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教学法论文

2024-10-29

联想教学法论文(精选12篇)

联想教学法论文 篇1

教师在讲述新知识过程中, 利用学生已知的各种知识, 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法。因为在运用这个方法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所以,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做联想式教学法。

在进人正题之前, 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我们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以后, 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 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他们上对天文, 下对地理, 各方面都知道一些, 知识可谓五花八门,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看上去是那么地富有朝气, 而又经常透出故做深沉的浮躁。这些并不是他们的缺点, 恰恰相反, 这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一切使他们想象力丰富, 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广阔性, 善于独立思考。作出的创造性判断, 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自我评价意识强, 急切需要自我实现。

让我们再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历史吧。我们所进行的历史教学何尝不是丰富的、五花八门的呢?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等, 哪个事件不是生动、壮美的呢?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 历史教学过程实在没有理由枯燥乏味, 其中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是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的多彩与绚丽。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 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根据这个“故”的不同, 分为三种类型:根据学生掌握的已学过的历史知识, 根据其他学科知识, 根据学生的课外知识。

温历史之“故”而知新。利用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 通过概括、总结、推理等方法, 获取新知识。例如: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等等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的方法。

温其他学科之“故”而知新。高中生的课程较多, 学科间的渗透相当明显。历史包罗万象, 涉及高中的所有科目。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渗透”进行教学。语文的课文背景, 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 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 读“史”离不开“图”, “图”和“史”同样重要。所以, 我们在讲述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时, 应提到《阿Q正传》, 说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没有深入民众, 辛亥革命没有动员发动民众, 对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加深理解。每当分析历史问题时, 就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上讲过的种种分析方法: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内因与外因等等, 用他们掌握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讲到林肯, 请学生回忆林肯的少年时代 (英语课文) ,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林肯的经历符合美国人自我奋斗的精神, 所以得到美国人的尊敬和爱戴。

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的, 但恰恰是这一点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最能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 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 讲到蘑菇战术时要提到《巍巍昆仑》, 表现毛泽东的用兵如神。讲两极格局结束的影响就要联系到海湾战争和科索沃问题等局部战争。说到英国殖民地广大时, 可以联系现在使用英语的国家来说明。讲到美国内战时, 自然要提到著名小说《飘》……

利用联想式教学法课堂效果显著:

(1) 利用学生的想象力, 可补教师讲述之不足, 便于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2)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 活泼课堂气氛, 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3) 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参与精神, 青少年急切需要参与, 表现自己知识丰富, 这就会给他一个表现和肯定自我的空间。

(5) 教会学生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方法, 而且增加学生复习次数, 便于知识的掌握。

(6) 对学生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能够及时给予纠正。在借用以前知识做教学媒介时, 一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忌空泛。教师必须首先准确掌握教材基本点, 明确为什么引用, 是针对教材哪一点引用的, 千万不要无的放矢, 只图热闹, 搞气氛, 只能哗众取宠, 毫无价值。

(2) 忌冗赘。引用的知识, 除非是分析性引用, 时间可略微长些外, 其他一般性, 只为加深理解的引用, 最好一带而过。教师不要就某一课外知识深入太多, 一节课的引用最好不要超过三次, 否则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走神, 误入他途, 而且, 在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学生回答的状况, 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尽量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3) 忌含糊。引用的知识, 尤其是学生了解的, 一定要准确。似是而非, 顺口一说, 不仅影响本节课教学, 而且使教师的威信受到损害, 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采用联想式教学方法, 有利于我们把一味“教”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但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 在知识的掌握上, 要求教师既“博”又“精”。不仅能准确把握历史的“点”, 而且要了解各科知识, 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 才能信手拈来, 运用自如。其次, 要求教师了解国内国际形势, 把握时代脉博, 关注热点问题, 找出当代变幻的国际风云的历史因素。再次, 与学生多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学生, 把握学生心态, 贴近学生, 才能提出恰当的已知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抓住一切学生已了解的知识为历史教学服务, 才能展示出生动、气象万千、纵横捭阖的历史。

联想教学法论文 篇2

字母教学枯燥乏味,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让学生了解学习字母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所有的英语学习是从26个字母开始的,所有的英语单词也都是由这26个字母组成的。只要能很好的掌握26个字母,可以说你学好了英语的一半。只要学生在意识上树立了这种观念,他们自然而然会重视起来。

1、灵活运用教材,提前教授字母。可以确切的说是在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字母教学,去年的时候,我是每天英语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学习5个字母,大概在两周就已经学完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学生易混淆。在今年的时候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我单独拿出一周的时间,专门学习字母,要求学生不但会读会认还会写,在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占格、笔顺、笔画。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集中学习明显好于分散学习。

2、字母与儿歌的结合。在音乐中学习英语字母歌,可以使学生更准确生动,朗朗上口的吟诵字母,更容易使学生记忆,感知。学生兴趣自然产生,提高教学效率。

3、在呈现新字母时,可采用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变换形式,我建议老师可以看一下,《剑桥少儿英语》初级上册。还可以运用简笔画,图画,猜谜语、游戏“小猫钓鱼”等多种方式,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不在枯燥中学习英语。一定要注重在孩子初始阶段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4、讲解个别难读的音和易错字母的书写格式,可以听录音,教师示范。像Gg,和Jj的发音,Ww和Mm的书写,还有小写f的占格为最易错的地方,区分不了印刷体和书写体,尤其是字母I,f,g,a的书写体。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单独辅导,个别交流,给予正确指导。

字母的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我觉得学习英语首先要把26个英文字母学会,并且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26个英文字母,我们从三年级开始打好基础,这样就会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很多方便。

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篇3

二、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混凝土制品里是没有钢筋的,因此建筑非常的不牢固。后来法国著名的园艺大师约瑟夫联想到植物盘根错节的根系使松软的泥土坚固这一现象,制成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制品,因而使我们的大楼异常地坚固。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功劳。且看世界名人如何评价联想和想象(出示课件):

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达尔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

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被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南怀瑾

师:在名人眼中,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它产生了科学,产生了文学,创造了世界。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出示课件)

(一)联想的含义和分类:联想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由眼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三类:1、横向联想。事物的形态、色调、声音、气息、所属范围、所处地位等。2、纵向联想。由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见闻的追忆。也称追忆性联想。3、对立联想。古与今、新与旧、爱与憎、欢乐与苦难等都是对立的,彼此可以产生联想。

师:请同学们根据联想的分类举例说明。

生甲:看到柳树,想到它的根系很长很多。这是横向性的联想。

生乙:看到村里的小河,想到童年在河里玩耍的事,这是纵向性的联想。

生丙: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想到流浪街头的伊拉克的孩子们,这是对立性的联想。

(二)想象的含义: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想象。

生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想象成银河,这是想象。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文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出示课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生戊: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把叶子想象成舞女的裙,把荷花想象成明珠、星星等。

师:请看下面的文段运用了联想还是想象的手法。(出示课件)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以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生己: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清华大学园的荷塘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六朝的采莲一事。既有横向性的联想也有纵向性的联想。

师:我们总结一下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先让学生分析、议论,最后出示课件)

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是一种广度,它使文章的形象更丰满,情节更复杂,内容更丰富;想象是一种深度,它使文章充满生气、灵气和才气,更富有魅力。(出示课件)

《“0”拾零》的小诗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把‘0’放平/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我更喜欢竖起的‘0’/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

生庚: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把“0”想象成游艇、方向盘、前进的车轮,生动、形象。

窗外的雷声炸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生辛:运用联想的手法,由荷叶和红莲的关系联想到母亲和我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做练习(出示课件)

运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以“雨伞”或“台阶”为题写一段话。

(学生写作,写完以后四人为一组交流,评出优秀的,在投影仪上放给学生读、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在写作中进行了运用。相信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少。要想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智慧的蓝天写出美文,需要我们多读书、多练笔。送杜甫的诗句给大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业:请同学们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以“仙人掌”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阅读教学中的联想思维 篇4

一、相似联想

这种联想可以在不同事物间联想, 也可以在具体事物和抽象道理中进行联想, 还可以由物联想到情, 联想到理。如, 由春蚕吐丝联想到那些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们;由蜜蜂酿蜜联想到博采众长, 联想到学习的方法;由游泳喝水、走路摔跤, 联想到实践的重要……例如苏教版六年级 (下册) 《学会合作》, 文章从交响乐团的演奏, 联想到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协作精神。最令人思考的是, 外国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一次小实验。由这个小实验, 外国教育家发现了中国小朋友的机智与睿智, 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又如, 六年级 (下册) 18课《广玉兰》, 文中写道:“盛开着的广玉兰花, 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 甜美、纯洁, 惹人喜爱”。作者由广玉兰花纯洁、甜美, 联想到婴儿洁白柔嫩的笑脸。这不仅使语言形象而生动, 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及彼展开。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 “远远看上去, 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里的联想把具体事物与抽象道理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作者提炼主题的独具匠心。联想的基础是现实, 只有扎根于现实的联想才是合理的联想。因此,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 不能截取片言只语, 而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上下文, 使学生明白联想与现实的关系, 联想是凭借现实呼之欲出的思维拓展与延伸。请看下文:“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的广玉兰花呢, 花瓣虽然凋谢了, 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 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基。圆基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 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作者以具体的描叙, 为下文的联想作铺垫, 由广玉兰的繁华联想到数世同堂的大家族, 由广玉兰的生命种子的孕育, 联想到大家族的生生不息。这种联想将现实与道理融为一体, 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美丽的城郭, 馥郁的山谷, 凹凸起伏的原野, 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 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自然美, 可以培育学生灵动的智慧, 聪慧的气质。这种心灵的滋润和营养要靠感受来体验, 要靠思维来提升。

二、相关联想

事物间相关的形式很多, 有时间、空间的相关, 有原因和结果的相关, 有条件和结果的相关。如, 由家乡的变化联想到全国的变化;由水联想到大海, (奔流到海不复回) , 由水联想到水体污染, 联想到水污染的防治, 由水联想到水滴石穿, 联想到用心专一……可见, 相关联想不是定向式思维, 而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这种相关联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使阅读的境界得以提升。

例如, 苏教版六年级 (下册) 19课《夹竹桃》。篇末写道:“这样的韧性, 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我爱上了夹竹桃。”引起了哪些幻想呢?“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 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 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 那一堆影子是非洲, 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 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 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 这一幅画竞变成活画了。”这里, 作者采用的是相关联想的方法, 把读者的思维引向与之相关的种种事物, 从而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而这些联想又具有发散思维的特点, 在现实与思维的链接点上尽量发挥, 使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广袤的世界, 延伸到美好的生活。教学中, 要以具体事物为切入点, 以思维为发散点, 以情感体验为凝聚点, 引导学生探幽索微, 提升学生阅读的品位。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无疑效果会更佳, 学生由有形之物联想到无形之物, 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种阅读的经历, 使知、情、意和谐统一,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有了这样的内心感受, 才会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才会赋予目下的客观景象以深邃的主观意蕴, 也只有如此, 才能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把从峡谷上迅速而下的瀑布, 想像成九天之外的银河决堤一般, 从而获得深刻的美感。

三、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主要是指意义上的相反。相反联想的应用, 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在标新立异中制胜, 在司空见惯中出奇, 如, 由伟大想到卑劣, 由光明想到黑暗, 由弱小想到强大, 由“屈”想到“伸”, 由不利想到有利……

《蔬果联想》教学案例 篇5

碧桂园威尼斯中英文学校 张世锋

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蔬果联想》是人教版第四册当中的一堂设计•运用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进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蔬菜瓜果,稍加改变后,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个造型独特的蔬菜瓜果给了孩子们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理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二、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节设计•运用课,我以故事游戏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并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造型,设计、运用,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感和成就感。本节课通过学生亲眼观察、亲手触摸充分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小手将收集到的各种蔬菜瓜果,运用各种工具、方法进行创作,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能力,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像,将收集到的蔬果想像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设计知识,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构思设计。

2.蔬果的制作方法,通过示范解决。

学具准备:蔬菜、水果、牙签、切刀等。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及蔬菜、水果、切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上课,希望这堂课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哦,对不起,接个电话。(喂,你好,哦!谢娜呀,参加快乐大本营?我在上课呢!“谢娜向你们问好,”学生答:“谢娜好”)

师:同学们看,这个电话是用茄子做的,只是在上面加了几个数字,像这样的作品,老师这里还有几件。(一一展示双节棍、话筒)

师:表演双节棍,(唱周杰伦双节棍)

师:表演歌曲《我的麦克风》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 没关系 我还有我的蔬菜,哦!你快乐吗?

生:我很快乐!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想要吗?

生:想。

师:不给,自己做。哪怎么做呢!

这节课,老师就教给大家用我们有限的蔬菜来制作即好玩,又有趣,又能吃的蔬果造型作品。

二、分析作品,讲授新课:

请看大屏幕

1、欣赏 “大猩猩”制作过程。

师:刚才我们 看到了一个茄子制作大猩猩一个过程,一个方法非常简单,一目了然。那难在哪儿呢?我想难在他有这么好的想法这么好的构思。

2、师问:你曾想到过用茄子制作“黑猩猩”和“手机” 了吗?

生答:没有。

3、师问:那么,为什么老师制作“黑猩猩”用的是茄子而不是用辣椒或西红柿呢? 这个问题谁来帮我解释一下?

生答:颜色和外型不适合。

师:看一下黑板,随即画出一胖一瘦两个茄子,问:这两个茄子哪一个更适合做大猩猩,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颜色、形状、纹理。(板书)这就是材料的特征,我们在构思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的特征,明白吗?

生:明白啦

4、师出示东北大萝卜,师:根据它的颜色和形状同学们想一下它适合做什么呢?思考一下不要着急呀,我们可以通过切割的方式、组合的方式、粘贴的方式。对于这个作品我有个建议咱们雕个美女好不好呢?

生:不好 为什么不好呢,师: “一个好的构思是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和多的时间去制作,它应该是巧妙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别具一格的。那么针对这个大萝卜想想看能做什么?

生:自由发言

5、老师也有个想法,来看看老师的想法怎么样。我一刀,我两刀。“过新年呀咚咚咚、喜洋洋呀咚咚咚”切两刀就变成一面小鼓。既简介,又快速,还有新意,也很聪明。构思很重要。

2、联想竞赛

师:今天,陈老师带了好多的蔬菜,我们来共同看看根据这些蔬菜的外形和颜色我们能联想到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西红柿。(播放课件)

生:可以联想到红色的灯笼,因为灯笼是红色的西红柿也是红色的。

师:说的很好,除了灯笼还有同学能想到其他的吗?

生:还可以在西红柿上添加眼睛鼻子和嘴巴做成人的脸。

师:这位同学想的太好了根据西红柿得形状想到了人的脸,我们其他得同学也应该这样大胆得进行想象。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老师手中的包菜,看看它得形状和颜色你又能想到什么?

生:可以根据包菜得形状把它做成一个猪头,把包菜的根部当作猪得鼻子,包菜宽大的叶子做成猪头上的大耳朵,再添加上眼睛和嘴巴就做成了猪的头了。

师:说得太好了,不仅想的很有创意,而且还把这个猪头的制作方法都说出来了。

A、是用什么蔬菜联想的;

B、利用蔬菜的什么特点来做的;

C、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的。

刚才欣赏到了这么多作品,老师的、你们自己想的还有课件上播放的,一定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大家都准备了那么多蔬菜水果,那接下来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现象作什么然后再选择材料,也可以很据材料(形状、颜色)去构思。开始!

师:哪组同学已经考虑好了,你们是怎么想的说说看。为什么你会有这个想法呢?

生:回答

师:评价

三、自由创作,展现个性

师:看来大家都胸有成竹了,你们可以小组合做,也可以独立完成。开始行动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意安全。

(媒体出示)作业要求:利用各种蔬菜瓜果进行造型。(视屏出示一些优秀作品,并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鼓励个性发挥。提示:用刀具的同学注意安全,不要伤手

五、展示作品:自评

师:哪组的作品愿意展示给大家,来做好的到前面来,我要找个学生扮演记者对大家的作品进行采访,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师指导学生利用蔬果造型作品做访谈节目及游戏。)

A、这件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你选取的是什么材料?

B、你是怎么构思的? 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C、你回家后打算怎么办?

六、收拾与整理。

师:先将用剩下来的牙签,小树枝等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将其他的垃圾收好,做一个会爱护卫生的好学生。

七、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新的收获,简单的蔬菜造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多观察、多实践。记住,学习是快乐的。Class over!

板书设计:

蔬果的联想

特征:形体色彩斑纹

方法:切割插接镂空

八、教学反思

1.教学思想的创新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本课通过一系列教学创新手段(故事趣味性导入法,实验操作、故事想象、人性化的互评方式等等),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教学中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实验活动和创设情景,找寻方法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实践能力,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重视;探究能力与想象能力经常被忽视。而小学生有着好动、好幻想的特点,其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极其丰富的,本案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形式:小品情景导入→实验创作→自我找寻方法→进入故事想象创作;营造一个宽松,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中完

成的,充分体现了教师灵活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是十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也是相应和相互统一的。

3.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论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及联想运用 篇6

关键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新思路

目前,就整体而讲,传统的语文讲台仍然沉寂,依旧缺乏必要的活力,来自语文的快乐源泉明显没有普遍而持久地注入教学阵地。许多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语文老师,常会感慨那些优秀的语文大师是如何把一堂“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变成一堂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课。当亲自聆听过或借助媒介收看过不少如痴如醉的令人欣喜的语文课后,才体会到古人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开辟初中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除了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外,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也应该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则需借助语文趣味教学法及联想运用。

趣味语文教学课堂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推广。语文教学课堂依然是语文教学的主场地,是答疑解惑的本源。追求创新的理念,这是语文趣味课堂的前提。很久以来,语文课堂的主角一直都是讲台前的老师,而课堂下的手握课本的学生,始终充当配角和听众的角色。导致的局面是讲台前的老师一直在孤独地唱着独角戏,并且越演越劣;追求高分的“灌注式”“填鸭式”名忘实存。教学的现状仍是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千篇一律,教学内容仍然延续着老旧的程序,迂腐乏味。原本一堂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却死气沉沉,课堂下黑压压的一片,瞌睡声、哈欠声一片。尽管台上的教师尽心尽力地教着,无奈台下的学生疲惫不堪。针对这样三年如一日的现状,亟须改变的就是追求创新的理念,重新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再次审视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地位,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运用联想的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教科书上的文本插图,展示学习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联想力,将原本静止的事物想象成插图里运动着的画面,是对课本内容的一种补充和丰富。这是因为生动的视觉表象,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例如,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一课中有两幅插图,分别展示的是两个骗子正在织布和皇帝穿上新装正在游行的画面。根据这两幅图片,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并发问,询问学生织布机旁的金袋子是什么意思,皇帝穿上新装在游行时人群的反映。语文老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看懂图片,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联想所必需的感性认知能力。

初中语文实际上是一门充满诗情画意的学科,是由许多优秀的经典古诗词,加上无数美轮美奂的名著组成,营造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意境要么跌宕起伏,要么波澜壮阔,要么情真意切,要么深刻隽永。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就要学会如何带领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知识海洋中尽情地朗读、思考、体会,使课本中那些优美的诗意静静地流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老师抑或是学生都离不开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讲课看做是一种简单的灌输知识的行为,反而应把授课实现与学生间的情感共鸣。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带着饱满的热情,将这种学习的激情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初中语文教育从大局上来说,要求教师的教学技术精湛,并在实际操作中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将趣味教学及联想运用两者紧密结合,使语文教师既有可以考证的有效教学模式,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尽情充分地发挥每个学生个人的特长。我认为,趣味教学有很多作用,主要表现在:(1)具有趣味性语文科目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与所学内容触手可及的,并非遥不可及,也不是仅仅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简单而又无趣地接受语言知识,而应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极其丰富生动、极富趣味的知识。(2)趣味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挖掘,千万不能主观地等待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寻找。(3)趣味教学及联想的运用一定是由站在讲台前的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总结丰富的经验,最终在生动的课堂上指引学生不断学习语言知识。

结合以上观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靠自身的努力,积极探索追求并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是初中趣味教学法及联想运用的先决条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研过程中,首先做到第一点的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忠实并执著于自己在教学技术研究的经验,其次,通过对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进行的广泛涉猎,深入社会实践,用心体会、全心领悟,积极探索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要谨记的是:一定不能将学生看成是一种只会点头和摇头的吸收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是可以塑造的,富有感情的,充满激情的,具有丰富联想力的一群年轻的群体,用心去指引他们徜徉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吴滋意.兴趣激发动力

愉悦诞生智慧:快乐语文教学之探究.阅读与鉴赏:下旬,2008(01).

[2]毛瑞娟.让语文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12).

[3]李传翠.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7).

[4]王文静.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语文天地,2008(12).

[5]刘红梅.激发、引导、升华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学习:上,2011(04).

关于数学联想迁移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7

一、重视“联想迁移”方法的渗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重视“ 联想迁移”方法的渗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由扶到放,逐步渗透,从知识、方法和学习态度各方面入手,让学生自主掌握“ 联想———迁移”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升他们融会贯通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公式,而是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学生通过回顾并借助联想迁移的方法进行大胆尝试,将三角形、梯形进行剪拼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或者通过自身图形的复制旋转平移组拼成平行四边形,再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再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以计算“ 盒子里有9只杯子,盒子外有3只杯子,一共有几只杯子? ”为原型,经过操作、观察、分析与综合、概括,得出将9凑10的数学模型 ,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凑十法的思维模型后 ,就可以将这种思想方法迁移联想到8加几、7加几的计算,甚至可以渗透到以后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或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使计算简便的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大大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重视“联想迁移”方法的积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重视“ 联想迁移”方法的积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联想迁移”方法的积累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例如,我们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将三角形和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分析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根据已学图形的面积求法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求法。 在对旧知的回忆过程中,把这样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 启发学生利用化归思想,体会一种重要的“ 转化”数学思想方法。 接着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学生会主动寻找和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重视“联想迁移”方法的归纳和延伸,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重视“ 联想迁移”方法的归纳和延伸,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很多知识从低年级一直学习到高年级,只是每个阶段都在不断赋予更加深刻的含义,但贯穿于其中的基本思想是不变的。 所以, 我们应结合数学教学,将小学数学内容转化为一定的知识结构,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知识结构逐渐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而联想迁移方法是构建认知结构的理论武器。 例如,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从最简单的分一分、排一排,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制作象形统计图,到学习单式、复式条形图和单式、复式折线图,小学阶段一直在不断地继续学习有关于统计的知识,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 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 亲近”数据,加强对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虽然小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 但我们教学的核心内容都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因此, 我们每一阶段所归纳和延伸的,正是这种统一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这样的思想方法, 我们才会联系、联想,才会使我们的数学知识不孤立、不零碎,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 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和问题的完整把握,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积极渗透“ 联想迁移”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我们就要在实施新课程时,能够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学生的现实,以新的课程理念所阐述的先进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新课标为最终的目标导向,给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发现、探究、理解、应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沛忠,马刚.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策略研究[J].山东教育,2002(11).

让联想在英语教学中畅游 篇8

一、联想在词汇教学中畅游

词汇教学中联想可分为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联想, 形近词的联想, 词性转换联想和辐式联想。单词的书写和词性的转换是中考的一个必考题型, 也是学生易出错的题型, 故单词的掌握就显的格外重要。

A:近义词的联想。

在教新单词或复习某一个单词时,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与这个单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词, 举例来对比分析。例如, 学ill时可联想到同义词sick和ill的名词illness作“生病”讲时, ill只做表语, 而不能做定语。而sick既可以做表语又可做定语。例如He is ill/sick. (他病了。) 你如果说“他是一位病人”, 你只能说He is a sick man.而不是He is an ill man.你如果要表达他病得严重, 应该说His illness is bad.再如我们要说“听”, 英语中有:listen, listen to, hear但他们的用法不一样。Listen表示“听”但不一定听见, 后面不带宾语。Listen to是“听。。。。。。”, 后面要带宾语, 这两个词都注重过程。而hear是听见, 注重”听”的结果。例如:Listen, she is singing. (听, 她正在唱歌。) listen to me carefully, students. (同学们, 仔细听我讲。) I heard nothing in the library. (在图书馆我什么都没听见。) 通过对比, 在英语学习中可用不同的单词表达同一个意思,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写法又区别了用法, 扩大了英语词汇量。

B:反义词联想。

英语中形容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和单词意义相反的单词。例如:我们学习good时就会联想到bad, 学习easy时就会联想到hard和di fficult, 学习happy时就会联想到sad和unhappy。为了便于记忆我们会写成句子:English is good for us, It”s easy, not di fficult.We are very happy, not sad.这样学生通过联想和对比, 既掌握了单词的书写也学会运用单词, 一举两得。

C:形近词联想。

其实在英语拼写中, 有许多单词拼写很相似, 改变一个字母或他添一个字母。单词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 学生很容易将这些单词弄错。故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联系对比单词的读音和意义, 如:quiet和quite, river和driver, whether和weather,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写成句子:This is quite a big room, and it is quiet.The driver fell into the river yesterday。通过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单词记忆就会更加牢固。

D:词性转换联想。

这种记忆方法就是在学到某一个单词时, 联想到他的其他形式。对于名词可以联想他的复数形式。如photo----photos, child----children.对于形容词我们可以联想到他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特别是不规则形式, 如good---better----best, 形容词如何变成名词及他的副词形式, happy—happiness----happily。对于数次可以联想到他的基数词和序数词, 如two—second, three---third, 对于动词可以联想到他的现在分词, 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如:sing—singing---sang---sung.等等。

E:辐式联想。

这种方法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的发散式联想。知识点就是辐射源, 联想向四周展开, 如:在学习put时, 以put为中心联想到其他短语, put down, put away, put on, 等等。

二、联想在语法教学中畅游。

一说到语法我们就会想到时态,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八种时态, 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到各种时态的异同, 进行对比联想, 加深对时态的理解, 如:学习一般现在时态可联想到一般过去时态, 时间状语变了, 系动词be或者实义动词由一般现在时变成了过去式, 如:He is a good boy.He was a good boy last year.学习现在进行时联想一下过去进行时, 时间状语由现在的点或段变成了过去的点或段。如:Look, she is dancing.He was swimming in that time yesterday.学习现在完成时联想到过去完成时, 学习一般将来时联想到过去将来时。学习这八种时态一定要从构成到时间状语上进行对比区别, 让学生通过对比, 找出不同, 加深语法理解。

在英语学习中, 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句型:so……that联想到so that以及与too……..to之间的转换。由all of联想到none of, 由both of联想到neither of, 等等。学生在学习中要时刻联想他们的异同, 以便更好掌握它们。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想不同的教学手段, 或者把不同的联想手段结合起来运用, 让学生的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进, 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联想法就是其中之一有效的方法。它即让学生掌握了英语词汇量, 又让学生对英语语法加强了理解和巩固。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联想,词汇教学,语法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2]刘善循.《快乐学习法》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

联想教学法论文 篇9

一、接近性联想的作用

接近性联想是指对当前事物或问题感知时, 形成表征或产生直感以后, 对过去的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关系、性质方面很接近的事物或问题的回忆。

问题1:袋中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 他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随机从中摸出一球, 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中, 充分摇匀后, 再随机摸出一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在生物学中, 我们学习过遗传基因, 知道遗传基因决定生男生女。如果父亲的基因用X和Y来表示, 母亲的基因用X和X来表示, X和Y搭配表示生男孩, X和X搭配表示生女孩, 请问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各是多少?

联想: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162页例一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 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解: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总共有四种结果, 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而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结果有三种。

因此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在教学中, 如果能启发学生从事物的本质入手, 充分运用这种接近性联想的思维方式,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类似性联想的作用

类似性联想是对当前事物或问题进行表征后产生相似直感而回忆起另一具有图形相似、图式相似或方法类似的事物或问题的联想。

问题1:利用计算器产生0~9这是个整数的随机数, 问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袋中有5个颜色不同的球, 这些球除了颜色不同外完全相同, 先从中有放回的连续摸两次, 两次摸到的球颜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3:一个房间里有5双不同型号的鞋子, 某人从左脚鞋的5只中任意拿了一只。拿出的两只恰好是一双的概率是多少?

联想: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190页第38题两人一组, 每人在纸上随机写下一个不大于5的正整数。两人所写的正整数恰好相同的概率是多少?解:用列表法可知:所求概率为。

实际上, 上面的三个问题都是本例题的类似性翻版,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类似性联想, 就不难迅速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相反性联想的作用

相反性联想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形式, 是由当前事物或问题引起的对具有相反关系或对比联系的另一事物或对象的回忆。它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明显的特殊作用, 往往是由前几种联想不能有效地深入思维时, 出现的转向联想思维方式。

问题1:6件产品中有三件为次品, 从中任取两件, 则至少取到一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假如一个家庭有5个孩子, 那么至少有一个男孩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3:4个人中, 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的概率是多少? (假设每个月的天数相同)

联想: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这个事件不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解:这个事件不发生的概率是

在问题1中, 可以从它的反面入手, 先求全部为正品的概率, 那么所求问题的概率就迎刃而解了。结果为

问题2也可以从问题的反面入手, 先求全部是女孩的概率, 那么, 至少一个男孩的概率为。

问题3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月的情况较复杂, 如果先求都不在同一个月的概率:, 那么, 所求问题的概率就很容易求出了:

基于联想法的初中数学教学 篇10

1. 知识迁移, 形成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新课标里指出:“从数学角度看, 首先应是加强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要求教学能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不是堆砌知识积木, 而是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串起来, 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深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例如, 在讲到不等式的性质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复习一下等式的性质, 然后以此类推, 知道不等式的性质;从整数的因数分解发现整式的因式分解;在几何中由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来联想三角形的相似的判定方法, 等等.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还可以把新知识的获取过程也一览无遗, 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和过程, 使所学知识更加的条理化.

2. 打破定式, 强化数学意识

数学家们通常认为, 联想是猜想的基础, 而猜想是发现的前兆, 所以说联想是伟大发现的引路人.由于受到生理条件以及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 数学知识在人的思维中容易形成一种定式, 思维定式对探索性非常强的数学学习是有害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学生形成的思维定式, 为了避免这种困扰, 可以利用联想法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使知识产生迁移来形成新的知识.

例如, 在初一时, 列方程解应用题:“某人买了5斤苹果, 付了30元, 找回2元, 每斤苹果的价格是多少?”, 在开始阶段, 少数学生列出的方程往往是, 究其原因, 学生对于小学中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印象很深, 习惯于直接列出表示最后答案的算术式子, 因而在方程应用题的学习中, 总是将综合算式形式表示为x, 这种痕迹性的思维定式, 一般比较顽固, 对后继学习起着干扰作用.因此,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初始阶段, 不妨将算术方法和代数解法联想如下:

【算术解法】由题意可知:

苹果总价=付出钱数-找回钱数.

苹果单价=苹果总价÷苹果斤数.

由此可得30-2=28 (元) (苹果总价)

28÷5=5.6 (元) (苹果单价) .

综合算式: (30-2) ÷5=28÷5=5.6 (元) .

【代数解法】设每斤苹果价为x元.

根据“苹果总价-找回钱数=付出钱数”

即得5x+2=30, ∴5x=30-2.

5x=28, x=28÷5, x=5.6 (元) .

【对比】算术解法要求根据题意进行思考, 说明每一道式子的意义, 综合算式还要求一次列出表示结果的式子.思维的难度较大.

代数解法把x也当做一个数看待, 可以和已知数一起参与列式, 比较方便, 列出方程后, 只要根据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即可求出x, 思维程式化.

因此, 我们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完善和补充新知识, 完成知识的嫁接, 打破思维定式, 强化数学意识.

3. 融会贯通, 提高数学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心理学家说:“孤立的知识容易遗忘, 而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也易于迁移和灵活运用.”所以, 联想法在数学中的运用可以使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纵横交错, 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不是数学知识的简单堆砌, 而是通过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连接起来串联成网, 所以知识网络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 也可以从局部把握.

例如, 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 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 相当于向右平移1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3+ (-2) =1.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 向左为负, 平移|a|个单位) , 沿y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 向下为负, 平移|b|个单位) , 则把有序数对{a, b}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与“平移量”{c, d}的加法运算法则为{a, b}+{c, d}={a+c, b+d}.要求: (1) 计算:{3, 1}+{1, 2};{1, 2}+{3, 1}. (2) (1) 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 先按照“平移量”{3, 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1, 2}平移到B;若先把动点P按照“平移量”{1, 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3, 1}平移, 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吗?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2) 证明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3) 如图2, 一艘船从码头O出发, 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 3) , 再从码头P航行到码头Q (5, 5) , 最后回到出发点O.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把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运用联想法来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 提高数学能力.

习作教学中离不开联想 篇11

关键词:习作教学 联想

在习作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联想,无疑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题材无穷无尽,感情真实无虚,语言滔滔不绝,描写栩栩如生。

一、作文命题中展开联想

许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反映出作者丰富的联想,这样的题目往往能够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阅读文章的欲望。拟订一个包含丰富联想的文题,能使文章增色不少,这也是习作技能的一个方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同时在阅读分析教学中加以引导,在习作训练中加以启发,多读多练,不断感悟。例如《我爱红杜鹃》,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爱红杜鹃,通过阅读体会到杜鹃花象征革命烈士的英勇献身的精神,这是从花到人的联想。《金色的鱼钩》一文,记述了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中用那只鱼钩钓鱼,救活了几位饥饿威胁的红军战士的生命,从而度过难关,走出草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那只鱼钩象征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和崇高思想,闪烁着金色的伟大思想光芒。这是从物到人的思想的联想。这样的文题含义深刻,发人深省。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启示,在习作中经常练习,发展联想,潜移默化,形成技能。

有一次习作训练中,我要求学生通过一两件事,反映父母亲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我发现习作的命题多种多样,有《妈妈的手》《妈妈的琴》《爸爸的皮包》。《妈妈的手》叙述妈妈为邻居小孩做花鞋、为邻居办喜事剪窗花。那只灵巧的手表现了妈妈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妈妈的琴》叙述了妈妈刻苦练习、琴艺高超,反映了妈妈的苦学精神。题目中的“手”“琴”都蕴含一种精神品质。这样的联想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比起《我的妈妈》就更具有内涵和意义,更具吸引力。

二、选材立意中展开联想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一种思想或情感,总是要说明某一方面的道理。学生在各种生活和实践中,总会接触许许多多的事,某项事物也总会反映其内在的道理。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才能把事物和道理联系起来,通过记叙、描述反映出主旨?这就往往要注意选材与立意的联想,这种技能就要培养学生由事物的现象中挖掘其本质或深层的内涵,以此可小中见大。有次习作练习,我出了个题目《中秋赏月》,要求学生叙写哪些人赏月、赏月时的情景,说了什么,想了些什么,要突出一项主题。学生根据赏月时人们的愿望——合家团圆,产生了许多联想。有的通过全家人讲述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和贡献,反映出全家人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有的通过今昔对比,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有的通过思念出差在外的父亲,反映企业的发展,家乡经济的发展;总之,由美好的月色联想到各种话题。

三、记叙描写中展开联想

1.特征联想。如:《妈妈的手》中:“妈妈用一只盆子放了水,滴上洗洁精,洗、冲、过,只听‘叮叮咚咚’,奏出了一支清脆悦耳的锅碗瓢盆交响乐。”这种特征联想,再现情景,生动而形象。

2.形象联想。就是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由抽象的东西联想到具体的事物。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描绘的事物形象具体、生动。这方面内容在课文中不乏事例,如:“早晨,太阳像个顽皮的孩子,身穿红外衣,头戴红帽子,‘唿’地跳出水面。”“夏天,西红柿成熟了,满架挂满了一盏盏小红灯笼,犹如元宵节的灯会,向人们展示了丰收的喜悦。”这些语句读起来酣畅淋漓,听起来生动形象,其中的联想功不可没。

3.片断联想。学生习作《中秋赏月》中的片断:“天空中高挂着玉盘似的一轮明月,不禁使我想到了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文中运用了诗人的名句、民间俗语、格言,就能使文章语言生动。

4.词句联想。如《妈妈的琴》一文中写道:“只听见琴声时而像泉水叮咚,时而像松涛轰鸣,时而像……”这样的联想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联想是习作的一项技能,观察中需要联想,思维构思中需要联想,叙述描写需要联想。学会联想,让学生欣赏到自己习作的成功,就能增强习作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就能不断地提高习作的水平。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探究 篇12

从古到今,教育家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很重视,随着我国教学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育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这里的能力,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而联想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能力及表现形式。联想是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是关于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联想能力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能力,联想思维是联想能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加强联想能力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般认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感知是认识新知识的起点,理解是认识过程的中心,巩固是暂时联系的加强,应用是认识的继续和深入,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们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上升为思维,可以把外形、品质不同但本质相同的事物,归纳为一类。还可以认识到存在于自然界植物、动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思维的产物。而学生的学生过程与人们的认识过程也是一致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两数和的平方公式:(a+b)2=a2+2ab+b2之后,就可以透过这一形式表达式,了解实质含义,这就是思维过程。联想思维属于思维范畴,具有思维的一般特点。

正常的思维活动是联想,平常的联想往往是自发的,有随意性,不见得有什么意义,并且大多数处于散漫无序的状态,但在学习中,联想却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解题过程如果爱联想即称为爱动脑筋,那么他们接受知识比较快,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解题也较快。当然联想能力与学生的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知识较丰富,联想能力自然就强、联想的范围也广阔。

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未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合理、恰当、有效的联想。具有了联想思维和联想能力的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会更敏锐,更清晰、更灵活,更具创造性。

2 联想的类型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联想的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都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2.1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或类比联想,就是指事物某种属性的相似性。由于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可以由一个事物已知的特殊性质联想到另一事物的特殊性质。往往在解题过程中为了寻找问题的解决线索,借助于类比联想,以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因此,类比联想在求解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题教学中采用类比教学,可以达到梳理知识、归纳题型、总结解题方法,这样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灵活性。

例1.求证:若(z-x)2-4(x-y)(y-z)=0则x,y,z成等差数列。

[思路分析]:观察已知条件的外形,可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b2-4ac非常相似,则类比题设可以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于是可把已知条件看作是t的二次方程(x-y)t2+(z-x)t+(y-z)=0有等根的条件。

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方程左边的系数之和为零,故方程有两个根为1,于是由韦达定理得:

说明,由此例可见,一般的类比联想解决问题线索为:观察———类比———联想。

2.2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在相互接近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接近联想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有力武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便是有力的例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与之内容相近的有关知识,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2:设(x-3)2+(y-3)2=6,试求

(1)y/x的最大值、最小值;

(2)x2+y2最大值、最小值。

[思路分析]:已知的方程代表一个圆Q,题中的点M(x,y)均在圆周上,观察第(1)题中的“y/x”可以联想到直线OM的斜率,欲求y/x的极值,就是要求直线OM的斜率的极值,即切线OT1,OT2观察第(2)题中的“x2+y2”,可以联想到距离公式,而x2+y2的极值就是OQ与圆Q的交点p1、p2到原点O的距离。因此,两个问题都不难解决。

说明:此题运用接近联想把相互接近的式子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再找出解题方法。

2.3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从某一事物出现某种现象,从而联想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

2.4 发散联想

发散联想就是在接触某一事物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将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得出更丰富的结论。在讲解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公式、例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联想,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3.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任意一点,∠EAD的平分线交CD于F,求证:BE+DE=AE

[思路分析一]:由题设中的直角三角形较多,可联想到用面积来探索解题思路,

由S△ABE+S四边形AECF+S△ADF=S正方形ABCD可得。

[思路分析二]:因条件中有角相等及直角关系,还联想到三角函数来解,设正方形ABCD边长为a,

说明:发散联想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它能导致许多科学发展创造。

3 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具体措施

提高联想能力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可靠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只是注重课本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因为联想往往要利用头脑中已有知识及解题方法,去探索新问题的解题途径,所以学生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即通过例题习题来巩固,形成一种思想上的飞跃,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产生联想。另外,在平时教学中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做”,联想是有条件的,是在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及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反省、是高级智力活动,过度的讲与练,会剥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产生负面效应,应讲究一个“度”。

例4:是否存在这样的二次函数f(x)=ax2+bx+c,使它的图象过点M(-1,0)且满足条件对一切实数x∈R都有x≤f(x)≤(1+x)

[思路分析]:单从结构上联想,直接建立它与ab≤()2≤(a,b∈R)的联系,设a=1,b=x,所以f(x)==x2+x+c,且过点(-1,0),合乎题意,还可以构造例题:是否存在这样的二次函数其过点(-n,0),且对一切实数x满足nx≤f(x)≤(n+x)。

说明,一道好的数学题里有大量信息,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创新,直至关键的突破。

例5:设x∈[,],求证cscx-cotx>-1

[思路分析]由,1联想等腰直角三角形,不仿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来研究。

作Rt△ABC,令∠C=90.AC=1在AC上取一点D,设∠CDB=X,则BD=cscx,CD=cotx,AD=1-cotx利用AD+DB≥AB可得cscx-cotx≥-1

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丰富的联想,构造数学模型解题。

总之,联想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要体现层次,要充分让学生思考,教师加以积极的引导,鼓励他们联想,而不应将解题思路、定理结论等灌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个平时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例子:

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在解三角函数的具体问题时,通过丰富的联想、灵活的构思、创造性的思维等能力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想象,找出解题思维。

例1:若,求证α-β

学生讨论此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最后总结出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求解。

例2:在△ABC中,已知2b=a+c,且a

求证:sinA:sinB:sinC的值。有些同学很快由a:b:c=sinA:sinB:sinC

可如何求a:b:c呢?又由C-A=90。联想到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来求出三边之比。(△ABC~△CBD)

教学中应多举例让学生进行合理联想,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的习惯,对学好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实践与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等分析了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要有一个过程,要体现层次,要充分让学生思考,教师加以积极的引导,鼓励他们联想,而不应将解题思路、定理结论等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

参考文献

[1]刘典权.高中数学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刘云章.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著作选讲[M].第2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刀具寿命下一篇:教学CAD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