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构成

2024-08-29

数字构成(精选10篇)

数字构成 篇1

电视大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用户国, 拥有全球最大的付费电视市场。我国电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首先体现在用户规模上。《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统计表明:2009年有线电视用户预计 (实质上已经) 达到1.74亿户, 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6199万户, 付费数字电视用户705万户, 占全国有线电视户数的4.06%, 是2006年发展数字电视用户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1) 其次, 媒体融合步伐的逐步推进、网络音视频节目的日益受欢迎和传统电视的网络化发展使全国各地的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业务正以不可遏制之势发展。再次, 付费电视、机顶盒以及数字电视机更换热潮造就巨大商机。2009年11月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公布:中国液晶电视厂商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从第二季度的16.9%上升到第三季度的21.4%。 (2)

可资借鉴的数字电视盈利模式

据载, 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广播电视的传统盈利方式主要有广告费、视听费、社会资助、节目预订费、国库拨款、捆绑式销售等附加收入、出租硬件设备、企业赞助、电视大学制作中心收入、商业电视公司交纳租金、政府资助及捐赠金等。笔者认为, 数字电视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传统的电视盈利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这使得许多新型的收入来源成为可能。

收视费。收视费包括基本收视费、付费收视费和点播收视费。基本收视费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广以来就开始存在, 当时电视频道资源匮乏, 观众可收看的节目寥寥无几, 有线电视的出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收视费顺理成章无需有市场之忧。

付费收入则颇费周折, 这是因为付费频道销售并不理想。目前各家实力强的省级以上电视台大都有了自己的付费频道, 如央视的风云足球、北京电视台的考试在线、上海的生活时尚、湖北的孕育指南等。付费内容窘迫、用户消费意识、IPTV的推出、移动电视商用、手机电视导入、鑫诺直播电视卫星升空等原因都在影响有线付费电视业务的深入开展, (3) 这些都需要在付费频道营销方面多下工夫。

点播收入也叫按次计费收入, 即用户点播一次节目收一次钱。这种小量的、不固定的和零散的计费方式比较合理, 也符合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收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观众可以随时随意地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 而无需按照电视台既有的节目时间安排和节目播放程序来被动收看节目。

宽带收入。有线电缆赋有天然的网络接入功能, 能够提供良好的宽度上网渠道。数字电视的发展正从单向数字电视向双向数字电视演进, 三网融合是第三步。发展双向数字电视其实就是发展互动电视, 目前有线宽带业务正在逐步开展, 因为只能允许一台电脑上网, 业务受到限制, 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通过机顶盒提供的交互功能, 数字电视将会成为一个家庭信息平台。除了视频业务、多媒体信息业务等之外, 还可以实现像电视购物、电视订票、电视银行、电视支付、股票交易、电视上网等功能。 (4) 不言而喻, 有线上网的宽带收入和增值业务收入将大为可观。

付费频道收入。由于整个数字电视产业体系在经营思路和运营模式上的不成熟, 付费频道收入还处于市场摸索阶段。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 中国内容制作商在付费数字电视产业链中典型的收入分配方式是50∶40∶10, 即网络运营商拿50%, 电视台拿40%, 节目集成商拿10%, 相比之下美国有线运营商通常将收入的20%~30%用于购买电视节目。 (5) 付费频道能够给经营方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频道的经营收入不仅仅限于频道预订收入, 还有很多待开发的盈利模式, 如四海钓鱼频道。这是国内唯一的、用户最多的钓鱼休闲运动类专业电视频道, 除了订户收入外, 还经营四海钓鱼网站, 并集结全国钓友成立了专门的四海钓鱼俱乐部, 还举行钓鱼比赛等活动, 从而获得了俱乐部收入、渔具鱼饵经营收入等。推而广之, 各种专业的付费频道在经营上大有可为, 并不受广告收入丧失之困。

网站经营收入。网站经营已经成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视频网站竞争实现战略突围的通常做法, 网络视频业务的开发自然会带来额外的收入。首个国家级网络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已经成立, 目的是建设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视频节目数据库及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内容分发体系, 打造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传统媒体办网站是在陌生领域的探索, 其效仿和借鉴的是现有的大型网络视频网站的做法。

内容经营收入。受国家相关政策制约, 大多数网站都没有自采新闻, 必须依靠传统媒体来填充内容空白, 因此, 传统媒体在内容提供方面大有可为, 做内容提供商成为其角色选择之一。电视作为内容提供商可以从网络和移动两个渠道入手, 从而获得网络视频收入和移动视频收入。现实情况是, 国内网站和移动通信领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并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做法。随着3G技术的应用, 2009年手机电视有了较大的发展, 国有广播电视两大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央视的手机业务进展顺利。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都在积极办网站的同时, 还积极涉足手机视频业务, 与电信部门展开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合作与协作。

电视购物收入。数字电视可以开办专业的购物频道, 这不同于模拟频道里面广告性质的电视购物栏目, 而是将广告功能与交互功能相结合, 用户个人信息如信用卡账户、付货地址等都会存储在机顶盒的智能卡里面, 通过用户管理系统 (SMS) 实现与银行系统的对接, 从而完成交易。这类似于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 (6)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就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旗下的快乐购电视频道。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注资成立, 2006年3月开业运营, 定位于“媒体零售、电子商务、电视百货、连锁经营”。快乐购是一个专业的电视购物频道, 销售商品无所不包, 通过午间5小时+晚间7小时的直播以及其他时段重复播放来传递商业商品信息, 覆盖范围遍及13个省份, 用户超过3500万, 会员人数达280万。 (7)

植入式广告收入。付费频道不能刊登广告, 但不意味着失去广告。除了现有的模拟频道广告, 数字付费频道在广告业务方面有许多新的做法, 植入式广告就是其中的一种。植入式广告即Product Placement, 又称隐性广告, 指将产品或品牌信息在各种娱乐项目及非商业沟通领域中的策略性展示, 将产品融入影视节目的背景、道具或情景中, 通过演播室设计、话筒、主持人服装和其他道具加深观众对品牌的印象。

节目制作收入。除了以上种种业务外, 数字电视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根本优势即节目制作优势, 对外接单, 承接电视节目、商业信息片和直播活动的录制业务。制作影视娱乐节目最成功的例子是湖南卫视, 其凭借《血色湘西》、《还珠格格》、《苍天有泪》、《情深深雨濛濛》、《丑女无敌》等电视剧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出租收入。出租业务主要包括频道出租、场地出租、设备出租。在办公大楼、演播大厅、直播室和设备等方面电视台投资巨大, 建设费、维修费之大往往令电视台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 出租场地和设备可以缓解电视台资金不足的困境, 坐收租金之利。将频道出租给资本实力方, 将时间出售给广告客户, 登载商业信息片也是可资借鉴的做法。

其他经营收入。其他经营收入内容广泛, 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业务开拓空间。许多媒体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 多元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办旅游公司、办教育、办印务公司、开发房地产等。这些多元化的经营业务必然为传统媒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光明前景。

注释

1 文化蓝皮书: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8000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行业研究报告网, http://www.dragonraja.com.cn/200911/2200911226171.html。

3 孟祥飙:《关于有线数字电视付费节目营销的几点思考》, 《决策参考》, 2007 (5) 。

4 (6) 黄升民、王兰柱、罗贵生主编:《中国数字电视报告 (上) 》, 华夏出版社, 2004年版, 第38页。

5 李宽宽、刘淑琳:《数字电视迎来盈利拐点, 付费频道收入将超广告》, 和讯网.http://news.hexun.com/2008-08-13/108096473.html, 2008年8月13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6 (7) 刘麟、杨英:《快乐购:传递全新购物理念, 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新华网, 2010年5月25日, 来源:《经济日报》。

数字构成 篇2

一、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

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

具象

抽象

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习近平构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

2、均衡

均衡

(二)、对比与调和

1、对比

2、调和

装修风格上

古朴的 简约现代的

色彩运用上

冷色调 明快色调

(三)、节奏与韵律

1、节奏

2、韵律

重复

渐变

(四)、变化与统一

七、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概念元素:意念中所能感受到的点、线、面。

线点

视觉元素:概念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六、概念元素 1.点

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

点的作用

A、汇聚视线、形成视觉中心

B、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

2、线 线的性质

A、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稳定、有力度。

B、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运动的感觉。

线的作用 A、线的面化

B、线的错视可以营造空间效果和视觉上的变化;

C、线可以打破大面积的面带来的沉闷感和单调感;

3、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

面的作用

A、面的群化可以使画面产生层次感;

B、消极的面能表现出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

C、面的体化可以使物象有体积感。

八、形的八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6减缺: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八、平面中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欣赏)

八、作业:

作业名称:我眼中的“点线面”

作业内容:作一张18cm*18cm的点线面综合构成 作业要求:

1、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资料(具体形象的);

2、将图片资料以点线面的综合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3、画面要有节奏和空间感,符合形式美法则;

数字构成 篇3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培养模式 策划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27-04

Analysis of Planning Ability Components of Digital Publishing Talents and Its Training Mode

Yang Ming Chen Shaozhi

(School of Cultural and Media,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52)

[Abstract] High quality digital publishing talents are urgently nee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media industry, and training such talents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major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of journalism,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tc. Planning abilit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digital publis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 for digital publishing talents in the fu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whole course” training mode of planning ability for talents in digital publis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setting.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Training mode Planning ability

随着数字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产业受到数字出版技术的巨大冲击。我国数字出版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据《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40.47%[1-3]。短短两年时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实现了从千亿元向2000亿元的迈进。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文化蓝皮书》预计,2020年我国网络出版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

有关专家据《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预测,未来我国急需各类从事数字出版人才约600万。目前国内高校培养能力严重滞后,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远远达不到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4]。策划能力在数字出版人才的职业素质中占据核心地位,抓住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进行培养,对提高数字出版人才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1 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的构成

策划是指为达成某种特定目标,借助一定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策划的作用是以最低投入或最小代价达到预期目的,让策划对象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上述目标,策划人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策划技能、新颖超前的创意和跨越式思维,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谋划,制定出详细、可操作并在执行中可以进行完善的方案[5]。

1.1 数字出版策划人才的素质要求

数字出版物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网络设计等于一身,涉及多媒体设计技术、流媒体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出版与编辑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因此,从业人员既要掌握较宽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既要熟悉数字出版技术,又要懂得一定的设计艺术[6]。从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角度看,策划编辑必须达到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策划编辑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造诣,较宽的知识面,知晓国际惯例与法规,具有新闻出版、传媒、编辑出版等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体而言,策划编辑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础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外语、汉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学、美学、经济学、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二是编辑出版专业知识,包括传播学、编辑出版史、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法规、版权与版权贸易等;三是计算机技术知识,包括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网站编辑及维护等相关技术知识等;四是数字媒体技术知识,包括数字内容管理技术、海量内容存储技术、海量内容传输技术、海量内容在线技术、媒体有效表达等技术与知识。

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公关、谈判及组织管理能力,有经营头脑,有较强的成本效益分析能力,具备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和监控的能力,善于捕捉市场热点,能够判别信息资源的优劣,发现和识别优秀作者,思想敏锐,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经验要求。具有编辑工作经验,对行业状况及不同层次客户需求有较准确的了解,拥有一定的出版信息资源。

职业素养。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阅读兴趣、独到的感受力和美学眼光,悟性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具备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社会接触面广。

1.2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

根据数字出版行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高等学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可分为数字出版内容编辑、数字出版技术应用、数字出版运营管理三个类型。与此相应,构成知识内容各有侧重的三个课程模块,其各类型人才的专业知识模块构成与比例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出版的内容编辑、技术应用、运营管理

三类人才知识结构

为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和信息传播多元化趋势,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口径较宽、基础较厚、能力全面”为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在出版活动中的策划创意、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重点培养能在数字出版产业领域胜任网络出版、数字装帧设计、创意策划、新媒体出版技术、数字版权、媒体运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7]。

对这类人才的培养,首先,所有专业方向,无论是数字出版编辑、数字出版技术还是数字出版营运管理,都要以策划和创意能力为核心,突出培养策划创意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其次,对数字技术应用方向人才的培养,要以掌握数字化出版制作技术为核心,突出培养学生在数字出版技术、网络出版、多媒体出版技术、数字装帧设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对数字运营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重点以数字化经营管理为核心,突出培养学生媒体运营和数字化管理能力[8]。

1.3 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的构成要素

根据数字出版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构成以及从业岗位需求,笔者认为,策划能力是由一系列具体的知识、技能与品格融合后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有知识的综合性、经验的累积性、思维的创新性特点。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技术的综合运用与交叉,就不可能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没有基础实践的操作与借鉴模仿的过程,同样不可能培养较强的策划能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思维的突破与创新、方式方法的变革、创意的比较与筛选,很难培养出真正较强的策划能力。

数字出版人才的策划能力由三种主要意识和四种核心能力构成(见图2)。

三种意识是市场意识、协作意识和机遇意识。要使人才具有以经济、法律、管理学科相关知识与能

图2 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构成要素图

力为核心的市场眼光和视野,因为任何项目、活动的策划都离不开对市场特征与用户心理的深入分析与预测,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首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同时,任何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数字出版产业活动也不例外,因此,未来数字出版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此外,还应培养机遇意识,注意对学生的政治法律敏感性、信息敏感性和市场敏感性等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四种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的专业能力。数字出版人才必须具备数字出版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相应技能和职业品格要求,如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新闻传播、编辑出版、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法律与美学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而言,应具备更加突出的信息素质与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敏感度、收集技术与方法、分类处理与使用的能力等。这项能力应该成为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标志性素质之一。第三,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无论是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还是编辑出版专业人才,都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这是基础。商务谈判、企划与宣介、组织活动、策划项目等离不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与技巧。所以,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与较强的表达能力是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立身之本。第四,数字出版业起于创新,成于创新,要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业必须不断创新,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作、创新传输、创新服务、创新消费,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市场的需要和受众的需求。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作为重要目标加以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掌握、创新实践训练、创新能力评价等都应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并不是学生培养的全部,但作为核心能力必须加以重点培养和培训,应该成为数字出版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课程设置、课外实践、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

2 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模式

2.1 课程模块与教学环节

通过上述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构成的分析,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具体落实于课内课外的教学和实践各个环节上的要求[9],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教育目标具体见表1。

表1 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教育目标

2.2 “全程式”培养模式

所谓“全程式”培养模式,在时间维度上,指策划能力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在空间维度上,指策划能力培养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全程覆盖[10]。

根据策划能力构成及核心要素权重,笔者将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见图3)。

图3 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结构

第1阶段,策划意识培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大一完成,通过基础课程中的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对策划意识、创意思维进行培育与引导。

第2阶段,策划能力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大一后期与大二时期,通过相关知识学习、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策划能力。

第3阶段,策划能力提高阶段,主要在大二后期与大三时期,通过课内外学科专业大赛等项目活动,侧重强化学生的策划知识,提高学生的策划技能,完善学生的策划方法。

第4阶段,策划能力实践阶段,主要在大三后期至大四期间,通过开展与网络编辑、网络出版、网络运营管理等相关的自主创业活动、校外岗位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参与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等,在参与数字出版企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策划能力。

四个阶段的划分界限不是绝对的,各个阶段是彼此衔接和连续的,学生毕业后也依然需要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提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理应将策划能力提升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

3 结语与展望

数字出版以其存储海量、搜索方便、传输快捷、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对多数高等学校来说目前还属新事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设备、教材建设、产学研合作、教学方式方法等诸多环节,存在很大的发展与改革空间[11]。笔者只是就如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核心能力——策划能力提出一些粗浅见解,以期有更多的同行关注并实践探索。关于如何落实本文提出的“全程式”培养模式,有很多具体实施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实践,期待通过出版行业企业、高等学校、专家学者、政府管理部门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为振兴我国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 释

[1]罗紫初.论数字时代出版人才能力之培养[J].出版科学,2009(1):29-33

[2]徐景学,秦玉莲.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3(11):56-59

[3]宋艳丽.数字时代地方院校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2(6):62-65

[4]杨明.从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看教育观念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27-129

[5]陈少志,于巍.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58-160

[6]于巍,陈少志.协同创新培养编辑出版学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9):158-160

[7]杨明. 网络编辑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9):121-123

[8]刘灿姣,姚娟.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管见[J].中国编辑,2011(2):69-74

[9]杨明,王欢.数字出版人才培训课程模块与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传媒科技,2013(5):254-256

[10]杨明,陈少志.试论数字编辑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培养[J].出版广角,2013(7):53-55

[11]尹艳华.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采编印发”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24-27

数字构成 篇4

一、当前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改革进程缓慢

色彩构成这一课程是一种“舶来品”,是改革开放初期从我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引进过来的,它的引进曾对我国传统的色彩教育观念变革带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色彩构成概念、模式和教育体系,但因为过于强调“拿来主义”,导致当前我国在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方面进程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在色彩构成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思维和学习信心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在考试“指挥棒”的不当导向作用影响下,人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不太重视,对学生学好色彩构成课程的肯定和激励机制不足,致使学生主动进行色彩构成设计和实践的积极性受到打压。

2、教学和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引入和本土化实践,但当前我国色彩构成课程还需要依靠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为主,使得学生的灵感来源和动手实践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主题性设计引入缺乏,色彩研究的思路创新不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压抑和凝重,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设计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发挥学生所独有的艺术审美能力、思维感悟能力的提升。例如:颜料运用只是色彩构的工具和手段,色彩构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认识和创新表现能力,但在当前的色彩构成教学中常常停留于通过绘画方式,让学生在纸上涂上各种色料来感受颜料色彩,这样不但成本较高,而且不利于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3、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

色彩构成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色彩构成教学依然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注重对色彩的属性、色彩的构成法则、配色基本规律等“老生常谈”等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通过“题海战术”般的作业练习来让学生机械性地掌握色彩构成原理,从而容易忽视甚至忽略对学生色彩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违背了色彩构成教学学习规律,制约了学生色彩构成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推进数字化时代下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1、坚持色彩构成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是要改变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先进理念融入到色彩构成教学实践中,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二是要正确理解学生学习色彩构成课程的目标和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实际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行为和过程进行科学引导和帮助。三是要把握色彩构成教学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努力提升色彩构成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知识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色彩构成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及语音、视频设备,让学生在学习色彩构成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接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色彩构成远程教师,分享更好的色彩构成教学资源。此外,随着“互联网+”行动的积极推进和发展,“互联网+色彩构成教学”越来越成为现实,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课堂学习与课下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好色彩构成知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条件。

3、激发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一是在色彩构成学科教材编写工程中,将色彩构成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适当地增加和输入一些中国文化和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知识,加强中西对比分析,增强课本内容的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二是在色彩构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能听懂、敢尝试、善创新提供机会和条件,并建立完善学生色彩构成激励评价体系,对在色彩构成方面有想法、敢尝试、成绩突出的学生积极肯定和表扬,形成良好激励机制,努力激发艺术专业学生的浓厚情趣。

4、提高色彩构成课程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专业能力

根据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新模式和新要求,结合色彩构成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当前一些院校艺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将难以达到标准值的现象,必须要加强艺术院校色彩构成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色彩构成专业教师能够不断地学习培训,不断地丰富知识、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另一方面,色彩构成专业教师要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积极争当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开拓者和先锋者。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数字化时代。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是数字化时代色彩构成课程发展的时代潮流和趋势。实现数字化时代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数字化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现代色彩构成教学资源,着力于实现学生色彩审美、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特点特色,促进色彩构成科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摘要:数字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充满变革、蕴含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它对色彩构成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当前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和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等三方面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数字化时代下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庆武,史立秋,鲁静茹.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2:144-145.

[2]徐晓旭,王洪波.色彩构成数字化辅助教学应用研究[J].设计,2015,07:159-160.

[3]王小青,杜营.色彩构成教学的“半数字化”探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04:48-51.

数字构成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大构成;教学

“三大构成”教学体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至今,一直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甚至可说是居于核心地位不可动摇,而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和其地位一样,变化甚少。而在现今的新兴学科中,从属于工科范畴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引入“三大构成”课程作为其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也把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授课模式进行沿用,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几乎和原来没有任何区别,这就导致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出现较大差距的问题。

具体说来,在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造型、色彩、空间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目标内容,无疑也是符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的,但其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内容,却不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而且在实际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并不能在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的“三大构成”课堂中获得与其专业发展相吻合的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甚至比较大范围地出现一些比较消极反馈意见,如“完全不知道这个课程和本专业有什么关系”、“这个课毫无用处”等等。当然,我们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反应作为评判课程效果的依据,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的课程教学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1 存在问题

将本课程的各种情况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问题:

1.1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在当前“三大构成”的教学上,更多沿用原来的教学模式,停留在简单的理论讲授与学生的设计练习相结合的模式上。首先,理论的教学停留在比较浅显的概念教学而非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其次,学生的设计练习,通常采用纯手绘、纯手工制作或者借助电脑辅助制作成平面图像的方式。而学生的设计练习并未真正达到设计的要求,很多是在参考前人的作品基础上进行简单变化,甚至是借助所谓模仿,但其实是抄袭来完成作业的。

然后是教学的内容方面,更具体地表现在所使用的案例材料方面。一般来讲,目前“三大构成”的教材大都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来编写的,里面的案例也更多的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如针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而选用平面广告海报、招贴等作为案例,针对立体构成原理的说明,就采用公共雕塑、建筑等作为案例。但这些内容并未引用,或者鲜少提到引用动态视频媒体方面的实际案例。

1.2 教学目标与课程要求设置

上文已经提到,目前的“三大构成”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上主要是关于艺术设计素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缺乏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吻合的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导向。学生之所以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课堂反馈,主要是没有从课堂当中吸取到能够与本专业的发展产生关联的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本人在课堂上讲到构图原理法则时,课本案例只有几个非常简单的点构成的图像,一开始学生对其兴趣缺缺。但当本人把这个简单的点构图与实际的视频拍摄构图结合起来进行说明,把点的位置具象化为出场人物的位置时,学生就从开始的毫无感觉,变为有较多的课堂互动,并能陈述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与观点。因此,并不是“三大构成”课中的这些基础知识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之间没有关联,而是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指引其将基础理论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加以关联。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因为目前的“三大构成”课程结构体系的制约以外,还跟授课教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了解程度有关。三大构成课的教师如果对数字媒体技术这个专业缺乏了解,就很难把这个课程与专业进行紧密地结合。

1.3 课程作业的设置

在三大构成作业形式设置上,也存在和专业脱节的问题。普通的手绘或者手工制作的作业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了。无论是手绘还是手工制作,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磨练耐心的考验,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但这却不是其无可或缺的能力。换句话说,不应单纯以手绘能力或手工制作能力来规限学生,制约学生的创意表达。比如说有些学生的手绘能力比较一般,但并不妨碍该学生利用其它形式来进行创作。因此,三大构成的作业形式,应该有所变化,尽量采用多样化、且较为开放的形式。

2 具体的解决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本人总结出几点浅薄经验,希望能从的课程教学方面对“三大构成”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2.1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模式上,应设法把学生变为学习主导,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自己订立课题而不是教师布置一个千篇一律的作业题目,然后给出参考,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加入更多形式的案例,尤其是数字媒体类的作品案例,让学生既能在作品分析中能逐渐理解“三大构成”的基础理论,又能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2.2 教学目标与课程要求方面

在教学目标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应增加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知识与技术的引导,充分体现“三大构成”专业基础的课程特性。与此同时,对师资会有一定的要求,承担“三大构成”专业教学的教师除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外,还应有一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专业引导。

2.3课程作业设置方面

对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作业的设置,应采取开放性的题目与作业形式,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色,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的特点,选择其擅长的表现形式来完成课程作业,如照片拍摄与数字处理技术的运用、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等。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关于“三大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可说是本人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三大构成”课程作出的初步探索,旨在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课程建设,让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匹配。

参考文献:

[1]陈岩.从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看当代三大构成教育.艺术与设计.2010(9).

[2]杨静,杨军林. 浅谈包豪斯基础课与中国“三大构成”教学.艺术教育,2010(10).

[3]王平. 艺术设计三大构成的课程统整与优化[J].艺术教育,2012(11).

数字化变电站的构成及接口技术 篇6

仪征—长岒原油管道依次向安庆、九江、武汉、荆门、长岭五家炼化企业输送原油,为我国中部能源动脉,其中,和县输油站、无为输油站设计为110kV供电变电所,采用ABB EXK-04型金属封闭SF6气体绝缘式组合电器(GIS)作为一次供电设备。结合中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分公司仪长输油处6个自动化无人值守中间站变电所的实际情况,介绍数字化变电站的整体构成和保护装置在数字化变电站上的接口技术。

1 数字化变电站的构成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并建立在IEC 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以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1)站控层:包括监控系统中的监控工作站、打印机、维护工程师站等,就地信息上传到调度的远动系统(通信服务器、路由器等),微机五防闭锁系统,变电站直流系统,全站GPS系统。

(2)间隔层: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智能仪表等。

(3)过程层:包括光电互感器(ETA/ETV)、MU(合并单元)、智能开关设备(或智能单元)。

2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新建变电站标准连接方式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新建变电站标准连接方式有点对点和交换机2种,其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2 种连接方式看似比较接近,但点到点的拓扑连接只是将原来的电缆用光纤代替,二次回路没有简化,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由交换机组成的星型拓扑连接方式简化了二次回路,数据、信息真正做到了共享。点到点的连接方式二次回路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由于从MU到保护装置的时延相同,所以保护装置算法上不存在由于时延造成的误动或拒动;星型拓扑连接方式会有时延不同的现象,对交换机的要求比较高。

3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改造变电站标准连接方式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改造变电站标准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改造变电站由于一次设备的投资比较大,所以传统的TA/TV及高压开关等一次设备都没有更换,只增加了相应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MU装置、将数字跳闸等信号转换成节点输出同时接受传统开关节点输入的智能单元。

4 110kV以下电压等级新建变电站标准连接方式

35kV、10kV电压等级保护装置通常是在开关柜上就地安装,该安装方式的TA/TV采用模拟输出光电式互感器,其输出的小电压模拟信号直接接入保护装置,不再经过MU合并装置。这种传送距离比较短,只适用于互感器和二次设备安装在同一开关柜的情况,其它开关柜形式的变电站连接方式与110kV及以上变电站相同。

5 数字化保护接口方式

点到点方式保护装置的接口方式:通常保护装置控制几个开关就需要几个光纤接口,同时考虑线路或母线TV采集量的光纤接口及连接站控层的光纤接口。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和备自投等设备与多个间隔的一次设备交换信息,需要扩展光纤接口数量与所有相关一次设备直接连接。

交换机方式保护装置的接口方式:由于信息共享,保护装置的光纤接口数量大大减少,一般3~4个光纤接口就能满足所有功能的需要。目前,变电站组网的主流接口方式如图3所示。

采用以太网接口方式具有通信速度快(100M),抗干扰能力强,不需要通信转换等优点。任何1台装置出现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6 结束语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及先进的接口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凸显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安全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ETA/ETV不存在TA开路、TV短路的安全问题;简化了二次回路,在GOOSE研制完成投入运行后,二次回路大大减少;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可实现多间隔之间的关联和闭锁,从而实现就地和远方的顺序控制,减少人为误操作事故的发生;ETA/ETV采用绝缘材料,没有传统TA/TV充油、充气造成的泄露问题,减少了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因此,数字化变电站适应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IEC 61850规约的广泛使用,数字化变电站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和使用。通过介绍数字化变电站的系统构成及主要设备,各种连接方式的比较,给出了改造和新建110kV变电站的标准连接方式及保护接口方式。数字化变电站适应了智能电网发展的需要,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构成 篇7

恒流源就是一个能输出恒定电流的电源, 即使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输出的电流也能维持不变或变化量非常小。LM317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源集成电路之一, 它不仅具有固定式三端稳压电路的最简单形式, 又具备输出电压可调的特点。此外, 还具有调压范围宽、稳压性能好、噪声低、纹波抑制比高等优点。LM317的调整输出电流小于100μA, 对于m A级的恒流源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构成恒流源的方法多样, 如集成稳压芯片、集成运放、晶体管、稳压二极管、场效应管等均可构成恒流源, 这些方法通过与D/A、单片机配合就可以构成数控式恒流源电路。因LM317本身价格不高, 可靠性好, 使用它构成高精度的数控恒流源电路,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 LM317恒流源的输出方式

恒流源部分主要采用LM317构成, 以数字合成累加方式输出。将基准量分别设置为1 m A、2 m A、4 m A、8 m A、16 m A、32 m A、64 m A、128 m A、256 m A、512 m A组合累加的满程值为1A, 上述超过100 m A的恒流值均需加上散热片, 电流值越大散热装置也就越大, 以免烧坏芯片。将上述基准量进行适当的组合叠加, 便能得到我们想要输出从0-1 A的任何值, 步进为1 m A。

2 恒流源设计方法

LM317构成恒流源比较简单方便, 电路图如图1所示。实测LM317的输出脚和调整脚之间的基准电压VREF=1.25±0.01 V, LM317的调整电流IADJ≤100μA。设IL为负载输出电流, 基准量电流取样电阻为RF, 则通过下式可以得到所要求的上述电流基量IL。

由上式 (1) 计算可得电阻值R0和电位器RF的取值, 分别制作了上述10组基准量恒流源, 然后将这10组恒流源负载进行并联, 再通过控制电路控制, 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输出电流值。

3 恒流源的叠加控制方式

如图2, 恒流源叠加主要由单片机AT89C2051控制ULN2003来驱动光电耦合器对LM317输入电源进行开关控制。选择光电耦合器作为开关器件, 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压降小、无噪声等优点, 本系统选择常用的4N33。

以上电路图中, 因基准电流较大, 因此使用5551达林顿管驱动, 同时加上散热片防止烧坏光电耦合器, 32 m A, 64 m A, 80m A都是采用这种方式;32 m A以下的基准电流, 则没有使用5551和散热片。RG电阻应根据不同的基准电流数值进行调整, 以使LM317的压降维持在5 V左右。

4 恒流源测试

在1~200 m A的范围内, 选取18个固定理论恒流数值, 使用4位半高精度数字电压表进行抽样测量。测量的结果及误差见表1。

测试分析:从测试数据来看, 本设计已经完全达到题目的技术要求, 且精度已经高于题目要求。其最大测量误差率为1%, 当电流达到40 m A以上时误差都控制在0.5%以下。

误差分析:调整电阻存在一定的温度系数, 该系数会导致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从而引起误差。LM317的基准电压和调整电流也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康华光, 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 .

[2]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8) .

数字构成 篇8

比较成熟的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 一般分为四大部分, 包括信号输入部分、信号处理部分、信号输出部分和系统管理部分等。每个部分又管辖有具体的若干个子系统, 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这些子系统由若干器件有机组合而成, 这样就形成了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整体系统。

1 信号输入部分

也叫数字电视的信源系统, 包括数字卫星信号的接收系统、模拟电视信号的编码系统、SDH网络信号的接入和转换系统。信号输入部分主要是将信号进行一定格式转换, 使之成为符合DVB-C有线视频广播公共标准的TS流 (运动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 格式信号。这部分只负责传递信号, 不负责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编辑。信号输入部分所接收的信号, 来自不同网络的节目源, 例如卫星信号、有线传输信号、模拟信号等, 由于信号来源不同, 需要把各种信号转换为统一的格式, 这样就需要较多样的接收传输信号的设备和有关调制设备。包括的器件有:数字卫星接收器、数字编码器、视频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等。

1.1 数字卫星信号接收器

该接收器一般选用选用带ASI标准的有数字信号传输接口的IRD的数字卫星接收机, 依托MPEG-2/DVB标准, 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器与其它各种设备之间的良好连接和互动功能的发挥。

1.2 数字编码器

信号输入部分的数字编码, 一般选用MPEG-2编码器, 这一数字编码器能按照MPEG-2标准, 将模拟音视频信号 (A/V) 进行压缩编码, 编码后再转换成数字传输信号。

1.3 视频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是各种控制器的管理组合, 包括存储系统, 用以实现压缩媒体数据的存储、检索和传输。

1.4 网络适配器

主要是为了转换不同系统, 通过适配器, 实现电视台的SDH信号和HFC系统直接的接口转换。

2 信号处理部分

信号处理系统是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中对信号的解扰、复用和SI处理等, 是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核心所在。这部分负责处理所收到的信号, 将接收器所收到的信号, 给以复用和加扰, 使之形成若干个频道的码流。在信号处理部分, 由于各种设备不同, 形成的系统结构也不能完全等同。例如, 有些复用器内装置有加扰模块, 让信号在复用器的内部就可以完成加扰, 有些复用器内部不装置有加扰模块, 就需要把信号外传后才能加扰, 而且需要加装外接独立的加扰设备。通过对所得节目信号的解扰、截取和复用等处理, 引导电视机机顶盒工作, 满足所需信号的截取。

2.1 传输解扰器

传输解扰器是放置在机顶盒内的可插取的PCMCIA卡上, 可以改变CA系统。

2.2 复用器

复用也是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复用器负责把电视信号的音频、视频、辅助数据的信号流等, 通过数据分组, 由打包器打包, 然后由复用器对打包的节目信息进行加扰, 使其随机化。当接收机具有密钥时, 可以解扰, 否则无法解扰。复用部分的功能很重要, 它把所有接收到的电视信号, 以多个ASI传输流的方式, 送到复用器上输入, 再从传输流中提取所需节目, 形成新的TS传输信号流, 并加上设置的专门信息, 让电视机的机顶盒进行识别、接收和解码。只有专门的识别, 才能接收和解码。复用器也可以按照预设, 重新组织信息, 更新服务信息 (SI) 。复用器的另一个功能是让输出的传输信号流自动跟随输入信号的诸多变化而变化, 进而能及时地把这些变化反映到传输信号流中去。

3 信号输出部分

这部分是把已经处理的电视信息, 转变成有线传输网络所认可的信号格式, 常用的是64QAM调制器, 主要调制信号输出电平和信号频率。QAM调制器具有多功能作用, 即包括了基于DVB-C标准的信道编码功能, 又包括了QAM调制的功能。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保证电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QAM调制则是对经过信道编码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调制, 再以中频信号输出, 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让这些数字电视信号能在有线电视模拟网中传输。

4 信息管理部分

信息管理部分包括用户管理与系统的条件接收管理。信息管理部分使用专用的接口连接前后, 通过信息管理, 对网络中的电视信号进行商品化定义、商品化管理, 并对用户收看节目进行权限控制和收费计费。在信息管理部分中, 条件接收系统更是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 其功能特点主要是只允许获得授权的用户使用相关的对应业务, 没有获得授权的, 不予开通业务, 即阻止未经授权或权限受限的用户使用相关业务。这个部分是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

这个部分是各种管理服务器的集合, 主要包括条件接收系统 (CAS) 、用户管理系统 (SMS) 、电子节目指南 (EPG) 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等若干子系统。主要完成电视用户信息管理、计费、材料管理和安全保密等。其总体结构如图1。

在这个软件结构中, 各个部分承担着一定的功能任务。

4.1条件接收系统 (CAS)

CAS是保证合法用户得到预定的服务, 同时屏蔽非法用户的存取。主要是通过在前端加密节目, 在用户端解密电视节目, 根据用户身份分组认定和授权, 并根据电视用户的付费情况, 给客户以不同的服务, 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4.2用户管理系统 (SMS)

SMS是直接对用户的管理, 它借助数字网络技术, 具体管理电视用户所收看的数字电视节目, 通过对用户定购节目信息的记录、存储和处理, 形成数据库的信息数据, 再通过与CA的接口, 向接收系统CAS发送用户授权管理 (EMM) 的基本数据, 这样就实现了CAS对用户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管理控制。

4.3电视节目调制系统 (EPG)

EPG属于服务信息项目的具体应用。对电视节目, 具体通过编辑器、广播器和机顶盒接收器等, 实现对电子节目的选用。展开来说, EPG可配合用户管理系统对节目的管理和播放控制, 通过该系统的调制编辑器, 编辑电视节目信息, 然后传递给条件接收系统 (CAS) 的信息管理子系统。再经过EPG广播器实时读取EPG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打包成EPG传输数据流, 传输到复用系统, 电视用户通过机顶盒接收EPG信息,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检索和自由设定, 还可以随时查检相关的信息。

4.4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属于信息管理部分, 该系统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 处于关键位置, 该系统包括数据定义、仪器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功能维护等等。在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时候, 主要是由DBMS统一行使管理和控制职能, 以保证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并对出现的故障, 及时处理, 尽快恢复系统, 维护正常运行。

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则是直接用以传递控制信息和接收信息的, 包括控制器具和接收器具等。如控制按钮、遥控设备、数字卫星接收机等。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四大部分, 不但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又组合成统一的整体, 把电视信号收集、处理、输出, 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节目信息。总体结构可用图2来表示。

在前端, 电视节目的摄制、节目的编辑、节目信息的发送、传输、存储、接收和显示等等环节, 全部实现了数字处理, 这样就大幅度提高了电视技术的水平、性能和质量, 实现了电视技术的新的飞跃。

可以说,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决定了整个数字有线电视的技术能力, 是数字技术的集萃。这部分又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 电视节目内容的显现、节目指南 (EPG) 、用户管理系统 (SMS) 、条件接收系统 (CAS) 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等的建立都要由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组合来实现, 因此,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设计, 必须同时考虑软件和硬件, 最终建立起一个数字化的高性能、高效率、简捷、安全的高新电视技术体系, 才是我们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明臣, 等.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2]王慧玲.现代电视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3]王少刚.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管理的思考[J].中国有线电视, 2005 (8) .

数字构成 篇9

1 1DEH系统的硬件结构

DEH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部分与液压控制部分 (EH) 组成。DEH部分完成各种控制回路、控制逻辑的运算, 通过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设备完成运行操作、监控及系统管理。根据对汽轮机、发电机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 经过各种控制策略、控制回路的运算, 将最终的阀门控制指令输出到执行机构, 通过EH系统由液压执行部件驱动阀门完成对机组的负荷、转速、压力等被调节变量的控制。人机接口是操作人员或系统工程师与DEH系统的人机界面。操作员通过操作员站对DEH进行操作, 给出汽轮机的运行方式、控制目标值等各种控制指令, 完成各种试验, 进行回路投切等。

DEH的硬件系统由控制运算部分、执行机构、危急跳闸系统组成。控制运算部分是DEH系统的核心, 由控制柜 (包含分散控制单元DPU、通讯板、I/O板) 、端子柜、跳闸控制柜等构成, 完成对现场采集信号的处理、网上传送、控制回路运算、逻辑功能运算等。执行机构包括主汽门、调节门、油动机、电液伺服阀及供油系统等。跳闸回路完成机组危急遮断功能。

2 DEH的一般功能

2.1 摩擦检查

机组在操作员自动状态, 挂闸, 操作员投入摩擦检查功能, 自动设置某一转速目标值及升速率, 转速升到后, 目标值置零, 调门关下, 进行摩擦检查。再按摩擦检查按钮, 退出摩擦检查方式。

2.2 升速

2.2.1 自动方式

投操作员自动、挂闸, 选择控制方式, 操作员设定转速目标值、转速升速率, 汽轮机逐步打开调节门, 自动提升转速。在此过程中, 当目标值通过临界转速区时, 系统自动设置升速率为最大值。此时设置其它转速目标值无效, 保证汽轮机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临界转速区。

2.2.2 程控方式

汽轮机挂闸启动后, 如选择程控启动方式, 系统会根据机组热力、应力特性要求, 自动设定转速目标值, 各阶段暖机的转速及时间, 实现启动冲转过程的全程自动。另外, 由于考虑了机组本身热力特性, 对延长机组本体使用寿命, 提高热效率也有很大帮助。

2.3 自动同期

机组升速到同期转速区, 电气专业投入同期装置后, 向DEH发出“同期允许”信号, DEH系统接收此信号并投入“自动同期”功能, 并将此“投入”信号返回电气控制系统。同期装置根据机组转速与网频的差距, 向DEH发送“同期增减”信号以调整机组转速与网频同步, 准备机组并网。此时DEH处于一种“遥控”状态。

2.4 并网带负荷

机组并网成功后, 控制系统将功率目标值设定为额定功率的2%~5%, 目标值和给定值为相应功率的阀位开度。投入功率回路后, 操作员可设定负荷目标值及升降负荷率, 机组功率值将以此速率向目标值变化。投/切功率回路瞬间, 给定值、目标值应该自动跟踪机组功率值, 实现回路投切过程无扰动。

2.5 参与协调控制

协调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当允许条件满足时, 投入“DEH遥控”按钮, 机组的负荷定值将由CCS回路控制, DEH系统负责将接收到的CCS负荷指令转换成相应阀门开度指令送给执行机构, 控制机组的电负荷值。CCS向DEH发送指令增减脉冲信号, 控制负荷给定值与负荷值变化。CCS指令也可以是模拟信号, 视系统要求而定。等待。

3 液调系统进行DEH改造的必要性

汽轮发电机组的控制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传统的纯液调或电液控制系统, 不但系统复杂, 控制精度差, 无法实现CCS协调控制和AGC远程调度, 而且系统故障率也高, 更不能满足机组控制高度自动化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液调机组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的, 限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DEH控制系统尚处在研发阶段, 技术尚不成熟, 系统也不够稳定, 因此当时的机组绝大部分都采用液调系统;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DEH技术尚未被应用到汽轮机控制领域, 几乎所有的机组均采用液调。这批机组一度曾是国内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 数量可观, 如能对这些机组进行DEH改造, 必将大幅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组的可靠性、经济性, 降低煤耗。随着数字电液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传统的液调控制系统必将逐渐被DEH控制系统所取代。

4 液调系统进行DEH改造的可行性

随着国产DEH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大规模推广使用, 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接触, 并逐渐熟悉了DEH控制系统, 这给液调机组的DEH改造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而就液调机组本身的结构特点而言, 对其进行DEH改造无需对汽轮机本体进行大的变动, 只需将原有的配汽机构和低压油动机改为各汽阀单独驱动的高压油动机即可, 机组转速信号的测取也只需加装一套电磁转速探头和测速齿轮。由于常规的液调机组通常采用低压透平油作为工质, 而DEH系统一般都采用高压抗燃油作工质, 因此在对液调机组进行DEH改造时通常需要加装一套高压抗燃油模块, 该模块的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国内有很多厂商均可提供全系列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 国内已有不少电厂成功进行了50~200 MW液调机组的DEH改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积累了大量经验, 为其它液调机组的DEH改造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5 国产DEH系统在液调机组改造中的应用情况

虽然与数年前相比, 如今国产的DEH系统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限于设计、制造工艺水平、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国产系统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卡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操作界面的设计和安排不科学, 控制器和AST电磁阀的配置很少采用三冗余设计, 甩负荷后转速飞升的抑制能力与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数字构成 篇10

关键词:二维构成,构成教育,数字化发展

一、构成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轨迹

中国近百年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 经历了工艺教育、手工教育、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等阶段。不同阶段因性质有所不同, 基础课程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但除少数中国传统艺术外, 但大多建立在充分吸收、借鉴外国办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计算机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统称“二维构成”) 中的运用在我国也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 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 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 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 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 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0世纪90年代艺术设计学科初步建立时, 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绘画基础、装饰基础、构成基础等。课程的主要问题, 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 引进教学内容的不成功的本土化, 课程内容选择的偏颇, 及教学实施中严重的重技术、重表面效果、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进入90年代后半期, 随着1998年教育部本科新目录的颁布实施, 学年学分制的试行以及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改革提出人才培养要从“技法型”向“创造型”目标转变, 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过渡措施之一, 是在继续改革后的新图案课程教学外, 对作业的制作手法有了新的探索, 同时还开设了更具开放性与实验性的“设计基础”课程, 它更为强调视觉思维的训练, 更为强调形式语言的体验。

其实早在1980年在美国工业设计师学会 (IDSA) 全国会议上, 将电脑艺术引入工业设计。伴随“电脑艺术设计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业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了人类设计的实践活动, 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程序、设计方式, 并对人类传统的设计观点提出了挑战。计算机所带来的新的造型语言、表达方式, 彻底地改变了设计领域的形象, 扩大了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使其产生了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信息时代的设计将由此引发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因此, 在二维构成课程中必须改进和完善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协调传统手工与现代数码设计的关系。然而, 此时我们的现代意义的构成教育才刚刚萌芽, 表现技法和训练模式都是强调墨水、水粉加纸张的机械模拟再现能力。从三大构成教育在我国的萌芽到现在已经近30年, 可是还有很多院校的构成课程中依然至始至终只运用简单的机械的不断重复的模式教育学生, 这不但不宜于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 还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数字化设备品种繁多, 二维构成常用的数字设备有计算机、扫描仪、绘图仪、数码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此外, 打印机、复印机、冲印、印刷等也可以利用。

二、构成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那么, 在现代构成教育中, 构成作业的表现手法数字化发展到底有什么必要性呢?

一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其他现代化数字设备来完成作业, 不但可以丰富作业的表现形态和语言、掌握现代设计的造型方法和技巧, 而且可以逐步熟练并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其他数字设备的使用。

二是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使我们减少了手工制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设计师掌握和操作计算机时, 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和工具特效, 可以产生许多平时难以想到和看到的现象, 进而得到启发, 获得更多的灵感;对于素材的恣意剪裁融合, 乃至无数次的“后悔”, 均使我们感受到了计算机这一非凡工具的伟大贡献。但我们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计算机终究是机器、是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有规律的、繁杂的、机械的操作, 它不可能也永远代替不了人的形象思维。在设计过程当中, 人是第一要素。因为在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时, 需要设计者有诸如创意、审美、构图、色彩等必要的设计基础及美学功底, 计算机只能根据人们发出的有针对性的指令而做出反馈, 而不是学会两三个软件将收集到的资料能简单、生硬地罗列拼凑, 就是搞创作、搞设计, 乃至于滥用各种电脑特效, 一味地玩弄制作技巧, 画面单调、雷同而缺乏个性, 这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学习并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其根本目的在于掌握计算机软件学习规律和操作技巧, 以便更好、更充分地传达信息和体现设计的创意。

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点还在于其为我们作业提供了新的介质, 无须笔墨、尺规便可以把设计内容表现得精确、规范、快速、高效;无须颜料, 电脑中的24位色彩便提供了1, 600万多种颜色程序供选择;摆脱了繁重、缓慢、重复性的手工描绘。“绘图仪、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已成为计算机时代设计师的“文房四宝”。设计由此进入“无纸化”、“无重量”、“无墙工作室”的设计时代。

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还可以模拟各种工具进行平面、三维、运动表现。计算机辅助二维构成的应用软件包括CorelDRAW、Photoshop、Illustrator、FreeHand以及AutoCAD等, 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 其中CorelDRAW、Photoshop在平面设计中最为常用, 也是平面设计师所必须掌握的软件之一。但是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并不代表具备了电脑艺术设计的创造力, 只有将创意和软件表现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计算机辅助二维构成的艺术作品。

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还被列为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 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本学科所起到的“设计工具”的作用, 这也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重视并学好它, 将有利于今后更好地从事专业设计。并且, 在强调设计思维训练的同时, 学习计算机软件的运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同样也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方式, 只是表达的介质不同而已。但是, 就院校的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而言, 其科学、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还远未形成, 有待人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数字构成】推荐阅读:

薪资构成10-22

实现构成07-14

现代构成07-17

构成原理10-17

环境构成10-20

构成因素05-08

节目构成05-21

构成思维05-31

构成结构06-01

资源构成06-23

上一篇:投资资金控制下一篇:多功能煤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