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共8篇)
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 篇1
.1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7.2 旅游区总体规划
7.2.1 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7.2.2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7.2.3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7.2.4 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
7.2.4.1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7.2.4.2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7.2.4.3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7.2.4.4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7.2.4.5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7.2.4.6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7.2.4.7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7.2.4.8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7.2.4.9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7.2.4.10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7.2.4.11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7.2.4.12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7.2.4.13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7.2.5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7.2.5.1 规划文本。
7.2.5.2 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7.2.5.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7.2.5.4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7.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3.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3.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7.3.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7.3.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7.3.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7.3.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7.3.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7.3.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7.3.4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7.3.4.1 规划文本。
7.3.4.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7.3.4.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7.3.4.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7.4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7.4.1 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7.4.2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7.4.3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7.4.3.1 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7.4.3.2 用地布局。
7.4.3.3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7.4.3.4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7.4.3.5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7.4.3.6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7.4.3.7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7.4.3.8 竖向规划设计。
7.4.3.9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7.4.4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7.4.4.1 规划设计说明书。
7.4.4.2 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 篇2
旅游规划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国外对旅游规划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在我国, 也就是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规划的相关研究才逐步开展起来。2003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算是目前相对比较全面的行业规范, 该规范对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编制要求、编制程序以及编制内容都作出了阐述, 但是仅就其中的旅游规划编制内容而言, 这样的阐述比较偏原则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显得有些不够。
2 旅游规划的基本类型
由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细分属性不同, 旅游规划的编制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为了避免在实际规划实施时出现规划内容和实际期望作用不相符的现象, 同时也是帮助规划编制者根据各自的愿望来选择适合的规划类型, 有必要对旅游规划的基本类型进行研究。
《旅游规划通则》中对于旅游规划类型的界定, 其分类方法借鉴了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规和修建设性详规) 的划分方法, 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又按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本文主要针对旅游区总体规划这一特定类型旅游规划的编制内容进行研究。
3 旅游区的基本特点
关于旅游区的特征研究, 可以借鉴现有关于“旅游地”的理论研究。对于旅游地, 通常有以下几种看法:郭来喜 (1982) 认为“旅游地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保继刚 (1993) 认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即旅游地”;Gunn (1994) 认为旅游地是“一个具有大量取悦旅行者的旅游活动项目的地理区”。综上所述, 可以将旅游区的特点概括如下。
(1) 旅游资源分布集中。资源密度比较高,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数量相对较多, 是旅游活动的根源, 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2) 旅游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地域空间。通常旅游者的活动主要在城市、旅游区和交通线路上。旅游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地域空间, 它是旅游活动的最终归属, 城市和交通线路仅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地域空间条件。
(3) 旅游区通常由若干个旅游子景区组成, 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每个旅游子景区基本上有它自己的资源特色, 与其他旅游子景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每个旅游子景区都有一定的范围, 通过交通游线相连接, 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
(4) 从功能上讲, 旅游区的土地利用上以旅游功能为主要功能指向, 其他非旅游用地占地比例非常小。
4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基本特点
旅游区总体规划具有双重任务, 一是满足外地游客需求, 二是满足本市居民闲暇娱乐需求, 两者都必须从区域背景角度进行规划。概括来说, 旅游区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1) 旅游区总体规划具有战略和设计相结合的特征。
一方面要与旅游区所在区域的旅游发展总体战略相衔接, 保持与发展战略一致的方向;另一方面又要能指导更详细景点旅游规划设计。
(2) 旅游区总体规划应重点突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首先要调查清楚旅游资源的数量、规模、分布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 找出旅游资源的特色、细分的目标市场, 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主题和最佳开发方案。
(3) 旅游区总体规划是一个近中期规划, 同时要照顾到长期的目标。
人们的旅游兴趣在不断地转移, 旅游区的旅游内容应该随之变化, 所以旅游区的规划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 适时地调整规划的内容, 这就要求旅游区总体的规划只能是一个近中期规划。但是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确定旅游区在未来旅游发展中的地位。
5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5.1 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内容
对于旅游区总体规划来说, 其编制的基础性内容可以概括地认为是关于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分析, 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种。内部条件主要是旅游区自身的资源条件, 外部条件主要是指旅游区所在区域的旅游开发政策、上位规划对该旅游区的指导性要求、旅游区所属行政区划的政府的开发取向以及旅游发展前景分析等。
5.2 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
由于旅游区的类型丰富多样, 其规划的具体内容也会随着旅游区的类型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 其编制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旅游区的性质。
作为旅游区来说, 其开发规划的重点是确定旅游区的性质。一旦旅游区的性质确定了, 那么它的开发方向也就明确了, 游览活动项目也大致确定下来了。旅游活动项目可以多种多样, 但不能脱离旅游区的性质, 它是由旅游区的性质所决定的。
(2) 旅游区客源市场选择。
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预测应包含客源市场现状调查、市场定位和市场预测三部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一般宜在上位旅游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区域客源市场基础上, 针对本旅游区自身的特点, 进行进一步的客源市场细分, 并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评估总结。旅游市场调查应有针对性地进行,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做出评价, 提出建议。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市场定位, 以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旅游开发。市场预测应阐述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 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
(3) 旅游区形象塑造。
旅游区主题形象的确定可参考上位旅游发展规划中已确定的区域总体旅游形象, 找出自己的特点, 定出旅游区的专属主题。旅游区主题形象可由视觉形象和语言形象来集中反映。由于不同的客源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旅游区的宣传形象可包含多个版本。
(4) 旅游区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
旅游区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可阐述旅游区的规划结构、用地布局, 对旅游区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可对各个分区进行项目策划。其中, 规划结构是为了把众多的规划对象组织在科学的结构关系之中, 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
根据各旅游区的具体情况, 用地分类可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GBJ 137-90) 和《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旅游区规划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应参考相应的国家规范作出用地划分。
(5) 旅游容量预测和旅游线路组织。
旅游容量预测应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空间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等因素, 旅游容量的预测应充分贯彻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旅游线路组织主要是利用内部交通线路将旅游区内的旅游景区有效地串联起来, 为旅游者提供行动路线。线路组织时应考虑到旅游者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提供不同的线路组合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6) 旅游产品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中的旅游产品往往仅指旅游景观 (吸引物) , 它有时可以粗略地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旅游景区 (点) , 以及一部分非具象的人文景观。旅游产品规划应根据旅游区的资源特点, 结合客源市场需求, 向旅游客源市场提供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可以从供给的角度整合吸引物、服务、交通、信息、促销等要素, 对旅游点、服务设施、节事、节庆及活动实施统筹考虑, 提出旅游区的旅游产品系列。
(7) 分期建设规划。
分期建设规划应对旅游区的空间开发作出时序安排, 并对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作出安排。重点项目选择的标准可以是有利于产生轰动效应、联动效应, 或者有利于招商引资, 或者有利于通过重点项目带动整个旅游区的经济发展等。
5.3 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的支持性内容
与旅游发展规划相比,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开发建设指导性更直接, 因此旅游区总体规划的能否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如何, 需要一些很具体的系统措施来保障其开发建设活动的落实。这些支撑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配套设施系统规划。
旅游区开发的配套设施系统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系统、服务设施系统以及旅游信息咨询援助系统。
(2) 景观风貌系统。
景观一方面为旅游区提供优美的环境基底, 另一方面目的地景观系统中的亮点也能发展成最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点。因此, 目的地景观系统的营造为目的地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种环境保障,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潜在的旅游资源。
(3) 绿化系统。
旅游区的绿化能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对于一些以自然资源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区来说, 绿化系统的建设还能从整体层面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发挥一定的作用。旅游区的绿化系统规划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科学原则, 以恢复原生性的绿化群落为主;在不影响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可适当营造兼具观赏性和经济性的经济风景林带。
(4) 生态环境系统。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在旅游开发之前, 必须识别出优先保护因子, 确定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 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以保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5) 投资概算与综合效益评估。
投资概算和综合效益评估是判断旅游区能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旅游区开发价值和开发难易程度的一种体现。
(6) 规划实施保障。
可从管理层面、政策层面、资金层面进行论证研究, 以保证旅游区总体规划最终能顺利地实施, 并达到规划目标。其中管理层面可从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安排方面分别阐述, 政策层面可阐述一些建议式的政策, 资金层面可阐述引资方法, 或者提供相关的引资模式。
摘要:指出了旅游区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 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是解决开发项目与旅游区用地的协调关系, 其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区的开发定位、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等。
关键词:旅游规划,规划编制,编制内容
参考文献
[1]黄羊山.旅游规划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3]吴人韦.旅游规划的作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1 (1) :70~73.
[4]吴人韦.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16 (5) :53~56.
[5]吴承照.旅游规划的性质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 1994 (3) :52~56.
[6]朱青晓.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 (3) :56~60.
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 篇3
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最终成果是依据前期大量对城市建筑要素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其中基于专业层面的分析与整理工作是未来制定城市色彩规划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城市色彩的现状、掌握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final result is a lot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work of the pre-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city, which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nalysis and finishing work i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control in the future. Only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urban color master deficiencies that exist in urba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velop targeted solutions.
关键词:城市色彩 规划目标 调研分析
一、主要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总体目标
1、区位介绍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主要范围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即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人。这一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二分之一,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和重要支撑。
按照规划纲要,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以珲春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以长春、吉林市为主要依托,实施边境地区与腹地联动开发开放,带动吉林加快发展振兴。使长吉图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未来的经济建设需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依托,因此,科学的对此区域主要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与支撑。
2、规划目标
通过收集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沿线主要城市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城市主色调以及建筑色彩控制导则,用以指导城市建设。从实际出发,通过对长吉图开发先导区沿线主要城市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其各部分构成城市色彩的要素,构建一套可供政府参考与实施的色彩规划设计方案。
3、设计理念
长吉图开发先导区沿线主要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充分运用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城市形象系统、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实践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基于多种艺术门类相融合的一体化设计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发展和知识结构的纵深化发展,力争通过研究手段和研究思维的创新,实现理论成果的创新,为大区域化的环境设计的创新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二、调研分析的目标与宗旨
1、调研分析的目标
色彩作为无声的语言,构筑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万物,同样也构筑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之美,好的城市色彩环境能给人以精神的愉悦、更能为城市的文化特质增添光色。城市色彩通过建筑环境的色彩来展现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色彩特质,研究环境色彩不仅是对城市建筑的色彩体系的认知,同时还应考虑人对色彩的喜好与色彩文化的内涵,以及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城市属性等相关因素。因此,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主要城市,长春市、吉林市、延吉市的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规划就应在整体控制的思路主导下,探求每个城市各自区域的主体颜色,通盘研究相关因素与创建新模式。
2、调研分析的宗旨
城市色彩是种表象化的城市精神与个性气质,城市色彩设计的目标在于塑造具有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艺术化的城市色彩形象。在整体控制上,应根据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城市整体色彩、区域建筑色彩及自然环境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宗旨应为城市精神的价值体现与具象化表述,以构建城市应具有的人文气质与宜居的空间环境。
三、调研分析的内容
1、城市色彩现状分析
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城市色彩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必然要在城市建设之初进行规划与统筹,形成有效与可操作的规划方案。通过科学规划的城市建筑色彩来提升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形象,改变以往对城市色彩缺乏规范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改变城市环境中杂乱无章的城市景观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都应建立起对建筑色彩的高度重视。城市色彩建筑色彩的现状分析,是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科学规划的根本,也是形成最终方案的基础。只有通过分析调查城市建筑色彩现状和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
2、调研内容
(1)确立原则
城市色彩规划是在对相关内容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系统的色彩分析方法,得到特定区域色彩系统的具体数值,再根据各区域的具体内容,合理客观的制定城市主色调;并在统一的色调上对不同历史年代的建筑或不同性质、功能的区域进行协调与梳理,使城市建筑色彩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展现城市形象。因此,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前提是将建筑按功能性质、历史文化、自然因素等内容分类调查研究,分析整理出局部区域的色彩现状作为构成城市主色调的依据,形成城市建设的指导原则。
(2)导则思想
针对长吉图沿线主要城市的不同因素影响以及从色彩的角度来考虑城市所发生的现象与问题,在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框架内,以城市美为原则、以城市发展为主导方向,在尊重历史、人文及市民心理预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提出问题、解决对策,制定导则等方法手段,对各主要城市色彩建立起系统与完整的定位分析,从而制理性的规划方案。通过对城市现状的分析与调研,会清醒的认识到当下的城市发展与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各个城市提出的破解城市色彩难题的诉求。
四、调研分析的方法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营造,应重视总体环境的协调与控制,在整体基础上由外及内的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制定对策,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把控整体因素,同时寻找局部的变化,手段灵活且成效显著。
1、自然环境色彩的调研
结合吉林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城市的自然环境也各有特点,依据城市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色彩变化,自然环境色彩的调查应重点解决当地自然条件下环境所呈现的色彩原貌。
(1)土壤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土壤条件也是构成该地区城市色彩的主要因素,应针对当地土壤、岩石的色彩进行分析,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分布的特点,综合考虑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总结地带性土壤和岩石的色彩成因,分析并提取作为城市底色的环境色彩色谱。
(2)水系
以贯穿城市的主要河流为主,综合分析水域周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色彩。长春市、吉林市、延吉市城区均有大的江河穿越城区,河道徜徉于城市中,和周边的建筑与自然景观形成互为影响的色彩体系,作为城市背景色的自然景观色彩也是不可忽视的。
(3)植被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沿线城市的植被、花卉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以耐寒的针叶和阔叶树种为主,植被和花卉大量分布于公园、道路、广场、街区绿地等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色彩;植被因季节变化、品种不同也呈现出各异的景象。因此,要调查分析各区域内的主要植物、主要树种的植物色彩,用色谱分析的方法,整合出地域性的自然环境色彩谱系。
(4)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会产生当地的色彩心理取向和偏好,从而影响当地的色彩景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沿线城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交替分明且秋冬寒冷季节占常年大部分时间。调研应根据各城市的特殊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分析温带季风气候的光照、云、雨、温湿度对色彩的影响以及色光源对城市色彩环境的影响。同时应研究人们由气候因素所产生的色彩取向,分析作为城市色彩要素的自然环境色彩的成因。
2、人工环境色彩的调研
(1)现代建筑
人工建筑环境色彩的调查应选择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或建筑,具体可将城市功能的性质划分成商业区、文化艺术区、居住区以及工业区等区域。商业街区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主要商业街区环境的色彩调研与分析;文化建筑可选取学校集中的区域,如大学城等具有城市文化象征的区域;居住区建筑也是重点调研对象,可选取突出反映城市居民生活习惯与城市象征意义的住宅区;工业区建筑应选择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感的工业建筑。
(2)历史遗存建筑
历史遗存建筑代表着城市过去的风貌,新的城市色彩体系构建不能丢弃原有的城市历史脉络。通过对历史遗存建筑的调研分析,归纳并总结出传统建筑的色彩是否被忽视、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是否导致传统色彩的消失、传统建筑色彩风格是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延续等内容。
(3)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的调研主要包括对城市色彩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道路桥梁、景观环境设施、生活休闲设施等。分析局部的色彩构成要素是否与建筑和城市整体色彩环境氛围协调,找出问题所在。
(4)调研路径
①城市总体色彩——立足于城市色彩主色调和整体环境色彩性格的调研,是整体节奏与主旋律的定位。
②区域色彩——进行局部的区域色彩调研以及各区域建筑色彩进行深入分析。
③局部建筑色彩——局部建筑的色彩调研基本形成了各组成建筑色彩的深入分析,也是建筑整体色彩分析的依据。
④单体建筑的色彩——在总体色彩以及局部建筑色彩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建筑色彩或局部公共设施色彩的详细分析。
3、人文环境色彩的调研
每个不同的地域都会因历史、生活习惯、思想意识、民俗、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形成地方性的色彩喜好和传统,构成独特的人文环境色彩。城市文化环境的色彩存在于抽象和具象中,其中历史、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色彩较为抽象;民俗、民族、宗教等较具象。应通过对城市文化环境中提取大量的色彩样本进行分析,形成具体的城市文化环境色彩谱系。
(1)城市色彩问卷调查
分析现代城市色彩生活中的喜好和心理倾向,以捕捉到抽象的人文环境色彩的精髓。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可将当地对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抽象的色彩信息转化为具象的色彩符号,从而形成构建城市色彩总体规划的基础。
(2)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分析,收集各种民族习惯、传统习俗及常用色彩信息,分析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喜好的色谱。如延吉市为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民族的传统用色习惯在民族服饰上就有具象的体现,由此可以分析整理出当地的常用色彩信息和文化环境色彩的主要元素。
五、结语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将有利于长春、吉林、图们江地区的城市形象及整体色彩构建,有利于提升整体形象和环境品质。通过对城市色彩大量的调查,将城市要素进行梳理,区分主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层次,总结其中各个城市的艺术特色及规律。更好地发挥长吉图直接腹地支撑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作用、参与国际合作,在新形势下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战略的需要。
从城市的调研入手,制定城市色彩规划,寻找特定区域、不同历史文化及自然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客观色彩依据,形成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基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找出主观意识下规划失控引起的城市色彩问题,使原本杂乱无章的建筑在色彩上尽量达到统一性,改变错误的色彩认知、规范化建筑的色彩,开启城市焕然一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孙彤宇.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
[2]宋立新.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5.
旅游规划与开发 篇4
1、旅游系统(P2)
主要是指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5、旅游资源定义: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P113)
旅游资源特征:观赏性和体验性;时限性和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变化性和可创新性。
6、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及作用(P167):
(1)官方统计资料的搜集;(2)现场观察调查法;(3)访谈和电话调查法:(4)网络抽样调查。
7、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P184):(1)无差异市场策略;(2)差异性市场策略;(3)集中式市场策略。
8、重点:第六、七章
2、旅游开发的原则(P27)
(1)个性化原则(2)市场导向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注重保护原则(5)系统开发原则
3、中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P80)2000年国家旅游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包括《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展望(P81):
(1)全球化趋势: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范围日益全球化;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和规划团队的全球化;
(2)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项目的市场化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组织过程的市场化运作;
“十里画廊”综合旅游开发规划 篇5
(草稿)序 言
为将旅游业培养成南天门满族乡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促进南天门乡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使南天门早日成为京津周边重要的绘画写生、风俗旅游、休闲度假、爱国教育重要目的地之一,特制定本规划。
(一)旅游规划地形象概念为:“ 京津后花园,绘画来满乡”。
(二)本规划期限:2010年至2018年,共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2年(重点突破)第二阶段:2013—2015年(功能强化)第三阶段:2016—2018年(完善提升)
(三)规划区位臵及范围
南天门满族乡“十里画廊”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规划范围为潵河源头,西起八品叶东至大营盘村。
一、规划原则与依据
(一)规划原则
1、开拓创新原则:注重实际,展望未来,凭借新的规划理念,绘制南天门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宏伟蓝图。
2、可操作性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别突出可操作性。
3、市场化原则: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创造一个最有利旅游发展的区域环境。
4、适度超前原则:南天门乡旅游发展要超前于本地经济总体发展速度。
5、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原则: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 大限度地促进旅游业发展。
6、可持续旅游原则:注意处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协调。
(二)规划依据
“十里画廊”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主要依据和参考了兴隆县、承德市、河北省以及国家的各级政府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相关指导文件和规划与管理规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旅游发展的优势
南天门满族乡位于兴隆县城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东连半壁山镇,南与挂兰峪镇和八卦岭乡交界,西临兴隆镇,北与大水泉乡接壤。辖10个行政村,有2007户、7129口人。全乡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坡陡路曲,自然景观奇美,旅游景点有“一线天”、“卧佛山”、“双石井自然风景区”、“十里画廊写生基地”、“脱股峪至鞭羊峪探险旅游区”等。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乡经济增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旅游开放进程。“十里画廊”综合开发具备五大优势。
(一)地理位臵优越
南天门乡交通便利,112国道从境内穿过,东距迁西35公里,南距唐山110公里,西距北京、北距承德均160公里。周围景点多,距离近,距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仅30公里,距上关湖不足20公里;县内的诸多景点如雾灵山自然风景区、金牛洞度假村、塞北第一泉、六里坪森林公园、奇石谷、天文台、大溶洞等距离我乡均在30公里之内。
(二)自然景观奇美
全乡整体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坡陡路曲。境内群峰对峙,沟壑纵横,群山环抱,古木丛生,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美,堪称“北方之桂林”。
(三)人文景观较多
境内石庙子村脱裤峪的六铺炕是坚持山地的本
二、马二把等八路军烈 士牺牲遗址;南天门村雁飞岭脚下,是著名抗日英雄杨二长期活动之地,杨二击毙大土匪孙宝贵就在雁飞岭脚下;出生于兴隆县的全国著名农民诗人刘章的“百诗园”建在了双石井自然风景区内。
(四)林果资源丰富
我乡林地面积7480公顷,森林覆盖率80%以上,境内以板栗、山楂、苹果、核桃为主的各种果树共180万株。2009年,果品产量完成13315吨,人均1.8吨。特别是山楂新品种“歪把红”远近闻名,2006年,在河北省首届名优果品展评会上荣获金奖。景区内还有上千种名贵的药材,植物和几十种野生动物。臵身其中,让人感受到原始的苍桑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
(五)写生历史悠久
南天门乡以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北京、天津、唐山等各大艺术院校的师生来这里写生作画、摄影创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著名工艺美术家张汀,中央美院著名画家贾又福、崔小东曾来此写生;唐山画家乔文科、石林田、张俊来、李春源等从八十年代开始经常来我乡写生,他们创作了很多的优秀山水画作品,将南天门的风光带入了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唐山画家李春源还专门举办过以南天门风光为题材的山水画展。
三、旅游发展的定位与目标
(一)旅游发展的定位
发挥南天门乡“山青、水绿、林茂、果丰、天蓝、气爽”的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将南天门乡建设成为京津周边重要的绘画写生、风俗旅游、休闲度假、爱国教育重要目的地之一,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南天门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旅游发展的目标
迅速提高旅游业地位,使旅游业成为南天门乡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护环境发展旅游的同时带动其它各个行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十里画廊”旅 游资源综合开发将在未来十年内促进南天门乡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实现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税收1000万元。
四、旅游资源分析
(一)总体评价
南天门乡旅游资源总体上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资源的原始状态保持比较完好,这在京津周边地区是比较难得的。生态资源优势明显,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资源较多,全乡尚属旅游开发的处女之地。
(二)具体分析
1、生态资源。南天门乡地处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脚下,境内群山环绕,属“一川连百沟”地貌,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是潵河源头,河流排泄条件好,水质清纯,无任何污染。生态体系完善,苍山育翠,坡草绵绵,森林覆盖率8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天蓝气爽,泉水清澈,一年四季,春来草长莺飞,夏来山花烂漫,秋来层林尽染,冬来松柏苍翠,素有“天然大氧吧”的美誉。
2、旅游资源。南天门最大的自然禀赋是山,是水,是绿色,空气质量、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峰奇谷幽,山村绿野,移步换景,生态风气,天然集锦,具有自然生态优美,水体景观丰富,文化内涵厚重等特点,既是观光揽胜、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又是体验民俗、寻文访古的好地方,还是休闲旅游、养生保健的大氧吧,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明显优势。
五、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一)京津唐周边市场
吸引北京、天津、唐山市区及各郊区县居民,在双休日和法定假日来南天门乡参加民俗游、休闲游、度假游和红色旅游,吸引京津唐各大美术院校学生来此写生,这是“十里画廊”旅游的主要市场定位。
(二)国内外旅游团队市场
通过与承德避暑山庄、雾灵山、六里坪、天文台等景区和各大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南天门乡与成熟景区间的多条旅游线路,借助其它景区 现在平台,吸引国内外团队游客来我乡观光,吸引国内外知名画家来我乡写生。
(三)县城及周边市场
吸引县城及周边居民来我乡进行民俗游、观光游。
六、旅游形象概念策划
(一)理念定位
1、一级理念
在综合考虑南天门乡的旅游资源现状、游客对南天门乡旅游形象的认知现状、主要客源市场及“旅游兴乡”发展战略等,将南天门乡“十里画廊”旅游整体旅游形象的一级理念定位为:京津后花园,绘画来满乡。
2、二级理念
京东张家界,清凉避暑地——双石井 潵河水之源,甘甜润心间——西石井 看卧佛伟岸,眠卧佛山庄——南天门 观满族风情——南天门 塞北小漓江——西冲 红色教育基地——六铺炕 画家第一村——南天门
(二)旅游形象视觉识别
设计“十里画廊”旅游宣传标志,并将此标志应用于政务信封、职员名片、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品、店铺招牌、公交车辆、户外广告和景区服务人员制服等。
七、旅游功能区划与近期开发战略
(一)旅游功能区划
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现状与产品组合前景,遵循旅游经济规律,将南天门乡划分为5个旅游功能区:农家休闲旅游区、休闲度假风景区、画家写 生基地区、满族风情观光区、红色教育旅游区。
(二)近期开发战略
强力推进全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十里画廊”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挖掘南天门独特自然景观的历史、民俗、传说、故事,不断增强景点文化内涵,完成全乡旅游资源总体规划,做好“南漓江、北石井、中卧佛”三点一线旅游景观带综合开发的立项、可研报告、宣传推介等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南天门乡满族民俗风情融为一体,把南天门乡真正打造成兴隆县的重要休闲旅游产业区。一是抓好南天门满族风情园建设。突出民俗特色,挖掘满族文化,在南天门村建筑满族风格民居、建满族文化步行街、举办满族文化活动,打造兴隆县满族第一村。二是完善双石井自然风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300万元,对旅游宾馆进行装修,对路边护栏进行加固。
八、开发现状
(一)做好了规划。坚持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聘请权威人士进行规划设计,采取预留发展空间、红线管理控制的办法,划定红线控制区,控制区内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规开发。结合实际,规划了以双石井自然风景区为轴心的4个旅游景区,即西起八品叶涵洞洞口、东至大营盘西冲的“十里画廊写生基地”,大小冰冷沟至脱股峪、鞭羊峪的探险旅游区,南天门“卧佛山庄”度假村,西冲水库景区。
(二)加大了宣传。为扩大知名度,乡政府出资2万元,制作了4座宣传碑立于112国道两侧;印制了南天门风光画册;举办过“南天门风光”山水画展;请唐山电视台拍摄了南天门自然风光,刻录成光盘,在唐山、天津、兴隆等多家电台播放,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三)加强了保护。我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乡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保护环境的八条禁令》,对陡坡开荒、滥砍盗伐、药鱼电鱼等行为明令禁止,严格处罚。为加强对违法者的监控,乡政府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站,各村专设了护林员。同时,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在公路两侧的耕地上全部栽植了速生杨、板栗等生态树种,并大力倡导舍 饲圈养,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兴建“三位一体”沼气池。
(四)抓紧了建设。我乡专门成立了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紧旅游区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首先对“双石井自然风景区” 进行精品包装,建起了山门,建好了“百诗园”,完成清潭9个,建小水库3个,垒浆砌坝2公里,建石拱桥4座、拦水坝6座、观景台5座,修路5公里,建石龙坝2000方,修梯田50亩、栽杏树1万株。
九、建设内容
(一)双石井自然风景区建设。双石井自然风景风沿九莲池向游人展示了一幅山水相连,水天相接的幽境之景。作为潵河源头的双石井发源地内,既有险峰、异石、瀑布、古洞,也有“百诗园”等新奇的人文景观,路途不太遥远的景区是中老年游客的理想之选。预计再修栈道铁索4600延长米,建水榭1栋、垂钓园600平方米、浅水戏水园450平方米;同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北方民居2400平方米、餐饮中心1500平方米、服务中心600平方米,力争把双石井自然风景区建设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二)脱股峪至鞭羊峪探险游景区建设。与双石井遥相呼应的脱裤峪探险游景区是辖区内罕见的探险路径。景区由双石井对面大、小冰冷沟可自行出入到谷底形成倒“V”字型路线,全长10公里。沿途沟谷交错、溪水潺潺、奇石突兀、古树参天……既有攀岩峭壁之徒,又有涉水越涧之径,是年轻人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首选之地。只需带一顶帐篷、备足给养,便可以在这里度过休闲的周末了。这里的投入只是完善些指路的路标,和险要部位的保障设施和应急救助设施。
(三)卧佛山庄建设。“卧佛山庄”位于南天门乡政府对面,它优越的地理位臵,把整个十里画廊连接在一起。上面是建设中的“双石井”和浑然天成的“一线天”;下面是规划中的“塞北漓江”和规模化的“农家绿色手摘园”;对面是状似石门的“南天门”与气势伟岸的“卧佛山”。它可以把所有的写生资源穿成美丽的风景线,把这里灵秀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五彩 缤纷的四季风光以作品的方式带出大山,走向世界。这里的自然之美和古朴的田园气息是游人理想的休闲之地。在这里可以住进农家院,白天去欣赏外面的风景,回来有兴致可以亲自动手采摘小院的时令果蔬,做一道可口的佳肴,坐在古老的土炕上,和朋友围在“小八仙”旁,细细品味生活的甜美。晚上可以推开小窗,躺在炕上遥望深邃的夜空数着星星入梦。这里将是未来民俗旅游的中心。
(四)南天门满族风情园建设。突出民俗特色,挖掘满族文化,在南天门村建设满族风格民居、建满族文化步行街、举办满族文化活动,打造兴隆县满族第一村。
(五)西冲水库建设。完善“十里画廊”水上项目,打造兴隆的“塞北漓江”。这一规划是整个景区的重点,也是实施的难点,正因为如此,它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无山不奇,无水不秀”,一个景区里没有丰富的水源就会少了灵性,与这里奇异的山峰相媲美的应该是富有灵性的碧绿清澈的山泉水。这里是洒河的发源地,有优质的水源。经水务部门测定,在“十里画廊”西冲段,修一座落差47米的水库,可以完成三项系统工程(前提是在112国道改线后,国道由庙岭村东山穿隧道至黄门子路段)。
(六)建立完善旅游纪念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各级政府都关心的问题,该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势必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势必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我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宣传和设备的逐步完善,旅客逐年增加,各种农产品倍受旅客青睐,为满足客人的需要,部分群众将一些农产品卖给旅客这样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弥补了市场空白。但目前来看,我乡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尚未完善,农产品增值空间不大,属于低水平,原生态,所以要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只有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建立完善旅游纪念品市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地的龙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十、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十里画廊”旅游品牌注册与形象宣传。
(二)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理念,推行“绿色消费”,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从业人员、游客、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使生态理念始终贯穿于景区标牌系统、服务系统等环节。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阶段式、有重点地扎实推进。
(四)加大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力度,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和社会资金投入,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全员抓旅游、全社会办旅游的良好局面。
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 篇6
——山合水易以“东部华侨城”为例 旅游地产项目规划开发,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国内目前的旅游地产开发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围绕地产进行旅游资源的差异化经营,二是围绕稀缺的旅游资源进行地产的差异化经营。毫无疑问,不同的资源特点、企业战略将决定不同的开发策略,如华侨城•欢乐谷、宋城•休博园,以及中坤集团对黄山宏村的开发都体现了不同取向的开发策略,但这些策略最终都需要通过主题定位来实现。专家说,一个旅游地产的开发成功与否在于其准确的“主题定位”。
旅游地产开发核心要素之二即依赖于对项目主题的成功定位,依赖于前期旅游项目的导入,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旅游价值的挖掘。
一、市场分析
1、旅游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旅游地产市场总体发展情况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分析,主要由两大块构成,一是行业经济的特性、二是整个市场的发展情况。从行业经济的特点来看,更多是与社会整体情况关联,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旅游观念的转变意识、旅游的季节性特点、国家出台的相关假日政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习惯以及消费群体的出游形式等,这些将直接影响旅游地产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容量;而对于整个大旅游地产市场分析,则主要建立在旅游地产的现有格局、发展的成熟度以及相应经营状况的基础上。
从国内行业市场总体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地产开发大有风起云涌之势:目前全国已有近百个旅游
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包括首创、海航、中信、中旅等大型国企和万科集团、万达集团等房地产品牌开发商,均进入旅游地产开发行列;而08年4月,在郑州举行的第15届中国旅游交易会上,旅游地产正式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环节,迎来“首届中国旅游地产节”,这也预示着旅游地产开发将正式走入主流市场。
2、城市旅游地产结构现状
具体到某个项目而言,旅游地产项目的定位必然受所在城市旅游地产结构的深刻影响。城市现有旅游地产格局是以观光型旅游为主、还是以体验型为主,是以历史文化古迹为主、还是以人文自然为主,是以门票的形式为主、还是以多种经济结构复合型发展为主,都决定了本项目的项目定位方向和主题诉求。
譬如郑州、开封这类历史文明厚重的城市,多以观光型的历史文化景点为主,以门票为主要盈利方式,缺少参与、体验型项目,则后续项目进入时可依托相应资源,补充开发休闲、娱乐、运动等主题项目,或是针对现有旅游地产布局在原有基础上打造升级版项目,寻求有效差异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这一类拥有稀缺性资源或文化内涵的城市,既需要考虑城市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又能“推陈出新”,才能挖掘本项目的亮点,否则项目的价值和意义无法获得更多提升。
3、区域市场旅游地产结构现状
即周边相邻区域内旅游地产结构,及相邻地块内旅游地产开发情况(旅游地产开发通常规模较大,同一地块内可能有不同投资商共同分别开发),通过相近或相邻项目的分析比较寻求差异化和建立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以及USP。
二、项目资源分析
有无可利用的资源、资源的强弱,以及可利用资源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主题的根本定位;而对于资源缺少型旅游地产,主题的经营是成功的唯一秘诀。目前运作最成功的旅游地产项目之一深圳华侨城•欢乐谷、中坤•黄山宏村和宋城•休博园即分别代表了三种面临不同资源情况的主题定位。
如黄山宏村原是南宋时期的原始村落,经过中坤集团的建设和包装后被誉为“中国明清博物馆”、以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出中坤集团依托的是绝对稀缺的人文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宏村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项目;宋城•休博园位于杭州萧山湘湖保护区内,拥有与西湖并称为“姐妹湖”的湘湖,宋城集团依托的是极致自然的山水资源,由此打造世界休闲博览园——集休闲、旅游、度假、会展、人居为一体的休闲主题城;而深圳华侨城的欢乐谷是在当时深圳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的,除了土地外基本没有其它可用的资源;从其名字“欢乐谷”也看出,它走的也不是观赏性为主的开发思路,而是强调以参与性为主的开发理念,随着欢乐谷所在区域价值的提升,华侨城开发了波托菲诺高档住宅区。
因此,对资源情况的把握,包括湿地资源、温泉资源、山水资源、人文资源等都可以成为项目主题定位的依据;即使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也能够重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三、主题定位
从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看,旅游地产并不是单纯的项目投资开发:对政府而言,希望通过面向区域性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对于企业而言,则可能关联到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布局。而旅游地产项目由于业态复杂、规模偏大,投资回收期在6—8年,甚至更长,如果主题定位没有足够吸引力,无法确保旅游价值层层启动,不仅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同时也达不到预期收
益。因此对于主题定位——涉及项目生命力的东西不但要找准落脚点,同时需保证持久的活力。
如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把主题的选择和营造放在首要的位置。不仅开发建设新景区,而且更新改造现有景区,在这个过程中,则坚持突出特色、突出主题的原则。
进行项目的主题定位大致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1)从人们的心理体验进行主题定位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怀旧,满足商业社会的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二是憧憬未来,满足大众对未来的遐想。
(2)结合资源特点进行主题定位
如结合湿地资源打造主题湿地公园,结合温泉资源打造主题温泉度假村、结合自然山水资源打造主题生态度假项目,结合高尔夫资源打造高尔夫高档度假项目,结合人文资源打造主题人文景点,利用滑雪打造滑雪场度假胜地等。
通过资源定位主题的项目,关键在于保持资源在区域内的独特性或者唯一性。
(3)根据功能进行主题定位
满足健康、休闲、运动、娱乐、商务会议等功能需求的旅游地产,如疗养中心、主题公园、会议中心、影视基地、康体俱乐部等。
河南省汤河温泉旅游开发规划研究 篇7
关键词:温泉旅游,开发模式,规划
一、温泉旅游的研究
(一) 温泉旅游的国外研究现状
温泉最早起源于欧洲, 尽管中国、日本与韩国的温泉利用史很长, 但是欧洲是温泉医学的发祥地, 由疗养向保养及观光转化的变质现象, 也与亚洲的向观光娱乐急速转化不同。西欧对温泉的开发经历了“疗养、洗浴保养、休闲综合温泉度假观光”的历史轨迹。德国是中欧的代表, 强烈的服从意识使得德国温泉具有浓厚的疗养、保养功能。在德国, 几乎所有温泉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虽然温泉疗养是德国的温泉开发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 德国的温泉开发也打破传统的模式, 在温泉开发中注入了很多娱乐、休闲因素。东欧在温泉的开发利用方面历史悠久,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被称为“世界温泉之都”。东欧的温泉开发也逐渐从社会建设时期的单纯洗浴、疗养功能转向开发综合温泉旅游产品。
美国的现代温泉利用与欧洲大陆有所差异, 但与英国有相近之处, 突出了温泉闲暇旅游的消费特征, 保持温泉疗养功能的同时, 发展多样性温泉旅游, 建设个性化的温泉地。
亚洲温泉旅游的发展以日本为代表, 日本温泉开发经历了汤治—保养—休养—观光—欢乐的全过程。日本学者山村顺次将日本温泉地划分为疗养型、中间型和观光型3种类型。观光型温泉地在日本所占比例已经达到83%, 因此观光型温泉地被认为是日本温泉旅游发展的主流。日本最初的温泉地资源开发是由地方自治体着眼于社会公益性及地域振兴, 在国家对故乡创生事业的资助下起步的。山村顺次在1969年从开发资本的角度提出了当地资本主导开发型、外来资本主导开发型及混合开发型温泉地。
韩国温泉的开发模式采取的是自治体开发模式。因为韩国的天然温泉比较少, 但对温泉的认识相当早。从史料发现。早在李时代, 天然温泉就被用于皇族及贵人的饮用、沐浴及疾病治疗。韩国温泉地的发展分为开发以前期、开发初期、开发整备期、开发过剩期及地方自治体主导期, 总体上也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当地建设的。
国外学者对温泉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温泉旅游的发展历史、过程及各国温泉旅游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开发趋势及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在温泉旅游业比较发达的日本, 对温泉旅游的学术研究也是相对比较领先的, 最具代表的是山村顺次。他对日本温泉旅游地的类型、特点、客源市场及发展趋势做了系统的研究。总的来看, 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探讨了温泉旅游的发展, 很少有学者对温泉旅游的开发规划进行系统分析。
(二) 温泉旅游的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温泉的认识和利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但是从旅游的角度认识和研究温泉还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逐渐引起重视的。1982年, 郭来喜首先以“我国的矿泉旅游资源”为题, 就我国的矿泉分布、医疗功能、审美功能等其他社会功能进行了论述。随着各地温泉旅游的蓬勃兴起, 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温泉旅游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 研究内容主要是以介绍国外温泉旅游 (文钟莲, 1995) 及温泉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倪开刚, 1995) 为主。进入21世纪, 研究方向主要是温泉旅游资源利用形式、开发现状 (王艳萍, 2002) , 温泉旅游的产业发展 (毕斗斗, 2003) , 温泉旅游地的发展态势 (冯威, 2003) , 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 (王冠贤, 2004) , 温泉旅游开发影响因素 (王华, 2004) , 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罗谦, 2004) 。
国内温泉资源的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是景观组合的开发模式, 由保继刚等人从景观组合的角度出发, 以广东省为例, 将温泉旅游地资源 (景观) 开发模式分为自然景观组合开发模式、人造景观组合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家庭式小规模开发模式四种。
二是资本角度的开发模式, 王艳平等人从资本开发的角度将温泉开发模式分为外来资本主导开发的温泉地及当地资本主导开发的温泉地两种。他认为我国的温泉地主要是以外来资本主导开发的。
相对而言, 现阶段我国在温泉旅游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 在开发模式及与温泉旅游开发紧密相关的问题, 如旅游者行为特征、温泉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汤河温泉旅游资源分析
汤河乡旅游资源丰富, 外部环境良好, 具有旅游开发的各种自然、人文资源, 尤其以温泉资源为代表。
(一) 自然资源分析
汤河温泉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汤河乡和横涧乡境内, 汤河乡多为高山深谷, 总面积150.5平方公里。两乡之间以熊耳岭为界, 北有熊耳山、南有老灌河、东有中里坪水库和羊角山, 区域内整体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且在雄山秀水之中环境优美, 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含负氧离子较高, 有天然氧吧之称。汤河温泉资源丰富, 泉水时流量20吨, 水温49.5℃, 富含硫酸根、氟、铁、钙、镁、磷等二十多种矿物质微元素, 水质PH值8.5, 总硬度9.25, 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二) 人文旅游资源分析
汤河的露天裸浴风情属于垄断性旅游资源, 是国家四级旅游资源, 国内罕见、省内仅有, 而且在国内十大裸浴场中, 汤河是唯一的原始纯正的裸浴之地, 是真正的历史风俗遗留。豫西民俗在规划区域内十分明显, 居于深山区中的卢氏人民受地理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限制, 形成了与邻县不同的民俗民情, 历来被公认为“民风淳朴”。卢氏县内的民间艺术有二十多种, 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烙画、木版年画、民歌、皮影、书画、曲艺、书法、绘画、收藏等二十多个艺术门类;曲艺方面, 常见的有山东快书、河洛大鼓、花鼓戏、坠子书、皮影戏等。
三、温泉旅游开发的模式
(一) 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1. 温泉+大型会议旅游度假地
一般来说, 温泉与大型会议旅游度假地结合的开发模式, 其重心在于开展大型会议旅游活动, 各项设施的建设也以此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 通过有不同规模和档次的会议设施组团和配套的休闲娱乐项目增强会议度假地的综合功能, 温泉也是该开发模式的配套产品。
2. 温泉+中小规模会议市场
这种开发模式是目前较多温泉投资开发模式之一, 河南省目前开发较为成功的是许昌鄢陵花都温泉, 这类模式通过以温泉的康体疗养为主要品牌吸引中小规模会议市场的进入, 通过中等投资 (一亿左右) 实现年均盈利在三千万左右, 控制了项目的经营风险, 作为纯粹的旅游项目开发风险较小。
3. 温泉理疗康体与温泉文化体验
该开发模式重点在于通过特色的温泉文化和温泉旅游项目建立康体疗养品牌, 并通过该品牌成为温泉喜好者的消费时尚, 主要吸引家庭市场、自驾车市场以及中老年市场等成为回头客保证客源, 在此基础上吸引部分的会议游客进行消费, 其主要收益还是来自温泉洗浴、住宿、餐饮上。国外一些成功的温泉康体疗养品牌还通过开发相关的疗养保健产品发挥品牌的附加值, 扩大项目的盈利范围。
4. 温泉+水上娱乐
温泉是水文化与洗浴文化的展示, 因此在北方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打造以温泉为概念的室内水上娱乐项目成为人们都市休闲的理想去处, 这一项目规避了北方气候的缺陷, 于室内开展各种活动, 特别是亲水活动, 使得游客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休闲娱乐不受气候约束, 同时因为在室内开展, 在环境上可以营造不同于北方的亚热带、热带环境和江南园林环境。
5. 温泉+山地休闲
温泉与山地休闲项目等结合起来的综合开发模式, 国内目前此类成功的范例较多, 比如陕西太白山温泉、骊山温泉等, 此类开发模式在与整合温泉与山地资源, 形成综合化的吸引力, 通过资源互补结合, 形成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的复合型产品体系。
6. 温泉+生态农业
温泉结合生态农业的开发模式实际上是生态可持续的能源循环利用型开发模式, 具有既利用了地热资源作为温泉洗浴的康体休闲度假功能, 同时又利用水资源等实现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业产业效益的优点, 生态农业有效的改善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充实了旅游区的休闲娱乐项目, 使得整个区域和谐发展, 通过两种盈利途径达到经营风险最小化。
(二) 汤河温泉的开发模式
1. 从市场角度看
目前, 在河南省内地区尚无一处有影响力的山地文化型的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 本项目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有望填补市场供给的空缺。此外, 从旅游区的角度看, 旅游区有着省内独有, 全国罕见的温泉裸浴民俗文化, 具有优良温泉的开发条件, 加之周边熊耳山、中里坪水库等资源的互补, 同时温泉洗浴与道家养生文化在当今人民普遍重视身心健康的需求下有着巨大的旅游消费者的潜力。同时对温泉洗浴产品的多样性和特色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这些潜在游客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为主, 具有较大的消费实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旅游区加载会议商务、老年养生、文化体验等多种旅游形式、因此本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空间。
2. 从资源条件看
人们选择休闲旅游目的地, 对于其环境的要求、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塑造具有项目地自身文化特色的旅游氛围, 构建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则十分必要。本项目开发必须充分利用项目的山水资源条件和文化内涵, 引入温泉洗浴文化、养生文化等形成本项目的特色资源吸引力条件, 以资源优势形成一种度假生活方式的优越。
3. 从开发模式看
根据全国成功开发的温泉旅游区的特点, 汤河应针对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模式。其模式应该是以依托汤河温泉的资源环境, 加上熊耳山的道教文化内涵, 衍生道泉养生的休闲度假模式, 以道泉养生为主题, 以熊耳山道教文化观光休闲、中立坪水库水上观光娱乐为辅助, 最终发展成为河南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温泉养生休闲胜地。
综合来说, 汤河温泉应设计为以道泉养生为主, 集温泉洗浴、民俗文化体验、会议商务、休闲度假、山地观光、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旅游区。“养生”有“保健”、“道生”、“卫生”、“厚生”等意思, 其含义大都是保养生命以延年益寿。
四、汤河温泉功能分区及重点项目策划
依据汤河温泉现状与今后景区发展, 汤河温泉区域可分为入口区、裸浴文化保护区、道泉养生区、河东湾森林温泉旅游区。
(一) 入口区
入口区范围从河口桥至汤河温泉汤河大桥南部区域, 其主要功能是为游客营造进入景区前的氛围, 旨在培养游客的旅游情绪、渲染景区特色。可在入口处设计综合服务中心和景观石。
(二) 裸浴文化保护区
裸浴文化是汤河温泉最核心的吸引力, 但是随着旅游开发, 游客群的增加势必导致对这一民俗现象的破坏与冲击, 为了保护这一奇特民俗, 应将这一区域实施环境隔离, 避免游客对当地裸浴文化的影响;目前, 村民洗浴区域环境较差, 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 环境营造, 对当地百姓也是造福之举。因此, 需要建设基本的服务设施、裸浴场池和裸浴民俗石。
(三) 道泉养生区
道泉养生区主要结合道教文化与温泉洗浴, 打造区域的温泉洗浴文化概念。为实施区域整体打造, 汤河卫生院实施拆迁, 整理空间范围;现有汤河温泉疗养院建筑格调与空间功能布局从道泉养生区的打造理念看, 需要重新规划整治;汤池人工湖需要做人工蓄水设施, 并考虑利用人工湖东西两侧台阶, 依托中心湖建设水上表演舞台, 为住宿客人提供晚上的演出娱乐节目;中心湖西岸及西北部山地区域, 利用山地台地地貌, 建设新的景观产品和功能设施;棠棣沟区域依托环境条件, 对内部十几家村民建筑实施改造, 成为农家乐接待服务设施。
(四) 河东湾森林温泉旅游区
河东湾森林温泉旅游区重点在于环境整治与建筑拆迁, 环境整治通过建设引水筑坝等工程使原有老灌河河道恢复水流, 营造山水相依的环境;通过建筑拆迁整理土地, 建设温泉度假酒店、康体娱乐中心、露天洗浴池等产品;森林山坳区域通过环境整治, 打造森林天浴汤池项目。
五、结论
汤河虽然具有比较优越的区域条件、自然资源条件,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核心的开发主题作为依托, 缺少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整体带动作用。汤河温泉虽然知名度较高, 但区域现状功能比较杂乱, 裸浴文化受到一定的影响, 周边建筑混乱、环境有待治理, 也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关键还是没有形成温泉小镇的气氛, 主要表现为缺少宣传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缺少聚集人气的公共空间、缺少旅游度假地旅游小品活动、旅游产业链不健全。汤河作为旅游目的地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 必须合理地利用规划区内资源, 整合优势资源, 突出道教文化和温泉度假, 开发合适的旅游产品, 一方面优化和丰富温泉旅游的产品结构, 符合温泉度假旅游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要能够实现项目投资商的赢利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平.温泉旅游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2]王华, 吴立瀚.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 .
[3]黄向, 徐文雄.我国温泉开发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规划师, 2005 (4) .
[4]梁江川, 陈南江.广东省高档温泉度假区游客利益细分研究[J].旅游学刊, 2006 (5) .
[5]姜莉, 李永洁, 陈中颖.欧洲温泉地区的概况与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 2004 (6) .
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 篇8
[关键词] 案例;案例教学法;旅游规划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81-03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在欧美国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从案例收集、整理、写作到案例应用一套完整的体系。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是连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纽带,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大连理工大学引入我国,之后在我国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商务等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浏览中国学术期刊网发现,有关旅游管理方面的案例教学研究并不多见,这与旅游管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性质极不相称。事实上,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尤其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矛盾相当突出,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迫切需要案例教学的介入。
一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与特征
1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
案例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客观事实为素材而编写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所选定的典型代表性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就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它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将真实事实引入课堂,推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其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吸取了传统教学方法精华,又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别(见表1)。
2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一是案例的真实性和课堂仿真的情境性。教学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必须客观、真实,但有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编写时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法,如暗示、悬念、伏笔等。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案例内容设计仿真的事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对行业现实、生产实际等进行探索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情趣,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理论与现实、教与学的融合和沟通。
二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材料,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学习和讨论,整个过程体现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沟通互动使学生构建的知识更加丰富和牢固。
三是结论的多元性和深刻的实践性。由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智力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对案例的思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案例讨论的结果往往体现出多元性的特征。这种答案多元化评价可充分激发学生创造力,对问题的答案展开大胆的假设。同时,通过学生对案例角色的体验,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形成自己的决策,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具有深刻的实践性特征。
四是目的之明确性和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综合性。
二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技术性和经验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地理、园林、规划、管理等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旅游规划设计实务和基本程序。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经费、课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偏重于旅游规划原理的讲授和学科学术动态的分析,而实践教学环节难以有效开展。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适合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案例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目前国内多数院校借鉴国外经验在大力推进案例教学的开展,但是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 对案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虽然大多数主讲教师已经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契合性和重要性,但由于各学校的倡导、激励机制不够,组织欠佳,再加上案例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所以许多教师不愿意在案例上耗费过多的精力,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案例教学的优势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并没有得到明显发挥。
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由于缺乏培训和学习,许多教师虽然知道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理解。譬如,对于什么是案例、作为旅游规划案例有什么个性特征、如何获取和编写案例、案例教学如何高效组织等诸多问题缺乏了解,在“案例”和“举例”等一些概念上还存在着混用现象。
2 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缺乏典型性和前瞻性
案例教学法在欧美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用中仍属于起步阶段。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案例库,教师讲课过程中所用案例大多来自于手中仅有的一些“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和网上资料,还有些来自于国内的旅游规划研究成果、各种媒体文章以及直接购买国外的一些旅游规划案例,很少有教师能够联系旅游业发展实际自己编写案例。据对国内20本“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的调查发现,相对于国外的旅游规划教材,我国教材普遍存在着案例数量较少、篇幅较短的缺陷。据统计,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主线教材平均案例数量只有国外的1/3.5,大型案例只占教材总案例的6.43%。这就致使案例所涉及旅游规划的知识点较少,案例结构性差,难以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不能满足教学对案例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也有教师教学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先进国家案例,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些案例虽在国外发挥了较好的效能,但很难切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教学素材,所以一些走在前沿的教师也试着自己编写案例,但结果往往不够理想,存在着不符合教学案例规范、小案例居多大型案例较少、案例滞后、缺乏典型性和前瞻性的弊端。本土化旅游案例编写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
3 案例教学过程组织不力,效果欠佳
武汉大学邓新明等人曾对本校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虽对案例教学寄予厚望,但真正经历案例教学课堂之后,对其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较低,笔者在自己所在学校进行调研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案例教学师资缺乏、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关系处理不当三个方面。
一是案例教学师资缺乏。“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性较强,案例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及实际的规划操作能力,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接触过旅游企业和实际的旅游景区规划工作,分析问题不可能深入透彻,更不可能对案例教学课堂有很好的引导和掌控。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厚的理论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是教师角色定位不准。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案例的思考者、讨论者和表达者,而教师只能是案例教学的配角,是组织者、引导者和聆听者。事实上,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案例讨论、总结中干预太多,甚至一开始就直接亮明了自己的观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三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旅游规划与开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心理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该课程中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案例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应同步进行。但在案例小组讨论中,我们往往发现部分学生有所谓“搭便车”现象,常常少数同学发言之后课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不知道用什么原理和方法参与讨论,这种现象在旅游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一节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在案例讨论前,教师应对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不能一味地就案例而案例,要恰当地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三 提升“旅游规划与开发”案例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加强对案例教学师资的培养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师的成长背景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针对案例教学师资缺乏的现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以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和技巧。第一,以开展案例教学培训班,鼓励教师参加案例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第二,制定具体的措施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到相关的旅游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为旅游规划教学积累实践素材;第三,也可以从社会上聘任具有实践阅历的旅游专业人才,如旅游规划院的规划师、旅游企业的经理人才等到学校兼职或讲座,以他们的亲身体会讲述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科学选取和编写案例,建立“旅游规划与开发”案例库
目前,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案例选取陈旧、崇洋媚外、缺乏典型性和前瞻性等问题。因此,建立案例库时,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注重案例的现实性、典型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具体来说:第一,注意本土案例和西方案例并重。案例教学法继承于西方,西方案例教学经验丰富,案例经典,“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本身教学内容新颖,要求任课教师要掌握国内外旅游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因此,任课教师在选取案例时,既要注重西方欧美国家案例的选取,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更要注重本国实际,帮助学生对本国市场、制度特征的解读,提高学生处理本国企业面临问题的能力。第二,采用多种形式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内容更新较快,教材往往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尤其滞后于科研实际。针对这一现状,任课教师注意要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各种媒体的热点新闻、身边典型事例等搜集整合,加工处理后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兴趣,弥补教材案例的滞后性及教学案例数量的不足。第三,案例库编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学校应采取给与教师一定的物资奖励、作为科研成果纳入职称评定等方式保障案例库编写的成功。
3 加强案例课堂建设,提升案例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课堂体现出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实施中应注意:第一,课前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参与体验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包括熟悉案例材料及背景、查找相关资料、讨论分组及组员之间协调分工等,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某些学生搭便车的现象。第二,课堂教学环节,一是要注意平衡理论和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案例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前提的,同时又是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验证。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讲清理论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二是在讨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案例讨论氛围,组织、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三,要对案例讨论进行及时总结。教师要针对案例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避免学生因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差而造成的知识断裂。
4 合理构建案例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旅游规划与开发”主讲教师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对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试卷测验为主,缺乏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定,即使有些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评价,也是以组为单位打分,致使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采取敷衍态度,坐享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态度、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案例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案例分析结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在评价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另外,评价过程还要细化到每一位同学,增加组员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匿名评价,以保证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裘莹莹.“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2]王妙,胡宇橙.欧美MBA案例教学法对我国旅游管理教学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4(S1).
[3]王颜贞.旅游规划教材案例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徐春景.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内容】推荐阅读:
旅游文化开发10-16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05-31
河南文化旅游开发06-20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07-13
旅游产业化开发与规划10-03
旅游开发与规划听课心得05-08
旅游规划与开发实习报告07-02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08-28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探讨11-06
温泉度假区旅游规划区位开发分析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