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种子(通用8篇)
希望的种子 篇1
2008年秋, 新的学年开始时学校安排我担任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半学期以后, 经过我的严格管理和教育, 大多数学尘在纪律、学习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然而一名男同学却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叫苏城诚, 在没有接本班以前, 我就知道他学习成绩差, 语文、数学两门加在一起也不达60分, 组织纪律性差, 课堂上小动作不断, 课后更是不完成家庭作业。接任本班, 我就把他作为重点转差对象, 但第一次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就让我失望透顶, 在我灰心丧气时, 我忽然想起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因此, 期中考试后,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 摸清他后进的原因, 洞悉他的内心世界, 我了解到, 他自信心缺乏, 再加上知识欠缺了很多, 就干脆破罐子破摔。
知道原因后, 我就打算用爱心来帮他重塑自信, 课堂上我尽量抽简单的问题来提问他, 并及时给予表扬:课后经常找他聊天, 帮他消除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 感化他, 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 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 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 不要歧视他, 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 耐心地帮助他, 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 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 教育他。有时, 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 说他不太听话, 不太乐学……此时, 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 慢慢来。后来, 他取得进步时, 除了表扬他, 我还鼓励他说, 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 特别是同桌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 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苏城诚同学这个案例, 我认识到后进生也能转优, 教师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学生, 而是要唤醒他们沉睡的良知和潜在的能力。智力因素较弱的学生, 思维不活跃、悟性不好, 只要我们引导得法, 紧抓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 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 作为教育工作者, 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 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我们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吧!
希望的种子 篇2
小时候,我是一个调皮、爱捣蛋又不思进取的坏学生。人人见到我都会害怕,能离我多远就离我多远,甚至于我父母见了我都会摇头叹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依然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新来了一位女老师,她长得可真漂亮‘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那稳重端庄的气质,我这样调皮的人见了她都会小心翼翼的’可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总喜欢粘着这位新老师,我却喜欢远远地看着她,感觉这样就已经很满足了。不过,一次简单的小考后,我和老师的关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每次考试过后,成绩都会帖在教室的黑板后,而我的成绩总是在班上的最后几名。这次,我依然和往常一样,还是倒数第一名。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我狼狈的逃回座位。这时,有人将手放在我的肩膀上。我转过头对上了老师那双笑盈盈的眼睛,我顿时变得手足无措起来,因为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这样近距离的接触过,即使是我的父母也不例外,我只好将头埋地低低的。老师接过我手中的试卷,小心翼翼的摊开,认真的对我说‘’其实你并不比别人差‘’这句话至今依然鼓励着我,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我开始翻开课本,好好学习。终于,我的成绩排在了班上的前十名。我兴奋得涨红着脸,犹如珍宝似的,小心翼翼的将试卷递给老师。老师看着试卷上鲜红的100分,激动将我搂在怀里。我从未告诉任何人,那个下午,我是多么怀念。怀念老师当时温暖如阳的笑容,怀念老师身上淡淡的青草香,怀念那个干净的拥抱……
我以为老师是上帝派下来帮助我的天使,会永远陪着我,但是美好的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因为一些缘故,教育局要求派几名老师去乡下教书。很不幸,我的老师被抽中了。依然记得老师走的那一天,雪花漫天飞舞,呼出一口气就会变成一片白雾。我早早的在车站等候,冷风中我冷得缩成一团,全身都在发抖。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转过身,原来是老师。老师心疼的看着我,问我‘’你在这等了老师多久‘’我摇摇头,发现老师脸色很差,急忙将送给老师的围巾围在老师脖子上。老师一把将我搂在怀里,紧紧抱着我。我问老师‘’老师,你还会回来看我吗‘’老师没有说话,避开我的眼睛,朝远处望去。过了一会,老师将她挂在脖子上的项链取下来,对我说‘’只要将这颗种子埋在土里,等到它开花的时候,老师一定会回来看你‘’我从老师手里接过所谓的种子,可这并不是什么种子,只是一块石头呀,石头怎么会发芽、开花呢?老师看出了我的不理解,笑着解释道‘’这是希望的种子,只要你心中充满希望,这颗种子就一定会发芽。‘’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这时,车要发动了。老师摸摸我的头,对我做最后的道别‘’老师要走了,再见‘’我当时并没有听出老师说出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多么的悲伤,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我和老师才会分开。我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第一次感到了分离的痛苦。
老师送给我的种子一直没有发芽,我问过许多人,但是他们都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是不会发芽的。可我却相信这是一颗种子,是希望的种子,是老师给我的希望。无论在今后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放弃心中的希望,完成自己的梦想。
老师,我等着你回来.
播撒希望的种子 篇3
知道原因后,我就打算用爱心来帮他重塑自信,课堂上我尽量抽简单的问题来提问他,并及时给予表扬:课后经常找他聊天,帮他消除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同桌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苏城诚同学这个案例,我认识到后进生也能转优,教师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学生,而是要唤醒他们沉睡的良知和潜在的能力。智力因素较弱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悟性不好,只要我们引导得法,紧抓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我们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吧!
把希望的种子洒满人间 篇4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 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 给了乙一个省份, 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 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 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 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 却失去了希望, 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 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 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 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 生命就生生不息!
有了希望, 就会有爱。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情, 有了爱的存在, 你会更加的努力, 更加的奋进, 更加的向上, 更加的充满动力。
有了希望, 就可能成功。假如做任何事情的时候, 没有了希望, 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为零;相反只要充满希望, 总有一天希望之舟会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那么, 希望到底是什么呢?
希望是失败者对成功的一种渴求;希望是死对生的一种企盼;希望是寒冬对春的一种向往。希望是人生的钟摆, 须臾停止不得;希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光芒四射。如果低下头表示失望, 那么昂起头便是希望。希望的路, 千条万条;希望的河, 处处可入海洋。是优美动听的歌;是奇丽无比的小诗;是令人神往的意境;是朝露、晚虹、是阳光……希望是你, 你就是希望!
希望的种子教案 篇5
1.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1)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
(2)干了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几乎要泄气了,“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还得等多久?”
(3)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2.指名读句子、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
板书:急切
泄气
兴奋
3.当我跑了无数趟瓜地浇了无数次水,却发现什么也没得到,这是,我会怎么想?
(1)说话练习:忙了老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想:———————————。
(2)指导朗读句子(1)(2),读出“我”的心情由原来的急切转为泄气。
挑战读,男女生比赛读
4.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回兴奋地对爷爷说什么?
(1)说话练习,当我看到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时,我说:“—————。”
(2)指导朗读句子,读出“兴奋”的语气
小组比赛读,找好朋友读
5.那爷爷听了我的话之后,又会怎么样呢?请你发挥想象,选择下面一题完成。
爷爷说:“——————————”。
爷爷说———,———地说:“——————————————————。”
6.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了吗?
小组交流。
引读:
7.师: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
生:——————————————————。
展开想象说一说:当我知道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来的时候,会和爷爷有一番怎么样的对话?与同桌说一说,演一演。
8.爷爷再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的种子”以后会结出什么果实呢?
五.感情朗读,再次质疑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总结全文
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希望的种子,让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教学效果的反馈读课文,提出问题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的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大胆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文找答案,有些问题一时找不到答案仍然保存着,再读课文后,让学生继续学着提问题,这时孩子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他们可能会针对标点,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提问,作为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对不同的提问作出不同的处理与评价,有些简单的可以让学生们来解答,有的可适当点拨一下,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还有的当面不作答,对于好的提问应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鼓励学生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在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将这些问题加以归纳,借用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发现其中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是有区别的,适时加以小结,提问可以从字词,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入手。
在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处的提问设计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提问,培养了问题意识,教师激烈性的语言更会让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27、一颗希望的种子教案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学习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激发提问的兴趣,学习抓住关键词、重点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种子”,请学生读,强调“种”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三声。
2、出示完整课题,读好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学生思考故事发生在哪?发生在什么季节。
(设计意图: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理解后文爷爷答应孙子在夏天播种,其实是给他一次体验劳动过程的用心良苦作铺垫。)
2、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引导学生试着提提问题。(设计意图:落实单元目标)
3、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爷爷的农场为什么那么吸引“我”?
4、交流,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好这些优美的句子。
学习生字“垛”,字义理解,字形换部首记忆。
流连忘返;学生字“返”,笔顺强化,组词。
5、区别句子
(1)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
(2)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
观察句子不同,结合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思考,哪个标点更合适?
(设计意图:贯彻课程统整理念,在教学中复习标点符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和含义,并揉和课文内容有机地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明白标点的突出也是读好句子的好方法。)
6、学习“兴致勃勃”,释义,“致”笔顺。
7、齐读第二小节。
三、重点学习祖孙对话
1、自由读,思考爷爷回答孙子的话的标点,能否由“!”换成“。”
2、学习“籽”,整体认读音节,植物的种子。
3、自由读,并提出问题。
4、学习课文第7小节,找一找“我”是怎样等待的?
品味句子,“不知跑了多少趟……”换成“跑了很多趟……”好不好?为什么?(设计意图:贯彻课程统整理念,品味句式转换以后语气的不同。)
5、指导朗读,读出焦急的语气。
6、学习第8,9小节,读出“泄气”的语气。
四、学习课文结尾
1、自由读,故事结尾发生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我”兴奋的心情。
3师引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总结
原来爷爷早知道夏天是种不出西瓜的,但为了给自己的小孙子一次体验劳动,享受收获的过程,而特意安排了这一切,使孩子体会到了通过劳动得来成果的快乐。
小小的希望
金波老先生写的《小小的希望》这篇文章我很喜欢,我喜欢这样简约干净的文字,透着灵气和美好,和孩子们一起与这样美的文字对话,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对文字或对人我有些挑剔。
尤其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
我要和小鸟飞到自由的树林里。我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望着头顶上绿叶间的小鸟。我们是一对朋友,交谈着春天、树林、花朵和越来越多的花园。
这是一个孩子小小的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心愿,透过文字我触摸到一个孩子纯真透明的心灵。这颗心赤诚、火热、淳朴。
教学时我和孩子一起站在作者的视角去看,去听,去思考,去体验文字的脉搏和心跳。
音乐声响起来的时候,孩子们的声音中揉进了善良、融入了自己的感悟,一颗心变得柔软起来,语文承载的美感显现出来。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读着读着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靠近了,我们的心和鸟儿的心紧紧相连。
归纳梳理前两段段意的时候,我板书:与鸟儿对话,意思是作者把鸟儿当成了自己的伙伴、自己的朋友,希望和鸟儿沟通交流。板书结束后写下一个句型训练:
小作者不希望鸟儿。
孩子们举手回答,进行补充。于是就有了下文中的一首小诗。孩子们彼此启发,彼此感动,我们在课上陶醉。我想课堂之美,在于生成,在于流动。峰回路转,我们不知道在哪个环节,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就会碰撞出灵感的花火,课堂充满激情和浪漫的诗情。
一首小诗的雏形就在四四方方的黑板上呈现。接着我再次启发孩子们进行抒情训练:
鸟儿啊!我想对你说()。
给孩子的情感一个释放的空间,给一首小诗一个完美的结语。
更多的孩子举起手来,他们的灵感如汩汩的清泉冒出来,心曲如歌在课堂荡漾回旋。
最后一首稚嫩的小诗留在黑板上,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孩子们对课堂似乎有些不舍,下课了还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我还想对小鸟说瞧!这就是孩童,他们纯真、善良、是天生的诗人和艺术家。
金波的文字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自然,和谐,共生。这位充满童心和爱心的儿童文学作家值得我们敬佩!
播种希望的日子
花卉播种
播种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无非是土,水,光照,温度的管理。根据种子的大小,还有自己的设施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播种方法。
1、花卉播种一般在保护地区进行,至少应遮雨或适当遮光降温等基础设施,才能达到各种品种出芽所需要的条件,保证其出芽率。
2、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一般选用细粒的泥炭,草炭或腐叶土)。装入花盆或播种盘里。
3、将土壤浇透水(水里配点多菌灵或托布津或百菌清达到土壤消毒的目的,往往配八百倍液),把种子均匀的洒在土层上。
4、细粒种子(如百里香,矮牵牛,瓜叶菊,海棠种子等)播种,不需要盖土,但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用细嘴喷壶喷雾状水来保湿。大水流的话易把种子冲走或者冲到土层深处,细小种子不易顶土出芽。大粒种子则要盖土厚度为种子大小的2-3倍。另外,覆土的多少,还跟种子出芽的好光性与嫌光性有关,如矮牵牛属好光性种子,播后可不覆土。而三色堇等嫌光性种子,播后必须覆土并不得露出种子。如果种子在未发芽之前,因其它原因,露出土面,则还要补土,直到看不到种子。花种播种后,必须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要渍水,在出芽之前不得干水,这对于细粒种子尤其重要。
5、大多数种子的发芽适温在20-25度。需要要注意的是,有的种子必须在低温条件下才能发芽。如花毛茛,飞燕草。大多数香草和秋冬播的种子,温度不要高于25度。春夏播种子不要低于于20度,如果达不到温度,用保鲜膜提高温度,保鲜膜同时还具有保湿作用。夏季的时候,所有的种子都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要遮阴遮雨。冬季则要注意保暖与防霜冻。种子发芽前还没有长根,需要人为补充水分来维持生命,土壤要保持湿度,但不能渍水。
6、如果盖有保鲜膜,待种子发芽后,要及时去掉,及时将花盆搬到有散射光的地方,见光。并且,种子发芽后要及时施一些液肥,比如磷酸二氢钾,肥的浓度在200倍左右,浓度不要太高。等长大些后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施肥。
7、等种子长到2-3片叶时,可以移栽。5-6片叶时及时定植。定植前盆度放一点缓释颗粒肥(比如复合肥)和腐熟的有机肥。
8、如果想植株将来丰满一些,可以打尖或摘心。同时也起到矮化的作用。但鸡冠花不能打尖。
希望戒指
希望戒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农夫,他常上山打柴。一天,他路过一片树林,不小心撞到一棵树上。这时,从树顶上掉下来一个鸟窝,里面有两个鸟蛋。两个鸟蛋在地上滚了几滚,便破裂了,一个鸟蛋里钻出了一只小鹰,另一个鸟蛋里滚出了一枚金戒指。那只小鹰拍了拍翅膀,对农夫说:你把我从魔法中拯救了出来,我要报答你。拿着这枚希望戒指吧!当你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只要把它戴在手指上转一圈,大声说出你的希望就可以了。但是你千万要记住,这枚希望戒指只能使用一次。说完,便飞走了。
农夫拿起戒指兴高采烈地往回走。傍晚时,他路过一个珠宝商店。农夫走进去,向珠宝商讲了希望戒指的秘密。珠宝商起了贪念,想把它据为己有。于是他用丰盛的晚餐款待农夫,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用一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普通戒指,把希望戒指换了过来。
农夫走后,珠宝商赶紧转动希望戒指,大叫:我要一百万枚金币!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等一百万枚金币落完,珠宝商已经被砸死了。
农夫回到家中给妻子看了那枚戒指,说:现在我们不用担心忍饥挨饿了。这是一枚希望戒指,我们希望什么,它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但它只能使用一次,我们得仔细考虑考虑。他的妻子问他,是否可以再得到一亩土地。农夫回答说:不,如果我们辛勤耕作一年,我们就可以再买一亩土地。夫妻俩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好收成。秋收后,他们又添了一亩土地,并且还余下了一些钱。
农夫的妻子又说:现在,让戒指给我们带来一头牛和一匹马吧!农夫对妻子说:怎么能让希望戒指的魔力浪费在这样的小事上呢?过不多久,我们就可以攒够钱来买了。到了年底,他们攒了一笔钱,买回一头牛和一匹马。农夫髙兴地说:瞧,我们把希望留到了明年,而我们仍然得到了我们需要的东西。
他们辛勤劳动,加上风调雨顺,连续几年都获得大丰收。农夫成了富翁,过着舒适的生活。农夫的妻子时常建议丈夫向戒指提出希望,可每次丈夫都劝她别着急。农夫几乎每天都把戒指拿出来看一看,但他总是小心谨慎,不让自己脱口说出任何希望来。后来,农夫和妻子都老了,头发也白了,他们愉快地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
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建议在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姿,定会使学生们遐想联翩,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建议课后带领学生查阅、搜集有关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资料,写读后感或制作摘记小卡片,激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愫。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你见过海洋吗?你了解他吗?(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畅谈对海洋的认识,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出示图片或播放录像,观看美丽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灾难,加深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体会。
二、合作学文。
1、过渡: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既爱又敬畏。不过,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不用再“望洋兴叹”了!是什么原因呢?
2、读第四自然段,揭示原因,并体会本段在课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科学家从哪些方面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
4、小组汇报,展示资料,交流体会:
(1)开发矿产资源。
(2)索取高蛋白食品。
(3)利用水力发电。
(4)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5)建设海底城市。
5、你知道海洋还有哪些资源可利用吗?
6、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感悟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
7、原来海洋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利用,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各谈感想,总结:海洋真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我们要保护好海洋,珍惜这些海洋资源。)
8、齐读第三段。
9、观看录像,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现状,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愫。
三、总结全文。
海洋真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大宝藏,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就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练习设计:
1、说一说: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写一写:查阅有关海洋的书籍、资料,调查了解海洋目前被污染、资源被破坏的现状,写一份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海洋的现况》,呼吁人们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3、小建议:对保护海洋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你的想法,提供具体措施。
科学的种子
1、科学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拿出几颗种子,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老师还带来一些“科学的种子”,科学的种子是什么呢?它是不是也能生根发芽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
4、个别生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
1、谁愿意把认识的生词朋友读给大家共同分享。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
3、指导“乘”和“将”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乘”和“将”。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辨析形近字。(投影出示)
枪()杆()驰()探()
抢()竿()池()深()
生:认读形近字。
指名读,并组词。
三、练习朗读:多种形式读(自由读、小组读)
自选段落与大家共同分享。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3、听写。
板书设计:1、科学的种子
乘牧探
枪()杆()驰()探()
抢()竿()池()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对科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我”想像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去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而且种子已经萌芽。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科学的种子这篇课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那么“我”的奇思妙想是什么?读课文,自己在书中画画,说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爸爸为什么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为什么说我胆子太大?(结合课文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3、对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的奇思妙想有可能实现吗?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指导:重点指导朗读。
4、谁愿意读读这首诗?要读出自己的语气。(指名读,评读,自由体会读,同桌对读。)
5、试着背诵课文。
四、启发想象,口语表达。
1、想想你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汇报: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把收获说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科学的种子
爸爸:木枪耍妈妈:布娃娃
我:奇思妙想
蒲公英的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资料提供者:zn
《种子的梦》课文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世纪,
我藏身进褐色的土地,
像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
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
鱼儿大海里自由来去,
我却憩睡在母亲怀里:
让水分滋润着铁躯壳,
让梦儿孕育在我的心底。
梦儿伴着我甜蜜的叹息,
根须帮助我轻轻地吮吸,
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
我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我思念那明媚的阳光,
我思念那辽阔的大地,
我想他们也同样思念着我,
于是:降下了相思的雨滴
我会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
去迎接春风悄悄的絮语;
我缓缓地伸展腰枝,
好慢慢地挤碎冰雪的妒嫉。
然后我要开出鲜艳的花朵,
每一个花瓣都娇嫩而又稚气;
蜜蜂会绕着我不倦地飞,
说我比世上的一切都美丽。
我愿意相信它的盟誓,
醉心于它忙碌的许诺里,
我把爱情倾心交付,
把生活酿造成金色黎明的蜜。
风将摇落我的果实,
把它送到另一片土地。
于是我溶化在母亲的怀抱,
并且相信: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蒲公英的种子_语文教案
师:落在沙漠中的种子渴死了,落在河水里的种子淹死了,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一年后,落在泥土里的蒲公英种子已长成蒲公英妈妈了,她的孩子们也即将飞向四面八方,她会怎样嘱咐自己的孩子呢?
生:如果我是蒲公英妈妈,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也不能落在房子上。
教材中的太阳公公只是嘱咐蒲公英种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而这位学生却能想到不能落在房子上。这说明他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教者捕捉住这一精彩瞬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你真不错,真是一个细心的妈妈,不仅嘱咐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还嘱咐孩子不能落在房子上。是啊,还有很多的地方和沙漠、小河一样不适合蒲公英生长,请你们都来帮蒲公英妈妈想想,哪些地方不能去?这样,教师及时发现的这颗石子就会激起无数可爱的、跳跃的浪花。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引领学生跳出文本,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因而,课堂上会有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识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见解的独特与新颖。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课堂上美的生成要从学生出发,相信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创造课堂的有生力量。教者应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并能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奇音,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上演出更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31希望戒指
31希望戒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而明白获得幸福生活的真正途径。
4.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明白获得幸福生活的真正途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疑。
1.板书课题,指导写“戒”。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希望戒指有什么用处?希望戒指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交流:解决心中的疑问。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农夫从蛋壳中救出小鹰,小鹰送给农夫一枚戒指报答他,用它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只能使用一次,贪婪的珠宝商骗得这枚戒指却被金币砸死,勤劳的农夫劝服妻子靠自己的勤劳和坚定的信念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理清线索,讲述故事。
1.快速读课文。
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农夫从蛋壳里救出小鹰,小鹰为了报答农夫,送给农夫希望戒指。)
第2至5自然段:讲述故事的经过。(珠宝商骗到希望戒指后却被金币砸死,农夫却劝服妻子保存戒指,靠自己的双手用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
第6自然段:讲述故事发展的结果。(农夫和妻子辛勤劳动,成了富翁,过着舒适的生活,始终没用希望戒指。)
2.合作: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1)要求:说的同学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不一定要按课文的原话说。
(2)要求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听完说出评价意见。
(3)评价:从语言、仪表、内容(完整、准确)、感情(是否投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学习生字词。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已经跟它们见了多次面,现在,老师把它们单独请出来,大家是否认识它们呢?指名认,开火车认,齐读。
一枚戒指添加攒钱破裂
忍饥挨饿晚餐灌醉一亩地
2.识记:
师: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可以进行生字与生字,生字与熟字的比较记忆。
3.书写。
注意:“耕”字左边不能丢笔画。
“裂”字上下结构,不要写得太长。
4.评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把故事说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
戒指破裂一亩地耕作忍饥挨饿
2.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这枚希望戒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具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画出相关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汇报,在汇报中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并适时指导朗读。
(1)研读描写农夫的语句。
A.农夫没有使用希望戒指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农夫有勤劳、本分的品质,他是靠勤劳致富的。)
B.假如农夫听了妻子的建议,动用希望戒指,他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农夫不光勤劳本分,更有坚定的信念,长远的眼光。)
C.指导读:农夫:“不,如果我们辛勤耕作一年,我们就可以再买一亩土地。”(用坚定的语气读出农夫的自信。)
(2)研读描写珠宝商的语句。
A.你觉得珠宝商是一个怎样的人?假如他没有被砸死,他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珠宝商具有贪婪的本性,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短暂的,它更会腐蚀人,堕落人,最终毁灭人。)
B.指导读,珠宝商:“我要一百万枚金币!”(读出他贪婪、霸道的语气。)
(3)研读描写农夫妻子的语句。
A.你怎么看农夫的妻子?(希望利用“希望戒指”解决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眼光相对农夫而言比较短浅,但不贪婪。)
B.指导读:农夫的妻子:“现在,让戒指给我们带来一头牛和一匹马吧!”(读出妻子犹豫不决的心理)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表演读课文。
(1)指导学生把握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2)在小组内表演。
(3)指名表演、评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只有靠勤劳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盲目依靠外力而不付出实际行动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造成严重后果。)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阅读相关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3.续编故事或改写课文。
板书设计:
希望戒指
商人:贪得无厌贪婪致死
农夫:勤劳勤劳致富
农夫的妻子:立场不够坚定
我真希望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投影插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会认12个生字。
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希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我真希望》。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小黑板出示)。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三、朗读感悟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课文,导入
1、读生词卡片;
2、背诵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深入调查了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收获吗?
二、交流调查结果,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谈自己的感受。
师:做了这么细致的调查,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新的希望吗?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3、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模仿课文中诗歌的表达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开头,把自己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二至三段。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三、巩固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练习
1、出示问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芬芳的()动听的()
2、指导我会写的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观察。
②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③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④学生再练。
3、采集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
四、总结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五、作业
生字各写一行。
板书设计:
我真希望
飘出来
烟囱喷出来
吐出来
树更绿
地球花更红
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更悠扬
《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1.5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春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篇6
推荐理由
如果,一种声音,代表着一种品质,那么,赵鹏代表的就是人声低音品牌的高标准测试指标。
歌名:早春
演唱者:赵鹏(翻唱)
赵鹏的声音很特别,人称“人声低音炮”。温暖、磁性的男声轻轻吟唱着老歌,浑厚的低沉嗓音在简单的乐器配合下将旋律摇曳出一种动人的沁心感觉,有着一种沧桑后的温暖,透彻后的了然。
推荐理由
幸福在这里出现,伤痛在这里暂停。
歌名:惠安之春
演唱者:阿杜
作词:孙仪 作曲:汤尼
作为电视剧新《小城故事》的主题曲,歌曲沿袭了邓丽君的曲风,轻柔秀丽,又在回忆的色彩中,添加了令人释怀的怅然旋律,而阿杜的声音正好应合了这种回忆的色彩,听来情深意挚。
推荐理由
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演唱,不容错过的经典。
歌名:春水流
演唱者:黄格选
词曲:高枫
黄格选的演唱很有特点,声音明亮,演唱富有感情。没有摇滚乐的声嘶力竭,没有莺莺细语的矫揉造作,当黄格选的声音银瓶乍泄时,清澈而明亮得犹如一股凛冽的甘泉,还这凡尘俗世一汪纯净的透彻。
推荐理由
这首歌中有三个字,即“真、善、美”!
歌名:彩虹背后
演唱者:海鸣威
词曲:海鸣威
不同于硬汉海明威,海鸣威比较多愁善感一点,声音、音乐都是。清脆的风铃、暖暖的阳光将情绪舒缓,把美好的时光留在记忆中。细细聆听,莫名的感动会涌上心头。
推荐理由
感怀美好,聚散随缘。
歌名:那些花儿
演唱者:范玮琪
词曲:朴树
范范以她特有的浅吟低唱抓住了这首歌的内涵,诠释得比朴树更抓人和到位。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朴实。简单才是最美的,最原味的,也是最能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忘的。
希望的种子 篇7
绚烂的彩虹,往往出现在暴雨之后。学院附中向社会递交的成绩单的背后,同样饱含曲折和艰辛。衡量一所学校,无外乎两个方面:教师师资和生源质量。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学院附中在师资队伍上,缺乏一所成熟的学校所必备的“积累”和“沉淀”。平均年龄三十几岁的教师队伍,似乎验证了这一点。最让人忧心忡忡的,是结构复杂、素质偏低的生源。农民子弟、打工子女、棚户区儿童占很大比重,特困、低保、边缘户、单亲、离异、留守等特殊家庭子女比例高达40%。如此“先天不足”的客观条件,却诞生了让人钦佩的“附中奇迹”,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学院附中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到底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有八个字:以德育人,以德立校。
当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吹起德育号角之时,学院附中用最实际的方式,调动起所有的力量,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踏踏实实地在学生心田播种道德的种子。附中创造性地推出“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把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四方面因素全部激活,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力量和全覆盖的德育体系,探索出“以德育人、以德立校”的成功之路。
一、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也是立德树人的熔炉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科学实施“五个一工程”,使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7年,伴随着北国春天的到来,学院附中召开了一个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从领导班子到教职员工,都把注意力点集中了一个字上——“德”。面对生源来自三所小学、学制改为三年制等实际问题,经过科学的论证,学院附中确定了“以德育人、以德立校”的总方针,拉开了学院附中德育育人的大幕。多年来,学校立足以学校为主阵地,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一工程”为主要框架的德育模式。
1. 明确一个德育培养目标。
没有目标的追求,意味着所有努力将白费力气。为了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学院附中经反复调研论证,最终形成了“三六德育习惯养成目标体系”。所谓“三六”,指的是围绕修身、学习、生活三大方面,分别确定六个良好道德习惯目标。具体来说,培养修身的六个习惯包括:培养心态积极、充满自信的习惯,培养持之以恒、每日进取的习惯,培养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习惯,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习惯,培养合作生存、保护环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养成提前预习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养成集中注意力马上做到、达到当堂就会的习惯,养成复习总结、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养成强化记忆并在听课时动手写摘要的习惯,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养成每天干一次家务的习惯,养成每周做一次饭菜的习惯,养成每周洗一次衣物的习惯,养成每周倒一次垃圾的习惯,养成每周进行劳动一次的习惯,养成每周独立购物一次的习惯。“三六德育习惯养成目标体系”一直为学院附中所坚持,多年未停,一以贯之。
2. 制定一套德育保障机制。
立德树人不在一朝一夕,需做长久之功。为此,学校组织力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学校编写了“三六”工程专用的校本教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并制定了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创办了《附中德育》专刊,分为学生版、家长版和教师版,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交流的重要纽带。制定了《学院附中一日行为规范》《学院附中德育管理细则》《学院附中学生违纪处理暂行规定》等,以《附中德育手册》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让德育要求随身同行。建立了学生德育档案,由班干部、班主任和政教处共同负责记录学生的进步表现和不良行为,直至毕业,全程跟踪。学校还建立了“德育接力本”,当某一学生违纪后,在本上登记并接受“区域保洁”的惩戒,由本人负责保洁区域的卫生监督,发现下一学生在该区域违纪后,将“接力本”传给新的违纪学生。
3. 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德育教育。为此,学院附中推出三项措施来提升队伍素质。首先是开展强化培训,每学期制定班主任教研活动计划,每月由政教处组织开展全校班主任教研活动。多年来,先后策划开展了很多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教研活动,比如观看魏书生等名家的教学光盘、聘请省教育学院景敏教授等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校内优秀班主任轮流开讲座等等,使先进的德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得到传播。其次是开展内部科研交流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班主任工作坊”。各“工作坊”设有坊名、坊训、坊义、坊歌、坊长,共同研究本年级德育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与外界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学院附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的教学研讨会和评选课活动,还多次选派教师出国学习交流,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的方法。
4. 组织一系列德育活动。
任何好的规则都不是挂在墙上显示理念的,而是要放到实践中依靠有声有色的活动来取得实际效果。围绕三大方面的十八个习惯,学院附中分别组织了针对性很强的活动,以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德育习惯的养成。为培养修身习惯,学校开展了“主题周”教育活动,如“诚实守信周”“关心他人周”“爱护环境周”“团结有爱周”“文明礼貌周”“自主学习周”等等,这些主题周配合每周升旗仪式和主题班团队会,使学生的德育习惯不断得到强化。为培养学习习惯,学校开展了“教学四清”活动,即段段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强调对每段、每日、每周、每月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测验。为培养生活习惯,学校为每个学生分发了《生活习惯六个一记录本》,用于记录每周活动情况。
5. 营造一种浓厚文化氛围。
德育文化是德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德育文化的浸润熏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为打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学院附中加大投入,以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和楼道文化为抓手,建设了“亭廊文化体系”和“教室文化体系”,德育文化遍布校内每个角落。学校坚持开展“书香伴我成长”校园读书活动,倡导师生爱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相互交流,体会心得,达到了涵养思想、冶炼情操的目的,近三年来,共举办9场读书报告会。学校大胆创新,开设了《弟子规》课程,制定了《弟子规》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表,印制了《弟子规家庭作业本》。
二、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路人,也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的广大教师紧紧把握四个环节,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每天放学后,学院附中家长的手机,都会收到班主任发来的短信。有的短信是布置家庭作业,有的是对近期学习的提示,更多的是对个别学生进步的点评。这些短信,是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平台发送的,它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路人,也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在德育工作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对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四个环节上下功夫,有效引领学生投入到德育实践中。
1. 把握激励环节。
激励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催化剂”。学院附中的广大教师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激励环节,坚持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跟学生交流,给学生输入“我能行”的正能量。全校班主任队伍每人每天都要完成班主任手册中的“心灵之约”和“满园春色”内容,记录每天学生和班级的变化。班主任每天还要找一名学生谈话,发现亮点,真正做到用心交流和倾听。这一做法常年坚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更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学校每个班级都开设“我们的成功”和“成长历程”专栏墙报,每天都对进步学生公开表扬。班主任要每周检查一次《生活习惯六个一记录本》,每月检查一次《弟子规家庭作业本》,写出评语,给予鼓励。班主任为每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各科任教师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对于周周清、月月清中成绩提高较快的学生,会给家长送喜报,让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2. 把握渗透环节。
良好德育习惯的养成,重在潜移默化。学院附中认识到,单靠德育教学,是难以完成培养良好德育习惯的任务的。为此,我们倡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由学校政教处制订方案,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德育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巧妙把德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为促进这一模式的深化,学校每年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评优课活动”,通过公开上课、评审说课等方式进行评优。通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形成了“全员都是德育教师、全科都是德育教学”的良性模式,让德育的和风细雨时时处处都润泽学院附中的莘莘学子。
3. 把握家访环节。
家访是一个常用常新的老方法,学院附中对这一老方法非常重视,制定了严格的家访制度。他们规定,新任班主任一学年内每名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人数不少于班级1/2,每次家访要做好记录,学校在每学年末审核家访表。针对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学院附中对传统家访进行了“升级”,各班都建立了家长和学生共用的“QQ群”,有条件的班级还建立了班级贴吧,家访的渠道从现实生活转移到虚拟平台,使家访变得更有时代感。除此以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保持跟家长的联系。
4. 把握帮教环节。
为保证每名学生在德育教学中“一个都不能少”,学院附中对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不冷遇,想方设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教育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一帮二”活动,每名党员负责两名后进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定期与“后进生”谈话交流,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在广大党员的影响下,一大批骨干教师也参与帮教行动,用“一帮一”的方式帮助后进生成长进步。
三、家长是学生成长进步的监护人,也是立德树人的推动者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抓住“三个关键”来强化家长的德育参与,使家长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抓住“参与”这个关键。
学院附中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看作是德育的重要补充。为疏通参与的渠道,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学年计划;建立了由32位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开设了校长信箱,家长可以通过信箱直接对学校的德育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2. 抓住“提高”这个关键。
家长素质的提高是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一名优秀的家长,就等同于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此,学院附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每学期都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学习自主性培养”“习惯科学化建立”等讲座深受家长欢迎。每逢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对家长开展专题教育,尽快解决家长因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带来的不适应问题。学校还沿袭着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结束后的举行家长会的传统,这一系列家长会不是考试成绩的“发布会”,而是学生综合成长的“恳谈会”,更是提高教育孩子能力的“报告会”。很多家长感慨地说:“孩子进入学院附中后,家长跟孩子一道都有了提高和变化。”
3. 抓住“监督”这个关键。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者。他们的监督作用一旦有效发挥,将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为确保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学院附中推出了“家长天天开放日”活动。这一活动,让更多关心学校、关注班级的家长走进课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更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距离。此外,家长对学生的监督,学校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也得到了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家长可以在《弟子规家庭作业本》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学四清“活动中,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进行周清试题的测试;在“生活习惯六个一”活动中,家长是学生的“家庭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四、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客观对象,也是立德树人的自我管理者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实施自主成长教育,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倡导“自律育德”。
步入初中的青少年学生,正是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阶段。结合这一心理特征,学院附中提出“自律育德”的要求,并开展“人人做德育志愿者”活动,使“自律育德”有了鲜活的载体。“人人做德育志愿者”的举措,让学生成为德育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无论是在教学区、办公区,还是在实验区、操场上,都能看到佩戴德育志愿者授带的学生身影。他们不仅要以身作则,争当表率,还要随时发现学校中的良好言行,制止失德言行,提出中肯的建议和善意的希望。此外,学校建立了由学生会和团委干部组成的监察员队伍,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纪律和卫生情况,改变了师生之间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培养道德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倡导“自学育智”。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开动智慧的发动机,一旦主动性得到发挥,就等于开动了培育智慧的发动机。为了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思考起来,学校在课堂学习环节,实行了“小组合作、分组联动”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后学习环节,增加了自我预习、自我复习、自我阅读、自我思考的学习要求;在课外学习环节,先后开展了“读一本书”“写一个影评”“写一篇家乡游记”“做一次趣味试验”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我潜能的课外活动。“自学育智”的有效推进,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3. 倡导“自主做事”。
只有学会自主做事,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为了提高自主做事的意识,培养自主做事的能力,学院附中从最细微的生活细节出发,策划了一系列让学生摸得着、够得上的技能培养活动。学校开展了洗衣技能大赛、烹饪技能大赛、购物技能大赛和洗碗大赛,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全校80%的学生在这一系列竞赛活动得到锻炼。同时大力提倡在班级“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的承包制,同学们的责任感显著增强,同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气逐渐形成。
4. 倡导“自我评价”。
认识自我就是对自身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是自我提高的关键。在这一关键环节上,学院附中设计了“完美自我”和“心灵成长”两种自我评价模式。每天第八节课为“完美自我”活动时间,每班组织学生从修身、学习、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具体环节包括:反思——发现长处、查找不足;整改——发扬优势、弥补差距;提升——找到学习的好榜样、采取措施努力赶超。通过这种“一日三省”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走向成功。每周二、周四中午为“心灵成长”活动时间,每班的主持人朗读一篇励志文章,学生听完后当场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即听、即写、即说的方式,让学生思想境界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使德育间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功能放大了,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学院附中大受其益,走过了泥泞,迎来了春天。
希望的种子 篇8
那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土壤里面有什么”,在学生了解了土壤里面有石头,沙粒,动植物的遗体,水以外之后,我问:“除了这些,土壤里面可能还有什么?”有的同学说没有了;有的同学说好像还有,但不知道有什么。这时候我拿起一个干土块说:“你们猜一猜,如果我把这个土块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有的说土会散花,有上的说水会变黑,还有的说土块会沉下去。不同小组,甚至同一小组的同学猜想都不一致,有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我看时机已到,就说:“别争了,把土块放到水里验证一下不就OK了?”这时候的同学们简直是迫不及待,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土块放进去,我及时提出了操作要求:慢慢放,认真观察。这时候的教室简直静极了,同学们都在急待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一会儿,教室里就一片哗然,“冒泡了,冒泡了”的喊声此起彼伏。喊声里有与自己的猜想不一样的那种惊讶,也有正好验证了自己猜想的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喜悦。我趁机打铁,问:“那泡里装的是什么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空气”。
“土壤里面有空气”这一问题就在孩子们的猜想中解决了,可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正是这节课,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猜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特别是当学生的探究正好验证了他们的猜想的时候,他们那种收获的喜悦时无法用语言和动作来形容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着科学发现时的挫败余成功,生物学素养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猜想加以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就能够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猜想。这对于上好一节生物学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通过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借鉴相关方面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努力营造猜想的氛围
科学家进行研究,在没有成功以前,都只能是猜想,假想。在没有掌握科学规律之前,只能反复试探。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更要以鼓励赞美的眼光看待孩子搞科学的幼稚行动,从幼稚的科学举动中看到伟大真理的萌芽。假设没有好坏之分,尤其在被验证之前,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假设,都证明他在参与,在认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假设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粗暴地干预学生的假设。应当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敢想,善想。教师要做的就是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对那些不符合教学意图的猜想善于引导,他们才会在验证的过程中有一种更加求实的精神,并渴望通过验证寻求答案。
二.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发猜想
生物学探究的最大乐趣在于发现了什么。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要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猜想和假设,进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生物学探究中体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发现:(1)用洋葱表皮外表面可以,用内表面做材料也可以;(2)在鳞片的外表皮上先划一个正方形小块,然后再撕表皮,其实不太容易。如果先将鳞叶取下来,从内向外掰断,只让外表皮连接,再轻轻撕下外表皮却非常方便。这些小发现尽管不是很科学很严格,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在探索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寻猜想与假设的理由
著名教育家肖川曾说:猜测和想象是应用现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因此,猜想作为合情推理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可以说,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比得出一个结论更重要。
生物课中的猜想应该是一种科学性的预测,即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的一种合理估计,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瞎猜。教师在让学生猜想“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教学”时,一定要他们做出科学的解释:"你为什么这样想?"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想的理由,迫使他们去思考,认识到自己的猜想不能是毫无根据的胡猜瞎蒙,要建立在一定的理性、逻辑和事实的基础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猜想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猜想不能是凭空乱猜的,要有一定的依据。在生物学课程中教师充分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
【希望的种子】推荐阅读:
用爱心播种希望的种子12-16
希望的种子优秀作文05-10
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作文05-25
一粒希望的种子作文初一800字10-01
拼出希望拼出未来种子拼图活动策划书07-04
种子的萌发10-20
文化的种子05-11
快乐的种子09-03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10-25
播种善良的种子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