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能力

2024-10-26

防控能力(精选8篇)

防控能力 篇1

近年来,银行贷款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给银行带来明显的经营效益。但是,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如果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严,甚至违规放款或不合规合法经营,不但会遭受监管处罚,严重影响信誉声誉,还会给银行资产带来风险,从而阻碍银行发展,辛勤创造的经营成果可能付之东流,甚至千秋基业也会毁于一旦。因此,强化贷款全程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银行业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贷款全程管理是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所设计的一套管理制度,其目的是确保银行贷款运作流程顺畅,减少人为疏失或人谋不臧,确保银行经营运作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全行均能依照政策、法规、制度、程序来办事,使银行资产得以保全,最大限度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自身发展。当前银行业贷款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贷款基础管理薄弱

一是在业务流程设计和授权授信、贷款定价、还款约期等管理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一些银行客户经理配置不足,导致贷款风险管控能力不强。三是担保方式单一,第二还款来源缓释风险能力较弱。如担保贷款,尤其在信用环境较差的地方,一旦某担保贷户贷款出现违约情况,担保方担心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认为自身贷款按期归还不如干脆不还,造成担保形同虚设,恶性循环。四是有的银行内控管理较为薄弱,未认真执行上级行相关规定,忽视了岗位制约和风险防控。一些员工存在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入、理解不全面,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情面代替纪律的现象,造成主动合规意识不强,控制力、执行力不足,一些员工违规问题屡查屡犯。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各项贷款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风险排查力度也不够,在抵质押物的监控和管理、贷款用途的控制、贷款利息的偿还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企业存贷比失调,客户销售现金归行不畅,现金流入和流出之间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第一还款来源严重充足;三是“三查”制度不落实。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一些银行还存在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具体的情况。个别信贷管理人员忽视了贷款业务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细节,贷款重发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贷款资料中缺少调查报告单,甚至存在首次检查报告单和贷后跟踪检查表由客户预先签名的情况,有时还存在首次贷后回访只是电话回访,贷后跟踪检查不及时、首次检查报告单和贷后跟踪检查表内容空白等,使制度流于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挪用贷款问题,贷款向子公司迁徙,形成潜在风险。

(三)规避风险不及时

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是对不良贷款的防范。按照风险程度贷款通常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档次,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种为不良贷款,即贷款发生损失风险较大的贷款,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还贷、抵押不能变现、质押不能实现、保证虚置和担保无效。然而,有的银行在准备贷款之前,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对贷款对象未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未按五级分类进行贷款管理。对贷款人在经营贷款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测量不准,预判失误。

(四)信贷人员能力低

信贷管理人员是指制定信贷政策和管理办法,管理信贷外部对象,实现信贷管理最大效益的管理人员。信贷管理人员作为银行信贷资产的投放者和管理者,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目前信贷人员能力不足主要他现在:一是观念落后。一些银行的信贷人员缺乏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未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风险观与效益观,思想观念陈旧。二是业务不熟。有的信贷员不会做贷款调查分析、没有专业能力。尤其老信贷员只会做传统业务,对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生疏甚至一筹莫展。三是法制淡薄。长期以来,在信贷人员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防线不强,决策失误、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给银行造成成千上万甚至数亿的重大资金损失。四是在风险防范意识差。只有深刻的认识风险,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疏忽大意,处理业务操作不当,造成大额记账差错;原始凭证保管不善,丧失记账依据,存在风险隐患;代填单据引起客户纠纷,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加强银行业贷款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贷款基础管理

一是严把客户准入关,做到“实地调查,客观分析,正确把握”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做到“履职尽责,确保三性和资料入库达100%”从过程上防控风险;三是加强监测管理做到“监测常态化,预警提前化,报告制度化”从预警上防控风险;四是抓风险分析,做到“定期分析,重点分析,系统分析”从分析上查找风险,防控风险;五是严格审查交易背景、押品和贷款用途,强化重要风险点的专项治理,坚持双人办理抵押登记,依法合规查阅下载保管客户信息,禁止客户经理违规代办业务,从源头杜绝和控制风险。

(二)强化贷款制度落实

在严格执行《贷款通则》《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创新和完善贷款管理制度的同时,一是要严格落实各项贷款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强化对抵质押物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控制贷款用途、按月还款按月结息;二是加强企业存贷比管理,不断提高客户销售归行现金流,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充足,对存贷比三个月内较低且无客观因素的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对存贷比较低出现潜在风险的客户,通过追加具有保证能力的新保证人保证和追加房地产抵押等方式,关闭风险敞口,有效降低潜在风险贷款;三是建立现场检查制度,通过现场检查,使企业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使操作更规范、合法有效,使管理更到位,漏洞早补救,有效防止贷款向下迁徙,提升资产稳健运行。

(三)及时规避风险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对存量贷款风险排查工作,摸清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准确掌握贷款的潜在风险情况,合理确定潜在风险贷款范围;二是严格执行认定标准,将符合潜在风险贷款条件,具有潜在风险因素的贷款,纳入潜在风险贷款管理;三是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对锁定退出企业严格按照总、省行要求,制定退出方案,限定退出时间,落实退出责任人;四是加强对潜在风险退出计划的落实适时监控和检查督导,确保退出目标的落实完成。

(四)注重信贷队伍建设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银行要制定并施行《信贷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加强客户经理条件审查、资格考试和认定、定期考核等的管理。完善现行信贷人员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在信贷人员队伍建设上,应始终坚持以强化业务培训为重点,对信贷人员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重点对信贷业务品种、风险防范、相关法律知识等专业知识强化训练。特别要强化信贷人员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风险观与效益观,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建立规范、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将培训内容放在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贷款风险分析和贷款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信贷人员真正具备信用评定能力、业务拓展营销能力、贷款调查分析能力、贷款研究决策能力、贷后风险防控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信贷人员必须具有事业心、专业性、责任感和敏感度,成为行家里手,以适应新常态下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

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日新月异,这对信贷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把贷款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风险。同时加强信贷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信贷风险全流程控制的原则贯穿到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中,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切实提高对客户风险的预警能力。

防控能力 篇2

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是我国消防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社区和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努力全工作的一个“短板”。据全国消防安全素质调查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示,民众对消防知识知晓率不足30%。从火灾原因看,消防工作,防消结合。要长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80%的火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治理,以降低火灾起数、降低伤亡人数、降低财产损失亡看,多数是因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能“三降低”为目标,认真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和火灾规律,力所致。定期组织开展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人员密集场

消防宣传教育和防消结合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三合一”企业、出租房屋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深入推进消防以及建筑消防设施、城市消防通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知识的普及,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健全新建建筑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组织领导机制,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和警种联动机制,同时,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社会防控火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能力。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分期分批解决消防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规划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

消防工作,宣传先行。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等方面的问题,改善和优化消防装备结构,提高装备质台、网站等传媒发挥舆论导向、监督作用,加大对消防量,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消防装法律法规、典型火灾案例、重大火灾隐患和严重违法备体系。积极建立城市火灾远程监控系统,推行火灾公违章行为的宣传、报道和曝光力度,教育引导企业和众责任保险制度,提升城市防灾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基公众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要层组织和社会单位的作用,发动群众,打牢消防工作的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群众基础,扎实推进“四个能力”建设工作,筑牢“防火要广泛

开展“全民消防”大宣传,要更加注重发挥电视、墙”工程,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主阵地作用,制作播放精品公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益广告和警示教育片,发挥楼宇电视、车载视频等新作考评机制。要进一步健全消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兴媒介的作用,加大提示性、警示性宣传频次。要更加建立和完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并协调注重发挥消防文化的渗透作用和主题活动宣传作用,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将消防安全工作的具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19”消防日等活动进体任务和火灾事故的防控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社行大力宣传,努力使“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深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工作之中,推动消防安全责任制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的落实。

防控能力 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交通运输 安全发展

交通运输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交通运输部党组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并指出要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如何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摆在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科技创新是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在一定经济投入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能。美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先后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追求“零死亡”的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战略。通过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美国2011年实现了公路死亡率降至1人/亿车·英里的预期目标。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多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始终将促进安全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科研攻关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当前,迫切需要深化对安全理论的认识,强化创新驱动安全发展上升到新的水平。

风险管理是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交通运输永恒的主题,是交通行业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价值追求。要用红线、底线思维来看待平安交通在“四个交通”中的重要位置。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安全水平受到技术水平、经济投入、管理能力三个因素限制。而技术对提升安全水平有根本性作用,可在一定的经济投入下,大幅提升安全水平,还可对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从现代安全理论来看,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安全和风险是一对互为存在前提的术语。安全是一种可接受的风险状态,而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纵观国际上安全管理方式大致有四种类型,即事故理论支持的事后型安全管理方式、隐患理论支持的缺陷型安全管理方式、风险管理理论支持的风险型管理方式、系统原理支持的目标管理方式。风险管理理论支持的风险型管理方式,其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可事前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加大投入对风险实施综合管理,克服缺乏定量分析、系统科学性有限、往往抓不住重点、控制效果难有保障等不足。当前,国外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和国内如民航、电力等行业大多实行以风险为对象的安全管理方式。公路、水路行业在工程建设和造船等领域也已开始采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全面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交通运输各领域,是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

要立足于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以创新为核心”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并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加快将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到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

一是从典型案例分析入手,加快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重点针对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突出的领域,如在役长大桥梁和隧道运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跨海客运渡轮班线运营、跨省道路危险品运输、跨省长途客运班线运营等,依托典型工程和重点路线,深入“解剖麻雀”,开展案例分析,系统开展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生态破坏的安全风险辨识,开展安全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编制形成典型案例的安全风险辨识手册、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逐步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到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相关领域中,为形成可供行业复制推广的安全风险管理积累经验。之后,再将典型案例实施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工程和路线,从而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的管理技术体系。

二是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风险防控技术水平。围绕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总体战略与目标,结合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现状及国外最新发展趋势,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创新,集中全国优势科研资源,重点针对制约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四个方面,加强科技需求梳理,凝练重大科研任务,集中攻克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中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切实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形成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防控典型示范效应。开展典型试点示范,将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以点带面、点上突破、面上拓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遴选有代表性的项目、企业和区域开展科技示范,形成典型示范效应,为在全行业全面推广风险防控理论打下基础。

四是加强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基地是创新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在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等四个领域,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积极推动项目、基地和人才三位一体创新机制建立,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养,形成人才核心竞争力,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构建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打下基础。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是安全管理系统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创新性地推动工作,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只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紧密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积极营造全社会协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就一定能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安全发展迈上新台阶。

防控能力 篇4

8月25日,农业部在青岛市举办了第三届兽医高层科技论坛暨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年会,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兽医科技水平,强化科学决策,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高鸿宾指出,兽医科技和专家队伍在国家兽医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兽医科技进步显著,有力地支撑了兽医事业发展。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为积极推动疫病防控科学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鸿宾强调,要把握形势,充分认识进一步“提升兽医科技、强化科学决策”的重大意义。当前,疫情、牧情、农情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战略任务、战略定位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动物疫情流行情况看,疫情日趋复杂,必须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疫病防控体制机制。从畜牧业发展趋势看,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依靠科技,不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动物疫病防控涉及面逐步扩大,必须依靠科技,不断拓宽疫病防控领域。要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兽医科技,强化科学决策,从更高的层次、用更新的视角,来认真审视、研判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防控能力 篇5

【摘要】坚持依法从严治企理念,扎实推进实时监督体系建设,落实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要求,深入开展财务标准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协同机制,强化业务稽核、风险评估与内控评价,健全风险动态预警、业务在线监控、结果实时检查和问题追踪整改的监督机制,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筑牢依法理财的第三道防线。

【关键词】稽核;内控;风险;防范

一、引言

1.管理现状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依法治企,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改,着力消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构建全业务、跨层级、端到端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提升企业风险预防预控能力;通过应用风险控制、在线稽核、流程监控、内控评价等功能模块,基本实现了财务对业务事中、事后监督。但与公司依法治企和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要求相比,财务标准动态维护与应用机制有待完善,财务监督缺乏事前预警、事中监控手段,对业务前端监督力度不够,实时性不足,监督功能较为分散,未能形成监督合力。

2.加强稽核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1)结果实时监督体系建设是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公司财务集约化建设形成了大量成果,但在实际应用情况有待持续验证。结果实时监督体系可按照集约化管控要求动态监督成果实际执行效果,保证成果有效落实,不断提升财务实时管控能力。

(2)结果实时监督体系建设是建设“法治企业”的必然要求

公司明确加快建设法治企业,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结果实时监督体系强调问题隐患源头治理,推进财务标准持续完善,可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

(3)结果实时监督体系建设是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要举措

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内部监督,管理模式逐渐由“重管理”向“监管结合”转变,结果实时监督体系注重将监督结果应用和管理改进相结合,持续推进专业管理提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开展稽核与内控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努力提升财务标准流程在线监督水平

(1)分批推进财务标准流程系统固化

按照国网公司新发布的财务标准流程,分专业推进流程固化调整工作。对于系统已固化流程,进一步简化操作环节、优化操作步骤和控制要求,同时强化业务在线处理,减少线下同步操作,实现业务线上单轨处理;对于系统未固化流程,完善业务系统功能,将流程操作环节、制度规定等管控要求分批固化,提升流程在线运行比例,降低人为因素干扰。

(2)优化调整流程实时监督策略与规则

拓展流程监控范围,研究制定新增流程在线监督策略与规则,确保业务在线处理过程符合标准流程规定;深化流程实时监督内容,融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要求,丰富流程监督策略和规则,在现有监督仅对步骤缺失、次序混乱、岗位错误等符合性监督基础上,对流程风险点、关键控制活动等开展实质性监督。

(3)推动其他专业内控标准优化完善

总结财务专业内控标准优化方式和经验,整合应用“五位一体”(职责、考核、流程、制度和标准)成果,分批推进其他专业内控流程以及相应风险、制度等内控标准完善,并完成系统中相应基础数据调整。

2.开展月度财务稽核检查工作

(1)开展月度财务在线稽核检查

利用财务管控财务在线稽核模块,结合风险集中领域和业务管控重点,选择增收节支、扭亏增盈、两金清理等财务重点工作,以及资产设备、运维检修、项目预算、竣工转资等业财协同活动,分主题开展在线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前端业务执行和财务业务处理的合规情况。通报月度实时监督结果,并督促落实问题整改。丰富月度实时监督报告内容与展现形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增加对相关部门及单位的风险提示和绩效预警内容。

(2)强化月度现场专题评价

改变集中评价方式,分月度开展现场专题评价,检查在线监督无法核查的业务领域,深入查找管理薄弱环节,逐步完善内部稽核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对成本费用管理、研发支出管理、两金清理情况、资金安全管理、表计轮换管理、农维费管理等六个专业的现场稽核,提出管理提升建议,形成专题稽核评价报告。

(3)加强问题协同整改落实

将实时监督、内部审计、决算审计、产权审核等发现的问题分单位编号入册,按项销号,整改情况纳入考核。强化业务部门横向协同整改工作机制,推动前端业务规范管理。从流程、制度、授权等角度剖析问题产生根源,推进问题整改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3.深化细化财务对标与绩效评价

(1)加强同业对标管理

将各专业风险管控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纳入公司典型经验评比范畴,推动各专业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针对财务实时管控工作重点,组织开展项目预算管理提升、财务决算管理、账卡物一致性管理、营财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评比,加强推广应用,确保实现管控目标。按季开展资产经营对标,加强对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监督审核,促进争先创优,完成经营任务。

(2)加强关键绩效指标监测与分析

实时跟踪KRI(关键风险指标)和KPI(关键业绩指标)指标变化,应用对标评价结果,定期开展绩效指标分析诊断,引导各部门注重风险防控、投入产出效益和管理效率效果,确保经营目标实现。定期监测、分析并报告关键指标运行情况,加强经营管理,提升经营业绩。

4.汇编财务稽核典型案例

围绕会计信息质量、财税管理、资金管理、项目资产、电价管理、产权管理、预算管理等七大主题进行编写,每一主题根据不同稽核重点进行细化,并选取2-3个典型案例进行编写。每一个案例编写包括案例描述、存在问题、制度依据、分析与建议四项内容。通过分析整理会计信息质量、财税管理、资金管理、项目资产、电价管理、产权管理、预算管理等七方面稽核典型案例,分析前端业务执行和财务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流程、制度、授权等角度剖析问题产生根源,深入查找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为公司开展稽核工作提供直接、全面的依据,同时推进甘肃公司内控体系不断完善。

5.健全完善风险管控标准体系

(1)开展财务标准流程和财务内控标准的固化与调整

分专业、分批次完成财务专业标准流程和内控标准在财务管控、ERP、风控系统等信息系统中的固化与调整,推进财务内控流程、风险、关键控制等标准在业务信息系统中固化。同时,每月监控财务标准流程和内控标准的执行情况,通报各部门执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组织编写《财务岗位标准一体化手册》

以“岗位+”管理理念为核心,将财务通用制度、标准流程、风险控制、授权事项、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等管理要素与财务岗位进行匹配。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财务管理要素优化工作长效机制。同时,以资金分级授权建设为重点,推进财务授权体系建设,促进财务授权合规、合理。

6.培育企业员工风控管理理念

(1)积极开展风控工作宣传

利用企业门户网站、国网风控专栏、《甘肃电业》期刊等平台进行风控管理工作宣传,并进行质量评比,推动风控理念多渠道、立体化宣传,在公司内部营造风控管理氛围,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2)开展风控知识培训

利用财务人员轮训等专项培训和网络大学等平台,组织开展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控意识。适时组织其他专业部门人员开展风控知识宣贯,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三、特色亮点

1.深入开展储备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审工作

认真开展项目储备工作,扎实做好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审,确保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程序规范的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夯实预算编制基础,从源头规范项目支出。

(1)统筹项目储备规模

原则上,各专业项目储备规模控制在上年下达预算额度的100-120%;生产大修和非生产大修项目储备规模应分别控制在检修运维和房屋维修标准成本70%以内;按照国家和公司相关要求,小型基建应重点储备续建项目,审慎储备新开工项目。

(2)规范项目储备流程

严格项目管理流程,确保不符合可研程序的项目不得进入储备、未纳入储备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无预算的项目不得建项实施和支付资金。各类项目均应按照可研(方案)论证、评审、批复三个环节开展储备工作。根据公司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要求,通过ERP系统部署了控制方案,对项目支出实施双重控制。

(3)统一平台应用

各专业部门通过统一平台开展项目储备管理,确实不具备条件的专项可采取集成方式接入统一平台,但所有专项均应按照统一平台植入的储备项目审查流程进行流转。自2016年起所有纳入预算的项目均应通过统一平台固化的储备库予以选取,并发布至ERP系统自动创建项目和实施预算控制。

2.深入开展风险评估与内控专题评价

(1)动态跟踪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按季发布风险动态报告定期开展重大风险动态分析,积极应对重大风险,加强重大风险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各专业部门提供的风险动态管理工作情况,将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有机融合,提升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为公司领导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做好内控专题评价工作

结合公司重点工作和经营效益提升,从电费电价政策执行、资产全寿命运行、废旧物资管理、工程前期费、大额暂估款、县公司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分批次开展专题评价情况,形成专题评价报告,并向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专题汇报。组织各部门及单位做好内控缺陷整改工作,跟踪督导管理改进意见落实到位,切实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实践效果

1.监督主体由稽核人员向财务、业务人员转变。

过去监督更多地是满足财务稽核人员工作需要,参与监督的主体不多、专业深入度不够;现在按照全员全岗位监督要求,更强调从业务部门和财务专业处室需要出发,将监督融入日常业务控制,建立可满足公司全体财务和业务人员需要的分层监督体系,即在业务部门负责专业风险控制基础上,财务专业处室负责财务监督、稽核处负责财务综合监督和全面风险防控。

2.监督对象由财务制度向内控标准转变

过去监督更主要是围绕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的依据较为原则,标准过于笼统;现在主要是以制度、流程和授权等内控标准为对象,检查通用制度执行情况、标准流程应用情况和授权的合理性,更加注重从多角度综合检查和分析企业管理行为,保证了监督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系统性。

3.监督范围由财务领域向业财协同转变

过去监督主要是围绕财务活动审查账、表、证的一致性和规范性,过度专注于财务核算本身,往往忽略了问题产生的业务源头;现在更注重从业务前端看待财务活动合规性的本源,将监督范围拓展到业财协同领域,重点检查由“账”与“实”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规范性问题,避免出现“治标不治本”情形。

4.监督手段由单一检查向综合监督转变

过去监督主要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手段单一,效果有限;现在更强调以风险防范为主线,整合运用财务稽核、内控评价、风险管理、绩效对标等检查方法,推动“线上监督”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定期评价”与“实时监测”相结合、“风险防范”与“问题检查”相结合,综合发挥监督优势,有效形成监督合力。

5.监督方式由线下监督向线上监督转变

过去监督主要是以现场检查为主、在线稽核与流程监控为辅,监督覆盖面有限、检查频度不高;现在通过整合在线稽核、流程监控模块和风控系统,建设规则统一、监督协同、成果共享的企业级实时监督系统,构建信息条件下以“在线监督为面、现场检查为点”的立体化监督体系,拓展监督范围,提升监督时效。

参考文献:

[1]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性质与概念体系.会计研究.2007.7.[2]杨黎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三维框架构建.财会月刊.2010.3.[3]李凤鸣.内部控制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7.作者简介:

防控能力 篇6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违规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遵守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 由于事业单位注重执行效果, 而未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管, 导致腐败现象容易产生[1]。另外, 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出监管存在较大的漏洞。第二种是财务核算风险, 当下事业单位已经采取了新的会计核算方式, 但是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未完善,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差异性也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第三种是道德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是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中饱私囊、假账和坏账等情况都会直接损害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下降[2]。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欠缺风险防控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意识不强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不断被凸显, 而尽管事业单位已经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质, 但是在经营上却不以盈利为目的, 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多依靠于财政拨款, 即便事业单位出现了资金损耗的情况, 而个人却不需要对此进行负责, 全由国家进行“买单”。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的主要因素。另外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项目过多, 对于会计收入只是简单进行记录, 并没有联系内外部环境, 没有为行政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会计数据上的支持, 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增大[3]。

(二)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管缺失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 尤其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 对于财务风险防控主要是由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负责, 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相关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 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缺乏相应的岗位设置, 在风险的防控和处理方面, 目前尚未纳入到管理制度中, 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断扩大。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来说, 制度是落实工作的唯一保障, 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外部形势不断变化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制度修订方面, 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 不仅修订机制未建立, 意识不强和内容不全面也是导致管理制度未能发挥出实际作用的主要因素[4]。

(三) 岗位缺乏专业人才

尽管财务风险防控可以通过会计数据进行反映, 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多数工作还需要依靠人予以完成,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后, 在会计核算方法及项目上的变动较大, 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专业能力不强,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转变, 无法满足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求[5]。另外, 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及早对风险予以识别, 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事业单位所造成的损失, 这就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人员缺乏问题严重, 不仅专业能力不强, 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缺失。所以, 我国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在选拔和聘用机制方面不断调整, 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6]。

三、事业单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 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 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公众对其的监督力度也愈来愈强, 事业单位要想进一步扩大社会事务的管理效果, 就必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结构,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方面, 首先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风险的防控意识, 单位领导要发挥出带头作用, 加强对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安排, 同时强化检查力度和范围;其次在管理人员方面, 要提升执行力度, 要采用责任制度将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效果;最后, 在会计人员方面, 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防止监守自盗, 同时还要注重优化风险防控环境, 要定期举办工作会议, 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的安全性。

(二)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保证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落实, 必须要从制度层面予以完善, 因此, 事业单位要注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制度的完善方面, 需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 要注重内容的有效性, 制度是保证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的制度内容中, 应当将外部风险因素予以明确, 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注重将管理和监督有效的联系起来, 使得各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衔接, 从而充分利用制度上的优势, 对财务风险予以排查, 同时也能避免人为的操作对风险防控工作的影响, 避免权力的集中化;其二, 要注重将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纳入到管理体系中, 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 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 在风险排查方面发挥人的作用, 引入奖惩机制还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强化风险防控效果。

(三) 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且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因此在实际的人员招聘和选拔过程中, 事业单位要注重考核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采用竞争上岗的制度, 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事业单位应当注重职业道德建设, 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而避免道德风险。另外, 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从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 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同时也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因此, 事业单位必须要注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意识和能力, 同时注重制度的完善, 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先余, 孟轩, 周鹏.强化过程监管严格考核评价——关于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 08 (04) :50-54.

[2]秦浩.海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实证研究——基于海南海事局财务风险的个案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08 (04) :100-103.

[3]李加兵, 赵斌, 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 2012, 08 (05) :103-105.

[4]宗文龙, 魏紫, 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 2012, 08 (05) :106-112.

[5]李加兵, 张红, 赵斌, 魏长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05 (10) :31-33.

防控能力 篇7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模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运营能力,而运营能力主要体现在风险防控能力上,即风险管理能力、风险化解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三个方面。

按照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即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我们建立了评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主要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组成,这是第一层次。准则层由风险管理能力、风险化解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三部份组成,这是第二层次。指标层由资金规模、信誉状况、员工素质、协作能力、风险转移机制、风险分散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内控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组成,这是第三层次。

1、评价风险管理能力(U1)的指标

风险管理能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反映在资金规模(U11)、信誉状况(U12)、员工素质(U13)、协作能力(U14)四项指标上。(1)资金规模。资本是其财务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避免破产的风险,担保机构要保持充足的资本以吸收潜在的担保损失及其他经营损失。(2)信誉状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信用担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履行其担保职能而使中小企业获得信用升级。(3)员工素质。担保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金融、财务、法律、审计、项目评估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作支撑。是否具备胜任的担保机构人员队伍,直接影响到担保机构的质量。(4)协作能力。包括:①加强与其他担保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互惠合作,共同识别和分散风险;②正确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③完善与银行的合作体系,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2、评价风险化解能力(U2)的指标

风险化解能力反映在风险转移机制(U21)、风险分散机制(U22)和风险补偿机制(U23)三项指标。在风险转移机制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专业担保人,应建立转移担保风险的反担保和再担保机制;在风险分散机制上,担保风险不应过分集中于担保机构,而应在担保机构与银行间合理地分散;在风险补偿机制上,当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不足以抵偿代偿损失时,由财政弥补代偿之不足部分[2]。

3、评价风险防范能力(U3)的指标

风险防范能力反映在内控机制(U31)、风险预警机制(U32)和风险预防机制(U33)三项指标。在内控机制上,担保机构应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及权责明确的分工体系;在风险预警机制方面,担保机构应重视对信用担保项目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用担保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预防机制方面,担保机构需要完善风险文化和制度建设。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1、建立权重集

(1)设准则层U1对于目标层U的权重为A=(a1,a2,a3),其中ai,表示Ui在U中所占的比重;i=1,2,3;且

(2)设指标层Uij对于准则层Ui的权重为A1=(a11,a12,a13,a14);A2=(a21,a22,a23);A3=(a31,a32,a33),其中,aik表示Uik在Ui中所占的比重,k=1,2,3,4,且。

2、建立评价集

评价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结果所组成的评价集合。评价集可建立为V=(V1,V2,V3,V4,V5),其中V1,表示强,V2表示较强,V3表示一般,V4表示较弱,V5表示弱。

3、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准则层各评价指标Ui建立模糊评价矩阵Bi,通过指标层评价准则层分类因素指标,若单独考虑Uik,评判其类属于第m个评语Vm的概率为Pikm,从而可以得到Ui的模糊评价矩阵Ri。

其中,i,k与上文定义相同;m=1,2,3,4,5。

由Bi=Ai·Ri得到准则层的各指标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i=(bi1,bi2,…,bim),其中,,n=1,2,…,m;t=1,2,…,k。

4、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为:B=A·R=(a1,a2,a3)·(B1,B2,B3)T

5、评价结论

对B作归一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的高低[3]。

三、模糊评价模型的应用

以江苏省常州市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例,运用上述模型对该担保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进行评价,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建立权重集

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经过对专家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值如下:

2、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仍采用Delphi法对指标层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后可得到如下3个判断矩阵:

采用M(;⊕)模型进行合成运算,计算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3、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时的单因素评判为相应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可得到如下判断矩阵:

仍然采用M(;⊕)模型进行合成运算,常州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4、评价结论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得出如下结论:该担保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一般。评价结论表明,担保机构对内应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文化和制度建设,增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预防能力;对外应加强与其他担保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银行间的合作,从而增强风险化解能力。

四、结语

模糊综合评判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过程,能够在定性分析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地对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担保机构对自身防范风险能力的准确把握,从而为担保机构提升其风险防控能力创造了条件。

但是,要正确运用模糊评判方法评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模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选取不全面,评价结果就会出现失误;评价指标选取过多,既会使计算复杂,降低工作效率,又会由于指标间可能出现交叉和重复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调整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建立操作简便、科学实用的评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

[2]罗玲,于洋,甄永浩.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5):221-222.

防控能力 篇8

1布尔津县基本情况

(1)布尔津县位于阿勒泰山脉南麓,准葛尔盆地以北,东部与蒙古国交界,西北部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总面积10540km2,边境线长218km,是全国少有的与3个国家接壤的县。全县辖5乡2镇63个行政村,由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组成,全县总人口7.22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57.5%,汉族占30%,其他民族占12.5%。我县农牧业生产方式为农牧结合,以牧为主,全县有宜农荒地190万亩,目前仅开发使用34万亩;有草原面积1227万亩,可利用面积820万亩。2012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50.2万头(只),其中:牛13.57万头,羊32.76万头(只);家禽养殖60.3万只(羽)。年末存栏32.92万头(只),产肉量11219t,产奶17132t,产蛋882t。实现畜牧业产值2.94亿元。(2)布尔津县畜牧兽医站,隶属于县畜牧兽医局。是承担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检测、监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研究等工作的县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机构,全面负责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现在编人员10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1名、助理职称2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70%。下辖五乡两镇共7个乡镇级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73名,村级防疫人员81名,具有较强的技术管理、技术指导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

2布鲁氏杆菌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2.1近几年布病防控情况为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及主管业务部门的总体要求,本县自2010年起全面启动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针对每年检测出的阳性病例,本县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了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现将近几年布病监测开展情况汇总如下:

2.2世行赠款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完成情况(1)布尔津县于2013年5月启动实施世行赠款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为确保本县项目顺利推进,按时完成,自治区畜牧厅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6月初,自治区外资办、自治区畜牧兽医综合处和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等领导和专家对本县流调方案、问卷调查、采样登记和数据录入等进行指导、培训和安排部署。(2)根据《世行赠款布尔津县动物布鲁氏杆菌病横断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成立了流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兽医站,并安排了5个工作小组负责流调具体工作,做到明确责任,落实到人。(3)2013年6月13日,本县开始流调的抽样、采样和问卷调查工作,2013年7月20日完成了流调的抽样、采样和问卷调查等工作。共安排工作车6辆,工作人员100人,出动车次400余次,全面展开流调采样工作。完成10个村(其中5个牧业村,5个农业村)300户6000份采样、检测和录入工作(牛血清检测3000头、阳性92头、阳性率3.06%;羊血清检测3000只、阳性57只、阳性率1.9%)。

2.3世行赠款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完成世行赠款项目资金29.7万元。其中:培训经费12.4万元,流调采样经费9.8万元。设备采购经费6.5万元(上级统一采购)。目前,已上报发票报账23.2万元,已完成报账资金3.3万元,剩余未完成的正在办理中。

3主要做法

3.1积极做好牲畜流行病学调查虽然近几年全县境内没有发生大的动物疫情,但是点状疫情时有发生,如本县人畜间不时会出现人畜共患的布鲁氏菌病点状疫情,虽然得到了及时控制,但也提醒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形势还依然严峻,时刻提高防控意识。自今年5月项目启动以来,本县先后多次组织畜牧兽医站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结核病等疫病的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对全县动物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全县共调查4乡2镇,未发现重大动物疫情,对于人畜共患病进行了疫源调查,基本掌握了疫病发生的来源,为今后动物疫病防控奠定了基础。

3.2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做好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各项部署工作(1)及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召开由县畜牧局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各乡(镇)主管领导,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参加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动员大会,由县畜牧兽医局牵头,负责协调全县畜禽新发传染病各项工作。并成立了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认真做好项目协调、督导、检查信息联络和采样化验等各项工作;项目实施乡(镇)畜牧兽医站为成员单位,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统计、免疫、采样、送检、数据录入和规范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等工作。(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加大资金管理。积极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项目启动及资金使用管理培训班,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投资项目实施工作的最新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按照规定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做到规范透明。(3)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培训工作。为促进该项目顺利实施,本县于2013年4月16~17日,举办了布尔津县世行项目培训班,共培训100人,聘请了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专家进行授课,主要授课内容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动物疫病的防疫及畜禽养殖防病技术等。同时,布尔津畜牧局共安排21人参加农业部、畜牧厅组织的财务、流调等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本县世行赠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3.3县兽医站实验室基本情况(1)布尔津县畜牧兽医站实验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执行好各种动物疫病的防治技术规程等,承担着布尔津县动物疫病预防业务技术管理和指导、动物防疫专业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科普宣传、动物疫病信息管理、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实施全县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疫情报告等工作;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方案;负责引进先进的化验、诊断设备和诊断技术,确保化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落实动物防疫疫苗和动物防护物质的储备以及逐级供应等工作;审核发放《奶牛健康证》;规范动物疾病监测和检验工作,发挥好全县的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作用。(2)实验室能力范围:本实验室能够承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3种动物传染病免疫抗体的检测,承担动物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2种传染病的检测,能熟练运用病理剖检、平板凝集试验、变态反应试验等检测方法,对动物疫病进行检测、监测和诊断。(3)基础设施建设:自2011年起,本县不断加强实验室设施设备和防疫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免疫抗体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将村级防疫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争取资金近8万元投入实验室监测工作中,以提高实验室监测水平。(4)实验室管理规范:一是合理布局。本县按功能将兽医实验室分为接样解剖室、病原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药品室、样品保存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储备库等。二是强化培训。本县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技术人员进修学习,2008年以来,先后选派5人(次)参加了内地省市和疆内举办的兽医实验室检验操作技术、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实验室管理培训。三是制度上墙。为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并做好制度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确保特殊情况有应急安全措施,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存放,剧毒、危险物品专人管理,促进实验室有序运转。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通过实施世行赠款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有效的提高了本县新发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普适性能力,如影响评估、流行病学、风险沟通、应急决策等,提高了本地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仍存在着一些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主要是:(1)布病补助经费不足,其防治计划,规划难以实施。最主要的难题是阳性牲畜扑杀淘汰困难,难以达到彻底净化的目的。呈阳性牲畜无中央补贴,加之地方补贴很低,农牧民的配合积极性较低,影响了扑杀处理工作的难度,难以彻底消除地方布病,建议布病补助经费能否列入国家补助范围,加大布病净化补助力度。(2)实验室面积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实验室面积小,加之办公室和实验室都在一起,致使各检测化验室仪器设备无法进行规范化放置,影响到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上级能够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新建化验室和畜牧兽医工作站。

5今后布病防控工作的主要思路

上一篇:油母页岩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