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条件

2024-07-24

发展条件(精选12篇)

发展条件 篇1

加快创新发展,正确认识形势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从长期增长过程看是增长阶段的转换,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从需求侧看,高投资要触底;二是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要到位;三是从中长期看,新动能要形成。

进入中高速增长期后则主要是质量追赶。与数量追赶期相比,质量追赶期的一个特点是外在的变化趋缓、追赶难度加大,主要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向“上台阶”。与数量追赶相比,质量追赶对发展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一是纠正资源错配。目前在行业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生产率差异,表明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欠佳,其根源在于行政性垄断,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和定价受阻。通过深化改革纠正资源错配,仍然会在传统产业释放出规模可观的需求,特别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生产率,增加收益,化解潜在风险。这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潜力最大的领域。

二是激励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将带来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产业集中度的适当提高;将更多地开发和利用中高级生产要素,全面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水平;将从行业标准到工匠精神,全面推动精致生产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三是加快创新发展。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区别在于:产业升级中的大多数内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我们也要跟着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追赶的含义;而创新则是从无到有,我们与发达国家大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进入质量追赶阶段后,创新是否足够活跃,特别是创新成功的概率是否足够高,成为能否实现质量追赶阶段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

使资源更多地流向创新活动。尽管当前服务业所占比重已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创新活动的重心所在。必须牢固确立制造立国、实体经济为本、创新驱动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服务业中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等极易形成经济泡沫,吸引大量资源脱实向虚,削弱创新发展的能力,甚至导致金融和经济大幅波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必须高度警惕、及时抑制各种形态的经济泡沫,把资源尽量引导到有利于促进创新、提升要素生产率的领域。

鼓励各地开展创新竞争。创新要素是流动的,只有吸引到更多创新要素的地方,才会拥有更多创新成功的机会。所以,大量创新出现在创新型城市或区域创新中心。但是,创新型城市或区域创新中心并非人为指定的,而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地方竞争是我国以往发展的重要动力,新阶段应使改善创新环境成为地方竞争的新元素。应给地方和基层更大的创新试验空间,鼓励形成各有所长、特色鲜明的创新模式。

加快创新发展,正确认识形势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发展条件 篇2

在国家第49道“减负令”下达之后,各地各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已逐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经济负担、心理负担。现在,“减负”成了社会最大的热点。家长和社会特别关注的是:“减负”之后怎么办?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宁阳一中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减负”的目的

我们首先要求所有教师明确“减负”的目的,即为什么要“减负”。“减负”,不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轻松,更不是为了教师轻松,而是为了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其整体素质,尤其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教育质量要求来说,不是要降低质量,而是要真正提高质量、提高真正的质量(当然这种质量与“应试教育”下扭曲了的畸形的“质量”不是同样的概念)。针对当前的教育对学生束缚过紧、过严、过死的现实,“减负”,就是要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样取得了学习主动权的学生,无疑只能学得更好、更扎实、更丰富、更有效。

二、“减负”后的课外时间安排

“减负”之后,学生课余时间大大增加,家长最担心的是这些时间里学生放任自流。怎样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时有所学、学有所得?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校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各种教学设施条件比较完备。按照“六大解放”的指导思想,我们规定,包括星期天在内的课外时间,学校所有设施全部对学生开放。学生既可以到图书室、阅览室以及教工资料室阅览书报杂志,也可以到理化生实验室、劳技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练习各种技能,还可以到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场地去发展文体特长。学术报告厅里举办的各种讲座,各学科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组建的各种专业社团,也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春游、采访、工厂参观、社会调查等更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高兴地说:负担减轻了,我们学到的东西更多了。

三、学生“减”了“负”,老师“加”了“压”

课时减少,作业减少,而教学内容不减少,实际上等于增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仅不降低,反而有明显提高,教师必须在精心备课、研究教法上花费更多的功夫,否则,连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在各种教学服务岗位上的老师,也明显加重了负担,因为学生活动时间就是他们的工作时间,星期天也必须开门服务。但由于我们实行了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大了学生评教的力度,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各处室的老师们工作积极主动,他们改变了过去“坐门等客”的工作习惯,制作了不少介绍本科室服务项目、内容的宣传材料,争相吸引学生到自己科室去学习。

四、学生评价多元化

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篇3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比利时、法国之行在这个夏季如期成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们将借此机会拜会老朋友,认识新伙伴,就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拜访法国和比利时的商界、学界和政界的有关机构和人士。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在中国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组织和民间非营利机构,2006年由中国一批创业型企业家发起。俱乐部聚集了在中国的制造业、综合服务业、互联网、房地产及金融投资等近十个行业具领导地位的私营企业家。俱乐部理事成员现有46位,这些企业家们深谙并遵循市场规律来获得商业成功,他们在中国商界享有很高声誉,他们在绿色转型和探索新商业模式上堪称中国市场型公司的典范,他们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一群人,他们所领导的公司在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每一年这些公司创造着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并在就业、税收等方面贡献着不菲的价值。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重要任务是“弘扬商业正气”,我们以“推动企业家精神社会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努力搭建跨界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国际访问等活动促进国际商业交往和信息互动。迄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已成功访问过美国、英国、德国、南非、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未来将延续每年一地的方式访问世界各地。

此次法国、比利时之行的主题为“契约精神与新商业文明”,我们非常荣幸地受到了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和比利时首相埃利奥·迪吕波的直接邀请,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我们将走访布鲁塞尔、巴黎等地,与比利时首相、法国总统、欧盟委员会主席会面,访问戴高乐基金会、欧盟总部、欧洲商学院、法国外交部等机构,以及与施耐德、葛兰素史克、达索、巴黎银行、卡地亚、香奈儿等企业领导人交流分享。

我们此行的目的有三:一、学习和了解法国比利时两国基于制度现代化的商业发展之路,从而为中国商业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二、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企业家的群体风貌,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三、寻求国际间商业合作的新机缘。

法国作为现代契约精神的发祥地,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起,契约精神成为法国人最为推崇和骄傲的美德。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建立责任意识和契约精神,既是一种能力与自信,也是一家现代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今天的中国商业人群中,这样的共识和行动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中国商业的主流,我很荣幸通过这本手册一一介绍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此次访问团的成员,42位团员是俱乐部历次国际访问人数最多的一次。由衷希望此次访问是一次难忘的沟通与合作之旅,也衷心祝愿我们所到之处,认识尊贵的朋友,交流有价值的信息,为合作建立条件。

我们相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家和创业创新精神是经济和商业的重要推动因素。我们非常期待我们和法国比利时商界之间有更多的经济交往,希望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此次访问取得现实成效。

最后,我要表示感谢。此次访问得到两国外交部门、重要机构、NGO组织以及很多公司和个人的帮助,非常感谢大家!感谢所有参与此项目工作的人士,我们基于共同的目标而推进这项有价值的工作:推动两国经济的合作和共赢。

致礼!

柳传志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

2013年6月

西安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 篇4

一、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然而,尽管西安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且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而从文化贸易角度来考察,与国内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相比仍比较落后,距“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的目标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二、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大省,加大支持

陕西为旅游资源大省,不仅为西安提供充足客源,在旅游政策上提供支持。陕西在2010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4565.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旅游总收入983.99亿元,增长28.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12.17万人次,增长46.3%;旅游外汇收入10.16亿美元,增长31.8%;在200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1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国内旅游收入715.28亿元,增长27.5%。全年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45.08万人次,增长15.4%;旅游外汇收入7.71亿美元,增长16.7%。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省为旅游大省,而且从客源上从旅游收入上都保持较快增长,这就为西安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客源基础。

2.经济建区,强力推动

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为户县旅游带来更多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在战略定位中,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西安则处于关天区的核心位置,这为西安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劣势分析

1.总量水平不高

西安旅游总量,每年都在增长。但相比较而言旅游总量相对不高,2010年西安接待旅游人数为5201万人,旅游总收入405.18亿元,而北京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767.9亿元。从数据看出,西安作为旅游城市,但旅游总量并不高,与一线旅游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

2.战略意识不强

西安市政府虽然认识到旅游业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他们的旅游战略意识不足。因此要立足于战略的高度,制定好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要确定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协调好旅游规划区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注重长期内旅游区产业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

(三)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助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区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从宏观上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一系列政策也都将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2.消费升级促进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四)威胁分析

1.国内竞争激烈

日益升温的旅游产业利益,无疑将成为各大旅游城市乃至各旅游区县竞相瓜分的对象。因此各地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战略规划。2010年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网络评选活动中,西安入选中国最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全年的旅游总收入排16位,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到320.39万,旅游收入15.06亿,在全国排在第19位。以西安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处在下游地位,落后于发达城市。

2.经济危机冲击

国际经济危机为国内旅游业带来较大冲击。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对国内旅游业带来了较大打击,目前虽然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何时全面恢复增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篇5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纸文凭的有效期是多久?谁也不敢保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永远不能保证自己的这纸文凭不会过时。也许你曾经以学历傲视群雄,可学历在飞速“贬值”的今天,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如果你想单靠原有的文凭在职场立足,几乎不可能。如何面对这变幻莫测的竞争世界?

答案很简单:充电。

现代企业讲求绩效考核,这是一项很残酷的游戏,不进则退的道理在这里体现充分。这就如同在驱赶一群鸭子,如果走在后面驱赶,整体的效率就是最后一只鸭子的速度。而如果不断地驱赶前面的几只鸭子,淘汰落后的鸭子,则整体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没有人愿意接受被淘汰的厄运,但却总有人被淘汰,因此,保持不落后于别人就很重要。而不断充电则是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最佳办法。

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称:“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更有资料显示,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而在一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陌生领域越来越多,对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这一说法仍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本领恐慌”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寻求再教育之路。

也许你才刚开始职业生涯,也许你已是工作多年的老手,但无论你是哪种人,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要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统一,否则,眼高手低,会耽误一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中继续下去,充电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不然,你会“贬值”。而充电在这么三个时期又显得尤为重要:

1.“停滞”期需要

人在其职业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这种情况是一个信号,一旦出现说明你需要充电了。重要的是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和更新”观念,把职业过程变成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苏乾是一个服装品牌的地区销售经理,主管业务已经有3年时间。虽然拥有在别人看来令人羡慕的职位,但他却毅然做出辞职的决定。“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停滞状态,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而且以我目前的职位,也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了。”

苏乾解释,自己并不是因为逃避压力,这种做法只是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击。他认为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因此他选择到国外进修,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以后可以走得更远。

2.发展需要

曹彬在IT行业已经颇为顺风顺水,但是他在最近报考了上海交大的MBA,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管理知识。工作近5年的曹彬认为,虽然自己现在的工作待遇已经很丰厚,但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自己也不甘于一直停留在技术工程师的层面上,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更不用说向上发展了,因此,他选择用充电来提升自己。

“在职充电”是防止“人才贬值”的一种好方法,要让自己“不贬值”,那就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会永远休息。

3.跳槽需要

姚莉从外语学院毕业后,就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做英文翻译,一待就是两年。最近,姚莉逐渐觉得相对于单一的翻译工作来说,销售工作更加吸引她,而且发展空间也更大,这使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我的专业是英语,但我除了能像外国人那样正常地说英语之外,今天看来并没有任何特长可言。于是,我申请了MBA,我想学成之后可以到一家跨国公司里去做销售工作,我在语言沟通上没问题,关键是销售知识,唯一能够达成目的办法就是充电。”

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及国际企业的本土化,使那些具有“一专多能”、精通一门外语、通晓国际商务规则的外向型人才备受青睐。所以,及时充电借以增加事业打拼的资本,必须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紧密地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充电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学,也可以参加培训甚至进修。但无论是哪一种,多跟同样处在职业黄金期的朋友交流,多跟业界、周边的智慧人士接触,是最好不过的方法。其次就是在工作中保持足够的敏感。有时候敏感比能力更重要,因为大环境的变数太多,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不断地学习别人,超越自己,才是充电的最根本目的。

如何为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条件 篇6

一、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们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们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群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学生在学习之前,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他的头脑中总有一个他所期待的学习结果。这里所说的学习结果预期有多方面含义。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人方向明确,激励人为之奋斗。学习没有目标,就像海洋上的浮萍,终年不知漂向何方,极大地浪费掉大好学习时光。学会确立学习目标,运用目标引导学习活动,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主体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确立学习目标,用目标激励、引导学习的过程被称为目标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认真培养学生的目标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目标学习能力。

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爱、信任、勇气、公正、动力”这五种力量,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五种力量,也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所在。所以在学生接受任务时,特别是一些对学生个体而言有一些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当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态,这时,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任务,使之对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充满了兴趣。同时应当善于用语言、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内部动机,让他们感觉到完成任务是一种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的事。只有当学生对此任务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此付出努力的代价。这不仅与情感的倾向、真挚和深刻程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教师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都期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我们就应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条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直面挑战,善于挑战,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成为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发展条件 篇7

农机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长效发展

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 农机流通销售产值近年来保持着20%左右的增幅, 呈现出稳健的发展趋势, 为农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目前, 农机流通市场开始具备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

一是销售规模继续增长。2012年, 农机流通销售农业机械产值达到3310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 有效地支撑了产品的流通。农机流通百强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 销售规模约占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的15%。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农机流通企业达到9家、50亿元以上的达到2家。

二是多层级流通体系形成。农机流通企业95%以上是民营和股份制企业, 构建了产权清晰、运营高效、管理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基本形成了农机流通企业、农机交易市场和农机生产企业的营销部门组成的多元化、分层级的农机流通格局。一些全国性、区域性“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开始引领行业发展。截止2012年, 农机流通企业约1.1万家, 农机经销点8.4万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交易市场30多个。

三是流通模式得到有效突破。连锁、代理、配送等新的农机流通方式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机交易市场发展步伐加快, 农机超市、品牌店成为农机流通新的亮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农机品牌店预计1000个左右。除中国一拖、雷沃重工等国内农机企业品牌店外, 约翰迪尔、久保田等外资品牌在中国也拥有多家品牌店。目前, 全国性农机连锁企业达到5家, 连锁店近3000家。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有40家连锁店, 江苏三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有50家连锁店, 这些农机流通企业创新式惠农发展模式有望成为流通企业新的龙头, 引领行业发展步伐, 成为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四是电子商务得到重视。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益, 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模式, 开始引起一些流通企业的重视。据了解, 目前已有多家农机流通企业正在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储备运营资源, 做好了前期准备。

农机流通电商面临的制约因素

先进改变传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当前的环境中电子商务要取得有序发展仍面临政策契合、资源整合、服务支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全价购机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由于农机流通电子商务最终面对的是全国用户, 针对电子商务的一些优惠政策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从目前政策环境看, 农机生产企业依据资质条件自主确定经销商, 颁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标识, 并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备案。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及时汇总经销商名单, 统一向社会公布。目前, 农机流通电子商务还没有得到多数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同时, 也意味着一家农机流通电子商务企业要向不同的省域备案。农机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与实体经销商经营条件和环境不同, 在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 营业、仓储场地面积也会与实体经销商不同。

二是需要资源优化整合。整体上看, 我国农机流通企业较多、分布分散、实力弱小;市场响应、满足能力不足, 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市场集中度低, 缺少有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经营模式落后, 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从目前看, 农机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刚刚起步, 企业缺少相应的订单、配送、反馈、服务等全国性共享资源, 缺少相应的优质资源投入, 流通效率较低, 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难以形成电子商务的规模效应、效益。

三是服务能力制约因素。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维修需求集中, 现有农机销售服务网络基础性建设薄弱, 普遍缺失信息化管理、先进的维修设备、高素质服务人员及充沛的优质备配件供应。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服务满足不了用户的售前使用培训、售中使用保养和售后维修服务诉求。流通企业多是具备区域性服务整合能力, 缺少全国性服务网络布局。

四是人力资源制约因素。国内流通企业电子商务还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缺乏先进的用人经验和激励制度, 竞争基础薄弱。普遍缺乏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有利用人环境, 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贫乏, 基本是企业内人才运作, 缺少掌握、运用开展业务的专业技能。信息化建设落后, 使远程交易和网络交易难以有效开展, 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农机流通企业应把握电商发展机遇

与传统农机流通模式相比, 电子商务面临着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望成为农机流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 需要政策扶持、资源优化和服务跟进的聚力推动。

一是市场主线、政策扶持。随着知识型、经营性农机用户的增多, 开始对农机电子商务有了强烈的需求。从流通企业电子商务目前发展情况看, 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投资上的扶持, 优先发展农机流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有实力、服务到位的品牌农机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 提高用户购机的便利性。以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同时, 制定专项政策减少购机补贴农机流通电商备案手续, 区别实体经销商和电商在经营资质、范围、规模、营业、仓储场地面积等方面的差别, 界定电商限入门槛, 并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

二是优化资源、提升能力。制定出科学的整体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目标, 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资源, 提高运营能力, 增强业务竞争能力。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增强企业实力和规模, 实施农机流通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以信息化带动农机流通创新发展。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加大对基础经营、基本设施等投入, 搭建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 探索农机超市、跨区经营等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建立健全整机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技术培训、客户管理等运营功能, 构筑交易规范、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运营体系。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界定线下、线上关系, 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实现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实现。加大宣传、推广和促销力度, 实施产品线上销售, 发挥比较优势, 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是加强服务、助推销售。加强营销服务网络建设, 创建农机流通电子商务服务品牌, 构建敏捷高效的农机服务体系, 形成布局合理、服务到位的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信息支持体系。整合优化社会服务资源, 做到产品销售和服务区域无缝连接, 实行敏捷化动态管理。着力完善自身的服务管理和快速反应机制, 不断升级服务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服务配件建设, 提高农机销售和配件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

创造条件促改革发展壮大上台阶 篇8

一、积极推进企业改革

改革是摆脱困境、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 但联社企业改革并不容易。几年前, 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 推动国企改革攻坚。几年来, 我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方面积极争取区里对联社企业改革尽量参照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进行,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现状, 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的灵活方式推进改革。我们结合全区联社企业的实际, 制定了《双阳区手工业合作联社企业改革方案》, 提出以省、市、区文件精神为指导,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 以转、售、并、破、租为主推方式, 以集体资本和职工身份“双退出”为标志,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形式多样化, 最终解除联社“无限责任”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坚持突出“一个重点”, 解决“一个难题”, 搞好“三个结合”, 实行“五个一批”。突出“一个重点”:就是以抓企业重组为重点,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本地税源不减少, 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职工解除身份后能够再就业, 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利益和保持社会稳定。解决“一个难题”:就是帮助企业核销银行贷款, 豁免财政借款, 搞好资产变现, 解决企业净资产不足、没有改制成本的难题, 从而保证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如国有划拨土地实行抄告单制, 职工解除身份补偿金尽量与国有企业职工相同, 用土地出让金弥补企业改制成本缺口等。在为企业化解债务时, 我区联社会同企业一起与银行及债权公司协商洽谈, 减免企业贷款偿还额度;与财政、税务部门协调, 减免企业所欠税款及财政欠款等来化解企业债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共为联社改制企业减免各种债务1000余万元。搞好“三个结合”:就是抓当前和抓长远相结合;抓稳定和抓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实行“五个一批”:一是对有产品、有资产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创造条件转一批;二是出售重组一批;三是有序退出一批;四是资产量化一批;五是租赁一批。

几年来, 我们按照上述改制的基本原则, 在严格改制程序的前提下, 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企业改制工作, 先后完成了长春双阳冲压件厂、双阳区龙山矿泉饮料厂、双阳区碳酸钙厂、双阳区化工材料厂、双阳区山河铁木厂、双阳区土顶铁木厂等6户企业改制, 共变现资产2374万元, 解除职工身份492人, 做到了凡具备改制条件的企业都进行改制。通过抓企业改革, 使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明显上升, 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 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努力拓展成员单位

前些年,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联社成员企业户数逐年减少,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区联社2005年在册企业13户, 通过改制重组, 先后有5户企业资产和人员退出联社, 原有联社企业只剩8户。为了扩充联社的经济总量, 提高企业的经济质量, 我们在加强原有成员单位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不断拓展新的成员单位, 并支持和帮助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 不断发展壮大。一是通过企业改制吸纳新成员。凡产品有市场、有一定资产、具备再生产条件的企业, 我们全力促使其重组, 通过出售产权的办法, 支持购买者利用场地、厂房和设备上新项目, 并将其吸纳为联社新的成员单位。我们先后把原长拖分厂改制后成立的长春市双兴机械有限公司、原双阳区针棉织厂出售后新建的双阳区新兴塑编袋厂、原双阳区化工材料厂改制后新注册的双阳区利盈化工材料厂、原双阳区碳酸钙厂改制后新注册的双阳区碳酸钙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 吸纳为联社新的成员单位。二是不拘一格发展新成员。在吸纳改制后新注册企业为成员单位的基础上, 我们还在全区范围内不分产业、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形式, 先后发展双阳区姜家沟煤矿、吉林省兄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长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联社新的成员单位。到2010年末, 双阳区联社共有成员企业16户, 联社成员企业资产达到14673万元, 比2005年增长155.3%, 平均每年增长20.6%;2010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030万元, 比2005年增长185.7%, 平均每年增长23.4%。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联社成员企业的主体是工业, 工业发展的核心是项目拉动, 只有上项目才能提高联社成员企业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因此, 几年来, 我们在项目规划上, 紧紧围绕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 遵照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科学规律的发展原则, 遵循工业项目进园区的集群式发展思路, 切合实际地结合区域特点, 利用资源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 规划联社企业发展的主题方向。几年来, 我们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三条原则”, 突出“一个重点”, 做好“三篇文章”。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立足上大项目, 如吉林省兄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14000万元的年产30万樘实木门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97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6000平方米, 新增木门生产线2条。项目建成投产后, 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000万元, 利润3500万元, 税金1000万元。二是坚持新上项目和老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 如今年新纳入的成员企业——长春市双阳区双丰白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淘汰落后产能机械化新型环保立窑项目, 就是新项目给力, 老企业落地, 老企业借助新项目腾飞的典型个案。三是坚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上项目。突出“一个重点”: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几年来, 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投资建设技术改造项目8个,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00万元。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围绕石灰石、方解石资源, 在化工建材产品的深加工上做文章。我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 石灰石储量达到30亿吨以上, 现在只有亚泰水泥、大力纳米两家企业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很大。我区联社成员企业长春市双阳区碳酸钙有限责任公司扩建的年产6万吨轻质碳酸钙工程技改项目已经启动, 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 其轻质碳酸钙产品在日化、造纸、塑料、橡胶、涂料、油漆、油墨等行业广泛应用, 是一个资源型深加工、延伸石灰石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社会效益显著的好项目。二是围绕煤炭资源, 在烟煤、无烟煤、型煤等产品上做文章。双阳地产煤资源较为丰富, 我区联社成员企业双阳区姜家沟煤矿井口改造项目, 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企业投资2800万元完成技术改造任务, 井口产能由原来的6万吨扩大到15万吨, 达到了国家标准, 企业得到了健康发展。三是围绕农副产品加工, 在实木门、木家具加工产品上做文章。如吉林省兄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实木门项目, 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当下广播的生存条件与发展之路 篇9

1 笔者眼中的广播发展

在电视普及前, 每家每户都会听广播, 此后, 电视媒体的普及, 让广播瞬间陷入了低谷,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保持着收听广播的习惯, 而在一定程度上, 广播的听众也一度受制于文化素质不高的尴尬;后来因为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 城市道路不断新建延伸, 移动人群成倍增加, 传统广播终于从汽车终端上找到了生机, 司机用车载电台调节单调的驾驶行程, 享受美妙的音乐, 了解拥堵的路况, 不管是什么样的驾驶员, 此时的广播将所有路上的司机“包圆”, 而此时广播将这部分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看作是“衣食父母”;但是好景不长, 时代发展, 科技进步, 各种免费的自媒体电台 (喜马拉雅、荔枝电台) 、音乐平台 (豆瓣、QQ、酷狗) , 汽车蓝牙连接, 各种交通路况信息整合APP等不断涌现, 优质的听众对广播的依赖明显下降, 有的驾驶员在时代的更迭中离开了广播, 原本忠实的听众开始流失, 受众似乎再次向文化素质不高的老路滑落。另外, 更为残酷的是, 众多新媒体运营商看好了庞大的汽车市场, 在发展规划中来分汽车市场的“一杯羹”。如今看来, 传统广播的的确确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考验。

2 受众分析

在分析收听率报告时发现, , 节目或频道的数据体现稳定且上升, 但为何在日常未有明显体现呢?笔者认为, 不是没有人收听广播, 而从业者并不知道茫茫人海中哪些是广播的听众。

如今, 广播的听众正在变化。电视普及前, 娱乐方式较少, 受制于此, 受众在收听广播时往往会记录消息、经典语句、收听长书等, 从中不难看出受众的专注度高。而如今, 在高压、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 还有多少受众会专注地收听节目?广播中的信息是稍纵即逝, 让人过耳即忘, 这里不是说广播中的信息没有价值, 只是时代的推移, 受众在收听上更加随心所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广播人应不放弃任何一位潜在的听众, 找准目标人群。

以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公布的2015年4月青岛地区移动收听市场调研报告为例, 在受访的移动收听人群中, 中青年的比重巨大占95% (25~34岁、35~44岁、45~54岁) , 其中, 34岁以下收听占比42.3%, 34岁以上占比57.7%。其中, 男性占65.7%, 女性占34.3%。了解了收听主力后, 再来关注受访移动收听人群的教育程度和收入。在2015年4月青岛地区移动收听市场调研报告中, 有83.7%的受访移动收听人群教育程度在本科 (不含本科) 以下, 这也从侧面反映听众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程度不高, 而在移动收听人群月收入比重中, 月收入4 999元以内的占据80.7%的比重。而在青岛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5年2季度城市居民收入、支出统计中显示, 2季度青岛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 063元。而按照赛立信的统计数据, 以收听人群中收入占比最高的4 999元月为例, 估算2季度受访收听人群收入大概在15 000元左右, 远远低于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文说具有消费能力的听众是广播的“衣食父母”, 但以两组数据比较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受众虽有购买力, 但购买力不强。

另外, 从受众的职业来分析, 受访者中占比前三名是, 公司职员占23.3%, 职业司机占26.3%, 个体工商户8%。这与广播定位的高端人群有所出入, 受访者中高端人群比例, 职业经理人/高管、中层管理人员、私营业主三者之和仅占15%左右。那么, 是否可以得出青岛地区运营的各广播频率对中高端人群的吸引力不强。

因此, 从数据分析不难看出, 青岛地区移动收听的主力军是谁, 在哪里。当然, 如果为了更为精确可以各个频道可能自己做一份调查问卷, 统计数据, 这样更能准确定位。 (思路:在加油站对车辆做问卷调查或自己记录调查) 另外, 需要为主力受众量身打造节目内容, 在夯实收听基础的同时, 将中高端的内容或产品不断植入其中, 慢慢培养受众向高端转变。而一味地追求自吹自擂的品质, 往往就没有危机意识, 变成自满自足, 日趋僵化, 也丧失了生存的主动, 找不到合适的受众人群,

3 创收与节目发展

目前, 广播行业中还有一个“尴尬”——自收自支, 这就驱使着一线媒体人为了确保频率的正常运营, 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创收。最近几年, 整体经济形势下滑, 传统的几大客户地产、汽车、金融和电信等在广播的投入均有减少, 客户对具体的投放平台也由多到精, 由精变专一, 如何去招商引资又成为问题。

另外, 2015年9月1日《新广告法》的推出也势必会让之前依靠医疗广告支撑的电台彻底面临转型, 守旧吃老本, 是万万行不通的, 只会被时间的车轮碾得粉碎。

广播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 如今, 在挑战面前, 它需要更有活力, 少一些官僚作风, 多一些实干精神, 少一些闲言碎语, 多一些集思广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舆论环境的轻松开放, 老百姓的生活愈发精致, 也促使媒体进一步融合, 这样才能迎合、立足于当下的大环境。

4 节目质量是一切的根本

在此又要延伸出另外的一个话题——节目质量或节目品质。社会经济的发展, 让受众对物质上的欲望渐渐淡化, 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更加迫切。在兼顾运营与创收的同时, 一个频率的立台之本还是节目。什么是好节目?节目形式新颖欢快的, 线下活动丰富多彩, 节目为频道实现创收的, 每个人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对于节目的要求, 不能只一味地看一个方面, 这就好比一套频率的发展。一档好的节目是需要主创人员精心的策划与编排, 在内容上下功夫, 支持原创与评论而不是网上随便找找复制粘贴。但在现实中, 时常可以看到主持人直接不采不编。一档节目在一定阶段即便在创收上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但节目质量和听众反馈却能够让节目依然立足于本地市场。相反, 那些不经过编排, 临时想起什么说什么, 随便糊弄的节目或主持人往往“寿命”很短暂。广播节目发展情况与市场紧密相连, 这也是在市场化下优胜劣汰的根本, 或按照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能做出一些预判, 频率内部据此进行一定的评估和考核, 但如果一味依靠市场来进行调节, 将丧失自我主动权, 将使频率和节目趋向“灭亡”。好的节目需要媒体人用心去做, 不可马虎大意。

5 对策分析

如何探寻一条出路, 让面临困境的广播获得重生和复苏。新的管理理念、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团队的重新洗牌组建至关重要。

大多传统媒体一直都在“+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广播也不例外, 两者有何不同?“+互联网”就是消息在采写时后通过上网、发微博、微信和APP等方式推广, 这就是“+互联网”, 没有按照媒体语态进行创新;而“互联网+”是在原有的格局下, 另辟蹊径, 寻找新的营生道路,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 通过策划、推广将优质的方案推到线上、线下, 吸引广告招商等从中实现宣传推广最大化和盈利最大化。它是一个依托广播线上平台, 线下可以实现盈利创收的新渠道。

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移动电台市场分析报告》显示, 目前国内的移动电台APP下载量暂时分为三梯队格局。截至2015年3月31日, 蜻蜓FM以16 713万次累计下载量位列第一, 考拉FM电台排名第二, 下载量为13 606万次, 喜马拉雅听书以12 290万次排在第三位。遗憾的是, 这里没有一家传统广播客户端的身影。而唯一存在于笔者手机中的传统媒体客户端也只是央视音影 (个人感觉用户体验一般) 。其他的广播频率大多都嫁接在APP中, 如青岛地区APP爱青岛中可以收听收看, 青岛地区的广播和电视节目, 但这种嫁接它远远不如移动电台的专业化。

如此这般的竞争, 广播需要走出一条新路。第一, 个人与团队的危机意识要强, 有危机意识才会察觉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是节目方面还是活动方面, 还是听众的维系方面等, 危机意识的建立往往让节目和主创更有动力和活力。而如果失去危机意识, 早晚就会被淘汰出局。另外, 服务、推广的思维理念也必须转动起来。第二, 各广播频率需要一个智囊团或大型活动部来进行创新, 想要实现转变, 就必须痛定思痛、壮士断腕, “牺牲”部分节目主持人、编辑和导播等员工组建成团队, 承担智囊团或大型活动部的任务。将频率和节目作为商品, 活动策划、执行、推广、招商和营销等由智囊团负责, 智囊团抓住频道、主持人和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带领团队集思广益, 实现线上收听人数多、效果好, 线下参与高、知名度高、有影响力, 利用大型活动实现招商。第三, 多平台联合推广形成合力, 如果频道单个实力较弱, 可以实现合纵连横, 既要团结又要发展。例如:爱青岛客户端在各广播频率投放的宣传以及由青岛新闻广播承办的红色经典跑活动在全广播投放宣传, 还有875经典音乐调频招聘宣传等, 实现广播频率宣传一盘棋。第四, 激发人才的积极性, 不再受制传统媒体现状, 留住部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同时全员竞争上岗, 采取末位淘汰制;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跨部门合作, 频率整合各自资源, 将对的人输送到对的地方;设立奖励机制等净化现有媒体环境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第五, 实现直播秀, 依托网络与新媒体实现真人直播秀, 人人都有主持梦, 这样的准入门槛的降低, 让更多受众成为主角, 自媒体电台与传统广播电台合作, 频率主持人也可以利用网络开辟新天地聚拢人气, 也能够起到助推作用, 吸引投资。

参考文献

蓝色经济条件下物流发展的研究 篇10

1 蓝色经济悄然兴起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 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 更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在世界范围内, 国际海洋在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 但还远不是蓝色经济强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蓝色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 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如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 成为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探索的新课题。蓝色经济也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2 蓝色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物流的必要性

2.1 物流业对蓝色经济起着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

蓝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海洋经济为主题, 实现海陆一体综合开发, 不仅需要强化蓝色经济区内制造业和商贸流通行业的关联性和耦合度, 而且需要加强区内海洋制造加工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互动性和耦合性, 提高蓝色经济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而物流业恰恰是蓝色经济区得以崛起及最终形成起到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 且为其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的加速器和先行官。因此, 在蓝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从战略的角度突出物流业的特殊作用, 而且更需要确定物流业为蓝色经济区科学开发的支柱产业地位。

2.2 港口物流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与核心

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 在蓝色经济区相关产业架构的供应链中成为关键的成员之一, 不论是相关产业的前向一体化, 还是后向一体化, 港口物流都将是其关键环节的核心。所以, 科学合理规划港口资源, 发挥港口群带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优势, 彼此协调合理分工, 整合与盘活资源, 作为蓝色经济区崛起的动力源。

2.3 蓝色经济区建设与物流业互为联动推进地区经济增长极

蓝色经济区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经济变量之运用, 必然使其增长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产生联动与互动效应。而物流业则是与蓝色经济区的相互依存和联动中释放其增长极。因此, 物流经济增长极是依托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不断形成;同时又促使蓝色经济区增长极的不断延伸而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工业综合体。

2.4 提升现代物流的竞争力, 推动区域蓝色经济的发展

在蓝色经济区域范围内将不同经济组织实体进行地域性生产布局组合, 实施最大限度的开发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宏观管理, 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化协作, 不仅有助于蓝色经济区整体功能得以发挥, 并且使现代物流的关键要素融入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内。要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的综合优势, 就要不断提升现代物流在区域内诸方面的竞争力, 推动区域蓝色经济的发展。

3 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物流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蓝色经济的兴起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 在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 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3.1 现代物流观念不强

由于很多传统的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在观念上对供应链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重生产、轻物流, 重自理、轻外协, 供应链管理理念不强, 对现代物流业地位及其对整个经济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潜在的支柱产业来看待, 给物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2 物流政策法规不完善、扶持力度亟待加强

物流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制约着物流企业, 也不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物流各项作业分属的有关部门各自为政, 制定的许多法规, 很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另外, 物流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投资回收期长, 为此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物流的重点工程进行扶持。同时, 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一体化运作, 物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3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有待提高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 是物流系统的灵魂, 没有物流的信息化, 就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扶植力度不够、物流企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众多中小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物流信息化会促使物流标准化。而在物流标准化方面, 物流标准化体系难以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现在是各地区各行业各自为政、物流标准不一致;物流各环节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 各相关环节信息资源仍未充分整合, 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 使得现代物流业的难以协调发展和高效运作。

3.4 符合蓝色经济要求的物流人才短缺

优秀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人才短缺也是蓝色经济物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在蓝色经济区, 同样面临着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人才、企业物流职业经理人、物流工程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等困难, 熟知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流成本控制分析与预测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的物流高级人才更是匮乏。

4 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物流的对策

目前,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蓝色经济时代, 蓝色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物流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 对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物流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4.1 优化调整物流规划、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蓝色经济区的政府部门要从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高度对物流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同时制定配套的实施措施或者细则, 优化调整蓝色经济的物流规划, 依托海港、空港、陆路三大物流系统, 整合海关、检验检疫、港口、机场等口岸物流资源, 完善口岸通关便利措施, 提高物流效率并且要加强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切实改善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加物流运作效率。

4.2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蓝色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 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协调推进, 才能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因此, 必须从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 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规划, 完善提升集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管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 推动物流枢纽的功能升级, 提高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和物流运行效率, 依托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积极开展蓝色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物流业务, 提升物流服务功能。

物流的信息化进程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面来共同推进。一方面物流企业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全面提高企业本身的信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政府要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为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提供平台,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各种物流标准的建设工作, 推进物流产业标准化建设。物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可以提高物流活动的可控性、便利性, 降低物流交易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以物流的标准化促进蓝色经济条件下物流的现代化。

4.3 为保证蓝色经济物流体系可持续发展, 建立物流人才保障机制

蓝色经济发展过程中, 需要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运输专业知识、成本管理知识、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识等, 并且要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要建立物流人才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市场, 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物流人才, 满足物流企业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其次, 采取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依托蓝色经济区内的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充分发挥高等学府、职业教育等正规教育渠道的培养作用, 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物流企业自身培养, 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业余培训等手段, 提高在职人员的物流专业素质和水平, 同时鼓励物流从业人员参加各种物流培训获得资格证书, 为蓝色经济的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保证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4 蓝色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应建立绿色物流理念

绿色物流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与在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中与环境协调的要求。首先, 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强有力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 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企业绿色物流。其次, 作为绿色物流行为主体的企业应该树立绿色物流理念, 强化物流管理, 构筑绿色物流发展框架, 将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另外, 应由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协同建立广泛的废弃物循环物流。在蓝色经济条件下, 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 努力降低污染排放, 减少资源消耗, 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

4.5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重视冷链物流

港口物流作为联结水陆运输的核心枢纽在蓝色经济区中举足轻重, 港口物流是水运模式下的现代物流集成系统, 是物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现了供应链物资流通整体系统中基础的物流支持和附加的增值服务功能。港口作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主要节点, 能否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服务, 将成为决定其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沿海地区, 最基本最原始的就是渔业养殖生产。而大规模的渔业养殖生产离不开发达的冷链物流。随着蓝色经济的大力发展, 相配套的冷链物流也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两方面共同作用才可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也要重视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 在蓝色经济悄然兴起和发展的今天, 现代物流作为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蓝色经济区内物流的统筹规划, 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提升现代物流的竞争力, 推动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从蓝色经济的悄然兴起开始, 阐述了在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分析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从而提出了在蓝色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物流应该采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蓝色经济,现代物流,蓝色经济区

参考文献

[1]刘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 2011 (4) .

[2]刘伯超.常州市物流产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 2011 (9) .

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四大条件 篇11

一、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看以内需拉动增长模式是否建立

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一旦当靠着行政的、外在的力量将经济启动起来,需要内在机制引领经济继续发展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了内在机制的不足和无力。这里所讲的内在机制,就是靠内需,主要是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内在机制不足和无力的情况下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唯一的选择就是按照既有路径继续加大行政性的投入,于是就陷入了凯恩斯主义的依赖症,即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继续进行更大的投入。消费不足意味着企业不景气,企业不景气意味着税源的缺乏,在税收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只能是开动印钞机器,接下来就是通货膨胀。

本次启动内需的政策的侧重点在于基础建设,在启动国内消费的方面虽然也有着力,但明显着力不足。鉴于消费拉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需要增加劳动者的收入,需要社会保障以无后顾之忧,难以一蹴而就,相反对于“保八”而言,靠政府投资型的基础建设却有着立竿见影、刀下见菜的效果,但这却不是持续增长的机制的建设。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所以对我国影响甚大,原因尽管是多重的,但过度依赖外需,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为了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动,为了中国持续健康发展,长远地看,我们必须着力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的建设。

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看企业活力是否恢复起来

什么是经济的真正恢复?经济的真正恢复在于企业活力的回复,而不在于GDP的增加。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有充满活力的强大的企业。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于有一批历经风浪,久经考验的知名企业,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经济发达,同样在于有一批充满活力的知名企业。相反,GDP却是可以通过其它的途径,例如单纯的政府投资就可以增加GDP的。于是就会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政府投资是花钱的,企业活力是挣钱的。如果企业活力没有恢复,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就成了问题。

诚然,政府投资对于企业活力的恢复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这种积极作用是有限的,企业活力的恢复一要看市场,看市场需求状况是否转暖,二要看政府创造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及相关经济政策,三要看企业的应变能力,看企业能不能把问题转化为机遇,能不能弯道超车。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危机给优秀的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了机遇。据此,宏观经济政策既要有利于启动内需,更要着重于企业活力的塑造。

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看经济结构是否得到调整和提升

美国次贷危机所以对我国经济影响甚大,还在于我们既有的经济结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的一课,过去利用廉价的土地,人力成本优势,承担国际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端生产能力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既有的靠低成本,污染环境、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经济结构亦使我们非常被动。

经济危机通常是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极好时机,危机本身是调整和提升的杠杆。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走出危机的契机。如果经历了危机而经济结构没有得到调整和提升,那就白白地经历了一次危机。

毋庸置疑,启动内需的一些作法,不仅没有使经济结构得到有效地调整和提升,相反使结构问题更严重了。结构调整要淘汰落后产能,然而为了“保八”,以往一些低层次重复建设的、污染环境的项目,这次都重新包装而再次登场。

经济结构能否有效调整,关键是有效的调节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既有的体制架构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我们既有的体制架构中,地方政府几乎形同市场主体,片面追求GDP。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在给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和行为,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也是如此。在给定的条件下具有短期行为。于是有利于GDP的增加的项目,哪怕不符合环保要求,哪怕是低层次的重复建设都会上马。这种体制上的先天不足,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提升,是我们的经济结构迟迟难以调整和提升的基本层面的原因。

其次,调整和提升经济结构还有一个产业选择的机制的问题,是谁来选择未来产业的发展的方向和项目,是靠政府来选择呢,还是靠市场来选择,我以为应当是政府指导下的市场选择,是政府与市场划定不同活动区域的有机结合,政府千万不要越俎代庖的圈定。没有政府的干预,比尔·盖茨照样选择的很好,柳传志们也照样选择的很好。政府可以高瞻远瞩地指引方向,真正的选择还是让企业、企业家去决定,面对市场的时候,企业家更聪明,不仅在于他们的聪明,还在于与财产的关系使他们不能轻易地交学费。

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建立

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魅力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即使历经危机,包括这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都没有提供市场经济退出历史舞台的证据,相反,经过面对新的问题的修正,使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了。人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市场经济的伟大魅力。

我国历史上是自然经济,又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由于“路径依赖”,我们指导经济的作法中有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例如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表现为频繁的宏观调控,而且这种宏观调控也极富计划经济特色: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干预金融机构、干预产业部门。规范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旨在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完善监管,修补市场,其落脚点依然在于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我们的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宏观调控则是政府过于担心经济波动,一会怕热,即通货膨胀,一会怕冷,即经济紧缩,一旦觉察到或热或冷的迹象则立即反映过度。最近经济从防热到启动内需,再到防止产能过剩,似乎说明正是这种过渡的干预干扰了经济自身运行的规律,诱发了短期行为和经济的大起大落。市场经济的正常状态是企业与市场的博弈,频繁的宏观调控变成了企业不是看市场,而是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博弈,这将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国经济要健康持续运行就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建立这样的体制,至为关键的是要规定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规范宏观调控。

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的体制,还必须规定国有企业的边界。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了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天然合理性,全世界计划经济也都证明了国有经济的低效性。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都是市场积极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正是根据这些理论和实际的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正确提出了“抓大放小”,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四两拨千斤等战略思想,并由此取得了民营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然而在启动经济中,却大有国进民退的趋势。无论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人们都没有理由为国有企业的扩张感到乐观,而应当感到担忧。这样的作法不利于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关政策应当对此加以限制,明确国有企业发挥作用的边界,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环境,切实保证民营企业的产权和发展空间。■

新媒体条件下电视包装的发展展望 篇12

新媒体的发展如同一个强大而奔涌的浪潮席卷而来,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包装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发展势不可当。本文将介绍新媒体和电视包装的概念,分析电视包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媒体条件下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让大家对其有更深的了解。

二、新媒体和电视包装

新媒体是现在常被提及的一个词,而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而笔者认为,所谓新媒体就是能同时对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也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能消除传统媒介之间的边界,消除国家之间、群体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性。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而言的,是一种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数字电视机、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集个性化、独特性为一体。

电视包装则是各个电视台和电视制作传媒公司经常用到的概念。什么是电视包装?电视包装就是俗称的电视媒体品牌形象包装,是根据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包装设计而展现电视的自身独特性、发展性和巨大的影响性。从最开始的没有整体定位和品牌形象概念的简单节目包装,到运用二维、三维等多种多媒体技术的整体包装,最后到新媒体出现后电视包装要考虑在播包装和离播包装,需要具备电视整体包装策划和制作,讲究品牌形象的宣传和管理等全方位综合服务的能力。

三、电视包装存在的问题

在媒体工具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传统电视包装将面临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危机,但不可否认,这是大势所趋。即使是现阶段的电视包装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 电视包装注重模仿,注重形式。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在电视包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多数电视包装都是模仿的多,而带有创造性的原创作品偏少。因为过多模仿,生搬硬套外国的电视包装模式,有太多的噱头,缺乏内涵,也无法真正表达信息,使得电视包装的精品少之又少。

2. 电视媒体对包装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认识。

我国的电视包装历史比较短,制作公司有时会对包装目标不明确,进而无法运用适当的包装元素,同时因为专业人员比较缺乏,电视包装编排不够科学,关键部分有所缺失。在编排完之后,又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无法进行后期的改进,使得作品规范性不高。

虽然新媒体在某一方面给传统的电视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但同时也给电视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电视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发展将会是一大出路,备受瞩目。

四、电视包装发展的展望

新媒体和电视包装的融合发展时不我待。电视包装作为电视品牌形象推广而发展起来的重要行业,在新媒体浪潮下的发展趋势也非同一般。

1. 在新媒体条件下,电视包装的平台将会多元化。

电视将和互联网结合,开创频道网站、主持人微博、观众微博、网络电视等,加大宣传力度。电视频道在互联网新媒体中的各个窗口展示自身形象,使电视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形式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还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拓展,运用短信平台、手机、电视等让人们每时每刻感受到电视包装的影响。

2. 创作者将为观众展示电视包装的灵魂——创意。

电视包装的精髓就是创意平台的展示。在新媒体浪潮下的电视包装,将创意作为设计核心,做出有别于过往电视包装的独特效果。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一个好的创意会使包装的节目迅速吸引观众眼球,达到品牌的效应。所以要将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提炼精简,利用最短的时间以最新颖、最有效的方法让观众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3. 电视包装将进行社会根基铺垫。

当今的电视包装缺乏专业人才,相信在新媒体的条件下,这个问题会得到大的改善。在高等教育中培养电视包装专业学科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科技条件下,电视包装设计是以一种数字媒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因此它包含的学科也非常丰富,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电子信息等交叉专业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在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教学的今天,电视包装将以一个独立的形态得到充分的发展,专业院校开设电视包装专业,以科学的教学体系、严谨的教学作风、专业的学术理论培养出专业的电视包装人才,从最根本解决电视包装的问题,为新媒体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五、结语

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我国电视包装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也迎来飞速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包装将会有更意想不到的天空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为新媒体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杨帆.动画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D].中国传媒大学,2007.

[2]孙杨.电视包装中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艺术美的审视[D].山西大学,2011.

上一篇:校本教材建设下一篇: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