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基地目标,种植蔬菜40万亩(复种)。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创建高标准、高质量,智能化、规模化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云集、三塘、咸塘、泉溪4个高标准蔬菜基地1万亩,向阳、廖田、茶市西(甜)瓜2万亩,柞市、岐山姜芋、野菜1000亩,茅市、栗江食用菌1万平方米。

二、多元服务,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全县已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7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918家,民政登记专业协会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数量居全市首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30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65%;种粮大户1088户,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10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22%。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服务。为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能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财政扶持。县财政每年扶持项目10个,扶持资金30万元。对粮食生产合作社每年财政拿出600万元扶持生产,200万元对购置农业机械进行累加补贴。种粮大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用于扶持种粮大户。每年争取中央、省扶持项目5个以上,近几年来共争取扶持资金761万。争取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扶持3个,项目资金500万元。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优先用于改善专业合作组织生产条件,共用于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1480万元,国土整理资金用于油茶合作社5800余万元,为社(会)员建造沼气池280口。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服务。下发了《衡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实施方案》,对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登记评定,逐步建立信用体系,开展信用贷款。建立了“三农”金融服务中心,力争在今年内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三农”产品。出台了“政银保”贷款政策,即:银行贷款收不回的,由县财政承担10%、银行承担20%、保险公司承担70%的本金,化解金融风险。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金融机构贷给新型农业主体1.27亿元,2016年已贷给8400万元。三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县农村经营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县里建立了农业信息预警中心,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各村建立了村级益农信息社,打造“新网工程”。以“田田圈”为代表的农业电商平台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现已建成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五大网络配送中心2个,连锁网点416个,再生资源网点47个,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强化素质提升服务。全县分期分批组织合作社成员参加“绿证培训”、新型骨干农民培训,鼓励和支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合作社理事会人员和骨干成员,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学历教育。2011年县人大议案把新型经营主体成员培训列入县人社局就业培训和农业“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全县已在164个合作社开展了生产技能培训。近年来,每年由县财政拨款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合作社成员文化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合作理念进一步巩固,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社员。五是强化指导监管服务。衡南县在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中积极推行生产标准化。合作社根据当地资源和区域优势,市场准入的要求,制订并执行一套符合实际的生产操作规程,社员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注册的商标有“绿彤”牌有机茶、“乡贝”牌食用菌等商标,其中“喜雁四件宝”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绿彤”有机茶已通过欧盟认证并获自主外贸权,“银鸽”系列熟食和“绿彤”有机茶荣获省农博会银奖,并通过省食品安全QS认证。县、乡两级建立健全了流转档案、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乡镇经管站已为43%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记账、代税务申报和工商年度信息公示。

三、多方联动,全面激发农业龙头企业活力

开发战略规划 篇4

1 积极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沿海滩涂开发由区域性自主式开发,上升为国家指导下的战略性开发,这是我市加快滩涂开发的历史机遇。在我们农业开发系统职责范围内的沿海开发,主要包括滩涂围垦和配套开发,同时还包括沿海现代农业的发展。滩涂开发主要在沿海五县,沿海现代农业发展包括全市所有县(市、区),这是一个大沿海的概念。所以,我们全市九县(市、区)的同志们,都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要积极抢抓沿海开发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滩涂开发和沿海现代农业发展快速向前推进。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国家规划、省实施意见的研究和对接,充分挖掘战略规划的优势,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努力争取国家级农业项目落户盐城,掀起沿海开发新高潮。

2 全力冲刺“跨越工程”三年目标

“跨越工程”是我市农业资源开发史上提出的第一个阶段性工程,该工程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目标,把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农业基地建设作为抓手,着力推进规模开发、产业开发和集约开发。通过两年的建设,我们已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的80%,可以说“跨越工程”的思路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成效显著。今年是“跨越工程”实施的第三年,建设任务还相当重,我们一定要紧扣三年目标,按照排定的年度计划要求,把任务落实到每个县、每一个项目区、每一个责任人。要确保每个县、每个分项的目标都不折不扣地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全市跨越目标的实现。全系统的各位同志,一定要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任务面前不松劲,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保持一如既往的干劲,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跨越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农业资源开发开创新局面、跃上新台阶。

3 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我们做农业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一方面是项目的争取,另一方面是项目的建设。项目争取追求量的扩张,项目建设追求质的提高。要提升农业资源开发的管理水平,就是要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功夫。盐城是农业大市,我市争取的农业开发项目的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我们在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方面,与省、市领导的要求、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的七期验收和国家审计期间,虽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届时我们还是比较紧张,心里没底。这就反映了我们平时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不足,没有好中求好,精益求精。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立身之本,更是农业开发走向未来的立足之基,面对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管理人员交替频繁、项目建设主体日趋多元的新情况,农业资源开发的管理压力明显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水平,我们决定把2010年定为全市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年”。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要从计划管理、招投标、工程实施、工程监理、审计验收、项目效益等各环节加强质量监管,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市局在吸收世行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内资项目实行先审计后报账再验收的试点,效果不错,2010年要全面推广。我们将吸收各县(市、区)在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着力在全市面上进行推广。市局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选项、招标、验收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意见和办法,希望各地、各单位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市局将成立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的领导。

4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联系党和群众的财政支农工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我们部分县的机构可能变化,但我们这支队伍不会解散,农业开发这项事业不会停止。面对沿海滩涂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机遇和新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2010年,我们必须着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阳光廉洁。市、县局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组织对具体负责项目建设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组织项目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政策,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5 2010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0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计划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5亿元,改造治理农田15866.67hm2。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0000hm2,高标准农田项目2866.67hm2,黄河故道改造项目和滩涂垦区配套项目3000hm2。实施产业化财政补助和财政贴息项目32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计划完成滩涂开发投资3.4亿元,完成滩涂围垦5800hm2。为高标准全面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5.1 积极组织实施滩涂开发项目

2010年是新一轮大规模滩涂开发全面推进之年,任务重、责任大。一是要尽快启动东台和响水两个滩涂围垦项目,确保在主汛期之前完成主体工程,打响“江苏第一围”的第一炮。东台方北垦区5066.67hm2,投资3亿元。响水新滩港垦区733.33hm2,投资4000万元。这两个项目目前还有很多协调工作要做,市县开发部门要加强沟通,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争取早日批准动工。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不能闲下来等待,要积极做好项目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待项目批复后,确保在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状态,为工程早日竣工争取时间。二是要科学规划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经过我市的积极争取,经省政府主要领导现场会办,已经确定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26666.67hm2在条子泥垦区,40000hm2在东台和大丰两市的已围垦区。试验区的发展规划由省统一制定,我们要积极协助省有关部门做好试验区规划的有关工作,努力为我市争取更大的利益、更好的环境。三是要着力引进沿海开发战略投资者,对滩涂存量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丰富的存量滩涂资源的开发是我市的优势,加强对存量滩涂资源的高层次开发,在时间上和效益上,更有利于提升沿海现代农业建设层次,展示沿海开发的新形象。沿海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下功夫,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四是要认真组织实施滩涂垦区配套项目。垦区配套项目要以培植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已任,项目建设要抬高目标,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5.2 着力组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和现实任务,是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指导下,配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全国、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务。2010年,我市将有4个县(市、区),立项建设2866.67hm2亩高标准农田。各地、各单位要按照黄省长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上提出的“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编制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的要求,切实加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产业选择、经营模式、操作规程等管理,努力地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成为全市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平台。与此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和滩涂开发配套项目,也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标杆,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吸引各类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做大项目单体规模,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5.3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三大载体”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优势,把集聚集中建设项目的工作理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先行区。全市立项的各类规模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都要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标准组织实施,着力在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上发挥主导性作用。2010年,全市规模开发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要新建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般土地治理项目、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和滩涂垦区配套项目新建20个333.33m2以上的高效农业基地。要整合农业开发各类项目,打造滨海S327、响水S308、盐都步湖路等高效农业示范带。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也不可能由我们农业开发部门一家来完成,我们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是搭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平台。园区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开发平台搭好以后,必须要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再开发,这样高效农业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在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必须着力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借鉴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来彰显农业开发的作用,提升农业开发项目建设的形象。

5.4 积极培植领军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随着产业化经营项目政策的改变,现在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的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领域也越来越宽。2009年,我市扶持38家龙头企业,2010年立项实施产业化项目的企业也达到了32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企业投资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带来农业综合开发对单个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如原来那么大,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推进力度受到了限制。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主导产业的理念,着力在培植领军型龙头企业上求突破。我们要选择3~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这些选择扶持的重点龙头企业,我们不是仅仅给他们一点资金,要主动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研究发展动态,完善管理制度,整合各类要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努力通过项目的连续扶持,把他们打造成航母型企业,成为主导产业的领军型企业。

5.5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运行健康、规范,产业特色和优势明显,管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大支持力度。2010年,全市在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中,重点支持10家农民合作组织,这是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民合作组织范围最大、内容最为实在的一年。我们要加强对承担项目的农民合作组织进行政策和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导规范运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

5.6 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重点将转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来,因此,我们要先行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工作。省局正在组织编制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我们要按照省局要求,认真组织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要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农业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对全市农业资源开发状况、资源条件作出客观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五”农业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都要注意与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与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既要有超前性,也要有操作性,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努力为高标准农田项目顺利推进争取良好环境。

农村扶贫开发推进规划 篇5

(2011-2012年)

第一章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城西北方,距县城22公里,距桥自湾乡集镇2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常驻农户261户,1020人,其中男性500人,女性520人;劳动力人口412人。全村总面积7228亩,其中山地面积6070亩,山塘水库2座,耕地面积617亩,其中水田516亩,旱地101亩。2010年村农户人均纯收入800元,其中农业收入420元,非农业收入380元;全村粮食总产350000公斤,其中稻谷225000公斤,人均产粮345公斤。全村年出栏生猪1.2头。全村常年外出打工劳动力200人。全村退耕还林面积500亩,生态林面积800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250户,参合率95%。村集体经济是空白。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一)贫困现状

1、经济均属自给自足。百姓从事的均为传统农业,人均纯收入1600元。

2、90%的农户均住的是四、五十年的破木房,少数还是人畜同居。

3、村里40岁还没娶媳妇的有40人,五保户2人,低保户43人。

4、全村人饮水困难。

5、无集体经济。

(二)原因分析

1、村无支柱产业,属传统的农业生产,群众无稳定的收入来源,缺少生产发展资金;

2、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成本高;

3、地质条件差,村民安全生产生活缺乏保障;

4、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生产和管理水平。

5、位置偏僻,与国家工程建设无缘,又从未扶贫过。

第二章规划目标及建设任务

一、规划目标

通过两年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柏杨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生态循环农业逐步形成,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明显提高。贫困村面貌发生显着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布局和范围

1、总体目标。通过两年建设扶贫工作,实现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4000元,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性改善。贫困人口数由2010年的232人减少到0人。具体见表

柏杨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效益对照概算表

项目内容

单位

2010年末数

2012年末预计数

增减净额

增减

比率

农民地均纯收入

1600

4000

2400

贫困人口数

320

232

100%

民政低保人口

5粮食总产量

万斤

350

620

270

人均粮食占有量

万斤

300

500

200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150

280

130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200

120

猪年末存栏数

180

300

120

羊年末存栏数

200

100%

牛年末存栏数

有效灌溉面积

200

260

农村用电量

52000

63000

11000

化肥施用量

200

300

沼气池

不通公路行政村数

不通公路自然村数

不通电行政村数

不通电自然村数

不通电话的行政村数

不通电话的自然村数

人、畜饮水困难的人数

1020

600

420

畜数

320

300

没有安全饮水的人数

1020

600

420

100%

村小学数

1辍学人数

农村科技人员

0

地方患病人数

0

0

0

参加合作医疗人数

970

970

0

参加新农保人数

500

560

特困医疗求助人数

村卫生室个数

0

基层组织活动室

0

远程教育

32集体经济收入

元2、2011-2012年分建设内容

2011年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通还村公路2.5公里,总投资40万元;投资30万元解决200户900人饮水问题。

(2)增收产业培训项目:投资20万元,种植200亩烟叶。

(3)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26万元,修建村级活动中心。

2012年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75万元硬化3公里12个组的公路。

(2)增收产业培训项目:投资10万元养牲猪300头、母猪50头、土鸡2350只、羊100只。

(3)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20万元实施40户的改厨改厕、沼气建设。

(4)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1万元扶持20人的专业人口培训。

三、建设任务

1、主要建设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道路建设:修建通村公路2公里,大峪-郭家界2公里。

水利:建4个水池,饮水管道6千米。解决150户,600人饮水难问题。

其他:

--增收产业培育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发展烟叶200亩;发展养殖良种母牛50头;发展牲猪养殖300头;园中养土鸡2350只;山羊200只,形成立体化开发模式,使全村农户根据居住条件和家庭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实现因地制宜发展。着力扶植我村优质稻基地,形成**特色观光农业园。

--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实施一建三改,新建沼气池40口,配套三改40户。

--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培养科技示范户2户;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人;组织专家现场对烟叶种植和油茶种植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新建、整修卫生室1个、两层200平方米村级活动中心1个。成立油茶种植协会,培养种植大户40人,养殖大户8人;户户通广播电视;移动电话覆盖率达100%。

第三章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来源

预计总投入3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9%;行业部门投入资金2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7%;地方财政扶贫资金6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社会帮扶资金3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9%;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资金1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在总投入中,基础设施建设占51.5%;增收产业培育占23.4%;环境与生态建设占11.3%;社会事业建设占12.8%。

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分析

中央财政投资10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入46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6%;增收产业培育项目23万元,占23%;环境与生态建设10万元,占10%;社会事业建设21万元,占21%。

三、社会扶贫其他投入情况

社会扶贫及其他投入总额为18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0万元,占5.5%;交通专项资金50万元,占27%;水利专项资金50万元,占27%;卫生专项资金10万元,占5.5%;民政专项资金12万元,占6.6%;环保专项资金8万元,占4.4%;能源专项资金13万元,占7.2%;农业专项资金10万元,占5.5%;国土专项资金5万元,占2.7%;社会筹措12万元,占6.6%。

第四章技术标准和投资概算

本规范中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产业建设项目技术标准以行业部门出台的项目技术标准和市场现行价格为依据。分项目技术标准如下:

一、技术标准

1、基础设施

--道路:根据交通部颁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硬化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H,设计荷载汽-10级,履带-50,路基宽度4米,泥结碎石路4.5米,水泥路面3.5米,根据地理位置设错车道。最大纵坡度9%,最小平面曲线半径15米。路侧水系畅通。

--安全饮水建设:按照国家2006年12月29日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

2、人居环境建设

--“三改”技术标准

改厨:地面硬化:墙身砂灰抹平,离地1.5米贴墙砖,1.5米以上用白色涂料粉刷;灶台、操作台、碗柜、水缸分设,布局合理,同时用瓷砖铺面。

改厕:厕所有门,有条件的分设男女厕所,建浴室,安装热水器;改**冲式厕所,有条件的安装陶瓷大便器,配备水冲设备;内墙用砂灰抹面,有条件的贴墙裙;达到整洁、无蝇、无臭的要求。

改圈:以石板或水泥地板结构为主、每孔圈以3.5m×2.5m为宜,并设宽深为30×20cm的排泄沟1条通向沼气池口。开设通风窗、采光窗,有条件的可安装自动饮水器。

--沼气池建设标准。①执行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采用活动盖式圆筒形沼气池;②按照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美化环境和沼气池、厕所、禽兽圈舍“三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将沼气池建于畜圈下;③池型结构可因地制宜选择混凝土整体浇注或砖混结构;④进出料间中线夹角应大于90度,小于或等于180度,出料间盖板采用标号不低于C15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并在一侧安装提板环;⑤沼气池的施工标准执行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⑥设备安装执行GB/T7636-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划》和GB/T7637-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

3、产业发展

--种植业:以低碳有机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为方向,形成一村一品。烟叶种植及油茶,在我村有良好的基础和生产实践,严格按无公害标准栽培,力争通过两年的时间,形成城市居民周末回归农村的一个生态旅游地。油茶种植在县林业局技术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种植,做好防病防灾工作。

--养殖业:以生猪发展为主,联户成片培植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

4、社会事业建设

村委会及村卫生室:维修村委会并添置设施、新修村卫生室面积240平方米,严格按照县统一统计和施工。

科技校训:采取“三个一”(即发一本技术小册子,讲一堂技术辅导课,办一个现场培训示范点)和以会代训等形式,对一些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入组进行培训,指导示范。通过培训,使每人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户均有2名掌握使用科技明白人。

二、投资概算

本规划设计项目四大类13个子项目,经测算总投资35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6个215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2个30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2个70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3个35万元。具体见附表。

第五章保障措施

柏杨村在整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将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投入渠道、营造良好氛围、发扬优良作风。

柏杨村扶贫开发组织机构由村民选举,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主要职能是按照群众的意愿和国家扶贫政策编制规划,按规划内容进行项目实施,与有关联村民联系,协调相关事宜,监督工程质量,工程内容与规划是否相符,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整村推进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向延书副组长:郭先岸成员:桂发权、高**、郭先烈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向延书副组长:郭先岸成员:桂发权、高**、郭先烈

整村推进规划项目实施监督领导小组

组长:高**副组长:肖星成员:向绪银、田运锡、、胡正华;

第六章附图、附表

一、附图

贫困村区域分布图

二、附表

1、纳入规划贫困村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一览表

开发战略规划 篇6

关键词: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资源优化 防涝环保

1 开发区给排水工程规划简述

从应用角度看,开发区的给排水工程关系到生产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因此给排水的过程的规划从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一个开发区的产业引入和生活附属设置的建设,即开发区的建设往往依存于其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之所以需要缜密的进行设计和规划就是因为此种目标。对开发区给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主要满足的是为开发区企业供水,并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合理的引流和治理,以此保证企业集中区域的环境不受到污染。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甚至被看做是开发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主体在给排水规划和设计中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引导思路,因此高水平的开发区给水和排水体现是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的。

2 城市开发区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针

2.1 给水系统。城市的发展让水资源越发紧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对于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给水系统涉及到开发区的基础建设问题,更是关系重大。水资源的局限性,需要对其提高利用的效率,即对整个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是开发区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因为开发区往往处在城市拓建的新区域,在未开发的地区当然也就不存在原有条件的限制,因此更应当利用先进的思路和技术对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以满足未来发展和资源优化的需求。

在实际的设计和规划中,,也应当根据开发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如在雨水充沛的时候对其进行适当的储存,实现对水量的调控,以平衡区域内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量。以此缓解开发区日常的用水紧张的情况。同时应合理利用便利的水资源,如开发区邻近水库的应对其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方式非正常的浪费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整个供水系统出现超负荷运转,而导致用水高峰出现缺水的情况。尽量平衡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在开发区建设中应合理的设计水源的形式,如: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适当的区别,利用不同管网对其分别供水,以此降低部分工业用水的处理成本和来源。这样就可以将部分工业中水回流进行二次利用,提高工业聚集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之在给水系统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本着持续发展的长远思路,对开发区的供水系统增加技术性投资,使其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2.2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出并实现集中处理,同时也兼具了防洪和防涝的作用,近期多个城市在集中降水中出现了内涝的情况,从根本上看就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老化而造成的,所以排水系统对开发区的意义甚至高于给水系统。所以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开发区排水问题。这个层面主要是从防涝的角度进行考虑,即对防洪排涝的功能上进行完善和系统化,主要利用自身设施的完善和与周边设置的配合来对较大的降水进行及时的排出,以此防止内涝的出现而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则是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污水是每个城市和开发区域必须应对的问题,因此在开发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尤其是应综合其自身的产业特色而设计污水排出和处理设施,既要保证污水处理的能力满足工业发展的增长也要满足其处理的技术措施,即量、质都要满足开发区的发展需求。并将该环保和在利用的思路融入到设计中,如:生活污水反应器的应用,或者高效生物载体的处理工艺的应用等。

同时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还应注意:①污水的总量进行科学的预估,以此为排水面积、污水管道选择提供直接的一手资料,从而确定管径和坡度设计,为设计及人员正确选择规划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②污水管的设计,在污水管布置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而快速的将污水排出到集中的地点,污水管的直径应根据坡度和污水量来选择;③在排水管网设计的时候应将其与给水管网进行合理的交错,避免二者之间相互干扰,同时还应注意其循环的效果和功能,尤其是开发区对工业用水的分流,在排水管網设计时应重点对其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排水管网形式,以此满足分流、雨水排放、净化的多重需求。

2.3 综合规划与设计思路的实施。在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中,应把握综合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将从整个城市出发,从开发区自身的条件出发,首先将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与城市和周边的设施结合起来,然后在规划和设计时适应自身条件的给排水系统,进而达到设计适应开发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的目的。按照此种思路在设计中应对多种给水、排水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即在规划和设计完成后可以在施工中获得经济性提高,并保证其今后的使用效果。

3 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的具体设计要点

城市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和城市给排水设计相似都要面对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应用效果和效率。也应当和前面的分析相似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

3.1 给水资源平衡与优化。在给水技术中大量的变频设备被应用到了管网中,特别是对水网压力的智能化监控,实现了给水系统的技术性升级。从城市到开发区面临的供水问题主要是变化系数的增加,高峰供水量不断增加,从而相应的需要更大的供水为其进行服务。开发区供水应利用合理的二次供水和储水设备来缓解用水高峰对供水网络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企业用水的稳定供应。另外,根据前面的分析,供水系统必须具备远期发展的规划,为将来的开发区拓展预留必要的空间,如道路管线综合时应预留水管的位置,设计合理的供水水管径和泵站等等。

3.2 雨水排出的重点规划。通过前面的分析,城市排涝的系统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防洪排涝应和城市的立体管网结合起来,特别是地理位置相对低的开发区更应当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适当提高。如对流经的内河进行正确的治理,提高其满溢的标准等级,按照经常性满溢条件来设计。同时将雨水管道的管径适当的增加以减轻排水的压力,提高其排水的速度。

另外,应将合流、分流相互结合起来。在开发区的建设中应采用分流思路,即将降水进行快速分流,分散到多处引流渠道中。但是也不能一味的采用分流规划,也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采用合流以此增加排水的能力。严格的分流方式只有在污水处理场才能实施。

4 结束语

城市开发区规划中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往往会影响其后续的发展,因为工业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和处理。其不仅仅关系到开发区眼前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会影响到城市开发区建设的未来发展。因为水资源的应用与污水处理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瓶颈,开发区也不例外。所以在设计和规划中应本着综合优化的思路,即对给水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保证水源的稳定;排水系统则应将排涝和净化作为设计重点,这样设计的给排水系统才能保证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成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2]胡平.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价值工程,2010,(04).

[3]王博实,杨忠义.浅论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10,(16).

[4]马晓颖,王小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5]方宏.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03).

学校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 篇7

一、学校发展的资源基础

(一) 学校发展资源的竞争与获得

学校获得教育资源的基础是社会交换, 只有满足具有资源的利益主体关系人的需要, 才可能获得学校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反之, 就会造成学校发展所需资源的匮乏。

(二) 经费资源与办学成本

当前, 大多数学校办学经费并不宽裕。在办学经费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的条件下, 仅有的经费怎么使用?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学校发展的“刀刃”何在?在于教育教学质量、在于校誉。学校经费资源使用、获取主要选择是校誉最大化, 是直接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成本的最大化, 是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当前, 学校办学有一种倾向, 认为校舍、硬件设施是学校的“脸”, 不惜血本包装。假如经费充足, 犹可说也;经费不足, 势必降低教育教学的直接成本 (如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业务进修的经费得不到保证) , 造成学校发展的恶性循环:校誉越来越差, 资源越来越难以获得。

(三) 教师资源与教师需要

学校发展需要优秀教师, 但是优秀教师需要我的学校吗?这是校长应思考的问题之一。校长应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把学校当成公司管理行吗?学校和教师的聘与被聘是雇佣关系吗?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是显性劳动只占30%, 而隐性劳动占70%, 如果把教师当雇员看待, 他 (她) 就会以最小的劳动获得最大的报酬。因此, 教师是重要的学校资源, 但不是学校的雇员。如果把教师当作雇员, 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短期行为, 要办好学校是不可能的。

(四) 学生资源与学生需要

学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这已成为共识。有教育专家指出:“高中办学七分靠生源三分靠教学, 初中办学七分靠教学三分靠生源。”学校总希望吸引优秀的学生, 这能使学校获得最大利益————扩大校誉;但是学生需要什么呢?学生需要优质教育, 学生需要升学, 更需要高质量的生活。

二、学校发展的资源竞争与开发

(一) 学校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理解政府需要, 满足政府需要是换得政府办学资源的前提条件。弱势学校往往面临发展怪圈:没有好的校誉, 得不到更多资源支持;得不到必需的资源支持, 学校无从发展。学校与政府沟通, 不能简单理解为与政府官员搞好关系, 理解为请客吃饭送礼等, 而应理解为努力做事, 使政府相信学校正在积极改进, 学校能够达到政府的期望。建立在做事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二) 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培育

一方面, 学校要为社区服务, 使社区相信学校在不断改进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同时, 学校要使社区逐渐认识到, 学校也是社区的重要资源, 学校能为社区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 社区的人力资源、社区文化资源、社区设施资源都是可供学校利用的重要资源。我校在每个假期与社区联手搞“老少手拉手”工程, 既解决了家长们的孩子假期“无从管无处去”的后顾之忧, 家长放心;又推动了社区卫生、绿化、文明等公益事业建设, 社区欢迎;同时深化了学校“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课题研究。真可谓一举三得!

(三) 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不仅是财源、物源, 更是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是学校获得家长支持的先决条件。学校只有在做好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文章的基础上, 才能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使学校得到发展。记得一次我校要召开现场会, 当时没有音响设备, 都是家长自告奋勇承担解决。家长图什么?值得思考。就是那位捐了一套音响设备的家长, 是做了一回玩“噱头”的傻瓜吗?不!我以为, 并不是那些家长思想境界特别高, 也不是家长显阔、逞能, 而是家长认识到: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对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家长在孩子教育投入上的选择是一种价值选择, 而非成本选择。

(四) 教师资源战略

教师特别是名教师, 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开发利用教师资源, 学校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期望, 有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教学成为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场所, 教学能为教师提供基本的职业满足。开发利用教师资源, 能吸引校外优秀教师当然好, 但就目前人事制度下, 多数学校没有人事自主权, 对学校来说, 留住拔尖教师、培养优秀教师、发展全体教师不失为明智之举。

(五) 学生资源战略

首先, 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变依靠时间投入提高质量为通过提高教学效能提高质量。教学效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同样的时间, 更大的收获。二是同样的收获, 更少的时间。其次, 学校要着力解决学生生活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冲突, 将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途径有三种: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二是转变教学方式。三是转变师生关系。学校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源, 学校内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吸引优质生源的根本所在。

蓝色经济的资源开发战略 篇8

蓝色资源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 以蓝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不破坏为原则, 在符合现阶段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条件下, 通过海洋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 海洋所能够支持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蓝色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蓝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蓝色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 需要根据蓝色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承载力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 确定各功能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速度, 力求沿海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

蓝色资源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指蓝色资源环境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 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给与容纳能力, 此为蓝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部分;二是指海洋人地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 此为蓝色资源承载力的压力部分[2] (图1) 。

20世纪开发海洋的热潮, 使得我国近海区域的一些蓝色资源开发过度, 环境遭到破坏, 物种锐减, 海洋污染逐年加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蓝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 难以持续利用。所以, 在新时代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新型人海关系的概念, 其实是一种互利互惠, 共生共长的关系, 人要尊重海洋, 尊重自然, 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才能永续发展。人类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积极优化海洋环境, 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使海洋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而蓝色资源承载力便提供了这样一种限度, 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海洋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程度。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强调三大主题, 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 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对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 可以理解为蓝色资源的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以及人海关系的和谐发展[3]。

2蓝色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

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框架, 包括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模型量化等,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评估体系, 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型并进行评价。

蓝色经济的发展运行是处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之中, 蓝色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数量较多, 同时大部分又难以定量,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 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 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因此借助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将是明智的选择。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4]。

用AHP法确定各细化后的指标的权重, 计算过程不再赘述。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指标筛选是一项复杂工作, 目前筛选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本研究在参考相关蓝色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要求选取的指标不仅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的指标, 还应包括社会系统的指标[5]。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之下, 从蓝色资源供给能力 (B1) 、蓝色经济发展能力 (B2) 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及保护 (B3) 3个方面, 运用了理论分析及专家咨询法, 共筛选出19个评价因子 (表2) 。蓝色资源承载力指标的权重排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 大多数的指标评估方法的研究范围只包括人类生存环境复合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无法对流经整个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环境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一个主观需求与客观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 应选择一种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研究目的的方法。各种评估方法之间都是优劣互检、各有所长的, 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

3沿海地区蓝色资源综合优势度比较研究

各个区域的蓝色资源的贫富、结构、分布与交通条件都会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蓝色资源在具有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对区域蓝色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

3.1地区岸线资源及岸线系数比较

海岸线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蓝色经济主要是通过海岸线向海洋延伸展开的, 因此海岸线的长度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规模具有重要影响作用[6]。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大陆岸线长为18 000 km, 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陆地总面积占全国的13%, 约为123万km2, 我国整体的平均岸线系数为0.014 4。通过进一步研究我国各沿海地区大陆海岸线长度, 以及各自岸线系数值等 (表3) , 以反映不同地区发展蓝色经济的资源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1》.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全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中, 大陆海岸线长度最大的是广东, 最短的是天津, 前者是后者的20余倍, 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 其中广东、山东、福建的海岸线资源优势较为突出;在岸线系数的分析中, 各地区的差异仍然较为明显, 海南省的数值最高, 是全国平均值的3倍多, 最低为河北省, 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7, 在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中, 岸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6个, 分别是山东、上海、浙江、海南、福建和广东;而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市、自治区有5个, 依次是辽宁、天津、江苏、广西、河北。

3.2沿海地区海水可养殖面积比较

沿海的滩涂、浅海是沿海地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资源, 尤其是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 各地区海水可养殖面积是各地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资源之一。截至2010年, 我国沿海地区由滩涂、浅海、海湾所构成的海水可养殖面积情况如表4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1》.

根据表4所示, 我国滩涂、浅海资源较为突出的省、市依次为:广东、辽宁和山东, 这3个地区滩涂、浅海资源的总和超过全国资源总量的70%以上, 而资源量最低的上海市, 滩涂、浅海资源较为匮乏, 仅占全国总量的0.12%。

3.3沿海地区港口资源比较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港口的建设, 港口资源的大小决定了海洋运输业的生产能力, 因此各沿海地区港口的资源量就成为区域海洋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以2010年沿海地区规模以上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的码头长度, 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资源的分布情况 (表5) 。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1》.

表5的数据显示, 我国主要的港口资源集中于广东、浙江、上海, 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也反映了这两个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核心地位, 体现了这两个地区在海洋交通运输业中的巨大优势。

3.4沿海地区海岛资源比较

近年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出台, 我国对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愈加重视, 各地区都把对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作为蓝色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在沿海地区所辖海域内的海岛也就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本研究选择面积大于500 km2的海岛作为统计各地区海岛资源的指标, 通过整理各地区海岛的个数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表6) 。

数据由沿海 11 个省、市、自治区历年统计公报整理获得.

表6显示, 浙江省是我国海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其面积大于500 km2的海岛的个数占到全国总数的43.4%, 其次是福建省, 总数为1 546个, 占到全国总数的21.9%, 因此, 这两个地区在今后蓝色经济的海岛开发中占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优势。

4推进我国蓝色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战略思路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 对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 促进海洋资源价值的实现和提高, 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7]。

要加强海洋资源综合管理, 实现全面开发, 强化海洋与渔业厅、局的功能和职能, 加强与其他涉海部门的联系。逐步使农业、渔业、资源、能源、运输、航运、旅游, 尤其是财政部门参与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来, 实现范围广泛的水平综合。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 必须把开发、保护纳入一个整体同步进行, 并根据不同的海域和海洋资源分布情况, 划分为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开发区, 分别赋予不同内容, 实施全面开发与综合治理的策略, 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域治理融为一体, 实现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还要注重协调性, 一方面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 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 也要保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 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的极大化而涸泽而渔;另外, 也要实现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以及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

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 必须注重科学性, 结合海洋资源的特性, 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价值内涵, 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效率越高, 其经济发展程度也就越高, 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所以, 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高效开发原则。对于近海地区而言, 高效开发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选择好地区的主导产业, 尤其是要提高各个海洋产业中的科技含量。高效开发有利于维护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 通过高效开发, 可以减少对其他环境资源产生的削弱或危害, 从而增强海洋资源开发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杨勇.简论资源、环境与经济间可持续发展关系[J].云南地质, 2003, 22 (1) :121-128.

[2]牛波涛.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 1999 (3) :88-99.

[4]翁立新, 徐丛春.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通报, 2008 (2) :65-72.

[5]刘蕊.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9 (5) :6-9.

[6]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10.

开发战略规划 篇9

该规划显示,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订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订工作。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同时,将开展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

开发战略规划 篇10

该规划显示, 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现状利用基本情况不清、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

“十三五”时期, 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制定工作。到2020年, 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 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同时, 将开展地下空间普查, 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0年, 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管理等的综合管理系统, 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

开发战略规划 篇11

关键词:地下空间 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1、前言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使得城市用地不断扩展,但是用地的扩展远跟不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 因此,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纯规划地面以上空间的模式也逐步被突破,更加重视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立体空间和谐发展的规划模式。作为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龙头”地位的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也将逐步提到议事日程。

2、地下空间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地下空间规划现状

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相关规范纷纷出台。如1997年12月施行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2006年4月施行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也明确提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区规划应当“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可见,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青岛等20多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有效地规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许多城市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编制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如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中关村西区、奥运中心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区等,对该地区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起到了有效控制和科学引导的作用。

2.2存在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导

在我国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对城市规划的编制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定,但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规范和指导却相对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内容只进行了原则性讲述,没有对地下空间的规划编制提出更为详尽的要求。

(2)规划组织编制主体不明确

我国的相关规划法规、规范,均未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组织编制单位和编制主体提出明确要求,以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出现编制主体不一的现象。

(3)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需规范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果不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进行深入研讨,规范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将会出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无序现象,不利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有序使用。

(4)规划编制内容度不明确,不利于城市规划管理

目前,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方法等方而存在较大差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侧重点不,这不仅影响了下一层次规划的深度和要求,同时也对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及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不利。而且很多城市只重视总体规划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缺乏对详细规划层面的研究,造成缺少直接指导规划管理工作的依据。

3、基于不同规划层面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

3.1总体规划层面

(1)规划要求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随同总体规划一并报批。具体要求:要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方针,研究确定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总体布局与分层规划,统筹安排近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研究提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远景发展规划,制定各阶段地下空间资源,发利用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步骤和措施。

(2)规划内容

1)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在对现有地下空间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空间资源做出评价和预测,作为地下空间布局和选址的依据。

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要根据城市性质特点、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条件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开发思想、开发重点、开发区域、开发规模、开发层次、开发模式等等。

3)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层次、内容、期限。应分别对地下空间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制定近期和远期开发利用规划图,要区分工程的用途及开发利用的期限。

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专项设施的系统规划与整合。

5)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评价。

6)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施步骤、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3.2详细规划层面

详细规划阶段又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3.2.1控制性详细规划

(1)规划要求

地下空间控规的编制应以城市地面总体规划、地面控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等为编制依据,以对地下土地开发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地下空间开发功能、开发强度、深度以及划定不宜开发区域等,并对地下空间环境设计提出指导性要求,作为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地下空间修规的编制。

(2)规划内容

1)土地使用控制和容量控制

地下空间的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开发功能、开发强度等方面作出的规定。如需将一些地下空间限制开发区(文物区、地质不利等不宜开发区域)在控规中用图则的形式标明其范围。

地下空间土地容量控制可分为刚性控制和弹性控制。其刚性控制内容为用地面积、用地界限、地块划分等控制性指标;弹性控制内容为用地性质、土地使用相容性等控制指标,基本属于规划用地管理的内容;另外为调控地下空间产生的人流、车流等对城市地面产生的影响,需要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项目开发深度进行刚性控制。

2)配套设施控制

地下空间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作出的规定执行。

控制方式也可以分为刚性控制、弹性控制。刚性控制,即在规划中尽量做到定量、定位、定性控制,主要针对轨道交通设施、公共交通换乘站点、停车场地及停车泊位、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市政设施以及人防设施等方面进行控制;而弹性控制,则是针对现阶段开发过程无法实现,但在未来有可能做到的问题,或者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调整而做出的规划控制,并提供设计框架和竹理准则,如地下步行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的控制。

3)建筑建造控制

地下空间建筑建造控制是对地下构筑物布置和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地下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相邻地下建筑间距控制、地下建筑与其它地下构筑物间距的规定、建筑层高以及地下出入日、连通道的数量泣置、宽度等控制指标。

4)城市设计引导

城市设计引导则是通过一系列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甚至具体的空间设计示意,对地下建筑空间组织、内部环境設计等方面进行引导性控制。其内容包括开敞空间、通风井、采光窗、可识别标识系统、其它附属设施配置要求等引导性指标。

5)城市开发建设的运行与管理

地下空间控规控制与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城市开发建设的运行与管理,因此地下空间开发的控制指标中就需要涵盖规划管理与实施层面。开发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规划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投资政策、建设方式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控制引导内容。

3.2.2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1)规划要求

在编制城市重要地段和重要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同步编制地下空间修建性详细规划,落实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

(2)规划内容

根据上一层次规划要求,对规划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平面布局、空间整合、公共活动、交通系统与主要出入(连通)口、景观环境、安全防灾等进行深入研究,协调公共地下空间与开发地块地下空间、地下交通、市政设施、人防设施等之间的关系,提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规定。

4、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是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关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地下空间具有不可复原性的特点,一旦开发出现失误,将对城市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理顺相关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为基准,以规划为依据,在相关责任主体的管理、协调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能够真正走向有序。

参考文献

[1] 汪瑜鹏,尹杰.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下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初探-以武汉市武泰闸地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1(4)

[2] 何世茂,徐敏.走向有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规、规划、管理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9(8)

开发战略规划 篇12

一是发挥特色优势, 打响生态品牌。生态优势是东台最大的优势, 生态品牌是东台最大的品牌, 生态环境是东台最大的竞争力。东台滩涂面积大, 拥有85千米海岸线, 10.4万公顷连陆滩涂, 全省10年滩涂围垦开发18万公顷滩涂计划中, 东台就占6.7万公顷, 是名副其实的“江苏第一围”。东台森林覆盖率高, 拥有江苏平原林地规模最大的黄海森林公园。东台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把生态建设贯穿于沿海开发的全过程。

二是坚持错位发展, 走出绿色之路。绿色产业是东台最大的潜力和亮点。我们将继续实施绿色增长战略, 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 让东台沿海海碧天蓝。突出培育绿色制造。在已有食品机械、风电机械、头盔生产等基础上, 大力引进和做大育强制造业, 使东台沿海成为绿色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充分发挥东台海域面积广、滩涂面积大、优质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突出发展风电、光伏和海藻炼油等新能源产业, 致力打造“世界绿色能源之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以建设“江苏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为抓手, 打造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12万亩甜叶菊精深加工为重点, 打造“世界健康糖源之都”;以鳗鱼养殖加工为重点, 大力发展鱼虾贝、沙蚕、紫菜等绿色海产品加工出口。积极开发绿色旅游。依托东台沿海绿色自然风光美、生态湿地好的优势, 培育长三角地区绿色旅游休闲基地。

三是突出项目兴市, 拉长产业链条。围绕绿色产业定位, 重点拉长做粗5大特色产业链条。拉长风光电产业链, 按照“以风能资源培育风电产业, 以产业投资获得风场开发”的思路, 打造江苏沿海最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拉长绿色食品产业链, 加快发展甜菊糖深加工产业, 加快形成从种猪到深加工于一体的肉制品产业链, 加快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和出口, 形成绿色食品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拉长新型材料产业链, 重点加快磊达钢帘线、中国玻璃等龙头项目建设, 尽快形成年产10万吨子午线轮胎专用钢帘线等主导产品规模, 做大做强新型材料业。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大久兴公司再生纸项目和秸秆造纸项目投入力度, 积极发展沼气和发电项目,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拉长绿色旅游产业链, 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 加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形成“东方湿地、生态家园、黄海明珠、全国百强”的城市名片。

上一篇:管理型财务模式下一篇:检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