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从芯开始

2024-07-25

了解从芯开始(精选3篇)

了解从芯开始 篇1

对于“变异理论”, 我们已不陌生, 但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践“变异理论”, 绝非易事。在“认识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我和学生着实体验到“变异理论”的妙处!

在一次“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你能表示天平秤上的等量关系吗?

[教师的目的是引出“方程”这一崭新的知识点。]

学生:鸡蛋的质量是100-20=80 (克) 。

[结果学生直接用列算式的方法求出未知量, 没有列“方程”。]

这位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使我陷入思考:为什么一些学生没有列出“方程” (不愿用字母表示未知量) , 而是直接列算式求出未知量呢?原来, 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很容易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 求出未知数量, 没有必要列“方程”。也就是说,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没有产生对“方程”的需求, 没有体会到列“方程”的意义。基于此, 在教学“认识方程”这一内容之前, 我结合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 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 即“方程”的概念及其关键属性。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的关键属性:其一, 表示一种相等关系;其二, 等式中含有未知数;其三, 与等式中未知数的个数、表示方法及位置无关。

其次, 根据“变异理论”, 需要设计相关的非标准正例和反例 (见表1) ,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方程”的关键属性。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的简洁性和必要性, 从而产生对“方程”的需求, 体会列“方程”的意义, 并充分利用天平秤这一教学用具使“平衡表示相等关系”的“方程”思想贯穿到课堂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出示天平秤。左边托盘内为一颗樱桃、一颗杏子;右边托盘内是质量为45克的砝码。]

教师:现在, 天平秤平衡了, 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1:左边托盘内樱桃与杏子合在一起的质量等于右边托盘内砝码的质量 (45克) 。

[学生1以文字记录的方式表达。]

学生2:樱桃+杏子=45 (克) 。

[学生2以列算式的方法表达。]

学生3:a+b=45。

[学生3用字母表示未知量, 列出“方程”。]

教师: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樱桃和杏子的质量?

学生3:因为我不知道樱桃和杏子的质量是多少, 恰好刚学过用字母表示数, 所以我用字母表示未知量。我觉得, 这样写比较简单。

就这样, 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和必要性, 在“平衡表示相等关系”思想的支持下, 在对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的需求中, 列出了“方程”。可见,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不仅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更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设计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活动,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 教师务必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始, 把握知识的本质, 渗透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了解从芯开始 篇2

3、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

4、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5、为您解惑,方便出行。

6、务实求新,敬业奉献。

7、顾客所需,我们所想,品牌至上,商誉是金。

8、尽我所能,畅享我行。

9、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动力。

10、梦想聚团队,团队铸梦想,激情快乐人。

11、我乐于助人,由于客人是友人。

12、不忘初心、服务贴心。

13、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信誉是质量的体现。

14、蓝天下,我们为你再起航。

15、主随客便,货随人意。

16、我的热心,您的开心,我的贴心,您的舒心。

17、您的满意,我们的追求。

18、人人心中有目标,失败成功我都要。

19、品质合格是尽社会的义务,品质卓越是对社会的贡献。

了解从芯开始 篇3

关键词:“笨孩子”,情感障碍,尊重,了解,良好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笨孩子”是指反应不敏捷, 思绪不灵活, 学起东西来较慢, 接受能力与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在幼儿园常常因为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而受到老师、小朋友的忽视甚至斥责, 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否定自己、自我封闭等情感障碍, 这对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分析这些“笨孩子”情感障碍形成的原因, 寻求这些情感障碍的缓解对策, 成了我们本次探究的主要内容, 希望能为幼儿教师的指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笨孩子”幼儿小茹的情感障碍进行研究, 对其情感障碍的形成原因、缓解对策进行了初探, 以寻求促进“笨孩子”良好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1.确定研究对象。小茹是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这学期报名的新生, 今年4岁, 长得白白净净, 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可是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 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她的特殊性。例如, 在教学活动中她几乎没有一分钟能够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话, 老师每说一句话她都要打断好多次。因为起初还不了解她, 老师们只好耐心地听她说完, 但其实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而且还经常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老师说一句, 她学一句。最让人生气的是, 她还喜欢绕着教室跑, 老师追她, 她就跑得更起劲。这样下去的后果可想而知, 整个教学活动都被她打断了, 根本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刚开始老师们以为她只是对陌生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不适应, 时间长了就好了, 可是几周过去了, 她的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 甚至还影响到全班小朋友的正常教学活动。小茹的表现典型地反映出“笨孩子”的行为特征, 于是我们确定她为研究对象。

2.制订研究方案。 (1) 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向小茹的家长了解有关情况并观察记录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 (2) 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我们首先和小茹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了解了她在家里的一些表现。她爸爸告诉我们, 这孩子从1岁7个月就开始上幼儿园, 因为频繁换园, 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如坐不住、喜欢吮吸手指, 还经常会往嘴巴里放一些卡子、钮扣、橡皮筋之类的异物。同时我们也将小茹在幼儿园的表现向她的父母进行了反映, 和她的父母一起分析原因, 商量解决办法, 并且希望她的父母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在家里多关心她, 多和她一起游戏, 循序渐进地培养她的规则意识, 使她能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3) 确定目标行为: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能够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较多地和小朋友交往, 并逐渐和同伴建立友好关系;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

三、实施过程

(一) 前期准备

(1) 选择教育材料。教育是幼儿园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的优势, 应当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 提高幼儿对问题的认识, 于是我们在杂志上、教材上, 寻找相关内容的儿歌、故事、游戏等, 帮助幼儿认识自身的缺点和弱点。 (2) 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前, 教师通过家访和家长制订实施计划方案。 (3) 确定合作人选。本班两位带班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以求教育的统一。

(二) 实施过程

1. 与孩子建立感情。

在平时的活动中, 我们经常主动去和小茹交往。她每天来园时, 老师都会去抱抱她、亲亲她, 离园时也会摸摸她的头, 和她说再见。她有时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老师就抱着她说:“老师和你一起玩好不好?”慢慢地, 小茹开始喜欢幼儿园了, 也愿意去听从老师的要求。

2.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她的交往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与小茹的交往, 她与老师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当老师在盥洗室照顾其他小朋友时, 她也会跟在老师后面, 看着老师做事情。但小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仍然很少, 尤其是当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时, 她显得特别孤单, 总独自在教室里转来转去。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便创设机会促进其他孩子与小茹交往。例如特地安排小茹和班上爱帮助人的欣欣小朋友做同桌, 让欣欣带着小茹一起玩。在欣欣的影响下, 小茹逐渐开始喜欢并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后半学期时, 班上来了一个插班新生婷婷小朋友, 我们为了锻炼小茹, 有意识地让小茹去帮助婷婷。没想到平常显得害羞和孤僻的小茹, 在比自己小的婷婷面前却信心十足, 而且显得特别能干。我们抓住时机, 让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小茹帮助新来小朋友的行为, 在孩子们佩服的目光中, 小茹的自信心也在一点点地增强。

3. 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她的自信心。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小茹虽然在学习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 但她也有一定的表现欲, 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例如她比较喜欢画画和跳舞, 老师们就经常去鼓励她。有一次在美术活动中, 她认认真真地画了好半天, 最后跑到我面前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大声说:“老师, 你看我画得好吗?”我低头一看, 忍不住笑了, 原来, 她画了满满一张纸的太阳。说实话, 对于中班的幼儿, 这样的绘画水平是属于比较差的。但是, 当我看到她那张天真的笑脸, 她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啊!我蹲下来, 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会儿她的画, 高兴地说:“你画得真棒, 这是太阳一家吧, 你告诉我哪个是太阳爸爸和太阳妈妈, 哪个是太阳宝宝?”小茹的脸上立刻露出自豪的表情, 一一给我指点着, 用含糊不清但却是喜悦的话语说了好半天。

4. 改变评价标准, 保护她的积极性。

在一次幼儿园观摩教学中, 小茹所在的中班有两节观摩课。第一节是王老师上的综合艺术活动,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当时王老师示范了一个手腕花的舞蹈动作, 小茹站在王老师身边, 非常认真地学做, 而且做得很漂亮, 给在场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得到了王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第二节是向老师上的音乐欣赏, 主要是让孩子们识别三段身体音乐, 并用动作表现出唐老鸭的不同神态。其他小朋友根据音乐都基本能作出摇摇摆摆、蹦蹦跳跳、跑步的各种动作, 只有小茹, 她站在向老师身边, 跟着音乐节奏一如既往地继续做着手腕花的动作, 从头到尾只有这一个动作, 惹得后面的老师们哄堂大笑。

活动结束后, 我和老师们一起分析, 小茹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在上一个活动中做这个动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使她认为自己这个动作做得最漂亮, 所以她就又一次去做了。对于小茹来说, 她不是在故意捣乱, 她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努力在做, 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于是老师们并没有去批评她, 以保护她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 小茹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她不再到处乱跑了, 也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喜欢观察, 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她也开始积极举手发言了, 虽然有时候会答错, 甚至答非所问, 但她已经有认真听讲的意识了。在幼儿园的活动中, 小茹也基本能与同伴进行协商和合作, 有了很多好朋友。她的父母也反映说, 小茹比以前快乐了, 也喜欢和他们说幼儿园的事情了。

(一) 结论

(1) 要让有情绪障碍的“笨孩子”与教师形成信赖关系, 这是指导该类幼儿的基础, 只有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具有实效。 (2) 实施前,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从易到难, 从幼儿容易做到的到不容易做到的, 循序渐进。 (3) 形成“笨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于家庭的, 也有来自于幼儿园的, 所以, 家长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 方法态度一致,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被爱与被保护, 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像小茹这样所谓的“笨孩子”, 虽然在智力与行为上也许与同龄孩子有差距, 但她同样有丰富的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 “了解儿童,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尊重孩子已有的经验, 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 在这个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教育行为才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快乐班主任下一篇:金属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