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共10篇)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1
1临床资料
尖锐疣患者 (自愿作为研究对象) 140例, 其中初发病例98例, 复发病例42例。男性68例, 女性72例;年龄16~64岁, 平均年龄28.6岁;发病部位外阴112例, 肛周8例, 子宫颈、阴道壁、尿道口尖锐湿疣20例;病程2年以上41例, 1~2年59例, 不足1年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P>0.05) 。诊断标准:生殖器、会阴部、肛门部位检查见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物, 用醋酸白试验阳性。疑难病例, 作病理切片确诊。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人单纯采用微波治疗, 深度为尖锐湿疣基底部变白即可。治疗组用微波治疗的同时, 兼服自拟中药汤剂湿疣排毒方, 组成:银花15g、板蓝根20g、大青叶1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生薏苡仁30g、制香附10g、赤芍10g、玄参10g、紫草10g、黄柏10g、甘草3g。水煎服, 每日1剂, 上下午各1汁温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一般1~3个疗程。微波治疗后, 两组均根据病情, 对症治疗用抗生素3~5天, 以防继发感染。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疣体消失, 伤口愈合, 跟踪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未愈:为疣体消失, 伤口愈合, 跟踪随访3个月内复发 (但继续用微波消除疣体, 并用排毒方内服有效, 直至治愈) 。
3.2 结果
对照组70例, 治愈25例, 未愈45例, 治愈率35.7%;治疗组70例, 治愈66例, 未愈4例, 治愈率9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检验;P<0.01。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 有5例胃部不适, 6例轻度腹泻, 均未经特殊处理, 后胃肠道逐渐适应而自行消失。所有病例未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治疗结束后, 均经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未出现异常现象。
4讨论
目前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复发率高, 通常3个月内复发率为25%[1]。近年来发现在距尖锐湿疣病变周围2cm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可检出HPV-DNA[2], 故单独采用微波治疗只是去除病灶, 而病灶周围的HPV病毒仍然存在, 这也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的一大根源。湿疣排毒方中诸药配伍合用,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行气、利湿等作用, 故有排毒和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中药价格低廉, 长期内服无毒副作用。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 治疗组治愈率为94.28%, 明显高于对照组 (35.7%) 。说明使用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复发率, 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3版,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7:156.
[2]杨欣.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液不液化的相关研究.中国男性科学杂志, 1998, 12 (2) :222.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3例,均符合CA诊断标准: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临床症状典型,醋酸白试验阳性。对近期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过敏,并发糖尿病、肿瘤、心脏病或肝肾等功能障碍,以及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的患者不予入选。33例CA患者中初发17例,复发16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7~75岁,病程0.5~13个月;男性患者皮损主要位于包皮系带、尿道口、肛周等處;女性患者皮损主要位于大小阴唇、会阴、阴蒂及肛周等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发病部位、皮损范围方面等均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将33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7例,首先采用微波治疗:常规消毒患处,2%利多卡因局麻,再用微波辐射探头插入疣体基底部,使之凝固变白,用消毒棉签清除疣体后,对残留的疣体基底部再次碳化,创面较大时分批、分期进行微波治疗;5~7天伤口愈合后用5%咪喹莫特乳膏(丽科杰),薄薄涂于皮损处,6~8小时后用肥皂水清洗,每周3次,总疗程8周。对照组16例,单独使用微波治疗,方法同试验组。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3个月后至半年内每个月复查1次,并详细记录各组治愈及复发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治愈:疣体全部脱落,临床症状消失,醋酸白试验阴性,术后3个月病灶无复发;②复发:术后3个月内在原治疗部位或其周围2cm范围内出现新生的疣体,醋酸白试验阳性。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
结 果
试验组治愈14例(82.4%),对照组治愈6例(37.5%),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13.89、P<0.005)。试验组复发3例(17.6%)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10例(62.5%)。
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经微波治疗后创面出现红肿、渗出,有灼痛;试验组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后有6例用药部位出现红斑、水肿伴灼热、疼痛或瘙痒,停药1~2周后症状逐渐消退。4例有轻度糜烂、浅表溃疡,除向患者耐心解释外,停药经对症处理(微波照射)后不影响继续治疗。
讨 论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通过振动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凝固、脱落,达到治疗目的。其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已为临床广泛使用[1]。但是单独使用微波治疗CA易发率,大多数治疗后复发的生殖器疣可能与亚临床或潜伏感染有关,其形式的上皮增生需要醋酸白试验才能证实。术前应用醋酸白试验可确定感染范围,有助于明确局部治疗的范围以期减少复发[2]。
咪喹莫特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核苷酸类异环咪唑啉胺类药物,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它主要是通过诱导多种免疫相关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强机体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免疫应答,减少或清除HPV[3],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相符[4],说明微波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辉,谢勇,顾明生.微波单用或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比较[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1):702-703.
2 徐世正,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00-501.
3 王俊杰,杨军,谢卫红.5%咪喹莫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6):404.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92例尖锐湿疣患者, 其中男性67例, 女性25例, 年龄21-71岁 (平均38.5岁) , 已婚71人, 未婚21人, 均有性生活史, 未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严重系统性疾病, 就诊前30d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未应用免疫调节剂。将92名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疣体体积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常规消毒皮损区, 以2%盐酸利多卡因行局麻, 采用微波凝固可见疣体及其周围5mm的深达肌层的组织蛋白, 使疣体脱落, 包皮过长者均同时行环切术。治疗组同时肌注300万单位干扰素, 2d一次, 连续用药3个月。嘱患者保持患部清洁干爽, 待皮损痊愈后, 分别于1, 3, 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
1.2.2 疗效判断
痊愈:随访期间未见新疣体生成, 皮肤黏膜颜色形态正常, 随访6个月无新发皮损。复发:随访6个月间可见新发皮损, 醋酸白试验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统一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 检验水准设定为0.05。
2 结果
观察组及治疗组皮损均在2周内消失, 随后1、3、6个月随访, 观察组复发4例, 复发率8.70% (4/46) ;对照组复发19例, 复发率41.30% (19/46) , 两组复发率经比较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具体结果见附表。观察组中有12人出现低热、畏寒、乏力、骨关节痛等, 判断为干扰素相关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后缓解消失, 未影响给药, 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尖锐湿疣是临床常见性病之一, 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肛周等处皮肤表面出现灰白色或粉红色赘生物, 可为乳头状、菜花状、扁平状, 部分严重病例可见巨大疣状物形成。尽管该病无明显自觉症状, 但不仅影响美观, 亦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负担, 且疗程较长, 复发率高, 患者常丧失治疗信心,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病的传染范围, 影响了疾控效果[1,2]。
既往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很多, 但远期效果均不理想, 复发率较高。微波治疗是通过生成高频电磁波, 穿透表层皮肤组织, 使皮损组织吸收微波能量而凝固, 由于微波能量的吸收较为均匀, 皮损组织凝固较彻底, 无出血, 愈合快, 且该方法操作简单, 不存在激光、冷凝等治疗方法对位不准确, 易损伤正常组织的风险, 因而长期用于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3]。但是, 微波疗法无法清除潜伏的HPV, 一旦停止治疗, 病毒即可能重新开始复制而造成尖锐湿疣复发。由于尖锐湿疣是HPV感染所致疾病, 而该病毒的感染过程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改善免疫功能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干扰素是一组生物活性蛋白, 具有多重免疫调节功能, 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抑制病毒的细胞内复制过程, 改善机体的免疫监视状态, 对于HPV的潜伏期状态及亚临床感染均有显著作用。因此, 微波联合干扰素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理论上可发挥协同作用, 提升疗效, 降低复发率。
本次研究中, 我科采用微波疗法及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 在采用微波凝固去除患处疣体及周围病变组织的基础上, 加用干扰素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发挥抗病毒作用, 目的是在除去病灶的同时, 清除潜伏期病毒, 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 从而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风险。结果显示, 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0%, 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提示微波联合干扰素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微波治疗, 达到了去除病因, 标本兼治的作用。观察组中部分患者出现干扰素相关不良反应, 但程度较轻, 经对症治疗即可消失, 未影响给药, 说明该联合疗法是安全可靠的。总之,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具有痊愈快、花费少、无痛苦、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肌注干扰素改善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清除了潜伏期病毒, 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寿仁国.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 18 (3) :197.
[2]万明顺, 刘黎明.微波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 27 (5) :362-363.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4
【关键词】微波;宫颈炎康栓;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1],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2]。微波治疗是治疗宫颈糜烂的常用的物理疗法,但其具有术后排液多,创面愈合慢等缺点,为了改善微波治疗的效果,我院采取微波与宫颈炎康栓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其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56例宫颈糜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宫颈刮片检查确诊为阴道炎,并排除宫颈癌和急性生殖道炎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8例。对照组78例患者23~50岁,平均(35.9±5.7)岁,孕次(1.2±0.3)次,产次(0.9±0.1)次,流产(0.3±0.1)次;观察组78例患者22~51岁,平均(36.1±5.8)岁,孕次(1.2±0.4)次,产次(0.9±0.2)次,流产(0.3±0.1)次。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CYP-Ⅲ型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设置功率15~30W,于月经干净后3~7d内,取膀胱截石位,将微波探头由宫颈口处向外呈放射状缓慢推移,范围略超出糜烂面1~2mm,使糜烂组织凝固,呈黄白色,均匀平坦后治疗终止。实验组在进行同对照组相同的治疗之后72h清洗外阴,擦干后净手,将1枚宫颈炎康栓轻推入阴道最深处,隔日1粒,连用10次。治疗期间禁同房、盆浴及阴道冲洗。微波术后2周禁跑、跳、负重,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记录术后局部情况。
1.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宫颈表面光滑;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减轻,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小于50%;无效:临床症状、糜烂面积均无好转甚至恶化。临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χ-±s),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排液、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术后阴道流血、排液、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宫颈糜烂为妇科常见病,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物理疗法。微波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的高温灼烧糜烂面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使其凝固脱落,治疗一定的时间后,脱落处的新生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创面,使糜烂得到治疗。但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并不稳定,如术后由于坏死痴皮脱落, 阴道可有多量水样分泌物排出;还有若微波功率、凝固时间及凝固深度掌握不当会导致术后出血现象等。
宫颈炎康栓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宫颈糜烂的纯中药制剂,术后应用可增强手术治疗糜烂面去腐生肌的作用。其能持续48h释放药力,药膜中的有效成分能彻底破坏糜烂面深层炎性腺体,同时可更为彻底地清除深层颗烂型和乳突型宫颈糜烂病灶,增强手术治疗的效果[3]。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与微波单独治疗相比,微波与宫颈炎康栓联合治疗宫颈糜烂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且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排液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都明显缩短,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
综上所述,微波联合宫颈炎康栓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其治疗的范围更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还极大地改善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宫颈炎康栓具有使用方便,患者可接受程度较高,除月经期外均可治疗,价格优惠,疗效快且预后好等优点,因此其应该是目前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较佳药物,可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城.妇产科疾病的診断与治疗[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0.
[2]赵倩,边爱平.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3(28):45-46.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B超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①有急性盆腔炎史;②慢性盆腔痛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③不孕及异位妊娠史;④月经异常 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或月经不规则;⑤全身症状 可有低热、易感疲倦。病程时间较长, 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症状;⑥体征 子宫体可有增大、呈后倾后屈, 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压痛;宫体一侧或两侧呈片状增厚、索条状增粗或触及活动受限的囊性肿物并有轻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B超检查可探及子宫一侧或两侧肿物内有不规则的液性回声。子宫直肠陷凹可有液性暗区 (除外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等疾病) 。
1.2 病例选择
119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的患者, 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年龄21~54岁, 已婚, 无孕产史42人, 病程一年以内者73例, 1~5年27人, 6年以上19人。阴道分泌物检查有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感染者需特殊治疗, 不作为观察对象。将1997年7月至2002年1月接诊的61例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者作为对比组, 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行中药灌肠联合微波治疗的58例为观察组。二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孕产史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行中药保留灌肠, 药用:黄连25 g, 三棱10 g, 莪术10 g, 赤芍15 g, 丹皮10, 夏枯草30 g, 青皮10 g, 木香10 g;寒湿凝滞证加炮姜10 g, 桂枝10 g。一日一付, 睡前排空大小便, 第一煎浓煎取80~110 ml, 温度为39-40℃, 14号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12~14 cm, 缓慢注入, 保留30 min以上, 至次晨疗效更佳。灌肠后随以微波治疗仪圆形微波辐射器对下腹部疼痛区垂直照射, 距离0.5~1.0 cm, 输出功率20~25W, 照射30 min/次, 1次/d, 余液及第二煎分服。14 d一个疗程, 经期停用。
2.2 对比组
月经前两天与经期静滴生理盐水500 ml加头孢噻嗪针0.3 g、甲硝唑500 ml, 10 d一疗程, 连续三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2]
①治愈:下腹部坠痛伴腰骶部酸痛消失, 白带正常, B超提示炎症图像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或附件增粗无压痛;②好转:下腹部坠痛、腰骶部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 白带减少, B超提示炎症图像缩小;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超炎症图像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后1个月、4个月复诊) 。
3.2.1 1个月复诊 (P=0.03<0.05) 。见表1。
3.2.2 4个月复诊 (P=0.04<0.05) 。见表2。
3.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 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 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1]。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造成组织破坏、渗出增多、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因其反复发作, 顽固难愈, 长期服药或注射治疗使致患者身心及经济难以接受。祖国医学认为盆腔炎属于“带下病”、“妇人腹痛”、“ 徵瘕”等范畴, 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基本原则。本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淤。现代试验研究表明, 黄连有明显拮抗多种细菌毒素的作用, 对多种病毒、原虫、衣原体、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丹皮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杆菌与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还有增强免疫功能,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 抑制补体活性, 为抗感染、消除病原微生物, 加强对机体的修复能力。赤芍清热凉血、祛淤止痛;夏枯草清热散结;三棱、莪术破血祛淤、性气止痛;青皮、木香理气散结;寒湿凝滞证加桂枝 温经散寒。上述药物联合其浓煎液保留灌肠可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徵散结等目的。现代医学认为, 活血化瘀药物有不同程度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改善血液循环, 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慢性盆腔炎致盆腔组织水肿、纤维化, 且不同程度形成粘连, 少数形成可触及的炎性包块, 致使药物很难进入这种组织内, 也很难达到治疗浓度[3]。中药保留灌肠可使中药在直肠吸收, 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 避免了消化道对药物的影响及肝脏的破坏, 增加盆腔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 发挥局部用药效应, 使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 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余液及第二煎分服起到提高疗效、节约药材的作用。微波穿透力强, 可使盆腔局部温度迅速升高, 加速血液循坏, 促进炎症吸收, 提高新陈代谢及药物在病灶局部的浓度, 起到消炎、止痛、解痉的作用。两者配合效果相得益彰。1个月、4个月复诊时与单纯西药抗炎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有明显提高 (P<0.05) , 减少了复发, 同时避免了反复用药或长期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以及造成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经过我院临床观察疗效肯定, 复发率低, 经济方便, 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寻找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方法应用清热利湿, 活血化徵的中药灌肠联合微波理疗58例 (观察组) , 观察效果, 并与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61例 (对比组) 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快, 疗程短,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药灌肠,微波,慢性盆腔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4-276.
[2]刘世连, 张宗启, 冯智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68例.华西药学杂志, 2000, 15 (2) :142.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0例, 治疗组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龄28~62岁, 病程10个月~12年;对照组中:男61例, 女39例, 年龄30~59岁, 病程1~11年。2组临床资料接近,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咽部干痒不适, 轻微咽痛, 咽喉部明显的异物感, 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 并有胀紧感, 刷牙时易恶心。咽部检查:咽部粘膜充血, 呈暗红色、肿胀,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突起, 呈现出数量不一的颗粒状隆起, 有的融合成簇状, 双侧咽侧索呈条束状肥厚。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微波热凝法, 患者取坐位, 用1%地卡因对患者咽部喷雾3次, 每次间隔3~5min, 将微波输出功率根据增生的程度调至20~40V, 持续时间3~5s。术者将接触式微波探头紧贴在增生淋巴滤泡表面, 踩下脚踏开关, 随即可见病变处收缩发白, 如此反复多次, 直至把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全部收缩变白为止。如果增生严重, 待首次治疗后2周再进行1次治疗。治疗后可含服华素片或复方硼砂溶液含漱, 疼痛时含服冰块, 同时服用1周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给予口服咽炎片, 莲芝消炎胶囊。2组患者每日用中药泡水代茶饮, 双花10g、麦冬10g、胖大海1枚、甘草5g、石斛10g, 每天1剂泡水当茶饮, 每疗程1周, 连用2~3个疗程。治疗期间均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禁服其他影响观察的药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 咽部增生淋巴滤泡基本消失, 咽侧索不肥厚;好转:自觉症状改善, 滤泡明显缩小, 变薄, 咽侧索稍厚;无效:症状无改变淋巴滤泡缩小或无缩小。
2 结果
2 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咽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 咽部淋巴组织及粘膜下结缔组织增生, 咽部粘膜上皮增厚, 粘液腺周围的淋巴组织增生突起, 咽后壁可见数量不一, 大小不等颗粒状隆起, 甚至融合成簇状, 咽腭弓后方咽侧索增生呈束状暗红色隆起。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其特点是组织内外同时迅速升温, 无传热过程, 内外组织同时凝固变白, 无碳化及气雾现象, 且边界清楚, 不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 操作简单, 在治疗过程中无出血, 无疼痛, 只有微热感, 治疗时间短, 见效快,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 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4~71岁, 平均 (58.31±4.38) 岁, 所选患者预计生存期4个月以上, 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无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 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上述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TACE组, 两组均为3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取MTC治疗, 应用AU-3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 TC-3 (D) 型组织间微波凝固治疗系统治疗, 频率2450 MHz, 输出功率设置为10~80 W, 微波凝固热场范围覆盖肿块, 并超出边缘5 mm, 较大肿块难以超声实时显像气化带覆盖患者采取多次进针多点组合方式完全覆盖瘤体。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TACE治疗, 根据Seldinger穿刺法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中, 后灌注40~60 mg顺铂、750~1000 mg 5-氟尿嘧啶, 后以丝裂霉素与碘化油合成乳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必要时以明胶海绵颗粒强化栓塞。
1.3观察指标: (1) 随访3年, 以电话问询为主, 记录并比较所选患者生存率; (2) 疗效判定参考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 包括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进展 (PD) 、稳定 (SD) , 总有效率为 (CR+PR)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χ2,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远期生存率比较: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76.67%、53.33%, 与TACE组73.33%、53.33%、23.33%比较偏高, 其中3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 6.6 7%与TA C E组50.00%比较显著较高 (P<0.05) 。见表2。
3讨论
肝脏为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的重要器官, 正常肝组织血运有25%来自于肝动脉, 原发性肝癌血供近90%来源于肝动脉, 经TACE干预后正常肝组织血功下降至66%, 而肝癌血功降低至5%~8%[3]。临床治疗常用方式为化疗联合栓塞, 介入化疗技术通过肿瘤主要供血血管使高浓度化疗药物直达肿瘤细胞, 但其不能完全杀灭癌组织, 且可能产生化学性损害。而肝硬化程度不同也会导致肝功能差异, 因此对介入治疗的敏感性不同, 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的杀死肿瘤细胞, 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4]。TACE适用于无法手术治疗患者或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 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 局部动脉化疗可提高局部肿瘤组织药物浓度, 而降低全身体循环药物浓度, 因此在保证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以增强疗效, 但术后大多患者常见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因此单一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MTC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高频微波发射天线发射出微波使肿瘤内部出现极性分子运动, 并产生热量以杀死肿瘤细胞, 瞬间温度可达120℃, 微波治疗关键在于一次性杀灭肿瘤, 否则可能导致肿瘤耐热性上升, 而肝癌患者大多肿瘤直径5 cm以上, 且形态各异, 因此一次性完全覆盖原位灭活是微波治疗的关键, 但因三维空间清除难度较大, 因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 尤其大肝癌治疗中使用受限[5], 另外肿瘤内血流具有热洗涤槽效应, 使热量被带走, 导致局部温度不够, 难以杀死肿瘤。但总体来说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可靠, 对肝组织影响较小, 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考虑TACE治疗无法完全消除癌灶, 而MTC作为TACE术后的重要补充治疗措施, 可有效杀死TACE后残存的活癌细胞, 因此联合治疗方式可互补, TACE可破坏大部分肿瘤组织, 但仍存在无效区, 此时行微波消融治疗可强化对肿瘤组织坏死的清除效果。本次研究联合治疗组生存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单一TACE组, 与上述结论相符。综上, MTC+TACE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与动脉介入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抽签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MTC组, 两组均为30例, 均采取MTC治疗, 另给予联合治疗组动脉介入治疗, 随访三年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76.67%、53.33%, 与MTC组73.33%、53.33%、23.33%比较偏高, 其中3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6.67%与MTC组50.00%比较显著较高 (P<0.05) 。结论 动脉介入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 可显著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波消融,动脉介入,原发性肝癌
参考文献
[1]倪嘉延, 许林锋, 陈耀庭, 等.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3, 34 (5) :734-738.
[2]王肖辉, 于杰, 梁萍, 等.超声引导下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693例原发性肝癌的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4 (12) :945-949.
[3]曹驰, 程隆, 崔宁, 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1 (10) :670-672.
[4]疏云, 王洪云, 陶黎明, 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7 (8) :996-998.
[5]李杰, 张学伟.微波消融与动脉介入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 (22) :1738-1740.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6.5±10.0) 岁, 病程1~7年, 平均病程 (3.6±3.0) 年, 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55例, 腰骶部疼痛50例, 下腹部坠胀40例, 尿频尿急30例。参照第七版《妇产科学》参照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轻度糜烂31例, 中度糜烂16例, 重度糜烂13例。按照深浅程度分型:单纯型13例, 颗粒型27例, 乳突型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 微波照射功率为35~40W, 探头保持在宫颈的表面, 顺时针方向对病灶逐个电灼, 电灼的范围超出病灶0.2cm, 根据宫颈糜烂的深度情况调整电灼的时间, 直到宫颈病变创面变灰白。观察组在微波照射治疗仪的基础上阴道塞入安达芬栓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每隔1d应用1粒, 连续治疗15d, 复查1次/月。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出血量、愈合时间、复发率情况。 (2)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宫颈糜烂面、囊肿消失, 病变愈合良好;有效:患者宫颈糜烂面明显缩小, 糜烂面积转变为轻度;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出血量、愈合时间、复发率情况
见表1。观察组出血量、愈合时间、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见表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主要是由于阴道pH值和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的, 其往往出现宫颈糜烂等宫颈病变, 患者往往分泌物异常增多, 伴有宫颈糜烂或者宫颈息肉, 出现腰酸、下腹部胀痛等临床症状[3,4]。微波治疗主要是通过电极将高能量微波通过直接作用域人体的病变组织, 促使病变组织局部出现高温, 糜烂区域的组织凝固坏死, 脱落的同时进行自我修复[5,6]。单独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可能引起术后阴道出血排液进而诱发感染和复发[7,8]。安达芬栓是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其属于广谱抗病毒素药物, 其可以直接作用宫颈的深部, 对病毒复制可以有效的抑制, 其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 提高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 增强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免疫功能, 干扰激素样作用还可以调节体内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 减少宫颈分泌物, 更好的改善阴道内环境, 从而促进鳞状上皮再生, 加快了糜烂面的愈合效率[9,10]。笔者通过对我院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观察组出血量、愈合时间、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微波联合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明显, 预后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詹丽芳, 张金艳.安达芬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2, 22 (1) :74-75.
[2]徐红霞.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2) :115-116.
[3]于燕, 申红梅, 李珍.安达芬栓联合微米光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2) :237.
[4]李俊英.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284-286.
[5]贾亚楠, 李明静, 白华, 等.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45例效果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 2009, 21 (5) :48-49.
[6]孙红娜, 陶伟华.微波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9) :80-81.
[7]陈静.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400例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 2010, 23 (5) :502-505.
[8]张和华, 王晴, 袁军.微波治疗仪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6 (3) :53-55.
[9]吴诗瑜.钬激光联合安达芬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02例疗效观察[J].应用激光, 2007, 23 (3) :245-247.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9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0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aohong Si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PID).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CPI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aohong Siwu Decoction, two groups treatment cycles were 30 days.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8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PID treated by Taohong Si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therapy is effectiv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Taohongsiwu Decoction; microwave treatment; CPID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以下腹胀痛、腰骶部酸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导致异位妊娠、不孕症的重要原因[1]。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临床单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治疗的疗效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抗菌药物不易进入因长期炎性刺激引发粘连的盆腔周围组织,加之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均对治疗效果造成了影响[2]。我院在应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波理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2例,均参照《妇产科学》[3]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腹腰骶部疼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子宫附件压痛、B超、彩超检查显示附件包块、盆腔积液;排除阑尾炎、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精神障碍患者。患者均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者,均知情同意,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5.26±3.9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8±0.38)年。对照组41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4.32±3.5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1±0.3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85)0.6g/d,2次/d;甲硝唑(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964)0.12g/d,3次/d;并采用微波治疗仪圆形辐射探头照射患者下腹部疼痛区(经期除外),功率30~40 W,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1次/d,2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基础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熟地、川芎各15g;辨证加味:腰骶酸痛甚者酌量加巴戟天、菟丝子,白带量多色黄者酌量加败酱草、马齿苋。常规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慢性盆腔炎疗效评定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白带增多、子宫附件压痛、附件包块、盆腔积液),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体检子宫附件压痛明显改善,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明显缩小;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妇科体检子宫附件压痛改善,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缩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加重,妇科体检子宫附件压痛无改善或加重,超声显示附件区包块无缩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FL)]
2.2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白带增多、子宫附件压痛、盆腔积液、附件包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尤为明显,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可由内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寄生于阴道内的内源性细菌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引起,亦可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外源性病原体引发[5]。临床治疗多以抗菌药物为主,辅以局部理疗、盆腔注药等。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痛经”、“带下”、“妇人腹痛”等病证范畴,病人素体虚弱,热毒及湿浊邪气于月经期、产后乘虚入侵,与体内冲任气血互结,湿热邪毒壅于胞宫胞络,聚而成湿,湿久化热,致气血受阻,久则气血受损,气虚血瘀,邪毒因瘀而为瘕,出现盆腔疼痛、腰骶酸痛等[6]。
桃红四物汤始于见《医宗金鉴》,亦称加味四物汤,属于活血化瘀名方之一,功效主以祛瘀,辅以养血、行气,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7]。现代临床应用极其广泛,除妇科外,广泛应用于内、外、儿、眼、耳鼻喉等各科。方中以破血之品红花、桃仁为君药,活血化瘀、除癖通经;以甘温之当归、熟地为臣药,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赤芍、川芎亦为臣药,前者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后者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达成破血而不伤血、行血而不留癖之目的。此外,腰骶酸痛甚者加巴戟天、菟丝子,意在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白带量多色黄者加败酱草、马齿苋,意在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瘕通络之功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采用西药抗菌治疗基础上,对盆腔炎患者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波理疗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显著提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提示,在西药抗菌治疗基础上,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芳,袁野,陆华,等.花红胶囊及花红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郁结证)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2):4-7.
[2] 马高茜.妇科千金胶囊配伍奥硝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27-2228.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 高妍,卢东方.中药灌肠与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比较[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 (2):21-22.
[6] 董丽君.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9):104.
[7] 刘冬,谭秦莉,李玉宝,等. 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2):46-48.
[8] 赵小华.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并盆腔痛57例[J].中国药业,2015,24(14):110-112.
微波联合中药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8例患者均为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 经临床检测均为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患者。年龄最大56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36.2岁。按就诊号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 (89例) (以下称A组) 和微波联合纳米银治疗组 (89例) (以下称B组) 。
1.2 治疗方法
2组病人均于月经干净后3~7d开始, 治疗前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常规、宫颈TCT、排除内科疾病、宫颈阴道急性炎症及宫颈癌变, 治疗后2个月期间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微波治疗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 擦拭宫颈黏液, 保持宫颈干燥清洁。根据宫颈糜烂程度选择输出功率45~55w, 按一个方向逐点分压凝固, 每点停留2~4s, 使糜烂面发白或微黄, 形成以宫口为中心的浅锥形凹陷。术后每月复查1次至术后2~3个月复诊检查, 并判定结果。
微波联合纳米银治疗组:月经干净后, 清洗外阴后, 用纳米银妇科外用泡腾片 (内蒙古东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含纳米银及玻璃酸钠等辅料) 1片塞入阴道深处, 每日1次, 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再进行微波治疗, 然后再用纳米银凝胶治疗1个疗程。月经干净的第3~7天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依据
根据糜烂面愈合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综合判断疗效。痊愈:糜烂面消失, 不适症状消失。好转:糜烂面减小, 不适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无效:糜烂面未见明显减小, 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 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统计资料比较 (表1)
2.2 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程度宫颈糜烂临床疗效对比 (表2)
2.3 不同质料方法对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治愈对比 (表3)
2.4 比较结果
2组治疗方法对轻度宫颈糜烂以及中度宫颈糜烂治愈率均较高, 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在重度糜烂治疗的治愈率比较, 有明显差异 (P<0.05) 。微波联合纳米银治疗组对轻、中度宫颈糜烂治愈率达到100%、89.06%, 显著优于重度宫颈糜烂 (P<0.01) 。
2.5 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微波治疗组中有91.01% (81/89) 治疗后阴道有少量出血, 中量水样白带;部分患者有腰酸、骶尾部坠胀现象, 无其余明显副作用。微波联合纳米银治疗组则有73.03% (65/89) 治疗后阴道有少量出血, 其余无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的宫颈疾病, 占妇科门诊病人的首位。在已有性生活的女性中, 宫颈糜烂发病率较高, 其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一般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即可痊愈。宫颈炎、宫颈糜烂不及时治疗, 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甚至波及膀胱三角区, 可造成不育、流产, 还会影响性生活, 长期感染还会产生癌变引发宫颈癌。宫颈糜烂好发于35~50岁的女性中。
治疗宫颈糜烂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切除等均可选择。作为比较先进的物理治疗手段,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是利用微波对生物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它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 起灼烧、凝固、止血的作用。微波非热效应能杀菌、消炎, 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加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促进糜烂愈合, 达到治疗的目的。
纳米银凝胶的有效成分是纳米银, 广谱抗菌, 对细菌、真菌、滴虫等多种病原体都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有关纳米银杀菌作用的原理, 多数学者认为, 超细状态银离子, 表面积极大, 在水里呈Ag+, 因此纳米银的杀菌作用主要与银离子有关, 可与菌体中酶蛋白中-SH迅速结合, 供代谢关键酶失活, 使致病菌不能代谢而死亡[1]。其次, 纳米银可与致病菌DNA碱基结合并形成交叉链接, 置换嘌呤和嘧啶中相邻氮之间的氢键, 使DNA变性而不能复制导致致病菌失活[2]。纳米银的原子排列表面为介于固体和分子间“介质”。这种活性极强的纳米银微粒具备极强抗菌能力, 可杀死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3]。纳米银颗粒具有超强渗透性, 可迅速渗入皮下2mm杀菌, 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较深处的组织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并且纳米银颗粒外有一层保护膜, 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 所以抗菌效果持久, 美国公共卫生局1990年在《关于银毒性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银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纳米银是局部用药, 银含量少, 是最安全的用药方式。纳米银属于非抗生素杀菌剂, 能杀灭各种微生物, 比抗菌素更强, 10nm大小的纳米银颗粒独特抗菌机制可迅速直接杀灭细菌, 使其丧失繁殖能力, 因此无法产生耐药的下一代, 能有效避免因耐药性而导致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纳米银具有极强穿透性, 能穿透宫颈粘膜在宫颈病变部位保持较高的有效浓度, 从而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新型抗菌产品, 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 因而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 且安全性高, 效力持久, 是一种具有长效性的抗菌剂, 且本药另一成分为玻璃酸钠, 是一种在皮肤和其他组织中广泛存在的天然生物分子, 它有多种生物学特性, 如保水性、润滑性、成膜性、促进上皮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的组织、清除自由基等。能够加速创面愈合, 并使皮肤恢复光滑、富有弹性等作用。本组89例患者在微波治疗中联合使用纳米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在微波治疗中联合使用纳米银治疗宫颈糜烂是一种合理、有效、经济、可行的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Liau SY, Read DC, Pugh WJ, et al.Interaction of silver nitrate with readily identifiable groups relationship to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of silver ions[J].Lett ApplMicrobiol, 1997, 25 (4) :279.
[2]FengQL, Wu J, Chen CQ, et al.A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silver ion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J].J Biomed Mater Res, 2000, 52 (4)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