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解

2024-09-12

观察了解(精选10篇)

观察了解 篇1

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获取信息、认识事物。了解研究学生的观察法就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中, 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表现, 以获取学生丰富感性材料的一种方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团队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真实情况, 通过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一、全局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分解综合的方式。教育者要总揽全局, 善于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分为若干部分或方面进行观察, 然后, 将观察所得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总的印象。这种观察法要注意抓主要点, 对次要的、一般化的东西要舍弃。例如, 我们要了解一个新学生, 可以分析他的相貌, 他的装束, 他的言谈举止, 他的表情动作, 等等。然后, 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就可以概括出这个人整体上的性格特征来。

二、细微观察法

细微观察法就是教育者对学生作近距离的、精细的观察。这种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学生的个性, 发现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细微观察法常与全局观察法结合起用, 即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 抓住某一特点进行观察。要深入地了解学生, 一般都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细微观察, 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有个性。这种观察, 也就是对相貌、装束、言谈举止、表情动作中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细致, 从而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 实施适宜的教育方式。

三、多角度观察法

从单一的角度观察学生, 只能得到一个方面的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 可以克服片面性, 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一文中曾说过:“山近看如此, 远数里看又如此, 远数十里看又如此, 每远每异, 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 侧面如此, 背面又如此, 每看每异, 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 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 可得不悉乎?”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是这样, 观察学生与看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观察学生不但要正面观察, 也要侧面观察和背面观察, 从优点、缺点、长处、短处等多角度考虑, 如此观察, 能不全面吗?

四、比较观察法

我们常讲,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观察法就是教育者将两个 (或两个以上) 学生或同一学生自身的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从而观察其性格异同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法可以使学生的特点更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比较观察, 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比较观察有两种形式, 即横向比较观察和纵向比较观察。横向比较观察是对不同学生之间的比较, 这种比较, 可以发现每个人在性格上的相似和差异。纵向比较观察就是一个人其行为、言谈、装束上前与后的比较, 这种比较可以发现一个前后性格的不同变化, 从而全面了解一个学生性格的发展。

需要明确地是, 运用比较观察法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观察条件要对等, 即在同一条件下, 从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否则观察的结果容易产生片面性。

五、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就是教育者不静止在一时一地观察学生, 而是根据情况的变化, 不断地变换时间、地点进行观察。这样对学生的了解研究才会比较透彻。因为一个学生在此时此地的表现会是一种状态, 而在彼时彼地的表现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 还要在课余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特点, 在劳动实习中观察学生的特点,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否一致, 是否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从而避免了解错误。

六、实验观察法

实验观察也叫情景观察。就是教育者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到预先设计、安排好的环境中, 来观察学生性格特点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方法的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教育者有意识观察全体、部分甚至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例如, 教育者可以事先在教室中乱放一些废纸杂物, 来观察学生进教室后的不同反应和表现, 借此来折射出学生对这件事的态度及处理方法。除此以外, 教育者也可以事先安排一次劳动, 一次表演等方式来考察, 从而达到了解研究学生的目的。

当然, 观察学生的方法许许多多, 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观察, 但为了避免观察中容易出现的主观、片面和表面性, 教育者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此外还要进行长期的反复地观察, 积累观察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 才能正确地了解学生, 为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观察是教育者管理、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着重探讨观察了解学生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以便使教育者能及时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了解、研究、管理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观察法,全局观察,细微观察,多角度观察,比较观察

观察了解 篇2

自制山楂酸奶。北京中医养生上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了山楂和酸奶的食物,因为这样的食物之中都含有了大量的维生素C,能和身体之中的脂类融合在一起,保证身体之中的新陈代谢正常,促进排出胆固醇,软化血管。山楂含解脂酶,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其含有的膳食纤维,还可改善排便状况。取2-3颗山楂洗净、去核,与适量冰糖一起加水煮20分钟,捞出山楂,待其凉至温热后,切成小块,倒入约100克酸奶,搅拌后饮用即可。胃酸较多的人不宜多吃。

喝杂豆粥。豆类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加速排泄,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研究发现,每天吃半碗豆类食物,能使坏胆固醇浓度降低20%。豆子种类要多些,如红豆、黑豆、黄豆等,再放些薏米、鸡头米、黑米等,一同下锅煮粥即可。可在每天午饭时,先喝一碗杂豆粥,也可在晚饭时把杂豆粥当主食吃。

按摩腰腹。老人还可通过按摩腰腹部来调控血脂水平。用适度力量按摩腰腹部,能促进该处血液循环,使腹腔脏器供血充足,调整内脏功能,加快脂肪代谢,还能增强此处肌肉强度,减少脂肪堆积,有效控制血脂。

坚持锻炼。锻炼身体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脂蛋白酶活性,加速脂质在体内的运转、分解和排泄,以控制血脂。若达不到长期有规律地锻炼则不利于降血脂,还可能加重血脂异常。建议中老年人每周锻炼至少3天,每天锻炼45分钟左右,可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爬山等。

了解思维,了解宝宝 篇3

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宝宝每个阶段思维能力的表现,为宝宝提供恰当的机会,让他的思维能够获得适度的发展。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多年观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宝宝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宝宝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或7岁)、具体运算阶段(6岁或7岁-11岁或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或12岁-14岁或15岁)。本文介绍一下前两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感知运动阶段的主要表现是,宝宝在有一定的自主运动之后,不断探索周围的环境。比如,会抓了之后,抓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用嘴啃和咬;会坐了之后,拍打自己能够到的小球;会爬了之后,爬向自己喜欢的玩具;会走了之后,走向自己喜欢的玩具并用手触摸。

无论是用嘴,用手,还是用脚,实际上都是宝宝通过动作来感知日常事物,感知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是热的还是凉的。这些基本信息是宝宝以后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比如,分析、比较、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思维形式,都需要获得准确的生活信息。

Tipes:

对于家长来说,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不要武断阻止宝宝的探索,宝宝喜欢咬和啃,就经常为宝宝消毒和清洗玩具;宝宝喜欢爬行,不要怕地上脏而阻止;宝宝喜欢触摸大人认为不安全的东西,就提前做好安全工作,把尖锐的东西收起来,热的烫的东西可以在家长的看护下让他尝试,宝宝知道烫了,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以后就不会再去触摸了。

前运算阶段

宝宝习惯用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这种思考通过宝宝的动作内化来实现。

有一次,皮亚杰带着3岁的女儿去探望一个朋友,朋友家有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在嬉玩过程中,小男孩突然跌倒在地,紧接着便愤怒而大声地哭叫起来。当时皮亚杰的女儿惊奇地看着这情景,口中喃喃有声。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亚杰发现3岁的女儿似乎照着那1岁多小男孩的模样,重复地跌倒了几次,但她没有因跌倒而愤怒啼哭,却是咯咯发笑,以一种愉快的心境亲身体验着她在三天前所见过的“游戏”的乐趣。皮亚杰指出,三天前那个小男孩跌倒的动作,显然已经内化到女儿的头脑中去了。

所以,当宝宝在重复一个成人看来特别幼稚的行为时,请不要笑他,或许他在内化某个行为,在发展自己的思维。

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宝宝可以用一物代替另一物,而后者是与之有意义联系之物。例如在游戏时,宝宝用小木凳当汽车,用竹竿做马,木凳和竹竿是符号,而汽车和马则是符号象征的东西,宝宝已能够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凭着符号对客观事物加以象征化。

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把自己的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使自己的想象或认识无限扩张,有时无意说了“谎话”,这是自我中心思维的独特表现。还会说出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话,例如,有的宝宝经常说“我是孙悟空,那儿有妖怪,我去打妖怪”。还有的宝宝把自己非常想要而没有的东西说成自己有的,例如“我们家有小狗”,实际上家里并没有,而是宝宝非常希望拥有一只小狗。

Tipes:

象征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为“自我中心思维”。宝宝可能会发生抢东西的事情,请家长不要严厉斥责宝宝,因为他会认为周围人都是围绕自己而存在的,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宝宝还不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4-7岁)

这一阶段宝宝智力由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但还没有达到那一水平。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感知形象的影响,处于半表象、半符号的思维阶段。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让两个不同年龄的宝宝挑选饮料:

一位父亲拿来两瓶饮料(这两瓶饮料瓶的大小、形状一样,里面装的饮料也是等量),准备分别给一个6岁和一个8岁的宝宝,开始时,两个宝宝都知道两个瓶中的饮料是一样多的。但父亲并没有直接将两瓶饮料分配给他们,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宝宝挑选。

6岁宝宝先挑,他首先挑选了一个大杯而放弃了两个小杯,可是当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时,似乎犹豫起来,于是他放下大杯又来到两个小杯前,仍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还是拿了一个大杯,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多一点。”这个6岁宝宝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了犹豫地选择大杯。在6岁宝宝来回走动着挑选量较多的饮料时,他那8岁的哥哥却在一旁不耐烦地叫道:“笨蛋,两边是一样多的。”他甚至还亲自示范了将饮料倒回瓶中以显示其正确性。

从这个6岁宝宝身上可以充分体现出,直觉思维阶段宝宝思维或智力的进步和局限性。首次毫不犹豫地挑选大杯,说明他的思维是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的,他对量多量少的判断只注意到了杯子大这一个方面。而第二次挑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迷惘,则说明他不仅注意到了杯子的大小,也开始注意到杯子数量,直觉思维已开始从单维集中向两维集中过渡。但他最后挑选大杯,表明守恒和可逆意识并未真正形成。

Tipes: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宝宝玩这样的游戏,让幼儿能够意识到守恒。

例如长度守恒,让幼儿先看第一组图片,然后判断深色线和浅色线哪个长,哪个短,再让幼儿看第二组和第三组图片,并判断深色线长还是浅色线长。

例如数目守恒,让幼儿看第一排图形,并判断其数量有多少,然后让幼儿看第二排图形,再判断其数量是否和第一排图案数量一样多。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有近10年的心理学学习和从业经验。)

观察了解 篇4

以往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过于简单, 特别是在英美文化的解读中比较狭隘,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受到全面限制。长此以往, 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会日渐消弭, 严重情况下更可能滋生焦虑紧张情绪, 影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1) 设置较为开放直观的语言交流环境。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 由此看来, 借助电影了解英美文化, 对于提升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意义非凡。

(2) 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致。传统的英语课堂不能及时激出学生的感知兴趣, 而在课堂上进行枯燥的讲解, 这也令学生掌握英美文化知识的意愿遭到沉重打击。而英文电影作为一类视频资料, 画面生动且内容充实, 大部分语言都比较贴近生活, 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语言、文化关系的同时获得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3) 辅导学生牢固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笔者结合以往实践经验发现,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依靠听觉记忆的内容占15%, 依靠视觉记忆的内容为26%。而依靠电影欣赏环节则能够同时达到以上两种功效, 确保学生语言文化知识掌握程度维持在65%以上。因为电影将文本、音乐、图像等素材有机融合, 学生自然地运用各类感官去获取关键信息, 因此可在第一时间体验语言信号的刺激效果。事实证明, 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通过电影获取的知识会比通过书籍获取的更为深刻牢靠。

2.新时代下利用电影观赏课程强化英美文化渗透效果的策略解析

主要就是借助电影欣赏这个平台, 引导学生主动区分中西方文化差异, 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并搞好课后复习工作, 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 人物对白方面。笔者通过观察好莱坞电影中的人物对白形式发现:其中富含大量文化信息, 如谚语、俚语等,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强化其口语表达能力作用很大。

(2) 人物行为方面。电影中各类角色的行为模式都清晰地映射出英美国家独有的文化特征。在美国父母和儿女之间可以直呼姓名且维持好朋友关系, 这和我国长幼有别的等级界限有着本质性差别。正如《老友记》中钱德母亲在脱口秀中讲述其为儿子买第一个安全套的场景和《刮痧》中许大同打自己儿子以表示对外国老板的尊重却无人领情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 这令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英美文化对于独立平等地位的关注理念。

(3) 社会价值观方面。社会价值观是民族文化兴盛的核心要素, 更是今后英美文化教育中较深层次的技术指导型内容。长期以来, 美国一直高举自由、平等、诚实的文化旗帜。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 主角作为一切美德的化身, 一切行为模式都体现出美国人勇于追求梦想和彰显个人价值地位的理念。此类深受美国人认同和喜爱的形象正是该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而“水门事件”中因窃听丑闻下台的尼克松总统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掩盖真相, 并欺骗他的顾问、公众、国会甚至自己的家庭而导致众叛亲离, 不得不中途下台。在《老友记》中, 朋友之间的坦诚相待、直言不讳, 也充分反映了他们的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 英语电影内容丰富, 情景真实且比较贴近生活, 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其努力掌握西方国家独有的风俗文化, 进一步提高自身口语表达技能水平, 完全可以视为一类很好的英语课程讲解材料。因此, 相关指导教师有必要自觉加大对多媒体技术操作的训练强度, 选取富含英美文化元素的电影作品提供给学生观赏交流, 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邢颖.英文电影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渗透[J].电影文学, 2010, (14) :159-160.

[2]王力, 赵金川, 罗翠丽.英文原版电影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1 (12) :197-198.

观察了解 篇5

李印杲(以下简称李):我们主要看重大学生的这些方面:一是再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要求我们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已经换成了“学不到老就活不到老”。一个人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他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就会成为社会的弃儿。二是知识价值化的能力:知识并不就代表着价值,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这也就伴随着学习的始终,从校园里就开始了。一些人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工作经验,其实在学校我们的每一次考试,甚至是小论文都涉及到知识被运用的能力。

记:您提到工作经验,但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这对刚出校门的应届大学生来说就成了应聘的一堵墙。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李:学校也是个社会呀,与同学的相处,学生干部做学生的管理工作,还有大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习,包括做家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具备很强的指导能力和责任心才能教好。工作、经验是个附加条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企业招人时比较看重文化的融合能力,假若一个人相关专业的社会经验很足,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是不会招他的。企业在招人时一般是通过技术+职位差异性+文化差异等多方考核的,社会经验的有否不是区别的关键。大学生就业时不能认为自己缺乏社会经验就没有竞争力,要积极地寻找锻炼机会,不要被经验所束缚。

记:也就是说工作经验不是就业的必要条件。

李:对,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今天刚听到一个报道,讲的是一个知名企业招聘了21个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重点大学的,但不到3个月的时间,留下来的就只有1个大学生了,因为有很多人遇到了一些困难就退缩了;还有一些人工作期间偷懒;或大家都在开会讨论,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打游戏。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心理特别地脆弱,而社会是复杂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大学生一定要有乐观的态度,挑战的勇气。所以是否有竞争意识是我们看重的一个方面。还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可能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都有一个近似完美的想象——公司发展前景好,能给自己提供很多机会,高质量的培训,有行业内最高的薪酬,但在实习或试用的时候,发现企业并不能提供这样完美的条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从业者要善于平衡各种落差,尽快地融到企业文化里去,即文化的融合性;另外个人的内在品质——诚信:现在有的大学生刚和一个企业签约,马上又交违约金,去签约另一家企业,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当然,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签约企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份承诺,是经过慎重思考后的抉择,希望大学生能够谨慎考虑,尊重自己的决定。

记:在IT行业,应聘者的哪些素质是必备的?

李:IT行业工作高节奏,高效率,要求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愿吃苦,不能承担压力,就不用选择IT行业;选择IT行业,就要能吃苦,要能承压。

记:现在一些人力资源部门流行着这样一句“不招最优秀的,但招最适合的”,“优秀”与“适合”是很难把握的界限,有的同学觉得企业的要求真是五花八门,有人由此将找工作成功与否归结到运气。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各个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优秀的不等于适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里面有一个相互认同和融合的过程。的确,对于“优秀”和“适合”,每个企业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不能将就业归结到运气机会。所有将成功归结为运气机会的,我认为只是一种借口。机会是非常公平地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它就像空气一样飘在我们的周围,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关键是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的积累。

这也反映了大学生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即职业规划,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长,了解环境。不要大家都冲向IT的时候自己就跟着往上挤,石油化工火的时候自己就跟着往前涌,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去做。

记:提到职业规划,听说现在有一种生意比较火,那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测评,然后据此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

李: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目标+行动+自我激励,其根本取决于自己,而不能依赖别人。我们小时候不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做什么,我们的父母会代为回答,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父母”的意愿里。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针对性。我们收到的很多学生的求职简历第一页有很多是一样的,都千篇一律地写着“对贵公司仰慕已久,期待加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曾遇到一位同学,他对东软的产品,历史,包括文化都很熟悉,他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关注东软,和我们谈起的时候就特别有话题,这样的学生企业当然愿意招收。

记:关于简历,很多学生喜欢做得很厚,里面夹很多证书,包装也很精美,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简历做丰厚点精美点没什么坏处,但要有个性,突现自己的特长。证书多少无所谓,多了不一定有用,要选择能体现自己能力的证书,像CTIE。简历要突出,简洁,明了,不要太厚,也不要太简单。有一个学生向我们投了一份简历,只写了一个姓名,其它的连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没写上去,虽然他的笔试成绩很好,但我们也不会录用他,甚至不会给他面试的机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个工作机会。

记:现在有很多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介绍面试技巧,您觉得面试技巧重要吗?若一味强调技巧会不会缺乏真诚?

李:技巧就像我们学外语一样是一门工具,恰如其分的技巧有助于求职,比如说一份精心准备的有个性的完美的自我介绍,但不能弄巧成拙。我们招聘中遇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一进门就一直面带微笑,见了面就称老师,说您长得可爱亲切,将来在公司里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的。估计他是看过给人留下好印象就要赞美这样的技巧指导,但赞美过头了就不自然了。要善于用技巧,不要让技巧流于欺骗和耍花招。

记:面试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招聘方能完成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核吗?

李:招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面试只是考核的一个方面。面试过后,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试用期,学生还要接受考核,一个人在一个企业要有较好的发展,不是靠伶牙利齿,不是靠一两次的小聪明,而是要靠真才实干。

记:面临毕业很多女生学着化妆,甚至不惜花血本去整容,一些男生也开始买西装等职业行头,您觉得这有必要吗?

李:完全没有必要。穿衣服只要整齐得体就行了,不要过,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像有的女生平时不化妆,面试时非弄一个妆,技术又没到家,看上去很奇怪。但不能邋遢,衣服上至少不能有油渍,一个连自己的衣服都不喜欢洗的人,怎么会做好其他的事呢?面试时表现一种良好的素质,这比穿多么高档的衣服,用多么名牌的香水都要强。如果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面试时穿着一身名贵的西装,我们肯定不会要他,因为这说明这个人特别注重虚荣,他的家庭肯定没有能力支持他这样的消费。

记:据有关资料,今年大学生的工作起薪会继续保持低迷。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打出“零工资”的求职口号,有的学校学生建立了“求职薪水联盟”——低于多少,我们就不到你们企业去。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这反映了当前一些学生的盲目,对自己的盲目,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盲目,不能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同时还带有卖弄的意味。

记: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择业与就业往往不一致,于是有人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了解小糖友 篇6

儿童糖尿病病因

肥胖:不少儿童的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大增, 直接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 成为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因。

遗传因素:遗传是小儿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调查统计, 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 子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 子代发病率可达30%~50%。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 造成群体基因库的变化, 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极复杂在各地区各民族发病率的差异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严重的精神和身体的压力和感染及应激能使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糖尿病常见症状

一般认为,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这种疾病不会发生在儿童身上, 但是近些年来, 因为受种种因素的影响, 儿童患上糖尿病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了, 儿童糖尿病有如下常见的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 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糖尿病患儿尿量明显增多, 口渴, 易饥饿, 食量大, 但逐渐消瘦, 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有精神不振, 乏力, 影响生长发育, 脂肪肝, 性成熟延缓。

酮症酸中毒:这是儿童糖尿病症状中最为严重的, 也是儿童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也可以是治疗不当、糖尿病的病情恶化、感染、突然停药及饭量不当而诱发, 40%的糖尿病患儿初诊时即有酮症酸中毒存在, 年龄较小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患儿表现为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腹痛, 全身关节痛, 重者的糖尿病患儿可有精神萎糜, 烦燥, 体重锐减, 有明显脱水及酸中毒现象。这些都是属于患有儿童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无明显症状:有部分儿童糖尿病的症状不明显, 尿糖也呈阴性, 但去查糖耐量试验阳性, 一旦在以后生长发育过程有诱因发生可发展为急性糖尿病。还有一部分小儿无糖尿病的症状, 尿糖阴性, 葡萄糖耐量试验也阴性, 但激素糖耐量试验异常, 称为慢性糖尿病, 这些孩子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住院治疗:糖尿病分1型 (原称胰岛素依赖型) 和2型 (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 , 婴幼儿时期就发病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1型, 而成人在中老年阶段发病者绝大多数是2型。小儿被诊断为糖尿病, 必须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 医生会为孩子拟好食谱, 并用胰岛素治疗。年龄越小, 饮食控制越难, 只能多次检测血糖, 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患儿出院后, 家长应参照住院时的食谱安排饮食, 并每天注射胰岛素。

心理治疗:儿童糖尿病是伴随终生的疾病, 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和远期并发症, 使患儿能健康成长。患儿被诊断为糖尿病后, 既要进行饮食控制, 又要经常验血。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 患儿可能会拒绝合作。父母应充分爱护、关心患儿, 尽力帮助患儿克服可能产生的自卑、悲观等种种心理问题, 鼓励孩子增强信心, 与疾病作斗争。

运动治疗:运动对糖尿病患儿有重要意义, 运动可使热量平衡、控制体重, 并能促进心血管功能。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由脂肪代谢和肌糖原分解所提供, 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 从而增强葡萄糖的利用, 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的种类以选择运动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为宜, 项目应是孩子感兴趣的。运动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而定, 有人主张患糖尿病的学龄儿童每天应参加不少于1小时的适当运动, 年龄较小的患儿运动时间可酌情减少。

生活照顾:糖尿病患儿的免疫功能较差, 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较常见的有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急慢性感染。如发生了这些疾病, 必须及早积极治疗, 因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较正常孩子要差, 这样又可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另外, 要教育孩子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卫生, 谨防发生外伤。如皮肤出现毛囊炎、小疖子, 必须“小病大看”, 绝对马虎不得。

儿童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烟酒远离一点:儿童青少年要远离烟草, 禁止饮酒。

饮食控制一点:在饮食上, 广大家长应该注意掌握“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原则。家长要给儿童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的食品, 每天都要吃蔬菜和水果, 做到合理饮食。尽量少摄入洋快餐、方便面、膨化食品、巧克力、果冻、油炸食品、可乐等一些含热量非常高的“垃圾食品。”

知识多懂一点:家长应对糖尿病的知识、危害和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发现孩子有“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症状时, 应立即带孩子就诊。对肥胖儿童要定期检查血糖, 并设法控制体重。

精神放松一点:对儿童要积极引导学习, 但不能给予过大的精神压力。尽量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氛围, 使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这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作用。

运动勤快一点: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 每周至少应锻炼5天, 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这样不仅可有效控制体重, 对于增强体质、预防糖尿病也很有好处。同时培养孩子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兴趣, 而不是放任他们在电脑面前沉迷于游戏, 避免运动过少而发生肥胖。

儿童糖尿病的饮食

年龄越小相对需要量越多。蛋白质应供给充足, 要提供足够量的优质蛋白质, 包括来自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的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 以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蛋白质应供给充足:儿童蛋白质应提供2~3g/ (kg·d) , 青春期青少年应提供1.2~1.5g/ (kg·d) , 蛋白质占能量的15%~20%。

碳水化合物:因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 因此, 碳水化合物不必过分限制, 一般推荐占总能量的50%~55%, 以多糖类淀粉为主, 仍应适当限制单糖和双糖等精制糖的摄入, 可适当摄入部分粗粮, 一般占总主食量的30%左右。

该怎样了解“学情”? 篇7

生1:这还不容易, 直接除就可以了。 (说完埋头计算, 用竖式, 发现商是0.19。)

生2:好像不对, 如果商是0.19, 把商和除数相乘等于0.798!

生1:那怎么办呢?

生3: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 变成79.8÷42, 就可以算了, 我妈妈教我的。

生1:把算式7.98÷4.2变成79.8÷42倒是可以的, 可是商怎么变回来呢?

“商怎么变回来呢?”我飞快地记录下这个问题。尽管我们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 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方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教材知识安排”到“学生已有经验”, 从“可能起点”到“现实起点”, 末了, 却又总是感叹:哦, 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似乎, 了解学情、把握学习起点是永远解不透、摸不准的谜。怎样解谜?我觉得还得从我们是怎么做的说起。

一、我们怎样了解学情

仍以《小数除以小数》一课为例, 通常这样分析:此课是在学生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后的后续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知道除法中存在商不变的规律, 为探索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短短几句话, 似乎很清晰地分析了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为什么还会出现意外?原因在于我们分析的思考点往往只关注学生“应该会了什么”, 而忽略了“学生不会什么”, 真实的学情自然也就成“谜”了。

二、我们该怎样了解学情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 学情也就变幻莫测, 这就是我们的预设始终难解其“谜”的原因所在。如何“站位”是解谜的关键。

(一) 站在学生困惑处思考

《小数除以小数》一课学生不会的是什么?困难又是什么呢?

1.认知的负迁移。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学习基点, 但同时也可能是造成错误的基因。因为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曾经对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进行比较, 发现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对学生来说, 是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极好办法, 记忆往往较为深刻。因此这种认知体验会很自然地迁移运用到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中, 因此, 7.98÷4.2=0.19的错误应该在学情预设之中。

2.调用知识储备能力的差异。

商不变的性质是计算小数除法的根据。由于我们在学习商不变性质时, 对于被除数、除数、商的判断一般局限于横式中进行, 而且通常是通过题组的形式进行判断, 要求学生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前面知识的遗忘、要求的改变、再加小数点的干扰等因素, 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 往往不能主动唤醒“商不变性质”这个知识储备。而这, 也应该在学情预设之中。

在充分分析学生困惑之后, 教学是否应该经历如下几个环节:

(1) 学生尝试计算7.98÷4.2;

(2) 发现一种真实学情:7.98÷4.2=0.19;

(3) 质疑:引导学生用乘法验算发现商0.19是错误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们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就发现商的小数点是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现在商的小数点不就是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了吗?怎么会错呢?

(4) 探究。如果商不是0.19, 那么商应该是多少才正确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小数除以小数我们好像没法计算, 但是我们学过了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 能否把7.98÷4.2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计算呢?引导学生列出:79.8÷42和798÷420进行计算。

(5) 思考。观察两种得到正确商的算式, 引导学生找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除数都是整数。质疑:小数除以小数直接除是错误的, 把除数变成整数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商了, 这是一个巧合吗?如果不是, 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数学道理呢?从而引发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商不变的性质。

(6) 回顾。看来小数除以小数比较特殊, 引导学生说说特殊之处: (1) 不能直接相除; (2) 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化成整数再除; (3) 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和把除数化成整数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 站在学生思维断层处思考

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思维的断层, 要站在学生思维的断层处想问题。如:《有余数的除法》课前学情调查:12个苹果可以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可以分给1、2、3、4、12个小朋友。

这是基于学生现有认知的一个真实反应。从表内乘法到表内除法, 学生对于平均分一分的认识只是把物体正好分完, 因此, 12个苹果自然只可以平均分给能正好分完的人数了。这正是学生思维的断层处。

“老师发现, 12苹果可以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你们都想到了1、2、3、4、12。为什么不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结果会怎样呢?”看似简单的问题问出的是学生的困惑:12个苹果怎么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表内口诀没有5乘几等于12呀!同时也问出了研究的起点:如果我们平均分一分, 结果余下来2个, 算式又该怎么表示呢?

了解杜邦感悟安全 篇8

杜邦的那些年

说到先进安全文化, 不能不提杜邦公司。杜邦, 这个名称常常会与“安全”联系起来, 甚至有人认为其是“安全”的同义词。但杜邦公司也非含玉而生, 相信很多企业都可从杜邦公司早期发展史中发现一些自己的影子。

“1818大爆炸”

杜邦一位负责人曾向笔者介绍, 杜邦家族于1802年在美国东部科洛瓦多州白兰地河畔建立起了黑火药生产企业, 其时工人还未从冗长、节奏缓慢和有季节性的农业劳动习惯, 向快速、机器节奏和按时上班的工厂要求方式转变, 在遵守安全生产程序方面表现得漫不经心是非常普遍的。于是, 灾难接连发生, 最大的事故是1818年发生的大爆炸, 事故造成了40人死亡, 包括E.I.杜邦 (杜邦公司创始人) 的几位亲人也在内, 幸存的工人都逃离了工厂, 企业面临倒闭。

体会安全

刻骨铭心的事故让E.I.杜邦体会到, 设备和厂房的安全并不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 真正的安全, 还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 和执行这些制度的具体行动。基于此, 杜邦管理层在灾难发生后下定决心, 并坚持不懈的努力, 终于建立起了卓越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文化, 成就了今日的杜邦。

以行代言成就“有感领导”

一封通报邮件

在与杜邦公司合作期间, 有一天杜邦某区域安全经理向笔者提到了杜邦巴西一公司一名员工因事故于前一天在医院去世的事件。笔者惊讶于他怎能如此迅速地了解在遥远国家发生的一起安全事故, 他回答说杜邦集团公司CEO刚发来了电邮通报。

马上回家

那天, 杜邦公司CEO正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参加“世界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峰会” (杜邦是该大会的主要赞助商) , 得知该巴西公司员工去世的消息后, 他立即将其在当天的大会发言交给一位副总裁代为宣读, 自己则马上返回杜邦公司总部, 了解事故情况, 并在当天向全球的杜邦公司员工发出E-mail进行通报。作为一位在全球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500强中排名前列的大型跨国公司的CEO, 中止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 亲自关注远在万里之外的一起安全事故, 并且亲自 (而不是由安全部门) 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的员工发出电子邮件进行通报, 充分显现了杜邦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该杜邦区域安全经理说, 这种做法体现的就是杜邦安全管理理念中的“有感领导”。有感领导是指企业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 通过给予安全工作的人力、物力保障, 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示范性, 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

车间旁的家

“有感领导”的诞生, 可以追溯到E.I.杜邦把自己的家建在车间附近的山坡上, 让自己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1818年大爆炸事故后, 杜邦公司规定:在杜邦的家族成员亲自操作之前, 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工厂, 并进一步强化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的负责制。该制度逐步演变为如今杜邦管理层的“有感领导”。

管理层发布的政策、制度、程序以及在各个场合的言论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的“行为”。管理层的沉默、默许或奖励都会给下属一个信息, 即什么最重要。所以, 管理层必须以行代言, 成就“有感领导”。

不受处罚的安全管理人员

巴西事件是杜邦罕见的事故, 当笔者问该杜邦区域安全经理, 巴西管安全的同事会受什么样的处罚时, 他回答说事件虽未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安全管理人员是不会受处罚的, 因为杜邦安全管理是采用直线责任制。

直线责任制

国内现在常提的“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直线责任”比较类似, 但杜邦的直线责任更加彻底。对杜邦管理层而言, 谁是管生产、管工作的“一把手”, 谁就要对安全负全责, 决不是过问一下就行了。该杜邦区域安全经理介绍说杜邦在中国拥有3个区域分公司、30多家独资及合资企业,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厂长对各自所辖的区域、公司、工厂的安全业绩负责, 各工厂的每一个业务部门, 如生产部或办公室的主管必须确保他们管辖区域内 (生产车间或办公室) 所有人员的安全, 包括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外来的承包商或者参观者。

安全“顾问”

杜邦不是由安全部门去监督各部门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杜邦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公司内部安全管理方面的“顾问”, 负责宏观安全管理的组织、策划、评估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其就引入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标准和安全管理在宏观方面提出建议, 但这些方法的实施和建议的采纳是通过直线管理者来执行的。

直线责任对于岗位员工而言就是“谁执行、谁工作, 谁负责”, 笔者认为这也是责任制的基础, 是各管理层敢于负责的信心之所在, 当然, 也是“有感领导”的结果, 是“全员参与”的体现之一。

让一般员工参与进来

置身于杜邦的企业, 各种安全警示标志随处可见, 现场管理清洁有序, 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充分体现出“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的安全理念, 展现了杜邦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魅力。

充分的发言权

在杜邦的工厂里, 每个安全管理分委员会都有一般员工参加, 这使得一线的操作工人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与现场操作相关的安全管理程序的制订必须从下而上, 并有操作工人参与;对安全管理措施提出改进意见的员工要进行奖励, 哪怕这种建议在现实中比较难以采纳。

全员参与的定期安全检查

笔者在杜邦某工厂看到一份全年的安全检查计划表, 上面规定了不同职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的频率以及检查小组成员的组成, 在经理检查时, 都会安排一般员工一起检查。该厂安全经理介绍说,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员工与经理一起进行安全检查可以让员工感觉到管理层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感领导”;二是在检查过程中双方可以互补——经理对大局了解多, 而操作工人对现场熟悉。与经理一起进行安全检查的操作工人不是固定的,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操作工人与经理一起从事安全管理活动。他说在杜邦的所有工厂都有全员参与的定期安全检查。

完善的培训系统

在合作期间, 杜邦给笔者所在单位做了系统的培训, 杜邦培训系统及课件之成熟, 让笔者非常惊讶, 每天的培训大家都是在兴奋中度过的。培训中最多的就是安全方面, 培训人员说他们对自己员工培训最多的项目也是安全方面的。他们的安全培训队伍遍布世界各地, 把杜邦的安全理念、安全系统、安全管理, 形成安全产品——全套Du Pont TM工厂安全系统, 在各地推广。保证每一个员工都知道杜邦的安全理念, 知道所应遵守的安全管理规定, 所有参加安全培训的员工在培训结束后都有考核/考试记录, 该记录是人事部门考察员工业绩和提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为某企业安全文化培训现场

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

每一个杜邦员工在入职时, 都必须承诺信守杜邦“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的安全理念, 不能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 哪怕别的方面工作能力再强, 也不能在杜邦公司工作下去。杜邦某厂区总经理给我们讲了一个销售经理的故事。该经理加入杜邦后取得了非常优异的销售业绩, 可是他负责的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记录比较差, 厂区总经理和他谈话后, 又让他参加了安全培训, 可是经过考察, 他的安全管理业绩仍未提高, 最后, 这位业务方面非常优秀的经理也不得不离开杜邦。该厂区总经理告诉笔者, 杜邦对这种员工的离开不会惋惜, 因为杜邦有一句名言:安全方面的事情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过程与结果哪个重要

那个业务优秀的销售经理, 没发生安全事故, 却被辞了, 相信这会让我们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然而还有一个更加难以理解的事情。

据那位厂区总经理介绍, 杜邦公司有一家工厂17年无事故, 但在第18年发生了一个小事故, 一个化验工捏碎了一个玻璃瓶, 打破了一直保持的零事故记录。但是随后这个工厂的厂长却没有受到责罚, 反而被提拔为南方区的经理, 杜邦的管理层只说了一句“他这17年容易吗?”

这一点与国内很多企业所强调的安全结果“一票否决”的理念大不相同, 体现了杜邦对过程的重视。随后笔者得知, 杜邦的安全评价中, 过程性指标占80%, 结果性指标占20%。关于过程与结果哪个重要, 这是个博弈论的问题, 笔者无意讨论。但是, 有过程不一定有结果, 不重视过程则一定没有结果, 因此, 不仅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就是高层领导, 若对安全考评只注重结果, 无疑是失之偏颇的。

安全投入不是额外成本

我们知道, 很多国内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额外的成本。那么在投入和产出方面, 杜邦有没有感到矛盾的时候呢?

“没有!”那位杜邦厂区总经理回答得没有任何犹疑。安全是杜邦公司的四大企业核心价值之一, 杜邦从不认为安全投入是额外的成本, 而是将其看做利润之源。

杜邦确信“安全产生效益”, 安全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把资金投入到安全上, 从长远考虑成本没有增加。因为预先把事故损失带来的赔偿投入到安全上, 既挽救了生命, 又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 反而带来效益的大幅增长。例如, 杜邦在中国新合资的工厂, 经过安全管理的提升之后, 公司的成本反而下降, 同时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关于杜邦这一理念, 在笔者的工作中也不断得到印证。

在AP1000核电管理过程中, 由于AP1000核电技术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模块化建设, 但施工企业模块施工经验不足, 笔者要求他们在模块立片组对前先把顶部作业平台、通道、生命线、防坠器等安全设施设置齐全, 施工企业和工人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认为多此一举, 而且增加成本, 耽误工期。笔者只得使用停工令等手段强令他们把安全设施设置齐全。

如是两次后, 一次施工企业总经理开会见到笔者说“你那些模块的安全要求可把我们害惨啦, 搞得我们的工人现在都变胆小了, 原来登高都跟猴子爬树似的利索, 现在要不先给他设置好安全设施他们死活都不上去干活了, 不过话说回来, 设施齐全后, 人员安全工作方便了, 工作面就展开了, 效率高时间省, 花小费用省大钱了⋯⋯”一番话引得在场人员大笑起来。

该杜邦厂区总经理告诉笔者, 他非常倚重他的HSE经理, 他说他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HSE经理的工作, 同时他也强调, 在提拔人的时候, HSE经理的提升机会与别的关键部门的经理一样多, 或者更多。

对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

少些借口多些行动

在笔者之前参与或主导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变更中, 最大的阻力, 是很多人虽然赞同所引入安全文化的先进性, 在具体执行上, 却会很有耐心地给你讲“国情”不同、说行业“特色”、分析企业现状⋯⋯, 总之找各种各样的阻挠借口。

其实, 先进安全管理模式与国内安全管理模式不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也不存在文化或国情障碍。比如杜邦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的所有企业, 都遵循统一的安全理念, 应用相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建立同一模式的安全文化。杜邦在中国的30多家企业也分散在各地, 甚至是县城, 其安全水平有的甚至比在美国的企业还好。至于行业, 杜邦早已将业务重心由火药转向了材料、能源、农业、营养、电子、通讯、建筑、交通和服装等众多领域。

引进先进安全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确实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 不能盲目照搬, 但更要防止以“国情”不同、行业“特色”等作借口而拒绝改变。也许我们不能马上取得杜邦公司那样的安全业绩, 但我们必须要下定决心并身体力行。

让安全充满爱

在笔者所在单位某次严格管理行动开展后不久, 笔者发现, 每当安全管理人员走到现场时, 工人们就相互提醒停下工作, 直至安全管理人员离开。显然, 工人有了抵触情绪。虽然笔者在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比如罚款, 只处罚违章者所在单位, 并禁止单位转罚个人, 但是其单位还是把压力传递到了个人, 于是安全管理人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后来笔者找各单位领导谈话, 提出不再罚款, 二是按前边罚款的额度提前把钱扣下来, 然后用这笔钱和以前的罚款全部奖励给优秀员工, 各单位欣然接受。

于是, 我们用这钱采购了很多印有企业LOGO的T恤、水杯、MP3播放器等作为奖品, 安全管理人员去现场发现安全做得好的工人就给他一张感谢卡, 感谢卡可换领奖品。这一举措在员工中引起轰动, 大家争相展现自己安全的工作状态, 并积极与安全人员交流, 提出安全建议。对安全管理不力, 状况较差的单位, 则不发奖给其员工, 并告知原因, 这在该单位员工中引起轩然大波, 在上下共同的压力下, 该单位管理层不得不做出改变。一段时间后, 虽然安全奖品不再持续发放, 但安全, 已基本成为员工的习惯。

安全是科学、安全是艺术、安全更是爱。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 即人性化管理, 体现以人为本。文化主导行为, 行为主导态度, 态度决定结果, 结果反映文明。我们的安全文化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 创造安全的环境, 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 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行动。

只要我们各级管理人员时刻充满对员工的关爱, 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并长期坚持不懈, 就一定能感染员工、教育员工, 让员工从内心接受各项规则并自觉执行, 也就能够形成文化, 避免事故。

提炼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的推进, 应遵循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 从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地稳妥推进。当然, 一些技术措施上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文化内涵宽广, 为便于在企业内普及推广, 使人人都能准确了解并接受, 笔者认为企业应首先确定自己的安全文化内容, 并将其核心提炼成简单易记的几条理念, 推广就从这几句话开始, 然后再循序渐进。

说到安全理念的确立, 有一条是笔者个人非常推崇的, 那就是“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笔者认为, 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 有助于加强领导层的安全责任感,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主观能动性, 其对安全信心的树立, 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推动落实, 都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杜邦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 在提出该理念之前, 杜邦公司的各管理层在思想上对安全也不是很重视, 而且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1940年提出这一理念后, 其很快成为杜邦安全文化的一个信条, 杜邦旗下许多公司的厂长、经理办公室内都有悬挂或张贴, 各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时也会对照有没有违背此信条, 这对安全生产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今, 这一理念已经被全世界众多知名企业广泛推崇, 足见理念确立的重要性。

了解背景品味特色 篇9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本单元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所选的几篇诗文, 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 让我们读来如临其境, 有在“画中游”之感。

然而, 要想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准确把握作者在描述民俗风情时的思想感情, 就必须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比如:鲁迅笔下的社戏并不好看, 却令人历久难忘, 原因何在?如果我们能联系写作背景来理解就容易多了。课本节选的这段文字前还有一段文字, 记述的是“我”在北京两次看京戏的经历, 并由看京戏引发了“我”强烈的失望之情。“戏场小天地, 天地大戏场”, 在鲁迅的眼里, 中国的戏院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他对中国戏院的观察与感受, 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与国民性的认识与发现。正如他在《南腔北调·自选集自序》里所说:“见过辛亥革命, 见过袁世凯称帝, 张勋复辟, 看来看去, 就看得怀疑起来。”那么, 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力量究竟在哪儿呢?作者将更多的笔墨和激情倾注在那一群生龙活虎的农村少年身上。在鲁迅的心目中, “那夜似的好戏、好豆”已经成为某种生命形态和境界的象征, 那么舒展而自由, 那么沉静而柔和, 那么和谐而充满情趣。这里暗含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同样, 如果我们能了解青少年时代的沈从文, 了解他经常目睹发生在家乡的饥荒、暴乱与杀人越货的情景,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笔下的端午日是“最热闹”而又“最有意义”的节日, 为什么他笔下的边城是一个没有被现代文明羁束和污染、人性纯真、民风淳朴的世界。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这些作品抓住了不同时节、不同地方的景物的特点加以描绘, 抒发了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 山美, 水美, 树美, 雪美, 一片温情, 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山水画;《三峡》篇幅虽短, 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 山的险峻, 夏水的疾险, 春冬之时的静美, 秋日的寒肃, 四季特色分明;《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了作者心目中的黄金夏季。

学习这个单元, 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状物抒情的, 还要品味作品美的语言, 体会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品读《春》, 我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文笔精美婉丽, 对自然景物观察仔细, 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文章节奏跌宕有致, 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作者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 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济南的冬天》中, 老舍先生从纷繁的景物中, 略去次要的部分, 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 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 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并用生动的语言唤起了我们的联想和想象, 使我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

不论是多彩的民俗风情, 还是绚丽的自然风景,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素材。如果我们能留意观察身边绚烂多彩的世界, 便会发现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此, 我们要从身边的生活着眼, 用心感受、观察、体味生活。

学习障碍你了解多少 篇10

对于这些学习障碍,很难做出简单的解释:视力或听力缺陷虽然会延迟学生获得语言能力,但很容易通过眼镜或助听器矫正;相反,患有阅读或计算障碍的学生感官运作正常,感觉和运动能力看似也发育正常,一些学生的智力还高于平均水平。

经过至少10年的研究,研究者现在相信,学习障碍主要源于所谓的“部分功能缺损”,通常都与感官有关。也就是说,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准确记录图像、声音、字母、数字、发音音节,但大脑在加工时错误地解释了这些信息。奇怪的是,相比之下,女孩似乎极少受到“部分功能缺损”的影响,一般也很少遭受感觉紊乱的困扰,不过现在科学界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训练加以改善

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视觉注意,但他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善这一能力。“看”是一系列复杂的加工过程,只有最初的第一步依赖于我们的眼睛。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信息经过了各种调整。例如,在眼睛深部由几层光探测细胞组成的视网膜上,只有一个很小的区域能够辨别视觉的细节信息。为了让这个有限的区域正常工作,大脑需要指导眼睛做出快速扫视,使我们的焦点能够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如果没有这些跳跃扫视,我们记录下的信息最多只能是视野的一小块。阅读尤其需要高精度的扫视控制。阅读时,我们的眼睛大概每秒在词间跳跃3~5次。大脑必须能够编排这些运动,使我们的眼睛以正确的顺序扫描单词和音节,而不至于跳跃过头。要实现这种“眼-脑”协调,大脑中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和负责眼动扫视的区域就必须完美地同步工作。

具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是否是扫视控制能力差呢?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要求630名13岁左右的学生执行两项任务,以测量他们的眼动控制情况。

首先,受试者要把目光从第一个激光点,迅速移向刚出现的第二个激光点,然后必须马上把目光从这个新的激光点上移开。这第二个“反扫视”任务比听上去要难,因为我们的自然反应就是盯住新出现的激光点不放。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很难克服这种本能。在实验的这个部分,任何瞥向第二个激光点的眼球运动都算作一个错误。实验结果证实,阅读困难的学生对扫视的控制能力显著低于没有阅读困难的学生。结论是,对视觉注意的控制失调至少部分导致了某些阅读困难。

在分析了3 224名13岁左右的学生之后,研究小组进一步得出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似乎能够学会如何控制视觉注意。更幸运的是,研究证明,通过训练能够改善扫视控制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研究小组为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制定了一系列训练活动,他们每天可以在家里使用从实验室借来的特殊计算机设备进行练习。

在一项练习中,他们仅用眼睛来跟踪设备小屏幕上一个快速改变方向的符号。当符号消失后,受试者要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来指出符号最后所指的方向。符号在屏幕上转变方向的速度决定着这项任务的难度,随着难度逐渐升高,受试者的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经过6个星期的练习,受试者控制扫视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特别重要的是,受过训练之后,学生们在阅读时所犯的错误只有原来的一半。

扫视训练的成功令人鼓舞,但解决阅读困难,要做的不仅仅是眼动控制。研究认为,阅读障碍学生在理解听到的言语时也存在困难。确切地说,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似乎缺乏充分的语音意识,不能区分不同的发音,或者不能辨别相似的音节。研究小组建立了语音意识的练习,能够普遍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那些在家和在学校讲不同语言的学生尤其有效。这些练习要求学生找出押韵的单词、把词分解成音节、把音节分解成单音等等。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从这些练习中受益。要培养出语音意识,要求人们必须理解发音的含义。这些练习中使用的声音都是真实的单词和音节,但对有些学生来说,在声音到达大脑的语言中枢之前,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声音输入需要经过多个处理步骤才能实现意义的准确表达,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会导致理解困难。

突破计算障碍

存在计算障碍的学生感知数量的能力较差,专业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感数能力,还能改善数学能力。基本的感知过程在计算障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感数为例,这是一种仅看、不数而感知数量的一种技巧。这种能力能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即一个数字代表一堆特定量的东西。大多数4岁的儿童可以很容易感知到1到4的数量。研究人员推测,有计算障碍的学生或许缺乏感数能力。为了检验这一观点,研究小组测试了375名学生。计算机屏幕上随机闪过从1个到9个小圈,这些小圈闪过的速度很快,受试者不可能“数”清楚其中的个数,但他们需要“看”出这些圈的个数,然后按键盘上相应的数字键。这样来看受试者的反应时间。不出所料,有计算障碍的学生不能熟练地感知数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报出正确答案。

幸运的是,如同听觉和视觉训练一样,人们可以通过看一堆小点或物体,然后猜测它们的数量来训练自己的估算能力。另一项训练研究显示,为期3周的训练能改善有计算障碍的学生的感数和算术能力。与训练之前的成绩相比,训练之后,受试者在一项数学测试中的错误减少了60%;没有接受训练的学生成绩则无改善。研究还进一步显示,在整个学校学习期间,学生的感数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与听觉和视觉一样,从幼年到成年期,感数以及其他知觉处理过程都越来越精炼、细致。

感知处理缺陷似乎对智力缺陷的学生影响最大。研究发现,大约2/3的人能够通过特殊训练提高至少一种学习能力。遗憾的是,家长、教师和医生很难判断一个学生的知觉发育是否滞后于同龄人。医生只关注感觉器官的失调,教师只知道发现学生在“考试”技能上的不足。感知处理问题落入了没人理睬的灰色地带。

上一篇:自主学习探究管理下一篇:宾语从句聚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