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现役部队

2024-09-13

公安现役部队(精选9篇)

公安现役部队 篇1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社会与经济正在快速信息化。这对公安现役部队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通过对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提出了公安现役部队的应对策略, 同时对其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保密意识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近几年,全国公安现役部队深入贯彻公安部"科技强警"的指示方针,伴随着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为全体官兵搭上"信息快车"提供了一个平台。不可否认,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公安现役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给我们工作人员提出一个新课题,即在操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

1. 信息安全概念

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是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安全相比, 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是指保密信息必须只能够被一组预先限定的人员存取。对这类信息的未经授权的传输和使用应该被严格限制。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密,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2. 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2.1 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严重

网络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 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瑞星"云安全"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瑞星"云安全"系统拦截到的挂马网页数累计达2.9亿个,共有11.2亿人次网民遭木马攻击;其中大型网站、流行软件被挂马的有35万个(以域名计算),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1]。目前的互联网非常脆弱,各种热点新闻、流行软件、社交(SNS)网站、浏览器插件的漏洞层出不穷,为黑客提供了大量入侵和攻击的机会。政府机关网站、各大中型企业网站,由于专业性技术人员缺乏,网站大多由第三方公司外包开发,存在缺陷较多,也最容易被挂马。据统计,2009年1月份受感染型病毒侵袭的网民为106万,而6月份则达到了395万,上升了近4倍。

2.2 公安现役部队信息人才缺失

信息安全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任何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成果都是人创造的;另一方面,任何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同样也是人为的。因此,培养大量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成为当前我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领域的头等大事。公安现役部队需要大量信息安全的专门人才,边、消、警部队实现电子警务应用系统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信息安全的专门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学能够培养信息安全方向的研究生,部分院校培养本科生,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我国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专业人才 (副高职称以上) 仅有3000人[2],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员也比较少,且多是"半路出家", 即由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有关信息安全知识的自学或短期培训后从事这项工作的。此外,即使一些信息安全领域的公司也存在人才短缺或流失的问题,而公安部门同样存在着较大的信息安全人才缺口。

2.3 官兵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有些官兵保信息安全意识不强,擅自将涉密便携式电脑、硬盘、优盘和光盘带出办公室,极易造成涉及部队政治工作策略、国家安全和军事利益的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的外泄;在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涉密储存介质不经意造成的泄密问题比较突出,"一机跨两网"、"一盘跨两网"等行为屡禁不止,给部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教训极其深刻。此外,有些官兵管不住自己的嘴,通过语言威胁到大局信息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同志不分对象、场所,为了炫耀自己"卓越"的见解,在不知不觉中随口泄露机密。有些同志在接受大众传媒采访,以及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时,随口说出涉密的重大任务和军事活动,造成严重泄密。

3. 公安现役部队应对策略分析

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建设不是各部门信息安全建设成果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技术防范与管理相结合,注重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

3.1 增强安全防范,做到制度技术到位

实现公安现役信息安全,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技术是信息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息安全技术作为支撑,信息安全就无法持久。安全保密设备是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和物质基础,在选择设备上应使用国产的,如某设备无国产可选,使用进口设备须经相关部门检测批准。在软件建设方面针对系统的弱点和不足,加强新型防火墙、安全路游器、安全网关、入侵检测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改变目前我方在技术方面的易守难攻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在信息安全防范中, 加紧对安全防护、安全监控、跟踪警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突破, 不失时机地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检测、模拟攻击与评估工作, 切实从技术手段上筑牢防止安全失泄密的阀门。

3.2 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人才保障体系,完备技术人才支撑系统

实现公安现役信息安全,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技术是信息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息安全技术作为支撑,信息安全就无法持久。公安现役部队只有配备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水平,公安现役部队在现有的体制、编制上,通过政策的调整可把有志向为公安现役事业奉献的专业性人才吸纳到队伍中来。同时还可以与有关院校达成协议定向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本科生、研究生,减小供求矛盾,可使公安现役信息安全专项人才不断补充,焕发生机。

3.3 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官兵信息安全意识是信息安全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安全生存的必要保证。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攻关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构建信息安全培训体系,进行全员的培训和普及教育,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安全事不关己"的错误思想,使官兵意识到泄密事件可能通过个人的言行随时可能引发,牢固树立信息安全靠大家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体官兵的信息安全素质和意识。

3.4 提供部队信息安全下的执法效率

针对失泄密事件血的教训, 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我军保密法规制度建设, 使制度更具有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军队《保密条例》等制度规定, 切实做到落实制度、堵塞漏洞, 按章办事、减少失误, 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4. 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安全建设发展趋势

公安现役部队在信息安全建设上,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多可观的成绩,我们要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首先从观念上,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信息安全,安全的内涵正不在扩大。然后从法律上在不断搜集归纳案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适应公安现役部队的规章制度用来维护国家、公民的切身利益,保证社会安定团结。最后从学术上,鼓励院校参与与此有关的学术活动,集思广益,力求在涉及到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各个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所突破并赋予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瑞星公司.200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安全报告, http://www.rising.com.cn/about/news/rising/2009-08-27/3942.html, 2009-08-27

[2]褚峻.关于信息管理专业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教育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5)

[3]刘付军, 许小明, 匡巧艳.加强我军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J].文教论坛2007年第6期

公安现役部队 篇2

2015年公安现役部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公告陆续发布,2015年公安现役部队考试即将开始,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方便广大公安现役考生及时了解信息,及时发布全国各省公安现役部队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接受高校毕业生考试申论热点:规范职务消费,供广大考生阅读。

【申论热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一、名词解析:职务消费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二、职务消费的影响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规范职务消费的意义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职务消费”被称作“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落腰包的腐败”从性质上说比腐败更恶劣。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四、规范职务消费的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qq群:194626617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做执行《意见》的主人;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申论范文】

合理的职务消费,是公务人员履职的必要条件,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支付的成本,但是,对职务消费中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问题,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的公务消费达9000亿之巨,相当于财政总支出的30%。推进职务消费改革,克服现有职务消费带来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制约和规范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已成为当前亟待改革的内容,规范职务消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明确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近年来,随着惩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人瞅准了职务消费这个“空当”,无论是公务用车、公款接待,还是公务出行,凡是与“公”字沾边的,一律只求最贵: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买礼物要最高档。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实质是一些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任意支配、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资财,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公共权力滥用和私有化的一种表现。

职务消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比制定标准更重要的是监督。一笔职务消费是否假公济私,仅凭账单往往真假难辨。倘若发动社会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定让公务人员的豪奢做派、造假行为无处遁形。而开展社会监督的前提是公共经费预算的公开与细化,要使每一笔花销都能“晒”在阳光下,让不合理、不合规的职务消费没有容身之地。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qq群:194626617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明确规范职务消费的时间表,迅速建立起政府官员自我约束和制度刚性约束有机统一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规范、严控职务消费的目的。

2015 年公安现役更多信息请关注:

公安现役部队 篇3

【关键词】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科学型 应用型 紧密型 长效型

“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即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培养是公安现役部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质量对公安现役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生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现役院校作为公安现役部队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生长警官的重责。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的是,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部队输送高精尖的优秀人才,对于部队的长远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优化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影响到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能否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切实履行固边爱民、救民于水火、保卫领导人安全的职责。

一、把握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构建“三位一体”科学型培养体系

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必须充分认清和把握其特点,进而掌握其规律,才能构建科学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为部队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把握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政治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必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政治上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对军校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首要标准。一味重视学术素养的提高而忽视了政治信仰的坚定是得不偿失的。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颠覆我军党性,加紧实施政治渗透。对此,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强化军人使命意识,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能为党所用、为国家所用,真正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二)把握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教育实践性,加大实训教学比例

公安现役部队边防、消防、警卫工作具有操作性、实战性、业务性的特征。其院校研究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决不能脱离实践、“纸上谈兵”。知识可以记忆,素质可以培养,唯有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孕育发展。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要以培养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发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但是,现阶段院校在读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缺少部队工作和任职经历,对部队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所以,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必须加大实训实战的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要着眼公安现役部队工作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内容,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

(三)把握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教育自主性,充分引导探索创新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是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学术环境较为自由。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经历过本科教育,其中很多有过部队工作经验,具有一定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较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要引导研究生学员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对于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和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创新探索研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公安现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彰显出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二、紧贴公安现役部队工作实际,完善“三位一体”应用型培养体系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为部队输送高素质人才,而合格人才的标准就是能否在公安现役部队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制定、运行和实施必须紧贴公安现役部队工作实际,不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课堂连接单位,课题指导实践,培养成果服务于部队建设。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必须在政治上绝对可靠。目前“重学术,轻政治”的风气在许多部队院校培养中普遍存在,一心关注如何不断地提高学术水平,却往往忽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培养。目前,敌对势力正加紧推行“西化”、“分化”图谋,妄图颠覆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加紧实施对我军的政治渗透。对此,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的培养不可不重视,必须不断强化学员的军魂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培养的人才为党所用、为国家所用,这才是军训研究生培养最大的实际,是完善“三位一体”应用型培养体系紧贴部队需要的政治保证。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学员队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组织职能,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研究生学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这个“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关键在于要使学员结合自身的实际,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强化自身的军人使命意识,真正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二)抓好当兵代职锻炼、调研等部队实践

目前,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在进行部队训练实践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次数少、时间短。院校应尽可能多地安排部队训练实践,积极与各总队联系沟通,制定实习计划。二是针对性较差的问题。研究生学员下到部队实习一段时间,走马观花、漫无目的,回来之后毫无体会。因此院校要与学生所实习部队积极沟通,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和任务,要求在实习岗位上融入工作,思考工作。完善“三位一体”应用型培养体系要利用假期和相对集中的时间段,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生下基层当兵锻炼,体验部队生活。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所研究的课题,组织研究生到部队调研,参加实践,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过程。

(三)做好模拟实训、演练等公安现役部队职业教育

引导和安排研究生在校内组织模拟实训、演习和综合训练等公安现役部队职业教育,提高其对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业务技能运用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使研究生学员进入角色,切身体会实训过程,学习相关部队实际工作的流程与技巧。例如,模拟消防中队灭火救援中的联动指挥作战、模拟边防群众工作“三访四见”过程等等。公安现役部队职业教育应紧贴部队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务实培养,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人能较快地胜任部队实际岗位和工作。

三、加强教育主体协调联动,建立“三位一体”紧密型培养体系

要真正做到“三位”融合为“一体”,就必须加强各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动,让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真正把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综合起来培养人才。

(一)加强公安现役院校之间、公安现役院校与公安现役部队和科研单位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院校与部队之间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单位,安排专门人员来负责制定研究生实习计划、任务,同时,收集研究生调研需求,加强与部队和各个科研单位的沟通交流,通力合作,协调安排适合实习的最佳地点和时间。鼓励军校研究生走出校门,到公安现役部队基层单位进行调研、任职。各总队、支队也应相应地安排专人负责与院校进行沟通,尽量满足院校研究生实践调研的需求,并同时帮助部队建设,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与此同时,邀请地方、部队的专家和部队工作经历丰富的官兵来院校开讲座、做报告和开学术交流会,就公安现役部队当前形势情况进行介绍和交流,丰富拓宽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视野。

(二)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

积极联系有研究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公安现役部队单位,协商创办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实践基地。鼓励研究生把部队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作为研究内容,同时又把研究成果、理论和技术及时应用于部队,加速研究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

研究生学员可以在实践基地中任职、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转化为实践。例如,在某边防大队设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学员可以在该大队任职,全面参与边防大队工作,进一步密切公安现役院校和公安现役边防部队的联系与沟通。

四、健全教育质量保证评估体系,实现“三位一体”长效型培养体系

公安现役部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长效运行需要健全教育质量保证评估体系,质量保证评估体系是促进学员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评价就没有效率。质量保证评估体系应加大立足于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性評估,使研究生学员的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适应,促使学员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一)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

公安现役部队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多类型、多层次、多模式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单一、统一的考核标准已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部队发展的需求。“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教育主体多,具体情况差异大,考核参考项目众多,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共性,也应更好地反映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差异。必须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多元化考核制度,健全评估制度,定期评估,以评促建。

(二)建立“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反馈制度

建立健全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反馈制度,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管理和调控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安现役院校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依据。一是建立快速有效的反馈制度。军队院校、部队训练实践单位和军事职业教育部门,要及时沟通、相互反馈,建立反馈内容标准,以评分、实效、评价的方式进行反馈,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一步建构科学合理的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二是构建“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研究生自我反馈制度。作为教育客体,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中要积极建立自我反馈制度,要边培养、边汇报、边反馈,完善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使该培养体系能长效服务于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培养。

【参考文献】

[1]万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2]李友峰.新时期军校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3]洪煜,钟秉林,赵应生,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41-46.

[4]王战军.加强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8):1-5.

[5]赵军,周玉清.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研究新视野[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6):52-57.

[6]苏梁波.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8):48-52.

[7]苏社钦.关于军校研究生教育转型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0(08):192,198.

[8]郝铁军.如何提高军校研究生教育质量[J].考试周刊,2010(01):182-183.

浅议公安现役部队的审计文化 篇4

一、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

审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审计文化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审计文化则特指审计精神文化。为避免将审计文化的概念做过于宽泛的定义, 弱化审计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公安现役部队的审计文化从狭义的审计文化观点出发, 将审计精神文化认定为审计文化的核心部分, 同时将审计体制文化和审计制度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进来, 作为审计精神文化的表现载体。具体来说, 公安现役部队的审计文化是现役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所创造形成并普遍认可、遵循的, 带有公安现役审计特色的精神、制度、法规和行为文化的总称, 是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追求的价值, 遵循的规范、展示的形象。它在兼容并蓄国家审计文化, 继承发扬先进警营文化的基础上, 更多地体现了现役部队审计核心价值观, 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其灵魂是姓军, 本质是公正, 核心是作为, 动力是创新, 基石是律己。

二、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作用

审计文化能够为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理论保证、精神动力、行为引领、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 对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 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奠定思想基础。

人活着就要有精神和信仰, 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和绵延不绝的动力源泉。公安现役审计人员作为部队经济领域的卫士, 接触的大都是财经管理工作中的“阴暗面”, 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就很容易和被监督人员同流合污。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为审计队伍培育审计精神, 包括审计价值观、审计职业道德、审计思维方式、审计风气等隐形方面的内容, 是审计文化结构的最深层次。它能够强化审计人员的军人意识, 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守法意识, 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 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提供理论保证。

审计理论是审计活动中遵循的依据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 属于审计文化的中间层次, 它通过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 体现独特的审计文化。公安现役审计成立以来, 先后制订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办法、审计指南及操作流程, 在审计制度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 也为审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理基础, 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保证。

3. 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人员提升职业能力。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三支现役部队的审计任务越来越重、监督领域越来越广, 这就对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则是提升审计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审计文化建设, 不仅能够培养审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激励审计人员尽心尽责地行使审计监督权, 同时, 还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牢固树立“为官兵服务”的审计理念, 促使他们坚持依法审计, 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在实践工作中展现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深入扎实, 雷厉风行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以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赢得广大官兵的认可和尊重。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 提升现役审计系统的整体执行能力。

4. 审计文化能够为审计事业创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审计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审计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公安现役审计系统人员、制度、设施等各项建设, 保证审计工作紧紧围绕三支部队的中心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为实现“和谐警营”, 努力主动作为, 强化监督, 维护部队的财经秩序,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 通过广泛宣传及大量的、有效的、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使上级党委和广大官兵理解、支持、信任审计, 提高对审计的认识, 从“要我审计”到“我要审计”, 积极为审计工作造桥铺路, 无论是在审计硬环境 (办公设施、配套设备、各类库室、审计文化场所) , 还是软环境 (技术手段运用、审计软件建设、党委首长重视) 上都能够给予便利, 使审计工作在和谐环境中顺利开展, 更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

三、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建设构想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培育过程, 要充分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工作的特点, 突出现役审计职业特色, 与国家审计文化相融合, 进而推动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文化在部队全面建设的大背景下健康发展。

1. 以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建设公安现役部队审计精神文化。

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 是军人行为的基石, 也是兴军之魂。现役部队审计精神文化的建设必须以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增强“讲政治, 顾大局, 守纪律”的自觉性, 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基本方针, 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着力塑造坚定信仰、崇尚法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扎实苦干、求实创新的审计精神, 坚守廉洁、质量、文明的职业操守, 恪守严格执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要把岗位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审计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 加强审计项目廉政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廉政风险工作机制, 确保廉洁从审规定落到实处。

2. 以科学发展观为创新动力, 建设公安现役部队审计体制文化。

近几年, 随着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理解 (下转第117页) (上接第114页) 和重视, 三支现役部队的组织建设及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在公安部审计局统一的审计业务指导下, 各局及各总队双重领导下的审计机构;划分了审计范围, 创新了审计模式, 在许多审计项目上形成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如近两年开展的整改专项及土地、房屋专项, 调动了三支部队的各级审计人员, 充分沟通与交流, 互通情况, 协调配合, 反复检查, 实现了全部队审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和统一计划, 节约了经费, 解决了问题, 提高了审计成果的综合使用效益。使审计机关作为审计项目管理主体的作用更加明显。紧密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实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建设更贴近实际、更具有活力的审计体制文化既是公安现役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3. 以完善法规制度为基础, 建设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

公安现役部队审计制度文化包括审计管理、机关管理、人事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坚持依法审计,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就必须加快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 推动审计文化发展规范化进程。通过相关制度明确现役部队审计文化的内涵和内容, 规范审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式和程序。定期调研国内和军内审计文化建设情况, 及时补充更新切合审计文化发展实际的政策法规, 加强审计质量和审计过程控制, 建立完善相关审计纪律、廉政风险防控等办法措施, 促进各项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形成科学合理、有效实用、完整动态的制度体系, 实现用制度管理权、管事、管人。

参考文献

[1].梁芳.国家审计文化发展启示.中国审计报, 2012.11.19

部队提前退出现役申请报告 篇5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部队领导这几年对我的培养和关心,也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处理我这份退伍申请书,在此服役期间,感谢领导的辛勤栽培和谆谆教诲,使我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学会了很多受益终身的东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本领。入伍13年以来,部队将我从一个懵懵的青年逐渐的锻炼成为一名坚毅的军人,部队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韧的性格,并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定时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我犹如初生的禾苗茁壮成长,得泉思报,党培育了我,我该努力寻找到合适自己的社会位置,更好的回馈社会,服务人民,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现实总是与愿望相违背。我出生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但是我在部队的这些年里,父母为了让我安心服役,不顾辛苦,硬是以他们羸弱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家,让我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全心全意的为消防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但是,现在父母年事已高,而且父亲和母亲在长年繁重的劳动中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再无能力像以前一样的劳作,家里陷入困境,我是家里的长子,如今我已经长大了,该是回家承担起本该在我肩上的家庭责任的时候了,该是给劳累的父母一点安慰和休息时间了,所以,我经过再三的考虑,做出退出现役的决定,因为现在家里真的很需要我,我不能不顾及这份沉甸的亲情和家庭重担,我得回家。

所以我很希望领导能准予我提前退伍,让我能早日回到我那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身边,尽我所能的照顾他们,以偿他们多年以来对我的养育之恩。

离开部队后,我会把在部队中的工作热情一如既往的投入到地方的工作中,继续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以前是保卫祖国,现在是建设祖国。部队的经历也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美好回忆,希望领导能够理解,特此申请退出现役,望领导给予批准。

申请人:

公安现役部队 篇6

公安现役部队作为党和国家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是公安机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具有重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自身也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提升部队干部能力对于强化公安现役部队的内在职能显得愈发重要。从目前来看, 公安现役部队在干部能力生成机制尚不完善, 需要我们从培养理念、培训层次度、实战需要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健全和规范。

1 树立素质至上理念, 优化干部能力建设目标

1.1 干部个体素质突出信息化、知识化

一方面, 信息掌控是干部强能力、带队伍、履职能的重要条件。基于现代信息化时代特点, 部队作战指挥控制的自动化、警务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战场逐渐成为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系统平台。这就需要干部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完善的处理程序, 确立“信息就是战斗力”、“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制胜因素”等价值理念。另一方面, 良好的知识储备与运用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基础。良好的知识储备与运用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要有较高的学历层次, 以此解决本专业较深的问题;其次就是要有综合的知识框架, 便于解决其专业的问题;三是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 要强化干部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工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

1.2 队伍整体素质注重专业化、高效化

公安现役部队担负执勤执法、打击犯罪、抢险救援等职能和任务, 这些直接关乎国家利益、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干部队伍专业和高效主要体现在:一方面, 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出警速度快、掌握信息快、执行任务快既是部队要求, 也是广大人民的期盼, 边防部队的“110”、消防部队的“119”在政府和人民群众心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另一方面, 要具备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过去仅仅依靠基于威胁的“打—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与任务的需要, 干部队伍要努力实现改变传统的模式, 在训练指导上要更加强调专业化的训练, 还要能够应对多种多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尤其是加强反应能力、管控能力、打击能力、生存能力、服务能力、保障能力等, 确立为部队训练的多种能力目标的训练。

2 理顺院校培训层次, 突出干部能力培养主渠道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岗位对干部能力的需要, 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需要我们按照干部任命前教育和职业军事教育两个阶段, 构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2.1 干部任命前教育

干部任命前教育是重要基础和关键。一要突出科学文化的教育。因为科学文化知识是干部知识结构的主干, 是形成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础。干部培养需要不断增强专业课程学习, 增大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含量。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专业知识的束缚, 要求学员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涉猎第一任职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二要强化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从事的工作要必须有基本的管理知识, 要有现役警官特有的价值观念, 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等。要以实现“把一名缺乏军事经历的普通学员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立志成为一名现役警官的人”为目的。

2.2 职业军事教育

确立部队干部“凡晋必训、凡训必考”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干部采取先训后用、再训再用、训用一致的方法, 使干部经过初、中、高三级院校的培训并完成规定课程才有晋升为高级警官的机会。

初级职业军事教育, (1) 强化警种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院校毕业学员在去各警种部队任职前, 必须到所属警种专业技术学校或培训基地去接受本警种的战术和业务训练。 (2) 进一步深化基本领导能力培养。注重干部领导管理能力的培养, 增设行政管理、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等训练课程, 力求使学员具备担任排、连职务所必须的基本领导能力。此类课程要占初级职业军事教育院校课程总数的60%。在职排、连职干部晋升进修培训亦在此列。

中级职业军事教育, 其任务是对各警种的营、团级警官进行晋升前的培训。一般在各警种学院或培训基地实施, 其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涵盖联合作战、参谋业务以及指挥能力, 重点是战役层次的作战指挥和参谋能力, 目的在于培养中级军官的领导艺术和指挥作战的能力, 使其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高级职业军事教育, 指的是培训公安现役部队的高级指挥、参谋、决策与管理人才, 其培养对象通常是各警种的师级以上军官, 培训重点突出国家安全战备和军事战备教育, 使高级指挥人员能够从全局高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国家安全与政策。

3 立足实战化需要, 转变干部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

院校培训对干部增长知识和才干有很大帮助, 但毕竟不能解决干部在任职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学习也是干部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3.1 强化多样化作战能力培养

一方面, 强化干部全局意识的培养。公安现役部队执勤执法、灭火救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在更大范围内理解作战意图, 并在集体行动中遂行。各级干部不仅应掌握、利用现场的各种信息要素, 而且还要认真考虑、正确处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环境要素。另一方面, 要注重干部心理素质锻炼培养。公安边防部队打击犯罪和维稳任务、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任务属于高危行业, 参战人员心理素质的高低和承受能力的强弱, 不仅影响个体能力和装备效能的充分发挥, 而且还会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败。培养和训练干部的心理稳定性和对战场的适应能力, 减少作战人员的心理创伤, 显得尤为必要。为此, 要着重突出对干部情绪调控能力的训练, 意志品质的磨练, 性格磨砺训练, 集体心理素质训练, 环境适应能力训练。

3.2 突出实兵演练, 提升实战能力

(1) 加快模拟器材的研制、推广和运用。注重顶层设计, 从部队建设整体视角出发来规范制度, 统一标准, 以求从根本上达到警种内部资源能够共享、通用的目的。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是加强模拟器材的开发、研制;加强与网络、信息系统的融合;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 (2) 继续加大实兵演练的力度。对现役的三个警种部队而言, 应建立若干特种训练基地来轮训和锻炼部队; (3) 加大网络化教学的使用力度。远程教学能够使院校学员、部队领导和部队官兵通过计算机网络得到必需的信息和训练, 是实现教育训练的长期战略目标和满足实时、短期的教育训练需求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调动干部提升自身能力的积极性

重视, 发挥激励机制的内在效能, 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激发公安现役警官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从而更好地为部队建设服务。

4.1 以丰厚的待遇吸引军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为吸引、鼓励干部安心服役和长期服役, 要大力提高部队干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 把提供优厚的薪金和各种福利优待作为维系稳定、鼓舞士气、促进成长的重要手段。 (1) 提升政治待遇。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部队干部应享受的政治性待遇, 利用多种形式与机会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 对军人的事业及形象进行宣传, 使干部感受到无比的神圣与光荣; (2) 提供优厚的薪金待遇。确定部队干部薪金与同级政府官员相比的原则, 并与私人企业人员收入相联系,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4.2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为军官能力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

(1) 要尽快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考评应遵循组织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 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 以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作为考核的主要方法,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2) 严格完善任职资格制度。对任职资格进行较为明确的限定, 明确规定各级干部需要的综合素质; (3) 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通过科学和合理的竞争机制, 优化队伍整体的素质结构, 达到优胜劣汰的功能; (4) 要建立完善岗位的交流任职轮换制度。把干部多岗位任职经历作为提升的必备条件来执行, 把干部交流制度纳入建设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周博文, 杜山泽.社会管理创新:从伦理观念、管理理念到思维方式的转变[J].行政管理改革, 2012 (11) .

[2]刘志生.外军军官能力建设概况[M].解放军出版社, 2005 (1) .

[3]周博文, 杜山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N].经济日报, 2013-1-6 (7) .

[4]郜汝凌.军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解放军出版社, 2008 (1) .

公安现役部队 篇7

公安现役部队由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组成。公安边防部队经常参与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消防部队的主要职责是防火灭火及抢险救援, 是处置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警卫部队则主要负责莅临突发事件现场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的安全保卫任务。可见, 公安现役部队通常处于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线, 在事件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着较强的发言权。公安现役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及时进行信息传播, 不仅关系着突发事件的圆满解决, 还关系着公安现役部队良好形象的塑造。下面, 笔者就公安现役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快速传播机制的构建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快速传播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发生后, 公众的信息需求十分强烈, 急于了解突发事件的性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发展趋势、处置措施等信息。公安现役部队处于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线, 掌握着有关突发事件的大量第一手信息。且公安现役部队大都配备有卫星电话、“动中通”应急通信指挥车、3G应急指挥车等多种性能先进的通信设备, 可实时传回从事发现场采集到的信息和图像。这些通信设备的应用,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公安现役部队应急指挥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也为处置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

突发事件发生后, 如果不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传播失语所造成的信息真空就会迅速被流言和谣言所占据, 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2012年天津蓟县火灾发生后, 由于没有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导致各种版本的不实消息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 使政府部门的工作陷入了被动。由“首因效应”[2]决定, 如果突发事件发生后, 公安现役部队能够及时公布事件真相, 就会迅速确立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地位, 最大限度地挤压流言蜚语的传播空间, 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此同时, 也可以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外媒体歪曲事实, 误导国际舆论。在2009年新疆“7·5”事件中, 我国政府和媒体快速反应, 抢在外国媒体之前发布了中英文报道, 并发表了深度评论, 使得事件真相和中国政府的声音得以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对于事件的处置和我国形象的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3]

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突发事件处置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无疑应该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如果发布的信息不真实或是前后矛盾, 不仅会损害政府和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也会误导社会公众, 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如, 在2005年的哈尔滨市水危机事件中, 市政府在10个小时内发布了两次说法不一的停水公告, 加剧了市民的恐慌。一般来说, 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 对于相关信息的掌握相对较少, 情况不明。此时, 可先通过官方网站、警务微博、警务微信、电视滚屏消息、门户网站、广播、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简要信息。随着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持续深入, 掌握了大量的翔实信息后, 再向公众详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 阐明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通过新闻发言人来发布信息、表明立场, 让媒体和公众快速、直接地了解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方式, 目前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这既可保证公众和媒体的知情权, 又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统一性、权威性。公安现役部队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时, 要设置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 确保信息安全、数据统一、口径一致。其他官兵不得随意接受媒体采访, 以防止介绍情况不准确, 宣传口径不统一, 或是无意中泄露秘密事项, 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快速传播机制的构建

公安现役部队要想在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处置突发事件的真实、权威信息, 就必须建立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快速传播机制。只有这样, 突发事件发生后, 才能够迅速反应, 从容应对, 取得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公安现役部队应成立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军政主官、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工作, 统一部署报道的方针、政策、口径, 确保能够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此外, 公安现役部队要打破科层化界限, 抽调精兵强将, 把具有信息搜集发布职能和网络监控职能的业务处室的信息传播职能予以整合, 统一设立信息发布中心或新闻中心。如, 可将公安消防部队肩负信息搜集发布职能的办公室、宣传处与负责网络监控职能的作战指挥中心的信息发布职能予以整合, 在消防总队、支队分别设立信息发布中心或新闻中心, 专门负责对外信息发布和网络舆情监控处置工作。机关其他部门有关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信息, 经部门领导审核后报送信息发布中心, 由其统一掌握, 并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进行发布。因为信息发布中心掌握着本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大量信息, 可迅速在本单位官网、警务微博、警务微信上, 或是借助其他新闻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当监控到负面网络舆情后, 可第一时间辨别真伪, 快速反应, 及时处置。[4]

2.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

公安现役部队负责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控引导的工作人员是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主体, 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可见, 要保证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的顺利运转, 就必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快速反应部队”。首先, 要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使他们自觉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能够在恶劣的突发事件处置环境下, 积极排除艰难险阻, 圆满完成信息传播任务。其次, 要通过培训, 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我国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的方针政策,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能够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 随机应变, 避免发生报道失误。再次, 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 加大对工作人员新闻传播专业技能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摄影、摄像、文字写作、组织策划等能力, 培养其敏锐准确的洞察力。最后, 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知识、应急安全技能等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加强心理指导, 确保其能够临危不乱、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

3. 制定预案, 有章可循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公安现役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工作的迅速开展, 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高业务技能, 还有赖于制定系统完善的“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预案”。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与职责、工作原则、应急作业流程、物资保障、培训演练计划、报道效果评估等。公安现役部队各级单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预案”适时进行推演, 检验预案的可行性, 及时弥补疏漏, 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组织、策划、协调能力。

摘要:公安现役部队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有着较强的发言权。建立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快速传播机制, 及时进行真实、权威信息的传播, 不仅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圆满解决, 也有利于公安现役部队良好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公安现役部队,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

注释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S].2007

2[2]宁竹青.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机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3[3]刘彦超.媒体在恐怖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刍议[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9)

公安现役部队 篇8

关键词:基层部队,预防犯罪,安全保卫工作

一、打好几个基础

有的基层同志把预防犯罪看得很神秘, 总想了解预防犯罪有什么“秘诀”。实际上, 作为一个基层单位, 要想做好预防犯罪工作, 最重要的是抓根本, 打基础。基础打扎实了, 基层的整体建设上去了, 犯罪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基层部队开展预防犯罪工作, 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从打基层抓起。

1、打牢组织建设基础

一个基层单位整体建设搞得好不好, 关键在于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的领导。一个基层单位预防犯罪工作做得好不好, 关键也在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的领导。因此, 不能认为预防犯罪工作和党支部建设没有关系。部队广泛流传的“组织涣散, 出事不远”、“党不管党, 事故难防”, 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组织建设对于预防犯罪的极端重要性。如果党支部的建设是好的, 党支部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 一般不会发生犯罪问题。而发生犯罪案件的, 通常也都能在党支部建设与党支部领导上找相应的问题存在。因此, 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 舍此没有捷径。党支部建设搞好了, 所以人团结一致, 一心扑在工作上,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活跃, 导致犯罪的因素机会消匿于无形中, 也就能有效地预防犯罪问题的发生。

2、打牢军人素质基础

预防军人犯罪, 最根本的是提高军人的素质。如果把每个军人都培养成“四有”军人, 那么军人犯罪问题就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预防犯罪工作确实需要从提高军人素质这个根本做起。提高军人素质是预防犯罪工作之本。预防犯罪不外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大类。故意犯罪通常与主体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有关, 而过失犯罪则通常与主体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胜利和心理素质有关。因此, 不管是预防故意犯罪还是预防过失犯罪, 都需要从提高人的素质抓起。当然, 提高军人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 光靠部队的教育是不够的,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来抓, 实行综合治理。尤其是要提高官兵的质量, 这是素质提高的基础。要形成优秀青年来当兵的良好社会风气, 坚持从大学生中招收优秀青年入伍当兵的兵源改革的正确方向, 使兵员素质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注重几个结合

1、善于将预防犯罪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部队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应该是服从于被服从的关系, 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保证与被保证的关系, 即预防犯罪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部队的中心工作, 保证中心工作的完成。要防止把预防犯罪工作与部队中心工作对立起来、脱离部队中心工作抓预防的淡出业务观点, 坚持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做好预防犯罪的工作。在不知中心工作的同时就要将预防犯罪工作做好, 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全面的布置安排, 同时支队一级单位要通过组织联合工作组等方式, 深入基层具体指导, 帮助基层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业务工作。要善于围绕中心工作分析各类人员的思想状况, 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 研究预防的对策。在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 做好预防犯罪的工作。

2、善于将预防犯罪与经常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军队是一个组织结构非常紧密的武装集团, 对管理工作的要求相当严格。但实际情况是, 不同的基层单位, 管理状况也不一样。在总体要求非常严格的部队, 也确有个别单位管理比较松散, 这就容易给个别人可乘之机, 是个别人犯罪作案找到适宜的机会与可能, 并且把这种机会与可能转化为犯罪的条件。而严格管理就可以较好的杜绝个别犯罪作案的条件。一些同志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觉得不对管得太严, 对不对实行封闭式管理颇有微词。基层干部要提高管理与预防犯罪的关系认识, 帮助基层干部认清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启发他们自觉加强管理、严格管理、依法管理, 堵塞管理工作上的漏洞, 防止小问题酿成大祸患。

三、抓好几个重点

1、正确的确定重点

善于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确定一个时期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包括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机等等。基层单位要做好预防犯罪工作, 要学会如何正确的确定重点。尤其要把问题抓准, 把红点定准。避免那种“该抓的重点没抓住, 不应列为重点的却列入了”的现象, 反制造成工作的被动。同时, 要明确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单位领导, 必须善于经常分析形势, 时刻掌握变化着的情况。

2、注意统筹兼顾

基层抓重点, 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要学会全面的看问题, 不高绝对化, 不要只抓重点, 不及其余。重点与非重点是相对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一般问题可以转化为重点, 重点问题也可以转化为非重点。预防犯罪工作与其他工作不一样的地方, 就是要求特别高。犯罪问题, 特别是重大犯罪问题, 一起也不能出。《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在基层建设的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无刑事犯罪案件的要求。因此, 不能认为抓住了重点几句万事大吉。再抓重点的同时, 不能放松对非重点的注意力。当然, 也不能因为非重点中也有可能发生问题而否定抓重点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一方面, 必须切实注意抓好重点。另一方面, 要学会统筹兼顾, 再抓重点的同时, 也要密切注意非重点, 学会“弹钢琴”, 相互协调配合, 防止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茅献鹏.加强旅团对基层预防犯罪工作的指导[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0, (02) .

[2]桑洪敏.预防犯罪工作应理顺四种关系[J].政工学刊, 2004, (12) .

公安现役部队 篇9

一、审前“三准备”, 积极打牢有偿服务审计基础

(一) 准备好业务培训

有偿服务审计政策性强, 专业性要求高, 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创新方法。为此, 审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 采取“教、学、练”方法, 每次审前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 重点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审计、卫生经济、工程管理等综合知识, 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只有提高能力素质, 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二) 准备好审前调查

为了增强审计的针对性, 审计人员要采取查阅历年审计资料、走访业务主管部门、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核实等方式, 对被审计单位的编制体制、保障体系、驻地经济社会环境、内部机构设置、内部制度建设、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等情况进行审计前的调查, 收集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评估审计风险, 确定审计策略, 为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和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提供了保证。

(三) 准备好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 对全面指导审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编制审计方案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方法与步骤、审计风险评估和防范, 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如对医院审计项目时, 重点突出医院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安全、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等方面;对招待所审计项目时, 重点突出招待所收入的完整性、成本开支的真实性、各项费用的可靠性、往来款项的准确性等方面;对空余房地产出租审计项目时, 重点突出空余房地产出租的审批、招投标、合同、收益等管理情况。

二、坚持“三突出”, 努力提高有偿服务审计实效

(一) 突出在“堵”上下功夫, 促进建章立制

有偿服务项目要健康发展, 必须建立一套权责明晰、纪律严明、完整连贯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 审计人员要发挥职能优势, 全面、深入查找内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意见, 促进建章立制, 防止跑、冒、滴、漏。如审查物资采购环节时, 在发现存在采购计划不合理、招投标、验收环节未落实、物资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 要从剖析查找单位采购制度执行、监督等环节的薄弱点和失控点, 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采购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建章立制。

(二) 突出在“纠”上做文章, 查处违规问题

针对有偿服务项目的不同类别和性质, 要按照“依法审计、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全程控制”的原则, 采取审查、分析性复核、实地盘点、函证、召开座谈会、谈话等方法, 重点做到“三结合”:一是审查资料与查看现场相结合, 充分了解合作项目具体管理情况;二是核实效益与核查收入相结合, 科学全面分析合作项目的绩效情况;三是内部检查与外部调查相结合, 准确掌握合作项目运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同时, 近年来, 有偿服务经营单位为了改善经营环境,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 对于基建工程、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 还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后期跟踪, 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审计。在项目筹建阶段, 跟踪审查立项、方案论证、资金来源、招投标、合同签订等情况;在施工阶段, 采取全程跟踪的方法坚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 及时发现问题, 立即督促整改;项目竣工后, 全面搜集整理资料, 狠抓结算审计, 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

(三) 突出在“促”上动脑筋, 积极建言献策

要重视强化审计成果的分析研究, 确保为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内部管理情况。首先是全面梳理整改问题, 在大量基础数据和审计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整理的基础上, 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逐一归类, 分别从历史因素、外部环境、制度建设、管理思路、领导能力、员工素质等方面认真分析查找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要提高审计建议层次, 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式, 从前瞻性、战略性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 从体制、机制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对策、建议, 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

三、做到“三结合”, 不断提升有偿服务审计水平

(一) 常规审计与有偿服务审计相结合

有偿服务项目审计是较为单一的审计项目, 特别是空余房地产出租等审计项目, 涉及的金额少, 占被审计单位整体资金的比例较小, 如果单独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审计, 势必影响到审计时间和效率。为此, 要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与财务收支审计等为依托,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逐步拓展有偿服务项目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二)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有偿服务项目审计专业性比较强, 往往会涉及到基建工程、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项目, 由于审计人员的人手、精力、知识有限, 尚无法完全胜任上述专业性项目审计, 因此要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等外部审计力量, 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部队节约了大量资金。但社会中介机构也存在资质标准不一、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心难以保证、容易被承建方做手脚等风险。在委托外部审计力量进行审计时, 要注意做到以自审为依托、社会审计为辅助, 走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道路, 从中互相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三) 审计监督与服务部队相结合

审计的本质是监督, 监督的内涵是服务, 只有坚持监督与服务紧密结合, 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牢固树立为部队服务的思想, 才能真正发挥有偿服务项目审计的监督作用, 实现审计促进部队发展的最终目标。以前不少单位对审计带有抵触心理, 偶尔会出现不愿意配合审计的现象。审计人员在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最终目的还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提升管理水平和促进挖潜增效, 这对各单位触动很大, 使他们转变了“审计就是找茬”的一贯看法。实践证明, 只要心系部队、服务为本, 就能赢得官兵信任, 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文八.军队经济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刑罚执行下一篇:故障检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