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粘连

2024-09-28

神经根粘连(通用5篇)

神经根粘连 篇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形成很容易导致硬膜和神经根周粘连的现象, 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因此, 术后加强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成为当前术后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为了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特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后路椎间盘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管扩大手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平均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6例, 女性44例, 平均年龄为 (47.4±12.1) 岁;平均病程为 (9.2±5.5) 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4例, 女性46例, 平均年龄为 (46.8±10.8) 岁;病程在4~14个月, 平均病程为 (8.7±4.8) 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手术当天在患者麻醉消失后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 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适当增加锻炼次数;术后3 d督促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 让患者取仰卧位, 帮助患者伸直膝关节, 并背伸练习踝关节, 角度为90°, 然后将腿抬起来, 第1周由临床护理人员协助, 抬腿角度为70°, 每天3~5次, 每次抬起后维持20 s左右。第2周督促患者进行主动练习, 同时进行抱膝屈髋锻炼, 每天10~20次, 每次抱膝屈髋后维持3 min左右, 连续锻炼2个月;术后第2周开始督促患者锻炼腰背部肌肉, 进行肌肉等长练习及双桥锻炼, 3周后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练习腰背部肌肉, 练习方法可以是三点式, 也可以是五点式等。同时还可以让患者进行上肢俯撑联系, 对椎旁肌肉的背伸运动进行着力的锻炼, 在腰围帮助下直腰徒步行走, 慢慢加大锻炼强度, 标准为在锻炼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疲劳。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 如果患者术后4周运动功能没有受到限制, 也没有残余腰腿疼痛, 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则评定为优;如果患者术后4周后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偶有腰腿疼痛, 能够从事较轻的工作和生活, 则评定为良;如果患者术后4周后腰腿痛减轻, 但是无法从事工作和生活, 则评定为可;如果患者术后4周后腰腿痛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甚至有加重的迹象, 则评定为差[1]。

1.4 术后神经根粘连评估:

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运用日本骨科学会 (JOA) 下腰痛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分值在0~30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根粘连越轻[2]。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分别用率和 (±s) 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 然后分别用χ2和t检验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根粘连情况比较:

术前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为 (13.4±2.5) 分, 术后2周为 (28.3±3.4) 分, 术后3个月为 (28.2±3.3) 分, 术后6个月为 (27.8±3.5) 分。而术前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为 (13.3±1.9) 分, 术后2周为 (26.1±2.9) 分, 术后3个月为 (25.4±2.6) 分, 术后6个月为 (23.1±4.0) 分。两组术前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 术后2周、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优52例, 良23例, 可15例, 差4例, 优良率为75.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 优33例, 良6例, 可7例, 差13例, 优良率为50.0%。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 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在骨科临床极为常见, 诱发因素为周围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手术治疗在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手术会引发瘢痕组织形成等, 进而引发神经根等粘连, 在极大程度上限制神经根活动, 最终造成患者根性坐骨神经痛, 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早期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早期护理干预中直腿抬高锻炼能够对神经根进行有效的活动, 促进其和周围瘢痕组织粘连的极大减轻、神经根活动空间和范围及神经周围血液循环的有效提升, 从而使神经血液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为尽可能早地缓解并消退神经根周围炎症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3]。本研究结果表明, 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充分说明了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粘连。本研究结果还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充分说明了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羽飞.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C].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3.

[2]金兰.针灸、推拿以及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现代养生, 2014 (2) :205-206.

[3]黄飞麒.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爱你,每根神经都在跳舞 篇2

亲爱是千古不变的情怀,爱是世界永恒的主题。明年,我们“情人情书”将改版,特别增设“流金岁月篇”,专选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发黄的情书”,让读者和我们一起领略我们的父辈、祖辈,在那个特别年代,在似水流年里,如何倾吐自己的情怀。欢迎来稿。

热·恋·篇

爱的,你别笑话我,自从认识了你,自从你那支叫做“丘比特之箭”的东西把我的心洞穿,自从你笑着对我说“好的,做我的女朋友吧”的那一天开始。我彻底被你臣服了,我成为了你的俘虏了,你知道吗?

你可不要优待俘虏啊,你就爱我吧,使劲地爱我吧,就如同我这样大大咧咧地爱你!

我突然感觉,你是上天特地留给我的青春礼物,21年来的等待,等待天上掉下爱情馅饼,你看,你不是掉下来了吗?你让我21年的寒冬成为永远的过去,你让我的身体开满了鲜花。

爱情是多么美好啊,可是爱情竟然让我这样上瘾,亲爱的,我爱你上瘾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呵呵,我情愿,就这样上瘾一千年一万年。

爱你的日子,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有时,在镜子中看到我自己的脸孔,心里想的却是你。有时在办公室和同事一起说话,嘿嘿,竟然把同事叫成你的名字,看着同事惊奇的面容和嘲笑的眼神,我多么尴尬啊!尴尬就尴尬吧,就让他们尽情地笑吧,谁让我这样爱你!

我感觉,爱你的日子,日子是可以变化颜色的。

白天,那是彩色的,一起逛街,一起去吃甜蜜蜜,一起去长江边踩海绵一样疏松的沙子,一起用嘴巴去舔还没有干的葫芦串,呵呵,我们的嘴巴被软软的糖粘在一起了,顺势来一个甜蜜的吻。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突然想,世界上发明糖葫芦串的人一定是一位情圣。他制造出了多么适合情人使用的浪漫的道具啊!

夜晚,不,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爱你的日子有夜晚,我们所有的夜晚,都被我们的爱情变成了白天,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那星星一样的车流,那静谧的宝石蓝的天空,都是为我们的爱情准备的吧。

在大街上,我们一步步把夜晚走成黎明;在幽静的小径,我们体会密密麻麻的令人心悸的欢喜,直到太阳实在太嫉妒了,把强烈的阳光射向我们。

爱你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我身体的细胞都亢奋不已,我有时想,这么多年来,有哪一种事儿,有爱你的感觉这样好呢?我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都在跳舞,我想让它们休息一会儿,它们还不愿意呢!

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拥抱,每一回热吻。都把我变成了神仙,谢谢你!

阿弥乱弹琴

热恋是火,热恋是光

热恋是你把我引向春天

开满鲜花的山冈

神经根粘连 篇3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

1.2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CSR患者90例, 随机分为SCNRB组、SCNRB+手法组及单纯手法组, 每组30例。SCNRB组, 男12例, 女18例;年龄 (55.2±10.5) 岁;病程 (28.2±10.8) 月;SCNRB+手法组, 男13列, 女17例;年龄 (54.3±10.2) 岁;病程 (29.1±10.7) 月;手法组, 男13例, 女17例;年龄 (55.3±11.2) 岁;病程 (30.2±9.8) 月;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治疗方法

2.1 SCNRB+手法组

SCNRB治疗于第1及第7天实施, 手法治疗于第1、3、5、7、9、11、13天实施, 两周为1个疗程。

2.1.1 SCNRB

患者取侧卧位, 患侧在上, 头部前屈, 下颌贴胸。于所选颈椎间隙, 垂直颈椎中线向上外侧2.5~3cm处作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后, 以质量分数1%的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将1块氯化银的电极片放置于患者前臂上, 连接Stimuplex周围神经刺激器 (德国PAJUNK公司) 。刺激器初始电流设定为2m A、2Hz, 以Stimuplex神经刺激针 (22G×100mm, 德国PAJUNK公司) 垂直于皮肤进针, 直至电刺激产生相应神经根的阳性体动, 或患者自诉患侧肌肉有抽动感, 此时针尖停止前进, 将刺激器电流调至0.4~0.6m A, 如果这时仍出现相应肌肉的强烈收缩或明显的抽动感, 表明针尖已接近目标神经根, 且距离非常近, 可以注入药液2ml, 观察5分钟后注入余量。SCNRB的药物组成: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mg、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3ml (以利多卡因计51.9mg) 、甲钴胺注射液 (日本卫才株式会社) 2mg。

2.1.2手法治疗

患者正坐, 医者先分别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 医者站于患者背后, 用滚法放松颈肩部 (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 约5~10分钟。再用拿法, 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 推肩臂部。随后作颈项拔伸法:医者站在患者背后, 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 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 (切勿用力过猛, 以免引起患者头晕) 。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额部, 并向上用力, 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把颈椎牵开, 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患者仰卧, 术者立床头, 双手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5分钟。患者侧卧、平枕、低头 (中段颈椎错位者前屈20°,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 , 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 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 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 以枕部为支点, 转动头部, 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 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 “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 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2.2 SCNRB组

SCNRB的实施在第1和第7天操作完成, 具体操作方法同SCNRB+手法组, 两周为1个疗程。

2.3手法组

手法治疗在第1、3、5、7、9、11、13天实施完成, 具体操作方法同SCNRB+手法组, 两周为1个疗程。

2.4观察指标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参考姜宏等[2]介绍的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分法进行评定。颈臂疼痛观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3]。

2.5统计方法

应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ANOVA) ,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3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有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无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30%。

3.2 3组治疗2周及6个月后的疗效情况

见表1。

与SCNRB、手法组比较△P<0.05

3.3 3组治疗2周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变化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手法组比较△P<0.05, △△P<0.01

3.4 3组治疗2周及6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

见表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SCNRB组比较#P<0.05, ##P<0.01;与手法组比较△P<0.05, △△P<0.01

4讨论

中医手法治疗CSR具有疗效明显, 寓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等优点。据相关文献报道[4], 约90%以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但CSR患者治疗初期疼痛症状明显, 患者往往无法耐受长时间的手法治疗, 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 症状缓解不明显, 且复发率高;SCNRB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可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 使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排除和水肿的吸收与消散, 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但多数患者治疗后颈肩部的不适感, 手部的感觉异常, 手臂的运动障碍等症状仍然存在, 治疗两周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但愈显率不高, 远期复发率增高[5]。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把手法与SCNRB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中西医两种疗法各自发挥其优势。SCNRB早期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使患者对手法治疗的依从性提高, 早期系统的手法治疗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故SCNRB+手法组不仅在治疗2周后愈显率较高, 而且远期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疗法。

综上所述, 神经刺激器引导SCNRB配合手法治疗CRS, 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疗效确切, 远期复发率低, 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考文献

[1]孙宇, 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 1993, 31 (6) :472.

[2]姜宏, 施祀.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中华骨科杂志, 1998, 18 (6) :381.

[3]谭冠先.疼痛诊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5.

[4]魏大成, 周贤刚.综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危险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9) :807.

[5]Anderberg L, Annertz M, Persson L, et al.Transforaminal steroid injec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sed study.Eur Spine J, 2007, 16 (3) :321.

背根神经节摘取方法的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实验动物

新生第1天的Wistar大鼠14只,清洁级,由滨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选用单独摘取法摘取DRG,另一组选用连同脊髓同时提取法摘取DRG。

1.1.2 实验器械和试剂

实验器械:眼科剪3把,显微镊2把,体视显微镜1台,酒精棉球,大头针。实验试剂:D-hanks液100m L。

1.2 方法

1.2.1 采取单独摘取法摘取DRG[4]

将新生鼠俯卧于泡沫手术台上,用大头针将四肢固定,用75%酒精消毒皮肤,手术野铺无菌手术巾,所有步骤均按无菌要求进行。经背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脊柱两旁的肌肉,使其与脊柱分离,充分暴露脊柱棘突和横突[5]。在体视显微镜下用剪刀剪去棘突及两侧的横突,充分暴露脊髓后,牵起脊髓,可看到脊神经后根及其出椎管处有膨大的DRG,该神经节呈串珠样位于脊髓的两侧。用显微镊逐个摘取DRG,并迅速放入D-hanks液中。计算摘取一只新生鼠所需要的时间和摘取DRG的数量。

1.2.2 采取连同脊髓同时提取法摘取DRG

暴露脊髓以前的步骤同于第一种方法,充分暴露脊髓后,从尾端提起脊髓,动作轻柔以便使尽量多的DRG神经元从椎间孔中脱离,此时,可以看到淡黄色晶莹的类似葡萄的球状物,其上连有丝状物,将这部分DRG随脊髓一起带起,一并放入D-hanks液中,随后将连于脊髓的DRG逐个摘取,计算摘取一只新生鼠所需要的时间和摘取DRG的数量。

1.2.3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以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以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界值。

2 结果

通过t检验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摘取DRG所需要的时间和摘取DRG的数量,结果见表1。根据结果发现,与连同脊髓同时提取的方式比较,用单独摘取的方式获得的DRG神经元数量多(P<0.01),但是耗时相对长(P<0.01)。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RG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均呈扁的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1.5mm,颜色呈淡黄色,具有亮光,边缘光滑。将所获得的DRG神经元经过常规的胰酶消化后进行接种培养,均获得成功,培养48h后,细胞均贴壁,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区别,见图1,2。

注: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5;**P<0.01

3 讨论

DRG又称脊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信息传导和转换功能,其形态多呈梭形,在椎管内连于脊神经后根,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与脊神经膜相续。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常被神经纤维束分隔成行。关于DRG的细胞培养实验研究,大都采用来自鸡胚分离培养、胚胎或成年大鼠体外分散培养的方法。但是,关于DRG的取材问题仍是困扰DRG神经细胞培养的一个关键。

目前,关于新生大鼠DRG的获取,仍然采取传统的取材方法,即打开后椎板,剔出多余的组织,由于神经节细胞很微小,最好在手术或者体视显微镜下操作,逐个摘取神经节,然后迅速放入D-hanks液中,这种方法需要逐个处理,获取相同数量DRG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从而降低原代培养过程中神经元的活力,影响对DRG神经元研究的实验效益以及实验结果;而采取连同脊髓同时提取的方式,可以明显缩短取材时间,但是获取的神经元数量较第一种方法少,在满足相同数量细胞培养的条件下,需要更多的新生鼠,引起资源浪费。将两种方法摘取的DRG神经元进行细胞培养,未发现明显差别。因此,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决定细胞培养时间的长短,以此来选择合适的DRG摘取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军,许百男,李翀,等.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纯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2):1152~1154.

[2]Kitazawa A,Shimizu N.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neurons using conditioned medium of dorsal root ganglia[J].J Biosci Bioeng,2005,100(1):94~99.

[3]Svenningsen AF,Shan WS,Colman DR,et al.Rapid method for culturing embryonic neuron-glial cell cocultures[J].J Neurosci Res,2003,72(5):565~573.

[4]熊南翔,赵洪洋,张方成.从大鼠活体取背根神经节及交感神经节的方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6):367~368.

神经根粘连 篇5

因治疗的需要, 要求作出定位诊断。具体的定位诊断如下: (1) N3神经根压迫常表现为剧烈、表浅的疼痛, 颈部疼痛放射至耳郭、眼及颞部, 在患侧的头部、耳及下颌存在烧灼、麻木感。N3神经根的后根神经节与硬膜囊相邻, 增生肥大的N3钩突和上关节突容易对神经根形成压迫, 而N2~3椎间盘突出不容易压迫神经根。N3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体检时颈后、耳周及下颌部可存在感觉障碍, 但未发现明显的肌力减退。 (2) N4神经根压迫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 疼痛可由颈部放射至肩胛区和胸前区, 后伸颈椎加剧疼痛, 体检时上提肩胛力量减弱[2]。 (3) N5神经根压迫的患者多表现为肩部的疼痛, 感觉麻木, 主要引起肩部及上臂外侧的感觉障碍, 导致上肢难以上举, 穿衣、吃饭、梳头等动作完成比较困难。体检时较常见三角肌肌力减退, 较难发现已受累至冈下肌、冈上肌及部分屈肘肌, 肱二头肌的反射减弱。 (4) N6神经根, 感觉障碍区位于前臂外侧及手背“虎口区”。压迫后主要表现为疼痛由颈部沿肱二头肌放射至前臂外侧、手背侧及指尖。早期体检时可发现肱二头肌肌力及反射减退, 也可累及冈上肌、冈下肌、拇伸肌、前锯肌、桡侧腕伸肌及旋后肌等。N6神经根受累仅次于N7神经根, 比较常见。 (5) N7神经根压迫主要表现为疼痛由颈部沿肩后、肱三头肌放射至前臂后外侧及中指, 早期体检时可发现肱三头肌肌力减弱, 常常被忽视, 只是在用力伸肘时发现。可累及胸大肌, 并可发生萎缩, 其他肌肉, 如腕伸肌、指伸肌、旋前肌及背阔肌等也可受累。N7神经根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最常累及的部位。 (6) N8神经根压迫主要表现为麻木感, 疼痛不明显, 很少超过腕部以下部位, 体检时可发现手内在肌力减退, 其感觉障碍区位于中指末节, 主要发生于环指及小指尺侧。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 女21例;30~39岁的患者8例 (13.3%) , 40~49岁的患者15例 (25%) , >50岁的患者为37例 (61.6%) ;病程数月至20年。

治疗方法: (1) 准备手法:患者俯卧位, 医者站立在患者侧方施术, 以拇指揉法、拇指平推、三指捏法、拿法等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患者上肢的肌肉, 并按肌肉走行的起止点操作, 约6~10分钟, 以活血化瘀。点按颈部夹脊穴、阿是穴、风池、风府、天柱、天宗、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小海、合谷、后溪、神门等穴位, “得气”为度, 以行气导滞。 (2) 神经干点弹拨法:a.臂丛点弹拨法:患者坐位, 医者站立在患者侧方施术, 一手托起患肢, 另一手中指指腹在锁骨中点上1寸处进行横向拨动, 患者立感患肢像触电一样, 向手指方向放射。b.桡神经点弹拨法:患者坐位, 肘关节半屈曲, 掌心朝下, 位置:肩峰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医者一手托于患者肘部, 另一手用拇指指腹做横向拨动, 患者出现伸腕, 伸指动作和向拇、示、中指放射的触电感。c.正中神经点刺激法:取仰卧位, 上肢外展4°。位置在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上, 中1/3交界处。用拇指指腹前后方向拨动, 患者可出现屈腕, 指动作和向拇、示、中指放射的触电感。d.尺神经点刺激法:取仰卧位, 患者屈肘掌心向内, 位髓在肘尖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尺神经沟内。用中指指腹前后方向拨动, 患者出现屈腕, 指和对掌动作, 触电感沿前臂尺侧向无名指和小指放射。 (3) 颈搬牵法:患者仰卧位, 医者坐在患者头前, 一手托扣患者的下颌部, 另一手握扣枕后部, 同时医者的双膝分别顶住患者的双肩, 医者膝手同时呈反方向对患者颈椎进行间歇拔伸牵引4次, 每次拔伸牵引约15秒, 问歇5秒, 力量以患者舒适为度。同时使患者屈颈, 并调整屈颈的度数, 使成角落于患锥, 逐渐旋转颈部, 当旋转最大限度时, 双手快速交错用力搬动, 此时, 可出现“咔嚓”声, 但不必强求声音, 然后将头转向对侧, 做同样动作, 调整即告完成。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治愈: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根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根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缓解,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3]。

结果

6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疗效是较为满意的, 其中治愈28例 (46.6%) , 好转30例 (50.1%) , 未愈2例 (3.3%) , 总有效率96.7%。

典型病历:患者, 男, 50岁, 工人。自述颈肩疼痛伴左上肢及拇指、示指发麻2年余, 否认外伤史。来我院就诊前曾经外院中西医治疗未愈。近日来病情突然加重, 患指麻窜似触电, 疼痛剧烈, 夜间很少入眠,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检查:颈部呈前倾位, 活动功能受限, 前屈15°, 左右旋转均为0°, 左右侧屈10°, N5、N6椎旁压痛阳性且向患肢放射至手指, 左手握力减退。椎间孔压缩试验, 臀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X线摄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N5、N6、N7椎间隙变窄,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用上法治疗, 1次/日, 4次后麻痛大减, 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治疗7次后已基本痊愈。故停治3天以观疗效, 3天后患者略有不适, 但无大反复, 为巩固疗效, 继续治疗5次, 先后共12次, 诸症消失, 病告痊愈, 1年后随访仍正常。

讨论

常规手法:以松解颈周软组织为主要治疗部位, 手法施术于颈部肌群的颈夹肌、提肩胛肌、斜方肌上部、胸锁乳突肌等软组织, 并按肌肉的起止走行做拇指点揉、拇指平推、三指捏法、拿肩颈法等。笔者认为, 沿肌肉的起止走行给予手法松解和肌附着处压痛点的推拿, 能缓解肌附着处的局部疼痛, 使高度紧张的肌痉挛组织得到松弛, 解除肌性压迫, 加速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 使无菌性炎症得以消失, 即吸收。并达到解痉至松, 以松治痛的目的[4]。

神经干点弹拨法:采用神经干弹拨疗法, 使神经兴奋性增强, 激活神经细胞, 改善神经功能, 起到对神经阻滞或麻醉, 对严重神经麻痹或休眠者, 可使神经得以复苏[5]。在不同的神经根受压节段运用不同的神经干点进行弹拨刺激, 通过神经反射的传导途径, 直达病灶, 加强与调动机体相对平衡, 促使病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 使受累的神经根及时得以供养、改善和修复。其方法简便、安全, 能够有效地缓解或解除症状。因此, 神经干弹拨疗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中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颈部搬牵法的治疗特点:在颈部软组织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手法牵引, 同时搬动颈椎, 此法能扩大椎间孔, 松解神经根粘连, 增宽椎体间隙, 使椎间盘组织得以调节, 调整关节绞索滑膜嵌顿, 改变发病部位的骨赘增生与邻近神经、血管等组织的解剖位置, 缓解或解除脊髓、神经、血管的压迫与刺激症状, 从而使外周肌筋顺正, 骨回其位。并达到了经脉通畅, 调和气血, 活血化瘀, 以通郁闭之气, 达到治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9.

[2] 汪强.综合治疗颈椎病21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2) :207.

[3] 邵宣.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

[4] 刘志诚, 孙凤岷, 陆珍千, 等.推拿牵引对外周单胺类物质的调整作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1, 7 (2) :6.

上一篇:燃料电池轿车下一篇:行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