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技能教学控制(精选8篇)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是传统的科目,其具有健身目的、娱乐目的以及竞技目的,因此,在很多高校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通过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篮球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技术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承受能力没有进行考虑。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应付困难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适应教学的强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对高校篮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能够更好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文章立足于素质教育理念,对高校的篮球教学中改进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推动篮球教学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学习期待心理的含义及形成条件
作为一种心理反应过程,期待也是社会个体利用自身经验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能够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更好的对未来事物的发展和实际效果进行设想和预判,因此,其也是一种态度。学习期待心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的一种预判和设想,是一种心理效能,其能够对学习行为以及效果及性能进行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期待心理是其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学习兴趣增加的重要保障,因此,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期待心理是通过外部条件和内在动机结合形成,因此,内在动机是基础,外在条件是保障。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积极心态以及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就是其学习的动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推进其学习行为发展的一种导向。
2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促进学生期待学习心理生成的途径
2 . 1 更新教学观念, 将传统的强制式教学向着引导与启发式转变
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中,在应试教育思想理念的支配下,教学模式带有比较明显的强制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没有进行体现。很多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素质教育的承受能力没有进行重视,导致其在教学过程出现采取了高压教学手段,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对基础技术进行重视的情况。篮球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重视单边的知识流动,这样会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及互动性。很多的学生通常在身体素质方面比较差,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恐惧心理,同时,也会导致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掌握,这样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受到阻碍的情况。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中,在教学理念方面出现了偏差的情况,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节,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这样能够对强制性教学理念进行改变,以一种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篮球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对篮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篮球教学事业发展。
2 . 2 强化对篮球教学环境的优化,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高校篮球教学环境是囊括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相关设施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一综合整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的对应试教育理念进行适应,因此,导致篮球教学发展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导致篮球教学环境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整体性方面出现了缺失的情况,导致教学环境出现了没有生机和动力的情况,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出现了被限制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篮球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在学习期待心理方面比较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对篮球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整合非常必要,这样能够在教学思想方面更加的具有适应性,同时,也能体现先进性。高校篮球教学环境要更加具有生动性,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期待心理的形成,也要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空间。
2 . 3 注重对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培养, 促进其学习期待心理的有机生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重视,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学生兴趣也是学习期待心理的一种表现,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期待心理的形成,要提高其兴趣,这样能够更好的以此进行发展。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学习动机方面进行改善,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对身心健康发展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激发其对篮球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兴趣培养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3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继发于维护学生期待学习心理的对策
3 . 1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 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有机的优化与整合
为了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我国在教育领域实施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该教学模式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施意味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的全面开展,对传统教学思想的优化与整合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教学思想是基于应试教育理念而形成的,它强调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片面性与局限性,是造成我国教育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形成偏差的重要诱因。不仅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 2 注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 以便能够运用科学的手段加以有效有效的引导
高校学生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其心理状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种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期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与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洞察其心理变化的实质,对之加以科学有效的引导,进而提高调整策略的实际效应,推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
3 . 3 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目的, 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这是基础所在。构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一重要因素是期待心理,它对激发与维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起了重要保障作用。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篮球学习期待心理形成,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要不断创新篮球教学的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引导与促进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推动学生篮球学习期待心理的形成。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体育教学思想进行改变非常必要。篮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的科目,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篮球教学出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术传授更加重视的情况,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承受能力没有进行考虑,导致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难以应付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适应教学的强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对高校篮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决,能够更好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对高校篮球教学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未来发展策略,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推动篮球教学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多是重视学生的基本技术传授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导致篮球教学效果非常不明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式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因此,学生期待学习篮球技能的心理培养是解决篮球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键。文章对高校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期待心理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篮球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篮球,学习期待心理,激发,途径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2
关键词:高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编写技能;案例分析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了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的发展,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研室从2006年开始举办了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以及课时教学计划的评比,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就是笔者根据参加评比并获奖的单元教学计划案例谈一谈编写单元教学计划的一些技能。
一、单元教学计划案例
表1的篮球单元教学案例是笔者参加评比所选择的高中篮球选修一模块中的运球教学单元。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篮球基础不一,作为篮球的第一个选修,学习目标是通过层次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技术,因此学习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简单战术为辅,分别为传接球单元、运球单元、投篮单元和简单战术配合四个单元(表1)。
二、案例分析
1.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要素
从上面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般的单元教学计划都是以表格式呈现的,其包含的主要基本要素分为七个内容:(1)标题或引言,交待清楚是哪个学段哪一模块哪一单元,如上案例所示为“水平五篮球模块选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计划”;(2)单元学习目标,此教学目标有别于模块目标以及课时目标在两者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从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3)单元学练内容;(4)课时安排,这是单元计划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课时不能太多,以3~5个课时为佳,如案例所示,安排了5个运球课时;(5)重点及难点;(6)单元教学策略;(7)单元评价措施。这是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最为忽略的一个因素。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应有预设的各种评价方法的表述。评价可在每一课中也可像上述案例一样放在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
2.单元教学计划编制的步骤
单元教学计划是在模块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成的,其构建应突出目标统领内容的特征。在编写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单元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的配合,要根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考虑课与课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复杂学习内容要有跨课时安排(图1)。
3.单元教学计划编制的注意点
(1)厘清水平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以及课时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以模块→单元→学时这样一个序列构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方式,是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可供操作的一种教学设计。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许多教师还是感到十分迷糊、混淆、困惑和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厘清几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就用篮球选修教学举例说明(图2)。
(2)注重单元教学计划的承上启下的功能。模块中的单元通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但单元教学计划还需要具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衔接模块与课时计划之间的链接。如上述案例所示,篮球选修一模块18个课时被分为4个单元,前面传球单元、运球单元和投篮单元为3个独立单元,最后安排了一个简单战术配合单元。在运球单元下面又有5节课,其单元教学计划就是衔接模块与课时的一个中间纽带。
(3)确定单元教学设计中贯穿的主线。在单元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确立一条主线贯穿前后并串联之。主线就相当于一个绳索可以串联每一节课。例如在上述篮球运球单元教学中可以以技术的掌握为主线,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转身-运球急停急起-综合运用。除了以技能为主线我们还可以以目标达成为主线、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线等。
三、单元教学计划编写技能的提升
《学程设计》写道:对单元进行规划最大的收益就是教师头脑中将有一副“完整的图画”,根据图画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因此教师要进行单元教学计划的编写及编写技能的提升。
1.要不断的钻研教材及学生
要提升单元教学计划的编写技能,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住该单元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熟悉学生情况,把握住单元教材与学生发展的联系,熟悉学生情况;再次,要把握住该单元教材在各课时的分配。
2.要努力优化教学条件
编写单元教学计划之前要了解学生对该单元的基础及兴趣,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以及教具,优化教学条件,使单元教学计划更合理,教师心中更有数。
3.要体现教师的个性
在模块教学下,单元教学计划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就有不同的编写角度,如先学后教、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在单元教学计划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避免千篇一律。
4.要有一个层次性与整体性的观念
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该单元是前一单元的延续还是另辟蹊径,该单元在整个模块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这都是教师在编写单元教学计划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升编写单元教学计划技能的时候一定要具有一个层次性与整体性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论篮球教学技能的方法与技巧 篇3
1、篮球教学的改革
新时代篮球教学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 遗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立全新的教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深化, 篮球教学怎样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始终是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我们传统的教学当中,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者, 篮球知识技能的讲述者和实行动作的操作者, 一切是以教师为中心, 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篮球训练中的教学技巧
在教学当中, 教法是不定向的变化莫测的,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篮球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篮球技能的方式方法, 这样, 在篮球的教学中, 怎样将篮球技能的要点和技巧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并且运用是每位教师关心的问题, 对此问题我会对篮球技能展开如下的解决方案;
2.1、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篮球的动作要领并熟悉运用。
篮球运动中, 其动作要求是核心部分, 学生对动作要求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着篮球教学的成功与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解三步上篮时只是让学生记住口诀, “一大, 二小, 三高跳”, 当真正实践起来却有些困难。高校学生, 尤其是男生, 对于篮球并不陌生, 缺乏的只是知识的总结和正确的指导,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对于篮球的动作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如在“三步上篮”教学中, 教师示范做动作之后, 让学生分组进行模仿, 对于动作正确的提出表扬, 并让学生带学生来进行篮球实践, 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 总结篮球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其学习篮球的自主性。
2.2、有针对性的练习篮球动作。
在篮球教学内容中, 教师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且强化要领部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练习、实践, 总结经验等。如篮球教学中“运球后转身”一课时, 让学生在实践中大概领取其动作的要领, 之后强化练习和训练:平稳、快速转身、手拉球等动作, 在此动作中, 其动作要领在于:中枢脚上一大步的同时在身体侧前方下球。而学生在实践中对于手拉球和快速转身动作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作偏差, 因此, 教师在指导时, 应着重强调动作要领的正确性, 并针对学生在实践运球转身的动作进行详细分析, 并指导正确动作。提高学生练习效果, 加强动作要领记忆。
2.3、在篮球技巧教学中, 实施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从而加深对篮球技巧的掌握。
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枯燥、无味,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体育运动的真正用处和作用, 当体育运动课程是缓解压力, 纯粹是在玩, 没有知识含金量。大学生在篮球教学中, 大都呈现的状态是:热爱篮球的, 自己分组打篮球, 不打篮球的就堆在一起说话, 使篮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而体育教师想要让课堂教学达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 就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建生机勃勃、充满趣味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篮球技能教学的技巧很多, 关键是看篮球教学如何去运用和把握, 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让体育成为其终身的运动。
结束语:
新时期的创新教学, 需要教师有着一定的教学机智,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反应灵敏, 以不变应万变, 人文性、灵活性地实施教育, 创建科学的教学模式, 理论联系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 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篮球运动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摘要: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 所以教育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篮球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也确立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创和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激励学生对篮球的吸引力, 使得教学和技能素质全面发展。达到篮球教学的健康目的, 实现“健康第一”,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篮球教学,方法,技能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竞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科学.[2]曹竞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科学.
[3]黄明举.从休闲体育视角谈广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3]黄明举.从休闲体育视角谈广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
[4]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4]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4
一、“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在篮球教学中的解读
在新课标中,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共有6个。每个目标内容可简括为:单个动作 (水平一) 、组合动作 (水平二) 、基本技术 (水平三) 、技战术能力 (水平四) 、运用能力 (水平五) 、比赛 (水平六) 。各水平目标依次由简到难, 由易入繁, 环环相扣。不难发现, 从水平一到水平六, 最终目标还是要求能够比赛。也就意味着, 不管是简单的技术还是战术, 其学习的方法除了要满足该年龄段特点外, 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掌握一项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或将来能够在比赛中运用的技能。也只有这样, 才算是真正地掌握。学生们有了这样的“真功夫”, 才能在实战中体会到篮球带来的乐趣, 才能产生继续参与的需求, 从而自觉长期参与篮球运动, 这也恰恰是新课标中“终身体育”思想的体现。要做到这一点, 仅靠某项动作的机械重复练习是实现不了的, 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配合以适用于相应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将实现“水平目标”的竞赛元素融入到教学方法中去, 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尤其针对1~2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敏感时期, 肌肉群发育不平衡, 对精细动作的掌握较差;同时, 他们对体育活动又充满好奇与兴趣, 喜欢模仿运动中的各种动作, 在该阶段的教学就要紧扣“水平一”中“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的培养目标, 将复杂的运动技能有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技术动作, 并配之适合学生身体特点的游戏、情境, 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多采用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法
(一) 情境化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化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设置相关的故事情境、语言情境、场地情境、想象情境, 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具有情绪色彩的场景, 让学生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同时, 引导学生兴趣指向学习内容, 产生优势兴奋中心, 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在情境教学的实际操作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硬情境 (如场地、器材等) 和软情境 (如教师语言、氛围等) ;并通过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进而对这些情感体验进行调控, 以提高教学效果。[1]
1. 名称:
支援前线 (运球过障碍练习) 。
2. 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 假设每位学生都是准备支援前线的队员, 以“前线告急”的战争故事为主线, 模拟支援队完成任务的情境练习运球过障碍。
3. 要求:
(1) 练习前通过讲述革命战争故事引出支援队的话题及支援情境:前线告急, 接到紧急任务, 需马上集合出发支援。由于前线地形复杂, 只能单人运球变向绕过障碍才能到达前沿阵地, 提议大家也来体验一下战争时期后援部队的任务, 鼓励学生们要英勇善战 (灵活变向) , 大胆突破。于是各小分队开始分头组织支援接力竞赛, 响起《保卫黄河》歌曲;
(2) 底线即为前沿阵地, 障碍物在球场上以5~6米间隔为宜;
(3) 学生在经过障碍物时, 可选择任意方向;
(4) 要求携带支援物资即运球行进, 整个运球过程不允许持球跑动, 中间如出现运球失误, 可将球捡回到失球位置继续运球开始;
(5) 运球时, 手指触球, 手心空出;
(6) 鼓励学生大胆发力拍球, 在控制好球的情况下加快速度;
(7) 各分队以在规定时间内成功输送人员与物资 (运球) 到底线的多少排名。
4. 特点:
(1)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利用学生喜欢竞争比赛的特点进行教学, 以情境练习的形式组织练习, 使得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 对练习始终保持热情;
(2) 通过与故事化的情境练习结合, 激发学生参加运球过障碍练习的兴趣, 有效地完成运球技术强化的练习;
(3) 在练习中使学生对运球变向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同时对学生的灵敏度、协调性进行了训练;
(4) 通过相互竞争、合作比赛, 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 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玩”中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将“游戏”和“教学”巧妙结合,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调动起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使他们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取运动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同时, 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 还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 将竞赛性质的内容与游戏相宜融合, 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竞赛中获得更好地增强体能、提高动作技能水平的效果,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 名称:疯狂的兔子 (施压情况下的投篮练习)
2. 方法:
一方作为猎人在罚球圈附近投篮, 一方作为兔子从底线出动去拍打猎人, 猎人在被兔子接触前投篮命中即为获胜, 反之则为失败。
3. 要求:
(1) 猎人队和兔子队各3人 (可适当增加人数) , 一条直线上的兔子和猎人为一组, 共计三组;
(2) 猎人在指定位置连续自投自抢, 兔子则从底线以蹦跳的形式向同组的猎人行进;
(3) 猎人出手投篮即游戏开始, 兔子可连续蹦蹦跳跳向猎人冲去, 以下情况除外:如投篮球进, 同组的兔子即被猎枪击中, 将该组换新一组重新开始;如投篮未进但击中篮圈, 同组兔子需暂停行进3秒钟;
(4) 猎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位置投篮; (5) 安排三名裁判对3秒计时进行把关; (6) 兔子和猎人可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4. 特点:
(1) 将兔子拟人化, 以猎人与兔子之间的较量为游戏背景, 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提高了练习效果;
(2) 对投篮练习者施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投篮动作的强化和实战应用;
(3) 时间的重要性使投篮练习者把握每次投篮机会, 充分体会投篮动作, 并增加投篮练习的密度;
(4) 在练习投篮的同时, 对学生的下肢力量也进行了训练;
(5) 通过猎人之间的合作比赛, 增进协作、配合的意识。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新课标中水平目标而设置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管窥之见。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 应在课标指导下, 将学习和游戏、情境有机结合;同时, 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与之匹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去积极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毛振明.新课改后中小学体育课教案存在的问题[J].体育学刊, 2010 (1) :66.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5
因此, 笔者以篮球跨步投篮为素材, 探讨素质教育环境下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进而探讨不同教学法对篮球跨步投篮的保留效果与迁移效果的差异。
1. 跨步投篮和三种教学法定义
跨步投篮是投篮技术的一, 指持球队员利用跨步摆脱对手的封锁后而进行的投篮动作, 包括一步与二步跨步, 三步以上即属犯规动作。跨步投篮的投篮方法有:肩上推投与低手托投两种方式, 其动作过程为跨步同时从教学者抛球后接球而跨步 (左脚起跳, 右脚落地) 跃起投篮。
整体教学法, 也称为完整教学法, 指要将所要学习的教材, 从头至尾, 做全面的反复学习, 直到完全熟练为止。例如教学掷标枪时, 从持枪、助跑、转体至掷出的全部动作, 一次学习完成。对于篮球教学而言, 是指篮球教学者抛球给学生, 学生助跑跃起在空中接球, 立即跨一步后跃起采用推投或托投方式的连续动作。
渐进分段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先学第一段即运球, 再学第二段即跨步, 一步、二步皆可, 然后运球与跨步联合学习。待学会后再学习第三段, 即篮球投篮动作。当篮球投篮动作学会后再将运球、跨步与投篮联合学习, 直到全部动作学完为止。对于篮球教学而言, 渐进分段教学步骤为第一次教助跑, 第二次教拿球跨步, 第三次教助跑和拿球跨步, 第四次教投篮, 第五次教拿球跨步和投篮动作, 第六次教助跑、拿球跨步和投篮动作。
篮球逆进分段教学法指将学生所欲学习篮球的整体动作, 分成四段, 即运球、拿球、跨步与投篮四段。第一次先教最后一段, 第二次教最后一、二段, 第三次教最后一、二、三段, 第四次教全部联合技术。
2. 方案设计
从××市××中学2009-2010年度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24个班共500人中, 选出完全不会跨步投篮的男生共90人为研究对象。就技能水平而言, 他们属于初学阶段, 并未具备任何篮球技能, 以男生为限制, 且自愿参与实验。就选定研究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而言, 只针对篮球基本项目跨步投篮分三组实施整体教学法、渐进分段教学法和逆进分段教学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三种不同教学法对跨步投篮学习效果差异检验
由表1受试者篮球技能学习效果显示:就篮球跨步投篮学习技能而言, 整体教学法组、渐进分段教学法组与逆进分段教学法组的后测成绩分别为:2.4312±1.6121、3.2345±1.5632、2.6210±1.5861。因此, 根据实验比较得出其三种不同教学法的效果次序如下:渐进分段教学法组最优, 逆进分段教学法组次之, 整体教学法组又次之。
为了比较三种不同教学法对篮球跨步投篮学习效果的差异, 其变异数分析如下:
*F.95 (2, 87) =3.114
由表2统计结果得知:F值并未达到查表值的显着水平。故受试者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在三组不同教学法间, 并未存在显着差异 (p>0.05) 。亦即:三种不同教学法对于学生跨步投篮技能的学习虽以渐进分段教学法学习效果最佳, 逆进分段教学法次之, 整体教学法最劣;但此三种方法的中, 并未存在显着差异, 亦即这三组教学法间变异情形不大。因此, 不需作“事后比较”。
3.2 三种不同教学法对跨步投篮保留效果差异的检验
由表3受试者跨步投篮技能保留效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就三组不同教学法组学生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保留效果而言, 整体教学法组、渐进分段教学法组与逆进分段教学法组的测验成绩分别为:2.5497±0.6287、3.2312±0.7399、2.8878±0.7701。因此, 在篮球跨步投篮技能保留效果方面, 其三种不同教学法的优劣次序如下:渐进分段教学法组最优, 逆进分段教学法组次之, 整体教学法组又次之。故跨步投篮技能保留结果与后测实验结果, 其教学法的次序一致。
为了比较三种不同教学法对篮球跨步投篮保留效果的差异, 变异数分析如下:
*F.95 (2, 87) =3.114
由表4统计结果得知:F值并未达到查表值的显着水平。故受试者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在三组不同教学法间, 并未存在显着差异 (p>0.05) 。亦即:三种不同教学法对于学生跨步投篮技能的保留效果, 虽以渐进分段教学法最佳, 逆进分段教学法次之, 整体教学法又次之;但此三种方法之中, 并未存在显着差异, 亦即这三组教学法间变异情形不大。因此, 不需作“事后比较”。
3.3 三种不同教学法对跨步投篮迁移效果差异的检验
受试者学习结束后经过五周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的统计结果如表5:
由表5受试者学习结束后经过五周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就三组不同教学法组学生的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而言, 整体教学法组、渐进分段教学法组与逆进分段教学法组的测验成绩分别为:2.3587±0.7985、3.1076±1.5421、2.6598±1.0123。因此, 在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方面, 其三种不同教学法的优劣次序如下:渐进分段教学法组最优, 逆进分段教学法组次之, 整体教学法组又次之。故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的测验结果与后测结果、保留效果的教学法的次序一致。
为了比较三种不同教学法对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的差异, 所作的变异数分析如下:
*F.95 (2, 87) =3.114
由表6统计结果得知:F值小于查表值的显着水平。故受试者篮球跨步投篮技能的迁移效果在三组不同教学法间, 并未存在显着差异 (p>.05) 。亦即:三种不同教学法对于学生跨步投篮技能的迁移效果虽以渐进分段教学法学习效果最佳, 逆进分段教学法次之, 整体教学法又次之;但此三种方法的中, 并未存在显着差异。因此, 不需作“事后比较”。
3.4 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获得以下结论:
(1) 对初学者学习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而言, 由平均数观察:渐进分段教学法与逆进分段教学法皆优于整体教学法, 但差异未达显着水平 (p>0.05) 。
(2) 对于初学者在篮球跨步投篮技能保留效果, 间隔四周实施后测, 所得到的保留效果并无显着差异 (p>0.05) 。但自平均数观察, 三种不同教学法以渐进分段教学法组最优, 逆进分段教学法组次之, 整体教学法组又次之。
(3) 对于初学者在篮球跨步投篮技能迁移效果方面, 所得到的结果并无显着差异 (p>0.05) 。但自平均数观察, 三种不同教学法以渐进分段教学法组最优, 逆进分段教学法组次之, 整体教学法组又次之。
(4) 对初学者的跨步投篮技能习得效果比较, 具有分段性质的学习, 效果较优。这与分段学习具有的分解学习及细部学习的特性, 更具有技能熟练的成效有关。
(5) 就本研究中篮球技能学习效果而言, 可运用渐进分段教学法及逆进分段教学法于跨步投篮技能的教学中。
4. 结语
总之, 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跨步投篮技能教学, 以三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三种不同教学方法, 对跨步投篮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 对于在体育教学上如何开发学生体育潜能、形成正确知识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为体育教学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任秀安.浅析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5.
[2]刘建中.成都市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期待视野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6.
[3]尹清民.三步上篮五步教学法——同胡思诺等老师商榷[J].体育教学, 2001, 6.
[4]杨孟武, 张伟光.如何提高初学者行进间投篮效果[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3]张育峰.完整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7, 6.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技能训练,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专业唯一的师范专业,是体育师资培养的主要基地,承载着我国体育教育师资健康发展的重任。多年以来,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规范操作等环节。由此导致了社会普遍反映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当前,尽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全部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但是绝大多数仍旧从事与体育学与训练有关的工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既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也是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篮球课是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内容。篮球专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经过篮球普修之后,选择继续深入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全面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的课程,在国内所有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都开设了该课程。在以往的篮球专修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教学技能训练仅限于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掌握的教学技能少,运用的机会更少,因此,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存在机遇,把学生的就业适应,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积极探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为实现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化提高学生技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为研究对象。根据实践研究需要,在重庆三峡学院2011级和2012级篮球专修班教学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了有关篮球专修教学、教学技能、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该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与教育教学专家、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获取他们对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之间衔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学习目的,为该文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1.2.3 教学实验法
实验过程:在篮球专修教学的3个学期中,每学期实施教学技能培养,第一学期进行制订教学文件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编写教案;第二学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训练,学生先组织准备活动教学,熟悉后进行专项技术教学;第三学期进行教学技能综合运用和提高,学生在随机抽取教学内容进行完整教学实践,其次外出到万州区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实习。每学期技能培养部分计入期末总成绩。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重庆三峡学院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地,地区体育以篮球项目最为普及。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已为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其中篮球专修学生在地区中小学篮球教学训练及区域篮球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开设在第4至第6学期,共256学时。
2 . 1 学生选择篮球专项的基本情况
受地区体育传统的影响,选择篮球专项的人数比其他专项多,2011级篮球专选班人数达43人,2012级多达65人。由于两个年级学生进校之前接受过篮球专项训练的人数少,运动经历和运动水平相差不大。学生选择篮球专项的动机与就业意愿基本一致,绝大数学生选择的动机是为了学习、提高篮球技术和立志当一名篮球教师或教练;同时,在就业意愿方面,绝大多数专选学生意愿选择当一名体育老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教学中,紧抓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前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 . 2 篮球专修课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与措施
2.2.1 技能训练内容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训练来实现,同时教学实践作为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联系的纽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技能培养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篮球专修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制订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实践和教学技能综合运用3个部分,具体如表1。
其中,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编写教案属于制订教学文件,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特别强,需要学生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才能完成。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环节则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形成。
2.2.2 技能训练措施
(1)指导学生制订篮球教学文件。
体育专业学生长期参与体育技能训练和室外活动,他们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但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好动恶静的生活习惯导致他们忽视理论学习,动笔写东西更加困难。同时,以前没有重视该项工作,学生除了教案,其余的教学文件知之甚少,制定教学文件时空白。在第四学期,集中指导学生学习和参与制订教学文件,在教学文件制订过程中,教案是重点。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放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
具措施为:老师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初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给每一位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再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学文件。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阅读专业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同时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一些问题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对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如:学生在教学目标中往往把学段甚至超学段目标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出现层次混乱;把讲解法和示范法教学合并为讲解示范法。
(2)课堂教学实践技能训练。
体育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口令、讲解、示范、教学组织队形安排与调动、发现和纠正错误,以及课堂管理等。
具体措施为:在第五学期,学生按照整队集合——徒手体操教学——体育游戏教学——教学讲评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给定时间为25 min。在训练初期,学生在口令节奏、动作示范、讲解和队伍调动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比如,集合队伍时位置选择、场地利用和避开干扰、阳光等方面问题突出;讲解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动作示范时示范面、示范位置、距离选择不当。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次学生实训结束,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细心观察能力,同时进行了教学评价训练。
(3)篮球教学技能提高和实践运用。
学生的教学技能形成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全面的综合训练,才行形成稳定的教学技能,毕竟体育术科教学随时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在该阶段重点是进行体育技术教学课基本部分的实践训练。
具体措施为:学生每次上课时用15 min阅读教材中指定的技术动作方法、教学训练建议,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该技术教学。这种形式的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克服在同行面前教学的胆怯心理,尤其是篮球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胆怯心理更严重。通过训练,学生在技术动作讲解顺序、技巧和教学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为了进一步检验训练效果,先后派学生到就近的小学进行体育教学,效果明显。
2 . 3 篮球专修课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对后期学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情况计入课程学习的总成绩,评价内容及分值见表2。
2 . 4 篮球专修课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面临的问题
在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实施教学技能训练面临的问题有:(1)课时量不足。256学时的专修课时相比其他体育专业院校篮球专修课时差距明显(专业院校最低432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实现学时的技能训练难度大。(2)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在学习中重视篮球技战术学习,对技能学习热情不够,对社会需求与在校学习之间联系的认识不到位,训练时需要经常性地做思想工作,直接影响学习进度。(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储备不够,面对技能训练中提出的要求很难实现。
3 结语
(1)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是体育专业中开设最普遍,选择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实施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主要从制订教学文件、教学技能及综合运用几个环节着手,同时在课堂外搭建实践实习平台,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7
最近研究结果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不但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并且强调人际沟通和社会技巧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提高学习效能[3]。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借由学习同伴间彼此的鼓励,相互的解释、说明、教导以及示范等互动关系,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相关文献也指出异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位成员的学习都有益处。例如:低能力学习者由于得到高能力同伴的协助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高能力学习者借着解说学习内容要点其认知建构与心智组织也获得强化[4]。虽然异质性的小组明显的有助于学习,然而,也有相当的研究对异质性小组的共同学习方式提出质疑,例如:高能力的学生为了帮助或迁就低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但是本身却没有获益,高能力的学生在同质性的小组中反而有更高的学习效果[5]。有关学习者不同能力的组成方式,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对精熟学习教学策略在篮球的教学实证研究上乃相当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更深入探讨合作学习与精熟学习对不同能力高中学生在篮球学习成效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篮球课高中生100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进行之前,进行前测检测先前具备的能力,并于第十周进行后测。本实验为要分析异质性小组对技能学习成效,在进行实验之前,依前测结果将受试者分成高能力与低能力两组,高能力组乃指前测成绩高于60%以上等级者,而低能力组指前测成绩低于40%以下等级者,为能达到不同能力分组标准,将高能力组之75%以上等级者及低于25%以下等级者,分派进入异质性小组。再依据随机分配方式,将上述三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各分成两组,接受合作学习及精熟学习教学。
1 . 2 研究工具
教材内容的设计主要是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习者建立篮球基本的动作技巧,本研究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多元教学策略,订定时程以及限制范围以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涵盖认知策略与动机策略。教材内容依据下列三种动作技巧既行设计:运球动作;运球上篮的动作分析;练习法。
为了配合本研究的目的,本教材内容,委请二位内容设计专家及三位篮球指导老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鉴定,以合乎教学内容与技能指导的课程结构,加强实验效度。同时安排同质性的受试对象进行形成此结果性的评价,使整体内容能合乎研究上必要的可靠性。本教材内容合乎合作学习与精熟学习而设计。学生完成整个教材学习的时间大约为40min,并给予两组同等量的个别练习30min。
1 . 3 研究设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2×3因子设计(Factorial Design)。自变项包括下列二者:第一因子为不同学习策略因子包括二个组别(合作学习组与精熟学习),第二因子为不同能力组合之因子包括三个组别(高能力组、高低能力组、低能力组),本研究的依变项(dependent variable)为学习成效,本研究是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研究结果的显著水准设定为0.05。
2 结果与讨论
2 . 1 不同教学策略与不同能力组别学生在篮球学习成效上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变异数分析(Two-way ANOVA)与雪费(Scheffe1)的多层检验比较方法来分析资料。本研究所谓的学习成效是指个别受试者在学习后测所获得的分数,并以后测减前测成绩为进步分数,代表个别学习者三种不同能力下对动作技能上所获得的学习成效,学习成效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
2 . 2 篮球技能学习成效变异数分析
本研究变异数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不同能力与学习策略因子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部分达显著水准,F(1,115)=7.69(P<0.05);在学习策略因子的主要效果(Main Effect)也达到显著水准,F(1,115)=46.50(P<0.05)。另外,能力的主要效果达到显著水准F(2,115)=19.13(P<0.05)。
2. 3 讨论
不同能力与学习策略因子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部分,在合作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而精熟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由此可知,不管是合作学习组或精熟学习组,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学生,其可能原因有二,一是低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高能力学生的鼓励及教导,进而提升了学习成效;二是低能力者可能依靠高能力者的能力,对共同学习本身有深入学习的动机,以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策略因子达到显著水准的因素,比较合作学习组及精熟学习组的平均数,结果指出合作学习组(M=36.87)学生的学习成效优于精熟学习学生(M=33.63)。此结果支持过去相关文献,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优于传统教学策略。另外,在能力的主要效果方面,高能力组(M=36.47)及高低能力组(M=35.60)学生的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M=33.69)。本研究结果支持过去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中,对其学习成效、学习保留有很好的学习成效。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1)在合作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而精熟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
(2)合作学习组学生的学习成效优于精熟学习组学生,建议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之教学策略应用于篮球教学中,以提升学生之学习成效。
(3)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建议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高能力的学生与低能力之学生分组在一起,以鼓励低能力学生,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3. 2 建议
(1)研究应用方面:未来在高中篮球学习课程设计上,有必要介入合作学习教学法活动设计,尤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基本能力上,教师更应尊重个性的发展,并激发低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而提升学习效益。
(2)后续研究的建议: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互动因素是否对小组学习造成影响;或利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使小组每一个成员能够发挥的学习功能,使学生个别差异情形具有足够的内在动机,主动寻求达成正面的学习。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不同教学策略与不同能力组别高中学生篮球学习成效的交互作用情形。运用实验研究法,对所得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单因子变异数及双因子变异数分析,得出结果:合作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篮球技能学习成效优于低能力组学生;精熟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篮球技能学习成效优于低能力组学生;合作学习组学生之学习成效优于精熟学习组;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并提出建议。
篮球技能教学控制 篇8
近些年来,“核心稳定性”在体能训练中逐步被提出并流行起来,其训练的理念和方法被众多教练员接受和认可, 并被广泛应用到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中,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体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运动链功能发挥的同步性和高效性[2]。从项群训练理论认为篮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这一项群的运动项目要求在对抗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身体重心以便身体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这对人体在稳定性,协调性、爆发力、灵敏性等方面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技体育领域,核心稳定性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研究的热点,然而在体育教学领域,有关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从这一视角出发,把核心稳定性练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领域,探寻适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以期促使学生运动技能体适能的提高,最终达到运动技能掌握的目标,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为河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篮球选项课16人,均为大二男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查阅了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为主题的文章和部分有关核心力量、体能训练的书籍,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2.2专家访谈法
走访河南省篮球教练员和高校具有高级职称的篮球教师共计10人,其中高级教练员3人,占30%;教授5人, 占50%;副教授2人,占20%。了解有关核心稳定性练习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大学篮球选项课程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最新方法。
1.2.3实验法
对16名篮球选项的男生实施为期10周的核心稳定性练习。
1.2.3.1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
根据专家建议和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设计的练习手段以徒手身体练习为主(见图1)。
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动作标准进行练习,每周进行核心稳定性练习2次,每次40分钟,负荷保持中等程度,练习过程中注意身体练习和呼吸的配合。教师可根据学生中的反应和练习效果,针对不同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调整。
1.2.3.2运动技能体适能测试指标
根据运动技能体适能的相关研究内容,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从运动技能体适能中选择弹跳能力、移动能力、灵敏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爆发力等6方面选取11个测试指标。弹跳包括立定跳远、助跑摸高2项测试指标;移动能力选择半“米”字移动、30m跑为测试指标;灵敏选择5m三向折返跑和“T”字测试为测试指标;协调选择双摇跳绳为测试指标;平衡选择单腿(优势、弱势)静态站立为测试指标;爆发选择原地纵跳,连续起跳摸篮板为测试指标。所有指标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其中平衡能力测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测试仪(芬兰)进行测试,要求被试单脚站立,每次持续20s,测2次取最好成绩。
1.2.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弹跳能力指标
弹跳能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3]。实验中选择立定跳远和助跑摸高作为测试指标,反映了弹跳高度、远度,能够评价下肢的爆发力以及下肢和腰腹的协调配合能力。
从表1可以看出,弹跳能力两项指标立定跳远和助跑摸高成绩均有提高,其平均成绩分别提高3cm和2cm,虽然提高不大,但两个指标的样本标准差均变小,说明学生使用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后,弹跳能力指标的离散程度变小,整体上学生的弹跳能力更趋于集中。这和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中下肢弹跳练习是分不开的,连续起跳摸篮板练习能够提高下肢爆发力、连续起跳能力以及上下肢、腰腹协调配合能力; 收腹跳练习能够提高学生下肢和腰腹力量的协调配合,因此,通过下肢弹跳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这个练习同时也和篮球运动专项相结合,符合篮球运动专项素质练习的规律。
2.2移动能力指标
移动能力选择30m跑、半“米”字移动为测试指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下肢快速移动能力、下肢爆发力以及脚步的灵活变换能力和灵敏性。
由表2可以看出,移动能力指标通过核心稳定性练习后均有提高,30m跑成绩平均提高0.236s,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米”字移动成绩提高0.344s,且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在练习方案中采用的绳梯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脚步位移速度、无氧耐力和身体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度能力。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所采用的练习手段练习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移动能力。
2.3灵敏能力指标
灵敏是指人体改变身体运动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是速度、柔韧、力量等素质的综合反映[4]。灵敏能力测试指标选择“T”字测试和5m三向折返跑作为测试指标。这两项测试指标要求测试者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急停、急起、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球类对抗性项目占有重要地位。灵敏能力水平高的运动员可以在不同速度情况下改变运动方向、把握速度节奏,同时又具备高速运动中再发力的能力[5]。
由由表表33可可以以看看出出,,在在经经过过核核心心稳稳定定性性练练习习后后学学生生灵灵敏敏能能力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T”字移动成绩平均提高0.432s, 且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m三向折返跑成绩平均提高0.344s,且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这和练习方案中进行的绳梯练习是分不开的,在绳梯练习中,学生通过频繁、有节奏的脚步移动练习,不断地改变运动方向,同时急停、急起、再次加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
2.4协调能力指标
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集灵敏度、速度、 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6]。协调能力选择双摇跳绳为测试指标,双摇跳绳要求测试者上下肢协同发力, 同时需要下肢有较强的爆发力和腾空能力,以及腰腹力量和背部力量的协调工作。
由表4看出,协调能力测试指标提高幅度较小,双摇跳绳均值提高了2.96个(P>0.05)。协调能力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小是由于协调能力受遗传、肌肉力量和耐力、动作熟练程度、身体平衡能力、柔韧、肌肉的放松与收缩、节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是体能训练中最难以训练的一种,因此,在实验中双摇跳绳成绩提高不大。
2.5平衡能力指标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躯体感觉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保持静力性平衡或能自动地调整重心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7]。平衡能力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类型。本研究采用单腿(优势腿、弱势腿)站立静态平衡瞬时晃动速度作为平衡能力测试指标。
由表5可知,核心稳定性练习后学生平衡能力指标提高幅度较大,优势腿静态平衡瞬时晃动速度平均下降22mm2/g,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弱势腿静态平衡瞬时晃动速度平均下降53mm2/g,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前后双腿静态平衡能力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练习后平衡能力的增强反映了学生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说明练习效果比较明显。实验前学生弱势腿和优势腿之间的平衡能力平均值差别比较大,实验后这种差别变小,并且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核心稳定性练习习弱弱势势腿腿的的平平衡衡能能力力得得到到了了加加强强,,从从而而弥弥补补了了弱弱势势腿腿和和优优势势腿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增强了人体的平衡能力。
2.6爆发能力指标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8]。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特点,选择原地纵跳高度和连续起跳摸篮板作为评价爆发能力的指标。
由表6可知,经过核心稳定性练习后学生爆发能力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原地纵跳成绩平均提高5.11cm,实验前后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起跳摸篮板成绩平均提高3.18个,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通过练习后爆发能力指标成绩的提高反映了学生爆发能力的增强,说明通过核心稳定性练习能够有效提高爆发能力。连续起跳摸篮板成绩提高幅度总体上不明显,有可能是因为测试成绩受学生个体身高、臂长限制较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