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童话》

2024-09-07

《春天的童话》(精选5篇)

《春天的童话》 篇1

1开篇

在越来越接近成熟的路上,我不能否认童话依然能如小时候一样在某些时候救赎我,治愈我,我也依然对童话中描写的美好结局持有幻想和向往,但是这种渴望抵挡不住我愈发清晰地明白童话永远脱离于现实而存在。于是对童话的感觉慢慢淡了,终于学会在现实中残忍的自我治愈,调侃着童话中的完美结局,内心里深处却因为不能拥有而越加苍凉。才总算明白那句网络流行语: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说这句话的人真是明白透彻的一个人,把这世界看得那么明了。

2传统童话的黑暗元素

我始终认为,任何文学形式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黑童话的崛起也非偶然。严格意义上讲,童话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阴森黑暗的情节:白雪公主中的毒王后,红舞鞋中的跳舞而死的小女孩, 锡兵与跳舞小人中两位主人公在最后同时掉在火炉中,这些都可以看作是黑暗童话。只是不像现在的黑暗童话那样重口味罢了。

《西方另类史》里讲,在早先的时代, 儿童不像今天受到社会的呵护,更早让孩子们通晓世事的黑暗,才能让他们更早学会自我保护。

小红帽

我们熟知的这则故事的结局是一名樵夫杀死了凶恶的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其实,最初的法语版本里,夏尔 • 佩罗笔下的结局并不美满。其中,那个富家姑娘询问大灰狼去她外婆家的路,狼给她指了条错误的道路,最后她不幸被吃。故事结束了,没有樵夫,没有外婆,只有大灰狼和小红帽。故事的寓意便是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海的女儿

迪士尼版本的“海的女儿”是个不折不扣的弥天大谎:爱丽尔人鱼变成了人, 和艾利克王子结婚,奇妙的婚礼还在人和鱼族里进行。但是,在安徒生的最初版本里,人鱼目睹王子和公主结合,绝望地离开。魔咒中,只有用剪刀刺死王子,她才能获救。她没有照做,而是跃进大海,变成了泡沫。后来,安徒生对童话稍稍做了温和地修改,新的结尾中,她没有变成泡沫,而是成为了上帝的女儿,在天堂安息。可无论如何,她依然是死去了的。

3现代社会的黑色童话

且现实和童话本来就是两个世界,若传统童话表示的是理想,黑童话则表示现实,根本不必混为一谈。黑童话更像社会题材的短篇小说,恰与像糖果一样甜腻, 与充满美好、希望、色彩斑斓的传统童话相对。传统童话本来就是这个社会的一片清静之地,尽管不与现实相符,也不必赶尽杀绝。何况,儿童的教育根本少不了传统童话,儿童们需从中接受启蒙教育,这也是传统童话永远不能被取代的的重要作用之一。

此外,黑暗童话的主旨个人认为还是要弘扬美。这是种美是毁灭的,悲剧的。但是就像莎士比亚说的 :“悲剧使人情感丰富。”黑暗童话也是通过离奇,诡异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美。这也就是说它是对现实的肯定。是在我们成长之后同样对美还有追求。

4童话的另一种结局,不会只是黑童话

黑童话中作者献给大家的不一样的结局,让大家从另一种方向感受童话,颠覆传统童话固定的美好模式,给童话文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引起一股新浪潮。然而我们须知道,童话的结局除了“幸福生活在一起”之外,并不仅仅只有黑童话。在这一点上《安徒生密码》给了我很好的解答。

《安徒生密码》给我的感觉概括说是: 初次听说不以为然,了解之后感动满满。 第一次听说这部剧时还以为跟其他的儿童剧一样,无非是一群成人儿童演员装扮成白雪公主小矮人灰姑娘后妈王子这类经典形象,唱唱跳跳地讲述着那些熟悉到麻木的童话故事,舞台上就像山寨版的迪士尼乐园。但偶然之下陪着弟弟观看之后,便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剧这般简单。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编剧,都是自己的安徒生,当下里每一个或大或小郑重或随便的一个决定和选择,都会让故事有一个不一样的情节和结局。

和我一起在场馆里坐着的这群可爱的小孩子,他们有一天也会长大,那些对这个世界纯真的幻想早晚有一天会遇到现实世界的“黑童话”。王子公主不一定最终会走到一起,灰姑娘也不见得会有水晶鞋……但是我希望他们会明白,这个世界即使有再多的黑暗和阻碍,结局也是可以走向美好的,不是所有的童话都会变成黑童话,只要心怀勇气、智慧、善良和爱,黑童话的结局是可以打破的。

“心怀勇气、智慧、善良和爱。”送给小孩子们,也送给日渐成熟不再可爱幼稚的自己。

摘要:黑童话即黑色童话,是一种以童话的叙述手法为载体,表现黑暗、恐怖等内容的文学形式,与像糖果一样甜腻,与充满美好、希望、色彩斑斓的传统童话相对。黑童话绝不是乖孩子枕边书,更像是成年人的读物。透过美好的表象,光华下是一些腐烂变质了东西,如黑色一般,晦暗绝望。对现实世界有无声的控诉,也是对所谓的美好事物质疑。

关键词:黑童话,成人读物,现实,黑暗

《春天的童话》 篇2

早上起床,拉开窗帘,阳光立刻跳进我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暖暖的,舒服极了。

窗外的迎春花,开得正艳,金灿灿的,一串串地从枝头上垂下来,像小姑娘的花辫子,在微风中摇曳。月季花呢,发出了胖嘟嘟的嫩红的新芽,嵌满了枝头。孕育了两个月的兰花苞,终于露出了害羞的小脸……

乡下外公家,房前屋后,则是一片新绿,郁郁苍苍,密密麻麻,全是竹林,一眼望不到边。

沿着光滑的石板路,就能看到一个个探出脑袋的竹娃娃。竹娃娃依偎在竹妈妈身边,顽皮地数起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一件,两件,三件……竹娃娃数得不耐烦了,撅起来了小嘴:“妈妈,你怎么给我穿了那么多衣服呀?我都热坏了!”

竹妈妈摇了摇柔软的身躯,心疼地抚摸着小竹娃,说:“我可爱的孩子,冬天太冷,妈妈怕你冻着了。你看,转眼间,你们都快长大了!”

竹娃娃红着脸,撒着娇,有一些好奇:“妈妈妈妈,我怎么长得一点都不像您呀?”

竹妈妈又笑了笑,说:“傻孩子,春天已经来了,你们就快长大了,等你长大,就和妈妈一样了!”

《春天的童话》 篇3

小欣月的父亲朱德春和母亲候玉双都是吉林省九台市卢家乡4社的农民,朱德春在一家建筑队干零活,候玉双在饭店打工。欣月还有一个6岁的弟弟,正上幼儿园。2005年9月1日,7岁的小欣月入读九台市卢家小学。聪明的她不仅成绩优秀,还被同学们选为班长,当了班级的小旗手。每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是小欣月最向往最激动的时候,她经常对爸爸妈妈说:“以后有机会,你们一定要领我到北京,去看一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可是,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小欣月就陷入了灾难中。10月23日下午3点多,小欣月正和几个同学一起排练舞蹈,突然大叫一声,摔倒在学校的操场上,老师和同学们赶紧将她送到九台市人民医院。医生作了详细的检查后,惋惜地对匆忙赶到医院的朱德春说:“你女儿患的是髓母细胞瘤中晚期,病情相当严重,脑部已经积水,头部变大,以后很可能双目失明。她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你们也不要再浪费钱和时间了。你们现在能为她做的,就是让她快快乐乐地走完剩下的路。”

从此,小欣月告别了美丽的校园和可爱的同学,告别了她刚刚开始的学习生活,回家休养治疗。12月的一天中午,刚吃完饭,欣月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漆黑,眼睛什么也看不到了。

倾城而动为了小欣月的最后梦想

2005年12月底,朱德春夫妻带小欣月到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看病。为方便治疗,一家人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平房住了下来。妻子到饭店打工,每月挣500元钱,女儿由朱德春照顾。小欣月每天都得吃药打针,以缓解颅压高和呕吐。因为眼睛看不见,小欣月不知道身边有没有人,隔一会儿就喊一声“爸爸”,朱德春每次都答应一声。为了给孩子治病,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2006年2月中旬他为了凑医药费,打算卖电视机,欣月说:“爸,你要是卖了电视机,我还怎么听新闻联播呀!我虽然看不见升旗了,可还听得到啊!”听了女儿的话,朱德春只好把电视机留下来。实在没啥可卖的,就把用来做饭的煤气罐卖了。女儿5个多月的治疗,花光了夫妻俩东借西凑得来的3万元钱。

尽管贫穷,朴实而憨厚的夫妻俩还是想满足女儿最后的愿望——去北京看升旗。女儿刚生病时,夫妻俩就开始一点一点地攒去北京的钱,可是才攒到400多元,孩子的眼睛就看不见了,朱德春夫妻为此痛心不已。

生病后,小欣月的头部因积水变大,血管也变形了,打针渐渐打不进去了。每次扎针,小欣月都忍着不哭,就是全身疼痛难忍时,她也只是紧紧拉住爸爸的手,将眼泪含在眼眶里……给她看病的医生护士都说,这个女孩太坚强了,忍受疼痛的能力甚至超过了大人。2006年3月中旬的一天,欣月突然对爸爸说:“爸爸妈妈,你们别为我难过了。我知道我的病是好不了了,有钱多给弟弟买些吃的吧。”听到这话,夫妻俩不由地为女儿的懂事抱头痛哭。同时,他们给女儿圆梦的念头也更加迫切了。

想来想去,朱德春试着给长春《城市晚报》打了电话。3月17日该报刊发了《绝症使她再也看不到升旗了》的报道。众多的长春市民为这个苦命女孩的不幸命运而惋惜,更为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想着看升国旗这样一种纯真质朴的感情而感动,当天就有一些好心人打电话到报社表示要帮欣月实现去北京看升旗的梦。

3月17日上午,长春市华夏陵园总经理孟女士向报社表示愿意出资让小欣月去北京,圆这个可怜女孩的梦。听到这个消息,朱德春竟激动得哭出了声,马上将要去北京的消息告诉小欣月,小欣月高兴得笑个不停。

然而,第二天朱德春到医院咨询后,医生却告诉他们,小欣月目前头部积水严重,脚和腿已经变形,她的身体肯定承受不了长途的折腾,只要感冒,就会有生命危险——带女儿去北京圆梦的愿望破灭了。这天晚上,朱德春一夜没有合眼,想出了一个看似荒唐的主意:带孩子在长春坐车转一圈,到一个能升国旗、奏国歌的地方,告诉她那里就是北京天安门。朱德春夫妇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报社,立刻得到了响应。《城市晚报》为此开通了专门的热线,让广大市民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一时间,小欣月的最后心愿牵动了众人的心,无数的市民把电话打进了报社的热线:

“我是东北师大的学生,我愿意当一个观众。”

“我是北京口音,我愿意当‘北京公交车’上的‘售票员’。”

“我是导游,我可以在路上为她讲解北京和天安门的一些情况。”

“我们是雷锋车队,我们愿拉着小欣月在长春多转几圈,让她觉得是在去北京的路上!”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段校长说:“为了圆孩子的梦,学校随时可以为她举行升旗仪式!”

有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报社决定在3月22日为欣月圆“北京”梦。为了使这次活动顺利圆满,当天早晨7点,《城市晚报》将诸多愿为小欣月圆梦的好心人召集到报社讨论具体的细节。8点半,吉林司法警官学校、城建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长春中国旅行社桂林路科贸大厦分社的导游刘飞、长春交通之声雷锋车队的5辆车、长春公交集团西昌公司119路车队的翟书记和聂永军、来自内蒙古的读者王世红、长春普济医院的救护车全部到齐,并记住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

感动中国的最美丽的谎言

2006年3月22日9时40分,接欣月的报社采访车开出了胡同口。为了防止意外,长春市120有一台车全程陪护,雷锋车队的刘队长拿着对讲机坐在采访车上,随时和车队保持联系。车上还有两名普济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为欣月介绍途经“城市”情况的导游刘飞。

10点整,车队准时出发了。小欣月躺在爸爸怀里,高兴得不停地唱着“北京小妞,嘿呦嘿……”这是她在电视里学会的歌,几天来她总在唱它。在采访车后面,救护车、5辆雷锋车队的出租车和载满大学生志愿者的119路大客车紧紧跟随着。

10时30分,车队缓慢地从烧伤医院绕到了长影世纪城。“前面到收费站了!”司机故意说得很大声。来自北京一家电台的播音员吕先生早已等候在路边。“您好!这里是沈阳收费站,请交费!”吕先生用地道的沈阳口音说,随后“嚓”地一声撕下一张票子。“这是沈阳啊,还有多远到北京啊?”“快了,再往前走吧!”听着大家的话,欣月在爸爸的怀里一直念叨着“沈阳、沈阳……”

车队继续行驶着,人们的心紧张地揪在一起,担心一点点的疏忽就会揭穿这个美丽的谎言。为此,所有的人都“费尽心机”:为了不让小欣月感觉到这里仍是长春,车上所有操东北口音的人的手机全部关机,不接电话,并确保没有闹钟突然报时;为了与小欣月“去北京的时间是凌晨1点、到达北京的时间是日出之前”的印象相吻合,他们采取了模拟自然环境、用谈话打乱她的生物钟等办法……

中午11点30分,车队到达长春市第一实验中学正门,司机报站说:“‘北戴河’到了。”这时小欣月显得很疲惫,休息20分钟后,医生认为可能是累的。原定去“北京”的路还要走两个多小时,为了欣月的身体,大家临时决定缩短时间。可这一提前就不能等到原定在某军区院内的升旗时间了。情急中,随行记者向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的段文杰校长求援。段校长丝毫没有犹豫:“时间是紧了点,但是为了小欣月,我们会尽全力。我马上安排!”

仅十几分钟后,在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的操场上就站好了一支整齐的国旗护卫队。老师对仪仗队进行了紧急指导:“马上要来我们学校的孩子现在什么都看不见了,她生命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去看升旗,但因为身体原因她去不了了。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帮助这个女孩实现她最后的愿望,因此我们不能出一点错!我们要让她用耳朵感受到天安门仪仗队的存在。所以同学们在踢正步的时候,能踢多响就踢多响……”

当小欣月乘坐的汽车到达“北京”——距离公共关系学校不远的地方后,“北京交警”吕先生将车拦下:“对不起,先生,您的车尾气排量超标,而且外地柴油车辆不允许进北京,请您下车。”地道的北京口音让欣月真有一种到了北京的感觉。这时,陪伴在小欣月旁边的记者不失时机地问道:“交警同志,您好,我们想带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去天安门,我们应该乘坐什么车?”“交警”告诉记者到前面的4路站点等车。于是,所有的人都下了车,一直跟在后面的聂永军开的119路车开了过来,大家将小欣月抬上了车。在车上,吕先生又扮演起了售票员,并手持事先准备好的车票不停地报站。司法警官学校、城建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30多名学生扮演着车上的乘客和到“天安门”看升旗的游客。这些来自山西、广东、山东、浙江、新疆、上海等地的学生一路上讲着他们的方言,让小欣月真的以为到了游人如织的北京。3分钟后,公交车驶进了“站点”。

13时15分,客车进入公共关系学校——升旗地点。所有的志愿者都悄悄尾随小欣月下车,继续用方言交谈,让小欣月感到身边有很多外地人。

在宽阔的操场上,两千多名公共关系学校的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这庄严的时刻。大家扶着小新月下车,走向她梦寐以求的“天安门广场”。她激动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真的到北京了,到天安门了!”听到这话,在场的很多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哗哗流下。

13时30分,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当仪仗队的正步“刷刷”走起来的时候,原本已经十分萎顿疲惫的小欣月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原来抓着爸爸衣襟的手指也渐渐松开,嘴角流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当庄严的国歌奏响的时候,小欣月激动地试图举起右手敬个少先队队礼,但那只无力的小手却没能抬起来……朱德春一只手擦着眼泪,另一只手握住女儿的右手帮她举到了头顶。

第二天上午8时30分,在兴奋与快乐中度过了一个“北京”之夜的小欣月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回”长春的车。在车上,她天真地对爸爸说:“爸,等我长大挣钱了,我还带你来北京!”

“欣月童话”经新浪、搜狐、腾讯等国内十几家网站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浙江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采访报道后,数万名网民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发表评论,许多人都称之为“2006年第一个感动中国的大事件”。

3月24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医院姜主任看了“欣月童话”的报道后深为感动,打电话表示要为小欣月做点“医疗上的试探性帮助”,约请朱德春带小欣月来院检查。

3月29日,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的著名脑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石祥恩教授从新闻中得知小欣月的情况后,非常感动,专程来长春检查了小欣月的病情,认真看了小欣月的脑CT片,认为小欣月病情虽然非常严重,手术会有极大风险,但仍有治疗的可能,希望她能去北京治疗。经过一夜艰难的抉择,朱德春决定冒险带欣月赴京。3月30日晚,在父母、《城市晚报》记者及医护人员等的陪同下,小欣月真地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于第二天早晨到达北京。

北京三博医院专门成立了“小欣月抢救治疗小组”,成员全是国内著名的脑科权威。石祥恩教授在当日中午12时为小欣月做了第一次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目的是排除脑内积水,降低颅压。手术成功。4月11日早8时30分,石祥恩教授为小欣月做了第二次手术——切除脑内肿瘤。经过长达7个半小时的手术,下午4时,小欣月脑内最大直径达7厘米的肿瘤被全部切除!石祥恩教授说,现在最关键的是要防止术后并发症,以及后期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变化。视力恢复还要进一步观察。但不论如何,可爱的小欣月终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有可能真的去天安门看一看真正的升国旗了!

《春天的童话》 篇4

但令人遗憾的是, 语文课堂中童话阅读对儿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为什么会这样?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 童话教学存在着误区, 需要改进。

一、童话教学的现实误区

1. 说教流失了童话本真

对于童话的教学, 一些教师偏重了道德训诫和实用性解释, 忽视了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 这样只会失去童话的本真。儿童在童话中寻找的是乐趣, 寻找的是生命的印证, 寻找的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爱抚, 而非生硬的“道理”。

案例一《两只小狮子》

师:同学们, 学完了《两只小狮子》,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习勤劳的狮子, 只有勤劳才能取得好成绩。

生:只有勤劳, 以后才能赚大钱。

过重地追求道理, 使得美好的童话黯然失色, 美妙的童心遭到破坏。教师往往用简单的教条、空洞的说教如“懂得谦虚”“不要骄傲”“珍惜时间”等作为童话教学的目标, 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情感体验——在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的对情境的再现, 对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同情和向往等美好的感情。这就限制了学生领会童话中的艺术形象的丰富性, 难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失去了童话的本真。

教材编写也出现类似问题。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文后安排了一个拓展题:你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有什么用处?这样的编排直接把童话指向于知识的传授功能上;《从现在开始》中猴子让动物们“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当上了“万兽之王”, 故事本身的逻辑与现实世界对接不起来, 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童话阅读的方式应该是想象的, 不能一味地往理性分析的道路上走, 童话教学要让孩子沉浸在想象的境界里, 让孩子相信这就是真实的故事。不要轻易地把童话蕴含的“道理”拎出来让学生生硬地嚼。

2. 求实淡化了审美情趣

“儿童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与原始思维相通的泛灵性”。在儿童眼里, 宇宙万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看见天上的月亮会联想一个传奇, 听到女巫会联系一种神奇。如果你告诉他这不是真的, 用“科学”来解释, 他们不一定听得懂, 也没有兴趣听。是儿童的精神世界造就了童话, 而童话又成为儿童的精神“乳汁”, 它润泽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给了童年成长的力量。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故事, 它虽然是富有幻想的, 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性”导致了很多教师过分地“求实”, 而忽视了童话应有的审美价值和儿童天生的想象本性。

案例二《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同学们, 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

生:我们放鞭炮, 还有包饺子。

生: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然后看春节联欢晚会。

师: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有鸡、有鸭、有鱼、有虾……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 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 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时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将童话与现实牢牢对接起来, 课堂一开始, 学生的体验就围绕小女孩的可怜而展开。教师只顾及分析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来的生存困境, 而忽略了小女孩几次划火柴时产生的美妙幻想对于表达作品主题的深刻作用。这样忽视儿童想象的天性, 过分地求实, 把形美、意美、音美的童话文本变成了冷冰冰的现实, 置童话的诗意、幻想、快乐、游戏等特性于不顾, 忽视了童话审美特征, 背离了童话的审美情趣。

3. 牵强剥夺了儿童体验

儿童在童话欣赏中, 往往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喜一起忧, 一起爱来一起恨, 这本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天然优势, 但在实际的文学欣赏活动中, 当孩子正读得投入而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时, 有的教师却强硬地打断他们, 用成人的讲解和剖析代替儿童天真的欣赏, 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下去。

案例三《七颗钻石》

课文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第一次, 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水罐变化的次数是不是重点?笔者以为, 这篇童话的重点是故事的整体、故事的神奇和曲折, 还有背后蕴藏的内涵。课堂中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答案, 数课文中水罐变化的次数, 完全把学生牵引到一条“认知”的道路上。固然, 在教师的干预和引导下, 学生也领悟了“水罐是会变的, 变得很神奇, 是小姑娘的爱心让水罐有了神奇的变化”这样的主旨, 可零碎的剖析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记下故事的情节和单独的词的意思, 难以有心灵的触动, 更难以获得美妙的审美情趣。教学始终徘徊于情节与内涵的边缘, 未能通过感知体验、拓展延伸等方式把学生的心灵引向美与善的美妙境界。

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 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因此, 教师要蹲下来,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 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 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 而不是硬拉着孩子的手把他们拖进自己所认为的“童话境界”。

二、童话教学的几个策略

1. 释放童心, 引发想象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也是童话的灵魂, 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年与童话有着天然的联系。

教学《从现在开始》, 可以从两个场面的想象中去体悟动物的形象。

片段一:大家听了议论纷纷, 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 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 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片段二:话音刚落, 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两个片段中隐藏着丰富的想象空间。第一个片段中, 可以引导学生对动物们“叫苦连天”场面的想象, 用句式:“狮王啊, 我是, 自从猫头鹰当了大王, ”想象说话。

第二个片段, 可以引导学生对“欢呼”场面的想象去体会动物对猴子的拥护, 用句式“老狮王啊, 我是, 小猴子当上万兽之王后, 我又可以”想象说话。

两个句式训练, 通过鲜明的对比, 活化并丰富了故事形象, 让学生尽情徜徉于童话的世界里, 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通过想象, 既进行了言语训练, 又巧妙地联结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标水到渠成。

几乎每一篇童话都为我们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点, 我们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九色鹿》这篇童话, 课文中对国王斥责调达, 下令收兵说的话没有写, 是文章的空白点, 抓住文本的这一个空白点引导学生开展大胆想象;《称赞》, 引导学生想象小獾做的三张板凳的粗糙和做时的努力, 体会“称赞”的必要性;教学《去年的树》, 想象鸟儿寻找时的“眼神”, 对话时的“眼神”, 唱完歌回头时的“眼神”……

2. 感受形象, 呵护体验

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思想启迪, 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 把握童话的形象, 要千方百计地让童话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站立起来、丰厚起来, 在形象体悟中接受熏陶和感染, 受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

《幸福是什么》末尾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教师很容易以这句话为发力点, 统整全文, 深究幸福的概念。其实四年级的学生对幸福的认识还是较表层的, 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局限, 即使能用言语表达出幸福的理解, 也是浮光掠影般的虚化的解释。我们可以在情节想象和人物形象的构建上做文章。

情节一:“过了十年……小井旁边的树苗已经长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 还看得清人走过的脚印, 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还有小鸟的爪印, 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十年后, 井给树苗、人、小鸟、鹿、兔子带来了“幸福”, 那么他们怎么取水?会说些什么?用描述性的语言 (如:井挖好后, 来了一只小鸟……) 说说这一个个场面。在想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在心目中有了三个牧童的形象, 也就自然地感悟“什么是幸福”这个抽象道理。

情节二:三个青年谈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引导学生想象练笔:他们三个人, 是怎么创造幸福的?怎么做的?选择其中一个, 写下来。学生想象得到驰骋, 体验得到彰显, 青年的形象得到树立, 深刻道理也具体化、形象化了。

仅仅记住“学会付出”“懂得谦虚”“珍惜时间”等道理并无多大意义, 如何把童话的情节和形象植入儿童的心中, 产生对童话形象与内心持久的共鸣, 才是重要的。就像《幸福是什么》这个童话, 儿童一旦想到幸福, 脑海就浮现出了三个牧童挖井、三个青年付出的情节和形象, 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3. 多样训练, 顺应天性

儿童与成人不同, 由于他们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 对文字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 这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 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 用儿童喜爱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以顺应儿童的天性, 感受文学的美妙。

(1) 朗读。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 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 读出狐狸的狡猾, 大灰狼的凶狠, 小白兔的活泼, 老牛的善良。例如《小马过河》, 文中共有九句问话, 其中有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如果能把这些问句的语气通过角色朗读表达出来, 他们的语言能力就能得到提升。有的童话语言很有节奏感, 富于音乐性, 通过有滋有味的朗读,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

(2) 听讲。童话的教学要整体关照, 出于整体、入于整体。听童话和讲童话是进入童话和走出童话较好的教学策略。

从童话的起源上讲, 最早流传于民间的童话就是成人为儿童编的、讲给儿童听的故事。这种口耳相传的传递方式, 正顺应他们的天性——哪一个儿童不喜欢依偎在妈妈身旁有滋有味地听故事呢?

童话故事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 而且大多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情节又离奇曲折, 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 培养他们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比如《从现在开始》中猴子说的“让大家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这句话, 已经直接道出了文本的思想内涵, 本身就有说教的意味, 不符合儿童的语系特点。为避免空洞的说教, 有教师请学生在狮子、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这四个形象中选择一个, 以选择对象的身份讲述故事, 通过这样的复述来丰富儿童心中的童话形象, 获得审美体验和受到思想的启迪。

(3) 表演。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 “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 (卢梭) , 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 “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 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 把握形象, 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 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 并学会欣赏自己, 感受成功。

(4) 改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复述童话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去改写童话。比如, 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通过这样的写作锻炼,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其次, 还可以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课后的练习可以把“你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有什么用处?”这一问题改成“又一只小壁虎断尾了, 它会去跟哪些动物借尾巴, 动物们会怎么回答它呢?”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再次进行想象改写, 这样, 童话的味道就浓了。

童话教学的缺失, 实质上是教育的儿童精神的缺失, 是教师的童心的缺失。童话教学, 要求我们教师有一颗童心, 从儿童的心理需要出发, 还学生一个天然的、纯净的阅读童话环境, 把童话教成童话, 让儿童的童话阅读真的像“童话”般的美妙。

参考文献

[1]孙建江.飞翔的灵魂安徒生经典童话导读[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

[2]杨实诚.儿童文学美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

[3]李如密, 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9) :37-40.

春天童话的作文 篇5

泉水在吟唱春曲,喷泉在迸发精灵。一座座卡通城堡尽收眼底,而此刻的我,就犹如城堡中的公主,可以尽情挥洒美丽的思绪,编制一曲动人的童话!

“啊!救命啊,救命啊……”尖叫声此起彼伏,怎么回事?这第一目标“恐龙危机”就给我们这梦幻童话的公主们来了个下马威,凶猛的恐龙,张开血盆大口,毫不犹豫地朝我袭来,“砰!”慌乱之中我的4D眼镜跌落座位下,“左转弯,左转弯!快!快!!”空中警察铿锵有力的指令犹如一丸强心剂,“淡定,淡定!没事的……”我对自己说,就这样,身体接收着指令,条件反射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当胜利的凯歌奏起时,我打开手心,竟已湿了一片,“茄子!呵呵……”举起剪刀手,留下这一幕。

“无限风光在险阻!”继续我们的梦幻之旅,继续我们的挑战攻克,路艰心亦坚,越是艰难,我们越要去挑战。置身勇敢者转盘最顶处,整个方特世界尽收眼底,我尖叫着,这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心情的释放,白云悠悠,清风徐徐,好一抹“我欲乘风归去”的诗情画意!“西瓜!哈哈……”珍藏,再见剪刀手!

再见了我的城堡,再见了美丽的公主!在这梦幻世界,我获得了勇气、友谊、快乐,歌声在继续,欢笑在继续,青春之活力更在扬帆起航!

上一篇:大病统筹下一篇:网络游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