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置

2024-09-19

空间设置(共4篇)

空间设置 篇1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校申报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从学校已具备的学科和专业基础条件、实验条件、师资队伍条件和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可行性, 最后从专业特色建设问题, 专业社会认同问题培养方案和专业教材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培养方案,专业特色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和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 自从2002年, 中南大学首先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目前已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然而, 由于高校办学特色和背景不一样, 在准备申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时, 首先要考虑在自己高校办学特色下能不能申办该专业, 怎么办好该专业等关键问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水利水电为特色的高等院校, 在申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过程中, 也结合自身的基本条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膨胀, 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建筑用地紧张, 道路交通拥堵, 基础设施落后, 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必须大量的利用地下空间, 我国著名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曾经说过21世纪对人类来说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将会是越来越大,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项目将会越来越多, 这必将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 开发地下空间是大势所趋。

1.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各地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建筑设施, 包括人防工程、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等, 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大量建设地铁, 城市地下隧道和地下商场等, 城市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 必须尽快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1.3 增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我校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

我校作为一所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大学, 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高等院校, 担负着为水利水电行业和河南地方经济发展, 提供科技支撑和培养人才的重任。申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土木建设方面的专业群, 另一方面将我校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全国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2.1 我校具有开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基础条件

我校目前建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相应的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比较接近有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2 我校具有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验条件

我校目前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综合实验室和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等, 实验室设备齐全, 性能先进。其中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实验室经过近十年的建设, 试验设备有了长足发展, 仪器精度高, 功能强大, 能完成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地质工程综合实验室承担了学校的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 、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是专门的科研实验室, 近年来, 承担了国家级项目、水利部及河南省项目等各类技术服务项目多项。

2.3 我校具有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条件

目前, 我校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约为50多人,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占到一半以上, 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 这些教师大都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的专业背景, 有的还从事过现场实际工程的施工工作, 理论知识扎实, 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是一支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待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申报成功之后, 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安排, 还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和安排有关教师外出进修, 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条件可以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科研方面的需要。

2.4 我校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办学方面, 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1994年, 我校开始了基础工程专业 (专科) 的招生工作, 1997年升为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岩土与地下建筑方向) , 该专业的地下建筑方向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非常相近, 18年来, 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目前该专业培养思路清晰, 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科研设备齐全, 这些都为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招生就业问题

自2002年中南大学首次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以来, 该专业诞生时间只有10余年的时间, 相对传统土木类学科, 如岩土工程、隧道工程等, 诞生时间并不长, 社会认可度相对差很多。很多人不清楚该专业是干什么的, 将来就业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在刚开始开办时存在招生和就业问题以及如何让社会认可的问题, 尤其对于水利院校更是如此。

3.2 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教材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为新专业, 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在培养方案制定中体现我校水利背景特色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 作为一个新专业, 适合该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不多, 影响了该专业培养质量, 为适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与前景, 迫切需要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

4 结束语

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大趋势以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设置该专业的院校数量, 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增加社会认可度, 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抓紧编写该专业教材, 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 1998, 18 (2) :69-74.

[2]陈海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信息, 2012, (33) :483-484.

[3]唐礼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的设置与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 2002, 21 (5) :88-90.

空间设置 篇2

一、空间设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性

我们在托班创设了七个基本区域,即室内运动区、扮演区(娃娃家、音乐角为主)、发现区(兼顾认知与精细动作发展)、美劳区、积木区和阅读区。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托班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在区域的空间密度、空间布置及动态发展三方面进行了细化研究。

(一)合理划分区域,降低空间密度

国内外专家都曾做过有关幼儿园空间密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当空间密度高于一定界限时,孩子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托班孩子因为刚进入集体。彼此不熟悉,过于拥挤、狭窄的空间更会引发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导致哭闹、抓咬事件频发。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空间,保证适宜的空间密度,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尽量减少不可供孩子活动使用的空间面积

“不可供孩子活动使用的空间面积”主要指桌椅等家具所占的面积。由于托班孩子的机体发育尚未成熟,端坐在椅子上容易疲劳。因此,我们尽量撤除桌椅,腾出空间。除留1~2张桌子供美劳区使用外,其余的均靠近分餐区集中摆放,待用餐时再摆开供孩子使用。

2合理分配可使用的空间面积

我们根据活动的类型及特点来布局区域空间,让有限的空间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如运动区、发现区、扮演区的面积比较宽敞,一般可同时容纳7~8名孩子活动,可避免孩子活动时相互干扰。对于阅读区、美劳区等孩子需要聚拢在一起观察、操作的区域,我们的空间布局比较紧凑,一般可同时容纳4~6名孩子活动;积木区的面积则介于这两类活动区域之间。

(二)空间布置安全、温馨

1安全温馨

托班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不够,且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为我们指导区域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设置区域间的行走路线时做到顺畅、无障碍。保证孩子行走自如。同时为保证教师能照看到每个孩子,我们用低于孩子身高且半敞开式的玩具柜做区域间隔,这样,教师站在任何一个区域都能清楚地看到其他区域里孩子的活动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托班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必然会产生不安全感。为了给孩子创设温馨、安全、舒适的区域环境,我们增加了大量的柔软物,如,可爱的抱枕、五彩的桌布、可供躲藏的纱帘等。除需要经常清理地面的美劳区外,我们给其他区域都铺上了地垫,孩子可以随意坐、卧、趴。

2互不干扰

托班孩子的注意集中时间较短,极易被声音等无关因素干扰。因此我们将运动区、积木区等较热闹的区角与发现区、阅读区等相对安静的区角分开。尤其是运动区,一般设在活动室一角,以避免孩子因来回跑动而干扰在其他区域活动的孩子。

(三)阶段性地调整区域设置

托班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教师要时刻追随孩子成长的脚步,使区域环境顺应和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比如,在入园的第一个月,区域设置要突出“简单、有趣,多运动、少规则”等特点。此时孩子情绪不稳定,哭闹现象比较严重,场地的转换会加剧他们的紧张情绪,为此,我们把运动区设在室内,提供小型的滑梯、摇马和小车。又如,我们让发现区先以“玩具吧”的形式出现,提供一些不易损坏的声光电玩具,这样既能吸引孩子注意,又没有太多的取放与操作规则,特别适合刚入园的孩子。待入园后的第二个月起。孩子的情绪逐渐稳定,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增强了。我们便及时增设可供孩子操作、探究的活动区域,把“玩具吧”发展成集认知与精细动作学习为一体的发现区,而运动区则移到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我们根据孩子动作发展需要,在不同阶段分别提供可供练习抛、掷、滚等动作的小器械。到托班下学期,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交往能力、模仿能力的发展,扮演区会从“娃娃家”拓展出“洗衣房”“小医院”“小舞台”等新的区域。以引导孩子开展更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

二、材料提供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材料是托班孩子与区域环境互动的中介和支架。托班孩子通过反复摆弄材料,逐步积累经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材料要自然真实,能给予孩子丰富的感官刺激

皮亚杰在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中提出,从婴儿到30个月幼儿的游戏类型主要是练习性游戏,游戏动因在于感觉和运动器官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快感。对于托班孩子来说,感官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通道,反复摆弄、操作就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提供材料时突出了以下三个重点:

1多提供自然物和真实物

我们广泛发动家长收集孩子熟悉的生活物品,如衣裤鞋帽、瓶瓶罐罐乃至废弃的旧键盘、旧相机等,这些真实物经消毒处理后投放到区域中,能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发孩子产生新的游戏创意。

2多提供能帮助孩子获得感官经验的材料

我们可以提供促进单一感官发展的材料,比如用不同材料自制各种小鼓和鼓槌,让孩子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发展听觉;在活动室的墙面或走廊设置触摸墙,引导孩子感知不同物体的特征,发展触觉。也可以提供促进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共同感受的材料,比如将两只饮料瓶对接,里面装入豆子,制成“摇摇乐”玩具。孩子在摇动时既能听到豆豆相互碰撞发出的哗哗声,又能看到豆豆在两只瓶中跳动或掉落的有趣现象。

3多提供满足孩子多种动作发展需求的材料

以小肌肉动作为例,我们总结出托班孩子最喜欢的动作有以下15种:敲、开、关、塞、放、嵌、按、抠、拉、插、拔、摸、套、拧、夹,据此制作的材料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此外,我们还关注孩子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提供可促进拖、拉、推、踩、钻爬、投掷等动作发展的材料,满足了孩子的运动需要。

(二)材料的呈现有助于孩子自主选取

1材料要一目了然

托班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因此,材料要一目了然,以便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我们一般会选用托盘或透明盒子来盛放材料,这样既方便孩子选取,又不遮挡视线。

2材料放置的高度要适宜

在区域活动中,如果材料放置的高度不合适,无法让孩子直接选取,即使再新鲜有趣的材料,也会被孩子忽略。目前我园使用的是高约65厘米的三层敞开式玩具柜。经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放在上面第一、二层的材

料最易被托班孩子选用,因为这一高度正好与他们直立时手臂运动的范围一致,而放置在第三层的材料会因托班孩子弯腰、下蹲等动作尚不灵活而较少被选择。为此,我们把新增的或希望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材料放置在第一、二层,把孩子玩了较长时间且兴趣减弱的材料放在第三层,一段时间后再撤除。

(三)材料的调整需追随孩子发展

追随孩子发展的材料能使他们不断地应对动作、认知等方面的挑战,不仅能让他们始终保持对游戏材料的兴趣。也体现了教师对孩子年龄特征的充分尊重。我们的基本做法如下:

1细心观察孩子的操作方式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解示范,而是细心观察孩子作用于材料的方式。及时记录他们出现的新玩法或遇到的新问题,以此作为下一步调整材料的依据。比如“海绵捏捏”材料就经历了“捏玩干海绵一盆中放少量水,玩挤海绵一提供小喷壶,向海绵喷水一小喷壶中装入彩色水,以喷画方式装饰纸房子”等调整过程。

2制作能一物多玩的材料

生活中的真实物、自然物蕴含着多种教育因素,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并发挥创意,让自制的材料玩法多样,常玩常新。比如在“塞塞放放”的游戏中,我们投放了一个薯片罐(罐身上切割着大小、方向不同的小缝,并装饰不同颜色),若干小球(材质、大小不同),若干彩色花片(大小、颜色不同)。第一阶段的游戏是“贪吃鱼”,让孩子将小球从罐口直接投入,感知小球的质感;第二阶段的游戏为“塞片片”,让孩子把花片任意塞入罐身的小缝中;第三阶段的游戏则为“有趣的片片”,让孩子将花片对应地塞入方向、大小或颜色不同的小缝中。

3提供与集体教学活动相匹配的材料

空间设置 篇3

关键词:区县广播电视台,节目设置,生存空间

区县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定位设置与节目生存空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如何才能延长节目寿命、扩大节目生存空间呢?本文以重庆市第二届“十佳新闻栏目”,渝北区广播电视台《渝北周刊》栏目为例,从节目定位设置的角度来谈谈节目的生存空间。

1 定位准确,节目远航有方向

定位,就是节目的前进方向。节目定位要做到方向准确、目标清晰、立意高远。《渝北周刊》是渝北区广播电视台2009年5月创办的一档周播新闻性综合节目,也是一档电视主持人栏目,节目形态以主持人站着“说新闻”的方式出现,整档节目时长为15分钟。该栏目定位为一档“综合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受众传递较多的新闻资讯,立足渝北,又不局限于渝北。

区县台的首要特色是地方特色,首要观众是本地观众,所以要围绕本地特色、本地观众来定位节目方向,这样才能够牢牢抓住本地观众。但是,又绝不能因此而拘泥于本辖区,尤其“周刊”类综合节目,更是不能轻易给自己设置空间障碍。

2 设置清晰,节目操作有规则

设置,就是节目的“行军路线”。节目设置要做到板块清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易于操作。在此,解析《渝北周刊》栏目设置构成的四个板块。

2.1 开场白:

“开场白”主要是对渝北一周最新变化或全国、全世界本周某个新闻事件进行简短述评开场,引入节目。这是节目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小觑。开场白的内容从国内到国际,如校车事故、足球黑哨等话题,主要通过拓宽节目视野,来延伸和扩展节目空间,要求简短、精炼、有新意,撒出去要拉回来,时长1分钟左右。这个板块要站高看远、语意亲切,意在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是很重要的一个“序”。

2.2 新闻盘点:

“新闻盘点”是对渝北一周各类新闻的回顾和盘点,重在“盘点”上。每期选取10条左右的新闻进行重新编排、提炼和浓缩,并间插带有主持人观点的评论,以升华新闻主题。在“短、平、快”中获悉渝北一周要闻,要求信息丰富、点评到位,在标题上下功夫,彰显新闻主题。时长7分钟左右。这也是“定位渝北”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个板块牢牢守住了一部分渝北固定观众群,让他们在浏览中熟悉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在熟悉的新闻事件中换个角度来解读新闻,这也是“盘点”之要害所在。

2.3 本周关注:

“本周关注”是整档栏目的亮点,是一个新闻评论板块,关注对象为发生在全国的某一重大事件或者关注度很高的某一新闻事件。例如:五一长假——你还回不回来;清明祭祀——缅怀中的孝道传承;直面矿难——谨慎防范永远比成功援救更重要。文案以主持人视角出发,就关注事件进行述评,要符合主持人用语习惯和主持风格气质,要求力争视角独特、观点鲜明、争取共鸣。节目加大了对新闻热点话题的关注力度,从而也增强了媒体的责任担当意识,有点睛作用,时长为4分钟左右。这个板块面对全国新闻事件,不在本地打转,极大地丰富了讨论话题,也提升了节目层面。

2.4 同城瞪望:

“同城瞭望”是整档栏目中的一个轻松点。这个“城”既指本城重庆,也指外城,但主要是成渝两地。对发生在不同城市里的美景美食、逸闻趣事进行整理编排,要求有趣、有味,时长3分钟左右。这个板块是对整档栏目的一个调剂和补充。

随后是结束语,顺势而为,一两句话收住,回到渝北。做到自然流畅、水到渠成。纵观《渝北周刊》这四个板块,从渝北说开去,在城市间穿梭一番,既讨论热点话题,又欣赏同城美景,之后回到渝北,前后照应、相辅相成。

区县台节目的设置往往会受限于本地一时一事,显得小家子气,视野也不开阔。“周刊”类综合节目,板块设置上要一定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彰显“电视杂志”多元、丰富的特质;节目设置内容越丰富、特色越鲜明、信息量越大,生存空间就越大,越能延长寿命。

3 形式创新,节目生存有空间

形式就是表现手法,创新要做到灵活得体、眼前一亮、相互匹配。节目与节目间,节目与主持人间,都要相互匹配、浑然一体。这里所指的“形式创新”,包括从栏目包装到板块设置,从话题选择到语言风格,从色彩画面到灯光音效,从着装打扮到主持形态等等,囊括节目所有环节。“新而不怪、活而不乱”是对形式创新的总体要求。

纵观区县台电视节目,大多很容易把节目办得狭隘而局限于自己的空间:一是因为资源;二是因为思维。其实,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到突破口,有资源的“放眼全球”,资源受限的“立足本土”,但都要把节目做得有看点才行。

空间设置 篇4

关键词:伯格曼,《芬妮与亚历山大》,封闭空间

在这部影片中,伯格曼汇集了几乎所有自己喜欢的主题,曾经喜爱或憎恨的情绪,并且试图对自己的生活与艺术、 现实与幻觉、真实与谎言等多重世界的难于驱除加以表现, 阐释始终如一的恐惧、陌生、疏离与隔膜。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从所有这些恐惧、陌生、疏离、隔膜中所获取的存在真实感和世界真实感。

一、封闭的家庭空间

《芬妮》一片的封闭性贯穿始终。影片的每个人物、每个家庭、每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处处存在——艾克达一家、 主教大人一家、犹太人一家,这些大大小小的世界里传递出来的都是一种自我的、排他的、难以沟通的昏暗之感。这三个家庭生活区域中生活着的每个人、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都笼罩在昏暗的灯光之下。

这些家庭都是多重封闭世界。血缘的关系合理的泯灭了家人们由于沟通与交流的失败所导致的不满和沮丧、忠贞与背离、激情和争吵,这也被提示为现实生活中最生动、最吸引人的部分。在这些封闭的小世界里,精神、信仰与现实之间是一种恶作剧式的对立。在自闭自欺的背景下,现实对物欲与情感的沉溺是生动、宽容、温暖与自足的,信仰和精神是无情、冷酷和虚伪的。在这部片子中,伯格曼试图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界定和总结,现实是物欲横流的,信仰是冷酷无情的,喜剧和舞台都带着现实和信仰的实质与影子,诗人得以生活于其间又得以脱离其沉溺与冷酷。

虽然伯格曼用温暖的红橙色调来显示艾克达与伊萨克两家的生活,以阴暗的灰色来表现主教大人一家,但是在简单的、区分性的色调下所蕴含的内容并不是从儿童目光发出的天真的情感判断,依据恰恰是作为成人的伯格曼的选择、 决定与反抗。

艾克达一家也并不是完满的小世界,在奢华的背后,同样有着分裂、不宁、谎言、欺骗和不贞,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丰满、富足、生动和鲜活的,充满了生活本身的幸与不幸、 甜蜜或丑陋的小痛苦和小乐趣。这个大家庭中的老祖母是权威角色,她寡居多年、面容端庄。年少的她与犹太商人伊萨克在年轻的时候是情人,而这却被看做成一种调剂式的、被默许的情投意合。海伦娜的大儿子奥斯卡是亚历山大的父亲,也是镇上小剧院的领导和演员,但他的情感却非常软弱。 艾米丽是奥斯卡的妻子、亚历山大的母亲,但是却与别的男人生下了亚历山大和芬妮。奥古斯特是一个性欲旺盛的人, 对年轻女人永不疲倦,充斥着一种自大、狂妄和情绪上的偏执。卡尔是一个神经质的教授,与妻子一起在婚姻中忍受着责骂、侮辱以及自虐的各种痛苦。这一家人虽然过于沉溺, 但是生活富裕、心满意足,生动而鲜活,因此用暖色调表现。

与此相对的,主教大人爱德华一家则是灰色调的,象征着信仰及精神世界的僵硬、丑陋、冰冷与恐怖。在自由和他律之间徘徊的主教,性情变态的妹妹,具有钢铁意志和控制力的母亲,宗教受虐狂似的古怪厨娘们。这些人成为了恶魔之家的代表,主教本人如同蹲在他桌上的黑猫一样,成为了童话里邪恶的化身和伪善的宗教喻体。到影片结尾,助教一家也必须继续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倘若他们希望进入外部的大世界,也一定意味着惨败。因此主教大人被烧死不仅是冷酷信仰被诅咒,也是对他挣扎的行为的惩罚。

除此之外,还有犹太人伊萨克和两个行为怪异的侄子代表的那个差异性的世界。这个世界生活在隔壁和街角,因为现实和虚幻相交织。这一个世界是孩子们对异国情调和灵异世界的现实性幻想。

二、大世界VS小家庭

戏剧是一个被生活、现实与精神所特赦的一个特殊场所,自足到让人忘记了现实的封闭世界。奥斯卡在戏剧中说:“有时候小世界会暂时的反映着大世界,以便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小世界。”在他看来,小世界对大世界的反映不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外面的残酷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戏剧性的小世界。外面的世界是残酷的、不可控的, 小世界确是有条不紊、充满爱的,是一个真实而又不真实的温暖世界。

艾米丽也理解小世界与大世界的不同,但是与他人不同的是,她渴望穿透这堵厚墙去感受现实的世界,她渴望放弃角色去生活的更加真实,只是没有料到外面的世界是超乎想象的,同样是他人所寄身的厚墙之内的小世界,是另外一个自欺欺人的小世界,她也因此卷入了别人的小世界,只是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实这个世界早已经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世界,每个小世界中都有一个小小的自我,现实真实的大世界就是由这些小世界结构而成的。

本片呈现出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小世界图景。这些大小不同的小世界彼此排斥、完全隔绝,但其实也存在着沟通的可能,那就是将彼此的面具卸下。咋在这部片子中,只有亚历山大能够自由往来于各个小世界之间。亚历山大因为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与幽灵相通的超常能力,充满了一种通灵的气质,也有着一种自外而内的、审判者的眼光。他几乎无法认同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谎言,自由的游走在现实、想象、真实、 谎言之中。他对同学说自己将被家人卖到马戏团的时候,他不知道这是“谎言”而不是“梦想”;当他编造着助教谋杀前妻和孩子的故事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属于“谣言”而不是 “故事”;他害怕父亲每每出现的灵魂,知道后来通过半人半妖的伊斯迈尔的帮助实现了本来存在于他意念中的对主教的谋杀。

在信仰的获得与丧失中,伯格曼一生都是一个生命意义的探索者。但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在“人生和孤独”的主题坚持的同时,也开始融入一些温情和美好的内容,一个曾经痛苦挣扎的伯格曼也在慢慢变得平和安静。 影片中祖母和母亲之间有一扇隐蔽的门,象征难以沟通的人际关系,这扇门在影片结尾的时候终于打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最终还是可以寻找到相互理解的途径的。即使痛苦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拒绝生活的乐趣,正是这样温暖阳光的一面打动了观众。

参考文献

[1]《欧洲电影分析》李迅,祝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

上一篇:生产用砂论文下一篇:保障装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