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接

2024-10-18

市场对接(共12篇)

市场对接 篇1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 部分欧美国家开始改变经济发展趋势, 被称作新经济时代。现在的营销市场被知识经济主导。新的营销市场中以客户为核心, 指导企业一切有关产品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一些列经营活动。根据现在的网络营销模式来看, 线上服务并不是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 而是为现实营销中的各种职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一系列网络广告、宣传网站、在线服务等手段实现产品推广。利用一些引擎搜索、邮件列表的网络营销方法, 来实现经营目的。

在营销环境不断更新换代中, 都是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的创新营销方式。通过整合资源、组合经营、创新经营管理、改变营销模式等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一、市场对接重要性

(一) 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必然导致营销市场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根据各国经济的融合带动各国科技的发展, 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环境, 促使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分配组合, 提高世界总效益, 有力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由于这种经济发展趋势, 成功促使WTO组织的形成, 同时各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下, 大力推动和支持WTO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世贸组织是一个高融合性的组织, 它能够整合世界所有有经济实力的国家, 并出台一些列有利于各国企业发展的措施, 以求得企业最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现市场对接

我国早在1986年就申请恢复我缔约国地位, 作为GATT的原始会员国, 直到1995年才被允许再次加入, 然后顺利成为WTO成员国。而后我国家出台一系列降低关税税率和降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并且向世界承诺早2020年以后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 这些都是国家政策基本改革方针。

(三) 从中国吸收外资看市场对接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 始终处于经济短缺的状态, 计划经济、商品短缺、资金短缺的情况相当严重。直到1979年, 为了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提高市场的供给能力, 开始改革开放, 至今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大量外资流入, 全面推动中国的金融市场, 外资银行的引进, 生产何种产品加速销售, 对国内商品的引出创造条件。

二、新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 新经济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计算机网络发展为网络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经济环境下这样具备换位快速的特点的营销模式正在打破以往旧经济。现在的企业更多走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新经济只是在一些比较先进的沟通技术和管理手段上略作调整, 使企业加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新经济是更深层次的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 其本质就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使信息全球化, 根据企业核心科技带动其他领域创新, 促使企业经济更加快速稳健发展。企业必须在营销方法上进行创新, 否则无法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生存模式。

(二) 新经济的特点

如今的社会生产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国外成熟的管理办法, 靠吸收知识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现在的新经济主要靠科技创新, 注重知识培养, 将知识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资本, 也就是说现在的新经济某种意义上是指知识经济。新经济将不断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显然有别于传统经济。

三、市场对接的影响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必然会引起国内营销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市场的对接不仅促进国内企业对外发展, 扩大市场范围, 与国际市场进行竞争, 同时能够使国内企业不断增加自我竞争意识,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 改善企业服务质量, 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商机。市场对外开发方以后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国内市场是佛会被外来入侵企业所枪占, 所以创新营销市场是必然的选择。

(一) 外企商品和国内商品对接

对外开放使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交流起来会更加方便, 商品的输入和输出, 外资建厂生产销售产品都变得容易。由于中国的人口居多, 需要外来企业把中国市场当做一个主要抢占目标, 企业的营销方案和策略的制定其全球战略总是以中国市场为主。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国内绝大部分重要企业都是外资企业,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国人越来越支持国产品牌, 外来企业并没有完全控制国内市场, 占有市场份额并没有足以控制国内市场。

(二) 营销创新的市场对接情况下发展的必要手段

国外商品抢占国内市场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必然结果, 所以国内市场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 用我们的手段坚持维护国内企业积极的生存发展。国家方面采取政策保护和抵制, 能够限制外企渗入我国市场, 但毕竟有限, 而且并不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初衷。但是绝不能放任不管, 我国原有企业具有地理环境优势, 只要敢于大胆创新, 对于外来企业的入侵根本不值一提。鉴于此, 市场对接这一现实条件下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来企业入侵, 本国企业必须积极进取, 不断创新完善自身营销管理活动, 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

我国各个领域的人才辈出, 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 市场经济的经验不足, 缺乏竞争力, 处于劣势地位, 但是只要国内企业能够坚定发展信念, 在不利的条件下创造出有力自身发展的动力, 只有大胆创新, 不再默守陈规, 。创新是企业实行生产要素的最新结合, 创新领域十分广, 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积极开拓市场、最大程度获得可利用资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营销创新是解决现有市场环境竞争力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 企业在市场上面对无数的竞争对手, 包括国内企业。潜在加入者和替代产品等。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 企业必须适应这种竞争挑战, 通过创新营销手段获得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同比自身资金雄厚、条件优越的企业竞争。与广告战、价格战、营销推广战相比, 创新手段是不可复制的, 是最具威慑力和功效的营销手段。企业不断研制出适合市场销售的商品油坊市场, 达到行业垄断的状态, 占有市场份额越大, 发展周边产品的能力也就强。营销创新能够有效预防代替品厂商竞争, 具有不可估量的能力。代替品厂商的加入使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 只有科学的组合各种新资源, 就可以达到代替代替品的适销产品。

四、营销理论的概述

(一) 营销的定义

市场营销是一种企业和消费者互动的经营活动。企业从产品研发、广告推广、商品定价开始, 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合适满意的消费环境。同时还需要手机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 已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在企业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学和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使消费的需求适应于企业生产的产品, 就需要运用到营销理论。企业根据市场对象的需求调查情况, 制定企业整体经营果冻规律, 探讨消费者的购买力、喜好和消费习惯, 营销者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调整营销手段, 捕捉市场机会, 从产品的设计到销售, 运用合适的时间地点, 以市场定价为依据, 以最合适的价格、灵活的方式, 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 并从中取得利益。

(二) 传统营销特点

传统的营销策略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无差异策略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消费者是行不通的。因此每一个消费都可作为一个目标市场。新型营销就是通过扩大目标规模, 将市场目标向个人转移, 通过新经济条件下的网络, 能够提供给企业更加准确的市场消费者信息, 然后制定计划, 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以满足所有人群为目标, 不断创新已有产品。改变营销方式、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实现营销目的。传统营销依靠层层渠道,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进行广告的投放、材料引进、产品生产等。新经济条件下将网络做为主要营销模式, 省去许多中间环节, 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可以根据顾客需要进行定制。这种方式有效降低成本, 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五、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一)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由于国内资源丰富, 企业为谋求发展过度使用自然资源,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导致国内生态平衡出现问题。所以以后所有的企业要想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挥企业环境保护能力, 有效缓解环境压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如今, 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地球环境因为人类的发展造成环境的破坏已经接近极限。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 人类适应环境能力有限, 只能保持现有环境不被继续破坏, 才能正常的生存下去。所以营销理念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应该遵循绿色环保的概念。

(二) 市场对接客观要求实施绿色影响战略

市场增加企业向海外发展的机会, 同时也让我国企业学习到海外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加深, 保护自然生态换环境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只有积极主动的发展绿色营销, 才能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借助绿色革命全球化的趋势, 保护本国市场, 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三) 市场对接营销国际化

绿色创新营销思维, 能够实现市场对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是不可逆发展的, 外企熟悉中国运营规则, 拥有丰富的销售经验, 针对中国的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全世界掀起了生态保护的浪潮, 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许多跨国企业都参与到加强环境保护的建设中。我国营销也必须早日实现绿色营销手段, 树立全民绿色营销观念。

六、适应市场对接的企业影响创新策略

(一) 观念创新

从企业出发, 适应新的影响环境的客观变化, 形成正确的认识或看法。用创新的指导思想展开企业的经营活动。首先企业中的营销部门的每一个成员应该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 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在保证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消费者认知质量的基础上了解消费者是否接受产品带来的影响。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增加竞争力是推动企业良好发展的动力。改变以往独立发展的观念, 同行业中不仅仅存在竞争关系, 同样和可以相互合作, 联合现有企业共同维护竞争者的入侵, 守住已有的市场份额。

(二) 创新市场

新型营销就是通过扩大目标规模, 将市场目标向个人转移, 通过新经济条件下的网络, 能够提供给企业更加准确的市场消费者信息, 然后制定计划, 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以满足所有人群为目标, 不断创新已有产品。通过满足更多消费者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拓展内容为企业谋求更加多面的发展空间。开拓新市场需要投入更多, 需要灵活运用组合营销方式。

(三) 产品创新

企业的生命力就是依靠创新, 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是营销创新的根本目的。若企业不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创新产品, 那么企业不论有多么悠久的历史终将被社会淘汰。企业将产品创新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依靠先进的科技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才能够成就我国市场竞争需要。

(四) 服务创新

服务作为一种产品衍生物, 他与有形产品一样, 重点在于服务消费者。现在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售后服务, 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营销企业应该是鱼产品绑定在一起的部分, 服务满意消费者才会常常关注该企业, 提高服务质量是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切入点。

(五) 组织创新

企业无法独自存在于复杂的市场经济中。从我国的大环境下, 小规模企业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部分企业处于不利位置。所以需要改善企业不利竞争地位, 通过各种方式结盟将彼此的利益捆绑, 弥补规模过小产生不足。只有真正做到企业之间有时互补, 才能更快的扩大企业规模, 增强企业竞争力。

七、结束语

在研究创新营销模式时, 必须以当前的经济形式和环境为依据, 科学制定营销方案。抓住经济的核心价值, 努力诶东市场营销活动发展。通过不断创新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同时增强企业在新经济条件的竞争力。

摘要: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处处离不开营销, 通过营销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营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营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被许多企业用于指导其营销实践。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受到世界经济环境影响,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彻底改变企业竞争环境, 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促进国内市场有利竞争。所以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模式, 根据我国经济现状, 必须从营销管理方面入手, 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争取在新经济环境下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市场营销,新经济,传统营销,发展,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偰娜.“后牌照时代”的独立型第三方支付企业营销创新[J].浙江金融, 2012, (4) :45-47, 54.

[2]孟嘉.论会展企业营销创新[J].科学导报, 2013, (6) :234.

[3]黄鑫.浅析企业营销创新之网络营销[J].中国市场, 2014, (9) :93-94, 113.

市场对接 篇2

-------浅谈中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据世界酒店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国。根据我校近几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流向跟踪调查,在分析我校毕业生在酒店的就业现状及人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我校酒店服务人员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和留存率。

一、就业学生流失严重

每家酒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员工流失问题。而员工流失率偏高,又是各酒店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这当中,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流失率竟达到70%以上。学生在岗位上流失率过高不仅给酒店带来了损失也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员工的流失给饭店带来成本损失;员工的流失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员工的流失使饭店业务受损;员工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士气;学生在岗位上流失影响学校在读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在岗位上流失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给招生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以下是学生在岗位上流失的原因分析:

1、观念问题

在很多人的眼里,在酒店里工作没有地位。甚至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选择酒店管理,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很多学生就觉得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因此,很多学生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进入电子厂工作或谋求别的工作。加之酒店的服务性特点,酒店服务人员不受尊重甚至被歧视,让年少轻狂的中职毕业生觉得难以承受。另外,在酒店行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在酒店行业工作是吃青春饭,所以,学生也很难静下心来努力在这个行业发展。

2、寻找更好的工作环境

学生进入酒店工作,都是从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干起,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候还会遭到客人的刁难和人格侮辱;学生刚踏进社会,不会处理和老员工之间的关系,搞得人员关系紧张;眼高手低,不服从领导安排,处处顶撞领导,因此被排挤,学生因为受不了这种压抑而选择离开。

3、寻求更高的报酬

在带学生实习期间,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工资太低,把饭店支付给自己的报酬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同时,家长总说进什么厂可以拿多少工资,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说工资比自己高很多,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工资待遇更加不满,只要一有机会获得更高报酬的工作,就会选择离开。

4、酒店对学生不满,要求离职

学生进入酒店实习期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以为是,不听从领班的指导和批评。领班查房检查到不合格的地方,提出来后不虚心接受并改正,反而觉得领班针对自己,跟

自己过不去,甚至当场与领班争辩,发脾气;

(2)懒散贪玩、偷工减料。不是工作时间躲到客房上网聊天,就是自

作主张修改工作程序,脸盘、马桶都是简单用水冲冲就算完工,不按要求使用清洁剂清洗;

(3)贪图便宜,偷拿客房部的客用品,带回寝室使用;

(4)为人处世差,不理老员工,对领导不尊敬,乱给领导起绰号,甚

至当面叫领导绰号;

(5)以自我为中心,在寝室不懂得相互体谅,小小矛盾就动手动脚;

(6)非正常恋爱,沉迷于网恋,甚至陷入之后无法解脱,导致精神抑

郁,做出出格事情。

二、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期望

1.既懂管理,又会操作

酒店要求旅游中职教育加厚基础课程,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达到文

理兼容、专业知识宽、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要求。酒店希望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管理知识,为今后进入管理层打下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精良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2.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酒店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行业,是人与人之间实现情感交流的行

业。面对日益成熟的消费者,酒店必须创新原有的标准化服务模式,逐步进入个性化服务的时代。要向客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加强饭店

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饭店与客人之间的交流,必须要求饭店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尽量放低姿态

跳槽是酒店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目前,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主要是没有“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实际上,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要有从服务员、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但更注重经历。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管理员、服务员的经验,能够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否则,就很难在酒店有长远发展。

三、学校如何应对酒店人才需求

目前,学校的条件有限,有很多技能在学校时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所以个别同学存在这样的观念:“在学校学的东西都没有用”。主要表现:

1、学校的餐饮实训室只有餐桌、桌椅、桌布、餐具、餐巾等,学生平

时也是主要练习摆台,但是在酒店,她们的主要工作是服务客人用

餐,要安排客人入座、开酒、斟酒、上菜、分菜、催菜、帮助客人

结账等。虽然在学校有传授这样的知识,但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学生一走上岗位,由于缺乏经验常常会出错,不是开错酒就是分菜

时弄得一团糟;

2、客房实训室就更简单了,只有床,学生就只练习铺床。但是,到了

酒店,她们除了要铺床,还要做清洁,虽然在学校老师介绍了清洁

要求、清洁程序,各种清洁方法,各种清洁剂,但是,除了文字就

是图片、视频,没有接触实物,一走上岗位就觉得什么都需要重新

培训。

要求学校完善实训室不现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在实训室铺上地毯,设计上卫生间,配备上马桶、洗漱台、梳妆镜、一次性消耗品、茶几等设备,那估计不出三天就损坏了。既然不能校内解决,那我们就争取校外解决,尽量与附近酒店合作,为学生争取到一两次实境操作的机会。

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同时,很多学生在为人处世中存在很多问题,不正确的恋爱观、消费观、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更影响到其成人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否教育和转化好他们,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一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讲座,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二是加强个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视现实和压力,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欣赏。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同学系。女同学多的班级,非正式群体比较多,往往按初中毕业学校、兴趣爱好、家底情况结成小团体,在这个群体中就很少与别的群体的同学交往,因其交往的面窄,同学之间有点矛盾就很不好处。

(2)、建立良好的师生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听老师的话,才会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才可能学好知识和技能。

(3)、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多同学都是留守少年,在家是爷爷、奶奶或别的什么亲戚监护,而监护人碍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因此,一件简单的事,常使学生与监护人闹得很不愉快。

3、班主任要积极主动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自理、自主能力增加,自治愿望也

越来越迫切。如果班主任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凭个人意愿制订班规,用命令、训导的方式安排工作,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师生关系将愈来愈紧张,班风也愈来愈差。因此,大力倡导,改进班主任工作,贴进学生生活,贴进生活实际,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象对待自己孩子般关爱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真诚交往,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打开学生(特别是异性学生)的心扉,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症下药。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班组管理,尊

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愉悦的班级氛围,使班主任的要求、管理深

入人心。

充分利用班会、读报、课堂教学等机会引导班集体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团组织生活、墙报、黑板报、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促进文明健康舆论的形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沟通师生心灵,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4、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全体任课教师自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心理教育的技术技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特殊的学习困难,机智灵活地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同时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多组织教师参有益的社会活动、考察交流活动,改进对教师的评估制度,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有益的环境。每年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心理健康讲座,使之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形成心理自我保健能力。

5、专业老师真正“双师型”

老师必须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齐头并进,不仅仅是专业的文章和杂志,还要通过真实的工作实践,只有这样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跟实践相结合。

学生最希望教师有过实践经历、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次才是良好的教学能力、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这说明,学生更加希望自己受到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对老师在理论、学术上的造诣并不十分关心。学校应该适当调整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制度,或者对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考核指标,以激励现有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教师,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6、校企结合,强化实践环节

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学校的模拟客房和模拟餐厅条件有限,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实际操作练习。选择校企合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西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

收将来在他们进入最终社会时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实现教学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篇3

诸艺萌,高级服装设计师,江苏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著有《童装精粹》《新潮童装》等书籍。

问(记者):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模特技能大赛举办三年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诸艺萌):模特技能大赛举办三届以来,由原来的参赛选手少,到现在的选手多、素质高,学校踊跃参与,真正促进了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的接轨。

问:模特比赛对选手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答:模特比赛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训练、拔高训练。因此,模特选手应该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这一专业的独特性对参加商业活动是很有好处的,它可以训练选手的临场反应能力,使得选手的临场经验更加成熟。模特表演技能的专业性与表演技能的多元性,就是既要具备某一艺术表演特长,并在这一专业领域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又要具有其他的表演能力,相互渗透。除学习好服装表演主课之外,可以向广告、影视、服装设计、舞台美术、策划编导、组织管理、化妆发型、摄影等与时尚相关联领域拓展,挖掘表演潜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多变性的情况下,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问:经过三年的比赛,职业学校的模特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得到了哪些启迪?

答:模特专业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体会到精髓。在教学上,要实现职业学校、职业需要与行业的有效统一。职业学校对模特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贴近行业、贴近专业的需要。

教育应该为行业服务,为行业培养合格人才,如果失去行业的关注和支持,闭门搞所谓的专业教育只会离行业越来越远。就时尚行业的发展来讲,模特是其重要的外界资源,是全面衡量行业品质的标准之一,是基础,今天的所谓名模无不在整体素质上更胜一筹。比较全面的素质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完成的,所以行业的强势应该体现在对教育的关注和对人才目标的要求上,只有教育给予支持,行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教学应瞄准行业的市场和需求,充分利用行业在市场、经验、师资、营销等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将行业的专家和大师请进来,为模特专业完成向职业模特过渡引领方向。

问:大赛的举办对模特专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市场对接 篇4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实作实训,互惠双赢

党的十八大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从而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筑专业型人才也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那么, 中职教育培养建筑类工程人才应该如何去适应市场需求呢?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建筑类工程人才的培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市场对接。

1 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近年来, 中职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对“能力本位”的认识逐步加深, 但距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还有较大差距。课程体系, 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 需要决策者具有一定的风险能力。学校应该不断改进专业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 更需要企业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企业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强调测量、监理、计算机应用、预算软件等知识体系的建构。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学生毕业时持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 并融入各教学环节。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一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 加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建筑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刚刚起步, 还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目前还有许多不足:

(1) 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中, 已获得的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有所不同, 有的以专业技术为主, 有的以高级工为主, 这势必在教学中会有所偏差。 (2) 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 仍在一部分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 教学理念及手段与时代脱节, 极大影响教学效果。 (3) 是学校普遍缺乏能胜任理论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

为此, 迫切需要强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邀请国内外专家及行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 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以工程项目的参与和到企业实践的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手段

(1) 要创设工作环境, 加大实训实作的容量, 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 加强考证的实作项目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 要应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施工技能知识。 (3) 在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的情况下,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突出个性的学习方法, 将理论课, 实践课, 在校学习课融为一体: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 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

4 加强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学校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方式, 减少背诵性的试题, 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以实际技能为导向, 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可采用笔试、口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实习考核等方法, 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采用分值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一是学校内课堂对学生的评价、核心课程试题库考试成绩、实作课程的操作考核等;二是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对学生真实的评价标准, 吸纳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让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5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作实训环境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全面开展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远不能满足使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工作的需要。改善教学实践环境,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 全面开展生产性实训,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构建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6 校企合作机制应体现“互惠双赢”

多年来, 由于校企合作不畅, 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脱节较大, 企业先进技术与新标准教学过程引入存在时间差, 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紧跟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基础上,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咨询计划,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 增强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积极探索校企人员身份互兼、基地共建、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各种形式的合作模式, 以此达到“互惠双赢”。

7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重视就业教育

由于建筑行业的技术是不断更新的, 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强调就业教育的同时, 仍然要关注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当前的就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潜力。按照职业生涯设计, 综合素质展现, 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服务指导等不同任务的要求安排活动, 做到主题鲜明, 形式多样, 突出经历教育, 配合能力训练, 经历性教育与经验性传授同步, 素质培养与技能类训练相通, 校内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的总体效果。

我们应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建筑类人才培养的地位、作用和迫切性。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提高“双师型“师资水平, 创新教学方法, 改进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 改善实作实训环境, 加大校企合作, 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与时俱进, 以优质、高效的速度去适应市场的“对接”。

参考文献

市场对接 篇5

依托资源优势 对接市场需求 倾力打造“杜仲之乡”绿色发展新引擎

慈利县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6日)

杜仲,地球上仅一属一种,有“活化石”之美称植物,在中国有2000多年栽培利用历史。慈利,因“土俗淳慈,得物产利”而得名,是“中国杜仲之乡”,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是张家界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42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70.3万人。全县现有林地面积369.7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森林覆盖率66.53%,森林蓄积量695万立方米。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素有“金慈银澧”之称。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社会各界对杜仲产业的日趋关注,杜仲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慈利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不懈努力,致力于杜仲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慈利县杜仲资源情况

(一)资源总量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慈利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各乡镇大面积栽植杜仲、厚朴、黄柏等“三木”药材,全县杜仲总面积一度高达40万亩。后受市场行情影响,杜仲面积逐渐下降,根据十二五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杜仲保存面积仍达15万亩以上。其中集中连片杜仲林主要分布在江垭林场、青龙湾林场、高桥镇、三合镇、广福桥镇、南山坪乡等地,仅江垭林场杜仲纯林达1万余亩。此外,现存的杜仲绝大部分是成熟林,随时可以进行开发利用,通过产业带动,我县可迅速利用丰富的杜仲种植经验、有利的土壤气候条件等优势进一步扩大杜仲面积,为杜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种质资源极优。慈利是杜仲主要的原产地之一,有数千年的野生和人工栽培杜仲的历史。慈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7,这里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应杜仲的生存生长。慈利杜仲不但品种好,而且有效成份含量高,其含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叶的含胶量高出2%,籽的含胶量高出10%。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全国各地杜仲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爆炸期,这一时期是我县江垭林场杜仲籽产量的高峰期,年均产杜仲籽2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当时杜仲籽的主要用途就是育苗,我国其他地区栽植的杜仲,大多都是从江垭林场引进的杜仲籽繁育而成。此外,经湖南省药食管理局监测,慈利杜仲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优质的种质资源是我县杜仲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多年来,吉首大学的杜仲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北林大等科研院所,在培育杜仲良种等科研工作过程中,江垭林场始终是重要的引种对象。而民间,也常有慈利杜仲枝条及杜仲籽被拿到外地去做专门的检测。

(三)地域品牌响亮。“慈利杜仲”闻名全国。1983年12月原国家林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将慈利县定为《杜仲商品生产基地县》,1987年11月,原林业部再次将慈利县定为《名特优杜仲商品生产基地县》,1996年慈利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杜仲之乡”荣誉称号。荣誉源自昨天曾经辉煌的历史,也必将鼓舞我们早日迎来希望的明天。话杜仲,绕不开“慈利杜仲”。近年来,随着杜仲产业新的机遇来临,各地客商不断慕名而来,寻求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二、慈利县杜仲产业发展现状

(一)区域特色依旧明显。杜仲,是慈利的一张名片,慈利,也是杜仲的一张名片。过去是,现在仍是。1952年,全国中药材普查时慈利境内有杜仲2万亩,1953年建立了国有专业化杜仲林场-国营慈利江垭林场,并由原苏联3位知名专家驻场进行科学实验和指导,对江垭林场乃至全县全省的杜仲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种植热潮,到90年代全县杜仲总面积达40万亩,杜仲成为慈利县支柱产业,依托于充足的杜仲资源,国有江垭杜仲林场在同一时期进行了杜仲系列产品开发,主要产品有杜仲酒、杜仲茶、杜仲中成药、杜仲纯粉、杜仲饮料、杜仲牙签、杜仲筷子、杜仲工艺品等。2002年,省人

4传统的药用栽培模式,加上多年来杜仲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后期培管有所缺失,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二是杜仲的利用方式较为单一,杜仲产品有杜仲茶、杜仲雄花茶、杜仲茉莉花茶、杜仲金银花茶、杜仲皮、杜仲籽、杜仲酒、杜仲粉丝、杜仲速溶茶、杜仲皂。但按规模及经济效益来看,主要是以茶系列产品为主,生产经营处于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前景堪忧。三是由于林业项目的投资收回周期比较长,对招商引资的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慈利还没有真正形成杜仲产业龙头企业,不能有力带动杜仲产业快速发展。

(二)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主要是杜仲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矛盾。一是现有杜仲良种和关键技术不能满足产业升级需求。由于我县历史形成的栽培习惯,杜仲品种改良程度不高,栽培模式较为落后,另外,从全国来看,杜仲橡胶的提取、加工等技术目前还很不成熟,随着杜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高产、高抗良种的培育升级需求越来越强烈,现有的良种不适应杜仲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以满足产业化升级的需求。二是研究成果与生产脱节。我国杜仲的研究主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由此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国如此,也是制约我县杜仲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产品市场准入制约。由于受相关法律、政策的制约,造成杜仲系列产品(如杜仲茶系列)销售时较为尴尬。绿春园公司生产的“情有杜仲.雄花茶”、“情有杜仲.原味茶“均斩获2015第七届湖南茶业博览会“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选金奖、天润公司生产的“杜仲金银花茶”获2013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各种荣誉收获不少。民以食为天,杜仲茶市场原是不可小觑,但想要真正打开市场,却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准入制约。杜仲不属于国家规定的药食同源物品,而是列入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我们的杜仲茶没有办法取得QS认证,又因为程序复杂性及资金等问题难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食健字”认证,因此,茶系列产品目前没有办法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就难以靠自身力量扩大规模化市场,无法延伸自己的产业链。

五、思路与建议

(一)强化领导,制定发展规划。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对杜仲产业发展的领导,依托我县资源现状,制定杜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确定位发展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并逐步实施,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绝不因领导异动和市场变化而动摇信心。真正将“慈利杜仲”打造成知名品牌,由此保全我县现有杜仲资源及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与市场对接,走少儿期刊特色之路 篇6

[关键词]少儿期刊 定位 特色

《小聪仔》由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创办于2001年。10年来,该刊先后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全国连环画艺术委员会金环奖,第五届、第六届广西优秀报刊荣誉奖;2009~2011年连续三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名单。邹韬奋曾说,“没有个性或没有特色的期刊,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小聪仔》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关键在于杂志办出了特色。

摸准市场空白,找到市场定位

定位是办好期刊的基础。定位独特就是要做到独一无二、人无我有。《小聪仔》通过一系列调研、长时间摸索,逐步形成了自身准确的定位。

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从事少儿图书出版的专业出版社。从1994年开始,该社实施“神脑聪仔动画工程”,到2000年初已完成图书《神脑聪仔卡通系列》80集的出版工作和同名动画片52集的拍摄制作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真正的幼儿卡通读物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要振兴民族动画事业,抵制外来动画对我国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仅靠出版动画图书和动画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们就有了创办一份幼儿卡通刊物——《小聪仔》的想法。2000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创办《小聪仔》,办刊宗旨为“面向幼儿,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知识,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爱生活、爱自然,心智健全的新一代”。

2001年3月,《小聪仔》正式创刊。刊物定位为以知识性为主,以认知、游戏娱乐、才艺教育和幼教信息等内容为辅,以国内县级以上城市3~7岁幼儿为读者对象。2002年初,编辑部经过市场调查,对栏目做了部分调整,增加了适合幼儿园手工制作、家庭游戏等内容,以及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卡通故事和知识图片。实践证明,这样的内容和栏目调整是非常正确的。经过调整后的《小聪仔》,内容上更丰富,色彩也更亮丽,细节设计更活泼、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深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2001年该刊第一次上邮局征订目录就获得1.8万册的订数,2002年邮局征订目录订数就增加到4万册,成为当年广西邮发增长最快的期刊。2004年6月,该刊期发行量近10万册。2005年2月,《小聪仔》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誉称号。

2006年1月,《小聪仔》的刊期实行了新的调整,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分“婴儿版”“幼儿版”两个版本出版。分版后,《小聪仔》的设计并没有变化,但内容各有侧重。从年龄和识字情况考虑,“婴儿版”配画,文字较短,语言结构简单;“幼儿版”配画,文字较长,语言结构较复杂,内容更为丰富。就这样,《小聪仔》通过分版,丰富了版面内容,更为细致地明确读者定位,扩大了市场群体,读者对象也扩大到0~7岁。

2008年1月,《小聪仔》的刊期由半月刊变更为旬刊,在“婴儿版”“幼儿版”基础上增加了“自然版”。“自然版”每月推出一个主题,用精美图片讲述动物、植物的生命故事,以引导孩子观察花草树木,认识风雨雷电,欣赏美丽生命,教孩子学会感动、热爱生活。读者对象定位于2~8岁。

就这样,经过8年的摸索,《小聪仔》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即以3个版本涵盖0~8岁幼儿,其中每个版本所涵盖的年龄阶段互有交叉,形成学龄前幼儿系列读物。

了解阅读心理,挖掘优质内容

《小聪仔》在创刊之初并不是立即要求编辑人员向作者约稿,要求发行人员跑市场,而是要求大家通过阅读幼教图书,了解幼儿成长特点和阅读心理。《小聪仔》主编张美爱认为,“幼儿读物要面对两次选择:家长和孩子。在家长看来必须方便实用,在孩子看来必须有趣好玩。”编辑部经过反复研讨后认为,必须从幼儿角度办幼儿刊物。他们从幼儿专家那里得到建议:幼儿在听故事、学知识、玩游戏这三个方面有突出和强烈的需求。因此,编辑部决定在故事、知识、游戏三个板块中下工夫。围绕听故事、学知识、玩游戏这一内容主线,“婴儿版”开辟有“宝宝听故事”“宝宝念儿歌”“我会涂颜色”“生活游戏”“晚安宝贝”“小聪仔的好习惯”“翻一翻认一认”“我认识”等栏目;“幼儿版”开辟有“聪仔故事屋”“优秀绘本故事”“接力绘本馆”“念儿歌”“第一次发现”“幼儿生活与安全”“有趣的历史”“我会变魔术”“潜能开发”“趣味迷宫”“小画笔”“奇思妙想”等栏目。

讲故事方面,“婴儿版”的“宝宝听故事”“晚安宝贝”栏目及“幼儿版”的“聪仔故事屋”“优秀绘本故事”“接力绘本馆”栏目刊发的都是国内外最精彩、最幽默有趣、最新鲜的故事;“自然版”每期围绕主题也配有一篇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国内名家名篇,也有国外原版卡通,能让孩子们过足听故事的瘾。故事栏目设计有“小聪仔教你读”“写给爸爸妈妈的话”等阅读提示,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们阅读,充分满足家长和小读者的阅读需求。

认知方面,“婴儿版”根据0~4岁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认知栏目“我认识”,内容包含日常生活中婴儿能看到、接触到的东西。这一栏目图片生动直观,文字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小读者。如2011年第6期刊发的主题是“热闹的厨房”,直观的彩图配上大字号的文字,让孩子一看就想了解自己家的厨房都有哪些东西。“幼儿版”的“第一次发现”也是学知识的栏目,刊发的内容新颖、可读性强,能让小孩学到知识。“自然版”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最好读本。每月的主题内容,既有动物、植物生成过程的图片,又有专家的介绍、点评,还有与此相关的故事。独特的选题和精美的图片能让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玩游戏方面,“婴儿版”“幼儿版”都有很多游戏栏目,如“我会涂颜色”“生活游戏”“我会变魔术”“潜能开发”“趣味迷宫”“奇思妙想”等栏目。多年来,《小聪仔》一直开辟一个独特的手工栏目。该栏目介绍的手工以蔬菜瓜果为原料,可以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动物。由于蔬菜瓜果选材新鲜、简单,幼儿一看就跃跃欲试,这样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热情。分版后,“婴儿版”的“裁剪页”及“幼儿版”的“奇思妙想”栏目继承了手工栏目的特点。此外,还有大迷宫、粘粘贴、搜寻、涂色、指印画等游戏。这些游戏注重低龄化、趣味性,体现了先进的幼教思想和快乐阅读的幼教原则。《小聪仔》设计的玩游戏栏目,非常重视孩子們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因此深受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小聪仔》各版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动的。“婴儿版”开辟的“我爱大自然”栏目和幼儿版的“认识自然”栏目,简单介绍同月“自然版”刊发的主题,并注明想要知道更多的相关主题内容,请阅读“自然版”。

独到的文本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

幼儿期刊的文本形式少不了图文并茂、图文互补,《小聪仔》也不例外。相对于其他期刊,《小聪仔》有如下独到的内容文本形式:一是针对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刊物以图为主,以文为补,而且文字字号较大,以便婴幼儿辨认和认知;二是使用美术绘画与拍摄相结合的图片,其中“婴儿版”“幼儿版”以美术绘画为主,“自然版”以拍摄的图片为主;三是使用高级铜版纸彩色印刷,确保套色精准;四是图片以暖色调为主,设计风格活泼亮丽。如“婴儿版”“幼儿版”的封面都是活泼可爱的动物卡通形象,丰富、细腻的色彩,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注意。

在今天的读图时代,优秀的内容还需配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自然版”把两者的结合演绎到了极致。为了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编辑部在办公室楼顶专门开辟了一个植物园,种植各种植物,仔细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做好记录,并让摄影师跟踪拍摄。在编排上,编辑们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配以全景图、局部图、特写图,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让幼儿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如何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引发了他们对自然特别是对生命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获得丰富、鲜活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发现的惊喜。

特色活动,带动人气

为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小聪仔》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有两项:

一是“小聪仔杯幼儿手工比赛”。2003年10月20~24日,《小聪仔》编辑部在南宁市举办首届“小聪仔杯幼儿手工比赛”,全南宁市200余家幼儿园,共计4万多名幼儿参加。参赛小选手采用瓜果蔬菜做出来的各种作品惟妙惟肖,不仅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也让大人们暗暗称奇。“小聪仔杯幼儿手工比赛”成为《小聪仔》编辑部与幼儿园、幼儿联系的最好平台,至今已有数千家幼儿园十几万名幼儿参加。编辑部在活动中收集幼儿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发表在《小聪仔》上,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这个栏目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

二是赠送特别礼品。《小聪仔》每期都给婴幼儿赠送免剪、免贴全立体手工硬纸板。这些手工硬纸板比刊物里手工栏目需要采用蔬菜瓜果来制作的更方便,只要打开装有《小聪仔》的塑料袋,小孩子就可以做手工,既好玩又能启发智力。《小聪仔》赠送给父母的则是《妈妈成长手册》。每期必附的《妈妈成长手册》虽然只有十几个页码,但开辟有“特别策划”“本期资讯”“资讯·话题”“亲子游戏”“妈妈厨房”等栏目,内容涉及婴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反映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做法。这对于父母培育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受到父母们的广泛认可。

正是上述“四独”让《小聪仔》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市场对接 篇7

关键词:服装表演,教学,市场对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们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 服装表演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行, 服装表演专业随着现代化服装文化的发展成为了最具魅力、最具潜力的新兴专业。我国各大学院都相继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 以迎合服装文化市场的需求, 除此之外, 学校还对学生进行了形体、美容化妆、舞蹈训练等全面系统的教育,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顶级的专业时装模特。

二、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才能出真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服装行业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由于国内缺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 以培养服装应用型技能人才。服装表演理论知识虽说比较重要, 但是对于服装行业来讲, 实践才是检验服装表演教学成果的标准。

21世纪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对服装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育上, 也不断改革, 不断完善。服装表演专业是建立在很多基础学科上的综合科目, 其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实践性都比较强。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因此, 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行动才能深入的掌握这个专业。学校应该加强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标准的服装表演人才, 服装表演行业才能快速发展, 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提高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策略

目前大多数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 只是单纯的、一味的学习相关服装表演专业的理论知识, 缺少实践操作, 使我国服装表演的标准离市场需求越来越远, 其设计的服装表演缺少创新元素和时尚元素, 完全不能满足国内甚至国际上服装行业的要求。当他们实际进入到服装表演的角色时, 往往会无从下手, 缺乏新意, 才会意识到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实践中会暴露很多缺点, 在舞台上表现的非常不自信, 不能与观众很好的进行互动。渐渐的, 对服装表演会失去兴趣, 自己的舞台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发展机会更加渺茫。学校面对这个严峻的考验, 必须结合自身的服装表演水平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制定出相关的教学方案, 用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 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服装表演人才。

1. 优化教程设计

学校在教程的选择或者设计上, 应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的服装表演水平进行优化。首先, 对服装表演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确保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然后, 运用学校相应的设备,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 学会基本的技能;接着,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特长、身高等特点进行特长培养, 保证学生在对其感兴趣的基础上, 更好地学习服装表演技能;最后, 将基本技能应用到各种生产岗位上, 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2. 强化师资力量, 注重实习培训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起关键的作用。现代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作为服装表演专业的老师, 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还必须时刻跟紧时尚的脚步, 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创意意识,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条件, 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实习教学中, 学校要不断完善实习教学设备, 保证学生能快速的适应实习教学。学习国际化的教学经验, 体会国际时尚元素和创新设计, 把实践教学作为关键,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使服装表演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方案

随着人们对服装表演的不断认识和喜爱, 我国的服装表演在国际上也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并且在大多数高校中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 以培养我国服装表演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 学校对服装表演的教学也逐渐从最初的理论教学过渡到实践教学, 并且配合市场需求, 实现市场对接的模式, 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服装表演的专业水平。

1. 参加各种服装表演比赛

服装表演是基本人体上的, 模特不仅仅是一种外表的美丽, 也不是只是靠华丽的时装来命名的, 模特更吸引观众的地方是在舞台上的自信和与观众交流的眼神。因此, 学校在进行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时候, 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服装表演的比赛, 只有让自己真正的参与进去, 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更好的进行丰富自己, 改进自己, 汲取他人的长处, 填补自己的短处。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集技能、知识和素质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2. 与国际接轨

世界存在很多不同文化、不同服装的人群, 高校服装表演不应该只局限于国内市场, 更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关注国内国际服装文化信息, 及时了解国际服装表演的发展行情, 与国际高校的同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可以定期阅读《Vogue》《ELLE》《时装》等世界著名的服装表演杂志, 从细节学生他们的流行趋势, 走在时尚的最前端。这样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还能在国际上有更好的发展。

五、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进步, 我们在不遗弃我们的传统服装表演文化基础上,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方案, 让学生紧跟时尚的步伐, 和国际接轨, 创造出更多有自己特色的服装文化, 更好的满足市场的转变和需求, 使我国的服装表演市场发展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徐元.论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J].大舞台, 2011 (08) .

[2]金继宏.关于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J].吉林农业, 2011 (12) .

[3]薛瑰一.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 2014 (01) .

市场对接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市场需求,对接新机制,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 它与行业、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行业、企业参与到中等职业教育中来, 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类型及质量直接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 政府有义务和责任直接介入中等职业教育, 与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机制。

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的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利用市场调节配置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培养造就在层次、结构方面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力。而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繁多, 某些专业培养的是企业所需的劳动者, 某些专业培养的是社会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事业的劳动者。因此在靠市场调节、双向选择的基础上, 某些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劳动者, 仍须由计划调配。因此, 要切实建立起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的机制。

1 以业为主 (中专) 与多层次办学相结合的机制

社会越发展, 劳动分工越细, 而从事大量生产第一线的工作, 只有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最合适。从我国国情来看,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城镇化进程, 广大农村急需的依然是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 而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人才和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要使地方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培养一大批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势在必行。同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 劳动力结构开始从体力型向知识技能型发展, 技术结构由普及型向提高型发展, 人才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层次、多类型发展。因此, 应以中等专业教育为主,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 允许中等职业学校依据学校资源优势, 举办初、中、高级技工班, 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班, 与高等职业教育联合等形式举办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 拓宽办学渠道, 增强教育活力, 并逐步形成低重心、多内容、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结构。

2 实施劳动就业准入与初中毕业后分流相结合的机制

教育和劳动制度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要充分发挥劳动制度和人才需求的中介作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规范劳动力市场, 落实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有关部门要搞好人才需求预测, 逐步规范用人用工制度, 按照“先培训, 后就业”的原则, 作好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衔接。坚持实施初中后分流, 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 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发、连发制度。目前, 甘肃省初中阶段每届都有相当数量的流失生, 还可将初二、初三就分流的学生, 接收到中等职业学校里, 按照学生实际学历、能力进行职业培训, 一可以控制初中生辍学率, 二可以拓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 三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 一举多得。

3 推进终身教育与灵活学习相结合的机制

为适应新形势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应树立大教育观, 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制度,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 修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要改变长期以来学制单一, 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学方法、手段简单, 学生选择性差的局面, 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的学习制度, 满足学习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需要。要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 采取长短结合、学分制、开放式教育、远程教育等方法, 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 还应完善职业教育的功能,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为一体, 实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

4 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机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职业教育必须登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 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后, 可以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满足国际经济一体化后人才竞争国际化和外资企业对我国人才需求本土化的需要, 结合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以教育主管部门中等职业教育网和各学习校园网建设为依托, 进行总体规划、科学设计, 建立电子政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化平台, 服务于学校、学生和社会, 并面向世界, 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造成的变化, 经济一体化与国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对职业规范新的要求, 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能力, 并充分考虑未来职业需求, 来设定教学内容体系, 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行业、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并形成良性互动, 使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 完成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完善和改革。

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依靠各级政府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在各行业、各企业的支持下, 树立起全新的人才观, 并根据地方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战略, 培育多元化投资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 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机制, 一方面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促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实现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 消除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和民, 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报告[R].2003.

[3]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 (2005) l号) [M].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M].2005-10.

市场对接 篇9

关键词:产权交易市场,PE,多层次资本市场

所谓PE即Private Equity, 我们将其译为“私募股权”, 它是一种新的社会资本运作管理模式, 专指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而产权交易市场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出现的一个交易平台, 其初衷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交易中的暗箱操作。目前, 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由分布于全国的200多个产权交易所组成, 产权交易市场也属于资本市场的范畴, 这是我国的特色。由于PE属于私募资本市场, 按照美国的划分, 这属于第三和第四层次, 与产权交易市场同属于场外市场, 这两者的发展一定能给场外交易市场带来新繁荣, 也必定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为我国的“平民”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一、PE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 PE在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已是全球股权投资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三季度, 一共有138支投资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 成功募集了1005.3亿美元的基金, 第四季度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三批产业投资基金, 也将先后开展新基金的募集和设立工作。同时, 中国社保基金首次以市场化方式运作, 加之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 这些都为中国和亚洲私募股权市场注入新的活力。PE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企业重组和产业升级、降低风险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次金融风暴下, 由于面对信贷紧缩、赎回压力、政府加强监管以及全球流动性冻结等压力, 特别是受金融市场动荡导致杠杆效应减弱的影响, PE为大型交易进行融资的能力大受影响。正是这种压力使得PE在我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在近几年也非常快。中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诞生之初是国资委为了方便国有企业改制而设立的交易平台, 几经合并和重组。目前, 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由分布于全国的两百多家产权交易所构成, 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四家交易所为中央管辖。除此之外广州产权交易所、武汉产权交易所和西部产权交易所等也颇有实力。近几年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从近三四年的数据来看,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在2004年和2005年均高于股票市场的融资额, 2006年股票市场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融资额高于产权交易额。从这几年的数据看, 产权市场交易额与股票市场融资额属于同一数量级。由于产权市场的交易量在融资作用上几乎等于股票市场IPO, 同时中国企业众多, 每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IPO量很有限, 如果等待企业上市融资可能要花几百上千年, 因而产权交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在经历了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目前可供交易的国有资产也越来越少, 交易对象已经从国有资产扩展到其它产权交易, 比如林权、未上市公司的股权等等。因而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广泛的寻求与PE等机构合作, 尽可能扩展产权市场的交易对象。

二、PE与产权交易市场对接的重要意义

由于PE与产权交易市场同属于场外市场。PE最为关注的是具有投资前景的项目, 产权交易市场在这一方面恰恰有其优势;而产权交易市场在目前发展中也需要进行业务拓展, PE可以增加其活力。具体来看, PE与产权交易市场的相互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产权交易市场可以促进PE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PE的运作可分为募资、投资、退出三个阶段。在募资阶段, 资本主要由社会上的机构投资人, 如主权基金、社保基金、大学基金、慈善基金等, 以股权形式投资给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资阶段, 资本由基金管理公司以股权形式投资给标的企业。在退出阶段, 这些资本及其相应增值离开标的企业回到基金管理公司和机构投资人手中。然后照此过程复制。在这几个过程中, 充分的企业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恰恰产权市场在这一块具有独特的信息优势。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 承载了中央和地方数万家企业物权、股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的流转和交易的任务, 有着非常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PE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集中地对多个项目进行比较, 从而将资金投入到最具有投资潜力的项目, 提高投资效率。另外在PE的这几个阶段中, 退出机制是十分关键的, 在以往成功的投资项目从资本市场退出, 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市, 也可通过进入产权市场公开竞价转让。由于通过上市渠道完成退出的仅占5%, 其余90%以上的项目多为私下并购交易。由于产权交易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 且产权交易所分布非常广泛, 这为PE的退出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近年来随着产权市场的发展, 其功能已不单是满足国有产权的转让, 很多产权交易机构已由国资交易占据半壁河山转向了全方位为各类企业服务的经营模式。产权市场业已成为汇聚投资方和项目方进行对接的专业平台。产权市场的企业并购重组平台功能也为PE提供了通畅的退出渠道, 利用这一平台, PE的退出就更为便利。因而我认为产权交易市场的业务平台和信息优势可以极大的促进PE在我国的繁荣发展, 这也必将成为未来这几年PE发展的方向。

2、PE也可以促进产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产权交易市场最初是为了国有企业改革而服务的。发展至今, 在可供交易的国有资产日益减少的情况下, 产权市场应该探寻新的领域,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种背景下, PE与产权市场的对接为产权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产权市场年鉴》统计, 其收集的全国80家产权交易机构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产权市场的成交宗数和成交金额继续放大, 交易行情稳定增长。2007年, 完成产权交易35718宗, 成交金额总计为3512.88亿元, 同比增长9.99%。其中, 国有产权交易占比相对稳定, 非国有产权交易则同比大幅上升。产权交易市场已经开始成为了PE发展的新的舞台, PE的广阔前景使得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大增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PE的发展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对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重要性在全球金融风暴蔓延的今天显得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海外PE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超过1000个, 大多数都是Pre-IPO项目 (待上市公司) , 尤其是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 基金投资的单个项目额度开始大幅度提高, 由过去平均每个项目投资500万美元, 上升到过千万美元。然而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走低, 公司上市受阻, PE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这样产权交易市场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三、PE与产权交易市场对接的方式探索

既然产权交易市场与PE的合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将PE与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对接呢?借鉴北京、上海等比较发达的产权交易所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经验, 本文认为可以有以下方式。

1、逐步建立产权交易所做市商制度

我们可以考虑在上海、北京等几家大的产权交易所以试点的形式吸收一部分私募机构人员为特别会员, 逐步建立产权交易所做市商制度, 以其示范效应为全国范围内的PE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合作提供指引。关于做市商制度, 在股票市场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 做市商制度与上柜的中小企业的特征比较匹配, 它能使做市商的利润同其所负责做市的上柜公司证券之交易活跃程度 (交易频率) 直接相关, 故该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做市商挖掘信息, 并为流动性较低的上柜企业的股票进行买卖双向报价, 随时以自有资金或其所拥有的股票为交投不活跃的上柜企业的股票买卖造市。由于证监会严格规定产权交易市场不能切割, 不能细分, 不能标准化, 这些都决定了券商很难在所和私募股权机构合作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做市商制度。

2、各产权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应该在政策上多加以支持

为PE在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高效的、透明的、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平台。在这方面,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目前包括伦敦亚洲基金、Cerebus、中美风险投资集团、摩根富林基金和扬子基金在内的诸多私募基金机构均与上海联交所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基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的项目领域, 包括中小科技型企业、先进制造业、环保能源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房产企业等。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得相关数据显示, 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 上海联交所各类投资公司收购项目分别占到产权交易宗数和总金额的12.76%和17.72%。从退出交易情况看, 同期, 投资公司转让宗数735宗, 占比14.49%, 成交金额261.35亿元, 占比17.09%。与此同时, 浙江产权交易所等其他交易所也都在积极探索PE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合作之路。除了产权交易所各自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举办全国性质的产权交易会, 打造这一品牌的方式为PE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合作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

3、建立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

可以考虑产权交易所和私募股权企业之间建立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 以这种深层次的方式进行合作。由于产权交易所拥有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 私募股权类公司拥有大量的资金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方面丰富的经验, 这两者直接合作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 增加投资效率, 促进这两者的共同发展。

4、产权交易所应该细化规则

尽量区分PE和VC (资本市场风险投资) , 按“成长型”和“相对成熟型”特点细化交易平台, 以便于不同投资风格的私募股权基金寻找合适的中小企业,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产权市场与PE的合作效率。

总之, 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有利的发展机会, 在宏观政策上和微观机制上努力促进PE和产权市场的对接。在这一轮金融风暴下, 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时机, 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 这必将促进这两个领域的飞速发展, 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潘新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李连发、李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及案例[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3]熊焰:资本盛宴——中国产权市场解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 1996 (4) .

市场对接 篇10

近年来, 我国经济形态开始转型, 基础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 引发和促进了企业由规模扩张转为效益提高, 在效益引导下, 行业内部分工、产业链迅速转化, 产业集聚方式由原来的规模效益转为技术为核心的相互合作, 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加清晰, 它要求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 催生高职、企业在人才、专业、生产、研发上的内生机制, 这可以说是高职内涵化发展的新内容。

这种内生型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出现, 表现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新构建, 因此, 势必引发高职教育的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要求高职内涵化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在“转移”中调整产业结构, 是目前我们在“工学结合”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作为一个产业链, 无论是面对产业转移, 还是承接产业转移,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都在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 最先转移的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能源消耗高的产业。产业转移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而对于浙江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已经不是“船小好掉头”的承接产业, 而是“转移”与“提升”的“腾笼换鸟”, 因此, 对我们高职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对接”要求。从“承接”到“对接”, 从“制造”到“创造”, 关键就是教育体系的“对接”和“创造”。

二、产业“腾笼换鸟”与行业结构专业化

1. 横向产业面上拓宽, 纵向产业链上做精, 并不是传统产业就一定要转移, 高职教育对接对促进行业升级具有很大的意义, “产业没有优劣之分, 区别在于技术工艺”, 高职教育的对接使得产业结构“腾笼换鸟”。纺织这样的传统产业, 通过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产业转移就是要把纺织产业的低端环节转移出去, 实现了在棉花基地就地收购、就地加工, 专门供给在宁波市的纺织厂使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不仅得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 避免了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也可以向技术水平更高、工艺更为复杂的纺纱进军。

2. 专业拓展, 行业升级。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 宁波已形成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 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等办法, 把那些产能过剩、经营粗放的企业占用的“笼子”腾出来, 发展占用资源少、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真正推动经济发展从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 从创业型向创新型提升, 引导和促进纺织产业的转型提升, 达到“印染减量提质, 织造控量提质, 化纤稳量提质, 服装增量提质”。

3. 工学并重, 筑巢引风。纺织业的提升发展, 需要搭建多种公共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为此, 政府扶持成立了高职院校, 引进科学研究机构, 大力发展壮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测检验、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推进地方经济上取得显著成效, 高职教育完成了《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目标,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三、宁波的纺织服装业现今面临的竞争与挑战

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经历从区域经济向全球板块经济的过渡, 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参与新经济秩序的建立。还要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 要求企业渡过难关甚至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如何再造竞争优势。一是要拥有差别竞争能力。即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 并以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二是要拥有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可持续的竞争能力来自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纺织服装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必须重视培育、发展和保持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且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三是要拥有创新能力。再造竞争优势, 纺织服装企业必须在管理理念、经营战略、组织与制度、以及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上全面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现状和深化改革的要求。

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进一步与市场对接。所谓竞争优势就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能够超越或优于竞争对手的方面。这些“超越”或“优于”的根本在于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价值, 具体表现为同等价值条件下的低成本或同等成本条件下的高价值, 而且这些“超越”或“优于”还必须能够保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水平高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首先, “职业”, 开始从企业内部同构向专业化分化发展。经过产业集聚, 企业在粗放的规模发展之后, 开始构建自己作为行业龙头的新体系。行业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新的行业职业标准、行业发展规则上的, 因此, 企业成为社会劳动制度改革的缔造者地位逐步清晰, 以适应社会普遍的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 我们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有规模效应的优势, 也有与市场脱节的不足。依托产业、行业化发展, 宁波提出了把学校办到企业、车间的策略, 但是, 如何加大市场对接, 对宁波的纺织服装提出了市场机制深化的要求。目前, 宁波涌现了新的行业细分, 加强了产业的差别竞争能力。企业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 并以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宁波纺织异军突起。开发和衍生多种强势产品。

根据宁波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宁波开始转移原材料基地, 已经表明纺织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精加工、品牌化竞争已经开始。因此, 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必须不断培育、发展和保持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且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个意义上, 宁波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 完善和落实教育、科技、文化要素参与权益分配的政策, 强化知识产权的激励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使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市场上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加强舆论导向, 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改善科技基础设施条件, 增加科研投资, 提供科技支撑平台, 形成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对接和互动;加大对孵化器的扶持;完善企业科技管理体制, 加大对重大技术攻关和高技术产业化扶持, 从而深刻揭示出浙江的产学模式, 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甚至具有“内在动力”和“原动力”的重要作用。

随着浙江产业发展由规模小而重复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 市场体系成为企业的重要依靠对象, 重点体现为建设孕育自主创新力量的特色产业化基地, 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市场竞争, 就是将市场, 比如义乌、绍兴, 纳入产业链延伸、产业群构建的主线, 以技术项目、企业、基地为主要环节, 加快促进市场依托向合作开发延伸, 在宁波品牌内涵化建设上集中力量, 突破和掌握一批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 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专业和国家项目, 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 构建龙头骨干作用的集团模式, 吸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在以上的探索机制作用下, 加大对技术的资金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技术更新体系, 推动新技术服务的发展, 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有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 最终形成纺织服装在新技术、新产业上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行业组织再造, 解决了行业化问题, 但是, 行业化的前提是市场竞争力, 市场对接的内涵是经济模式变化, 适应市场板块的结果, 也是新的社会体系的基础。从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到行业化发展, 以及浙江机制讨论市场模式的对接。

关键词:行业再造,产业细分,市场对接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2]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8)

努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 篇11

——两个比较。最近参与起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文件时,我一直在思考2011年的农业形势问题。我们说2011年农业形势好,首先是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表现非常好。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实现了“八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包括棉油糖、肉蛋奶、菜果茶、水产品的产量都有所提高。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其次,我国农业形势表现好,是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表现非常突出。在全球粮价普遍高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价格并未出现明显波动,这对于遏制国际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农产品全面丰收,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第二个亮点是农民收入延续了上年以来的好形势,增幅可能继续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5875元,扣除物价以后增长了13.6%;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幅是7.8%,低于农民现金收入5.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没有大的意外的话,在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基础上,2011年农民收入增幅将再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这是两个亮点。

——两个波动。一方面是市场波动,主要是大宗农产品特别是菜篮子产品、鲜活农产品的供需总量难以平衡,多的多、少的少,表现出市场不均衡。另一方面是价格波动。国强同志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他会给大家提出新的见解。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2011年1-4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1%,10月份上涨趋势才开始减弱。相对于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我国农产品价格特别是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比较平缓的,但也要看到,一些菜篮子产品价格波动还是比较大。比如生猪价格上半年持续高企,最近一段时间又不断下降。有人提出为什么农产品价格变化这么大?其实是成本上升、需求拉动、游资炒作、国际传导等因素共同影响供求关系的结果。我一直认为,我国农产品长期以来面对的不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是需求变化太快的问题,也就是说更多的是需求因素而不是供给因素。从最近这半年尤其是这两个月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那么现在农产品价格应该继续维持在高位,问题是最近部分农产品价格又出现了持续低迷,也就是说供给又过剩了。原来我觉得由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好像已经很健全了,能够使信息充分共享,避免市场波动、价格波动了,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结合这个大的形势,我主要讲几个观点:

一、农产品供给既要注重自给,也要关注进口问题

从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的角度看,目前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个状态并不能因为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11424亿斤而有所改变。二是尽管2011年人均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但并没有改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供给仍然偏紧的状况。

从粮食需求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首先,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加。2000年-2010年,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了7390万,虽然今后每年增加的绝对量可能会减少,但在人口拐点没有到来之前,人口总量还会不断上涨。其次,现在全国有2.9亿流动人口,其中1.53亿是跨乡流动半年以上的劳动力,他们过去是农业生产者,现在变成了消费者,这种转变性需求是不可逆转的。第三,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增加。人均1000美金和人均4500美金的食物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 1985年我国人均奶消费量是2.4公斤,2010年达到了26公斤,这种食物结构的变化对粮食供给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不可逆转的。第四,粮食能源化带来的间接需求从长期来看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还跟国强同志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巴西把50%以上的甘蔗用于生产工业酒精,美国去年把1.28亿吨玉米用于生产工业乙醇,占美国玉米产量的40%。也就是说,原本人吃马喂的粮食变为了机器吃、汽车吃,这种转变也是不可逆转的。

与此同时,保障农产品供给难度不断加大。农产品供给现在一方面依靠自给,一方面依靠进口。自给受约束的因素比较多。2010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24亿亩,已经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了。农业科技遇到的障碍也很多,包括创新、转化、推广、体制机制、人才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近期没有像杂交水稻这样革命性的种业创新。实际上,最大的挑战来自如何兼顾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或者24亿亩播种面积,既要保粮食,又要保菜篮子产品,还要保棉花、保其他农产品。怎么摆脱资源要素的制约,这是一个问题。

既然靠自给解决不了问题,就要通过进出口予以调节。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十年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最令人担忧的是,出口依存度越来越低,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10年前刚入世的时候,我们出口的多、进口的少,现在是出口的少、进口的多。我国农产品出口依存度10年前是8.5%,2010年是8.0%,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进口依存度10年前是6.4%,2010年是11.9%,上升了5.5个百分点,这是不太令人乐观的现象。再细致一点看,目前不少大宗农产品的依存度已经比较高了。比如2010年大豆进口了548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0%。棉花、乳制品、猪肉等农产品都有进口,现在70%的高端乳制品属于进口产品,最近还开始从美国、加拿大、丹麦进口猪肉,价格不高于国内的。我认识一个做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商人,他说过去都是进口鸡爪子、鸡肠子、猪肠子,现在开始进口高端的肉制品,特别是高端牛肉、猪肉。我们现在进口的农产品,如果折算成种植业产品,需要占用8.9亿亩播种面积,占我国全部播种面积的36.9%,国强同志算的账比这个还要大一点。因此不管是自给还是进口,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总体上看,农业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农产品需求不断波动使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尽管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但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针对目前农业的形势,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影响到生产问题,更影响到流通问题。面对一个大市场,你能仰仗2.4亿分散的农户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吗?要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供给,提供商品粮,一定是寄希望于规模化的种田大户和产业化经营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

我2011年在安徽调查时发现,主要农产品生产特别是商品粮的生产不是靠一家一户。一家一户的生产只能解决自给问题,真正提供商品粮的是承包了50亩、500亩甚至更多土地的种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非常关注降低生产成本问题、应用先进科技问题和价格变化问题。一般农户种个三五亩地,对生产成本、农业科技不会太在意,但当他发展到50亩、100亩的时候,就一定有意愿采用先进技术,一定要通过社会化服务来解决一些问题,这是从生产角度来观察。从流通角度来讲,大家就更清楚了,一家一户面对市场的话,必然难以应对市场和价格的波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扶持种养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把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民分工分业,改变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解决生产流通中的困难。

三、现在新型经营主体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贷款难

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分散的小农户存在一个很大的区别。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规模小,不需要信贷支持,也可以不找保险公司,但一旦规模做大了,他们一天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对保险也充满了渴求,希望能利用保险解决自然风险问题。但这里面又有一些新的问题,简单讲,要让金融部门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放贷款,就一定要有专门的金融扶持政策,比如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免税收、定向补贴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大,调动不起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在这方面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四、高度重视市场建设

目前农产品的贸易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一般的现货贸易,当然也比较重视批发市场。但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的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平抑波动的功能目前是什么状况?发挥的作用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说,应当建设一个完整的、功能齐备的市场体系,包括现货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但目前期货交易的功能发挥得还不够,远远满足不了生产者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强化市场体系的建设,现有的工作可能还刚起步,包括市场信息司的成立,相对于农业部其他司局,这个部门可能现在是少年期,下一步到青年期、中年期的话,它的功能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不管是解决供给问题,还是解决市场价格波动问题,都要有一些新的政策工具。现在生产领域的政策框架已经逐步形成,比如价格政策、补贴政策等等,更多的是针对生产者的政策。也有一些政策是针对流通环节的,但是在市场构建方面,在信息发布方面,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还有没有更多的政策工具?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远远比机遇大,政策工具是不是准备充分、应用得当,是需要下大功夫来研究的。

市场对接 篇12

2010年诸多农产品均呈现了一股涨价的狂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10月新上市时9元/公斤的绿豆2010年5月涨至20元/公斤, 跟绿豆相关的食品如绿豆汤、绿豆糕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 标准棉的价格已从2010年2月的不足15000元/吨上涨至5月的16638元/吨, 且棉花价格的上涨已传导至纺织业;此外, 从2010年4月底开始, 玉米均价几乎每天都在创造历史纪录。“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辣翻天”……有网友惊呼“国人承受的是怎样的物价水平啊?!”

可是农产品涨价, 多数农民却反映“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 再根据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 (Cobweb Model) ”①理论, 大蒜、绿豆、辣椒等农产品价格暴涨, 必然会给农民传递脱离市场的信息, 导致农民来年盲目扩大种植规模, 从而改变这类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 最终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暴跌。

“谷贱伤农”, “丰年”亦“伤农”, 农民的利益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如何实现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显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本文聚焦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

2 农产品价格短期内暴涨的原因分析

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 究其原因, 还应该归结于蔬菜产运销的链条。首先, 从农产品供给的源头来看, 2010年“南旱北冻中涝”的异常气候导致了减产;其次, 运输过程中物流成本较高, 这主要是由高油价造成的, 现在一辆货车500千米的运输成本平均增加了1000多元, 而增加的运费自然是摊到农产品价格里面;其实最根本的还在于农产品的销售环节, 产品在销售环节的价值增值幅度往往很大, 且中间环节越多, 交易价差也就越大, 而导致交易价差直线飙升的另外一个原因, 则是近期严重的炒作现象, 民间游资纷纷涌向小宗农产品, 哄抬其价格, 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资本运作的利益链条, 无疑是引发农产品价格疯狂上涨的罪魁祸首。以大蒜为例, 资本运作的利益链条如下:社会游资首先在种植环节重金“圈地”, 他们与蒜农商谈承包价格, 签订承包合同, 提前控制蒜源, 谋求定价的主动权, 而经销商在收到大蒜后常常会加价倒手, 一层一层下去, 将大蒜价格推向最高。大蒜经销商的炒作手段通常有三种:一是借机制造并不断强化涨价的市场预期, 利用北方的倒春寒、西南大旱大蒜种植面积减少等概念大肆炒作;二是买空卖空, 对于资金雄厚的经销商而言, 即使手头没有可靠的蒜源, 他们也可以一面组织货源, 一面发布供货信息并以较高价格与下一级经销商谈判;三是库存大蒜, 囤积居奇。

由于在大蒜价格暴涨过程中货源均集中在炒家手里, 因此农民实际从农产品涨价中分得的利益很少。显然, 在现阶段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 就必须削减流通环节, 缩短产、运、销链条。下面主要针对中间商环节进行详尽的分析。

3 中间商介入条件的数学推理及破坏介入条件的途径探究

卖方与买方直接交易, 还是让中间商介入进行间接交易, 取决于间接交易是否比直接交易更为有利, 这首先是由各种交易价格和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下面详细阐明这些关系。中间商介入条件如图1所示。

3.1 中间商介入的必要条件如下

(1) 中间商的生存条件:中间商的毛利大于其交易费用, 可获得正的现金流;

Pmi-Psi﹥Cmi (1)

(2) 卖方对中间商的销售条件:

卖方间接交易的毛利大于其直接交易的毛利;

Psi-Csi﹥Psd-Csd (2)

(3) 买方向中间商购买的条件:买方直接购买费用大于其间接购买费用。

Psd+Cbd﹥Pmi+Cbi (3)

3.2 中间商介入的充分条件如下

(1) 中间商的最低进货价格:这是卖方更愿意卖给中间商而不是买方的中间商进货价格的下限;根据 (2) 式变形:

Psi﹥Psd- (Csd-Csi) (4)

(2) 中间商最高销售价格:这是买方不愿从卖方而更愿意从中间商处购买的中间商销售价格的上限;根据 (3) 式变形:

Pmi﹤Psd+ (Cbd-Cbi) (5)

(3) 中间商最高商业毛利; (5) 式与 (4) 式之差:

Pmi-Psi﹤ (Csd+Cbd) - (Csi+Cbi) (6)

(4) 中间商及买卖双方的最高交易费用。结合 (1) 式与 (6) 式可得:

Cmi﹤ (Csd+Cbd) - (Csi+Cbi) (7)

(7) 式可变形为:

Cmi+Csi+Cbi﹤Csd+Cbd (8)

根据上述演算过程, 可以将中间商介入的条件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 中间商交易费用必须具有优越性, 即中间商的交易费用须低于卖方与买方间接交易中所节约的交易费用, 换言之, 中间商的交易费用要大大低于直接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交易费用之和;第二, 间接交易利用者 (卖方和买方) 的交易费用必须具节约效果, 即卖方和买方利用中间商须能大大节约其交易费用, 中间商的介入对其周围市场的流通系统整体而言须是节约交易费用的。这就引出了问题的焦点——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主要由搜寻费用、谈判费用和履约费用三方面构成。②科斯早在1937年就于《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只要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 那么该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扩张就有利于降低整体的费用。换言之, 在整个产业链中, 上中下游各厂商之间的购销行为都会导致交易费用, 如果将若干厂商“内部化”, 就会减少交易次数, 提高整体运作效率, 降低交易费用。而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又提供了一个整合信息的互动式平台, 电子商务将买卖双方在搜寻、比较、测试、协商、付款、递送、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的费用降到最低, 网络直销压缩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

根据上述理论, 不难提出如下的两点建议。

4 相关对策与建议

4.1 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超对接”

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 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构成农业扩大再生产全过程完整的体系。③农业产业化有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等模式, “农超对接”即为“农工商”模式的典型之一。

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一般由生产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几个环节构成, 如图2所示。超市属于零售部门, 而零售商原本即为产业链中除了消费者之外的最后一环, 实现“农超对接”也就等于绕过了其他所有的中间商, 这样一来, 流通环节的费用大大降低, 有效避免了经销商的大肆炒作行为;此外, 通过大型的超市来控制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实行统一化的管理, 亦阻断了经销商一开始的“圈地”行为。

论及“农超对接”, 武汉当地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中百仓储。 (1) 作为全国第三大连锁超市, 中百仓储对于农产品的采购及销售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俗称“中百实践”。中百仓储之前的购销流程是:代理商从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 再转销给中百仓储, 中百仓储进行简单的加工、包装之后上架销售, 显然, 在原先的购销流程中, 代理商是核心, 两头兼顾;而在中百目前实行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中, 他们有专员直接与农民接触, 取消了“代理商”的中间环节, 所有产品的采购、加工过程均由其一手打理, 甚至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也需要参与。此种模式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农产品“基地”的构建:中百仓储向农户提供原料、先进的种植技术、现代化的统一管理方式, 农户只需按其要求负责产业链中游的种植过程, 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清洁、高效、安全地生产即可。

“农超对接”的模式一方面稳定了农产品的销路, 另一方面避免了由于农民生产脱离市场而导致的供给严重失衡的状况, 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双重保障。除此之外, “农超对接”也给大众消费群体带来了福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去超市选购蔬菜, “农超对接”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 其“一站式消费”理念也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交易费用。

注:图中实线表示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虚线为次要渠道, 加底色的几个环节是实行“农超对接”模式之后的主要环节。

此外, 需要强调农业产业化节约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前提, 即客观上需要有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组织, 如农民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 否则龙头企业与众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 就很难节省交易费用, 甚至会增加交易费用。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也表示, “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农超对接”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等集体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的能力, 又可以体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4.2 网络直销, 降低交易费用

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 虽然中间商在某种程度上整合了上下游的信息, 但是消费者在与中间商交涉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这样一来, 间接交易的费用则反而要高于直接交易了, 而信息时代出现的网络直销的方式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O'Connor G.和O'Keefe B.亦曾强调过“互动式营销”的重要性, 认为网络有利于降低谈判费用。此外, 在信息化时代, 人们越来越青睐便捷实惠的网络消费方式, 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 这一点保证了农产品网络直销的客源。

华中地区第一家卖菜网“七件事”④就是网络直销的成功案例之一。“七件事”的蔬菜海鲜鱼肉全部从批发市场购进, 产品单价参考其市场均价, 一般比集贸市场便宜, 客户只需另加5元的路费。所有订单均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 如果客户对于蔬菜不满意, 可当面退货。因为蔬菜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具有刚性需求, 不同于奢侈品和大型日用消费品, 除去对于质优价廉的蔬菜的搜寻费用, 人们对于蔬菜品种的搜寻费用往往都很小, 而现在“七件事”又提供了“送货上门、不满意即时退货”的服务, 这可以说已经将人们的交易费用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家庭主妇只需在互联网上输入想买的蔬菜名称, 点击鼠标, 或者打一个电话, 就可以轻松订立购销合同, 并且“七件事”是定位在“同城”的基础之上的, 一般而言送货时间较短, 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

但是, 目前很多卖菜网的低价还是主要来源于批量采购, 其实, 在卖菜网做大做强之后, 可以考虑将网络直销模式与“中百模式”相结合, 直接跟农民打交道, 而无须通过批发商。这样一来, 可以省略很多中间环节, 还可以在与农民的协商中实现产品质量与规格的统一管理与控制。

摘要:2010年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笔者认为,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流通环节过多。故而本文从削减流通环节、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 适当运用数学推理, 提出了“农超对接”、网络直销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环节,交易费用,农超对接,网络直销

参考文献

[1]张琳.小宗农产品价格乱象[J].光彩, 2010 (9) .

[2]李德新, 叶莉.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冷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 2009 (9) .

[3] (日) 田村正纪.流通原理[M].吴小丁, 王丽,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王凯, 等.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5]牛若峰, 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原位凝胶下一篇:老年住院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