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内容

2024-10-29

构成内容(共7篇)

构成内容 篇1

摘要:音乐的内容是人们谈论已久的一个音乐美学问题, 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很多。随着音乐美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的表现内容不是单一而是多方面的, 在总体上对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偏向 (如情感论或形式论) 都会难免陷入片面。但是对音乐的多种表现内容如何进行归纳、梳理, 使之条理化、清晰化, 则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纯感性因素

这是造成音乐作品是否“好听”的因素, 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属于纯粹感知驰骋的领域。黑格尔对此论述道:旋律尽管不应缺乏情感的特殊性, 音乐在使情绪和想象流露于音调之中却仍应使沉浸在这种情感中的灵魂超出这种情感之上, 即不受内容的约束而回翔自如, 这样就替灵魂辟出一个境界, 使它可以从沉浸于情感的状态恢复过来, 不受干扰地单纯地感觉到它自己。正是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乐调的真正的可歌唱性。

这些内容包括对所有音乐形式因素——音高、力度、速度、节奏、音色以及旋律、和声、复调、结构的纯感性观照。它只通过听觉对人的纯感性精神活动发生作用, 是一种纯粹感知的行为。它并不通过想象, 与情绪表现无直接关系, 它是通过满足人的纯听觉感知需要而使人产生愉快, 但相对而言, 深情、轻松、宁静或忧伤等类的音乐离这种令人神往的纯感性内容较近, 而冷漠、压抑、痛苦或怪诞等类的音乐则离这种内容较远。由于这种纯听觉审美需要及其获取能力是人们普遍具有的, 因而这种纯痞性因素是音乐内容中最易打动人心、最易被人们理解的组成部分, 是音乐获得广大听众的重要手段, 在流行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这种纯感性内容的短小、片段性以及变化不定、难以把握, 它在音乐中一般主要是作为非结构因素, 存在于作品结构的表层, 而结构因素则主要由文学、数学, 哲学等音乐以外的理性因素来承担。这种纯感性内容的创造和感受能力主要依靠感性认识, 主要来自先天性的素质, 后天性的环境、学习等客观和理性因素虽然也能对其起到很大的开发或抑制作用, 但相对而言终究是次要的方面。

这种纯感性内容本质上是由外部客观世界决定的。它首先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如从简单乐器的制造到钢琴、电声乐器的发明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其次是由自然、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人的思想观念对其纯感性审美 (包括听觉) 的影响, 不同时代, 地区、民族、群体的人们所具有和爱好的音乐风格不同, 其中的纯感性内容也不相同, 它总是与音乐的形式 (风格) 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同群体的人们判断音乐是否好听的标准是不同的, 这表现了纯感性内容受制于外部客观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的, 可概括的一面, 但不同个人 (主体) 对这种内容的判断标准也是不同的, 而且这种内容是难以把握和言传的, 这又表现出它的个性、感性的一面, 但根本而育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纯感性天才的纵横驰聘一般不会超出客观条件和主体基本思想观念的界限。只有在此前提之下这种纯感性内容才是纯粹属于听觉感知的, “没有其他目的, 也没有明确的内容”, 可以认为是自律的。

这种纯感性听觉因素是音乐之所以能够成其为音乐并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 它始终在实际的社会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什么体裁和形式的音乐——如古典音乐, 民间音乐, 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其中凡是在社会上流传较广的音乐作品都具有相当程度的这种纯感性内容因素, 流传得越广、时间越长则该作品中所包含的这种纯感性内容就越丰富, 反之亦然。但是这种内容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人们往往视之为纯感官性的肤浅享受而对之不予理睬、置若罔闻。

二、情感因素

声音在时间中的运动形式与人的内心情绪运动形式可以具有同构关系, 因此音乐能够表现人的情绪以至情感。人的内心情绪运动主要属于感性认识的范围, 具有难以言传性, 人们只能归纳出情绪的基本类型及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大致走向, 面对于其中细腻的层次差别和微妙的运动变化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中的情绪表现具有相同的特点, 以感性认识为主, 但在情绪的总体概括和把握中已有理性认识的介入。这种情绪内容与前述纯感性内容并不相同。虽然二者都是主要由感性来认识和观照的, 但前者的表现是依靠建立乐音运动与情绪运动的同构关系而实现的, 后者则与此无关。

由于情绪与产生它的外部原因——感性的紧密联系, 一般情况下作曲家表现于作品中的情绪是有感情基础的, 而欣赏者也会自然地通过想象去寻求音乐情绪的产生根源, 于是便在音乐的表现内容中间接地引入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 由此造成了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 戏剧、影视的结合。这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纯音乐因素与非音乐因素的结合。这种情感内容主要存在于音乐结构的中层。其中的情绪因素是感性、音乐性、非结构性而倾向于音乐结构的表层的, 感情因素则是理性, 非音乐性、结构性而倾向于音乐结构的深层的, 它常常需要借助标题、文字说明以至作品及其作者的有关背景知识或欣赏者自身的经历等非音乐手段来获得较为明晰的表达和感受。

三、纯理性创作

纯理性内容是指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对各种音乐形式元素的纯粹理性的组织、安排和观照, 如一些——特别是复调音乐中的——旋律发展手法、和声的功能性和逻辑性组织、某些配器技术以及曲体结构等:在二度创作中出现的演唱, 演奏技巧因素也属于这一类。这种纯理性内容是以数学手段为基础, 通过在音乐中建立某种逻辑和秩序而使音乐作品能够具有和表现出某种有序性、合理性以至技巧性 (包括表演技巧) , 从而达到使音乐作品能够被纯理性观照和认识的目的。

构成内容 篇2

What(什么)——企划的目的、内容。

Who(谁)——企划相关人员。

Where(何处)——企划实施场所。

When(何时)——企划的时间。

Why(为什么)——企划缘由、前景。

How(如何)——企划的方法和运转实施。

How much(多少)——企划预算。

Effect(效果)——预测企划结果、效果。

二、企划书的一般格式。

1.企划书名称

企划书的名称必须写得具体清楚。举例来说,《如何防盗企划书》的名称就不够完整、准确,应该修正为《北京市朝阳区1994年6月至12月防盗企划书》。

2.企划者的姓名

企划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均应一一写明。如果是集体企划的话,所有相关的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均应写出。

3.企划书完成时间

依照企划书完成的年月日据实填写。如果企划书经过修正之后才定案的话,除了填写“某年某月某日完成”之处,还要加上“某年某月某日修正定案。”

4.企划目标

附:企划书一般格式:

企划书的一般格式

封 面

(1)企划书名称

(2)企划者的姓名 要求具体、清楚

(3)企划书完成时间

正文

(4)企划的目标

(5)企划的内容 本企划书的主要内容

(6)预算表与进度表

细化内容

(7)企划场地

(8)预测效果

附件

(9)参考的文献资料

(10)其他注意事项

三、企划书具体内容

一份完整的企划书的构造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社会状况分析,二是企划书正文。

(一)社会状况分析(市场调查)

要了解酒店行业整个社会规模的大小以及敌我对比的情况,社会状况分析包含下列几项内容:

(1)整个酒店行业的社会规模;

(2)周边各酒店的客流量与营业额比较分析;

(3)周边各酒店社会知名度的比较分析。

(4)消费者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家庭结构之分析。

(5)周边各酒店优缺点的比较分析。

(6)周边各酒店消费定位的比较分析。

(7)周边各酒店广告费用与广告表现的比较分析。

(8)周边各酒店促销活动的比较分析。

(9)周边各酒店公关活动的比较分析。

(二)企划书正文

企划书正文由6大项构成,现分别说明如下:

1、公司的主要政策

企划者在拟定企划案之前,必须与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就公司未来的经营方针与策略,做深入细致的沟通,以确定公司的主要方针政策。双方要研讨下面的细节;确定目标客源与消费水平定位。

策划目标是扩大社会知名度还是追求利润。

制定价格政策。

广告表现与广告预算。

促销活动的重点与原则。

公关活动的重点与原则。

2、营业目标

所谓营业目标,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必须实现的营业目标。营业目标量化有下列优点:

为检验整个企划案的成败提供依据。

为评估工作绩效目标提供依据。

为拟定下一次营业目标提供基础。

3、推广计划

企划者拟定推广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协助实现营业目标。推广计划包括目标、策略、细部计划等三大部分。

(1)目标

企划书必须明确地表示,为了实现整个企划案的营业目标,所希望达到的推广活动的目标。

(2)策略

决定推广计划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拟定实现该目标的策略。推广计划的策略包括广告表现策略、媒体运用策略、促销活动策略、公关活动策略等四大项。

广告表现策略:针对酒店定位与目标消费群,决定方针表现的主题。

媒体运用策略:媒体的种类很多,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传单、户外广告等。要选择何种媒体?各占多少比率?广告的视听率与接触率有多少?促销活动策略:促销的对象,促销活动的种种方式,以及采取各种促销活动所希望达成的效果是什么。

公关活动策略:公关的对象,公关活动的种种方式,以及举办各种公关活动所希望达到目的是什么。

(3)细部计划

详细说明实施每一种策略所进行的细节。

广告表现计划:报纸与杂志广告稿的设计(标题、文字、图案),电视广告的创意脚本、广播稿等。

媒体运用计划:选择大众化还是专业化的报纸与杂志,还有刊登日期与版面大小等;电视与广播广告选择的节目时段与次数。另外,也要考虑CRP(总视听率)与CPM(广告信息传达到每千人平均之成本)。

促销活动计划:包括菜品展览、抽奖、赠送礼品、品尝会、折扣等。

公关活动计划:包括股东会、发布公司消息稿、公司内部刊物、员工联谊会、爱心活动、同传播媒体的联系等。

4、市场调查计划

市场调查在企划案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从市场调查所获得的市场资料与情报,是拟定销企划案的重要依据。此外,前述第一部分市场状况分析中的9项资料,大都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由此也显示出市场调查的重要。

然而,市场调查常被高层领导人与企划书人员所忽视。许多企业每年投入大笔广告费,而不注意市场调查,这种错误的观念必须尽快转变。市场调查与推广计划一样,也包含了目标,策略以及细部计划三大项。

5、营业管理计划

假如把企划案看成是一种陆海空联合作战的话,营业目标便是登陆的目的。市场调查计划是负责提供情报,推广计划是海空军掩护,而营业管理计划是陆军行动了,在情报的有效支援与强大海空军的掩护下,仍须领先陆军的攻城掠地,才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营业管理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6、损益预估

任何企划案所希望实现的销售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利润,而损益预估就是要在事前预估该产品的税前利润。

(2)--企划书的常规设计方案

一般地,企业的企划书大致由以下八个部分、共计十一项内容构成:

1、企划导入。企划书的绪论,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关心及高度注意,从而使其充满期待感,顺利进入正文的阅读。

2、企划概要。对企划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3、企划背景。作为企划的出发点,以基本数据、基本资料客观说明企划的必要性。

4、企划意图。明确企划的目的、目标,说明企划应起的作用。

5、企划方针。根据企划意图,决定企划的方向,并确定企划的基本内容。

6、企划构想。即企划的内容。这是企划书的核心部分,展示实现企划目的的具体方法。

7、企划设计。明确企划实现的可能性,确定实施企划所需的时间、费用、人员

及其他资源,预测企划可能获得的效果。

8、附录。为了增加企划的可信性,提供企划背景和企划构想部分所使用的数据及其他基本资料。

企划书的上述八个部分,可以细化成表3所示的十一项具体内容:

企划书的构成部 分 内 容 说 明

1、企划导入(1)封面 企划书脸面,应充满魅力

(2)前言 表明企划的动机及企划者的态度

(3)目录 企划书目录

2、企划概要(4)企划概要 概述企划书的整体思路与内容

3、企划背景(5)现状分析 明确企划的出发点,说明企划的必要性及其前提

4、企划意图(6)目的、目标设定 确定企划的目的、目标,说明企划的意义

5、企划方针(7)概念形成 明确企划的方向、原则,规定企划的内容

6、企划构想(8)确定实施策略的结构 明确企划实施的结构及其组织保证,提高企划的效果

(9)具体实施策略 企划的具体内容,将实现目标的方法具体化

7、企划设计(10)确定实施计划 实施企划所需时间、费用、人员及其他资源;预测企划可能获得的效果

8、附录(11)参考资料 附加的与企划相关的资料,增加企划的可信度促销活动企划书(店内促销)

1、企划的名称

2、企划目的(销售促进等)

3、企划主题(活动主题)

4、对象商品

5、企划内容(如赠品的种类、赠品的赠送方法)

6、企划的对象(目标顾客)

7、企划的目标(来店顾客人数、促销期间销量等)

8、促销场所(店内)

9、促销时间

10、店内装饰

11、制品种类(广告传单、POP、卡片等)

12、通知方法(广告等)

13、运营企划

14、企划的效果(顾客数、销量以外的预期效果)

企划的哲学及原则

一、企划的哲学

企划的方法是由企划的观念所决定的,而企划观念最本质的内涵来自于企划的哲学。

1、企划就是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与金钱。

企划成功=他人头脑+他人金钱

2、企划是令人愉快的表演

企划最重要的是要以看的人、读的人、听的人为观众,演出简单、易懂且有趣的戏剧。

3、企划是一种促销活动

企划工作本质与推销是完全一样的。可以认为,企划也就是推销。不能演出的戏剧等于卖不出去的作品,毫无价值。企划不能推销出去,等于在商场上找不到买主,再优秀的创意也要遭到失败的命运。

4、企划是一种互利行为

为成功实施企划,企划者必须事先明确决定企划的“利益享体”。即使是根据自己的创意立案的企划,如果所得的利益不能分享给大众,想独自占有,这种企划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5、企划没有固定模式

6、企划是美的艺术

7、企划是一种服务活动

8、企划没有专门领域,但需要渊博的知识

9、企划是“能卖的点子”

在企划中没有“不可能”三个字。无论在任何绝望的情况下,只有企划不会被封杀。企划是使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商品化”。

二、企划的原则

企划者除应明确以上的企划哲学外,还应正确把握运用企划方法的原则。

1、企划应力争第一

现代社会流行的差别化经营策略就是“与众不同”,而“第一”是实行差别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2、企划应超脱“经验”

3、企划应当机立断

4、企划应扩充膨胀

5、企划应“大胆假设”

6、企划应“领先攻击”

7、企划应设定“规模”

8、企划应积极主动

9、企划应明辨“性质”

10、企划应有好奇心和游戏心

11、企划应亲身体验

12、企划应明确“对象”

13、企划应注重实效

14、企划应排除障碍

15、企划应善于沟通、磋商

16、企划应敢于实现梦想

17、企划应以“软件”为重点

18、企划应有详实准确的情报

19、企划应活用“战略”与“战术”

榜样教育资源内容构成及价值探究 篇3

一、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构成

按照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在榜样教育活动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认为,其内容构成可以划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榜样教育资源的指导性内容

在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指导作用的是其指导性内容。指导性资源内容是榜样教育活动的重要理论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榜样教育的论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榜样教育思想,榜样教育基础理论中的基本范式、基本原则、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榜样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保证榜样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榜样教育,将榜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党的几代领导人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很多关于榜样教育的重要思想。新时期,党和国家又通过制定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强调榜样教育之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指导性的资源内容引领着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其他榜样教育资源内容来源的支撑和佐证。因此,值得榜样教育认真对待。

2.榜样教育资源的主导性内容

所谓榜样教育的主导性资源内容,是指为榜样教育所特有的,能够在榜样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的资源,是榜样教育资源的核心内容。具体说,榜样教育资源的主导性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榜样事迹。榜样事迹在榜样教育资源主导性内容中处于基础地位,榜样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要通过榜样的生动事迹体现出来。榜样事迹既包括平凡的事迹,也包括伟大的事迹。平凡的事迹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 如:各行各业草根英雄的事迹,全国道德模范在各自平凡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孕育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默默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等。伟大的事迹是相对于平凡的事迹而言的,是发生在特殊岗位、行业或者发生在特殊情境中的行为,如: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的事迹,在5·12 汶川地震中彰显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事迹等。榜样事迹是榜样人格、榜样精神形成的依据,对于榜样教育而言,各类的榜样事迹成为其理所当然的资源宝库。因此,要结合不同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开发利用合适的榜样事迹资源。

(2)榜样人格。人格作为人的特质和属性,体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榜样人格具有崇高的品行,它涵盖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两个层面,同时其品行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理想和现实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有自己特有的榜样人格,不同的社会价值追求总是彰显不同的榜样人格,涵盖广泛,包罗万象,既有中国古代社会以仁义礼智信为信条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为代表的君子圣贤,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既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抗日英雄杨靖宇等,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的雷锋,人民公仆郑培民,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的罗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正是这些拥有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的榜样人格促进着社会往前发展。不同的榜样人格,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榜样人格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强烈的感召力,使人们产生钦佩感、亲切感,进而使其自觉效仿和学习榜样人格。因此,榜样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挖掘榜样人格这一资源内容,使其能够围绕榜样教育的目标为我所用。

(3)榜样精神。榜样精神是榜样事迹和榜样人格的承载体,既包括民族精神、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也包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其中就包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为内容的优秀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而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高尚的精神力量,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团结拼搏的奥运精神等。集体精神指的是特定集体所呈现出的集体信念、意识和情感,如神舟精神、志愿者精神等。个人精神是指先进人物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内容的最高层次,对于推动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也是这两种精神来源的不竭动力。因此,开发利用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资源内容对于榜样教育尤其重要。

(4) 榜样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榜样教育与文化密切相关,任何榜样教育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传递或包含着文化信息和文化基因,镌刻着文化印痕。所谓榜样文化,是指服务于榜样教育活动的文化形式或形态。一般来说,人们通常将体现文化特征、具有人文价值和思想启发价值的资源,如风俗、习惯、人文环境、传统道德等视作榜样教育的文化资源。榜样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对榜样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文化资源可以为榜样教育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作为与人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实践活动,榜样教育如果不洞悉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不遵循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文化资源影响榜样教育的成效。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而且榜样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和表现形式,并且文化本身也承载着大量榜样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文化资源的运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与此相联系的价值判断体系,它对榜样教育过程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榜样教育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类文化资源加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资源内容与通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源内容并无差异,诸如共同需要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共同分享的环境等等。

二、榜样教育资源的价值

1.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

从实践上来说,榜样教育资源是榜样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或要素,即资源,才能顺利推进,榜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榜样教育资源自身结构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其必然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榜样教育资源是由那些满足榜样教育主体开发利用需要并有助于其目标实现的各种客观存在或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统一体的构成要素决定其应当为榜样教育提供支撑。对于榜样教育这一实践过程来说,榜样教育资源是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的开发利用对象、条件和环境,无论是作为榜样教育的开发利用对象、榜样教育所需要的资料,还是作为榜样教育的环境,都在整个榜样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榜样教育资源中的人,是榜样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榜样教育资源中的对象、物、环境是开展榜样教育活动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榜样教育过程始终离不开榜样教育资源,而榜样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样受榜样教育资源的制约。因此,没有榜样教育资源,榜样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为榜样教育提供动力

榜样教育资源为榜样教育活动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由榜样教育资源的正面性、典型性、反复使用性的属性特征决定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榜样教育资源正是具有上述特征,才能产生能量,发挥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动力作用。榜样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物质、信息、能量实现着转换,这种转换就需要相应的客观存在作为动力进行推动,榜样教育资源作为榜样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理所应当地成为其动力源泉,若动力供应不足,榜样教育就不能稳定运行。就内容来看,榜样教育资源为榜样教育提供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动力,也有精神方面的动力。物质方面的资源显然是为榜样教育的发动与运行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4]。我们知道,榜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结合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以榜样的行为、思想、品质、能力等影响他人,使之发自内心地效仿, 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高尚品质的过程[5]。这些都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无论是教育者对待榜样教育的态度、知识和能力,还是教育对象接受榜样教育获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这些都是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动力具体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决定着人们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效益,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会产生物质资源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在榜样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物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也应积极主动适应社会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精神资源,以促进其有效开展。

3.能够发挥凝聚和整合榜样教育力量的作用

榜样教育活动涉及各种因素,如榜样教育目标、榜样教育主体、榜样教育环境、榜样教育方法、榜样教育运行等等,榜样教育资源与榜样教育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榜样教育目标是对榜样教育主导性资源的一种反映和转化;榜样教育主体和榜样教育环境是榜样教育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榜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利用各种形式的榜样教育资源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榜样教育运行是榜样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正是因为榜样教育资源有与榜样教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才使得榜样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凝聚和整合榜样教育力量的作用。长久以来,我们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时,忽视了榜样教育资源这种凝聚整合作用的发挥。我们仅仅从环境、方法、主体等类似这样的单一因素对榜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因为只是某一方面在起作用,所以并不能从整体上真正发挥作用。榜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必须要以全局的视野,凝聚整合所有资源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推进榜样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的研究 篇4

所谓高级财务会计,指的是处理以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为基础的企业中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相关会计理论和方法。 通常,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财务会计包括高级财务会计,也就是说,高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方面;

第二、企业所面临的特殊事项是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 修正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高级财务会计主要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

二、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的界定

在当前理论界中,对于高级财务会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国内外还存在巨大的分歧,然而,在界定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方面,相关专业人士共同认为合并会计,跨国公司经营会计,破产、清算、重组会计,合伙有分支机构会计是主要组成本分,其认可率与上述顺序一致。在界定学科的基本内容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它具有自己学科的规律,所以说,如果淡出以认可率为依据来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 容进行界定,必然会导致科学的科学性、全面性的缺乏。 构成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界定的基础是高级财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除传统会计以外的会计,这是最早在学术界的界定。 然而, 传统以外的会计内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 全球化的经济、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使得将这些内容归纳为一个学科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

(一)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取定高级财务会计的范围时要以经济事项与四项假设关系为理论基础与四项假设限定范围相符合的会计事项,我们将之归纳为中级财务会计的范畴之内;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便是与四项假设的会计事项向背离的会计事项。

第二、考虑与中级财务会计及其他会计课程的衔接需要特别注意:有些会计事项虽然未背离四个基本假设,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而业务处理的难度也较大, 不宜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如商品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租赁业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等。

(二)基本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的业务,新的业务促使原有的假设产生松动。 如:由于投资主体的多样化而导致了会计的主体的变化,即出现了复合的主体,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已不能再满足客观需要,进而产生了合并会计;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破产、清算、重组就在所难免,此时的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再适用,所以也就有了破产、清算和重组会计;同时在破产期间,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假设都有某 种程度不同的变化, 但货币计量假设的不适用主要还是在通货膨胀发生的以货币计量假设导致了物价变动会计。这样,高级财务会计基本 内容也就比较好归纳了。另外,与合并会计相对应的是合伙、分支机 构会计,也应当包括进去;物价变动会计中只讨论了通货膨胀会计, 而能源危机同样可以引起通货膨胀,也应在考虑之列;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会在某一段时间内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而引发通货萎缩, 尽管通货萎缩会计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出现,也应在考虑之列。 如此看来, 按照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形成的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体系缺少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要从其他的方面来考虑和完善。

从一门学科的完整性来看,应把序论也列入其中,使读者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框架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以便于准确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对应高级财务会计的系统性,合伙、分支机构会计和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也应当列入其中;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 步到位,公司回购股票也会提到很多的企业日程上来,所以公司会计放在高级财务会计中也是比较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伦理问题, 这也是目前会计学界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会计伦理问题在国外学者中提出的比较多,国内除学者张文贤教授外尚未发现有其他学者提出此问题。

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内容设置中,此项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此问题的规 范也没有划入到教学与研究体系中来, 导致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重大缺口。面对日益泛滥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诸多的会计问题,加强对会计伦理的学习研究是必要的, 应将其加入到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体系中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目前,高级财务会计主要由几下方面组成:①序论; ②会计伦理; ③公司会计;④合并会计;⑤合伙、分支机构会计;⑥分部报告与中 期报告;⑦破产、清算、重组会计;⑧物价变动会计八大部分构成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是合适的。 至于没有划入到体系中来的其他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可以采用三种处理方法:一是把原本属于其他学科的内容放在相应的学科,比如:跨国经营会计本是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二是把其他的业务单独化成一门课程,可以称之为特种会计;三是鉴于衍生金融会计的发展迅猛,所涵盖的内容会逐渐增多,考虑到其特定内涵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单独划作一门课程――金融工具会计。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基于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之上, 以企业出现的特殊事项进行为研究对象。所以说,客观经济换将变化而形成的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从理论上说,与四项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相背离的特殊会计事项是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范围。需要注意的是,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问题是安排具体内容的重点方面。

【参考文献】

[1]崔莹.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的探讨[J].茂名学院学 报,,12.

[2]谢丹.高级财务会计的性质及界定[J].焦作工学院学报,,1.

构成内容 篇5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内部控制,内部环境

一、资源型企业及其经济学特征

资源型企业,是指集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开发矿产资源为主,为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初级品,以赢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其特征如下:第一,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企业较短的生命周期。资源型企业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资源的特征所决定。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为耗竭性资源,这就影响到资源型企业的生命周期,自然资源的储量决定了企业的寿命。第二,经济效益波动性大。资源型企业的产品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上游产业产品,始终受制于下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受制于最终消费的层次和数量。无论价格还是产品的需求,都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波动及景气状况、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动等都会引起资源型产业的剧烈波动。并且自然资源的储量决定了经济效益的高低,当储量较高时,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反之,当储量较少时,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第三,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负外部性。一般制造业也存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资源型企业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开发和初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也是地面沉降、坍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诱因。第四,资源配置中自然资源所占比重较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边际收益递减。与其他加工型、服务型、知识型产业相比,资源型企业是追求规模经济的,它需要追加大量的资本、设备以及人力等,特别是前期勘察费用多,采掘成本高,设备投资比例大,其相对收益呈逐步下降趋势。特别是采掘业,大量的投入是一次性的,无法持续地发挥投资效益。

资源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恰是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高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危机事件的高频率发生期,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遇到资源瓶颈。因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是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资源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内部控制环境构成概述

1、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内容研究情况

(1)国外。随着对内部控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内部控制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从原始社会出现管理需求的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还没有对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内容的研究;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控制环境构成内容问题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为内部控制的研究范围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问题;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提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三要素之一。1988年5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 IC 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 O.55)第一次提出内部控制范畴包括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提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美国C O SO委员会1992年,发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 O 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由五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同时指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构建的基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内部环境”概念提出,提出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八要素之一。2004年9月,C O SO又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提出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不再是以内部控制为中心。在内涵界定、目标体系、构成要素等方面都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提出“内部环境”的概念,取代了“控制环境”。将内部控制的组成内容增加到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

(2)国内。国内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也是根据内部控制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董事会,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管理控制方法及外部影响八个方面。其代表观点主要有:王世定(2001)认为控制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体系,董事会,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及管理控制方法等内容。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应包括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李心合(2008)认为内部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管理者素质);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新增因素(包括会计信息、流程再造)。

2、政府等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规范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都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都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定义。其中上交所更关注公司的组织文化以及其他影响员工风险意识的综合因素,深交所则更侧重于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运行及效果的各种综合因素。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制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其中明确提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基本规范》被看作是“中国萨班斯法案”,主要是因为它是以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为蓝本制定的。五部委于2010年4月15日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简称《配套指引》),将《基本规范》里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并入组织架构中,新增了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两个内容。即将内部控制环境界定为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五要素。《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出台,要求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由此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资源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内容分析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C O SO还是国内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都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事实上,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受着内外环境的影响。内部控制的环境既包括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也包括内部控制以外的对内部控制系统有着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外部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比如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本文暂不讨论外部环境。

美国C O SO更强调“人”的重要性和“软控制”的作用,认为内部控制受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同时它主要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层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内控意识、公司文化等。我国政府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引用了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等热点词汇,对控制环境内容的划分主要借鉴美国C O SO框架的观点。

可以说,《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是框架性、原则性要求,如何把这些要求细化成为各行各业的可操作性标准及做法正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资源型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特点外,还有一些特殊性。对其内部控制环境内容的界定既有一般企业共性的一面,也有一般企业不同的一面。我们认为资源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容应当设定为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

1、组织架构方面

《配套指引》在《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引入了组织架构的概念,范围比原来宽了很多,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和内部审计三个方面。其中把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合并在一起,这种处理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因为两者都以企业为责任主体,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两者密不可分。组织结构是权责分配的基础,同时组织结构要靠权责分配来落实;而权责分配要以组织结构为框架。对资源型企业来说,要实现发展战略,必须将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组织架构存在缺失或缺陷,其他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资源型企业的组织架构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发展战略方面

《配套指引》将发展战略纳入内部控制环境内容比较科学的。由于资源型企业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依托,自然资源的储量决定了其生命周期,所以发展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企业各种战略的总战略,是统率其他企业战略的最高战略,其整体性在企业各种战略中更加突出。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其中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有效地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如果没有发展战略或者发展战略不科学,就是盲目发展。可以说,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是该类企业实现发展的纲领与灵魂,它也决定着要实施控制活动的范围及如何实施这些控制活动。反过来说,控制活动的建立和实施必须保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发展战略应作为资源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重要内容之一。

3、人力资源政策方面

人力资源政策是招聘和保留有能力的人员,以使公司计划得以执行,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政策。C O SO报告认为,人是控制环境中一个最活跃的控制因素,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任何企业都应该始终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营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型企业也不例外。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存源泉;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

4、企业文化方面

资源型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企业文化对资源型企业内部控制有直接影响,并且会越来越多。对于资源型企业这种非持续性企业来说,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也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制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资源型企业只有企业文化实施到位,才有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健康发展,从而才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最后,本文并不赞同将社会责任纳入资源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内容。其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企业内部的,比如要处理好企业内部投资者、管理者、职工方面的关系;又有企业外部的,如要主动承担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义务。可以说社会责任是一个较大的范畴,任何企业都该履行的职责,更何况资源型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禀赋,理应担当起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我们认为用社会责任来概括资源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过于宽泛,而且不好把握,过于宽泛的概念很难具体明确、很难制定规范,也不便于执行规范。并且C O SO、法国的内部控制环境都没有包括社会责任。因此资源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不包括社会责任。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A类课题,项目编号:JA10276S;龙岩学院校立服务海西项目,项目编号:JBS10200。)

参考文献

[1]谭秋贤:资源型企业周边地区稳定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师, 2001 (11) .

[2]田翠香、蔡炯、郭兰英:试论纳入环境因素的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 2008 (5) .

[3]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COSO报告) [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5]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6]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 2001 (2) .

[7]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M].大连出版社, 2008.

[8]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

构成内容 篇6

一、平衡计分卡概述

(一)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平衡计分卡是以平衡为目的, 寻求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财务度量绩效与非财务度量绩效之间、落后指标与先进指标之间、企业内部成长与企业外部满足顾客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 是全面衡量企业战略管理绩效, 进行战略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二) 平衡计分卡的构成。

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愿景与使命和企业战略转换成了企业的具体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方面:即从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考核一个企业的绩效, 这四个维度构成平衡计分卡的框架, 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平衡计分卡代表了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管理两种指标之间的平衡状态, 天平的一边是有关股东和顾客的外界指标, 另一边是有关企业流程、创新能力学习与成长的内部指标;平衡计分卡也代表了过去与未来两种指标之间的平衡状态, 天平的一边是衡量企业过去努力成果的指标, 另一边是驱动企业未来绩效的指标;平衡计分卡还代表了客观与主观两种指标之间的平衡状态, 天平的一边是客观的、容易量化的成果指标, 另一边是主观的、带有判断色彩的绩效驱动的指标。

二、平衡计分卡的实质意义

(一)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概述。

1.财务维度的指标。

不论企业时间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 其财务维度指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销售收入 (或营业收入) 的增长及组合;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能力;资产利用及投资策略。每个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及经营情况, 拟定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指标。

2.顾客维度的指标。

顾客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市场占有率、顾客延续率、顾客争取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率。这五个方面基本上适用于任何企业组织, 但对不同性质的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加以修正。

3.企业内部流程维度的指标。

根据企业价值链, 企业内部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研发流程、营运流程和售后服务流程, 如图2所示。

4.员工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

员工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 即企业员工的能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能力、企业的激励与授权和配合度。不同性质的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加以修正。

(二) 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

企业战略实际上是一套关于因果关系的假设, 这种关系也应涵盖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举例来说,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可能包括资产报酬率这一指标, 而资产报酬率提高的驱动因素是销售量的增加、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提高所带来的结果, 因此顾客维度包含了顾客忠诚度这一指标。分析顾客需求之后, 可能会发现顾客极为重视如期交货这个因素, 因此如期交货也被收罗在顾客维度栏内。为了满足如期交货这一要求, 企业可能要缩短企业内部营运周期并提高企业内部流程的品质, 因此这两个因素可能成为平衡计分卡企业内部流程维度的指标。企业要想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流程的品质并且真正缩短营运周期, 就必须培训员工, 提高员工的技术说平, 因此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有成为员工成长维度的指标。由此可见, 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度所形成的一整套因果关系链, 可以理清平衡计分卡完整的因果关系, 如图3所示。

(三) 平衡计分卡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 企业应该从战略的角度看待平衡计分卡, 把平衡计分卡看作是一个战略管理体系, 而不仅仅是一个战术性或营运性的衡量系统, 如图4所示。

平衡计分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澄清并诠释了企业的愿景与战略。实施平衡计分卡就是总体战略加以分解, 转换成具体的细化的战略目标。这时往往出现这种情况, 即高层管理者彼此认为对总体战略可以取得共识, 但当使用平衡计分卡把总体战略分解成具体战略目标时, 却发现每个领导者心中对什么是卓越服务、谁是我们的目标顾客等下的定义都不一样。因此, 平衡计分卡使用过程, 使得各位经理人员在一些具体的策略激起相应指标方面也达成了共识, 是平衡计分卡促使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愿景和战略取得了共识。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会暴露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对战略的共识、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 使企业的各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共管团队, 计分卡的目标成为团队的共同责任, 促成各个经理建立共识和团队精神, 因此平衡计分卡使企业愿景与战略得到了具体落实。

2.使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局部目标得以沟通和链接。在企业内推广平衡计分卡, 使企业战略目标细分为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团队的目标, 通过企业内部电视网、布告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手段, 将工作的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员工, 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他们必须完成哪些工作, 达成哪些指标才能获得更高一层组织策略的成功。这种做法, 是局部的改进成为上一层组织成功的因素, 当所有员工都了解更高一层的目标之后, 他们自然能够拟定个体目标来配合战略业务单元的长期发展。平衡计分卡也提供了战略业务单元与总公司沟通并获得支持的基础, 它使每个战略业务单元明白它们必须完成的工作及达到的指标, 以此来保证整个战略的成功实施。

3.平衡计分卡要规划及设定具体目标, 使企业战略得以落实。平衡计分卡必须要把企业战略目标细化为财务目标、顾客目标、企业内部流程目标和员工学习与成长目标。它引导企业高层管理者抛弃那种修修补补、采取局部措施以求迅速取得短期效益的做法, 而是要采取各种战略行动方案, 如对原有组织机构的变革、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改进企业流程等战略措施,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平衡计分卡的一连串的因果关系, 把员工及企业的能力转变为卓越的财务绩效。

4.加强战略的反馈学习。这是平衡计分卡管理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创新性的一项。当今企业组织中, 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帮助高管层获得战略的反馈, 也没有办法来测试战略制定所根据的假设是否正确, 而平衡计分卡使企业高管层能够监督并调整战略, 并在必要时对战略作根本性是改进。因为平衡计分卡包含了财务方面的近期指标以及其它相关指标, 每月和每季高层管理者都要审计财务报表, 同时管理层也要检查在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 这种审计不但讨论过去的成绩, 也能了解业务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企业战略对未来的要求。

三、结语

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工具, 平衡记分卡实质上是综合了财务和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 突破了传统绩效评价的局限性并超越了单纯的绩效评价功能, 把传统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绩效和长远发展规律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通过多角度权衡机制, 制约管理者为追求部门的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其它部门甚至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 同时把企业的战略、使命和决策转化为全面具体且可操作的目标和指标。

摘要: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了企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一种科学的绩效测评工具, 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本文首先定义了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然后讨论了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构成, 进而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因果关系和作用论述了其实质意义, 指出推广使用平衡计分卡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会计指标,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郭晓丽.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学习与成长性评价[J].管理工程师, 2011, 4

[2].沈伟民, 罗伯特.卡普兰.升级平衡计分卡[J].经理人, 2011, 3

[3].张好生, 徐静静.平衡计分卡方法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

[4].刘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2

[5].贾秀娟.浅析平衡计分卡在绩效评价中的引用[J].中国商界, 2010, 12

[6].王佳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成本领先战略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 2010, 10

[7].赵军波.浅析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5

[8].陈子悦.平衡计分卡应用案例分析——作为战略工具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10, 5

[9].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0].彼得.F.德鲁克著.公司绩效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11].罗伯特.S.卡普兰, 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构成内容 篇7

形态构成学是一门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课程, 无论艺术设计的哪个专业都开设形态构成学课程, 它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形态构成学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 占有重要的学时比例, 虽然曾起过辉煌的作用, 但在专业的细分下, 使每个专业各具特色, 该课程缺少了与专业实际的联系;学生作业又流于形式, 使这门既耗时又重要的课程缺少了活力, 缺少了对后继课程的奠基作用。

一、公共艺术设计专业

1. 公共艺术的定义

狭义的公共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 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地的室外雕塑、壁画等视觉艺术, 还包括由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城市公共设施、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不同元素构成的艺术形式。广义的公共艺术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由社会主体——市民大众兴办和参与的公开表演艺术, 如戏剧、音乐、歌舞等艺术活动[1]。

2. 公共艺术设计专业

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是这几年新兴的一个专业方向, 随着各院校对该专业的不同定位, 开设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哈尔滨学院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城市开放空间为载体, 以景观设计为专业目标, 开设课程有雕塑、壁画、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电脑软件、手绘表现、建筑小品等。

二、形态构成学的含义、内容及发展

1. 形态构成学的含义及内容

“形态”广义上讲, 是显现在我们视线之中, 有形状的物质。形态构成学中的“形态”是抽象的、脱离事物表象的纯形体, 是经过思想归纳的具有审美和情感倾向的“形态”[2]。

“构成”在《现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形成”和“造成”, 即包括自然的创造与人为的创造。构成是一种“组合”, 它将各种不同的形态,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 从而形成一种理想的组合形式[3]。

形态构成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等色彩要素, 并指出形式法则、审美原则。最终解决形态组织、形态搭配、形态空间结合等问题。将客观事物的本质要素抽象出来, 按照美学规律和构成原理重新解构、整合, 创造出新的理想的形态及组合方式。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主要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形象, 即在二维平面范围内, 按照一定秩序与规律将原有的形态进行分解和组合, 从而形成新形态的方法。色彩构成是研究二维、三维空间中有关色彩协调、对比、变化等内容。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 按照不同的需要, 运用形式美法则, 将颜色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立体构成主要研究三维空间中的设计内容, 在二维空间中将立体造型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原理组合、形成富于美感的新实体形态[4、5]。

2. 形态构成学的发展

“形态构成”源于20世纪初, 出现在荷兰的“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中, 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日本引进包豪斯的教学内容, 将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 形态构成经由香港和日本引入中国, 80年代初开始了形态构成学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形态构成学已成为各类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系统的教学模式, 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三、公共艺术专业形态构成学教学内容的不足与对策

1. 对策

因公共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构成不平衡等因素, 导致现有形态构成学内容不能起到基础的奠基作用, 并存在诸多不足:

(1) 缺少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

形态构成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 但其实质性都离不开点、线、面和色彩的相互关系。而现在是三门独立的课程, 由三个不同的老师授课, 教师间缺少沟通, 每门课程也缺少联系, 使学生不能形成一体化的思维模式。

(2) 缺少专业知识的贯穿

形态构成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都是由一些搞基础研究的老师来授课, 由于专业所长, 虽能把原理讲述的清晰、明白, 因专业的跨界和对专业知识了解的不系统, 上课内容与后继的专业课程联系不大, 导致学生学完“三大构成”的抽象理论知识, 根本不知道如何在后面的设计课程中去应用。

(3) 缺少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由于是基础课, 学生刚进入校门就开始学习, 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停留在“教师责任制”的阶段, 完成作业完全按照教师所给范例实行简单、纯粹的模仿, 教师没能根据学生自身基础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失去了本课程的锻炼意义。

(4) 课程、作业内容陈旧, 举例与作业缺少实用性。

传统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仅适应一些注重平面研究的专业方向, 作业布置仍是陈旧的“填格子”、“描线”、“涂色块”等枯燥地组合与变化[6], 无法满足公共艺术专业注重平面元素布局设计和空间形态组合的专业特色。

2. 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不足, 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 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化

“学高为师”, 教师们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老师间相互交流, 互补学习。

(2) 教学体系“一体化”

应将三门课程综合一体, 即使是分开的三段课程, 也应该相互联系、贯穿, 教师进行共同的备课衔接, 避免重复的劳动与学习。

(3) 课程内容、课程作业的专业化

将三大构成综合、统一于一体, 因为在实际的案例设计中, 三者是共存或相互关联的, 不能过于单一的放置。老师在课堂的举例中应该多与专业知识相关联, 比如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的红飘带, 不仅有平面构成中曲线的应用, 还有色彩构成的独特的中国红色的增添, 也有立体构成的适宜、近人的体量等 (如图1、2) 。欧洲规则式园林笔直、鲜明的轴线、开阔、大气的植物模纹等都是形态构成学内容的体现 (如图3) 。

课程作业的布置更应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过去单纯的点、线、面、体、色彩的练习要结合专业内容布置。平面构成是对平面图案的变化组合, 本专业注重图纸的平面布局,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构图合理的平面图形。因此在平面构成作业中可增加平面要素的训练, 注重对景观设计平面图的绘制。还有场地铺装纹样、绿地样式、道路形态、植物平面图例等都是对平面图形的训练。基于完成的平面图, 进行整体的色彩构成练习, 或分别对场地内的铺装、植物、建筑、小品等色彩进行训练。老子《道德经》:“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是对空间的最好解释, 对空间的创造与分隔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而立体构成就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基础课程。

(4) 训练手段多元化、现代化

传统的手绘模式不能完全抛弃, 学生掌握基本的手绘后, 可结合应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既为今后的设计练习了软件知识, 也节省了时间和购买材料的费用。

结语

形态构成学的授课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公共艺术专业, 而且还是艺术设计的众多专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本文对公共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单的讨论和分析, 希望我们专业能在今后不断地改革中探讨出一个适合本专业的授课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对形态构成学的学习更加有乐趣和意义。

摘要:形态构成学是一门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课程, 无论艺术设计的哪个专业都开设形态构成学课程, 它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形态构成学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 占有重要的学时比例, 虽然曾起过辉煌的作用, 但在专业的细分下, 使每个专业各具特色, 该课程缺少了与专业实际的联系;学生作业又流于形式, 使这门既耗时、又重要的课程缺少了活力, 缺少了对后继课程的奠基作用。通过立足公共艺术专业本身, 分析不足, 提出对策, 不断实践完善, 总结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形态构成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公共艺术,形态构成学,教学内容,对策

参考文献

[1]易晓.现代构成设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辛华泉编著.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9.

[3]易丹.构成学与构成教育[J].艺术.生活, 2008. (2) :74-75

[4]班石.构成谈[J].装饰.2002.112 (4) :12-13

[5]贾树欣.艺术设计教学中形态构成学教学方法的革新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构成内容】推荐阅读:

薪资构成10-22

实现构成07-14

现代构成07-17

构成原理10-17

环境构成10-20

构成因素05-08

节目构成05-21

构成思维05-31

构成结构06-01

资源构成06-23

上一篇:心脏结构异常下一篇: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