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通用12篇)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1
1 化工企业网络的整体设计
就化工企业网络建设而言, 其整体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中, 并引进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理念, 完成企业网络的构建工作, 确保所形成的网络安全、高速而且比较开放, 从而实现企业信息网络化传输, 能够对企业业务进行电子化处理, 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整体目标。在进行化工企业网络构建时, 必须坚持可靠、实用、安全以及可扩展的基本原则。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 在进行网络整体设计时, 必须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依托现代化硬件和软件的优势, 沿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确保所构建的企业网络能够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还要能够实现向新产品和技术的过渡, 以有效降低成本。另外, 在企业网络构建的过程中, 一定要从业务发展现实需要出发, 并全面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因素、终端数量等因素, 进而才能确定拓扑结构, 确定所建立的网络类型。
2 计算机网络在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2.1 办公自动化
一方面, 当前很多化工企业在办公时都普遍利用计算机网络, 无论是高级管理者、基层行政人员, 还是基层职能人员, 甚至是一线的操作工, 都在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完成工作任务。企业高级管理者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召开远程会议、利用网络进行文件资料传输和接收等, 使企业顺利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并顺利摆脱了垂直化管理的不足。对于员工来说, 也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网络确保其各项操作符合理性的要求, 从而防止由于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从而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另一方面, 通过利用网络技术, 化工企业能够进行各种关键性复杂工作, 比如说电子财务和资源规划配置等。对于财务人员而言, 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庞大的数据计算, 加快了信息整合速度, 同时还能通过对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 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市场上的各种风险。对于企业来说, 能够在网络上记录下企业各种资源库存信息, 产品销售数据等关键性信息, 以确保资源配置规划的合理性。
2.2 财务管理
社会在发展, 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必须朝着管理型和决策性方向过渡, 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网络技术普及后, 通过网络的所有节点输入的财务数据信息都能进行有效共享, 从而降低企业在信息输入、核对以及信息传输途中的成本, 同时因信息传递延迟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财务管理实现网络化后, 能够大大简化账务处理程序, 使得处理速度大大提高, 过去偏向于事后的静态核算模式正逐步被现代化的网络会计动态化核算模式所取代, 能够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实时化跟踪, 不仅仅使得会计信息内容大大增加, 也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依托计算机网络这一有利平台, 能够对会计账务进行远程操作, 并进行账务管理, 使得会计信息管理更加集中化, 这对企业而言能够使财务管理费用大大降低。
2.3 生产控制
一方面, 化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工作的特殊性, 完成了系统信息收集与生产管理平台的构建, 并将其用于各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收集, 如收集机械运行状态数据、生产指标实现程度信息, 不仅如此, 还能对机械设备运行参数进行适应性调控, 通过对收集的信息分析和反馈, 企业就能对生产和投入的相关决策及时进行调整, 防止盲目生产。另一方面, 化工企业还构建了远程生产指挥系统和系统工作调度系统, 通过远程指挥系统发出指令的方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调整, 这样即便发生了各种突发事件, 也能及时有效应对。同时通过系统控制中心, 能够对化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全面分析, 并建立了信息数据库, 这样就能及时将市场状况与自身进行比较, 从而根据市场需求确保生产的机动灵活性。
2.4 电子商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近些年来诞生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兴商业模式, 换言之, 就是依托互联网这一有利平台, 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中, 进行交易的双方不需要相互见面, 在网络上就能顺利完成交易。电子商务系统是一种重要协同平台, 自身功能强大, 不仅能够对企业知识、人力资源以及财务进行管理, 还能对工作流程、供应链以及企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 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数字环境, 在这个数字环境中, 能够有效展示企业经营相关信息, 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保障企业业务正常运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 为企业和客户搭建了一道远程商务“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 为双方提高发展条件, 创造发展机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市场边界和界限日趋模糊化, 对于企业来说, 如何实现快速成长、如何对全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因此, 就需要进行网络管理。对于化工企业来说, 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能够使企业成本大大降低, 促进其核心竞争力提升, 同时还能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 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总之, 计算机网络在化工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必将推动其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利, 时志素, 李俊玲.计算机网络在化工企业的建设及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 2012, 31 (6) :51-52.
[2]陈永, 高艳.计算机网络在化工企业的建设及应用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 2014, (31) .
[3]秦靖伟.计算机网络在化工企业的建设及应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2, (29) :202.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2
河北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批准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项目,是落实、落小、落细国务院要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调整振兴国家重点产业规划的重要举措,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和专业化程度分工的协作,共性关键技术转移与应用的推动,构建社会、市场、专业水平的服务体系和形成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靠网络平台技术,政策信息网络间的互通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4.2服务平台弥补了政府宣传服务空白
在线服务是以网络服务、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在线和税制改革对会计人的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巩义市供电公司柳振江摘要:税制改革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制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政府会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制改革会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会计工作人员产生影响。
4.3窗口服务平台打破了政策宣传的限制
网络平台是由全河北省服务资源的枢纽服务平台与若干个“窗口”服务平台组建,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手段,建立中小企业网络服务体系骨干架构。河北省网络服务平台是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枢纽,承担着资源统筹共享的核心作用。通过在线服务和呼叫服务系统、络运营管理系统网和共享数据资源中心三渠道,实现服务平台网络各联通窗口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支撑协同服务平台网络的运行。
综合窗口平台是建立在各设区市,依据区域中小企业需求,组织带动资源提供信息等直接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德国,蔡晶晶.基于助推理论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个研究框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5).
[2]杨婕.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网友世界,(18).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直接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网络附加存储设备IP存储
0 引言
随着企业网络建设的开展,网络的应用和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使许多网络通信平台上的网络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其存储能力要求以每年平均50%-100%的速度增长,势必造成网络数据存储的巨大负担。而数据是现代企业的根本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如何应对数据的剧增而带来的存储压力是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数据存储现状
当前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实施中,普遍存在对数据安全存储重要性的忽视,大多以服务器磁盘存储为主,基本没有任何技术保障措施用于应对磁盘损坏或由于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发生所带来的数据损毁,企业重要数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下述案例,可从中吸取教训。1993年,美国911事件发生。爆炸前,约有350家企业在该楼中工作,一年后,只剩下不到150家企业恢复正常运作,有200家企业由于无法恢复重要的信息系统而倒闭、消失。1999年6月,美国一家著名的商业交易网站的主机宕机,由于24小时内未能恢复访问,两个星期后,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了36%。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市建设银行能在震后及时营业,得益于其数据存储于成都市 ……研究显示,在灾害之后,如果无法在14天内恢复信息作业,有75%的公司业务会完全停顿,43%的公司再也无法重新开业,有20%的企业在两年之内被迫宣告破产。因此,“防患于未然”才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所以企业信息数据存储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
2 现有存储技术比较
企业或机构都需要有效地存储和维护各种应用服务所产生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存储技术提供了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直接附加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和IP网络存储技术。
2.1 直接附加存储 面向服务器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是传统的存储技术,由服务器
内置磁盘,或服务器直接连接外置扩展的磁盘阵列来实现。它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寄生在相应服务器或客户端上,其本身是硬件的组成部分。其文件系统取决于其宿主服务器安装的操作系统,并且只能通过宿主服务器系统来访问。优点是:DAS可以为小型系统提供快速的磁盘访问。缺点是:容量限制, 存储容量的扩展依赖于所连接的服务器,如果服务器的接口或可供挂接的驱动器已满(并行SCSI总线最多可连接15台设备),就只有另购服务器来扩容了。连接距离有限:并行SCSI总线的最长距离只有25米。不易于共享和管理,数据依附于服务器分散存储,并且数据访问依赖于特定的平台和文件系统,数据不易共享和管理。管理成本高,距离有限制。这些限制促进了市场对网络存储的需要。
2.2 NAS 面向网络的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或者称为网络直联存储设备、网络磁盘阵列。是直接挂接在网上,实际上就是一台专用数据服务器,不承担应用服务,通过网口与应用服务器联接,支持通用的数据传输协议TCP/IP,可实现海量、异构数据的网络共享,以及异构服务器间共享数据。NAS优点:基于文件进行存储和访问,一个NAS里面包括CPU、文件操作系统和文件服务管理工具,用于数据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阵列。NAS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NAS系统可以根据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对存储体内文件的管理。缺点:数据访问速度慢,不太容易扩展。网络存储的应用常常需要可以分散地增加存储容量,为满足要求,管理员必须增加更多的设备。在网络上增加设备会增加物理的复杂性和总体拥有成本(TCO)。这些需求促进了面向区域存储SAN的发展。
2.3 SAN 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由专用网络构成,将应用服务器连接到存储设备并传输存储数据,但不增加企业或机构LAN网的负荷。SAN的通信传输采用SCSI协议中的Fiber Channel SCSI。可以定义为是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率的光通道的直接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热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SAN最终将实现在多种操作系统下,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优化管理,以及系统的无缝扩充。
2.4 IP存储 IP存储即iSCSI:这种技术在IP栈的一个层面上传送本机SCSI。iSCSI使企业网络可以在接入WAN时能够在任何位置传输、存储SCSI命令及数据,如在Internet上传输时,则可以在接入Internet的位置传输、存储SCSI命令和数据。它还允许利用普通的Ethernet基础设施建立较小的本地化SAN。因此,iSCSI使SAN在更广泛的主流市场上部署成为可能。基于IP的网络存储技术让数据集中和远程共享成为可能,并且带来了极具竞争力的高性能、低成本特性。
3 数据存储面临的问题
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以后,构建一个以Web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成为了绝大多数参与信息时代竞争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问题是以web核心信息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的任何失误,不但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收入和市值迅速流失。造成企业信息系统停顿、数据丢失,企业业务处理长时间中断的原因主要有不可预测的灾害、设备故障和人为因素,其中不可预测的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一套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存储基础架构,以承受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数据的爆炸性增长,以及主动对不可预测的灾难事先进行有效的预防,最大限度减少信息系统的宕机时间是重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信息转变为数字形式使应用对存储技术产生了新的需求。我们可看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财富;计算机应用模式发生变化;数据量不断增长;全天候服务已成大势;存储管理和维护自动化;多平台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一个海量存储系统要满足高集合带宽、高I/O率、高可靠性、高可互操作性。那么对于数据的存储备份技术和存储管理管理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Internet正在使存储技术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4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一,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有效的存储解决方案,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特提出如下方案,分两部实施。
4.1 数据存储方案选择 ①对于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容量相对较少的企业,可采用DAS存储。②对于部分重要部门实施局部信息化而数据容量较多的企业,可采用NAS存储。③对于基本实现整个企业信息化的企业,建议采用
SAN存储。④对于股份制且分支较多,地理位置分散的企业,可采用IP存储技术。
4.2 数据维护备份解决方案 仅仅解决数据存储是不能保证企业数据的根本性安全问题,随着而来的便是已存储数据的日常维护及其妥善处理后备数据。因为技术上无法保证存储设备的无故障发生。数据维护原则是:人防为主,机防为辅。人防为主第一必须建立数据维护制度;第二必须制定对数据维护人员的监督制度;第三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时常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机防为辅主要是利用现代数据管理软件或设备冗余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据较大时采用。
4.2.1 数据维护目标 理想的备份系统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首先,要使用硬件备份来防止硬件故障;如果由于软件故障或人为误操作造成了数据的逻辑损坏,则使用网络存储备份系统和硬件容错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方式构成了对系统的多级防护,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物理损坏,还能够彻底防止逻辑损坏。
4.2.2 数据维护计划 当前存在三种备份策略:全备份>差分备份>增量备份,在备份时要根据它们的特点灵活使用。全备份所需时间最长,但恢复时间最短,操作最方便,当系统中数据量不大时,采用全备份最可靠;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将无法做到每天全备份,而只能在周末进行全备份,其它时间采用所用时间更少的增量备份或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差分备份。为了防备数据丢失,需要做好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灾难演练。每过一段时间,应进行一次灾难演习。可以利用淘汰的机器或多余的硬盘进行灾难模拟,以熟练灾难恢复的操作过程,并检验所生成的灾难恢复软盘和灾难恢复备份是否可靠。
5 结束语
数据重要性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数据是一种宝贵的财富,维护数据的安全、可用是至关重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应用不仅要求数据必须保证7x24可用,同时还要求在存储设备出现故障甚至发生区域性灾难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用。
参考文献:
[1]黎洪松, 裘晓峰.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9版 第1版第1次印刷.
[2]杨卫东.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2版第1版第1次印刷.
[3][美]Benjamin M.Lail宽带网络与设备安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版第1版第1次印刷.
[4]上海天舜通信有限公司[http://www.shts.net.cn 2003年].
[5][http://www.dostor.com/info/tech/2004-11-05/0001721395.shtml 大规模非活动磁盘阵列存储.2004-11-05].
[6][http://edu.edong.com/www/idcserver/2004-05-19/idcserver0i52i
793.html.信息大楼机房介绍 海量存储MSC.2004-05-19].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4
考虑到网络的安全问题, 本次网络建设实际分为内部网建设和外部网建设两部分。在实际网络设计过程中, 着眼于未来, 确保网络能够适合今后的发展, 网络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标准化、可扩展性、先进性、可用可靠性、易管理性、完善的支持服务。
2 具体的设计方法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网络的发展需求, 选用千兆以太网方式实施本次组网方案。与传统的以太网组网方式不同, 采用全交换方式, 10M/100M到桌面, 100M作为主干进行传输, 以提供良好的带宽和优异的服务质量 (QOS) 。本次大楼网络建设, 网络主要分为天霸办公网、物业管理网两部分。
网络结构拓扑如图1所示。
网络采用层次化结构, 由核心层和接入层两部分构成。核心层由一台核心交换机CISCO WS-3550-24组成, 满足核心层的接入;拥有足够的端口数据交换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能够提供3层交换能力, 使得内部网络的划分成为可能, 便于网络的管理。接入层由楼层交换机CISCO WS-2950-48组成, 可以提供48个10M/100M端口组成, 稳定性和端口数据交换能力要求一般, 能够满足用户接入, 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交换机的使用台数。楼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通过超五类屏蔽双绞线互联组成骨干传输网络, 租用中国电信光纤, 使用光电转换器, 提供100M的接口速率, 实现INTERNET接入。
2.2 VLAN划分和IP地址规划
在本方案中将采用虚拟网技术 (VLAN) 来划分整个网络系统, 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IP地址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如何对IP地址进行系统的分配, 直接关系到网络发展和运行。在本方案中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 将整个内部和外部网按照功能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划分成不同的VLAN, 同时对各区域的IP地址进行分配。
2.3 网络设备选型
本次网络方案设计, 在网络设备选型按照稳定、可靠、易管理的原则进行网络设备选取, 综合考虑本次组网的实际情况, 决定选用美国CISCO系列交换机进行组网。选取Cisco WS-C3550-12-G作为网络的核心交换机, 选取Cisco WS-C2950-48作为接入层交换机, 使用CISCO PIX-515E-R-BUN提供INTERNET接入。
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智能化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新型的、可堆叠的、多层企业级交换机系列, 可以提供高水平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控制能力, 从而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因为具有多种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配置, 因此Catalyst 3550系列既可以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接入层交换机, 用于中型企业的布线室;也可以作为一个骨干网交换机, 用于中型网络。
PIX515系列防火墙具有无限软件捆绑:具有无限软件许可证的PIX515-R是为那些正在寻求使用基本防火墙功能来实现高性能安全性的企业而提供的Cisco解决方案。它所提供的能力可以处理50000余个同时连接, 吞吐量高达170Mbps。支持多达3个以太网接口的PIX515-R-BUN是一种具有特别高效费比的解决方案, 特别适合那些选择在防火墙之外托管自己的网站或者通过Internet服务提供商 (ISP) 托管网站, 并且需要较合理性价比防火墙解决方案的小型公司。另外, 也非常适合那些仅需要与自己企业网进行双向通信的远程站点, 或由企业网在自己的企业防火墙上提供所有的Web服务的情况。
3 布线系统设计中的信息点分布
根据实际情况和网络覆盖范围, 建议使用结构化布线系统对天霸办公楼实施综合布线。中心机房位于2层。在4层和6层各放置壁挂式机柜各一台。4楼机柜控制3-4楼信息点, 6楼机柜控制5-6楼信息点, 2楼机柜控制1-2楼信息点。另外根据企业需要, 财务另组建一套资金流网络。
考虑到用户目前和未来的使用需要, 实施AYAVA公司的开放式布线系统。建议水平线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 提供符合ISO 11801标准的D类连接技术要求, 可靠地支持100MHz传输带宽, 支持155Mbps的网络应用。电话用的语音主干连接采用3类大对数UTP电缆。采用积木式模块化设计思路, 使产品结构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以紧凑的适配接口满足用户对数据、语音和图像传输的要求;已安装系统可以自由升级而无需再次端接;提供了一种不依赖线缆类型的超5类传输“开放系统”, 所有 5类插入件可以任意交换使用, 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思路, 是迄今为止灵活性最大的系统, 适应所有系统。
4 设计方案特点
(1) 高性能的交换网络结构。
核心产品都支持第三层功能。可以从接入交换机开始进行VLAN的划分, VLAN可以根据端口、子网和网络协议进行划分;还可以进行高速的路由转发。对于中心交换机, 还支持各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和路由协议。由于核心设备支持无阻塞的第三层交换, 在交换结构中, 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性能。也意味着可以减少繁琐的拥塞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工作。
(2) 运营级可靠性设计。
作为新一代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平台。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中提供的集成式冗余可靠性增强包括1+1超级引擎冗余、集成式IP电话电源、基于软件的容错以及1+1电源冗余。硬件和软件中的集成式冗余性能够缩短停机时间, 从而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客户成功率。周到、完善的系统设计可满足苛刻的运营级网络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
(3) 高度的可扩展性。
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的模块化体系结构能够提供很高的扩展能力和灵活性, 以便使网络不断发展。利用专用VLAN, 电信运营商或大中型企业可以容易地满足网络所需要的安全性。交换机可以配置为利用10Mbps、100Mbps或1000Mbps接口提供高密度接入, 或者于非共享千兆位以太网端口提供千兆位汇聚。
(4) 完善的设备安全性。
思科的设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支持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 , 支持2、3、4层信息过滤 (基于端口、源/目的MAC地址的帧过滤, 基于源/目的IP地址和上层协议类型的报文过滤等等) ;用户分级管理和口令保护;提供多种用户认证方式:本地/Radius/802.1x认证;支持OSPF 、RIP v2 及BGP v4 的报文明文及MD5密文认证;支持SNMPv3的加密和认证;支持MAC地址表锁定及静态设置, 实现对MAC的控制过滤。
(5) 良好的隔离能力。
网络较关心的问题是网络的安全性问题, 他们不希望内部数据有被窃取得可能, 这就使得网络必须提供类似电路的隔离功能。天霸网络, 采用的比较多的应该是VLAN技术, 即虚拟局域网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明强.校园网建设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S2) .
[2]魏鹏.网络教育系统的规划与创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2) :130-131.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5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11):247-248
作者:李淑君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彭毓 佛山广播电视大学
随着网络建设的普及和应用,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及时,这为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充分条件;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把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广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摸清珠三角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我们对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广州、佛山禅城区、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等地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
一、样本构成该项研究是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前后共进行了三次问卷。第一次,2003年底,发放560份问卷,实际完成了49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7%;第二次,2005年初,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14份,有效回收率88%;第三次,2006年6月,本次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28份,有效回收率7 6%。通过问卷,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对珠三角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进程有了较深入地了解。
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有企业数量占样本总数的14.29%,集体企业占7.14%,民营企业占60.71%,外商独资或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占17.86%。与2005年相比,民营和外商独资或控股的企业数量在增加,而国有企业数量在下降。按行业划分,金融保险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14%,电信类企业8.88%,交通运输仓储类5.14%,旅游饭店娱乐类2.2 8%,房地产物业管理类4.21%,陶瓷类5.14%,纺织类1.87%,家具类1.40%,计算机信息类8.88%,电子产品类12.15%,其他类占44.39%。样本种类繁多。企业规模也各不相同,其中职工人数500名以上的占22.79%,职工人数50~500名的占45.85%,职工人数50名以下的占31.36%。500名以下的企业合计约占80%。
可见,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种类比较多,行业分布广泛,所占比例比较高,与我国目前企业的结构现状和特点基本一致。样本来源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概况
1.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应用的态度
在样本企业中,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的达到8 1%,这个数据表明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领导的思想意识领域当中。但是,由于行业性质不同,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应用的态度也不尽然,持无所谓和否定态度的占17.86%,主要分布在陶瓷、纺织等行业。通过了解发现,并不是这些企业不需要信息化应用,而是大部分属于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再加上企业不十分了解如何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2.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及培训情况
(1)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35.51%的样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正在制定和计划制定的企业占28.5%,有29.91%的企业不了解和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已有规划和准备制定规划的企业占三分之二,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
(2)企业人员信息化培训情况。从统计数据看,6 4.2 9%的企业进行了人员信息化培训,其中计算机信息、金融和交通运输仓储行业对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的程度比较高。而纺织业和家具业的培训相对较低,甚至没有培训。不同的行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企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办公软件的使用占28.57%,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占21.43%,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占17.86%,因特网基础知识占0.41%。从这个分布数据看,信息化培训已经开始注重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知识的应用。
3.计算机拥有量及内部网络、企业网站建设
计算机拥有量和内部网络建设是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两个重要标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有利于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内部网络加快了企业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有利于提高效率;企业网站的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触网,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打开一扇窗口。基于此,在问卷中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调查。
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93.89%的企业拥有计算机,4 1.3 4%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有53.57%的企业已建立了企业网站。可以看出在珠三角企业界,计算机的普及率是相当高的,且比较重视局域网和企业网站的价值,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好。
4.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
调查显示,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从2003年到2006年,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应用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如图表1所示。
从所占的比例不难发现,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比较重视,位居前三名,信息化应用比较好。而在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建设方面比较弱。这也表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需求还不是很迫切,或者说是条件还不具备。
5.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1)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从2005到2006年的数据看,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由42.06%下降到10.71%,已经开展的企业由18.69%增加到50%,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增长了3 1%。开展电子商务效果好的企业由7.48%增至21.43%,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外资、合资或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行业。其他一些行业开展的效果不明显。从调查的数据看,开展的企业数增加了,但是效果不明显,投入了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将给企业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带来障碍。
(2)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进
行商务活动。中小企业进行商务活动借助的平台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建设的商务网站,二是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根据我们的调查,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主要平台。
根据佛山2006年的统计数据,佛山现有中小企业49115家,2007年2月,我们通过对阿里巴巴网的访问,发现有31145家企业在阿里巴巴网进行了注册,占企业总数的63.36%。其中4522家企业申请了诚信通,为进一步开展网上贸易打下基础。随着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完善,企业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进行商务活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3)企业网站应用的主要业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网站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接受网上订单、收集客户信息方面。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发布信息;接受网上订单的企业从2 4.7 7%增至35.71%,增长10.84%,但总数只占样本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说明大部分企业对此持保留态度;收集客户信息从13.08%增至45.71%,增长32.63%,且总数占样本企业数量的一半,表明大部分企业在积极
开展这项工作,重视利用网络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服务。
(4)企业的商务经营、运作模式。在问卷中,我们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经营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查。主要涉及到营销模式、业务洽谈方式、销售方式、网上采购、网上支付情况等。具体数据如下图表2:
从统计表中看出,E-mail洽谈、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位于前三名,表明企业在业务的洽谈、营销的方式和支付方式已经为部分企业接受并得到应用,网络化管理初见成效。
(5)有关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情况。在2006年问卷中,有53.57%的企业对于相关销售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其中15.3%的企业采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用来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有3 8.2 6%的企业凭经验进行数据分析并用于生产计划的制定。可见,数据的有效分析挖掘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不充足等原因的限制,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弱。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完善,这方面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
(6)增幅比较大的几项:我们对2003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财务管理21.11%、客户关系管理20.64%、人力资源管理19.82%增长的比例位居前三名;进销存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应用跃居第四、五名,从2005年的28.97%,上升至2006年的46.43%,增长了17.6%,进销存的信息化管理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企业在经营决策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比例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在拓宽,应用的领域在深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逐渐加强。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寻找突破口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不难看出,信息化应用最多的领域是O A、财务管理系统,还有63.36%的企业借助第三方服务平台作为应用的突破口。这些数据表明,部分企业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寻找到了突破口,目前财务管理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财务体系比较固定。通过第三方平台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寻找商机,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进一步实施网上订购和销售,促使企业内部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这三个环节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突破口。
2.加强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建设
首先构建电子商务安全运作的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电子签名和认证是网上比较成熟的安全手段,应逐渐推广使用。其次尽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交易行为。最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息网为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企业管理的新知识和理论,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网络经营,促进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
3.注重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问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学历需求,大专和本科生的学历结构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方面,偏向应用操作性的实用型人才,2005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需要的人才排在前三名的为:网络营销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电子商务操作员。根据人才的需求现状,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培养的比例,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4.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从2005年~2006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05年位居前四位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是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而2006年的数据,位居前四位的是: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财物管理,企业将这四项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说明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应用在不断深入。这部分企业占样本总数的25%~35%,比例不大,但是表明了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除个别企业尝试外,珠三角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总体上还局限于交易前的阶段,即主要应用于网络广告、网上寻找买家或卖家、网上洽谈等环节,少有在交易中和交易后的应用,如网上采购、网上订货和网上售后服务等。而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待开发的领域,并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春晓:2004年~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6~04~20
[2]贾兴华: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策略.经济管理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期
[3]张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企业天地,2005年第1期
[4]王玉珍: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北方经贸,2006年第1期
[5]陈东红:论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统计教育,2005年第2期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铁路专业运输 面向客户服务 信息化建设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2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76-02
当今是一个信息指数级增长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运输业的流程得到了优化、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提高了全社会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运输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服务模式,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信息技术瓶颈,本文提出有关面向客户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一些基本思路。
一、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体现的几个方面
铁路运输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有如下几个特点:
1、铁路运输企业要以‘客户就是上帝为管理理念,树立极强的市场服务意识,转铁老大变过去“铁老大”的传统观念,把以前以自己企业内部生产为主信息化建设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转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企业内部生产需求的信息系统与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科学结合,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2、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整体的业务流程逐步在优化完善,新的服务项目不断的增加,在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信息系统也不断的升级完善,在信息系统的全局控制、整体设计、技术支持、系统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做好。
3、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的行业不近相同,在国家铁路为主、辅以公路和航空运输形成立体运输体系的运输模式下,铁路信息化步伐和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企业根据的目前市场定位,在新业务不断增多的需求下,在全民服务越来越便捷的趋势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与海关、银行等业务相关行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充分信息数据交换。
二、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的特殊性
1、铁路企业数据中心需要具备技术先进的数据传输平台和仓库式的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2、需要具有较高的数据共享功能,实现不同基础平台数据和各系统数据的高度共享。
3、对外服务平台具有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信息输入/输出功能,并能与核心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实现准确、及时、安全的信息交换。
4、货物信息实时跟踪技术,特别是取货和送货信息实时采集技术的应用。
5、对外接口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使信息系统的安全保证技术和管理要求更高。
三、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思路
1、信息编码设计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目标
铁路建设的加快,火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铁路运输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铁路运输行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客户的需求为服务目标,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和货运信息跟踪服务是我们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建设就是要使客户用最简单的方法,及时、准确、方便、快捷的获得自己运输货物的详细信息。每批货物的运输服务由于地点的不同及运输时间需求不同等原因,有时可能是一种运输方式,而有时却可能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我们的客户往往只能收到运输企业所提供的运输凭证及发票。所以,铁路运输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关键词应该是提交给客户的运输凭证编码,客户在运输企业的网站或信息查询平台上输入运输凭证编码,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货物运输信息。将单据编码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关键词也可以使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更加优化和科学。
例如:一家铁路运输公司,把客户需求运输的物品作为依据,设计出12位运输凭证编码。一些零散的客户就可以登录其公司的网站,在运输专项的栏目中输入12位的运输凭证编码,非常方便准确的查到货物承运时间、装运时间、当时所处位置、到达时间、交付给收货人的时间和货物签收人信息。对于老客户和较大的客户我们要通过对外的信息服务平台与他们需求的信息进行交换,来满足他们的货物运输需求。例如可将编码形式如下定义:12 位编码的首位是英文字母,表示运输凭证种类;第二至第十二位是数字:第二位和第三位是分公司代码,第四位至第六位是营业部代码,第七至第十二位是序号代码。单据序号保证两年内不会出现重复。同时,在信息系统中对应建立网点和窗口代码。
我们铁路运输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作用就是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客户需求的方便,又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更为发展现在新兴的物流企业创造便利快捷的条件。
2、科学设计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
铁路运输企业是否采用网络型经营方式,采取集中分散式还是大集中方式,应根据企业的运输服务产品、经营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信息化投入等因素进行科学决策。我们企业要科学设计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要从全局出发,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定、必利实效为原则,在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及长期发展战略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有效的指导,经过反复的、科学的论证,确定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形式。
3、实现模块化设计
客户对运输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不同的客户,我们的运输企业要对运输信息的基础数据频繁的更新,而且还要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及我们业务部门的为客户服务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信息系统不断的优化,运行效率不断的提高,我们企业必须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以达到降低成本、方便扩展、灵活应用的目的,从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实现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信息系统模块化设计工作是非常复杂工作,需要有绝对的耐心和细心,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设计。具体有以下几点:
1)分层设计,首先按照不同运输服务产品设计大的模块,再按照该运输服务产品的货物流程、单据流程、信息流程、运价、计费里程等分别划分模块。
2)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分别形成模块,适应基础数据频繁修改的要求。
3)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分别形成模块,适应经营管理不断变化的需要。
我们的铁路运输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模块化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拉近与客户间的距离,也使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有了科学和安全的保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4、规范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标准
我们国家运输业的三大方式:公路、铁路、航空,它们分别归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有各自行业标准,国家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发展还很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业信息化系统技术标准,我们要尽快规范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行业标准,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1)选择公共的和技术成熟的基础软件与设备;
2)明确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接口技术标准;
3)制定外部企业及客户交换信息转换技术标准。
把现有的信息系统标准进行优化组合,新的系统中不但要有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的软件,还要有行业部门统一推广的软件,并且及时的与客户不同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必须要严格执行制定的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技术标准,确保运输信息的资源有效共享及网络信息安全运行。
5、业务流程的设计、信息点操作要求
如何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企业内部如何做好经营管理,首要的条件就是先设计出科学的业务流程,然后再应用信息固化业务流程。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其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操作简单、手续简易、客户方便的原则,认真贯彻、严格执行,按照实际作业步骤逐续的注出货物流、单据流、资金流、信息流,还要确认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业务流程的设计,不但业务部门的人员参加,作为信息部门的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更要参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边设计边掌握,把业务流程设计的详细、精准。如一铁路运输公司依据客户意见反馈,把以前在对货物进行运输时所需要多次填单和多次排队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进行改进,一切从客户方便的原则出发,把各个业务点的信息进行固化,设计出简化的操作流程,在企业内部单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客户只要填写一次货物运输委托书和一次制单缴费就可以完成货物运输业务。这将极大的方便客户,同时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负担。
信息点的操作是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由于信息化的建设,新的信息业务流程将对老的传统运输服务流程改变非常大,我们在业务工作中一定要认真抓好信息点的操作,设计简单易操作的信息点,明确信息操作点和操作质量的要求,不允许中断运输服务中的信息链条,确保货物运输信息的完整、准确。同时还应该对信息点的操作进行技术手段的监控,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6、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
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是保证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基础,确定信息收集各岗位的操作责任制,对收集到的运输原始信息及各种票据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和分析。企业在信息化初期建设时,要设立专职的信息管理部门,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认真对待信息管理工作。清晰、仔细、严谨、准确的把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分析等工作有条不紊的做好。
7、信息数据库建设
运输业务不断的扩展,信息的积累量越来越多,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量也在随之指数级的增长,我们的信息数据库就必须做好优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系统的高速运行,确保满足客户大量的信息需求。在数据库设计时,我们不但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还要考虑业务的关键数据,形成以系统关键词为主的信息存储方式。对数据库的优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取原始数据形成数据仓库;
2)运用JDBC 数据库连接技术,实现异种数据库的数据访问;
3)数据仓库的数据按不同用途的主题进行使用。
8、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逐步发展,信息系统在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必须把信息系统内外网络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准确、安全运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实行内外网的物理隔断,严禁外网计算机进入企业内部信息网。
2)对允许进入企业内网的计算机,采取 IP 地址、计算机内部号码、使用身份认证和密码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3)建立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监控系统。
4)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流程和技术标准。
5)制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规则,并认真落实执行工作。
9、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在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运输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运输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运输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专业运输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员工培训制度,按制度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员工培训。
对员工进行运输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使员工熟悉铁路专业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尽快掌握信息管理技术和运输行业业务技能,提高对于运输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分析和应用能力,做好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应用软件的初步设计和精细设计,把握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再有我们还要加强团队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培训。铁路运输企业的工作都是多人、多部门配合工作的,工作中必须要注重团队的配合,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自我在团队中的价值,懂得团队精神对铁路运输企业工作的重要性。
结束语:
铁路运输企业面向客户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铁路运输竞争能力的必要途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熟悉和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条件,以信息技术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采取集成创新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实践,以系统和科学的思维做好信息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远卿.提高铁路专业运输公司经济效益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1):21-23.
[2]冯兢.铁路专业运输公司内部控制新机制初探[J].铁道经济研究,2009,(2):37-41.
[3]岳峻.树立全局观念支持铁路专业运输公司又好又快发展[J].铁道货运,2008,(2):27-29.
[4]吴江伟.RFID技术在我国铁路专业运输业务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陈京亮.铁路专业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5):57-61.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燃气,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研究
0 引言
2004年发布的国发[2004]2号文件,紧跟着2010年国发[2010]23号文件的出台,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逐步开始发展起来[1,2]。随着燃气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持续增长的用户量,传统的生产运营模式逐渐显示出在安全方面的疲软和落后,无法满足输气管网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因此,建立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不仅可以指导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日常工作,还能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标准化在企业安全生产运营以及工程建设质量中的重要意义。企业深入开展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体现了国务院要求,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措施具体的表现,可以降低燃气企业安全生产运营风险,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为燃气企业平稳、健康、安全、快速发展提高了保障[3]。
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由5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在履行各自职责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一切行为准则要以安全作为前提条件,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在遇到异常工作时能有效采取应急措施。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将对生产装置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始终保持工作人员、仪器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处于安全状态[3,4]。燃气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2 燃气企业案例应用分析
某燃气企业下设有六个部门,分别是总经办、安全质量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市场部、客服部,各部门人员一共50人,1座集中供热站,约450×104m2供热能力,实际供热能力220×104m2。对生产经营工作现场调研、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燃气泄漏、火险、漏电、锅炉异常、意外坠物等方面的事故,具体如下。
(1)集输天然气管线设计缺陷较多,导致燃气泄露、输压较大,不利于日常运行管理,造成现场工作人员中毒,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给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伤害。
(2)该企业电气设备,变电室未接零线,电气设备设计存在缺陷,线路绝缘破损等,工作人员触碰电气设备或者电气元件时,可能会导致触电,发生生命危险。
(3)对锅炉和管道材料选取不严谨,导致材料质量缺陷、超压作业、安保附件失效、运行压力加大等,使得在短时间内释放极大的能量,对锅炉和设备造成损害。
(4)巡检人员违章行为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检修人员违章作业导致意外元件坠落等。燃气企业应该对历年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总结,对原材料质量、仪器设备、设备操作行为、设备检(维)修管理技术、安报措施、监管规范以及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等进行系统检查和完善。
对该企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梳理归纳,主要从危险源辨识、仪器设备、现场安保等3个方面,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采取了如下整改措施。
①供气设备与用户家增设隔爆墙,已达到安全距离要求,对消防验收程序进行完善。在输气管线四周加设防碰撞防护栏,以免来行车辆碰撞天然气管线而发生事故。
②监测输气管线压力,最高工作压力在压力表上用红线标示,巡检人员可根据压力表进行防护;在锅炉间吊装装置,要进行防爆防碰措施,避免产生静电火花,同时设门禁进出锅炉,锅炉门口设导静电棒。
③定期检定压力表、燃气报警装置、仪器接地电阻、安全阀开关,确保仪器设备安全运行工作,24小时不间断巡检内容要做好记录、备案,定期检测。
④安全质量部对现场作业环境、工作流程、仪器设备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估,对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分级,同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标志,并做好定期检查记录。
3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在燃气企业内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对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规范化作业,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树立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维护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不断改进、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机制。
(2)职责分明,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责任主体是企业,企业应调动一切部门落实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首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纳入企业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加大安全考核比重,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要求各部门责任人签字。其次,进一步跟进达标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回头看”制度,监督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情况,以及防患整修、完善长期规范化机制的落实。
(3)考核评优活动,调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积极性。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作为各项评先进、评优活动的基本前提,与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挂钩,在约束的时间范围内,促使企业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奖励一直致力于安全生产理念的企业,可适当延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年限,或者免于现场审核。对一些企业未达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等级,可吊销其生产许可证,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重新树立企业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信心,达到考核标准的可继续进行生产作业。
4 结语
随着燃气行业迅猛发展,往往会忽略安全生产与环保,燃气企业可能在过分追求效益的同时,对人员资历配置、仪器设备老化,安保措施投入方面的轻视,使得安全生产与技术、管理脱节,会给今后企业持续发展带来阻力。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力度,落实企业生产过程中责任主体,完善企业长效机制。做到企业负责、员工参与、政府与社会监督等联动。政府监管部门对燃气行业负有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的责任,定期考核、检查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对潜在的安全问题应及时监督其整改整修到位,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有效地降低作业风险,才能确保燃气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都.标准化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3,13(12):52-53.
[2]曾明荣,王浩水,魏利军.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112-116.
[3]刘宏,罗颖,唐禹夏.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体系研究[J].现代化工,2008,(12):51-85.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8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信息资源管理和计算服务模式,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 它由集中管理的硬软件基础设施 (“云”端) 向分散的众多用户提供远程的计算、存储、软件、网络和安全服务。云端由大量企业级服务器、大容量存储系统、云管理软件平台、网络系统和容灾设施构成。
企业私有云属于云计算应用的一种, 它将企业所有的计算资源, 包括各种性能的服务器、存储阵列等集中起来, 并由软件自动管理,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分配, 使得运行在云平台上的业务系统无需管理复杂的硬件资源, 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 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 降低企业创新和运营成本, 符合石油行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可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2 云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目前, 国际上对于云平台的实际部署有两种主流的先进技术模式, 分别为Google公司的文件系统GFS (Google File System) 和Amazon公司的弹性计算云EC2 (Elastic Computing Cloud) 。Google公司文件系统GFS的主要设计原则是:在大量的低性能普通计算机上提供高性能的可靠服务。Amazon公司的弹性计算云EC2是一个让使用者可以租用云端服务器运行所需应用的系统。它的设计原则是:在大量的高性能计算机上提供更多独立的虚拟服务器来提供应用服务。
基于石油行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 考虑到第一种模式 (Google模式) 主要依靠大量廉价低端机器进行集中计算, 对物理空间、能源耗费、维护强度要求很高, 且主要用于大量请求的集中处理和运算, 与目前企业信息系统较为分散、相对独立的现状差异很大, 所以在企业云平台建设中, 不适宜采用第一种硬件大集中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建议采用第二种模式建设企业私有云平台, 即搭建以部分高性能服务器为基础的虚拟化云计算平台。
企业云平台建设通过利用虚拟化技术来整合服务器资源, 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提高管理效率, 缩短系统安装配置的时间, 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开放性、可动态扩展、易于管理和维护的优质访问服务。
通过不断的测试和完善, 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云计算平台已经进入了企业级应用阶段, 2010年, 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调研结果认为, 到2013年, 以虚拟化技术为应用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增量会超过其他主流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 成为第一应用扩展方向, 如图1所示。
3 云平台建设模式的应用
3.1 云平台基础架构
企业私有云平台技术架构主要采用应用服务器群集配置虚拟化平台, 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 集中搭建云平台。主要采用一定数量性能较高的多路服务器搭建, 使用一定数量运算速度快、内存较大的服务器, 结合存储设备, 配以光交换机, 在其上安装配置虚拟化软件。虚拟化OS直接安装在物理服务器的裸机上, 将物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抽象到多个虚拟机中, 再使用工具进行管理, 根据用户和应用系统的资源需求统一管理, 灵活分配硬件资源。
云计算平台架构模式包括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图2所示。
3.2 服务器及存储部署
在构成企业私有云的单个物理服务器上安装配置虚拟化管理软件, 利用服务器强大的处理能力, 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 每一个虚拟服务器, 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 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用户可以在其上安装配置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部署业务系统, 就如同安装配置一台物理服务器一样。这样每个物理服务器实际上充当了虚拟集群服务器上的虚拟机, 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增强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实现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存储资源采用光交换机连接方式构建, 即所有存储设备在虚拟化管理平台的调度下, 通过光交换机实现数据的存取。所有私有云上的服务器都通过这种光交换的模式共享存储资源, 通过这种共享的FC存储架构, 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化架构的优势, 完成虚拟机的在线迁移以及资源的动态分配。
为了集中管理私有云资源, 通常需要在云平台之外配置一套安装了云管理软件的服务器, 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统一管理。
3.3 安全设计
云平台中的应用将数据、程序、流程全部集中到云端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中。这意味着大量本来分散的节点将全部集中到云端, 由于云平台的设计中带有群集、负载均衡和集中式存储管理等模式, 可以大大减少单点故障和错误, 所以在云端中的应用也能大幅降低系统宕机和数据错误的风险。
企业利用云平台系统可以轻松的完成虚拟环境的扩展, 包括计算性能的提升以及存储容量的扩大。同时云平台管理软件支持内部虚拟网络段划分功能, 这样可将不同业务的虚拟机设置不同子网, 并通过防火墙实现隔离, 保证网络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 云平台不仅有以上优点, 而且可以配合虚拟带库对数据进行完整备份, 实现容灾功能。
4 结语
企业私有云建成后, 可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 在开发测试云端为各信息系统提供独立的开发、测试环境, 使得内部的开发测试等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当完成相应开发测试工作后, 即可释放云平台资源, 提供其他应用系统的使用, 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效果。
通过对大量企业云平台运行数据的分析可知, 云平台成功上线后, 为企业节约的开支已超过购买云平台硬件的投资成本。尤其在运维成本上, 体现更为明显, 比如大大降低了供电、空调制冷等能耗。而且云平台的应用, 也大大缓解了企业机房物理空间日趋紧张的全局, 得到了信息部门高度认可。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9
关键词: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站优化
在网络营销服务领域, 大部分服务商都比较容易将自己的潜在客户定位于中小企业, 对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大型企业集团, 对网络营销方法的研究也仅仅局限在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方面。其实, 笔者通过对某些大型企业集团网络营销的实地调研发现, 大型企业集团更需要网络营销的模式, 更需要通过网络营销的途径获取最大的效益。中小型企业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主要包括搜索引擎营销、供求信息发布、网上商店等, 大型企业集团的网络营销往往被错误的认为:大型企业集团拥有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营销资源, 可以通过新闻发布、广告、展览会、产品及其包装物等多重渠道达到网站宣传的目的, 用户也可以通过企业“品牌+.com”的方式来推测企业网址, 或者通过企业的网络实名直接访问网站, 通常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推广就会有很多用户访问。事实上, 大多数大型企业集团的网站访问量很不理想, 甚至少数企业网站很少有人访问。
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对企业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 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网站平台来推动网络营销工作, 企业网站在功能设置、内容和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因此建设具有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显得十分急迫。其实, 一个具有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应该具备八项基本功能, 即品牌形象、产品/服务展示、信息发布、顾客服务、顾客关系、网上调查、资源合作、网上销售。任何一个企业网站缺少这八大基本功能, 企业网站的网络营销特征将不明显。
1 网络营销导向对大型企业集团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
(1)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 经过网络营销导向的优化设计, 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网站的信息、使用网站的服务。
(2) 从基于搜索引擎的推广网站的角度来说, 优化设计的网站使得搜索引擎可以顺利抓取网站的基本信息, 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时, 企业的摘要信息可以出现在网站理想的位置, 使得用户能够发现相关信息并引起兴趣, 从而点击搜索结果, 达到从网站获取进一步信息的目的, 直至成为真正的顾客。
(3) 从网站运营维护的角度来说, 网站运营人员可以对网站方便地进行管理维护, 有利于各种网络营销方法的应用, 并且可以积累有价值的网络营销资源, 因为只有经过网站优化设计的企业网站才能真正具有网络营销导向, 才能与网络营销策略相一致。
2 大型企业集团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网站栏目层次基本合理, 大多数可通过三到四次点击到达页面内容, 但URL层次较多。
(2) 网站导航分类相对明晰, 但二级目录有交叉现象 (如关于董事长致辞与企业文化中的董事长感言内容相似) 。部分网站没有网站地图作为导航, 使用户无法直观快速的了解网站内部信息资源。
(3) 网页布局和信息的发放位置:网站没有友情链接, 不利于网站的推广;网站没有网站地图, 其公司联系信息在二级栏目联系中;站内检索, 会员注册登录等服务设置在右侧或有中上方显眼位置, 网站在此存在不足, 除了首页之外都将会员注册, 站内检索放在了页面的左侧, 板块设计不符合大F原则。对新产品的介绍等用户关心的相关信息放在左侧, 不易被发现, 这种设计也属于资源的浪费。
(4) 产品信息:产品相关信息较少, 介绍简单, 用户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用户的购买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产品信息中除了产品型号、性能等基本信息之外, 可以放些有关机构、专家的检测和鉴定、用户评价、相关产品知识等。
(5) 网站缺乏促销意识:促销意识指通过网站向访问者展示产品、对销售提供支持, 有多种具体表现方式, 如主要页面的产品图片、介绍、通过页面广告较好体现出企业形象或者新产品信息、列出销售机构联系方式、销售网店信息等, 或者具有积累内部网络营销资源和拓展外部网络营销资源的作用, 一些大型企业网站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6) 网站首页、各栏目首页以及各个内容页面没有分别能反映网页核心内容的网页标题, 而是统一设为“某某集团”, 网页标题单一, 不能反映网页核心内容。
(7) 网站首页、各栏目首页以及各个内容页面没有合理的META标签设计, META标签不合理, keywords 和discription都为空, 不易被搜索引擎收录。
(8) 网站的易用性不好, 其网站没有导航设计, 而且网页标题统一为某某集团, 没有针对每个网页或重要的网页设计相应的网页标题。
(9) 企业联系方式不完整 (无企业邮箱) 。
(10) 企业网站没有在线销售订购功能, 没有流量统计, 在线帮助等功能。只有信息发布、产品管理、会员管理、在线调查功能、站内检索。
(11) 网站首页过多的图片, FLASH广告, 视频, 影响网页打开速度致使访问速度一般。
(12) 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产品选择及其产品介绍, 但并没有产品说明书。而且网站也没有提供在线问答这项服务, 服务功能欠缺仅停留在表面, 基本处于企业主页的水平, 离企业网站还有一些距离。
(13) 很多公司在全球有一定排名, 但在简体中文网站排行榜上还找不到相应网站, 这和地位很不相称。
(14) 网站首页的FLASH过多, FLASH网页可能存在部分浏览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存在另一种先天的缺陷, 即搜索引擎无法识别FLASH中的信息, 网站推广的效果将大受影响, FLASH网页对搜索引擎不友好。
3 大型企业集团网站建设对策的探讨
(1) 大型企业网站应在产品/服务栏目的基础上增加常见问题解答栏目, 如某些网站的产品分类除了通用分类法, 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及用户购买需求, 增加按照材质、价位等的分类法, 以满足不同用户快速获得信息的需求。
(2) 企业网站应将重要内容在首页第一屏及内页的重要位置呈现, 并在其他页面进行链接推荐。
(3) 企业网站应确保各文案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并且富有逻辑, 内容原创。在这个基础上, 产品介绍的文案应专业、通俗易懂, 并有服务意识和促销意识;任务引导文案, 即对用户操作步骤说明也要尽量简短、清晰, 避免篇幅过长的说明文字, 因为进程中的用户, 没有耐心去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
(4) 在网站上应该有详细并让人信服的公司和网站介绍。介绍文字要详实, 最好能适当配上图片增加说服力。除此之外, 最好介绍下公司引以为豪的成绩或重大事件, 让用户了解公司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 通过公司的优秀事迹增加用户信任感。网站最好有保护个人信息的声明以提高网站的可信度, 体现出网站对用户负责任的态度, 解除用户后顾之忧, 放心提供个人信息。
(5) 网站内容应及时更新, 让用户感受到网站内容是鲜活的, 每次造访都有新内容出现, 提升用户体验。
(6) 企业应该完善常规的网站服务, 并提供有价值的、独特的服务, 这对于网站获得用户信任很有帮助,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 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独创的服务, 不仅可以赢得信任, 同时也能够获得稳定的用户。
(7) 企业网站应实行在线服务。在线服务通过自助方式让用户了解网站提供的产品/服务等基础问题。通常以“常见问题解答 (FAQ) ”的形式出现。快速解决用户对产品及网站使用方面的疑问。在线帮助内容仅通过一个栏目来承载是不够的, 企业网站应将帮助条目分散链接到站内任何需要的地方, 以确保用户及时获得帮助, 而不需要寻找帮助, 方能体现出网站服务的易用性。
(8) 网站应建立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多样化体现在用的联系方式如电话email、线下地址、在线反馈表单、实时沟通工具等的完整性,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习惯和需求。
(9) “网站内容推广策略”将网站的内容策略与推广策略结合起来, 使网站内容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 也为网站自身的推广发挥作用。利用网站内容相关的外部信息资源, 借用其他网站的信息进行推广。
(10) 网站可以通过向各个网址类网站、分类目录、行业目录提交网址, 以期被他们收录;并且多和优秀的网站进行友情链接, 以增加网站的权重, 提高网站的PR值和全球排名。
(11) 网站应该在主要的搜索引擎上进行注册, 因为在主要的搜索引擎上注册并获得最理想的排名, 是网站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网站正式发布后尽快提交到主要的搜索引擎, 是网络营销的基本任务。
(12) 企业在自己的网站上最好放置一些知名网站的LOGO或网站名称并设置对方网站的超级链接, 使得用户可以从合作网站中发现企业的网站, 达到互相推广的目的。
企业网站建设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网络营销的终结, 网站推广、销售促进、顾客关系和服务等是网络营销的重要内容, 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 都需要重视网络营销的真正含义和主要内容, 而不仅仅是企业网站建设本身。网站的建设看起来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往往网站做不好, 企业的营销活动也难以开展, 因为企业形象也可以从企业网站反映出来。利用企业网站进行网络营销是众多企业建立网站的主要动机。既然网站已经建好了, 就要进行相关的维护工作, 要对网站进行更新:及时的发布与企业相关的信息, 及时更新企业的产品信息, 对网站进行相关技术更新以满足功能的需要。对网站进行诊断是为了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也为网络营销创造有利条件。要对网站进行推广、改进, 只有这样, 网站的效用才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黄爱白, 赵冬梅.B-C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 2009, (1) .
[2]王晓丽.基于专业类网站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 2008, (1) .
[3]韩洁平, 王欣.企业商务网站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J].情报科学, 2008, (12) .
[4]蒋颖.因特网学术资源评价:标准和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11) .
[5]杨明智, 庄玉良.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理论与方法综述[J].商场现代化, 2008, (5) .
[6]王建斌.网络营销中的4C策略[J].商业研究, 2008, (13) .
[7]朱玲玲, 李爱明.网络营销低价策略探究[J].当代经理人 (中旬刊) , 2008, (21) .
[8]吴玮, 侯希玲.电子商务的信用保障:以阿里巴巴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3) .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规院) 成立于1954年, 原为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现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五十多年来, 公规院创造了中国公路交通史上辉煌的业绩。先后编制完成重大公路交通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170余项, 主持编制公路工程标准、规划和定额100多项, 公路桥梁标准图100多册;代交通部审查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近300多项;独立或合作设计了国内外各种结构形式的大桥、特大桥100余座, 其中跨长江、黄河及海湾的特大型桥梁50多座;独立或合作测设的国内外各等级公路8万多公里;自行研制和合作开发公路桥梁设计计算机软件、公路桥梁CAD软件、概预算软件和数据库等10多项。仅在“十五”期间, 公司荣获国家优秀工程金奖、银奖和詹天佑大奖的就有:广东虎门大桥、安徽铜陵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广东洛溪大桥、交通部交通试验场等众多项目。
依照《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 结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内部企业管理要求, 提升各业务管理部门、事业部 (专业室) 、分支机构信息资源共享及协同工作的观念, 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企业内控业务流程, 2011年公规院拟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公规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实施步骤, 以求达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现代化, 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劳动效率、控制生产成本、辅助决策指挥之目的。
根据这一规划, 2009年启动了本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并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申报了十一五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并得到了批准, 在建设过程中与北京建设数字公司达成共建合作, 分步骤按照“两个平台 (网络平台、业务基础应用支撑平台) 、三个系统 (经营管理与综合办公管理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协同设计集成系统”) 的建设内容推进建设工作。
1 公规院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1.1 建设目标与内容
依据公规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结合中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推广情况, 启动了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具体目标是:建立各业务部门职能管理框架, 满足各有关业务部门职能管理需要, 初步建成包括财务、资金、项目、合同、预算考核、人力资源等综合信息的集中数据中心, 建成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预算考核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等七大系统。
1.2 建设原则
系统建设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型引用、分期运行的原则。具体就是:总体规划:既要考虑周边已有系统接口, 又要顾及未来建设系统的要求;分步实施:先行建设业务职能管理系统, 后期建设决策分析系统;原型引用:试用原型系统, 充分落实业务需求;分期运行:先开发原型系统, 通过试用原型系统, 逐步完善业务需求与信息系统, 然后进行正式试用版系统的开发、试用、上线工作。通过实践表明这种规划在前、原型迭代的方式对信息化推广十分有用。
1.3 建设过程
项目于2009年6月启动, 于2012年12月建成。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的会议评审制度, 项目组先后召开项目启动会、原型审查会、需求评审会、上线培训会, 使项目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 公规院综合管理信息化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 我们坚持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 选用了ECA-SOA (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基础支撑平台:
2.1 支撑局域网和广域网应用集成, 实现全网流程自动化和数字签名
一方面实现了一个平台 (网络平台) 、两个门户 (内网、外网) 集成, 建成了同时支撑局域网应用和广域网应用的业务基础平台, 并提供了即时消息与短信提醒;并确保表单输出符合ISO质量管理要求。
2.2 充分利用数据积累, 建立决策分析系统框架
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内部的各类日常生产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 通过建立决策分析框架, 提高日常生产的电子数据的利用率, 实现信息组合统计查询, 借助OLAP建立实时多维度 (时间、部门等) 数据分析, 并生成直方图、饼图、折现图、点阵图、雷达图等20余种图表。
2.3 生产经营数据电子化统一管理
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电子化统一管理, 项目、主营合同、采购合同信息、财务收付款等自动建立关联, 达到数据互联互通, 检索查询方便, 加强数据信息透明度, 提高统计分析速度, 减轻工作负担。
2.4 采用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提供长期信息化支撑
业务系统构建在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 (ECA-SOA) 之上, 使得所有建设的系统以及未来的建设内容在技术架构和技术体系上保持一致, 为系统维护、升级和后续拓展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统一用户与组织机构管理、统一分级分层次授权与认证管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业务流程驱动、统一数据交换标准, 保证了系统开发、维护和部署的便利。基于该平台构建业务系统, 可使系统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能够兼容其他管理系统并符合中长期发展要求, 避免重复投资。
3 总结和展望
通过实施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成了网络平台、业务基础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工作, 初步建成了企业数据中心, 实现财务、资金、预算考核、人力资源、项目的综合信息集中到数据中心, 满足了各有关业务部门职能管理需要。接下来, 我们将把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向纵深推进, 并开展了工程协同设计集成系统的建设工作。S
摘要: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 对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进行了探讨, 通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为工业设计院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示范应用,勘察设计企业
参考文献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11
【摘要】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打破目前系统职能分隔,最大限度发挥各业务系统及其信息的功效成为许多企业的难题。本文通过企业数字供电集成应用的建设实施,构建了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及GIS图形展示平台,实现了电网设备在地理空间、逻辑空间、拓扑空间的可视化,有效解决了各业务系统数据孤岛问题,为电网一体化运营管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数字供电;集成应用;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05—02
1 现状分析
1.1 电网企业信息化现状
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对电网进行监控分析的能量管理系统(EMS/SCADA)、配网自动化、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网生产系统、配网生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等等。这些应用系统关心电网的不同方面,如EMS/SCADA关心主网的实时与历史运行状态,主网生产系统关心主网设备台帐及运行信鼠,计量自动化系统关心变电站、配变的电量计量信息,配网生产系统关心配网中的设备台帐和运行信息,而配网GIS系统则关注与配网设备的地理信息。
1.2 存在问题
随着各业务系统建设推进,如何打破目前系统职能分隔,最大限度发挥各业务系统及其信息的功效,取决与企业级的信息集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间隙。为深化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使这些信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资产,为决策者了解所辖电网的全景信息提供技术基础。近几年的信鼠化建设也更多地在集成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分别建立了营配一体化、SOA集成平台等集成应用,但这些应用仅限于一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对企业管理的提升有限。而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迫切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撑。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生产管理系统中缺少从主网到客户的一体化电网模型,导致制定停电计划时,只考虑停电事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未考虑对用户的影响,无法确保用户停电不超时、不超次。同时故障停电事件的处理跨越多个业务系统,系统间信息传递不通畅,客服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现场工作情况,影响客服质量。
(2)由于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应急指挥需要更加全面、有效的电网信息,包括急修、调度、客服人员需面对主网生产、能量管理系统(EMS/SCADA)、配网生产、地理信息系统(GIS)、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操作复杂,而且难以全面获取所需信息。
(3)管理上要求对全电网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统计和分析,这就要求主网和配网的数据能准确关联,主、配网生产系统中的管理数据和EMS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准确的关联。
1.3 需求分析
数字供电集成应用的建设是电力企业集成应用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和基础性工作,通过该中心将构建“主网配网用户”一体化的电网模型,有机衔接目前电网企业在信息系统中由于业务管理习惯形成的主网到配网之间的电网断点,实现电网在现实世界与信息系统中的统一,为各相关业务的综合集成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数据交换中心的建设目标如下:
1)实现主网、配网、用户相关的静态信息和实时信息的无缝集成;
2)按照统一的数据规划,通过信息集成技术接入相关应用系统,规范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为每一个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落实唯一的管理源头,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和规范化;
3)基于逻辑原理图和地理信息延布图,建立图形化展示平台,提供从主网至配网、一直到低压客户信息的分类分层多维度展示功能;
4)提供基于全电网拓扑分析、实时数据的服务接口、全电网的模型服务、和全电网的图形服务,为相关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服务。
2 设计实施
2.1 模型集成
在当前阶段,业务数据模型因为历史原因,分散在各系统中,分别按照自身业务需要构建,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EMS系统只有变电站内部的设备模型和SVG图,GIS系统有变电站之外的拓扑信息,主网生产系统只有主网设备功能位置、设备台帐等信息,配网生产系统只有配网设备功能位置、设备台帐。考虑到这些情况,模型集成分两部分来实现:
首先,EMS系统将SVG图形、变电站内设备模型导入到主网生产系统中,在主网生产系统中建立设备功能位置与EMS变电站内设备模型之间的映射关联关系。
然后,将EMS系统的SVG图形转换成GIS系统可以识别的图形格式,导人到GIS系统中,并在GIS系统中负责完成图形的拼接,即将配网10kV线路挂接到EMS的主网接线图上,从而完成从主网到配网的模型集成。
2.2 实时数据编码集成
对于已经建成的业务系统的量测数据重新编码,代价极大。目前,EMS/SCADA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实时数据均存入实时数据库,有部分业务系统(如计量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量测点命名采用的是内部数据编码。外部业务系统从实时数据库中获取实时数据,没有统一的编码,增加了应用集成的复杂度。
从实际晴况出发,在GIS系统上展示全网实时数据,可在GIS系统统一建编码和映射表,在实时数据库上包装成实时数据服务,屏蔽内部的数据ID标识,外部系统按照GIS系统统一的编码访问实时数据。这样,通过维护GIS系统编码和实时数据内部ID的映射关系表,可以屏蔽编码不统一的问题,真正实现在GIS平台展示全网实时数据,建立基于GIS系统的数字供电集成应用。
2.3 EMS/SCADA集成
EMS/SCADA系统可以提供主网实时数据、电网拓扑结构、220kV潮流图、110kV片网图和站内一次接线图。在本项目中,EMS/SCADA系统接入准实时数据总线,将图形模型导出到数据交换中心,将其采集的实时数据写入到实时数据库,GIS系统通过准实时数据总线从数据交换中心获取输网模型,在主网生产系统上建立功能位置编码映射,保证与EMS/SCADA的图模是同步一致。同时,数字供电系统通过准实时数据总线从实时数据库中获取实时数据,便可以展示主网设备中的实时数据了。
2.4 计量自动化系统集成
计量自动化系统为数字供电提供了计量装置和客户表计用电数据或冻结数据。计量自动化系统通过准实时数据总线从营销系统中获取计量表计和客户功能位置,从数据交换中心获取馈线和配变功能位置,同时,将准实时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这样,与营销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便可以在数字供电中展示主网关口计量信息、配变实时数据、客户负荷、用电数据或冻结数据了。
2.5 主网生产系统集成
主网生产系统主要提供主网模型台帐(含功能位置和设备资产信息)和主网运行管理类信鼠,在数字供电系统中展主网设备台帐信息和主网运行信息。
在GIS读取生产运行信息,使得在GIS上可以查询主网运行信息;工程系统将主网工程投产移交工程资料给主网系统;生产系统读取准实时平台的实时负荷信息。
2.6 配网生产系统集成
1)提供配网模型设备资产信息和配网运行管理类信息
配网生产系统主要提供配网模型台帐和配网运行信息,在数字供电系统中展配网设备台帐信息和配网运行信息。
2)获取停电用户列表信息
提供“停电用户列表(低压用户)”查询接口,为供电可靠性统计提供用户数据支撑,为停电计划或临时停电提供决策支持。
3)停电记录查询接口
提供远程集抄系统(计量自动化)的停电记录查询接口,为供电可靠性统计提供用户数据支撑,为停电计划或临时停电提供决策支持。
4)获取变压器的“是否完全远程抄表”信息
自动同步变压器的“是否完全远程抄表”信息。将远程集抄系统(计量自动化)的“远程抄表”信息进行汇总处理,转换成变压器的“是否完全远程抄表”信息,自动同步到配网系统。
2.7 营销管理系统集成
营销系统主要提供客户账号、表计信息、计量点信息等与电网直接关联的功能位置、台帐以及购售电量信息,需要提供区县(镇)、供电所、厂站、线路(10kV低压配电线路、母线、旁路、联络线)、台区、专变用户、低压用户、表计(专变用户表计、低压用户表计)等对象的基础档案。
计量自动化主站与地区营销系统之间存在基础档案共享、自动抄读冻结电量共享、手工抄读冻结电量共享、报警处理流程协作、停电处理流程协作、预付费流程协作等接口需求。
2.8 雷电监测系统集成
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是一整套全自动、大面积、高精度、实时雷电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的集成接人,能实时遥测并显示云对地闪击的时间、位置、雷电流峰值和极性、回击次数以及每次回击的参数,雷击点的分时彩色图能清晰的显示雷暴的运动轨迹。
2.9 创先指标系统集成
创先指标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
1)省公司战略驾驶舱
省公司决策层对全局关键战略指标监控,提供驾驶舱指标定制功能,按找领导关注点可以个性化定制在驾驶舱的指标。指标范围是全省关键指标。提供指标下钻分析功能。
2)省公司部门驾驶舱
省公司各部门指标监控提供驾驶舱指标定制功能,按找部门领导关注点可以个性化定制在驾驶舱的指标。指标范围是本部门业务范围关注的关键指标。提供指标下钻分析功能。
3)地市局战略驾驶舱
地市局战略驾驶舱:地市领导对关键战略指标监控。指标范围是本地各业务的关键指标。提供指标下钻分析功能。
4)地市局部门驾驶舱
对地市各部门指标监控。指标范围是本部门业务范围关注的关键指标。提供指标下钻分析功能。
2.10实现主配网实时数据无缝集成及展现分析
项目实现全电网地理信息SVG图到站内接线图的跳转;实现站内接线图到配网单线图的跳转;实现营销客户页面的集成。目前实时数据主要分为主配网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和集中应用,配网实时数据又包含配网自动化和计量自动化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联和集中应用,数字供电在主配网模型一体化的基础上,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主配网实时数据无缝集成及展示分析。
3 应用亮点
3.1 建设了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构建了从500kV设备到0.4kV用户一体化的全电网模型
项目建设了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规范了相关接口规约,集成了主网生产系统、配网生产系统、电力营销系统、GIS系统、计量自动化、EMS/SCADA系统等电网核心系统数据。实现了从500kV设备到0.4kV用户一体化的全电网模型,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供电”信息资产,为决策者了解所辖电网的全景信息提供技术基础。
3.2 实现了电网四度空间管理
数字供电基于现实空间中的全电网结构,将电网管理中关键的管理数据和信息纳入到ECIM空间,利用ECIM规范将这些数据和信息规范统一的存储、管理起来。当一个完整的CIM模型空间建立起来后,能够为电网数据的图形化提供坚实的基础,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和图形,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地理空间的电网图形,并且能够提供基于电网的拓扑分析功能,依据电网拓扑,还可以生成电气逻辑接线图,组建电气拓扑空间,简洁明了的体现全电网的拓扑连接情况,并最终实现了围绕ECIM模型空间,从电网现实空间到电网地理空间最终到电气拓扑空间的电网四度空间管理,为电网的管理、监测和分析提供全省范围的统一视图。
3.3 实现了主配网SVG图直至低压用户的无缝衔接跳转
数字供电从EMS系统中接入主网SVG站内一次接线图,从配网GIS系统中接入配网SVG馈线单线图,并通过技术手段将主网SVG与配网SVG衔接了起来,实现从主网到配网的SVG接线图跳转,并通过界面集成将主、配网生产系统及营销用户信息关联起来,还原了站线变户的拓扑关系,实现了主、配网SVG接线图的统一展现和管理。
3.4 创先指标可视化展示
指标展示是基于“数字供电”的图形化指标展示平台与数据权限以及展示模型的基础上,将指标的分析展示面向其数据所涉及的各级组织向下分解,并在各级形成分析对比,完成数据自下而上的收集,自上而下的分析与应用。
“数字供电”的图形化展示平台采用省地两级分别部署的架构,在全省GIS地图界面上进行全省电网信息和指标的综合展示;在地市局GIS地图界面上提供本地电网信息和指标的综合展示。
4 后续高级功能规划
电网企业图模数据交换中心的成功建设实施,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和扎实的技术保障,使得企业级应用的高级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得以实现。
4.1 拓扑追踪、校验
供配电系统是城市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联系供电企业和用户,由高低压供电线路、变电所、配电间、配电箱、低压设备和用户终端等实体组成的,而变电所内又配置了大量的供电设备,线路设置复杂,设备数量庞大,资料数据繁杂,一直是供电系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省地两级的信息集成平台,通过拓扑分析,可以实现供电电源追踪和供电范围追踪,根据电压等级和带点状态对图上的设备进行着色。
供电电源拓扑追踪:在配电网络图上选取任意一条线路或者某个用户点,通过网络拓扑追踪功能,自动追踪到该条线路的供电电源点,如变电站的某条出线或某个区域的供电电源点。
电源供电范围拓扑追踪:在全省地理图上选择某座变电站,或者变电站中的某条出线,系统将该变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进行统计,在地图上将该范围渲染,并列出供电范围所带来的全部用户信息。
4.2 停电范围分析
在确定电网设备故障后,启动网络拓扑分析,可以计算出故障后线路的带电状态,对停电线路动态着色,对该设备影响的线路范围闪烁警示。在故障处理之前,整条停电线路均为停电状态。同时,可以显示该设备的当前实时电流和电压的遥测值。
在安排设备检修或停运计划时,同样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可以确定出具体的停电影响范围,其区域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标示。
4.3 负荷特性分析
基于全省统一的电网模型、图形和实时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视觉展示负荷特性,用户可以灵活的进行下钻、上卷,生成不同视觉的报表、曲线。包括日负荷、月负荷、年负荷、负荷率、峰谷差、节假日负荷等。
5 小结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 篇12
一、佛山市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从佛山市目前的制造业现状来看, 经济模式上集粗放型及外延型于一身, 产业规模较大, 但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的特点明显,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方面应用较少, 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不显著。随着资源、环境和市场压力日益增大, 原有的制造业模式竞争力正被成本更低的地区和国家取代, 制造业空壳化的危险迫在眉睫, 这种外延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传统制造业的优化转型, 才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佛山作为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正面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严峻挑战, 虽然是传统的制造大市, 但还不是“制造强市”, 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率都还远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国内也没有领先优势。“佛山制造”要想不被淘汰, 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粗放型加工到精细化制造, 再向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目前佛山市较成熟的ERP 软件供应商主要有用友、金蝶、浪潮、神州数码、SAP、博科、速达、天思等, ERP集成应用企业主要涉及机械、陶瓷、纺织及服装、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从南海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效果可以看出, 制造业信息化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变制造业型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二是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和能力, 四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些作用的发挥, 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 解决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也从整体上提高制造业的创新开发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二、ERP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对促进佛山制造业优化转型的作用分析
由于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已经由传统的相对稳定逐步演变为动态多变的市场。佛山制造业面临这种动态变化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必须全面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展同步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的先进制造业模式。
(一) ERP管理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经营模式的改变。
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促使制造业的经营模式由“纵向一体化”发展到“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 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 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ERP管理系统正是着眼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 打破了传统制造业纵向经营模式, 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 对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将系统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实现企业的多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快速有效地进行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地区经营运作。实施ERP系统将帮助佛山制造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向更具主动性的“横向一体化”转变。
(二) ERP管理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制造模式的改变。
提高制造业的敏捷性, 以低成本、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快速响应市场, 并提供满意服务是当前赢得竞争的主要手段。ERP系统充分集成了工作流技术、PDM、SCM等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 强调企业流程与企业过程重组, 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供需链管理, 体现了按用户需求制造 “以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制造业思想, 使制造模式具有良好柔性, 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
(三) ERP管理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经营战略的改变。
ERP系统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 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 其财务系统可不断地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 去监控整个业务过程, 快速做出决策。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这样, 企业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范畴, 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产、供、销和人、财、物, 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四) ERP管理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提高经济效益。
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 (APICS) 统计, 使用一个ERP系统平均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库存下降30%~50%, 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 库存周转率提高50%;延期交货减少80%, 库存减少并稳定能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 误期率平均降低35%, 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为提高;采购提前期缩短5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 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 货源选择, 研究谈判策略, 了解生产问题, 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停工待料现象减少60%, 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 计划也作了改进, 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 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制造成本降低12%, 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 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管理水平提高, 管理人员减少10%, 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国内外诸如美铝公司 (Alcoa) 、惠而浦公司、海尔集团等大型制造业企业都因为成功实施ERP系统实现价值增长。
三、推动佛山制造企业ERP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的对策
信息化将推动和实现产品、流程、经营和业务模式创新, 是加速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必然手段, 先进制造业是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制造业。本文认为基于ERP系统应用推进佛山传统制造业优化转型应从政府引导层、企业应用层、ERP 服务层、ERP 人才培养等四个层面联合促进ERP 的实施与深度应用。
(一) 政府引导层方面。
世界范围的研究显示, 政府推动行业竞争力发展的有效政策起点应落在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境及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支撑系统方面。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做好顶层设计, 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等, 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二) ERP 软件服务层方面。
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面对国内类型多样、规模各异、信息化需求差异明显的复杂状况, 软件厂商需要研究企业需求, 通过应用ERP 创造价值, 提供更好、更符合制造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服务, 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 企业应用层方面。
结合近年来我国企业ERP实施过程中的运作经验, 佛山制造业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取决于一系列企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总结为如下五个方面:组织支持、业务流程再造、专业团队建设、IT支持和持续性创新。
(四) ERP人才培养方面。
ERP 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对ERP人才的“双主体”作用。ERP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ERP人才本身来讲, 是一个具备信息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也是需要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才能真正掌握ERP应用技能, 所以企业在ERP人才方面既是用人主体, 更应成为ERP人才培养的主体。二是建立信息化人才派遣制度, 确保企业ERP 成功实施。三是大力发挥产学合作, 共同培养ERP人才。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资源, 在ERP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ERP管理系统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 把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 充分实现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与核心。本文以佛山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 分析佛山制造业ERP应用的现状, 探讨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就佛山制造业ERP集成应用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企业网络应用建设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集群企业社会网络论文09-20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09-27
某企业网络推广论文06-14
企业网站建设要立足于建立自己的网络媒体05-25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08-14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应用论文09-05
企业网络强度05-08
广电网络企业08-06
小型企业网络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