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系统

2024-10-16

防控系统(共12篇)

防控系统 篇1

1 概述

我们连云港地区水貂存栏近60万只, 水貂养殖是我市养殖专业户的一条重要发家致富的途径, 目前国内市场对裘皮制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为毛皮动物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当前, 我市水貂饲养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水貂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饲养水貂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常见的水貂病毒性传染病, 如水貂病毒性肠炎, 水貂犬瘟热, 水貂细菌性传染病, 如水貂大杆菌病、水貂沙门氏菌病, 水貂普通消化系统疾病, 如口腔炎、急性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仔貂消化不良, 要从流行病学、病状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几方面进行调研, 提出各种疾病的防治办法, 能切实解决水貂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的技术难题。帮助水貂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貂消化系统疾病是水貂多种疾病在消化系统的症状表现, 它包括水貂病毒性传染病、水貂细菌性传染病和水貂普通消化系统疾病, 但受数量和地区限制, 畜牧兽医学者对水貂疾病的学术报道较少。

3 水貂齿刺入异物

3.1 病因。

喂料中的碎骨片或小块尖硬物刺入或夹在臼齿上所致。

3.2 症状。

患貂口腔闭合不上, 流少量口水, 围着食盆转, 不吃食, 精神状态异常, 有时搔扒口腔。

3.3 诊断。

抓住患貂, 用外科镊子扒开口腔, 可见到固着臼齿上的异物。

3.4 治疗。

去掉异物, 立即吃食, 症状消失。

4 口腔炎

4.1 病因。

咬伤、啃咬或舐食笼网内锐物、吞食鲜骨等有刺物, 引起口腔或齿龈炎症。

4.2 症状。

患貂不愿吃食, 围着食盆转, 想吃不敢吃或吃食量少, 流涎、粘膜潮红发炎, 精神萎靡, 体温升高。

4.3 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口腔粘膜变化, 可作出诊断。

4.4 治疗。

0.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腔, 或碘甘油涂擦口腔, 重者可进行全身疗法, 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

5 急性胃肠炎

5.1 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 如吃腐败饲料, 饮水不洁。长途运输引起水貂疲劳或患感冒, 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诱发本病。

5.2 症状。

胃炎症状:病初期食欲减退, 有时出现呕吐, 病后期食欲废绝, 口腔粘膜充血, 精神沉郁、不愿活动。肠炎症状:腹部卷缩, 弯腰弓背, 肠蠕动增强, 里急后重, 下痢, 排蛋清样灰黄色或灰绿色稀便, 严重者排血便。肛门及会阴部被毛有稀便附着, 腹部膨气, 下痢严重者出现脱水、眼球下陷, 被毛蓬乱、昏睡。体温变化不定, 也可能升到40~41℃。

本病一般病程急剧, 多在1~3天, 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对症而死。

5.3 病理变化。

主要胃肠粘膜肿胀、充血, 覆盖粘液或出血性溃疡, 胃肠内空虚, 肝充血、郁血, 色暗红、质地脆弱, 脾变化不定。

5.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主要粪便颜色和稠度, 一般可以确诊。

5.5治疗。

大群防治, 从饲料中排除不良因素。有条件的可加喂鲜牛奶或奶粉, 必要时在饲料中投喂土霉素, 新霉素或磺胺脒。

个体治疗, 可股注复合维生素, 口服喹乙醇, 敌菌净等。

本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

6 出血性胃肠炎

6.1 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 饲喂变质饲料, 饮水不洁。

6.2 症状。

患貂精神萎靡不振, 卧于小室, 不愿活动, 眼球塌陷、口渴、食欲废绝, 强行驱动, 步态不稳, 身体摇晃, 卷腹弓腰, 下痢, 排煤焦油样或带血类便, 后期体温下降, 后驱麻痹, 惊劂、痉挛而死。

幼貂患出血性胃肠炎时, 不易治疗, 死亡快, 死亡率高。

6.3 病理变化。

胃肠粘膜肿胀、充血、覆盖粘液、肠粘膜出血性溃疡、胃肠内空虚。

6.4 诊断。

根据粪便颜色可确诊。

6.5 治疗。

大群防治, 从饲料中排除不良因素。有条件的可加喂鲜牛奶或奶粉, 必要时在饲料中投喂土霉素, 新霉素或磺胺脒。

个体治疗, 可股注复合维生素, 口服喹乙醇, 敌菌净等。

本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

7 仔貂消化不良

7.1 病因。

主要因为母貂胃肠道疾病或乳腺疾病引起乳质不佳, 导致哺乳仔貂发生下痢。

7.2 症状。

仔貂消化不良, 排粪呈液状、灰黄色、含有气泡、肛门污染粪便, 仔貂发育滞后, 叫声异常。该病一般在个别窝发生, 多为暂时性, 持续4~7天, 多数转归痊愈。

7.3 病理变化。

胃内有食物残渣或乳块, 充满气体, 肠壁薄, 肠管内有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肝呈黄色。

7.4 治疗。

本病治疗一般可通过母貂给药, 即在泌乳母貂饲料加入一定量药物, 通过母乳转给仔貂, 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8 大肠杆菌病

8.1 流行病学。

水貂的仔兽浦乳期对本病有较强的低抗力, 断乳后有较大的感染性, 本病传染来源是带菌动物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

8.2 症状表现。

水貂潜伏期2~5天。

新生仔兽患病, 表现不安、发育迟缓、拉稀、尾和肛门污有粪便, 粪便呈绿色、黄绿色、褐色或浅黄色, 粪便中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混有血液带气泡的稀便。

日令较大的仔兽, 食欲下降、消瘦、灰白色或暗灰色, 并混有粘液。重症病例, 排便失禁。病貂虚弱, 拱背, 后肢无力、被毛无光泽。个别仔兽表现脑炎症状, 沉郁或兴奋。

8.3 病理变化。

病尸营养不良, 被毛蓬乱不洁, 肛门或后躯有粪便附着。剖开腹腔, 肠管内有少量气体和黄绿色、灰白色粘稠液体, 粘膜肿胀充血, 布满出血点,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肝呈土黄色, 被膜有出血点, 肾灰黄色或暗紫色, 包膜下出血, 脾肿大, 充郁血, 心脏淡红色, 心内膜有出血点。肺色调不一, 有暗红色水肿区;切开有淡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8.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细菌学检查。直接镜检, 采取刚死不久或频死貂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肠内容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到阴性杆菌。

8.5 防治。

治疗:如将分离的杆菌菌珠做药敏试验, 筛选最敏感的药物, 用于治疗效果最佳。通常多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呋喃妥因等药物治疗, 也可用单菌丝霉素4000~10000单位, 溶解在0.5%奴夫卡因溶液中进行注射;或内服氯霉素每次0.1~0.2g, 一日两次, 同时, 皮下注射20%葡萄糖10ml。

预防: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 尤其是母貂产前的卫生消毒更为重要。污染场 (群) 可在加强卫生消毒的基础上, 对哺乳仔貂喂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给怀孕后期的母貂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 也可增加仔貂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李忠宽.水貂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1.

[2]王建国.特种动物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刘收选.特种动物高效饲养与疫病监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白献晓.水貂高效饲养指南[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2.

[5]郑文波.特种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防控系统 篇2

深刻汲取 11 月 11 日叙州区赵场街道居民小区火灾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当前行业领域火灾防控严峻形势,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态度抓实行业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宣传《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借鉴结合《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参考模板(1.0 版)》,强化行业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夯实行业消防设施基础配备,增强火灾防控能力,把握消防工作主动权,消除火灾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全系统火灾防范水平,确保全行业不发生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确保防火形势持续稳定。

二、主要任务 以易燃易爆化学品运输、储存为重点,紧盯车站、施工驻地、集中办公区等重点场所,突出元旦、春节、元宵及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严管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等关键环节,抓牢车辆、公路桥隧等行业火灾防控难点重点,全面排查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环节,特别是穿越林区的公路以及林区施工的在建工程,要进一步落细岗位安全责任,严格规范安全生产履责行为,确保消防安全制度及消防设施检测要求落实到位,切实增强火灾防控能力,降低各类火灾风险,把握

消防工作主动权。

三、主要措施 (一)公路运输企业,车站、城市公共交通场站消防安全防控措施 一是督促公路运输企业、客运场站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要求及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及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并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七不出站”、公交站台安全员检查及签单发班等安全制度,把好“三品”检查关口,严禁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二是突出消防设施配备检查、检测,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客运场站、停车场等火灾风险较大场所是否按要求配备相应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并定期检测,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可用;是否按要求配备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巡查、检查。三是严禁候车大厅人员较密集场所,火灾危险等级较高的经营场所以及功能性用房,严禁违规使用聚氨酯等夹芯板材,堆放可燃、易燃材料。严禁占用消防车通道,救援场地,严禁私自改变消防安全结构设施,确保防火分隔措施、火灾警报措施、安全出口数量、防排烟措施等符合相关要求。四是对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大型客运站要求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确保消防联动控制装置处于自动状态。五是城市公共交通电动汽车充电站要确保充电系统安全、可靠,充电机、充电桩等充电设备、欠压保护、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功能齐全有效,配电线路电缆选型正确,敷设符合规范要求 责任单位:运管所。

(二)公路运输车辆、城市公交车辆消防安全防控措施 一是督促运输企业、客运场站做好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管理,严把车辆例检关,按规定落实车辆日常及一、二级维护,及时维修车辆,严禁带病运行。要确保客车灭火器、自动灭火装置、安全锤等配置有效,全面排查电路、油路、气路管线,防止电路、油路、供气系统出现老化或故障。二是加强驾驶员消防安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及火灾应急逃生自救能力。

责任单位:运管所。

(三)可燃、易燃易爆物品储运及喷漆、电焊作业场所消防安全防控措施 一是严把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准入关,严排易燃易爆物品运输环节是否按规范进行装卸运输,易燃易爆物品运输车辆、船舶是否安装了必要的紧急切断装置和消防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作业、储存场所内严禁使用电散热取暖设备、严格落实防静电措施。同时加强审查公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资质条件和从事驾驶、装卸管理、押运人员的从业资格,监督电子运单、车辆动态监控申报审批制度落实情况。二是严格排查易燃易爆物品储存状况。严格排查易燃易爆液体储罐是否符合必要的安全间距,是否按照要求采用专用的仓库、储罐或其他设施进行储存、隔离,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防静电、防火措施和相关的禁用制度,易燃易爆物品运输车辆要确保排气火花熄灭器、导静电橡胶拖地带、安全阀、紧急切断阀等技术措施有效。三是督促车辆维修企业加强焊接、喷漆作业消防安全管理,严禁将修车场、修理车位与易燃易爆危险品、地下停车场、人员密集场所等贴邻设置,严禁违章操作,确保乙炔、氧气瓶等摆放正确。

责任单位:运管所。

(四)在建交通工程项目及已有公路桥梁、隧道消防安全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施工场地检查。重点注意施工乙炔、氧化物的堆放要符合安全间距。

二是加强施工临时用电的排查,严禁私拉乱接。三是督促落实施工驻地防火管理,“两区三场”平面布置满足防火要求,配备足够消防设施。四是使用爆炸物品的工地、临时存放爆炸物品时不得超过规定限量,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地方单独存放,指定专人看管,严禁随意放置在工棚和施工现场。五是工程宿舍区活动板房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严禁采用彩钢瓦等易燃物品搭建,强调注意生活用电、用火安全。六是加强桥梁定期检测,突出对桥梁、隧道的机电设备及电气线路隐患排查,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可用。加强公路巡查,严禁在边沟内焚烧垃圾。

责任单位:局工程股、农村公路项目处。

(五)部门、单位办公场所消防安全防控措施 一是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自身消防安全管理。二是保障疏散通道畅通,不得占用、封堵前室、楼梯间等公共疏散通道,不得在楼梯间内堆放杂物,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三是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得超负荷用电,严禁使用明火。四是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严禁圈占、遮挡、擅自关闭消防设施。五是加强人员消防教育培训,掌握逃生自救常识和灭火器等基本消防设施操作使用。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属各单位。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 年 11 月 30 日前)

局属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动员、部署相关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干部、职工、从业人员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部署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 年 12 月 1 日至 20xx 年 3 月 25 日)

组织分行业领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责任措施落实。

(三)总结验收阶段(20xx 年 3 月 26 日至 3 月底)

局属各单位要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法,巩固工作成效,完善化解消防安全重大风险长效机制。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务必充分认识冬春季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整治责任,层层抓好组织落实,强化指挥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二)强化措施。局属各单位、各企业要组织分析研判一次本地、本领域、本单位冬春季节消防安全形势,坚持反复全面覆盖排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分类列出清单,形成工作闭环。

掌上理财需防控系统性风险 篇3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吸引了各路投资者,尤其是点对点的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一员猛将加入“移动”大军,吸引了不少商家入局。2015年7月20日,一款名叫“兢业贷”的网络理财融资服务平台上线,并同步上线了移动端APP。

据介绍,“兢业贷”隶属于上海兢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兢业贷”联合创始人耿欢欢说,这一平台创立了中介到中介的I2I模式,打破了传统的P2P个人对个人的模式,在融资项目、渠道、组织架构等都有突破。中介公司或者个人加盟平台后,向平台提供有借款需求客户资源,平台为这批客户提供信息对接。对接成功后,平台按评估资金向中介公司、个人发放一定比例的佣金。

在我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钱包、Square读卡器以及近场通信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成为智能手机的亮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已经有269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

第三方支付、银行等争相推出手机支付客户端,以及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指纹支付等应用,业务范围包括消费购物、证券交易、账户查询、水电煤气代收付费等。2014年“双11”购物节,仅淘宝支付宝移动支付就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直接带来掌上理财的繁荣。不光是阿里巴巴、腾讯等电商巨头,移动理财领域还出现了很多创新产品形态。

比如,以百度钱包、易付宝钱包为代表的生活理财类产品;以钱袋宝、盒子支付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类商家正在积极布局小微企业的移动收单市场。各大商业银行也推出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如网上基金、手机钱包、电子商务金融平台等。在杭州,支付宝、浙江网商银行、同花顺、挖财、贝付、同板街、微贷网、银货通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出现使得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群聚开始显现。

但便捷化背后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凸显。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海利说:“这一领域的隐患包括经济波动的风险、网络支付系统的风险、交易和操作风险以及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结算风险。与技术有关的风险中,最突出的是操作风险,比如电子扒手,包括市场操纵、知情人交易、无照经纪人等在内的网上诈骗,网上黑客攻击、电脑病毒破坏等。”

在手机支付安全上更是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中毒、误装恶意应用等等导致资金损失的案例时有发生。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尝试用技术、保险理赔等手段控制风险。

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相关负责人介绍,支付宝的安全就是基于一整套的风险防控体系,其中7(天)乘以24(小时)的智能风险识别系统对用户的每一笔支付、每一次找回密码等关键操作进行智能识别,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操作会要求不同的安全校验。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互联网金融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希望,但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金融业特有的风险问题可能相互放大,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控系统 篇4

对公客户在银行的预留印鉴, 是其在办理各类银行业务时进行身份认证的主要手段。随着业务不断发展, 印鉴卡偷换、丢失、损坏等管理风险隐患逐日凸显。现有纸制印鉴卡开、变、销和储存、核对、管理等业务内容的风险防控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凭借成熟的核心影像处理技术, 2011年,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科金财”) 为满足行业内对于印鉴卡管控的业务需求, 自主研发了行业第一代“印鉴卡风险防控系统”, 该产品包括印鉴卡实物集中存储设备, 印鉴卡实物存储电子化, 印鉴卡业务流程管理, 印鉴卡影像管理等, 同时可以定制化地与行内的验印系统、重空系统和电子稽查等相关系统进行同步联动。

中科金财印鉴卡风险防控系统的推出, 为银行印鉴卡管控领域开创了新的方向, 助力商业银行对印鉴卡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 实现了管理的集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有效降低印鉴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印鉴卡风险防控系统的功能

作为银行影像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近年来中科金财不断加大技术投入, 在印鉴卡防控系统中搭载了多项先进、高效功能。

智能存储管理:实现存储区域智能划分, 存储状态智能查询, 电子清单管理, 实物存储单元自动分配、手工分配, 智能存储柜大屏客户端管理功能。

影像管理:实现影像扫描, 影像检测与校正, 影像传输, 影像加密、存储、索引功能。

印鉴卡实物管理:实现账户开户、变更、销户的实物卡的存储和提取功能, 具有实物卡索引定位快速的特点。

统计分析:机构数据统计分析实现各机构全年、季度、每月开户量的增长幅度统计;业务操作统计分析实现操作员固定时间段内所处理的业务类型、处理数量的统计。

风险预警:业务操作风险预警实时监控一段时间内频繁查阅影像信息数据的操作机构及操作员;历史数据综合分析根据各种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输出建议报告。

流程管理:实现报送清单管理, 登记本管理, 流程自定义管理, 重点业务提醒与业务处理功能。

外围系统接口:实现相关业务系统数据交易关联操作, 数据关联查询勾兑、报表展示。

中科金财紧紧把握银行印鉴卡管控发展趋势, 以完善银行业务、优化管理流程、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 其印鉴卡风险防控系统实现印鉴卡实物集中管理、电子化管理替代制度化管理, 实现“四位一体”的数据同步稽查机制、影像统一存储、行为操作记录管理, 规范化、开放的系统接口和灵活的业务数据传输, 加强业务流程优化及安全管理。

行业地位与合作伙伴

质监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实践与探索 篇5

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质监系统面临的廉政风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就客观要求质监系统的廉政风险防控要有其针对性。为了使这种防控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质监系统廉政风险的主要特点

质监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最显著特点是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以技术机构为支撑,绝大部分的行政处罚必须以检验报告为依据。这种技术执法形式,决定了质监系统的廉政风险有着区别于其他执法部门的独特性。一是管辖范围宽泛,涉及面广。既有主要涉及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化、计量器具检定、特种设备监管,又有涵盖流通领域的商品定量包装、商品条码监管;既有普通产(商)品的质量监管,又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3C”认证产品、食品、特种设备监管。由于涉及面广,廉政风险防控需要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二是执法和检验流程较长,风险点多。因为质监系统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是技术执法,所以从抽样开始就是执法工作的开始,每一步程序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点。例如,抽样的方法、步骤、流程是否科学,直接决 1 定了检验数据的准确与否,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又决定了行政执法是否能够准确定性与定量,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对最终的行政执法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可以成为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分界线。三是自由裁量权大,风险等级高。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活动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充装的气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这种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给廉政风险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四是人员构成复杂,社会影响大。在质监队伍中既有公务员及工勤人员,又有事业编制人员;在事业人员中又分为干部和工人,同时还有一部分临时工。每名工作人员都代表着质监部门的形象,一旦出现廉政问题,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给质监形象抹黑。

上述廉政风险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在全面、彻底排查廉政风险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廉政风险等级,严密制定防控措施,并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把质监系统廉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达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预期目标。

二、质监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践探索

针对质监系统廉政风险的上述特点,全市质监系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纪律监督机制、违法违纪防范机制为重点,努力构建风险明确、监控有力、预警及时、处置得当的廉政风险掌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一是彻底排查廉政风险,科学评定风险等级。排查廉政风险的首要工作就是清权确权,各部门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确定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日常管理以及其他服务中行使的各类职权,列出权力清单。重点围绕涉及人、财、物等环节,对决策权、用人权、许可权、处罚权、内容事务管理权等各项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所列权力清单齐全。在廉政风险排查中,一方面要查找岗位风险。组织干部职工结合岗位职责查找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风险点及主要表现形式,重点对象为科、所、站负责人及重点岗位人员。另一方面要查找部门风险。以科、所、站为单位,根据部门职能和权限,从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 3 查找廉政风险,重点对象为管理人、财、物和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在查找方式上采取自我查找、群众评议和组织审定等方式,全面查找权力行使、制度机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权力行使方面,重点查找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运行程序不当和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可能造成决策失误、权力滥用的风险;制度机制方面,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权力失控的风险;思想道德方面,重点查找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道德不牢固,以及外部环境不良影响等,可能造成行为失范的风险。

在查找廉政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高”、“中”、“低”(用A、B、C代表)三个等级评定廉政风险。A级风险为涉及违法犯罪,可能受到法律追究的;B级风险为违反党纪政纪,可能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C级风险为廉洁自律不够,可能受到警示谈话、诫勉谈话教育的。经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后,对不同等级廉政风险的管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和领导分工,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二是严密制定防控措施,确保权力正确行使。针对查 4 找的廉政风险,特别是可能发生的腐败案件或者苗头性问题,以及在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论证,按照“岗位定措施、部门定流程、单位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加强教育、明晰职责、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明晰岗位职责。以解决岗位职责不清、岗位权限界定不准、履行岗位职责缺乏监督制约、对失责行为追究不严等问题为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整改措施,深入抓好规范权力运行、行政执法、技术执法、检验检测、技术审查、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促进依法履职,规范行政行为和技术行为,确保在制度执行中正确行使职权。

(二)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等裁量权基准制度,综合考评法定裁量和酌定裁量因素,科学合理划分裁量阶次,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的随意性。重点抓好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范,对行政处罚权进行全面清理,逐项提出行使条件、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等,制定具体的处罚标准。

(三)实施项目管理。对廉政风险等级较高的重要权力、重点领域和环节,单独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制定 5 全过程、全方位的防控措施。

(四)推进体制创新。属于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廉政风险,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从根本上防控廉政风险。

(五)建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廉政指数测评和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对廉政风险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运用相关处置措施,认真纠正存在问题,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三是完善权力运行流程,促进权力公开运行。以解决权力运行缺乏制约、公开透明度不强、自由裁量权过大、标准化程度过低、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为重点,对现有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认真梳理,重点围绕“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以及正确行使审批权、执法权、处罚权、发证权、检验检测权、技术审查权等改进工作流程,绘制工作流程图,严格行权标准,严密工作程序,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高效、公开运行。通过门户网站、公报、公开栏、媒体等途径,依法向社会公开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行政裁量权基准等,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单位内部网络、内部公开栏、内部信息、公示等途径,公开内部职权行使情况,加大公开力度,切实加 6 强内部廉政风险防控。

三、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廉政风险的防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健全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措施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我们还将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努力构建和完善从源头防治腐败的有效体系,做到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化解廉政风险,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一是要强化动态化管理。以年度或项目管理为周期,结合质监事业发展、行政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新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制度的调整,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简政放权的决定、防控措施落实的效果以及反腐倡廉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廉政风险内容、等级和防控措施,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

二是要促进制度建设规范化。当前我们的廉政防控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制度措施仍在试行或暂行,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些制度措施的实施效果,对那些效果显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要以规范化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有效实施;对一些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制度措施,要认真开展调研,并在实践中不断磨合 7 修正,使其早日成为符合实际需要的工作手段;对部分经实践检验不切合实际、难以操作的制度措施,要及时予以废止。

防控系统 篇6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银监会 案件 防控工作

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单位,其经营活动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要防范、化解和规避这些风险,就要有健全的内控制度,完善内控组织和监督制约机制,以保证信用社资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当前,随着信合系统的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金融创新、新业务品种的不断推出,特别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传统业务品种、业务操作手段实现了变革与创新。这都对案件防控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创新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也成了信合系统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信用社案件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法制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缺乏教育约束机制。缺乏对员工学习教育的系统体系及有效的行为约束机制,部分员工法律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对内部违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对领导盲目服从,甚至串通舞弊。同时,部分干部职工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误入歧途,铤而走险。这些问题引发的金融案件屡见不鲜。

(二)内控制度、管理机制不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内部制度执行管理及员工不良行为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到位,柜员卡使用、授权及密码、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现金等基础会计管理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业务操作随意性强,岗位制约缺乏有效性,部分重点业务环节存在操作风险。

(三)管理松懈、案防意识不强,缺乏制度执行力。部分基层单位管理执行不到位,县联社和信用社高管人员“一言堂”,凌驾于制度之上,致使出现有规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加大了案件隐患。

(四)惩处不严、问责不到位,缺乏案件查办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采取“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暴露后隐瞒不报,能捂则捂,能盖则盖,搞“内部消化”。有的对案件责任人查处搞引以为戒、下不为例,不愿深查严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注重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理,对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的处理上避重就轻,或简单地以罚代法,起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作用,无形中助长了部分干部员工的侥幸心理。

二、制定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工作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从关系深化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当前案件防范形势的严峻性和危害性,充分认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切实增强责任感,始终保持对案件防范的高压态势,确保工作不松、力度不减,取得突出成效。

(一)突出重点,加大案件风险隐患排查力度。防范风险,重在防患于未然。农村信用社要组织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彻底的案件风险大检查,逐个网点、逐个环节、逐人逐岗地排查和消除风险隐患。要密切关注员工尤其是各级高管人员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动向,重点排查涉及经商办企业、违规贷款、赌博、买彩票、炒股倒票等行为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采取调离工作岗位、约见谈话、限期退出等措施,并加强后续监控,切实杜绝风险或案件苗头。要严格执行“九个禁止”要求,严禁员工直接或变相参与经商办企业,严禁违规贷款用于亲属或有利害关系的人经商办企业。要加强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利用工商登记、纳税等信息发现员工经商办企业的线索。对发现并查实的,坚决从严查处,绝不姑息。继续加大顶冒名贷款清理、清收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工作计划。对发现的新增顶冒名贷款,责任人一律停岗停职,管理人员予以免职,并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加强管理,加大内部管控工作力度。防范案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要把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根据本地区、本单位业务规模、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制定完善风险管理的办法和措施。要把转变管理思路、增强风险意识、依法合规经营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作为衡量履职水平的主要标准,做到从严管理、有效管理、科学管理。正确处理发展业务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建立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突出管理重点,严格对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关键业务环节的管理,规范授权授信行为,加强各操作环节的衔接与制约,建立周密、有效的管理链条。要强化会计主管的监督管理职能,将会计主管的管理权一律上收到县级联社,由县级联社统一发放工资、福利待遇。同时,进一步落实会计主管的责任,严格对存款、贷款、联行、现金、对账等业务各个环节的授权管理和监督制约。加强公章管理,基层信用社行政公章全部上缴县级联社,严格业务印章的保存管理、使用范围和使用流程。

(三)完善机制,加大制度建设执行力度。防范风险,制度先行。各级要对照近年来各类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操作流程,尽快堵住制度漏洞,确保将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流程、每一个行为纳入制度的严密规范之下。要把全面落实制度、提高执行力作为重点,逐级建立制度执行台账,对制度的落实时间、实施范围、执行效果进行登记备查。省联社要加快研究建立市、县高管人员履职评价体系,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监督考评范围,与任职和薪酬相挂钩。要把加强监督检查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保证,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强化监督检查效果。各级都要建立高管人员带队的突击检查制度,对制度落实情况、重点风险部位进行不打招呼的检查,现场下达处罚和整改意见,以切实反映经营管理的真实水平,有效堵塞风险漏洞。

(四)落实责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查而不处,不如不查。对已发现的各类案件,省级管理部门要加大督导力度,办事处、县级联社负责人要亲自带队,组织精干力量,全力以赴做好查处工作。对尚未查清的案件,要明确时限要求,查找一切线索,争取尽快取得突破。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果断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尽快缉拿逃犯,查清资金去向,追回挪用资金,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案件基本查清的,要抓紧提出处理意见,按程序做好责任人的处理工作,争取尽快结案。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要严格按照“不管涉及到哪一级,案件必须查清;不管涉案人是谁,必须从严处理;不管是否发案,违规必须追究”等“三个必须”的要求来进行,切实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在案件查處中,要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在对外防止案情泄露、促进业务正常发展的同时,逐级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扩散失控,尤其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好安全稳定。

总之,案件防控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结合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和从案件防控案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上升为法规制度,保证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都能得到贯彻落实;着力加强制度的系统性,使各项法规制度彼此衔接,从而发挥制度的整体合力;着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使各项法规制度成为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整体推进案件防控系统建设工作的制度化,为信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曲丽丽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工作《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第9期

2.浅析新形势下农信社案件防范工作对策 中国金融界网 2010年03月30日

防控系统 篇7

1电网运行安全现状研究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管理制度和改善意见,指导电力部门开展电网运行安全监管,预防电网事故的发生。在我国颁布的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章制度中,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安全监管进行了重点强调,强调生产企业需要将电力系统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上,通过严格的执法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在当前的电网运行调度工作中,由于电网运行较为复杂,加上电力调度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等限制,导致很难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本文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电网事故种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总结了当前比较常见的电网运行安全事故原因,并制定了对应的防控措施。

2电网事故种类

对于电网事故,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组成:自然因素导致的电网事故、管理人员和预防设备等造成的问题,下面对当前比较常见的电网事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1)输电线路故障跳闸。对于这一事故,其是当前我国电网运行中占据比例最大的线路故障,对于地区内的电网系统,联络线路之间的跳闸现象非常常见,尤其是对于一些恶劣天气。这一故障属于瞬时故障,在发生之后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对其进行处理时主要是通过电流调整和控制联络线路处的电力负荷等方法解决,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巡视工作等对可能出现跳闸故障的联络线路位置进行重点排查。2)变电站内主设备故障。这一故障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变电站内的设备运行出现问题,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是对电网的受端进行发电出力增加,而在电网的送端,发电厂需要降低自身的出力。然后是变电站内的设备由于损坏或者短路等问题出现爆炸事故,对此可以通过系统频率的调整使设备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在日常的变电站检修工作中,需要对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对其进行解决等。

3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系统的关键点研究

3.1信息组织和集成模块

对于电网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系统来说,其中的信息组织和集成模块主要是为了实现电网运行过程中基础数据源分析,同时对不同的数据模型进行匹配和转换。在该系统中,不同的基础数据分布在多个应用系统中,跨度非常大,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能够对其进行不同的间隔,像时间维度上的划分等。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IEC61970的通用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国际通用标准建立数据集市,并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的数据源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3.2风险评估标准化模型

通过对当前我国的电力安全事故相关条例进行研究,能够对当前我国地区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事故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等级划分,将该标准应用在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建立中,能够加强对风险等级的有效评估。

3.3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集成

对于地区电网系统,其中的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系统对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的EMS系统,其能够为电网提供对应的基础网架,同时还能够为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系统进行数据方面的技术支持,为了实现EMS系统的应用集成化,需要对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模型进行标准化建设。

4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系统技术点研究

首先是基于CIM标准的事故元件对象化,在本次研究中,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系统的建设所需要的各项数据是通过对各地的电力系统进行数据收集所得,像网架文件,其主要是通过EMS系统来进行提供,而设备配置信息则是通过DMIS系统进行获取等。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由于不同的系统厂家之间存在着标准不一致问题,使得基础设备的数据模型无法实现有效的统一,这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系统中采用CIM标准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转换,并通过EMS系统建立能够对数据进行识别的指令模型。然后是对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和定级,在电力事故安全的相关条例中,其对不同区域的电网制定了对应的事故等级评定标准,像省会城市,其需要选择对应的风险评估标准才能对其安全风险事故进行准确的定级,然后建立对应的检修计划,并为其后续的改进措施提供一定的标准数据。

5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网系统将越来越完善,这对我国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对当前我国电网运行中的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加强自身的电网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碧君,周晓宁,刘强.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防控[J].华东电力,2014(06):1057-1063.

[2]高明,陈珂宁,李文云,吴文传,谢一工,尹成全.云南电网调度操作安全风险防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09):129-133+138.

[3]高明,陈珂宁,李文云,吴文传,谢一工,尹成全.云南电网调度操作安全风险防控辅助决策系统设计[J].南方电网技术,2010,S1:13-17.

防控系统 篇8

(一)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

在现代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背景下, “系统性风险” (Systemic Risk) 可以定义为:“在各种关于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中通常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一个诱发性事件 (trigger event) , 例如一次经济冲击或者某个机构的经营失败导致一连串糟糕的经济后果, 这也常被称为多米诺效应。这些经济后果可能包括 (一连串的) 金融机构破产及市场失灵。”而系统性风险可能“更进一步导致资金取得成本的增加或是可供给量的减少, 并通常伴有剧烈的金融市场价格波动”。

“系统性风险”有以下特点:“第一是系统性风险必须和正常市场波动造成的经济下降相区别。尽管这些经济下降也是系统性风险的症状, 但系统性风险主要指无法被分散化解并最终影响大多数或者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第二点, 系统性风险是一个经济学上、而非政治上的定义。它不能够象事先准备好的政治标签一样无原则的适用于任何严重的金融问题或衰退”。

(二) 防控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性分析

“系统性风险”破坏性主要体现在金融业的崩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上。由于银行系统的银根紧缩将严重影响市场主体和普通公众对未来经济和收入的信心, 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支出选择, 循环导致企业和银行的经营困难, 加剧银行信贷规模紧缩和金融市场的恐慌。因此, 有学者强调“实体经济关键依靠以贷款为主要形式的流动性”。

正是从这一角度, 政府对应系统性风险的措施, 不应该只局限在对某一或某几个大型的金融机构的援助上, 因此这样不仅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对于金融企业“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 问题的质疑, 还可能诱发金融企业不道德经营行为取向的风险。相反, 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 调整所有可能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社会经济要素, 为实体经济的复苏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二、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系统性风险”的过程

(一) 美国财政部《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

为积极回应“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2008年3月31日, 美国财政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金融改革方案, 即名为《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的报告。

报告简要阐述了改革美国目前功能型监管 (functional regulation) 的三个原因:第一是功能型监管中单个监管机构无法掌握所有的足够的信息和权限, 难以监控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市场市场稳定;第二, 由于金融服务行业发展和金融产品的整合, 各个监管机构间监管权的冲突通常抑制了新产品的开发、阻碍了市场创新, 导致金融服务和产品向境外转移;第三则是各行业监管机构在功能型监管体制下容易出现监管重复 (duplication) 。为此, 提出的建议包括:1.短期建议 (Shortterm Recommendation) , 主要是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工作;2.中期建议 (Intermediate-term Recommendation) , 主要是改进市场监管机制, 通过初步调整市场监管架构, 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效能;3.长期最优监管架构 (Long-term Optimal Regulatory Structure) , 即旨在美国金融服务业建立起“目标型监管体制”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背后的宏观经济调控理念, 即将实体经济的调控和金融服务业的调整紧密结合, 不仅是金融危机的具体救助措施, 更是调控国家经济结构, 防范并化解社会经济“系统性风险”的统一规划。

(二) 《2008经济稳定紧急法案》和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2008年10月3日, 美国国会两院正式表决通过《2008经济稳定紧急法案》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2008, 以下简称“EESA法案”) , 赋予了美国财政部高达7000亿美元额度, 以购买不良资产, 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注资上。

(三)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议案

奥巴马政府将防范和调控系统性风险的重点放在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上, 并于2009年6月17日由财政部向国会提交一份名为《金融监管的改革——新基础》 (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A New Foundation) 3的议案 (以下简称“金改议案”) 。其中, 对于政府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定位, 《金改议案》提出:“金融机构监管上的不足和缺陷考验政府监控、预防或化解金融系统内部风险的能力”, 为此其意图构建全新的金融监管架构, 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促进对金融企业的强有力 (robust) 监管;2、建立金融市场的综合监管体系、3、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免受金融滥用;4、向政府提供管理金融危机所需手段;5、提升跨国监管水平并促进国际合作。

▲▲三、美国宏观调控“系统性风险”的法律经验借鉴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对于美国政府一系列报告和法案的分析, 我们可以对其防控系统性风险的法律经验进行总结:

1.修复金融市场主体的组织活力

美国政府使用财政购买金融企业问题资产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包括避免大量金融企业的破产潮, 稳定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 美国金融市场主要股指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2009年的前三季度逐步攀升, 同时也使得美国政府持有的金融企业股权类资产价格的上升, 保护了纳税人的利益。

从这个角度看, 任何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必须是市场主体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力的恢复。这一目标也要求宏观调控不能伤害市场主体的自由属性。如美国政府在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也主要采用无需表决的优先股形式, 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精神和自由意志不能受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直接干预。政府购买了企业股权成为股东之后, 在符合公司原则的前提下, 提出在限制最高级别高管的薪酬, 保证公司高管薪酬和股东长期价值的一致。即通过市场化的方式, 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2.政府购买问题资产等调控行为的程序性要求

政府购买金融企业的问题资产, 涉及到政府财政收入的使用, 某中程度上是以纳税人缴纳税款参与市场活动, 必须保证程序的透明性、公平性和制约性。TARP计划的财政资金的使用主体是财政部, 但是美国国会对其分步注入的资金仍保留一定的批准权, 同时美国政府总统也被赋予一定的对财政部购买问题资产行为的同意权。财政部需要在事后和定期向社会公布其资产购买计划的执行情况, 保证社会享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正是因为这样的权力架构和行为限制, 政府进行问题资产购买的调控行为就能保证足够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公信力也到很好的保证。因此, 透明和公平也是宏观调控相关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因素。

3.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最无法抵抗“系统性风险”的恰是数量最为庞大的金融服务业的消费者, 包括购买理财产品、参与退休计划、申请银行抵押贷款的普通民众。系统性风险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为消费者延缓收回所抵押房屋的压力, 更为重要的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使金融服务的消费者能够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恢复消费能力, 进行恰当投资和个人财务管理措施。美国政府调控系统性风险的制度构建均围绕金融服务消费对于金融市场, 甚至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关系展开。

4.监管机构职权的重构和限定

金融监管体系的重构是宏观调控“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占据各项法案篇幅最大的内容。但无论采用什么的手段和模式对于金融市场进行监管, 监管的本质是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的隐藏和再度爆发, 因此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职权重构应尽可能的避免监管权重叠问题所导致的监管漏洞, 以满足宏观调控行为追求稳定和长期效益的根本目标。

摘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国家经济刺激计划, 经济法学需要研究在社会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 法律如何发挥作用。即宏观调控法律应对“系统性风险”的价值。本文以2008年至2009年间美国联邦政府相关改革方案的背景内容、立法过程及其理论研究为对象, 理解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宏观调控社会经济系统性风险上所遵循的法律程序和法律价值。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宏观调控,法律程序,法律价值

参考文献

[1]Steven L.Schwarcz, Systemic Risk, Duke Law School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Series Research Paper No.163, at http://ssrn.com/abstract=1008326

[2]“大而不倒”通常指得是社会经济中企业越大越不容易破产的现象.由于银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企业, 当一个大的银行出现问题, 国家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是不会让其破产的。但这一实践规律可能危害中小银行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也会导致监管者缺乏对大银行经营活动的警惕性, 从消极角度上看, 损害了金融自由主义的精神。

[3]功能型监管指的是在根据金融服务业中不同功能区分基础上分别建立监管机构, 例如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美国目前采取的功能型监管模式中, 执行不同功能的监管机构主要有美联储、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期交会、存款保险公司等。

[4]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Blueprint for a Modernized FinancialRegulatory Structure。

[5]]http://www.financialstability.gov/docs/regs/FinalReport_web.pdf, 访问日期2009年10月3日。

[6]这一过渡的标志性事件为美国1999年底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 (GrammLeachBliley Act, GLBA) 。

[7]Steven L.Schwarcz, Too Big to Fail?:Recasting the Financial Safe-ty Net, Duke Public Law&Legal Theory

[8]Research Paper Series No.235, at http://ssrn.com/abstract=1352563。

猪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防控 篇9

腹泻病是由物理性 (温度过低) 、饲料变质或更换过快、病原感染等引起的、以排出稀便、水样粪便、动物机体脱水消瘦为特征的症候群。腹泻造成的死亡率主要与发生日龄有关。日龄越低死亡率越高;腹泻易造成酸中毒和电解质丢失, 但补液措施及时, 可降低死亡率。

1 细菌引起的腹泻

1.1 大肠杆菌性黄白痢

黄白痢根据发病日龄和粪便颜色判定;产房中猪群不同日龄发生黄色或灰白色稀粪。主要病变为脱水和消瘦, 肠壁变薄。药敏试验结果决定药物的使用。

预防措施:产房的卫生管理和保温措施;母猪产前免疫 (K88-k99二价苗) ;母猪饲料中微生态制剂或抗菌肽的应用。

1.2 仔猪红痢

主要发生于出生1~3日龄仔猪, 排出含血液的稀粪, 迅速死亡。母猪可出现散发性病例, 腹部鼓气、膨胀, 突然死亡。依靠实验室诊断。

预防:猪红痢灭活疫苗, 免疫母猪。散发病例, 使用针对厌氧菌的药物。

1.3 猪血痢

病原:猪痢疾密螺旋体, 严格厌氧。成年猪 (育肥猪和种猪) 腹泻, 带血色或脱落的肠黏膜。特效药用痢菌净 (又称为乙酰甲喹) 。

1.4 猪增生性回肠炎

病原为胞内劳森氏菌, 多发生于生长期 (80日龄) 以后的猪只。腹泻粪便为酱油色, 猪皮肤苍白;急性死亡。解剖发现猪回肠部增厚或为皱褶样。

预防: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在大群感染前, 使用活疫苗预防, 或药物如泰乐菌素等。

2 病毒性腹泻

2.1 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是传统的病原。如发生在产房仔猪, 临床症状不易区分。

2.1.1 仔猪发病与病变, 出生后1~2天内, 仔猪正常, 3~10日龄以内, 相继发生呕吐、水样腹泻, 死亡率高达50%~85%。10日龄以上仔猪, 容易耐过;补液如及时, 可耐过, 但成为僵猪;对病猪使用抗生素、干扰素和细胞因子治疗无效 (主要是脱水迅速) , 体质很差。仔猪的病理变化是机体脱水;肠壁变薄, 充血, 内含水样粪便;胃黏膜出血。

2.1.2 母猪发病特点

(1) 母猪腹泻后, 4~5天内可自愈;有的母猪发热, 泌乳下降常导致仔猪消瘦;

(2) 初胎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

(3) 母猪返饲病死仔猪粪便或肠道内容物, 好转后, 又反复。

2.2 目前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

已经确认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 而且传统毒株与变异毒株并存, 这是传统灭活疫苗在不同地区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北方检出率高于南方和华中地区。轮状病毒也可检出。博卡病毒和库布病毒也可从腹泻动物和正常动物粪便中检出, 没有流行病学相关。

2.3 流行性腹泻严重发病的原因

2.3.1 PEDV的变异性和多型性

该病毒的基因组大小为28kb, 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分为三个群 (1, 2, 3) , 其中群1又分为三个亚群 (G1-1, G1-2, G1-3) ;同群间核苷酸相似性从95.1%~100%不等, 不同群间相似性从88.7%~96.7%不等。

2.3.2 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之间的不匹配

我国分离株和疫苗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与CV777的同源性只有97%。

2.3.3 毒株变异引起新的感染途径

经粪———口途径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乳汁传播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垂直传播, 需要证实。

2.3.4 PEDV的传播问题

当今我国流行的毒株基因遗传关系和东南亚病毒株关系近, 要更加注意国际间猪病的传播。新流行的PEDV的S基因与参考毒株相比, 存在不连续氨基酸的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该特征与韩国近年来的流行毒株的特征相一致。

3 当前仔猪腹泻病的防控建议

3.1 预防措施

合适的温度与湿度, 产仔房及仔猪保温。母猪免疫每年11~12月, 接种TGE-PED二联灭活苗;初产母猪一定要完成两次免疫;三联活疫苗可谨慎使用, 免疫剂量一定要足够, 注意免疫保护期;卵黄抗体 (Ig Y) /血清, 紧急情况下使用。

3.2 正在研发的新疫苗

活载体疫苗, 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重组疫苗, 能激发黏膜免疫。以乳酸菌为载体 (饲料添加剂文号) 的重组疫苗。插入的靶基因, 纤突蛋白基因S/核衣壳蛋白N/基质蛋白M。

3.3 关于返饲的措施

不宜在猪场中反复使用, 潜在的威胁是使传染源在猪舍中循环传播。

3.4 生物安全措施

消毒措施:干粉消毒;车辆消毒 (戊二醛, 碘制剂) 。

区分用具:病猪用具和健康猪用具要严格分开, 尤其是清洁卫生用具。

3.5 对症治疗

尽早补充水分、电解质和多维;卵黄抗体制品, 用于治疗, 但不宜作为常规免疫制剂;微生态制剂维护肠道健康, 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改善腹泻后紊乱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措施-寡糖、黄芪多糖;预防和纠正酸中毒 (使用碳酸氢钠) 。

猪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及防控 篇10

1 猪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1) 仔猪黄痢。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 常发生于3 日龄内的仔猪, 呈地方性流行。 患猪很少发生呕吐, 排黄色稀粪, 病程多为最急性或急性。 猪场卫生条件不好和仔猪聚集, 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仔猪白痢。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 多发生于10~20 日龄的仔猪, 发病季节不明显, 常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率中等, 病死率不高。 患猪无呕吐, 排白色糊状稀粪, 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 一些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 如更换饲料和气温下降等。

(3) 仔猪红痢。 是由病原体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产生多种毒素及活性物质引起的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主要发生于l~3 日龄的初生仔猪, 1 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仔猪感染后病程短, 病死率可达100%, 尤其是卫生条件差的猪舍更容易发生该病。

(4) 仔猪副伤寒。 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以肠炎和持续下痢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多发生于1~4 月龄的猪, 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急性败血型剧烈腹泻, 皮肤出现紫斑。 在饲养管理不良的条件下容易暴发, 无明显的季节性, 在冬春气候寒冷、气温剧变、多雨的情况下发病率较高, 常与猪瘟和猪气喘病等混合感染。

(5) 猪痢疾。 是由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肠道内的其他微生物也参与该病菌的致病作用, 导致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该病多发生于2~4 月龄的猪, 发病季节不明显, 传播缓慢, 流行期长, 易复发, 发病率高, 病死率低。 患猪的体温基本正常, 粪便中混有多量胶冻样黏液及血液。

(6) 猪传染性胃肠炎。 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各年龄猪都容易感染。 常见于寒冷季节, 传播迅速, 发病率高。 患猪病初呕吐, 排灰色或黄色稀粪, 迅速消瘦、脱水, 大多数病猪可在短期内康复。

(7) 猪流行性腹泻。 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 流行特点和疾病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 但是该病的病死率较低, 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也较慢。

(8) 猪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是包括猪在内的多种新生动物易感的重要肠道病原。 多以l~8 周龄内的仔猪发病,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 发病率高, 病死率低。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 但是症状较轻微缓和, 排黄白色或灰暗色的水样或糊状稀粪。

2 猪消化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1) 将病猪隔离治疗。 禁止从发病猪场引进仔猪和种猪, 养猪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方法。 如果要从外地引进猪, 必须经过30 天的隔离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疾病蔓延。 饲养人员平时要做好猪疾病的检查与预防工作,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并积极治疗, 防止疫情蔓延。

(2) 加强猪场的管理。 及时清扫粪便, 保证猪场的清洁卫生, 防止疾病发生;并控制好猪群的饮食。

(3) 定期消毒。 普通消毒剂就可以将大多数病毒和病菌杀死, 常用的有消毒威和百毒灭等。 最好是每星期消毒1~2 次, 消毒剂现配现用, 全场带猪喷洒消毒, 能够有效抑制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4) 做好预防接种和动物保健工作。 有些消化系统疾病是可以用疫苗来预防的, 所以做好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和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 能够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在养殖生产中适时投放保健药物, 可以控制肠道感染。 例如在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在饲料中添加邦福、肠炎康和土霉素等。

3 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措施

(1) 治疗细菌感染应选择敏感抗生素, 足量、足疗程使用, 并坚持母仔兼治的原则, 即同一窝中有一头发病, 全窝仔猪皆治。 治疗病毒感染可用痢菌净、黄连素或免疫解毒清饮水, 5%促免l号和0.5%大壮素拌料。

防控系统 篇11

所谓信贷产业链,是指针对产业中产、供、销环节,发掘拓展信贷客户,将区域内某一产业链上的产、供、销各环节企业纳入我行授信客户集群中,通过信贷要素(贷款、承兑、贴现)的分配整合,形成我行特有的信贷输出循环。

所谓系统化风险防控机制,是指依托我行信贷产业链,充分利用产业链上企业之间产供销环节中的合作关联和熟悉度,将单一企业客户不确定、潜藏的风险显露在信贷产业链这一循环回路中,变“单一客户风险单一排控”为“集群客户风险系统排控”。例:A、B、C三家企业为同一产业链上原料供应者、产品生产者和产品使用者,三者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均是我行授信客户,如果我行想要排查B企业是否发生风险,通过A或C企业即可了解掌握,同理A或C企业的风险也可通过B企业了解掌握,以此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系统性的防控授信客户风险。

二、具体措施

(一)外掘内拓,发展培育产业链客户集群

一是外部发掘,积极营销对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行信贷政策的产业核心企业或优势企业,并以该企业为中心,延伸对接与其合作时间较长、关系稳定的上下游企业,建立授信关系,形成我行信贷产业集群;二是内部拓展,在我行存量优势客户中,分析筛选出与其合作年限长、关系稳定的上下游企业,利用该优势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将其上下游企业营销至我行,形成我行信贷产业集群。

(二)联防联控,建立系统化风险防控机制

依托我行信贷产业链,实现链上信贷客户集群风险联防联控,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风险联防通告”模式,即信贷产业链上的企业与我行统一签订“信贷风险联防通告协议书”,由处于同一产供销链上的合作企业承诺“一旦发现链内企业出险便及时通告我行”,我行则对在风险联防中起到实质风险预防作用的客户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政策优惠(如贷款利费优惠),以此提高客户企业风险联防意愿和积极性;另一种是“自行风险排控”模式,即由我行以一个信贷产业链为系统化风险防控循环,充分利用同一信贷产业链内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彼此熟悉度,对该链内企业采取联动风险排防。

三、实施意义

防控系统 篇12

关键词:航空飞行,犯罪行为,防控系统,理念及构建

航空飞行过程中发生的犯罪行为,是影响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做好航空飞行过程中各类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我国航空安保事业的发展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航空犯罪行为本身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直接导致开展航空飞行过程中的犯罪行为处置和预防工作面对着鲜明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给相关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一系列困难,而切实理清航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点,对于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防范处置系统,能够发挥极其深远的前在性准备和支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航空飞行中犯罪行为的防控系统以及构建展开简要分析。

一、航空犯罪防控系统的构建

鉴于航空犯罪行为本身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直接导致航空犯罪行为的影响因子呈现了鲜明的复杂性,因此,系统分析影响航空犯罪行为的基本因子,并在掌握各影响因子基本特征基础上建构针对航空犯罪行为实施防范处置的应用系统,是提升我国航空犯罪应对处置能力的基本手段。从我国航空犯罪预防事业的发展现状角度分析,该系统组成结构大致可以被划分为5个基本部分:

第一,智能管理与决策工作系统。该系统是航空犯罪防范工作的领导与指挥系统,其主要承担的工作职责是遵照国家法律和有关国际公约完成航空犯罪预防工作体系中的决策环节,系统协调现实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积极做好航空领域相关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同时做好日常性航空犯罪预防工作质量的监测和检查工作。

第二,信息反馈与预测系统。该系统的主要职能,在于及时收集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各个实务领域收集和上传的指涉航空犯罪的信息和资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预防航空犯罪行为的社会决策系统,并将社会决策系统制定形成的处置手段或者是决策反馈给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各个部门,为其进一步开展后续的航空犯罪预防处置实务行为提供指导支持意见。

第三,预防系统。该系统能够基于宏观控制角度实现对一切积极性要素和可应用性力量的调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干预一切可能导致航空犯罪行为发生的主管性和客观性因素,同时有效减少犯罪行为及其影响结果的发生和演化。这一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了安全防范、教育宣传、法制体系建设、治安体系救助、制度规范、调解帮教、就业安抚、失业救济、家庭保障以及技术性预防控制等多项具体内容。

第四,矫治系统。该系统是针对具备犯罪前科,或者是具备犯罪学研究视野下的不良行为这点实施行为控制的应用体系,而之所以价格这一系统视为矫治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可能出现犯罪行为倾向的人实施干预,从源头角度防止航空犯罪行为的发展和演化。

第五,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工作职能是:以科学准确的航空犯罪预警和控制信息为基础,基于打击和防范航空犯罪行为的双重性切入角度,针对航空犯罪行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处置,同时防止航空犯罪行为和航空犯罪事件的发展趋势不断恶化,为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社会治安管理与控制事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二、航空犯罪防控系统建构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形态

鉴于开展航空犯罪防控工作本身具备着鲜明的复杂性,直接导致航空犯罪防范系统在建构、运行、维护,以及矫治等具体的实务作业环节中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因而想要实现对航空犯罪防控系统运行状态的科学合理控制,必须引入应用一定数量的技术性控制方法,为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预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支持和保障条件,要结合航空犯罪行为的发展特征,系统总结和归纳航空犯罪防控事业的实践性经验,研究航空犯罪行为的发展演化规律,为我国航空犯罪防范工作水平的改良提升,提供充足有效的支持条件。要注意关注和分析航空犯罪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基本影响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构和应用针对性的控制模型,促进我国航空犯罪防范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三、结语

围绕航空飞行中犯罪行为的防控系统以及构建,本文从航空犯罪防控系统的构建,以及航空犯罪防控系统建构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形态两个角度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晓霖.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研究[J].文化学刊,2014,03:170-176.

[2]颜宁.论航空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法预防[J].鸡西大学学报,2014,06:127-129+133.

[3]李寿平.论21世纪航空安保国际法律规制面临的挑战和新发展——从马航MH370事件说起[J].法学评论,2014,04:145

[4]林泉.航空犯罪防控的系统工程分析[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4:39-44.

上一篇:战略改进下一篇:文学艺术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