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希望

2024-10-24

中国的希望(共12篇)

中国的希望 篇1

1 问题的提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与走向,缩小国际各国之间、国内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是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坚实基础,例如国际社会对各国贫困问题的关注正是对此的充分体现。伴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潮流,借鉴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经济成果,旨在帮助低收入群体与微型企业摆脱贫困束缚与资金量限制的创新型经济手段———小额贷款的出现成为新型经济模式的必然产物。自我国1993年开始依靠国际捐助与政府补贴试行小额信贷的经济模式以来,不管是从经济创新模式的角度、社会制度保障的角度还是文化教育传播的角度,小额贷款商业化运作都具备充足的发展动力与发展前景与希望。

2 小额贷款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经济创新模式的需要

就经济创新模式的角度而言,依靠新型经济模式,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物的小额贷款的成熟与完善充满希望。首先,小额贷款的试行起点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五个年头,我国GDP从当时的近5万亿元人民币,到今天近57万亿元人民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小额贷款提供了日益充足的资金来源;其次,日益开放的经济格局,引进并结合本国国情创新了例如P2P以及P2C这样的信贷模式,多元化的信贷模式的出现不仅为贷方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激励了更多的人成为借方,更让小额贷款日后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

2.2 社会制度保障的需要

就社会制度保障的角度而言,依靠国家对企业、三农、贫困人口、失业人口等给予的政策与法律支持,客观上为小额贷款的良好发展前景提供了保护。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小微型企业,它们对资金的单次需求相比较于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要小的多,但整体的需求次数却比大中型企业多得多。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其支持、鼓励与引导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体现,其良好有序的发展也是巩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手段。如此看来,小额贷款的发展正是顺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小额贷款的不断推进也将成为国家对于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有效帮扶手段;其次,我国城乡、经济带之间的经济差异大,收入的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国家正在不断寻找策略应对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对失业人口的保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而小额贷款中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扶贫贷款、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以及农户联保贷款等正是符合国家对经济政策改革预期的有效途径;再者,虽然我国信贷体系发展时间相对资本主义社会较短,但自小额贷款的信贷模式出现以来,都在客观条件上对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了激励。

2.3 文化教育传播的需要

就文化教育传播的角度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文化的传承所代表的软实力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主要阵地,小额贷款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我国教育环境的作用不容小觑,其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意义更是逆向保障了其自身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使贫困人口接受更高条件的教育、鼓励失业人口创业、整体提升国民素质,都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小额贷款中例如关于助学贷款的部分,正是顺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潮流。生产力的发展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小额贷款信贷模式的发展,而信贷模式的成熟与完善又推动了文化科技的发展,文化科技的发展又是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的根本途径,这样的良性循环为小额贷款确保了小额贷款发展的希望。

3 小额贷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小额贷款也面临很多不足的问题,但问题的解决又为小额贷款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成为小额贷款发展的新的希望。首先,小额贷款的运行模式要求借贷者提供资本抵押,但目前小额贷款的主要对象多为缺乏资本的农民与小微型企业,若能适当改变借贷条件,将会吸引更多的潜在需求者与企业参与到小额贷款的信贷模式中,将会促进此信贷体系的规模扩大化;其次,借贷者缺乏必要的抵押资本,也意味着其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但目前的信贷模式还缺乏最终偿还的保障机制。若能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将会有更大范围的人群获得参与信贷活动的激励;再者,由于小额贷款少量多次的独特性,同大规模借贷模式相比人力物力成本过高,若能在一定行业以及地域内形成借贷合作化,将会大幅度降低信贷运营成本;最后,对于小额贷款的信用管理还有待加强,法律法规还缺失具体的惩戒条例,法律是保障经济与社会制度良好运行的最强有力手段,若能从根本上完善法律体制,例如加强贷款全过程的审查制度,规范融资机构的法定审核条例,推行相应的贷款评级制度,将会为小额贷款发展的明天增添更多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桂萍.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

[2]王建亚.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问题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

中国的希望 篇2

渐渐地,渐渐地,我身上开始出现连绵起伏,巍峨峻拔的群山,我成了一座顶天立地的大山,可是我还需要努力,因为这还远远不够。

1949年10月1日,那是一个亿万中国人民激动人心的日子,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大江南北,使我和全中国人民一起热血沸腾起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了!

我更加努力地吸附铁矿石,盼望着有人能够发现我,让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终于,千盼万望的日子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位地质学家来这里考察勘测,意外发现了我,从此对我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造:

千锤百炼出深山,

提铁改造“瓦良格”。

舰驰沧海五千里,

宏扬中华强国梦!

横空出世镇中华,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篇3

邵逸夫基金会

邵逸夫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他在1973年向香港“苏浙公学”捐款50万港元建图书馆,开启了他漫漫慈善之路的大门。同年,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成立了以“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为宗旨的私人慈善机构——邵逸夫基金会。

慈善的足迹

邵逸夫基金会的慈善足迹可以说遍布世界各地。自1973年开始,他便在香港尽自己的能力做慈善,渐渐地走出香港,继而走向世界。

内地:1985年,捐款1000万港元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2013年,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自1985年,捐款教育领域47.5亿港元、在各地建设逸夫楼近6000座。

香港:1973年,捐款50万港元在“苏浙公学”建图书馆;1977年,出资600万港元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1980年,捐款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学院;1984年,为香港红会捐款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

台湾:1999年,捐款2500万港元救助台湾9·21地震灾民;2009年,台湾8·8台风,赈灾捐款1亿新台币。

英国: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镑,成立中国研究所。

美国:在旧金山开办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

南亚国家:2005年,印度洋海啸,赈灾捐赠1000万港元。

捐资文化教育

邵逸夫先生曾说过:“中国要强大,教育太重要了。我看到国家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呀!我的捐款重点在教育,培养人才,做些实际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先生以及邵逸夫慈善基金会将目光投向内地,出资1000万港元协助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继而,邵逸夫基金陆续在内地捐建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0多个省份。近年来,邵逸夫基金会还对中西部大中小学的教育设施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据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14年1月7日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基金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已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达6013个,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当你打开百度地图,搜索邵逸夫学校和教学楼,你就会看到眼前这幅景象,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就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邵逸夫学校和教学楼,它们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更具说服力。逸夫楼已成为许多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也是我们学生时代重要的记忆符号。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邵逸夫基金教育捐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为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过去30年里,邵逸夫基金是支持中国教育普及的重要民间力量之一。

2002年,邵逸夫基金会还创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以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有杰出贡献,或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邵逸夫奖”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一百万美元,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第十二届(2015年度)“邵逸夫奖”三个奖项的得奖者名单已于6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并将于9月24日在香港举行颁奖典礼。

1977年,由于热心公益以及对影视业的贡献,获得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回报这位老人的慷慨,特地将国家编号第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2008年,中国民政部授予邵逸夫“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美国旧金山政府则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田家炳基金会

田家炳,一个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家喻户晓的名字,与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它是奋斗的象征、实业的象征、慈善的象征、公益的象征。

田家炳基金会是田家炳先生于198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机构,资金来源全部由田家炳先生个人及其家族公司捐献,田家炳基金会由董事局严谨管理。基金会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理念,以“促进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并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中国教育素质,贡献国家”为使命,以“兴学育才,推广文教,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于在两岸四地捐办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注重教育,实践“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的信念。

教育硬件与软件并重

开展工作的前期,田家炳基金会尽已所能回馈香港。积极支持香港各大慈善机构如东华医院、保良局、博爱医院、仁爱堂等兴办社会福利活动,捐资兴建以“田家炳”命名的图书馆、疗养院、综合医疗中心、家务助理服务中心、老人中心、青少年中心、小学、幼儿园。在大专院校方面,资助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大学多种项目,包括教学楼、游泳池、学术研究基金、大学基金、奖学金和贷学金等等。

与此同时,田家炳基金会积极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内地捐资重点以硬件为主,订制资助师范大学与中学的申请章程,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以及捐建“田家炳中学”。截至2014年10月,受惠的内地学校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39所师范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41所综合性大学,均有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的“田家炳教育书院”“田家炳艺术书院”。同时,捐建的以“田家炳”命名的中学达160多所。另外还包括一些专业学校、幼儿园,以及1700间农村中小学图书室。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田家炳基金会近年来逐渐将捐资重点转向软件项目。2010年更以提升教育素质、学校德育、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为主要项目。主要资助三个范畴:促进德育教育、弘扬中华文化、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教育素质。陆续开展了重庆田家炳项目、吉林田家炳项目、苏沪皖赣田家炳项目、陕西田家炳项目、甘肃田家炳项目、甘肃农村校长培训、田家炳中学奖学金、北师大教师情感项目、教育部培训项目、中国特殊教育培训等项目。例如教育部培训项目和北师大教师情感项目:

教育部培训项目:2014年,田家炳基金会每年捐款400万元人民币,通过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实施“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以期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尽其绵薄之力。

北师大教师情感项目:2014年至2017年,田家炳基金会资助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建构”项目。该项目旨在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善的品性的年轻一代。

情系桑梓  福泽九州

田家炳先生希望透过基金会,略尽绵薄,以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素志。田家炳先生曾在经济危机时变卖家产,只留一栋公寓居住,为的是他捐资兴建的“田家炳中学”工程顺利实施。他说听着学校里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是一种精神愉悦,使他更有动力。他没有将财富留给自己的9个儿女,2009年田家炳先生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并广邀社会贤达参与基金会管治,自己退任为无决策权、无投票权的荣誉主席职衔。老先生说:“留财富与子孙,不如留德行于后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曾评价田家炳先生“名标星座,泽荫神州”。

田家炳先生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倾注心力。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使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田家炳先生的高风亮节,赢得了社会各方的称颂:1982年香港总督尤德爵士颁授英女皇荣誉奖章;1988年台湾最高当局颁赐“热心公益”金匾;199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亲授M.B.E.(Member of British Empire)大英帝国员佐勋章;2004年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他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一百位慈善人物;2006年获中华慈善总会颁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浅谈中国乳业的覆灭与希望 篇4

2010年中国乳业又经历了一次灭顶之灾,不仅三聚氰胺阴魂不散地又卷土重来了,而且更为恐怖的性早熟事件让中国乳业跌入谷底。虽然最终肇事奶粉事件被卫生部平息了,但是留给大家的阴影却挥之不去。

在中国乳业连续不断的风波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乳业正在朝着覆灭的方向前行,以奶粉产品为主的中国奶粉,在经历了大头娃娃、结石宝宝和性早熟婴儿后,市场正在逐渐被瓦解,未来正在走向覆灭。而最新的液态奶测评结果也显示,中国液态奶的消费信心已经大不如去年,消费者对中国乳业产品开始失去信心,对中国一线乳业的满意度和信心都大不如前,如此惨淡的景象,实在是让中国乳业值得很多反思。那么中国如何到底面临什么危机和未来希望将在哪里升起呢?在中,我将以个人对乳业的了解,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看待中国乳业的发展,正确认识中国乳业与国外乳业的差距。

1 中国乳业的覆灭———儿童奶粉产业已经彻底跌倒

很显然,中国儿童奶粉产业,经过了2008年三聚氰胺和2010年的性早熟事件,已经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唾弃的对象,中国奶粉产业的跌倒已经不容我们忽视了。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反映出来:

1.1 消费调查:90%的白领不会选择中国奶粉

性早熟事件发生后,本着研究行业的心态,本人特意调查了一些孩子处于哺乳期和即将进入哺乳期的年轻父母,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购买国产奶粉,绝大多数人宁可选择国外奶粉,也不再相信国内品牌。有些人甚至开始理性回归,宁可自己喂养,也不要孩子喝奶粉。在这种大的消费心态下,国内奶粉代购生意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组团购买国外奶粉,已经成为了时下新兴的一种消费潮流和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宁可多花钱买洋奶粉,也不要少花钱买孩子受罪的心态。毕竟孩子越来越金贵的今天,没有父母会拿孩子的未来当赌注,把宝压在根本不能信任的国产奶粉身上。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国产奶粉已经是进入坟地的产品了,已经不可能再获得大家普遍的认同和肯定了。未来国产奶粉的修炼之路将越来越艰难,前途将越来越险恶,在品质上不能让人信赖,那么结果只有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1.2 竞争现状:外资品牌已经占领中国奶粉先机

消费者不信任国产奶粉的心态和迷恋国外奶粉的事实,在销售上也已经足以反映出来了。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乳制品19.2万吨,价值4.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和76.4%。一项调查显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下,外资奶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初的不足60%上升至80%左右。同时,国内奶粉对进口的依存度在不断提高。经过这几轮风波之后,洋奶粉完全已经掌握了中国奶粉产业的话语权了,成为中国奶粉产业的主导者。

加上众多国外资本投资到中国乳业上,未来洋品牌将不断加强地中国乳业的控制,使中国奶粉难以应对其品质加技术和资本的三重压力,最终被迫沦为洋奶粉的垫脚石,在市场上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1.3 业内揭秘:绝对不喝自己品牌生产的奶粉

作为中国乳业中的一员,也许没有人愿意看到洋品牌统治天下,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产品被自己的人民所唾弃。事实上,中国奶粉的覆灭同时也表现在内部品质管理上。因为一直在做快销品,并且与乳企有过交道,所以总能听到一些内幕消息和真实写照,曾经就有客户坦言,他们曾经服务的奶粉企业,产品出现问题也是常有的事情,什么铁钉、手套的,很难避免,所以一般情况下,出现问题公司都会花点钱息事宁人,而且自己公司的人从来不喝自己品牌生产的奶粉。如此内幕,说的人轻巧,听的人却很承重,作为知名的奶粉品牌质量都如此,更何况那些知名度一般的小品牌了。

在面对消费者的全盘洋化和国内奶粉企业的洋品牌主导之后,中国奶粉产业的衰败已经可见一斑了。尽管这次国家已经为始作俑者圣元验明正身了,但是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疙瘩却始终难以剔除,最少在近几年不会有什么好转,除非中国奶粉产业彻底更新换代。否则在这种残破的局面上,很难建设出美好的世界来。

2 中国乳业的希望———低温牛奶已经抗起复兴大旗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17日发布的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液态奶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为72.49分 (满分100分) ,低于去年的76.2分。其中,得益、辉山、长富三个品牌位列消费者满意度前三位。从行业角度看,消费者感知质量和品牌形象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弱。表明消费者对液态奶的质量和品牌最为看重,而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同时,消费者对滥用增稠剂、香料、防腐剂等添加剂,纯度低保质期不够长,标识、保质期、产地、厂址等标识不清晰,生产日期更改,价格波动太快,袋装奶包装袋不够卫生、易破损、塑料有味、掉色等问题表示不满意。

区域低温巴氏奶荣登满意度冠军榜首: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中国液态奶顾客满意度呈下降趋势,但是中国乳业的希望却再次凸显其价值,那就是被消费者所并不能完全认知的区域巴氏牛奶,去年曾经看过一遍报道,称区域巴氏牛奶捍卫了中国牛奶的未来,现在当满意度调查公布出来之后,再次得到了论证。从这次前五名排名来看,得益、辉山、长富、天友和佳宝五个品牌都是典型的巴氏牛奶品牌,常温牛奶品牌就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品牌,也不能进入消费者满意度前五名之列,实在令人惋惜不已。(见表1)

2010液态奶品牌满意度前五名,而2009年得益、圣元、辉山、宁波奶和三元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80分,其中得益乳业两年荣登满意度冠军榜首,成为中国乳业十足黑马。

3 中国乳业的出路———消费者满意度应成为衡量乳业品质的基础

要想抵御外资对中国乳业的掌控与市场的占领,防止外资品牌挟品质不断涨价掠夺中国老百姓财富,个人认为提高生产标准和经营者的素质,以及把消费者满意度纳入到考核中来,建立从生产到经营再到消费的三级防护网络,才是中国乳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靠资本输出很难建立中国乳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靠行业自律更难保证中国乳业在国内市场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乳业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分额不断提升。在国标中纳入消费者的常态满意度评级,有助于中国乳业走出闭门造车的自律机制,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用市场满意度来检验乳品品质是最好的标准之一。

从中国质量协会及全国用户委员会两大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乳业在经历危机之后,以得益、辉山、宁波奶为首的区域低温牛奶品牌获得了全面提升,市场的消费者满意度超越了蒙牛、伊利、光明等全国一线品牌。无独有偶的是,在2010年最新全国液态奶用户满意度全国测评中得益、辉山、长富、天友和佳宝继续颠覆全国一线品牌统治地位,彻底改写了中国乳业发展格局中的历史,让全国一线品牌黯然销魂,成为满意度的配角,其中得益牛奶又一次领衔中国液态奶顾客满意度冠军,实在值得中国乳业为之振奋。对于得益等区域企业来说,这无疑是社会对自己最好的肯定,能很好地激励企业继续做好品质管理,为乳业发展奉贤自己的力量。

读郑强中国的希望演讲稿有感 篇5

说实话,看这篇演讲稿,是痛心的,其中几次我都停下来叹息。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兴趣,教育让我们疏远了自己的民族,教育使我们不敢不会去挑战,去批判所谓的权威……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兴趣,郑强在演讲稿中说到,他不看好那些辛辛苦苦的中学老师们,他认为他们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这何尝不是中国目前的一种普遍现象?还记得新闻中曾报道过由于作业过多,小学生都是拉着像行李箱那样的书包回家的,那么瘦小的身体,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拉那么一个我们成年人都会觉得沉重的行李箱,孩子,你辛苦了!想起了余秋雨在《道士塔》中写道,他想在沙漠里拦住斯坦因盗我们敦煌文物的车子,但又苦于如果真的拦下了,偌大个中国,哪里会接受这些蒙着尘土的经卷,孩子,我有时也想像余秋雨那样拦住你们,但如果真的拦住了,可怜的孩子,我又该如何对你们说?如何教你们做?你们又能去哪儿呢?难道能出了中国?还有我曾经被学校安排支教的时候,去偏僻地方的小学教语文,作文中很多学生都流露出了作业太多,而不能去干自己喜欢的事的苦恼,偏僻地方姑且如此,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城市呢?小学生姑且如此,中国那么多中学生呢?试问一下如此沉重的学业压力,如此广的受众,我们的孩子,哪还敢有自己的兴趣?倘若孩子眼巴巴地对家长说兴趣,恐怕家长只会轻率地回一句“不务正业”吧。

教育让我们疏远了自己的民族。看看我们中国的英语教育,就知道我们的汉语已被冷落到了何种境地!郑强说:“外语说的可怕一点,就是一种文化灌输。”而我们却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甘愿去赴这种灌输。由于要响应邓小平曾经提出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当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们的祖国就开始主动要我们接受这种文化灌输了,小学生!汉语基础都没有打牢呢,又要逼着他打英语的基础,两样都干,这是学笛卡尔二元论吗?但要知道二元论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出来!还是在支教的时候,有一次我让一位学习还差不多的孩子给我拼一个拼音,他竟然用英文字母的发音给我拼了出来!这不可悲吗?一个整天吃着中国的粮食,踏着中国的土地的民族,中华民族,她的后代,竟然在拄着英语的拐杖读自己的语言!在一个正是学母语的年纪却要孩子学英文,这是在暗示:孩子,你有两种母语,你有两个祖国吗?!再看看我们的大学生,每每为了不能过四六级而夜不能寐,而终于过了,想给多时未联系的好友报喜,却突然发现,连好友姓名中一个较难的字都不会写。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字都传承不下去,这个民族消亡之日是指日可待的!猛然间想起了前几年的一部电影《全城高考》,里面的那位男老师在劝一位家长时引用了尼克松的一句话“当中国人失去自己民族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攻打它了”,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会不寒而栗……教育让我们不敢去挑战,批判权威。郑强说他的学生里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布置一个问题,总是想着查资料,白天在图书馆泡一天,晚上手里不拿点复印的东西,就觉得没有收获。我们从小就开始学,我们当学生时,只要是问题,就知道这后边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小时候崇敬着这个答案,慢慢的我们开始畏惧这个答案,每次做完一份题,我们都会恭恭敬敬地用红色的笔写着那些标准答案一点点掩盖住自己那笨拙的回答,岂不知我们那份看似笨拙的回答里却孕育着可以让那标准答案黯然失色的东西,我们否定了它,也就否定了自己的思索,我们一次次用红笔显现着那份标准,我们也就一次比一次更深地陷入对它宗教般的膜拜,于是我们失去了反抗,熄灭了自己的思索。试问一群如此可悲的人,如何叫他们去反抗自己深信了那么多年的东西?

沼气燃起中国农村的希望 篇6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库”估算,我国每年仅人畜粪便资源若全部用作沼气资源产生的理论沼气量大约为1300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达9300多万吨。这是一个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库,但是,目前这一能源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因此,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对顺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沼气工程建设作为农村一项基础公益设施建设,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建设项目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农村丰富的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开发出优质能源,还能彻底改变农村的生存环境和卫生状况,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文明。因此,沼气工程建设被各级政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重点实施。

沼气工程是一项富民工程。在农村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其产出的沼气可用于日常生活做饭、照明,能大量节约柴火、煤、液化气等,仅此一项,全年估计可节约农民支出500元以上。其产气后的沼液是一种完全腐熟的高效无害的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明显降低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减轻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各地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沼肥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以“猪沼果”、“猪沼渔”、“猪沼菜”等为主的农牧沼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了一大批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有力促进了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村家用沼气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农户生活支出,另一方面还促进了养殖业的规模和种植业的发展,特别反应在猪沼效益上,养猪为产出沼气提供气源材料,沼液又可养猪,互促互补。同时,鸡、鸭、牛、羊等畜禽养殖,以及沼肥养鱼等农副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沼气工程又是一项生态工程。近年来,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大量污粪露天堆沤或直接排放,污粪中的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机物和硫化物大量挥发,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农村卫生状况,极易传播疫病,既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畜禽养殖业本身的发展。农村家用沼气工程的实施,成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和综合利用废弃资源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关试验表明,在农村建设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所产沼气基本可以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能,每年节约用柴近2000公斤,相当于封山育林2668平方米*9穴4亩*9雪。大力发展沼气工程,能够较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创造良好的生态生存环境。

沼气工程更是一项希望工程。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建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沼气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把它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重要项目实施。结合农村改厨、改厕、改栏、改水、改浴等环境改造工程,启动了诸如沼气扶贫工程、生态环境综合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山江湖开发项目、水保项目以及小康村建设等项目。随着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正在客观地改变着目前农村的面貌,点燃中国农村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鸟语花香的现代新农村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中国的希望 篇7

由阿尔罗萨公司创办的俄罗斯欧亚钻石中心正式启动。俄罗斯钻石矿业企业阿尔罗萨公司总裁安德烈·扎尔科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宝石消费还有巨大提升潜力, 作为俄最大的钻石开采和加工企业, 阿尔罗萨希望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扎尔科夫表示, 欧亚钻石中心在自由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创建, 是一个由金刚石开采、成品和饰品加工和销售企业、鉴定中心、银行、保险公司、专业物流公司以及海关和监管机构组成的大型集群;依托自由港的优势, 面向亚太市场开展金刚石和钻石成品的进出口交易。项目的总投资额为4.5亿卢布 (约为4600万人民币) 。目前, 该中心的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 包括生产区域、办公区域、海关、展览中心、销售平台和仓储平台。预计在五年之后达到8000平方米。

扎尔科夫指出,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钻石饰品消费国。在所有金刚石出产国中, 俄罗斯目前是中国的最大供应商。俄罗斯天然钻石品质高, 受到中国首饰加工企业的青睐。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这一领域的交易量还将大幅提升。因此, 根据阿尔罗萨公司的销售战略, 中国市场将是其首要拓展市场, 公司认为双方在扩大合作、提高钻石原料开采和成品交易量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网易新闻)

中国的希望 篇8

日本投降后, 美国将一本完整记录日本重工业的资料交于国民政府, 并希望中国向日本提出巨额战争赔款, 这笔巨额赔款的结果将剥夺战后日本全部的重工业, 仅保留食品工业及部分涉及民生的轻工业。这是美国希望通过中国向日本索赔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的重要手段。

而宋子文档案对这方面东西的记录非常多。同时, 还有国民党抗战胜利后进行的“光复接收”, 接收了哪些机构?这些机构位于哪里?它当时建筑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些建筑的作用等都有详细的登记。“宋子文档案”还详细描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细节, 比较精彩的有宋子文和蒋氏幕、属、友的关系。

吴景平举例说, 宋子文在美国时消息不灵通, 便会让朋友、下属去帮着打听一下蒋先生都做过什么事。然后能见到李士珍常常会劝阻宋子文, 让他忍着。他对宋子文说:“子文, 你要想开一点, 蒋介石就是这样的, 你不听他是不行的。”

还有宋氏兄弟、姐妹、妹夫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 让人叹为观止。比如, 因史迪威事件, 蒋介石与宋子文的关系降至冰点。有一次, 宋子文想去美国参加会议, 但是没有资格, 他不敢和隔壁办公室的蒋介石直接申请, 便先打电话给美国的小弟宋子安, 让他将此事转告大姐宋霭龄, 又通过宋霭龄向孔祥熙透露消息, 由孔祥熙向蒋介石汇报。不料, 兜个大圈子后, 蒋介石还是拒绝了宋子文的申请。而且还是孔祥熙告诉宋霭龄, 宋霭龄再告诉宋子文说“你不能去”。这一事件反映出蒋宋间的微妙关系, 也能解释为什么身为外交部长的宋子文居然没有出现在开罗会议的现场。“宋子文写了很长的这种电报, 反映作为外交部长、国舅, 自己的处境是苦不堪言。这方面的东西我们今天看到可能一笑了之, 可是在那个时候状况非常复杂。”吴景平教授说。

中国的希望 篇9

大量西方的舞蹈传入中国, 其中还包括交谊舞。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人——尤其是男女之间——在肢体上的束缚。随之, 一批舞蹈传习所被创办。这时, 还出现了一位不论在舞蹈界还是在音乐界都颇有声望的人——黎锦晖, 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可怜的秋香》等在中国广受欢迎。与裕容龄相比, 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中国民间歌舞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是百年之前的中国, 一个世纪的轮回之后, 历史又重演。有人称21世纪初中国舞蹈的发展是一个“进取与回归”的时代, 有舞蹈《也许要飞翔》、《士兵与枪》;也有原生态的《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大量舞剧也在涌现:《大红灯笼高高挂》、《洛神赋》等是影响较大的作品。相似于20世纪初的舞蹈发展, 这是不是人们通常讲到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被我们讲说, 我们自身又把过往重复。但应当看到的是, “走出去”“奠基人”“进取与回归”这样的字眼都太正义。让我们暂且抛开局内人的迷惑, 试想一下几个问题。

一、古典舞的历史能否覆盖芭蕾的盛行?

这个标题提出的动机绝非狭隘的民族情结。中国古典舞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体现和复兴, 而芭蕾从产生到发展、兴盛不过几百余年。中国古典舞的界定至今不是太清晰, 还有各个流派的代表一直在争在抢, 到底谁更“根正苗红”。与此比较, 芭蕾甚至已经被“程式化”了, 也许我们在这里可以把“芭蕾的程式化”看成一个褒义的评价——有了完整的体系, 才会有程式;程式束缚人, 才会有米歇尔·福金对芭蕾的改革和伊莎多拉·邓肯对自由的追求。古典舞悠长的历史, 能否覆盖芭蕾的盛行?一个舞种只有成熟、完善起来, 并且经历长久的存在, 人们才会对其产生倦怠, 从而孕育出新的舞蹈形式。所以中国古典舞蹈走的路不长, 但步伐很慢。

二、中国的舞台能否留住演员的脚步?

现在能够波及世界每个国家的舞蹈是芭蕾, 而芭蕾国际著名比赛, 例如“洛桑舞蹈大赛”、“赫尔辛其舞蹈大赛”几乎成了芭蕾演员签约会。各国名团纷纷簇拥在比赛现场, 获奖的选手在比赛结束后会被立马签下。而中国的演员因为基础打得牢固, 通常都会拿奖。这样中国舞蹈界就在无形中失去了很多人才。“还有什么比一份像样的工作更具吸引力呢?”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感慨。中国的舞台能否留住演员的脚步?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为自己热爱的艺术献身, 而且为艺术献身也不一定非在本国的舞台上——这是对于一个舞者个体的发展来说的。而对于一个国家, 在它发展之初, 人才流失是必经的伤痛。

三、面对困阻我们该束手吗?

现在人们爱用一个词, 叫“甜蜜的忧伤”, 这也是我们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特定的产物。人们手中握着幸福, 却又惟恐幸福太短暂。中国在发展, 舞蹈在发展, 并且发展得不慢。我们在跟着前行的大潮往未来赶的时候, 要经常回头看看有没有因为走得太急丢失什么。

面对困阻我们该束手吗?中国舞蹈发展面临的问题只是社会的缩影, 为什么我们会不满?因为有人发出不满的声音。只要有不满的声音发出, 就证明我们的生活还算得上美好——我们庆幸, 同龄人中有韩寒。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整天地不满, 我们听他的抱怨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庆幸, 当在经济学界还有一定威信的郎咸平企图为郭美美母女平反的时候, 有人站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失败的采访, 而且弄巧成拙。郭美美可以毁掉红十字会, 但她拯救不了红十字会, 这是一个装饰得艳若桃花的创口, 让我们看到整个肌体的腐烂。”我们庆幸, 有人在关心为何百姓买到的大白菜1块多1斤, 而山东的菜农还因菜价太贱而自杀;我们最终庆幸, 有这么一块领地, 让我们激愤, 让我们抱怨, 也给了我们空间, 去修葺中国过快的发展。

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 我们该去展望吗?还是自己暗地里悄悄地希望一下就好。展望是领袖们干的事情, 我坚信这样的人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希望是我们干的事情, 有改变社会的念想, 就先改善自己, 因为自己才是构成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只能做到, 很多人却做不到的, 如此而已。

摘要:回顾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 是融合与蜕变的过程, 在迂回辗转中曲折前进。受西方芭蕾和古典舞蹈意识形态的影响, 中国舞蹈未来的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是随波逐流还是浴火重生, 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的希望 篇10

奥运会对平板电视销量的拉动作用有158%, 从这个角度来看, 奥运会促进平板销量的增长毋庸置疑。更能说明奥运会带给消费电子行业的影响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企业加大力度的促销。但这一浅层次的影响, 将随着奥运会的结束戛然而止。

对于“后奥运”时代, 中国消费电子企业需要做的仍然是品牌的提升。

“我和你, 心连心, 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 千里行, 相会在北京……”当沙拉布莱曼从英国来到中国, 站在鸟巢中心与刘欢同唱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时, 我们感受到了奥运会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冲击, 也不禁为身为中国人而激动万分。而我们的消费电子品牌却先于我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 早早地迎接了奥运会的到来。当16天的赛事落下帷幕, 中国收获了51枚金牌, 贝克汉姆开出飞向奥运会下一站“伦敦”的足球时, 我们的消费电子品牌也因为奥运会收获了希望。这种希望或许可以带领他们从此走向世界。

来自希望赛的中国力量 篇11

回顾过去,希望赛第一个男子青少年冠军、年仅14岁的李昊桐,早在2010年就曾打进VOLVO中国公开赛。

当年,李昊桐的成功尚属个别现象。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希望赛球员尤其是青少年冠军们,通过参加VOLVO中国公开赛的资格赛,用自己的实力赢得比赛,赢得打进高手云集的VOLVO中国公开赛的机会,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磨练自己,开阔眼界。

看到那么多的希望赛球员,尤其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球员,小小年纪就靠自己的实力赢得VOLVO中国公开赛的入场券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当年置身VOLVO中国公开赛现场,在亲身感受高尔夫比赛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同时,笔者也深切体会到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尴尬局面: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中国球员在VOLVO中国公开赛上努力拼搏,但是仍然结局黯然。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中国球员能傲然地站立在这个舞台上,与那些顶尖的国际球员决一雌雄,一争高低,也让中国人出口气,扬扬威?

2009年,以“迈向高水平的第一步”为宗旨的希望赛诞生在高尔夫回归奥运前夕,2010年,在2009年12月以优异成绩获得男子冠军、年仅14岁的李昊桐,开始出现在VOLVO中国公开赛的赛场;随后,13岁的关天朗、12岁的叶沃诚、15岁的窦泽成等希望赛年轻小将们,纷纷出现在VOLVO中国公开赛赛场上,以自己的努力证明着来自中国的高尔夫力量!

其实,不止这些在VOLVO中国公开赛上表现优秀的青少年球员,还有那些从希望赛转战到职业赛场的球员们,他们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VOLVO中国公开赛的赛场上。

如今,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们开始活跃在国内、国际赛场时,我相信,不会再有一个人扛大旗好累的孤寂。现在,是中国高尔夫新人辈出的时代。

而谈到希望赛上的明星球员,正如2013年希望赛提出的新口号“看得见的未来”一样,希望赛的明星球员关天朗、叶沃诚、窦泽成,用他们一次次在职业赛场上的破纪录、创最小、争最佳,再次演绎了中国高尔夫看得见的未来。

关天朗

关天朗,一个14岁的少年。当然,现在整个世界高尔夫中,这个名字都不再陌生。在2013年的首场大满贯赛上,关天朗打破了美国大师赛的最年轻参赛纪录,并在那场比赛中获得晋级。这个孩子,就是这样真真实实地轰动了整个世界。

那时候,整个世界为之哗然,关天朗占据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世界第一泰格·伍兹、高坛三巨头(尼克劳斯、帕尔默、普莱尔)都对其另眼相看。“关天朗”成为了讨论的热词,打个出租车,司机师傅都会跟你攀谈几句并不太懂的高尔夫,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那孩子,真厉害!”

叶沃诚

一战成名!这是对这个12岁少年最直接的诠释。他与职业、业余高手同场打拼,成功闯入2013年中国公开赛正赛,也同时闯进了大众的视线。套用一句流行语:“高尔夫,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青少年的舞台,真是丰富多彩。关天朗在美国大师赛上,创造了最年轻的参赛纪录、最年轻的晋级纪录。叶沃诚则在国内举行的欧巡赛上创造了最年轻的参赛纪录,以小关天朗10个月的年纪,打破了其曾创造的最年轻纪录,优秀选手继往开来。

窦泽成

窦泽成是何许人也?相信放眼现在的中国高尔夫界,大家对他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举爆发出来,让人想不注意到他都难。

2013年,窦泽成可谓是状态爆棚,在中国公开赛华南区资格赛上,以3杆优势赢得冠军后,率先入围正赛。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正赛中不畏世界大牌球手,成为3个晋级的中国内地球员之一,并在4轮之后,成为表现最优秀的中国内地球员,获得代表荣誉的荣高棠奖。而后,窦泽成在南山大师赛资格赛上再突围,成为唯一入围正赛的业余球员。

中国的希望 篇12

本届时装周特辟了“院校发布”板块, 此举旨在扶持优秀青年设计师成长,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才华, 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此次有国内6所知名时装专业院校的近200位优秀毕业生参加了作品展示。除了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此前多次参与时装周发布外,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是首次参加。这个借助时装周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为大学生搭建的“发现灵感, 孕育希望”的舞台的活动, 受到高等院校师生的普遍欢迎。

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发布会:龙行天下国际互联

3月29日, 中国国际时装周院校发布的主力军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发布会在北京饭店举办。活动现场评出了2012“北服·SEVEN DAYS”优秀毕业设计的各项大奖.并邀请台湾实践大学, 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 (MOD’ART) 来共同打造一场最潮流、最时尚、最前卫、最振奋的饕餮盛宴。

2012“北服·SEVEN DAYS”三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的主题是“辰”。2012年是壬辰龙年, 龙年伊始, 北服就以“龙行天下、国际互联”的姿态, 将国际领先院校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成果与专业气氛引入中国国际时装周, 彰显了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在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 北服承办的2012BIFT-ITAA国际联合研讨会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举行。北京服装学院+台湾实践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的三校联展以及国际高端的专业学术会议, 让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院校舞台更具国际化和开放性。北服的时尚舞台愈益开放、互联、交融, 也彰显了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届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实验性, 探索性, 当代性

4月1日下午, 作为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届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在北京798艺术区D.PARK第一车间举行。

本次发布的55件作品, 出自服装专业22位本科毕业生之手。同学们通过新兴材料的尝试和独特造型手法的使用, 诠释了他们对于当代社会形态的洞察和反思。当自由的艺术热情结合了理性的思考, 一台颇具实验性、探索性和当代性的发布会便呈现在观众面前。发布会既是同学们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 也是他们走出学校、迈向行业和社会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发布会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首秀中国国际时装周

2012年4月1日, 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现场,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隆重举行。

该校学生作品秀以“切·合De-”为主题, 分成四个系列, 分别为“逆旅、小丑的魔术、触、异空间”, 共有100余套服装。这些入选作品都是从2012届服装专业毕业生作品中挑选出的优秀作品。校园准设计师们打破固有的美学标准, 将面料、图案、色彩等各种元素进行艺术化拼接与混搭设计, 实现了厚重与轻盈、收敛与外放、密实与透明和谐统一。在发布会的T台上, 该校冠军模特充满自信的表演, 让人们感受到了未来名模的强大魅力。第十七届新思路模特大赛冠军钟阳阳, 2010年中国内衣模特大赛冠军张恩, 2010年新塘牛仔模特冠军张莹, 第十八届新思路模特大赛湖北赛区冠军朱薇等, 在自己的大学毕业之际, 踏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 在中国最高端的时尚舞台上, 用精彩的演绎为自己的大学时光画上完美的句号。第五十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季军、中国总冠军袁思怡;第三十六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冠军庞盼盼, 第三十五届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冠军陈爱家等, 将作品的美学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时尚大餐。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发布会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4月1日,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发布会在751D·PARK中央大厅举行。本场发布会作品是服装设计专业08级毕业生部分优秀作品, 共百余套, 主要为高级成衣系列。设计以时尚、创新、商品化为原则, 设计理念从中国传统文化到街头即时文化, 注重现代文化思潮多元化的融合渗透。设计元素以解构性无序、破缺的重组切入作为作品主要表现形式。面料上采用织花绒、平绒、棉绒、皮革、针织、麻类等织物材料;色彩上运用黑、白、灰、红常用色及相应的时尚色;款式造型强调结构及局部细节的原创性, 设计形式表现别具特色。

整场作品发布通过造型结构、面料材质、装饰工艺的创造性运用及作品表现尺度的把握, 较好地体现了高级成衣设计的内涵品质。发布的作品不仅反映出学生们具有开拓性探索精神, 也显示出学生们已较好掌握了服装的专业技术技能, 同时给各个院校提供了交流的学术平台, 为企业提供了院校与社会的有效链接。这次设计作品的展演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自信心。

同时, 时装周期间举行了“汉帛奖”第20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决赛, 大赛主题设定为“跨越”, 要求参赛选手为出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影视明星设计晚礼服, 让跨越的设计理念在晚礼服中得以华丽呈现, 本次设计大赛是一次跨国界的沟通, 诠释国际化的时尚概念。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08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陈龙的设计作品《女主角》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银奖。

在服装周期间, “浩沙杯”第一届中国健身服饰设计大赛决赛于3月29日举行。大赛的主题为“自然之语”, 要求设计师运用“自然的语言”来传达瑜伽这种运动形式的独特性。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08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田澍的瑜伽服装设计作品《灵悟》作品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金奖。

与时尚对话的新生语言: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12届服装毕业设计展演

4月1日下午, 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院校毕业设计作品展演的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专场, 在北京751D·PARK中央大厅隆重举行。

中国美院2012届服装毕业设计参加本次展演的作品有15位同学8个系列共46套服装, 由两位青年教师吴碧波、李艾虹指导。设计题材丰富, 汇聚了学生在时尚领域不断创新的精神, 对生活新观念的挖掘, 体味生活态度的开拓和设计个性的演绎, 与时尚对话的新生语言。每个系列都充分展现了学生青涩却大胆的想象力:对材质与色彩的尝试, 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语言来表达对时装常规语言的挑战;对时装空间结构语言的深入研究, 注重简约与内涵的结构创新;甚至突破服装视觉、触觉的外在表达, 尝试嗅觉、味觉领域的创新和试验。作为未来的新生代设计师, 同学们通过毕业作品作出了对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着装的未来观念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设想和思考。

在本次时装周, 设计艺术学院2012届服装设计毕业生黄椒椒、张婧两位同学的作品荣获“绮丽杯”新人奖, 设计艺术学院获得“育人奖”荣誉称号。该奖项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绮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他们的设计理念注重现代文化思潮的多元性融合渗透, 运用了设计元素的结构性切入以及对面料、图案、色彩等各种元素进行艺术化拼接与混搭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法;大学生们希望通过打破固有的美学标准, 实现独具特质的创意。

对成长的感悟, 对美的追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精彩亮相

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大学生日活动的大连工大服装学院2012届毕业生设计作品——19套参展系列服装, 是历经学院初评、复评、三评及大连时装周终评展演等环节的多次筛选, 从数百套毕业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新生代设计师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成长的感悟, 对美的追求, 对创造与创新的渴望。其中《暮木》、《拾荒的不死鸟》等十套系列作品被评为服装学院2012届十佳优秀毕业设计, 并进行了现场颁奖。

上一篇:燃气轮机系统下一篇:作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