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爱情(通用7篇)
理想爱情 篇1
莎士比亚说:“如果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 那么爱情是属于最高的一级。”是的, 爱情曾被看成是一种最令人心颤神动的情感, 是人类生命旅途中一道最美丽的景致, 是平凡的日子里一个最欢乐的节日, 也是支撑着人们向往诗意生活的一个基本信念, 于是有了世界文学宝库中那些动人的爱情篇章, 有了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说。但我们却很难再从当代小说中读到爱情的感人的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金布老虎”悬赏百万征集可歌可泣的浪漫爱情却一直不得;青年评论家谢有顺本来是为“找一些真正有力量的爱情故事”而选编了一套《爱情档案》丛书, 但没想到情况正好相反, 入编的四位作家所揭示出来的都是病态的、尴尬的、荒唐的当代爱情, 《爱情档案》实际上成了“爱情病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呈现出日益世俗化、物质化、粗鄙化、情欲化和商业化的潮流, 许多作家竞相淡化了浪漫主义情怀, 摒弃了爱情的诗性想象本质, 甚至认为爱情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觉、一个漂浮空洞的能指、“一个美丽而有害的谎言”。读者读到的多是“不谈爱情”、“懒得离婚”、“爱又如何”、“欲望的旗帜”等, 已很难从当代小说中读到爱情的感人力量。
然而, 失去了爱情的人类, 还能在哪里互相取暖呢?人毕竟是需要爱和被爱的特殊生物, 无论你多么反叛, 在失意和受挫时, 第一需要的肯定是爱的慰藉。可是, 从什么时候起, 作家们丧失了追求爱情的勇气?
人, 只要活着, 就永远不可能完全放弃对意义的追寻, 放弃对家园的冥想与渴望, 作为人学的文学, 没有从根本上对意义的追寻, 便没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吸引读者。在普遍疲乏的时代里, 人们需要心灵的震撼, 需要感人的力量, 需要文学来为人们出示生活表像背后那终极的精神向度。
就连存在主义小说家加缪也说:“这没有爱情的世界就好像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 但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 人们将对监狱、工作、勇气之类的东西感到厌倦, 而去寻找当年的伊人、昔日的柔情。”[1]一个缺乏爱情的时代是没有指望的, 令人不安的;对于普通人来说, 在爱情的意义得到确立以前, 人存在的意义不可能提前实现。是爱, 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是爱, 为今天的人类挽回了尊严, 使之不至于像动物那样活着。
同样是对爱情本质的探查和追问, 史铁生和王安忆、北村、格非等人的结论却不一样, 《务虚笔记》虽然也为悖论笼罩, 也有着无尽诘疑, 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走向爱的否定和虚无, 而依然“眺望乐园”, 保持一种积极追寻的姿态。他在后来的《病隙碎笔》中写道:“爱情本来就是一种心愿, 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他依然相信在看得见的现实之外, 还有着另外一种看不见的真实———爱情便在这里存在, 爱的愿望便在这里存在。他始终认为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人之为人的基本要素, “一个没有了爱的权利的人还会有什么权利呢?他应该怎样呢?一个丧失了爱的领空、领海、领土的人他应该到哪儿去 (安居) 呢?”[2]他发现爱的真正形而上的本质就在于对爱的追寻, “那永恒的爱的疑问便是爱的答案, 那永恒的爱的追寻便是爱的归宿, 那永恒的爱的欲望正均匀地在这宇宙中漫展, 无处不在……人的处境是隔离, 人的愿望是沟通”。[3]不能因为处境的隔离就放弃沟通的愿望, 或者说惟有隔离才更要沟通, 正是因为人的孤独和隔离, 沟通和爱才是每一个人最根本最真切的需要, 尽管有时这需要被掩饰得晦暗不明。
是啊, 当人从母体脱蒂诞生以后, 一方面不断成长, 增强自身实力, 日趋自由和“个人化”, 另一方面, 个人成长的客观必然又使人因不断切断与周围环境缔结的原始纽带而逐渐失去安全感、相互感, 滋生了无法摆脱的孤独感。所以人又必然要去寻求对孤独的超越、寻求与世界新的关联。人这种对超越的追求, 正是爱、宗教及艺术产生的源泉之一。而所谓对“关联”的需求, 指的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一种联系, 即同他人结合起来的需求。弗罗姆认为人与人的结合有三条途径:一是臣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某人或某物, 从而与世界成为一体;二是通过主宰世界, 使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庸, 而使自己与世界成为一体。选择这两种途径的人都丢掉了自身的完整性和自由。只有第三种途径既能满足人与世界成为一体的需要, 同时又不失去个人的完整与独立意识, 这就是爱。爱作为一种共享与参与的体验, 使人的内心活动充分展现出来, 在爱的行动中, 我与万物合一, 但我仍然是一个不可取代的独立的人。
神话中说人之初本是男女同体, 自从天神把两性对半分开以后, 他和她时刻都在寻求着自己的另一半, 盼望相遇相拥, 重新成为一体, 由此便产生了人间的爱情。
“爱, 是人类一切生存问题唯一满意的答案”。埃·弗罗姆认为爱情是人对分离的克服, 对融合愿望的实现, “祈求与他人融为一体, 这是人身上最有力的冲动, 最沉重的激情”;爱意味着给予而非获取, “给予意味着他人又成为给予者, 双方均分享着他们所唤起的东西所给予他们的欢乐;给予既为予者也为受者造就了新的人生, 双方均蒙受新生的福祉”。[4]爱是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 爱是克服孤独、解除隔离, 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唯一办法, 也正是在爱的行为中, 在我把我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的行为中, 在深入了解对方的行为中, 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 发现了我们俩并从而发现了人类, 并且正是在相爱和结合中生命才得以再生和延续。孤独拒斥的态度不但使他人成为地狱, 而且使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地狱。所以我们必须有爱, 惟有爱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从地狱中得到拯救, 没有爱人类就不能生存。
正如悲剧容易传世, 喜剧则容易流于肤浅一样, 要写出爱的力量肯定也要比写出恶和绝望的力量困难得多。我们在卷帙浩繁的当代小说中寻找这种爱的力量, 总是难以如愿。其实自卡夫卡以降, 几乎整个世界的20世纪文学都像感染了一场精神疾患, 人类的爱、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 到处弥漫着冷漠、晦暗、绝望的精神图景, 恶———不是法律意义上所理解的恶, 而是哲学意义上所理解的———阴冷、无力、黑暗的绝望状态———反而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基本现实。甚至可以说, 恶是20世纪文学最重要的精神母题。而与恶的母题相伴而生的, 是罪、阴冷、恐惧、变异、绝望、死亡……是它们最终勾销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希望。我们所看到的是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彻骨寒冷。这种绝望主义的写作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得到热烈的响应, 生命被无数作家描述成荒凉、阴暗、没有希望的存在, 活着似乎只是为绝望作证, 这证明作品没有给出爱。失爱是现代人 (包括作家) 普遍的精神困境, 正如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一书中所说:“恶是人生在世的基本问题。”“无处不在的恶勾销了人反抗恶的能力, 迫使人要么对恶袖手旁观, 要么成为恶的造作的参与者或受害者。随之, 人被迫漂流于无意义的生与死之间, 没有任何现世力量可以接济人进入纯净的世界……”卡夫卡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寻找一种力量来对抗恶, 但他最后也没有找到。人类真的面临末世, 人根本没有力量把恶赶出这个世界?其实弗罗姆说得好:“爱, 是人类一切生存问题唯一满意的答案。”卡夫卡的绝望正源于他对人完全失去了信心, 对爱的力量的怀疑、忽略和轻视, 而这种失信来源于他无法抑制的内心不断增长的恐惧与不安, 他也无法规避自己落在一种社会与权力机器的制约之中。他不但无法在写作中肯定一种被照亮的生存, 而且无法判断自己的写作究竟到达了哪一个领域 (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在死后获得如此崇高的声誉) , 甚至就个人生活而言, 他在奔赴与爱人的约会时都是犹疑不定的。
人类在20世纪遭受了一系列的耻辱和幻灭之后, 人的神话早已破产。特别是人类经历了哥白尼、马克思、达尔文、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解释后, 似乎在文学、哲学、生物学、精神分析学、经济学、物理学等方面都遭遇到了根本性的瓦解, 先是宣布神死了, 继而人也被消解成了零。人已经死了, 为什么还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什么才是人活着最坚实的依据?爱如何才可能得以诞生和再生?这是困扰着许多哲人、作家的难题, 当代作家亦需要作出认真的思考和回答。是的, 我们生活在有泥污甚至有丑恶的地上, 但我们的头顶上也必得有一个日月朗照、群星闪烁的高远天空。只有相信有一个更高的世界在另一维存在着, 并努力去达到, 人类的存在才不会陷入虚无。
爱情不只是被爱的问题, 而首先是是否愿意去爱人, 以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问题;爱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情感, 不如说是一种信心、能力和态度。人的激情来自人的自信, 爱的激情源于对爱的信心, 当代小说在质疑和否定爱情时恰恰忘记了这关键的一点。
80年代中期以后当代小说的爱情描写要么是乐于与卑微的油盐酱醋结盟, 爱情的意义被过度的日常性蛀空, 写作失去了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要么是把写作当成了性爱经验和肉身感受的单一展示和庸俗宣泄, 导致了写作经验彻底的私秘化和性爱化, 迷失在身体的乌托邦, 丧失了写作基本的尊严和理想, 也丧失了对生命的基本信念, 由此出现了众多滥情的身体故事、闺房秘史, 文学应有的对现实的关怀让位于个人肉体经验的过度书写。更有甚者是对爱情本质的质疑和否定, 认为爱情本来就是一个幻觉, 爱情不可能被包含于生活之中。是的, 相对于生离死别这样的风云突变, 也许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对爱情的磨损和伤害远为严重和酷烈。我们可以思考爱情在进入物化阶段以后, 如何经受柴米油盐的折磨与考验, 却不该放弃对爱的信心和盼望。不知是幸与不幸, 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为爱情准备的早已不是被冰山撞沉的泰坦尼克号, 不是麦迪逊镇披满夕晖的廊桥, 不是逼迫梁祝双双化为彩蝶的封建专制, 而是摆满电器的套间、修剪整齐的公园、琳琅满目的超市、招惹是非的手机和互联网……社会发展了, 我们的生活空前便利, 我们的爱情却四面楚歌。对此, 我想要呼吁:让我们的小说重塑爱情理想, 重新寻觅爱情。
客观地说, 这现实世间也并非处处是爱情的坟墓, 在渴望温暖的人们心中仍有爱情的长春藤勃生。文学何以不能用自己的触角去探寻这样的天地?退一步说, 即便现实生活中真正完美的爱情珍稀得很, 文学除了忙着发掘不那么美好的现存世界, 忙着发现现实中的爱情大多是怎样的庸常, 是不是也不应忽视“这世界究竟应该怎样, 美好的爱情可能怎样”的问题。文学毕竟有着诗性想像和精神超越性的特质。不是都说商品社会人情淡漠吗?就让爱情为淡漠了的人间增添一份真挚、一份温柔、一份炽热、一份和谐吧。文学倘若对爱情理想的失落没有觉察、警醒, 文学便要真正与亘古的爱情主题失恋了。
古希腊人以“日神冲动”美化了痛苦人生, 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爱情故事缓释了人类多少苦痛与绝望。人是不能没有爱的动物, 为了使现代人不致成为灵魂无家可归的“孤魂”, 我希望当代作家们在创作中重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爱?如何将爱进行下去?爱情的障碍在哪里?是哪一些黑暗的力量在粉碎爱情?重新扬起古今中外诸多文学家曾高扬过的神圣的爱情之旗, 让爱情恢复到它应有的空间里被抒写, 重新找回它的神圣光芒, 进而慰藉这个时代里失爱的心灵。
摘要:当今的文学作品, 对爱情的描写日益世俗化、物质化、粗鄙化、情欲化和商品化, 在当代小说中很难读到爱情的感人力量。爱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 当代作家理应思考爱的本质, 慰藉这个时代里失爱的心灵。
关键词:爱,当代文学,爱情本质
参考文献
[1][法]阿尔贝·加缪.鼠疫.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史铁生.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572.
[3]史铁生.病中碎笔.花城, 1999, 4.
[4][美]弗罗姆著.李建鸣译.爱的艺术.商务印书馆, 1995:21.
理想爱情 篇2
爱情具有三要素:性爱、理想、责任
从中可以看出:爱情是生长于现实物质土壤中的理想之花,也即爱情需要有现实的物质基础但最终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是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爱情是以婚姻为归宿的,美满的婚姻从来都是爱情的理想。即使是失败的婚姻也蕴含的最初美好的理想,只是在相处的过程中只看到了现实的鸡毛蒜皮或者柴米油盐而忽略了它的精神层面——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实现,共同的价值获得,因而不懂得磨合不懂得经营而葬送了婚姻。
爱情以共同生活的理想为目的,以共同的理想实现为生长的基础,本身又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我们怎么能只停留于现实的层面而不说爱情是理想的呢?
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是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的特征有:现实可能性、实践性、超越性、阶级性、时代性。
让我们来看看爱情的特点吧,它完全符合理想的这些特征:爱情是理想的,但它却是有现实可能性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接触了解,经营磨合,甚至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有时还夹杂着磕磕碰碰的争吵,但真正的爱情,一定能够在琐碎和繁杂中升华成为一辈子的相知和相守,升华成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相濡以沫。爱情是理想的,它是在男女双方共同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但是这种培养一定是以男女双方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基础的,只有这样,爱情才能长久而不是一过保鲜期就消失了。爱情是理想的,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精神气质,它超越时空,超越年龄,超越身份和财产,超越一切的阻碍,只要有精神的共鸣,就能产生爱情。当然了,爱情的实现是现实的,是有社会、阶级、和时代条件限制的,而这已经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爱情是什么样的,而不是爱情的实现是什么样的。
大家在困惑的什么是理想的爱情,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立场是爱情是理想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从这个角度说,爱情没有理想不理想之分,只有爱情的结果理想不理想。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爱情本身的属性和本质出发来。
最初和最终的理想爱情 篇3
5岁时,我喜欢一个叫仔仔的男生,他不单单有两颗虎牙,当他手里有两个红橘的时候,会把那个大的给我吃。现在我再遇到他时,他手边有一个五岁的女孩正在叫他爸爸。
13岁,我暗恋隔壁班一个叫阿昆的男生,阿昆长得像三浦友和哥哥,为了见到他我每天绕道去厕所,一直坚持了两年。15年后我们再次相遇,他胖得像猪,而且也已经成了爹,他看着我就像看白天鹅,我终于知道自己当初有多丑了。
16岁,我觉得自己真的在爱一个人了,我喜欢上了我们的生物老师, 他瘦瘦的白白的,身上总有莫名的香味,他上课路过我的身边时,我总是贪婪地嗅着他白衬衣上的味道。他提问我,我100%地张口结舌,还总是特别深情地看他,他说,考不上大学你就傻眼了。结果考上大学我也傻眼了,他结婚了,我失恋了。
19岁,我正儿八经开始人生的初恋,大一时有个男生每天为我占图书馆座位,还给我买小笼包吃,另外,情人节还送我打折玫瑰。我白衣飘飘地坐在他的单车前上演着花样年华。结果呢?大学毕业我们各奔东西。大学的恋情往往是黄梁一梦,能够水到渠成的不多。想了想,最是难忘他晚自习送来的小笼包。
23岁,我变得聪明而多情起来,想找个“四有新人” ,就是有型有款有车有房,或者干脆说就是李泽楷那样的。但那样的人不是给我准备的,于是我降低要求想嫁个小有钱人。后来看了太多有钱人花心的故事,我又被迫降低标准,没有钱,个子高长得帅也行,至少养眼。这样的男人交往了几个,结果长得比我难看的被我甩了,比我长得好看的甩了我,男人女人均是好色之徒。
25岁,我终于定下心来想找个知冷知热的男人过日子,毕竟凡人多是柴米夫妻。但这也难,我遇到一个好像和钱有仇的男人,他总怕一夜之间人民币贬值似的,迫不及待地把钱花出去,用他的话说,这点钱娶个媳妇也不够,去趟欧洲只够到那里,回来的路费就没了着落,还是吃了喝了吧。这样的人我能嫁吗?当然不能。遇到的第二个男人小气到让我侧目,我想他们祖上没准全是会计,他不打折的东西不买,牙膏用完了要死挤,挤完了还要用剪刀剪开,天啊!我怕嫁给他一条内裤也要穿十年,所以,还是快闪。
27岁,我理想的男友条件一直在降低着标准,却仍独守空闺。我妈说我这人太挑剔,我说我这是追求完美,和挑剔是两回事。
30岁,我的嫁人条件简单到和5岁时一样,我希望有一个像仔仔的男生,如果手里有两只红橘,他会把那个大的给我吃,如果我爱吃,他就全都给我,如果我嫌剥皮费事,他就替我剥,如果我嫌吃费事,他就把它们榨成果汁。这种男人具备一颗平凡爱人的心,这就足够了。若得此君,夫复何求。
人生就是这样,走了那么多路,只是在原地划了个圈。能够和你相守一生的人并不一定是和你有着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那种平平淡淡的爱才是最真,也是最长久的。
理想爱情 篇4
王实甫的功绩, 绝不只是把叙事体的讲唱文学, 改变成了代言体的戏剧, 更使崔张故事在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里, 获得了新的生存基地, 王实甫充满了创新精神。在他笔下, 崔张故事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趋于完美, 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观点, 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而具有了从《莺莺传》到《董西厢》一系列歌咏崔张故事作品所不可比拟的新的生命力。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
“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五本四折[清江引])
这是《西厢记》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 体现了王实甫的爱情理想。王实甫认为, 不仅是张君瑞与崔莺莺应当成为夫妇, 也不限于《董西厢》里所说的:“人今至古, 自是佳人, 合配才子”, 而是愿“普天下”的有情人, 都毫无例外的应当成为眷属。而且, 这种眷属应当是“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 白头偕老的美满夫妻。这不是针对某一人一事而发, 而是从改革整个婚姻制度的高度发出的呐喊。这也毫无疑问的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青年男女的愿望, 喊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这也是它比《董西厢》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原因。
王实甫《西厢记》集中笔墨描写爱情的美好, 歌颂青年男女争取自主婚姻的行动, 他认为“情”应是男女双方相互爱慕之情, 只有这种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爱情, 才应当成为婚姻的基础。这种以“情”为基础的婚姻, 以婚姻当事人自己的意愿为基础的婚姻, 是美好的。他把婚姻同爱情统一起来, 提出了具有社会性的主题。
为了表现崔张婚姻的爱情基础, 王实甫对《董西厢》在情节上做了很大改动。《董西厢》为了表现“才子施恩, 佳人报德”的思想, 让崔莺莺从白马解围之后才对张生产生感情, 由感恩而许身, 报恩思想成了莺莺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了莺莺许身的主要目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却让莺莺与张生从佛殿初遇时起, 就开始了感情交流, 经过月夜联诗, 斋堂互视, 就更加深了这种感情, 由最初的互有好感, 发展到倾心相悦。而到了普救兵乱, 白马解围时, 这种感情就已经发展到了难分难解的程度。所以说, 崔张婚姻关系中的报恩思想, 只是把报恩作为保护爱情, 排除干扰的一种盾牌, 加深和促进了已经产生的爱情, 却不是爱情发生的基础和起点。
生活在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 要完全摆脱当时道德风尚的影响, 是不可能的。张生和莺莺也是如此。他们还不能完全鄙弃功名富贵。可贵的是王实甫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功名富贵迷。相反, 他们对功名富贵在一定程度上是轻视的。当功名富贵同爱情发生矛盾时, 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并明显地表现出对影响爱情的功名富贵的抱怨和不满。而在《董西厢》中, 张生是主动提出上京赶考的, 在功名与爱情之间, 莺莺与张生是先功名后“爱情”, 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他们没有勇气舍功名而取爱情。《西厢记》中, 张生上京应试是老夫人逼得, 他不去应举或落第, 就将得不到莺莺, 因此, 他上京应试, 确实是为了莺莺。即使考不上, 他们也有明确态度。莺莺认为夫妇和谐, 相守不离, 远远胜过状元及第, 因此, 在张生赶考之时, 她嘱咐张生, 不管是否得官, 都应当回来完聚。所以说崔张婚姻不是以追求功名富贵为思想基础的。另外, 王实甫把张生的社会地位有意识地降低了, 而把崔张婚姻描写成一桩门第悬殊的婚姻, 并对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加以歌颂。可见男女主人公所重的是爱情, 剧作家所支持的是爱情。那么崔张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呢?张生爱莺莺的美丽聪明和温柔多情。莺莺爱张生的风流、俊俏、温柔、聪明博学、多情、志诚。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敢于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敢于逾越封建礼数的清规戒律, 这也是他们爱情共同的思想基础。
《西厢记》和它之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 有了很大的提高。张生与莺莺的相互倾慕有多方面的原因, 绝不只是“郎才女貌”, 也没有“势”和“财”的因素, 王实甫强调的是男女双方感情上的和谐与融洽。这种选择是相互的, 不仅男子对女子有一定要求, 同样, 女子对男子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 改变了男女关系中以男子为中心, 妇女只是以容貌的美丽作为被挑选对象的情况, 男女双方的地位更趋于平等了。
但美好的爱情在封建社会却是不合法的。封建社会中, 男女青年的婚姻, 完全掌握在父辈手中。媒是代表家长, 而决不是代表青年男女去议婚的。双方家庭都把新人的联婚, 看成是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考虑的都是家世地位和经济财产, 而决不是青年男女双方的个人意愿。在这种条件下, 婚姻的最后决定权, 完全属于家长, 而不属于婚姻的当事人, 不属于爱情。因此, 青年男女要想得到幸福的爱情, 实现美满的婚姻, 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 进行坚韧执着的反抗和斗争。就是说, 必须自己去争取, 而不能坐待封建家长的恩赐。张生和莺莺不仅要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以及封建舆论进行斗争, 而且要同自身所受的封建教养和封建习性进行斗争。要有勇气冲破束缚着他们的封建罗网, 才能走到自由的天地去享受爱情的甜蜜。莺莺和张生这样做了, 佛殿初遇, 目惹心招, 是他们的第一次叛逆行动;墙角联吟, 以诗传情, 是他们的第二次叛逆行动;斋堂互视以目送情, 月夜听琴以声传情, 诗简往来则是情不可遏, 在孕育着更大的反抗和叛逆行动。他们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幽会偷欢, 把这种反抗推向顶峰——他们终于摆脱了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束缚, 要在婚姻这个具体问题上, 按照自己的意愿, 自己支配自己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是锲而不舍的。在整个斗争过程中, 莺莺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毅力, 在这条路上, 她的经历更为坎坷曲折。
在《西厢记》中, 崔莺莺反封建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充实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她同老夫人的冲突提前及她对婚姻的看法上。在《董西厢》中, 莺莺与老夫人的冲突是在她看见张生以后才显露出来, 在“赖婚”以后尖锐起来。《西厢记》中, 不仅一开始就表现了莺莺的闺怨春愁, 而且巧妙的把《董西厢》中张生和莺莺联吟之后, 红娘叙述老夫人训斥莺莺的一段话略加修改, 移在了张生与莺莺联吟之前, 这就表明莺莺在还没有看见张生的时候, 就已经和老夫人发生了冲突, 在看见张生之后, 这种冲突就更加尖锐。但老夫人的训斥, 并没有吓住她, 她不仅在佛殿上“私窥”张生, 而且又一次“乘月色潜出”, 和张生联吟。甚至在闹道场的时候, 她也用“泪眼偷瞧”张生, 还忍不住赞美他。从此以后, 她狂热的爱上张生, 对张生的爱情越狂热, 就越痛恨拘管她的老夫人派来拘管她的红娘, 埋怨红娘像“影儿”一样跟着她, 这些都更丰富地反映了莺莺的反封建精神。在爱情观上, 莺莺对“父母之命, 媒约之言”“门当户对”这些观点在开始就表现出了不满和反对。这主要表现在乱兵围困普救寺这一卷的改变上。《董西厢》中的张生不是挺身而救, 而是加以刁难和要挟, 给人的印象是老夫人答应“祸灭身安, 继子为亲”是被逼的, 而《西厢记》中, 改为由莺莺自己提出“不拣何人”, 只要“杀退贼军”便情愿和他结婚。如果莺莺不是出于对“父母之命, 媒约之言”的不满和危难情况的逼迫, 是断不敢自己提出来的。此外, 莺莺形象的充实丰满, 还表现在她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利禄, 并诅咒和爱情相冲突的功名, 这在前文中已提到过。在“惊梦”中, 莺莺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发展到可能有的高度。她瞒过老夫人和侍妾私奔出城, 追赶张生。她跑过荒凉的旷野, 走尽崎岖的小道, 终于赶上了张生, 对他表示了这样的心愿, “不恋豪杰, 不羡骄奢, 自愿得生则同衾, 死则同穴”。到这里莺莺的反封建反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便完全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就是这样一个人, 既受封建思想的束缚, 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它对爱情婚姻有着强烈的向往, 而在争取实现这种婚姻过程中, 也曾犹豫不决, 但最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崔莺莺这一形象很完美地诠释了作者王实甫“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总之, 《西厢记》塑造了莺莺这一人物, 对以后的文学作品中产生杜丽娘、林黛玉这一连串的叛逆人物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厢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要: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了“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体现了王实甫的爱情理想。
关键词:反抗精神,爱情理想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1864-1996.
[2]高永刚.庭院设计.
理想爱情 篇5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爱情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辩论赛辩词
爱情是理想的还是现实的 辩论赛正方三辩辩词(初稿)
三辩辩词
1.对话阶段
①正方问:1.我想问对方辩友,爱情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对方辩友不会跟我说你饿到半死的时候你也会对一个姑娘来个一见钟情。然后整天想着爱情吧!
2.你们所说的现实指的是什么?物质,金钱,时间,距离?是这些么?但真正的爱情,这些都能经得起考验的。连这些考验都经历不起。又怎么能称之为爱情呢?
3.那么爱是什么呢,爱是理想状态下的理想的感知。那是从心灵由内产生的。这个概念很抽象。
爱是付出,爱是彼此的理解,爱是心灵的抚摸,让人欣悦。一个人真正自心里爱上对方时,首先考虑的绝不是对方的物质。而是用心去感受并享受这份爱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②正方回答
1.二郎神问题………………
答:爱情是理想的,但理想不等同于幻想,空想!
2.遇到什么都不会为自己会做的人时…………
答:我继续来坚定一下我方的观点,既然爱情是理想的,肯定是为了找自己所理想的人,有谁的理想是专门为了找一个什么都不不会做,什么都不为自己做的人做自己的爱人呢?即使有,那么那个人肯定有某方面是这个人的理想追求的。既然是理想追求的,肯定会很乐意的包容他那方面的不足,毕竟理想的爱情不等同于绝对完美的爱情!
3.选择爱情对象时,人都很现实
答:在人的不同阶段,我们对爱情有着不同的追求,少女时期本来喜欢英伦潇洒的白马王子的,但长大后确发现黑马胖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这样的爱情才是最理想的!所以说找对象所谓的现实点换个说法是为了找到合适自己的。以便让自己的爱情更理想,所以你们说的这个并不能说明爱情是现实的。这里的合适指的是恰好合适自己不断变化的理想爱情。
3.表达爱情需要现实行动……
答:这就能代表爱情是现实的么?万一刚好是理想中爱情的现实行动呢。理想的爱情需要现实行动,现实行动是理想爱情的调味剂。
4.现实是爱情升华的动力
答:我方不同意对方观点,现实行动是理想爱情的表现形式,因为爱情是基于现实上的。但这仅仅是基于,不是等同。
5.你们以为爱情很理想,这样会显得你们有多幼稚,首先在辩题方面你们就不对了
答:我很想知道对方是不是连爱情这个词的定义都不懂就跑过来辩题。
6.对方辩友刚刚所举例的爱情现实就很理想啊。
7.异地恋问题
爱情是理想的,理想的爱情是经得起现实的考验的,连现实的考验都经不起的能叫爱情吗?
③自由辩论
1.对方辩友是在告诉我们爱情是两个人为了生存而走在了一起,为了生存就走在了一起的人,这种叫爱情么,请对方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2.理想的爱情需要考虑现实的因素啊,那又咋滴?那样就说明了爱情是现实的了么?
3.爱情是为了两个人能够幸福才走在一起,而不是为了两个人能够生存而走在一起
4.爱情源于生活,生活不等于爱情
5.他们的这种做法不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补充1:
你们说了这么多,但是,我想说的是爱情确实是要建立在生活之上的,你们刚才所说的完全混乱了辩题,你们的观点可是爱情是现实的,但你们刚刚说的观点确是生活是现实的。所以,我再次纠正一下对方辩友的辩题方向。爱情建立在生活之上,但不等同于生活。
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一定是他们恰好都没有钱的时候才叫现实?他们有点小钱就不能叫做现实?一个有钱的与一个没钱的相爱,两情相悦,这不理想么?两个都没钱的相爱,为了爱情,为了长久在一起,他们都有一个信念,努力工作,让自己富起来,难道这样的爱情不理想么?
你们指的是当相爱的两个人都没钱了,都吃不饱饭的时候,而且都有生病的父母,交不起上学费用的孩子,那个情况才处于你们爱情是现实的观点范围内么?难道爱情是现实的这个观点可用之处就那么狭隘,只能用在两个相爱的穷人身上么?
但是即使这样,你们的观点依旧不足以例证。那这两个人为了过得好一点,一方给别人做了小三或入赘,有钱了,家人都养活了,但是我想知道这叫爱情么,连爱情这个词都不配又何来的爱情现实?谢谢!
请问对方辩友,你叽里呱啦说了那么多,请问您想表达什么?
理想根据现实,不代表我方同意爱情是现实的。
补充2:
有这么一句话,爱情是物质基础上的理想者。说爱情是现实的,那是不完全正确的,虽然爱情的现实在社会的现实来看确实需要物质基础,但是在需要面包物质时,能诠释的已不仅仅是爱情,而更多的是生活。爱,是抽象的,这无法质疑,生活则是具体可见的,比如材米油盐之类的。把抽象的爱情说成具体的现实,那不科学。其实在我看来,那些比如嘘寒问暖的事情都应诠释为生活
那么爱是什么呢,爱是理想状态下的理想的感知。那是从心灵由内产生的。这个概念很抽象。
爱是付出,爱是彼此的理解,爱是心灵的抚摸,让人欣悦。一个人真正自心里爱上对方时,首先考虑的绝不是对方的物质。而是用心去感受并享受这份爱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当爱情需要物质金钱时,那是生活,不是真正意义的爱情。两人恋爱是最大的目的不是为了物质与金钱,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永远的在一起。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终究都能走到一起,那才是幸福有这么一句话,爱情是物质基础上的理想者。说爱情是现实的,那是不完全正确的,虽然爱情的现实在社会的现实来看确实需要物质基础,但是在需要面包物质时,能诠释的已不仅仅是爱情,而更多的是生活。爱,是抽象的,这无法质疑,生活则是具体可见的,比如材米油盐之类的。把抽象的爱情说成具体的现实,那不科学。其实在我看来,那些比如嘘寒问暖的事情都应诠释为生活
那么爱是什么呢,爱是理想状态下的理想的感知。那是从心灵由内产生的。这个概念很抽象。
爱是付出,爱是彼此的理解,爱是心灵的抚摸,让人欣悦。一个人真正自心里爱上对方时,首先考虑的绝不是对方的物质。而是用心去感受并享受这份爱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当爱情需要物质金钱时,那是生活,不是真正意义的爱情。两人恋爱是最大的目的不是为了物质与金钱,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永远的在一起。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终究都能走到一起,那才是幸福的,那才是理想的爱情!
阅读相关文档:辩论赛经典四辩稿集锦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四辩辩词 给辩论赛四辩建议 强权胜于公理四辩稿及自由辩问题辩词 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真实辩论词四辩 知足常乐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辩论赛复赛四辩总结陈词 钱不是万恶之源辩论赛反四辩总结陈词 时势造英雄辩论赛 辩论赛四辩及陈词和经典技巧 辩论赛四辩及陈词 人性本恶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范文及格式 辩论赛四辩陈词总结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 顺境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女性更需要关怀"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文才比口才更重要(辩论赛四辩辩词)辩论赛四辩的陈词格式 辩论赛四辩陈词总结范文 辩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刘嘉玲我一直在追求理想的爱情 篇6
在与刘嘉玲的交谈中,她谈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及大家普遍关心的她与伟仔的感情。
签约内地发展
今年,香港的三大女星关之琳、刘嘉玲及吴君如纷纷签约了内地的经纪公司,而且其中的两位关之琳与刘嘉玲均签约上海卫康光学有限公司,为其卫康隐形眼镜做形象代言人。当记者问到这一点时,刘嘉玲说自己从入行到现在,除了在无线的那七年有经纪人合约,离开之后就一直没有经纪人。“香港的地方比较小,自己可以料理,而内地工作量非常大,市场也很大,自己一个人根本应付不了,于是签了个内地的经纪人,为的是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更好一点。”
这是否意味刘嘉玲日后的发展重心将放到大陆呢?“其实没有,这可能是一个错觉,自己没有规定非要在内地或台湾哪一个地方来发展。”自己还是拍自己的戏,现在大家合作拍的戏也很多,互相之间是可以补偿的。刘喜玲认为港台演员到内地签约、发展是一个大趋势。
近期安排
近期的刘嘉玲好像没有什么新戏的推出,她解释说其实她一直在拍戏。首先还在继续接拍王家卫的《2046》。“《2046》已经拍了很久了,但又停了两年。”当记者问拍王家卫的片子会不会觉得很累很痛苦?“不会,他的戏会拍很长时间,但自己觉得与他合作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王家卫导演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每一次片子拍完,然后剪出来的最后那一秒钟,他还是会继续的修改,所以自己觉得在他的电影里的演员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一定会把你最好的东西展现给观众。”
“自己最近有一电影,叫《愿似花娇美》,如果能定下来的话,将在11月份开拍。”
刘嘉玲自出道以来曾出过三张唱片。当谈到唱片时,刘嘉玲说唱片还是不要了,自己曾出了三张唱片,但后来发现没有这个天赋,还是演戏适合自己。
男人伟仔爱情
十几年来在娱乐圈里,关于刘嘉玲的新闻与话题多是和爱情和梁朝伟有关。大概每个采访刘嘉玲的记者都不少不了问她与梁朝伟的感情问题。而刘嘉玲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见怪不怪了。“自己面对这个问题面对了十几年了,自己回答也回答了十几年,回答也觉得有一点沉闷了。”
“自己与梁朝伟关系目前还很好,关系也很稳定。”关于结婚,刘嘉玲说想过很久了,“不过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冲动期了”。
“我自己一直在追求理想的爱情,爱情于两个人之间最重要的事就是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包容。”
刘嘉玲对伟仔的评价很高。“我对他的评价,不是因为他是我男朋友,我对他的评价一直都很高:因为他是一个很值得人尊重、非常出色的艺人,他对工作非常认真,他人心很好,又挺可爱。”
刘嘉玲说“太亲近的人在他面前不懂得怎么演戏”,所以自己不会与梁朝伟演对手戏,这也是自己的一个原则。
关于好男人,刘嘉玲如是说:心好、疼女人;有事业,乐于帮助别人;从女人,舍得花钱,没有抱怨,会煮菜;需要他时候他永远会在你身边出现。
诠释美丽
“保持一个颗纯真的心,保持健康开朗的性格,那你的外表看起来就会舒服;当然女孩还是得要贪美的,然后还要爱打扮。”
“美丽是需要经营的。”“人美最重要的是心美,保持心里纯真美丽的感觉,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自身修养,保持适量的运动,然后注意自己的饮食”,这就是保持美丽的秘诀。
刘嘉玲简介
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祖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曾是体操选手。1980年随父母赴香港。1985年入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演员培训所研修演技与发音,结业后进入电视台当演员。电视剧作品有《再版人》等。1996年播放了她主演的电视剧《花帜》。1986年从影,出演成龙独立制片作品《扭计杂牌军》一举成名。1991年在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中饰舞女露露,同年在《阮玲玉》中饰黎莉莉。1991出年出演的《鸡鸭恋》获第十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至今已参加拍摄影片近二十部,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影视明星。
英文名:CARINA
生日:12月8日
生肖:蛇
星座:人马座
籍贯:苏州
出生地:苏州
身高:167cm
体重:110磅
家庭成员:父母、一个弟弟
最喜欢明星:阿伦狄龙,周润发
最满意身体哪部分:眼睛
最常去的地方:戏院
最喜欢收集什么:香水瓶
理想爱情 篇7
不难发现,这些经久流传的故事通常都以爱情为主题。尤其是《梁祝》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不仅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在西方,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它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和《罗密欧与茱丽叶》齐名的。它发生在西班牙的特鲁埃尔城(Teruel),当地人把它叫做《Los amantes de Teruel》,英语译作《The lovers of Teruel》,即《特鲁埃尔恋人》。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故事可能较为陌生,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致的情节。
特鲁埃尔(Teruel)是西班牙东部阿拉贡自治区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不到四万。如果在中国,这只能算作一个小镇。然而,正是在这个西班牙内陆偏远的小地方,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西班牙,只要一提到特鲁埃尔,就会首先联想到一对恋人Juan Diego Martínez de Marcilla(以下简称“胡安”)和Isabel de Segura(以下简称“伊莎贝尔”)的故事。
据说,男女主人公都曾经生活在特鲁埃尔小城。他们从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发展到成年后的和心心相印和山盟海誓。然而这又是个贫富悬殊的故事,伊莎贝尔是出身富家的独生女,而胡安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他们的婚姻遭到了女方家长的极力反对。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胡安决定离开特鲁埃尔城,外出冒险求发达。他向伊莎贝尔承诺用五年的时间来提升自我,以达到她父亲的要求,实现联姻。于是伊莎贝尔苦等了他整整五年,直到最后一刻。胡安在与摩尔人的战斗中屡获战功,因而得到了嘉奖。但是,当他满心欢喜带着受赏的黄金珠宝回到特鲁埃尔城门的时候,却得知那一天正是伊莎贝尔与别人成婚的日子。因为战争的羁绊,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超出了五年的期限。伊莎贝尔因为没有任何胡安的消息,也只得接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阴差阳错,他们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胡安上门求得伊莎贝尔一吻被拒,悲痛而亡。就在他的葬礼上,人们看到一个穿孝服的女子靠近他的棺材,竟是伊莎贝尔,她来偿还生前欠他的一吻,随后她也离奇地猝死在了胡安身边。
听完这样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尽管故事流传的时间和空间有所不同,甚至中西方文化背景也存在差异,但是其中的某些情节会有高度的相似。两者都是令人动容的爱情悲剧。首先,年轻人间产生的爱情轰轰烈烈,无论梁祝间的朝夕相处、日久生情,还是胡安和伊莎贝尔的青梅竹马、山盟海誓之恋,都非常纯洁美好,让人无法不对婚姻产生向往和憧憬。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两对恋人的爱情都因为家庭原因而遭遇到了阻碍,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顺利实现联姻。由于家庭贫富差距、社会地位不等而招致封建家长的干涉,两位富家小姐的婚姻都无奈接受父亲的安排,最终不得不选择与他们不相爱的人结婚。
这样的故事情节,可能在古今中外都不足为奇,任何文化中似乎都存在有类似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而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经过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至今,也并非空穴来风,完全臆造的。应该说,很多民间故事是基于史实的。对于这些史实的求证,人们总是不遗余力。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们为了证明其真实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相比较而言,关于梁祝的真实性探究的书面材料有很多。在中国古代的很多历史典籍中都能找到佐证,其中最早的出现在唐朝初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中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另外其在《十道志》又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之后,晚唐的张读所著的《宣室志》、北宋李茂城的《义忠王庙记》以及其它作品中都有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的记录,这些都为梁祝故事的真实性提供了依据。而且,可以推断,梁祝的故事原型应该发生在唐代以前,很有可能是两晋南北朝时期。
除了书面记载之外,国内多地对梁祝故事的发生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在自己的地界上积极寻找梁祝的线索,还真有诸如祝庄、梁庄、书院、草桥、梁祝合葬墓等所谓遗迹的发现,以此表明自己的家乡就是梁祝故事原型的发生地。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四个版本分别位于浙江上虞、江苏宜兴、河南汝南和山东微山。由此可见,梁祝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再来看我们刚刚了解的《特鲁埃尔恋人》,它的发生地就是西班牙的特鲁埃尔城,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它的真实性的,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位于该市圣彼得San Pedro教堂内他们的陵墓。今天拜访特鲁埃尔城的游客必会前往凭吊这对恋人。在两个白色大理石的棺椁上方,分别平躺着一男一女两尊雕像,他们就是胡安和伊莎贝尔。这是西班牙著名的雕塑家Juan deÁvalos的作品。可以看到,两个人安详地躺着,身体紧挨着对方,胡安的右手轻轻托着伊莎贝尔的右手,一切显得非常美好。
而在底下的棺椁里面确确实实存在有男女两具尸骸,并且这是已知的他们第四次(1950年)被挖掘出来,重新安葬。第一次是1555年在圣彼得教堂进行修缮时,无意间,工人将他们挖掘出土。据说,当时他们被发现共同安放在一个棺木内,保存完好,尸体并未腐烂;第二次重新挖掘,是受当时的特鲁埃尔城主教Don Andrés Santos之命,将他们从原处移动到教堂的San Cosme y San Daimán神龛下方,也就是今天他们所在的位置;第三次再被挖掘出来是在1619年,这次挖掘的结果是由当时的公证员Juan Yagüe de Salas签署的重要文书记载的。在这份文书中,他不仅详细描述了其所见的男女尸骸的状态(已成骷髅),而且说明了他在当时的特鲁埃尔市立档案馆查阅到的一份手抄文稿,真实记录了胡安和伊莎贝尔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姓名以及故事发生的年份为1217年。作为公证员,Juan Yagüe de Salas出具了这份文书。这也是现存唯一的一份能间接证明特鲁埃尔恋人故事真实性的书面材料,尽管之后关于公证员所述亲眼所见那份手写文档,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质疑。总体来说,有出土的两具尸体以及公证员的文书作为佐证,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从以上两个来自于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爱情故事来看,那些经典的,能够在民间千百年流传的,还是需要依托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基础的。民间故事并不完全等同于神话传说,它不能完全脱离实际。那些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反映人类理想追求的故事越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梁祝流传了至少一千五百年,而特鲁埃尔恋人也有七百多年。
然而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中国和西班牙的这两个爱情故事,它们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也被人们逐渐加入了一些幻想的、超越现实的成分。作为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它们竟然都会以男女主人公殉情的方式作为结局。据说祝英台在哭坟的时候,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跳入墓中,所以他们能够同葬在一起,之后人们发现他们竟然双双化蝶。特鲁埃尔城的胡安在伊莎贝尔婚礼当天索吻遭拒,竟然悲愤而死,而伊莎贝尔在其葬礼上偿还她亏欠胡安的那一吻之后,也猝死在他边上。两对恋人都选择了用死亡来换取永恒的爱情。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故事竟然都以殉情的情节作为结局(罗密欧与茱丽叶也是如此),这或许无法用现实中的逻辑加以解释,但却反映了人民大众最朴素的心愿,现实生活那种无望的爱(西班牙语:amor imposible)人们总是想着用另一种方式去实现吧。无论是中国,还是西班牙,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共通的。
参考文献
[1]CARUANA GÓMEZ DE BARREDA,Jaime:Los amantes de Teruel:tradición turolense con estudio y anotaciones Valencia:Ecir,1979
[2]GURADIOLA ALCOVER,Conrado:La Verdad actual sobre los Amantes de Teruel:orientación crítica de los estudios amantísticos Teruel:Instituto de Estudios Turolenses,1988
[3]TANGHERLINI,Timothy R.It happened not too far from here:a survey of legend theory and characterization Western Folklore 49,1990 http://tango.bol.ucla.edu/publications/A05.pdf
[1]芜公《梁祝故事的发生和演变》《人民文学》1952年2期
[2]张恨水《关于梁祝文字的来源》《光明日报》,1952年12月17日
【理想爱情】推荐阅读:
追求爱情与理想11-12
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09-29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07-06
理想理想英语作文范文07-22
用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07-04
有理想但不理想化05-08
理想赵雷10-21
美好理想07-19
理想07-22
大学理想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