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2024-07-05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精选7篇)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顺铂胸腔化疗联合微波局部热疗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癌性胸水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1例, 采用顺铂胸腔化疗联合微波局部热患者疗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顺铂胸腔化疗治疗。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及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铂胸腔化疗联合微波局部热疗治疗癌性胸水能显著提高癌性胸水的近期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顺铂胸腔化疗,联合微波局部热疗,癌性胸水,探讨

晚期肿瘤患者常常会出现恶性胸水症状, 出现癌性胸水说明肿瘤已经扩散[1]。控制癌性胸水, 是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也是临床肿瘤医师关注的重要课题。有效控制恶性胸水, 不仅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还可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多采用胸腔穿刺引流结合铂制剂胸腔化疗来控制癌性胸水[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湘西州肿瘤医院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癌症晚期胸水患者42例, 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其中观察组患者21例, 男11例, 女10例, 年龄27~68岁, 平均年龄54岁, 其中胃癌4例, 肝癌3例, 大肠癌5例, 胰腺癌3例, 乳腺癌2例, 卵巢癌3例, 甲状腺癌1例;对照组患者21例, 男10例, 女11例;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55岁;其中胃癌5例, 大肠癌4例, 肝癌5例, 胰腺癌2例, 卵巢癌3例, 乳腺癌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治疗

常规消毒后, 行胸腔穿刺, 缓慢引流出胸水, 抽液宜慢、量不宜过大。胸腔内给药, 每次给药剂量为:顺铂 (DDP) 40~80mg、氟脲嘧啶 (5-Fu) 750~1000mg、阿霉素 (ADM) 30mg、氟脲嘧啶 (5-Fu) 750~1000mg。, 用量视患者的一般情况可以略作调整。将以上药物溶于20mLNS中, 震摇使充分溶解后注入胸腔, 嘱咐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以利药物能与胸腔和病灶充分接触。一般5~7d胸腔内注药一次, 5~7次为1个疗程。灌注顺铂后1h内, 用微波治疗仪给予胸腔热疗。严格按照高频热疗机操作规程操作, 应用频率设置为915MHz, 高频振荡电流以空气为介质, 将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病灶, 电磁场的能量被病灶组织吸收, 转化为热能, 使病灶组织温度升高, 而治疗疾病。使用前嘱咐患者排净大、小便后, 平躺并仰卧于绝缘塑胶床上, 背侧、胸侧各置电极板, 距离皮肤大约3~5cm, 启动操作系统, 使高频电磁波透射至胸腔内, 维持输出功率在85%~95%之间, 皮肤温度控制在41~44℃之间, 以43.5℃为主[3], 分别照射左右胸部各30min, 2d治疗1次, 5次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患者治疗

常规消毒后, 行胸腔穿刺, 缓慢引流出胸水, 抽液宜慢、量不宜过大。胸腔内给药, 每次给药剂量为:顺铂 (DDP) 40~80mg、氟脲嘧啶 (5-Fu) 750~1000mg、阿霉素 (ADM) 30mg、氟脲嘧啶 (5-Fu) 750~1000mg。, 用量视患者的一般情况可以略作调整。将以上药物溶于20mLNS中, 震摇使充分溶解后注入胸腔, 嘱咐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以利药物能与胸腔和病灶充分接触。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 (CR) :治疗后症状缓解, 超声检查及胸部片均能证实:胸水减少或消失, 并能维持一个月以上;部分缓解 (PR) :治后症状缓解, 超声检查及胸部证实胸液减少、1个月内虽有所增多、但不需再次穿刺排液;稳定 (SD) :症状缓解并持续1个月以上, 胸水减少, 无增加趋势;无效 (PD) :胸腔积液迅速复增, 治疗后1个月内必须再次抽液压治疗, CR+PR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微波局部热疗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为[1]: (1)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和RNA合成、聚合, 破坏肿瘤细胞DNA结合蛋白而杀灭肿瘤细胞; (2) 通过改变肿瘤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以及损伤肿瘤细胞骨架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3) 通过增强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 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4)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产物的表达, 阻碍肿瘤血管内皮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再塑型, 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3,4,5]。特定波段的微波对肿瘤组织具有选择性加热功能, 胸腔内的电解质及化疗药物能吸收微波将其转化为热量而产生内热, 使化疗药物能保持长时间的温热状态, 增强了药物的作用;微波局部热疗的并发症主要为烫伤和脂肪结块,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调节设备以适应患者, 可以减少并发症。本资料结果显示, 顺铂化疗治疗癌性胸水的总有效率为33.3%, 顺铂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胸水的有效率为61.9%, 明显优于对照组, 顺铂胸腔化疗连个微波局部热疗能改善晚期肿胸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峰, 陈文君, 王守峰.腹腔热化疗并微波局部热疗对癌症患者腹水VEGF的影响观察[J].华夏医学, 2007, 20 (4) :652-654.

[2]周茜菁, 方青芳, 裘友好, 等.顺铂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0, 5 (2) :114-115.

[3]夏群.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J].河北医药, 2010, 32 (9) :1140-1141.

[4]倪惠华, 花敏慧, 刘铃铃, 等.不同温度顺铂热化疗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19 (12) :56.

[5]于忠和, 贾志凌, 阮新建, 等.顺铂胸腔局部化疗并微波局部热疗治疗癌性胸水[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7) :3452-3453.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颈淋巴结转移者70例, 其中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0例, 占14.3%, 单颈部淋巴结转移者60例, 占85.7%。肿物<1cm者5例, 1~2cm者6例, 2~3cm者20例, 3~5cm者25例, >5cm者14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1.2 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 设颈前切野或锁骨上野, DT30~40Gy/3~4周, 局部缩野加至总量60~70Gy/6~7周, 每日2Gy, 每周5次。放疗加热疗组除给予上述放疗外, 热疗采用HG-2000微波热疗机, 工作频率为13.56MHz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 探头距病灶皮肤4~5cm处, 温度控制在 (41~43) ℃, 输出功率为50~60W, 时间为30~40min/次, 每周2次, 6~8次为1个疗程。热疗于放疗前或放疗后1h内进行, 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

采用WHO规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 (CR) 为所有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 (PR) 为双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缩小50%以上, 单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以上;无变化 (NC) 为双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缩小不足50%或增大未超过25%, 单径可测病灶, 各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不足50%, 或增大不超过25%;进展 (PD) 为一个或多个病灶增大超过25%, 或出现新病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放疗组CR31.4% (11/35) , 放疗加热疗组CR51.4% (18/35) , 经统计学分析,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放疗组CR+PR65.7% (23/35) , 放疗加热疗组CR+PR88.6% (31/35) , 经统计学分析,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在热疗期间有3例出现烫伤, 皮肤出现红肿、小水疱 (对症处理后消失) , 其余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放疗期间2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 干性脱皮。

3 讨论

微波热疗是利用物理能量微波在人体组织中沉积产生热效应, 由于肿瘤组织中血管扭曲扩张、血流阻力大、血管感受器不健全, 对温度敏感性差, 在高热作用下散热困难, 热量易聚焦, 升温快, 形成巨大的储热库, 可与正常组织有5~10℃的温差;而正常细胞可以长时间耐受42.5~43.5℃高热, 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2], 不会引起诸如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对随机分组的7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放疗加热疗及单纯放疗进行对比研究发现, 放疗组CR31.4% (11/35) , 放疗加热疗组CR51.4% (18/35) ,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CR+PR65.7% (23/35) , 放疗加热疗组CR+PR88.6% (31/35) ,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与文献报道相符[3]。邢月明等[4]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放疗合并微波热疗结果:热放组69例胸壁复发病灶均获得局部治愈, 单放组胸壁复发病灶局部治愈率71.19% (42/59) ,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热放组5a生存率79.71%, 单放组5a生存率64.41%,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热放组中无瘤生存率72.46%, 单放组中无瘤生存率52.54%,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徐晓娜等报道射频透热合并放疗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 结果放疗合并加温治疗CR、PR分别为16%和58%, 总有效率 (CR+PR) 为74%。在可评价的50例中, CR、PR和NR3组的肿瘤平均最大径分别是8.8cm、8.3cm和8.2cm, 平均放疗量分别为65Gy、53Gy和50Gy, 平均加温次数分别是5.6、6.7和4.8, 说明放射治疗的剂量是决定的因素, 加温治疗次数对疗效也有影响, 并且表浅肿瘤疗效明显优于深部肿瘤, 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也没有增加。说明颈部肿瘤转移灶单纯放疗效果差, 放疗、热疗协同增敏作用明显。通过本研究结果结合文献报告,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2次热疗之间一般要间隔72h, 也就是说热疗最多1周2次。 (2) 为最大可能提高放疗的局部控制率, 放射治疗的总剂量, 仍可采用标准的根治性剂量。 (3) 注意保护局部皮肤避免发生烫伤, 对已有的烫伤应予预防感染积极治疗。 (4) 放疗+热疗较单纯放疗疗效好, 热疗对放疗具有增敏作用, 能加快肿瘤缩小速度,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5) 放疗+热疗较单纯放疗、手术等具有安全、方便, 无出血、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治疗配合微波热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单纯放射治疗所需放疗剂量大, 而热疗对放疗增敏作用明显, 二者结合可减少放疗剂量、缩短放疗疗程、减轻放疗局部副反应、提高病灶消退率。微波热疗易于实施, 无明显毒副作用, 所以放射治疗配合微波热疗是治疗难治性颈部较大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毅, 吴星娆, 李娅, 等.放射治疗加微波热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5) ∶4808~4810.

[2]黄梅芳, 张灿珍, 杨丽芳, 等.放射治疗配合微波热疗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 2007, 15 (10) ∶1402~1403.

[3]邢月明, 温耀萍, 张建纲.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治疗[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7, 28∶51~52.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3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42例晚期胃癌患者, 全部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诊断,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17例, 年龄37~73岁、中位年龄55岁。均为初治患者, 原发灶及转移灶均具有可测量客观病灶。其中, 低分化腺癌14例, 中分化腺癌16例, 高分化腺癌7例, 印戒细胞癌2例, 黏液腺癌3例。所有患者体质状况评分 (KPS) ≥60分, 预计存活期≥3个月, 化疗前所有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基本正常, 无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大小、病理分型、KPS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 (85~100) mg/m2, 静脉滴入2h, 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入2h, d1、d2;5-氟尿嘧啶400mg/m2, 静脉推注d1、d2, 600mg/m2持续静滴22h, d1、d2;每2周重复, 28d为1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FOLFOX4方案化疗基础上, 给予局部射频热疗, 每周2次, 每次60min。3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1.3 疗效评价

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以CR+PR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RR) 。药物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进行评价, 分为0~Ⅳ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以SPSS软件包对各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 χ2检验, 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42例患者均完成3周期以上治疗, 3周期后评价疗效:对照组21例患者, 获得CR1例, PR5例, SD7例, PD8例, 总有效率28.6% (6/21) ;治疗组21例患者, 获得CR2例, PR7例, SD6例, PD6例, 总有效率42.9% (9/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末鞘神经炎及静脉炎等, 大多为Ⅰ~Ⅱ度, 经对症处置或停药后可恢复, 未有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

3 讨论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切除, 化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胃癌的治疗。近年来, 随着新药、新方案的不断出现, 晚期胃癌疗效不断提高。铂类抗癌药物在胃癌化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是作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的奥沙利铂[1], 其抗癌作用及毒副作用较顺铂有着一定的优势。奥沙利铂通过产生烷化复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 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 其与DNA结合速率较顺铂快10倍以上, 而且结合更加牢固, 细胞毒作用更强, 与顺铂和卡铂无交叉耐药[2]。细胞水平的研究提示, 奥沙利铂与5-Fu有协同杀伤胃癌细胞株作用, 故在临床上与5-Fu及亚叶酸钙联合使用, 这一方案对胃癌颇有疗效, FOLFOX4方案的不良反应较轻[3], 易于耐受。外周神经感觉异常症状是可逆的, 避免冷刺激后保暖处理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虽常见, 但用5-HT3拮抗剂可以控制, 较少影响下一阶段治疗, 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脏毒性。

射频热疗是指采用先进的加热技术, 使物理能量在深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的热效应, 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水平, 并持续维持一定的时间, 使之既杀死癌细胞, 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射频肿瘤热疗以无创、安全、有效而倍受关注, 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大疗法, 被国际医药界称之为“绿色疗法”, 日本专家则称之为“医疗春天到来的标志”。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已成为趋势。单独使用射频热疗能够有效的杀伤恶性肿瘤细胞, 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如与放疗或化疗合并应用, 则更具有明显的互补、增敏增效及协同作用, 并能有效减轻放疗和化疗的不良反应。热疗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 产生大量的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和抗体效价持续增高等免疫效应, 对肿瘤的局控率、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有着重要影响;热疗干涉肿瘤转移的中间环节, 如胞外基质降解酶、黏附分子等, 可以阻止肿瘤扩散转移。治疗晚期癌症, 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由以上研究可见, 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热疗应用于晚期胃癌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能耐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叔逵, 龚新雷.晚期胃癌化疗的现状和新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 (9) :641-652.

[2]杨锡贵, 宋恕平, 陈阵, 等.含草酸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附18例报告[J].肿瘤防治杂志, 2002, 9 (1) :76-78.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76例晚期NSCLC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有客观观察指标,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治疗,知情并同意接受化疗及热疗。入组标准为:(1)患者年龄≤75岁;(2)经病理证实为NSCLC;(3)Karnofsky(KPS)评分为60分以上;(4)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它治疗。将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热疗+化疗)38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38例。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治疗组年龄范围为32-74岁,中位年龄55.2岁;对照年龄范围为33-75岁,中位年龄54.5岁.治疗组病理类型为腺癌18例,,鳞癌15例,腺鳞癌5例,对照组病理类型为腺癌17例,鳞癌16例,腺鳞癌5例。治疗组临床分期ⅢB16例,Ⅳ22例;治疗组临床分期ⅢB 15例,Ⅳ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热疗方法

治疗组(热疗+化疗),在每1周期的化疗期间联合局部区域热疗,具体为;根据胸部CT定位后,采用HG-2000型体外高频热疗机(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行胸部肿瘤组织区域热疗,将病变部位置于热疗机两极板之间,调节上电极距离人体约4~6cm,将温度控制在39~42℃之间,每次热疗时间为30min,每日1次,1周期8次,每周期配合化疗同时进行,连续2~4个周期。

1.2.2 化疗方法

患者均给予GP方案化疗。具体为:GEM1.0/m2,第18天,静脉滴注;DDP20-30mg/m2,D1-5,3周重复,连续2-4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组化疗联合深部热疗。两组患者均于完成2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评价标准

近期疗效按照WHO可测量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评判标准进行评价。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及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症状改善程度;显效+有效计算改善率。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进行观察,分为0-Ⅳ级。以卡氏评分(KPS)评价患者生存质量。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完成化疗(3.94+0.19)周期,对照组为(2.93+0.17)周期。治疗组38例患者中获CR8例,PR8例,NC15例,PD7例,RR42.11%。对照组38例患者中,获CR 2例,PR 8例,NC 16例,PD 12例,RR 26.3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38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稳定6例,无效5例。改善率71..05%.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11例,稳定9例,,无效12例,改善率为44.74%.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2.3 毒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不良反应包括热疗后出现头昏,出汗和疲乏感,局部皮肤烧灼感,但均可耐受,且很快消失,没有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烧伤。少数患者出现皮下硬结及胸痛,亦可耐受。

3 讨论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3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晚期NSCLC自然中位生存期不足8个月[3],因而化疗对这些患者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产吉西他宾(GEM)为脱氧胞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其化学结构与阿糖胞苷相似,为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在细胞内通过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磷酸化,发挥抗肿瘤作用。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物,其疗效取决于所用剂量以及既往化疗情况。在体外试验中已经证实DDP和吉西他宾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吉西他宾可以克服由于细胞上调DNA修复基因导致的DDP耐药,且有报道DDP联合吉西他宾可以诱导细胞调亡,并对包括NSCLC在内的肿瘤细胞株的协同作用。文献报道,GP方案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方案。

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之后,肿瘤热疗已成为另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热疗是用人工加热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现代研究证实[4],热疗具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以及促细胞凋亡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免疫反应,改变肿瘤内微循环,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组织的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缺乏弹性基膜的外膜组成,在高热和压力增高的条件下脆弱且易破裂。同时,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血管对温度感受性差。热疗时虽然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温度均有升高,但是正常组织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加热时正常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能充分散热,温度升高不显著;而肿瘤组种物理能量在人体组织中所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细胞升温至39℃以上,并维持30min以上,可达到杀灭癌细胞同时避免正常细胞遭受损伤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热疗与GP方案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有化疗增敏作用,有效率达42.11%,临床症状改善率69.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单纯GP方案化疗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治疗的毒副反应主要以化疗为主,如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其中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6.12%,,对照组为45.6%,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后均能恢复正常。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5.6%,对照组为57.2%,经止吐处理均能缓解。尽管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但仍可提示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考虑与热疗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高温促进了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合成有关[6]。

综上所述,采用GP方案联合局部热疗治疗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的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热疗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8例)采用GP方案联合局部热疗,对照组(n=38)采用GP方案单纯化疗,21天重复,完成2周期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2.11%(16/38),对照组为26.32%(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联合局部热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疗效。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顺铂,化学治疗,局部热疗

参考文献

[1]黄逸生,杨袊记,黄玉娟,等.厄洛替尼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9,12(5):412-416.

[2]彭楠,赵彼得.临床肿瘤热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28,66-68..

[3]张文兵,谢同芳,谢鸿寿,等.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肿瘤,2006,26(12:1117-1119.

[4]张达,刘永雄,肿瘤微波热疗[J].中国肿瘤临床今康复,2001,8(4):128-129.

[5]刘宝瑞,钱晓萍.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34-36.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食管癌患者90例,年龄≤70岁,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患者;影像学检查有可评估的肿瘤病灶,无食管穿孔征象和活动性食管出血;临床分期为Ⅱa~Ⅳa期;卡劳夫斯基(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治疗前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病变部位:颈段2例,胸上段9例,胸中段14例,胸下段5例;病变长度:<5cm 11例,>5cm 19例;T分期:T1 24例,T2 1例,T3 3例,T4 2例;N分期:N0 9例,N1 14例。B组男19例,女11例;病变部位:颈段3例,胸上段10例,胸中段15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5cm 5例,>5cm 25例;T分期:T1 22例,T2 3例,T3 4例,T4 1例;N分期:N0 6例,N1 16例。C组男21例,女9例;病变部位:颈段1例,胸上段11例,胸中段16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5cm 8例,>5cm 22例;T分期:T1 20例,T2 2例,T3 5例,T4 3例;N分期:N0 10例,N1 16例。3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应用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B组应用放化疗,C组应用单纯放疗。

1.2.1 放射治疗:

3DCRT:颈段食管癌采用颈肩网热塑体模拟固定,其他部位用真空负压垫固定体位。CT扫描模拟定位,3mm层厚连续扫描病变区域。勾画靶区:根据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长度以及CT显示的外侵深度范围,包括纵隔内肿大淋巴结为肿瘤靶区(GTV),GTV前后左右方向各外放0.6~1.0cm,上下方向各放3.0cm为临床靶区(CTV),CTV再均匀外放0.5cm为计划靶区(PTV),同时勾画邻近组织和器官包括脊髓、心脏及双侧肺。采用6MV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每例计划包括5~7个照射野。全肺V20(%)值的范围(22±11),脊髓受照剂量(37.57±6.85)GY。常规分割治疗2GY/F,每周5d,总剂量60~66GY/30~33f。照射半量重新定位1次。2组均完成本次治疗。

1.2.2 同步化疗:

于放疗第1周和第5周分别给予T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250ml中静脉滴注1h,于第1、8天给药;顺铂25mg·m-2·d-1,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第1~3天。使用多西他赛前1日开始口服地塞米松5mg,每12小时1次,连用3d,化疗前予常规止吐、保肝、水化。28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耐受性好的患者综合治疗后采用相同方案巩固化疗1~2个周期。

1.2.3 射频热疗:

放化疗期间加用射频热疗,热疗机采用HY7000-Ⅰ型频热热疗机,频率为40.68MHz,电容式无创加热,极板直径25~30cm,每周1~2次,每次1h,治疗功率500~800W,反射功率通过匹配调节控制在5.0%以内,每次加热时连续记录温度及功率曲线,体表温度40~41℃。

1.3 近期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食管边缘光滑,钡剂通过顺利,但管壁可稍显强直,管腔无狭窄或稍显狭窄,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或增粗;部分缓解(PR):病变大部分消失,无明显扭曲或成角,无向腔外溃疡,钡剂通过尚顺利,但边缘欠光滑,有小的充盈缺损或小龛影,或边缘虽光滑,但管腔有明显狭窄;无缓解(NR):放疗结束时,病变有残留或看不出病变有明显好转,仍有明显的充盈缺损及龛影或狭窄加重。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3年生产率,局部空置率及治疗失败原因,其中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原发病灶出现病灶者,将其归入局部未控,>6个月以后局部出现病灶者将其定义为肿瘤复发。

1.5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按放射治疗肿瘤协会(RTOG)的评价标准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进行分级,0级:与放疗前相比无变化;Ⅰ级:轻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需表面麻醉剂或非麻醉类止痛药物可缓解;Ⅱ级:中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可能需用麻醉类止痛药,需进浓汤或流食;Ⅲ级:严重吞咽疼痛伴有脱水及体质量减轻,超过原体质量的15%,需用鼻饲管及静脉补液或高营养物质;Ⅳ级:因疼痛而完全不能进食,出现放射性溃疡、穿孔或瘘管。按RTOG评价标准对急性放射性气管炎进行分级,Ⅰ度:偶有咳嗽;Ⅱ度:间断咳嗽;Ⅲ度:频繁咳嗽伴有胸骨后不适;Ⅳ度:剧烈咳嗽,痰中带血并伴有胸闷气喘。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A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B组和C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2.2 远期疗效

A组1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B组和C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A组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B组和C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占临床上的绝大多数,也是目前食管癌研究最多,争议最大的领域。局部晚期食管癌既是区域性疾病,又是全身性疾病。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利用单一手段往往疗效有限,无论是手术、放疗或化疗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生存。将这几种方法合理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正逐渐为广大临床医师接受[3]。文献[4,5]报道,对于不宜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由于其病变长,有外侵,预后差。虽然放射治疗仍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放疗的疗效仍很差,局部未控和复发是主要原因,可高达60%~80%。同样远端转移也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联合化疗减少了肿瘤容积,改善肿瘤血运,促进了乏氧细胞的减少。同时由于化疗与放疗对肿瘤细胞最敏感的致死时相的不同产生协同增敏作用,放化疗联合已成为中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标准一线治疗[6]。

肿瘤热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 其对常规治疗手段如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不敏感的肿瘤可起到协同杀伤及增敏作用, 从而提高现有治疗手段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其机制是利用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积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3℃)以上杀死癌细胞, 同时又不损伤正常细胞[7]。热疗除了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效应外, 与放化疗联合应用还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提高单一治疗的疗效, 热疗与放疗联合应用不仅有热疗的直接细胞毒作用,而且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低LET射线的敏感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常规照射剂量,及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另外,高热能破坏癌细胞膜的稳定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促进了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渗透,使肿瘤组织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大大提高,增强了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并能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8]。目前,将热疗与放疗或化疗配合应用治疗各种常见肿瘤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目前,尽管欧美国家已经将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9],但是我国临床医师在临床上发现,亚裔人群往往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引起的毒性反应,而且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未能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远期生存率[10]。怎样在不降低肿瘤治疗疗效的前提下,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从而降低同步放化疗的放疗照射剂量和化疗药物强度,从而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本科室多年来采用射频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并与同步放化疗、单纯放疗相比较,初步结果显示,A组有效率为90.0%,B组有效率为73.3%;C组有效率为63.3%。从结果可以看出,热疗联合放化疗的有效率高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与单纯放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步放化疗比较有提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为样本量不足或者热疗的次数不足两方面原因。本研究还显示热疗联合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相比较显著降低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真正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燕,石元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6.

[2]刘俊,吕长兴,王家明.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临床结果[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3):185-187.

[3]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09.

[4]李星,陈立军.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放射肿瘤学,2007,25(1):54-55.

[5]吉春祥,韩振海,彭县中,等.60例晚期食管癌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6,12(1):44-47.

[6]李晓丽,邢月明,宋翔,等.中晚期食管癌TCF方案同期放化疗临床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5):401-402.

[7]Sugimachi K,Kuwano H,Ide H,et al.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or without hyperthermia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Int J Hyperthermia,1994,10(4):485-493.

[8]于金明,王仁本.肿瘤热疗的热剂量学研究进展与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2004,5(26):257-259.

[9]Copper JS,Guo MD,Herskovic A,et al.Chemoradiotherapy of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long-term follow-up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ROTG85-01.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J[J].JA-MA,1999,28(117):1623-1627.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6

放疗是目前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等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食管位于纵膈内, 身体中线附近, 又毗邻心脏、脊髓等重要器官, 在胸部恶性肿瘤放射野的设计中很难将其完全避开。随着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开展, 食管的放疗受量已较普通放疗剂量有所下降, 但在放疗过程中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给肿瘤放疗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不仅影响患者饮食营养的摄取, 而且会导致睡眠及思想情绪的波动, 甚至致使部分患者很难规律或完整的完成整个放疗计划, 影响了患者的放疗效果。我们在2006至2007年观察及治疗了253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 给予微波热疗联合普鲁卡因合剂治疗, 使患者很大程度缓解了放射性食管炎的反应,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食管反应而顺利完成整个放疗计划,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53例患者中, 食管照射剂量在30~70Gy。其中食管癌59例, 肺癌164例, 纵隔肿瘤30例, 男性176例, 女性77例, 中位年龄65.5岁。具体放疗方法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根据改良NCI-CTC分级标准 (表2) 对253例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分级 (表3) 。

1.3 治疗方法

本科采用北京卓恩公司MH-A型双频微波热疗机联合1%普鲁卡因溶液+庆大霉素+维生素B12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具体方法如下:

MH-A型双频微波热疗机体表辐射法案:915MHz大圆形辐射器, 30~50W皮温40~50℃, 30~40min/次, 每周5~6次, 1%普鲁卡因合剂10~20mL, 3~4次/d, 饭前30min口服。

2 结果

Ⅰ级104例, Ⅱ级129例, Ⅲ级20例, 经上述治疗后, 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04例Ⅰ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反应患者, 经治疗后其中94例, 由Ⅰ级好转至0级, 10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反应患者症状明显减轻。129例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反应患者, 经治疗后其中15例由Ⅱ级好转至0级, 104例由Ⅱ级好转至Ⅰ级, 10例症状明显减轻。20例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反应患者, 经治疗后其中8例由Ⅲ级好转至Ⅰ级, 10例由Ⅲ级好转至Ⅱ级, 2例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患者能规律完成放疗计划。

3 讨论

食管起于环状软骨水平, 上与咽部相连, 在颈部及后纵膈内下行经胸部穿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腹, 引入胃贲门。胸部恶性肿瘤在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照射部分食管, 因此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是在放疗开始90d的食管反应。TD20~30Gy/10~15次/2~3周即可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和梗阻, 并伴有痛疼, 随着放射治疗继续进行, 进行性的放射性食管炎的症状逐渐加重, 表现出反酸并伴有胸骨后持续或间断性痛疼, 部分患者甚至只能进食流质饮食, 合并放化疗同步治疗时,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可能提前出现并加重。急性放射食管炎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水肿, 部分可见溃疡形成。1%普鲁卡因溶液为麻醉药物起到食管粘膜局部麻醉止痛作用。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均有抗炎杀菌作用。维生素B12起到营养神经及食管黏膜作用。微波热疗可以穿透皮层、脂肪等组织有效的到达治疗部位 (由里向外热) , 故使食管周围热量曾加, 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起到很好的局部消炎、消肿的、止疼的作用。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处理多主张采取保守措施。轻度一般不需要处理或给予含碘喉片含服。中度痛疼者应用止痛、局麻和硫糖铝等药物, 必要时暂停放疗。对易发胃液反流的患者应使用H2受体阻滞剂、抗酸剂或甲氧氯普胺等药物。静脉输液维持营养, 部分患者可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 必要时少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但疗效都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我们采用微波热疗联合1%普鲁卡因合剂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使放疗患者在发生急性放射食管反应时, 均能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甚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从而顺利完成整个放疗计划。

参考文献

[1]沈文斌, 祝淑钗, 李任.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15 (3) :207.

[2]封魏, 祝淑钗, 翟福山, 等.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食管损伤[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5, 14 (2) :94.

[3]张自成, 李宝生, 于金明.非小细胞肺癌适形调强放疗食管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15 (11) :521.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所皮肤科进行治疗90例扁平疣患者, 男患者53例, 女患者37例, 年龄在14~2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1.4±1.7) 岁, 病程在1~5年之间, 平均为 (2.7±0.9) 年, 扁平疣发生部位为:头面部患者65例, 前臂及手背患者11例, 头面部、前臂、手背均发生患者14例。将所有随机患者的上述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实验组27例男性和女性患者18例, 平均年龄 (22.1±1.3) 岁, 平均病程 (2.3±1.2) 年, 风险是:32例头面部, 6例前臂和手, 7例头面部, 前臂和手的参与;对照组男患者26例, 女患者19例, 平均年龄为 (20.9.1±2.5) 岁, 平均病程为 (2.9±0.7) 年, 发病部位为:33例为头面部, 5例为前臂及手背, 7例为头面部、前臂、手背均有涉及。

1.2 方法

研究用药: (1) 维A酸乳膏 (芙林) :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g/20g/支;国药准字:H20044071。 (2) 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 (安达芬)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万IU/5克/支;国药准字:S20020032。

对照组:使用维A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患处皮肤, 洗净后, 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软膏涂抹于患处, 3次/d;另外每晚睡前清洗患处, 完成后, 涂抹维A酸乳膏, 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用药方法的基础上, 联合局部热疗进行治疗。具体方案为:维A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用药方法同于对照组, 局部热疗方法为: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重庆巴山仪器厂) , 治疗时, 照射头距离皮损处约30 cm, 体表温度控制在 (40.0±1.0) ℃为适宜, 治疗时间为30 min/次, 1次/d。

1.3 疗效评价[4]

1.3.1根据2、4个疗程 (一周为一个疗程) 后的治疗结局进行评价, 将其分为:痊愈、显效、改善、无效。痊愈:皮疹全部消失;显效:皮疹消退面积≥60%;改善:皮疹消退面积在≥30%;无效:皮肤受损无任何改变或者改善面积<30%。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3.2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局部皮肤反应 (脱屑、潮红等) ;体温升高。

1.4 统计方法

将实验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用χ2检验进行计数数据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疗效比较

用药2个疗程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22% (28/45) 和40.00% (18/45)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8% (4/45) 和6.67% (3/4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扁平疣是病毒性皮肤病的一种, 多数为患者感染乳头瘤病毒所致, 该病毒主要侵犯表皮细胞, 侵入后, 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传播, 引起棘层、颗粒层细胞发生增生反应, 角质层细胞增殖、变大, 从而皮肤表面出现扁平状丘疹[5]。该病的发生和免疫功能, 尤其是细胞免疫息息相关[6,7,8]。因此该病的治疗多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等方面入手。

在该实验中, 通过结合局部热疗, 总有效率提高至62.22% (28/45) , 符合Tabit CE等[9]的研究, 这说明相对于单纯使用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外, 配合局部热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热疗可迅速提高局部皮肤温度, 使细胞由于环境改变发生离子失衡, PH值下降, 大量溶酶体被激活, 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10]。另外, 局部温度适当升高, 可加快血液循环, 营养局部组织, 增强再生能力, 提高代谢, 促进恢复, 可有效改善皮肤炎性反应。研究显示, 实验组胃肠道反应1例、皮肤反应2例, 对照组胃肠道反应0例、皮肤反应3例,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8% (4/45) 和6.67% (3/4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该治疗原理符合扁平疣治疗原则。另外, 热疗属于理疗范畴, 对机体副作用小, 本研究能够将不良反应率均保持在10%以内的重要原因, 和Endemann DH等[10]研究保持一致[6], 说明该种治疗方案未增加治疗的不安全性, 疗效相对可靠。

综上,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 有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可靠, 不良反应较小,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该所皮肤科进行治疗90例扁平疣患者, 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维生素A的重组人干扰素酸配合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用药方法的基础上, 联合局部热疗进行治疗。15 d为一疗程, 两组患者4个疗程的治疗和用药有效率的过程中,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后。结果 在完成治疗后的4个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22% (28/45) , 明显优于对照组高40.00% (18/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上,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的过程8.88% (4/45) 和6.67% (3/4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 有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可靠, 副作用较小,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局部热疗,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扁平疣

参考文献

[1]袁双凤, 杨跃杰, 王俊英.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对水痘合并脓毒症患者影响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3 (6) :515—516.

[2]马春辉, 袁金英, 曹洋, 等.中药内外治相结合治疗痤疮6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22 (16) :623—624.

[3]陈希.人胎盘脂多糖联合潘生丁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10) :1596-1597.

[4]Lteif AA, Han K, Mather KJ.Obesity, insulinresistance, and the metabolicsyndrome:determinantsofendothelialdysfun ctioninwhites and blacks[J].Circulation, 2011, 112 (1) :32-38.

[5]刘中华, 邹先彪.扁平疣中西医治疗新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17 (9) 17-19.

[6]江平, 陆新颜.扁平疣煎剂配合多糖蛋白片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8O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7) :848-849.

[7]Choibi, Leehj, Hanjk, et al.Detection of hypervascularnodularhepa to cellurcarcinomas:valueoftriphasichelicalCTcomparedwithiodizedoilCT[J].AJR, 2010, 157 (2) :219-224

[8]Khanma, Combscs, Bruntem, et al.Positronemissi on to mographyscanningin the evaluati on of hepatocellularcarcinoma[J].AnnNuclMed, 2009, 14 (2) :121-126

[9]TabitCE, ChungWB, HamburgNM, et al.Endothelialdysfunctionindiabetesmel litus:molecul armechanism sandclinicali mplications[J].RevEndocrMetabDisord, 2010, 11 (1) :61-74.

【联合微波局部热疗】推荐阅读:

微波信号07-20

微波性能05-31

微波功率07-28

微波材料09-03

数字微波系统07-20

超声微波法05-17

微波传输通道05-19

微波-光催化05-24

微波合成法06-20

微波通信07-04

上一篇:井下供电下一篇:生物学哲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