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技术(精选12篇)
防控技术 篇1
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 羊肉比猪肉的肉质要细嫩, 而且比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 且容易消化吸收, 多吃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近年来,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羊肉的消费量明显增加, 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要增加肉羊养殖效益, 必须加强肉羊的疫病防控, 而加强羊病的防控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做好防疫、检疫工作, 坚持定期驱虫和预防中毒等综合防控措施。
1 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1) 圈舍要经常清扫, 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使用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火碱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百毒杀等常用消毒剂消毒。消毒次数:羊舍冬季间隔1个月, 春季间隔0.5个月, 夏季10d消毒次1次。此外, 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2) 转群或出栏后, 要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 方可进羊。 (3) 贮粪场的羊粪中常含有大量的细菌及虫卵, 应集中处理。可在其中掺入消毒液, 也可采用堆积发酵法, 杀灭病菌和虫卵。 (4) 场门、场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 保持有效浓度。谢绝无关人员进场,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及车辆等都要严格消毒。
2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每年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从外地引进羊只, 要经严格检疫并确认没有传染病方可进场, 不从疫区购买草料和畜禽。饲养员不得相互使用其它羊舍的用具及设备, 草车、粪车要分开。患结核和布氏杆菌的人不准入场喂羊;羊场内不养猫、狗、鸡、鸭等动物;羊舍内应消灭老鼠和蚊蝇。
2.1 免疫接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注射一次,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本省较多见的羊传染病还有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等。应根椐疫病流行情况, 按说明进行疫苗预防注射。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要注射三联四防苗一次, 不论大小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1ml, 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预防羊痘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按说明稀释, 不论大小羊一律于腋下或尾内侧或腹下, 皮内注射0.5ml, 注射后4~6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 免疫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有些羊在注射后5~8d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硬节肿块, 不需处理, 会逐渐消失;预防传染性胸膜肺炎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 6月龄以上羊用5ml, 6月龄以下羊用3ml, 皮下或肌肉注射, 注射后14~1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 注射部位应于颈部两侧远离肩胛骨处, 不要注射臀部, 以免发生跛行。后5~8d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硬节肿块, 不需处理, 会逐渐消失。预防羊口疮用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以每头份加生理盐水0.2ml进行稀释, 采取羊口唇粘膜注射0.2ml进行免疫, 注射方法是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好羊的上 (下) 唇, 将其绷紧, 用食指上 (下) 顶使上 (下) 唇粘膜稍突起, 立即向黏膜内注射。注射是否正确以注射处呈透亮的水泡为准, 免疫期为5个月。根据情况1年应进行1~2接种 (春季在3月份, 秋季在9月份) 。预防羊O亚型口蹄疫每年用羊口蹄疫O亚型疫苗在春季 (约为3月上旬, 母羊产后1个月, 羔羊生后1个月后) 和秋季 (约为8月, 母羊配种前) 对羊各免疫1次, 按说明或皮下注射1ml, 15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半年。
2.2 使用生物制品应注意事项 (1) 弱毒活疫苗要求冷链运输和保存, 最好在0℃以下。死菌苗、诊断血清, 要在2~15℃运输和保存, 防止冻结或高温。 (2) 生物制品药瓶上应有完整的瓶签, 并注明厂名、使用方法, 使用前应认真对羊群进行检查, 严格按厂家的说明方法使用。 (3) 经稀释过的生物制品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超过的应废弃。用过了的空瓶 (包括装有未使用完的药瓶) 要经消毒后方可处理。 (4) 具体的免疫时间可在当地的兽医部门的指导下, 根据生产需要和生产免疫力的时间确定, 有条件的场还应检测抗体水平。
3 建立完善的驱虫制度
3.1 坚持定期驱虫一般是每年的3、6、9、12月份各进行1次全群驱虫, 驱虫药物根据本地寄生虫流行情况进行选择。从外地引进的羊要驱虫后再并群。
3.2 使用驱虫药物注意事项 (1) 驱虫药交替使用, 避免产生抗药性。如在羊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药物或不合理用药, 可使寄生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会造成驱虫效果不理想。抗药性的预防, 可以通过交叉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合理用药得到解决。如对Avermectin有了抗药性, 可以换用Iver-mectin、Moxidectin、或Doramectin取得高效的驱杀作用。 (2) 注意阿维菌素剂型。阿维菌素商品名多种多样, 有阿维菌素、阿福丁、揭阳霉素、7 5 0 1 、虫克星、灭虫丁、虫必净、虫螨光等。剂型有片、散、针剂等。有些制品是用菌丝体, 甚至用药物残渣制成, 有的注射液不是缓释剂, 药效不是28d, 由于缺少稳定剂, 药效会降解。因而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质量。预防体内寄生虫, 阿维菌素隔7~10d需要重新注射1次。
4 羊常见普通病的治疗
4.1 瘤胃积食这种病发病较快, 病羊不吃食、不倒磨, 有腹痛感, 回头看腹, 行动不便。治疗可用石蜡油100ml、人工盐50g或硫酸镁50g, 加水500ml进行灌服, 帮助下泻, 同时用5%碳酸氢钠100ml加入5%葡萄糖200ml中, 静脉注射, 防止胃内发酵引起酸中毒。
4.2 瘤胃臌气该病主要是羊吃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 如幼嫩的青草、苜蓿、青菜等。此外, 长期舍饲后突然放牧于草地茂盛的地方, 羊吃了有雨水或露水的青草、抢食补料等也易发病。治疗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1500ml洗胃, 排出气体及内部食物。
4.3 胃肠炎病羊精神不振、食欲消失、反刍停止, 腹痛不安, 喜欢卧地。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缓泻止泻。内服0.1%~0.2%高锰酸钾液500~1000ml, 1~2次/d或内服磺胺脒、黄连素。如果病情较重可服氯霉素, 30~60mg/kg体重, 2~3次/d;肌肉注射氯霉素针剂, 20~30mg/kg体重, 2次/d, 同时要强心补液, 每只羊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 200ml、20%安那加注射液5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
4.4 感冒防治方法是加强对羊群管理, 防止受寒, 避免风吹雨淋羊群, 有防寒措施。一旦发生, 可用复方氨基比林5~10ml或30%安乃近肌肉注射, 为防止继发感染, 用青链霉素各50~100万IU加蒸镏水10ml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5d。
4.5 中暑症防治办法是羊舍周围植树造荫, 舍内防潮湿、防闷热、防拥挤, 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中暑羊只放在阴凉通风处, 用凉水浇头、冷敷或冷水灌肠, 然后给予1%~2%的凉盐水, 为了促进体温散发, 可用2.5%盐酸氯丙嗪深液2~5ml肌肉注射; 可以静脉放血100~200ml, 然后用糖盐水200~400ml静脉注射补液。
防控技术 篇2
技术概述: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将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几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中的单项防治技术进行集成,根据作物种类、生产方式、病虫种类、防治基础和技术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组装与集成的配套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可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蔬菜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在8%以内,二是蔬菜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蔬菜中的化学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三是有效保护蔬菜生产环境,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800万亩次以上,蔬菜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亩减少化学防治两次以上,减少农药成本,亩增收节支达到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进行有机地协调和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生产者容易接收和实施的技术。叶菜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水肥运筹(基质育苗)+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性诱杀+性迷向+生物农药+科学用药。
1.核心技术
①轮作控病。针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返碱严重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推广水旱轮作控病技术,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对霜霉病、灰霉病、轮纹病、白粉病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可解决返碱严重的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有水芹—瓜类、草莓—菱角、西(甜)瓜—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茄子、水稻—叶菜等。
②冬春烟粉虱防治。抓好冬春季烟粉虱防治是控制全年烟粉虱发生的关键。重点抓好50目防虫网育苗、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隔、无虫苗移栽、摘除下部老叶、棚内黄板诱杀、苦参碱等生物农药使用、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天敌使用、揭膜前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使用。
③性诱杀和迷向性。针对露地叶菜鳞翅目害虫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和迷向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仿生、释放和传递,诱杀成虫或干扰昆虫交配行为控制为害。性诱杀技术主要用于叶菜类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通过诱杀大量雄成虫,控制子代种群数量。性迷向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实心虫等,通过性信息素缓慢释放,田间浓度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进而减少雌虫与雄虫相遇交配机率,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
④生物农药应用。通过使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多杀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甜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十八星瓢虫等,示范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
⑤科学农药使用。示范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虫嗪、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规定,坚持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建立蔬菜农药使用档案,示范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真正实现蔬菜病虫防治科学用药、质量控制和农药残留追溯机制。
2.配套技术
①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冬秋温室推广应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东方美二号为主的番茄品种、青椒上选用大果168、墨秀等抗(耐)病毒病的品种、西瓜上选用小果型的早春红玉、特小凤和中果型8424等高产抗病品种、大白菜选用绿宝、津东中青1号、鲁白11等抗病品种、花椰菜选用农乐、丰乐等抗病品种。
②健身栽培。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玉米螟防控技术 篇3
1 危害特点
玉米螟虫在我地区一年发生两代。昆虫生长发育有成虫、卵、幼虫和蛹四态变化。昆虫从蛾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化蛹、蛹又变成蛾,循环两个周期,即为两代。一代玉米螟幼虫主要在玉米心叶期至抽雄期危害,7月上旬至八月上旬。孵化后幼虫吐丝下垂,向四周扩散,移到邻近植株,钻入玉米心叶内,取食未展开叶,被咬食的心叶展开后出现成排的连珠孔。玉米抽雄后幼虫咬食雄穗,蛀入茎秆,后期遭大风造成玉米倒折而减产。
二代螟虫8月中旬至9月中旬危害,主要危害玉米果穗,咬食籽粒,蛀入穗轴、穗柄内部,影响养分、水分的运输。到秋末冬初,这些老熟幼虫贮备了足够的营养,在秸秆和根茬中进入越冬休眠状态。
2 杀虫机理
2.1 白僵菌防治害虫机理 白僵菌是一种能寄生昆虫的真菌,经人工大量培养繁殖加工后,就可以成为一种微生物农药用来防治害虫,其对多种鳞翅目害虫都有防效,特别是对玉米螟虫防效更高。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越冬幼虫,就是根据玉米螟幼虫在越冬前必须排除体内的游离水分,以降低体内的冰点温度,才能安全越冬,不会被冻死。越冬后又必须从秆内爬出来重新补充体内的水分,才能化蛹的生活习性,乘春季幼虫从玉米秸秆内爬出之机,将白僵菌喷在跺内,使玉米螟幼虫被白僵菌寄生僵死的原理而达到消灭秸秆内玉米螟幼虫的目的。封垛后平均寄生率(防效)达70—80%。
2.2 赤眼蜂防治害虫机理 赤眼蜂是寄生在玉米螟卵内的一种小型寄生蜂。赤眼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以害虫卵液为营养,蜂卵在害虫卵内生长发育,来完成自己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害虫卵被赤眼蜂卵寄生后,害虫卵因卵黄受到破坏变质和缺乏营养,使害虫卵胚胎发育停止,在卵期死亡不能孵化出幼虫。赤眼蜂在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又继续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 防治方法
玉米螟虫是一种虫原基数大、生活世代不整齐的常发性害虫,必须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物封垛防治与田间防治,才能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因为一代螟虫减产程度大,便于田间防治,二代螟虫减产程度小,又不便于田间防治。所以我们采取对一代螟虫进行防治,对二代螟虫进行控制,确保玉米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因为玉米螟发生面积大、危害重,一家一户单独分散防治效果不好,所以采取全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成立植保专业队,按照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防螟物资,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查验收。
3.1 农业防治 在5月中旬前主要是处理根茬和秸秆,旋耕整地搅碎根茬消灭越冬幼虫。
3.2 白僵菌封垛 用喷雾器向垛内喷洒。每立方米秸秆垛,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g,喷一个点,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停止喷粉,再喷其它位置,如此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
3.3 生物田间防治 (1)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以蜂治虫,每亩放蜂总量2万头,分2次投放,每次每亩放蜂1万头。第一次在玉米螟产卵初期(6月18日左右)放蜂,每亩放2点,两次放蜂间隔期5—7天(第二次放蜂在6月24日左右)。每点放一块长效蜂卡(约80粒),放蜂点的选择:从地边往里数 15垄为第一放蜂垄,从地头往里走15步为第一放一点,之后每隔30垄为一放蜂垄,每走30步为一放蜂点。每步为60公分。在放蜂点,选一颗玉米植株的中上部叶片,将叶片沿中间叶脉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将蜂卡卷入近叶基部三分之一处,卵面朝外,用木质牙签别牢即可,以防止被风刮掉和被雨水冲淋。(严禁使用大头针和竹制牙签)。注意事项:一定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安排,连片防治;一定要按操作要求的点数、距离、密度投放蜂卡。要保证单位面积的防蜂量和放蜂次数;一定要注意蜂卡别放位置。别放的位置要适当,不准放在顶尖,更不能将蜂卡放在玉米心叶内或仍在田间;如遇降雨可以将蜂卡放置在室内阴凉处,次日再放;放蜂前10天防蜂后20天内玉米不能施用任何化学农药。(2)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白僵菌颗粒剂,每亩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菌粉0.5公斤,兑5公斤细煤渣,制成颗粒剂。于6月25日至7月5日,逐棵投放到玉米植株心叶内。
4 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好处
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幼虫,具有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不使人畜中毒,省工省力,防效好等优点,具有其它化学农药所不能代替的优点,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必用良方,应当大力推广。
5 应用前景
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 篇4
1健全生物安全措施
1.1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和育肥舍全部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疫病交叉传染。
1.2妊娠母猪于分娩前14天, 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 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 驱虫1次。
1.3分娩舍与保育舍进猪前10天要全面彻底清扫干净, 用高压水反复冲洗, 干燥后用1%菌毒敌或百毒杀 (3升水中加1毫升药液) 消毒次, 然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次, 空舍3天后再进猪。
1.4分娩舍与保育舍每周坚持用0.05%的过氧乙酸或0.5%的强力消毒灵等带猪消毒2次。
1.5临产母猪提前3天用温水清洗全身, 然后用卫康消毒液喷雾猪体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
1.6进入分娩舍的所有物品、用具、饲料及人员必须经消毒才能进入。
2改善饲养管理
2.1分娩舍保持温度18℃~20℃, 培育箱的温度为:1~7日龄32℃~34℃, 8~12日龄30℃~32℃, 15~30日龄28℃。
2.2分娩舍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冬暖夏凉, 无吸血昆虫及鼠类等。
2.3母猪分娩完后, 产床要清洗干净, 并进行消毒;母猪的乳房及乳头要用0.l%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 然后再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将全身擦洗干净, 并让其尽快吃上初乳。
2.4断脐、断尾、剪牙, 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 防止感染。
2.5仔猪7日龄开始, 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法给其补料, 以锻炼其肠胃的消化机能。
2.6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饲料, 保证其营养的全部需要, 使仔猪可获得充足而营养成分完全的乳汁。母猪的乳汁过浓, 乳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过高, 仔猪吃后消化不良, 可引起仔猪下痢。母猪的乳汁稀薄, 营养不全, 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也可引起白痢的发生。
2.7让仔猪饮用充足清洁的饮水, 防止吃脏水和粪尿等, 否则易引发下痢。
2.8仔猪实行早期隔离断奶, 28日龄断奶后, 母猪离开分娩舍, 仔猪在原产床上停留5天, 然后全部转至离分娩舍100~200米以外的保育舍隔离饲养, 并以原窝组群, 以切断和控制传染源在种群与子代之间的相互传染。
3免疫预防
3.1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 每头猪后海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三联灭活疫苗4毫升一瓶, 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可预防病毒性腹泻。
3.2妊娠母猪于产前4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 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 每次每头5毫升, 新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可预防仔猪黄、白痢。
3.3母猪分娩前6~7周, 每头肌注CR型仔猪腹泻混合菌苗2毫升 (1头份) , 首免后3~4周, 每头再肌注2毫升 (1头份) , 可预防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3.4仔猪副伤寒活菌苗, 按瓶签注明的头份, 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10毫升, 给断奶仔猪灌服, 5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 可预防仔猪沙门氏菌病。
3.5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病二联活疫苗:母猪产前5周和1周各肌注1毫升, 免疫期为4个月;仔猪断奶前7天, 每头肌注2毫升, 免疫期半年。
上述提供的各种疫苗, 仅供防控疫病时参考使用。当前在养猪生产中预防仔猪腹泻使用细菌苗的不多, 病毒性疫苗也要根据动物疫情和本猪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 不是疫苗用的越多就越安全。根本的是要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适当的使用疫苗接种, 实行药物保健, 就可有效的防止仔猪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4药物保健
4.1母猪临产前3天, 每头肌注长效土霉素2次, 每2天注射1次, 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或者每头肌注抗菌肽, 每60千克体重1毫升, 每日1次, 连用3天。可预防母猪产后发生的各种感染 (如乳房炎、阴道炎及子宫内膜炎等) , 保证乳汁的质量, 有利于防止仔猪发生各种腹泻。
4.2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 每头各肌注排疫肽 (高免球蛋白) 1次, 每次每头0.25毫升;或者肌注倍康肽 (猪白细胞介素-4) , 每次每头0.25毫升, 可增强仔猪免疫力, 提高抗病力。同时于1、2、3日龄各口服畜禽生命宝 (腊样芽孢杆菌活菌) 1次, 每次每头0.5毫升;或者于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用“止痢宝”, 每次每头喷嘴1毫升, 第2天每头再喷嘴2毫升。可有效的防止仔猪红、黄、白痢的发生。
4.3仔猪出生后, 吃初乳之前, 于1、7、21日龄每头肌注速解灵 (第三代头孢菌素) 0.2、0.2、0.4毫升, 也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4.4仔猪2日龄, 用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 每个鼻孔0.5毫升, 可防止哺乳期间发生伪狂犬病。仔猪35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 每头肌注1头份。
4.5仔猪3日龄, 每头肌注牲血素1毫升及0.l%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或者肌注铁制剂1~2毫升, 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缺硒及腹泻的发生。
4.6仔猪断奶前3天, 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或者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0.25毫升, 可有效的防止因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和环境应激等, 避免由于应激而诱发保育仔猪发生多种疫病和腹泻。
4.7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 于1吨饲料中添加喘速治500克, 加黄芪多糖粉800克, 溶菌酶200克, 连续饲喂14天;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氟康王 (氟苯尼考, 微囊包被的干扰素与转移因子) 400克, 板蓝根粉800克, 抗菌肽200克, 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的预防断奶后发生各种应激诱发的多种病毒病与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使保育仔猪健康生长。
4.8如饲料中无法加药, 可改为饮水加药, 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加溶菌酶或干扰肽, 连续饮用12天, 也可收到良好的防止疫病发生的效果。
4.9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之前, 于每吨饲料中加2克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连续饲喂1周, 间隔7天后再喂1周, 驱虫1次。
仔猪的疫苗免疫, 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气喘病及链球菌病的疫苗接种, 按免疫计划与程序进行, 与防止仔猪腹泻是相互相成的。
5仔猪腹泻性疫病的治疗
对仔猪的腹泻性疫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改善饲养管理, 加强对环境的控制, 消除各种应激因素的前提下, 采取细胞因子疗法、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并结合对症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1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方案1:排疫肽 (免疫球蛋白, 可增强免疫力, 中和各种毒素) , 每5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干扰素 (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 ,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黄芪多糖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同时口服溶菌酶, 每日2次, 每头每次2毫升, 连服3天, 并加服口服补盐液300~500毫升。
方案2: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 , 每2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4, 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 抗感染) , 每15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双黄连注射液 (抗病毒, 抗感染, 增强免疫力) , 每千克体重0.l毫升,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同时口服抗菌肽, 每日1次, 连服3天, 并口服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
5.2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方案1:排疫肽 (每50千克体重1毫升) 加猪用转移因子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与穿心莲注射液 (每头仔猪2~3毫升) ,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同时口服溶菌酶加电解质多维, 或者口服杨树花 (提取物) 加电解质多维, 每日2次, 连用3天。
方案2:倍健加倍康肽与双黄连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口服抗菌肽加电解质多维或者口服杨树花 (提取物) 加口服补盐液, 每日2次, 连服3天。
仔猪红痢发病急、死亡快, 可用排疫肽加转移因子或者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 同时配合穿心莲注射液与10%氟苯尼考注射液混合肌注, 每日2次, 连用3天;口服溶菌酶或抗菌肽加电解质多维, 疗效尚佳。
5.3非病原性腹泻的治疗
非病原性引起的仔猪腹泻, 重点是要减除或降低仔猪断奶时诱发的断奶应激、断奶后的心里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给仔猪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空气流动、冬暖夏凉、无污染的生活环境;严禁饲喂腐败变质、发霉的饲料, 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
极端低温天气下温室防控技术 篇5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降雪和降温天气,确保各项防寒、防冻措施到位,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性天气对日光温室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盖防雪薄膜
日光温室覆盖草帘(保温被)后,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在草帘上再缝制或加盖一层旧棚膜。其优点:一是能减少夜间温室内的热量散失,二是便于雪天清扫积雪;三是能防止下雪时雪水淋湿草帘(保温被)。
2、用活动立柱支撑龙骨架
大雪天气时在距温室前沿3米左右处用活动立柱顶住龙骨架,增强抗压能力,防止温室变形或坍塌。
3、及时清扫积雪
雪后要及时清扫积雪,防止因载重太大而造成龙骨架变形或温室坍塌。
4、在温室出入口处挂门帘
为防止冷风由温室门口吹入室内,必须配备缓冲间,并在温室出入口吊挂门帘,在温室门口走道挂3米左右薄膜围裙,防止人员进出温室时冷风直接吹到室内作物。
5、前坡围立草帘
在日光温室内种植喜温蔬菜时,如遇大雪或较强降温天气,在温室前屋面前沿竖一排立草帘,阻挡寒风,提高温室的保温效果;
6、在行间或沟内覆盖一层麦杆或其它碎草
覆盖麦草后既保温又降湿还能增加二氧化碳,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7、后墙挂反光膜
冬季,在日光温室后墙上张挂反光膜,可改善温室内北部蔬菜植株的光照条件,地温、气温一般平均升高2℃左右,植株叶片的光合能力也明显提高。
8、清洁棚膜
日光温室薄膜在使用中易吸附灰尘,或在草帘卷放中易散落草屑,因而造成薄膜透光率降低,需要经常进行人工除尘,提高棚膜透光率,增加光照,提高温度。
9、加强温度管理
晚揭早盖草帘(保温被)并尽量少通风,使温室内积蓄较多热量。
10、合理灌水施肥
在下雪天或出现较强降温天气时,尽量不浇水,因为在覆盖地膜的情况下土壤水分散失较缓慢。如果土壤干旱,作物表现缺水时,可选降温天气过后,天气晴朗的白天,采用膜下滴灌或膜下浇小水,或用水壶点浇温水,千万不可用冷水进行漫灌,以免降低地温。深冬季节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缓慢,需肥少。如需追肥时,最好配合滴灌施入,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待天气转暖后,再适当增加浇水和施肥的次数。
11、充分利用散射光
阴雪天气期间,利用降雪间隙可抓住机会揭开草帘1~2小时,充分利用散射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室内增温,以缓解低温及黑暗环境对植株的危害。
12、雪后突然放晴,揭花帘采光
日光温室遇连续阴雪天后突然放晴,揭开草帘后,光照特别强,气温很快升高,空气湿度下降。蔬菜作物在较长时间未见光,地温又低,根系活动能力下降,水分蒸腾加快,容易失水萎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给蔬菜作物喷洒清水,提高空气湿度。同时还要放下花帘遮荫,避免突然的高温强光和很低的空气湿度对蔬菜作物造成“闪苗”危害。
13、低温引起“花打顶”时适当疏掉一些幼果 适当摘除幼果,以利枝蔓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
14、喷施抗寒剂和叶面肥
在大雪前喷施防冻药剂或抗寒剂(如天达2116等),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喷施叶面肥,加强蔬菜长势,有利于提高蔬菜作物的抗寒能力。
浅谈肉兔疾病防控技术 篇6
【关键词】肉兔;疾病;措施
1.科学的饲养管理
肉兔饲养的一般原则为:以青粗饲料为主,以混合饲料为辅;多种饲料合理化搭配;切实注意饲料的品质,合理调制饲料;更换饲料应逐步过度;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肉兔管理的一般原则为:注意卫生,保持干燥;保持安静,防止惊扰与兽害;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合理分群,便于管理;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1.1把好饲料质量关,定时饲喂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兔群安全生产和兔群生产性能,肉兔是食草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目前饲养肉兔的饲料有颗粒饲料和混合饲料两种,其配方科学,营养成分合理,符合饲养标准,但由于四季的饲料种类不同,在改变饲料时要逐步过渡,先更换1/3,间隔2-3天再更换1/3,于1周左右全部更换,使兔的采食习惯和消化功能逐渐适应变换饲料的应激;喂饲要定时定量,每天固定喂饲时间,使肉兔养成定时采食的习惯,同时根据肉兔的年龄、体重、个体差异、季节特点及兔体对饲料的需要,定出每只兔每天的喂量;兔白天除采食外,多静伏于笼内,夜间却十分活跃,采食频繁,因此,要注意根据兔的生活规律喂食,早晨喂日粮(精料和草)的1/3或1/4,傍晚喂日粮的2/3或3/4,夜间喂1次粗饲料。
1.2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依据肉兔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的饲养,促进兔群的正常生长,兔舍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要保温防寒,夏天要降温防暑,雨季要防潮。做好兔舍的温度、通风、光照控制工作,养兔的适宜气温为15-25℃,气温连续高于32℃时,公兔性欲减退,母兔受精率下降,气温低于15℃,影响兔的繁殖;兔舍的适宜换气量夏季为每小时3-4立方米,冬季为每小时1-2立方米。光照时间每天以12-14小时为好,少于8小时,母兔停止发情,超过16小时引起母兔异常发情,公兔精液量减少。
1.3适时分群饲养
为了饲养管理方便和满足各种兔的营养需要,应尽早分群饲养,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幼兔,斗殴较少,可合群饲养,但体重2千克以上的同性兔合群饲养,特别是雄兔,会发生互斗,咬伤或咬死,异性兔则会过早配种,因此,应按兔的年龄、性别、体重分群。
2.消除传染源,防止疫病传播
2.1坚持自繁自养
养兔场应选用经培育的生产性能优良的公兔和母兔进行自繁自养,这样既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又能防止引种时带入疾病,造成疫病的传播。
2.2做好检疫工作,防止引种带入疫病
兔场在引进新的品系、品种时,要从非疫区购买,购买前须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发给检疫合格证,再经本场兽医师验证、检疫,引进后仍应继续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进一步确认健康后,经驱虫、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2.3兔场发生传染病时采取的措施
兔场发生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有时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全群覆灭,给兔场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兔病发生传染病后,必须按“早、快、严、小”原则,通常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隔离病兔 迅速将病兔与可疑兔进行隔离治疗,对饲料、饮水用具,由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在隔离所进出口处设消毒池,防止疫情扩散。
(2)及时诊断 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现场会诊,得出准确的疫情报告,提出防治的紧急补救措施。
(3)消毒 疫病已在本场发生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兔群采取紧急疫情扑灭措施,凡被污染兔笼、饲料、食盆、饮水器以及用具、衣服、粪便、环境和全部兔舍,选用1-3%烧碱溶液、3-5%来苏儿、10-20%石灰乳、过氧乙酸、百毒杀等进行消毒。
(4)紧急预防接种 隔离病兔后还应对假定健康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有些传染病可以用药物进行预防,如兔巴氏杆菌病,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预防。
(5)救治病兔 救治病兔,净化兔场和保护健康兔等工作应同时展开,刻不容缓,因为及时治疗病兔能消除传染源、净化环境,可减少兔场损失。
(6)安全处理病兔与死兔 凡有价值的种用兔要精心治疗,其它病兔酌情淘汰,妥善处理,予以深埋或烧毁。
2.4消毒措施
2.4.1人员进场进舍的消毒。
(1)凡来场的人员、车辆,必须经药物喷雾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参观人员必须更换经消毒的工作服、鞋和帽子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出售肉兔在场外进行,已调出的肉兔,严禁再送回场;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场内。
(2)凡进入兔舍、饲料间的饲养人员,必须换衣、换鞋;脚踏消毒池后方可入内,洗手消毒后才能开始工作;每天工作完毕,应将工作服、鞋、帽子脱在更衣室,洗净备用。
2.4.2场区和环境的消毒.
生产区内各栋兔舍周围、人行道每隔3~5天大扫除1次,每隔10-15天消毒1次;晒料场、兔运动场每日清扫1次,保持清洁干燥,每隔5~7天消毒1次。消毒药可交替选用3%来苏儿、2%火碱水、5%漂白粉、30%草木灰、0.5%甲醛、0.5%过氧乙酸、0.02%百毒杀等。每年春秋两季,对易污染的兔舍墙壁、固定兔笼的墙壁涂上10-20%生石灰乳,墙角、底层笼阴暗潮湿处撒上生石灰;生产区门口、兔舍门口、固定兔笼出入口的消毒池,每隔1-3天清洗1次,并用2%的火碱水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2.4.3设备及用具的消毒.
(1)兔舍、兔笼、通道、粪尿底沟每日清扫1次,夏秋季节每隔5-7天消毒1次。粪便和脏物应选离兔场150米以外处堆积发酵。在消毒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用2%敌百虫水溶液喷洒兔舍、兔笼和环境,以杀灭螨虫和有害昆虫,同时搞好灭鼠工作。
(2)各栋兔舍的设备、工具应固定,不得互相借用;每个兔笼和料槽、饮水器和草架也应固定;刮粪耙子、扫帚、锨、推粪车等用具,用完后及时消毒,晴天放在阳光下曝晒;产仔箱、运输笼用完后应冲刷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2~4小时,消毒后备用;家兔转群或母兔分娩前,兔舍、兔笼均须消毒1次。
(3)养兔所用的水槽、料槽、料盆、运料车等应每日冲刷干净,每隔7~10天用沸水或4%的热碱水消毒1次;兔病医疗所用的注射器、针头、镊子等每次使用后煮沸30分钟,或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饲养人员的工作服、毛巾和手套等要经常用1-2%的来苏儿或4%的热碱水洗涤消毒。
3.做好肉兔的免疫工作
3.1 仔幼:18~25日龄,皮下注射大肠杆菌病多价灭活疫苗2 ml;25~30日龄,首防兔瘟,皮下注射兔瘟灭活疫苗2 ml,留种兔60日龄加强免疫注射1次;30~35日龄,皮下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2 ml或皮下注射巴氏、波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ml;35~40日龄,皮下注射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 ml。
3.2 青年兔、成年兔:青年兔、成年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免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
3.3 繁殖母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防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3.4 种公兔:进行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防疫注射,一年3次定期免疫,各种疫苗注射间隔至少5~7 d。
4.做好肉兔的驱虫工作
4.1主要驱虫对象
(1)球虫 1~3月龄的幼兔球虫感染率可达100%,患病幼兔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一般体重可减轻12%~27%。
(2)疥螨 疥螨是由疥螨和耳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3)兔痒螨 兔痒病是由兔痒螨寄生于兔外耳道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一般病部多限于外耳道和外耳皮肤,但其常蔓延至耳周的头部皮肤,皮肤刮屑可见痒螨。
4.2驱虫程序
(1)每年全场兔群普注三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仔后混料使用球净或杀球灵直到仔兔断奶,同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3)仔兔12日龄喂球特灵;开饲后,混料使用地克珠利或氯苯胍,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4)兔断奶后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新球净1号)或大蒜等中草药预防兔球虫病。
大雁疫病的防控技术 篇7
1.1 空间隔离
(1) 大雁养殖场应尽量远隔居民区, 四周应建有较高的围栏, 围栏两侧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2) 养殖场的生产区要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 各雁舍之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 并由绿化带分隔。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之间设置更衣消毒室, 消毒室前后门口设置消毒池, 池内装有旧麻袋等吸附物, 饱浸2%浓度的烧碱 (Na OH) 溶液, 每周补充两次, 平时保证湿润。消毒室内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和更衣柜、洗手池等设施, 平时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
(3) 养殖场门口要设置宽2.5m、长4m、深0.3m的消毒池, 内部装有2%浓度的烧碱 (Na OH) 溶液, 每周更新1次, 平时保证有5cm的液面深度。
1.2 雁群隔离
(1) 各生产阶段的大雁要定群饲养, 尽量减少转群, 禁止混群, 防止不同群的大雁相互接触。
(2) 雁舍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在雁群进出前后要彻底清洗消毒。雁舍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中间应隔有绿化带。
(3) 禁止饲养员在职责以外的雁舍间随意走动, 兽医人员进出雁舍时必须经过消毒池。
1.3 疫源隔离
(1) 场区内要在下风处设置病雁隔离舍和病死雁处理室, 病雁应在隔离舍中饲养和治疗, 死亡确定患有恶性传染病的大雁扑杀后在处理室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之后进行深埋。
(2) 投喂饲料的推车、铁锨等用具与清理粪便的推车、铁锨等用具必须分别设置, 做好标记固定使用, 禁止混用。
(3) 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区时都必须经过更衣消毒室, 进行更衣、换鞋、洗手和紫外线照射消毒。一般情况下禁止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 特别不能进入生产区。
1.4 搞好环境卫生
(1) 随时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保证大雁自由饮水的需要。每天定时清洗盛水器具和饲具, 保持卫生。饲料要保持新鲜,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冬季注意防寒保暖。相对湿度要控制在50~65%之间, 冬季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清新。
(3) 每天必须清扫雁舍, 及时清理粪便, 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
2 消毒措施
2.1 消毒前的准备
(1) 消毒前应先将可拆除的用具运至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舍内从屋顶、墙壁、门窗, 直至地面和粪池、水沟等按顺序认真清理和冲刷干净。
(2) 采用熏蒸法 (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 消毒时, 要将被消毒的物品取出, 清理干净后散开摆放或挂在消毒间中。
(3) 实施消毒操作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4) 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品, 特别是带雁消毒时要选择毒性和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 最好是两种以上药品配合使用, 但要注意配伍禁忌, 正确使用消毒药物。
(5) 严格按说明配制消毒药剂, 现配现用。
2.2 消毒操作
(1) 场内环境每月进行一次药物喷洒消毒, 消毒药品可选用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2) 雁舍和运动场每半月进行一次带禽消毒, 消毒药品可选用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3) 在雏雁离开育雏舍后和新的雏雁进入育雏舍前都必须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消毒药品可选用烧碱、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剂量要适当加大。
(4) 铁锨、扫把、推车等生产工具和饲槽、水槽、隔栏、垫板等用具每周进行一次消毒, 消毒药品可选用烧碱、过氧乙酸、百毒杀、新洁尔灭和信得金碘等。
(5) 兽医诊治用具按照手术器械消毒规程随时进行消毒。
(6) 病死和扑杀的病雁检查后要用大剂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 之后在坑中撒入生石灰进行深埋处理, 消毒药品可选用高浓度的烧碱和来苏儿等。
(7) 人员进入生产区要在消毒间更衣洗手, 并用紫外线灯照射15min进行消毒。
(8) 生产区人员的工作服每周要进行一次清洗和消毒。
(9) 消毒操作要仔细认真, 均匀喷洒消毒药液。要全方位地进行消毒, 不留死角。
3 免疫程序
3.1 雏雁免疫程序
1日龄, 小鹅瘟雏雁用弱毒苗皮下注射0.1ml。
14日龄,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5ml。
3.2 育成雁免疫程序
35日龄, 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120日龄,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3.3 种雁免疫程序
每年开产前10d,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每年开产前28d, 小鹅瘟种雁用弱毒苗肌肉注射1.0ml。
每年秋季, 小鹅瘟种雁用弱毒苗肌肉注射1.0ml。
每年秋季, 副粘病毒、重组禽流感 (H5N1) Ⅰ号剂型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1.0ml。
摘要:本着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结合大雁养殖生产的实际, 参考家鹅的免疫程序, 对原有的防疫措施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大雁人工养殖疫病防控程序, 为大雁养殖生产提供依据。
猪场蚊蝇防控的技术 篇8
1.1环境绿化
有条件的猪场, 在猪场规划建设阶段, 应考虑在栏舍的周边预留空间, 种植香樟、桉树、橙等植物, 既可绿化、美化环境, 减少噪音, 还因这些树木会释放出挥发性特殊气味, 对蚊蝇有很强的驱逐效果。
1.2制订卫生消毒制度, 并严格执行
每周至少一次全场大扫除, 清除各种垃圾, 并按垃圾的种类分类处理。清扫完毕, 全场消毒一次。大型猪场应建立化尸窖, 把母猪胎衣和病死猪统一集中在化尸窖发酵腐蚀。小猪场应采取挖坑深埋、表面浇撒消毒药的办法处理病死猪, 以免污染环境。
1.3收集猪粪, 生物发酵
猪场应建沼气池, 及时集中清理粪污, 发酵产气, 变废为宝, 不留蚊蝇滋生的环境。
1.4安装纱窗
有条件的猪场可安装纱窗, 阻断蚊蝇进入。
2灭蚊蝇技术
2.1栏舍点蚊香或液体电蚊香, 以减少蚊蝇进入猪舍。一般在傍晚时于过道上点燃蚊香, 既可驱逐室内蚊蝇, 也可阻止野外蚊蝇进入。但应注意用火安全
2.2用洗衣粉水灭蚊。在门窗前放置一个装有洗衣粉水的水盆, 母蚊误以为有食物就把卵产在其中, 因蚊子不宜在碱性水中生长, 从而达到灭蚊效果。
2.3使用高科技电子产品, 如紫外线灭蚊、电子捕蚊器等。
2.4药物灭蚊法
2.4.1口服环丙氨嗪, 8 g/t饲料均匀混合, 连用4~6周, 停1周后, 再用4~6周, 循环至蚊蝇季节结束;或2.5 g/t水, 连续饮用4~6周;或采用气雾喷洒的办法, 0.5 g/kg水, 集中喷洒蚊蝇繁殖处或蛆蛹滋生处, 药效可持续30 d以上。
2.4.2蚊不叮100 g/15~30 kg水, 喷洒在畜禽体表, 半个月左右蚊蝇不会叮咬猪体。
菜螟绿色防控技术 篇9
1危害症状
为害萝卜时,幼虫吐丝结网将萝卜心叶形成一团,并躲在里面把萝卜心叶和髓吃空,只剩下几片外叶。受害轻的幼苗生长停滞,影响产量。严重时造成幼苗死亡,形成缺苗断垄现象。3龄后幼虫除食心叶外,还可从心叶向下钻入茎髓, 形成隧道,甚至钻食根部,造成根部腐烂。萝卜播种早受害重。甘蓝、大白菜受害后成多头菜或菜心钙化,不能结球;花椰菜受害后无花球。
田间的蔬菜长势表面上看并无异样,实际上多是无经济效益的被害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发现时通常已错过播种期、移栽期而被迫毁种。菜螟除直接为害外,更是传播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重要媒介。该虫一旦严重发生,其危害性常可超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
2发生规律
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的基部或叶背的阴凉处,夜出活动,对普通黑光灯的趋光性弱,但在频振式杀虫灯下,有一定的趋光性。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多在植株间或距地面1m以下的空间飞行。因此,虫情测报灯安装的高度要设在偏低的位置。卵大多为单粒散生,也有2~3粒产,偶有4~5粒产;产卵部位多选择在幼苗的心叶、叶面、叶背或叶柄上,也有的产在幼苗的茎基部。初孵的幼虫大多潜入寄主的叶表皮下,啃食叶肉,形成短小的袋状隧道斑,幼虫发育至2龄钻出叶表皮,主要在叶面取食叶片及植株的幼嫩组织;幼虫发育至3龄, 有吐丝为害习性,常吐丝缠结,钻入菜心中取食心叶、生长点和茎基部,造成心叶枯死和无心苗;幼虫发育至4~5龄,有明显的钻蛀为害特性,蛀入叶柄,或蛀食茎髓或根部,为害点有明显的蛀孔,孔外常有丝掩盖。幼虫可转株为害,并能传播软腐病。
适宜菜螟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 5 ~ 3 8 ℃ , 最适环境温度为26~35℃,相对湿度40%~70%, 干旱少雨的年份一般发生偏重,菜螟幼虫危害期在5~11月间,但以秋季危害最重。菜螟的发生和寄主的生育期密切相关,最适宜的感虫期为幼苗3~5叶期,比其他生育期的着卵量高5倍以上,如菜螟的产卵盛期与感虫期吻合,又遇天气偏旱则受害重、损失大,成株以后只查看到为害状,大多查不到虫体, 因此不易被正确诊断。秋季十字花科蔬菜连茬栽培的面积较多,特别是与十字花科蔬菜相邻的育苗田, 往往受邻作田块虫源较多的影响, 受害相对加重。另外,地势高、灌溉不便、苗期浇水不及时等的地块,受害程度也相对重些。一般较适宜于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秋季干旱少雨温度偏高,危害严重。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8~9月份播种,3~5叶的萝卜幼苗受害最重。
3绿色防控
由于菜螟的发生早期与为害症状表现高峰期常滞后15~25天, 极易错失防治适期,发现明显的为害状时,已是虫害发生高峰期或盛末,造成的危害已经无法弥补。因此,正确识别早期的症状与掌握其发生特点(月平均温度25℃以上, 月降雨量少于100~150毫米), 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区极为重要,各地应第二代发生高峰期或第三代发生初期组织好育苗期对菜螟的防治。
3.1农业防治
3.1.1清洁田园
夏、秋季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清除残株落叶,及时深翻土地,可消灭一部分在表土和枯叶残株内的幼虫、蛹或成虫,减少下代和越冬虫源基数。
3.1.2茬口调节
尽量科学安排茬口,避免或减少十字花科蔬菜在夏秋季节的连作,育苗田要特别回避与十字花科菜田邻作。
3.1.3栽培措施
结合田间管理,在间苗、定苗时抹去虫卵、拔除虫害苗;秋旱年份利用喷灌等设施勤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创造利于秧苗生长、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抑制虫害的发生与为害。
3.1.4调节播种期
加强虫情预测、有条件建立测报点的地方,注意虫情发生预测; 十字花科蔬菜可调节的播种期范围较大,在掌握虫情发育进度的条件下,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可调整范围内,适当调整播种期,使幼苗3~5片真叶期避开菜螟为害的高峰期,达到少用药、减轻受害的效果。
3.2物理防治
结合间苗、定苗,拔除虫苗进行处理,根据幼虫吐丝结网和群集为害的习性,及时人工捏杀心叶中的幼虫,起到省工、省时、收效大的效果。
3.3生物防治
3.3.1利用天敌
菜螟的天敌昆虫有菜螟绒茧蜂、敏锐绒茧蜂、蠼螋、伏虎悬茧蜂、三突花蛛、黄褐新圆蛛、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微小赤眼蜂等,要尽量使用生物农药,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利用赤眼蜂防治菜螟等蔬菜害虫, 放蜂时应选择晴天上午8:00~9: 00,露水已干,日照不烈时进行。 一般发生代数重叠、产卵期长、数量大的情况下放蜂次数要多,蜂量要大。通常每代放蜂3次,第一次可在始蛾期开始,数量为总蜂量的20%左右;第二次在产卵盛期进行,数量为总蜂量的70%左右;第三次可在产卵末期进行,释放总蜂量的10%左右。每次间隔3~5天。 放蜂的方法有成蜂释放法和卵箔释放法,亦可将两者结合释放。
3.3.2生物药剂
用含活孢子量100亿/克的苏云金杆菌乳剂、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对水800~1000倍,喷雾防治。在气温20℃以上时使用,可以收到高效。
3.3.3化学防治
棉花早衰及其防控技术 篇10
关键词:棉花,早衰,防控技术
棉花早衰多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且发生越早,影响越大,一般可减产10%~40%,已成为棉花种植的难题之一。研究发展通过改善棉花的栽培环境、培肥土壤、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调节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科学合理的化控技术,积极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等综合措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为此,现将棉花早衰及其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1 棉花早衰的症状
早衰是指棉花进入花铃期后,在有效生育期内,生育器官减弱或停滞繁衍生命功能的现象。其在田间表现为盛花期后叶片叶脉间失绿黄化,黄化叶片先从距主茎最远处开始,由上向下、由外向里发展,叶片逐渐干枯脱落;红茎比例达90%以上,生长点变尖,向心运动停滞;花位上移,顶端花芽潜伏,不再延伸新的果枝,果枝层数比常年少2~4层;根系衰竭,根浅根少,吸收肥水能力大大下降;桃小,衣分低,品质变劣,种子的成熟度差。
2 棉花早衰的类型
(1)生理型早衰。指棉花缺钾所引起的早衰,如红叶茎枯病等缺钾性病害。
(2)病理型早衰。如棉花枯黄萎病等引起的早衰。枯黄萎病影响维管束运输能力,使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无机营养不能及时输送到茎叶等需求器官,从而引起早衰。
(3)混合型早衰。指上述2种类型混合在一起的类型。
(4)早发型早衰。早发棉田,桃肥施得早、施肥量偏少、补肥跟不上,各器官功能衰退,养分不能满足棉株生长的需求,易发生早衰。一些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前中期结铃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和发病,也易出现早衰。
(5)猝死型早衰。主要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土壤根系发育不良所造成的早衰。
3 棉花早衰的原因分析
棉花早衰与库源关系、根冠关系、碳氮代谢和激素平衡等有密切联系,受品种、气候条件、农艺措施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或诱发,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根冠关系失调是引起棉花早衰的根本原因,可通过外部形态、经济性状和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判断。
早衰的表面症状为叶片枯黄脱落,但其根源在于根系的损伤与衰老。棉花栽培后期因棉田管理难度加大,如排涝不及时,使雨后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根系生长受阻、根量迅速下降、根冠比小、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下降、功能明显衰退,棉株得不到正常的养分和水分供应而产生早衰。
4 防治早衰的措施
4.1 品种选择
一般来讲,生育期为120d左右的早熟品种在早播情况下容易早衰;结铃性强的品种在前中期结铃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或阴雨发病,也易出现早衰;在同等条件下,叶片茸毛较多品种受盲椿象等危害较重,相对于光滑叶品种容易早衰。因此,选择抗早衰的品种对棉花生产尤为重要。
4.2 适当晚播
过早播种使棉花早发,伏前桃比例增加,相应棉花更易早衰。此外过早播种常因气温不稳定而影响出苗,使出苗时间增长而产生大量弱苗,从而引起棉花早衰。
4.3 摘除生殖器官
摘除部分早蕾,避免棉花过早进入生殖生长旺盛期。具体措施:应在6月底前摘除6月20日前所现的花蕾,一般摘除棉株下部1~4果枝的4~6个早蕾,根据“先大后小”的原则分2次完成。
4.4 合理翻耕
有条件的最好间隔2~3年对棉田深耕1次,6月底7月初注意及时揭膜。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直播棉因其根系分布浅,前期根系发育快,使生殖生长早而快,在同样的条件下比直播棉更易出现早衰。
4.5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增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使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棉花稳健生长。此外有机肥肥效长,供肥均匀且不易流失,而且有机肥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能有效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减少棉花因微肥缺乏而导致早衰的可能。
合理施用化肥的原则:稳施氮、磷肥,注重钾肥,配施微肥,高产棉田N、P、K比例以20∶8∶20为宜。不施或轻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初花期后坚持1水1肥,对于肥力不足的棉田,尤其是缺钾的棉田,中后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2~3次,避免或减轻早衰的效果显著。硼、钙、镁等微量元素能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根系的吸收功能,如缺乏则根系发育不良而形成早衰。
4.6 培土灌水
合理灌排水,特别在棉花蕾铃期遇到干旱时,及时小水沟灌;在连阴雨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止干旱和渍涝对棉花根系的不良影响。加强中耕培土,在苗期多中耕,蕾期深中耕,培土壅耕,促耕下扎,增强根系活力,防止倒伏伤根。
4.7 防治风倒伏
可采用田边插竹竿拉绳防止台风倒伏。对于台风倒伏后的棉株可于台风后的第2天及时培土扶株,注意不能伤根。
4.8 科学化控
要因苗、因地、因水、因气候合理化控,坚持“早、轻、勤”的原则。棉花生长前期以促为主,但要促中有控,使棉株前期壮而不旺;后期以控为主,控中有促,使棉花后期稳而不衰。生育期内化调5次左右,缩节胺总用量为180~270g/hm2,可促进根系生长,塑造理想株型,防止早衰。
4.9 控制枯萎病、黄萎病
控制枯萎病、黄萎病应根据天气预报在每次下雨前(或遇旱浇水前)喷1次杀菌剂预防,在雨后(或遇旱浇水后)再补喷1次。对于特别严重的田块,应用杀菌剂灌根或连根及时拔除病株。
参考文献
[1]张爱国.棉花早衰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 2009 (11) :26-27.
[2]谢福芹.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植物医生, 2008, 21 (4) :20-21.
[3]栗红梅.如何预测棉花早衰[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08 (10) :21.
柑橘小实蝇防控技术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 柑橘小实蝇;发生特点;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危害水果,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又名小实蝇,东方果实蝇,果蛆,柑蛆,隶属双翅目,实蝇科,寡毛实蝇亚科,果实蝇属。该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及环太平洋多数国家和地区,属世界性重要检疫害虫,2008年,重庆市綦江区关坝镇发生柑橘小实蝇23 hm2,总体分布范围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给关坝镇柑橘非疫区建设带来极大困难,而且对关坝镇柑橘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构成威胁。2009-2010年,关坝镇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综合防治措,在发生的村社防治面积达100%,小实蝇害虫基数降低90%,2 a基本控制住柑橘小实蝇害虫的危害。下面就2 a防控方法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1 柑橘小实蝇的危害特点及规律
1.1 不同柑橘品种对柑橘小实蝇的避害性
柑橘小实蝇在关坝镇柑橘早熟品种(如温州密柑),由于成熟期早,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20-28度)适宜柑橘小实蝇的生长、繁殖、取食和为害较重。据2008年关坝镇的早熟密橘和长期失管的果园几乎全部无收,中、迟熟品种和管理较好的果园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1.2 柑橘小实蝇发生规律
柑橘小实蝇在关坝镇主要以蛹在士壤中越冬。在柑橘整个生育期均有成虫发生,一年发生6~7代,主要危害代为4~6代,且世代重叠。
2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检验检疫
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在场镇内张贴检疫宣传画,并召开水果经销户培训会,并发放宣传资料,让群众了解小实蝇危害的严重性。柑橘小实蝇是以卵和幼虫随果实进行长距离传播,为防止该虫子传播,在了解产地疫情的基础上,一是加强果品调运检疫工作,严禁调运带虫的果实进入本地区;二是提倡调运保鲜果,柑橘小实蝇的卵和幼虫在果实内10~20 d就化蛹,而该虫蛹裸露在空气中是难以成活羽化,据观察,虫蛹在外露5 d左右即死亡,这样保鲜果传播的几率就大大减少,又不影响产品销售。三是加强苗木市场的管理,严禁带虫的苗子进入市场。
2.2 认真开展疫情普查
2008年10月,关坝镇对发生疫情的村社进行拉网式逐户登记柑橘种植面积及具体每一户种植柑橘株数(包括零星种植),经统计全镇发生柑橘小实蝇23 hm2,16 373株涉及3个村200余户农户。
2.3 认真开展技术培训
1月份根据逐户统计情况分村分遍搞好技术培训,并发放2009-2010年柑橘小实蝇防治时间安排表和柑橘小实蝇防治药剂配方、拾果深埋方法等明白纸,提高果农防控意识。并按时督促农户各阶段必须要干的工作。
2.4 设立监测点
根据各村发生小实蝇的整体布局,设立5个实蝇监测点利用柑橘小实蝇性诱剂开展监测工作掌握该虫发生情况,及发生规律,以便指导农户适时防治。
2.5 12月-1月做好冬季翻耕及清园封园工作
每户农户必须在柑橘采收完成后,结合施肥、除草翻耕果园,搞好修枝、清园封园等工作。具体做法是:柑橘采收完毕后,结合施肥除草深翻果园(15~20) cm,能把在士壤中越冬的虫蛹冻死,并做好修枝,清园等工作,修剪清园后全园均匀周到的喷一次3~5°Bé的石流合剂,使树体呈淋洗状态,并用5°Bé的石流合剂刷树杆,以杀死残留在树上的病虫。
2.6 3月份做好开园、除草施肥工作
3月份督促各果园做好开园工作,具体做法是:进入春季,要求各农户对果园进行施肥除草,并用5%波尔多液全园喷雾,以预防各种病虫的发生。
2.7 4月下旬至8月是柑橘小实蝇成虫羽化盛期
用40%辛流磷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1 000倍液喷洒果园地面,每7 d喷1次,连续2~3次,杀灭入士羽化的老熟幼虫和出士羽化的成虫。
2.8 5-11月使用”糖酒醋液”进行挂灌诱杀及大雾滴喷树冠以诱杀成虫
配制方法:90%敌百虫晶体50~100 g加少量白酒溶解,再加红糖1.5 kg加水50 kg比例配制。挂灌方法:按每亩以梅花式排列挂灌4~5个简易灌,简易灌的做法是:利用废弃可乐瓶子或矿泉水瓶子在瓶子的中上部对称割开两个高5 cm、宽2 cm的小口、剪断下端让两边对称向上飞出1对耳朵以防雨水进入瓶内,然后用扎丝将瓶子挂在树上(注意挂顺风方向不能让树叶遮档)。每个灌盛入10 mL左右“糖酒醋液”每7~10 d加1次药,并同时用“糖酒醋液”大雾滴喷树冠(每次只喷1/3-1/2的面积即可)直至11月底;或用敌敌畏800~1 000倍液对树冠和果园周围的杂草进行喷雾杀灭成虫,噴杀时间为10:00—11:00或16:00—18:00,每10 d喷1次,连喷3~4次,连续2~3 a,虫口可减少90%以上。
2.9 在9月中旬至柑橘采收前落地果和未熟先黄果处理方式
每天督促果农及时捡拾落地果和摘除未熟先黄果,挖坑2 m深,长、宽各1 m,把落地果和未熟先黄果进行深埋,埋一层果喷一次(40%辛流磷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1 000倍液),一个坑埋果15层,然后盖士(盖士厚40 cm)撒生石灰或将捡拾的落地果和未熟先黄果用高温煮熟后猥猪;如有沼气池的果农也可以把落地果和未熟先黄果到入沼气池中进行封闭处理。
破碎顶板综合防控技术 篇12
淮北岱河矿业1965年12月25日建成投产。原名为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河煤矿, 2011年矿井破产改制重组后更名为淮北岱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核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双十佳煤矿”、“安徽省文明单位”等省部级120余项荣誉称号。全矿井2个采煤工作面生产、6个掘进队生产准备。
破碎顶板管理是矿井顶板管理的重点难点, 岱河矿业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采掘工作面逮破碎顶板施工, 经常发生顶板掉顶, 掉顶后接顶既困难又不安全, 而且影响工程进度, 给顶板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2 成果主要做法
2.1 每周根据工作面平剖面图, 及时下发顶板管理预警, 指导施工单位及时补充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2.2 采煤工作面遇破碎顶板具体办法:
2.2.1 加强初撑力管理, 坚持三补液, 确保支柱初撑力及工作阻力均不低于50KN/棵。
2.2.2 工作面棚距控制在750~800mm, 进宽低于1.05m。
2.2.3 工作面每棚过顶塘材不低于6根, 并要均匀布置, 或者使用塘材笆或者板皮过顶;网与网之间孔孔绕栓, 每隔3~4个孔2打一死结。
2.2.4 放炮前要对煤帮支柱补液, 防止支柱被崩倒。
2.2.5 先扒窝窜梁后方准放松动底炮, 松动底炮装药量低于0.15kg/眼。
2.2.6 放炮后及时撅棚维护, 使用板皮或者大板护稳顶后方准放下一茬炮。
2.2.7 回柱窜梁必须回一棚窜一棚, 严禁一次多回。
2.2.8 窜梁后及时支设临时支柱, 提高主梁支撑力。
2.2.9 按要求超前联半峒网, 并使用塘材笆结合两到三根塘材背实背严帮, 严禁片帮。
2.2.1 0 如掉顶时必须使用木料接实解严顶, 严禁空顶、瞒顶。
3 掘进工作面破碎顶板管理办法
3.1 掘进工作面施工顶板破碎段时严禁空顶作业,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打眼前、装药前、放炮后及支护进行过程中, 都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要指派有生产经验的人员进行, 并有专人监护。浮矸危石清理干净,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 方可进行其它作业。如处理危石可能发生危险时, 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找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 找顶工作应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一人负责找顶, 另一人负责观察顶板和后路情况。找顶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操作, 观察人员站在找顶人员的侧后面, 并保证退路畅通。
(2) 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 应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 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 找顶人员应戴手套。用长柄工具找顶, 应防止煤 (矸) 顺杆而下伤人。
(4) 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 (矸) 离层时, 应先设置临时支护, 保证安全后, 再顺着裂隙慢慢地找下, 不得硬刨硬挖。
3.2 揭煤、顶板破碎段施工时, 要逐棚架设, 原则上手、风镐作业。
如果需要放下部岩石炮时, 顶部先打密集撞楔 (采用1寸尖头管子) 超前护顶 (数量以封住顶为原则, 撞楔必须打入煤岩体内, 深度不得低于800mm) , 用风镐挖出梁道, 窜好前探梁, 放上梁子过顶严实接上劲后, 再打下部炮眼, 放松动炮, 煤层内不得布置炮眼撞楔无法打入煤岩体时, 先用风锤或其它钻具打好眼再穿管子护顶。
3.3 施工过程中, 迎头不得留有伞岩, 空顶距大于200mm时, 必须及时将前探梁窜至煤壁, 放好过顶料, 超前护顶, 以防掉落矸石伤人。
3.4 当顶板压力显现较明显时, 需及时缩小棚距或架对棚施工, 以减小空顶距和增加支护强度。
后路压力大, 棚子变形严重, 要采取套棚、打托棚、打锚杆 (索) 等措施, 进行补强支护。
4 效果效益分析
岱河煤矿从2010年开始应用破碎顶板综合防控技术, 经过实践证明, 现场施工效果良好, 基本上控制了漏掉顶现象, 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钱鸣高, 刘听成.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蒋金泉, 韩继胜, 石永奎.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与控制设计[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防控技术】推荐阅读:
绿色防控技术06-08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07-19
羔羊痢疾防控技术05-12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05-13
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05-24
玉米螟防控技术07-27
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06-16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06-11
小麦全蚀病及防控技术05-28
猪呼吸道疾病防控技术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