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2024-07-16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精选12篇)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1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培训之前, 我满脑子的想法是, 我要去进行一场信息技术的充电;学习中, 我才渐渐感到远不是那么简单。“教育技术”的本质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这里所说的“技术”, 既包括有形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也包括无形的观念形态。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但却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使我们学到了知识, 提升了能力。集中培训阶段, 我们在教授们的讲解与引领下进行了“走进培训项目”、“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规划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并反思单元实施过程”、“展示成果与反思培训项目”八个模块的学习。学会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 学习了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步掌握了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的方法, 整体感知了远程培训的三个模块及自学要求。我们不但明白了诸如教学系统、课程要素、中观设计等概念, 还辨析了授导型与研究型学习、单元设计与课时设计等概念的不同之处。我们学会了使用思维导图, 使教学直观化。分散培训阶段, 我们认真阅读每一个模块, 精心组织每一份作业, 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充实了自我。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入反思:对于传统教学, 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 既要看到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面, 也要看到其中不足的方面。

教育技术培训, 是教育理念的蜕变, 也是我们心灵的蜕变。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2

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在我的意识深层有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培训,我对其意义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它是创新教育的起步,也是积极的行动。它注重将技术融于课程,融于教育活动中。注重的是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整合,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在培训过程中强调并体现师生互动、学员交流合作、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参与意识及创新合作意识。我学会了设计单元计划、制作主题资源网站、使用freemind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等。以前我对网页制作的知识一无所知,现在可以独立制作简单的网页了。

通过单元计划的设计,框架问题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设计,我感受了什么是教育技术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亲身实践了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了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评价,我们通过设计评价量表,体会到评价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问题之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创新的焦点,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初步掌握了从不同的方面评价学生的方法。并把所设计的评价量规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并不断地改进。

我认识到单元计划中的教学设计要站在一个高度上。作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要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不断修改和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如何利用教育技术设计单元主题备课,如何设计思维导图,打造主题单元学习网站,如何开展主题单元研究性学习,如何利用评价量规来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等等。

教育技术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在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3

【摘要】油田地面建设工作是油田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所储油气能否顺利被开采到地面以上,从而安全的进行加工,为人类造福。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乃至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施工技术员是工程项目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施工项目的主要内容都是由技术员直接参与、策化和传达的。通过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施工技术员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培养施工技术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施工技术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其事业的责任心,整体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培养人才,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施工技术员;培训;能力

前言

在激烈的油田地面建设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建设内容等,或者说无论竞争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何,究其本质还是集中在资金、技术与人才的竞争,相信多数的市场竞争也不过如此。三者相比较,人才更是振兴和发展企业的关键所在。企业要生存,进而巩固和发展自身优势,求得超越与腾飞,人才成为企业最根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开展員工尤其是技术员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技术员熟悉和掌握生产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认清自己的责任,充分担当起技术负责人一职,发挥技术指导的重要性,是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条件。行之有效的技术员培训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复合型人才支撑,确保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多专业、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果断确定企业的技术引进、改造并加以应用。

在油田地面建设施工中,施工项目的管理必须是全方位的。施工管理者尤其是技术人员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技术员是基层施工队伍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作为基层的技术组织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具体实施施工管理,对现场施工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负有重要责任。施工技术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责任心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等。因此,加强施工技术员的培训,培养施工技术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施工技术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其事业的责任心,对整体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为企业创效尤为重要。

1、理论学习阶段

施工技术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单项工程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严格协调控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顺利完成上述工作,施工技术员必须熟练掌握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精心编制、熟悉切合实际且具有指导性的施工组织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和要求;弄清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科学合理安排整个项目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技术工作,明确从外业到内业,从质量到经济成本,从前期到后期组卷、结算至存档的全部职责等等。

对于毕业时间不长,或经验不足的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并有效学习是极为必要的。通过授课与讨论的方式,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选取典型的工程项目,请设计人员或资深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设计思路与方法,帮助施工技术员提高识图能力。并以典型工程为例,让参加培训的施工技术人员编写施工前的准备方案,通过对比、讨论、讲解方案的内容,实现施工技术员对工程的理论了解和技术准备。通过对典型工程整个过程的了解,熟悉并掌握工程资料的编写要求,签订时限以及竣工资料办理、组卷、存档的细节。

2、现场实际锻炼阶段

理论上的学习,只是对工程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了解,也是打基础阶段。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就必须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勘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中现场练兵。这也是发掘技术人员自身潜质,提高工作能力,认清自我使命,增强责任感的重要环节,绝好机会。油田地面建设工程具有施工工艺复杂、材料种类繁多、交叉施工工种多,以及野外、露天、高空作业多,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多,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施工技术员在工作中仅有初步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心理素质,勇于承担责任的责任感以应对各类情况。为了达到现场练兵的目的,在施工现场,请经验丰富的技术负责人员、技术工种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边工作边教学,有可能的话还要请教现场监理人员,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转化成实践中实实在在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手段。

另外,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各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不断吸取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帮助他们认识到技术工作的责任感,才能促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潜能和人才储备,实现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考核评定阶段

一名施工技术学员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作为一名合格技术员的要求。但应按工程技术人员初级职称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评定,从而检阅学员的学习效果。通过考核,强化施工技术员的学习意识,促进施工技术员技术、知识、管理方法、责任感等认识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使期能够塌实地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工程施工管理。施工技术员的培训考核除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核外,还需要在工程施工现场,从技术、工序、质量、安全到资料等方面考核施工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直接与技术员的级别待遇相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技术员应暂停其工程管理工作,继续从头进行一、二阶段的学习,如里最后的考核结果依然不合格,表明该施工技术员不具备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应弃用。

4、结论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研究 篇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 教育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计划用3~5年培训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 全国现有的1千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此次培训,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如何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策略, 使这次培训成为受广大教师欢迎的、对教师有价值、有意义的培训, 是我国教育改革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所有项目参与者一直积极思考的问题。然而现阶段, 更需要培训者认真思考的是, 如何创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式与途径。单纯采用面授形式, 难以解决资金紧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时间紧迫、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再者, 集中面授遇到的培训场所硬件设施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集中面授”式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遭遇“瓶颈”。同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可能是一次性的过程, 而应持续不断地让教师更新思想观念, 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能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及时、充分的支持服务, 以便将实践中获得的体验与培训环境进行互动, 进而实现教育技术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因此, 探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被提上了日程。

在骨干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面授”模式的基础上, 有些培训机构开始了“集中面授+远程 (基于计算机网络) 培训”模式的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 使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成为现实。面对移动技术领域的新发展, 笔者认为, 如能在目前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结合移动培训, 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的组合, 完善培训网络, 将突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瓶颈”, 使教师体验培训的方便、快捷, 并在培训中获益更多。

二、移动学习突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瓶颈”

1. 移动学习的内涵及应用方式

随着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日益增多。据统计, 截至2007年12月底,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近6亿。移动电话的使用, 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育研究者也逐渐开始关注无线移动技术在学习环境中的应用。一般而言,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PDA、PocketPC等) , 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 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 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

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可实施的移动学习方式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通过前者, 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可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 形成持续学习共同体, 从而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后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 经过电信的网关接入互联网, 通过W A 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 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它克服了短消息方式数据通信不能实时连接的弊端, 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尤其随着通信芯片和DSP性能的提高以及3G通信协议的推出, 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如何突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瓶颈”

(1) 解决了教育技术在场培训的有限性问题

在沟通方式上, 移动学习比一般的远程学习更便捷、迅速, 人们不会因为距离而产生心理隔阂。通过移动在线培训系统, 教师可以持续投入到专业培训的对话网络中, 避免学习者在场培训后因缺乏支持而处于学习的孤独状态, 进一步提升师生之间的协作, 并能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实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来自教学实践的多媒体模拟。

(2) 使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学习上更加自由

移动培训系统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它以学习者为中心, 让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讨论,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体现移动学习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培训场地和远程网络学习的电脑桌前, 不再受统一现场培训的时间束缚。只要有能够实现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 教师都可以灵活地根据自我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深造。

(3) 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

作为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需要与未来快速变化、发展的信息社会相适应。因此, 教师必须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持续提升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移动培训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种教育技术学习与教育培训的机会, 使教育技术培训充满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生, 实现终身教育。

三、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系统的构建

为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让教师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 我们尝试构建了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系统, 以期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和服务的平台。

1. 系统设计思路

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系统旨在为受培训教师创设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 让受培训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自我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并且他们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讨论, 不断增强教育技术能力。因此, 设计移动培训系统时, 应根据教师学习的特点, 支持教师的多种学习模式, 如个别化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和讨论式学习模式等。此外, 还应提供真实的培训情境, 即真实的培训任务和问题。这样受培训教师可以将培训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能够快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模型与体系结构

(1) 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模型

移动培训系统既要进行文字短信传播, 又要进行多媒体资源的传播。综合考虑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和移动终端的信息接收技术, 我们采用基于连接浏览的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模型 (如下图) 。

其中, Internet是移动培训的资源中转站;教师教育技术教学服务器与Internet互联, 存放丰富的培训学习资源及相应的服务程序, 并将教学信息资源以网络课程、课件等形式发布到Internet上;移动教育网由多个基站组成, 用来发射或接收来自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以及Internet的信息, 并通过空中接口将二者无缝连接;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则通过移动教育网接收来自Internet的培训资源。

该模型主要基于W A P技术。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或PDA等移动设备方便、安全地访问Internet, 还可以得到消息通知、电子邮件、新闻、多媒体等多项服务。模型中W A P手机、W A P网关和W A P内容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 其核心是WAP网关, 主要作用是连接无线网络与互联, 实现WAP协议栈与互联网协议栈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具体实施中, 建议采用W A P内容服务器+公共网关 (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WAP网关) 的模式。因为这种方案投入较少, 维护费用较低。目前主流的Web服务器在经过简单调整后都可以提供WAP服务。以微软IIS6.0为例, 只要在教育技术课程资源站点的http头属性中添加M I M E映射即可。

(2) 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体系结构

通过W A P技术, 我们把移动培训教学资源架构在Web服务器上, 通过成熟的网络数据库和Asp.net技术,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来实现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系统。

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其中, 表示层是教师用户和系统交互的界面, 主要通过在客户端 (手机、P D A等) 浏览器中运行WML、VBScript、JavaScript等程序实现与业务逻辑层处理结果的通信。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位于服务器端, 数据服务层为应用提供数据来源, 业务逻辑层则用于封装系统的业务服务。

3. 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系统功能模块

(1) 培训与管理模块

培训与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它负责对整个移动培训活动的管理, 还提供了学习资源查询等功能。它强调以培训者为中心, 支持培训者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和讨论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学习者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要扮演系统使用者、学习者、学习协作者、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习评价者五种角色。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子功能模块。注册信息模块:学习者查看和修改自己的注册信息, 包括用户名、密码、电子邮件、学习课程等;系统帮助模块:学习者空间的使用说明;查看教务管理信息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浏览的方式查看教务信息, 还可以通过接收系统发送的短信息或电子邮件了解最新教务动态;学习者选课模块:实现随时随地选课、查询选课结果, 还可以通过短信息或电子邮件接收所选课程的相关信息;移动直播学习模块:能够实时直播专家讲座等课程资源;答疑室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动答疑系统寻找答案, 也可以实时与教师交互。

(2) 培训评价模块

由于移动学习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培训评价模块成为本系统的特色模块之一。它提供了学习者自评、教师评价两种评价方式, 采用了当前国际课程评价领域新提出的量规评价、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方法, 提供了培训学生档案袋、培训课题档案袋、培训评价量规、培训社区积分等多种评价工具, 可以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3) 协作交流模块

培训教师与学习者互动离不开各种交流工具。师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设备条件, 选择手机、P D A等多种不同的交流工具, 进行在线或离线的交流与合作。

(4) 文档上传与展示模块

该模块用于支持文档的上传与展示。授课教师可以上传教育技术培训内容、课件、培训目的和要求等。

(5) 在线帮助模块

在线帮助模块提供“系统使用指南”和“学习培训指导”两个子模块, 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 “学习培训指导”是为解答学习者在培训和学习活动过程中所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而设置的。

本文在分析移动学习内涵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有问题的基础上, 构建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旨在为研究者拓展研究视域, 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创设新的培训环境和新的培训思路, 让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实时或非实时地进行交流讨论, 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腾.移动学习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 2007, (1) .

[2]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12) .

[3]沈娅芳, 丁革建.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 2007, (4) .

[4]安宁.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 2006, (1) .

[5]熊志刚.移动学习及其资源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7) .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篇5

一、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实际。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次讨论的开展,每次作业的完成,都紧密地结合了自己的教学专业。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对所任学科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很难完成讨论和作业的。一开始第一次作业的完成,我不是要去学多少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而是不断地去翻看教材、教参和教学设计,我自己都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我参加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培训还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到后来每次讨论的参与、作业的完成,让我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在培训中紧密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培训才有意义。真正需要我们掌握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是很多,反而是自己的教学专业知识如何有效地与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融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参加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教师的重要课题。通过这样的培训,让原以为对教材把握较好的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深刻领会教材设计意图,才能把教学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

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理念一定要更新。

在许多老师的心目中,教育技术能力就是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在培训之前,我也有着这样的认知。但当系统的参加完培训后,学习了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站建设等。让我充分地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观念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要更新。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用建构主义等做理论基础,才有可能理解新的教育技术能力。在学习中,许多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使我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只有是一名教育人,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获得成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绝不是信息技术的培训,它首先是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一次培训与更新。

三、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培训中,我还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一个明确目的,那就是教育技术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展示教育技术手段而展示。不管是哪一个单元的学习,在培训过程中,都在强调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和学习评价。都在关注着教师的教学实施。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教育技术能力只有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其功能,绝不能因为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反而忽视了学科特点。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6

一、能力的内涵

能力,从哲学角度讲,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才能: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则是一个人具有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才能。具体讲,所谓能力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有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这些个人特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即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二)技能,即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三)社会角色,即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想表现的形象。

(四)自我概念,即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五)人格特质,即指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六)动机/需要,即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

能力的特征如水中漂浮的冰山,在水面上的是知识、技能等表层特征,很易发现:而在水面下隐藏的是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的深层次特征。深层次特征不易发现,但恰恰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关键因素。能力开发后,可用于人员征选、岗位评价、绩效评估、培训发展、核心人才的培养等,通常是配合人才测评时受测者/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评价程序。

二、能力体系

进行能力建设,首先要以岗位的核心工作内容为基础,建立该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模型,能力模型是由知识、技能、人格特质等方面构成的。各个岗位的能力模型形成能力体系。

在测定能力体系时,若企业已进行了工作分析,有十分详细的能力框架结构,则可以之为基础,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若企业尚未进行工作分析,则可运用简易工作分析法。简易工作分析法可了解企业每一项工作进行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它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工作分析只是为了确认培训需求方向,因此相对简易快速便可完成,大部分企业均可适用,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三、以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

有了能力体系,教育培训将更加有针对性。以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是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特征的培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突出的特征,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员工取得高绩效的能力、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和发展潜能。在确定了企业能力体系后,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进行员工能力盘点和缺口整理

进行员工能力评价分析,其方法可以运用专业方法,如结构化面谈、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智力性向测试等,也可以仅仅是360度评价、绩效考核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员工能力缺口,了解培训需求,并分析优先顺序,作为制定课程系统的依据。

(二)运用能力分析结果建立标准课程与培训效果评估系统

运用各项分析所得出的任务体系,以及能力缺口整理结果,建立务实的系统与培训效果评估标准,结合员工能力发展与内部晋升体系,以达到“考核、培训、晋升、使用一体化”。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除课程系统之外还包括培训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和规章制度)、培训实施与质量控制、培训效果评价等等。

(三)完成教材、试题库,建立内部讲师队伍

能力标准化培训课程取材于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结构严谨,案例丰富、亲切,活动有趣,理论与实务并进,知识与技巧并重,易于受到学员欢迎。

使用内部讲师授课,除可掌握企业文化特质及需求,达到更有效的经验传授外,更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经费。许多跨国公司,如惠普、西门子、摩托罗拉等,高级经理必须到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授课,他们把授课看成是总结提升经验和与外界或内部员工交流的好机会。

(四)建立员工能力改善及发展计划

员工能力改善及发展计划包括了解员工能力发展的需求,选择能力发展的目标,了解员工和公司为达到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确定如何衡量迈向目标应有的步骤,并建立能力发展时间表。

员工能力发展有四种方式可以运用:培训计划、在职培训、评估、工作经验。

1、培训计划(TrainingPlan)。培训计划是依据员工能力缺口整理出来的专为员工设计的培训体系而进行的内训或外训进修计划。

2、在职培训(OnJobTraining,简称OJT)。OJT是指一个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工作现场的主管或其他资深员工)将其工作和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另一个同事的过程。OJT的场所就是工作现场,并且工作的进行与培训齐头并进。过去,OJT是新员工获取其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上千年历史的师徒传授就是OJT的形式之一。时至今日,OJT的变革形式——结构化在职培训(s—OJT)正在兴起。s—OJT的定义为:资深员工为新手在工作现场或与工作环境相近的地点,透过一套有计划的程序,以提升新手在工作单元的能力培训计划。s—OJT与非结构化OJT的不同在于共实施的流程是预先经过规划的,这有助于确保培训成效和效率。在当今竞争激烈、市场和技术变化很快的情况下,s—OJT将有助于解决工学矛盾。

3、评估(Assessment)。评估是提供员工有关其行为、沟通方式或技能等信息并加以反馈的过程,它用来了解有哪些员工具备管理潜能并衡量其优缺点、决策过程等。可采用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绩效评估等方法。评估后除了要提供信息反馈给员工外,还需提供建议和培训,让员工能更正其缺点,并有效运用已习得的技能。

4、工作经验(JobExperience)。大多数的员工能力发展者由工作经验产生,包括在工作上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需要、职务以及其他种种有关工作方面的特性。

四、核心人才的能力发展

核心人才是在企业关键岗位上的有丰富经验、杰出领导才能或掌握核心技术诀窍的人才。他们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本身就是高绩效者。能力为核心的培训重点是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突出的特征。那么,是不是只有普通绩效者需要培训呢?核心人才只要当标杆供他人学习,自己就不用再学习了呢?事实不是如此,核心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不断地发掘、培养。具体作法:

(一)在组织的愿景与目标规划中,了解未来3-5年经营策略,确定未来产品、定位、经营规划、市场区隔,进而规划未来人力需求。

(二)企业短、中、长期需要哪些管理与技术人才?确定类别、层次、职位、人数。

(三)分析这些核心人才的层次、职位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能力需求。

(四)在了解核心人才的需求后,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确定是否有足够人才可以满足或发展为核心人才,以配合企业段、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

(五)如内部有足够的核心人才可满足要求或发展为核心人才,则为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及制订接班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7

1.硬件建设情况。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高级中学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从总体来说,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同类学校,安装有电子白板多媒体的教室四个; 安装有班班通的教室一个,尚未使用;新校区安装多媒体一体机25台,尚未投入使用;教师办公室均配备一台计算机 (一半以上台龄十年以上);网络中心一间,校园千兆网已建成,未安装有效的应用服务器,只提供简单的共享服务;大部分教师拥有笔记本电脑。

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状况。我校在编教师259名,一线上课教师201名,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71份, 占全体教师66.02%,占一线教师85.07%,可以认为此次问卷能有效反映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状况。现将有关情况分类分析如下:

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 从调查情况来看40岁以上和以下基本平分秋色,说明我校教师基本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高达81.87%是没有用过或很少用。对于信息化教育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很不乐观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超过半数教师在使用office中只处于初级阶段。71.4%的教师的课件制作处于不会和尝试阶段,说明教师不能有效自如地利用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课件制作工具比较单一,基本就是利用powerpoint2003,为教师制作课件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当问到教师最想得到的培训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尤其是课件制作实例的培训,反映信息技术培训要与教师实际需要相适应。

从调查数据可知, 教师对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还处于了解阶段, 不能有效利用相关理论指导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 造成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应用的认识的不足。

在运用信息技术应用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时,73.1%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是遇到的主要困难;43.27%的教师认为缺少时间准备;54.97%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56.14%教师认为缺乏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

在应用网络技术方面, 教师基本就是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源查找。对下载资源的方法有一定的欠缺,对专用下载工具的应用知之甚少。对网络空间,如百度空间的应用鲜为人知。对已经下载的网络资源的处理没有合适高效的方法。

当调查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73.1%教师认为主要是PPT等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与提高,和教师的现实水平和认识水平是相符的。

3.我们的反思。针对前面现实情况和调查情况分析 ,对我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培训情况,不得不深深反思,国家从2005年就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同时 ,全国各地相继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 各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校园网、多媒体教育、班班通甚至平板电脑等进入了校园。中央到地方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相关培训,如英特尔培训等,年年有计划,年年有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培训又像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继续教育学分。据调查, 教师培训是想学些现代教育技术,但后续应用中的相关支持缺失,让大多数上层培训烟消云散。我认为校本培训继续才是真正的培训,才是离教师们最近的培训,才是最接地气的培训。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法和策略

通过反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主要阵地是校本培训。但是校本培训要根据各自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程度、新课程改革力度和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我校几年实践,我认为校本培训应该采取以下方法:

1.利用校园网 ,搭建教师教育技术论坛。我校校园网已经全面开通,网络中心有三台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搭建教育教育技术论坛,论坛设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理论、疑难解答、课件制作、课程素材等栏目,引导教师们广泛深入学习研究、交流应用等。为教师们学习培训搭建有效平台,是校本培训必备的、关键的一步。

2.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根据各学科教学特点和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敏感度不同,成立以学科为单位的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这样,校本培训根据学科需要,首先培训这些小组成员,其次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和课余时间,带动本学科内其他成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让他们起到带头辐射作用,减轻培训压力,灵活开展培训工作。

3.开发校本培训教材。没有统一的培训教材,培训将是杂乱无章的,让教师在课余时间无从着手进行学习和应用。开发一本适合本校校情和本校教师师情的培训教程, 是校本培训又一项重要工作。校本培训教程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设计、现代媒体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设备应用。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分为通用类、理科类和文科类。现代教学设备应用主要是我校已经安装使用的各类教学设备,比如,电子白板、班班通等。这样,大大方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正如教师们,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说明书”。

4.集中强化培训。通过集中强化培训 ,让教师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让每一位教师能根据集中培训,在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中激发兴趣,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准确定位,确定自己如何实现培训目标,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集中强化培训就是立足于平时交流和小组学习的动员会、鼓励会和誓师会。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8

(一)我国农村教育技术培训的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和促进教育发展过程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促使其发挥作用的中介就是教师,是能够灵活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充分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2004年年底,教育部为了切实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能力水平,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来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为了确保这一标准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2005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堂改革。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更是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到2020年,要基本掌握各类教育技术能力,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的标准。

(二)我国农村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自2004年推行至今跨越十个年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大多数农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少部分教师连计算机的最基本操作也不会,打字时拿右手食指在键盘上犹豫徘徊,半天也敲不出几个字来;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和教学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资源的应用水平上,往往就是直接从相关网站下载课件改个文件名就搬进课堂,甚至有些教师在自己的课堂的课件上竟然显示其他学校的校名;能有效地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整合,能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和创新的教师为数不多。显然,广大农村教师离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尚有很大的差距。可见,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了解、客观的分析以及深入的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不足

(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培训缺位

首先,学校领导的观念落后,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在浪费人力和财力。“口号喊得响,行动却缓慢”,把上级的要求在教师大会上走马观花地宣读一遍,过多重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多媒体设备,却忽视实际工作中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导致部分学校的教师依旧只能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和普及,还让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变得毫无意义。其次,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在农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价值不大,加上不同的学科特点,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这些技能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专利,没必要每门学科都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教学。所以,教师即便接受培训也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或者纯粹是为了应付学分(有一部分省份打破教师资格终身体制,而必须五年更换一次,每一年得完成相应的学分),对培训持对抗心理。抱着这样的心态参加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人在心不在,有时候甚至等培训的考勤教师一走,便溜之大吉。再次,在培训过程中,缺位现象比较严重,有其客观原因,农村教师本来人数就不够,一次培训任务会让教学工作更捉襟见肘,所以一到培训往往是能拖就拖,能不来坚决不来。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授课教师缺乏实践性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规定,教师必须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就其内容而言,相对不固定,在制定和编写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的差别突显出来,与农村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即便针对农村进行编写,全国广大农村也有各自的实际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在所难免。《大纲》只起指导性的作用,这就需要负责培训的教师和专家们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但是由于负责培训的专家教师大多来自城市,缺乏对农村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和认识,加上对农村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刻,导致在培训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与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不太吻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农村教师最希望给他们进行培训的教师来自教学一线,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能有效示范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聊说教或照本宣科。

(三)教育技术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相对单一

集中面授的方式和远程视频教学方式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普遍实行方式。前者系统性强、效率高,突出了培训者的中心地位。不足之处在于所能传授的内容比较有限,且忽视了受训者的主体地位。一般说来只有理论性知识传授或者比较直观和操作较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授,而实践性或技能性较强知识的传授效果就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更不用说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展开讨论了。这就好比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导作用,既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也违背了继续教育的学习规律。后者在培训的时间、内容和地点的选择上相对灵活,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没有统一的监控和约束,其具体操作和效果值得怀疑。目前的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基本上是每个学校在某一次具体培训中获得几个培训指标,这种临时组建起来的参训人员的队伍知识结构、教学经验、操作基础等方面的基础不一,加之培训时间仓促,很多学校的教师并不能脱产培训,都肩负着好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负责培训的教师或专家根本无法对所有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部分负责培训的教师或专家采取硬性灌输教学内容的方式,完全忽视受训教师的感受,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培训后续支持不到位,缺乏与受训者的沟通

教育技术的培训毕竟是个技术活,需要反复操作才能达到一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给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支持。调查显示,农村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后,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技术应用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缺乏对农村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后持续成长问题的追踪和关注。事实上,受训教师往往对培训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借此机会全面提升自己,但是一旦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在使用教育技术遇到问题时,却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就只好抛弃信息技术,又回到传统的教学状态当中。

(五)培训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

要做到高质量的培训,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但是就目前而言,评价机制却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来说,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比较严重:一是评价标准缺乏质性和发展性,单纯地依靠静态的量化标准进行考核,使得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二是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过多地强调技能操作和知识记忆,忽视了被培训者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规范的评价机制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但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增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教师教育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行动的先导在于观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否能够提高,取决于相关学校教师和领导教育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的领导不应只是传达相关的文件精神,而应该将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为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可以制定关于教师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制度、相应的实施细节以及激励机制,将其作为考核和晋职的依据。对于直接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必须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参加培训是时代的需要,是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信念,是让我们能更好开发和整合学科课程的有效手段。

(二)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建

没有相应教育资源的创建,所谓的有效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将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当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比较有限,导致农村中小学校财力相对薄弱,首先,要确保学校的硬件建设落到实处,保证以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建设效益。最根本的是要搞好常规教育技术工作,然后尽可能地加强网络教室、互联网、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设施建设。其次,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过去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源是有限的,基本上在资源的利用上各自为战,可如今信息社会,瞬息万变,各类资源层出不穷,要求我们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必然要求学校领导阶层应按各学科实际需要组织相应的学科团队建设,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制定一定要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产品要想真正进入市场,那么之前的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样的道理,每次培训的时候,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访谈、观察和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村基层教师教学的需求,通过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教学基层,才能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培训内容只有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培训的实效性才能显著增强。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和理论两个方面。在进行理论培训的时候,切忌不可简单地“灌输”,这样只会让受训教师觉得索然无味,而应该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最好是与各个学科挂钩,至少也要以某一具体学科为切入点,让受训教师主动接受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进行技能培训的时候,可以把实用性强的信息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提升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目前的培训方式没有将农村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考虑进去,往往采用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有着明显的弊端,并不适用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教师个体的差异化特点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如按教师学科及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组,同一起点或者相同接受能力会使得培训效果更佳。“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是新课改要求下常用的授课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连续设问和问题引导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在完成具体的培训任务时,能够带着问题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受训教师培训参与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参与式、个别辅导、集体讨论、专题讲座等多元化的培训方法来实现。在网络平台的相关培训当中,可以将网络学习和集中讲授相结合,将自主学习和集中讲授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五)多元化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要能够科学衡量和评判培训是否已经达到相关目的;二是要能检查和分析培训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不断提高和改善培训。这样就使培训效果评价要尽可能地接近原始的真实,方能让培训工作行之有效。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培训现场评价和后期跟踪评价相结合进行。培训现场评价不能以一次简单的结业考试或一个分数为终结,而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传统的写学习心得体会、理论知识考查、课堂满意度调研等方式虽然重要,但学员培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主讲教师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各小组成员内部之间的互相评价方面等方式也必不可少。后期跟踪评价执行起来相对困难,但如今通信手段和方式很发达,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途径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从而不断扩大培训影响,增强培训效果,进而使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

(六)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制,为农村教师提供持久的后续支持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效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仅靠对短期培训所做出的评价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为农村教师提供持久的后续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长期、动态的支持与追踪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受训教师在回到工作岗位后遇到的各类应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受训教师的培训效果才能切实的增强和巩固。这就好比一个产品进入市场,要想能够完整占据市场,就得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制就是有效的“售后服务”。我国可以借鉴罗马尼亚2008年的一个农村教育项目,针对农村教育的特点,为农村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导师,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导师有责任和义务来引导受训教师解决自我发展的问题。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导师深入到农村教师工作的第一线,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受训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除了及时帮助受训教师解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教育技术应用问题,还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灵活地应用教育技术,为受训教师提供长期、持久的后续支持。各培训学校还可以由专人负责,创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让受训教师把培训中学到的理念、知识、技能更快地融入到他们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贾雪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电教,2008(4):7-8.

[3]黄威荣.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研究[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56-29.

[4]柴锦英.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05-107.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9

“建设计划项目”要求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四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2007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到2 0 1 0年形成完善规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认证体系。2007年10月、1 1月,上海、北京两地相继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中级培训。

针对我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培训大纲细化了《标准》,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初级和中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大纲已制定完成,高级大纲正在制定之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初级和高级大纲也在酝酿之中。在标准、大纲具备的基础上,中央电化教育馆、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报送的教材编写方案和华东师范大学报送的教材编写方案在竞争中中标,这两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的初级和中级已经出版,并成为全国统一培训使用的教材。

目前,“建设计划项目”已按计划在全国范围展开,各地培训工作正在进行。“建设计划项目”今后的发展应对以下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1. 与项目目标相同、相近的培训经认定后予以承认

近几年,部分省市及国际大公司开展了很多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相关的各种培训,为了避免重复培训,对于与“建设计划项目”目标相同、相近的培训予以承认。

(1)英特尔未来教师培训作为教育部培训项目,不做重复培训。相关政策已经制定。

(2)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只要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要求,经专家评审合格,也予以承认。对欠缺的内容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充完善其不足。

2. 促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

(1)对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能力要求有区别,可以针对在校期间特点做规定,但职前教师培训要遵循《标准》并与之衔接,达到合格。培训中要考虑其既是未来教师又是现在学生的特点,以及高校环境的特点。

(2)要处理好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与《标准》的衔接,内容应与标准对应。

(3)在大标准下,制定职前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3.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参加骨干培训的人员担负着整个地区的培训任务,所以骨干班培训一定要采取面授形式,以保证整个地区的培训质量。“建设计划项目”已经开通了网络培训平台,已经在新疆、辽宁、广东实验,取得较好效果。最近,北京等省、市、自治区也在积极考虑采用远程参与的混合学习模式。此外,开始尝试校本研修形式。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4. 完善过程性评估办法

过程性评估是使培训不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能力评价的有效方法,要把过程性评估和传统考试的方法结合起来对培训进行考核和评价。要不断优化评估指标,简化评估操作程序,使过程性评估成为评价能力的评估方法。同时,要不断研究测试能力的新形式,更加有效、合理地进行评估。

5. 高级培训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与评价

随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中级大纲的制定和培训的持续开展,高级大纲要抓紧编制。相关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与评价方法要组织专家研究,并征求广大教师意见。

6. 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类都要培训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10

一、产生的原因

1. 认识层面

部分教育行政领导对能力建设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对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充分, 没有积极推动基层培训工作。有些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认为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距离农村教师还很遥远, 把这一轮培训等同于以前的信息技术培训, 并没有深刻领会到这一轮培训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运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2. 环境方面

目前,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且人事与教育部门政策未衔接, 多项培训同步进行, 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导致受训教师滋生抵触情绪。农村地区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 县级培训基地的计算机配置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3. 教师自身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但农村教师人数多、技术薄弱且分散, 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少, 不利于深入学习。一些地区政策上规定, 教师获得英特尔未来教育证书等同于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考试, 余下符合培训考试条件的教师, 年纪较大且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4. 评价方面

一些地区片面强调考试通过率, 忽视培训的过程性评价和培训质量, 偏离了计划的宗旨。特别是“通过培训的过程性评价才具备考试资格”这一要求由各考点掌握。为了吸引教师参加考试, 考点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况, 培训和考试的互动作用分离, 带来了培训难以推进的问题。

5. 费用方面

经费匮乏问题一直是制约培训深入开展的“瓶颈”。对非贫困地区而言, 大部分地区财政只能维持省级骨干教师或省级教师培训, 一旦深入市、县, 经费不平衡、财政不足等问题便暴露出来。

二、解决对策

解决“高原现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必须分析农村教师当前的培训现状以及教师对待培训的心态, 深刻认识能力建设计划面临的艰巨性, 从而找到对策, 让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柳暗花明又一村”。

1. 建立县、镇两级项目机构, 发挥培训管理职能

县、镇两级培训管理机构直接面向农村一线教师, 充分发挥机构职能是解决目前培训困境的关键环节。要专门成立县、镇两级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从人员组成、经费上予以政策倾斜, 强化机构的宣传、组织、考核等职能。安排专人宣传发动, 制定培训计划, 建立培训评优机制, 立足本地实际情况, 整合多方资源, 明确学校的培训责任, 做好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督导工作。

目前, 仍有不少教师甚至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国的中小学体制是校长负责制, 如果校长具有了现代教育观、媒体观, 就能在经费、设备购置与使用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决策与领导, 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2.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 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个有组织、系统的政府行为, 它是在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相关教育机构, 尤其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的。从校本培训来看, 参训教师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开展层级复杂, 培训标准针对人员类型和地区差异大。因而, 在培训的组织上力求更新观念、讲合作, 集中、整合、协调多方力量, 保证校本培训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3. 研究网络培训规律,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以乡、镇为单位组建网络班级。各校指定培训负责人, 并对其进行网络开班流程培训和使用培训, 再由负责人回校对本校参训学员进行培训。地区管理员在开班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学员提出书面学习要求, 做好学员学习的督促、监管工作, 及时公布学员学习情况, 协助辅导员督促学员及时提交作业。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管理员日志制度, 强化班级管理员和辅导员的责任意识, 按时上线监督、辅导, 引导学员互动, 积极参加网络学习, 按时完成章节作业。各地管理员及时反馈培训情况, 确保培训平台正常运行, 保证教师学习效果。

4.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高原现象”的解决策略

(1) 政策引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涉及面广、人数多、任务重。为此, 培训部门应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并根据本地区的现状, 进一步完善地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关规章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明确培训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形成一整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管理体系, 保证教师培训工作在有序中按需、按时完成。

(2) 专业激励

教师在培训中撰写案例、制作资源、学习反思都要作为教师培训考核的一部分, 同时把教师培训中形成的资料进行评比展示, 创造应用氛围, 开展教育技术能力进课堂的竞赛, 以赛促学, 提高教学效率。

特别要重视解决年龄大、职称高、积极性不足这部分教师的问题, 抓住“高原现象”中的难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中, 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培训,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注重教师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引领教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 进而提高个人素质。

(3) 分层培训

培训工作可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中优先展开, 尤其是那些已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领军人物。

在培训方法上应突出分层教学。对有一定基础的专业教师, 应重点培训他们, 给予教育技术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采用研讨、观摩等形式, 让教师在培训中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对没有基础的教师, 应从基础知识开始, 甚至从鼠标、键盘的使用讲起, 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并进行多媒体教学。还应该注意学校之间的差别。对于教学设备先进、计算机数量比较多的学校, 应要求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而对于没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较少且陈旧的学校, 则不应操之过急, 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4) 帮扶措施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11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本刊讯(玉溪市教育局电教馆报道) 近日,玉溪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市教育局计算机培训教室开班。

玉溪市教育局结合玉溪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了《玉溪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方案提出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地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用两年时间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并通过考试认证,全面提升玉溪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玉溪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必将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对于全市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漾濞县教育局

创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本刊讯(漾濞县教育局林晓梅报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打破职称评审中的论资排辈现象,漾濞县结合实际,推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新举措。

一是在教师中进行师德测评。以大理州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为考评标准,组织本校教师对测评对象进行无记名测评,凡考评结果“优”达到90%者,才能申报上一级职务。二是上一节合格的公开课。公开课课堂教学评价由县教育局组织,公开课课堂评价的标准采用云南省教育厅教科院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三是实行普通话等级达标要求。讲授普通话语音、口语课的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余科目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四是从2006年起,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城镇初中、小学教师晋升小学高级、中学高级职称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的工作经历。五是申报中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职期间,必须在县以上教育刊物发表1篇以上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心得体会、教育管理建议、意见或优秀教案等。六是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和申报结果进行逐级公示以维护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麻栗坡县五举措狠抓贫困学生救助工作

本刊讯(麻栗坡县教育局樊秀友报道) 麻栗坡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狠抓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春季学期,为全县3.8万名初中和小学生免杂费138?郾23万元,免除全县2?郾8万名贫困初中生和小学生教科书费139?郾39万元,补助2?郾1万名初中和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费291?郾3万元。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救助贫困学生。积极争取外交部助学捐款24?郾93万元,救助中小学贫困生607人;上海新理想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捐资2万元,救助高中贫困生20人;上海市闸北区助学捐款4万元,救助初中贫困生200人;云锡地产公司捐款4万元,救助今年参加高考被大专院校录取的贫困生12人;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捐资4?郾3万元,救助中小学贫困生1351人,确保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三是一律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更不得采取先收后退的办法变相收费。同时,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四是各学校建立经济型食堂和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补助1?郾86万名中小学生生活费22?郾33万元,切实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确保贫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得。五是充分发挥“麻栗坡县紫金扶贫助学奖教基金”的作用,大力救助贫困生。紫金助学基金共扶助、扶持和奖励初高中学生67人,扶持资金7?郾7万元。2007年全县共争取、筹措到资金638?郾17万元,生均减负近170元。这些措施有力地巩固了“两基”成果,促进了麻栗坡

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广南县

“两基”进行检查评估

本刊讯(广南县教育局报道)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组一行9人,在文山州人民政府和文山州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对广南县的“两基”进行检查评估。

省人民政府“两基”检查评估组在县委报告厅听取了广南县“两基”工作情况汇报,观看了反映广南县“普九”攻坚情况专题片;详细查阅了广南县“两基”档案、表册、资料,并核实数据;核查了近3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中央和省教育专项经费的到位情况,了解了县教育局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对“两基”履行职责的情况。之后,评估组分成5个组分赴莲城、坝美、珠街、那洒、曙光、南屏、董堡、杨柳井、者兔9个乡镇进行抽查。按照“听、看、查、访、议、反馈”的评估检查程序,实地查看了实施“普九”的情况,听取了乡镇主要领导对“两基”工作的汇报;与县乡两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学校校长、扫盲教师、脱盲人员和部分村长进行了广泛接触,实地察看了19所中小学校;对广南县实施“普九”的过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

通過认真检查和综合分析评议,省检查组认为:广南县在实施“两基”工作中,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目标任务具体,宣传动员广泛,全社会齐抓共管,措施切实有力,“两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基本达到了标准和要求;相关表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申报程序符合规定,手续完备。基本同意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对广南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壮年文盲工作评估验收的复核意见》。评估组已将情况和相关材料报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

孟连县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教育发展

本刊讯(孟连县教育局蒋思涛报道) 孟连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氛围,强力推进“解决上学难”工程、平安工程、均衡工程、质量工程、阳光工程,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孟连县实行“政府扶助、部门帮助、企业赞助、干部捐助”为主要内容的救助机构,认真坚持抓宣传、抓公示、抓督察、抓责任追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县1405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国家免费发放的教科书,金额119?郾83万元;近1?郾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政策,补助资金达323?郾9万元。同时,认真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设立了“公信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奖学金”。城镇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爱心捐赠活动,500多名中小学生受到县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的救助。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安排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的办法,共筹集危房改造资金198?郾26万元,完成危房改造项目8个,改造危房2568平方米。今年又启动改造危房学校项目14个,安排资金148?郾98万元。

为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立了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和引导城镇教师到乡村执教,实行乡(镇)中心校与村小教师定期轮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面向全国公开招考“特岗”教师,充实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县城中小学校与农村中小学结成一对一帮扶。目前,全县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率90%以上,农村中小学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观看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即使偏远的农村小学也可播放教学光盘。

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学督导力度,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监控体系,把教研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着力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7年全县高考上线人数突破百人大关,中考做到稳中有升。

在教师选聘、招生录取、教育收费、学校管理方面做到公开透明、操作阳光。抓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契机,实行收费公示、收费工作宣传通报、巡查、行风评议、校务公开制度,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列为纠风的重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费用,普通公办高中择校生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今年,全县择优招聘了20名国家特岗教师及2名定向培养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生,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2名教师并下派到农村任教。

校园集体舞明年3月进入昆明市中小学

本刊讯(昆明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报道) 近日,昆明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辅导教师培训班”开班培训。

《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是教育部组织专家花了两年时间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创编的,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昆明市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安排在每天的学生大课间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以丰富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体育锻炼内容。从明年3月1日起,校园集体舞正式进入昆明市中小学校园。

昆明市还将继续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集体舞比赛,发挥艺术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地方资源,推出比较成熟、富有云南特色和昆明特点的校园集体舞精品,在全市推广。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有14个县(市)区、经开区、高新区和市属10所中小学校的176名教师。中学教师学习了《青春旋律》、《青春风采》、《校园华尔兹》3个校园集体舞,小学教师学习了《好朋友》、《阳光校园》、《小白船》3个校园集体舞。

西畴县优化学校校点布局成效明显

本刊讯(西畴县教育局熊兴国报道)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校点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西畴县努力调整优化小学校点布局。

西畴县教育局根据省、州的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在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集中办学,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人口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撤并和调整了一批山区村小和教学点。经过努力,2003年至2007年西畴县共撤并了55所村小,为国家节约了近300万元的教育经费。通过合并,校点布局趋于合理、科学,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使拆并校点学生受到更良好的教育。

“未成年人流动剧场”送戏到乡村

本刊讯(昆明市教育局教育宣传处报道)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昆明市未成年人流动剧场”第二期送戏演出活动于近日拉开了序幕。

昆明市本期“未成年人流动剧场”在第一期送戏演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14个县(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和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继续把市民族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剧团创作排演的优秀儿童剧带给更多的未成年人。本期送戏演出预计组织未成年人观众6万人,演出50场,演出时间为11天。演出的剧目有市民族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剧团创作的反映时代精神、符合少年儿童欣赏趣味和心理特点的优秀儿童剧,如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儿童音乐剧《小小聂耳》,儿童少年加入环保行动的《环保卫士》,告诫未成年人不能沉迷网瘾的《游戏梦》,启发青少年关爱他人的手语歌《同一首歌》及优秀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等。这些节目对激发未成年人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使命感,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昆明市未成年人流动剧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关工委联合主办,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儿童艺术团承办。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活动为政府公益性演出活动,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景洪市成人教育跃上新台阶

本刊讯(景洪市嘎洒小学杨德明报道) 景洪市实现“两基”后,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目前,全市共扫除文盲486人,巩固提高结业549人,高小班毕业326人,技术培训326期共37696人次,验收“无盲村”2个,景纳、勐养、基诺3个乡(镇)创建“无盲村委会”工作正在进行,年底进行评估验收。

在巩固“两基”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继续扫除农村剩余青壮年文盲。今年以来,对《景洪市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进行了认真落实。根据文盲数相对较少,文盲人员分散、年龄偏大、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的情况,采取了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和集中办班、个别辅导、子女教父母等多种形式继续扫除剩余文盲。目前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0.56%。

二是农、科、教相结合,积极开展“创建无文盲村委会”活动。由于景洪市地处边疆,农村少数民族文盲和妇女文盲较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加之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前所进行的扫盲,更多的是以识字为主,起点低,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与景洪市“五創”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农科教结合,开展“创建无文盲村委会”活动、进一步拓展扫盲功能和开展功能性扫盲、搞好扫盲后继续教育成为改变全市扫盲工作格局的一条重要路子。从1999年至今,景洪市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先后在21个村委会开展了“创建无文盲村委会”活动,开展面达2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三教”统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景洪市以村委会农技校为依托,举办各种长短期农业科技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种植、养殖等,涌现出了许多学以致用的典型事例,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蒙自教育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本刊讯(蒙自县教育局报道) 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蒙自县已累计投入教育经费5.7亿多元。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普九”验收的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24.28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4759万平方米,全县各级学校(不含幼儿园)共有固定资产38302.37万元。

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资3亿元,在县城新区新建蒙自高级中学、蒙自三中、蒙自二小、蒙自职成教中心,解决了城区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标志着蒙自县窗口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州一流水平。

投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2989.55万元,改造危房5.7万平方米,建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29所。投入经费4075.6万元,建成112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12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和255个多媒体教室,有5486台计算机,生机比从2003年的32∶1提高到现在的10.5∶1,远远超出全省50.6∶1及全州20.5∶1平均水平。

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124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96%,初中教师合格率达到99.89%,高中教师合格率达到97.21%。

各类教育竞相发展。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5%以上,居全州第一位。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率居全州前列,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9%,初中毛入学率101.58%;小学辍学率0.12%,初中辍学率0.54%,年辍学率均在国家控制范围内。全县已基本形成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教研水平得到提高。全县以11所中小学为校本教研实验基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全县已结课题30多个,均通过验收达到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共有省级课题8个,州级课题10个,县级课题4个。2006年6月,蒙自县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红河州唯一的“云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验县”。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高考上线率每年均达75%以上,5年来全县为高等院校输送学生3103人。全县文科、理科平均分、及格率都超过了省平均水平,综合成绩位于全州前列。校园安全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彝良县委县政府召开彝良一中

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场办公会

本刊讯(彝良县教育局办公室报道) 12月18日,中共彝良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彝良一中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一中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会议在听取一中的情况汇报后,对一中办学以来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要求一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要深化改革,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在用人机制、工资分配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二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层层加强管理,全方位落实管理;三要提高质量,重视升学率,树立名牌意识,希望一中每年上一个台阶;四要增加投入,投资3000万元解决一中改扩建问题,决定从即日起,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一中的建设规划,至少要按在校生5000人的规模规划,按照实际需要征用所需土地。所需建设资金由国资公司筹措,由一中或教育局办理借款手续。五要加强领导,要求分管副县长一至两个月至少要对一中的工作进行一次调研,了解情况,县教育局要把一中的发展列为教育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半年召开一次办公会。同时,要求一中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交给的重任。六是要求县直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支持一中的发展。

这次现场办公会,标志着彝良一中改扩建工作暨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式启动,必将为彝良一中乃至彝良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楚雄市“知荣辱促和谐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活动启动

本报讯(楚雄市教育局王思金报道)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近日,楚雄市“知荣辱促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活动在永安中学正式启动。

楚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张学玉对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宣讲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语文课、历史课、思想政治課和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好宣讲活动;二要以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知荣明耻的传统美德,并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7天,14位宣讲员组成4个宣讲小组,奔赴全市15个乡镇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对于提高中小学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插上爱心的翅膀 托起教育的希望

本刊讯(五龙乡中心学校付余红报道) 近日,东方航空昆明维修基地员工共70余人来到师宗县五龙乡脚家箐完小开展“对比教育”和爱心助学活动。该活动通过捐赠飞机模型、教学用品,进行模型飞机表演等,让脚家箐完小的师生了解了航空知识,激发了受助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活动中,东航昆明维修基地的相关负责人代表东航昆明维修基地全体员工向脚家箐完小捐赠了一架飞机模型及价值6000余元教学用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东航工程师还向全校师生介绍了飞机的构造,讲述了航空知识。东航公司的部分员工还与脚家箐完小的特困生互赠礼物,形成结队帮扶。

师宗县教育局纪委书记赵建书代表县教育局向关心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生成长成才、关爱民族教育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东方航空昆明维修基地表示感谢!五龙中心学校校长柏七生希望全校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掌握过硬本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楚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

本刊讯(楚雄市教育局王思金报道) 楚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着力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提高全市教育系统办公室主任和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1月9日,楚雄市教育局召开了“楚雄市教育系统2007~2008年度教育宣传工作会”,来自全市15个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和通讯员以及局机关部分干部职工共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回顾了2006年以来的教育宣传工作,部署了今后的教育宣传任务。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向省内外、州、市各新闻媒体报送、发表教育宣传稿件近300篇。教育宣传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进一步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会上,楚雄市社科联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忠诚、楚雄州广播电台记者李陵、楚雄日报社要闻部主编杨登寿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和自身经验,就广播电视新闻、报刊新闻写作进行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教育系统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育工作的知名度,继续宣传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经验、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打下了基础。

玉溪市举办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

本刊讯(玉溪市教育局王韶琨报道) 近日,玉溪市教育局主办的玉溪市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闭幕,这次文艺调演共评出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各5名,特别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玉溪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的以“庆祝十七大召开,办人民满意教育——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全市首届中小学生文艺调演,通过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初选、初评,市级评委会认真评选,精选出了一批优秀文艺节目。这些获奖节目,凝聚着广大教师和同学们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点,体现了玉溪市艺术教育工作的水平,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玉溪市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玉溪教育的风采。玉溪市教育局李世华局长希望全市师生要乘着十七大的东风,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特别是作为玉溪人民,要传承聂耳文化和聂耳精神,不断开创玉溪艺术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生态,美丽、繁荣的新玉溪贡献力量。

楚雄州严把质量关

积极推进职教中心建设

本刊讯(楚雄州教育局邵永春报道) 州职业教育中心自2006年底开工建设以来,楚雄州严把质量关,将工程建设质量责任明确到人,严格管理程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通过1年的努力,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如期完成了征地拆迁。二是完成了5台合计容量4100KVA变压器、6777米高压输电线路、3500米低压输电线路、1707米施工用水输水管线、3500立方米蓄水池、2545米生活用水输水管线和施工单位用水水管线等项目建设工程。三是完成了工程建设地质勘察、7658米园区内道路、5100棵绿化树移栽和1056646.35立方米土石方开挖、回填、夯实等场地平整工程。四是建筑面积为6234.82平方米的成教中心和1965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已封顶,15504.4平方米的学生会堂即将封顶,16343.12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完成A区三层楼面、B区二层楼面施工,42821.38平方米的学生宿舍A区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其中第14幢学生公寓完成二层楼面施工,85119.89平方米的技工学校教学用房完成A区2幢和B区基础工程,工业学校教学用房完成3幢基础开挖和实验楼基础工程,职业教育中心综合楼完成部分基础开挖,58326.16平方米的民族中专教学用房完成基础开挖和基础实验区垫层浇灌。五是农业学校教学用房完成垫层浇灌,26664.26平方米的实验实训用房、6178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11774.48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1230.54米的楚双公路改道前期工程已经完成,即将招标建设。

陆良县强化调研工作

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本刊讯(陆良县教育局教研室王明见报道) 近日,陆良县继开展对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的调研后,将对全县小学学段部分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现状及教育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此次调研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突出常规管理这个重点,认真总结经验,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同时,通过分析现状,找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切入点,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促进学校、教师及学生和谐发展,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12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高等学校要面向现代化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必须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指高校配置一些高级的计算机硬件等, 还包括信息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整个过程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动性因素, 如果只有好的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 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将这些运用到教学里面, 就不能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师具有教育技术素养, 所谓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指教师应该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当代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分析

教师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我国的高校教师中, 除了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 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在读书求学以及工作期间没有受到过全面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针对这种情况, 通过集中培训、单独辅导、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对这些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首要的途径。

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 我国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不太重视

在很多高校教师观念里面, 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并不是很重要, 尤其是文科教师, 他们认为不通过信息技术支持, 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黑板上面板书教学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他们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没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 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不够, 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不够, 所有这些主观因素都直接影响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 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较低

中国很多高校里面, 熟练掌握教育技术的教师为数不多, 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特别是有些中老年教师, 只是会用计算机来打字, 上网, 最多做个简单的PPT, 其他高级的应用就不会了, 更不具有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三)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高

有的教师在使教育技术上课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非常注重技术的呈现方式, 但是太过注重技术有时就会轻视了授课内容;有的教师很多课件做的漂亮却不实用, 学生上课的时候只顾着看课件的布局排版以及色彩鲜艳的画面, 而对老师真正想要教授的知识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还有的教师把多种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 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结果因为没有经过很好的组织, 反而显得一团糟。

三、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一些建议

(一)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合现代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培训,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备将教育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有些教师对于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不太重视, 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教师参加培训, 比如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全部报销, 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额外的奖励, 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二) 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实践领域, 不是纯理论性领域,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教育技术能力。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一是集中授课模式, 将教育技术水平相近或需求相类似的教师编成一个教学班, 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进行集中授课培训。二是进行一对一特别辅导, 每个教育技术水平低的教师都配有一位技术水平高的老师进行辅导, 通过手把手的辅导使得受训教师的疑问能得到及时解决。三是学校定期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 要求参加比赛的教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能够采用示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展现形式, 使观看比赛的教师切实感受到教育技术的“魅力”。比赛后对表现出众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 鼓励教师积极的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三) 增强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众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教学的能力。

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 科学地、更优化地进行教学。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运用B B S、B LO G, 对技术问题、个人资源共享问题等畅所欲言, 教育技术培训者可以对教师进行积极的技术指导, 帮助教师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组织方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帮助每一位教师建立博客和个人网络教学网站, 使其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教育的世纪,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信息化教育。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 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才能跟上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步伐, 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才能提高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保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李秋青.浅谈提升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途径.农业网络信息, 2009.

上一篇:手法复位后下一篇:研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