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生动

2024-10-15

活泼生动(共12篇)

活泼生动 篇1

心理学研究表明: (6—7岁到12—13岁) 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随着小学高年级英语课的顺利开设, 从低年级开设英语课也是水到渠成[1]。作为一名低年级英语教师, 我认为在缺少可以增加学习英语兴趣的环境下, 应该以引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 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低年级学生只能一味模仿、鹦鹉学舌式地学, 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在教学过程中,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巧妙情境导入, 提高教学课堂气氛

授课前开展踊跃的热身及游戏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促进学生把注意力从课外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没有讲授知识前, 我给学生开展学习英语歌曲或者有趣的游戏活动,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当这些活动结束后, 学生们十分兴奋, 非常容易就把注意力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中。学习英语歌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还可以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2]。此外, 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制造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情景, 供给语言交际新的场所, 可以号召学生思维的自觉活动, 激发学生把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转变成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如果教师可以将英语知识融合到游戏或音乐当中, 让学生在游玩过程中也可以学习, 那么将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发扬教材优点, 运用情景教学方法

在教Unit6 On a farm时, 我把课件做成了一个农场, 再把我们要的动物都呈现在上面。教学这些动物单词时, 我并没有呆板的出示单词, 再教学, 而是与他们的叫声结合在一起学, 让学生边读单词, 边学叫声, 并且和他们一起来做, 学生都学的其乐融融的。

情景教学方法将容易呆板的教与学融合在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中, 它脱离传统教与学的束缚, 令师生可以和洽地融和在一起, 在充满欢乐与活跃的气氛中去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并且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 呆板内容转化为生动内容, 有助于学生寻找适合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路径。

英语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 我们要联系实际, 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来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3]。这种教学方法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 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三、激发参与意识, 开展愉快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 我们英语课上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开展有趣的活动, 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爱做游戏, 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 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比如在与人体器官名称相关的复习课堂中, 学生需要掌握人体器官名称eye, mouth, ear及nose这四个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了两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一:分组挑选游戏。让其中一组所有学生站起来, 另外一组的学生进行监督, 老师采取从慢渐进到快, 最后快速的速度说:Touch your eye/mouth...please!学生需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动作。没有根据老师所说的单词指出正确身体器官的学生则被淘汰, 持续到只剩下一个学生为优胜者, 游戏才结束。

游戏二:各组优胜者再次进行一个比赛。老师根据游戏人数在黑板画出够数的空白人头, 且老师每次念单词后, 参赛者需要用粉笔在空白人头图画指出相关位置并且标上数字, 之后老师在标上数字的位置画出与器官相对应的简笔画, 直到整个空白图画都完成。假如参赛者出现错误, 那么图画将会产生五官挪位的有趣效果。学生们不仅由于认为游戏有趣而致使课堂气氛活跃, 笑声不断, 同时他们还为了可以获取胜利而努力记住每个单词。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烦躁的跟读而形成疲倦及乏味的状态。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竞争中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年龄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最大限度为十分钟。用形体语言、游戏、歌曲交替或同时进行, 孩子们接受新事物采取直观的模拟方式相对于传统理性的思维来说, 效果更好, 通过采取形象模仿的接受比传统的抽象理解效果更佳。事实也验证孩子们在游戏及娱乐过程中更能够有效地掌握新本领, 接受新知识[4]。这样, 既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集体合作感、融洽师生关系;又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把学英语变成快乐事。

四、培养创新意识, 反馈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 发现小学生, 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小学生特别爱唱歌。因此, 我组织学生将学到的词和句子编成歌曲来唱, 并鼓励学生自己编歌、改歌。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记忆又培养了创新精神。上课前让他们唱英文歌, 一方面可以将下课时涣散的心拉回到课堂上来, 使他们提早进入英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 也是最重要的, 可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 及时地查漏补缺, 调整教学计划。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 不放弃每一位落后的学生。

当然, 英语毕竟不同于我们母语的教学, 要想教好它, 我们仍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吃透教材, 灵活运用电教媒体, 针对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 大胆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的核心。如何实施, 应尊重学生, 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坏境, 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 让学生有成功感。在这一前提要求, 我们的英语课堂应怎样开展教学呢?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参与,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娟.谈英语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J].科技信息, 2010, 15 (08) :96-97.

[2]李璐.情感认知与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3 (15) :56-57.

[3]何海霞.试论生动活泼英语课堂的营造[J].新余高专学报, 2010, 20 (03) :80-81.

活泼生动 篇2

生动活泼的重庆教学考察之旅

北京市私立君谊学校近几年发展很快,形成以幼儿园、小学、中学为核心的君谊•星星教育集团,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无论是普通初高中、还是两年制初高中,以及美术、传媒、篮球等特色班都为各大院校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在学校日益壮大的同时,以陈媛媛为首的集团领导为了让各校及各部门负责人与老师能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2014年6月11日组织了教学考察团奔赴重庆九龙坡区实验二小进行考察、交流。

本次重庆教学考察活动,君谊考察团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从九龙坡实验二小的教学经验中看到了南方学校在教学上的一些大胆改革与尝试,这对于君谊•星星教育集团的蓬勃发展将有很大启示。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数学 篇3

【关键词】欣赏;兴趣;信心

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心中顿时漾起幸福,同时感受到一种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会有很大帮助。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曾记得那难忘的“桂林”山水之行,或许是出于数学教师的职业敏感,当一路同行之人都接连慨叹于“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的漓江之水、怪异如“骆驼”、似“老人”的桂林之石时,我却于无意间被桂林山石因为水的倒影而形成的那一幅幅鬼斧神工般的天然“轴对称图形”而深深打动和折服。

在随后的《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其实,对于“对称美”的热爱,人类如此,大自然更是钟爱有加。前些天,老师去了桂林,并给大家带回一些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示遮去倒影后的桂林山石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你们发现什么?边看图片,边有学生嘀咕开了:“美是很美,可它们并不对称呀!”“今天我们学习轴对称图形,干嘛给我们看这些图片?”……正当同学们为此颇感疑惑时,我不失时机将遮去的倒影重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几乎在一瞬间,所有同学都呆住了。因为,此时此刻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正是那一幅幅大自然的伟大杰作:奇异的山、水中的倒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那份没有雕饰、不着痕迹的轴对称图形。不难想像,就像我当初一样,他们一个个都被眼前这一幅幅美妙的轴对称图形所深深打动,并惊叹于大自然所创造的这一奇特的对称美的意境。就这样,一种惊异感和强烈的审美体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油然而生,并不断激荡、扩散、生成……有人说,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片叶子,让学生欣赏,学生看到了也不感觉到它有多么美,当我画上对称轴,形成一个对称图形的时候,学生就发现那就变成了一个心形图案,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新鲜的美,再画一条对称轴,立刻变出了两个心,再画一条对称轴,变出了四叶草,学生感受到了对称的神奇力量,再画一条对称轴,出现了更多四叶草排列的花边……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建立和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让学生自己分享和体会成功的愉悦,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让他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好的心情专注于课堂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面积是多少》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分一分,数一数。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首先让学生数出一共有几格。学生有横着数,还可以竖着数。虽然数起来比较繁,但这是一种有序的思维方式,所以我鼓励他们用这种方法来数。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启发学生用更简便的方法来数,即先分一分,然后再数,于是学生想着用各种方法来分,先把图形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用算式来表示出小方格的多少。有画横线分的:①1×13+2×4+10×5。有画竖线分的:②4×8+2×9+6×4。学生能够按照这种有序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已经很好了。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就可以对着老师笑一笑了。然而老师并不就此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通过思考画出了与众不同的竖线,得到了更多的方法,用算式表示:③10×10+1×3-2×6 ④13×8-3×7-2×6。这是一种奇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他用到了补充分割的方法,思维的角度转换了方向,如果学生能经常用这种转换了方向的思维,那么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哈哈大笑一下了,同学们要想向他们学习的也可以哈哈大笑一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应具备敏锐的数学视角,以捕捉现实生活中所内涵着的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为数学教学所用,并真正转化为学生数学成长的有效资源与动力。一次难忘的桂林之行,在丰富和拓宽我视野的同时,更给我数学的心灵形成并积蓄了一种美妙冲击,而我更愿意与孩子们分享这一深刻的数学发现与情感体验,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数学力量,以促成他们数学涵养的不断成长,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神奇魅力。

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篇4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

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曾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 能把人们的分散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由此可见, 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比如我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 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中国古代有四大民间传说, 它们是: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千百年来, 这些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究其悲剧的根源, 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摧残的结果, 除了这些民间传说外, 历代都有反映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 其中在古代乐府诗中就有与“梁祝化蝶”类似的作品,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孔雀东南飞》。

这样的导入就把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联想到与此相似、相关的内容, 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声情并茂的朗读

对于朗读的重要性与功能, 古人早就有大量精彩的论述。如“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千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但现在许多高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一点, 往往一上课便讲开了, 把—篇课文分析得高深莫测, 用繁琐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消化。用这种方法教学, 会说的讲得眉飞色舞, 神采飞扬,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或目瞪口呆, 过后烟消云散, 脑子空空的;不会说的讲得枯燥沉闷, 索然寡味, 学生听了大打瞌睡。这样做永远无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我认为应该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尤其是有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 老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饱含深情地朗读, 使学生产生共鸣, 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课文的情感之中。这样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染情。比如, 我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 就自己示范朗读。那优美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 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 情不自禁地读起来, 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

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在教学完《中国石拱桥》一文后, 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宝贵遗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科技的发展, 我们身边的桥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呢?”, 很快学生就拟定了“诗歌中的桥———桥梁美学、种类———家乡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的研究思路, 围绕着思路, 们就利用课余时间, 利用网络调阅史料, 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协同作战, 去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不久一份集合着图片文字、排版精美的《天堑变通途──中国桥的研究》的调查报告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实践证明, 结合课堂教学所延伸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引导学生表演

表演一般适合于小说、戏剧或角色感较强的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再创作, 将课文的情节、内容改编成课本剧, 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以增强学习的兴趣, 从而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课文《茶馆》《雷雨》《荷花淀》《殽之战》等篇目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是在讲课时就提出表演要求, 待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选好各组的编剧、导演, 布置排练任务, 然后各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排练, 教师做顾问进行指导。演出时, 学生能按课文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甚至一些学生还通过化装、道具、场景布置等烘托气氛。同学们个个积极参与, 表演热情十分高涨, 从而带动了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再由指定学生组成评委、评出最佳剧组、最佳演员。

五、开展竞赛活动

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堂从引入开始 篇5

张集中学 孟建华

[摘要]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抓住学生,并且能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是却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本文就课堂导入的方式以及课堂导入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价值和误区,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此方面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课堂导入 学习效率 教学环节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就像演奏中乐章的前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导入新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学习,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因此,导入新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万万不可千佛一面。现就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同,课堂导入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在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有以下几种:

“温故知新式”导入

“温故知新式”就是教师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进而开始新课题的导入方式。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在旧知识形成理性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和延“深”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新知识传授开始时,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的课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条件。

例如,“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节课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先复习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 1

体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下面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当然,在使用复习的方法导入新课时,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因为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是教学的黄金时间。此时,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必然影响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

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时,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化学魔术导入

用化学魔术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如在讲解《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时,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先用白纸叠好一朵白花,然后把酚酞涂在花上。上课开头就可以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在白花上喷上一种神水能让白花变红花,在学生的期待中,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在了花上,白花瞬间变为了红花。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

生活事例导入

“生活事例导入”就是教师通过新闻轶事、历史故事等导入新课的方式。导入的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教师找到“切入点”,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步步深入,层层剖析,展开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于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意于记忆的保持。如,“煤和石油”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大家知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和石油是非常重要的原料。今天,我们来学习煤和石油,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概况,还可以了解到煤和石油的组成,研究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利用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是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引出新课。这样可以使学 2

生觉得问题所在,提高注意力,开动脑筋,导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例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接下去,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大增。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而不同的导入方法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在一节课上的导入可能是多个方法的综合,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只要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抓住学生的热情,把握住教学的步伐就可以了。

同时,我们也应当知道,课堂导入的原则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还得注意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因此这一时间段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与此相对应,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应简约明快,明确在导入时应对学生讲什么,要学生说什么,抓紧课堂时间。在几分钟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寻,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导入上耗费太多的时间,造成课堂结构混乱,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喧宾夺主,使得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都不突出,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成为“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学生爱上的课堂。

活泼生动 篇6

一、转变教学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

课程改革推行已经有一段时期,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这一场改革的洪流中,当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习先进的教学成果,研究语文教学工作实际,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研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设置启发引导的内容,以问题的研究为引子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探究和主动研究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直接讲授给予的角色转变为启发引导的角色,要善于把握问题思考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节点,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发挥对学生思维方式与方向的引领功能。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面的有效经验和成果,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在全班范围内集聚大家的智慧与力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体现自主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还是习惯于被动学习,等待教师给予现成的答案,思维活跃程度与深入程度不足,这样的状态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制约。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彻底转变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首先,笔者打破座位限制,以好中差均衡搭配的原则,建立多个语文学习合作小组,将目标任务落实到这样的载体之中。其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以及组织学习成果完善活动。例如在《乡土情结》教学中,笔者设计教学时专门制定了一组探究题以浓缩教学重点难点: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少年离家有哪两种情况?年少离家后的各种可能的遭遇有哪些?谈谈引用韦庄、孟浩然、项羽等诗文的作用。文中的第五节好像和“乡土情结”关系不大,请你谈谈你的看法。本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情怀。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这样的一组探究题既能够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教材内容、抓住学习重点,同时也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并总结提炼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圆满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

三、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生动形象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其科学运用,是体现课改精神与提高课堂生动效果的重要助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样的教学手段,并有效运用其辅助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信息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流程之中,尤其是在补充生动教学信息、营造浓厚情感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些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如教学《江南的冬景》时,播放一段江南冬景的视频短片,对帮助学生理解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风景如画的画面远远胜于教师的口头讲解。《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血泪控诉辅之以配乐朗诵,在课堂上所营造的悲愤、激昂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的思想随着教学的节奏而跳动,受到深刻的教育。信息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强化思想情感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信息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以及控制好运用的节奏与频率,还应当积极倡导自主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增强教学生动形象性,提升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

四、拓展课堂教学环节,推进立体化语文教学

狭义的语文课堂仅指45分钟的课内教学,广义的语文课堂应当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等环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空间的拓展具有明确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立体化语文课堂的理念,立足课内、兼顾课前课后,引导学生更为自主、高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让立体化的语文课堂更为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尝试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提前预习既能够提前掌握基础内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能够有针对性地筛选难点内容到课堂上进行质疑探究,使语文学习更具针对性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发挥好课后活动的作用。虽然高中学习生活较为紧凑,但是适当的放松以及转变语文学习形式,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以及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等方面更为有利。教师可以发挥专题研究、学习方法研讨等活动的促进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对语文教学成效的巩固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体现教改精神,将其有效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生动活泼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篇7

如何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呢?这是大家共同关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是学生学习活动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愉快地学习。在语文课堂教育实践中, 根据文体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入手, 可以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好一篇课文, 运用多媒体课件, 对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极为重要。一定的情境, 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 学者方能动容。如教学《故宫博物院》时, 绝大多数同学未到过故宫博物院。课文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 自然而然地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随着多媒体视频展示的故宫博物院导游篇的画面的展开, 加上旁白娓娓动听的介绍, 学生仿佛步入了故宫, 看到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学生由境生情, 十分激动, 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氛围中, 学得认真, 读得情深, 效果好。

(二) 实地考察与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例如, 教《中国石拱桥》时, 抓住教学重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的运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桥, 注意家乡桥的特征。把学生4—6人分为一小组, 每小组设小组长负责本组活动, 并做好记录, 实地考察家乡的桥梁时, 注意安全。开展实地考察活动的目的:1.观察家乡的桥,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知识。2.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习惯, 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写好观察报告, 并附上活动的照片。

上课时, 先让学生汇报交流各自小组的观察报告, 展示活动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与课文相对照, 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又动心, 参与心理得到满足, 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 课本剧表演。

在教学《皇帝的新衣》时,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皇帝、大臣、官员、骗子、小孩分角色表演, 要求表演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全身心投入、表演后, 学生兴致很高, 很快就归纳出了这篇寓言故事的讽刺寓意。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发挥了主体作用, 比“满堂灌”效果好得多。

二、幽默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幽默能营造良好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消化知识, 巩固知识, 使学生由变苦学为乐学。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 其中不乏幽默之作。教学中可挖掘片断, 即兴发挥。

鲁迅的文章向来以幽默讽刺见长。《藤野先生》一文即是如此。文中对异国风光下“清国留学生”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丑态, 以樱花之美来反衬。文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宛如小姑娘发髻”的夸张增添了幽默诙谐的情调。“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细节描写更描绘出这群人以丑为美、令人作呕的丑态和麻木不仁的灵魂。在幽默之中凸显了鲁迅的失望、辛酸之情。

又如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课时, 老师从教室门口走入, 学生一愣:老师的屁股后面怎么拖了一条长长的尾巴?然后爆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 授课教师利用道具, 生动地展示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时的状态, 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利用道具, 让学生在忍俊不禁、哄然大笑中体味到尾巴的意义, 此乃幽默的力量之所在, 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三、放手学生, 积极参与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怎么上呢?往往是大家各唱各的调, 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 这就给广大第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实践平台。平时上这一类型的活动课时, 往往是老师讲得多, 学生被动接受, 昏昏欲睡,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在《爱莲说》之后安排了这节主题为“莲文化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课堂上, 我首先把握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即: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 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 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自主搜集、整理各种莲的知识, 合作探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课堂上教学步骤如下:美图欣赏,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莲花美图, 给学生以直观感性认识;课堂所安排的内容紧紧围绕“莲”进行, 比较精炼。

课堂围绕图片欣赏、介绍莲与佛教的关系、古人描写莲的诗句、古人吟诵莲的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留得残荷听雨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诗、吟诵 (《采莲曲》《西洲曲》) 、学习莲花的意义象征、问题探究、指导写作学习等方面展开。

在合作探究环节, 师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午时莲是福建福安白云山的特色景观之一, 是水生草本睡莲科。向午开, 浮水面, 傍晚花合, 沉入水中, 花蕊复瓣白色, 花芯金黄色, 白里衬黄, 且小巧玲珑。每年的谷雨至立冬前每一天的巳午未三个时辰就露出水面开放着皑皑白花, 夜间含苞躲进水中, 第二天再次伸出水面怒放, 表现出专一与自爱的坚贞风格。

师:同学们知道吗?福安的廉村, 是开闽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乡, 及第后授官左补阙、太子侍讲。时宰相李林甫弄权, 东宫官受冷遇, 薛令之愤懑不平, 告老还乡;唐肃宗即位后, 感念昔日师生之谊, 旨召薛令之入朝, 是时薛今之已去世。为嘉许他的廉洁清正, 肃宗敕封他所在村为“廉村”, 水为“廉水”, 岭为“廉岭”。莲, 廉谐音;如今, 廉村已成为福建省廉政建设德育基地;我们漫步在廉村那用鹅卵石铺就的幽长的古道上, 去寻觅那千年前薛令之时代历史的足迹……

由于课前学生预习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 准备充分, 部分小组学生去福建福安白云山观赏午时莲, 在课堂上展示拍摄的午时莲照片, 也有部分小组学生去廉村参观过, 纷纷站起来谈廉村之行的感想, 在合作探究环节, 师生互动, 学生发言踊跃, 气氛活跃。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语文学科特点, 以语言的学习与品味为本课重点。这节课虽有图片的赏析、莲文化知识的介绍, 有学生的开心答题, 但一切还是围绕语文教学进行的。其中占较大分量的是莲文化知识的介绍。这就确立了这节课的性质是一节语文课, 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己任, 以学生学会品味语言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如对莲花的意义象征, 就是对学生进行熏陶与培养, 就是进行为人处世态度的教育。欣赏美图通过配乐欣赏的形式进行, 其实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课堂活动形式多样,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使他们积极投入其中。在背诵诗词的过程中安排抢答比赛环节, 学生兴趣极高。在师生互动时, 学生非常投入, 笑声不断, 能够感悟莲文化所传达出的内涵。

这堂课注重学习的综合性, 符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对各科知识的整合,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能把抓好这种课型的核心要素, 切实从语文学科出发, 注重学习的综合性。从学习目标看: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从学习内容看, 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绘画、建筑、雕塑等) 的综合;从学习方式看, 既有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又有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的结合, 有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 还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点拨下, 强调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 体现了语文实践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能努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人际沟通和合作的良好平台, 使学生既发挥自主性, 又注重合作, 从而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分享。

四、注意学生心境的培养

从现代心理学研究来看, 人类信息的接收与传递与心境关系重大。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心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活跃, 产生兴奋点, 从而形成人的良好心境, 使人的大脑皮层活跃。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乐于参与创造, 形成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掘心理潜力;反之, 心境不好, 人的大脑皮层形成郁结, 从而抑制人的创造性思维, 甚至低于平常的思维水准。因此, 教学时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心境。

鼓励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鼓励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 进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 一句赞赏的话, 一个微笑, 一个亲切的手势, 一道关注的目光等, 都会使学生感觉比喝了蜂蜜还甜, 特别是学困生, 他们的内心会为之震动, 这就成了他 (她) 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摘要:生动活泼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文章就如何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展开论述, 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幽默教学;放手发动学生;学生积极参与, 注意心境的培养。

营造生动活泼的职教英语课堂 篇8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引导, 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 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 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 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我曾经听过一堂课, 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老师是借班上课, 师生之间也是在课堂上第一次见面。那是初冬的早上, 授课教师一进门, 就满脸惊讶地问“Do you know me?”, 学生们很认真地回答“No.”“You don’t know me?In my school all the students know me?Do you know me?”老师接着问。学生依然很认真地回答“No.”老师把身上的大衣一脱, “我就不信脱了这马甲你们还不认识我!”老师的这种幽默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趁着这轻松的气氛, 老师就让学生用一般疑问句向他提问, 增加学生对他的了解。接着, 老师问学生用什么样的问句提问才能更多地了解老师, 学生很自然地就说了是特殊疑问句。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 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们跃跃欲试, 积极举手, 踊跃提问, 想更多地了解这个陌生的老师。整堂课老师都没有按照书本上既定的顺序教授, 学生也可以脱离书本按照自己的心意在不经意之间吸收了整节课的内容, 可谓“润物细无声”。让听课的老师也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完全陌生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在“空手”的前提下互动得很好。

鉴于那次听课的经历, 在对口英语教学中, 我比较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 既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话题, 还要让这个话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吸引力。因为导入部分首先要发挥“导”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这个单元之后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化。这让导入部分起到一个“巩固和收尾”的作用。在教生词时, 我也并非如传统教法按生词表的顺序教学生读生词, 然后使其机械地背生词, 而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我曾尝试着把几个生单词连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果是学生既能在有情节的故事中体会剧情, 同时也能很快地记住单词, 效果非常不错, 学生的学习激情非常高;另外也可以通过给已学过的熟悉的单词找同义词或者反义词的配对方法引申出新的单词, 然后用造句和比较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时如果一个单元的单词非常系统地围绕一个事物或者话题时, 我也会用图片或实物的直接观摩法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非常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降低学习难度,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曾经说过,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 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 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 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我们的学生是职业学校中特殊的一个群体, 既是可以继续升学的高中生, 又带有明显的职业性。他们的文化课相对薄弱, 尤其英语是大多数学生的“短腿”科目, 但英语又是对口单招的高考科目。英语作为一门实践课, 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 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 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浅谈创设生动活泼课堂的做法 篇9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 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 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 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 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 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 接着两车相向而行, 直至相遇的全过程, 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 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 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 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 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 化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 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 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解放学生的双手, 加强直观操作,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 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 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 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 建立表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 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掌握新知, 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 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 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 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 (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 、“记录员” (记下学习结果) “检查员” (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 等, 然后促进合作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 组间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诱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乐意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 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使学生乐学。例如, 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 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 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 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 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处于引导, 学生处于主学地位, 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四、分层指导训练, 使学生善于学习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 因此, 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 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 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使优秀生“吃”得好, 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 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即上、中、下三层, 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 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 得到发展, 争取进步。通过对问题的研究, 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 促进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 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 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 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 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 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 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主动地发展。

摘要:如何使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能发挥出最佳效益,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论, 教师应废除那种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活泼生动 篇10

一、呈现故事情境, 引发热情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 情境设置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部分, 有重要的教学功能, 如激发学生好奇心, 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深化巩固。同样,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如此。与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相比,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更抽象复杂, 需要更强的认知能力与操作技能。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让学生更好适应初中信息技术学习, 由知识转变到技能,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教师更需要由课程特点与学习身心特点上动动脑筋, 优化情境设置。其中, 故事情境是创新形式, 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与启发性特征, 以信息课程特点为基础, 依托生活原型, 以故事情境为主线,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 迁移知识, 自主探究, 打破了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 可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还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形成创造意识。

如教学《认识信息世界》时, 选取有趣的故事, 自然引入新课, 吸引学生注意:有如此一个广告:在美国西部的宽阔马路上, 一位酷酷的男子悠闲的骑着一辆摩托车飞快奔驰着, 突然车坏了, 此时, 男子拿出手机向他人求救, 没多久, 有个农民赶着一辆骡车过来, 将该男子拉走了, 此时传来话外音——摩托再好也要骡拉, 摩托罗拉, 随时随地传递信息。思考:男子能够脱离困境, 依靠的是什么呢? (手机——信息) 。这样, 借助趣味故事情境, 巧妙引入教学内容, 将学生带入新知学习活动中, 也沟通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蕴含着信息。

二、组织游戏活动, 玩中学习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需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优化教学设计。而好动爱玩、喜欢游戏是同学们的天性, 对于初中生同样如此。因此,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将游戏引入学习活动中, 将繁琐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有趣生动。如结合教学内容, 开发丰富多样的游戏资源, 组织灵活多样的益智小游戏, 诱导同学们通过玩游戏来进行有关操作练习, 获得知识与技能, 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反应能力、观察想象能力,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 导学式游戏。即借助一定的游戏来自然引入知识, 让学生对新知充满探究热情, 并在游戏过程中把握信息知识。学习“鼠标的使用”时, 将一些游戏文件分散于不同位置, 要求同学们找找, 找到之后才能启动游戏, 这就需要熟练鼠标操作。 (2) 探究式游戏, 即引导学生通过玩游戏, 自主探究, 获取信息知识, 提高自学能力。如根据不同内容, 设计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类游戏, 让学生玩中学, 乐在其中。再如通过纸牌游戏, 探究启动纸牌游戏的操作方法, 把握双击与单击的操作方法。 (3) 竞赛式游戏, 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并提高能力。如为训练学生打字速度, 玩玩“警察抓小偷”、“青蛙跳河”的打字游戏, 比比谁的速度快, 效果好。 (4) 技能操作式游戏, 即利用游戏, 训练技能, 巩固技能。在初中信息教学中, 当学生了解知识后, 若要真正把握, 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操练。但单一的操练, 学生会感觉无趣、乏味。而如果进行适度的游戏, 则可提高学生操作积极性, 进一步巩固知识。如指法训练的教学, 教师可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 引导学生进行指法训练, 把握指法要领, 也感受学习的乐趣。比如当学生认识键盘以及指法后, 教师可介绍游戏“金山打字通”游戏, 提出游戏规则, 然后同学们自由游戏。首先训练键位, 而后玩英文打字中的词汇练习等游戏, 教师随时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指正, 包括坐姿、指法等是否规范等。而后师生共同玩游戏,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检测同学们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再如学习“软件安装”、“网上下载”等之后, 要求学生下载与安装几个趣味游戏, 包括指定游戏与自选游戏。而后再玩玩这些游戏, 并相互分享交流玩法。

三、引入生活案例, 活学活用

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兼容并蓄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多元开放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与探析

美国John Dewey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中国叶圣陶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这两种信条式教育命题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本质性联系,同时昭示“教育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怀抱之中”。理论和实践表明:教育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活动,更是对人类生命意识的唤醒、精神世界的启迪和生活方式的完善。教育一旦缺乏、远离或摆脱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就必然会从根本上失去真正意义的价值和活力。“过去教科书是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课程学习的教科书。”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相长来说,既是对当前的战术性指导,又是对未来作出的战略性指向。

如何有效构建高中英语开放性教学模式呢?以四点例谈如下:

1.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积极开展高中英语开放性教学活动。“教从表象入手,学于直觉感知。”这与夸美纽斯提出“一切只是是从感知开始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具有目的性、情趣性、联系性、形象性和启迪性等基本特征,它能引领学生在“兼容并蓄、寓教于乐”活动中赢得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益。如教学M11 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时,可创设如下合作探究情境: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小组成员之间分别选定一个job饰演,用英语描述各自的工作性质或特点,工作中会碰到的问题等等,一组介绍完让其他学生猜一猜:what does he/she do? 如此让学生熟悉各种job,全部介绍完后,让学生把这些工作做个归类:popular jobs, ordinary jobs or unusual jobs。教师从旁给予适时适量地点拨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形成对各种职业的正确评价,让学生填空:to obtain a successful job, you have to _________________,使得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以My ideal job为题,给出开头和关联词,让学生进行writing。如此而为,先是口头输入然后落实到笔头输出,既练习了听力与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及思维能力。

2.以生活链接为手段,积极开展高中英语开放性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课程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价值体现,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如教学有关Time内容时,可根据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设计如下问题:“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time or money? Why?”待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组代表集体交流。有人说:“Money is everything, you can do nothing without money. We think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Because we can buy many good things with money. If we have no money,we won’t enjoy the wonderful life. Don’t worry about the time,because we are young,we have a lot of it.”有人说:“Time is the most precious in the world and life. We think time and money are both important. If we have more time, we can make more money. And if we have much money,we can do something easily.”还有人说“Time and money are equally important.”……如此开放的活泼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得了良好锻炼。

3.以自主体验为载体,积极开展高中英语开放性教学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阐述了“学与用”“知与行”的相辅相成关系。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性目标,并感受成功。”如教学Environment后,可围绕“In your daily life,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话题,让学生在独立思维和合作探讨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写作。再如:课前五分钟开辟“current news”专栏,每次安排二至三位学生把收集到的时事信息与大家分享,并轮流坐庄,让人人拥有参与表演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在教室或校园中设立English corner,举办English learning garden,创设English Blackboard Newspaper/English broadcast station等。还有,经常性地举办一些English Songs Competition/English recitation contest/ English writing contest等活动,增加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英语环境中不断获取情感性体验。

4.以资源开发为平台,积极开展高中英语开放性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材固然是从事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日益开放的社会时代和素质教育形势下,各类课程尤其是英语等语言类学科教学更须有课内外“辅餐”来不断地增进营养,以有效促进和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无非就是几个例子”,以及国家大力倡行的“双语”课外阅读活动等,正是强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结合教材中的words and expressions,通过联想、对比和延伸等手段,对词语字句的用法与搭配、一词多义、同反义词、词形转换和词性变化等进行拓展性教学。以表示“颜色”类单词为例:white除了“白色的”之外,还有 white lie(没有恶意的谎言)/ white elephant(无用之物)等词意;black除了“黑色的”之外,还有black sheep(败类)/ black tea(红茶)等词意……这是对教材资源的“二度开发”。再如,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适时适量地选择播放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等英文短视故事片,从而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让学生既获取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元素,又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情趣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积极开展高中英语的开放性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艺术性实践课题。“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完全相信而且有理由坚信,随着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发展,开放性教学模式必将日益地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

[1]艾永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学英语园地,2012(2)

活泼生动 篇12

新课改对中学数学教育最大的触动是人们的教学理念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不仅关注教学内容, 更注重知识发生与发现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与相应情感的变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这些方面既有专家引领, 又有很多一线老师参与, 同时很多专业杂志积极配合, 形成了好多优秀的案例包括经典的课堂教学实录, 充满了活力.但在解题教学尤其是复习教学中, 却相对比较沉闷, 因受教学容量、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影响, 常常又很容易回到老路上, 不是用教学案就是用PPT一道接着一道地往前讲, 有时学生还没有把题目的意思完全弄明白, 就已经到了下一个题目, 把学生晾在了一边.作为老师, 该讲的虽然都讲了, 但有不少学生有时却是一头雾水, 似懂非懂, 效果自然不会好.我们认为, 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数学解题课教学也需要注入活水, 开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数学解题课堂教学, 首先是要选题, 现在教学资料满天飞, 题目五花八门, 选题的首要条件是体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其次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再次是需要注意所选题目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不只是一个题目给了一个解答就算完事了, 要引导所有同学都参与到条件的分析与寻找思路的过程中去, 给各种不同的想法发表见解的机会, 鼓励一题多解, 既促进个性发展, 又拓宽解题思路, 增加课堂思维的容量, 进行不同知识板块间的联系与整合, 同时进行变式训练, 以变求新, 以变求实效, 提升数学素养和能力, 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 有利于构建活泼、生动与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一题多解、纵横联系, 让思维活起来

同一道题,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可以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解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调动思考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可以开阔视野, 增加知识容量, 有效训练基本技能技巧, 提高课堂效率.这里选题尤其重要, 既要难度适中, 能够让学生动起来, 又利于“借题发挥”,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如向量的综合运用, 我们选择了例1进行训练与研究, 收到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1 如图, 在△ABC中, AB=4, AC=3, D是边BC的中点, 则ADBC=____.

解法1 常规方法:先选择好基向量, 用基向量表示出BCAD, 然后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进行计算.

AB=aAC=bBC=AC-AB=b-aAD=12 (a+b) ADBC=12 (b2-a2) =-72.

这里解法1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通法, 基本出发点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将ADBC用基向量ABAC表示出来, 然后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

解法2 用余弦定理处理:设AD=m, BD=DC=n, ∠BDA=θ, 则在△ABD中,

42=AB2=m2+n2-2mncosθ.

又 在△ADC中,

32=AC2=m2+n2-2mncos (π-θ)

=m2+n2+2mncosθ,

mncosθ=-74.ADBC=m2ncosθ=2mncosθ=-72.

二、类比联想、点面结合, 让题目变起来

例2 已知数列{an}前n项的和是Sn.若{an}是等差数列, 比较Sn+1+Sn-1 (n≥2) 与2Sn的大小.

分析 设{an}的公差是d, 则Sn=na1+n (n-1) 2d,

于是Sn+1+Sn-1-2Sn=d (n≥2) .

所以当d=0时, Sn+1+Sn-1=2Sn, 等价于数列{Sn}成等差数列.

当d>0时, Sn+1+Sn-1>2Sn;

当d<0时, Sn+1+Sn-1<2Sn.

即d≠0时, 数列{Sn}不能成等差数列, 这里n-1, n, n+1成等差数列, 推广一下有什么结论?

变题1 若{an}是等差数列, n<m<k且n, m, k成等差数列, 试比较Sn+Sk与2Sm的大小.

分析 易知Sn+Sk-2Sm= (n-k) 2d4, 结论与原题相同.

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又有什么结论?

变题2 若{an}是等比数列, n<m<k且n, m, k成等差数列, 试比较Sn·Sk与Sm2的大小.

分析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是q, 数列n, m, k的公差是d.

则q=1时, Sn=nSnSk-Sm2=- (n-k) 24<0;

q≠1时, Sn=a1 (1-qn) 1-q, 设a11-q=A, 则

SnSk-Sm2=A (1-qn) A (1-qk) -A2 (1-qm) 2=A2 (-qn-qk+2qm) =A2 (-qn) (1+q2d-2qd) =-a12qn (1-qd) 2 (1-q) 2.

当qn<0时, SnSk-Sm2>0;

当qn>0时, SnSk-Sm2<0.

显然, 数列{Sn}不能成等比数列.将数列{an}中的项作点微调便有精彩的变题:

变题3 设{an}满足a1=1a2=2anan-1=qn-2 (n3q>0) , 若{Sn}成等比数列, 求q的值.

分析 由条件a1=1, a2=2,

当n≥3时,

Sn={2n-1 (q=1) 1+21-q-21-qqn-1 (q1)

当q=1时, {Sn}显然不成等比数列;

当q≠1时,

Sn+12-SnSn+2= (3-q1-q-21-qqn) 2- (3-q1-q-21-qqn-1) (3-q1-q-21-qqn+1) =2 (3-q) qn-1.

所以当q=3时, SnSn+2=Sn+12, 数列{Sn}是等比数列.

当q>0且q≠3时, 显然Sn-1Sn+1≠Sn2.

三、及时反思、揭示本质, 让知识长起来

例3 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条件:f (x+1) =-f (x) , 且在[-1, 0]上是增函数, 给出下列关于f (x) 的命题:

f (x) 是周期函数.

f (x) 的图像关于x=1对称.

f (x) 在[0, 1]上是增函数.

f (x) 在[1, 2]上是减函数.

f (2) =f (0)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

分析 由f (x+1) =-f (x) 推出f (x+2) =f (x) , 所以f (x) 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所以f (1-x) =f (2- (1+x) ) =f (1+x) , 即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故真命题的序号是:①②⑤.

本例中函数f (x) 的图像有一条对称轴x=0, 当推出其是周期函数时, 我们推出其又有另一条对称轴x=1.那么函数的周期性与图像对称性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反思, 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结论1 一般地, 函数y=f (x) 是周期为T的周期函数且有一条对称轴x=a, 则它必有另一条对称轴x=b, 且T=2|a-b|.

所以x=b是函数f (x) 图像的一条对称轴.

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函数y=f (x) 有两条对称轴x=a, x=b, 则它是周期为T的周期函数且T=2|a-b|.此命题亦为真, 与结论1互相为逆定理.类似地,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结论2 函数y=f (x) 满足:

(1) f (a-x) =f (a+x) , 则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反之亦然.

(2) f (a-x) =f (b+x) , 则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a+b2对称, 反之亦然.

(3) f (a-x) +f (a+x) =m, 则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点 (a, m2) 对称, 反之亦然.

(4) f (a-x) +f (b+x) =m, 则函数y=f (x) 的图像关于点 (a+b2m2) 对称, 反之亦然.

四、灵活转化、辩证思考, 让思路宽起来

例4 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 焦点Fx轴上, 设A, B是抛物线C上的两个动点 (AB不垂直于x轴) , 若AF+BF=8, 过两点A, B的动圆C恒过定点Q (6, 0) 且QCAB, 求抛物线的方程.

分析 这里AF, BF是抛物线的焦半径, 抓住抛物线的定义, 条件AF+BF=8可转化为xA+xB+p=8.而条件“过两点A, B的动圆C恒过定点Q (6, 0) 且QCAB”等价于线段AB的中垂线恒经过定点Q (6, 0) , 则有多种转化途径.

转化1 设直线AB和抛物线的方程分别是y=kx+n (k≠0) , y2=2px (p>0) .联立方程并消去x, 得ky2-2py+2pn=0.

A (x1, y1) , B (x2, y2) , AB的中点T (x0, y0) , 则

y1+y2=2pky1y2=2pnkx1+x2=1k (y1+y2-2n) =1k (2pk-2n) .

x1+x2=8-p,

∴有4-p2=pk2-nk.

Τ (pk2-nkpk)

AB中垂线的方程是y-pk=-1k (x-pk2+nk) ,

Q (6, 0) 代入, 得pk2-nk=6-p.

由①②, 得p=4, ∴抛物线的方程是y2=8x.

转化2 设抛物线的方程是y2=2px (p>0) .

A (x1, y1) , B (x2, y2) , AB的中点T (x0, y0) , 则有

y12=2px1, ①

y22=2px2. ②

两式相减并整理, 得y1-y2x1-x2=py0.

∴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是y-y0=-y0p (x-x0) ,

Q (6, 0) 代入, 得x0=6-p. ③

x1+x2=8-px0=4-p2.

由③和④, 得p=4, ∴抛物线的方程是y2=8x.

转化2采用点参数结合点差法处理, 巧用抛物线中点弦性质, 过程流畅、简捷, 是解决这类题型的通用方法, 这种处理比转化1实用、方便.

转化3 设抛物线的方程是y2=2px (p>0) ,

A (x1, y1) , B (x2, y2) .由条件

|QA|=|QB|⇒ (x1-6) 2+y12= (x2-6) 2+y22⇒ (x1-x2) (x1+x2-12+2p) =0.

x1≠x2, ∴x1+x2-12+2p=0.

x1+x2=8-p代入, 得p=4.∴抛物线的方程是y2=8x.

这里线段AB的中垂线恒经过定点Q (6, 0) 有三种基本的转化途径.转化1思路自然, 但参数个数多, 处理难度大;转化2用点差法揭示弦中点坐标与弦斜率的关系, 处理起来相对比较简便;转化3紧紧扣住条件|QA|=|QB|进行处理, 实质上还是点差法, 但表达更加方便.同一个条件有多种转化, 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转化, 只要能够解决问题, 都是可以的, 应该鼓励学生灵活转化.当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 在今后学习中借鉴.

解题教学是引导同学由知识上升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揭示方法的本质, 举一反三, 减轻学生负担, 实施高效率的解题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这里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我们提出让题目活起来, 增强师生互动, 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动有效教学的展开, 让学生学得轻松、高效.一直坚持做下来, 我们的学生会更有灵气, 更可爱.同时我们也希望学习到同行更好的做法, 推动新课改不断走上新台阶.

上一篇:班级工作随笔下一篇:剪切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