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特烦恼

2024-10-08

少年特烦恼(精选5篇)

少年特烦恼 篇1

1774年,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 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作品。小说描述了一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的情感悲剧。市民出身的维特爱上了已经订婚的绿蒂, 他感到很痛苦, 想在工作中寻求解脱, 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贵族的傲慢深深刺伤了他敏感、脆弱的心, 维特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最后开枪自杀。作品反映了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 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19世纪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指出:“它的价值在于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1]144

一、情感偏激导致的“爱情”烦恼

歌德说过:“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进行创作的、导致产生《维特》的那种心情, 无宁是一些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情况。原来我生活过, 恋爱过, 苦痛过, 关键就在这里。”[2]12因为有相似的遭遇, 所以歌德把使他痛苦的一切以及时代的情绪全部倾泻在维特身上。维特的烦恼首先体现在情感上。8月30日的日记这样写着:“除了对她, 我再不向任何人祷告;除了她的倩影, 再没有任何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周围世界的一切, 在我眼里全都与她有着关系。”维特对绿蒂的痴情的确是深入骨髓, 可事实上, 绿蒂与维特之间并不存在爱情。因为爱情是男女双方强烈的依恋、向往以及无私专一的情感, 它是双方共同拥有的情感。细细研读作品, 我们看到绿蒂对维特的感情是友情, 而不是爱情。

有人认为绿蒂的婚姻是被迫接受的不得已的婚姻, 其实绿蒂与阿尔伯特的感情很好。与维特刚认识, 绿蒂就大大方方地告诉他自己已经和阿尔伯特订婚了。每当谈起未婚夫, 她总是那么温柔、亲切。流露出感到欣慰的神气, [1]16婚后她还是那么钦慕并尊敬自己的丈夫。就连维特也承认阿尔伯特是个十分善良、高尚的人, 绿蒂非常爱他。

而绿蒂对维特的情感是一种饱含亲切的同情、怜悯, 对于维特表现出的好感, 她表示了拒绝。阿尔伯特回来后, 维特行为怪异, 绿蒂曾对他说:“我求你行行好, 别再像昨儿傍晚似的做戏行不行!您那副可笑的样子真要命。”[1]43阿尔伯特下乡办事, 绿蒂给他写了便条:“亲爱的, 我的好人, 你赶快回来吧, 我怀着无比的喜悦期待着你。”当维特看了条子脱口而出“我有一会儿恍惚觉得, 它就是写给我的哟。”绿蒂听了不再言语, 样子似乎不高兴。[1]85听到他说出超越友情的话, 绿蒂就马上引开话题;她后来甚至劝告维特不要再苦苦恋着一个除去同情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的人, 希望他找一个值得爱的人。

维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你只能对朋友做一件事, 即让他们获得快乐, 使他们更加幸福。”[1]32但他在情感上的偏激行为却常常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烦恼、痛苦。明知绿蒂已经订婚, 但只要一瞅见阿尔伯特不在, 他就跑去绿蒂家;绿蒂结婚后, 他依旧常常登门。当维特在绿蒂房间时, 善良的阿尔伯特就走开了。绿蒂的父亲病了, 派马车接绿蒂过去, 维特第二天一早就跟了去, 以便在阿尔伯特不来接绿蒂时, 自己可以陪她回来。连维特自己后来都感觉到阿尔伯特不乐意看见他了。阿尔伯特希望绿蒂想法别让维特老来看她, 因为周围已经有人说闲话了。绿蒂下了决心要想一切办法打发他离开, 她有所迟疑, 也是出于对朋友的爱护, 怕维特难受。不难看出, 维特所谓的“爱情”烦恼并非源于真正的爱情, 而是他偏激的态度导致的情感困惑。

歌德认为感情是最重要的, 没有爱情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他的爱情观在维特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维特偏激、自私地以为自己爱绿蒂, 别人就不可以爱她;他甚至认为自己爱绿蒂, 把她从她丈夫那里抢过来是没有什么好谴责的。维特把一切寄托在爱情上, 为此把周围的整个世界都抛到了脑后, 他觉得没有了绿蒂只能选择死亡, 可以说是维特自己抛弃了自己。维特的偏激还表现在他对待因失恋而杀人的青年的态度上。他认为因爱杀人是无辜的, 为此他向法官求情, 为杀人者辩护, 甚至荒唐地恳求法官在有人出来帮助犯人逃跑时, 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说之所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是因为这部具有狂飙突进运动反叛精神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青年要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潮, 提出了市民阶级最为迫切希望改变的社会问题, 但必须看到是情感偏激导致了维特的“爱情”烦恼, 他对待感情的态度并不值得提倡。

二、等级森严是一个时代的烦恼

维特的烦恼还体现在他的市民地位上。18世纪末期, 欧洲正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封建割据的德国政治上依然实行君主专制, 保留着中世纪的森严等级, 但经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寻求思想解放的狂飙突进运动也已经展开, 市民阶级开始觉醒, 他们对自己在政治上无权, 在社会上受歧视的地位不满。他们渴望建立平等的社会秩序, 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常常遭到失败, 于是他们悲观、失望、伤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气氛中。它表达了青年一代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彷徨情绪, 这正是当时感伤主义思潮的现实基础。市民阶级出身的歌德对当时的社会充满了愤懑, 他认为“一个‘现存制度的朋友’就简直无异于‘陈旧腐朽制度的朋友’了。”[2]19维特的市民身份是导致他自杀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根本上看, 维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维特出身于市民阶级, 其前身是中世纪后期兴起的第三等级, 是独立于教士和贵族的自由平民, 他们有独立的经济基础, 但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维特家境优裕, 他喜欢绘画, 懂得希腊文, 生活富足、悠闲。在瓦尔海姆, 他常常坐在屋外饮咖啡, 读荷马, 也常常开怀畅饮、郊游、跳舞。他浑身充满活力却无所事事, 赏识他的部长总是劝他找个事做, 母亲也希望他有所作为, 但他不想被套上枷锁。维特是矛盾的, 他既痛恨贵族的傲慢, 也看不起小市民的虚荣, 抨击他们对贵族血统的崇拜, 但他自己也并非超脱之人。应该说维特潜意识里是重视贵族身份的, 否则他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 不会活得那么痛苦。当时的德国等级森严, 上层社会是不允许维特这种身份的人插足他们的圈子的。受到贵族的冷落后, 维特越发感受到市民阶级的可悲处境, 对社会越发不满。

维特所属的市民阶级的地位问题由来已久, 要改变受歧视的处境就必须起来改革社会。但他只是一味地消沉、抱怨, 不想去做什么来改变现实, 完全成了社会的多余人。市民阶级的痛苦并非维特一人独有, 他的自杀对于改变自身的地位没有太多价值, “这种反抗是消极的, 正体现了现实中德国资产阶级无力改变现状的软弱性。”[3]学会适应社会、改变社会才是可取的态度。

三、自杀乃长期心理抑郁所致

除了感情上的失意、受到歧视的市民地位外, 维特自杀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关, 可以说是他长期的心理抑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维特一贯郁郁寡欢, 动辄哭泣, 反复无常, 他喜欢待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你不是无数次地见过我从忧郁一变而为喜悦, 从感伤一变而为兴奋, 因而担惊受怕过么?我自己也把我这颗心当作一个生病的孩子, 对它有求必应。”[1]5此外他对于死亡有一种期盼。他睡觉时渴望不再醒来;他常常恨不得用子弹射穿自己的脑袋。在阿尔伯特家看到枪, 他竟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并对自杀发表了一番见解:“人生来都有其局限, 他们能经受乐、苦、痛到一定的限度;一过这个限度, 他们就完了。……正如我们不应该称一个患寒热病死去的人为胆小鬼一样, 也很难称自杀者是懦夫。”[1]49

贵族的歧视使他不愿意步入社会, 在感情世界不能如愿, 愤懑与忧郁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这一切使得他心力交瘁, 精神和谐被摧毁。他甚至想过杀死绿蒂和她的丈夫然后自杀。决定自杀后, 他派仆人去绿蒂家借枪, 当听仆人说枪是绿蒂亲手交给他的, 他狂喜不已, 因为他一直渴望从绿蒂手中接受死亡。维特的自杀不是偶然的冲动, 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病态所致的必然, 对绿蒂的感情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四、结束语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早期歌德的代表作, 作品提出了带有时代意义的问题, 其反封建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维特偏激、软弱, 无所事事, 消极厌世, 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会造成不良影响。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百折不回的精神, 年轻人更需要学会正确看待爱情, 学会面对人生的挫折与烦恼, 学会适应社会, 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庄辰, 郑国棠.生命之树常青——歌德如是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3]谭燧.外国文学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少年特烦恼 篇2

烦恼的形式有很多种,而我最近遇到了个比较特别的烦恼。那就是“爸爸有时会制止我接触妹妹”,这让我觉得烦恼。

因为妈妈曾讲过,当初生妹妹也是想让我多一个亲密的伙伴,可以跟她一起玩耍,玩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还可以让我给她讲故事,而且还可以教她识字和认识蔬菜等有趣的事情。

有时候,看到妹妹那张带小酒窝的脸蛋和胖乎乎小手,我很想多亲几下,可是爸爸却不让我多亲。这让我觉得很烦恼!还有的时候,我很想和妹妹在床上蹦蹦跳跳地玩,可是爸爸发现后就会生气地制止了,这也让我觉得非常烦恼!

虽然爸爸常跟我讲那些不让我亲近的原因,可是我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比如,我想亲妹妹的`时候,爸爸会就觉得我的唾液会粘到妹妹的脸上或手上,这样会很不卫生,可能妹妹也会觉得不舒服。可是我觉得,我亲妹妹一下她会更加喜欢我、更加爱我,对我这个哥哥也会更加的崇拜。还有,我想和妹妹一起跳的时候,爸爸就会觉得我长大了不应该到床上蹦,还可能挤倒妹妹或摔倒时压到她。可是我觉得,我和妹妹一起玩,她会更把我当做好朋友、好兄妹,长大后就会更亲密了。

可乐特烦恼 篇3

那日,我与玥玥同学受某预告片蒙蔽,双双奔赴电影院求震撼。然而开场后才发现该片只是和某知名网络盗墓小说重名,其实讲的是中二大叔大战外星人的故事。这就苦了向来只对悬疑惊悚感兴趣的我。在一干观众为男女主角死去活来的爱情落泪时我哈欠连连,在数名软妹被那3D的变异外星怪物吓得尖叫时我只想补一句:“喂!小怪兽,奥特曼喊你回家吃饭啦~”

看时间距离电影结束还有半个小时,我干脆掏出手机调暗亮度开始刷微博,一条两条三条……在我不知道第多少次打下“哈哈哈哈哈哈”的时候,忽觉左边有一道阴影闪过,心中顿时大叫“不好”。抬眼看去,果真被偷袭。当然,被袭击的并不是我。而是……我放在左边扶手上的大杯可乐……

额,它此刻稳坐在身居我左侧观影的一名汉子手里。该位不知名的同学似乎完全被剧情吸引了,表情随着剧情联动变化,或兴奋,或紧张,忽而咬牙切齿,忽而垂头丧气。其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手中紧紧地抓着我的可乐,不时抬手喝一口。

我……

同学你看电影看得这么投入你爸妈知道吗?反正我猜如果导演知道了一定会很感动的。

大抵是我仇恨的目光太炽热,该同学终于舍得转移头部朝向,看了我一眼。又或许是我满脸都写着“我要杀了你”的神情太过惊悚,于是我愣是眼睁睁地看着该名同学在影院中那昏暗的光线下,脸色从白到红再到白,最后小心翼翼地开口:“同学,你怎么了?”我沉默,用眼神示意他看手上。他随着我的目光看去,瞬间一滞,再慢慢扭头看向自己座位的左边扶手。那里,还有一杯雪碧,和他一起进来的雪碧。

“同学,”该汉子音带哭腔,“我我我……你你你你说怎么办?”

各位亲们!作为一名标准的吃货,如果你被抢了吃的,这时你会怎么办?我的回答是,neng死他啊!

于是我眼如利剑,面露寒霜,深吸一口气,大声(并没有!)斥责道:“算了,我不要了!”

“要不我再给你买一杯?”

“……不用了。”怎么可能真好意思向陌生人要饮料喝。

“你一会儿散场别走啊我再给你买一杯。”

“真的不用了我已经快喝完了……快看,结局了!”

该同学下意识地看向屏幕,分分钟又转回来,“不行我良心不安,你微信号多少?我加你。等你下次看电影时告诉我一声,我给你买饮料。”

同学你真是个认真负责四讲五美的好青年,我都要被你感动了呢。看来真是没办法了,那么!

“我不用微信。”

“……哦。”

不用期待了,没什么后续,散场我就跑了。别看我个子小,丢到人群里我溜得快啊!连玥玥都差点儿找不到我!哼!

另外,你以为这故事就终结了吗?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不知道我冲撞了哪路仙家,从那一日起,只要我去看电影,无论饮料放在左手边还是右手边,都一定会被身边的妹子(或汉子)喝掉!而这些人,我全——都——不——认——识!也就是说,我都不好意思要回来。故此,小妹在此真诚求教,请问有没有人能告诉我,看电影时饮料到底要放到哪里去啊?不要告诉我直接喝掉,有个名唤膀胱的家伙表示这样做它不开心会炸掉。在线等,急!

编辑/付洋

《少年维特之烦恼》之烦恼 篇4

《少年维特之烦恼》所描写的是18世后半叶的德国社会。当时的德国处于封建分裂,经济落后的时代,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濒临瓦解的前夕,封建贵族专横跋扈,穷奢极侈,教会人士虚伪腐朽,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男女青年婚姻不自由,整个社会如一谭死水。期间,德国的一些诚市知识分子和先进青年曾结成社团,奋笔疾书,抨击时事,他们崇尚自然,鼓吹个性解放和情感自由,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狂飙突进运动”,但失败后德国又陷入了一谭死水的境地。

这就是维特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现实情况,到处弥漫着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处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环境里,维特的悲剧,应是必然的结果。维特的烦恼,即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内心的痛苦。

这个平民出身的具有“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知识青年思维特征的维特,在只重视出身,权势,地位和等级的社会里,尽管有出众的才能,高尚的情操,奔放的热情,远大的抱负,仍不能避免处处碰壁,头破血流,他爱自然,爱人生,同情孤苦无依的贫苦人民,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里,却动辄遭人白眼,受人非难。他追求爱情的幸福,寻找志趣相投的伴侣,可惜和他情投意合的绿蒂已经属于他人,他所追求的只能是个美丽的泡影。他失恋了,也失望了。

可他在社会上的遭遇,却让他对社会的现实更加厌恶,对社会更加绝望。他刚到使馆工作,就遇到一个既无能又顽固的公使,公使是个按部就班、拘泥细节的人,不满意维特傲慢无礼,处处挑剔,动辄训斥。社会本就与他的理想相差太远,原本就伤痕累累的维特,在面临了社会的种种不公之后,对人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事业彻底失望,进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被迫在黑暗的现实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且,在那时,德国青年的生活和精神都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想要摆脱封建桎梏,却又没有力量,对社会都存在着普遍的消极萎靡情绪。所以维特的死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苦恼社会现实和当时没有反抗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维特的自杀也可以说是他不能认清自己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而爱情的失败恰巧成了他绝望的一个导火索。他作为一个德国觉醒中的知识青年,有着同时代一起前进的精神,有着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所追求的就是享受幸福,享受青春,享受爱情,享受现世生活的一切幸福。但是这些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却被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所扼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当时的德国社会,是被统治阶级所压抑的。维特对绿蒂的恋情自由而奔放,执拗而强烈,像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因此,维特用他单薄的力量与此抗争着,到了最后的遍体凌伤,最终绝望自杀。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中,使维特的自然、纯真和自由平等的人生追求具有了现实意义,这种狂飙突进式的理想与德国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导致了维特的自杀悲剧,也正是这种纯真美好的理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尽管维特以自杀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让人无法认同,但维特的人生故事仍然能够以真情打动人,这也正显示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不朽名著的永恒魅力。而且,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社会也是与我们思想有着冲突的,我们也会有和维特相似的烦恼,这时的我们,又是否有着和维特一样的勇气呢?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评说维特的死是对是错,但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让我们提起自己的勇气,用我们最美好的心灵与行动,让我们的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有一点的不同。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10级硕勋励志班

少年特烦恼 篇5

打板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场厮杀,一方是以疯狂著称的“宝能系”,一方是态度未明的安邦,被动应战的则是万科管理层阵营和站在他们背后的大佬华润。

目前战况如下:宝能强行上位:安邦又来“叩门”;华润默默无语;万科管理层到底是十分淡定还是心乱如麻未可知。

宝能上位 安邦叩门

时隔四个交易日,万科于9日再度被巨量买单封至涨停板,股价报19.55元,创逾7年新高。从11月30日突破上涨以来,万科A在8个交易日涨幅达35%。就在万科股价疯长之时,有人便嗅出了一丝硝烟气息。当时的传闻是“宝能系”的前海人寿在疯狂抢筹,目的是要与华润争夺万科第一股东。

前海人寿当时予以否认。然而,12月6日晚间的一纸公告确认了前海人寿花巨资“抢购”万科一事。公告显示,在与华润的争夺战中,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20%的持股暂居万科第一大股东。

万科方面似乎不为所动,旗下的《万科周刊》微信自媒体6日晚在解读“投资者最近增持万科,主要是看上了哪一点?”时,居然引用了“主要看气质”这一网络热门语,并附上董事长王石的艺术照,颇有举重若轻的意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8日万科又一纸公告祭出,揭示了上周股价大涨的另一个始作俑者——险资大鳄安邦保险。安邦不请自来,以举牌方式“叩门”万科。

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截至12月7日,安邦保险旗下产品合计持有万科普通股共计5.52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万科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官方回应:“公司股票是公开交易品种,买卖公司股票是股东自身的决定,非公司所能干预,公司亦不宜就此发表任何评论。公司的责任在于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保护每位股东的利益,无论其持股的多少。”

事件发展至此,暂时梳理一下目前万科股东排名: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宝能系”获得了20%的股权,暂列第一;华润股份持有15.23%的股份,屈居第二:第三位是代持公司HKSCCNOMINEESLIMITED,持有万科11.9%的股份;安邦以5%的股份额占据第四的位置。

险资为何钟情地产

“宝能系”前海人寿和安邦同属险资,两者同时青睐万科这一地产界中相当成熟的开发商,意欲为何?

站在险资的角度,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投资回报是其最基本的需求。而如今的险资投资中,权益性资产最被看好。

作为国内除了银行外唯一可以合法吸收民间资金的机构,保险公司特别是发展成熟者,普遍拥有海量的资金。而险资一般“胃口不小”,追求的更是是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入。

如此看来,保险公司近年来在地产界频频出手不足为奇。以万科为例,股权分散,资产优越,财务状况稳定,被险资盯上更是十分自然。

然而,冠冕堂皇之外,一些“阴谋论”正在发酵。

从宝能系的举动和表态来看,其隐隐透露出对万科控制权的觊觎之心。媒体报道称,接近万科的人士表示,从宝能系的举动能看出其做法早就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了,宝能接下来有可能成为万科一个长期的大股东。

中金公司报告也指出,理论上,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可以依照“长期控制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原则成为万科实际控制人,或能进入董事会对公司施加影响。

“搅局者”安邦图谋也不小,举牌切入战局,其较高的持股比例也将成为左右战局的重要力量。有观点称:“由于安邦举牌且不排除未来继续增持,这对于此次万科收购战显然构成了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只要安邦未向任何一方亮明敌友身份,便可以从中见机行事,处于最有利地位。未来其中一方提出不合理诉求,安邦都可联合另一方予以抗衡,变通自如。”

各方博弈 乱局如何演变

今年七八月间,宝能系曾一度增股至15.04%,以微弱优势超越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打破了万科近15年的股权平衡格局。在王石发出“强行入室的野蛮人”评价之后,8月31日,华润“应声”开始增持,持股达到了15.29%,超越了宝能系的15.04%,重夺第一大股东之位。

时隔3月之后,“野蛮人”再次上位,但这次华润是“真淡定”,至今一语不发。万科看来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御“野蛮人”谋权篡位。事实上,面对着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的局面,对于“野蛮人敲门”的预期,一贯强势的万科管理层早在一年多前便有警觉,并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改革加以防备。

去年5月28日,在万科B转H前的敏感时刻,一家名为“盈安合伙”的企业突击增持。盈安合伙实际上为实业合伙人制度的运作实体平台。截止万科今年三季报的数据披露,盈安合伙已持有4.57亿A股万科,占总股本的4.14%,

万科原大股东华润股份持股比例为15.29%;长期与万科管理层“并肩作战”的刘元生持有股份占总股本的1.21%;在加上盈安合伙持有的4.14%,三者合计也达20.64%。这一持股比例与当前“宝能系”可谓旗鼓相当。

此外,从万科2014年6月颁布的新版《公司章程》中关于“控股股东”和“表决权方式”的定义可看出,尽管彼时未预料到此后的“宝能系”入侵,但万科在制度层面对野蛮人“篡位”预期还是做了一定的防御准备。

下一步,宝能会否进一步增持,更彻底的暴露其潜在的控制欲?安邦难道就此安于其“搅局者”角色?万科会否引入新投资方狙击“野蛮人”?华润会否一直默默无为?未来可能性无限,在此错综复杂背景下,猜测万科未来归属何方,或为时尚早,只能走着瞧。

责任编辑/卢春燕

上一篇: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下一篇:老年人应警惕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