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意识

2024-09-21

构成意识(通用5篇)

构成意识 篇1

教师道德意识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基本准则,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一种本身固有的职业信仰和职业品质,是体现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最朴素、最真实的素质和内涵。教师道德意识其着眼点正是为了阐释这种职业品质。

一教师道德意识的内涵

1道德

尼采认为,道德是与生命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生命,也就失去了道德。如果没有生命对人的一切做出指向,那么人的生命当中就无法挥洒出这样或那样的道德样式。道德,只有同生命相互参照,才能称得上道德。因此,衡量道德的标准,是看它对社会是否起到了作用,对人类的发展是否彰显了生命的勇气和智慧。[1]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和德不仅是两个最重要的哲学范畴,而且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2]在老子的道德视域中,道与世界万事万物是分不开的。道法自然,浑然天成。道之若水,至清至纯,如果人为地破坏了道的本则,也就破坏了道的意义,也就不再称之为道。

孔子概念中的道是在人的基础上的道,是以人为中心的道。与老子的万事万物的道相比,孔子的道仅侧重于人,万物以人为中心,即人之道。

可以看出,道和德是联系在一起的,有道就是事物的本原,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有德则是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把生命的价值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情况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万物的和谐,最终做到天人合一,这才是道与德的合二为一,相互融合。也才是真正意义的道德。

2道德意识

有学者将意识视为“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知识、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是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3]道德意识是在道德的基础上所迸发出来的人的一种本能的而非外在约束力强制的一种自然意识。它要求人首先在有德,有了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所给予别人的帮助与关怀。它不同于智力,更不同于感性和思维,它是在理性基础上,把道德理性上升为一种感性的有结合,使职业道德理性上升为一种纯朴的感性的东西。这中间也反对为了道德而道德,为了炫示所谓道德而彰显的道德外象。这里所倡导的道德意识,是内在的、本能的、潜意识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跨越时空的、积极自觉的、整体性的、直觉意识的道德实践与创造活动。当一个人有了这种道德意识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情操是庸俗之人所难以模仿和表现的;当一个人有了这种道德意识时,也就有了高尚与庸俗,平凡与卓越的区别。

3教师道德意识

教师道德意识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及其关系的认识、理解、体验和反应的总和,包括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

道德认识是教师对职业道德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集体、与学校领导、学生之间、与学校、与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种教育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总和。

道德情感是教师的道德需要能否得以满足的一种体验与感觉。只有具备了这种情感,才能真正体会到何谓一个教师,何谓教师职业。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才能真正甘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所彰显出来的一种应急机智和不怕困苦的精神。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克服这些困难则需要坚强的道德意志。我国一批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教师道德意识的构成要素

1儒学的“人学”主旨

首先,儒学研究的是人的生命,孔子关心的是人自身的问题,对人的关心成为儒学的主调。其次,儒学重人,儒家重为己安人之道,这都是人道。儒学的天道观不在于提供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而在于为性善说和成人说提供依据,它是关于生命学说的一部分。其三,儒学关注的生命是德性生命,关注的人是伦理中的人。[4]儒家人生哲学积极入世的基本精神与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人生哲学是相合的,其中许多基本原则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有论者着重先秦儒家人生观作出评价,认为它包括和孕育了后来一切合理人生观的萌芽,较之先秦道、墨、法各家人生观具有明显的优点,较西方古代人生观主张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2墨家的“兼爱学”

邢兆良在《墨子评传》中认为兼爱学说是墨子的理想社会蓝图,在这一理想社会中,人人平等,有财相分,有利相交,彼此互爱。[5]与儒家相比,墨子的兼爱互利是从“生”来讲人性和社会,在现实社会中比较实用。墨家在人性的认识上,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是理智的思辩方法;在认证方法上,即有心理学基础,又能以知识论、名辩学方法作为基础。墨家兼爱的根据是人类的确有自爱而爱人、自利而利人之心,因而是可以发扬光大的。自私自利并不是人的本性,只是人性的一种扭曲,因而是可以克服的。人人互相尊重、爱护、帮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道教的“生命哲学”

重生性。一般道教教徒回避舍生取义的问题,道教把修炼生命、获取不死看作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象征,故它以“生”为价值目标。道教将其生命哲学与本体论接通,形成本体型的宗教哲学。从宇宙本体论向下落实到人的生命现象,两相贯通,便有永恒生命存在,这就是道教神仙不死的生命本体论哲学。

主体性。从神仙的长生出发,道教建立起我命在我,神仙可学的主体论,主张在生命化教育过程中奋进不息,激发主体能动性的追求,把生命看作是个人自己不断作出各种价值选择的历程。这种主体性突出地表现为对儒家天命观的否定,对“我命在我”的调扬。

超越性。所谓超越性对道教来说,就是超越死亡,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这里的生命本质指生命是抗拒死亡,不死是生物的本能意识。道教对不死的追求,在这里可以找到生物意义的解释。换言之,道教的不死实际上是出于生物本能的追求,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其超越性的另一个表现是超越天人对立,实现天人合一。

三教师道德意识的构成

1教师首先要“有德”

这要求教师首先是要有德的。所谓德,也可称为德性。老子《道德经》里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这就是说,有德之人不需要为了显示道德而去做一些道德的事,他依然有德。因为他本身就是“上德”,即道德高尚的人;下德之人,为了让别人感觉他是有道德的,所以就要做一些“施德”的事,去做一些“做秀”的场面,或做一些政绩工程;为了让人们感觉他是有德的,但既便如此,他依然无德。因为他本身是无德之人,下德之人。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有道德的人不需要做什么,或不需要为了显示道德而去做什么,因为他本身是有道德的,这种道德是积蓄已久的,是内在的。而下德之人,或无德之人则需要做一些事来显示他是有德的,这恰恰说明了他是无德的。因为他做一些显示自己道德的事是有原因的,其原因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是有德的。借此来达到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离不开“仁、义意识”

老子《道德经》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无以为。”有仁爱之心的人做一些仁慈的事不是为了什么,也不是有什么原因,因为这是“上仁”的本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潜在的,难以割舍的“仁爱”情节。一个人做一种选择不需要理由,一个仁者做仁者之事更不需要理由,因为向仁是他们的本能。同样的道理,上义之人做一些仁义之事也不是为了什么,也不需要什么原因,因为他们的仁和义已经形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教师只有具备了仁和义的意识,才之所谓为教师。

3生命体验是教师道德意识建设的价值与核心

“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世界是一种未被科学抽象、未被逻辑思辨、未被数字化的世界。”[6]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而具体的、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和温情的人的世界。生命的意义不是一种凌驾于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建构,而是一种来自个体日常生活的心领神会。教师当前由于受课业压力,升学压力,职称压力的影响,很难抽出时间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科研素质、专业素质,道德修养等。他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外在压力中占有一空,使教师失去了对生命价值的探求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回归教师生命体验,找回教师生活闲暇是提高教师道德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要“走进生活”,“现实生活世界”是人的个体生命存在的根基,生命通过体验感知自我,认知他人,解读生活:生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升华情感,净化灵魂。相反,体验不到生命活力释放的快感和意义所在的人,就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表现;而越是感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人就越会热爱生命并使生命表现出最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Nietzsche.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translated by Walter Kaufiman,Vintage Books,1989.

[2]道德经第21章.

[3]3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意识及意识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35.

[4]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94-100.

[5]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93-216.

[6]阎光才.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 2005(5).

构成意识 篇2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 大小 色彩 位置 方向 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 空心 虚实 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 是一种信息 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 有远近有大小 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的共鸣,展现出其对待生活中的新的看法与态度,扩大了我们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创作的新的不定性。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的构成意识探析 篇3

1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是构成意识的综合体现

界面围合的空间是构成艺术的综合呈现,好的空间设计是基于界面的平面构图、立体形态、色彩、材质肌理及界面之间相互组合关系的综合体现,即以立体构成形态为空间主体框架,色彩构成及平面构成等构成要素作用于其中,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构成因素总体作用的结果。对于空间界面与构成关系的研究与分析是做好空间设计的必要条件。以下从总体空间中抽离出来加以分析。

1.1 平面构成意识体现在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分析

平面构成是在二次元空间内把设计的抽象概念要素点、线、面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分解、重构、组合来构成理想的具有视觉美感和平面特征的构成形态。室内设计中界面围合的空间形态是三次元的立体形态,但其空间构成的组成面,若抽离出来观察,有的立体构成特性明显,有的具有平面构成特性,这种平面或立体特性是在界面空间总体比较下产生的相对性,组成空间的界面在特定情况下就具有平面构成的形态特性,只有处理好平面构成形式要素,立体形态的表达才有基础保证,这在设计中不容忽视。在具体界面设计中就要考虑界面中平面构成形式的研究,如重复、近似、对比、渐变、特异、发射等构成形式。

空间界面设计中重复与近似形式的应用,是指反复出现某一形状的母题,可以产生统一完整的视觉印象。例如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大堂立面就是运用界面母题的重复与近似使整个室内空间给人极为完整的江南印象,中式元素的菱形格窗反复出现在立面中,形成了很强的秩序感,产生统一协调的观感。

如上海浦东金贸茂大厦的大厅立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的规则排列,空间界面呈现很强的平面感,只靠视觉感知结构线的分割与装饰点的组合来体现出点、线、面构成的整体美感,体现了重复与渐变的视觉效果。再如人民大会堂的天花设计,虽然天花是有立体层次的,但在视觉上是平面的感受,点元素组成的灯位以放射性排列的形式美构成空间虚体界面,使空间的视觉感受十分开敞。上述都是平面构成形式在界面应用的绝好例证。平面构成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在此分析几例,可见空间界面设计平面构成因素应用的重要性,应加强空间界面设计的平面构成意识。

1.2 色彩构成意识体现在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分析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再按照一定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理想的、具有视觉美感的色彩效果。在室内空间界面设计中,色彩因素搭配优劣直接影响设计的效果与格调,理想的色彩构成给人以悦目性与舒适感,色彩构成反映在空间界面中,体现在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彩情调等构成要素上。

对比与调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差别与相互作用,有明度、纯度、色相、冷暖、面积对比等;有对比就有调和,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有次序并和谐的组织在一起,达到谐调效果。具体反映在空间界面设计中,界面色彩总体上应以调和为主,但也要有对比,否则界面空间色彩会显得沉闷单调。若界面围合的空间狭小,界面色彩应提高明度并减轻色相及纯度的对比关系;若界面围合的空间开敞,则可根据空间设计风格的需要,适度加强界面色彩要素的对比关系,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色彩情调是色彩构成因素的重要体现,色彩情调作用于空间界面能引人联想,营造空间情境。柯布西耶认为:“颜色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天地,通过建筑物界面色彩的使用,可激发人们生理上最热烈的响应”。如红色给人以温暖,象征热情、革命与危险;绿色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遐想,象征生命、和平等,各种色彩所构成的色彩情调正是以其特有的品质影响人的心理情感,形成特定的界面空间情境。例如波特曼设计的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中厅的共享空间,用一排排红灯笼作为室内的主要构成元素,体现了色彩的点与线和空间的面与体的有机结合,红色于空间之中极具意境,营造了东方情境的界面空间色彩情调。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界面空间设计中加强色彩构成意识的重要性。

1.3 立体构成意识体现在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分析

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是以实体占有、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视觉形态。在空间界面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富于立体感的界面和界面围合的空间,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界面形态和空间形态。其通过概念要素的重新组合,即用点、线、面、体这些纯粹的概念要素通过垒积、框架、切割、折叠、插接、积聚、旋转、扭曲、分离、混合等形式来组合成丰富的空间构成形态,主要有线性、面性、体性等立体形态。

视知觉体验的“线”性立体构成,其形式分为框架结构、垒积构造和编结构造、拉伸结构等。在室内空间界面中可体现出“线”的运用,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能尽显其美感。例如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设计,就是界面空间的立体构成形态,界面形态是立体的“线”性表现。界面设计与结构完美统一,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由一系列辐射状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而成,形成网络状的构架,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赋予空间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立体形态。

视知觉感知的“面”有长度和宽度,也有一定视觉限制的深度,具有平整性和延伸性,它的产生是由面的外轮廓线确定的,面材的构成形式主要有面材插接、折叠、积聚构成等。如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立体形态的“面”性表现,“水立方”内外空间界面是由一系列不规则的类似于细胞、水晶体的充气膜共同组成,就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充满水的气泡一样,形成巨大、凹凸的表面体,表面柔美、晶莹剔透、温润典雅,在视觉上形成神奇的面状立体形态。

视知觉下的“体”是立体造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体。在形态上具有几何体和自由体等,在室内空间界面设计中,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体块被运用得最多。例如朗香教堂的界面处理上就是体块的表现,人处于教堂内部,感受到几何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形体的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等形成富于变化的界面形态,加上窗洞光线的射入,空间界面的实体感与光线形成的虚体感受,共同构筑了立体空间,产生独特的空间效果,呈现了具有神性的神秘宗教情境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空间界面设计强调立体构成意识的重要性。

2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应加强构成意识

设计师对室内空间界面设计时,除其功能性外,主要是设计它的基本形态,即构成该空间界面的点、线、面、体、色等因素的关系,深入地研究界面与构成的关系。应加强室内空间界面设计的构成意识,加强室外空间界面设计的构成意识,注重构成艺术视觉形式美感的运用,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作品。随着构成艺术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除上述构成外,光的构成、肌理构成、虚空间构成、运动构成等新构成理念的出现,要求设计师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并应用于设计中。观念与意识决定设计的成败,设计师只有加强室内设计的构成意识,才能设计出具有美感的设计作品。

摘要:通过对室内空间界面设计构成形式的分析,指出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是构成意识的综合体现,加强构成意识的运用是空间美感存在的基础。

关键词:室内设计,空间界面,构成意识

参考文献

[1]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辛华泉.立体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李朝阳.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美]鲁.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构成意识 篇4

关键词:急诊内科,意识障碍,病因构成

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为急诊科常见急症之。其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变化快、猝死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抢救成败的关键[1]。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意识障碍的病因构成及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共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龄17~76岁,平均(4956±10.29)岁。发病至接诊时间为15 min~36 h,平均(7.34±5.12) h。轻度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嗜睡、朦胧状态者)共2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中度意识障碍(精神错乱、谵妄者)共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重度意识障碍(浅昏迷状态、昏迷状态、深昏迷状态和木僵状态)共92例,其中男47例,女45例。

1.2 方法

通过向送诊人员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分析意识障碍的原因;统计意识障碍病因构成比,观察各种病因特点。

2 结果

156例意识障碍患者其病因构成包括:急性脑血管意外共98例包括急性脑出血48例、脑梗死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急性中毒引起意识障碍22例(一氧化碳中毒9例、安眠药中毒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酒精中毒3例);肺性脑病16例;糖尿病相关性意识障碍15例(低血糖症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高渗性昏迷2例);其他5例为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等。

3 讨论

意识障碍是脑功能活动障碍最本质的特征。在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间构成环形道路上任何一个部位的损害均能导致意识障碍,病因纷繁复杂,判断意识障碍需注意与癔症、晕厥、休克等相鉴别[2]。本文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意识障碍的病因构成原因依次为:急性脑血管意外、中毒、肺性脑病、糖尿病相关性意识障碍及其他。

急性脑血管意外在意识障碍中发病率最高,共98例(62.82%,98/156),无论脑血管痉挛、梗死或出血均可致神经中枢的活动低下,如果在脑干即使病灶很小也会出现意识障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近年来脑血管意外呈上升趋势[3]。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和动脉硬化症,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出现高血压、偏瘫、意识障碍、失语、瞳孔不等大,眼球同向凝视或浮动,头颅CT扫描可见出血处有密度增高影;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多见于40~60岁,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伴或不伴偏瘫;脑梗死常安静状态下发病,与安静状态下血液缓慢、血压下降、血液黏滞,致使供血减少或促进血栓形成的情况下而发病,可有偏瘫,昏迷程度一般较脑出血轻,必要时24小时后CT复查。

目前人际关系复杂与生活节奏快速,但心理素质脆弱导致服毒自杀率的急剧上升[4]。本组占14.10%(22/156)。一氧化碳中毒以冬季发病为多,春季次之,中毒后有头痛、头晕、头胀、四肢无力、全身不适、口唇樱红色、实验室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对诊断中毒程度有一定作用;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组织缺氧、脑水肿等均可使垂体前叶释放的β-内啡肽增加,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或加重昏迷,具毒蕈碱样症状:恶心呕吐、多汗流涎、胸闷、心慌、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烟碱样症状:肌肉跳动、肌肉痉挛、肢端发麻、肢端痛觉、触觉减退等。急性酒中毒使机体处于应急状态,释放阿片样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呼出气体、呕吐物或洗胃物中有明显的酒味;服用安眠药发生的意识障碍,此类患者以女性居多,年龄低。

肺性脑病引起的意识障碍为10.26%(16/156),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脊液PH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存在明显紫绀,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CO2分压明显升高,诊断一般无困难。

糖尿病相关性意识障碍中以低血糖症最多,与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目标要求下胰岛素制剂和磺胺类的应用不当有关,其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烦躁、头晕、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定向力障碍、意识朦胧、嗜睡、精神失常、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昏迷、偏瘫,酷似急性脑血管意外,极易误诊[5]。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也常见,酮症酸中毒常有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酮体气味、酸中毒大呼吸等表现;高渗性昏迷年龄大多在有失水或液体摄入少诱发因素。

其他肝性脑病是主要临床表现行为失常和昏迷,有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等病史,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6]。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很高,早期症状多无特异性,随病程进展,病情加重,出现定向力、计算力障碍以至精神错乱,晚期则有嗜睡、逐渐进入昏迷。

参考文献

[1]刘秀广.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识别及抢救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01-202.

[2]周继如.实用急诊急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03-204.

[3]黄旭升.昏迷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要点.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O(1):3-5.

[4]张在强.昏迷的临床诊断思维.中国全科医学,2004,7(2):93-94.

[5]廖晓星.关注急诊内科疾病谱的演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4):341-342.

构成意识 篇5

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 根据数理关系, 在大小、数量、位置、方向、肌理、明暗与色彩上, 进行不断的抽象延展, 视觉语言变化万千。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后天经历、性格等不同, 学生的审美心理条件具有个性特征。在创作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及个性的培养, 以修改意见的指导模式鼓励学生尝试同种风格的相似方案的修改, 不简单地予以否定, 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再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平面构成意识中的抽象思维

造型可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 其中具象形是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相对而言, 抽象形则属于高级阶段。平面构成中将点、线、面, 将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主观思想和形式美法则组成理想画面。通过这种意念的创造活动, 借助某种理性的实验平台将其实施直至完成。这种将元素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为图形创意设计作好准备。在平面构成教学中, 要加强对抽象形态的讲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思维模式, 并在日常作业中强化抽象形态的表达训练,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迅速抓住具象形态的本质特征, 有效地提高其观察、分析、判断、提炼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因个体的差异, 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故创意也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形式。教师应本着予充分理解和支持, 发现闪光点并耐心引导, 同时, 要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设计灵感, 留意生活细节, 这些往往是创意产生的源泉。现代高等教育强调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认识水平, 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因势利导将教学引向深入, 给学生自由发挥与创新思维的空间, 使其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与创造结构。

二、平面构成意识中的创新思维

人类的一切创造行为都离不开想象, 艺术创作也不例外。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 想象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世界”。一切客观现实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作活动的原型, 图形想象是一种浓缩的传递信息方法, 可以把毫无关系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产生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形的形象, 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 同构合成一个新的形象。例如把香烟与子弹两个貌似毫无关系的相似形想融合, 寓意吸烟是慢性自杀;把长在玉米地里的玉米换成爆米花, 夸张的传达出全球变暖的主题, 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无论是相似形的运用, 还是图形背后深刻寓意引发的因果关系, 都是创新思维的应用, 学生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相关知识的积累, 使其发挥无限的生命力。此外, 掌握多种构成方式, 树立造型观念, 运用美的形式法则, 完美呈现视觉元素, 有助于平面构成意识不断强化。

平面构成以直觉为基础, 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它不是简单地模仿具体的生活形象, 而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联想, 把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复杂过程运用简单几何形的组织与变化, 反映出客观世界所具有的运动规律。运用数学逻辑和视觉反映、视觉效果的联系, 把有利于创造的因素进行重新设计, 以整体或局部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矛盾空间、肌理等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显示具有超越具体时间、空间的表现力。平面构成的单一化、理论化与图形创意的趣味性及创意性进行交融, 从而使平面构成原理与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结合产生了既有规律性又有独特视角形象的平面构成作品。

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还是书籍装帧设计, 作为专业设计都离不开平面构成意识, 它是进一步学习艺术设计其他课程, 设计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首要前提条件。以中国元素为例, 前几年国内很多设计作品缺乏自己特有的文化元素, 在国际广告设计大赛中, 来自中国的获奖者寥寥无几。西方的广告人说中国广告没有自己的创意, 但他们却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在中国市场经济, 这种矛盾的现象促使中国设计师不断挖掘中国文化内涵, 结合符号学予以融合贯通, 使中国元素成为创意与设计的灵感源泉, 并逐步形成了新的气候, 这与平面构成意识是分不开的。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必修课, 它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思维训练活动。这门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通过系统训练各种构成技巧和形式手法, 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美的深刻理解力, 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和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奠定扎实宽厚的基础。

摘要:平面构成意识对专业设计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过掌握理性与感性、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设计方法, 可以不断拓展设计思维、准确传达设计理念及精髓, 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和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奠定扎实宽厚的基础。

关键词:平面构成意识,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路玲娟.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卷第4期;p5961.

[2]张咏梅.浅谈构成教育.美与时代, 2003年第3期;p4648.

上一篇:热降解行为下一篇:农机维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