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松解

2024-10-04

粘连松解(精选8篇)

粘连松解 篇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腹腔内粘连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7%,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推广。

关键词:腹腔内粘连,开腹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腹腔内粘连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肠机械性障碍合并动力性障碍的粘连,其发病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腹部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致使患者伴有严重的进食障碍,从而也会引起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如低钾、低钠血症等,需要及时地治疗[1]。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开腹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均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明确这两种疗法的价值,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腹腔内粘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腹腔内粘连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是34~78岁,平均年龄是(48.2±6.4)岁,病程是4个月~5年,平均病程是(2.1±1.3)年;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是36~75岁,平均年龄是(48.3±6.3)岁,病程是5个月~7年,平均病程是(2.4±1.4)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次研究可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

对患者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选用腹部正中切口,然后对患者的肠管以及腹壁粘连等进行分离,以便于对其腹腔进行探查;术者在成功找到肠管扩张与萎瘪的交界部位之后,需要及时地对粘连进行分离并有效解除梗阻;然后术者自屈氏韧带处对患者的小肠各段进行全面探查,并及时地借助于大量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创面需要均匀喷涂防粘连凝胶。

1.2.2 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本组麻醉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结合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压痛部位以及CT征象等准确地选取第一枚Trocar的具体位置;结合患者的腹胀情况为其选择气腹针法,以便于及时地建立有效的人工气腹,要注意确保气腹压力不超过15 mm Hg;在远离患者的粘连部位行操作孔,一般为2个;在成功入至腹腔后,需要借助于电剪对腹壁粘连进行分离,需要注意的是,梗阻部位一般是肠管扩张与塌瘪肠管的交界部位,借助于相应的器械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2];自回盲部对小肠各段进行全面检查,术毕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以(±S)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同时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是(58.2±8.1)min,出血量是(78.1±5.3)m L,肠蠕动恢复时间是(18.5±2.5)h,住院时间是(4.3±1.4)d,对照组手术时间是(84.3±8.3)min,出血量是(195.3±26.7)m L,肠蠕动恢复时间是(49.3±8.8)h,住院时间是(9.7±2.1)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中,肺部感染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7%;对照组中,切口疝为1例,肺部感染为1例,腹腔感染为1例,肠漏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术式,这一术式的探查范围也较广。本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7%,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1)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为微创术式,所以手术中不存在腹部大切口,且术中操作均在腹腔镜的引导下进行,所以手术视野更清晰,操作更准确,不会对周围脏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或干扰,因此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也较少,预后质量较高[3];(2)术中借助于腹腔镜能够有效地扩大探查范围,有利于为患者选取最佳的手术切口,从而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有助于确保治疗效果。

尽管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优势明显,但是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成功建立有效的人工气腹后,要注意及时地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确定患者的粘连部位,以便于选取最佳的操作孔部位[4];(2)观察孔与各个操作孔之间需要保持适宜的间距,以免器械之间相互干扰,且三个孔最好要呈三角形,这有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3)探查过程中要借助于无损伤肠钳抓持患者的肠管,这有助于全面地探查患者的病变范围,确保治疗的彻底性[5];(4)手术过程中借助于超声刀对患者的肠管与腹壁间的粘连束带进行分离,以有效地减少出血量;(5)针对肠管与腹壁粘连严重的患者,要及时地使用比例1:1000的肾上腺素盐水充分浸润腹壁与肠管之间的局部组织,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渗血,这也有助于分离操作的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时间;(6)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地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并要及时、充分止血,针对剥离面较大的患者,需要及时地予以几丁糖、透明质酸钠等药物[6]。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欣.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治疗腹腔内粘连的比较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3):2463-2464.

[2]王藏慧.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943-944.

[3]饶伟,徐金明,黎可,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5):595-596.

[4]郭万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706.

[5]段佐平,张忠林,倪刘,等.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临床运用[J].四川医学,2013,34(9):1377-1378.

[6]刘斌,龙延滨,王小军,等.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54-855.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体会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28-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62例,男21例,女41例,年龄43-75岁,肩周炎病最长4年,最短2个月,术前合并有肺心病4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颈椎病1例。

1.2查体与诊断:患臂上举<90°者49例(正常180°),100°者9例,外展<60°者36例(正常90°),后伸10°者51例(正常45°).所有病例内收时均手触不到对肩,外旋手触不到枕部及对侧耳朵,后旋手触不到肩胛下角。

2治疗

2.1治疗方法

2.1.1痛点注射:选择肩臂部最痛点,用0.125%不比卡因10~20ml加地塞米松5~10ml做局部侵润封闭,痛点多数为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肩后小圆肌附近。注射时要侵润至肌肉与骨质附着点的深层,需达骨质。在松解后,每周以同样的方法注射1次,注射4次为一疗程。

2.1.2臂丛阻滞:局部封闭后,病人在仰卧位下作肌间沟臂丛阻滞,用1.0~1.2%利多卡因10~15ml一次注入。

2.1.3粘连松解:臂丛阻滞15分钟后由助手固定好患侧肩关节及肩胛骨,术者将病人上臂向头部屈起,同时按压腋下肌群后将上臂沿头测缓慢上举,直至贴于床面(即上举达180°),再将上臂外展90°,然后让患者坐起,将上臂按照功能位各方向运动,一定要达到正常最大功能位(与健侧对照),手内收搭对侧肩时,肘关节达胸骨中线,内旋时手触到肩胛下角。在松解操作过程中,可听到“咔咔”声,松解后患臂上举、展、旋、收、屈的阻力消失。

2.1.4功能鍛炼:术后患者每天必须自行功能锻炼,上举、内旋、外旋、内收、外展必须达到最大功能位。每天至少锻炼3到4次。

2.1.5治疗效果:62例经过上述系统治疗后,1个疗程内治愈者41例(站66.1%),2个疗程内治愈者13例(占21.0%),治疗2个疗程以上,疼痛减轻、功能较治愈前明显好转,但仍然未达到正常功能锻炼者8例(占12.9%)。

3讨论

肩周炎,俗称凝肩,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病因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受损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等组织于骨骼附着处早期发生充血水肿等的一般无菌性炎症反应,以后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粘连,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组织变形和挛缩,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粘连松解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臂丛阻滞效果。由于就诊的是大量门诊病人,其年龄较大,麻醉前未给药,均采用低密度局麻药,以消除肩臂部的疼痛,便于粘连松解,同时可使患者保留一定的深部感觉而起到自身保护的作用,从而主动配合,一般在术后3分钟至1小时患肢可恢复活动能力。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眠时,可短期服用芬必得0.3g每日2次,或加用氯唑沙宗0.2每日3次,以松解痉挛的肌肉。

痛点注射所以使用不比卡因,其目的在于延长术后止痛,一般可持续3至4天,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减少局部渗出,有利于炎症吸收,但对于溃疡病、糖尿病病人要慎重,代偿性心血管病,高血压病一般不列为禁忌。

粘连松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病人中, 男18例, 女7例。年龄18~65岁, 平均41.5岁。均有手术史, 既往手术种类:阑尾切除术1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4例, 胃大部切除术1例, 腹部闭合伤肠破裂修补术2例, 宫外孕手术1例, 子宫切除术5例。手术病史最短3个月, 最长25年。粘连类型, 肠管与原切口粘连成角18例, 肠管间粘连成角3例, 网膜与原切口形成束带粘连4例。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根据原切口部位, 距原切口5~8cm进气腹针或直视法开放式置入套管, 再充入CO2气制造气腹。操作孔与辅助操作孔视腹腔内情况而改变, 一般2~4个。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 用电凝分离剪、分离钳或超声刀分离与腹壁粘连;肠与肠之间的粘连, 疏松的用分离剪及分离钳分离, 或用超声刀切断其粘连。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者, 镜下切除束带。如损伤肠管的浆肌层或小的穿透性损伤, 则用3个0带针肌腱缝合线间断缝合修补, 如遇腹腔内广泛粘连, 镜下操作困难时, 则中转开腹。术毕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注入医用几丁糖、透明质酸钠或生物蛋白胶于手术创伤部位, 结束手术。

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进行了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20~120min, 平均46min。全部病例术后当天或第1天下床活动, 20例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 5例有肠管损伤缝合修补术后第2天胃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 5例病人术后使用止痛剂。平均住院5.5d,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例病人术后第7天、第9天、第10天出现腹痛腹胀, 经保守治愈。随访至今, 未见肠梗阻症状及体征。

2 讨论

我们认为, 利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适宜以下情况: (1) 有一次手术史的单纯性梗阻, 非高度腹胀者; (2) 疼痛比较局限, 固定在腹部某一部位者; (3) 经保守治疗虽有排气排便, 但梗阻症状反复发作者; (4) 腹部手术后慢性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者。我们认为严重腹胀, 有绞窄可能性者应列为禁忌。另外我们常规行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 如发现有结肠占位病变, 即行开腹手术。

在利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第一个穿刺孔的选择非常重要, 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原则上应距离原切口5cm以上, 并尽可能造在脐部周围, 如果用气腹针造气腹困难, 可采用直视法开放式置入套管针。其余各孔位置应根据腹腔内情况及术中需要来决定和调整。 (2) 先分离大网膜与腹壁的粘连, 造就一个相对宽阔的空间, 然后分离脏器与腹壁之间的粘连。根据粘连多在腹壁疤痕原病灶处的特点, 重点处理疤痕处的粘连, 但一定要注意全面探查, 以免遗漏病变。 (3) 分离肠管腹壁粘连时, 应遵循“宁伤腹壁, 勿伤肠管”的原则, 尽可能保留肠管壁的完整性, 粘连部位较多较复杂时, 可把腹腔镜头经多个穿刺孔观察操作, 从各个角度对粘连进行松解, 如仅有小的肠穿孔, 腹腔镜下缝合修补穿孔即可。如经各个操作孔观察仍不能辨明关系, 多处致密粘连时应中转开腹, 以免造成多处或节段性肠穿孔, 无法完成手术。若发现恶性肿瘤亦应中转开腹。 (4) 腹壁创面以压迫、电凝止血为主, 肠管创面止血以压迫、缝合止血为主, 忌用电凝。近2年我们采用超声刀进行分离, 效果良好。

预防再粘连的几点措施: (1) 分离时操作轻柔, 尽量使创面减到最小, 尽量不伤及肠管。 (2) 术后彻底止血, 取尽凝血块。 (3) 彻底冲洗腹腔, 以稀释腹腔创面上炎性介质和纤维蛋白原。 (4) 术后留置防粘连药物于创面上。我们尤常用医用几丁糖, 效果良好。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还有很多局限性, 尚没有大宗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微创手术方法, 预防再粘连。方法2003~2008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25例, 既往手术种类有阑尾切除术1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4例, 胃大部切除术1例, 肠破裂修补2例, 宫外孕1例, 子宫切除术5例。粘连类型:肠管与原切口粘连成角18例, 肠管间粘连成角3例, 网膜与原切口形成束带粘连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进行了粘连松解术。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对适应症的选择及第一孔位置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肠梗阻

参考文献

粘连松解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80例肠粘连患者为实验对象, 其中, 男性98例, 女性82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18~76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46.3±3.2) 岁。有112例患者有既往手术史, 54例患者有腹腔感染性疾病史, 12例患者无明确的感染史和外伤史。患者主要的肠粘连类型为:肠管间粘连28例, 原切口与肠管粘连成角45例, 原切口与肠管及网膜形成粘连107例。根据Harris ES标准对患者进行粘连评分:易于分离, 属薄膜性粘连, 评分为1分患者46例, 需要锐性分离, 属纤维性粘连, 评分为2分患者113例, 其他患者属于纤维性的广泛稠密性粘连, 评分为3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90人, 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 具体操作在探查切口或者原切口处进行。而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松解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依据肠型位置以及切口的部位, 在距离原切口6cm左右的位置, 直视开放置入套管针或置入气腹针以建立气腹, 而其他操作孔则要依据腹腔内实际探查的具体结果来选择2个左右。在松解粘连部位时, 使用无损伤肠钳进行肠牵引, 使得肠粘连部分具有充足的张力, 再用超声刀或是剪刀将粘连部分完全分离, 把导致肠梗阻的粘连部分完全分离。对于束带和网膜粘连引发的小肠梗阻, 要同时将束带及粘连部分全部切除。对于原切口与肠管紧贴或粘连腹壁的患者, 要使用剪刀将粘连部分进行锐性分离, 也可使用超声刀进行分离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 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如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随访

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1年不等的随访, 以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情况。实验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梗阻并发症, 有6例患者因为术后外伤而需要再次接受剖腹探查, 患者的腹内粘连评分2分4例, 1分2例;对照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的梗阻并发症, 10例患者因为术后外伤而需要接受再次开腹治疗, 患者的腹内粘连评分全部为3分。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治疗效果

经过实验,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 其中, 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腹腔粘连是引发术后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占机械性小肠梗阻临床发病率的75%左右。相关的医学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上每年用于医治术后肠粘连的医疗费用在12亿美元以上, 患者一旦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问题, 则其临床治疗过程会十分困难, 使用保守治疗方法很难完全治愈, 肠梗阻的临床复发率会达到40%以上。使用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 又很难避免粘连的再次形成, 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使用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 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再次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概率。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 (1)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能极大地降低再发粘连的发生概率, 避免粘连性肠梗阻问题的产生; (2) 对于致密性、广泛性肠粘连, 腹腔镜松解术实施较为困难, 因而无法作为手术适应证; (3)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痛苦轻、肠蠕动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问短等特点, 因而能够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 (4) 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的结果显示, 腹内粘连是腹部手术后不可避免的问题。

术后肠粘连的发病原因包括:术后腹腔继发性感染、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患者卧床时间、个人体质、引流孔及切口瘢痕、术中肠管长时间暴露、异物及手术操作刺激、积液、积血、腹腔内炎症、腹膜损伤等。已有的一些医学研究资料显示,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以其同时治疗、直观、诊断正确、探查范围广、微创等优势, 而引起了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本次临床实践也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特点: (1)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能够降低腹壁肥厚、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及脂肪液化的危险, 而且能够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2) 手术后恢复速度较快; (3) 探查范围较广, 腹腔镜能够通过广阔的观察视角来对腹腔疾病作出及时准确的定位和诊断; (4) 戳孔小, 微创, 切口疼痛轻。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腹腔镜松解术治疗肠粘连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且治疗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 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荣坤.腹腔镜超声刀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西部医学, 2009, 19 (6) :1552.

[2]马玉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54例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0) :481.

[3]陈小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3 (1) :124.

[4]邓伟均.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在治疗术后肠粘连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0 (6) :81.

粘连松解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不孕症患者291例, 包括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输卵管通而不畅及阻塞的。其中非双侧输卵管同时近端完全梗阻的226例接受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治疗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112例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中应用防黏液为治疗组, 114例不应用防黏液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术后再粘连、术后妊娠情况有可比性。

1.2 盆腔粘连评分

盆腔粘连程度遵照美国生育协会EMs分期评分法 (r-AFS标准) 进行评估, 其中本标准评估分值在1~9分之间为存在轻度粘连, 评估分值在10~19分为中度粘连, 而评估分值在20分以上时则表示存在重度粘连[3]。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以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 研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的形式进行处理, 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中探查情况

腹腔镜探查:依据AFS评分标准, 治疗组112例分布情况, 盆腔轻度粘连59例, 中度粘连32例, 重度粘连21例;对照组114例分布情况, 盆腔轻度粘连63例, 中度粘连34例, 重度粘连27例, 两组分布情况比较, 其差别无显著意义 (P>0.05) 。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及不定期随访, 所有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 其中重度粘连的患者其盆腔内涉及的薄膜性粘连均得到有效松解, 未再见粘连发生, 且经检查均未发生影响排卵的情况。

2.2 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比较

两组患者患者在粘连松解手术完成后均进行输卵管通液检查, 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228条输卵管中疏通211条, 疏通率为92.54%;而治疗组的224条输卵管中疏通199条, 疏通率为88.84%。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行粘连松解术后均无不良情况发生, 均无术中脏器损伤、大量出血及术后感染、气肿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术后均恢复较快, 均于术后于院内观察治疗3~4 d后出院, 且不定期随访结果显示出院后也均无不良情况发生。

2.4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 (17±2.3) 个月。治疗组输卵管再闭塞率2.01%, 通畅率91.45%;对照组输卵管再闭塞率8.53%, 通畅率81.52%。两组输卵管再闭塞率及通畅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1) 。术后3个月经周期后建议开始妊娠并依据月经情况指导最佳性生活时机。对照组妊娠率41.07% (46/112) , 治疗组妊娠率59.82% (67/112)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1) 。

3 讨论

自1947年Palmer首次应用腹腔镜于妇科临床以来, 腹腔镜在妇科多种手术中的应用率不断提升, 且其应用效果也逐步得到肯定, 其中其在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技术也不断发展鞍山, 效果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肯定, 其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的不足, 且在腹腔镜可视的条件下进行手术[4], 对于病灶的探查更为彻底有效, 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盆腔粘连手术不同于其他手术, 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 因此术后粘连复发的概率大大增高, 而腹腔镜手术微创的特点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不良影响, 对于术后复发的控制作用较为突出。另外, 临床中近些年来采用药物用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后的粘连预防, 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但是也有研究对其有效程度持异议, 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较高。欣可聆注射液 (医用的透明质酸钠凝胶) 即是近年来应用率较高的一类防粘连药物, 其为一类由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粘多糖[5,6], 对于组织的影响作用较大, 其可以通过对两层组织就进行有效隔离来达到防止炎症面向正常组织扩散的目的, 因此其对于炎症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从而为术后的炎症控制及粘连的复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再者, 其对于术后细胞功能调节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于术后的创面修复发挥着较佳的调节作用, 从而加快术后的康复速度, 并且有研究显示其对于病灶局部具有较好的保湿作用, 对于缓解疼痛及减少摩擦均效果突出, 同时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达到良好地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 综合其上述作用, 其对于患者术后的创面愈合修复及抗炎、控制粘连均起着较大的作用, 而这些均对本类手术具有针对性的干预作用, 因此综合效果突出。并且研究还显示, 术中应用还有助于保持较佳的手术视野, 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 本研究比较了妇科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防黏液 (欣可聆注射液) 预防术后盆腔粘连、输卵管通畅性及术后妊娠情况。通过术后回访, 使用防黏液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闭塞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初步证实了防黏液在预防妇科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后粘连所起到的优良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慧, 刘丹.欣可聆注射液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粘连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5) :50.

[2]尚玉敏, 马勤姝, 刘艳艳.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加用透明质酸钠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在阻塞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11) :873-874.

[3]陈春林, 林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3-257.

[4]臧志佳, 袁嫒芹, 刘婷婷.欣可聆与地塞米松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盆腔粘连治疗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0) :13-14.

[5]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1.

粘连松解 篇6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次所选取的80例患者中包括男和女分别为54例和26例。将此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25例, 女15例, 实验组有男和女分别为29例和11例。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都作出相关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证, 然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和静脉全麻。对于对照组, 置入套管时利用经直视法开放式在其脐部置入, 然后再充入二氧化碳制造气腹。进行粘连松解术时, 为避免给患者带来损伤, 应采用无损伤钳, 分离粘连时可采用超声刀或剪刀。术后, 为避免和减少感染率则要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清洗[1]。对于实验组, 进行气腹针穿刺时应远离原切口瘢痕, 在脐周进行, 然后为其导入腹腔镜对患者的腹腔肠粘连状况进行观察并选择两到三个孔, 用无损伤钳来对肠管进行牵引, 并用超声刀对其粘连的脏器进行分离, 然后将小肠束带剪断, 松解形成疝孔之粘连带, 再对小肠的连续性进行恢复。最后再用温热的盐水对其腹腔进行清洗, 并用透明质酸钠对其创口处进行覆盖, 必要时放置引流管。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还有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时间进行详细观察, 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21.64±57.46) min, 在术中的出血量为 (231.53±143.76) ml, 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0 d, 下床活动时间28 d。此组患者中有13例在术后出现了复发的状况, 占32.5%, 9例手术创口出现感染, 占为22.5%, 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2 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10.31±45.32) min, 术中出血量 (91.52±37.86) ml, 在术后8例复发, 占20%, 5例发生手术创口感染症状, 占12.5%, 所有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5 d, 在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为42d, 此4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3 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诊疾病, 其对患者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威胁。传统开腹手术虽然能够解除原粘连, 但是其创伤大且术后复发率极高,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由此看来, 传统开腹手术并不是很好的治疗方法[2]。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只能是选择手术, 因为目前治疗肠梗阻最主要、效果最肯定的手段就是手术, 因为手术可以解除梗阻和去除病因。若采用非手术治疗, 虽可达到暂时性的缓解患者病情的效果, 但其带来的后果会是反复发作, 甚至恶化, 故非手术治疗法并不能帮助患者脱离苦海[3]。近年来,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 腔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经研究发现: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优点甚多, 如:炎性反应轻和微创以及能够最佳的保护腹腔内的环境稳定等, 这无疑就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且这种治疗方法的采用, 可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患者手术后早期就可以进食, 使患者的生活得到改善。由此看来, 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这种外科急症来说是一种极为理想的粘的治疗手段,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粘连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粘连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治疗, 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则予以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 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还有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时间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0 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8 d。此组有1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复发的状况, 占32.5%, 9例患者的手术创口出现了感染现象, 占22.5%, 平均住院时间为23.2 d。实验组40例患者在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复发, 占20%, 5例患者发生手术创口感染的症状, 占12.5%, 所有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为25 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2 d, 平均住院时间为9.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有很多的优点, 如身体功能恢复快和创口小以及并发症少还有后遗症少等等, 而且腹腔镜肠粘松解术在治疗肠梗阻时, 不仅能够使再发粘连得以减少, 除此之外, 还能够使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所以, 由此看来, 腹腔镜肠粘松解术对于治疗肠梗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肠梗阻,腹腔镜,粘连,粘连松解术

参考文献

[1]瞿建房.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0) :99.

[2]于玉涛, 汪军.腹部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68例诊治体会.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2) :187-188.

粘连松解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肠粘连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6例;年龄17~75 (42.15±4.76) 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18~75 (42.96±4.35)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 具体手术操作于原切口或者探查切口部位实施。观察组行腹腔镜松解术治疗。明确手术切口与肠型位置, 在与原切口相距约6cm部位, 取直视开放角度, 置入气腹针 (或者套管针) 建气腹, 其余操作孔要与探查结果为依据选择。对粘连处进行松解操作时, 要利用无损肠钳, 进行肠牵引, 确保肠粘连部位张力充足, 使用剪刀 (或超声刀) 完全分离粘连部位, 若患者因网膜与束带粘连, 诱发小肠梗阻, 则需切除粘连部位。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经半年随访, 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无患者出现肠梗阻症状, 有2例患者因出现了术后外伤, 需再次接受检查。对照组中无患者出现严重肠梗阻症状, 有6例患者因术后外伤, 需再次行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结果上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对比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腹腔镜肠粘连极易诱发术后肠梗阻, 据相关资料统计, 术后机械性小肠梗阻发病率约为75%[2], 患者若出现肠梗阻疾病, 便会加大治疗难度。临床上肠梗阻复发率约为40%[3], 通常情况下为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使其疾病症状得以改善。

以往的开腹手术创口较大, 愈合速度慢, 加大了患者痛苦。目前, 腹腔镜松解术应用于肠粘连疾病的治疗中, 使患者肠梗阻与粘连发生率大大降低, 腹腔镜松解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它可降低患者再次粘连发生率, 与以往开腹手术相较, 其手术创面小, 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控制术后并发症率, 是现阶段肠粘连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4,5]。

利用腹腔镜进行探查, 其探查范围较广, 可及时了解患者疾病情况[6]。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 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松解术治疗后,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患者的术后再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率也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通过腹腔镜松解术治疗, 可缩短治疗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安全性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明福, 董荣坤, 黄建朋, 等.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时的应用意义[J].西部医学, 2008, 20 (1) :107-109.

[2]蔡晓军, 张新国, 韩承新.肠粘连患者选择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1) :33-34.

[3]张庆尧, 王敬东.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1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10) :754-756.

[4]吴柏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技巧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50 (2) :104-105.

[5]饶伟, 徐金明, 黎可, 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探讨[J].重庆医学, 2013, 42 (5) :595-596.

粘连松解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伸膝装置粘连行松解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CPM被动锻炼组、自主锻炼组、综合锻炼组。每组20例, 术后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

1.2 干预方法和内容

1.2.1 CPM被动锻炼组

术后6 h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 方法是用力将腿伸直并用力将足后跟往后蹬, 每次15 min~20 min, 每日4次或5次。术后第1天起在CPM机上进行被动锻炼, CPM角度从20°开始, 以后每天增加5°, 连续使用至术后10 d.

1.2.2 自主锻炼组

术后6 h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 方法是用力将腿伸直并用力将足后跟往后蹬, 每次15 min~20 min, 每天4次。术后第2天疼痛减轻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 方法是:平卧位, 患肢膝关节伸直, 足后跟用力向后蹬, 同时主动抬腿至30°, 保持该动作5 s~10 s, 然后慢慢放下患肢, 重复20次为1组, 每日做2组或3组。

1.2.3 综合锻炼组

术后6 h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 方法是:用力将腿伸直并用力将足后跟往后蹬, 每次15 min~20 min, 每日4次。术后第2天起在CPM机上进行被动锻炼, CPM角度从30°开始, 以后每天增加5°, 连续使用至术后2周, CPM器的被动辅助活动与患者的主动刻苦锻炼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不能主动锻炼, 不配合医生的患者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1]。术后7 d, 进行自身被动活动, 方法一:坐于床上屈膝, 患者双手合抱住小腿前面中下部, 以双臂的拉力将膝关节被动屈曲, 每日3次, 每次10 min;方法二:患者坐于椅子上或床边, 膝下置小枕, 于小腿下端踝上置沙袋, 患者主动伸膝至直, 借助沙袋下压小腿及小腿重力, 迅速屈膝, 除主动屈膝力外, 尚有沙袋下压被动屈膝力, 如此反复伸膝、屈膝练习, 并形成一定速度与节律, 可协助屈膝活动的恢复[2], 每日3次, 每次10 min。在被动运动锻炼的间歇期配合自主锻炼, 以后逐渐以自主锻炼为主。

1.3 评价方法

收集3组患者术后3, 7, 10 d膝关节平均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3组患者的年龄行方差分析, 性别行卡方检验, 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见表1~3.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由表1及表2统计结果得出P>0.05, 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伸膝装置粘连行松解术可以成功治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尤为重要, 尤其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是伸膝装置粘连行松解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3]。

3.1术后早期主动锻炼的重要性手术后由于关节粘连, 关节活动受限, 采用主动锻炼活动有利于下肢关节功能的康复, 术后早期主动锻炼对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相同的时间内主动锻炼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优于CPM被动锻炼组, 这与陈廖斌等[4,5]的研究结果一致。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不仅表现在关节活动度的增加, 还表现在肌肉力量的增强。早期进行主动方式练习可促进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的静力性收缩, 维持及增强肌肉力量, 防止失用性萎缩, 同时又是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的有效方法, 从而促进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3.2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的局限性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虽然具有可改善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 同时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与关节的营养代谢, 促进损伤结构的愈合等优点, 但在临床应用中患者易产生依赖性, 许多患者只是每天完成CPM功能锻炼而不去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这样虽然膝关节因进行CPM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活动度, 但两次锻炼的间隔时间或出院后由于周围组织的粘连和肌肉未达到一定的力量, 导致患者膝关节实际活动度远远小于CPM锻炼时所能达到的度数。另外, 行CPM功能锻炼患者花费较高, 许多患者因经济负担较重而放弃选用CPM进行功能锻炼,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术后单纯进行CPM功能锻炼没有其他2组的康复效果好。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CPM功能锻炼时的关节活动度往往与患者主动屈膝的活动度不一致, 即使患者应用CPM锻炼时达到了一个较大的活动度, 而其主动屈膝的活动度仍然可能较差, 所以不能单纯依赖CPM锻炼的效果来评价康复效果。

3.3主动锻炼及综合锻炼优于单纯CPM功能锻炼, 早期主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如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还可以弥补CPM功能锻炼的被动性和局限性, 增强肌肉的做功;并且在术后第1天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促使代谢产生乳酸和腺苷, 刺激肌肉组织血管扩张, 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 有利于肌力的恢复。由于使用CPM锻炼初期患者惧怕疼痛而要求停止使用也将导致关节不能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3]。而通过主动锻炼及综合锻炼两种方式对术后康复效果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因此建议在临床工作中鼓励患者完成主动锻炼, 即使患者不能完成主动锻炼需协同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时, 也应尽早应用或尽快改为主动锻炼, 以提高锻炼效果。

总之, 为了能尽快恢复患者患肢的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经济支出, 应尽可能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 即使应用CPM机, 也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早应用或尽快改为主动锻炼。

3.1 术后早期主动锻炼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584.

[2]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190.

[3]宁丽欣, 徐燕.持续被动活动在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3A) :579-580.

[4]陈廖斌, 顾洁夫, 王华, 等.足踝主、被动活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10 (3) :145-147.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程下一篇:创业资本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