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潜力

2024-10-09

整治潜力(精选8篇)

整治潜力 篇1

农用地整治主要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和权属调整,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升耕地质量, 改善生态条件, 降低生产风险, 从而实现农用地耕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其潜力内涵包括:新增耕地面积的数量潜力、提高耕地质量的质量潜力和提高生态条件的改善潜力。

一、农用地整治现状

全盟通过实施土地整治与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工程、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等措施, 坚守耕地红线, 实现了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目标。截止2010年底, 土地整治项目已涉及全盟5个旗县的55个乡镇。全盟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7个, 总投资9.22亿元。建设总规模5.12万公顷, 新增耕地0.57万公顷。

二、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

为科学测算兴安盟农用地整治潜力, 本次研究在前期阶段收集了全盟各个乡镇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兴安盟农用地分等成果及2002-2010年全盟已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等相关资料, 进行综合整治及分析。

土地整治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类型。以各乡镇可新增耕地规模、可新增耕地系数的平均值为标准依以下情形划分等级:1级:双指标不低于各自平均值;2级:可新增耕地规模不低于平均值, 可新增耕地系数低于平均值;3级:可新增耕地规模低于平均值, 可新增耕地系数不低于平均值;4级:双指标低于各自平均值。

按照行政区划, 以乡镇为基本测算单元, 全盟共计55个乡镇。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 全市现有耕地1269239.70公顷, 待整理农用地面积以全市现状耕地面积的40%-70%计算, 即728171.86公顷。

关键系数求取中运用样点进行测算, 在全盟5个旗县55个乡镇中, 尽量保证每个乡镇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农用地整治项目, 并在统计中剔除异常样点, 得到共计77个正常样点, 以此计算各个乡镇的新增耕地面积系数, 并以乡镇为单位, 计算各旗县及典型分区的新增耕地面积系数, 并对系数明显偏高实际的乡镇进行修正。

以计算出的各个旗县新增耕地面积系数与该行政区的待整治规模相乘, 计算得出该行政区的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 兴安盟新增耕地面积系数为8.38%, 全盟农用地整治净增耕地潜力为5.11万公顷。计算结果如下表:

三、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结果与分析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 兴安盟现有耕地126.92万公顷, 待整治规模为72.82万公顷, 全盟平均新增耕地率为8.38%, 计算得出全盟净增耕地潜力为5.11万公顷。

以新增耕地率计算出的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统计各旗县整治潜力, 兴安盟6个旗县中, 以嫩江右岸平原区和西辽河平原区的新增耕地率较高, 如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兴安盟各旗县土地利用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根据土地整治的特点, 将全盟土地整治区域分为两个典型土地整治区。

1.中东部丘陵平原区:地处嫩江平原和辽河平原边缘,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土壤以栗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地集中连片, 有水源灌溉保证。行政区划包括扎赉特旗和科尔沁右翼前旗。

2.西辽河平原区:该区域地势平缓, 水土资源优越, 气候适宜,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区域以草甸土、黑钙土为主, 土地熟化程度高, 有机质含量丰富, 光热资源充足, 地下水资源丰富, 能够满足井灌的要求, 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行政区划包括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

单位:公顷)

其中:Ⅰ级潜力区农用地整治潜力为200999.64公顷, Ⅰ级潜力乡镇有10个;Ⅱ级潜力区农用地整治潜力为223952.41公顷, Ⅱ级潜力乡镇有12个;Ⅲ级潜力区农用地整治潜力为59723.06公顷, Ⅲ级潜力乡镇有6个;Ⅳ级潜力区农用地整治潜力为243496.73公顷, Ⅳ级潜力乡镇有27个和阿尔山市全市。

四、确定农用地整治规划目标

通过以上潜力分析,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 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定嫩江右岸平原区和西辽河平原区为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2011-2020年共整治60万公顷耕地, 新增耕地约4.96万公顷, 平均每年补充耕地0.50万公顷, 近期土地整治规模为28万公顷。

五、确定规划期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

重点区域是在农用地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为统筹安排区域内耕地及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引导土地整治方向和结构, 实现土地整治长远目标, 所划定的区域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基于农业区划、生态区划、行政区划成果;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分部相对集中;土地整治潜力较大, 粮食单产提高幅度较大;农用地整治类型及其整治限制因素相对一致;一般不打破县级行政界限。

重大工程是在划定重点区域的基础上, 围绕实现规划目标和形成集聚规模效益, 以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整治任务, 或解决重大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域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土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 所采取的有效引导土地整治的活动的组织形式。重点工程可以在重点区域内安排, 也可以跨若干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应具有以下特点:土地整治规模较大;对实现规划目标起主要支撑作用;对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整治任务发挥主导作用;预期投资效益较好;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根据全盟各乡镇潜力等级分布特征, 考虑空间集中连片特点以及结合兴安盟农用地整治重点工程的规划内容, 确定以乡镇为单元的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

(一) 农用地整治的布局及重点

农用地整治应坚持资源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优先的原则。根据农用地现状分析, 结合土地利用的特点, 确定兴安盟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嫩江右岸平原区和西辽河平原区。该区域地势平缓, 水土资源优越, 气候适宜,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区域以草甸土、黑钙土为主, 土地熟化程度高, 有机质含量丰富, 光热资源充足, 地下水资源丰富。待整治耕地面积为98.74万公顷, 通过整治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7.02万公顷。

(二) 农用地整治重点工程

兴安盟本级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包括西辽河上游农村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项目区范围涉及全盟5个旗县的45个乡镇, 农村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包括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和扎赉特旗, 工程建设总规模为3.30万公顷, 新增耕地面积为0.30万公顷, 工程建设总投资为6.93亿元。

六、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兴安盟农用地整治现状和未利用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测算出兴安盟农用地整治潜力和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其中兴安盟农用地整治潜力Ⅰ级潜力区10个乡镇;Ⅱ级潜力区12个乡镇;Ⅲ级潜力区6个乡镇;Ⅳ级潜力区27个乡镇及阿尔山市。未利用地开发潜力Ⅰ级潜力区13个乡镇;Ⅱ级潜力区12个乡镇;Ⅲ级潜力区26个乡镇。Ⅳ级潜力区包括4个乡镇及阿尔山市。

对全盟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既要重视“量”的潜力又要重视“质”的潜力。同时,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二)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人员与队伍培养, 提升土地整治规划的科技支撑能力, 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体现土地整治目标的多元化, 结合兴安盟各地的实际情况设立全盟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和布局, 为下级土地整治规划奠定扎实、可行的基础。

摘要: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它对科学合理确定区域土地整治的目标与方针、划定土地整治区和指导区域土地整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宜农未利用地潜力研究, 可为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兴安盟,农用地,宜农未利用,整治潜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159号.

[2]关于开展我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及前期工作汇报.

[3]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

[4]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 2010.

[5]兴安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0-2010.

[6]兴安盟统计年鉴, 2006—2010.

整治潜力 篇2

现有耕地的整治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道路、沟渠、田埂等的综合整治所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对土地进行平整、归并规整田块,扩大田块规模,增大耕地有效利用面积;改变田块细小分散、田埂占地面积比重大的状况,通过土地平整、小田并大田、权属调整、田块规整等措施,可以降低田埂系数,并可以使原来难以利用的边角地变为便于高效利用的土地。

1.耕地标准系数

耕地标准系数,简单地说它就是单位耕地面积中净耕地(除去田坎、渠道、机房等农业服务设施用地后的耕地)面积的比例,在耕地整理潜力研究中它是待整理耕地经过整理后所能达到的一个标准耕地或者说理想耕地状态。耕地标准系数是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农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反映。耕地标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λ=1- S辅/S待(1)

式中:λ ——待整理区耕地标准系数;S辅——待整理区沟路渠田坎等辅助生产设施用地;S待——待整理区总面积。

调查对象内沟路渠田坎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计算公式为ΔS=(Ad-Ab)×S,式中:ΔS表示乡镇此项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公顷);Ad表示乡镇现状沟路渠田坎系数(%),采用实地抽样的方法调查得出;Ab表示沟路渠田坎标准系数(%),反映在实施土地整理完毕后调查对象区域内沟渠、田间道、生产路等面积所占区域内总面积比例的大小;S表示乡镇耕地整理区域总面积(公顷)。

2.耕地整理标准系数和实际耕地系数的确定

由于铁岭市历年耕地整理的数据不太全面,现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的方法计算得出λ值。首先设计出标准田块(如图1),田块宽度主要受排水沟和农田防护林间距的影响,一般为300-400米左右;田块长度主要考虑田间作业及管理要求,一般为500-700米左右。依据有关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田块规划设计标准,设定标准田块大小为350米×600米,面积约为21公顷。另外,有效耕地长度=标准田块长度-田间主路宽度-排水主沟宽度;有效耕地宽度=标准田块宽度-田间支路宽度-排水支沟宽度;有效耕地面积=净耕地长度×净耕地宽度;溝路渠田坎面积=标准田块面积-有效耕地面积;沟路渠田坎标准系数=沟渠道路面积/标准田块面积×100%,由此计算出具体结果。考虑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标准值会偏大一些,这里取Ab=4%,于是沟渠路田坎面积占耕地净面积的标准系数为Ab/(1-Ab)=4.17%,λ值为95.83%。

3.计算净增耕地系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结果,统计铁岭市的各区县土地中田埂面积,农村道路,沟渠和耕地面积,计算实际耕地整理系数。铁岭市平均实际耕地系数高于设定标准耕地系数,所有区县中只有银州区实际耕地系数小于设定标准耕地系数95.83%。

4.计算可增耕地的数量

计算各乡镇实际耕地系数后,依据耕地整治可增耕地数量的计算公式,在耕地标准整治系数和耕地整治实际系数的前提下,评价铁岭市可整治增加耕地的乡镇可增加耕地数量,各区县内可整理增加耕地乡镇增加耕地数量求和得到各区县的耕地整治的数量潜力。

从表2 可知全市通过对农村道路、田埂、渠道等地的整理,可增加耕地潜力为744.9公顷。其中铁岭县潜力最大,农用地整治可增加面积为381.9公顷,其次是昌图县,农用地整治可增加面积为152.1公顷,其他的区县具有的现有耕地整理的数量潜力较小,在100公顷以下。

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研究的浅思 篇3

近年来,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创新,我国土地整治事业得了快速发展,对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土地整治工作实践表明,我国的土地整治尚未形成系统的土地整治理论和成熟的实践技术,对土地整治相关理论技术还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的研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有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方向、分解落实国家下达的整治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布局安排,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研究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为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重点区域划分、重点项目选择、规划目标时序安排、各项任务指标分解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因此,深入进行土地整治潜力的研究,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土地整治潜力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土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使待整治的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2]。土地整治潜力可分为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整治理论潜力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理论上能够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及腾退的建设用地面积。整治实际潜力是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一定参数修正后所得到的潜力。土地整治理论潜力主要包括农村农用地及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城镇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土地复垦理论潜力、宜农未利用地开发理论潜力[3]。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相对性。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是相对于一定的土地自然条件和一定的整治技术而言的,在土地自然条件较好、整治技术较成熟的地区,土地的整治潜力就相对较大;相反,在土地自然条件较差、整治技术较不成熟的地区,土地的整治潜力就相对较小。因此,它是一种相对潜力。②具有针对性。它是针对于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特定土地用途下的土地整治潜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及不同用途的条件下,潜力测算的值就不一样。③具有综合性。土地整治理论潜力范围包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可利用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1]。

2 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的方法

2.1 农村农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方法

农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是在分析处理年度变更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农用地整治的对象、确定待整治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确定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系数、计算新增耕地数量。农用地整治潜力数量的来源:道路、沟渠、防护林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土地平整、小田并大田等增加耕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增加耕地计算公式如下:

ΔZ=α×Z (1)

公式(1)中:Δz为新增耕地面积;α为新增耕地系数;Z为待整理区域面积。

其中,耕地系数为测算的难点和关键点,采用如下的方法:①利用典型项目所确定的新增耕地面积系数作为该分区的新增耕地面积系数;②根据对农田调查分析可增加的耕地面积占区域可整理农田面积的比例,确定为新增耕地系数。③根据历年的耕地整理的项目的平均新增耕地系数。

2.2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方法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是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按照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的要求,通过采取生物工程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农村废弃、散乱、闲置和利用效率低的建设用地进行重建、拆迁、优化、更新,由此可推动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进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和增加可利用地面积的能力[4]。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常用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问卷调查法、相关规划腾退法等[5,6]。

(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根据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和规划期末农村人口与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乘积之差测算的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中:ΔS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Q为规划期末农村人口数,S现状为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B标准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该方法计算简便,但是测算时并没有考虑潜力转化的限制因素,测算结果往往偏大,因此在应用此方法时必须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进行系数修正。

(2)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参照相关户均建设用地标准,现状用地超过建设用地标准的部分即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3)中:ΔS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S现状为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A为现有农户总数;M为户均宅基地用地标准;R为宅基地占农村居民点的比例。

(3)问卷调查法: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各行政村的人口、经济、住房、基础设施条件等,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评价分析可能需要进行整治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同时结合土地现状条件及相关土地整治经验,确定新增耕地系数,参照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公式,计算可补充耕地面积[6]。问卷调查法测算的结果比较准确可靠,但是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4)相关规划腾退法:依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结合现状建设用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测算各乡镇可腾退的规模,并根据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经验,参照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公式,计算可补充耕地面积。相关规划腾退法测算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常作为一种辅助测算法。

2.3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方法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是指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对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城镇工矿用地进行改造,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的能力[7]。其潜力数量来源:老城区低层、低密度住宅、不符合城市规划需进行改造的城镇用地;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不符合安全生产及环保要求的工业用地;产业“退二进三”企业用地;根据城市规划建设需进行城中村改造的用地[8]。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方法有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法、人均住宅密度法、工业产出强度控制法。

(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法:根据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规划期末城镇人口数量与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乘积之差测算的潜力。

公式(4)中:ΔE为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E0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Et为规划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P0为规划期未城镇人口数量。

(2)人均住宅密度法:确定规划期人均住宅密度标准和城镇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估算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公式(5)中:ΔE为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潜力;E0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A为规划人均住宅密度标准;M为现状城镇人口数;P为规划城镇居住建筑用地比例。

(3)工业产出强度控制法:对工业区和工业项目的容积率、建筑系数、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估算工业区可节约土地的潜力。

公式(6)中:ΔE为工矿用地整治潜力;E0为工业总产值;A为工业产出强度提升空间。

2.4 土地复垦理论潜力测算方法

土地复垦理论潜力是现状遭受自然地质灾害损毁的土地和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塌陷、压占、挖损造成破坏的土地,通过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能够复垦为耕地和其他可利用地的面积。

土地复垦理论潜力来源有各种采矿损毁地、自然灾害损毁地、污染损毁地、废弃地等。土地复垦理论潜力的测算公式如上:

公式(7)中:ΔF为新增耕地面积;α为新增耕地系数;F为待复垦区域面积。

其中,新增耕地系数可以参照农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中的新增耕地系数进行确定。

2.5 宜未利用地土地开发理论潜力测算方法

宜农未利用地土地开发理论潜力是在考虑经济和技术合理性、生态适宜性的基础上,在当前利用方式下,可以实现的利用潜力[10]。宜农未利用地土地开发理论潜力来源:现状为草地、裸地、滩涂等未利用土地,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宜农未利用地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的测算公式如下:

公式(8)中:ΔK为新增耕地面积;α为新增耕地系数;K为待开发区域面积。

3 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1)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应充分考虑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土地整治潜力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制度与政策、科学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地整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坚持“实践第一,深入调查,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整治潜力大小。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在确定新增耕地系数时要综合考虑待整治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本身已有的基础设施状况等。

(2)要增强土地整理理论潜力测算结果的现实指导性。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活动服务。不能为测算潜力而测算潜力,而是要通过对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的调查和分析测算,为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重点区域划分、重点项目选择、规划目标时序安排、各村任务指标分解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3)要加快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的研究,充分挖掘土地整治潜力的丰富内涵。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的衡量标准较为单一,往往仅以增加的可利用面积的多少作为潜力大小。但是,土地整治潜力应该还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等多方面,在进行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土地整治理论潜力研究是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一项关键的前期工作,理清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概念、特征和潜力测算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潜力测算,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理论潜力,潜力测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伟.基于区域特色模式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7-28.

[2]张正峰,陈百明,董锦.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资源科学,2002(4):43-48.

[3]余峰,叶明珠.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构建思路研究——以芦溪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7.

[4]孟力,盖艾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研究——以德令哈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3(1):106-111.

[5]纪广韦,王瑷玲,朱忠显,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一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97-602.

[6]俞晓群,池静静.关于土地整治潜力测算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房地产,2013(20):58-62.

[7]郧文聚.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

[8]郑静.兰州市土地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

[9]王攀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供需及布局调整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45-46.

整治潜力 篇4

1 研究区概况

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N34°05′~34°41′, E105°13′~106°01′, 南北长73km, 东西宽65km, 总面积237 448hm2, 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为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有“羲皇故里”之称。1996~2010年, 全区城镇化率提高约12.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点用地由5 786hm2增加到7 046hm2。农村居民点面积在全区农村人口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依然呈增加趋势, 反映出全区农村土地仍沿袭传统的粗放利用方式, 集约用地尚未形成。

2 研究方法

2.1 理论潜力测算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主要使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是通过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所形成的理论用地面积的差值来计算整治潜力。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现状潜力和规划潜力两种。

2.1.1 现状潜力测算

现状潜力指按现状人口、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理论面积与现状面积之差形成的潜力, 反映现状人口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或复垦增加耕地的潜力空间,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S现状为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P标准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N0为现状农村人口。以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140m2为标准进行潜力分析。

2.1.2 规划潜力测算

规划潜力指按规划人口、规划用地标准计算的潜力, 其考虑了规划期内农村人口变动和用地标准两因素对整理潜力的影响, 以规划目标年人均用地标准和农村人口来计算, 表现的是规划人口条件下居民点整理的潜力空间。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Pt为规划农村人口总数 (人) ;P0为现状农村人口总数 (人) ;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 ;n为规划期 (年) ;ΔP为机械人口变动量 (人) ;At为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hm2) ;S为规划人均用地面积 (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 在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房屋质量和建房周期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 得出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m2·人-1) ;ΔA为规划潜力面积 (hm2) ;A0为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hm2) 。

2.2 现实潜力测算

理论潜力受区域自然、经济及社会等因素的制约。选取若干个指标建立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 (即农村居民点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 计算综合限制性修正系数, 并将计算结果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相乘, 即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增加耕地的可实现潜力。

2.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综合性、可比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以及代表性原则, 主要从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方面构建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3,4] (见表1) 。

2.2.2 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该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

2.2.3 计算潜力修正系数

由于各评价指标计量单位不同, 原始数据无法建立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型, 进行综合指数计算, 故需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实现无量纲化。正相关指标采用最大值标准化, 负相关指标采用最小值标准化。最终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各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值与相对权重进行加权, 计算公式为:

式中, Fi为某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潜力修正系数;Xi为某乡镇第i个指标分值;Wi为某乡镇第i个指标权重;n为指标个数。

2.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数量潜力评价与分级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是以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为标准进行分级的, 潜力系数内涵的确定是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规定, 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占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面积的百分比来确定, 其公式为:

式中, A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新增耕地系数 (%) ;S1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 (hm2) ;S0为农村居民待整理区面积 (hm2) 。

2.4 综合潜力评价与分级

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实施难度、资金需求量大、农民的接受程度、居民点的分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新农村建设、整村搬迁和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等多种影响因素,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级采用综合评价因子分级法[5] (见表2) 。

3 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潜力测算

结合公式 (1) 和 (2) 计算秦州区各乡镇农村建设用地现状潜力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划潜力。现状潜力总面积为2 356hm2, 其中现状潜力最大的乡镇为平南镇;规划潜力总面积为734hm2, 其中规划潜力最大的为藉口镇, 为85hm2;为合理确定秦州区各乡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需要综合考虑现状潜力和规划潜力。因此, 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现状潜力和规划潜力的权重, 并对打分结果取平均值 (见表3) , 现实潜力和规划潜力的权重分别为0.40和0.60, 经计算, 理论潜力为1 383hm2, 其中理论潜力最大的是藉口镇, 为158hm2。

3.2 现实潜力测算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可实现潜力修正系数的指标权重[6]。由表4可知, 自然因素权重值为0.421 9, 经济因素权重值为0.386 4, 社会因素权重值为0.191 7。

结合公式 (3) , 用理论潜力乘以修正系数即可以得到各乡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可实现潜力 (见表5) , 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可实现潜力为632 hm2, 皂郊镇可实现潜力最大, 为81hm2, 大门乡最小, 为5hm2。

3.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数量潜力评价与分级

结合公式 (4) , 以乡镇为分级单元, 新增耕地系数为分级依据, 将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划分为三级。由表6可知, 就数量潜力而言, 玉泉镇新增耕地系数最大, 为12.55%;大门乡新增耕地系数最小, 为2.04%。潜力级别为一级的乡镇有6个:玉泉镇、皂郊镇、平南镇、牡丹镇、藉口镇和杨家寺乡;潜力级别为二级的乡镇有4个:关子镇、太京镇、秦岭乡和天水镇;潜力级别为三级的乡镇有6个:华歧乡、汪川镇、娘娘坝镇、中梁乡、齐寿乡和大门乡。

3.4 综合潜力评价与分级

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综合分级选取了数量潜力、分散度、整体搬迁及新农村建设、空间规模指数以及群众意愿等多种因子, 采用叠图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划分为3级。Ⅰ级潜力区为整治数量潜力高、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分散、空间规模指数大、整村搬迁行政村以及群众基础好的区域。主要包括华歧乡、牡丹镇、平南镇、秦岭乡、天水镇、汪川镇及皂郊镇的大部分行政村。Ⅱ级潜力区为整治数量较高、空间分布分散的区域。主要包括关子镇及中梁乡的部分行政村。Ⅲ级潜力区为整治数量小及居民点空间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包括藉口镇、娘娘坝镇、太京镇、杨家寺乡、玉泉镇的大部分行政村及大门乡、齐寿乡的部分行政村。

4 结论与讨论

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类型应优先考虑空间分布分散、空间规模指数大、整村搬迁行政村以及群众基础好的区域。近期在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及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 宜在华歧乡、牡丹镇、平南镇、秦岭乡、天水镇、汪川镇及皂郊镇的大部分行政村进行安排。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不同于农用地整理,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 它的布局较为分散, 不能成片开发, 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 应结合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 适度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首先在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过程中, 充分考虑各地潜力级别对部分乡镇重点倾斜, 对其它乡镇的整治应予以平衡考虑, 以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开发;其次,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还建点的设置方面,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做到方便生产生活, 统一规划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再次应注重形成示范效应。由于农村建设用地项目整理很难形成规模, 如果有较大规模的区域, 应整合发改委、农业、林业和水利等相关部门资金, 进行集中投入, 形成规模, 打造示范点。

充分利用“占一补一”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精神, 建立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增减挂钩”机制, 创新农村土地整治新模式和运行保障机制, 为推行村庄土地整治提供资金动力机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石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研究——以惠民县胡集镇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8:16-17.

[2]杨建波, 王莉, 刘润亚, 等.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态势与重点研究领域[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 (1) :94-99.

[3]李银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 2012:25-28.

[4]杨庆媛, 田永中, 王朝科, 等.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04:23 (4) :469-478.

[5]曲衍波, 张凤荣, 郭力娜, 等.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7) :312-319.

嘉兴市南湖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篇5

1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根据二调数据库成果显示,南湖区土地总面积439.0566 km2,其中,农用地面积272.364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03%;建设用地面积132.199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11%;未利用地面积34.49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6%(如图1)。

农用地中旱地面积31.5035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57%,水田面积217.7467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95%;园地面积18.1671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67%;林地面积0.1793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07%;其他类型农用地4.7678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75%。

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5.7384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2.16%。城市用地42.9127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2.46%。其他建设用地33.5484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38%。

未利用土地中其他草地面积0.85942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49%;河流水面面积32.2930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3.62%;湖泊水面面积1.3403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89%。

1.2 特点

(1)耕地比重较大,土地利用率高。南湖区已利用土地404.5640 km2,土地利用率达92.14%。其中耕地面积249.250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6.77%,且分布散乱、不连片,人均耕地日趋减少。

(2)未利用土地极少,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垦荒运动,全区基本消灭了荒地。其他草地面积为0.8594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49%,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3)农居点相对分散,独立工矿用地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点多依水而建,沿河呈带状分布,较为分散,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89.78 m2。

(4)水域面积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南湖河流密布,全区水域面积33633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6%。

1.3 存在的问题

(1)人地矛盾日益凸显。耕地分布散乱、不连片,人多地少以及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南湖区各类用地需求的增长,建设将不得不占用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几乎利用完毕,补充耕地难度很大。

(2)长三角地区道路网建设,导致土地连片程度降低。过境的道路网客观上阻断了南湖区的内部交通,对南湖区的土地造成了切割,使南湖区的土地破碎化、分散化,这种破碎化的土地,对南湖区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极为不利。

(3)河道淤积严重,导致耕地面积下降。南湖区河网密布,河道众多,河道总长1595.55 km,由于地处潮水河段,河道淤积严重,河岸掏空、坍塌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耕地面积下降。

2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1 农用地

(1)划分测算单元。为保证潜力测算精度,在不打破行政界线的前提下,选择行政村为测算单元,南湖区共计83个评价单元。在行政村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到区,最终得到南湖区的农用地整理潜力。

(2)确定新增耕地面积。首先确定零星地物面积Q1,零星地物全部整理为耕地。再根据耕地中田坎面积Q2,计算出田坎可调整耕地面积。从而计算出新增耕地总面积。

农用地整理区中,零星地物总面积为56.5520km2,扣除用途规划管制区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后,零星地物总面积为47.6720 km2,零星地物全部整理为耕地。耕地中,田坎面积为2.5282 km2,由于坡度影响,不能全部转为耕地,因此新增耕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可整理耕地面积,Q1为零星地物面积,Q2为田坎面积,R为坡度系数(取值0.6)。代入数据,即Q=47.6720+2.5282×0.6=49.1891(km2)。

2.2 农村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可采用人均用地估算法和规划模拟法来测算。

(1)人均用地估算法[2]。主要依据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与国家或该地区实施的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按照潜力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现状潜力和规划潜力。现状潜力是根据现状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现状人口计算的整治潜力,表达现状条件下居民点整治的潜力大小;规划潜力是在预期规划期末的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或地区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出的潜力[3],反映的是规划状态中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空间。计算公式为:

△S=S现状-B×P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S现状为扣除的规划用途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后的农村屈民点的现状用地面积,B为规划期末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150 m2),P为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代入数据,即△S=49.8496-150×16.87/100=24.5446(km2)

人均用地估算法以规划期末人口、人均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变化为依据,测算过程有两方面容易出现偏差:(1)人口数据口径使用存在不确定性。根据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农村建设用地依据农业人口数量进行分配、使用,但在当前农业人口转移增多、两栖人口数量大,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农业人口和农村建设用地的相关性降低,农村实际居住人口,即农村人口更能反映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的效率情况。(2)测算中,如何合理使用两种数据,存在不确定性。

(2)规划模拟法。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等相关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的拆并安排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规模、空间布局的测算,有针对性地落实建设任务,既实现与有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更加明确建设用地可腾退的范围,潜力结果更具有现实指导性。

2.3 宜耕地后备资源

根据二调数据库并结合《嘉兴市南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全区未利用地面积3449.27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6%。规划至2020年其他用地调整为3425.88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0%。

(1)水域。严格保护公益性水域,全区水域面积3363.32 hm2,规划期间水域面积不发生变化。

(2)自然保留地。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85.94 hm2,规划期间因建设占用面积减少56.22 hm2,规划期末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29.72 hm2。

综上所述,未利用地在扣除规划用途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后,主要是根据周边以及邻近地物类型进行复垦,复垦规模小且复垦类型无耕地。因此,在未利用地整治方面成果并不明显。

3 小结

本次对于南湖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南湖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居民点潜力以及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分析,详细了解各个类型的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迫切需要,为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摘要: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耕地保有量大,土地空间制约严重,耕地垦造潜力十分有限,要适合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抓好本地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势在必行。通过对南湖区土地利用现状、利用特点、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以及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宜耕后备开发资源潜力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客观而真实地阐述了南湖区当前土地利用现状及后备土地整治潜力。

关键词: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参考文献

[1]韩姝娴.蚌埠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2]盖乐,蒋金豹,王世东,等.GIS技术支持下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分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59-65.

[3]宋伟,陈百明,姜广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30(11):1871-1877.

整治潜力 篇6

一、研究区概况

1. 自然地理条件。

望城区地处湘中东北部,湘江下游两岸,濒临洞庭湖区,隶属省会长沙,是长沙市新成立的第六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5′~113°02′和北纬27°58′~28°33′之间。东北与长沙市岳麓区、开福区、长沙县交界,南抵湘潭县,西接宁乡县,北连湘阴、汨罗。全区在2008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土地总面积为90 830.9公顷。

望城区整个地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东北部群山绵亘,区域内岗地面积较大;西北部为滨湖冲积平原区,土地平旷,渠沟纵横;中部多为丘陵岗地。

2. 经济社会条件。

望城区地处长江产业开发带的腹地和湖南省“一点一线”的战略区位,区位优势突出,被誉为“长沙市的后花园”。随着长沙市逐步走向特大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势必对望城县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达15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5.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 343元。

二、用地现状分析

1. 土地利用布局。

受经济发展格局和土地资源禀赋基础的影响,望城县各类土地呈不均分布。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靠近长沙市的几个乡镇。其中镇建设用在县城高塘岭、星城镇、黄金乡等,三个乡镇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824.94公顷,占全县城镇建设用地的73.5%;耕地主要分别在县域西北部地势较平坦的乌山、格塘、乔口、茶亭等乡镇;未利用土地中水域面积为5 890.4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72.86%,主要为湘江水面,未利用土地中可作为补充耕地后备资源的草地面积较小,且在各乡镇均有零散分布,集中规模开发可行性小。

2. 土地利用问题。

(1)重用轻养,耕地质量下降。传统耕作方法在全区范围依然普遍存在,受长期形成的靠天吃饭的观念影响,加上农业种植效益低下,农户自身对农地投入不高,仅仅依赖政府财政投资,使得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有所下降,不少地区存在着撂荒的现象。(2)城乡建设用地缺乏统筹利用,土地规划制定不合理。城乡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二元性”决定了望城县存在着城乡建设用地“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土地利用缺乏互动,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的增加而减少,不利于全县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加之,地方政府对于地区发展前瞻性不够,土地利用未能做到科学合理规划,造成不少地方出现项目建设用地紧缺和集体土地空置难以流转的矛盾局面。(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2004年全省闲置土地调查中,望城县尚有闲置建设用地268.5公顷,全县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单位GDP产出为25.15万元/公顷,虽在全省居于领先水平,但仍低于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人均农村人口居民点建设用地为244.14平方米,远高于国标(GB50188-93)150平方米/人的规划上限。

三、望城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主要包括增加耕地及其他农业用地数量、农村聚落优化的潜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力、土地增值的潜力四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的净耕地面积。

1. 研究方法。

本文对望城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计算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核算方法。依据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预期规划期末的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理论上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并将其与现状居民点用地的面积计算差值得到整理可获得的潜力面积[4]。

2. 农村居民点人口的确定。

结合望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2005—2020年),建立人口预测模型测算2020年的农村人口:

式中,Qt为规划年农村人口总数,Q0为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r为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t为规划期,△Q为人口机械变动量。

3. 农村居民点人均标准。

望城区各乡镇2008年现状人均居民点差别较大,但有11个镇街均超过了150m2的标准,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的规定,规划期末人均标准(见表2):

4. 农村居民点潜力预测。

在人口预测模型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望城区2020年各乡镇规划城市化率,可以计算出2020年望城各乡镇农村人口数量。

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化:

式中,Mi代表i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M现状i代表i单元农村居民点现状面积;M标准i代表i单元农村居民点标准面积。

最终可以计算得出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6 054.01hm2。全区各乡镇潜力值(见下页表3):

四、结论

1. 人均居民点用地超标,理论潜力巨大。

望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广量大,各乡镇人均用地都严重超标,具有很大的整理潜力。经测算,望城区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达6 054.01hm2,占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68.8%。

2.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合理可行的整理模式;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尝试开展挂钩指标异地市场化调剂[5];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注意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摘要:从望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布局出发,利用人均建设用地核算方法,计算得出规划期末望城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值,为未来望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整治潜力,人均建设用地核算,用地现状

参考文献

[1]孔雪松,刘艳芳,等.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8):296-301.

[2]严金明,钟金发,池国仁,等.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鞠军,王佳洁.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文献综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3):138-141.

[4]吕沛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2-33.

整治潜力 篇7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镇, 使农村宅基地闲置、“空心村”普遍存在。为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改变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的利用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布局, 有必要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 而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

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 国外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通过研究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等方面间接获取土地整理潜力的来源。国内学者则侧重于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 采用的方法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限制率法等。同时, 诸多学者通过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得到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 测算了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但上述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测算时极少考虑工程技术因素对整理潜力的影响, 而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以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 因此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自然、社会经济修正时应重点考虑工程技术因素对现实整理潜力的限制作用。考虑到中国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多以乡镇为地理单元实施, 因此基于乡镇地理单元的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与基础数据

1.1 研究区域概况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 地处闽东地理中心。市境东邻柘荣县、西连周宁县, 北接寿宁县、浙江省泰顺县, 南接宁德市 (蕉城区) 。东西相距37公里, 南北相距80公里。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计算, 2014年福安市总人口达67万人。201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6.51亿元, 增长11.2%, 县域GDP排名是闽东唯一一个进前十的县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3.77%。

根据福安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截止2014年12月31日 (统一时点更新数据) , 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80975.21公顷, 其中, 农用地面积154392.30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85.31%;建设用地面积9837.28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5.44%;未利用地面积16745.63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9.25%。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058.10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3.90%。其中, 城镇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分别为1987.28公顷和127.84公顷,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1.10%和0.07%, 主要分布于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和阳头街道, 其他乡镇城镇工矿用地量相对较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4942.98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2.73%, 主要分布在城阳镇、赛岐经济开发区、湾坞镇和甘棠镇;全市交通利用地面积2294.07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1.27%;全市其它建设用地面积458.11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0.27%。

1.2 基础数据准备

本研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福安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 2014年福安市统计年鉴。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数据来源于以乡镇为组织单位展开的实地调查。调查主要针对规模和人均、户均用地面积较大以及集聚程度较低的村庄。首先, 调查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为分析测算农村建设整治增加耕地系数和面积提供基础数据。接着, 调查各自然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闲置土地面积、户数、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当地宅基地标准及村镇规划对该村的安排, 为确定农村建设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布服务。在外业调查时, 按表1和表2格式填写外业调查内容。

2潜力测算模型与方法

本文拟采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中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它依据居民点用地现状和规划期末居民点用地的差值, 来估算出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潜力。

测算公式:

式中:Qt——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Q0——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ΔQ——人口机械变动量;r——人口自然增长率;t——规划期;St——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ΔS——潜力面积;S0——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ΔSg——节约用地面积;B——人均用地标准 (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 通过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收入水平、农居质量和农村建房周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调查, 结合《福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分析确定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α——节约用地系数。

3潜力测算与结果分析

3.1理论潜力测算和分析

(1) 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预测。根据公式①, 可知未来人口的发展规模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变动量。根据总体规划专题, 可知2020年福安市农村人口数为610569人, 各乡镇到2020年农村人口数分布情况 (见表3) 。

(2) 目标年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根据公式②, 可计算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参考《福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中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 最终确定至2020年, 福安市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为41.34m2/人。各乡镇人均用地面积详见表3。

(3) 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测算。经过前面的计算, 可知目标年农村居民点面积, 因此根据公式③可计算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计算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理论腾退规模, 具体 (见表3) 。

(4) 潜力分析。从上表可知福安市农村建设用地可腾退规模为2121.71公顷, 按照我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实践经验, 新增耕地的比例一般为40%。因此可以测算出可增加耕地面积为848.68公顷。整治潜力较大的乡镇为城阳镇、赛岐开发区和甘棠镇, 具体结果 (见表3) 。

3.2可实现潜力测算和分析

对于可实现潜力测算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法。

(1) 可实现潜力测算。考虑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比较复杂,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在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必须要看到,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发展, 农村人口将逐步向城镇转移, 其转移速度将大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是必然趋势。根据外业调查的结果,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可实现潜力, 具体见表4。

(2) 潜力分析。经调查, 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可实现的面积为1090.37公顷, 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76.77公顷。其中整治潜力较大的乡镇有潭头镇、城阳镇和坂中畲族乡, 可整治的面积分别为103.92公顷、100.74公顷和92.00公顷, 可增加耕地面积分别为41.57公顷、40.30公顷和36.80公顷, 分别占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总面积的11.03%、10.70%和9.77%;整治潜力较小的乡镇为湾坞镇。

4 结束语

以乡镇为单位, 根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可实现潜力的结果, 结合福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的等级, 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共分四级。

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四级分布的情况如下: (1)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一级区及分布。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新增耕地面积在1.34公顷以上的行政村划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一级区, 共涉及88个行政村, 全区可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526.89公顷, 可补充耕地面积210.76公顷, 主要分布在洋里村、洋沙溪村等。 (2)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二级区及分布。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新增耕地面积在0.68~1.34公顷之间的行政村划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二级区, 共涉及133个行政村, 全区可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402.14公顷, 可补充耕地面积160.86公顷, 主要分布在八斗坝村、洋中村等。 (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三级区及分布。把新增耕地面积在0.33~0.68公顷之间的行政村划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三级区, 共涉及78个行政村, 全区可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14.33公顷, 可补充耕地面积45.73公顷, 主要分布在八斗村、水门乡、大坪村等。 (4)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四级区及分布。把新增耕地面积在0.33公顷以下的行政村划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四级区, 共涉及87个行政村, 全区可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47.01公顷, 可补充耕地面积18.80公顷, 主要分布在溪西水库、东坡村等。

本研究从理论潜力和可实现的现实潜力两方面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 最终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将未来整个福安市整治潜力进行分级, 为合理安排整治潜力挖潜提供依据。但是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时空因素、政策变化等影响较大,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潜力能否转化为现实还有更多社会因素。因此在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工作中, 应注重尊重农民意愿, 保护农民权益,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做好部门协调与规划衔接, 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

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 2002, (1) :1-5.

整治潜力 篇8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和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然而在农村地区, 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还存在占地面积大、布局分散、“空心村”等问题, 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浪费。目前学术界针对农村居民点及其整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涉及潜力测算[1,2]、整理驱动力[3,4]、整理模式[5,6]、适宜性评价[7]及效果分析[8]等方面, 而关于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治研究还比较少。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 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估算整治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更加合理, 对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增加耕地面积,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法, 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 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 结合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方法, 划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等级。依据整治潜力等级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以此作为全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的依据, 也为类似地区开展整治研究提供借鉴。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秦皇岛市区西北部, 燕山东麓, 古长城北侧, 地处东经118°33′31″~119°36′30″, 北纬40°04′40″~40°36′52″间。北与凌源、建昌交界, 西和宽城、迁西连接, 南与迁安、卢龙相邻, 东与绥中和秦皇岛市区直接相连。地势程马鞍形,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青龙满族自治县为重要林业县和水果生产县, 林地面积1500km2, 水果种植面积270km2, 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3309km2, 下辖6镇19乡, 396个行政村。2011年全县农村居民点占地174.80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5.28%。按2011年青龙满族自治县统计年鉴人口计, 全县人均占地面积为179.75m2。高于《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 [9]中确定的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上限值150m2/人, 整理潜力相对较大。从各个乡镇农村居民点的情况来看, 由于受到地形、交通等自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用地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其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海拔较高, 地形复杂, 农村居民点分散;五大水系沿岸以及桃林口水库附近农村居民点集中, 规模较大 (图1) 。由于规划和管理的局限性,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粗放式外延扩张现象, 导致农用地被占用、自然村零星分散、居住环境及总体品味较差, 与经济发展水平及新农村建设要求不协调, 土地集约利用有待提高。

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研究用到的主要数据资料包括1∶100000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现状GIS矢量图, 1∶100000青龙满族自治县GIS行政区划矢量图, 青龙满族自治县各农村居民点高程数据集和《2011年青龙满族自治县统计年鉴》等。

论文的研究思路为结合GIS技术, 从自然、经济、社会等角度选取土地宜农性、森林覆盖率、高程、河流、农民人均纯收入、道路面积率、人均居民点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土地宜农性、森林覆盖率、人均居民点面积和道路面积率等指标利用Mapgis软件对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现状上图成果导出各乡镇农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农村居民点面积和道路面积等, 然后通过相应公式计算得到;河流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 然后通过操作Excel软件得到各村距离其最近河流的距离;海拔高度通过查阅青龙满族自治县各农村居民点高程数据集得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通过《2011年青龙满族自治县统计年鉴》获取。在收集到相关指标后, 采用因素成对比较法, 对上述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以乡镇为单位, 结合原始数据通过极值标准化消除量纲得到每一个乡镇的初步分值, 分别乘以相应权重并累加求和得到每个乡镇的综合分值。然后依据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出整治潜力等级。最后根据每一个潜力等级涉及乡镇的实际情况, 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从而为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联系紧密, 同时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家庭经济收入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人口的增长等都会影响农村居民点重新布局[10~13]。为了了解该地区居民点分布的特征和现状, 本文主要从自然、经济、社会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对于本地区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并估算其整治潜力, 进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整治方案。

3.1 自然因素影响分析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区位的首要因素。自然条件制约了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度和规模。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 境内中低山耸立, 沟谷纵横, 丘陵散布,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通过对青龙满族自治县各农村居民点高程数据集进行观察统计, 结果表明0~300m海拔内农村居民点数量占全部农村居民点的65.78%。同时青龙满族自治县内分布着五大水系, 居民点多沿河流分布。河流的走向不仅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而且影响着居民点的布局。本文在对青龙满族自治县主要河流提取的基础上, 以500m为间隔进行不同程度的缓冲, 然后和居民点现状进行叠加分析, 得到不同河流缓冲带的居民点分布情况, 当缓冲区域为500m时, 居民点面积占总面积的45%, 并随着距离的增加, 居民点的规模不断减小。可见高程和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3.2 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经济发展状况与农村居民点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主要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其生产力先进, 产业结构完善, 易于吸引较多的劳动力和就业人口, 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较大, 布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力也逐渐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小, 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 布局散乱, 并出现大量的空心村。青龙县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采矿业发达。众多水泥厂、建筑化工厂、金属表面处理厂、铁选厂分布在各地。同时利用山区地形, 青龙县成为著名的林业县和水果生产县。因此, 可以认为采矿业发达的地区和林果资源丰富的地区, 需要较多的劳动力, 居民点布局的密度和规模较大。例如以采矿业或以林果业为主的经济较为发达的青龙镇、祖山镇、双山子镇、肖营子镇、木头凳镇等的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0%。包含的行政村个数占全县总行政村个数的26%。可见经济条件对一个地区的居民点布局和规模有较大影响。

3.3 社会因素影响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基础设施和工商业配套不断积聚到中心城镇或中心村。因此, 越靠近中心城镇或中心村, 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越便利。同时, 由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难易程度不同, 农村居民点附近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影响着将来居民点的空间扩张。此外, 道路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和规模大小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在矢量图上对青龙满族自治县主要道路提取的基础上, 以500m为间隔进行不同程度的缓冲, 然后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现状矢量图进行叠加分析, 得到不同道路缓冲带的居民点分布情况, 当缓冲区域为500m时, 居民点面积占总面积的66%, 并随着距离的增加, 居民点的规模不断减小。

4 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是指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现有农村居民点进行拆村并点、内部挖潜、改造再利用等, 可能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 或可能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率、实现土地增值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的“富余”土地资源量。本研究中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际情况, 同时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 本文主要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对评价指标通过定量分析数量化, 依据定量结果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等将青龙满族自治县各乡镇分级, 依据分级结果分别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

4.1.1 自然因素

农村居民点分布受河流和高程等因素影响明显, 0~300m海拔内农村居民点数量占全部农村居民点的65.78%。农村居民点随着海拔的增加分布逐渐分散, 且整治潜力难度加大。农村居民点越靠近河流, 离水源地越近, 易于耕地和农民用水的需要。因此, 距离河流越近, 整治潜力越大。将农村居民点高程和距河流距离作为评价指标。其中, 通过查阅该地区各农村居民点高程数据集获取各居民点高程。以乡镇为单位, 求取各居民点高程的平均数, 作为各乡镇的高程;河流的走向不仅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而且影响着居民点的布局。因而本文在利用Arcgis对青龙满族自治县上图成果主要河流提取的基础上, 以500m为间隔进行不同程度的缓冲, 然后和本地区居民点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 得到不同河流缓冲带的居民点分布情况, 同时求取各居民点距最近河流的距离, 最后以乡镇为单位, 求取各居民点据河流距离的平均数, 作为各乡镇距离河流的距离。同时由于整治“富裕”用地可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 也可作为城镇或工业发展用地[14]。本研究从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际情况出发, 将土地宜农性和森林覆盖率也作为自然因素的评价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土地宜农性=各乡镇农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森林覆盖率=各乡镇有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4.1.2 经济因素

农村经济现状实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经济基础, 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能否实现, 资金成为制约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瓶颈之一。资金投入的多少与国家、地方和个人的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投资能力越强, 能够投入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资金越多, 越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开发[15]。同时, 人均收入水平高, 人们整治的能力和热情也较高。本研究中, 为全面反映青龙满族自治县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考虑到指标的可获取性, 选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评价指标。指标数据来自《2011年青龙县统计年鉴》

4.1.3 社会因素

一个地区内的社会条件越优越, 该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更易于操作, 更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体的支持。但社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很难准确地展现一个区域的全貌[16]。道路作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对居民点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通常人们喜欢将居住场所布局在便于出行的地方。基于交通越方便与外界的联系越便利, 以及人均居住面积越高整治潜力越大为依据, 本研究从数据可获性角度出发, 选取道路面积率和人均居住面积作为修正指标。计算道路面积率时, 考虑到需根据现有道路的情况在整理后新增耕地内布设规划田间道和生产路, 所以用农村道路和耕地面积之商反映各乡镇的道路通达状况。人均居住面积通过利用Mapgis提取后, 再除以青龙满族自治县2011年统计人口获得。

由以上从自然, 经济, 社会等角度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分析, 选取相关因子为评价指标, 见图2。

选取的各指标和原始数据见表1。

4.2 农村居民点现实潜力估算

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是指在目前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制度供给等约束条件下, 在规划期内可能实现的新增耕地面积。本研究中, 在已得到各相关数据基础上, 采用定量分析, 得到全县各个乡镇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潜力, 计算步骤如下。

(1) 本研究中从自然、经济, 社会角度选取因素指标来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 因此可利用因素成对比较法对潜力评价体系中的7个指标进行权重确定。首先将7个指标两两比较, 若甲较乙重要取值1, 同等重要取值0.5, 不如乙重要取值0;为避免指标权重为0, 与自己比较时取值0.5。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的应用有两个重要前提: (1) 因素间的可成对比较性。 (2) 因素比较的可转移性[17]。本研究中通过与同学相互交流探讨, 并在听取老师意见的情况下, 确定的各评价指标见表2。

(2) 利用GIS软件和Excel软件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测算, 并结合《2011青龙满族自治县年统计年鉴》, 得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潜力7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如表1) 。为保证每个评价单元的各项指标都在[0, 1]上取值, 消除因量纲不同造成的误差, 采用公式 (1) 计算[18]。

式中:Yij为评价单元各指标标准化值;a (j) , xj为当第j项因子指标与土地整治潜力正相关时, a (j) =1且xj=xmin;当第j项因子指标与土地整治潜力负相关时, a (j) =-1且xj=xmax;xij为各评价单元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xjmax为所有评价单元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xjmin为所有评价单元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3) 将各个指标权重 (表2) 与相应各乡镇评价指标标准化值之和相乘, 累加求和得到各个乡镇的综合分值。具体公式见公式 (2) 所示。

Fi为各乡镇整治潜力的综合分值。i=1, 2, ……, 25;

wj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j=1, 2, ……, 7;

fij为第i个乡镇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各个乡镇的整治潜力综合分值见表3。

4.3 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级

本研究中选取的7个指标较好的反映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各乡镇的居民点整治潜力。在已得到青龙满族自治县25个乡镇综合分值的基础上, 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的通常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土地整治潜力分级, 级别应不少于三级的规定。根据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结合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 将青龙满族自治县25个乡镇划分为4个等级。各乡镇等级划分见表4和图3。

5 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整治对策建议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包含着经济、社会、资源、空间等多种配置变化的一个复合过程, 也是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并逐步达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过程。从农村的长远发展来看, 经居民点整治后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都是可观的。但对居民点的整治从实际发展来看, 在实施中应注意各地的发展现状, 风俗习惯和群众意愿等。本文仅是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结合相应原则选取整治潜力评价指标, 根据评价指标的综合分值对各乡镇进行潜力分级。在潜力分级的基础上针对各乡镇级别分别给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对策建议。

Ⅰ级潜力区:该级别中包含的乡镇有青龙镇、肖营子镇、八道河镇等九个乡镇, 涉及151个居民点。之所以以56.50分为一级潜力区的划分下限, 一方面是采用聚类分析法的原理, 各乡镇综合分值在56.50处差异较大, 如双山子镇分值为56.89, 而土门子镇为56.28, 分值差异较大;另一方面青龙镇、祖山镇、肖营子镇、木头凳镇和双山子镇区域内实际情况较相似, 故以56.50分作为级别划分的界线。将上述乡镇划入Ⅰ级区是因为青龙镇、祖山镇、肖营子镇、双山子镇、木头凳镇有较明显的城乡结合部特征和较强的农村城镇化趋势, 整治潜力较大。因此这几个镇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紧密衔接, 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积极提倡建多层楼房, 集约化生活和生产设施, 从而推进农村居民点向城市社区转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青龙镇和祖山镇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关部门应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 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 防止因随意开采造成对地方的生态破坏;肖营子镇域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 整治工作中应注意对其进行看管和保护, 以防整治过程中对其造成破坏。八道河乡、干沟乡、大石岭乡和娄丈子乡划入一级潜力区主要是基于其人均居民点面积过大, 分别达到172m2/人、179m2/人、177m2/人和170m2/人, 可整治潜力巨大。这四个乡镇在整治工作中应注意对农村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的利用, 加大对空心村的开发改造。同时在整治工作中应注意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

Ⅱ级潜力区:以50分为二级潜力区划分的下限, 一方面是鉴于土门子镇、马圈子镇和朱丈子乡较一级潜力区整治潜力较小, 较其他乡镇整治潜力较大:另一方面考虑到划分级别的方便性。该区域内各镇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一定差异, 如土门子镇、马圈子镇和朱丈子乡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982元、4400元和5060元。同时该区域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较大, 分别达到184m2/人、170m2/人等。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多闲散地, 土地利用较粗放。同时该级别内道路通达度指数为四个级别内最低, 居民出行较为不便。农民自身有改变居住现状的意愿。区划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宅院过多过宽、宅基地面积普遍超标造成用地浪费的问题。此外, 也可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 使生活环境与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该区域应结合相应规划, 进行更新改造, 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 立足于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挖潜,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鼓励农户循环利用村落中的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同时, 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居住习惯、接受程度等与城市市民的要求不同, 居住社区的户型、居住面积、容积率、基础设施配套要多元化, 切忌“一刀切”。例如朱丈子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较高, 而人均居民点面积较低, 可适当提高居住社区的标准, 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人均居住面积可暂时维持不变。土门子镇和马圈子镇人均居民点面积过大, 应将重点放在缩减人均居住面积上。其中土门子镇可将整治出的富裕的土地用于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马圈子镇因为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乡镇, 对环境影响较大, 应注意将整治出的土地用于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方向上。

Ⅲ级潜力区:以40分为整治潜力三、四级的划分界限, 是在级别划分方便的基础上, 考虑到安子岭乡 (41.57) 和大巫岚镇 (38.85) 实际情况差异较大。该区域内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集中在3000~4000元左右, 整治资金筹集困难,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大规模整治的可行性较低;各个居民点规模较小, 居民点海拔较高, 多为400m左右。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高, 因此整治难度较大。应在前两级潜力区乡镇整治完成阶段启动本潜力区整治工作。总体来说该级别潜力区域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耕地资源不足, 乡村建设缺乏规划指导, 遗留问题较多。整治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积极保护耕地。具体来讲, 平方子乡、凉水河乡和七道河乡应将整治出的土地用于发展养殖, 食用菌等特色农业;隔河头乡应立足本乡实际情况, 合理布局产业园区, 促进产业集聚;茨榆山乡、七道河乡和安子岭乡等林业发展规模大, 但园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 园地面积小, 品种单一, 可将整治出的土地用于种植多种果树等。

Ⅳ级潜力区:从表1可以看出, 这类区域一般经济落后, 生产条件欠发达。地势较高, 离水源地远、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不配套, 极不利于行政管理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 思想观念较落后, 这些村庄的整治工作难度较大, 应首先考虑对该区域居民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加强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的宣传, 暂时保留预整治的居民点用地。可先在前三个潜力区整治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1) 本文通过利用GIS技术, 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从土地宜农性、森林覆盖率、高程、河流、道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等方面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程的增加, 农村居民点规模逐渐减小, 且数量渐减少;随着河流、道路缓冲半径的增加, 居民点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土地宜农性, 森林覆盖率越大, 农村居民点面积相对越小;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居民点面积越高,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相对越大。

(2) 本文针对青龙满族自治县25个乡镇, 利用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 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社会等三个角度选取土地宜农性、森林覆盖率、高程、距河流距离、道路通达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等7个指标科学测算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 并对各乡镇进行分等定级, 分析了不同潜力等级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可行性;提出的整治方案及调整方向为本地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保护并补充耕地、实行城乡增减挂钩、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青龙满族自治县整治潜力很大, 但各个乡镇潜力大小有所差异。应参考潜力分级, 根据不同乡镇现状采取最适合的整治模式, 明确整治时序, 合理规划, 先易后难, 系统性地逐渐完成全县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

6.2 讨论

(1) 本文所确定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等级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际情况确定。在对其他市 (县) 进行研究时, 要根据其研究对象的规模和发展来进行调整。

(2) 本文在整治研究中所作出的整治方案, 是根据划分的四个潜力区分别提出的。只是对各潜力区涉及到的乡镇的普遍情况给出了对策建议。考虑到各个潜力区内的乡镇实际存在的差异, 整治方案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各个乡镇之间的差别, 不能搞一刀切。同时在整治工作的进行中, 应注意充分听取当地百姓的意见,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摘要: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分别选取土地宜农性、森林覆盖率、高程、河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道路、人均居民点面积等评价指标, 计算了各乡镇整治潜力综合分值。以乡镇为单位, 划分整治潜力等级, 并相应地研究了各潜力等级区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得到的潜力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 提出的整治方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上一篇:汉译《论读书》下一篇:学生成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