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路上》(共4篇)
《我们走在大路上》 篇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入围名单及开展第三批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公布, 全国53 个县 (市、区) 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我省有3 个县 (区) 入围, 分别是平凉市静宁县、张掖市甘州区和定西市安定区。
这是今年5 月底的一则消息。关注此事已久的静宁县职教中心校长王多利终于舒了一口气, 他感慨到:几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付出。
事实上, 十二五以来, 静宁县职业教育发展可谓高歌猛进, 2012 年, 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第二批中等职业示范学校评估验收;2014 年年底, 县职教中心在顺利通过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的同时, 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校企合作项目首批30 个合作学校之一;今年, 静宁县顺利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这些成绩的背后, 是静宁县长期重视职业教育的必然结果, 也是县教育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道路上不懈努力的必然结果。
重投入, 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发展
多年来, 静宁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经济必先发展职教, 发展职教就是发展经济”的思想,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县政府通过定期召开职业教育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 把职业教育作为政府业绩考核指标, 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都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专题进行论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让更多的学困生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使职业教育更大程度服务全县经济建设。2012 年, 静宁县决定扩大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 利用文屏教育园建设项目, 高标准建设建职教中心新校区, 并无偿划拨土地266 亩, 计划总建筑面积7.8 万平方米。
2013 年4 月, 静宁县职教中心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同时, 县上统筹安排资金500 万元, 在学校东侧建成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基地。从那时起, 人们欣喜地看到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在南河之滨拔地而起。
“新校区的建设, 对我们来说是办学条件改善的一次大跨越, 特别是实训条件的改善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静宁县职教中心校长王多利坦言。
的确, 新校区在高标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在学生实训方面, 结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两年来共建成校内外实训基地33个, 实训室47 个1690 个实训工位。同时, 高标准建成苹果产业展馆、数字化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实训设备。
在此基础上, 静宁县还投资230 万元对县职教中心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建成了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和行政管理系统三大平台, 开发了多元评价系统、毕业生跟踪服务系统, 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59 门精品课程等, 极大地完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 实现了与全省各职业院校的有效对接。
亲自见证新校区一天一天建设起来的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杨康乐告诉记者, 实训基地建成后, 学生将彻底告别“在教室里种植, 在黑板上加工, 在作业本上修理”的历史, 这将为今后全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坚持以加强职教中心建设为引领, 逐渐完善乡镇、村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的思路, 近年来, 静宁县利用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完全小学场地资源共建设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0所, 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21 所, 共设教学班1611 个, 兼职教职工2652 人。并配备了总价值达1688 万元的仪器设备, 初步建成了完备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络体系。
强师资, 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在静宁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该县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除了先后出台《静宁县职教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静宁县职教中心教师队伍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加强管理外, 师资引进是静宁县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来, 静宁县先后从省部级非师范类重点院校签约引进专业课教师40 名、研究生6 名。通过积极衔接沟通, 聘用社会上“能工巧匠”30 人作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指导教师, 有效充实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按照“走出去, 请进来”培训办法先后邀请了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王珺萩教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袁笑教授进行了示范校建设实际操作培训, 邀请了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兰州广成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等合作单位的专家做了就业升学专题讲座。选派多名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的专业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组织人员实地参观了江西渝州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职院校, 近两年共培训职业教师达460 多人 (次) 。
通过签约引进、聘请培训等各种方式, 组建成了一支能够满足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队伍。目前, 静宁县职教中心五个重点专业培养了学科带头人11 人, 骨干教师25 人, 聘请兼职教师30 人, 校级“双师型”教师190人, 市级“双师型”教师23 人, 引进研究生10 人, 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95.2%, 教师全员培训达10 多次, 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 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年, 静宁县职教中心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151 人次, 比去年净增67 人次, 团体奖获奖数量净增10 个, 位列全市第二名。“三校生”高考二本上线78 人, 占全省三校生本科录取总数的7%, 创历史新高;“3+4”模式院校联合办学本科在读46 人。
建平台, 校地实现同频共振
多年来, 静宁县通过创新形式, 在“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上下足了功夫, 取得了突破。按照择优择强的原则, 先后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在数控、汽运等专业开展校校合作;护理、学前教育专业分别与陕西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协议, 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渠道, 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 实现了对口升学、对口就业。
同时, 县上还积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引导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与县建筑企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县材料检测中心、兰州广成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12 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引企入校, 初步搭起校企双方“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开展“一课一活动”, 倡导工学结合, 组织了电子技术应用、建筑、汽运专业学生到县恒达有限责任公司、县建筑企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锦昌小汽车维修中心等企业见习实习。
静宁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 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 为全县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先后通过创新形式培训果农10 万次, 及时向果农推荐果树栽培、田间管理技术、新品种等。通过成功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等农民继续教育和培训工程, 开展建筑、汽车驾驶、电器维修、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专业的培训, 并依托学校就业优势, 做到“培训一人, 输出一人, 就业一人, 脱贫一户”。2014 年, 全县共参加各类技能鉴定人员8600 多人, 为提高行业企业员工技能, 促进劳动就业准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 不得不提到将当地果农、果商和职业教育资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静宁县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之一, 目前, 全县果园面积达101.2 万亩, 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小苹果已经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然而,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短、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 2015 年春季, 在静宁县政府的牵头下, 由甘肃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静宁县职业中心、静宁县果业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 并专门成立了静宁县苹果产学研联盟电子商务平台。
自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成立以来, 除了积极组织培训, 促使果农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外, 还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信息共享、品牌运作、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式推动了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联盟紧紧围绕苹果这一支柱产业, 依托果树果品研究所、职教中心和苹果产业基地, 推进农、科、教结合, 切实发挥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的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以科技和职业教育促进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真正把静宁苹果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推动农村“三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促就业,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 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就业, 让学生通过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王多利说。事实上, 静宁县职教中心多年来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并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可以说与学生良好的就业不无关系。
多年来, 静宁县职教中心通过对职业人才市场调研, 合理设置专业,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门专业技术, 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同时, 学校还采取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办学思路, 极力为学生的升学深造创造机会, 让一部分有深造意愿的学生通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3+4”模式院校联合办学、高考等形式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就读。
在加强自身管理, 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静宁县职教中心还通过组织学生见习实习、“订单”培养、“定向”输出等方式, 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实现了学生的良好就业。近年来, 学校先后与静宁县建筑集团公司等6 家当地企业签订了用人协议, 与深圳王利益机电厂、中健科技集团等东南沿海1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 确保了就业学员月收入达到1800 元以上。
学校努力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在县内建筑、果业、纸箱加工等企业就业的学生占就业人数的50%, 并与京沪等发达地区企业签订长期稳定的用人合同, 实行“订单”培养, 学生就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阳光、体面、高薪就业, 吸引了充足的生源, 学校招生人数连年增加, 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为了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 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 静宁县职教中心通过企业调查、回访和创建学生QQ群等方式, 建立了有效的跟踪服务机制, 加强了与输出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及时了解学员的工作情况, 帮助学员排扰解难, 切实巩固转移就业成果。同时, 学校及时听取企业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让输出学生更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一系列的措施, 让用人单位满意就业学生, 就业学生满意就业环境, 学生家长满意学校教学, 良好的教学和就业使静宁县职教中心在赢得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的同时, 也赢得了全国各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职教中心搬入新校区后, 相信学校会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 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谈到2016年底的第二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认定工作, 静宁县教育局局长赵宏军自信满满地说。
《我们走在大路上》 篇2
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一】
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于9月16日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播出。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中国梦一路走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起祝福祖国!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走在大路上》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将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播出。
9月16日8点,央视一套黄金档,重温激情燃烧的那段岁月!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走在大路上!为建设美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稳定性的社会主义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歌唱祖国、礼赞时代,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我们走在大路上》在CCTV-1黄金时段等你!
该文献专题片分别以百听不厌,充满豪气,充满正能量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铁血忠诚》、《团结就是力量》共三首革命红歌串联于整部专题片。新时代再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激情燃烧、感慨万分,仿佛又回到火热的革命年代。人民高唱战歌奋斗在建设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不计报酬不讲私利,一心扑在各自工作岗位,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人人干劲冲天,个个奋勇向前。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昂头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让我们不忘初心,永远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革命旗帜高高飘扬!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向前进!!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对于走过近百年辉煌征程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顽强奋斗、披荆斩棘,越挫越勇,自强不息,走出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走进新时代。是不断升华的精神气质。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以奋斗为通行证,当好新时代的实干家,才能让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在养成中成就无愧人生,在升华中丰富精彩人生。把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广大观众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一部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历史的承诺,也是时代的新声。再过半个多月,我们将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中秋节,注定浓墨重彩。复兴路上,我们与总书记同心同德,携手共看:中国月正圆,中国梦正圆!
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二】
为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近日正在热播。节目播出到现在,成为了各大网站媒体上的舆论热点,广大网民纷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
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70年,祖**亲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穿越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跨过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终于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是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难万险,吃尽了千辛万苦得来的。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路走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双手和奋斗拼搏,让这个曾经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国家换了新颜。如今,以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今日之中国,山河秀美、国家昌盛、人民幸福,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呈现出绚烂多彩、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三】
观看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被里面的人和事感动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这份家国情怀,这份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应该学习的。
他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
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扛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一大批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大批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我们党凝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呼唤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政治信念。工作有难易,能力有高低,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勇敢承担起自身责任。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境界;牢固树立在其位谋其政、勇挑重任的意识;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岗位职责,尽责、担责;面对歪风邪气牢守底线,勇于斗争,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开个人私利,恪尽职守。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在新时代中创造不凡业绩。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敢于担当的综合能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多谋善思、善于学习,除了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的业务理论,还要努力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一是要创新思维。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思想上的领先保证行动上的率先,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二是要勤于思考。党员干部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防止遇事无策、陷于被动。三是要善于总结。党员干部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自身经验,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四】
《我们走在大路上》把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该片既客观反映历史的进程,又注重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既讲述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在《我们走在大路上》中能够更好的寻找初心和使命,是我观后的第一感受。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以贯之。”广大党员要时刻反省自身,时刻反问自己,初心能否坚守、信仰是否坚定。努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毕生践行不放松。初心纯不纯、使命牢不牢,既看心之纯度,也看行之笃定。要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真章,变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终生奋斗不懈怠。
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人,要幸福就要奋斗。不断用奋斗建功新时代、描绘新画卷。
我们走在大路上一往情深。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真理力量,也有强大人格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意义上说,党的“人格力量”,就是党的情感力量,映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有“深情”:对国家的深情。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对人民的深情。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要把工作当事业做、当学问做、当享受做,以“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昂扬姿态,在状态、有激情地干事创业。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往无前。历尽磨难愈挫愈勇,身处绝地向死而生,坚守初心使命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精神密码”。“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推进“四个伟大”,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努力答好时代考卷。做克难克险的排头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创造让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身正气。我们党因初心而凝聚,因使命而壮大。这其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不忘初心不能有口无心,牢记使命不能有气无力。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执政的中坚力量,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坚持把初心使命举过头顶,恪守为民造福的天职,严守敬业奉献的本职。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五】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创造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那时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其中经历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极其宝贵,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
看今朝,“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歌声传四方,我们的朋友遍及全球,五洲架起友谊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面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展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历史留给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继续展现其独特优势,在解决自身发展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彰显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坚信:全国各族人民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走在“上学”的大路上 篇3
大周末为什么还上学?原来。他们是去上补习班。原本处在美好的童年,在周末可以发挥孩子爱玩的天性,可是他们依然被束缚着。但是也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他们也是为了让同学们变得更加优秀。其实,令很多同学烦恼无比的补习班,对学生时代的我来说,确是最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去上课的路上可以欣赏路上的风景。
轻轻的,我走在青石板路上,地面发出弱弱的“踏踏”声,很有节奏。小鸟穿梭在洁白的云朵间,编织美丽的画卷,赠予人们。树上的黄叶经不起秋风的吹拂,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向我冲来,然后纷纷落下,铺一地的金黄。路上的行人在我眼前飞快地掠过,我加快步伐,去上课喽。
时间嗖一下就过去了,“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像离弦的箭冲出教室,我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踏上了归途。
太阳爷爷迫不及待地归家了,连一丝余晖都没留下。月亮姐姐慢悠悠地出现在天空散步,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让平时耀武扬威的霓虹灯失去了光采。风变得温和起来,轻柔地抚摸着人们的脸,吹干了脸上的汗珠,吹走了人们的疲惫和烦躁。归心似箭的人们行色匆匆,万家灯火相继亮起,我载着充实的知识也回到了家。
瞧瞧,走在“上学”的大路上,风景是多么美好!
顾晓军:走在生态摄影的大路上 篇4
他的摄影成就从他诸多的头衔中就可见一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烟台市艺术摄影学会会长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2011年,他的作品《冰海王者》获得了“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金奖。他还创办了烟台摄影网,而且在2005年建立了图片资料库,使他和影友的作品实现了商品化。
这种定位对顾晓军来说显然有些粗略,他还有更准确的定位——生态摄影家。生态摄影家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自己工作的价值完全呈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可以“使人们更多地了解那些生僻的领域”,从而提高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进而“促使一些动植物保护区的建立”。但经过这一漫长的过程,谁也很难说清楚他们的工作到底在整个链条中有多大贡献。
谈起他的生态摄影生涯,他说:“高兴事不多,眼睛里看到的、接触的以不高兴的事为主。”
胶东半岛的中华攀雀比较出名,“鸟巢低、背景好”,是理想的拍摄地。好多生态摄影家来到这里拍鸟。可是“今天发现的鸟巢,第二天就被人摘去”。他说这种事情不可避免,这需要“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使不法之徒没有生存之地”。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他们目前能做的只是在“发现鸟巢后注意保密”。而今,“这种情况少多了。”
虽说不高兴的事占据更大比重,但“拍到了新鸟种,高兴”。这几年,他喜欢到黄渤海的荒岛上去拍鸟。这些荒岛就是海鸟保护区,在荒岛上,他可以与鸟近距离接触,拍摄“从求偶到哺育等环节的系列照片”。当然,这得益于他“常规的广角镜头加无线遥控”的拍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有挑战性”,主要体现在视角的变化上,“可以从非常规的视角观察鸟类”。
相比于此,他认为用微距镜头对摄影人的要求更高一些。使用微距镜头的摄影师,要“更能体会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界的影响”。今年夏天,他在山东昆嵛山偶然发现了一种叫“水牛”的昆虫,而上次他看到“水牛”已经是35年前的事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使物种重新选择生存地,物种多样性是判断地区环境质量的重标准。顾晓军“平常很关注一些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的情况,故能发现变化的细节”。
而今的昆嵛山建立了国家级植物保护区,“去的人少了,在深山里还有些净土”。这大概就是生态摄影人的成就——生态摄影家们在这里拍摄了太多的照片。现在他依然每周都去,主要拍昆嵛山的风光片。
他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看似矛盾,实则可以和谐发展。但这要靠多方的努力:“国家可以完善立法,使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分配”;而每个人都要“以最实际的行动保护自然生命”。
【《我们走在大路上》】推荐阅读:
基层党员《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06-27
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10-27
我们曾在路上的心情随笔05-21
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路上的优秀励志06-01
我们都是追梦人,追梦路上的优秀07-14
走在乡野路上散文07-03
走在路上心得体会06-01
走在高三的路上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