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改革

2024-07-29

顺德改革(精选12篇)

顺德改革 篇1

就全国而言, 广东顺德已经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即“中等发达水平”。按照国际标准, 中等发达的标志是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 顺德早在2010年, 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

这一时期, 顺德更需要制度, 需要和谐, 需要人民对政府的信心, 才能从“中等发达”向富裕再进一步, 达到共同繁荣。目前,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任, 已经落在了顺德这个改革先行者的肩上。

笔者认为, 顺德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核心要从三个方面突破。

第一个方面, 顺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顺德发展在先, 所以也首先遇到问题, 而且顺德碰到的问题也是今后其他地区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会碰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是在体制机制上谋求出路。2011年10月, 广东省正式将顺德作为全省社会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这是顺德改革、发展再上台阶的新机遇。

目前, 顺德遇到阻碍发展的三个主要矛盾, 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化发展滞后。为此, 顺德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 今后一段时期顺德的奋斗目标是:“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 共建共享幸福顺德”。

比如中产阶级的人士, 需要公正、良好的社会环境。而部分困难群众, 关心的则是社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解决这些矛盾, 当然与城市的升级转型紧密相关。

顺德转型发展遇到的第二个矛盾, 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应由社会或中介组织做的事, 政府还在用行政的手段在做。

由于政府未跳出“大包大揽”的格局。1992年, 顺德第一次大部制改革的时候, GDP是75.9亿元。到了2011年, 顺德的GDP已经突破2000亿元, 上升了25倍。在这一过程中, 当时政府无须提供的几乎覆盖全体民众的医疗服务、社会教育服务, 现在要全面提供, 工作量的上升, 是以往的若干倍。

另一个是在人数上。20年前的顺德“大部制”改革。机关公务员在1000人左右。20年后, 顺德的新“大部制改革”, 机关公务员仍然在1000人左右, 而管理的经济总量, 社会工作总量, 却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改革滞后, 政府部门管理的事务就越来越多。

顺德遇到的第三个矛盾, 是社会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滞后。在农村, 社会组织培育、政府购买服务等, 在不少地方还是盲点, 人们因此对“幸福指数”的感受, 还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以上三个因素, 顺德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显得更为必要、更为紧迫。只有顺德全区上下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到位, 区委区政府的措施、政策才可能到位, 因此, 认清改革的必要性成为首要工作。

第二个方面, 顺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

顺德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有很好的基础, 其区域改革的顶层设计主要内容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是龙头, 是核心;农村综合改革是基础, 是根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关键, 是政府如何定位。

在社会体制综合改革中, 政府层面的定位, 主要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改革, 从制度上保障部分权力机构的执法公开透明, 服务到位。

笔者了解到, 顺德的行政服务中心, 在出境签证、户口迁移、驾驶证更换等事项上, 半天或一天办结的事, 在内地一些地方, 要三五天甚至一周以上。顺德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明显要快若干倍。但在审批事项方面, 顺德却有令人不快的诸多细节, 需要制度上的改革设计加以弥补。

在政府与社区、社会的互动方面, 协同共治是关键。前几年北滘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 为困难群众就业创造条件的做法, 目前已在全国的多个省份、市县广泛实行。

社会管理的第三个层面, 是政府通过改革, 实现权力的再分配。部分权力下放后, 让社会更大程度地发挥自治作用, 在自治中, 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实现幸福和谐社会的建立。

以上三个方面, 顺德在过去的改革中, 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改革的可行条件不是问题, 观念与执行, “握权”与放权才是关键。特别是权力的重新分配与放权的自我解放, 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第三方面, 顺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瞻性

顺德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是立足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立足于以民为本的改革。

笔者从《顺德社会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 》的纲领性文件中了解到, 其所列的十个大项目, 全部是以民为本, 涉及到顺德长远发展的项目。

根据官方公布的便民放权措施, 原来要开车或坐车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证的顺德部分市民, 已经可以在镇街的行政服务中心领到港澳通行证。

在顺德, 随着全民医保的实施, 市民就医的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适龄儿童、包括外来务工者子女就读中小学, 基本享受本地户口学生同等待遇;外来工开始创办自己的杂志、艺术团;社会和谐, 市民的幸福指数得以逐年提高。

在顺德,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正在向政府与社会互动, 市民与社区互动迈进。杏坛镇的社会服务综合体, 就是政府投入部分资源, 引导社会资源推进社会服务的典型。在这个综合服务体里, 脑瘫儿童康复、低保老人的平安钟服务、老人大学等都得到实现。政府能够将资源投入为困难群体服务, 既是改革成果与民分享的生动体现, 又是社会管理向综合、全方位迈进的有益探索, 具有风向标的导向作用。

让一个城市的困难群体得到底线保障, 平等共享公共资源,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顺德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已经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的实施。试点先行, 稳步推进, 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改革、主动改革, 正在形成一种风尚。

人们有理由相信, “改革是顺德的根和魂;改革也是顺德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顺德今后的发展, 依赖于改革, 特别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与之配套的行政体制改革, 农村体制改革。这三大改革的协调推进, 必然产生新的动力和源泉, 助推顺德的新一轮发展。

顺德改革 篇2

2009年9月14日,《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审批,昨日,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即召开,机构改革方案新鲜出炉。短短的2天时间,顺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顺德速度”显示出自己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厉行改革的决心。

昨日,备受关注的《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正式亮相。在改革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等有关领导都出席了大会。根据新方案,顺德区的党政机构将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缩减六成,政府工作部门减少到只有10个。

这注定是一个将载入顺德历史的时刻。继1992年行政体制改革后,顺德第二次改革的大幕正缓缓拉开。顺德,这个全国百强县排头兵、叱咤中国的“四小虎”之一,将再度虎虎生威。

机构改革:党政机构精简近三分之二

根据新出炉的改革方案,顺德党政机构将有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其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5个党委工作部门、10个政府工作部门。

“这次改革是在1992年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的机构的整合。”刘海在讲话中强调,减少机构并不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在改革方案中,新的顺德区委将由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社会工作部、宣传部等部门构成,而区政府将由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等部门组成,其中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等数个机构将合署办公。

领导机制:政务委员、常委、副区长任部门首长

进行了政府职能的同类项合并之后,新成立的部门将实施创新的干部管理制度——将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其中,政务委员将按照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

顺德区政府有关人员解释称,改革后顺德区内重大的决策权将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以及政务委员组成。在区联席会议决策后,具体实施将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

此次新组建的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将负责对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除了集中管理以外,我们还将派出机构和人员进驻大型部门,成为常驻机构,但管理上仍然归区纪委以及政务监察和审计局领导。”刘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员变动:以“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

在动员大会上,刘海表示,改革将不会以牺牲干部的利益为代价,在人员调整上按照“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进行。在具体实施上,顺德区将在不突破省核定的各类编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关键不在于减了多少机构,减了多少人员,而在于充分调配人力资源。”新的改革方案将用“人随事走”的方式进行,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因此编制和公务员数量不会大幅度变化。

据悉,今天上午,顺德将举行中共顺德区委十一届八次会议暨政府全体会议,公布大部门班子成员名单,新部门的正职领导也将在今天集体亮相,新成立的部门今天也将挂牌正式办公。

11新部门

“一哥”名单昨出炉

昨日下午,顺德区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过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去杜镜初区政府秘书长职务,同时免去曾宪才等22名在职局长职务。同时,会议也通过表决确定此次机构改革新设立的11个部门正职人员名单,具体为:

现任顺德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秘书长杜镜初任命为区政府秘书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现任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邓永强任命为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苏伟波任命为区经济促进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曹洪彬任命为区教育局局长;

现任区委副书记周志坤任命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顺德分局局长莫德富任命为区公安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杨小晶任命为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梁惠英任命为区文体旅游局局长;

现任副区长周爱群任命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局长;

现任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潘东生任命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局长;

顺德吃鱼记 篇3

顺德菜好吃,源于顺德的厨师好。粤港澳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食在广州,厨出顺德”,说的就是顺德的厨师好。广州是省会,也是全省美食的会聚之地,而顺德的厨师则是贡献各种粤菜美味的主力。别的不说,在中国名小吃评选中,顺德就有大良崩炒、南乳花生、龙江煎堆、均安煎鱼饼、大良双皮奶、金榜牛乳、鱼皮饺、姜撞奶等,所以,不能不说顺德是个美食之乡。

朋友知道我是个喜好历史的人,特地把吃饭的地方选在了顺德杏坛逢简村的瑞昌楼。逢简古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举时期,出了不少人才。而且,村中的古建筑很多,至今仍保留着古朴风貌。民居临水而筑,前街,后河,街巷、河渠、桥梁互相联接,形成水陆交通网络,颇具水乡风情。

晚饭的主题以鱼为主,兼顾其他。有鲩鱼三吃,一吃为刺生,二吃是煎焗鱼腩鱼骨,三吃是鱼头鱼尾煲粥。此外有鲜虾蒸笋壳鱼,家乡酿鲮鱼,瑞昌生炒骨,密制家乡鸡,冰镇三色时蔬,主食是加了番薯的米饭。这一餐饭真是大快朵颐,至今难忘。

先说鲩鱼刺生。鲜活的鱼宰杀去骨,取脊肉去皮及皮下肉,快刀切成半透明的薄片,鱼肉一定不能有血,有血则腥,码在冰冻的青花盘子上,依稀可以看到盘底的花纹。吃时,裹上配好的作料,有姜丝、葱丝、炸榄仁、酸荞头丝、雪梨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作料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一定要样样都放。此菜味道鲜美爽滑,鲜、甜、清、凉、香,比那种沾着绿芥末的日式鱼生好吃许多。

鲜虾蒸笋壳鱼是鱼有虾的鲜味而不见虾。问过朋友才知是在蒸鱼的时候,在鱼身上码上几只新鲜的河虾,鱼熟时,把虾夹走,为的是让虾的鲜味渗入鱼肉,同时,虾放在鱼身上,还可以防止鱼皮的破裂,使菜品有个好的卖相。夹块儿鱼肉细细咀嚼,还真像朋友所说的那样,细嫩的鱼肉里有丝丝虾的鲜香。

家乡酿鲮鱼也是顺德地区的一道名菜,很多餐馆都有。它的做法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炸熟后装盘上桌。这样的做法既保持了鲮鱼的香味,又加入了其他的味道,还除去了鲮鱼刺多难食的弱点,可谓匠心独具,别出心裁。

顺德大部制改革五年观察 篇4

广东佛山的顺德区, 是改革前沿中的前沿。2009年9月, 顺德秉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的精神, 在县区层面率先开展大部门制改革, 取得了被称为“石破天惊”的重大突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 这项改革“如果搞成功了, 对广东省下一步的改革有推动, 对全国都有意义”。

2014年10月, 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顺德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 同意顺德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改革,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经历了数轮延续性补充调整之后, 顺德大部制改革效果如何?经验为何?未来发展趋向乐观否?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回答的问题。

三轮大调整

2009年9月,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的《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顺德全区原有41个党政机构, 按照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群团工作、政务监察等职能“合并同类项”, 职能重叠、相近的党政部门合署办公, 最终精简为16个, 其中:党的部门6个, 包括党委办公室、纪检委、政法委、宣传部、组织部、社会工作部;政府部门10个, 包括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教育局等。如新设立的市场安全局, 原政府8个监管市场和安全的部门被整合为1个包括工商、质检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 其精简幅度接近三分之二。

2014年3月, 佛山市顺德区新增设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农业局, 顺德区大部门制设置增加为18个。其中,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与市场安全监管局合署办公, 并调整相关部门职能配置, 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顺德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整合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和机构, 负责对全区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加快形成全区一体化、系统化、高效率的“大市场”监管体系。

2014年10月, 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 顺德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改革。根据《方案》要求, 对顺德政府部门作出调整, 大部门设置维持在13个, 其中新组建部门5个。此次主要调整包括, 组建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文化体育局、区外事侨务局、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不再保留相应部门;另外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更名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加挂区旅游局牌子, 区总工会供青团、妇联按各自章程独立运作, 由区委领导联系。

5年来, 伴随着职能的调整, 一些既有的党政机构在机构名称、机构职能等方面也有调整。按照改革方案, 原区委社会工作部 (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 的双拥优抚、民间组织、区划地名、婚姻、收养登记职责, 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部门名称随之更改为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另外, 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更名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与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合署办公调整为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牌子。顺德区文体旅游局更名为顺德区文化体育局, 其旅游管理职责划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并加挂顺德区旅游局牌子。

成效与经验

改革无止境, 创新无止境。顺德大部制改革一直在路上。

顺德大部制改革, 地方一把手是深入改革关键。顺德大部制改革的5年, 离不开一把手在全面深入改革中的关键作用。2009年顺德大部制改革的实施, 离不开时任区委书记刘海对改革的强力推动, 如今刘海同志走上更加重要的领导岗位, 现任中共江门市委书记;而在2014年初, 现任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在区委全会提出大部制回头看。顺德大部制改革, 从改革火花的萌芽, 到改革蓝图的绘制, 再到改革蓝图付诸实施, 离不开顺德区委书记的功劳。

另一方面, 遵循党政联动、政社同心的原则。顺德大部制改革, 根据职能相近的原则, 合并同类项, 将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力、公室合署, 监察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合署、文化体育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 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统部合署, 使得顺德改革体现党政联动特色。而《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与顺德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 不仅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 还有来自国家行政学院、中山大学等“智库”的专家学者, 方案的形成借用外部智力, 通过思想碰撞, 不断修改完善而成。

顺德大部制改革, 实质上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而在机构设置上所做的一系列调整。顺德区委、区政府属于基层政府, 基层政府最为紧要的职能是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服务民生, 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 涉及调整的职能部门有农业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旅游局、市场监管部门和审计局, 它们大都是与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局 (室) 。

在改革过程中, 按照“同类合并、扁平管理、科学分权’的思路进行。顺德在2009年先是大刀阔斧对顺德原有的部门进行同类合并, 将41个工作部门压缩为16个;同时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扁平化的管理;2014年的部门改革, 更多显示为在现有经验和理论指导基础对部门设置的科学调整, 维持机构总数18个而对一些机构进行优化设置和调整。改革机构容易, 但想要改革得好则难。机构职能的科学调整需要通过现实来检验, 所以说改革趋向为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改革不仅要靠基层探索, 更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由于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中国政府间关系鲜明的“条块体制”特征, 个别地方政府组织架构的调整, 必然带来上下级政府之间部门相对应的脱节, 出现了一些彼此不适应的情况。因此, 需要加强大部门制的顶层设计, 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需要对实施大部门制的价值、目的、目标、路径进行超前设计。然而, 只有基层的‘赖着石头过河”, 而没有顶层设计的及时跟进, 地方对大部门制的先行先试就可能会孤军深入孤立无援, 先行探索最后也就可能会中断。

值得一提的是, 顺德大部制改革, 走出了人走政息、朝令夕改的怪圈。顺德大部制改革, 一路走来, 关键在“一把手”, 然而, 却又不完全依赖“一把手”。之所以说是关键, 是因为顺德大部制改革的助推器是党委书记;之所以说不完全依赖“一把手”, 是因为顺德大部制改革已逐渐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慢慢完善起来。

顺德大部制改革自刘海启动, 到顺德现任区委书记梁维东对顺德大部制的逐渐完善, 顺德改革并没有因为领导变更而中断。再者是顺德大部制改革实施几年, 已逐渐适应顺德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从外部力量驱动变为内生驱动, 从当前顺德对大部门的调整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最后, 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顺德大部制改革, 使得顺德大部制能够不断深入, 逐渐走出了人走政息、朝今夕改怪圈, 这是改革成功的一大“法宝”。

不足与缺陷

大部制改革的实质, 就是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 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 突出责任落实, 确保权责一致。纵观5年来顺德大部制改革, 实现了“小而美”, 但偏离了“小而巧”的目标。顺德区党政职能部门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原则, 从41个到16个, 到维持13个不变, 达到了“小而美”, 职能配置更加科学,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工作流程有缺陷。工作流程, 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流程。内部流程是指部门内部关系的自我协调, 其设置是个可控变量。比如, 职能部门有权限制定科学有效的流程图。与之对比, 外部流程是指部门外部关系的上下联动, 其设置是个不可控变量。比如, 顺德作为区级行政区划, 施行了大部制改革, 若干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合并, 然而上一级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改, 摆在面前的难题就是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需要面对上一级政府若干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量, 也就是会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这些困难, 单靠顺德一己之力无法解决。如此一来, 即便部门内部设置如何合理、运作如何高效顺畅, 对上对下还是要对接一大堆部门, 效率很难提高。

二是法律衔接有盲区。顺德大部制改革, 存在法律盲区。顺德虽然被赋予地级市权限, 但涉及的相关土地审批权、行政许可权等有可能在省外的诉讼中成为证据;目前工商、质监等方面使用的执法程序均是对应国家总局制定的规章规定, 各不相同, 甚至冲突。另外, 大部分部门立法只规定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相关的行政许可权和行政执法权, 直接承担具体工作的乡镇政府如使用相关权力却无法可依。又如这次改革中, 顺德将地税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区政府管理, 将区财政局、地税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了区财税局。但由于财税局不具备地方税收执法主体资格, 最后只好保留地税局, 与财税局合署办公。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有漏洞。顺德作为一个GDP超过17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的地区, 区级行政机关编制10多年来一直维持在900多编制名额, 已是十分精简。大部制改革后, 由于机构少了, 编制总数不变。人员不降级, 出现大量副职, 导致干部的晋升空间相对收窄;再者即单个公务员的职责增多, 事务要比从前繁忙了, 这就面对如何调动公务人员积极性的问题。如果没有操作性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将影响领导干部和政府公务员的士气。

下一步如何推进

针对存在的问题, 顺德应从三方面应对:一是成立第三方专家咨询委员会, 积极引进外部智力, 为部门职能流程设计和衔接流程设计出谋划策。二是呼吁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省高级法院出台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有关决定, 希望省政府出台专项规章, 为改革提供法制保障;三是坚持以人为本, 激励干部士气, 关键是创新组织人事制度, 给予地方更大的探索空间和改革自主权。如, 理顺新组建的大部门尤其是由原省垂直管理单位和区属单位合并而成的大部门的人员工资待遇问题, 解决“同工不同酬”、“一区多制 (工资) ”、“一局多制 (工资) ”的现象。

顺德大部制改革, 符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是一以贯之的、成功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 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 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顺德大部制改革, 不仅巩固了大部制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释放大部制改革的化学效应, 而且在推进职能整合融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社协同共治方面有实质性调整。

顺德改革 篇5

作者:时间:2004-3-25来源:阅读量:6034次

为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我市农村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确保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顺利推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为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尤其是1993年进行的改革农村区域建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完善土地承包制,以及1998年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村民委员会的改革,对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的行政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步伐,搞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地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农村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是,当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顺德传统农业优势逐步弱化,竞争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差距拉大;不少农村股份经济和集体经济薄弱,历史包袱较重;农村分散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未能有效改善;新旧体制磨合产生的矛盾逐渐暴露,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等等。因此,随着依法治市力度的加大,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农村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要有全新的思路和对策,要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全面推进建设、发展、改革三大战略转移,以市场化、城市化为目标,对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行政架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基层新体制,开创顺德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大农村区域重组力度,加快城市化改造步伐

1、按照“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思想,坚决推进村的合并和“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2、对地域相连、规模过小、历史上曾经分合的村,原则上要进行合并重组,特别是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必须进行合并。对有计划合并但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村,要本着“先合并,后解决”的原则,在村合并后,统筹协调解决各种遗留问题。

3、对市中心城区和各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以及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市人均水平1/3的村,必须进行城市化改造,将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将原村民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将原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

土地。

4、“城中村”经改造后,按城镇的管理方式和运行的机制管理。原村民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后,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履行同等的义务。从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时起6年内,按农业人口生育政策可以安排二胎生育指标的夫妇可保留农业户口,但期间不得享受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待遇。

5、村的合并和村委会改居委会工作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在省《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未出台前,居委会成员由镇人民政府(包括区办事处,下同)任命。

6、市有关部门和各镇(包括区,下同)要尽快研究确定村委会合并和“城中村”改造的工作计划,并在2001年11月底全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完成有关的合并和改造工作。

三、固化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

1、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原则上集体股占20%,个人股占80%

2、到2001年9月30日24时止(计划生育年度统计截止日)在册的农业人口(包括外嫁女及其子女),除原在城镇工作已享受退休待遇的农业人口、或在入户时已签订不享有股权合约的迁入农业人口之外,均可获一次性配置的股份,固化股权。股东的股份配置,可参照原有股份合作社的股份配置或由股东代表大会确定。

3、股权固化后,股东的股份不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新生婴儿和迁入的农业人口不再配置股份;今后如要扩股的,须按市场行为用现金购买,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股东迁出或死亡后,其股份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

4、股份合作社的资产,按股权设置集体占20%、个人占80%。个人部分按固化股权后的股份量化到个人,其中:现金部分一次性量化兑现;向外投资性资金视回收情况分5年量化兑现,或继续招标出租按股分红。

5、今后股份合作社的集体股及其收益,不得量化到个人,留作集体积累,用于公共事务、福利事业开支。

6、今后的征地补偿收入,留20%作为集体股收益,另80%按固化股权后各股东所拥有的股份份额一次性量化到个人。

7、在开展股权固化和资产量化工作之前,必须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以净资产作为股份的账面价值,土地不作价入股;但转为居委会,人均耕地少于0.1亩的土地可作价入股。

8、现仍实行一村多社的,应尽快进行股份合作社的并账工作,实行—村—社;但对新合并村,各村原有的股份合作社可不合并。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后,股份合作社维持

原有的运作模式。

9、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的方案,必须提交股份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方可实施,并报镇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10、在本《决定》出台前已进行股权固化和资产量化工作的,可按原实施方案继续执行。

四、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作

1、村(含居民区,下同)级集体资产不得量化到个人,由各村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组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接受村委会(含居委会,下同)的领导。各村现有的经济联合社归属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讨论决定后,由村委会任命;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成员(以下简称“两委”成员)不兼任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成立有“两委”成员参加的资产管理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运作。

2、村级集体资产的收益,扣除资产管理公司必要的费用开支(工资、办公费、业务费、财务费用)外,主要用于当地社区公共福利事业等费用开支,不得用于市核定配置人数内的“两委”成员的分配开支。

3、村级集体经济的债权债务关系归属村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社的债权债务关系归属股份合作社。对历史债权债务问题,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股份合作社必须以负责的心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加强村集体和股份合作社各种外借资金、租金、承包金、管理费等的清理登记和追收工作,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

五、转变村委会的管理职能,调整基层管理人员的供给关系

1、全市村委会要尽快推行“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定经费、定分配”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离。今后村委会主要职责是履行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和协助镇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指导股份合作社的工作等。今后村委会不能直接参与任何经济经营活动。村委会要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2、各镇要按照依法行政、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要求,切实调整和精简村级组织架构,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合理确定村委会的日常工作量。

3、“两委”成员配置按辖区内常住人口数确定,具体划分如下:4000人以下的配置4人,4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配置5人,1万人以上配置7人。村委会不单独配置会计、出纳,由村资产管理公司财会人员兼任。村委会其它管理架构和工作人员的配置,由市有关部门和各镇另行核定,人员经费由村自行解决。

4、从2002年1月1日起,全市居民区和农村的“两委”的办公经费和“两委”成员的报酬由市、镇财政给予补贴。“两委”办公经费的补贴按常住人口核定:4000人以下的每年补贴15万元;4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每年补贴20万元;1万人以上的每年补贴25万元。“两委”成员的报酬按级别分配,居民区“两委”成员平均每人每年4.2万元,村“两委”成员平均每人每年3.6万元,由市财政按核定的各村配置人数下拨到各镇;各镇可根据各地的实际适当提高报酬标准,但最高上浮不能超过30%,具体分配方案由各镇拟定。超出市核定配置人数的“两委”成员,经镇委、镇政府批准,其报酬按上标准由镇、村自行解决;“两委”办公经费补贴和“两委”成员报酬的标准,实行一定三年。

5、调整“两委”成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今后统一参加全市社会保险。

6、上述“两委”办公经费补贴、“两委”成员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老党员固定生活补贴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按现行市、镇税收分成比例提取,集中由市统筹按月通过银行发放。各镇提高“两委”成员报酬标准,超过市确定人均报酬部分的开支,由镇财政自行解决。

7、对合并村原配置数额内的富余“两委”成员,按其在“两委”任职工龄每年1000元的标准发给离岗补贴。对离岗时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及以上的,为其投保养老保险至规定的退休年龄。上述费用由市、镇财政各负担50%。

8、“两委”办公经费收支、“两委”成员和其它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情况,必须纳入村务财务公开的范畴,定期向村民公布。

六、加大村一级集约建设力度

1、调整农村留用地政策。取消农村工业留用地指标;固化农村村民住宅留用地指标。今后市政府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农村新征用集体土地,分别按征地量的10%给村、5%给区(镇)作发展留用地。村一级的留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作为补充村民住宅留用地;或对原经批准非集约工业区用地指标镇平补齐;以及在年度开发计划指标的调控下,通过招标、拍卖推向市场,发展商贸业和房地产业。对城郊镇的征地,可参照这一政策实施。留用地在农地转用和转为国有土地时需要缴交的税费,由留用地单位负责。对征用已转为居委会的土地,其征地补偿可按当时征地补偿标准上浮15%或按补偿标准的上限执行。

2、大力推行集约工业区建设。今后全市工业区的开发必须由镇一级按照规划,连片开发,集约建设;村一级不再允许新办工业区。各镇每个集约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开发面积不少于2000亩;经市政府认定的集约工业区给予扶持优惠政策。对现有村级工业区要重新进行布局和功能调整,对符合集约工业区标准的纳入镇级集约工业区管理;对原经批准的非集约工业区的尚余用地,可继续用作工业用地,但必须在2003年底前完成开发建设,也可采用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的办法,逐步迁移到集约工业区内。禁止未经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擅自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的行为,违者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优化公共事业资源配置,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向市中心城区和镇城区集约建设的力度。鼓励各村连片集约建设公共设施和农民公寓住宅。对村级公共福利事业建设,必须量力而行,不能超过本村的承受能力,防止背上新的经济包袱。

七、加强社区管理,稳定社会大局

1、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工作。村级集体资产和股份合作社集体股收益的支出,应重点保障村民生活、医疗、教育、文化、军烈属等福利事业。要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经理救济制度,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扩宽教育助学金的补贴范围,对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经济负担较重的家庭要适当发放助学津贴,保证其子女入学。股份合作社的集体股收益必须提留一部分,补贴农民投保医疗保险;市有关部门要研究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确保农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2、认真落实优先本地人就业政策,在村一级设立劳动服务站,形成市、镇、村三级劳动服务网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

3、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群众反映的乱收费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予以纠正,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结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呼民主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政务财务公开工作,坚持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和公开性。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对各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要组织专门力量尽快妥善解决。全面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八、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农村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牢固确立城市化、市场化的区域观念、管理观念、发展观念、就业观念、生活观念等,从思想上跟上体制改革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2、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是我市建设、发展、改革三大战略转移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改革摆上主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行全市上下一盘棋,充分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调整现行有关政策。市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我市现行政策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精神不符合的,要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陶汉明:顺德行 篇6

“第三条好汉”

陶汉明赴顺德表演,这是两年前就定下来的事了,也是棋王系列表演活动继柳大华、徐天红之后的第三位棋王。说来陶汉明与“三”有缘,在笔者的印象里,在最新三次颁布的棋手等级分排行榜上,陶汉明都位于许银川、吕钦之后,居第三位,被人誉为当今象坛“第三条好汉”。加之,在去年进行的第21届五羊杯,第12届银荔杯和第一届BGN世界象棋挑战赛三大杯赛中,取得了三个亚军,如此大牌明星,在顺德系列表演引起了轰动效应,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热情的“的哥”

4月30日,陶汉明从长春直飞广州,由当晚第一站的主办单位——勒流镇政府,特意派出一辆豪华轿车前往广州迎接棋王。说实在的,豪华轿车在广东并不希奇,但这却表达了棋迷对棋王的爱戴之情。当晚在欢迎宴会上,勒流镇一位人称“虾哥”的棋迷说:“我在公安战线工作,对象棋并不精通,但我知道象棋是国粹,棋王是国宝,棋王来了我们就要用警车开道,以保证安全。”

但事不凑巧,豪华车在广州“抛了锚”,无奈之下,我们一行四人只有打车去顺德了。我们打车的地点在流花宾馆门口,谁知排了半个小时队也没有打上车,只有边走边拦,好不容易拦了一辆的士,上了车又开始讨价还价,孔总无意中说出了我们来接棋王的专车抛了锚,的哥一听陶汉明就在车上,马上表示价格免谈,他说:“我是一个象棋爱好者,能有缘结识棋王是我的荣幸。”一路上谈笑风生,不觉到了下榻的宾馆——凤城酒店。不管怎么样,大热天不能让的哥白忙活,推了半天,的哥收下了最低价,但的哥坚持一定要把我们的行李送进房间,并希望得到棋王陶汉明的签名,目的达到后,大汗淋漓的的哥才满意而去。

热闹的场面

陶汉明顺德行总共安排了九场车轮战表演,计122盘棋,先后在勒流、大良、扶闾、连杜、陈村、杏坛、容桂、乐从和高明共九个村镇进行表演。观众累计5千余人,真是热闹非凡。

5月1日,大良钟楼公园人山人海,各种庆五一活动同时举行,广场中心陶汉明一对十八的车轮战,被围得水泄不通,因为烈日当空,十几把太阳伞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案,棋王陶汉明头戴太阳帽,在烈日下“胜似闲庭信步”,观者数百人久久不肯离去,从上午九点到午后一点,经过近四小时的激战,陶汉明取得了14胜3和1负的战绩。

当天下午,两点三十分,表演地点在扶闾的一个祠堂,据说是叫廖家祠堂,有着淳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是乡民们的娱乐场所。13台棋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为了维持秩序,主办者还专门派了好几个保安,可见观者人数之多。其中不乏众多村妇,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可见广东真是一片象棋热土。

5月2日,在连杜群众文化馆,也是一对十三,不同的是棋手安排在舞台上,一面大棋盘,耸立在舞台中央,礼堂内数百个座位座无虚席。近三个小时过去了,棋王陶汉明取得了十一胜二和的佳绩,观众报以长久热烈的掌声。赛后热情的棋迷意犹未尽,由笔者讲解了陶汉明战胜当地棋王,人称“顺德少帅”李永达的一局棋,算是即兴节目。

5月5日,天降大雨,我们驱车赶到乐从,1999年柳大华来乐从,笔者曾目睹了上千名乐从棋迷观者如堵的壮观景象,心想这次乐从的棋迷肯定又少不了,谁知一到现场,场内只有数十人,后经乐从镇文教办主任饶小青女士介绍,他们是一个小时之前才得知这个比赛的消息(可能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没办法,乐从的棋迷太多了,他们最盼棋王来,吕钦、许银川和广东队每逢节假日也常来这里表演,总是观者如潮,听说陶棋王马上就到,由顺德甲组棋手乐从棋会会长刘广宏牵头,立即通知各路诸侯,马上搭台子,布置现场。说话间不觉大厅内已经挤满了棋迷,此情此景,令陶棋王感慨万千。他说:“广东的棋迷真是令人感动,我们千里而来,也是不虚此行。”

值得一提的是,毗邻顺德的番禺象棋协会会长陈伟成先生,也专程冒雨赶来,盛情邀请棋王陶汉明在顺德表演完后,一定要到番禺“追加一场”。陶棋王欣然应允。

“宏骏广场杯”棋王表演赛

比起上述的热闹场面,5月4日下午的容桂区2002年“宏骏广场杯”特级大师陶汉明象棋表演赛更显得蔚为壮观。比赛在容桂宏骏广场举行,巨幅的欢迎标语,高高耸立的大棋盘,新闻媒体的摄像机,加上人如潮涌的棋迷,就连周围楼房上的层层走廊上都挤满了观众。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13台棋手有一半是小孩子,原本定好13台,开赛时却有14台,原来是孔总临时“加塞”,将他的小弟子,年仅9岁的何伟粱带上了阵。这小家伙已是第三次与陶棋王对阵了,他的目标是坚守30回合就是胜利。棋虽输了,但他每一次比赛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其中有个小姑娘才12岁,她的棋堂堂正正,招招中规中距,与陶棋王下成和棋。笔者还专门问了她的母亲,家长很支持她下棋,她是顺德名手凌亚标的学生,可惜没能记住她的名字。晚宴时,镇教育办张峰先生介绍说,他们这里对象棋很重视,他认为象棋从娃娃抓起这是百年大计,这里的棋手水平很不错,镇上好手欧锦良仅20余回合就战胜了陶棋王,赢得了满堂喝彩,显示了不凡的棋力。区文化体育助理黄伟勇先生最后说:“我们镇经济形势不错,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准备申办全国象棋大赛。”

高规格的礼遇

5月2日晚,顺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顺德象棋协会会长何庆喜先生设宴欢迎陶汉明特级大师。5月6日中午,高明市杨锡基副市长陪同陶棋王共进午餐,并观看了整个比赛。高规格的礼遇,并不仅仅表现在领导出面款待,众多的棋迷表现了极大的热情。5月2日,原定在伦教的一场表演因故取消,但棋迷们仍不放过一睹棋王风采的机会,当年曾破译“东方电脑”的伦教“野棋王”何国强,专门宴请全国最大的“野棋王”陶汉明,一时传为佳话。高明棋王钱克造是个个体户,他放弃繁忙的商务,专程迎送棋王,他说,凭我的棋下彩总可“来菜”,但我不愿下,棋王来了就不同了,我愿意交学费学艺。在车轮战中他的棋挂大盘,惜败之后,晚饭后仍继续求教棋王,终于下了一盘和棋。在高明表演是最后一场,原定入住好年华酒店,但总经理吴友华硬是将我们安排在高明的新世纪大酒店,并自己出钱开了“总统套间”,他说:“一晚上一千多元算不了什么,棋王来了就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

“追加表演”

这是陶汉明顺德之行之后的“追加表演”,比赛安排在番禺区市桥文化宫,先下一盘一对一盲棋对明棋,陶棋王轻松获胜,接下来是一对十车轮战,挂大盘的一局棋是由明珠星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锦成先生(今年下半年明珠星杯大师赛的赞助商)执红先行,由于布局奇特,特选评如下:

刘锦成(先和)陶汉明

(2002年5月7日弈于番禺)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

1、兵三进一炮8平72、炮八平五象7进5

3、马二进三卒7进14、兵五进一卒7进1

红方第三回合跳正马继而冲中兵,在此类布局中极为少见。

5、马三进五卒7平66、兵五进一卒5进1

7、炮五进三士6进58、车九进一马8进6

9、车一平二车9平8

红开右车不如车九平三有力,黑出车次序有误,应马6进7踩炮,较为积极,

10、车九平二车8进411、炮二平五车8平7

12、前车进七马6进513、前车平四马2进3

14、车二进九炮7退2(图)15、马五进四车7进2

如图形势,红上马攻车,准备破象,是常见套路,可考虑走后炮平三,以下炮7平6,炮五平四,炮2退1(如象5进3,车四退二,黑不行),炮四进四,炮2平6,炮四平六,炮6退1,炮六平九,士5退4,车二退二,红得子得势,大占先手。

16、马四进五象3进517、前炮进二炮2平5

18、炮五进五士5退619、车二退一炮7进1

20、车二平三车7退521、车四平三车1进1

22、车三退二车1平623、炮五平六车6平5

24、仕六进五车5进125、炮六退五马5进4

26、炮六平二车5平827、炮二平五车8进4

28、车三平五马3退529、车五平七卒6平5

红抽将吃卒随手,应车五进一,尚有机会,黑如马4进5,则相七进五,车8平3,马八进六,车3平1,马六进五,车1退2,马五进七,车1平4,马七进五,黑只有用车啃马,红得车胜定。

30、车七退二马4进531、相三进五马5进6

32、马八进九车8平933、车七进二车9平6

顺德改革 篇7

继承 从历史中传承

民以食为天, 在顺德, 更是如此。顺德美食, 从西汉开始便广为流传, 顺德人更是烹调好手, 千年的饮食文化中, 造就了独具匠心的顺德名厨;融会中西, 更促使顺德美食名满天下。在如此深厚的饮食历史基础上, 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应运而生, 历经三届洗礼, 发展至今已成为享誉餐饮业界最激动人心的美食盛事之一。

第四届顺德 (万家乐) 岭南美食文化节以“厨出凤城美味顺德——六百年真味传承”为轴线, 深入挖掘顺德600年的美食传统和资源, 设置“真味九大簋”品尝活动, 以传统的九大簋菜式宴席各地来宾, 让更多的食客可以感受到顺德深邃的宴饮传统。举行顺德私房菜巡展, 以私房菜大赛历届获奖菜式为基础, 将深藏于顺德民间美食菜式一一展示, 让食客亲身品尝之余, 对传承顺德美食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 今届的美食文化节十分注重顺德美食的推广, 务求让更多的人感受顺德美食的动人魅力, 让更多的人能亲身体会到顺德菜的精髓所在。第四届美食文化节将通过美食万人游等活动, 吸引周边地区的食客主动到顺德觅食, 把各项活动真正融入顺德美食文化当中, 以美食动人, 以文化动心, 让食客在顺德真正感受到美食背后深远的历史之味。

创新 从传统中创新

顺德美食的精髓就是创新——这也是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厨艺方面的一种体现。第四届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意识来引导创新, 无论是风味美食展上各家餐饮企业推出的特色美食, 还是私房菜大赛、厨艺大赛等, 无不闪耀着创新的光辉。

今年从六月到十月, 第四届顺德私房菜大赛、首届中国鳗鱼节、岭南风味展、啤酒嘉年华、真味九大簋、顺德私房菜巡展、2009年顺德名小吃和“顺德靓汤”评选、2009顺德厨艺大展示、2009顺德餐饮业技能比赛、粤港澳餐饮业发展论坛、中华美食群英会、顺德美食万人游等活动将依次上演, 届时顺德将留香溢彩, 让味蕾经历创新的愉悦, 让胃也随着曼妙的味道而起舞。

发展 从根基中发展

第四届顺德 (万家乐) 岭南美食文化节将由顺德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烹饪协会主办。这是中国烹饪协会对顺德区委区政府和顺德人民对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的肯定。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将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区域, 特别是粤菜区域的品牌影响, 这必将促进“美食顺德”这一区域品牌加快迈向全国甚至世界。

同时, 今届的美食文化节还与顺德的优势农业相结合起来, 举办了首届中国鳗鱼美食节,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宏扬鳗鱼美食文化, 在强化和确立顺德作为中国鳗鱼之乡的地位同时, 也推动了鳗鱼美食的普及和鳗鱼产业的发展。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众多投资项目持续缩水。然而第四届美食文化节的总冠名权争夺战依旧激烈, 继第二、三届获得总冠名权之后, 广东“万家乐”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 再一次夺得了本届美食节的总冠名权, 至此, 万家乐已成为岭南美食节的“三连冠”。

据介绍, 家电巨头万家乐主导产业近年来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该公司的燃气热水器连续1 9年销量位居全国首位。并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是家用燃气热水器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制订的起草单位, 也是《冷凝式热水器》协会标准的主编单位。技术上即万家乐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以来, 2009年5月万家乐再次研制出中国第一套“集成式家用燃气中央热水系统”, 并成功上市, 标志着中国热水器行业从2.0时代正式跨入3.0时代, 推动了中国燃气具行业的产品升级。而由万家乐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升级版双高圣火燃气灶, 既能满足国人猛火爆炒的生活习惯, 又能细火慢炖出美味汤品, 让中西式烹饪得心应手。万家乐精心打造的嵌入式厨房三件套标准组合 (燃气灶具、吸油烟机、消毒柜) , 更是成为第一、二、三届乃至本届顺德岭南美食节唯一指定专用产品。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篇8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

1.优化政策体系, 营造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政策环境

顺德区整合政策资源, 创新扶持手段, 通过无偿支持和有偿支持的手段相配合, 发挥资金杠杆作用, 扶持大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健全产业和企业政策体系, 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发展。一是通过逐步构筑起以“龙腾计划”、“星光工程”、产业促进平台为龙头的产业政策体系, 引领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二是实施“星光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级地区率先出台全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财税扶持、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提升、发展载体、优化环境等七方面, 对一千家小微型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三是大胆创新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模式。继“大部制”、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后, 2011年下半年开始, 将改革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 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 构建“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全新管理和服务格局,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 以全力营造与产业转型相适应的政务环境。

2.开拓转型空间, 构建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载体平台

积极发展多元化和集约化的产业平台, 引导企业走内涵挖潜、外延扩张的道路, 为产业转移和就地升级提供载体支持。一是建设广东顺德清远 (英德) 经济合作区。创造可复制模式, 为优质企业扩能发展开辟空间。二是建设中国南方智谷,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研发应用等产业, 着力打造珠三角智造中心和科技综合体。整合顺德新城、西部生态产业新区等创新载体资源, 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规划“三区一园”, 打造高端人才、高端研发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 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依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华南家电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顺德分所, 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形成产学研一体研发机构集聚区。在西部生态产业新区马岗片区, 依托南方医科大学,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及其示范项目。建设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的创业孵化园, 承接“中国南方智谷”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三是大力推进“三旧”改造, 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近15万亩的土地空间, 开辟特色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的新路, 建立土地等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透明机制, 形成大、中、小、微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 让优质企业各得其所、安心发展。

3.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一是发展工业设计。初步形成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产业园、广东德胜创意园“三大核心园区”集群格局, 相关设计项目拉动工业产值近百亿元, 成为全省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区域之一。二是发展现代物流。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广东乐从钢铁世界市场动工建设, 罗浮宫家居总部大厦建设顺利推进, 大良、陈村、乐从等镇街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三是完善金融创新服务。培育现代金融业态, 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和多层次的创业及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多渠道化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发展难题。成立广东顺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完善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四是发展会展业。制定扶持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推动集约办展, 积极承揽国际、国内与顺德区产业紧密相联的展会、论坛、研讨会等活动,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展会, 大力培育本地会展服务业。五是建设服务业聚集区和国际采购中心。整合资源, 利用现有专业市场和优势产业, 推进服务功能的创新, 吸引大型采购中心集聚发展, 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市场和国际采购中心。

4.推动自主创新, 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强化家用电器和机械装备产业在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的龙头引领作用, 以中国南方智谷为核心, 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有机整合现有科研资源和设计资源, 规划建设一批兼具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等标准化配置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致力打造智能制造试验区。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5家, 省、市、区三级工程中心190家, 是广东省建立工程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华南家电研究院、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广东省均安牛仔服装研究院、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等15个公共创新平台, 以及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正常运作, 10个镇街全部组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特点

1.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新型工业化是顺德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顺德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立足现有优势传统产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有传统优势产业, 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顺德区已成为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 并积极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生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服务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核, 顺德区大力发展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一是鼓励制造业主辅分离, 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企业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及其产业分工将其生产流程中的研发、物流、采购、营销及其他专业配套服务等环节从现有企业中分离出来, 设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或者外包给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业企业, 对实现主辅分离的企业提供资产过户税收补贴、先进服务业企业税收奖励、先进技术设备奖励等支持和奖励。二是针对制造企业需求, 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顺德区发展生产服务业, 促进生产服务业加速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 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生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特征, 通过产业关联作用改进制造业生产实物产品的质量,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3.深化产学研合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顺德区经济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 制造业发达, 经济量巨大, 对产业升级、技术和产学研合作需求十分旺盛。在顺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落户顺德。与中国科学院建立合作共建的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顺德基地 (容桂) 、顺德工业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20个省级产学研基地, 成立白色家电和机械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 引入科技特派员250名, 建成院士工作室5个, 并已成为全省首批部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区。这些产学研合作基地有效地突破了一批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瓶颈,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有力支持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 从要素供给看:生产成本攀升, 要素优势丧失

顺德经济以前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要素, 其竞争策略则是发展加工制造业、出口导向战略以及各种鼓励出口政策。如今这些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

1.用工成本攀升

2011年, 顺德制造业用工成本比去年上升了20%-30%, 现普通工人的月薪多在2000元-3000元, 熟练工人可达4000元-5000元, 工资水平非常接近成都、内蒙等内地城市。尽管工资水平攀升, 仍然难以缓解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 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工荒, 企业用工缺口超过五万人。

2.原材料成本上升

原材料价格持上升态势且价格波动大, 2011年, 顺德中低端制造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10%-30%;企业用电相当紧张, 大部分中小企业每周都有三到四天的错峰用电, 一些需要保持电流稳定的高新技术设备无法投入使用, 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造成严重障碍。

3.土地资源枯竭

顺德土地开发强度达48%, 已超过香港。工业用地的开发成本已达每亩60万元到70万元, 是内地一些工业园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土地资源几近枯竭, 工业用地已出现“一地难求”的现象。

4.融资困难

顺德银行系统的三百万以下贷款比例非常低, 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仅占金融机构投放到实体经济的3%左右。中小企业融资大都通过信托或担保公司, 高企的融资成本, 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 从市场需求看:国际需求疲软, 区域竞争加剧

1.国际市场疲软

受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欧债危机的影响, 顺德制造业的出口受挫,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近几年国内家电配套产业基本实现国产化, 顺德家电供应链完整, 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进口比例极低, 人民币升值带给家电企业的基本都是负面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家电业的继续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家电下乡”政策的支撑, 随着这个政策的落幕, 顺德家电行业的销售增长预期也大为放缓。

2.区域竞争加剧

全国各地都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各地方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支招当地企业。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县域经济群雄并起、百舸争流, 顺德的先发优势受到空前冲击, 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在给顺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提出了更高的竞争要求。

(三) 从配套环境看:生产服务滞后, 人才吸引力不足

1.生产服务业滞后, 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与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相比, 2010年, 顺德区第二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指数居第一位, 而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指数居第5位, 低于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与发达的制造业相比, 顺德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相对滞后。2011年, 三次产业结构为1.7∶61∶37.3, 存在着工业比重偏高而服务业比重偏低的问题。从生产服务业的具体行业看:会展业发展速度较快, 但会展业品牌实力仍然不强;物流业设施不完善, 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业务品种单一, 仅能提供一般性运输服务, 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少, 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大约18%, 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审计、金融、法律等行业人才资源高度稀缺, 难以满足本地企业的高端服务需求。

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直接制约了顺德制造业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以家电业为例, 2010年, 顺德家电行业产值达2095亿元, 比2006年翻一番, 占全国家电行业总产值的20%。出口总额为76.6亿美元, 占顺德出口总额的53%。但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先进制造业国家相比, 顺德家电产业层次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 大量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垄断着。由于产业链缺乏高附加值环节, 顺德家电业停留在以削价为主的低水平恶性竞争循环中。步步升级的恶性价格战, 使得包括顺德在内的中国家电业成为微利行业。目前一台冰箱利润只有50-60元, 一台微波炉利润只有20-50元, 一台空调利润只有70元不到。顺德家电业行业利润由原来高额利润下降到不足10%的水平。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的生产服务业难以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2.城市配套环境缺失, 缺乏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顺德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超过了国内很多省会城市, 但与上海、北京, 尤其是与周边的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相比, 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 严重缺乏现代城市的环境、设施、人文氛围和现代服务业, 只能说是个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顺德城乡空间呈现“小集中, 大分散”的格局。城乡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城市整体规模偏小、面貌落后, 难以提供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娱乐、休闲功能和宜居环境, 对吸收科技、文化和生产服务业方面的高端要素造成严重障碍。一些高端人才宁可每天从广州开车一个多小时到顺德上班, 也不愿意在顺德安家落户。坐落在北滘镇的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员工大都住在大良、容桂, 基本没有在北滘安家的。

高校科研院所缺失也是顺德城市配套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人才往往会在高校科研院所所在区域形成集聚, 一个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缺失往往会大大降低当地对人才的吸引力。顺德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十分缺乏, 高校只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分校, 无法培养出满足顺德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所需的人才供给, 由于缺乏高校科研院所这一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平台, 区外高端人才不太愿意来到顺德。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模式和实现路径

(一)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模式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容和特点,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可归纳为如下两种形式。

1.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基础的转型升级模式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 顺德利用其特殊的区位优势, 承接香港、澳门等地的产业转移, 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市转型为工业大市。经过30多年发展, 2011年顺德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9%、61.05%和37.26%, 三次产业结构锁定为“二、三、一”型, 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在经历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 顺德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国际市场需求下跌的严峻形势, 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顺德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 (知识) 型转变, 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变。信息化、智能化在传统制造业中快速发展运用, 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行业异军突起, 成为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角。

2.以产业融合为基础的转型升级模式

产业融合的发展己广泛影响世界产业的走向, 正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形式。顺德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一方面立足于传统的优势产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将高新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中,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 顺德大力发展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加速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促进生产服务业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渗透,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二) 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顺德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时期, 正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之都、打造“顺德智造”名牌的奋斗目标, 立足珠三角、面向全球, 紧抓国际服务业加速外包、国家服务业改革试点、“三旧改造”等政策机遇, 以积极的姿态和前瞻的眼光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一体化,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顺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使顺德成为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核心功能突出、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1.紧抓两个重要抓手

(1) 抓科技创新。以中国南方智谷建设为重点, 发展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业, 打造“创业、工作、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全球第三代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成为顺德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以人才集聚、研发创新和创业发展为目标, 发挥创业孵化园等四大核心园区和广东物联网研究院、广东工业设计成等八大特色园区。通过打造功能强大、机制灵活的创新平台, 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做强顺德支柱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顺德共建合作载体, 建设领军型人才创业园, 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顺德。

(2) 抓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指制造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 包括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投入服务化指制造业在生产经营中倾向于较少投入实物要素, 较多投入服务要素, 如设计、研发、金融、管理、信息、物流、分销、维修、客服、回收等服务。产出服务化是指制造业将重心移向下游的服务环节, 使其产出中实物要素比重下降, 服务要素比重上升。顺德建设工业设计城和南方智谷, 实际上是在抓投入服务化;建设国际采购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络, 实际上是在抓产出服务化。究其实质, 是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渗透带动作用, 促进服务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制造业的中间生产环节分离和向两端延伸为突破口, 纵向抓产业链龙头环节、关键环节、空白环节的“填平补齐”, 助力工业制成品、传统服务摆脱单纯卖资源、卖技术、卖工时的低层次困境。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形成的机遇, 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 构筑顺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大平台。

2.实施三个发展策略

(1) 集群发展策略。实施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扶持和促进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成长, 集成各方有效资源, 将有交互关联的企业通过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形成产业集群。加强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 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发展区域品牌和使用集体商标, 发挥集群的群体效应, 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和产业发展规模。强化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医药保健、汽车配件等支柱产业的集群效应, 加快美的总部大楼、罗浮宫家具总部大厦等高端商务写字楼等总部经济载体建设, 打造珠三角制造业总部经济强区。

(2) 品牌提升策略。强调品牌战略在改善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效益, 增加消费者福利方面的作用, 努力提升顺德品牌影响力。紧抓“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的重要发展机遇, 实现从“顺德制造”向“顺德智造”提升转变, 打造“顺德智造”的响亮名牌。同时大力推动美的、格兰仕、科龙、碧桂园等企业品牌建设, 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推广品牌企业的先进经验, 使企业在创造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中受益。增强法规、政策的透明度, 把促进品牌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实, 建立品牌促进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3) 服务外包策略。立足于工业设计、IT服务等顺德具有发展优势的行业, 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机遇, 积极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同时聚焦全国范围内制造业服务外包需求, 发展在岸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制造业生产服务的核心层抢占产品价值链的高端, 从而提升顺德产业能级, 优化产业结构。以广东工业设计城和顺德工业设计园等园区建设为突破口, 重点发展产品外观设计, 立足珠三角、服务全国、面向全球, 把顺德打造成为国际设计服务外包基地。

3.推动三个紧密结合

(1) 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坚持培育新型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并举, 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智能技术, 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协同发展。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医药等与顺德传统产业有较高关联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力推进广东省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根据资源优势, “宜工则工” (相当多乡镇发展工业企业仍有较好势头) , “宜农则农” (如陈村花卉) , “宜服则服” (如工业设计城, 南方智谷) , 以“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步伐。通过重组并购、业务转型、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企业进入光电显示、物联网、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淘汰低技术、高能耗、低产出、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落后产业, 腾出空间重点发展研发、工业设计、创意、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2) 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服务功能建设, 以城市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共建共享幸福顺德。以“产城融合”为发展目标, 加快实施“一城三片区”战略, 优化城市格局。以佛山新城、顺德新城为引擎, 打造东部片区“阳光智城”;北部片区“创新新城”;西南片区“生态新城”。抓住“三旧”改造的契机, 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及附加值低“三高一低”的产业, 改变“城强产弱”或“城弱产强”的不协调居民, 在产业园区中布局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生态环保等城市配套生活设施, 充分发挥城市整合资源的能力, 提升顺德的整体竞争力。

(3) 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紧密结合。重塑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政府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 用好国家和广东省给予的良好政策空间, 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 对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 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塑造企业品牌。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开拓境外新兴市场, 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城区投资环境的优化, 努力创造一个让企业自觉转型升级的宏观制度环境, 形成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和人才引进渠道, 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首先, 在增加科技投入、拓宽科技金融渠道的同时, 紧紧立足本地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 促进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的渗透。面向全国乃至全球, 推进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跨区域互动, 完善产学研的利益机制, 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网络化合作。依托本地实情, 加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基础研发。强化产业集群、科技园区、专业镇等创新载体建设, 鼓励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其次, 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 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不亚于技术创新。尤其是随着近十年来互联网在商业中的普及应用, 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重要。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的作法, 对一些商业模式创新授予专利, 给予积极的鼓励与保护。最后, 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对创新的重大意义。改革专利审批制度, 大大缩短专利审核周期。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 加大侵权人的侵权成本, 从根本上保护创新人的权益和积极性。

(二) 为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与本地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方向相匹配的关键人才的引进、培养, 做到事业留人。优化人才发展的创业环境, 根据创业的不同阶段给予扶持。鼓励对重要科技和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 增加可申请绿卡的国际人才拟任职单位种类, 降低投资类国际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条件, 探索建立适用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补充医疗保险和税收抵免政策。倡导产业报国, 加强企业家培训、服务力度。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 强化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力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市民的转换。进一步优化自然和社会环境, 改善生活条件, 提升科研、教育、文化、医疗水平, 促进各类人才在当地“生根发芽”。

(三) 积极支持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 要像推进工业化一样, 推进生产服务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如运用空间集中和集聚的思路发展大物流产业、大金融集聚区, 运用产业园区的思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 利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集中、集聚的优势, 借助于现代建筑群体大力发展现代总部经济, 使生产服务业成为顺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其次, 要积极培育生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国内外经验表明, 生产服务业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条件是有足够的对生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生产服务业有足够“订单”才能“以商养商”, 摆脱靠政府“输血”维持的困境。要利用珠三角庞大制造业对生产服务的潜在需求优势, 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推动制造业通过消费生产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制造业的需求规模及其升级要求的优势, 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最大的市场潜力。此外, 还要利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潜力, 制定更加特殊的政策和形成更具美誉度的诚信体系, 大力吸引国外服务业进入顺德的服务业集聚区。最后, 要拆除制度壁垒, 激励企业摆脱“自我服务”的低效率方式, 集中发展第三方服务市场主体, 做大生产服务业市场。

(四) 帮助企业化解产业升级转型的障碍

要素价格上涨推高商务成本,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 政府可以采取多项举措来降低交易费用,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如加强各部门在经济发展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协调性, 提高各类项目管理方面的效率;降低各项直接或间接的政府规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降低市场交易风险;规范发展社会中介, 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率的中介服务等。帮助产业链升级的企业化解产业升级转型障碍, 真正落实国务院“新三十六条”;支持这些企业进一步向上游产业链延伸, 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引导和支持大企业“走出去”, 积极开展多国经营。在大国经济条件下, 根据企业区位选择的经济学准则, 引导和支持企业走从地区扩张再到国际化的路径, 先行依托国内大市场开展规模经营, 获取市场控制力;引导和支持已具有一定国内市场影响力的大企业开展多国经营, 通过海外上市、推广品牌建立营销中心、开展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并购活动等, 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蓝文妍、孙得将、涂明伟:顺德产业转型升级调研录音资料

[2].广东统计年鉴2011, 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11年

[3].顺德区经济促进局:顺德区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

顺德信息产业的问题与思考 篇9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信息产业对促进工业化有着强大的动力。信息产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等多重优点, 是带动性极强的经济增长源, 己成为世界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信息产业通过产业间的渗透来实现对其他产业生产率的推动作用, 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顺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信息产业的机遇,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开发核心信息技术, 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提升传统产业, 为顺德的发展开辟新天地。本文结合顺德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 系统地研究顺德发展信息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具体措施。

1 顺德信息产业发展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 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信息化带来了技术创新、商务模式转变和新的资本市场, 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 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1991年4月以来, 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 美国出现了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的情况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2004年初, 信息产业部提出要走信息强国战略, 强调以需求为主导, 以应用促发展, 全面提高社会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水平, 构建国家公共信息服务网。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年前, 顺德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 改革创新, 励精图治, 围绕信息化发展制造业, 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著名的顺德模式, 营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区域经济环境。目前, 顺德经济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压力, 竞争优势已不明显;另一方面,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处于弱势,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脆弱性。最近, 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而引发的全球经济不景气, 给顺德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引进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促进作用, 快速提升顺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摆在了顺德人的面前。

2 顺德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来, 顺德信息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顺德信息产业主要由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软件 (含嵌入式软件) 、系统集成与服务、信息服务业等组成。出现了一批如美的集团、广东格兰仕集团及广东东菱凯琴集团等拥有较强信息技术的企业。2005年, 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顺德区设立“国家 (顺德) 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 目前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及顺德科技园已形成产品制造、元器件配套及物流一条龙。

2.1 产业发展环境日趋完善为了强化顺德信息产业的建设,

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主持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 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建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3年成立电子信息商会。2005年, 由区政府牵头, 企业为主体建立了华南家电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顺德软件园等一系列产业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到目前为止, 拥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3家, 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11家, 区级企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企业50家, 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业的企业400多家, 其中产值超亿元的软件产品生产企业4家, 有11家通过了广东省软件企业认定。2006年3月成立“顺德软件行业协会”, 2006年11月成功举办“2006中国顺德嵌入式系统应用展示交易会暨中国嵌入式系统年会”。制度建设与政府支持极大地提升了顺德信息产业的区域品牌, 促进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2.2 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近年来, 随着嵌入式软件业的异军突

起, 形成了由基础信息产业 (或核心信息产业) 、制造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组成的信息产业链。根据顺德信统计局的数据, 2007年, 顺德地区的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5亿元, 同比增长12.9%;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同比增长5%;应用电子产业销售收入25亿元, 同比增长66.67%;以电信、移动为代表的电信服务业营业收入27亿元, 同比增长3.85%;基础元器件业销售收入99亿元, 同比增长1%;计算机及外设硬件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155亿元, 同比减少14.84%;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11亿元;其他家用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6亿元。数据表明, 不断走向高端技术研发为顺德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3 顺德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顺德信息产业具备了持续发展能力, 为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地区, 顺德信息产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作为顺德人, 我们应该居安思危, 正视问题。

3.1 信息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整体上看, 顺德电子信

息企业虽然重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 但由于起点较低, 除个别企业和少数领域已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外, 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产品的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 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上, 主要还是依靠中低档产品竞争, 产品的利润率较低, 无法形成有效积累, 由此导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 而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不足又导致企业向高端产品升级的进程缓慢, 赢利能力和积累能力得不到提高,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低水平循环的不利局面。就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而言, 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下游整机行业的需求, 一些关键件和核心技术环节上只能依赖进口, 产业规模在短期内很难赶上中国台湾和韩国, 更不用说赶上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西方国家了。

3.2 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国际上看, 美国、日本等的电子

信息产业以知识密集型为主, 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 产业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知识积累、信息处理和智力投资;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 掌握了某些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产业增长凭借主要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目前, 产业链研发环节薄弱造成的产业基础不稳固是顺德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拥有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大多数产品附加值低, 使得企业无法保证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也没有能力深度开拓自己的品牌。

3.3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特别是高层次人

才, 是信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截止到2007年, 顺德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 (含外来人员) , 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偏低, 仅为5%。根据我们的调查, 顺德区的信息产业, 尤其是软件产业有许多是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加薪减薪, 升职降职都凭老板一句话和当时的心情, 这就会造成员工不服, 只能炒老板鱿鱼, 另谋高就, 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二是人才凝聚力不够, 高素质人才尤其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顺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从而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3.4 集群效应发挥不足目前, 顺德的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等

信息制造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 缺乏类似东莞制造那样的本地配套能力。从信息制造业 (计算机及外设, 通信设备) 到信息服务业 (软、硬件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IT产品代理商) 之间各自成体系, 缺乏有机衔接和密切合作, 没有形成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 企业之间与技术之间的协同能力很差。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较为普遍, 但难以形成集群效应, 在顺德有“九·五”863/CIMS试点企业, 有“十一五”广东省制造业科技工程龙头示范企业, 这些企业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信息中心和众多人才, 具备深入到综合CAX/PLM/ERP并协同电子商务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应用的能力, 但企业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另外, 信息化公共平台的应用不平衡, 钢铁、花卉、家电有较完善的电子交易平台, 发展健康有序, 而规模较大的家具市场至今未形成与之配套的商务平台。

4 顺德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今天, 顺德要走出困境就必须针对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的协同作用, 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快速的发展。

4.1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信息产业的

资金投入以及技术研发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协作。一是围绕智能家电、数字家庭、应用电子、数控技术等关键领域, 以企业为主体, 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公共平台。二是增强大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能力, 攻克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充分发挥以大企业集团为基地的嵌入式公共软件技术平台的作用, 结合家电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进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四是充分发挥该平台的技术交流、技术外溢作用, 使区内相关企业能够共享技术成果;五是加大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的支持力度, 及时研究国家、省有关政策, 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省信息产业重大工程项目, 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引领企业自主创新, 发现并培育新的有发展前途的研发中心。最后, 政府应该勇于开拓, 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进, 规范创新环境, 在财税政策, 激励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方面为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2 激发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活力顺德中小企业蕴藏着极大

的原始创新冲劲,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形成“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的局面。第一, 企业应该把握国际产业调整、转移机遇, 形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嵌入式系统应用展示交易会”上已签订协议的项目, 协调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的合作, 争取一批嵌入式系统技术和项目落户顺德;第二, 应该抓住广东省“十一五”引入芯片制造业产业的良机, 加快TFT-LCD配置产业发展, 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第三, 加快数字家庭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速度, 按照《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要求》, 支持顺德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家庭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通过标准战略占领产业高端, 推动技术产业化。第四, 加强与广东RFID专委、粤港RFID产业联盟的沟通, 争取成为全省试点, 促进RFID技术在顺德的应用和推广。

4.3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信息产业是知识、

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构成企业的根本, 能否用好人才, 能否留住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人才管理的根本, 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留住人、用好人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待遇问题是人才留与失的基本前提, 也是人才价值的体现。企业要留人, 就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让员工的奖与罚有章可循, 在员工心中产生公平感。在激励方面, 不能将工资作为激励的唯一手段, 必须建立完善的, 能够实现他们价值观的激励机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 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 而自我实现是人们最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工资等物质激励是员工进行生产的动力, 精神激励是工作激情的来源。因此, 企业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包括福利计划, 股票期权, 晋升机会, 高水准的培训, 出国深造等。

4.4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在顺德发展相对落后, 大

力推进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结合顺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首先, 为促进家具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应该抓住乐从成为全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试点”的机遇, 建设顺德家具电子商务平台, 促进家具产品信息的交流和商贸流通。其次, 由区政府牵头,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以行业电子商务为主题, 每年举办1-2场论坛, 进一步营造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的环境和氛围, 推动电子商务应用, 与阿里巴巴, 环球资源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 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顺德制造”或“顺德创造”, 营造区域品牌, 整合区内企业抱团发展。第三, 加快发展制造业, 跟进广东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重点抓好龙头企业 (美的、科达) 数字化综合应用, 推动企业继续深入应用CAX、PDM, MRPII、ERP、SCM、MES等技术,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第四, 建设面向行业或面向应用的ASP公共平台, 为中小企业提供“随时、随地、省力、省心、省钱”的信息化服务。第五, 制订相关政策, 扶持本地软件企业及系统集成商, 支持大企业的信息中心企业化运作, 发挥人才集中、经验较丰富的优势, 为地区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支持。

4.5 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是一种集金融、创新、

科技、管理与市场于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信息产业的风险投资在成本和收益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风险投资评价非常困难, 投资者对收益率也就抱有更高的期望。如果没有较高投资收益率作支撑, 那么信息产业将面临着投资者的经济动力不足问题, 信息产业的风险资金就很难到位。所以, 针对顺德雄厚的民间的现实, 加快培育风险投资体系, 建议政府适度介入, 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潜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一是在起步阶段为风险投资联盟提供部分启动资金用以支持投资基金的组建。二是采取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来降低风险资本的成本。三是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加大风险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由政府组织对企业或项目进行评价, 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评价成本。四是调整风险资本筹集制度,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联盟。

5 结束语

顺德获得了改革开放第一桶金, 拥有发展信息产业的雄厚资金, 拥有较完善的产业链支撑, 拥有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但做强信息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企业、政府与行业相关机构的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处溢效应, 做强、做大顺德信息产业。

顺德区堤围险段监测特性分析 篇10

关键词:险段,测量,分析

1、河段概况

珠江三角洲网河地区处于河海动力交汇区, 冲淤演变复杂, 特别是近年来交替变化。通过历史资料考证, 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北江及珠江三角洲网河地区, 河道主要以淤积趋势变化, 但是从80年代开始, 河道开始以冲刷为主变化, 冲刷幅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地带, 河道呈网河状分布, 西江、北江的洪水均经佛山行政区域的西江干流或北江干流下泄出海, 堤围是抵遇洪水入浸的重要防汛设施之一。顺德区河道险段的治理是保护堤围的重要手段, 险段监测是治理的重要依据。

2、水下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采用天宝GPS RTK测定断面桩平面坐标及岸上碎步点, 采用GPS与德国ELAC NAUTIK公司Sea Beam 1185多波束水下测量系统相结合对水下地形进行全覆盖施测, 高精度, 高效率, 为水下监测的数据采集提供科学依据。

3、成果分析

3.1、三维图分析

三维图的来源于数字地形图的格式转换而来, 由多波束测深系统专用软件绘制而成, 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河底高程。这样从多个角度直观地表示险段的现状情况。下面以菊花湾险段为例进行分析。

险段位于顺德水道左岸, 从合成地形图与三维图分析, 数字地形图上险段湾位处, 断面13+800对外60—170m范围内有约-31m的深坑, 面积约11326m2, 此坑靠向南顺第二联围侧。在三维图上用蓝色表示。

3.2、横断面对比分析

水下地形数据用南方CASS7.0按1:500地形图比例点绘, 摘录绘制断面图, 比较范围以0m高程为起点。下面以水月宫险段为例进行分析。根据数字地形图成果等深线走势, 水月宫险段7+875-7+925段靠岸处坡度趋势大, 横断面对比及边坡比情况如下:

结合图表可见, 断面都呈现下切趋势。

3.3、深泓断面对比

以大镬耳险段为例进行分析。

从上图可见, 整个河床深泓呈现下切态势;

从河床面和边坡两方面统计险段的变化。水月宫、大镬耳都呈下切状态, 水月宫平均下切幅度为0.58m, 大镬耳平均下切幅度为0.39m

4、河床变化趋势

冲淤量计算在数字地形图的基础上, 利用专用计算软件将数字模型数字化, 生成系列要素。

冲淤量:先建立比较区的DTM三角网, 以高程点为基础, 选择DTM土石方计算方法。以高程为0m的平面为基面, 按照1m米的点距, 计算0m平面以下的容积量。两次的容积量差为冲淤量;

平均面积:计算冲淤量以0米高程界定的面积;

比率:以比较基准年为1, 比较年相对于基准年的容积变化率;

最小河底高程:比较区的当年监测到的最小河底高程, 即最深处的河底高程;

平均河底高程:当年的容积量与平均面积的商, 是衡量下切或淤积的标准。

上表中平均下切深度大于0的为下切值等于0为无变化, 小于0的为淤积值。

从以上分析成果可见, 在2007-2010年间各个险段起伏度为1m间。

判断说明: (1) 根据各个险段的横断面边坡计算表中的变化量来判断, 多个断面的一年变化情况取下切、淤积变化所占比例多的来决定。

5、引起河床变化的水文因素

5.1、流向

选择白蛇漩段为参考, 从2009年7月洪水期为研究时段。在上游平洲水道与潭洲水道交叉口不同位置放浮标, 监测水面流速流向, 得到下面的流向轨迹线:

放两次浮标, 轨迹线基本在同一条线, 说明流向基本偏向河床深泓走向。证明了大的流速产生了险段的深槽, 由于河道的弯曲, 产生倾向左岸的深槽。在大都湾处由于河道弯曲, 上游河宽大约95m左右, 下游处开阔, 所以在此流向的紊乱, 如下图:

在此处监测了水面下0.2d (d为测时水深) 流速流向, 如下图:

由于在D7位置河道由窄变为宽, 流向发生变化, 形成回流, 进而在水底形成隆起的坝体。由于河道的冲淤变化以冲刷下切为主, 对本河段的航道运输一般不会带来大的影响, 但是非均匀纵向冲刷可能导致坡陡流急的现象, 形成局部的深槽或深坑, 在平洲水道齐槎段和石肯沙场段表现明显。

5.2、水位、流量、流速

比较近20年内的“1994.6”与“2005.6”两场洪水, 2005年洪水流量增大, 但是水位没有1994年高, 可见10年的时间河床的下切, 容积量增大, 是水位降低的最重要因素。结合三水、马口水文站近几年最高水位、最大流量、流速图分析, “05.6”和”08.6”两场洪水是造成近十年内三角洲下游河道冲刷的主要洪水。

5.3、悬移质颗粒级配

从各断面的河床质颗粒级配分析可知, 近年西江砂粒情况为:从2004~2006年西江河段沿程同一流量的河床质中, 砾石、卵石级粗颗粒相对增多, 砂粒相对越来越小。从2005年8月梧州、高要、马口站同一场洪水的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曲线分析, 西江河段沿程悬移质颗粒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小。

从上表可以看到, 2005年至2010年间平均粒径有逐渐偏小的趋势, 说明上游来水量挟沙能力逐渐减小。

5.4、含沙量

河道沙质来量和水流挟沙力之间的对比关系是河流纵向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图9-4-1可见, 西北江控制站年平均含沙量逐年减少, 失去了平衡。当床沙质来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 就会出现冲刷。

5.5、输沙量

马口站:80年代前渐增, 80年代后减少;2000年后, 减少一半以上。三水站:60~90年代增加, 增幅达61%, 2000年后, 明显减少, 减少达40%。主要是受西、北江分流、分沙比发生变化和上游来沙量减少的影响造成。

马口站:80年代前渐增, 80年代后减少;2000年后, 减少一半以上。三水站:60~90年代增加, 增幅达61%, 2000年后, 明显减少, 减少达40%主要是受西、北江分流、分沙比发生变化和上游来沙量减少的影响造成。

河流内部矛盾的发展和外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使输沙平衡遭到破坏, 从而河床变形也就持续。从图5-7和表5-8中可了解到输沙已经失去了平衡, 导致河床存在下切或淤积。要使输沙恢复平衡只有靠河床自动调整作用, 使变形朝着停止的方向。

5.6、河床地质结构

利用旁扫声纳仪对河床表面进行扫描, 研究河床表面的地质结构进而判断河床的稳定。河床地质结构是直接影响河床稳定的因素。

随着水流推动形成了图5-9中的坝体, 形成的淤积坝体有很多表层覆盖了很多碎石组成, 这些石头原本是河道治理边坡的石头。

5.7、潮汐动力

近20年来, 西江上游低潮位下降明显, 下游低潮位有上升趋势;顺德区域的板沙尾是低潮相对低位, 中山区域小榄附近的低潮是相对高位。形成横门水道的咸潮不易进入, 而磨刀门的海水较易倒灌的局面。

可见北江沿程低潮位同样下降明显。

从图5-13可见, 近20年潮差大幅增大, 与低潮趋势接近。近年来连续出现干旱与雨丰季节, 两极分化严重, 堤岸边坡大多暴露在外面, 长期干旱, 结构脆化, 遇到水位上升, 边坡结构就会松散, 遇到大潮期, 退潮急速时, 产生潮汐牵引力, 将岸坡部分向水中牵引, 进而引起坍塌。

5.8、水浪挤压和牵引力

有些险段河道窄, 承担起主要的水上交通枢纽的任务, 当有当货船经过, 由船体产生的波浪形成向两岸的推挤和牵引力。当堤围坡度陡情况下, 波浪向向两岸分散时产生推力, 当浪受到堤围阻挡, 产生向河中间方向的牵引力。这样往返的推力和牵引力对堤围产生挤压和牵引, 也是堤围变化的原因。

根据以上几点可得到制约和影响河道变化变的主要水文因素有: (1) 河段的来水量及其变化过程; (2) 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 (3) 河段的河谷比降; (4) 河段的河床形态及地质变化。其中第 (1) 、 (2) 、 (3) 因素决定挟沙水流条件, 反映输沙不平衡的基本要素;第 (4) 个因素决定河床条件。

6、结论、建议

从监测的10个险段成果综述与河道变化趋势看, 河床的总体变化为下切的只有2个, 但从边坡变化为下切的却有4个。按自然规律与监测的成果看, 河床面的变化 (下切或淤积) 受来水来沙的影响年度起伏较大, 而边坡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边坡的变化, 直接影响到堤防的安全, 加剧险段的险情。去年, 西、北江洪水最高水位, 分别排在马口、三水水文站建站以来的第59位和100位, 但却造成了樵桑联围金本段 (马口水文站上游) 堤外滩和平洲水道奇槎段13+800-13+950段等局部坍塌。鉴于上述分析, 提出以下建议: (1) 除开展险段的正常监测外, 要增加非险段的监测; (2) 开展险段监测的同时, 特别要加强边坡监测; (3) 在开展汛前汛后监测的同时, 对不稳定的堤段, 增加旁扫声纳功能的监测与常规水下地形的监测频次。

参考文献

顺德祠堂建筑的初探 篇11

顺德祠堂的兴建,始于宋代,而与明清时期最为兴盛。根据明万历年《顺德县志》记载,当地“俗以祠堂为重”,从明代至清末,修建祠堂的活动在顺德各村各乡都在进行。清代中后期,顺德城乡遍布大大小小的宗族祠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广东地区,盛行一句“顺德祠堂南海庙”的俗语,可见顺德祠堂早已享负盛名。 根据清代嘉庆《龙山县志》载,顺德龙山乡在嘉庆年间就有200座祠堂。到了清朝末年制明国初期,顺德祠堂的规模越建越大,祠堂建筑的质量、建筑的装饰工艺也越来越精雕细作,建造也越来越讲究。顶峰时期,顺德祠堂的总数逾万间。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顺德境内各村落现存的祠堂,从其规模、形制上来说,在同时期同地域建筑中也是较好的。通常建祠后,除天灾人祸或特殊原因外,极少重拆,即使修缮也多依就制。不少祠堂用料考究、雕刻精美、规模宏大、年代久远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顺德的众多祠堂中,根据《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汇总》中列出,杏坛右滩黄氏大宗祠、乐从沙窖陈氏大宗祠、沙边何氏大宗祠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顺德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其布局、建筑规模、建筑装饰颇具特色。目前顺德古祠堂保留比较集中且较完整的地方是杏坛、龙江、乐从等地。其中杏坛是顺德现存古祠堂最多的镇街之一,而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黄氏大宗祠就位于杏坛右滩。

顺德祠堂的兴盛,见证了顺德自古以来的地方经济的发达与地方文化的灿烂,可以说,顺德祠堂建筑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部分,也是最突出的部分,祠堂建筑表现出其自身强大的地方特色的魅力,以及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2.顺德祠堂建筑的选址和坐向

顺德祠堂建筑最初作为祖先崇拜的场所而出现,作为族人心中神圣的建筑,是宗族村落中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建筑。祠堂建筑的选址受风水思想的影响非常大,当地人认为在能使祠堂建筑于好风水之地建造,那么宗族的祖先就能作于宝地以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因此,人们利用风水概念来选择祠堂的建造地点。顺德所在地带俗语水网区域,不少村落属于平原地带,从选址上说属形局不全的情形,但各村在开基过程中仍然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因此,顺德宗族建造祠堂,只好借用意念形式作为景物替代,稍有突出地面的小丘、堤岸都可悲作为风水中的“山”来看待。

顺德杏坛右滩的黄氏大宗祠为例:其祠堂建筑座西南朝东北,以象山为靠山,朝向顺德顺德支流水道,以水道对岸突起的植被茂盛的小山包为案山。建筑前有开敞的平地,当地称为地堂,地堂不仅是应祠堂需要满足公众活动的功能需求而产生的,同时视线宽敞的前地堂能给人以舒适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而从建筑设计上说,开敞的平地,能 更好地烘托出祠堂建筑的雄伟气势,这跟现代建筑中前广场的作用有类似之处。黄氏大宗祠前、左、右均有一水塘,顺德人的传统风水思想认为“以水为财”,在祠堂前开挖水塘,以拢水聚财。三面水塘与靠山象山一起,呈现山环水抱之势。由此可见,顺德祠堂的建造并不是一定按照“山坡之南,水流之北”或“坐北朝南”“坐南朝北”的传统习惯来确定祠堂建筑的选址和坐向的,是按照当地风水观念和风水师与宗族共同勘定的特殊角度来设计坐向的。

然而顺德这种潮湿多雨的气候,祠堂建筑这种“靠山面水”的选址和朝向,更有利于通风和排水。背靠坡地,朝向垂直于河流、水塘,水往低处流,这样更有利于建筑排水。而借助山势,能获得更好的通风效果。可见,其选址朝向的独特方式除了体现了当地对风水观念的重视外,也讲究其实用性,显示出顺德先民的智慧。

3.顺德祠堂建筑的布局

顺德的大姓宗族在自身聚居的村落都有自己宗族的祠堂,是祭祀本宗族祖先的神圣场所,同时是宗法族权的象征,体现的是传统礼制的文化。为了使祠堂建筑充分发挥宗族的聚合功能和淋漓尽致地表达光宗耀祖的心态,祠堂建筑的营建必须能显示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气氛。因此,在建筑的平面形制上都比较遵规守正。

顺德祠堂一般为对称布局,例如黄氏大宗祠,其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一架11米,前设四步廊。四根石前檐柱,两根石角柱,四根木金柱,四根石后檐柱。梢间设两包台。白麻石条铺地。中堂垂宪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三架15米,前后三步廊。次间设栏杆,梢间砌墙。堂内地面铺阶砖。堂前带天井、小月台。两廊仅存红砂岩台基。后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四架12.1米、前设四架轩廊,后四步廊。四根石前檐柱,四根木金柱。进深第二间置五房大木门。进深第二、第分隔三间以砖墙出梢间。堂内存高大的神龛石基座。堂前带天井及两个凉亭。整个祠堂布局呈现出一种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形式。

4.顺德祠堂建筑的装饰

祠堂的装饰艺术是其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精美、艳丽的外表使祠堂建筑在一大片普通民居建筑中显得格外夺目和显赫。历代顺德的经济持续发达,商贸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商业风气盛行,商人们会不惜千金建造自己宗族的祠堂,因此其祠堂在装饰与功能方面跟其他乡土建筑相比就有较大的区别。顺德祠堂建筑外观整体性和美感都很强,其黑瓦青墙,色泽典雅大方;高墙封闭,檐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装饰方面,通常还结合当地的材料如砖、木、石等。运用民间高超工艺而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祠堂建筑的装饰比普通民居更加讲究,对工艺的精美程度要求也更高,表现出人们对祖先的特殊的崇敬。无论从建筑的大门、屏门、梁、枋、横梁、斗拱、门窗、瓜柱、柁潡、正脊、墀头、柱础等建筑的每个部件,都能体现祠堂建筑商各种装饰工艺的精湛。

在顺德,祠堂建筑往往成为村落中最规模宏伟、装饰最为精美华丽的建筑物,经过装饰的祠堂建筑,更加增强了其庄严神圣的气势。如装饰精美的黄氏大宗祠,其头门前廊梁架,柁橔雕均有人物故事图案,雕工精美,内容复杂,可谓做到“人不同面,面不神似”,而雕刻制式古朴,在重修是漆上金色,更彰显其华丽。梁架间有鳌鱼托脚,连步梁底也刻有花纹,处处可见精美的装饰,其华丽程度、精细程度、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墙楣上绘有精美的书法、人物壁画,四周面上锦纹以作画框。头门前后共四个虾公梁,梁上均施有异形花卉斗栱隔架。祠堂置三扇大门,正门上木匾阳刻金色楷书大字“黄氏大宗祠”。两侧门额上分别雕刻“兆启鳌头”、“徽流燕翼”八字,字的周边分别混雕不同的花鸟纹饰,可见宗族先民的匠心独到,和当年装饰工艺的高度发达。

结语

在顺德,众多祠堂在形制风格上大同小异,大多构筑宏丽,装饰工艺精美,集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灰塑、陶塑、绘画、书法等多种文化艺术于一体,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递着独特的地域风格,也体现了浓郁的种族观念。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顺德这些屹立了千百年的祠堂建筑,在新时代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自然与人为的破坏时有发生。而古祠堂建筑一齐独特的历史地位给现代人呈现着顺德人过去的社会关系、经济活动、文明程度等的真实情况。而现在,部分祠堂建筑由于功能改变,或荒废、或损毁,顺德祠堂建筑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顺德改革 篇12

顺德高新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与顺德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开发高新区西部启动区一期9.5平方公里范围,打造高端城市综合体。中标单位中交南沙和中交四航院联合体将负责筹集36亿元资金,负责合作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并利用中交的产业资源和渠道,与顺德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展开招商和产业导入。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土地征拆、指标办理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所有行政事项的协调。双方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的融资、开发和建设主体,在6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8年内完成项目开发。合作范围内可出让用地的出让收入,管委会将留成部分等额安排预算资金给项目公司作为成本弥补和收益,同时设置“上有封顶、下不兜底”的保障机制。

这种合作模式下,政府优势明显,一是可引入社会资本保障园区持续开发进度,有效化解政府债务。二是不用承诺保底收益,不会增加政府负担,不会产生或有债务。三是能最大程度激发合作方积极性。投资方降低投资风险和获取预期收益最主要依赖于其自身对项目的城市运营能力,因此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者在建设、融资、招商和城市营销方面的综合优势。四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都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执行,政策风险可控。

上一篇:体育舞蹈舞台妆下一篇:生活化课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