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思路

2024-12-11

推广思路(精选12篇)

推广思路 篇1

摘要: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概况, 从推广方式、推广制度和体系、技术团队建设、推广思路等方面提出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举措, 以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正常开展。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创新,农业发展

农机技术推广至今, 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皆因体制受阻, 如推广人员的缺乏, 尤其是技术人员少之又少, 在法律法规方面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引, 从而加大了基层推广工作的难度。而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确立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 如何抓住机遇深入改革, 正是各级农机推广部门所面临的课题, 各地区农机推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 加强工作思路的创新, 以适当放活经营为指导, 以稳定公益性为原则, 把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有机而深入地融入到农业推广工作中, 以更好地开展“三农”工作, 促进农业发展。

1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概况

农机技术推广实际上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机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的一个中间转化的环节, 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历经四大阶段:创立、迅速发展、依法促进和新体系的构建。从1993年起, 我国颁布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 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农机推广工作开始正规的发展, 此后, 在历时60多年的进程中实现了制度化, 并在全国得到普及。如今的推广体系与技术网络也越来越完善, 一线推广主要以县站与乡 (镇) 站为主, 实现了多种形式、多样功能和多层次的格局, 从而提高了生产技术, 并在科技知识的宣传方面得到有效加强[1]。

2 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思路

2.1 进行推广方式的创新

在推广方式上, 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是类似于“填鸭式”的推广, 技术人员教什么, 农民就学什么, 讲什么, 农民就听什么, 农民一直被动式地接受知识与信息, 造成需求与推广内容不对称、不吻合, 因而推广方式不创新, 推广效果就无成效可言。要创新首先利用调查的方式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然后再进行技术的培训与提供, 其次提倡“跟踪式服务”, 利用技术推广团队对农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指导培训工作, 并协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操作和维修给予指导。第三, 在宣传途径上实施创新。技术咨询电话的设立与农机网站建立, 通过电话咨询农民, 可以及时将相关的技术问题反映给技术部门。通过网络的互动, 实行推广效果的提高[2]。此外, 还可以设立档案备忘, 对相关信息存档, 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问题进行解决。

2.2 加强技术团队方面建设的创新

根据长期的观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农机推广部门一直以来新进骨干很少。此外, 还有国情方面的制约因素, 多数有农机技术的人才不想或无意愿从事这方面工作, 加之很多大学毕业生受“脱农”思想的影响更不希望到基层工作, 导致农机推广队伍从整体上更新缓慢, 而现阶段很多基层老骨干, 基本是工农兵时期的大学生或者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 老龄化严重, 在新知识的更新或新视野方面都受到严重制约。所以吸纳“新兵”, 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技术团队输入“新血液”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政策和待遇、职称制度, 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 同时也要加强老队伍的培训, 及时更新新知识和新技术。此外, 加强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及时对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肯定和考核, 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3]。

2.3 对于推广制度和体系的创新

虽然农机技术推广部门隶属于政府, 大部分改制于农业机械所, 而从事公益性质的推广为导向。在以此为原则的基础上, 将经营方式放宽, 使推广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得到极大的丰富。例如让相关的农机科研单位与农机的企业进行合作, 形成农户、机构和企业、政府的对接, 在推广工作服务中提供无偿和有偿并行。另外, 在课题研究方面, 可依实际情况或部门独自承担或与科研单位、农机企业共同开发, 这样一是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 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增加农民的收入。

2.4 推广思路的拓展与创新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导致推广思路创新停滞的原因是推广意识和思想的僵化, 思路不新, 容易走老路, 一支农机技术推广团队缺乏创新思维, 将无法在工作中有所突破, 要具备创新性的推广思路, 首先要摈弃旧的传统思路, 如在推广过程中, 不能被动地等待项目的传达与成果验收等, 在平常的工作开展中, 要化被动为主动, 如在经费方面, 扩大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让其来联合争取;如在项目方面, 主动出击去联系。在行动中要善于分析和总结相关法规和法律, 对于《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的运用要合理、要恰当, 与市场密切相连。要根据农民与市场的需求来提供和推广技术, 平衡“供需”的对接, 善于发现农户和市场潜在的需求并给予满足, 积极而主动, 且全方位地服务好农民[4,5]。

3 结语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在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亦受到各种制约, 如体制、意识等, 导致各种创新不力, 思路闭塞, 效率低下。而伴随国家的重视与市场经济的开放, 使得农机推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从推广部门自身的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的创新、制度与体系的完善, 再融合政策的扶持, 农机推广工作必然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断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6,7,8]。

参考文献

[1]谭铁安.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业机械, 2010 (26) :58.

[2]张晓仲, 赵丽萍.关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思考[J].吉林农业, 2012 (8) :105.

[3]苍艳玲.浅谈如何搞好我省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4) :15.

[4]于在睿.浅论农机推广工作的创新[J].农机科技推广, 2010 (10) :34-35.

[5]李志华, 刘振广.新形势下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J].湖南农机, 2013 (1) :7, 9.

[6]富阳市推广农机新机具成效显著[J].现代农机, 2013 (1) :43.

[7]毕文久.探索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模式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吉林农业, 2013 (2) :47.

[8]孙晓奇.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3 (1) :214-216.

推广思路 篇2

1.[要有规划] 看手里多少个站,哪些站做哪一类的词,其中哪些词竞争小,是不是要做地域性的词等等.然后进行分类.但个人推荐...都做地域性的 这样定位更精准.2.[标题组合] 两个东西基本上必写的:就是地域 跟品牌词(品牌词就是医院本身名字或者公立,三甲医院等有特殊优势的词.)然后 中间写什么呢 就是病种词+口碑词了(口碑就是什么 哪里好啦 最好的什么医院之类的)

3.[词汇注意点]

a.首先,假如你生了病,你先肯定要确定自己是不是得了那个病,你会先查[症状]来看看有可能是哪种病 ,然后就是找[病因].意思就是说,像什么症状 病因 检查项目 手术费用 这样的词 都是患者前期了解的范畴.转化率不是太高 但是流量会比较大.(当然,前面几种情况也是可能同时进行的)像治疗+病种 这样的 就要比前面的转化更进一步了.b.然后就是医院,搜索医院 的患者 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决定到你医院来了.所以医院名称也同样重要.4.[分词] 一个好的标题 会在有限的字数里 符合多种搜索习惯.像需要多种匹配的词,一律放左边.如你想做多个治疗的词: [治疗病种1_治疗病种2_ 治疗病种3] 就可以写成 [治疗病种1_病种2_病种3] 当然还有其它的写法.大家理解精髓就行.灵活处理.总结:以上只是一个思路.希望大家理解后.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推荐给优化初期的同学.以便能更快的进入状态.如有不足之处请多多补充.如有疑问的同学.也欢迎讨论.[问题可以直接在本文档后贴出.]

探索国内数字广播推广模式新思路 篇3

关键词:数字广播 推广 受众观念 技术 节目内容

数字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并开播了数字广播,并于2007年在天津地区落地了4套数字广播,这也成为国家电台在数字广播领域的首次尝试。事实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就开始研发数字广播技术。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广播的推广依然不尽如人意。时下,我国的电视、电影、手机行业都已迈进高清、3D、3G技术发展阶段,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广播为何会在这次技术革命中落后?数字广播的前景如何?笔者通过对数字广播发展现状的调研走访,就数字广播推广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若干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并探讨。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亿人可以收听到800多套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①很多业内人士对我国数字广播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数字音频广播主要是锁定移动人群、高端人群,中国人口基数大,其数字广播必定更有潜力。2006年11月1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北京电台DAB数字多媒体广播正式开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数字广播首次出征就有不俗表现。然而,中央电台在天津落地的4套数字广播产品由于订购率不高,销售情况每况愈下。面对数字广播发展遇到的推广难题,应该如何加快这一进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速受众观念更新,扩大受众人群

新的传播技術从开发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其普及过程就是受众观念更新的过程。数字广播的普及如同电视、手机、电脑的新技术普及一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发展为例, 2003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只有28万户。而据业内权威研究公司格兰研究统计,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已达到9702.7万户,不到十年的时间,有线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51.80%(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1.873亿户,数据来源于国家广电总局)。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它,新产品的推广就这样完成了,而新产品推广的速度与受众观念更新的速度息息相关。目前情况下,数字广播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多少人能确切说出它的好处。此外,接收终端成本高一直被业内人士看成是数字广播发展的瓶颈,而价格较高也限制了数字广播受众群的发展。于是,“价格高—受众群小—体会到好处的人少—推广慢—价格高”,形成了一个推广的死循环。可见,数字广播要想得到迅速推广,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主动出击。正如,3G手机在推广之初曾采取过免费试用、预存话费赠3G手机等方式。发展到今天,市面上的手机大部分都已支持3G模式,并且很多人自愿为3G服务付费。由于客户群的增加和技术的更新,3G服务的价格也在下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那么,如何加速受众对数字广播的观念更新?

1.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数字广播的优势,让人们了解数字广播。例如,数字广播能够实现高速运动中收听,抗干扰能力强,音质能与CD媲美,支持储存下载,自主控制播放功能等等,这些优势都是其他传统广播无法比拟的。在这方面,“苹果”产品的推广很有借鉴意义。“苹果”产品的推广一方面有赖于它的品质和乔布斯惊人的技术想象力;而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的策划宣传。一个生活化却很贴心的广告让人们深刻认识到iPad的好处,于是很多人不惜重金连夜排队购买。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价格未必是冲不破的枷锁。

2.把数字广播资源当成商品来对待,运用多管齐下的营销模式。一方面与技术运营商共同寻找更多可以合作的数字广播接收终端,如车载、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另一方面,与经销商合作,打好数字广播资源牌。通过资源的独创性和对受众需求的满足性来吸引更多受众体验,可以通过适当收费甚至免费的形式给更多的受众参与体验的机会。比如,连续定制费达到一定额度后,赠送数字广播专用接收机,或团体购机优惠、参与问卷调查免费登记体验等,这样既解决了受众推广问题,又获得了潜在的资源收益。其中“参与问卷调查免费用机活动”,就变相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数字广播受众调查样本。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数字广播又可以赢得更多广告商的青睐,这也是数字广播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电台与北京悦龙数字广播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数字广播接收机——听立方,并正在实施向全城200万用户赠送数字广播“听立方”的用户培植策略,其间,相应的广告植入等商业模式也在同步推进,这也将为北京电台带来可以预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数字广播技术

我们常说传媒产品要“内容为王”,但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发展同样为“王”。为什么同样在电脑上就可以观看的电影,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去电影院观看?为什么3D版电影《泰坦尼克号》仅仅进行了技术翻新,却仍然能够创造票房奇迹?可见,科技时代需要的是“技术”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数字广播的技术并非千篇一律,我国数字广播最终依托哪类技术运作,需要决策层指出明确的方向。方向明确后,业内将更多地关注数字广播新技术的完善和推广,目标就是以人为本,尽可能多地满足受众对于新技术的需求。

新技术推广方向之一——终端形式不拘一格。中国广播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收听广播的终端设备也有了多元的发展。从最早的“大匣子”到后来越变越小并可以随身携带的简易便携收音机,再到后来可以用手机接收、MP3接收。如今,功能的叠加与融合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实现的“三网融合”就是一种体现。功能的融合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便捷也是促成人们选择的重要动力。因此,数字广播在接收终端设备的便捷方面要多下工夫。依靠有线电视的机顶盒进行收听的方式,有极大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人们的选择。“听立方”数字移动接收机目前主要是以车载为主。车载用户作为广播的重要收听群体之一,这项技术的研发为日后数字广播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数字广播发展较为迅速的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接收设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字收音机,像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等移动设备都可以接收到数字广播传输的多媒体节目。”②

nlc202309030215

新技术推广方向之二——数字接收机的多功能开发。数字广播可以和手机、电脑等实现技术融合,作为独立存在的数字接收机则可实现其他功能的拓展,以满足受众更多的生活需求。2009年,北京电台推出的易通1039新媒体机C61就实现了“新广播”、“一键导航”、“打折券下载”多种实用功能的融合;“2010年6月,成都某电子公司就正式对外发布了最新研发的数字调幅广播接收机。新技术的运用使用户不仅可以在同一部接收机上像过去那样收听高音质的广播,而且可以看报纸、电视、网络新闻并进行打印和游戏等操作。”③虽然这台接收机并不是针对当前国内的数字广播,但这种多功能融合的模式无疑为未来数字广播接收机的开发拓展了思路。此外,广东研发的大量数字接收机现在主要销往欧洲市场。种种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拥有巨大的数字广播技术发展空间。

新技术推广方向之三——更加人性化的业务模式。目前,推送式数字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受到了很多数字广播媒体的青睐。因为它打破了传统广播只能收听声音的模式,能够将音频节目、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内容以文件方式传输并自动存储在用户的接收终端上,便于用户自主选择时间收听和查看所喜欢的节目内容。推送式广播技术让数字广播的收听变得更加“以人为本”,拉近了用户和信息的距离,也给予受众更多的自主支配空间。它的传输模式也节省了受众时间,让受众无需为下载而长时间等候。目前,北京电台的数字广播的主要运行模式就是推送式,并已取得了成效。应该说,这也为中央电台4套数字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加强数字广播内容的开发与推广

有强大的技术做依托,就要摆脱传统广播的束缚,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发挥自身特点。以中央电台在天津的4套付费数字广播为例,由于前期的市场定位不准再加上节目内容开发不够,使受众流失严重。笔者通过调研走访,并借鉴行业内经验,对未来数字广播节目内容的开发与推广形成了一些思路。

第一,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受众需求。数字广播的技术优势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频道,每个频道只有找准自己的受众定位才能生存,这就是广播窄播化的趋势。因此,前期对数字广播受众需求的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数字广播的“文广移动点点通”业务,就是专门针对本地和外地到上海旅游两类用户人群的需求而推出的。驾车一族每月消费20元,即可了解包括上海实时交通路况及导航、娱乐休闲、天气预报等信息内容,目前已发展到1万多用户。对在天津落地的中央电台数字广播来说,中央电台强大的节目资源和行业内的权威性是它的潜在优势,天津市的受众更希望获得中央电台的哪些资源呢?目前有的反馈涉及经典诵读和音乐资源等方面,但是更加客观和细致的受众需求,必须要通过深入的前期受众调研来完成。笔者建议受众调研完全可以和前面涉及的“免费体验”模式相结合,这样既能获得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又可以培植潜在的受众群。

第二,结合调研迎合市场,提供制作高品质广播内容。每个频道、每个节目的内容要有清晰的受众定位,节目内容的制作应更加注重欣赏性,内容也应更加精良,经得起推敲。因为数字广播的收听自主性大大提高,用户能够自由选择存储节目,随时反复收听,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对广播内容的要求。其次,数字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要实现差异化竞争,更应注重节目的专业化程度。传统广播要考虑更多受众的要求做到通俗易懂,相对大众化,而数字广播内容则主要走面向小众的专业化路线,如专业的音乐知识、戏剧知识、养生知识,甚至有专门针对孕妇的育儿经等。现在,中央电台4套数字广播正着手改版,并重新进行精确的内容定位。如中国音乐频道的栏目设置宗旨为:突出精品,凸显特色,原创为先。此外,联合社会资源开发数字广播新功能也是节目内容推广的新方向。安徽省就曾尝试将DAB系统作为为灾难预警的应急广播系统来建设。早些年,安徽省合肥市参与了“中国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项目,数字广播(DAB)为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服务通道,从而减少了交通堵塞,提高了道路利用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数字广播的出现预示了广播技术的一场革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无疑给传统广播注入了新的活力。當数字广播逐渐摆脱传统广播的劣势时,也许会再次创造广播的辉煌。在读图时代让我们开始感到视觉疲劳的今天,谁能说人们不重新期盼听觉的盛宴呢。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技术制作中心)

(本文编辑:莫玉玲)

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新思路 篇4

一、推广观念要首先从推广工作者自身转变开始

一直以来存在一种成见, 就是总认为推广工作难度大, 农民难接受新式农机具、新技术, 是因为农民素质低、观念落后。其实不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 农民的思维方式、知识层面、实践经验已经经过了市场的不断检验, 很多农民从购买小型简单机具摆脱繁重体力劳动开始, 逐步更新换代不断升级, 越干越有劲, 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从农民到农机户到农机专业户再到农机大户, 一旦认准路子, 加上灵活头脑, 农机经营势不可挡。把推广工作难度推到农民身上确是有点冤。农机推广工作者要更多的从自身查找原因, 看看推广的机械是不是适合当地环境、是否是农民生产迫切需要的?是不是质量好、价钱合理的?各方面服务是否到位?事实上, 农民是很实际的, 只要能满足他们的使用要求, 适当地演示试验给他们看, 他们自己就会谋算, 用不了人家反复推介,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二、推广思路要从行业为重转变为本地中心工作为重

推广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基层, 形成一个行业主管体系, 专业推广工作从纵向角度考虑, 肯定离不开这条主线。但是从横向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方面来考虑, 推广工作则要更加注重围绕本地中心工作, 因为本地的发展规划、工作重心是在结合本地实际, 在政府决策部门、专家组论证基础上, 从当地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制定进行的规划, 农机科技推广部门的职责应是如何围绕本地的中心工作, 把先进的科技与发展需要高度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推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广思路要紧密结合本地发展方向, 更多更好为本地经济发展大局服务, 为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经济, 推广先进适用的各种农业机械, 为转变本地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献计献策, 把行业主推方向与本地发展需要有机结合, 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引领本地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推广方式要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各方共同参与

传统推广方式的典型方法就是指令性下达推广计划, 由各级政府牵头发动, 利用政府掌握的大量资源优势, 强势推广, 这种方式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 为达到推广一些新机械新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比较成熟的今天, 寻找一条与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市场主导型的农机技术推广方式, 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这就是由代表政府服务的推广部门、农机具生产厂家经销商、农民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推广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 推广部门可以利用政府本身拥有的资源优势, 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进一步拉近生产方与使用方的距离, 生产厂家的积极性更加能调动起来, 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产品性能的完善、提升将更加快捷。这就是各方优势资源的高效整合, 推广部门在这种整合工作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四、推广品种要从被动推荐转变为群众主动需求

以往的推广品种大都是由上级部门指定, 选择示范点或者示范户热闹一阵, 然后“村看村户看户”。这种方法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导至走了许多弯路甚至造成浪费, 有的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当然没有经过失败之路就直接找到成功之路是不太可能的, 问题是如何能少走弯路, 通过努力就可做到。为什么上面下达下来的推广品种会出现不适合群众需要呢?这就是因为事物的特殊性。北方地区适合的南方地区不一定适合, 经济发达地区适合的落后地区不一定适合。比如耕地机械, 北方需要大型的轮式拖拉机, 南方特别是山区则需要小型耕地机械微耕机。推广部门一定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 做细致的调研和详尽的分析, 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才能少走弯路造成失误。

五、推广体制要从僵化转变为灵活多样

推广体制创新是推广工作发展的原动力, 要把体制创新变为一种常态, 要及时改革不适合工作发展的僵化的体制。近年来有的地方推广工作将基层为主, 变为以办公室为主, 逐步脱离实际。“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推广体制的变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推广体制更要体现以人为本, 更要突出尊重科技知识尊重人才, 要不断提高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 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客观体制上设计出简单实用的激励措施, 留住人才扎根基层。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灵活措施, 放手让一线人才大胆去实践去探索, 取得更加丰富多样的成功经验来。

六、推广工作要从被动转变成主动

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新思路 篇5

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新思路-----全科农技员上岗服务

果品服务中心2011年以前对乡镇和村级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都是由乡镇林业站或村委会出面牵头进行联系和沟通,由于各级政府工作繁忙,时常延误农事,对果农生产指导产生相应滞后,指导效果大打折扣.2011年春季延庆县在各乡镇村开展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出了全科农技员服务队伍新模式,为果树技术在各个乡镇全面推广打开了新局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乡镇的全科农技员主动开展工作,根据本乡镇和各村果树技术实际需求,主动与乡镇主管部门沟通,联系果品服务中心进行技术培训.上下联动模式为农技推广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改变了过去自上而下灌输式培训模式,全科农技员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疏通了政府与农民沟通渠道.为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助推新农村建设开拓了新田地,新思路和新模式。2011年一季度 果品服务中心由全科农技员沟通联系的培训涉及到5个乡镇10个村。共培训果农1300多人次。

推广思路 篇6

【关键词】农业推广;创新;思路;

本文认为农业推广体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应该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與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点,指的是在农业推广体制创新中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同时要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农业推广体制的创新,具体来说,农业推广就是要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采取措施来稳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地位,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改进自身弱点,更好的为农业和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根据中共中央相关规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改革的基础上,推行农技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并进行农技推广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成为农技推广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则,农业推广组织作为一个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单位,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农业推广应该注重其职能的发挥。此外,农业推广组织应该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推动科研单位、农民合作单位,高校以及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为它们的合作,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国家兴办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因地制宜,妥善处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是农技推广的第二个基本原则。进行农技推广机构和管理体制,要在创新机制、优化队伍上做文章;农技推广单位要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与切实需要,来进行农业推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搞一刀切、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市场的需求,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开展技术服务,鼓励农技推广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更好地满足农民增收的需要。

2 .加强农村推广体制与实践性理论结合

实践是振兴农村经济一个重要指导原则。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密切结合,这是多数农业推广工作中都介绍的经验。在日本,日本的政府就把农民、搞科研的单位、高校等组织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科研、推广与生产的有机统一,在美国,美国政府通过以大学为基础,将大学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了农业推广当中,既提高了农业推广的效率,又节省了农业推广的费用和成本,这些有益经验,都值的我国的农业推广进行借鉴。

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农村推广机制创新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农业推广的内涵正变的越来越丰富,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经验,结合本身实际,我们完全可以把农业推广工作做的更好。农业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技术、确保技术能够应用,然后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同时农业推广还应该注重其他作用的发挥,比如为农业提供教育、培训、咨询的机会,通过这些使他们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农业推广的作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农业推广的实惠。

农业推广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应该保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村环境、资源利用程度的保护,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实行多种形式的农业推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农业推广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为农业推广带来了思想的冲击与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的农业推广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通过整合网络资源,丰富网上的农业推广资料与信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可以将关于农业的科学知识,技术以及经验向广大农民传授,网络是个大平台,可以通过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提供农业推广的效率。同时利用网络,还可以促进农村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多种形式市场的形成,事实证明网络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农业推广的重要工具,它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5. 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

经验与事实证明,农村推广组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从而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推广合作模式,它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农业技术协会的作用,采取法律的措施来明确其地位,利用政策和配套措施,大力发展其他能够为农民、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农业合作组织,本文认为农业合作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对农业推广改革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用开放的思维来进行农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只要是能为农民带来更好服务的,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有利于农业推广成果有效展示的形式,都是我们能够接受并推广的。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一定能使农村技术协会不断完善和良性发展,从而使其在农村市场经济中发挥更有效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思路及建议 篇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保土、保水、保肥为核心, 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 其技术体系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免 (少) 耕播种”。秸秆还田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措施之一, 主要作业机具是秸秆还田机、免 (少) 耕播种机和深松机, 其技术特点: (1) 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土壤裸露, 防止土壤沙化, 减少扬尘量, 缓解沙尘暴的危害, 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2) 实施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土壤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土壤养分, 改善土壤结构, 多蓄自然降水, 减少自然无效蒸发, 提高降水利用率, 进而有效减少作物对灌溉水的需求, 达到培肥地力、蓄水增产的目的。 (3) 保护性耕作可实现秸秆还田, 节约大量的肥料, 消除因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 (4) 保护性耕作 (如免耕覆盖施肥播种) 可减少农业生产环节和农机作业量, 提高化肥利用率, 降低作业成本, 有利于实现旱作农业区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项技术的推广实施可从技术层面改变农民焚烧秸秆的习惯, 避免焚烧秸秆而导致的空气污染。

2 阳城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现状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 总面积1 968 km2, 是典型的丘陵山区, 十年九旱, 风蚀沙化问题较为突出。全县人口38.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全县辖17个乡 (镇) , 1个办事处, 476个行政村, 有耕地3.73×104hm2,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3×104hm2, 2012年粮食总产量1.8×108kg。全县农机总动力42.06×104k W, 有大中型拖拉机560台, 小型拖拉机18 343台, 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3.46%。

阳城县从2001年开始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施面积由最初的13.3 hm2辐射推广到0.55×104hm2, 实施乡 (镇) 、村由最初的1个乡 (镇) 、1个行政村发展到现在的9个乡 (镇) 、60多个行政村。实施田的产量逐年提高, 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改善,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具也在大幅度增长。

2013年, 阳城县被列入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县和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 两个大项目的落地实施, 必将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 阳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缓慢的原因

3.1 农民顾及眼前利益, 改变耕作习惯决非“一日之功”

一到“三夏”“三秋”农忙季节, 多数农民忙于“龙口夺食”, 累于抢收抢种, 顾不上收拾秸秆,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 农田劳务成为副业, 秸秆焚烧省力省时, 成首要选择。广大农民本身就对推广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效益心存疑虑, 再加上作业成本较高, 直接影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

3.2 耕作机具不足, 成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硬件短板”

阳城县小麦生产的耕、种、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玉米生产的耕、种、收机械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中。据估算, 实施保护性耕作2.33×104hm2约需大中型拖拉机700台, 需要秸秆还田机、免少耕播种机和深松机各700台, 耕作机具缺口很大。

3.3 机耕道路量少质差, 农机新机具推广“望田兴叹”

阳城县的机耕道路大多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受时代因素制约, 建设不标准、不规范、覆盖面不广, 特别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 机耕道路建设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养护、无序使用”的“三无状态”, 普遍存在“雨水冲毁、杂物占道”的现象, 使一些机耕道路成为“羊肠道”、“断头路”。加之这几年农机具发展迅速, 机耕道路的“硬伤”使农业机械的效率和优势发挥受限, 农机具推广只能“望田兴叹”。

3.4 推广宣传滞后, 迎接大农机时代尚需“添柴加薪”

阳城县农机部门人手少, 宣传培训经费缺乏, 如试验示范区仅局限在极少数几个村庄, 在宣传方式上也只是发放些宣传资料, 在夏收和秋收时节开个示范现场会。确切地说, 这样的宣传推广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应急举措, 没有形成大农机、长机制、全方位的态势,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 难度可想而知。

4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及工作思路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必须紧紧围绕阳城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合理利用政府扶持资金, 以“巩固旧点、发展新点、连片推进、重点做精”为主线,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做大做强, 达到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用保护性耕作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的目标, 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1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4.1.1 以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为重点, 加大补贴力度

对新购保护性耕作机具, 在国补的基础上进行县级累加补贴, 引导保护性耕作机具数量逐年增长, 保证新增保护性耕作的作业用机;政府每年配套一定数量的资金, 用于保护性耕作的作业补贴。对承担保护性耕作任务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发放适当的燃油补贴。

4.1.2 以农机具便捷通道为重点,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机耕道路的畅通与否, 直接关系到农机具的推广速度、普及程度, 以及作业质量。建议县政府出台政策, 采取机耕道路与“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办法, 由县、乡、村按1∶1∶1的比例出资, 规划、翻修机耕道路, 并对机具车棚建设的临时占地给予审批优惠政策。

4.1.3 以争取项目资金为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保护性耕作代表着旱作农业的发展方向, 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推广项目, 每年上级部门立项或续项, 都需要提供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在参照当地政府配套资金数目的基础上分配项目资金。2013年, 阳城县通过争取而成为国家发改委“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县”, 项目资金达500余万元。建议县政府给予资金配套, 同时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议在全县林区、高速路、旅游区周边500 m范围内强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对这部分耕地重点实施购机和作业补贴。

4.1.4 以农机推广技术员和管理员为重点, 加强队伍建设

阳城县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年龄老化,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兼职现象严重。2001年以来, 乡镇管理员岗位就没有分配过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现有的管理队伍难以胜任基层农机具管理、新技术推广培训、农机安全监管等一线工作, 亟待补充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

4.2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工作思路

4.2.1 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利用阳城电台作保护性耕作专题讲座;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二个保护性耕作高标准示范基地, 通过示范成果来说服农民使用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结合山西省农机人员培训项目和科技下乡活动, 让社会各界了解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转变农民的传统耕作观念。

4.2.2 制订切实可行的推广措施

建立城、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网络体系,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农机技术服务队, 深入田间地头, 帮助农机手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与农机大户共同探讨研究适合本县丘陵山区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作业模式, 提高作业质量和服务效益;同时组建技术小组, 与农机厂共同研究、改良保护性耕作机具, 以便推出更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机具, 确保保护性耕作实施区域的高质量、高标准示范推广。

把芹池镇阳陵村, 固隆乡沟东村, 润城镇上伏村, 北留镇石苑村为重点, 作精项目示范基地。协同乡镇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进行保护性耕作知识竞赛和技能大比武, 通过实地竞赛和交流,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实行保护性耕作标准化、规模化服务, 实现连片作业、整村推进。引导芹池镇、固隆乡、润城镇、北留镇成为第一批实现保护性耕作整乡推进建设示范区域。

以4个建设示范区域来辐射带动影响周边乡镇, 每个辐射乡镇建设一二个保护性耕作高标准示范区, 用示范成果引导广大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区乡镇, 积极探索和引进小型作业机械, 逐步加快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进程。

5 结语

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沙、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 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革命性农耕措施,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创新, 稳步推进, 用三五年的时间, 阳城县的保护性耕作将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摘要:阳城县2001年开始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但发展缓慢。截至目前, 项目示范推广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机具保有量较多、地块面积较大的9个乡镇的60个行政村, 辐射面积0.55×104hm2, 占可适用耕作面积的23.8%。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是从源头上遏制焚烧秸秆、杜绝火灾事故的有效措施, 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策。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路和措施 篇8

“十一五”期间,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推广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农机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 农机化推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为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即:坚持公益性定位, 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 农机技术与农艺、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示范先行, 试验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 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总体目标: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机实用技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分析 篇9

1背景问题

1.1农机推广的地位低

农业机械的劳动站与农业服务的中心点进行融合,但是工人的待遇条件没有得到改善,没有国家的财政补助购进办公用具和新型的农机设施[4],农业的市场无法有效的构建,阻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

1.2推广模式落后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地区,农机的推广模式过于落后,村民定期展开会议讨论和传单发放的传统模式较为单一化,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不能有效推动农机工作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机推广的行政化程度严重,无法及时更新新型的农机技术以适应农业市场,限制了农机科技的进步[5]。农艺是使用农机进行生产工作时的技艺,而农机对于改进农艺至关重要。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两者协调工作才能完善农机工作。现在的多数农机站没有采用农艺同时与农机两者结合的推广方法,只是进行农机设施的推广。农机的使用主体即农民可能会对农机的性能产生怀疑。农艺和农机的紧密协调的配合,是农机推广的关键环节,是增强推广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农业机械的劳动站与农业服务的中心点融合后,农机推广员的岗位遭到调整,造成实施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没有经验,不够专业,妨碍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背景优势

2.1国家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拨款扶持农机的推广工作,农业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的措施[6],通过改革推动农机工作的开展。

2.2科技的进步

随着农业机械科技的进步,一批新型的高效的农业用具不断涌现,为农机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实施农机推广工作任务的部门,需要经过用具的试验,以至于在农机操作示范之后有效地推行。

3新思路

3.1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了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进程,首要的任务是获得政府相关部门认可和扶持。使政府加大农机推广的财政收入,购入新型的农业装备;政府还可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规范、系统和先进的教导,促进农机的推广进程高效化、程序化。最后,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机的宣传,向农民介绍现代的最新型的技术和机具,改变农民的认识。宣传的方式有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宣传,拍摄宣传视频或者公益广告,以及实行科技下乡和现场演示的宣传方式。宣传的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和新型用具的优势,以及关于农业机械化和推广的政策。依靠宣传,使广大的农民群众对农机工作有合理的认知,增加农民的购买欲,加强农业的机械化的进程。

3.2统筹农机工作的各项机制

农机工作的直接管辖部门需将农机的推广作为首要任务。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管理部门要统筹全局,计划各个阶段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得经费合理利用,用在刀刃上。对于工作业绩优异的人员,管理人员需颁发奖金或评定职称等合适的奖励,激励农机推广服务的人员更加积极的工作。

3.3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技能

农机推广人员需要熟练地操作修理农机,并全面地掌握农机的构造和机理。新型的农机设施和技术扩大推广的范围,增加推广人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相关单位需采取有效地措施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推广员的职业技能,提高其应用技术的专业性与先进性。使人员技能素质符合市场经济的现状,创造出农机推广的新型的思路,增加农机推广效率。

3.4联系农机和农艺

保证农机和农艺的联系,采用复合式的推广,在农艺方面调整田地的划分方法,以适应农机技术的进步。政府需在广大农民群众的许可后,依据农田的承包权实行转让的财政补偿。直属部门需有效地规划土地和道路,以便于农机活动的开展,使农机、农艺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伴随着农村的经济体制和农业的改革的新形势,农业机械工作得到快速开展,急需先进的农机用具与新型的应用技术补充农机推广的不足。因而,管理部门、农机单位及推广人员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关注农机知识与技能的研究工作,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创新,加强农机推广,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进程,为农村事业的发展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海平.浅谈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12.

[2]叶帅.浅析阜新地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J].新农村(黑龙江),2015,(10):84.

[3]李元伟,李剑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推广服务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08.

[4]陈爱芳.尤溪县农机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农机,2015,(3):19-22.

[5]塔里道汗·哈力木哈德,布塔汗·阿布里哈斯.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新思路及相关问题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4):218.

[6]张友乐,朱京坤.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研究[J].河北农机,2015,(4):40-42.

推广思路 篇10

(1) 经费短缺。河南省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经费短缺问题普遍存在, 据统计, 有28%的县农机推广站、4%的乡农机站工作人员工资没有保障, 70%的县“全供”事业单位财务实行的是经费包干制, 国家工资调整, 他们只能“空调”, 经费增长速度没有物价上涨速度快, 实际用于农机推广的专项经费一直成负增长。据调查, 原阳、丰丘等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每月工资只有800元。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 一些县将县、乡农机推广服务部门推向市场, 80%的乡站撤消或合并, 严重阻碍了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

(2) 县、乡农机推广工作脱节。基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 人、财、物“三权”多数划归乡镇, 县级管理脱节, 指挥失灵。乡镇政府不实行专人专用制度, 而是将农机推广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混同使用, 致使乡镇农机人员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政府的行政事务上, 没有时间和精力搞农机推广工作, 上级业务系统安排的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干, 试验、示范、推广、农情调查及资料上报等工作不能按时完成, 导致乡镇农机人员工作不主动, 加之县级农机部门缺乏对乡镇农机人员情况的掌控, 加大了安排调度工作的难度, 影响了正常农机推广业务工作的开展。

(3) 非专业人员上岗比例增大。基层事业单位改革后“三权”下放, 县农机局管事不管人, 乡政府管人不管事, 有个别乡镇, 竞争上岗人员不是按专业, 而是让一些从来没有从事过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的人员占了农机推广工作位置, 并对不符合职业资格的在岗人员没有及时清退。此外, 事业单位还没有实行公开招聘准入制度, 招聘门坎过低。

(4) 知识结构单一, 缺少必备的试验场所。面对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业的新要求, 许多农机人员知识储备不够, 技术更新不快, 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熟悉, 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市场信息不掌握, 产前产后服务能力较弱, 不适应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此外, 农机人员服务手段落后, 只靠一张嘴巴、两条腿。97%的农机推广部门缺乏试验基地、必要的试验仪器、新型农具和信息网络设备, 严重阻碍了农机技术推广信息的传递, 长期以来都是靠东奔西跑租用基地搞试验。

2 建议

(1) 提高对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力量, 没有积极有效的农机技术推广, 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县、乡镇农机推广组织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 是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最直接的承担者, 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力量。随着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 广大农民对新农机、新技术的要求更加迫切, 县、乡镇农机推广的任务更加繁重, 要求也更高了。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 依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保障各级农机推广组织的合法权益, 及时帮助解决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队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改革现有体制, 增强推广活力。目前, 河南省农机推广体系是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 按行政区划安排的推广机构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 应按便于管理、集中力量和利于发展的原则, 科学合理设置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一是以加强省站、完善县站, 因地制宜发展乡镇农机推广中心站或区域站的体系建设为思路, 加大对农机科研、推广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实施, 实现农机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高校、企业以及农机合作社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发挥推广部门一手连企业、一手连农民的纽带作用, 协助企业研制先进的农机具, 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形成以推广机构为主体, 以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推广服务模式。二是实行专业化管理, 使农机人员集中精力搞农机推广。各市、县 (区) 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设立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站。

(3) 加强省和市、县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推广项目顺利开展。政府要扶持建设农机科技示范推广省级中心基地1个, 建设小麦、玉米、花生以及水稻保护性耕作区域特色基地5个。省级中心基地主要承担全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观摩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优化集成研究等任务。区域基地主要承担本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优化集成研究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及观摩等任务。全省基本形成以省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为中心、以区域示范推广基地为依托的推广体系, 具备全方位引进、转化、示范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能力。

(4) 保障农机推广的工作条件, 提高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确保县、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 要深入开展以有服务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实体和有试验示范基地的县级推广站。要保证农机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支持县、乡镇农机人员面向“三农”搞好服务。要从财力和时间上支持农机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加快知识更新, 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对在岗的, 有实践经验、年轻、素质较好的农机人员, 可以委托大专院校实行短期专业培训。同时, 逐年选派一些专业对口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机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农机队伍。

推广思路 篇11

关键词:基层;林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77

林业技术推广是指结合林业发展实际,把不断更新的林业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等推广普及到广大林农当中,促进现代林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过程。对于现代林业发展而言,林业技术推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广大基层林区的发展。

1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因素。

1.1 认识不到位

基层林业站作为林业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载体,在林业技术引进、推广、示范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部分乡镇政府及推广机构对林业推广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推广工作的效果;由于很多林农缺乏科技素养和应用新技术的热情,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够重视,也导致林业推广工作效率较低。

1.2林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林业技术推广机制属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机制,在面对复杂的推广地区实际情况时,缺乏充分的调研和及时的调整,使得部分规章制度与当地实际情况及林农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加大了林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1.3推广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是林业技术推广的直接载体,目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存在科技水平、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不高,林业科研技术发展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要求。同时,基层林业推广机构对人员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加之缺少工作经费,使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力度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1.4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短缺

基层林业推广工作中,推广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林业技术科研、技术示范、技术服务等工作,更难以实现先进的林业机械的采购与推广,这不仅影响了林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降低了先进林业技术与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改进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应加强对林业推广工作的部署与推进,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开展对“科技兴林”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基层林业推广机构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二是应针对林区实际,采取科技大集、讲座、培训、宣传车、宣传栏、条幅、明白纸等宣传形式,走进乡(镇)、村屯开展宣传工作;三是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走进林农之中,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使林农能够直接感受到林业技术对林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林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培养林农应用先进林业技术的积极性;四是推广机构应加大对林业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使林农在享受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同时,深化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主动参与到推广工作中去。

2.2完善林业技术推广机制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管理部门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优化高层设计,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和掌握基层林区发展实际,切实落实“科技兴林”战略,完善推广机制。同时,应根据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现状,完善推广人员的选用、考核、培训等方面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广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2.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林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需要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管理部门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促进当地林业产品深加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提高林业生产的附加值,促进林农对林业技术的应用。

2.4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加大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推行林业推广工作人员的年轻化、高素质化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设,使推广人员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的工作机制,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深入了解林农和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项目与技术进行推广,不断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活力和专业性。此外,要在促进推广人员深入林农生产过程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推广,以便更好地提供技术推广技术服务。

2.5保障林业技术推广资金

应加大对林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根据林业发展实际情况科学确定财政资金扶持额度,有效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推广资金来源,确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资金充足,推动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进而促进林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徐赛香.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

[2] 曹志军.林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园艺,2013,(16).

[3] 罗文刚.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5,(02).

[4] 王志新.推进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措施[J].吉林林业科技,2016,(01).

推广思路 篇12

一、农机推广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农机推广工作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不高

农机站被合并以后, 原有的农机资源包括办公场所、农业机械等被挤占或卖掉。过去, 农机部门召开先进农机具现场会时, 当地政府非常重视, 并拨发一定的推广资金;而现在, 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甚至没有。

2. 现有的推广机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 推广的方法单一。很多地方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技术”的方式, 推广工作主要靠开会、印发材料等传统手段。

2) 运行机制僵化。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不活, 行政化倾向严重, 难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要。管理体制不相适应, 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较大,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推广工作没有随着农业产业调整而调整, 推广观念没有完全转变, 没有打破原来的框框。

3. 忽视了农民在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既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最终使用者, 也是农机推广者;既是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受体, 也是使用主体。而一些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在农机技术推广实践中, 推广初期农民往往抱着怀疑态度, 当农民亲眼看到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时, 他们才会自觉使用并宣传新技术、新机具。而且, 他们对新型农机具的认可程度, 往往决定了农机推广的成败。

4. 农机与农艺融合不紧密

农机技术推广以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为主体, 但不能独立于农艺而存在。任何农机技术只有与农艺有机结合, 才能称得上实用, 才能显示其优越性。因此, 农机推广部门要和农业、土肥、植保等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相互配合, 同步推广农艺技术, 加强技术指导, 使农机与农艺衔接起来, 使农机化技术真正发挥高效增产的作用。以水稻种植为例, 在推广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新技术时, 对种子有一定的要求, 然而各种子销售点出售给农民的水稻种子品种繁杂多样, 给水稻机械化育秧带来极大不便, 农机技术推广干部只能亲自为机插农户选种、育秧。

5. 乡镇农机推广力量薄弱

基层机构改革以来, 一些农机站转制成企业性质, 另一些农机站合并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或推广中心) 。农机推广人员被纳入乡镇统一调配, 无法做到专职专用, 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 知识断层、老化现象严重。

6. 农机推广内容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

长期以来,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往往注重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 而忽略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 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田作业机械化, 而忽视农业工程等领域机械化, 使得农机推广的产品与需求市场脱节, 造成推广部门想推的推不动, 农民想要的又没有。

二、农机推广工作的有利局面

1. 对农机推广工作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 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其中对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连续几年翻倍增长,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农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对农机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

农机化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 使农机化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需多高科技、精细化、智能化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运而生。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新机具, 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推广, 才能被农民所接受, 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积极主动找上门来, 为推广系统参与市场化服务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三、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 争取政府等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机推广投入的力度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机投入体系。在农机购置补贴、农用燃油补贴等方面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给予更大支持。要努力争取各级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资金, 增加农机总量,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要突出发展重点, 统筹发展规划, 集中使用补贴资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优先向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专业户提供各种低息贷款;鼓励农机大户以及更多的农户购买先进农机具, 形成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同时, 各级推广部门要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和为民服务的手段, 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的需要, 逐步达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基地化、项目实施程序化、推广手段现代化。

2. 建立并完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乡镇党委、政府也要把农机推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段程, 成立农机推广领导机构, 主要领导挂帅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实际工作中要统筹安排, 制定规划, 保证经费对在农机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一方面乡镇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给予重奖, 并在生活待遇、干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对农机推广方面的先进典型, 要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和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 鼓舞和教育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县农机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业务的职能, 制定和建立一套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务实高效的农机推广工作的管理机制, 健全有关法规制度, 使农机推广工作在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的导向下有效运行。

3. 推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机构改革是一门比较艰难的系统工程, 要提高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 真抓实干, 从人财物上给予重视和支持, 推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使基层乡镇尽快设立专门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归口县级主管部门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 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 并将农机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每年应从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推广专项经费, 以保证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4. 组建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 是当前农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配备, 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要加大基层农机培训力度, 加强乡、村两级农机科技队伍的培训工作, 有计划的组织学习新型农机知识, 熟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和性能, 掌握试验、示范操作、维修保养等技能, 以便更好地教授农民、服务农民;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素质和监理水平, 管理到位到边, 在保证农业机械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 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5. 建立乡镇农机中心站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 不是一二个推广人员就能完成好的。鉴于当前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奇缺, 可以按照区域布局, 整合原有资源, 合并建立乡镇农机中心站, 由乡镇政府负责人员管理, 由县级政府负责资金发放, 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机推广力量, 而且解决了人员对工资发放的后顾之忧。同时, 规范制度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胜。

6. 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经济合作组织

各级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对农机大户要按照政策予以优先安排, 其他农机化推广项目也要尽可能安排在农机大户中实施, 以促进农机大户的发展。农机管理部门要在“民办、民用、民受益”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引导他们走向市场, 提升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 不断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7.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通过政府引导, 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农田规划, 建设适合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搞好机耕道路配套工程, 便于机械化作业, 要逐步引导农民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道路, 解决大机器与小田块的矛盾。同时, 要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农机和农艺的最佳融合方式, 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8. 安排专项农机推广经费

主要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适当增加培训经费, 专门用于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打造一支专业化、现代化的农机推广队伍。增加农机推广系统投入资金中的比重, 从而确保农机推广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9. 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农机化示范园区

上一篇: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下一篇:颅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