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2024-09-28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精选9篇)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篇1

母牛产犊后开始产奶, 进入泌乳期。泌乳期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它关系到本胎次能否获得高产和发情是否正常, 而且还影响到以后各胎次的产奶量和牛的利用年限。泌乳期的饲养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日粮的组成要多样化

要求日粮必须是多样化和适口性好, 应由两种以上粗饲料 (干草、青草等) 、2~3种多汁饲料 (青贮饲料、块根类等) 、3~4种以上的精料组成。

2 精、粗饲料要合理搭配

奶牛的日粮, 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基础, 营养物质不足部分, 用精饲料和其他饲料添加剂补充。一般情况下, 日粮干物质中精粗料比为30~60:70~40。犊牛或高产奶牛精料比例可高些。调整日粮中, 要重视日粮的碳氮平衡和干物质平衡, 保证有一定的纤维素。蛋白质含量成年至少为12%~14%, 青年牛14%~16%, 犊牛、妊娠后期牛、泌乳前期牛及配种公牛为16%~18%。精料的喂量,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而定。一般是每产3~5kg乳给1kg精饲料。

青贮饲料是提高产奶量、降低饲养成本不可缺少的, 每3~4kg青贮饲料可代替1kg精料;块根类饲料对提高产乳量也有显著作用, 约8kg可代替1kg精饲料。由于块根类多汁饲料有刺激食欲的作用, 但所含能量低, 所以增喂多汁饲料时精料喂量并不按比例减少。

3 饲喂方法要正确

在奶牛饲养上, 首先要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因为定时饲喂, 可使牛消化腺的分泌机能在吃到饲料以前就开始活动。如果饲喂过早, 它必然要挑剔饲料不正常采食;喂迟了又会使牛饥饿不安, 影响消化道活动及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所以, 只有按时合理饲喂, 才能保证牛消化机能正常活动。每次上槽, 都要掌握饲料量。在大群生产中, 一般都不按个体牛配合日粮, 而是按不同泌乳阶段的牛群, 根据其平均体重、平均产乳量和平均乳脂率配合日粮。因此, 对牛群中个体牛的饲喂量, 应按上述3个指标灵活掌握, 适当调整。饲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首先要做到少给勤添, 以保证牛旺盛的食欲。其次, 对泌乳牛, 特别是高产牛, 应根据其个性、采食快慢和不同嗜好等进行饲养, 分别对待。

4 饲喂次数和顺序要合理

奶牛每天的饲喂次数, 一般都与挤乳次数相一致, 实行3次挤乳3次喂养。饲喂的顺序是, 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先喂粗料, 当粗料吃到差不多时再拌上精料。这样, 可使牛越吃越香, 并能在整个饲喂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另一种方法是先喂精料, 后喂粗料, 最后饮水。这两种方式, 可根据各地具体条件灵活采用, 以前一种方式喂较好。

增加精料日粮饲喂次数, 有利于保持瘤胃p H值稳定, 提高瘤胃乙酸、丙酸比例, 并降低奶牛酮血症、乳房炎、产后瘫及软骨病的发病机率。日粮中有较多非蛋白氮时, 增加饲喂次数, 可保持瘤胃氨的稳定释放, 增加微生物蛋白合成。

5 饮水要充足

牛奶中含水85%以上, 水对于奶牛来说尤为重要。有实验报道, 日产乳50kg的奶牛每天需饮水100~150L, 一般奶牛每天需水60~70L。如饮水不足, 就会直接影响产奶量。实验证明, 奶牛饮水充足, 可提高泌乳量10%~19%。因此, 必须保证奶牛每天有足够的饮水, 最好在牛舍内装置自动饮水器, 让奶牛随时都能充分饮水, 如无此设备, 则每天应给牛饮水3~4次, 夏季天热时应增加饮水次数。此外在运动场内应设置水池, 经常注满清水, 让牛自由饮水。

6 运动要适当

奶牛在舍饲期间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如运动不足, 牛体易肥, 会降低其产奶量和繁殖力;运动不足, 也会使奶牛抵抗力降低, 对外界气温及其他因素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易患感冒、消化及呼吸器官等疾病;运动不足, 呼吸新鲜空气机会较少, 也易使母牛体质很快衰退和易患肢蹄疾病。因此, 对于奶牛, 每天除坚持2~3h户外驱赶运动外, 每次饲喂和挤乳后, 晴天时还应驱赶至运动场, 让它们自由活动。

7 刷拭要仔细

经常刷拭牛体, 可以保持牛体清洁卫生、调节体温、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提高牛乳品质。因此对于泌乳牛, 每天必须坚持仔细刷拭2~3次, 最好在每次挤乳前刷拭。饲养员已左手持铁梳, 右手执鬃刷, 从颈部开始, 由前到后、由上往下依次刷拭, 先用鬃刷先逆后顺地刷拭, 刮掉铁梳上的污垢, 每刷2~3次后随即敲落铁梳上积留的污垢;并注意一刷接一刷, 遍及全身, 不可疏漏。刷拭不掉的污垢部分可用水洗刷, 再用铁梳轻轻刮掉。冬季以干刷为主, 水湿的面积尽量缩小, 水温在30℃左右。水洗后应立即将毛和皮肤擦干, 以防感冒。

8 光照要保证

研究表明, 生产中奶牛的光照时间, 以每天15~16h为宜。秋、冬季16h的光照, 产奶量和增重比自然光照 (9~12h) 增加7%~10%和10%~17%。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篇2

孕期及哺乳期管理暂行办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害的作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针对我院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种的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工作安排及待遇问题,经人事处、医务处、经济运营办公室共同协商,特做如下暂行规定:

1、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种的女职工,在孕期、哺乳期间应脱离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其工作原则上由本科室科内自行安排到能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岗位。

2、如本科室安排确有困难的,由科室提出书面申请,按照其所从事的专业,本着本人自愿与服从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由医务科、护理部统一分配管理。调配后的人员变化由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通知人事处。

3、考勤由当月所在科室负责统计后报原科室,原科室负责报人事处。

4、由职能科室调配的放射人员,在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期间,不享受放射假、放射岗位津贴;其参加离岗期间的职业体检和放射培训工作,由职业安全管理办公室根据需要进行安排,该人员所有的支出(人员工资、物业费等)由原所在科室承担,如果出全勤,医院每月发科室综合奖一份,由科内按考勤二次分配,如没有全勤,则参照医院相关规定发放。

5、未尽事宜可协商解决。

6、本办法从2009年5月开始执行。

人事处 医务处 护理部

经济运营管理办公室

泌乳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和精料配比 篇3

1.泌乳初期泌乳初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建议用量是:产后1~30天,每日每头采食精料6.5公斤,啤酒糟8公斤、玉米青贮料10公斤、干草(羊草等)4.5公斤,精料与粗料比例(按干物质计)为55% ∶45%;产后31~70天,每日每头精料10公斤、啤酒糟12公斤、玉米青贮15公斤、干草4.5公斤,精料与粗料比例为60% ∶40%。泌乳初期的精料配合比建议为:玉米45%、熟豆饼19%、玉米高蛋白18%、麸皮10%、鱼粉(或酵母饲料)5%、骨粉1.7%、碳酸钙0.4%、食盐0.8%、矿维添加剂0.1%。

2.泌乳中期泌乳中期的奶牛日粮组成建议用量是:精料按每产2.7公斤常乳喂1公斤精料和每产2.5~3公斤常乳喂1公斤鲜啤酒糟来计算;粗料每日每头喂20公斤玉米青贮、4公斤羊草(或中等质量的野干草)。其精料配比建议为:玉米50%、熟豆饼20%、麸皮12%、玉米高蛋白10%、鱼粉(或酵母饲料)5%、骨粉1.6%、碳酸钙0.4%、食盐0.9%、矿维添加剂0.1%。

奶牛泌乳末期的管理 篇4

奶牛经过200天的大量泌乳后, 体膘明显下降, 应在泌乳后期适当增加饲料喂量, 以恢复奶牛的体况, 但同时要注意防止奶牛过肥。

据国外有关能量研究表明, 在奶牛泌乳末期加强饲养、给予补饲, 比等到干奶期才补饲效果更好。因此, 目前国外的奶牛养殖更重视加强泌乳末期的饲养, 让牛体稍有营养储积, 这样当奶牛进入干奶期时, 体况已基本恢复。

奶牛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5

1体质变化

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 由于前期分娩消耗了大量体力与能量, 导致体内血钙降低, 消化功能减退, 食欲下降, 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但是由于自身产奶量的增加, 摄入的营养物质远远不够产奶量的营养要求, 这时体内存储的脂肪得到动用, 导致体重下降。每天有可能下降0.7kg, 而奶牛动用脂肪的能力与时间也不尽相同, 有的长达3个月, 有的则少于2个月。如果奶牛体重下降太多则会产生不利后果, 对奶牛的身体健康、繁殖能力和后续产奶量都有很大影响, 甚至会引起酮血病、产后瘫痪等症状, 影响以后发情。这一时期的饲养任务主要是用各种方法恢复奶牛的进食量和消化功能。

2影响奶牛泌乳高峰期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娩前过于肥胖; (2) 分娩时体质过弱; (3) 营养卫生不达标; (4) 奶牛患有乳腺炎; (5) 饲料转换过于突兀, 导致奶牛产生应激反应; (6) 温度刺激产生应激; (7) 挤奶动作不合格或挤奶工具对奶牛乳房造成损伤等。

3泌乳盛期的饲养

奶牛分娩后食欲会逐渐恢复, 大概1个月的时间才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恢复期间内, 体重会有所下降, 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工作应保证营养的丰富, 降低体重减少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预付饲养产后10~15d起, 为了达到产奶量的营养标准, 除了每天的规定饲喂量外, 再增加1~2kg精料。随着产奶量的增加, 精料饲喂也应随之增加, 产奶量达到平稳后则停止精料的饲喂, 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平。同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青贮饲料、多汁饲料和优质干草。此方法能有效增加奶牛泌乳量。

3.2引导饲养从分娩前15d起, 饲喂足够的青贮饲料, 每天另外饲喂2kg精料, 饲喂量每天增加0.45kg, 直至奶牛100kg·bw进食1~1.5kg精料。分娩后继续按0.45kg/d增加精料喂养, 直到泌乳高峰期, 之后再视奶牛的身体状况而斟酌减少饲喂量。在引导饲养期内, 保证饲料充足且质优, 保证饮水的卫生。

3.3添加过瘤胃脂肪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此方法只适用于产奶量高的奶牛 (日产奶量超过30kg) 。奶牛泌乳高峰期, 由于体内营养失衡, 如果单纯增加精料饲喂会导致胃酸过多, 乳脂率下降, 甚至引起其他疾病。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脂肪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 (8%~17%) 和乳脂率 (13%~18%) , 对奶牛以后的受孕和发情都有积极影响。

日粮中添加3%~5%的脂肪即可, 不宜过多, 高产奶牛的日粮中可酌情增加到6%~8%。为了保持营养均衡, 还应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添加, 避免奶牛体内脂肪堆积。

3.4日粮配制泌乳高峰期奶牛进食的饲料中精粗料比例为60:40, 饲料中注意添加玉米、高粱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精料的整体配比为:50%的玉米, 10%的麦糠, 25%的豆粕, 10%的DDGS, 碳酸氢钙、石粉、维生素、矿物质、食盐各1%。

日粮中含有粗蛋白16%~18%, 过瘤胃蛋白31%, 粗纤维15%, 28%的NDF和19%的ADF, 0.7%的钙, 0.45%饲喂磷。保证饲料易于消化, 有较好的适口性, 总体应含有2种粗料, 2种青绿饲料, 4种精料, 具体选择视实际情况而定。

4泌乳高峰期的管理

4.1分群饲养, 悉心照料奶牛分娩4~5周后进入泌乳高峰期, 持续3~4周开始有所下降, 正常情况下每周大约下降1.5%~2%, 如果下降幅度过大, 则应引起养殖户的注意, 很有可能在饲养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如果奶牛未达到泌乳高峰期, 则有可能是蛋白质水平不达标; (2) 如果达到了泌乳高峰期, 但不能持久, 有可能日粮能量不足; (3) 如果奶牛分娩后体重下降过多, 则有可能使饲喂量不足或奶牛患有慢性病。

对于上述情况的奶牛, 养殖户应对其特殊照顾, 与其他正常奶牛分群饲养, 对应不同情况, 饲料中添加不同营养物质, 对于生病的奶牛应及早治疗, 还应保持牛舍环境的卫生。

4.2加强乳房护理由于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内泌乳量增多, 乳房也会随之增大, 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乳腺炎, 对奶牛产奶有较大影响。因此, 养殖户应对奶牛乳房格外照顾, 挤奶动作务必规范, 切忌粗暴挤奶, 挤奶人员最好不要更换。

4.3增加挤奶次数由原来的1~2次/d增加到1~3次/d, 释放乳房压力, 促进泌乳量上升, 可有效增加泌乳量。对于高产奶牛 (日产35kg以上) , 保证挤奶人员的技术熟练度, 否则会影响其泌乳量。

4.4及时配种奶牛分娩1~1.5个月之后, 产道会复原如初, 奶牛进入发情期。管理人员应做好记录工作, 及时进行配种。如果奶牛分娩45~60d后仍未出现发情表现, 则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采取一定治疗措施, 促进发情。

5结束语

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最为重要, 它能影响到奶牛产奶遗传潜力的发挥, 保证日粮营养的均衡才能使奶牛顺利达到泌乳盛期, 如果饲喂不足或营养不均衡, 不仅对泌乳期, 对奶牛以后的生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饲养人员应加强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 保证能量、营养的充足, 促进产奶量达到最高。

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6

泌乳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点内容, 科学, 合理的饲养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奶牛的产奶量, 而且还能延长奶牛泌乳高峰期的时间, 有助于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价值。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管理应从饮食, 卫生以及环境等各方面考虑。

1 保证奶牛泌乳期的饮食健康

1.1 奶牛泌乳初期

奶牛泌乳初期集中在生产后的第10~15d, 此时奶牛的身体机能较差, 产道未全部恢复, 循环系统和乳腺也不能正常运行, 因此奶牛在泌乳初阶段一定要严格把握饮食健康。首先, 奶牛产后应立即用含钙量为0.7%~1%的高钙日粮喂食, 而精料可以选择在产后3~4d时喂食, 且每天增加的精料不宜过多。其次, 奶牛在产后2~3d时应自由采食优质牧草, 且每头奶牛饲喂的牧草量每日不应低于3kg, 其中, 品质较差的粗制饲料会使奶牛的消化率降低, 多汁饲料会加重奶牛乳房水肿的症状, 均不宜大量喂食。最后, 若是奶牛产后身体恢复较好, 且未出现食欲不振, 乳房水肿等现象, 则在产后第1天起就可以喂食多汁类饲料与精料, 但是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要严格把握, 以免影响奶牛瘤胃的发酵功能, 大约5d后就能以标准饲料作为这些奶牛的日粮。

1.2 奶牛泌乳盛期

泌乳盛期是奶牛产奶的高峰期, 一般为奶牛产后第3~9周, 为了充分发挥奶牛在泌乳盛期的经济效益, 应做好: (1) 多样化的饲料与良好的食欲是保证奶牛高产和稳产的基础, 因此要采用营养价值丰富的日粮来增加奶牛的采食量。但是此期间要注意避免奶牛泌乳量过多, 否则会因为奶牛身体机能消耗过多出现泌乳量下降的现象。 (2) 奶牛在泌乳盛期的乳房保健很关键, 要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或热敷, 以加快奶牛新陈代谢的速率。 (3) 适当采用引导饲养法或预付饲料法进行喂食。前者是在奶牛泌乳盛期最后2周只以优质的豆科干草等进行饲喂, 期间不添加任何精料。这是一种能够降低奶牛养殖成本的饲喂方式, 适合于高产奶牛。后者是目前奶牛养殖人员应用最普遍的饲喂方式, 该方式主要是从奶牛生产后的2周开始, 每日在标准日粮的基础上再追加15%~20%的精料, 若产奶量上升的效果显著, 还可适当提高精料追加的比例。

2 科学产奶

产奶是奶牛泌乳阶段最重要的环节, 科学的产奶过程有助于增加奶牛的产奶质量。一般情况下, 奶牛产后初次产奶的的时间非常重要, 以产后0.5~1h最佳。挤奶前要用做好乳房及周围部分的清洗工作, 垫草雅瑶保持清洁。在挤奶开始前最好能对乳房进行按摩, 消毒等, 以提高挤奶操作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奶牛产后初乳是不能立即挤干净的, 而是需要3~4d的过渡时间, 且每个乳房前2次挤出的奶应处理掉。此外, 奶牛泌乳阶段每日挤奶的频率, 间隔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科学, 合理地选择。

3 创造清洁的泌乳环境

奶牛产后机体免疫系统能力下降, 因此务必要做好体表清洁工作。奶牛在产后几天内必须进行消毒, 特别是奶牛的外阴部, 尾根以及臀部, 泌乳期每天要进行1~2次身体刷拭, 蹄部也要定期修剪, 以免肢蹄染病;牛舍内的垫草要及时清理更换, 否则会滋生大量病菌, 危害牛体健康;奶牛在产奶后容易出现乳房水肿或硬化现象, 此时应采用含量为40%的硫酸镁冲洗乳房, 并给予适当的按摩;挤奶前要保证乳房的清洁, 可用温水或者湿毛巾对乳房周围部分以及乳头等部位进行清洁;由于奶牛产后胎衣不能立即排出, 因此要对胎衣的处理进行密切监控, 防止奶牛自食现象的发生;奶牛泌乳阶段的温度和湿度也要控制好, 温度以15℃最佳, 空气湿度则最好控制在70%左右。

4 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

处于泌乳阶段的奶牛应尽量避免整日站卧, 而是要保证其每天能够在进行适量的体能锻炼, 例如, 在饲喂或者产奶之后, 可将奶牛放入可以运动的场所内, 使其拥有足够的空间运动。若是奶牛自我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可以每天在运动场内适当进行人工追赶运动, 以满足泌乳期奶牛正常的运动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奶牛泌乳系统正常循环, 增强疾病免疫能力, 避免多余脂肪的堆积以及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奶牛泌乳阶段的生产能力, 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

5 结束语

由于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与奶牛养殖的经济收益息息相关, 因此, 相关企业或养殖人员一定要掌握该阶段奶牛饲养管理的要点, 真正有效落实奶牛在饮食, 环境卫生, 产奶操作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使其安全, 科学, 高产地度过泌乳阶段。

参考文献

[1]周贵, 等.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J].吉林畜牧兽医, 2013.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篇7

母牛从产犊后的泌乳开始到干奶,根据生理特点,可大体分为泌乳前期、盛期、中期和后期四个阶段。或者通常把奶牛分娩后16~120d作为泌乳前期,121~305d作为泌乳后期(标准泌乳期为305d),由于各阶段的生理要求不同,对其饲养管理也有所不同。

1 泌乳前期饲养

奶牛产犊后的16~20d,一般称泌乳前期,也称恢复期。此时乳牛的生理特点是气血亏损,产道和子宫尚未复原,乳腺和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还不正常,乳房水肿往往严重,消化机能减退,体质比较衰弱,抗病力差,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少给勤添,精料不易多给,粗饲料应给予易消化优质饲料,应以恢复体质为主,而以产奶为次。对于高产奶牛更应注意精心饲养管理,泌乳早期饲养是整个泌乳期饲养的关键,关系到母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及自身的健康,以及代谢病的发生与否及产后的正常发情与受胎,也是整个泌乳期饲养牛最复杂、最困难的时期,必须加以高度重视。为能早期恢复健康和防止因大量泌乳而引起产后疾病。

2 泌乳盛期的饲养

这是泌乳高产的关键时期,一般从泌乳初期至产后两个月左右,高产奶牛可延续到三个月。母牛产后经10~15d,体质已恢复,乳房水肿消失,乳腺的活动机能、消化机能、生殖系统都已正常,此时产奶量不断上升,有些对产奶不良的外界因素,也往往起不到干扰作用。对这个阶段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使产奶量更高,高产持续期更长。

一般母牛泌乳高峰多发生在产后4~6周,高产奶牛多在产后的6~8周。但是母牛最大采食量往往在产后的12~16周。因此,奶牛在泌乳盛期的能量和氮的营养代谢出现负平衡。这时母牛由于大量泌乳而体重减轻。如果体重下降严重,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还拖后产后配种和产犊间隔时间,甚至容易发生屡配不孕以及酮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此阶段对母牛日粮要求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3.2~3.5%,其中精料占干物质采食量的60%,粗料占40%,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百分率不应低于16%,粗纤维应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对高产奶牛最低也不得低于13%。

泌乳盛期主要是抓产奶。据研究如果产奶高峰期,日产量降低1kg,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就要减少200kg,因此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母牛产奶潜力,延长泌乳高峰期。在饲养上可应用短期优势法、诱导饲养法、挑战饲养法和更替饲养法。

3 泌乳盛期的管理

3.1 分群饲养

在生产上,按泌乳的不同阶段对奶牛进行分群的生产工艺,可做到按奶牛的生理状态科学配方、合理投料,而且日常管理方便、可操作性强。

3.2 悉心照料

牛泌乳高峰期大约在产犊后第4~5周出现,持续3~4周后开始缓慢下降,下降的幅度大约为每周1.5~2%。在正常情况下,高产奶牛在产后50~70d,体重大约下降35~55kg;初产母牛体重下降15~25kg,如果体重或体况下降过大,可能是由于饲喂不足或慢性疾病所致。此外,在泌乳盛期,由于乳房容量增大,内压升高,极易发生乳腺炎。在此期间发生乳腺炎,特别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乳腺炎,对这一泌乳期的产奶量影响极大,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瞎奶头。因此,要加强乳房护理,挤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可经常更换挤奶员。

3.3 适当增加挤奶次数

泌乳盛期由于脑垂体前叶大量释放促乳素,乳腺分泌机能活动旺盛,此时如能适当增加挤奶次数,如改变原日挤3次为日挤奶4次。将促使泌乳量上升达到峰值,这极有利于提高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对日产35kg以上的高产牛,如在人工挤奶条件下,应安排技术最熟练的挤奶员进行挤奶操作,否则将影响产奶量。

3.4 及时配种

一般奶牛产后1~1.5个月,其生殖道基本康复、净化,随之开始发情。此时应详细记好发情日期、发情征候以及分泌物净化情况的记录工作,在随后的1~2个性周期即可抓紧配种。对于产后45~60d尚未出现发情征候的奶牛,应及时进行健康、营养和生殖道的检查,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

产后10~14d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可以促进产后母牛卵巢机能的恢复,促进排卵,减少产后母牛卵泡囊肿的发生,缩短产犊间隔,提高繁殖率。

产后10~30d,注射前列腺素或类似药物如氯前列烯醇钠注射液,可以防止产后感染,加速子宫复旧过程,提高产后第一情期受胎率。

极端的体重变化及过分减重均会影响繁殖率。据美国报道,奶牛分娩后35d,体重指标下降0.5分的受胎率为15%,下降0.5~1.0分的受胎率为53%,下降1.0分以上的受胎率为48%。因此,尽快安全地达到产奶高峰,减少体内能量负平衡是此期工作的重点。

4 泌乳中期饲养管理

泌乳中期是产后101~210d为泌乳中期,又称泌乳稳定期。这个时期,奶牛的食欲最旺,日粮干物质进食量达到最高,泌乳量由高峰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一般为每月递减5~8%或更多,实践证明,这个阶段精料饲喂过多,极易造成奶牛过肥,影响产奶量和繁殖性能。

(1)按“料跟着奶走”的原则,随着泌乳量的减少,逐渐减少精料的用量,产奶4kg给1kg全价料的方法。根据奶牛的体重和泌乳量,每周或两周调整精料喂量,同时,在满足奶牛营养需要的前提下,逐渐增大粗料比重。此期日粮的精粗比为40:60。其他营养标准为: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3.0~3.2%,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7%。

(2)喂给多样化、适口性好的全价日粮。每月产奶量下降的幅度控制在5~7%以内。

(3)奶牛自产犊后8~10周应开始增重,日增重幅度在0.25~0.5kg。

(4)饲料供应上,应根据产奶量、体况,定量供给精料,粗饲料供应则为自由采食。

(5)充足的饮水和加强运动,并保证正确的挤奶方法及进行正常的乳房按摩。

5 泌乳后期饲养方法

奶牛在产后201d至干乳之前的这段时间称泌乳后期。正常怀孕的母牛,这一阶段正处于妊娠中后期,此期由于受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的作用,抵制了垂体分泌催乳激素,故使产奶量开始大幅度下降(每月递减8~12%)。这个时期应按体况和泌乳量进行饲养,每周或隔周调整精料喂量1次,这个阶段日粮干物质中精料比应适当减少,食入营养主要用于维持、泌乳、修补体组织、胎儿生长和妊娠沉积等方面,所以,该阶段应以粗料为主。在饲养上应根据营养需要,将奶牛膘情调整到合适状态,还需防止过度肥胖。日粮营养水平调整到:日粮中干物质进食量占体重的2.8~3.2%,粗蛋白13~15%,钙0.4~0.65%,磷0.3~0.5%,粗纤维18~21%,精粗料比30:70~40:60,近年根据高产奶牛饲养实践和对牛消化生理的研究认为,高产奶牛泌乳阶段吃了很多精料,使瘤胃代谢处于特殊状态。如若奶牛能在泌乳后期恢复体况,干乳期仅喂粗料或粗料加少量精料就能满足其营养需要,这样就可使瘤胃恢复正常发酵,使其在1年的生产周期中有1个休息的时期。

在干乳前1个月左右精料则应适当提高,因为这个阶段干乳牛体况必须很好的恢复,同时还必须满足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蛋白质占日粮干物质总量可较前期适当减少,但必须保持在12%左右。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篇8

1 干乳方法

奶牛干乳方法可根据干乳前产奶多少而确定。一般高产牛习惯用逐渐干乳法,中产牛和低产牛可采用快速干乳法。

1.1 逐渐干乳法

一般在10~20 d内将奶干完。在预定干乳期前的10~15 d开始,减少精饲料、多汁饲料;减少饮水次数;停止运动和放牧;乳房也要停止按摩;挤奶次数也要逐渐递减,每天挤奶由3次改为2次、1次、隔日1次、隔2~3 d挤1次,每次挤奶时必须完全挤净。对产奶15~25 kg的高产牛,要完全减去精料,只给干草和青贮饲料。这种方法适用于高产牛和停奶难的母牛。因这种方法停奶时间长,不易得乳房炎,比较适合对技术不熟练的养牛者。其缺点是干乳时间拖得长,不喂或少喂精饲料和多汁饲料,会影响母牛营养水平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对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

1.2 快速干乳法

在4~7 d内,使母牛停止泌乳活动,达到完全干乳。从干乳第1天开始,适当减少精料(减到干乳期母牛的饲喂量),停喂多汁饲料。减少挤奶次数和打乱挤奶时间,由3次改为2次、次日减为1次或隔日1次,过1~2 d再挤1次,彻底挤净,以后不再挤奶。其原理是利用乳房内压增强,限制乳腺的泌乳活动,迫使奶牛自动干乳。此法的优点是干奶时间短,对母牛和胎儿发育影响小,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利用。

1.3 注意事项

不论采用哪种干乳方法,在停止挤奶后3~5 d内,要随时注意乳房情况,如出现乳房炎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为了防止发生乳房炎,在最后一次挤奶时,要挤净全部乳汁,并向乳头管内注入抗生素——干乳油膏。其配方是:豆油40 m L、青霉素40万IU、链霉素100万IU,混合后用注射器抽取,从乳头管口中注入,每个乳头注入10 m L。

2 乳期的饲养管理

搞好干乳期的饲养管理对恢复和提高奶牛的健康,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可使母牛在体内贮存必要的营养物质,为提高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创造必要的条件。

2.1 干乳1周后,乳房内乳汁被吸收,乳房开始变软、干瘪,就逐渐增加精料和多汁饲料。经过5~7 d,应达到干乳期牛应给的饲养标准。一般可按每天产奶10~15 kg、所需要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日给4~6 kg的干草,15~20 kg青贮料,3~4 kg的混合精料。

2.2 母牛在预产前4~7 d,乳房过度膨胀或水肿严重时,可适当减少或停喂精料及多汁饲料。在产前2~3 d,日粮中应加入适量麦麸等轻泻性饲料,以防发生便秘。饮水要清洁、卫生。冬季时室温不应低于10℃,每日至少饮水3次。每日要有适量的运动,夏季结合放牧,冬季可户外逍遥运动2~4 h。每天坚持刷拭1~2次。舍饲期间,应按顺序,采取先出先进,不要混群,以防相互拥挤、顶撞,造成流产。

2.3 刷拭和适当运动

2.3.1 刷拭作用坚持刷拭能使奶牛皮肤、被毛清洁,促进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人、牛亲和,培养牛的温驯性格,便于管理。同时可防止体外寄生虫和皮肤病的发生,尤其是夏季的刷拭更为重要。用水冲刷牛体,既能使皮肤清洁卫生,达到预防疾病和卫生保健的目的,又可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有利于产奶量的提高。因此,每天应坚持刷拭1~2次,每头每次刷拭5min左右。

2.3.2 如何刷拭刷试者可站在牛的上风向进行刷拭。开始用铁刷子粗刷牛体,清除体上污物,拉着再用毛刷刷拭。先由头部、颈部开始,然后转向躯干部和四肢。逆毛刷去,顺毛刷回。一刷接一刷,后一刷压着前一刷。毛刷可随时在铁栉上轻扣,以除掉毛刷上的牛毛和污物。

日粮DCAD对泌乳奶牛的影响 篇9

1 日粮DCAD的营养学原理与计算公式

Shohl和Sato (1922) 最早提出矿物质的互作关系与酸—碱状态有关。Shohl (1939) 认为正常酸碱平衡的维持需要排泄过多的日粮阳离子或阴离子。酸碱平衡是指动物维持体液pH相对恒定的趋势。正常细胞外液的pH值在7.40±0.05范围内其极限值范围为7.0~7.7[1]。电解质平衡是指动物机体摄入水及各种无机盐类, 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同时又不断地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电解质, 使动物体内各种体液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动物体内的酸碱平衡机制极为复杂, 电解质平衡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Mongin (1981) 提出的酸碱平衡数学模型表示了日粮离子平衡与机体酸碱平衡的直接关系[2]:

式中, (An-Cat) in和 (An-Cat) out分别为日粮摄入和尿中排出的阴阳离子之差, 代表机体的净酸摄入量和净酸排出量。Hen+为内源产酸量, 主要由蛋白质代谢产生, 如硫酸。BE (Base excess) 为碱储, 即血液中碳酸氢根的改变量。此式的意义在于, 净酸摄入量与内源酸产量之和与尿中净酸排出量相等。若不相等, 则机体通过调节血液的碱储使动物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1.1 DCAD的计算公式

由于动物机体和日粮中极为复杂的离子平衡及渗透压平衡状况, 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动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 选择数种离子结合数学及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来研究不同的离子平衡模式及具体的日粮离子含量对动物生长性能及某些代谢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日粮阴阳离子差 (DCAD) 以1 kg干物质中毫克当量数 (mEq) 表示, 表达式多种多样, 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考虑日粮中硫的作用, 可得:

这个公式经常被使用, 但必须注意到从日粮中吸收的Ca、Mg也影响血液pH, 将其在日粮中的吸收率作为加权系数, 得到下面公式:

2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奶牛健康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 调控DCAD能预防乳热病的发生。产乳热的特征和结果都是严重的低血钙 (Oetzel等, 1998) 。钙的缺乏即神经传递因子的缺乏会导致神经与肌肉功能受损, 以致奶牛无法站立。1996年美国国家动物健康监察署 (USDA, 1996) 资料显示, 美国每年大约有6%的奶牛遭受产乳热的危害。决定产乳热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奶牛分娩时体液中的酸碱平衡状态 (Craige, 1947;Ender等, 1971) 。代谢性碱中毒会破坏甲状旁腺素 (PTH) 的生理活性, 以致骨的重吸收和1, 25 (0H) 2D3合成过程受阻, 结果降低了动物的泌乳对钙需要的有效调节能力 (Blcok1984和1994;Gaynor等, 1989;Goff等1991;Phillippo等, 1994) 。饲粮中几乎所有的钾和钠离子都被奶牛吸收, 所以干奶牛饲粮中钾、钠或二者含量都很高时, 导致干奶牛血液呈碱性, 产乳热的易感性增大。干奶牛对饲粮中钙和镁的吸收较差, 因而这两种阳离子致碱性不强。因此, 降低饲粮中钾和钠的含量及添加铵、钙、镁的氯化物和硫化物作为致酸阴离子诱导轻度 (代偿性酸中毒可以预防产乳热的发生 (NRC2001) 。国内外许多试验研究也都证明了调控DCAD能预防乳热病的发生。Block (1984) 报道, 奶牛产犊前日粮富含阳离子 (Na++K+-Cl--S2-=449 mEq kgDM) , 产乳热发病率高达74.4%;在该日粮中加入阴离子盐, 使DCAD值降至-172 mEq/kg DM, 则产乳热降至0。Wang等 (1991) 报道, 干奶期间饲喂低的DCAD (-247 mEq/kg DM) 和高钙组 (1.8%) 与高DCAD (50 mEq/kgDM) 和低钙 (0.92%) 组相比, 对难产、真胃移位、子宫炎和酮病的影响是相似的, 但显著降低了产乳热和低血钙症的发生率, 产奶量也有所提高。日本学者选用510头奶牛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试验, 比较-25阴离子饲料与-5阴离子饲料 (mEq/100g DM) 的效果, 结果发现, 前者的产乳热发生率比后者低, 繁殖性能有所改善, 1个泌乳期305日的乳产量也多。Sanchez (1995) 报道, 奶牛产前3~4周饲喂低DCAD日粮 (-200~-100 mEq/kg DM) , 可以改善Ca2+的代谢, 并降低产乳热和低血钙症的发病率。边四辈等 (2003) 报道, 在干奶牛日粮中添加离子调节剂, 使DCAD从+150 mEq/kg DM降低到-100 mEq/kg DM有效降低了产乳热、酮病和胎衣滞留的发病率。

产前降低DCAD可降低奶牛乳房水肿的严重性, 这可能与降低DCAD可增加肾水滤过量而不改变饮水量有关。其他与代谢性酸有关的疾病有蹄叶炎、酮酸中毒等, 可能与高的DCAD有关, 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3 DCAD对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证明, 适当的日粮阴阳离子平衡, 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 并且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也有增高的趋势, 但尚不完全确定[6]。

3.1 DCAD对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奶牛对饲料的采食量随DCAD的增加而提高。随DCAD的减少而减少。Escobosa等 (1984) 研究表明, 日粮DCAD从168 mEq/kg DM增加到320 m Eq/kgDM时, 试验牛的干物质进食量提高了18%;而DCAD降为~191 mEq/kgDM时, 试验牛的干物质进食量降低了29.4%。Tucker等 (1988) 报道。随着DCAD从20 mEq/100gDM降到0 mEq/100 g DM时, 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降低11%;当DCAD为0 mEq/100 gDM时, 采食量最低。对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的研究表明, DCAD从-79m Eq/kg DM增至47和167 mEq/kg DM时, 干物质进食量分别提高17%和45%, 但继续增至324 mEq/kg DM时干物质采食量不再上升[8]。随DCAD的增加 (Na++K+-Cl-, 0、21、37、52 mEq/100 g DM) , 生长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呈线性增加。日粮DCAD在30~50 mEq/100 g DM时, 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最高;DCAD为25、5、-10、-25 mEq/100 g DM时, 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明显[9]。DCAD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DCAD能够稳定和提高瘤胃的pH值, 保持奶牛消化道内消化酶系统的正常活性。瘤胃pH值维持在6.6~6.8时可以保证适宜的纤维消化环境, 提高奶牛对低质粗饲料的消化率。Grant等 (1992) 报道, 当瘤胃pH值为6.8~5.8, NDF消化时间延长, 消化率下降”。Erdman (1988) 认为, 瘤胃pH值降到6.3以下时, pH值每降低0.1个单位, 消化率下降3.6个百分点。Mould等 (1983) 研究表明, 当瘤胃pH低于6.2时, 纤维素的消化减少。

3.2 DCAD对产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产奶量的高低与乳腺泡、乳导管的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 乳腺泡、乳导管的形成和发育受雌二醇和孕酮的调节。大多数研究认为, DCAD可使奶牛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促进奶牛乳腺的形成和再生, 提高产奶量。日粮DCAD从-100 mEq/kg渐增至200 mEq/kg DM时, 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呈线性增长, 增长率达5.9%~8.6%[10]。热应激条件下, 当DCAD从-79 mEq/kg增加到324 mEq/kg DM时, 奶牛的产奶量从11%增加到22%, 4%FCM的量由10%增至26%, 并且使乳脂率从0.12%增加到0.19%[8]。由于全球气温升高,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有研究表明, 热应激与冬季非热应激期相比, 奶牛的产奶量在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下降了19.3% (P<0.01) , 15.88% (P<0.01) 和13.83% (P<0.01) [11]。目前通过调节奶牛的日粮来改善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 DCAD可以改善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West等 (1991) 报道, 无论是在冷或热应激条件下, 随着DCAD增加奶牛产奶量和4%标准乳均有增加的趋势。李秋凤等 (2003) 分别以3种不同水平的DCAD日粮饲喂泌乳前期奶牛 (对照组A:83 mEq/kg DM, B:275mEq/kg DM, C:425 mEq/kg DM) , 来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B组和C组的奶产量及4%标准乳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 (P<0.05) 和10.1% (P<0.05) , 3.9% (P>0.05) 和3% (P>0.05) , 说明在泌乳前期, DCAD为275 mEq/kg DM饲喂效果最好[12]。

3.3 DEAD对泌乳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DCAD对乳脂率影响的报道不一致。有研究表明增加日粮DCAD对奶牛的乳脂率有提高效应[7]。也有研究表明, 乳脂率、乳脂总量不受DCAD的影响[10];West等 (1992) 也有类似的报道[13]。DCAD对高温环境下泌乳奶牛的乳脂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P>0.05) , 也没有发现任何规律的变化[14]。许多研究表明在乳脂肪被抑制的时候, 日粮中添加缓冲剂会增加乳脂率。补充缓冲剂如NaHCO3会增加DCAD, 然而, 乳脂率同瘤胃pH之间有强的相关性[15], 也表明瘤胃pH影响有效纤维的数量[16]。研究表明, 牛乳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稳定, 但奶牛的日粮组成对乳蛋白率有一定的影响。乳蛋白率随DCAD的增加而增加, 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14], 这一结果和Aninck (1995) 报道的相一致。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随着DCAD的增加氮的沉积增加, 使乳蛋白的合成量增加, 从而提高奶牛的乳蛋白率。对17个实验进行的回归分析也表明, DCAD并不影响乳脂率, 但总乳脂产量增加, 且在DCAD为55 mEq/100 g DM时达到最大值;DCAD对乳蛋白也没有影响, 但乳蛋白产量增加, 在40 m Eq/100 g DM时达到最高,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乳产量引起的。由于发表数据 (17个实验) 中90%处理中乳脂率≥3.3%, 因此不大可能反映出DCAD对乳脂率的影响。此外, 乳脂率的合成受多因子影响, 因此DCAD对乳脂率的影响难以估测。许多实验表明现代饲养体系中高牧草的饲养方式可维持正常的乳脂率。乳产量增加也对乳脂率有一定的稀释, 这有助于解释DCAD为什么没有直接影响乳脂率[17]。

3.4 DCAD在不同泌乳阶段的推荐值

研究表明泌乳奶牛在最大泌乳量和采食量上有不同最适DCAD值存在。NRC (2001年) 对Na、K和Cl的推荐值为0.19%、1.02%和0.25%, 换算成DCAD为27 m Eq/100 g DM, 但从众多的研究结果来看, 目前的推荐值不能达到最大的生产性能, 奶牛日粮中较高的DCAD水平有利于保持较高的产奶性能。采用10个实验数据进行回归, 结果表明泌乳奶牛最适DCAD在25~50 mEq/100 g DM变化, 乳产量、4%标准乳产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在DCAD为38 m Eq/100 g DM时最好。17个实验, 69个日粮处理, 230头奶牛, 其中90%的数据来自于荷斯坦奶牛, 粗料主要是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 全混日粮中至少包括30%的牧草。回归分析发现:原始产奶量在34 mEq/100g DM时达到最高;4%标准乳在49 mEq/l O0g DM时最高;采食高峰出现在40 mEq/100 g DM;乳脂率和乳蛋白高峰分别出现在55和40 mEq/1O0 g DM。也有实验结果表明, 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日粮中最佳DCAD以接近50 mEq/100 g DM为好, 在泌乳中期以27.5至40 mEq/100 gDM较好、泌乳后期则以25~30 mEq/100 g DM较好, 干奶期以-5~-10 mEq/100 g DM为好。在犊牛的生长期, 日粮DCAD以10 mEq/100 g DM为好。总之, DCAD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效果并不一致, 可能与环境、饲料类型、缓冲剂的种类和奶牛泌乳阶段有关。

4 DCAD影响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可能作用机制

DCAD可以影响代谢过程, 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和缓冲体系。对反刍动物来说其机理在于稳定和提高瘤胃pH值, 使瘤胃内液相流通速率加快, 并使纤维分解菌的活性增强, 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低质粗饲料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体液酸碱度与日粮阴阳离子进食量、内源产酸和阴阳离子排泄量有关, 所以通过调整日粮阴阳离子浓度就可以改善体液酸碱度, 进而促进动物的健康及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Na+、K+、Cl-除参与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参与水代谢外, 对反刍动物还有其独特的功能。如正常的消化过程都离不开微生物的活动, 而微生物的生长及活动必须有矿物质存在的稳定环境。Na+、K+、Cl-和S2-主要是在瘤胃中起缓冲作用, 中和青贮饲料中的酸和瘤胃内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 保持适当pH值环境, 给微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有利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其他糖类的消化, 因而促进营养物质利用, 提高生产性能。很多学者对瘤胃pH值影响纤维发酵和消化做了大量研究, 认为瘤胃pH值维持在6.6~6.8时可以保证适宜的纤维消化环境, 低于6.4时纤维消化率下降, pH值降到6.3以下时, p H值每降低0.1个单位, ADF的消化率会下降3.6个百分点, 并且会降低饲料采食量。当瘤胃pH值从6.8降到5.78时, NDF的消化延迟, 消化率下降。因此, 对于奶牛等反刍动物来讲, 调节DCAD的一个目的是稳定瘤胃pH值。Na+、K+、Cl-在瘤胃环境中一般会满足瘤胃微生物需求, 添加这些元素可通过改变瘤胃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来间接地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饲喂缓冲剂可使瘤胃pH值维持在6.0以上, 可减少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添加缓冲剂可以使肠道pH值维持在6.7, 提高淀粉酶活性, 从而促进小肠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添加缓冲剂还可促进乳腺对乳脂前体物的吸收, 提高乳脂率。

5 展望

随着营养代谢理论和日粮平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体内阴阳离子平衡逐渐成为动物营养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直接受生理体液及饲料的共同调节。在充分考虑日粮能蛋、氨基酸和钙磷等常规营养成分平衡后。DCAD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给予不同生理时期奶牛日粮适宜DCAD是十分必要的。可尝试通过在保证机体营养需要的同时, 充分考虑日粮DCAD并对其进行有效调控, 配制出理想奶牛日粮, 并通过试验验证DCAD对目前我国大型牧场所采用饲养模式及饲养条件下奶牛生产性能、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血液离子浓度、血液酸碱度、粪尿等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日粮主要营养元素与DCAD之间是否有互作关系。以期找出最佳DCAD范围, 为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打下基础。

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日粮DCAD对泌乳奶牛影响的研究文献, 综述了日粮DCAD对泌乳奶牛的影响及其应用情况。

上一篇:合作广告下一篇: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