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市场的博弈论解释(通用9篇)
二手市场的博弈论解释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居民对于房产的需求呈激增态势, 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过高的房价使得那些资金并不宽裕的买房者转向二手房市场, 由此二手房市场变得尤为活跃。然而, 最近我国在新“国五条”中提出的有关购房的一系列细则, 使得二手房市场变得更为复杂。本文主要介绍有关个人所得税改革、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博弈均衡的原理解释了房屋需求者在面对这些改变时的决策变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浅析了在未来一个时期内, 我国二手房市场的微妙变化。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博弈论,二手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 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形式的重要税种,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 (简称新“国五条”) , 提出关于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大、个人所得税改革及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有关规定, 使得二手房市场变得更为复杂。若要更好的理解这些细则, 首先要了解个人所得税。
1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 (居民、非居民人) 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在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近日新“国五条”中突出强调了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从之前的按交易总额1%或两次交易差的20%卖方缴纳征收, 统一为按转让所得的20%征收 (房产证满5年并且是唯一住房的可免除) 。那么, 面对如此严格的征收细则, 要如何运用博弈论权衡才能得到最优的决策, 首先要了解博弈论的相关内容。
2 博弈论
2.1 博弈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 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 研究的是各个理性决策个体在其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博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 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任何一个博弈都有三个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支付。在每个博弈中都至少有两个参与者, 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 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 即各自得到一笔支付, 此支付既可为正又可为负, 且每个参与者所得到的支付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策略的共同作用结果。
2.2 博弈均衡
在博弈中达到均衡是博弈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这里我们介绍两个主要的博弈均衡:占优策略均衡和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 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 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一般来说,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纳什均衡, 是指博弈中的一个策略组合 (每个参与人选择一个相应的策略) , 在其他参与人都坚守这个策略组合中的策略不变的情况下, 没有参与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得到一个更高的支付。
在给定其他博弈者策略的前提下, 当没有一方能够改善其策略时, 才会出现纳什均衡。而占优策略则是指无论其他博弈者采取什么策略, 该博弈者的策略总是最好的, 可以说占优策略也是一种纳什均衡。
3 博弈论在二手房交易中的应用
在进行分析之前, 我们先了解一下会用到的相关税费。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 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 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有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形式, 按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征的, 年税率为1.2%;按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的, 税率为12%。从2001年1月1日起, 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 用于居住的, 可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3.1 房屋拥有者与需求者的博弈
我们就以房屋需求者是买还是租二手房与房屋拥有者 (此处尤指二手房拥有者) 进行博弈。在当今的二手房交易市场, 如何才能进行长远的利弊权衡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 对于房屋需求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那么, 首先为了使问题简化以便进行更好的分析, 我们在此作出如下假定:
(1) 研究时, 对房屋需求者来说暂不考虑房地产商对其购房的影响, 即只针对二手房拥有者的抉择。 (2) 在此只注重相关税费对二手房购买时所产生成本的影响, 其他影响因素暂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相关税费尤指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 (3) 这里的房屋需求者及房屋拥有者均处于房产税改革的非试点地区, 且此时的房屋需求者为非刚性需求者。 (4) 此时房屋拥有者出售房屋时的个人所得税无法转嫁给需求者, 且拥有者追求的是长远的出租利益, 而非近期的出售利益。
表1为二者的博弈过程。
下面我们就以表1中所提到的字母及数字做出以下解释: (1) A为房屋拥有者出租房屋所得到的租金, 与此同时需求者也将付出相应的租金表示为-A。 (2) B为拥有者出售房屋所得到的收入, -B表示需求者购入房屋所付出的金额。 (B远大于A) ; (3) C为房屋取得时的成本, B、C二者的差额为转让房屋所得应按新个税规定20%征个人所得税。此时, (B-C) * (1-20%) 为拥有者卖出房屋所得的净利。 (4) E为房屋拥有者未来长时间出租房屋会带来的机会收益, A* (1-10%-4%) +E表示房屋拥有者将房屋出租金扣除个人所得税及房产税后, 再加上机会收益E的最终收益。
对图表1进行博弈分析:当需求者选择租房时, 由于近期新出台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拥有者出售房屋的成本必然增加且幅度很大, 其必然会对是租还是买进行再思考, 考虑到目前的出售成本及未来长期的出租利益, 拥有者会选择出租;当需求者选择买入时, 拥有者追求的是长远利益, 将会选择出租。当拥有者选择出租时, 由于此时所指的需求者对房屋非刚性需求, 故相比而言会选择租入;当拥有者选择出售时, 由于成本原因, 需求者仍然会选择租入, 此时便达到了占优均衡。
3.2 博弈后对个人所得税改革浅析
以上内容, 是在个人所得税无法转嫁且需求者为非刚性需求者的情况下进行的。若能转嫁且为刚性需求者的情况下试分析, 需求者的购房成本必然提升且幅度很大, 此时, 需求者就会将二手房与新房的成本进行对比 (二手房还要考虑折旧等问题) , 相比之下二者的成本差异会明显缩小, 需求者就会更倾向于购置新房。
我们知道, 实施细则规定二手房转让统一为转让所得的20%计征, 此处做一个简单的计算解释, 之前市场普遍按照总房款的1%-2%计二手房所得税, 若现在有一套总价100万的房子, 3年涨到150万, 若按总房款1%交税, 则为1.5万;若按照转让所得的20%交个人所得税则为10万 (税费= (150-100) *20%=10) 。由此可以看出, 相比之前的税费, 从严计征之后所缴金额明显增加, 这对于房屋拥有者来说是一笔比较大的支出。
4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
此次改革对于未来二手房市场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首先, 这一改变会直接增加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相关交易税费的上升将会在未来短期内明显削弱二手房的买卖的上升势头, 对投资性需求打击较大, 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也会呈现显著回落。其次, 此次改革也将会削弱那些非刚性的房屋需求者买二手房的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卖方很可能以提高房价的方式来转嫁其因税费增加而多付出的成本, 从而削弱需求导致二手房的成交量下滑。再次, 还有可能造成未来租金进一步提升, 原有的潜在业主转买为租, 从而进一步推进租金走高。最后, 对于那些具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 则会综合考虑二手房与新房的购置成本, 进而选择购买新房。需求者的这一举动, 从短期看来势必会使房地产商的新房成交量有所提高, 但总体来看并不明显, 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然而, 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则会适度收缩, 因为, 在这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下, 试图进行炒房的房屋拥有者手中会积攒下一定数量的存量房无法卖出, 进而转向房屋租赁市场, 此时也会有一批房屋需求者转买为租, 只有一部分刚性需求者会考虑购置新房。虽然近期成交量会有所提升, 但相对于那些炒房者来说这些刚性需求者的购房量是有限的, 长期来看, 由于这些改革的严格规定, 炒房者的数量会大幅下降, 其对于新房的购买力也会明显下降。所以说, 对于长期来看市场成交量适度收缩, 但在短期内表现不会太明显。
5 结论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 尤其是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在与日俱增。然而, 最近我国出台的新“国五条”中一系列的有关房地产的严格规定, 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改革, 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目前的二手房交易市场。本文通过博弈论的一些方法对目前房屋需求者的抉择 (买或租) 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在一些限定条件下非刚性需求者选择租房比较划算。当然, 这一抉择也会对二手房拥有者及房地产商目前及未来的决策带来一些不可小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雨迪.博弈论中囚徒困境对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J].Scientific Research, 2012:3033-3036.
[2]林朝辉.二手房个税:法律与政策、市场之间的博弈[J].消费论坛品评, 2006, (1) :40-41.
[3]王玮, 刘亚相.房地产企业售房策略与居民购房行为的博弈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0, 23 (1) :61-64.
[4]朱琳, 朱伟杰.我国房地产市场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2, (683) :79-80.
[5]南旭光.博弈与决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1-80.
[6]赫伯特.金迪斯著, 董志强译.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各门行为科学的统一[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22-28.
[7]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苏珊.斯克丝著, 蒲勇健等译.策略博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67-97.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240-250.
[9]李晶.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李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81-208.
[10]胡希宁, 贾小立.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6 (2) :48-53.
二手市场的博弈论解释 篇2
关键词:博弈论;民用汽车;市场规模
中图分类号:F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19-01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必然刺激着居民消费,我国经济体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二,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随着物资产品的丰富,居民消费心理的转变,消费方式的变化,不断提升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自2000年至今,我国居民对民用汽车消费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足以佐证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使用大国,汽车,尤其是家用汽车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借鉴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和价格博弈论点细分的策略,对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规模化发展的人为因素和政策因素,做了详细阐述,从博弈效果达成的动机入手,分析民用汽车规模控制的要点。
非合作博弈结果往往成为囚徒困境中的最终选择,同时,在民用汽车规模增长中,居民在权衡拥有私家车利弊情况下,一种不合作的“民用车购买”结果,也在宏观层面加剧民用汽车规模增长趋势。
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下的博弈各方选择,在确认合作频率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出于利己目的,则无法实现效率更高的“帕累托最优”结果。这一结论在民用汽车规模增长中,也同样适用。民用汽车需求群体,出于自身出行便捷、身份地位、乘车舒适度等需求目的,有着较强的民用车辆购买意愿和使用诉求,尽管在采购汽车时也有对民用汽车规模增长后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顾虑。在两种因素做出权衡后,往往形成“非合作博弈”结果,更多具有购买力的居民群体选择购买私家车辆出行,交通拥堵带来的交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所不同的是,如表1所示,对每个民用车购买人而言,其所面临的民用车购买博弈对手呈现出其他多个潜在购买人,这一模型下,考虑到“不合作”角度下的多人购买潮所产生的引致效应(越多人购买私家车,对周围人的同向引导越明显),更容易出现“群体性购入私家车”局面,而探索定价举措在这一模型中所起到作用方面,则更具有针对性。
表1 民用车辆购买的非平衡“囚徒困境”模型
民用汽车
购买方选择民用车潜在购买人甲:
不买私家车辆民用车潜在购买人甲:
买入私家车辆
其他潜在购买人:
不买私家车辆公共交通占主导
出行便捷性稍差公共交通占主导,私人享有较高拥有出行便捷性
其他潜在购买人:
买入私家车辆甲: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差,受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人:出行便捷,同时受环境污染影响客流高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他社会问题
如上表所示,这一博弈模型在未加入定价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从社会性的环境污染、出行便捷性等角度衡量,在财力许可情况下,选择购入私家车,给民用车辆带来博弈困局,往往成为一个主流发展脉络。
博弈论是研究具有竞争性行为的理论,考虑局中个体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在确定信息结构的情况下,使自己效用最大化并与其他主体达到均衡。博弈论模型包括:局中人、行动、策略、收益、信息和结果,其中,局中人、策略、收益是基本要素。城市交通中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博弈,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车辆与警察、公共交通与民用汽车等这些主体间存在着不同的博弈现象。
在城市交通博弈过程中,局中人:行人、公共交通、民用汽车、非机动车等;策略: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民用汽车、步行、非机动车),是否遵守交通法规等;收益:选择不同出行方式负担不一样的成本,成本分为显性成本、隐形成本。显性成本为可用货币等方式计量,如燃油费、车辆维修、保险、停车费等。隐性成本不可用明确的货币衡量,如舒适性、安全性、自尊心满足程度等。根據以上成本、收益核算最终博弈结果。
“囚徒困境”非零和博弈模型证明,个人效益最大化并非团体效益最大化,有可能是无效率状态。在城市交通中,公路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不完全排他性。其非竞争性是指,某人消费该物品时,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该产品并从中获取收益,公共道路上的行驶车辆不影响其他车辆继续使用公路。不完全的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该产品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人消费该产品或排除成本过高,公共道路受路面宽度限制,当既有车辆行驶在路面时,排斥他人同时使用该路段。公共道路作为准公共物品容易造成“公共地悲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用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当人们出行时大多数会选择自己效益最大化的民用汽车,造成民用汽车无限制增长现状,导致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较低了民用汽车出行舒适性、时间经济性。
将交通拥堵成本纳入博弈模型,如图2所示。将地区内所有出行人分为两类:群体1、群体2,他们共同享有道路资源,具有自主选择出行方式的权利。
图2 民用汽车“定价选择因素”博弈模型图
交通拥堵博弈收益分析:(1)双方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得益相同为J;(2)一方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舒适性等降低导致得益较低为L;另一方选择民用汽车出行,得益最高为I;(3)双方同时选择民用汽车出行得益为K,因巨大的拥堵成本使K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缺乏有效的定价考虑机制策略是造成民用汽车规模不断增长的重要成因。 关键词:移动通信,价格战,博弈分析,对策研究 1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竞争分析 十年来,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11年1月, 移动电话用户8.7亿户, 固定电话用户2.94亿户, 移动通信网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并且呈继续扩张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之势。但由于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 而整个市场需求是有限的, 因为各运营商为了争取更多客户, 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价格战是愈演愈烈。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通信巨头在单向收费、通话费、漫游费等各个层面展开了价格战。 但恶性的价格战, 对企业和客户都是不利的。对企业来说, 价格战虽然从短期内可刺激消费, 增加购买, 但是从长期来看对电信企业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将会扰乱整个市场秩序。其次客户难以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企业不断降价, 利润减少, 扩大再生产和改善服务的能力降低, 从长远看客户的利益必将受到损害。不断降价使业务产品增多, 网络支持难以保证, 客户使用的接通率下降, 甚至出现类似旅游行业零团费导致服务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因此, 了解通信市场价格战的成因并找出解决对策对通信市场的稳定、良性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 2 基于博弈论的移动通信市场价格竞争原因探析 在移动通信市场上, 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个寡头相互竞争, 各运营商的收益情况除了受企业自身决策影响外, 还受竞争对手决策的影响, 即寡头们的决策是相互作用的。这样各运营商之间可能有激烈的竞争, 这些竞争涉及价格、产量、广告、投资等许多方面的决策, 而且每一项竞争决策都要考虑到其将怎样影响竞争者以及竞争对手将如何做出反应, 这些决策十分复杂。为了弄清楚各寡头之间为什么会选择竞争或者合作, 我们引入博弈分析的手段, 对各供应商相互决策的影响关系以及对选择价格战的原因进行探析。 为了分析的方便, 我们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行为为例, 并利用博弈论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对移动通信各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行为进行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 我们用符合市场实际特征的假设数值来表示两家公司在做出各自决策后的收益情况。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博弈中, 移动和联通都有两种策略选择, 即维持高价和降价。但双方不同的策略选择将给各方带来不同的收益。如果移动选择降价, 而联通选择维持高价, 则因为移动价格低, 用户都会转而放弃联通而选择移动, 这样因为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成本主要是铺设电信设施而产生的固定成本, 所以由于用的人多了, 收益增加因此利润增加, 如果用户少, 利润也就减少, 在极端的价格战情况下, 甚至有可能利润为负数, 因此不妨假设这种情况下, 移动和联通的利润分别是200和10。反过来, 如果联通选择降价, 而移动坚守高价, 则用户会弃移动而选择联通, 这样联通将因吸引到更多客户而赚取较多利润, 不妨假设此时移动和联通的利润分别为40和120。如果上方协定好, 都维持高价, 则双方各自维持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 但是因为价格高, 利润也就比较大, 不妨假设此时的利润分别为140和60, 如果双方都选择降价, 则虽然会因为双方的价格战内耗而使得利润大为减少, 不妨假设为70和30, 具体情况见图1。 假设移动和联通同时做出是否降价的决策, 则因为移动和联通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因此我们采取找占优策略的方法找出双方最终的均衡策略。先看移动的策略选择, 由于移动并不知道联通是否会选择降价, 移动公司就会考虑, 如果联通选择降价策略, 那么如果移动也选择降价, 将获利润70, 如果选择维持高价, 利润只有40, 显得降价是更好的选择, 是占优策略;反之如果联通选择维持高价, 那么移动选择维持高价将获利140, 如果选择降价则利润可达200, 很显然降价仍是一种占优策略, 所以不管联通是否选择降价, 对于移动来说, 降价始终是更好的选择。反之, 对于联通公司来说亦然。由于联通同样并不知道联通是否会选择降价, 联通公司就会考虑, 如果移动选择降价策略, 那么如果联通也选择降价, 将获利润30, 如果选择维持高价, 利润只有10, 显得降价是更好的选择, 是占优策略, 反之如果移动选择维持高价, 那么联通选择维持高价将获利60, 如果选择降价则利润可达120, 很显然降价仍是一种占优策略, 所以不管联通是否选择降价, 对于移动来说, 降价始终是更好的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最终移动和联通公司价格博弈的结果就是移动、联通都选择降价, 这就是为什么移动和联通会进行恶性价格战的原因, 因为如果一方选择降价, 另外一方不降价, 则不降价的一方将蒙受巨大损失。虽然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也多次签订共同规范市场的协议, 但是, 这种协议注定是脆弱的, 就算能够达成, 一旦有一家或几家分公司在做决策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破坏协定, 就将形成连锁反应, 令“君子协定”荡然无存。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还需说明的是, 将此博弈重复有限次, 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也不会改变。这在博弈理论中已经有严格的证明。要想跳出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 除非双方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价格协议, 或者政府加强监管, 使得单独降价的一方, 因为违反不降价约定而进行惩罚, 使得其维持高价策略成为占优策略, 这时价格战则可避免。 3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对策分析 3.1 走产品差异化的道路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 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 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 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从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就在于打破产品的同质性, 而产品同质性恰恰是引发企业之间无休止的“价格战”, 最终导致价格战“囚徒困境”的必要条件。 3.2 加强移动通信业的监管 由前面的博弈分析, 要想避免通信业的价格战就必须要在表1所示的博弈中降价不是占优选择,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对违规进行恶性价格战的一方进行一定的惩罚 (假设罚款B) 。在加入了政府监管后的博弈变为图2所示。 由图2所示, 对于移动来说, 在联通选择维持策略时, 只要B>60, 移动将选择维持策略, 当联通选择降价策略时, 则B>30, 移动就会选择维持策略, 因此不管联通选择何策略, 只要监管部门的罚款B>60, 移动就会选择维持策略。同理可以分析得出, 只要B>60, 联通也会选择维持策略。因此, 只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并对进行恶性价格战的企业进行足够的处罚也可以防止恶性价格战。 4 结论 综上所述, 要想防止企业恶性价格战伤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双管齐下, 对企业来说, 重要的是应该走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 避免同质竞争;政府部门则应加强监管, 并对进行恶性价格战的企业进行足够的处罚。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57-59. [2]詹芬萍.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3 (3) :37-38. [3]刘红海.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间竞争[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2) :10-13. ◆盛大游戏:韩国泡菜味道变淡 在中国提起网游,不能不提到盛大,中国第一款大型在线网游《传奇》是由盛大引进的韩国游戏。韩国游戏也一直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一定的市场份额,盛大游戏也一直是韩国游戏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盛大也对韩国游戏情有独钟,旗下拥有数款韩游戏。但是盛大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第一季度实现收入1.73亿美元,增长呈现疲软态势。其实从2010年腾讯游戏就凭借自主研发的本土游戏,超越盛大,如今的盛大已经跌出中国网游前三的位置。对于盛大的衰落,专家一语道出原委:对于代理的过度依赖以及韩国游戏越来越同质化,是盛大衰落的两个重要原因。 ◆日本网游:走得太快难跟上 日本网游在世界上都占据有一席之地。即使在美国市场,日本网游也游刃有余。但是在中国市场,日本网游企业却屡屡碰壁。专家认为,中国网游市场,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就是本土文化和本土市场。一方面,网游的研发需要贴合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游戏的运营和推广,需要符合中国本土市场特点。日本网游之所以无法在国内兴盛,主要原因是日本网游企业经常会把中国市场与日本市场同等看待,日本网游发展较早,玩家较为成熟,他们更看重游戏带来的真实快乐,但是中国玩家看重游戏带来的虚荣快乐和刺激感,所以这就使得日本游戏经常在中国玩家中难以获得认同,因为其相对于中国玩家成长来说,走得还太快。 实际上,掌上新城早在两年之前,就开始践行这一观点。旗下的游戏平台游戏公社就是这一观点的试验田,结果表明,依靠这“两手”,在中国网游市场开疆拓土,将会十分容易。 ◆美国游戏:入华难 对于美国出版商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对游戏的需求正在增长,美国企业正在寻找办法赚中国玩家的钱。同时,一些中国大企业也开始关心美国市场。然而,要打入中国游戏市场并非易事。自2000年起,中国以游戏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潜在伤害为由,禁止游戏主机在国内上市。直到今年年初,才有消息称中国将开始解除游戏主机的禁售令。在中国,网吧是玩家的主要聚集地,腾讯、巨人网络等公司提供各类网络游戏。 美国的以游戏主机为主的视频游戏产业十分发达,但在中国视频游戏市场,最能赚钱的是免费增值模式。于是,一些美国游戏企业选择中国合作伙伴,以更快在中国推销自己的关键品牌游戏。比如,Take-Two与腾讯合作,动视暴雪与网易合作。还有一些美国企业开始在内部投资,以求突破中国市场,不依靠合作伙伴。这是一个更大的赌注,回报也可能更大,因为不必分走收入。 缘何国外网游仍聚焦中国市场? 近日,某韩国游戏软件公司宣布由其北美分公司开发的游戏将在中国服务器首测,此消息一经韩国游戏媒体披露后立即引起韩国玩家的激烈议论。该游戏早在去年8月就开始了美服的公测,中国是其在全球第二个进行测试的国家,而作为“东道主”的韩国,却一直没有发布任何首测时间和运营计划,为何近几年来国外游戏大作纷纷看好中国游戏市场? 近几年来,国内游戏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对国内玩家拥有影响力的大作却屈指可数,而国外游戏的新鲜感正给玩家们带来了一丝渴望的曙光,在经历了国内游戏市场变迁,以及对于国内游戏收费模式,玩法模式的抱怨后,国内玩家开始将目光瞄准了国外游戏作品。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文化侵略打开了中国动漫市场的门户,从本世纪开始的韩国游戏则敲开了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1.2亿网游玩家的大国的金矿。 如果说是中国玩家促成了国外游戏市场的远航运输,倒不如说是国内游戏缩短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从题材上看,国内游戏主要分为两大题材,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风游戏,另外是以欧美文化为背景的欧美风游戏,最近几年的欧美风兴起,中国的本土游戏也大规模地采用欧美文化为背景的游戏题材,这样就使得游戏在题材上成为欧美游戏进军中国市场的文化基础。其次,国内玩家对于中国本土游戏拥有的信心不足,在尝试了国内游戏无止境的任务模式以及高额的道具收费模式后,国内玩家更相信国外游戏的质量,这就让本土游戏市场的规模锐减,从而为代理游戏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如何点燃中国玩家的中国梦? 由于中国游戏市场的发展时间远远低于欧美游戏市场的发展时间,这就使得中国游戏市场在管理、制度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游戏市场,而某些游戏公司“崇洋媚外”的心理就让中国本土游戏的研发力度锐减。中国本土游戏将重头戏局限于国内游戏市场,没有走出去,一味地“引进来”弱化了国内游戏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将国内市场打击得遍体鳞伤。 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国内游戏市场不仅需要改变目前游戏市场的“入超”情况,更需要从主观因素入手,改变自身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低的境地。想要为游戏拓宽海外市场,并不是仅仅需要炒作,制造噱头就能完成的,游戏质量是检验一款游戏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任何游戏想要在舆论上赢得口碑都是以游戏质量为基础的,同时,转变国内游戏的一些弊端也是拓宽海外市场的必要手段,收费制度的改革千呼万唤也不出来,本土游戏既要满足中国玩家的需要,更要加入游戏“全球化”的竞争之中。 走出中国这是游戏公司的中国梦,而渴望大作这是中国玩家的中国梦,本土游戏想要能够在当代“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创新力度必不可少,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更是中国游戏产业崛起的标志,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不仅仅是呼口号,造声势就能够完成的,拥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才是制作好游戏的基础。文化需要开拓,游戏需要前进,玩家需要大作,这就是目前中国游戏市场最迫切的愿望。 关键词:博弈论,新兴市场,动态博弈,价格战 曾几何时, 吃饭变得越来越便捷, 手机拿出几分钟就能定好外卖。这得益于饿了么、美团、外卖超人等APP应用。“饿了么”是中国最大的餐饮OTO平台。2009年4月, 饿了么由上海交通大学几位学子创建。业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四十多个大中城市。美团外卖, 是美团网旗下的网上订餐平台, 依托美团网建设, 2013年11月上线, 也很快茁壮成长起来。 饿了么APP曾是外卖界的霸主, 美团代表了挑战霸主的新生代势力。2014 年9月份开始, 两家优惠活动越来越多, 相互对抗, 这对上班族和学生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两强相争, 消费者从价格战中得利。 从现象看本质, 美团冲入外卖市场, 无疑是要打破饿了么的垄断。近年来, 新兴市场层出不穷, 从网络电商平台到手机外卖, 从价格战到竞争共存, 这一过程逐渐稳定下来, 各厂商渐渐停止价格战这种高成本的竞争方式。[1] 一、新兴市场的特点与新厂商的介入 本文讨论的新兴市场是一个狭义的相对概念, 是一个国家某个新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新兴行业有别于旧行业, 例如家电、食品等, 指的是依托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产生出来的新兴行业。很明显, 外卖市场是依靠互联网APP提供的外卖中介服务, 属于新兴行业的范畴。 这类新兴行业的特点:一是从无到有, 创业艰辛, 需要自己开拓市场。二是产品具有同质性, 产品服务易复制。三是市场进入成本低, 无法实现自然垄断。这些特点使得新兴产业形成的垄断性市场极易被打破。新产业创业艰辛, 守业者们都希望独占市场。新厂商介入时, 垄断厂商往往运用价格战的方式阻止其闯入。 另一方面, 新厂商多是集团企业, 资材雄厚, 在公司业务扩展时选定了该新行业, 进入时不惜成本以低价格抢占市场。待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与原先厂商形成寡头竞争模式, 通过差异化产品巩固市场地位。 我们可以通过“囚徒困境”模型解释上述现象。如表1所示。 上表是完全信息静态模型, 从中可看出, 虽然 (竞价, 竞价) 是一个纳什均衡, 但 (不竞价, 不竞价) 才使双方共赢。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理性人假设, 原垄断者不愿与新进入者分享市场, 而新进入者需要更多市场份额。[2] 前文论证了竞价的必然性, 区别仅仅是竞价的发起人不同。从理论上讲, 竞价会耗费庞大成本, 因而需要融资。竞价导致融资, 在价格战中融资的企业往往取得先动优势, 依托强大融资进入会取得定价权。但垄断厂商往往进行抵抗, 分为融资抵抗和非融资抵抗。依据伯川德模型, 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往往会降至边际成本。尽管新厂商产品价格低廉, 但消费者并不会全部消费新产品, 仍有一部分消费者青睐于垄断厂商的商品, 本文称之为粘滞效应。 当新厂商运用本身资本进入市场时, 由于未融资财力有限, 往往不会主动发动价格战, 而是通过同质产品差异化满足需求以渗透市场。最著名的例子是蒙牛与伊利的竞争 (虽然不是新兴行业) 。[3]这时, 出于理性人假设, 垄断厂商必然融资进行抵抗, 发动先动优势以消灭竞争对手。当然, 不能忽略最后一种可能, 新厂商非融资进入后, 垄断厂商不通过竞价而是自愿与之结合为双寡头, 共同垄断市场, 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 因此, 从上面的分析看, 厂商进入新兴垄断市场共有四种情形: 第一种, 新厂商融资进入, 垄断厂商融资抵抗。第二种, 新厂商融资进入, 垄断厂商非融资抵抗。第三种, 新厂商非融资进入, 垄断厂商融资抵抗。第四种, 新厂商非融资进入, 垄断厂商与之结合成双寡头。 图1 刻画了这四种情况博弈树。由于厂商是否融资并不属于商业机密, 本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上述四种情况。 二、厂商的最优行为 问题:厂商B垄断某新兴市场, 厂商A即将进入该垄断市场。A决定何种方式进入, 而厂商B根据A的选择有相应四个选择, 如图2。 假定:PA——厂商A的产品定价 PB——厂商B的产品定价 QA——厂商A的产量 QB——厂商B的产量 MA——厂商A的每期融资成本 MB——厂商B的每期融资成本 1-r——粘滞因子, 0<r<1 1-β——猎奇因子, 0<β<1 CA——厂商A的边际成本 CB——厂商B的边际成本 FCA——厂商A的固定成本FCBB FCB——厂商B的固定成本 市场对厂商A的需求函数QA=b1- (1-r) a 市场对厂商B的需求函数QB=b2-ra P 市场总需求函数为Q=b-a P, 且Q=QA+QB。 1.支付函数的设定 前两种情况, 厂商融资进入, 厂商B抵抗。根据前述理论, 厂商A有优先定价权。故厂商B只能被动接受厂商A的定价。区别在于厂商B是否有融资成本。厂商B作为原垄断者有能力进行竞价。 第三种情况, 厂商A以自有资本进入, 厂商B融资抵抗。厂商B以市场垄断者的身份定价, 考虑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 将产量QB减少1-β。以下称1-β为猎奇因子。因为厂商A没有融资, 无法发动竞价。厂商A将被迫接受厂商B的定价, 接受1-β的产量。 第四种情况, 厂商A以自有资本进入, 厂商B默许其行为。于是二者遵循古诺模型成为典型的双寡头, 在生产时将对方的产量考虑在内。 需要说明的是 (1) (2) 与 (3) (4) 中厂商A的成本函数设定不同。在 (3) 中, 厂商A、B的成本函数相同, 不考虑固定成本FC, 仅考虑边境成本C。且CA=CB。因为厂商A没有融资竞价, 若想占有市场份额, 必须完全复制厂商B的生产形式。故二者的成本函数一致。生产模式易复制, 这是新兴行业的特点决定的, 在前文中已说明。但在 (1) (2) 中我们看到, 厂商A没有边际成本C, 有固定成本FC。而厂商B与原假定一样。这是为了我们方便说明问题所设置, 在竞价中, A没有必要考虑边际成本。在求解矩阵中, 将会看到此设定的作用。 仍需说明 (1) (2) 中粘滞因子作用。由于厂商B长期垄断市场, 又积极应对厂商A的竞价, 消费者对厂商B的产品有一定偏好, 不受厂商A产品降价影响。将该影响抽象为粘滞因子, 且该影响作用于厂商A的定价PA。故有QA=b1-a (1-r) PA, QB=b2-ar PA。 2.求解四个收益函数 参数假设:b=4、b1=b2=2、a=1、MA=MB=FCA=FCB=1、CA=CB=3.5、 1-r=0.3、1-β=0.1 (1) 厂商A融资竞价, 厂商B融资抵抗。 代入参数得PA=103, 发现∂πB∂PB<0。厂商B定价越高, 利润越小。 这与前面理论分析一致。厂商A发动竞价, 厂商B被动融资抵抗, 竞价竞争。问题则是厂商B降价到多少?根据伯川德模型, 两寡头市场竞价, 厂商B最终产品价格会降至边际成本。厂商A为攫取市场份额不需要考虑边际成本, 而厂商B会不断降低产品定价, 直到边际成本CB。这也是为什么模型中不考虑CA的缘故。故: (2) 厂商A融资竞价, 厂商B非融资抵抗。 该矩阵与 (1) 相似, 区别在于厂商B在竞价时不融资。厂商B会被动降低价格至边际成本CB, 故: (3) 厂商A非融资进入, 厂商融资抵抗。 从模型设定看, 厂商A收益完全取决于厂商B定价。厂商A被动接受总产量乘以β的部分。代入参数得PB=3.75, 故: (4) 厂商A进入非融资进入, 厂商B默许其进入 用传统的古诺模型求解, 得到QA、QB后代入πA、πB, 故:πA=πB=0.02。 3.求解纳什均衡 如图3 我们画出完整的博弈树。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用逆向归纳法求解纳什均衡的方法, 实质是重复剔除劣战略在扩展式上的应用。从最后一个决策结开始依次向上剔除子博弈的劣战略, 最后生存下来的就是精炼纳什均衡。[4] 本模型中, 厂商B在第二阶段首先剔除掉 (1) (3) 两个选择, 这二者中厂商B收益为负。若厂商A选择融资进入, 厂商B会选择非融资抵抗, 这时厂商B的收益为0;若厂商A选择非融资进入, 厂商B会选择默许, 此时厂商B收益为0.02。 第一阶段, 厂商A知道厂商B会选择 (1) (3) , 厂商A融资进入时, 收益为1.3;厂商A非融资进入时, 厂商A收益为0.02。所以厂商A必然会融资进入该垄断市场, 厂商B将选择非融资抵抗。 (融资进入, 非融资抵抗) 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 三、结论与建议 在新厂商打破新兴市场垄断过程中, 新厂商最优行为策略是融资进入, 竞价抢占市场份额。原有垄断厂商最优行动是非融资抵抗。 这一结果看似与理性人假设不符, 但有深刻的理论基础。首先非自然垄断不可持续, 超额利润会吸引更多厂商加入, 而新兴行业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容易被复制, 新厂商进入成本低, 原垄断厂商根本无法维持其垄断地位。新厂商若想快速打入新兴市场, 融资竞价是最有效手段, 因为产品同质化, 价格战是最好的拓展市场份额的武器。故新厂商进入垄断市场时, 融资是最优选择。 在与新厂商竞价抢夺市场中, 原垄断厂商不宜进行融资竞价。从模型看出, 融资竞价会造成不必要的融资成本。结果仍与非融资竞价一样, 竞价过程中, 被迫不断降价直至边际成本。理性的垄断者面对新厂商融资竞价, 最优策略是非融资竞价。 本文分析了新厂商进入新兴垄断市场过程中, 新旧厂商的最优行为。新兴市场在形成初期往往是垄断的。待市场成熟后, 新厂商进入是不可避免的, 最终结果是新旧厂商共同占有市场,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厂商进入。原垄断厂商并非消极对待新厂商的市场占领, 而是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提升产品差异化以保持市场份额, 争取作为市场领军人。 美团、饿了么各自融资进行补贴大战。美团的策略是理性的, 融资以壮大实力, 打入原有饿了么主导的市场。根据本文的博弈结果, 饿了么的策略并不是最优的, 融资并不能阻挡市场被占有, 只会增加融资成本。饿了么应在产品差异性上下功夫, 以区别美团等新外卖APP, 争取做外卖中介市场的主导企业。为此, 我们对新兴市场中的新旧厂商建议总结如下:新厂商应积极获取融资, 适当进行价格战。旧厂商应理性对待价格战, 将业务重点放在品牌塑造上, 产品差异化、个性化, 学会与新厂商竞争共存。 参考文献 [1]饶龙先.从博弈论看“价格战”[J].商业经济, 2008 (8) :28-30. [2]饶龙先.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 2007 (10) :35-36. [3]吴静.试析博弈论均衡理论在价格竞争中的应用初探[J].经济管理者, 2014 (11) :197. 近年来, 我国白酒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7年白酒销售总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达到1241.96亿元, 同比增长了32.27%。但酒类流通市场一直比较混乱, 制售假酒的现象依然严重, 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损害了被仿冒厂商的利益;另一方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使消费者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本文基于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的白酒造假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 以制定科学的打假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二、造假者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 1、模型的基本假设 (1) 模型只有两个参与人, 一方为生产假冒白酒的厂家, 另一方行使打假权利的工商监督部门。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 厂商造假时的生产成本是C1, 不造假时的产生成本是C2 (C2>C1) ;造假与不造假在市场上销售都能取得收益R;如果造假者被监督部门查处, 对其进行的罚款为F;设C是监督部门的成本, 指监督部门在打假时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出;A是监督部门对不法分子进行打击时, 可能获得的收益, 这里可以理解为净化了市场环境, 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等。假设A+D>C。 (3) 假设每个参与人都对博弈的结构、规则和得益有完全的了解, 即博弈是完美信息博弈。造假者和监督部门同时做出决策, 即博弈是静态博弈。 2、博弈的构造和均衡 根据以上假设, 博弈的支付矩阵可表述如下: 通过分析发现, 这是一个混合战略的博弈。用支付最大化方法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假设监督部门的混合战略为 (r, 1-r) , 即监督部门以r的概率选择打假, 以1-r的概率选择不打假;造假方的混合战略为 (i, 1-i) 即造假方以i的概率选择造假, 以1-i的概率选择不造假。那么, 造假方的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对上述效用函数求微分, 得到造假方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求得r= (C2-C1) / (R+F) 同理可以得到i=C/ (2A+F) 这说明, 在博弈双方的混合均衡下, 造假方以C/ (2A+F) 的概率选择造假, 监督部门以 (C2-C1) / (R+F) 的概率选择检查。这个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在白酒市场上, 有C/ (2A+F) 比例的厂商选择造假, 有1-C/ (2A+F) 比例的厂商选择不造假。 3、结果分析 从上述博弈的均衡结果看, 造假者的最优概率取决于C和F, 且与F其成反比, 与C成正比。从打假成本角度看, 尽管打假是政府职能部门分内之事, 但由于机构重叠、部门扯皮、财力不足等诸多原因, 打假成本相当巨大。很多制酒窝点藏匿在民宅内, 而工商执法人员仅能对市场内部的假冒案件行使处罚权, 无权对市场外的民用住房实施入室检查, 监督部门要进行摸点、侦查、取证等前期工作也要消耗不小的人力物力。 三、造假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者之间的博弈 1、模型基本假设 (1) 博弈有两个参与人, 假酒生产者与消费者, 均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2) 消费者对白酒真伪并没有完全的信息 (这事符合实际的) , 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就产品进行识别。设消费者识别出假酒的概率为P, 没有识别出的概率为1-P。即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3) 造假者首先做出决策, 决定是否造假;消费者随后以一定的概率对产品进行识别。即博弈是动态博弈。 (4) 如果消费者识别出假货, 则造假者损失为-c, 消费者没有购买因为支付为0;如果消费者未识别出假货, 造假者获得a的暴利, 消费者相应损失为-a。如果不造假, 消费者购买支出为d。 2、博弈的构造和均衡 根据以上假设, 构造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对这个博弈问题进行求解, 当-cp+ (1-P) a>bp+b (1-P) 时, 即造假收益大于造真收益时, 厂商会选择造假, 此时有P< (a-b) / (a+c) 。 3、结果分析 在现实中, 白酒造假者的成本费用c很小, 而造假可能获得的非法利润a很大, 因此 (a-b) / (a+c) 比较大。现在不法分子不但利用真瓶装假, 而且千方百计进行勾兑使假酒的口味达到逼真效果, 一般消费者很难鉴别, 即P比较小。这表明, 在市场上, 一旦政府和消费者放松警惕, 那些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假冒白酒将会充斥着各种市场。 四、规范白酒流通市场的政策建议 1、对于监督部门来说, 加大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努力降低监督成本。同时, 要根据新情况完善相关的法律, 尽可能避免让造假者利用法律的漏洞。各监督部门内部要明确分工, 还应通过改善技术装备水平, 提高办案效率等手段将查办成本尽可能降低。 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逐步深入, 投资市场日益火爆起来,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将手中的闲钱作为资本投资项目, 这样, 作为投资人主要的咨询对象投资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投资人经常把资金交给投资公司去投资, 源于投资公司的道德风险就成了投资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实质是在合同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的行为关系。从投资人与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看, 二者的关系很明显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投资人作为委托人不能够直接地、有效地控制作为代理人的投资公司的行为, 因而投资人只能够通过外部的激励机制间接地影响投资公司的行为。 投资市场道德风险是指投资人与投资公司签订合约后可能会采取隐蔽行为, 在代理人 (投资公司) 与委托人 (投资人)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投资人难以准确地判断投资公司是否高努力工作, 投资公司就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采取“搭便车”的行为, 从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在投资市场中, 投资公司承接项目后, 一部分投资公司为获得丰厚的收益会高努力工作, 这样就减少了项目失败的概率;而另一部分投资公司会不再高努力工作, 反正损失会由投资人来承担, 并且自己还会得到最基本的佣金, 我们就将这种行为称为道德风险。目前, 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一般限于定性分析, 具体的数量模型分析较少。本文讨论的就是建立在这种道德风险下的博弈问题分析, 以及均衡状态下双方的最优博弈策略, 最后建立投资人的激励优化模型, 使投资人的期望效用达到最大, 并确定其最优决策。 一、投资人与投资经理的博弈模型及均衡分析 1. 投资人与投资经理的博弈模型 假定投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于是投资人的期望利润为0。另设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为u2 (x) |;设投资经理的效用函数为u1 (x) |。图为该博弈问题的博弈树。 由图可见此博弈为三阶段动态博弈, 第一个节点表示投资经理, 分支表示其选择 (高努力与低努力) 。第二个节点表示投资项目自然的选择, 即项目是否投资成功。第三个节点表示投资人, 分支表示投资项目失败后投资人是否对其进行审核。其中终端括号表示投资公司 (投资经理) 的最终效用与投资人的最终效用。 有关双方博弈顺序如下: (1) 合约双方 (投资人与投资经理) 签订项目合约, 合约规定了:投资经理的基本佣金A (无论投资经理是否能投资成功, 都会得到的报酬) 、奖金B、罚金F。 (2) 投资经理选择自己的风险状态, 即可选择高努力, 又可选择低努力, 投资经理知道自己的选择, 而投资人是不知道的, 只知道其选择高努力与低努力的概率为1-t和t。并且在高努力情况下其花费的成本为, 低努力情况下其花费的成本为eL, 易见eH>eL。 (3) 投资经理高努力情形下项目投资失败的概率为α, 低努力情形下项目投资失败的概率为β, 明显β<α。若项目失败, 投资人会损失S, 且投资人只会给投资公司 (投资经理) 最基本的佣金A作为投资公司的报酬;若项目成功, 投资人会盈利T, 且投资人会给投资公司A‘作为投资公司的报酬, 其中A‘=A+B, B为投资人给投资公司成功投资项目的奖金。 (4) 若项目投资失败, 投资人会以概率q对投资经理是否高努力进行审核 (假定审核一定可以发现投资经理的努力状态) , 且审核的费用为D。若审核的结果为投资经理低努力, 则投资人要对投资经理处以罚金F。 (5) 支付最终分配。 2. 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 按照博弈的行动顺序, 当投资人发出信号时, 他预计到投资公司会根据其信号修正自己类型的判别, 因此选择一个最优的类型依存信号战略;同样, 投资人也知道投资公司选择的是给定类型和考虑信息效应情况下的最优战略。因此, 投资人使用贝叶斯法则修正对投资公司的类型进行判别, 然后选择最优策略的行动。 令q为混合策略意义下使投资公司认为高努力与低努力之间是无差别的审核概率, 此时, 投资经理高努力与低努力的情形下的期望效用无差异。即 若投资经理是风险中性的, 为计算方便, 简化的设u1 (x) =x|, 则 因此, 只要投资人将审核概率大于q, 投资公司就会为追求更高的期望效用而选择高努力。 同理, 当投资公司努力的比例达到一定值时, 投资人对项目失败的投资公司的审核与不审核是无差异的。为此, 我们引入一个条件概γ, 表示投资项目失败的条件下投资人认为是由于投资公司努力程度不够造成损失的概率, 由贝叶斯法则, 得 这种情形下, 审核与不审核的期望效用是相等的, 则 若投资人是风险中性的, 为计算方便, 简化的设, 则 易见, 当投资人认为投资公司低努力的概率低于此值时, 考虑到审核费用等因素, 投资人会选择不审核。t与F成反比, 即罚金越高投资经理低努力的概率越小。由此, 求得罚金的临界值为 对于投资人而言, 应该采取激励机制将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t值以内。因此根据求得的F这个临界值来确定罚金, 当罚金大于此临界值时, 投资公司会为追求更高的期望效用自然会选择高努力。 二、激励契约 投资人在设计合约时, 应该全面的考虑到投资人与投资经理双方的博弈策略, 从而设计激励契约, 既要保证投资经理乐于代投资人投资, 又能激励其高努力完成自己的投资项目, 且使投资人的期望利润最大。 为计算方便, 简化的设, 建立如下激励模型: 其中Eu (A, B) 为投资人的期望效用, Eu (A, B) 至少为0, 且A’=A+B。约束条件 (1) 为投资经理愿意承担此项目的参与约束, 即无论投资经理是否高努力, 其期望效用不低于投资公司的平均收入K。条件 (2) 式为激励约束, 即投资经理高努力工作的最终期望效用大于等于低努力工作的最终期望效用。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当λ1≠0, λ2≠0即t≠1|, (1) (2) 式等号成立。将前面求得的t与q的值代入 (1) (2) 式, 可得 当λ1|=0, 即t=1时, 投资人认为投资公司一定不努力, 则审核的概率q也相应为1。此时, 优化模型为: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即λ|=1>0, 故 (4) 式等号成立, 整理得 通过这个结论, 可以看出在最优博弈策略的基础上, 投资人期望效用最大化时投资公司的奖金B和基本佣金A满足上面线性条件。由 (3) 式可知, 当成功概率1-α、投资公司平均收入K、努力成本eH一定的情形下, 奖金B与基本佣金A成反比, 即给投资经理的基本佣金越低, 投资经理就会更加努力投资项目从而获得更多的奖金。由 (5) 式可知:当成功概率1-β、努力成本eL、罚金F一定的情形下, B与A成反比。即佣金越低, 投资经理就会更加努力投资项目从而获得更多奖金。因此为了保证投资经理高努力工作, 要相应的控制基本佣金和奖金, 投资人通过支付不同的基本佣金和奖金对投资经理起到激励作用。 三、结论 由于在投资市场内部存在着被称之为道德风险的市场失效行为, 使得一部分投资公司承接项目后低努力工作, 从而导致项目失败的概率更大。本文建立了双方的博弈模型, 讨论了均衡状态下的最优策略, 得到投资人将审核概率和罚金控制在一定值之上能有效地控制道德风险发生的结论。最后, 建立了投资人的激励契约, 得到奖金和基本佣金的最优线性关系。在实际中, 投资人通过设置不同的佣金和奖金, 激励投资经理努力工作, 降低投资失败的概率, 有利于投资工作的正常运行,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徐新邱苑华:道德风险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3) :26~30 [3]误修君王先甲楚扬杰:防范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和契约设计[J].运筹与管理, 2005, 14 (2) :92~94 [4]曹洁:银行信贷决策博弈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5 (6) :86~90 一、模型的假设和建立 博弈论[1]认为, 每一个完整的博弈过程一般由下列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 参与人。 在博弈中, 每个参与人都是一个决策者。这些决策者彼此之间互为对手, 对手可以是个人、企业, 也可以是国家。假设每一个参与人都是理性的, 都根据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自身损失最小化的原则进行决策, 博弈中的参与人数大于或等于2。当在有两个参与人时, 称为两人博弈;当有n个参与人时 (n>2) , 称为多人博弈。 第二, 策略。 它是指参与人可供选择行动的范围。在博弈中, 每个参与人可供选择的策略数可以是有限的, 也可以是无限的。有限策略的博弈称为有限博弈, 构成了博弈论研究的主体。在有限博弈中, 若参与人在决策过程中, 对若干可选策略中各个策略彼此相互独立时, 称为单纯策略;反之若参与人按某种概率分布对可选策略进行组合, 称之为混合策略。 第三, 支付或效用。 它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程度, 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动的函数, 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核心问题。 第四, 均衡点。 也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 在这一点上, 假设其他参与人不变换策略, 任何单个参与人不能以单方面变换策略来提高他的效用程度[2]。 按照博弈论的假设, 我们建立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模型, 假设和证券经营相关的机构和个人我们在模型中统称其为经营者 (博弈方1)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一些下属监督部门在模型中我们称其为监管者 (博弈方2) , 经营者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监管者也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稽查和不稽查。作为经济人, 他们都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理性, 由于现实中两者各自利益上的权衡和决策, 使得他们具有如下的博弈支付矩阵: 如果经营者采取“违规”策略时, 监管者“不稽查”, 则经营者就能通过并获得非法收入V, 而监管者就会被处以D金额的罚款;如果经营者采取“违规”策略时, 被监管者“稽查”并处以数额F的罚金 (V>F) ;如果经营者不违规, 监管者不稽查, 监管者就会节省稽查成本C。经营者不违规时, 收益为0;监管者花费在稽查上的固定成本为C (C 二、模型的研究与分析 根据上图中收益数字下所画短线和箭头的方向可以知道, 这个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3]。因为假设经营者选择“违规”的策略, 那么对监管者来说最好的策略选择是“稽查”, 这样可以处罚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并且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但当监管者选择“稽查”时, 经营者的正确策略就是“不违规”而不是“违规”, 既然经营者选择“不违规”, 当然监管者选择选择“不稽查”比较合算, 而监管者“不稽查”时, 经营者就会选择“违规”策略, 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重复下去, 永远不可能停止, 无论从哪里开始都是一样的。因此这个博弈在一次性博弈中也没有会自动实现的均衡性策略组合, 更无法预测到博弈的最后结果。 因此该博弈中两博弈方的决策原则是不能让对方预先知道或猜到自己的策略, 应该以随机的方式选择策略, 并且随机选择两种策略的概率不能让对方有可乘之机。 我们假设经营者以概率P选择“违规”和概率q选择“不违规”, 监管者以概率m选择“稽查”和以概率n选择“不稽查”, 那么根据上述决策原则, 经营者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概率为p和q一定要使监管者选择“稽查”的期望收益和“不稽查”的期望收益相等, 即 p (-V) +q (-C) =p (-D) +qC 简化可得:p (D-C) =2qC。又因为p+q=1, 因此undefined。 这就是博弈方1 (经营者) 应该选择的混合策略。同理, 博弈方2 (监管者) 选择“稽查”和“不稽查”的概率为m和n, 也应使博弈方1选择“违规”的期望收益和选择“不违规”的期望收益相等, 即 m (-F) +nV=m·0+n·0 简化可得:mF=nV。又因为m+n=1, 因此undefined。这就是博弈方2 (监管者) 的混合策略。 当博弈方1以undefined的概率随机选择“违规”和“不违规”, 博弈方2以undefined的概率随机选择“稽查”和“不稽查”时, 由于谁都无法通过单独改变自己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布改善自己的期望收益, 因此这个混合策略组合是稳定的[4]。这就是本博弈惟一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对于此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形象的图形来解释。我们不妨先讨论经营者采取“违规”和“不违规”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布下监管者“不稽查”的期望收益。 建下图: 横轴表示经营者选择“违规”策略的概率Pt, 它分布在0到1之间, “不违规”的概率则等于1-Pt, 纵轴则反映对应于经营者“违规”的不同概率, 监管者选择“不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图1中从C到-D连线的纵坐标就是在横坐标对应经营者“违规”概率下, 监管者选择“不稽查”的期望收益。 容易证明该线与横轴的交点P*t就是经营者选择“违规”概率的最佳水平, 选择“不违规”的最佳概率则为1-P*t[5]。 首先, C到D连线上每一点的纵坐标, 就是在经营者选择该点横坐标表示的“违规”概率Pt时, 监管者选择“不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C (1-pt) + (-D) pt。 假设经营者的“违规”概率大于P*t, 此时监管者“不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小于0, 从而“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大于0, 因此监管者肯定百分之百选择“稽查”策略, 这样经营者“违规”一次就处罚一次, 因此对经营者来说大于P*t的“违规”概率是不可取的。反过来, 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小于P*t, 则监管者“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小于0, “不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大于0, 因此监管者选择“不稽查”的策略是合算的, 此时即使经营者提高“违规”的概率, 只要不大于P*t, 监管者都会选择“不稽查”的策略。因此, 经营者不必担心会被处罚, 由于经营者在保证不被处罚的前提下, “违规”的概率越大收益就越大, 因此他会使“违规”的概率趋向于P*t, 均衡点是经营者以概率P*t和1-P*t分别选择“违规”和“不违规”。此时监管者“稽查”和“不稽查”的期望收益都等于0, 选择策略“稽查”和“不稽查”的混合策略的期望收益都是相同的。 不过, 事实上, 为了让经营者也没有可乘之机, 监管者也必须选择特定概率分布的混合策略。下面以监管者采取“稽查”和“不稽查”的混合策略概率分布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经营者“违规”的期望收益。 由上图可知, 图中m*t和1-m*t是监管者的最佳概率选择。 在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博弈中, 经营者分别以概率P*t和1-P*t随机选择“违规”和“不违规”, 监管者分别以概率m*t和1-m*t随机选择“不稽查”和“稽查”时, 双方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分布改善自己的期望收益, 因此构成了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这也是该博弈惟一的纳什均衡[6]。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上述博弈的分析, 我们可以针对于博弈的双方参与人从2个方面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违规现象予以整治: 一方面, 我们可以针对于博弈方1经营者即对于“违规”的经营者采取加重处罚。对经营者的处罚加重使得F增大, 在图 (2) 中, 就相当于-F向下移动到-F′ (F′>F) 。下面就存在两种情况:①如果F′>>C, 即处罚的罚金数额远大于其违规操作所获得的利润。此时经营者就会选择“不违规”策略。因为“违规”不被监管者“稽查”到所获得的收益远远不及“违规”操作被监管者“稽查”所处的罚金, 入不敷出, 经营者情愿不冒这个风险。②如果F′< 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针对博弈方2监管者, 有两个措施。①我们加大对监管者“不稽查”的处罚。对监管者的处罚加大使得D增大, 在图1中, 这相当于-D向下移动到-D′ (D′>D) 。我们假设如果经营者混合策略中的概率分布不变, 此时监管者“不稽查”策略的期望收益变为负值。因此, 监管者就会选择“稽查”策略。监管者“稽查”, 经营者只能减少“违规”的概率, 直到将违规概率P*t下降到Pundefined (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 。此时监管者又会恢复混合策略, 达到新的混合策略均衡。这就是说, 加大对监管者的处罚在短期内的效果是使的监管者真正起到了作用, 但在长期内并不能使得监管者更尽职[8]。加大处罚失职监管者在长期中的真正作用恰恰是会降低经营者的违规概率, 图1中使得违规概率由P*t下降到了Pundefined。②我们减少监管者的稽查成本。监管者的稽查成本减少使得C减小, 在图1中, 这相当于C向下移动到C′ (C′ 从上述分析可知作为监管者, 首先应该坚持依经济规律监管。充分尊重证券市场上的经济规律, 让客观规律来最大限度地调节证券市场。客观规律不是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 我们应该是最好的发现规律、服从规律和利用规律。其次, 应该坚持依法监管。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和方法必须依据法律, 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第三, 应该坚持适度监管原则。监管者的主要职责是保障证券市场充分有效的竞争与创新, 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使整个证券市场的监管失衡, 影响市场价值的实现。最后, 监管者还应该坚持高效监管的原则。高效监管不仅要求监管者以最小的负担达到更高效的监管目标, 更大的打击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从而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 更有效地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证券市场, 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更快更好的发展。 [注]本研究得到了云南大学校级科研基金 (项目名称:博弈论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若干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5Z006C) 的资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越来越成为证券市场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甚至信息虚假问题等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严重影响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对此本文引入博弈论, 建立博弈模型, 并对模型研究分析, 提出了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监管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博弈论,违规,博弈监管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4. [3]涂斌.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分析[J].特区经济, 2005, (4) . [4]王家敏.博弈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 2005, (3) . [5]何问陶, 路志刚.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管者的再监管[J].南方金融, 2005, (5) . [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第二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王图展, 胡浩, 张利国.证券监管有效性的博弈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2) . 2008年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即六大基础电信营运商将合并为三大集团[1]。此次重组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形成三个相对均衡的、全业务的新竞争集团,来打破行业垄断,形成更充分的竞争格局,以促进运营企业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更好的服务电信用户。 2 重组前的电信业博弈模型研究分析 为了方便比较重组的作用,先建立模型分析重组前的市场[2]。 中国移动在建立之初具有网络规模优势,所以会先采取行动,选择自己的产量q1,在此基础上建立斯坦克尔伯格模型进行分析: 模型要素:①局中人: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②策略集合:策略集合是指局中人可能采取的全部策略的集合,每位局中人在进行决策时可以依据理性选择不同的策略,在此模型中指产量的确定;③博弈次序:对一个动态博弈而言,博弈的顺序影响最后的博弈均衡的结果。根据实际情况本模型的动态博弈之分析开始于中国移动。 模型的前提假设:①博弈的主体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是理性的,双方均以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②假设博弈双方都是自由决策个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另一方的行为作出反应及如何反应,政府影响因素可忽略;③中国移动公司因为其绝对的领先优势成为先动方;④参与者都有不变的单位成本;⑤称中国移动为企业1,中国联通为企业2。 设qi∈[0,∞)代表第i个企业的产量,Ci(qi)代表成本函数,P=P(q1+ q2)代表逆需求函数;第i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i(q1,q2)=qi P(q1+q2)- Ci(qi),i=1,2 由假设知C1(q1)=q1*c1; C2(q2)=q2*c2;需求函数取线性形式P=a-b(q1+q2) 整理得:∏i(q1,q2)=qi(a-b(q1+q2)-ci),i=1,2 中国移动首先选择了q1,中国联通据此选择q2,使用逆向归纳法求解这个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max∏2(q1,q2)=q2(a- b(q1+q2)-c2) 最优化的解为:q2=(a-bq1-c2)/2b 中国移动可以预测到这个结果,所以在第一轮时面临着实现max∏1(q1,q2)的问题,将解得的q2代入,据一阶导数等于0,解得q1=(a+c2-2c1)/2b,最后得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c2=c1时在重组之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本上以2∶1的比例占据了整个电信市场。 3 重组后的电信业博弈模型研究分析 模型要素:在3.1的中移动和中联通双方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局中人中国电信,其他要素基本不变。 模型的前提假设:前3.1中的模型假设前提仍然成立,博弈的主体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电信是理性的,三方均以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且设中国电信为企业3。 在中国移动先确定产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间会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中国联通紧随移动采取行动,而中国电信作为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尾随其后,根据移动和联通的产量再采取行动;二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在移动采取行动后,会同时行动,各自确定自己的产量。 3.1 针对第一种情况建立斯坦克尔伯格模型[3] 设qi∈[0,∞)代表第i个企业的产量;Ci(qi)代表成本函数;P=P(q1+q2+q3)代表逆需求函数;第i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i(q1,q2,q3)=qi P(q1+q2+q3)- Ci(qi),i=1,2,3 由假设知C1(q1)= q1*c1; C2(q2)=q2*c2; C3(q3)=q3*c3;需求函数取线性形式P=a-b(q1+q2+q3) 整理得:∏i(q1,q2,q3)=qi (a-b(q1+q2+q3)-ci),i=1,2,3 因为中国移动在电信业具有占先优势,因而由移动公司先选择自己的产量q1,而中国联通会根据q1制定战略,选择自己的产量q2,中国电信据q1和q2选择q3,使用逆向归纳法求解这个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假定q1,q2已知,max∏3(q1,q2,q3)=q3 (a-b(q1+q2+q3)-c3)的求解条件为一阶导数等于0,即q3=(a-b(q1+q2)-c3)/2b,联通公司可以预测到这个结果,其在第二轮时面临的问题是在此基础上实现max∏2, 将上述的q3=(a-b(q1+q2)-c3)/2b代入max∏2(q1,q2,q3)=q2(a-b(q1+q2+q3)-c2),同样令一阶导数等于0,得:q2=(a-bq1+c3-2c2)/2b;q3=(a-bq1-3c3+2c2)/4b 因为移动公司也可以预测到这个结果,在第一轮中移动公司的问题是实现max∏1(q1,q2,q3)=q1 (a-b(q1+q2+q3)-c1),将q2 ,q3代入,并同样令一阶导数等于0, 得到:q1=(a+c3-2c2-4c1)/2b,整理的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为: 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三寡头实力不对称,电信重组后若发生第一种情况,则新移动占据市场的57.1% ;新联通占据28.6%;而新电信占据剩余14.3%。 3.2 针对第二种情况建立模型[3] 这是一个完全信息两阶段动态博弈。此时,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是同时采取行动的,因而他们之间可以建立古诺模型进行静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再将这两方看作一个整体,中国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可以建立斯坦克尔伯格模型进行分析。根据逆向归纳法求解模型,所以可以先分析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的建立及分析[4]: 在上述条件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最优反应可表述为: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让利润函数一阶导数等于0,可得: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分析: 因为中国移动可以预测到此结果,所以在第一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实现 max∏1(q1,q2,q3)=q1 (a-b(q1+q2+q3)-c1) 令一阶导数等于0,解得:q1*=(a+c3+c2-3c1)/2b 将上式带入q2,q3得到 q2*=(a+c3-5c2+3c1)/6b q3*=(a+c2-5c3+3c1)/6b 同样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假定c1=c2=c3,则通过建立这个两阶段的博弈模型,可以看到在此情况之下,新移动将占据市场的60%,新联通和新电信分别占据市场的20%。 4 结论 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重组都使得以往的两大寡头的垄断得到了削弱,而电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再对比重组后的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新移动能够保留相对更多的市场份额,新电信占据的也比第二种情况时多,但是新联通就会失去相对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次电信业的第三次重组是中国电信业经历的一次重大变革,经过重组的大手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同时,三家运营商的3G建设目标也均已明确,运营商格局的变更,促进了通信产业链的融合,通信设备厂商也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来应对重组。 摘要:2008年的电信市场重组在中国市场上建立了3个新的竞争集团,打破了以往移动和联通垄断整个市场的状况。本文通过对重组前后电信市场博弈对比分析,指出此次重组对于打破垄断格局,优化电信市场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信市场,重组,动态博弈 参考文献 [1]余章坤.电信重组给电信运营商们带来的是福还是祸[J].广东通信技术,2008(6):1-3. [2]陈珍妮.浅析中国电信业重组的重要性——基于市场结构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3):32-34.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二手市场的博弈论解释】推荐阅读: 二手车市场的未来趋势11-04 二手车市场的生意经07-13 大数据时代的市场博弈论文10-11 市场博弈06-21 一、二手房市场06-12 学校二手市场调查问卷05-16 二手车市场分析07-14 中国投资市场博弈分析09-06 二手车市场诚信建设07-17 二手车市场研究报告06-26二手市场的博弈论解释 篇3
游戏市场的反弹与博弈 篇4
二手市场的博弈论解释 篇5
白酒市场造假现象的博弈分析 篇6
投资市场的博弈分析与激励契约 篇7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研究 篇8
基于动态博弈的电信市场重组研究 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