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本

2024-10-04

创业资本(通用12篇)

创业资本 篇1

1 引言

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格兰诺维特 (Granovetter) 继承并发展了波兰尼 (Polanyi) 的“嵌入性” (Embeddedness) 概念, 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的, 不管从何种角度出发研究经济现象, 都必须考察经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网络, 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具体互动, 这种关系结构制约着经济行动[1]。科技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网络行为, 即是一种如何利用科技创业家自身积累的或者是可以借以利用的财务网络、信息网络、信任网络等网络资源的网络行为。科技创业实践表明, 社会网络是科技创业家借以识别和利用创业机会的重要资源, 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网络是科技创业家获取创业资本的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的拥有状况及其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对科技创业初期的决策及科技创业企业成长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客观地讲, 无论在国内, 还是在国外, 对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获取问题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仍然较为少见, 有必要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资本获取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2 从社会网络视角审视科技创业家的创业行为

当今科技创业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优势模仿、市场需求多元化等增加了科技创业企业的决策风险, 但也给科技创业者带来了新的机会。识别把握机会、理性的冒险、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是科技创业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侧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entrepreneurial、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等作为关键词也随之流行。一些学者将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创业活动的研究[2], 正如有的研究者注意到的, [3]这反映了理论界与实践界顺应时代的范式转变。

科技创业家植根于社会网络之中, 因此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和资源积累, 即集中考察科技创业家网络及其在资源积累和整合中的作用, 运用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分析科技创业家网络的本质、网络在传递知识和资源方面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网络如何互补, 以及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决定创业活动成败方面的重要性, 及信任和关系资本, 即考察信任的本质及其对社会资本创造的影响;集中关注网络和关系资本, 分析企业如何捕捉和利用网络的知识创造价值等问题已经成为创业研究关注的主题。[4]一般说来,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具有三种构成要素:成员之间交换内容信息;网络治理机制;由成员之间的交叉关系所创造的网络结构。从网络内容来看, 有些研究关注科技创业家获得无形资源的渠道。例如, 网络关系为科技创业家承担风险提供感情支持, 社会网络为科技创业过程带来的一个关键优势就是获得信息和建议的通道;而与风险投资家和专业服务组织的联系是接触关键人物和市场信息的重要方式。从网络治理机制来看, 信任、权利和影响在网络交换中是关键因素。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协调相比, 网络治理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网络结构是各参与方之间直接和间接联系的模式。格兰诺维特引入关系强度的概念描述了个体成员组成的关系网络的紧密和疏远程度, 他以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等四个维度将关系分为强联系 (strong ties) 和弱联系 (weak ties) , 并提出了弱关系优势的假设。例如, 弱联系网络是通往强联系网络不一定包含的信息来源的“桥梁”, 有时弱联系在获取某种信息时却更重要[5]。因此, 科技创业家网络覆盖面越广, 可能发现的机会也就越多。对此可以作出的进一步的诠释在于:科技创业家通过与广泛的社会网络的积极互动以及由此收集信息、由交谈而思考和评估资源这三种认知活动来发现机会。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中有两个基本要素, 即行动者和社会关系。前者一方面是有意识的行为主体, 另一方面其行为又不得不受社会网络的制约;后者则是在行动者之间因某些特定的关系而发生互动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联系模式。社会网络结构及关系性资源能对创业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正如笔者在以前的研究中所指出的[6],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对科技创业家成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科技创业家网络一般被分为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两种类型。个人网络是建立在相互认同、全面信任基础上的, 网络节点是由与科技创业家日常活动直接关系的人组成的, 包括家庭成员、同乡、同事、配偶、同学、老师、朋友等血缘、地缘、业缘、亲缘、学缘等关系者;而社会网络是在某一市场或产业中, 为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较为松散的关系同盟, 包括代理商、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中介、政府等构建起的社会性网络。由于网络节点之间交流接触的强度是有区别的, 据此网络联系可以划分为强联系与弱联系。弱联系的主体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 可以提供不同的资源, 因而对企业的经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个人网络中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联系属于强联系, 而社会网络中各主体间的联系则属于弱联系[5]。社会网络与科技创业资源获取及科技创业家成长紧密相关, 对大多数科技创业家来说, 他们重要的资源是错综复杂的个人网络, 但相对于个人网络而言, 社会网络对他们的创新行为将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社会网络将为他们带来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

社会网络视角的创业研究认为, 价格机制失灵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给科技创业家留下了创新空间, 科技创业家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来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卡森 (Casson) 认为, 创业家专业于对稀缺资源协调的判断, 他们的这种判断力高于其他人, 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们取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优于别人[8]。对于创业网络的重要性, 布朗 (Brown) 和罗斯 (Rose) 特别指出, 贯穿这些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影响和形成创业战略的财务网络、信息网络与信任网络的作用, 通过这些网络, 财务与管理的外部化也使企业运作得同样有效[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有的学者认为, 创业是一种网络行为[10]。

3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与资源禀赋

科技创业是资源匮乏前提下的机会驱动过程, 是蕴涵大量不确定因素的行为过程, 但科技创业家创业时并非一无所有, 科技创业家创业前资源禀赋构成其创业的资源基础。Patrick Firkin指出, 科技创业家创业的资源禀赋构成包括经济资本 (Economic capital)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和个人资本 (Personal capital) [11], 其中经济资本是科技创业家所有的可直接变现的各种财务资产的总和, 包括个人存款、持有的股票等。社会资本是嵌入科技创业家现有稳定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中的稳定资源潜力, 其价值取决于关系网络规模与关系成员所有的资本量, 分为基于家庭关系的 (Family orientated) 社会资本与基于社会网络的 (Network orientated) 社会资本两类, 另外, 还包括社会资本范畴的文化资本 (Cultural Capital) 。科技创业家个人资本由个人资本范畴的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 人力资本又包括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及其他个人属性 (Personal Attributes) 所组成, 一般人力资本包括个体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经验及个性品质特征;特殊人力资本包括产业 (Industry) 人力资本 (与特定产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与创业 (Entrepreneurial) 人力资本 (先前的创业经验或创业背景) [12]。

科技创业家在创业初期往往并不具有充足的经济资本, 并且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历史业绩而难以通过抵押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其仅仅凭借某项好的思路或发明而去发现和捕捉机会, 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并创造出潜在价值, 亦即科技创业家并不具备创业所必需的足够经济资本。创业初期的创业资源极其有限, 其通常寻求控制资源而非拥有资源, 如建立在科技创业家创业精神、能力素质、人格魅力等禀赋基础之上的人脉关系、社会网络有助于科技创业家获取政策扶持的倾斜、风险资金的青睐甚至银行贷款的资助, 还可以适当地发掘律师、会计师、有关专家、技术顾问等“外脑”资源。人力资本同样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从资本担保性的角度来看, 科技创业家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这是因为, 科技创业家虽然拥有人力资本, 但是其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易剥离, 且许多科技创业者因缺乏运营企业经验而声誉不足。在一般情况下, 人力资本的担保性弱于非人力资产, 非人力资产的投资专用性更高;而且,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很可能使非人力资产拥有者在投资后受到要挟, 因而, 科技创业家的人力资本担保性较差[13]。由于创业初期的艰苦环境和难以预测的市场前景, 科技创业企业并不足以吸引稀缺性人才加入, 甚至是不乏科技创业家的不少早期创业的合作伙伴在创业艰难时期伴背信弃义、中途退场, 但最终成为企业财富的人力资源正好是科技创业家最初的资源禀赋。通过社会网络方式积聚的创业资源既可以降低创业成本、推进创业进程, 同时又降低创业风险。如果将人力资本包括在广义的经济资本范围内, 科技创业家的资源禀赋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尽管独立的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均可以为科技企业家创业资本的积累创造条件, 但科技创业家的经济资本有助于其构建更为健全的社会网络, 而其社会资本亦为科技创业家获取经济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 科技创业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具有规模效应, 两种类型的资本自身在不断膨胀和扩大, 其表现形式亦在隐性和显性之间不断转变, 同时随着创业历程的不断演进, 科技创业家不断成长, 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科技创业家个人所拥有的金钱财富、品牌声誉以及在创业家市场中的价值得到提升, 其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将更为健全和丰富, 并且规模性和异质性都将得到提高。科技创业家的资源禀赋与其创业资本积累关系如图1所示[14]。

4 科技创业家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获取

就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来说, 两个方面的资本尤为重要, 一是创业所需资金, 二是社会网络 (包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因为资金主要完成现货交易, 而社会网络资本则经常是满足长期合约的要求, 两者之间并不完全可替代。如何获取这些资本, 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以及交易成本结构, 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创业家个人筹措资本的能力, 后者是区分创业家与非创业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创业家创业资金的来源结构有一些统计数据可供观察, 但缺乏制度的分析, 而创业家社会网络资本则大多被认为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而让给社会学、人类学和研究创业的学者去研究。表1是有关研究者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整理的一个比较[15], 整理后的数据分为三类:一类是创业家创业资金中个人积累 (包括从家庭继承的财产) , 第二类是从亲戚、朋友、熟人等关系网络获取的资金, 第三类是从正式的组织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获取的资金。

从表1可看出, 美国、中国 (大陆) 和中国台湾三种不同的经济中创业家创业资金的来源有着高度的近似性。其中, 个人积累的资金 (包括家庭继承的财产) 约占创业资金的一半, 原始数据还显示出, 家庭财产继承只占很小的比例。这表明, 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是靠自身劳动积累开始的, 而不是继承家产的结果。另外, 从关系网络获取的资金占创业资金的24%—30%, 而从正式的组织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等获取的资金不足1/4。无论在金融市场很发达的美国还是在相对不发达的中国 (大陆) , 对创业企业的融资都只是创业资金来源中不大的一部分。从表1中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尽管各个国家 (地区) 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但创业家创业资金的获取结构并不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与人们一般的想象有所不同的是, 注重关系网络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利用关系网络的融资比例上, 并不比更注重正式组织制度的美国来得高。这表示, 创业企业在资金获取上普遍利用了创业家社会网络的作用。但可能隐含的区别在于, 中国大陆和台湾在通过正式的组织结构获取资金以及个人积累资金上, 可能同样要依靠关系网络的支持, 这在中国 (大陆) 经济转型时期的市场状况下被很多个案所证实。不少科技创业企业通过与银行、政府的关系网络而获取贷款是常见的事实。

注释:1.美国数据来源:Inc.Magazine 500 (1992) , “Source of Seed Capital” (经归类整理) ;2.中国数据来源:《中国私营企业年鉴》 (1994) (经归类整理) ;3.台湾数据根据Tyler Biggs (1988) 的估计 (见Hamilton, 1998:60-61) ;4.个人积累包括个人储蓄和家庭继承财产;5.包括亲戚、朋友、同志、乡邻的资金借贷和支持;6.包括银行、信用社借贷以及风险投资、按揭资产和政府担保贷款等。

不可否认, 经济资本是创业过程中稀缺的重要资源, 融资行为是科技创业家资源整合行为的核心。由于缺乏信用记录, 科技创业家通常无法赢得风险投资家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即使在美国, 也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新创企业在创立期能够筹集到风险资本。大多数科技创业家在耗尽自身的经济资本以后, 转向求助于其家庭、朋友和熟人, 社会资本成为其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如表2 所示, 在全球创业观察 (GEM) 项目参加国或地区 (2002 年共计37 个) 中, 基于家庭关系的社会资本是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占51%;其次是基于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本, 占38%。[16]全球创业观察 (GEM) 2006的报告显示, [17]在2005年共计35个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 创业企业与受资方关系为:54.3%来自家庭成员和亲属, 32.8%来自同事、朋友或邻居, 12.9%来自具有商业创意的陌生人。可见, 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活动影响很大。

科技创业家利用其以社会关系网络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来获取创业资金, 一方面跨越了难以获得借贷资本与风险资本的障碍;另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简化了融资手续, 缩短了融资时间, 降低了融资交易费用, 保证科技创业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必要的资源以迅速组建新企业。科技创业家将其社会资本转化为可控财务资源, 进而提升为科技创业企业启动资金, 保证了科技创业企业的迅速创建, 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创业机会。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 是一种蕴含于结构本身的个人资源。科技创业家利用社会网络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高度依赖于科技创业家先前拥有的个人社会关系网络, 通过利用社会关系网不仅能改善科技创业家的创业环境, 而且能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前所述, 当科技创业家进行资本融资时, 由于没有信用记录, 通常不会博得风险投资家和金融机构的信任, 但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亲戚朋友会依据与其长期交往所形成的牢固关系而进行天使投资。有关调查表明, [18]科技创业家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其社会关系网络:北京、天津、南京、长沙等四个城市创业家的创业资金均主要来源于其社会关系网络 (亲戚、朋友、同事等) , 其比重分别为:77.8%、90.9%、87.2%、100%, 见表3。

此外, 科技创业家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外部资源, 使科技创业企业实现外部成长。所谓外部资源就是科技创业家可以支配但是并不拥有所有权的资源, 这可以降低科技创业失败的风险。

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 [19]当代中国企业融资可以通过三条渠道:内源型融资、亲情熟识网融资 (简称亲熟型融资) 和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 (简称制度型融资) 。内源型融资主要是指科技创业家利用自身的工作积累或者原来创办企业经营所得来投资于新办的科技企业。这种融资方式简单明了, 对于科技创业家来说有很大的自由度, 但是不利于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尤其是对于科技企业创办来说。亲情熟识网融资主要是指科技创业家通过家族、同乡、朋友和技术伙伴的关系网络, 通过共同出资或者借贷的方式, 取得创办科技企业所需的资金。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比较充足的资金, 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合作关系, 不足之处可能是创办企业先天就存在产权纠纷, 而且科技创业家的行动也容易受到制约。对于科技创业家创办科技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来说, 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往往是最困难的, 除非科技创业家已经具有了一定名气。此外, 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以及科技企业创办, 各级政府都提供了专门的资金来支持科技创业家创业, 但覆盖的范围有限, 不可能解决所有科技创业家的融资难题。

4 结论

金融支持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GEM参与国的情况来看, 新创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私人权益资本, 包括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借贷和引入私人股权筹集资金;二是创业资本融资;三是二板上市融资。GEM项目中主要也是考察两种类型的新创企业融资途径, 一类是非正式投资 (informal investment) , 主要针对私人权益投资的情况, 另一类是创业资本投资 (venture capital) , 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所有创业投资前一年的数据和信息, 用于衡量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给新创企业创业投资的状况。

尽管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金融支持的情况来看, 在创业资本中, 非正式投资占新创企业资金来源的比例相当高, 但是创业资本投资对于推动新创企业发展的作用却非常大, 尤其是对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据统计, 2003年, 我国创业资本投资占全部国内资本投资的比例仅为0.8%, 列在GEM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最后一位, GEM的均值水平为8.O%, 说明我国全部国内投资基本上都来自非正式投资, 创业资本投资所占的比例极低。从创业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 我国为0.04%, 比2001年的0.01%有所提高, 但是仍然属于创业投资水平极低的国家之列[20]。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从事科技创业, 社会关系网络确实很重要, 甚至关系的强度将远胜于信任, 这在科技创业家与政府部门的网络构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 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运作方式尚不够规范、运作效率也不高, 网络各主体间的联系松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科技创业家在网络构建的过程中, 必将经历由“关系”网络逐步向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过渡, 这是我们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资本获取乃至科技创业家成长的创业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创业资本 篇2

1、春节了,100元进些气球到庙会上买,气球的进价在01。-0。3元之间,再花10元买个充气筒,假设一个气球买1元,一天买100个,除去卫生费管理费以及耗损什么的,一天可以净赚20元。当然你要准备一个垃圾桶收些饮料瓶,一天可以净赚50-100元。如此三日,你的资金可超过400元。

2、买小鸡或者小鸭来养,大约1-1。5元一只,养大了去买,一只能买5元以上,2-3个月后你的资金可以达到400元以上。

3、买一套修计算机的工具,包括十字螺丝刀、刷子和滴耳球,外加工具软件。做上门维修个人计算机的服务,一次服务50元起,装系统100元起。这样不出一个月你的资金也可超过400元。

二、从400到1000元 百元创业需要有胆识

1、有了400元以上的资金你就可以进入A股市场了,目前的A股市场很有点意思,你要盯紧了,5个月后资金可达到1000元。

2、同样也可以玩权证,要盯得更紧,大概也可在5月后达到资金1000元。

3、仍然可以按照步骤一的方法进行。

三、100元如何创业成功,增长资金的方法就是那么几种:

1、小买卖低进高出,薄利多销;

2、养可增值的东西,比如家禽、蛋鸡、蛋鸽等等;

3、购买工具出卖劳动力,比如电脑维修、电器维修、自行车维修等;

4、有了一定资金后可以考虑进入资本市场,400元起。

创业与资本的奥秘 篇3

首先,做传统生意般的投资与资本接轨式的投资很不同。传统做生意的投资的模式,大家都很清楚,比如开个餐饮店,3个老板投资,一共投资400万,然后找个人经营,给经营人10%的股份,再加工资收入。如果某个股东有精力全职做管理,那么他会额外得到10个点的管理股权。在这里,几乎完全涉及不到估值的概念。每个老板投资占的都是原始股权,没有任何溢价。

同样是开餐饮店,总投入同样是400万,如果找人投资300万,占出资比例75%,自己出资100万,占出资比例25%。如果这个创业者按照做传统生意的模式来分配股权,大概是出资人可以占到65%的股权,创业者占35%的股权(创业者多了10%经营权抵换股权)。

如果创业者要玩资本概念,那将是另外一番情景。比如将餐饮店的模式复制,然后与资本接轨,在2年后估值可以达到1亿,那么他认为当前自己找人投资300万,转让30%股权是合理的,因为这表示投资后的估值是1000万,2年后股权增值可达到1亿,增长10倍。可是传统做生意的人不一定愿意,原因很简单,假设投资300万占股30%,第一年和第二年,分红连50万都没有,那意味着需要6年才可能收回投资成本,这显然时间太久了。

其次,不仅仅在于项目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能通达错综复杂的人脉。资本是贪婪的,逐利的。项目的概念和经营情况良好,并不代表就能获得资本的青睐(除非项目真的好到无可挑剔)。天使干的事情就是要把不太成熟的东西转手卖出去。卖得出去才是王道,卖不出去就是库存。所以能做天使投资的人,除非你把天使投资当做生意模式来做,否则你就要理解资本这一行的游戏规则,就是如何卖掉项目。

再次,从孵化天使、天使、早期VC、VC、PE到投行,这是一个资本链条上的蚱蜢,相互制约,相互依托。资本集中在哪个阶段,就意味着哪个阶段的发展会迅速,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果后一个阶段没有足够的蚱蜢去接盘,那么前端就有一部分蚱蜢会死掉,因此前端蚱蜢的营销能力很重要。

我相信在资本市场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未来可能取得某一种平衡,使每个链条上的项目和资本都是对等平衡的,每个阶段所获得的平均收益取决于那个阶段对应的风险系数,否则,资本就会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直到达到平衡为止。

最后,不要让天使“泡沫”冲昏了头脑。如果把今年天使的大批出现当作泡沫来看的话,我觉得这样的泡沫越大越好,毕竟中国的天使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天使投资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不仅要熟悉资本的玩法,要有敏锐的嗅觉,还要通达资本上的人脉关系网络,卖得出去才是王道。

资本市场瞩目创业板 篇4

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4月份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2个市场上, 2009年第一季度共有5家中国企业上市, 融资额为2.05亿美元, 上市数量和融资额继续下滑, 创四年同期新低;其中, 上市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6家, 融资额下降了98.2%;在市场的分布上, 5家企业集中落户于香港主板和韩国创业板两个海外市场, 境内市场本季度则没有一家企业上市。

2009年第一季度上市的5家中国企业中有2家企业具有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 融资总计1.41亿美元, 占5家上市企业融资总额的69.0%;与2008年同期相比, 本季度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减少了8家, 融资额下降了86.6%。 (图1、表1)

海外IPO上市大幅收缩, 市场与行业分布尤为集中

本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大幅收缩, 仅有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 融资2.05亿美元, 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创四年同期新低。其中, 上市数量较2008年同期减少4家, 较2007年同期减少9家;融资额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94.1%, 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90.1%。

市场分布方面, 本季度海外上市的5家中国企业集中在香港主板和韩国创业板两个亚洲资本市场。其中香港主板本季度共有4家中国企业上市, 融资1.84亿美元, 分别占本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80.0%和融资总额的89.7%;韩国创业板本季度有1家中国企业上市, 融资2, 109.16万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AIM市场等欧美热门资本市场则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上市。

行业分布方面, 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集中分布在传统行业和清洁技术行业。其中传统行业共有4家企业上市, 融资1.97亿美元, 分别占上市总数的80.0%和融资总额的96.0%;清洁技术行业有1家企业上市, 融资额为812.90万美元。 (图2、表2、表3)

A股市场IPO仍未开闸, 重启有待发行制度完善

本季度, 境内沪、深两市IPO仍未开闸, 自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上市以来, 境内市场IPO已停滞6个多月。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在两会期间多次表示, 境内市场IPO启动势在必行, 但何时启动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完善密切相关。据悉,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重点主要是解决长期以来由新股询价所形成的发行价、由交易所集合竞价形成的交易基础价与二级市场新股定价之间有较大的背离的问题。目前, 发行制度改革具体方案仍在酝酿之中, 而方案确定后, 新股发行制度还需要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 因此境内市场IPO重启仍需等待时日。 (图3)

VC/PE境内外退出遭受考验, 创业板出台将成最大利好

教你如何使用创业资本 篇5

另外,还有许多减少现金流出的办法。可以购买便宜的办公用品,设法寻找租金较低的房子,还可以减少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也可以推迟雇佣员工的时间,到需要人手时再招。

在增加现金流入方面,除了想方设法提高销售之外,还可通过提高顾客的付款速度来实现,例如,让顾客10天内付款而不是30天内付款,这样就可以提前20天收回资金,加快资金周转率。

为了避免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最好珍惜手上的现金,假如不是非常必要,像房屋、设备这种有折旧年限的资产就不要花巨资购买,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创业者,明知房地产即将升值,在创业之初也宁可租用办公室而不买写字楼,

不要为了表明自己有实力而大量购买不必要的资产,尽量留出多些现金作为创业的储备力。

另外,在宣传上的费用一定要慎重,宣传虽有必要,但企业真正成功并不是靠吹出来的。所也在创业之初不要花大量的钱搞宣传,以至拖垮企业,要知道宣传费用生实际效益是要花很长时间的,所以。宣传只要到位就行,不能影响到资金的流转。

创业资本 篇6

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呢?要依目标,即看计划书的对象而有所不同,譬如是要写给投资者看呢,还是要拿去银行贷款。从不同的目的来写,计划书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书往往会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商业计划书(BusinessPlan)是大多数创业企业融资必备的敲门砖,好的商业计划书会为企业融资顺利铺路,而编撰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也是企业审视、分析自身及产品的好机会。

一般来说,在创业计划书中应该包括创业的种类、资金规划及基金来源、资金总额的分配比例、阶段目标、财务预估、行销策略、可能风险评估、创业的动机、股东名册、预定员工人数,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11个方面:

1.封面

封面的设计要有审美观和艺术性,一个好的封面会使阅读者产生最初的好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2.创业计划书摘要

它是浓缩了的创业计划书的精华。创业计划书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要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

3.企业介绍

这部分的目的不是描述整个计划,也不是提供另外一个概要,而是对你的公司作出介绍,因而重点是你的公司理念和如何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4.行业分析

在行业分析中,应该正确评价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5.产品(服务)介绍

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等。

6.人力介绍

人员及组织结构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产品管理等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7.市场预测

应包括以下内容:

(1)需求预测;

(2)市场预测和市场现状综述;

(3)竞争厂商概览;

(4)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

(5)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等。

8.营销策略

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创业计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

(2)营销队伍和管理;

(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4)价格决策。

9.制造计划创业计划书中的生产制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

(2)新产品投产计划;

(3)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

(4)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

10.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中重点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制备。

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初创或扩张时,对流动资金需要预先有周详的计划和进行过程中的严格控制;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状况,它是企业在一段时间运作后的经营结果;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

11.风险与风险管理

(1)你的公司在市场、竞争和技术方面都有哪些基本的风险?

(2)你准备怎样应付这些风险?

(3)在你看来,你的公司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附加机会?

(4)在你的资本基础上如何进行扩展?

(5)在最好和最坏情形下,你的五年计划表现如何?如果你的估计不那么准确,应该估计出你的误差范围到底有多大。如果可能的话,对你的关键性参数做最好和最坏的设定。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创业计划书都要包括上述大纲中的全部内容。创业内容不同,相互之间差异也就很大。

第一阶段:经验学习

第二阶段:创业构思

第三阶段:市场调研

第四阶段:方案起草写好方案全文,加上封面,将整个创业要点抽出来写成

提要,然后要按下面的顺序将全套创业计划书排列起来:

(1)市场机遇与谋略;

(2)经营管理;

(3)经营团队;

(4)财务预算;

(5)其他与听众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和材料,如企业创始人、潜在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甚至家庭成员和配偶。

第五阶段:最后修饰阶段

首先,根据你的报告,把最主要的东西做成一个1—2页的摘要,放在前面。其次,检查一下,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之类的错误,否则别人对你是否做事严谨会怀疑的。最后,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编写目录与页码,然后打印、装订成册。

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 篇7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教学服务

创业型大学的发展逻辑之一就是不断推动学术资本的转化,然后从市场上获得相应的物质与信息资本,进而开展新一轮的学术生产与成果转化。作为区别于传统型院校的身份标识,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远远没有被学界予以充分论证与阐释,不少学者甚至将学术资本主义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1]。在论证“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即为学术资本转化而不是学术资本主义”[2]之后,本文拟对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作进一步阐释。

一、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的内涵

当前,学界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较为丰富。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较好地将研究现状归为五个方面:成果转化的历史分析、政府行为、校企合作、路径探索以及国外经验[3]。但是,学界对于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的研究,极为贫瘠。从研究现状看,主要是从宏面层面探讨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以及建设标准、价值、目标与路径等,难以找到针对性、系统地专门探讨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机制的成果[4]。那么,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是否等同于一般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来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特征:一是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不是某个学科某位教师的行为,而是所有学院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行为,是一所大学的整体转型;二是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不是某些学科某位教师的自发行为,而是所有学院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自觉行为,是一所大学的工作中心;三是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不只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化,更要研制推动两者转化的激励机制、转化平台与差异评价。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学术资本转化属于创业型大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加强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机制的深入系统研究,是构建创业型大学理论的前提与基础。

因此,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既体现出其他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也有自身创业作为身份标识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问题,其内涵要丰富得多,外延要广泛得多。创业型大学的学术成果转化,其含义与上述论断一样,尽最大可能最广范围将各种学术成果变成学术资本转化出来,成为办学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

当创业型大学成为大学变革的一种战略选择后,我们开始从某个角度将大学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学型大学,以知识传承为主导;二是研究型大学,以知识创新为主导;三是创业型大学,以知识应用为主导。在不少学者看来,这三种类型属于递进关系,创业型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只有研究型大学才能成为创业型大学[5]。暂且不论这种大学分类是否科学,但是,将研究型大学视为创业型大学的一个必经阶段,排斥教学型大学进入创业型大学行列,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例如,华威大学就是由教学型大学转变成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典范[6]。考察教学型大学能否成为创业型大学,关键在于把握教学型大学提供的学术成果能否实现市场转化,能否体现学术创业。

在大学,没有不从事研究的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只是对于教学型大学来说,研究主要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学型大学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为教学服务。教学服务作为一种知识产品,是有价格的,当然可以实现市场转化,能够贯彻学术资本化。国外不少以教学服务为主导产品的私立大学,正是通过销售课程而迈入创业型大学行列的。教学型大学能够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质,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这正是学术创业的体现。可见,不只是研究型大学提供的高新科研成果可以实现市场转化,体现学术创业,教学型大学提供的应用性知识同样可以实现市场转化,可以培养相应层次的创业型人才,同样属于学术创业。

二、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大学被视为公益事业单位,而非企业,其产品被称为公共产品,不能在市场上自由销售。这或许正是我国政府忌讳提到高等教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原因。就创业型大学建设来说,在我国推行会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之一也正是这种思想观念问题。在许多人看来,致力于学术成果市场化的商业文化与大学传统的学术文化格格不入。应该说,这种顾虑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要从根本上消解这种顾虑,我们必须理解,大学提供的产品是可以进行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可以也应该是有价格的。

那么,大学的产品是什么呢?大学的产品不是作为消费者的学生,而是作为劳动产品的教学服务与科研成果。如果将教学服务也视为一种学术产品的话,那么,大学的产品就是学术成果,亦即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中的学术资本。从广义的知识定义而言,学术成果也是一种知识,知识就是大学的产品。事实上,知识是各种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就是沿着知识的选择、传承、创造、应用以及储备而运转的。那么,作为一种劳动产品的知识,是否有价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这个问题是不难理解的。学生缴费上大学,实际上就是购买教学服务;企业委托大学从事开发研究,实际上就是购买科研成果。无论哪种形式,大家都承认知识有价。只不过,付费的方式不同而已。例如,在我国,学生缴费比例并不高,大部分教学服务的费用由政府买单。

可见,知识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进行市场交换的。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更需要通过市场交换与竞争来实现其价格。因此,一所高校迈上创业型大学的道路,致力于学术成果的市场化,这是知识有价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深刻反映与时代体现,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意义深远。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也有人提出,“我们必须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认作是一种智力和知识产品,恢复商品的价值属性。……智库建设脱离不了市场化的运作和市场化的人才聚集模式。”[7]简言之,知识有价是实现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

对于知识有价,在美国等私立大学主导的国家,是一个不成问题的判断。麻省理工学院走上创业型大学之路,正是利用知识有价,并且在二战期间为政府提供军工服务,以此获得办学资源,才使其在二战前后迅速崛起,并奠定了以后面向市场产业、面向政府资助的战略路线。这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科技成果,同时也包括教学服务。如这些高校为政府培训军工人才,正是利用教学服务这个产品。时至今日,知识有价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实际上,这正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商品属性在实践中的运用。从属性论角度来分析,这就意味着知识有价是高等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属性就会展现出来。

高等教育的产品———知识,确实不同于一般产品。这种产品的重要特征是,当我们消费之后,能够提升劳动能力,能够造福人类。例如,一位家庭贫困但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或许他比别人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不少学者坚持认为,教育服务这种产品,不能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不遵循市场规律。但是,这并不能否定知识有价,也不能否定高等教育具有的商品属性。第一,从受教育者个体来看,在接受教育提升劳动能力之后,他能获得更优厚的职位,对自身的受益是最大的,哪怕他对社会的贡献巨大,也从那里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从而在教育过程中理应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基础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以提高全民族基本素质为目标。一个不合格的国民,对民众和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这种付费,是全民、全社会或者说国家,替那些接受教育的孩子们付费。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是,高等教育是一种择优教育、提升教育,个人受益明显,在国家承受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自然会实行收费政策。第二,正因为教育服务这种产品的特殊性,所以各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并不是僵化的等价交换原则,会根据家庭承受情况、学业情况而灵活对待。如,美国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学费越高,但对于那些家庭收入困难的学生,会减免学费;在中国,国家每年拨付大量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支持那些学业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这都反映了高等教育产品的特殊性。但是,国家支付的那部分学费,实际上正是全民为他们承担的,并不是这些成本为零。因此,我们承认高等教育产品的特殊性,但不能因此否定知识有价,否定高等教育的商品属性。

三、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的三大领域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论著、申请的各种课题以及获批的各种科技发明专利,不计其数。据统计,在各类高校科技人员中,“211工程”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为108所,而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达到了22884人,平均每所院校为212人;其他本科高等学校为583所,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为18403,平均每所院校为31.5人[8]。然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极不理想,与高校的科研地位以及研究规模一点也不相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每年科技转化率只有20%,而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0%左右,差距巨大。在这20%的科技转化成果中,最终形成实际产业的科技成果只有5%左右[9]。确实,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生产目前还停留在重研究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专利申报轻成果转化的发展阶段,大量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多是为了谋取职称、名誉、奖励等,没有有效地加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创业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是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如,某位教授成功申请了一项重大政府课题,在该课题的资助下,他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治愈并预防口腔溃疡的药品,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这种药品从论著,再到产品,最后面向市场推广的过程是高校大部分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过程。真正关注成果转化的高校,应该把激励政策的重点从论著转移到产品尤其是市场推广阶段上来。只有这样,大量的科研成果才能被激发。至于如何引导教授们从论著走向产品,最后关注市场,即推动学术资本转向现实的生产力,正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是针对校外学习者的教学服务。当前,这种教学服务主要体现为各种类型与形式的培训。应该说,这块市场已经形成,但是并不健全,而且更多的体现在考证考级、职称培训、出国进修等刚性需求市场上,真正主动报名以实现自我提升、个性修养、知识扩展等软性需求并不多。如果一所大学能够提供大量类似的教学服务,并从中获得办学资源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与办学条件,那么,这所大学的成果转化工作就会做得相当出色。第三是针对校内学习者的教学服务。对于这种成果转化工作,许多学者似乎视而不见,或者说,尚且不能从中发现成果转化契机。应该说,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质量最疲软的部分。教学服务作为一种产品,或者说学术资本,是存在转化的,即由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内化到学生个体身上,成为其一部分。如前所述,知识有价,只是付费的主体不同。只是这种知识是否货真价实,学生从大学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他们的付费是否等值,这是今天很多大学在教学服务上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由此可见,我们若能做好以上三种转化工作,一所大学的活力就释放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所大学哪怕没有政府的文凭守护,完全依靠自身的实力,也能像朝阳企业一样,傲立于市场经济的浪潮。这样的大学,才能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创业型大学正是当前有利于推进这三大转化工作的实践平台。

总之,学术资本转化既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也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应该成为创业型大学的外部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温正胞,谢芳芳.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2]付八军.学术资本转化: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J].教育研究,2016(2).

[3]安沛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付八军.创业型大学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5][美]亨利·埃兹科维茨.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38.

[6]付八军.华威大学:教学型迈向创业型的成功典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5(12).

[7]于翔.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困境与机遇[J].前沿,2015(5).

[8]万慧颖,张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5(5).

中国创业资本的运营模式研究 篇8

一、中国创业资本的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创业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CVCRI) 调研了包括在中国大陆表现比较活跃的海内外创业投资机构, 选取有效数据样本为556家投资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创业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如图所示:

2、中国创业投资快速成长

近几年, 我国年均GDP保持较快增长, 逐渐成为新兴经济体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成就了包括创业资本产业在内的诸多行业的快速壮大。从1999-2009年, 中国创业投资成长迅猛, 其行业走势与GDP增长呈现出正相关性。

3、投资地域与地区经济紧密挂钩

2002年以来的六年时间里, 京、沪、粤、苏、浙和鲁依次占据国内的创业资本投资地域前6名;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见, 我国2000-2008年各地区GDP前4位均出现在创投投资地域分布的前6位之中;从而表明我国创投投资地域分布与地区经济呈现出紧密挂钩的关系。

4、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1999-2009年我国创业资本主要集中在:广义IT业、服务业、生物技术 (健康) 和清洁技术等第三产业领域, 加总比例占投资总额近80%。可见, 第三产业的发达可以吸引大量的创业资本投资。

二、中国创业资本的运营模式

(一) 中国创业资本的参与主体

创业资本的运行过程比较复杂, 涉及的主体包括创业企业、投资者和创业投资公司;这三者分别是资金的需求者、供给者和运作者。

创业企业一般是指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企业或是中小高科技企业, 通常具有高回报、高收益、成长快的特征;但因缺乏资金、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 需要与创业投资家开展合作, 获得成长空间和机会。投资者主要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创业投资公司则是通过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的共同投入使创业企业增值, 最终以公开上市、出售等方式退出企业, 获取其投资报酬。

(二) 中国创投机构的组织形式

1、有限合伙制, 是指由至少一个对合伙事业享有全面管理权并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 与至少一个不享有管理权但对合伙的债务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企业。

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提供投资运作, 仅以其投资额为限对基金的亏损和债务承担责任。根据对57家样本投资机构的调查数据, 可见有限合伙制形式有25家, 占43.86%;有限合伙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占总额的65.5%, 其资金背景以外币基金为主。

2、公司制, 是指创业投资机构采用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 是创业投资机构最早采用的组织形式。

根据对57家样本投资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 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为29家, 占机构总数的50.88%;有限责任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占总额的27%, 其资金背景以人民币基金为主。

(三) 中国创业资本的运作过程

1、创业资本的筹集阶段。

我国创业资本的来源主要包括:一是政府资金;二是金融机构创业投资;三是大公司、大企业的创业投资;四是个人投资者;五是国外资金。

(1) 政府资金。政府资金是创业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尤其是在创业投资开始启动时, 政府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目前, 政府作为创业资本来源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三是对部分已经不适合产业政策或长期亏损的国有中小企业的存货资产进行拍卖, 其余额的大部分资金可以作为国有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

(2) 金融机构创业投资。由于我国当前对银行、保险机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有所限制, 聚集的大量社会资金, 要么存入银行, 要么购买国库券, 致使其收益十分有限。如果这部分资金能得到有效利用, 将极大地缓解我国创业资本来源不足的难题, 同时还可以降低潜藏着的金融风险。

(3) 大公司、大企业。当前, 大公司、大企业的资金也是我国除政府资金之外最为现实可行的创业资本来源之一;且相当数量的大企业对创业投资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 其完全可以成为创业资本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4) 个人投资者。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个人收入状况大幅改善。居民储蓄已成为国内储蓄的主体之一, 相对比较富有且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社会阶层已初步形成。目前, 一个可行的过渡措施是成立公开上市的信用较高的创业投资基金来吸引投资;国家也必须鼓励扶持私人创业投资的设立及运作, 因为风险投资意识的提高从根本上依赖于私人投资成功的示范效应。

(5) 国外资金。近年来, 国外资金对我国创业资本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吸引境外资本不仅有利于增加资金供应, 更深刻的是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 这对创业投资的成功显得至关重要。

2、创业资本的投资阶段。

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的搜寻在创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相当重要。投资机会的来源主要有创业投资公司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等。投资公司根据企业家递交的投资建议书, 对投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 并筛选出部分项目做进一步考察;创业资本家会针对投资建议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以验证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 并充分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同时, 依据掌握的各种情报对项目的市场、财务、产品与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 最终做出投资决定。创业资本家通常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 不仅可以扩大投资总额, 又能够分散投资风险。

3、创业资本的管理阶段。

创业资本的管理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自身设立管理机构进行自我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 投资人既提供资本又直接从事投资项月的筛选、评估, 并且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二是委托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 投资人和投资管理人发生分离, 创业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评估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但它并不是创业资本的提供者, 创业资本是创业投资公司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来募集。第二种方式显然比自行成立新的管理机构成本更低, 且更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目前, 我国有些基金管理公司, 在实业投资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且对国内投资环境和特定运作方式比较熟悉, 应注重发挥这部分作用;并注重基金管理公司人员和专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同时, 应主动学习国际经验, 在条件许可时, 组建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 按国际惯例培育高水平的创业投资家团队。

4、创业资本的退出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 退出是创业资本家考虑问题的焦点和出发点, 成功的退出是创业资本家声誉的衡量标志之一。创业资本的退出主要涉及退出时间和退出方式两个问题。但由于创业企业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加之环境的变化, 往往使投资不能按约定方式和时间退出。这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环境和创业企业的经营状况,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创业投资公司、创业企业家和其他投资者的谈判能力, 因为退出必须在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创业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出售、破产清算。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行业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创业资本市场发生的173笔退出交易中, 上市方式退出 (不包括已IPO, 但尚未退出的项目) 49笔, 占28.32%;出售转让114笔, 占65.90%;破产清算10笔, 占5.78%。

三、中国创业资本发展的优化建议

(一)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创业资本产业的发展, 除了需要政府必要的扶持外, 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创业投资热情的社会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的创业资本目前还处于发展时期, 社会各界对其了解还不深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资本的发展。因此, 首先, 必须加强对创业资本的宣传, 让社会公众深入了解这一产业。

同时, 要创造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我国现有的法律可能还不适应或者不能满足创业资本产业发展的特殊要求, 亟待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迫切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 从根本上健全创业投资相关的法律体系, 从而推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逐步构建适应创业资本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

(二) 拓宽创业资本退出渠道

公开上市、出售和破产清算是创业资本的主要退出渠道, 其中公开上市被视为最佳的退出渠道。但目前我国对上市资格作了很多规定, 创业企业在成立初期, 经营还不够稳定、风险过大且财务状况不佳, 通常难以满足上市的要求。无法获得上市资格俨然成为我国创投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这其中的对策之一就是适度降低创业企业的上市标准, 尽快完善和发展二板市场, 即创业板市场, 它是专为创业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交易而培育的市场;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应适当低于主板市场, 但由于这些创业企业通常规模较小, 企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因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监管标准。与此同时, 政府可以鼓励引导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对处于发展中的创业企业实施兼并或联合, 这也为创业资本搭建另一条退出渠道。

(三) 加快培养创业投资人才

发展创业资本, 就要加快培养我国的创业资本家。创业资本区别于普通资本的重要内涵在于创业资本既提供“钱袋”又提供“脑袋”, 而运作创业资本的灵魂人物是创业资本家。仅有资本而无创业资本家进行良好运作, 再多的资金也会消耗殆尽。而我国创业资本引入时间比较短, 是一个全新的行业, 急缺一大批专业且具有资本市场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我国亟待培养一批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与技术能力、丰富的市场信息与管理经验和强有力的金融运作本领的专业创投人才。对此, 我国应努力加强专业创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并深入与海外优秀创投机构的合作,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

摘要:创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融现代科学技术、金融手段和资本运营管理于一体。本文对我国创业资本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 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创业资本的运营模式;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即为我国创业资本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拓宽退出渠道、加快培养创投人才等。

关键词:创业资本,运营模式,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清科研究中心.中国创业投资走过十年发展历程[J].国际融资, 2010 (4) :61~63.

[2]、金永红.风险投机机构运作机制与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7~14.

[3]、郭建鸾.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8:21~56.

创业资本 篇9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企业逐渐让位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资产的知识型企业, 创业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企业, 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 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 而物质资本下降为辅从地位。从产权关系上说, 拥有人力资本的创业企业家开始拥有产权优势, 而拥有非人力资本的创业投资家拥有相对产权劣势。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和其所有人的不可分离, 即使人力资本所有权或使用权由其他主体在法权上或名义上享有, 人力资本载体仍然享有实际意义上的对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终极控制权, 其他主体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像支配和使用物质资本那样支配和使用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载体的满意度决定着人力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率。因而, 只有人力资本所有者才可以操纵其拥有的人力资本, 而委托人无法实现这一点。因此, 如果委托人难以设计合理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 代理人就不会主动释放其人力资本, 委托人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代理成本。

实际上, 创业企业家操纵其拥有的人力资本, 而创业投资家处于相对劣势的原因在于创业企业家具有的人力资本特性:人力资本产出的主观性与成果不确定性, 人力资本的异质性, 人力资本的专有性。

1.1 人力资本产出的主观性与成果不确定性

人力资本的产出多是面对未来的, 不像成熟的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来判定其可能的销量及相应的绩效, 所以其鉴定缺乏客观标准, 具有主观性。同时, 由于风险资本大多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创业企业人力资本的产出成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统计与预测的, 并且双方所拥有的关于产出成果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 因而, 创业投资人力资本的产出具有不确定性。而且, 通常在衡量人力资本的边际贡献时, 很难把其他要素的贡献剥离出来。如对于创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说, 很多人共同参与某种技术产品的开发, 很难从最终产品中判断出每个参与人的具体贡献, 这与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关于“团队生产”的论断是一致的。这一特点使得契约报酬条款的设计无法完全与各自的业绩相对应, 因此, “偷懒”和“搭便车”将是契约设计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1.2 人力资本的异质性

创业企业家主要从事的是科技创新劳动, 不同于简单劳动和一般的复杂劳动, 它是融合了科学与技术内在禀性的高智力、高度复杂劳动, 呈现出特有的异质性。异质性一方面使得创业企业家的劳动成果具有优越的生产属性和消费属性, 赋予了“萨伊法则”新的内涵;另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本对社会资源产生高度的粘吸性, 强有力地吸引着其他的社会经济资源与之结合, 并相互渗透。在这个过程中, 创业企业家逐渐从职业经理中分离出来, 并逐渐确立了不完全可替代的地位。这使得作为委托人的创业投资家无法轻易地解雇他“不满意”的创业企业家, 因而加重了创业投资家面对创业企业家的重新选择时所引致的交易成本。

1.3 人力资本的专有性

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专有性进一步加大了交易成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不同, 后者反映了某种资源的价值依赖于企业团队的存在, 面临被其它团队成员“虐待”的威胁, 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专有性则强调了某种资源被团队其它资源所依赖, 在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2]。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则意味着, 一旦持有专有性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从团队中退出, 将导致该团队的生产能力迅速下降, 甚至该团队组织的解体。这在创业企业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 当拥有高度专有性创新技术的创业企业家离开企业时, 绝大多数企业被迫解散。这种性质决定了创业企业家在与创业投资家谈判时具有较高的谈判能力, 而创业投资家相对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 创业投资家要面临创业企业家的“敲竹杠”威胁, 这使得因“敲竹杠”行为所带来的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摩擦成本增加。显然, 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专有性越强, 这种摩擦成本也就越大。创业企业家的异质性和专有性导致了创业企业家市场不完全竞争, 这使得创业投资家利用外部竞争来减少代理成本的灵活性大大降低。

2 创业投资契约设计

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导致了创业投资过程中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而创业投资契约作为协调各方风险和利益的工具, 必然会对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有所反映,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剩余索取权

针对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产出的主观性和产出成果的不确定性, 可以利用剩余索取权与股票期权加以激励与约束。传统经济时代激励制度的特点是部分传统经济资源被赋予剩余索取权, 而债务性资本和劳动力等一般没有剩余索取权, 而在高科技企业中, 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 如果高科技企业对知识员工仍然采用确定收益报酬范式, 必将产生激励不相容, 当知识员工意识到他们期望的心理价值在企业内无法实现时, 就会另谋雇主或自我雇佣来分散人力资本投资, 导致企业治理结构不稳定, 使企业成长呈现巨大波动性。其实, 知识员工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制造者应该承担其行为的后果——企业风险和剩余收益。

我们还应进一步把创业企业看作一个创业团队, 该团队主要由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组成, 投资家主要提供管理资本, 企业家提供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人力资本。投资家为控制投资风险, 尊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属性, 赋予企业家部分剩余索取权, 激励其努力工作。创业企业家获得部分剩余索取权来源于其人力资本特殊的产权属性。首先, 在创业投资家投资于企业后,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归属就不仅仅属于自己, 投资家也享有部分产权。这是因为按照马克思从分配角度对资本归属性的认识, 人力资本在劳动者手中只是他的资产或商品, 而不是他的资本, 只有在资本家手中才能成为资本。即只有当资本带来的剩余归属某一所有者时, 它对于剩余获得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即使剩余并不是其获得者所创造, 但只要他获得了剩余, 他原先的投入就变成了资本。而对于没有获得剩余的投入要素所有者, 即使参与了生产剩余的过程, 该投入也不会变为自己的资本, 而是剩余实际占有者意义上的资本。多数企业家在接受创业资本之前,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亲朋好友的借款, 此时, 企业家的知识和创业精神只是作为人力资产的形式而存在, 其使用有两种选择:①作为商品一次性出售, 只获得固定工资, 不享有剩余, 但由于此类资产难以定价, 一次性交易对于卖者而言, 风险极高, 实际上交易很难成功;②与非人力资本直接结合, 这有两种可能, 一是与自有的非人力资本结合, 创造剩余, 把人力资产转化为人力资本, 但如果创业者的非人力资本缺乏, 则转化也很困难。二是通过组建创业企业, 与创业投资家的非人力资本结合。而一旦进入创业企业后, 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转化为与创业投资家共有。因为创业企业很难得到其它资金, 尤其是早期阶段, 十分依赖创业资本, 正是在创业投资家阶段性投入的支持下, 企业家的技术创新思想等人力资本才逐渐转化为现实的创新产品或者服务。

2.2 股票期权

创业投资家赋予创业企业家等高级经理部分剩余索取权的形式主要是股票期权。在熊彼特看来,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从事创新, 是由于他看到了创新带来的盈利机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创新原动力, 而创新原动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的分配制度。对高科技创业企业而言, 股份期权更能产生激励。与其它激励工具 (如固定薪金、奖金和职位提升) 相比, 股票期权最大的作用是将企业价值的长期增长与企业家的效用函数紧密联系起来, 使企业业绩成为创业者个人收入函数的重要变量, 使创业者不再只是注重短期财务指标, 而是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这就使得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家的激励更为相容, 根源于资本与劳动的异化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将由“冲突的合作”转向“合作的冲突”。

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而言, 股票期权不仅是激励问题, 而是进一步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 承认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对等的创造财富的地位, 企业家凭借拥有的人力资本应当拥有企业经营的剩余索取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人力资本, 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更显稀缺而重要, 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与物质资本的博弈过程中更显优势。企业家凭借其经营才能, 享有经营的剩余是必然的趋势。在不少高科技创业企业中, 股票期权激励不仅限于管理层, 而且扩大到关键技术人员甚至全体员工。在前面我们指出过, 创业企业更像一个生产团队, 在该团队中, 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比如高级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因此不仅高级管理者需要激励, 一般员工也需要激励。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推广到全体员工, 可以保证他们的目标也是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全员股票期权在实施上是可行的, 因为处于初创或发展期的创业企业, 其雇员人数相对较少。据统计, 美国70%左右的已接受风险资本的企业, 其雇员人数在100人以内, 而雇员不足50人的企业占全部的55%。接受风险资本的企业采取全员持股方式能够保证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分担企业风险, 同时也能在整个企业组织内形成相互监督控制。所有员工有资格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好处, 使得他们更愿意分享信息, 并相互提醒和监督, 以保证大家都在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而行动。

2.3 可转换优先股

针对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与专有性, 可以从金融工具的选择与声誉机制的激励来进行。风险资本进入创业企业常采用可转换优先股, 与债务融资及普通股融资相比, 它克服了债务融资不能分享企业成长潜力的缺点, 又避免了普通股在企业破产清算时面临的不利地位。对创业投资家而言, 契约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设定合理的制度, 激励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专有性投资达到最佳水平, 尽量减少创业企业家消极的“偷懒式敲竹杠”行为和积极的“威胁式敲竹杠”行为, 从而降低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效率损失。这也是创业企业采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的重要原因。可转换优先股是根据股权持有人自身的意愿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控制性股权的股份。在创业企业经营失败时, 由于可转换优先股拥有破产清算的优先清偿权, 所以创业投资机构所承担的风险接近于债权风险。同时, 可转换优先股的拥有者还可以分享企业资本增值的收益, 而且还保留了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的控制权。另外, 由于可转换优先股拥有优先的红利获取权, 从而可以避免企业家以分红的方式使自己获得过高收入。因此, 采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可以有效维护投资人的权益, 克服企业家滥用经营管理权限的倾向。

从制度上看, 可转换优先股是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管理层之间的一种特殊利益调节机制, 起着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激励企业管理层等多方面作用。对创业投资家而言, 可转换优先股一方面可以使投资得到较为稳定的回报, 并避免初期投资失误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又可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分享企业的增长潜力。对创业企业家而言, 可转换优先股在带来资金的同时, 引起资本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其后续融资, 也能确保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转换优先股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企业家与创业投资家的激励相一致, 同时, 对创业企业家形成了激励性补偿和甄别的双重机制[3]。

2.4 声誉机制

除了使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金融投资工具以外, 还可以从创业企业家基于声誉的需要来激励其努力工作, 降低交易成本。所谓声誉是一种保证形式, 它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一方向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另一方的一种承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声誉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 声誉都是维持交易关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 声誉是一种租金, 它是对高声誉者的一种奖励。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将声誉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资产, 认为声誉与制度一样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降低了交易成本。

Fama认为[4], 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现实中可用“时间”加以解决。他认为, 在竞争的经理市场上, 经理的市场价值决定于其过去的经营绩效, 从长期来看, 经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 即使没有显性激励合同, 经理也有积极性努力工作, 因为这样做可以改进自己在经理市场上的声誉, 从而提高未来的收入。克瑞普斯、罗伯茨等建立了企业家声誉机制作用机理的经济学模型, 他们认为, 良好的职业声誉增加了企业家在经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博弈能力, 对企业家行为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相反, 较坏的职业声誉导致企业家职业生涯的结束, 对企业家机会主义行为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声誉对于创业企业家的激励监督作用很有效, 只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创业投资市场, 创业企业家出于声誉方面的考虑, 总是倾向于选择对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行动, 以获得市场对他的信任。

创业企业家对自己声誉的重视程度由多方面决定:一是声誉质量, 即声誉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这表明评价创业企业家以往的业绩很有必要, 市场参与者利用不同的定性与定量方法评价企业家的业绩[5]。二是创业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 声誉影响企业家的未来收入, 未来包含不确定性越大, 他对未来收入评价越低, 对现期收入评价就越高, 对声誉就越不重视。如果企业家处在事业即将结束阶段, 声誉的作用可能就会减弱。三是创业企业家在培育投资能力所投入的资产专用性的水平和数量。当一个企业家的声誉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考虑改变职业, 其为培育能力所投入的资产的专用性越高, 数量越多, 改变职业的成本就越高, 从而其对自己的声誉也就越重视。

建立良好的声誉对创业企业家具有积极的作用:①良好的声誉便于向投资者融资;②良好的声誉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加入创业企业, 从而使企业有一支更有力的管理队伍;③风险基金更多的投入企业, 预示着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供应商、分销商与客户也对创业企业看好, 相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更具竞争力。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代表高层次知识水平的高新技术成为了稀缺资源。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人力资本成了企业生产中很重要的要素。创业投资契约对人力资本特性的反映, 可以理解为创业投资契约双方所必须面对的约束条件, 而现实中的契约则是各方最大化行为的结果。所以, 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的考察,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投资项目在契约条款上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阿尔奇安, 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杨瑞龙, 杨其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 2001 (3) :76-78.

[3]CORNELLI F, YOSHAO.Stage financing and t he role of convertiblesecuriti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2003, 70 (1) :1-32.

[4]FAMA E.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980, 88:288-307.

论女大学生创业资本的构建 篇10

一、女性创业的现状表明创业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目前, 女性创业已成全球化趋势, 女性创业所带来的贡献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根据2005年全球创业观察项目 (GEM) 的女性创业报告, 女性创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 在从事创业活动的人当中, 女性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女性自主创业活动在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表明, 在72个可获得统计资料的国家中, 有58个国家的女企业家的比例逐年上升, 尤其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女企业家的比例已达35%以上。在世界范围内, 妇女自营就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他们进入劳动力队伍的增长速度。

我国女性创业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以后女性创业趋势进一步增强。[1]据GEM对3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GEM的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6.90%, 中国女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高达11.16%, 高出平均指数4.26%, 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见, 中国属于女性创业很活跃的国家。GEM全球创业观察 (2006) 中国报告显示, 女性创业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 中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 中国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比十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 达到21%以上, 接近男性的水平。[2]

女性创业的兴起说明创业已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途径, 这应该也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式。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表明这其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大学生创业者逐渐增多, 但真正创业成功的比例却仅有10%, 女大学生创业同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一样, 虽然有热情, 却存在着缺少社会资本和社会经验及相关创业知识等突出问题。对多数女大学生来讲, 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仍然是首选, 缺乏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与当前女性创业的大趋势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 指导女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指导她们立足长远, 积极积累创业资本, 为将来参与创业打下基础, 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认清当前女性职业发展的趋势, 探索一条适合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 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二、女大学生创业资本的内涵及意义

创业资本可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它具体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前者被称作有形资本, 后两者被称作无形资本。有形资本可短期内借助一定的途径获得, 而无形资本需要一定的投资才能获得, 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 加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引导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创业资本, 尤其是无形资本的积累, 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女性创业中存在的困难及障碍表明指导女大学生构建创业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01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 近1/3的女企业家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专业知识不足, 13%的女企业家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管理技能不足;创业成功后, 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是缺乏现代管理经验 (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 [3]。在融资方面, 女性资金来源多为家庭积蓄或亲戚朋友, 社会资本利用方面不如男性。在选择银行贷款方面, 女性创业者同男性创业者的差异并不明显, 但贷款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资金和场地仍然是女性创业的最大障碍。

虽然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 但也存在和其他女性一样的问题, 58.8%的女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创业得到的帮助也较少, 女大学生参加过创业培训的比重只有1.6%, 多数对创业所需条件, 创业的流程, 哪些行业适合创业等问题不太理解, 即使参加培训, 培训的内容涉及面较窄, 主要为销售、管理等, 针对女性特点的更少, 所以女大学生很难给自己的创业合理定位。由上可见, 女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 但创业实际参与率低, 从创业意愿到实际创业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需要得到专门指导, 需要在大学阶段不断积累创业资本, 培养创业精神, 为今后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三、女大学生构建创业资本的途径

1. 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

当前女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环境与上世纪90年代前已完全不同, 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女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意识, 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因此, 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必备的生存条件。高校就业指导应引导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女性价值观及工作价值观, 把创业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路径之一。女大学生由于知识层次较高, 更应该在适当时候选择机会型创业, 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创业意识的培养也需要高校加强性别差异教育, 引导女大学生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克服性别刻板印象, 克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靠要”等。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别差异教育, 引导女大学生认识自身优势, 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更大限度地追求自我实现。因此, 培养创业意识是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一环。

2. 引导女大学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改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1) 理论认为, 知识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认知能力, 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提高生产性行为的效率。因此, 当出现有利的机会时, 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个体能先觉察到。在创业过程中, 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较高的个体能更好地把握市场上的创业机会并获得成功[4]。因此, 女大学生必须加强学习, 在创业之前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知识 (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者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经营管理知识 (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 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知识) 、创业知识 (由多种专业构成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社会关系统筹作用的知识, 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 [5], 增加个体人力资本的存量。

女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 而且要注意调整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布拉什等女性创业研究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涵盖了创业者全方位的个性化特点、技能和经验, 这是与企业成功相关的最重要的单项因素, 人力资本并不仅仅只是正规教育的结果, 也包括在工作中得来的经验与实际知识和非正规教育 (例如某些不在传统正规教育结构之内的特殊培训课程) , 这些都将有助于默许知识的积累。因此, 丰富的劳动力市场经历、某种特定的职业经历在理论上都有助于增加人力资本 (贝克尔, 1987) 。费涓洪 (2004) [6]通过对上海30位私营企业主的个案调查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在上述的实证分析中, 90%以上的在创业前都从事某种职业的工作, 这些创业女性大部分来自原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她们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掌握的某项特殊技能在她们的创业过程中发挥了比学历更重要的作用。所以, 人力资本存量的结构比人力资本存量本身更有可能促进女性创业并取得成功。这充分说明女大学生应改善自己的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

3. 指导女大学生创建社会资本, 学会正确使用社会资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逐渐成为学术界众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热门概念和新的解释范式, 它尤其成为了“企业家资源”研究的一个关键性词汇。[7]“Guanxi”一词作为专门的学术用语,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根据伯特等人的观点, 创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的丰欠程度直接影响了创业意愿的大小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及创业企业摆脱困境的可能性。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社会资本和自发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经济后果。”布迪厄也指出, 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种基本形态之一, 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费涓洪 (2005) [7]通过对30位女性创业者的个案的研究发现, 社会资本在女性的创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创业者需要储备大量的社会资本, 她们往往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资本来获得其所需的资源。

但创业研究也发现, 女性在社会资本的利用方面不及男性, 这大大影响了其在融资及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成功率。因此, 引导女大学生认识到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并积极构建社会资本, 促进女大学生成功创业, 便成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费涓洪 (2005) [7]在研究中发现, 在这些女性业主中, 个人网络在构建她们的社会资本方面起了主要作用, 非正规的网络接触形成了她们接近资本的正式来源的基础, 在以亲朋好友为主要组织成分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她们获得了从个人的社会纽带中产生的资源。基于此, 应引导女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 鼓励她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高校也应成立相应的“女生俱乐部”, 为广大女生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同时, 开展专门的社交知识讲座, 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逐渐扩大和形成初期的社会资本。

总之, 从女性创业现状可看出, 未来会有更多女性参与创业, 所以只有对女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 培养她们的创业精神, 指导她们创建创业资本, 才能为她们将来创业奠定基础。这不仅可以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 而且可以为广大女性提供更广阔的自我实现空间。因此, 高校就业指导的思路和内容急需转变。

参考文献

[1]任远, 陈琰.对城市失业下岗女性、女大学生和女性知识分子自我创业的比较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 2005, (3) .

[2]福莲.为什么中国女企业家为什么更容易成功[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 (3) .

[3]欧阳海燕.中国女企业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4]胡怀敏.人力资本对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 2007, (4) .

[5]孟益洪.论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7, (12) .

[6]费涓洪.女性创业特征素描——上海私营企业30位女性业主的个案调整[J].社会, 2004, (8) .

创业者与资本对话 篇11

“从我们现在来看,感觉做风险投资需要有一个强动的心脏,还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长计越在12月8日下午召开的“创业与风投分论坛堲首届融资项目推介会”上说。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凯鹏华盈台伙人周炜、IDG合伙人张震、泰山天使投资副总裁陈亮以及纪源资本副总裁胡磊等知名风险投资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今年以来在电子商务领域投了很多企业”,朱啸虎说,金沙江在国内已经投了40家企业,大约70%左右是在无线和互联网领域。而胡磊则透露纪源资本目前在国内基金规模羞不多是10亿美金,“在过去十年里,从早期的阿里巴巴,到最近两三年的去哪儿,土豆,我们在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和一些高成长性、垂直性的领域都做了一些积极的投资”。作为泰山天使创始人之一,陈亮说,“我们在中国已经活跃了大约两年半的时间,投了15个项目,我们在电子商务领域比较专注”,他透露说,“我们投资额一般在20万到50万美金之间”。凯鹏华盈作为美国一家有38年历史的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将近600家企业,其中有近200家已经上市,周炜表示,“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基金具有针对性,投资领域大概在绿色科技、TMT、生命科学和消费这四个领域”。

随着麦考林和当当网的上市,电子商务上市高潮的大幕已开启,团购等新型商业模式风起云涌。但周炜注意到,在TMT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很多投资者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了医疗健康和绿色科技等领域。关于TMT未来投资的发展方向,张震认为,无线领域出现了很多优秀企业,还有App Store等一些新的模式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与100%专注TMT的周炜相比,计越透露去年以来,红杉资本投资TMT领域企业的数量大概有十多家,至少占到投资总数量的1/3,“意味着TMT还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我们感觉在这个领域相对还比较乐观”。

在融资项目推介会上,包括酷易搜网、博文网校、知乐网和人脉库等在内的一些具有潜力的企业向风险投资家们介绍了自己的项目。

创业与风投论坛以及融资项目推介会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对话与沟通的机会。姜奇平认为,“这给我们传递了宝贵的信息”,“从创业者的心理来说,有很多人都觉得商业模式这个东西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管投得成投不成都认为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但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并不完全那么看。除了商业模式以外,还要看时机,早5年不对,晚5年就对了。同时还要看人,同样的商业模式有人做成了,有人做不成,成功的商业模式被不成功的人去做,就做砸了。所以投资人不仅要考虑模式,还要看人行不行。如果创业者自身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可能就没有希望了,所以说商业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要注重现实的可行性和条件”。姜奇平说,“我认为通过和投资家的交流,其实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如何看待问题,创业过程中如何和资本对话、沟通”。

创业资本 篇12

据台湾媒体报道, 台当局“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日前核准通过英属盖曼群岛商信达国际入股台湾游戏开发商乐升科技案。由于中国建设银行是英属盖曼群岛商信达国际的大股东之一, 因此, 这项投资也是第一宗大陆资本参股台湾文创产业的案例。

大股东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英属盖曼群岛商CINDA CREATIVE INDUSTRY INVESTMENT FUND L.P.信达国际, 在这项投资案中汇入相当于3亿4650万元新台币的等值他币, 作为股本投资, 用以认购乐升科技增资股份450万股, 从事经营信息软件服务等业务。

上一篇:粘连松解下一篇:压疮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