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构成(共8篇)
智能构成 篇1
摘要:特别是近年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IT)正在由智能大厦(IB)走向智能住宅小区,进而走进家庭(SH)。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正在以追求家庭智能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因此也就必然促使智能化技术从智能大厦建设热中向住宅小区智能化乃至家庭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智能建筑,构成,系统,实施
0 引言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1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配置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建筑。在这里广泛地应用了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构成各类智能化系统。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智能建筑的核心可归纳为:
(1)CA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CA是通过数字程控交换机PABX来转接语音、数据和图象,借助公共通信网与建筑物内部GCS的接口来进行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目前,公共通信网在我国有城市电话网、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CHINAPAC和CHINADDN。如果需要用卫星通信建立VSAT网,可租用卫星转发器以实现C波段到CU波段的卫星通讯。
(2)OA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按计算机技术来说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结合的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语音、图象为一体的图文式办公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的业务处理。OA系统已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单位、企业、新闻单位等的日常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建筑中OA常由两部分构成:物业管理公司为租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内部事物处理的OA系统,大数使用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OA系统的。
(3)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来完成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系统。BA系统运行的目标是对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以保证建筑物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通常在BA系统管辖下的有空调、给排水、冷热源、供配电、照明、电梯、停车库等设备。
(4)SA安全自动化系统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SA系统常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通道控制(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SA系统24小时连续工作,监视建筑物的重要区域与公共场所,一旦发现危险情况或事故灾害的预兆,立即报警并采取对策,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与财物的安全。
(5)F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 Aiarm System:FA系统是消防系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功能,是一专用计算机系统。
(6)GCS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GCS是在智能建筑中构筑信息通道的设施。它采用光纤通信电缆、铜芯通信电缆及同轴电缆,布置在建筑物的垂直管井与水平线槽内,一直通到每一层面的每个用户终端。
GCS可以各种速率(从960bit/s到630Mb/s)传送语音、数据、图象信息,称之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
2 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2.1 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2.2 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
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3 智能建筑的实施步骤
智能建筑的实施步骤是使智能建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是下列步骤:(1)需求的建立———用户需求可根据附件需求表的内容选择;(2)需求论证;(3)确立智能化方案;(4)可行性研究;(5)招标文件的编制;(6)系统设计和设备招标;(7)对招标书和设备配置进行评审;(8)详细设计;(9)整体性的确认;(10)施工计划、管理;(11)试调;(12)方式运行;(13)总结评估;(14)运行维护。
4 智能建筑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应明确三个“不等于”。
(1)在建筑物内采用了综合布线“不等于”实现了建筑智能化;(2)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信息插座越多“不等于”智能化水平越高;(3)系统集成“不等于”集中控制。
4.2 必须做到三个“统一”。(1)需求与经济相“统一”;(2)需求与技术可能相“统一”;(3)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4.3 必须做到三个“优化”。
(1)优化设计。智能建筑系统采用了多家厂家的产品,多种智能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关键。(2)优化施工管理。在施工阶段,出现多专业、多工种、多个施工单位的配合协调,优化施工管理是措施。(3)优化物业管理。智能建筑的各智能化系统是各家厂商提供的,要运行正常,物业管理十分重要,物业管理必须在满足业主商业利益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智能建筑在政府的有效管理下,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实践,总结、提高,为实现现代化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冷静、有序、健康地发展智能建筑!只有把需求、实施、管理贯穿其中,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智能构成 篇2
一、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
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
具象
抽象
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习近平构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
2、均衡
均衡
(二)、对比与调和
1、对比
2、调和
装修风格上
古朴的 简约现代的
色彩运用上
冷色调 明快色调
(三)、节奏与韵律
1、节奏
2、韵律
重复
渐变
(四)、变化与统一
七、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概念元素:意念中所能感受到的点、线、面。
面
线点
视觉元素:概念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六、概念元素 1.点
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
点的作用
A、汇聚视线、形成视觉中心
B、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
2、线 线的性质
A、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稳定、有力度。
B、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运动的感觉。
线的作用 A、线的面化
B、线的错视可以营造空间效果和视觉上的变化;
C、线可以打破大面积的面带来的沉闷感和单调感;
3、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
面的作用
A、面的群化可以使画面产生层次感;
B、消极的面能表现出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
C、面的体化可以使物象有体积感。
八、形的八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6减缺: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八、平面中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欣赏)
八、作业:
作业名称:我眼中的“点线面”
作业内容:作一张18cm*18cm的点线面综合构成 作业要求:
1、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资料(具体形象的);
2、将图片资料以点线面的综合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3、画面要有节奏和空间感,符合形式美法则;
智能构成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 构成 自动控制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一、智能建筑的相关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更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社会的日益逼近,必将导致人们在家庭住房需求概念上的彻底变革。从以往追求居住的物理空间和豪华的装修向着享受现代化精神内涵与浪漫生活情趣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尽管几年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我国也在着手制定小康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同样这个概念和标准也和智能大厦的概念与定义一样,至今尚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认同;但是我们认为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看法,即:小康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最终体现在小区内独立家庭中运用多元信息技术(IT),并达到监控与信息交互的程度(或能力)。为此住宅小区智能化(乃至智能化城市)必须提供相关在物理和逻辑层面上的设备、技术与多元信息源的支持。
二、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1、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2、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Private Automation Branch exchange简称PABX)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CAS按功能划分为八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具有存储外来语音,使电话用户通过信箱密码提取语音留言;可自动向具有那个语音信箱的客户提供呼叫(当语音信箱系统和无线寻呼系统连接后),通知其提取语音留言;通过电话查询有关信息并及时应答服务功能。
(3)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选择呼叫和群呼功能。
(4)卫星通信系统,楼顶安装卫星收发天线和VAST通信系统,与外部构成语音和数据通道,实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
(5)多媒体通信系统(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Internet可以通过电话网、分组数据网(X25)、帧中继网(FR)接入,采用TCP/IP协议。Internet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6)视讯服务系统,(包括可视图文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它可以接收动态图文信息;具有存储及提取文本、传真、电传等邮件的功能;通过具有视频压缩技术的设备向系统的使用者提供显示近处或远处可观察的图像并进行同步通话的功能。
(7)有线电视系统,可接收加密的卫星电视节目以及加密的数据信息。
(8)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3、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包括原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即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也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
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其系统包括所有建筑物与建筑群内部用以交连以上设备的电缆和相关的布线器件。
三、智能建筑的自动控制研究
1、家庭智能控制器
(1)功能
通过对室内温度监测,得到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较: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在夏季关空调,在冬季开暖气;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在夏季开空调,在冬季关暖气。温度控制达到智能小康住宅规定标准:18~28℃。
通过对室内湿度监测,得到实际湿度与设定湿度比较: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关加湿器;当实际湿度低于设定湿度一定值时,开加湿器。湿度控制达到智能小康住宅规定标准:30~70%。
对三表实行脉冲计数,并发送到上位机。
当门磁或红外报警时,在设防状态下,声光报警和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玻璃破碎报警时,声光报警启动;在设防状态下,自动拨号器启动: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紧急按钮报警时,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排风扇按钮控制排风扇,排风扇运行一段时间自动关闭。
烟感探头报警时,煤气闭阀器关闭,声光报警和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此外,通过判断烟感探頭输入信号可识别探头是否有故障。
煤气泄漏报警时,排风扇启动,煤气闭阀器关闭,声光报警和自动拨号器启动,并有报警信号传到上位机。
(2)应用的LONWORKS技术特点
该技术有如下特点:
开放性:网络协议开放,对用户平等;
通信媒介的多样性:可采用任何媒介进行通信,如双绞线、电力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红外等,并且同一网络可以有多种通信媒介;
互操作性:其通信协议Lontalk是符合ISO定义的OSI 模型,任何制造商的产品都可以实现互操作性;
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的智能建筑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其开发工具平台强大,开发者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开发工作;在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已经利用该技术完成多项工程;并且,总体来看,该技术适用于中国,而且还在无线扩频等方面有继续加强的潜力,能在家庭智能系统上有更大的突破。
2、家用电脑管理软件
提供家庭生活服务信息。主要有:医疗保健知识、家庭菜肴、点心制作方法及饮食科学知识、女性美容装饰常识、花鸟鱼种值饲养方法、旅游知识、保险知识及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常用信息等。
提供家庭事物管理手段。这部分主要内容有:家庭财务、亲友通讯录、个人档案管理。
该软件通过网卡直接对家庭设施进行管理:三表计费、设备状态显示、厨房设备时序控制、温湿度设定。
电力智能抄表系统的构成与分析 篇4
关键词:自动抄表系统,主站,集中器,以太网,GPRS
0 引言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力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矿电费支出在生产成本中的比例逐年加大,煤矿对供用电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地获得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本文介绍的煤矿智能抄表系统由多功能电度表、带以太网/GPRS通信终端的集中器和主站系统组成。通信上既采用有线网络也采用无线网络,有线通信使用煤矿原有的以太环网,无线通信使用移动通信的GPRS网络,区域覆盖性好,资费较低,充分利用了已有资源,降低了系统成本。集中器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并把数据汇集到主站。工作人员能够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生成用电统计分析、交费单据等,能及时发现电网供电量异常,以便分析其原因并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电量损失。
1 系统组成
1.1 主站系统
智能抄表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运行抄表系统的计算机或服务器称为主站,它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与矿用以太环网和GPRS网络相连。连接GPRS网络时,主站须提供互联网IP地址及互联网出口(端口)。
1.2 主站系统软件
抄表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系统软件,它遵循DL/T 645部标通信规约,并有扩展性。系统软件运行于Win98/2000/XP、NT操作系统下,易于使用。抄表软件数据库为SQL Sever数据库。
主站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组网灵活,既可实现双机双网热备,也可单机运行。各模块可根据需要配置在1台或多台服务器上,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容量需求。软件部分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使用、管理本系统的重要工具,它以数据库为核心,具有方便的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报表、备份等功能。它采用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支持不同客户的独特要求(如报表打印格式,操作员权限控制等),可提供数据库接口。系统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
1.2.1 前置机模块
(1)接收服务中心模块远程操作命令,调用相应规约解析,并下发到采集终端。
(2)接收终端数据,调用规约解析为服务中心模块认知的数据格式,并发送到服务中心模块。
(3)动态管理、维护通道,监测通道运行状况。
1.2.2 数据服务模块
(1)动态管理、维护系统运行节点。(2)接收前置机数据并解析存库。
(3)实时统计、分析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形成相应的事项或结果数据;
(4)接收客户端命令并做相应处理后转发前置机。(5)计划任务的处理。
1.2.3 人机界面模块
(1)作为客户操作界面,系统的客户功能大多在这里实现,可运行于网络的任何节点。
(2)能对系统进行档案管理、基础数据管理、权限管理、计划任务设置、参数设置。
(3)具有数据查询功能,可查询系统形成的任何时段的历史数据。
(4)其数据分析功能包括电量统计、母线不平衡率统计、线损统计、变损统计、曲线图分析、报表生成等。
(5)其远程操作功能包括远程参数设置、远程数据抄收、远程控制等。
(6)能提供美观的视图模式动态监控系统数据。
(7)不同用户能实现不同的操作界面,拥有自己权限内的操作功能。
1.3 集中器
集中器上行接口采用以太网(10Base-T)/GPRS,下行接口采用RS-485/ZigBee无线。集中器采用高性能的32位ARM内核CPU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大容量数据存储器;通信信道采用高速全双工的工业级GPRS/CDMA模块;终端内置TCP/IP协议,支持光纤、拨号、专线等其它通信方式,上/下行通信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维护方便,支持网络在线升级。
集中器的主要功能如下:
(1)测控管理终端具备交流采样模块,可以采集并计算三相电压、电流、功率、需量、有/无功电量等。
(2)抄读电能表的正/反有功电量、四象限无功电量、电压、电流、有/无功功率,冻结电量等。
(3)抄读和存储公变及户表各类数据。
(4)与主站上行通信支持GPRS/CDMA,与无线采集器下行通信为ZigBee无线,并且有本地维护接口。
(5)可自动进行自检,发现设备(包括通信)异常时能留下事件记录并告警功能。
(6)具有固定中继路由或自动中继路由管理功能。
(7)能及时发现异常用电情况,为防窃电提供分析依据。
(8)支持IEC62056、Q/GDW130—2005、DL/T645及各省电力公司规定的通信规约。
(9)时钟误差为0.12s/h,时钟保持大于10年。
(10)支持远程在线升级。
2 智能抄表系统功能
2.1 数据采集
(1)定时自动采集多功能电表的数据,包括峰、平、谷等时段的正、反向有功功率,正/反向无功功率。
(2)采集实时数据量(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总功率、总功率因数)。
(3)采集失压断相数据(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累计时间、累计次数等)。
(4)采集事项数据(故障事项等终端运行的各种可提供事项)。
2.2 电量统计分析
(1)提供完善的自动计算,计算输入、输出量,自动计算每日、每月电量,同时将统计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分时段带时标存储计算量。
(2)支持用户自定义电量统计的小时、日、月方案,分时段带时标存储电量数据。
(3)可分别定义每一计量点各功率类型电量是否参与运算。
(4)可对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形成告警事项供业务处理界面浏览。检查规则主要包括奇异数据、电量上/下限值、时段电量与总电量匹配、母线不平衡率、主变变损率、线路线损率。
2.3 用电量分析
系统提供曲线方式查看数据,实现趋势分析,同时实现不同对象数据比对和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数据比对,包括计量点电力数据曲线;计量点电量曲线;变电站、母线、主变电网设备对象电量曲线;分级、分压、分线、分区考核对象电量曲线。
2.4 业务报表
(1)系统在商用电子表格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定义数据功能;采用全图形、全汉化的显示和打印;人机界面良好,采用多窗口技术和交互式操作手段,使画面的调用方便快捷,能方便获取系统其它模块的统计、存储结果;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计算,自动产生用户想要的报表,并自动打印和发布。
(2)能灵活处理报表,可进行表格内的各种数学运算,运算公式(包括SQL语句)可在线设置和修改。
(3)可在报表上对报表数据进行修改,当分量改变时,系统能自动重新计算相关统计数据。
(4)提供电能量采集点、考核单位、网片、变电站、母线等各层次的电量原始数据及统计结果报表;提供日、月、年或任意时段的历史数据报表。
2.5 广播对时
广播对时功能使系统中的所有电能表的时间基准与PC机保持一致,对时成功后,由电池供电的电能表内部时钟不再需要PC机的干预,因此只要保证PC机在对时时刻的时间的正确性,此后在运行过程中改变PC机的时钟并不会影响电能表的时间。
3 智能抄表系统的优点
(1)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对流量数据变化的实时分析,能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和安全隐患,支持防窃电,减少电量损失。
(3)能实时掌握每个用户的小时、天、周、月、季度、年或任意周期的用电量,为规划及决策提供依据。
(4)将费率调整及时反映到客户使用过程中,通过远程断、送控制,解决收费难问题。
(5)指导用户合理用电,通过调整用电时间,实现“避峰填谷”,为用户节省电费开支。
以某煤矿用电为例,改进前年总用电量5500万kW·h,电费3 270万kW·h,峰值时间用电占总量的35%,峰值电费占电费总额的52%。改进后,在年总用电量5 500万kW·h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工作班次,峰时用电减少10%,谷时用电增加10%,电费开支2 975万元,年节约电费335万元。
5 结束语
针对某煤矿的具体情况,给出了智能抄表系统的整体应用实现方案。该抄表系统安全性较好、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采集准确,对提升企业的供用电管理水平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娟,章瑞平,杨郁池.智能抄表系统的实现[J].电信科学,2007(1):82-84
[2]赵兴勇,马小丹,张惠生,等.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研究[J].电力学报,2000,15(1):34-36
[3]王向阳.基于GPRS的集中器设计[J].沈阳大学学报,2008, 20(2):25-28
智能构成 篇5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关键技术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给经济建设提供安全高效的电力供应网络,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智能电网项目。总体上来说, 智能电网的建构基础是可重构配电网络拓扑, 这种网络结构的灵活性非常大, 在其系统内部发生故障的时候, 可以有效地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然后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正常的供电, 这样就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的必要性
和传统的电网结构相比, 智能电网的构成具有很大的优势。智能电网的突出特点就是网状的结构大范围地拓展开来, 能够将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容到网络拓扑中来, 因而这种新型的网络结构也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继电保护的构成也比以往的要复杂一些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阔。传统的继电保护构成的形式多为分散式的,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时候, 能够综合利用的信息资源就非常的少, 而使用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则可以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化运行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 因而在实际的研究中需要应用和智能电网相互配合使用的继电保护构成, 以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典型的传统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包括总线类型、环状类型、星型线路类型等, 这些运行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都非常的单一, 电流的流向是单向的, 在继电保护运行的时候, 可以便捷地实现电流的保护与距离的保护, 结构流程比较简单, 操作起来也很容易。但是为了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同时扩大容量, 使用智能电网, 其基本特性决定了线路的流向是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的, 在智能电网中的每一个点既可以作为电源的起点, 也可以作为电力系统的最终用户点, 因而这种运行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变化的几率比较大, 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可能会给系统的运行阻抗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 继续沿用传统的过流保护或者是定值保护都比较难以确定具体的管理定值, 保护机制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要进行继电保护的重新组合, 优化结构的设置, 让它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受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 可以达到正常的运行态势。
2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的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继电保护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关键技术的应用与实施, 重点要考虑的三个问题主要是充分满足继电保护的自适应功能、继电保护功能还要和电网的运行方式相配合、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保护定值设定的影响。
上图呈现的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结构, 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从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结构中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在图中的P5点, 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智能电网的某一个电源点, 同时也可以将其直接连接到智能电网中, 另外也可以作为微网孤岛运行, 当P5点作为电源点的时候, 与它相关联的线路流向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对智能电网实行继电保护的时候, 对定值的选择上要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方式来做出判断, 当运行方式改变的时候, 保护定值也要得到相应的调整。对一条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进行修整的时候, 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该条线路的运行情况, 同时也要综合和本线路有关的其它所有线路的运行情况, 将各种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 才能提高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自适应功能。运行方式的变化决定保护功能的变化, 具体来看, 在上图中, 如果节点N5断开, 与之相连的4个线路保护装置就要全部退出运行程序, 线路L1到L4的流向就要重新进行分配, 4条线路在两两组合的时候, 线路节点处的保护定值以及保护范围要根据运行方式的转变进行调整。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 一般是根据智能电网的传感器的具体应用, 获得实时信息监控输电线路的温度与相关的容量, 为此要将整体的运行功率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才能够更加接近智能电网的运行极限。总体来看, 智能电网采用的分布式发电方式以及交互式的供电方式都对继电保护的具体功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现阶段的智能电网的发展进程中, 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对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作用实施及时的查看与维护, 尤其要注重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的环节, 注意各种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 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控, 以便尽早地发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智能电网的自动化、高效化运行离不开对有效信息的收集, 尤其是要加强继电保护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以便可以为其正常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可以为其运行结构的及时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继电保护信息系统的建构需要利用高新技术, 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网络机制, 这也是智能电网智能保护构成的关键环节。继电保护信息收集系统正常运作的时候, 利用图形功能所提供的系统内变电站站内一次系统主接线图、二次系统分部图, 可以有效判断出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 这时候变电站一、二次系统图形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技术人员通过图形链接可以对各种继电装置的信息进行查询与分析。必要的时候技术人员还要对变电站的图形实施有效的变更, 利用图形组态工具, 能够迅速改变图形的类型, 同时完成相关图形元素和变电站内每一设备参数的具体关联, 保证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行。同时继电保护信息的收集系统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报警信息类型向系统发送不同形式的报警方式, 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故障处理的准备工作。当技术人员更改报警的方式之后, 该报警系统便会根据最新的设计方案来实现报警功能, 并可以提供高效准确的报警信息, 有利于提高系统运作的安全性。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中的差动保护装置的技术应用也十分关键。一般来说, 电气设备运行之后主要使用的保护装置类型是纵差保护, 这种保护装置具有非常高的灵敏性、选择性, 在实际使用中的范围非常广阔。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在多用光纤技术作为差动保护的依托, 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受到电网运行方式的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智能电网具有很多新特点, 所以在具体的使用中就不能再延续以往的那种继电保护系统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 而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出新型的继电保护, 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攻克各种技术难题, 切实解决好继电保护定值自适应问题, 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方式, 不断升级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 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强.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探讨[J].江苏电机工程, 2010 (2) .
[2]李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和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2 (2) .
[3]王慧芳.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实用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1) .
[4]覃跃.浅谈继电保护自动化控制系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7) .
智能构成 篇6
1 公交智能调度综合管理系统的构成
公交智能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应由运行调度管理子系统、车辆监控指挥子系统、车载终端系统、企业综合信息系统、站务管理系统、电子站牌系统构成。
1.1 运行调度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能够根据线路的行车计划、车辆的信息、司乘人员的信息,自动生成每天的配车排班表。一般系统会按照编排好的计划表控制发车。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适时调整,实际行车纪录可以作为行车计划调整修改的参考数据,使得行车计划调整策略更为合理。考勤表的历史查询功能也为调度员进行常规和现场调度提供参照依据,因此排班人员和调度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
1.2 车辆监控指挥子系统
该子系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安装在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客户端,均会主动连接数据库获取服务器分发的各个车载终端信息,并通过服务器向车载终端发送调度指令。其主要功能包括:电子地图监控、班次执行情况监控、调查车辆运行轨迹线路、车辆运行状况查询、调度信息发布。电子地图监控功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的位置、车辆行驶方向、车牌号等车辆运营状态信息,能够直观的看到所管辖范围的每条线路运营车辆的运行状态、车辆的具体位置等信息;可根据车牌号对特定车辆进行定位追踪。班次执行情况监控功能:班次执行情况监控结合了排班表和终端上传的车辆信息,为用户整体显示了该线路车辆的班次执行情况;可根据车辆到站的准点情况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早点”、“晚点”、“准点”。调查车辆运行轨迹线路功能:车辆历史轨迹和状态的回放对调查驾驶员违规甩站、超速、公车私用等行为提供了直接证据。车辆运行状况查询功能:可查询车辆的地理位置、运行速度、运行方向、停靠的站点名称;可以显示正在执行的班次、车辆执行班次的准点情况、车辆当日的累计行驶里程;可显示的车辆的状态包括上行、下行、起点、终点、停车场、加油站、营运、非营运、在线、不在线。调度信息发布功能:通常系统根据行车计划自动发送短信调度指令。调度指令文字显示在车辆车载终端上并以语音方式播放出来,同时车载终端操作屏发亮以提示司机注意。如果遇到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司机突发疾病等特殊情况,调度员可给相应的终端拨打电话,通过终端上通话手柄与司机进行语音通话,也可以通过车内不同位置的摄像头拍摄车内照片来判定情况并及时调度应急车辆投入运营或赶往现场处理。
1.3 车载终端系统
车载终端主体安装在车辆内部,仅有天线安装在车顶,由车辆电平持续供电。车载终端主要由GPS卫星定位模块,GPRS通讯模块,IC刷卡机,司机用键盘、LCD显示屏和通话手柄、车内摄像头和音响、乘客计数器等设备组成。车载终端设备的品质由以下几个特性决定。一是稳定性。车载终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区域的电磁干扰、车辆颠簸带来的震动、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热。这些外部因素都对车载终端结构和电路的设计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二是精确性。民用GPS定位精度一般在十米左右,往往通讯数据中常混有严重偏离实际值的异常数据,车载终端应能过滤这些异常数据。三是快捷性。车载终端在开机后应能在一分钟内找到卫星,断线恢复响应时间应尽可能短。四是功能性。车载终端应具有实时传送定位信息,司机上下岗刷卡,通话和捕捉视频时定位信息不中断,日终传送IC卡刷卡总量数据等功能。
1.4 企业综合信息系统
企业综合信息系统集成了营运服务管理模块、配件管理模块、后勤管理模块、修理厂管理模块、营运核算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安全技术管理模块等。系统架构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据上,应与公交IC卡系统和公交智能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各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在信息流管理方面,可方便录入、处理、查询和统计营运生产信息。相关统计报表例如车况、客流、服务、出车率、准点率可为领导全面评估和掌握运营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在管理流程方面,资源管理、员工考勤、人员排班、车辆排班、发车、加油、报修、包车、保养、车辆年审等流程将在监督下按计划实施。部分模块功能举例说明如下。营运核算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车辆运营班次、里程、产值、综合消耗、司乘人员的产值、节约提成、奖罚等核算。安全技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车辆综合档案、修理轮胎考核、报废、事故档案、保险公司赔付情况、车辆审验、驾驶员车照审验、人员技术状况考核等事务的管理。
1.5 站务管理系统
站务管理系统包括站内使用大屏幕和语音为休息的司机提示发车时间和通知以及紧急调度命令、站内应急资源的管理、站务调度人员和调度中心的通讯。该系统大为减少了现有站内调度人员的工作量,甚至可实现全部站内事务由系统代管。
1.6 电子站牌系统
通常电子站牌由三部分组成:最上方是LED屏,用来显示最近的公交车将有多长时间到达本站以及时间和天气信息,也可用来分屏显示字幕和图形广告。中间是公交线路表,为民众提供了基本线路信息。下方为固定公告牌,提供图像要求较高的商品广告。每个电子站牌就像一部电脑,可以及时通过无线网络接收由服务器发来的公交车行驶信息,每辆车的卫星定位信息经调度中心分选后将发送给相应线路的电子站牌。电子站牌还可接收调度中心发来的即时消息或者最新新闻动态,为乘客打发较长的等车时间提供信息服务。
2 公交智能调度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
从目前的应用来看,由于普遍存在多平台兼容性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使各平台逐步统一。一是通过招标选出功能全面,性能稳定可靠的几款产品作为行业标准参考,制定统一的功能和通讯标准。二是通过免费试用逐步推广标准产品。三是逐步将出租车、长途客车、旅游车、货运车和私家车纳入调度管理综合系统平台,并提供诸如导航、应急求助、路况信息问询等赢利性服务以弥补免费试用推广的费用。
3 结论
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公交智能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出台统一的功能和通讯标准,禁止不达到统一标准的设备流入市场,将为公交企业提高服务质量,节约成本,统一管理提供基础性保障。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逐渐在国内各大城市推广应用,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不同通讯标准和功能的平台应用在同一个城市,逐渐使兼容性的矛盾突显出来。为使公交智能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有效地调度资源,管理部门不仅仅需要统一通讯标准,在功能构成上也要有一致性。完善合理有效的功能及整合不同的平台是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智能调度,公共交通,整合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飞舟.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123-124.
[2]温岭市公安局交通巡警大队.温岭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Z].南京:东南大学,2003.
[3]沈吟东,夏家宏.公交区域运营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123-124.
[4]李季涛,杨俊锋.基于GIS的公交网络模型及其在公交线路查询中的应用[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4,25(2):56-57.
[5]陈芳.城市公交调度模型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5(2):110-112.
[6]童刚.遗传算法在公交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13):34-35.
[7]丁学政.浅论智能公交调度管理系统[J].城市公共交通,2005(2):67-68.
智能构成 篇7
关键词:机场,智能化,系统构成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航业也得到了飞速提升,我国也逐渐由民航大国发展成民航强国。伴随着机场航空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大部分机场将迎来较大规模的扩建或新建。如何在机场建设过程中配套建设好智能化系统,是机场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结合大型民用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工程实践,对航站楼智能化系统的构成进行系统分析。
1 航站楼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大型民用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包含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如航班信息类、安全防范类、电子设备类、基础支撑类等系统),各个主系统又分支为若干子系统。由此可见,智能化系统是大型民用机场航站楼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是机场航站楼工程的关键,必须根据每个系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以保障智能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智能化系统分类见图1。
2 航站楼内需配置的主要智能化系统
2.1 信息集成系统
信息集成系统能够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运营环境,使各弱电系统在统一的航班信息之下均自动运作;支持大型机场和多航站楼的运营模式,支持运行指挥中心对机场各生产运营部门进行统一的协调、调度、管理,为航站楼安全高效的生产管理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手段,以实现最优化的生产运营和设备运行;同时还为旅客、航空公司以及机场自身的业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系统、完整的航班信息服务。最终,构成以信息集成系统为核心,各信息智能化系统为手段,调度严密、管理先进和服务优质的高度信息化机场。
根据大型民用国际机场的业务需求,智能化系统构成通常包括:机场运行中央数据库(AODB)、智能中间件平台、安全认证平台、运行监控管理系统、运行资源管理系统、旅客信息服务系统、航班信息查询系统、航班运行业务协调处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EMS、IT操作管理系统。航站楼信息集成系统如图2所示。
2.2 离港系统
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是航空公司及其代理、机场地面服务人员在处理旅客登机过程中,用来保证旅客顺利且高效地办理乘机手续(值机)以及保证航班正点安全起飞的一个面向用户、实时计算机事务处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基于机场本地园区网,提供在本地和远端都可直接访问各后台离港主机应用的途径,使得航空公司在机场本地可以实现其后台离港主机原始操作环境下的离港系统功能(如离港控制和管理、旅客值机、登机、配载平衡和旅客、行李的查询以及电子客票、常旅客、VIP服务等航空公司特性服务的应用等)。同时能够在无后台离港主机或机场与后台离港主机的连接中断时,提供本地及备份离港系统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另外,还能提供多种离港功能和手段(如自助值机、无线移动值机和远程城市值机)。离港系统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作为机场进行有关分析的依据,通过离港系统接口与航空公司效益分析、信息集成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
机场离港系统的核心技术组成是基于IATA标准的共用离港系统。系统提供统一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和完整的国内、国际航班一体化共用的系统平台,在同一个共用离港系统的平台上,通过主机网关支持多航空公司离港主机运行并共享所有的工作站和外围设备。
2.3 航班信息显示系统
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是机场对外信息发布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为旅客和工作人员提供进出港航班动态信息,引导出港旅客办理乘机、候机、登机手续,引导到港旅客提取行李和帮助接送旅客的人员获得相关航班信息等。
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站和显示终端组成,结构图如图3所示。其中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站放置在ITC信息中心大楼内,显示终端按旅客流程和需要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信息集成系统SAN存储磁盘阵列1,存储FIDS系统所需的航班动态信息、机场资源分配信息、基础数据、历史数据、设备信息等。通过与信息集成系统的接口,FIDS系统实时获取机场航班信息等。应用服务器包括数据接口、航班信息处理、显示业务调度、消息事务处理、显示服务等功能,实现数据库服务器与显示终端设备的数据通讯,将数据库服务器的航班信息统一、实时、准确地发布到显示终端设备。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站实现包括数据管理、设备管理、页面制作、远程控制、系统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航显终端设置TFT-LCD显示器和LED大屏。
2.4 公共广播系统
作为机场航站楼专用的综合性广播系统,主要功能是在航站楼的各公共区广播机场航班动态,为旅客提供航班信息。该广播系统兼作消防广播,满足消防的需要。系统采用多语种(普通话、英语等)广播,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旅客的需要。播音方式采用自动和人工两种方式,保证满足对不同播音内容及播音种类的需要。系统具有闭环音量自动控制功能,根据现场探测信号自动调整音量和频率特性;具有功放故障自动检测和切换功能及扬声器回路故障检测功能以及自动记录、自动报警和打印所有的故障信息的功能。公共广播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2.5 安检信息管理系统
安检信息管理系统是集旅客身份验证、肖像采集、航意险购买检查、安检过程录像、行李X光照片采集、行李开包录像、安检人员管理和布控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旅客信息获取和交运行李X光图像采集;交运可疑开包管理;旅客照片采集、布控、航意险和行李状态提示;手提行李X光图像采集;手提可疑行李开包日志管理;登机口确认等。
2.6 时钟系统
航站楼主时钟系统主要通过前端子时钟为旅客实时、准确地发布时钟信息,为进/出港旅客及机场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也为航站楼整个IT/智能化子系统以及其他电子设备提供标准时间源,协调航站楼各部门间的统一工作。
航站楼主时钟系统由GPS校时接收装置、中心母钟、通讯HUB、子时钟、时钟监控计算机系统、网络时间服务器(NTP)和通信线路等部分构成。系统采用分布式三级共线或星型拓扑结构,采用中心母钟、二级母钟及区域子时钟三级组网方式。即在ITC主机房设置中心母钟,航站楼、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各DCR(分布设备间)设置通讯HUB,各有关场所分别设置子时钟设备。通过非屏蔽双绞线将中心母钟的校时信号送到各场所子钟,并可通过中继器扩展到其他楼内。子钟采用数字显示子钟和模拟子钟两种类型。其中单面模拟子钟主要安装在候机区域贵宾休息室,数字显示子钟主要分布在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等。本系统预留足够的接口扩展容量,以备与远期航站楼增建或改造的新增时钟系统对接,从而实现整个机场的时间同步。时钟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2.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分为管理层、监控层、现场控制层三层结构,对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热风幕系统、给排水系统、厨房隔油系统等进行监测与控制。系统由中央管理工作站、通信网络、现场控制器(DDC)、现场传感器、执行器构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如图6所示。
行李分拣厅、迎客大厅、候机大厅、行李提取大厅等大空间场所的照明及标志标识照明、室外照明、广告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控制。行李分拣厅在入口处设置控制面板可以按预设场景控制整个区域的照明;候机大厅在室外设置亮度传感器,系统根据亮度、时间及预设程序逻辑关系控制大厅内的照明,既保证候机大厅保持一定照度,又最大限度节省电能消耗;其余区域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按时、分区、分场景控制各场所的照明;同时在部分配电间设置有控制面板,以保障特殊情况下的应用。以上区域的应急照明也由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控制,平时由程序控制正常开关,火灾时系统接收到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强切信号,强制点亮相应区域应急照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自成体系,并将其运行状况上传给BAS管理机,纳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统一管理。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建筑能耗、电力系统、供水系统及直饮水系统的在线监控和动态分析功能。
2.8 商业POS系统
商业POS系统通过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对机场商业的自动化和科学化管理,为机场在货品管理、销售管理、财务核算、促销管理、统计分析、提高效益、加强竞争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化的手段,并为将来机场开展电子商务等业务预留开放的接口。
航站楼内系统由各PC工作站配以相关的辅助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及应用软件,共同组成后台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以实现对航站楼内商品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促销管理、结算管理、查询统计及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
2.9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监控子系统为主,结合出/入口管理等子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的安全防范网络,各个子系统信号均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联动报警、远程终端用户控制、存储共享等功能。出/入口管理系统在隔离区等重要通道设置读卡器,对进入控制区域的人员进行通行记录,工作人员按工作范围进行权限管理,出/入口管理系统同时具备按钮求援和巡更记录功能。此外,防范报警子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辅助子系统,在无人值守的重要区域,对非法闯入行为进行及时报警,由联动摄像机抓拍实时画面。
航站楼安全防范系统分别与消防、BAS、行李监控等系统设有接口。与消防系统的接口可在航站楼内发生火情时有效及时进行火情确认和人员疏散;与BAS的接口可及时确认设备运行情况;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可最大限度发挥航站楼安防平台的作用。
2.1 0 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机场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采用基于网络的体系结构,大量的数据、语音和音视频信息传输需要综合布线系统提供链路支持。
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是用于航站楼内或航站楼之间为信息弱电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及数据传输通道,是机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不仅为机场智能化系统提供基础链路支持,而且为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的连接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合布线系统兼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网络设备,主干满足电信及航站楼、ITC、GTC、UMC(市政设施管理中心楼)的连接,可为航站楼的核心网、离港网、无线网、行李网、安检网、POS系统网、安防网、广播网、办公楼网络提供集成网络平台。
2.1 1 内部调度通讯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航站楼内各业务部门内部通话联络、相互通讯、指挥调度等,主要由内部调度通讯交换机、用户操作终端机及其各种专用通讯接口和相关软硬件设备组成。同时建立与广播系统的直接接口,通过内调通讯终端机对相应的广播分区进行本地广播;并且和集成系统接口,在登机口(候机厅)的内调终端机上,控制登机控制信号发布到广播系统和航显系统以进行登机自动广播和登机显示通知。系统还可提供丰富的接口,与公网系统、无线集群调度系统连接、Vo IP接口进行通信。
3 结束语
大型民用机场航站楼的智能化系统具有其独特的按照机场运营特点与要求配置的特点,其智能化系统应以“航班动态信息”为龙头,集成若干个子系统协同工作、互联互通,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场航站楼中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是机场航站楼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公共建筑中智能化系统配置齐全、功能复杂的工程类型之一,更需要在整体架构、系统策划的基础上,以设计为先导,统筹兼顾,精心实施,真正发挥其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GB 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2]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3]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智能构成 篇8
一、智能化消防系统的系统构成
第一点就是在发生危险时, 怎样能将大家快速有效的疏离开。要想达到这种效果, 就要设计合理的方案, 安装所需要的指示灯, 张贴逃跑路线示意图等等。
紧急用电系统:在火灾发生时, 它的作用是对这一类紧急事件做一套应急预案, 把该楼层的动力和照明电关闭, 同时保留应急照明和消防电源, 避免发生事故时因慌乱导致操作失误。
火灾报警系统:依据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在所有建筑物屋内, 均应该安装烟气、温度感应报警系统以及收集、处理报警信息的数据库, 帮助运行维护人员迅速了解设备状况, 准确查找到故障设备的位置。
电梯系统: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梯, 并在电梯内安装视频监控和自动报警装置, 以保障电梯运行期间乘坐人员的安全。
安防系统:火灾发生时, 报警系统通知控制管理平台, 控制管理平台及时启动火灾现场附近的摄像头, 查看火势大小和发生火灾地点附近的状况, 而且向经管装置发送图表讯息, 便于经管中心作出准确的判别和制定最好的策略。
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提供最佳灭火方案, 提高灭火效率, 同时做到节约能源。
广播系统:一旦发生火灾, 报警系统会及时做出反应, 将信号发往控制部门, 然后控制部门会立刻选择最优的逃生路线, 反馈到广播系统并开始广播。
综上所述, 消防系统的智能化是非常先进的一项技术, 其安全性也更加高。
二、综合性的智能化消防系统控制管理平台
智能化的消防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对设备以及环境进行监控的系统, 它属于智能建筑控制管理系统中的控制网。然而运用于自动建造修筑的所有硬件装置多相符bacnet协议或者Lonworks规范。Bacnet协议是为全球的单位所批准的、面对朝向目标的资料通讯合同, 它具有特别高的公共性:所有生产的商人都是独特的, 不需求专业的设备芯片, 而且获得了很多生产商人的帮助;供应电脑装置间通讯的规范定义, 让电脑间的资料一起享用不需要生产的商人;有成熟与优秀的资料显示和互换手段;依照规范生产的商品, 具有严谨保证的性质能力水平和完全的解释。
(一) 消防系统控制管理平台设计原则
第一, 采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第二, 管理要严格, 以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第三, 系统要灵活而且可以用别的软件进行辅助, 还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改进;第四, 系统设计要结合标准规范来执行;最后, 系统必须有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 以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综合性的智能化消防系统控制管理平台特点
1. 安全性:
该综合管理平台必须是一个安全的软件系统, 不同层次的使用者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以保证智能化消防系统内各子系统数据库的安全。
2. 可靠性:
这个系统可能是一种保密性及易出错性很高的抑制系统, 能够让全部的防护软件可以连续可靠的工作, 而且有充足的时间来延迟管理软件的障碍, 来保证软件产生突然毁坏和偶然事件的时候, 依旧能够维持日常活动。
3. 开放性:
该控制管理平台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软件系统, 不同子系统的数据存放于多个大型数据库中, 通过编制各子系统的接口软件来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之间的接口协议的“标准化”, 所有接口都是基于标准的TCP/IP数据接口协议和内容。在自动化的消防机构当中, 所有的子体系, 都是在某个固定的局域网之中创建的, 利用相关的工具, 能快速创建一些网站, 并且能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改。该系统应有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数据接口, 可实现各子系统数据的链接及传递, 从而实现智能化消防系统控制管理平台的整合。可移植性和良好的兼容性是对消防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此外, 对于开放性而言, 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 需要具体参照国际相关标准。
4. 可扩展性:
严格按照模块化的结构方式开发系统应用手段, 而其中系统应用的功能可以由用户自己来编制自己所需要的软件。承接体系的互联网构建应当是分出步骤的构建方式, 能够帮每个小体系准备出连接口, 进而符合体系的扩张延展性。
5. 人机界面的友好性:
系统的图形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采用图形方式来显示信息点的状态。
6. 自治性:
即各成员数据库系统能独立操作自身系统的能力, 它是成员系统能否交换信息, 能否独立执行事物, 能否被修改等多种因素的联合函数, 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自治性。各成员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局部操作并不受其参与多数据库系统的影响;成员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处理查询及优化并不受全局查询执行的影响;成员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加入或离开多数据库的联合体并不影响系统的一致性。
7. 异构性:
系统内部的差异性较大, 从系统管理库来看, 数据的模型是不可替代的, 其他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语言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更是较大, 且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智能化住宅小区里智能消防系统控制管理平台的运用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积极体现, 人们致力于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 就智能消防管理控制平台的发展来说, 必须结合人们的实际所需对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智能消防控制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升级, 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进而提升自身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促进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消防系统管理平台在智能化住宅区起到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对管理平台设置的特点进行讨论, 指出智能化小区消防系统的控制平台的设计原理, 以期智能控制系统对小区提升消防安全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住宅区,消防系统控制,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建, 代杨.基于物元理论的地铁消防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4,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