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行业

2024-07-22

审计行业(共12篇)

审计行业 篇1

摘要:从审计过程来看,客户风险和客户复杂性与审计费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影响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工作量。而管理者的税收激进战略潜在地增加了其审计风险与复杂性。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税收激进度为切入点,分析了税收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在审计行业专长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对税收激进公司的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收费就越高;税收激进公司聘用拥有审计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将需要付出额外的审计费用。

关键词:税收激进度,费用,行业专长

一、引言

作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公司避税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税收规避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将税收规避节省下来的现金流更多地留存于企业内部。当上市公司偏好税收激进战略时,公司财务报告风险增加,审计师为了规避审计失败风险,会加大审计工作量来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从而致使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对此,我们认为,企业避税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避税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在审计行业专长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审计行业专长对税收激进公司的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主要贡献在于:首先,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更多关注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然而没有考虑公司税收激进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其次,拓展审计行业专长研究,本文将企业避税战略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结合,探讨审计费用如何变化。最后,补充了上市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往关于公司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集中在公司价值等方面,本文将避税经济后果拓展到了审计收费领域。

二、文献回顾

(一)税收激进度

税收激进行为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众多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已有相关研究(Cloyd et al.,1996;Hite et al.,1992;Frank et al.,2009)将各种避税与节税的黑箱操作当作为税收激进活动,即公司通过税收筹划等行为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向下调整,既包括合法的税收筹划活动,也包括非法的或灰色的税收筹划活动。已有文献研究将公司税收规避行为视为公司一种代理问题,将其置于在代理问题框架下研究(Shackelford et al.,2001;Phillips,2003)。Slemrod(2004)研究发现公司通过税收规避策略可以达到降低自身税负的目的,能够将节省下来税收资源留存在公司内部,以支持公司战略扩张或谋求个人私利。在公司税收激进度影响因素方面,Graham和Tucker(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负债率越低的公司,越容易实行税收激进策略。Rego(2003)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公司,公司避税程度就越严重。

(二)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Michael和Robert(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活动增加了虚假陈述的风险和诉讼风险(Heninger,2001;Manry et al.,2007),审计师通常会通过调整工作量和费用来补偿(Bedard和Johnstone,2004;Schelleman et al.,2010)。Tang(2005)研究发现异常会计与税收差异和公司税收管理和盈余管理的动机呈现正向变动关系。而会计与税收差异通常和公司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相关,总体来说,公司业务覆盖的范围越广,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差异就越大,为管理者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其财务风险,使审计业务更加复杂。在处理复杂的公司业务时,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因此审计师会收取审计费用就越高(Suminic,1980;刘斌等,2003)。

(三)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关于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Ward et al.(1994)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产生差异化的审计服务质量和良好声誉传递的角度,得出审计师审计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收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的结论;第二类是则以Ettredge et al.(1990) 为代表的学者从事务所行业专长通过规模经济引起审计成本降低的角度,得出审计师行业专长背景与审计定价呈现负向变动关系的结论;第三是以Palmrose(1986)为代表的学者们,从行业专长的两种效应相互影响的角度得出无相关关系结论。可见,国外学者对此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我国审计市场并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晚,关于审计行业专长的研究也不是十分深入。因此,研究公司税收激进度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相互作用下,审计费用的如何变化问题能够弥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不足。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税收激进度与审计费用

关于公司税收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分别从公司方面和审计师方面来分析。从公司方面来说,税收激进公司为了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很可能会通过支付较高审计费用来购买会计政策,从而导致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从审计师方面来说,审计收费主要受到审计成本,潜在风险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正常利润等三个因素影响(白华、廖洪,2001)。从审计成本角度来看,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的税务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需要更高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参与,才能尽量减少审计失败风险的可能,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因此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从潜在风险的损失角度来看,由于税收激进公司税务状况常常包含了风险性技巧(Hanlon和Heitzman,2010),例如,税收联合委员会对安然事件进行调查发现,安然公司制造虚假利润,同时向特殊目的实体支付高额费用,加大成本以避免税收支出。其中,联合委员会披露的“斯蒂尔计划”显示,为避免1.33亿美元的虚假税前收益承担税收支出,安然公司向SPE支付1100 万美元的费用。而其中的审计风险会导致审计师遭遇潜在的诉讼,监管和声誉损失(Stice,1991;O’Keefe;Simunic et al.,1994;Menon et al.,2001;Lisowsky,2010)。因此,审计师有强大动机在审计费用定价中加入额外风险费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税收激进的客户很有可能支付额外审计费用。

H1:限定其他条件,公司避税程度越高其支付的审计费用就越高

(二)公司税收激进度、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

行业专长使审计师在价格上区别于竞争对手(Dunn和Mayhew,2004)。审计行业专长的好处包括:(1) 规模经济(Danos和Eichenseher,1982;Mayhew et al.,2003);(2) 工作效能(Hay和Jeter,2011);(3)更高质量的审计质量(Krishnan et al.,2003;Kwon,Lim et al.,2007;Reichelt et al.,2010);(4)信息披露的建议(Dunn et al.,2004)。然而,获得专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审计行业专家花费大量资源在专门技术、调查和提升审计团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应地,一些研究表明审计相关行业专家要求更高审计费用(De Fond et al.,2000;Ferguson et al.,2003)。这是由于他们通过定价权利去补偿相关专业的投资(Klein和Leffler,1981)。

行业专长可以被应用到很多特定行业的复杂状况,当特定行业审计师遇到非常复杂审计或报告问题时倾向收取额外费用(Hay和Jeter,2011)。考虑到税收激进公司的内在复杂性需要审计师加大审计工作量使其避免额外的审计风险,因此,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可能要求从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获取更高审计费用。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没有或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有额外费用(Palmrose,1986;Ferguson et al.,2002;Hay et al,2011)。在后者情况下,前人研究表明,具有审计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引起事务所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单个审计客户的审计成本,很可能将节约下来的审计费用让渡给审计客户,审计费用将会降低。因此,对这两种冲突的观点使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2a: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增加

H2b: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不会增加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税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建立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1,假设2:

主要变量解释如下所示:

税收激进度(BTD和TS):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司避税行为的衡量存在多种方法,并无统一标准,我们在本文中将采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第一种方法:我们借鉴Desai及Dharmapala(2006)的做法,采用企业账面税收差异(BTD)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BTD=(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总资产,其中公司年度末适用所得税税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第二种方法:虽然会计与税收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衡量的企业避税程度,但是这一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Hanlon和Heitzman,2010),因此Desai et al.,(2009)对该衡量指标做了改进,具体计算方法为:BTDi,t=β1TAi,t+Ui+ξi,t,那么公司税收规避程度为TSi,t=Ui+ξi,t,这种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避税行为,其中,TA表示总应计/资产。

审计行业专长(Hy):本文采用某一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一年度某一行业客户资产与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在该年度该行业客户资产的比值来计算这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市场份额,将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大于5%定义为具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事务所。

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2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金融类和保险类上市公司;删除创业板上市公司;删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删除ST、PT公司,最终得到了8727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并对主要连续变量做1%-99%缩尾处理,以控制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主要采用Stata12.1数据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处理。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避税程度(BTD)平均值为-0.007,中位数为-0.003,另一避税程度(TS)平均值为0,中位数为0.005。税收激进度(BTD)最小值为-0.017,最大值为0.171,避税程度(BTD)最小值为和最大值分别为-0.0171和0.113,这些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避税程度差异较大。BTD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值,这是因为我国对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的认定较为严格,从而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会计利润。我们同时也发现,在扣除应计利润后,TS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为正数。审计费用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为9.21、18.59,这说明会计事务所对不同上市公司收取的审计费用存在着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表3可以看出税收激进度(BTD/TS)与审计费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表明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4中,模型a、b报告了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BTD与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TS与Fee之间也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的基础上,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本文假设1得到了验证。审计行业专长(Hy)与审计费用(Fee)在1%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模型c、d报告了假设2的实证检验结果,在模型中我们运用了交乘项的方法来验证假设2,从表中可以看出,交乘项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限制其他条件,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用拥有审计行业专长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其审计费用会相应增加。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做了以下稳健性测试:(1) 以会计师事务所收取审计费用来计算其行业市场份额,重新计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长;(2)用公司实际税率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BTDXHy,TSXHy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前文实证结果保持一致。

为了使结果更加稳健,我们还采用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ETR)来衡量公司避税程度。ETR1=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递延所得费用/公司年末适用所得税税率),ETR2=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从表6可以看出,避税程度(ETR1)与审计费用之间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避税程度(ETR2)与审计费用(Fee)之间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公司实际税率越低,公司避税程度就越高,审计费用就相应越高。

六、结论与建议

税收激进度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是比较少。而关于公司避税程度对于外部独立的审计师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是否有影响,外部独立审计师和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是否会利用避税程度所蕴含的信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更少。本文正是基于这方面视角,考察公司避税程度是否会影响审计收费,避税程度越高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是否会增加。研究结果证实,公司避税程度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呈现显著正相关,公司避税程度越高的公司在聘请拥有行业专长背景的审计师时,其审计收费会显著增加。表明外部独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避税所带来审计风险,会相应增加收费。

本文将税收激进度与审计收费结合起来研究,丰富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的文献。根据本文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对上市公司执行更加严厉和更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对公司的避税行为起到更好的监督和约束作用。(2)就税收监管部门而言,加强对公司税收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公司非法偷漏税,避税等行为。

审计行业 篇2

经济责任是指行业所属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行业所属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行业所属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县级局、物流配送中心等非法人独立核算主体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期间,以人事部门任、免文件为依据。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期间的起止点一般以人事部门任、免文件发文之日的前月末来确定。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

审计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制定工作计划、下达审计通知、编制实施方案、召开进点会议、开展现场审计、编制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下发审计意见、上报整改报告、建立项目档案。

1.制定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本着凡提必审,凡离必审,任期内轮审的原则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由审计部门负责制订,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人事部门拟订审计对象名单以及审计要求,交审计部门制订工作计划。如因年中临时人事调整导致审计计划调整的,由人事部门提出书面意见,提交联席会议审议后进行调整。

2.下达审计通知

经济责任审计通知应在实施现场审计三个工作日前,向被审计责任人所在单位(以下简称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并抄送被审计责任人。因特殊情况,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3.编制实施方案

审计部门根据审计通知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审计组负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实施。

4.召开进点会议

审计组进点时,由被审计单位负责组织召开由被审计责任人及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

5.开展现场审计

审计组实施审计时,可以运用检查、观察、询问、监盘、重新计算、外部调查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可靠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可以采取复制、截屏、拍照等方法取得审计证据。

6.编制审计底稿

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经审计组主审、组长复核。

7.出具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书面形式征求被审计责任人及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负责。审计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责任人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需要说明的事项和审计评价等六个部分。被审计责任人及被审计单位应当在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达审计组,如逾期提交或不提交书面意见,均视为无意见。

8.下发审计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收到审计报告30日内,完成审计报告的审定工作并拟订审计意见书,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下发给被审计单位,抄送被审计责任人。

9.上报整改报告

被审计单位要在接到审计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按照审计意见书的要求,对照审计报告和底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10.建立项目档案

审计终结后,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所有审计资料整理归档。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按项目立卷、审结卷成的原则定期归档。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项目,要在委托合同中明确审计项目工作底稿、报告的归属权。

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

审计组对被审计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施审计后,要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对被审计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要以审计数据为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责任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责权限和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要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撑,与审计事项不相关、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可以不评价。

审计组对被审计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要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三、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成果运用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除向下达审计指令的管理层提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外,还要抄报上一级内部审计管理机构并抄送本单位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报告作为干部业绩考评、职务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被审计责任人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纳入人事干部档案管理。审计部门要对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需在审计中予以关注的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反馈。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审计查出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意见书后15天内,要以一定的形式在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传达。

应届毕业生如何进入审计行业 篇3

殊不知,要想进入审计行业,顺利的进入会计事务所,作为应届毕业生需要做好九个准备工作。

关键词:审计行业 应届毕业生 准备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财经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想进入审计行业,钟情于会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收入高、专业素质高、层次高。同时,会计事务所由于承接各种审计工作接触企业多、业务种类多,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会计人员,掌握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对于只掌握会计理论,没有会计实践的大学生来说,无疑进入到会计事务所能更快速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得将个人专业素质提升到一定新高度。

殊不知,要想进入审计行业,顺利的进入会计事务所,作为应届毕业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一般会计事务所招聘时,首先会选择有过会计事务所工作经验的人,这些人无需培训可以直接上岗,减去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尤其像会计事务所这种人员流动性强的企业。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你已经通过1-2门CPA考试,那么恭喜你比其他人更有竞争优势。

但是,如果以上条件你都不具备,那你就需要认真的学习《审计学》这门课程,了解审计的具体流程和审计方法,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审计的基本流程:

第一,审计立项与授权,即对哪些单位进行审计以及审计的职权。

第二,审计准备。

1.确定审计的目标和范围;2.收集并研究审计对象背景;3.成立审计小组并确定审计的时间;4.准备初步审计方案;5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6.发出审计通知书。

以上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即进入外勤工作阶段,主要包括步骤(三)、(四)、(五)、(六)。

第三,初步调查。

1.召开审计座谈会了解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和需要协助的范围等。

2.实地考察,即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3.研究文件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文件资料进行查阅、研究。

4.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概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初步调查的实施情况。

第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

1.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2.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

3.利用“穿行测试”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第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该程序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2.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3.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物品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4.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5.盘点现金,核对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6.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商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14.其他审计程序。

第六,审计发现和出具审计建议。

第七,编制正式审计报告。

第八,后续审计工作及审计评价。

第九,审计资料的归档。

以上九个步骤为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掌握了该流程,对于准备进入会计事务所的新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除了了解基本的审计流程外,还需要有对审计工作有热情,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因为只有对审计工作充满兴趣和热情,才能抵抗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审计人员一般用2-5天外勤完成对企业全年账务的审查工作,这包括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货币资金等进行现场监盘抽盘工作,以及对企业进行分析性、实质性测试等工作,并根据以上情况写出初步审计意见或者是交换意见。在短短几天完成这些任务,审计工作人员通常会加班到深夜,并且根据审计计划安排、连续工作转战到多家单位进行审计工作。完成这些高强度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较强的体力和精力。

第二,需要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会计事务所的主要承接的是外审工作,需要与外审单位不仅是财务部,还有物资、工程、人资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能及时进行沟通和处理。

第三,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培养时时关注和了解会计政策动态的习惯。

第四,需要对数字的敏感性和熟练的EXCEL操作。由于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数据的计算、比较、分析判断看出异常数据的波动来发现问题。这就需要你对数字的敏感;同时需要短时间完成对大量数据的测试性工作,能掌握熟练的EXCEL操作灵活运用函数和公式对数据进行的计算和分析会加快工作的效率。

第五,选择进入的时间段,由于会计事务所也是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到2月份是事务所最忙的时间,这段时间会计事务所通常会人手不够,会增加招聘次数和人员,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段时间无疑是最佳进入会计事务所实习或工作的好机会。所以,有心想进入会计事务所的同学可以在10月份开始关注各大事务所的招聘动态。

审计行业 篇4

西方资本市场存在对高审计质量的内在需求和传导机制,审计师(本文指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被认为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信号,因此在国外,许多大型审计机构把培养行业专长作为取得优势地位的竞争策略之一。大量文献研究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市场的影响,而国内学术界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还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审计收费是审计绩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也成为学者们的主要考察对象之一。但目前,多数学者都侧重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事实上,我国审计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逐年上升,审计师之间为争取市场份额竞争日趋激烈,其声誉与行业专长成为体现审计质量差异的两个显著特征。

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探索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存在性和有效性,反映不同行业中审计师的专长熟练程度,从而帮助审计师有针对性地定价、帮助企业在选择审计师时,对相关成本和收益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西方国家已有大量文献对审计费用与行业专长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关于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还没有定论,研究结果分为三类:

(1)没有关系。Ferguson和Stokes(2002)采用1998年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审计费用与审计行业专长之间不存在相关性。[1]

(2)负相关关系。Defond&Wong(2000)以香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房地产行业,香港本地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KWTF占有最高份额,但其收费水平比其他本地审计师的平均收费低31%,因此推断KWTF是通过低成本竞争方式成为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的。[2]

(3)正相关关系。Defond&Wong(2000)发现在香港,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行业专家比非行业专家多收取了29%的审计费用[2]。Yao-Tsung Chen(2002)沿用了Smunic(1980)和Craswell(1995)的审计收费模型,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在非管制行业能够获得审计溢价。[3]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成长于外资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中。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规模也在随之逐渐扩大,其经营业务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只有那些对特定行业、特定领域拥有专业特长的审计师,才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审计服务。[4]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公司往往会选择行业中声望最高的审计师,从而达到声誉共享的效果。然而,这种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表现得仍然不够强烈。

Watts&Zimmerman(1983)认为,审计是因为市场的自发性需求而产生的。如果市场制度设计合理,作为审计服务的供给方,也必然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来占领市场。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市场形态下的审计产品供需关系,而目前各国的市场均难以达到上述境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对审计服务的自发性需求更是相对较少。我国的证券市场从初创至今不过18年的时间,并且是由政府筹建、政府管理的,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很多行为是面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只要满足了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他们的各项生产经营策略就可以顺利地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审计服务的供给在多数时候已经远离了自发性的市场需求,而成为了政府监管部门模仿国际惯例的一项举措(刘峰等,2003)。

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A股的行业细分市场上多数审计师的客户数量不多,市场份额接近,竞争非常激烈。本文根据市场份额领先法则,甄选出的行业专家具备如下特点之一:(1)审计了特定行业内资产规模庞大的大型上市公司(如国际“四大”);(2)在特定行业内拥有的客户数量多于其他审计师(如浩华国际、德豪国际)。鉴于这几类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声誉差别较大,其市场表现也大相径庭,我们预计他们的定价策略也大有差异:

在我国市场上,一些客户可能为了发行境外股等特殊目的,因而提前在A股市场上聘请更具国际声誉的“四大”,他们的存在,使得国际“四大”可以向客户提供以卓越品牌和高质量、高附加值为特征的差异化审计服务,并因此获取审计溢价;而对于具有行业专长的国际审计师合作所(德豪国际、浩华国际)和其他部分国内事务所来说,他们积累的行业经验或许已经使他们有能力提供品质差异化的审计服务,但由于市场对特定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特殊需求仍然比较少见,他们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品质差异化审计服务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扩大行业客户数量来取得高市场份额,因此,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审计收费。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国际“四大”可以获得审计收费溢价;

H2:具有行业专长的“四大”可以获得审计收费溢价;

H3:具有行业专长的非“四大”审计师无法获得审计收费溢价。

2 实证分析及结果

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确保研究的意义和准确性,本文剔除了四类公司的数据:数据不全;金融类上市公司;同时聘请两家以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按照国内外会计准则进行审计,披露的审计费用合计数无法进行区分;无法将披露的审计费用中年报审计收费与中报审计收费及其他项目审计收费和前期审计收费区分。经过筛选,共得到3 593个有效样本,其中2004年935个,2005年919个,2006年909个,2007年830个。本研究的所有样本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系统和CSMAR数据库系统,采用的计量分析软件为SPSS13.0。

本文借鉴了Simunic(1980)的审计定价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客户规模、审计复杂性、审计风险等方面选取了个指标,构建了下列模型分别检验以上三个假设:

模型中各符号含义见表1。

本文将所有样本涉及的审计师分为6组,即国际“四大”、非“四大”国际审计师成员所(国际所)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三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下细分为具备行业专长(行业专家)和不具备行业专长(非行业专家)两组,随后针对审计费用和客户资产两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相关统计结果如表2。

从表2中分析可以发现,“四大”各年的审计收费和客户资产平均数明显较高,而其中行业专家则又明显高于非行业专家,表明具有行业专长的国际“四大”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审计服务以及提高审计质量来增加审计收费。国内审计师中,行业专家审计收费高于非行业专家,表明培养审计师行业专长有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收费。而对于非“四大”国际所,有无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很小,且其审计收费甚至低于具有行业专长的国内所,客户资产规模也小于具有行业专长的国内所,可见,虽然国际所成员所在我国法定审计市场上的占有率很高,成为多数行业中不可忽视的行业专家,但这是通过降低审计收费、吸引大量中小规模客户而形成的结果。

根据构建的模型,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数据处理结果如表3。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客户资产Assets在两个模型中都表现出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客户资产规模越大,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客户资产负债率、流通股份额以及所在地都对审计收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国有股比例的敏感系数为负,表明客户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份额越少,审计费用则相对越高;Inverec、独立董事人数、标准审计意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也是正向的,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数据还显示,客户出现主营业务亏损或被ST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审计费用提高,而客户变更审计师时,审计费用则会相应略减。

在事务所类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方面,Big4的敏感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四大”在A股市场(即法定审计市场中)能够获得审计收费溢价;BIG4SPEC具有显著为正的回归系数,这表明“四大”中的行业专家能够获得高审计收费溢价;TIER2SPEC的系数为负数,并在10%水平下显著,TIER2NSPEC的敏感系数则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非“四大”国际审计师在我国法定审计市场上无论是否具有行业专长,都无法获得审计收费溢价。同时,还可以发现,TIER2NSPEC与TIER2SPEC的敏感系数相比,后者更小,这表明对于非“四大”国际审计师来说,在我国的法定审计市场上,培养行业专长将带来审计收费的降低。

注:***表示1%水平下显著,**表示5%水平下显著,*表示10%水平下显著。

3 结论

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四大”在法定审计市场中能够获得审计收费溢价;具有行业专长的“四大”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能够获得高审计收费溢价;非“四大”国际审计师中无论是否具有行业专长,都无法获得审计收费溢价,而其行业专家更是由于不断扩大客户群来培养行业专长而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其审计收费。

摘要: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法定审计市场中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定审计市场上,“四大”能够获得审计溢价;与“四大”中的行业专家相反,非“四大”国际审计师中的行业专家收取了较低的审计费用。

关键词:行业专长,审计收费溢价,“四大”

参考文献

[1]Ferguson A&Stokes D.(2002).Brand name audit pricing,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leadership premiums post Big8and Big6merger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1):77-110.

[2]De Fond M.L,Francis J R&Wong T J.(2000).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Evidence from Hong Kong.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1):49–66.

[3]Yao-tsung Chen.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audit fees:Theeffect of industry type and market definition[D].The Graduate School of Syracuse University.2002:1–23.

审计行业 篇5

安然事件发生后,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会计师职业界和理论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从各国实践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存在行业自律和政府干预两种基本模式,前者以美国、英国(英美法系)为代表,后者以德国、日本(大陆法系)以及中国最为典型。上述两种模式孰优孰劣,采用哪种模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更为有利,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一种观点认为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应发展和完善以会员为中心的完整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体系(陈毓圭,2003)。第二种观点认为,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性组织来监管是不现实和无效的,政府监管是必然之路,应该建立一个以法律为准绳、政府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从属的监管模式(刘永泽等,2002)。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与民间自律相比,政府主导的独立管理模式在解决市场失灵、提高信息质量方面更有优势(黄世忠等,2002)。第三种观点认为,如果仅从逻辑上选择,独立管理模式无疑是最优的。但考虑到执行人的有限理性,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选择管理模式时主要寻求的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谢德仁,2002)。

我们的观点是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选择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环境依赖的特点,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历史文化背景。转轨经济时期,我国的选择应当既不同于英美国家的斗争模式,也不同于大陆国家的同属模式,而应建立一种兼而有之的平衡模式。但是,在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则更应该强调自律。因此,本文后半部分讨论的主要是行业自律问题。为把握这一主题,我们立足于行业协会与市场、政府的关系,选取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基本假定来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存在的合理性。

对强化公路行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篇6

【摘要】 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和效果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文章主要论述了当前公路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

一、公路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我国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内部审计在严肃财经法纪、制止损失浪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作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公路行业领域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有形、轻无形的现象十分普遍。单位领导在审计人员选派上随意性强,一些审计人员形同虚设、业务不精、素质不高、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审计监督作用失效,审计项目质量不高,没有起到监督和提高的作用,相反,内审工作被动,领导意图和个人意图太多。于是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强。审计常常会受到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干预,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审计工作难以深入。

2.前期审计准备工作不充分。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不加了解,尤其是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工作流程、工程预算及其内控制度等未作审前调查。二是忽略了制定审计方案时的前置工作。如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未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在编制审计方案前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初步评估。三是审计方案过于简单,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四是对审计的目的不明确,对审计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没有十分明晰的思路要求。

3.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要求较宽,要全面掌握财务、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时少数审计人员借助自身的权利,得出的审计结论准确性不强,凭个人意愿独断专行,抛西瓜拣芝麻式的审计,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不熟悉的表现形式有:一是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是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待到审计碰到问题后也无法作出正确性结论。

4.审计方法不当。有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运用不当或方法单一,审计程序不合法,抓不准审计重点,找不准问题隐藏的领域,虽然下了功夫,费时又费力,但顾此失彼,审计查得不深不透。

5.审计责任感不强。一些审计人员审计责任感不强,在审计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淡化自己的职责,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审计质量。

二、如何强化公路内部审计

(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培养风险责任感。公路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实施审计时能随时预测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采取必要的审计方法,同时,正确地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客观地分析审计情况,从实践中探求事物的本质。

2.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同时涉及的面又广,不仅仅是财务知识,而且还包括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知识等。因此,各内部审计机构要把学习法律、法规、制度作为审计人员培训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培训计划和培训标准。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4.建立、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

(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

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要依据公路部门内部每年的经营工作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同时根据当前审计人员少、业务量大的特点,妥善调配各级审计人员。

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内部审计规范》,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工作。在审计取证中,使各项审计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手续要完整,内容与审计事项相关,具有充分的证明力。在掌握足够确凿的证据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证据,以防范违反法定程序和缺乏证据带来的审计风险。

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意见的依据主要包括政策、法规、规章以及内部有关规定、文件等。在运用审计依据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使作出的审计评价、提出的审计意见恰当、有效,防止造成不良影响或侵害被审计单位的权益。同时,在审计实践工作中,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要掌握宽严适度,注意不能超越领导赋予审计部门的权限,审计意见表述要留有余地。

4.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应在整个集团公司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这对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也是一种监督,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身的工作也是一种监督,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三)保持与被审计单位良好的人际关系

应重视与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内审机构是一个特殊的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词的。在工作中应当讲求工作方式和方法。查错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促进,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对被审计单位抱着真诚服务的心态,与被审计单位友好相处,消除和减少被审计的对抗情绪,从而获得各方面的广泛支持,搜集全面资料,防范审计风险。

(四)改进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在集团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审计,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在人员紧张的时候,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五)内部审计范围应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向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财务审计,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这与西方国家成熟的内部审计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因此,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的,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这种审计的目标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加强法制观念、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特征的要求。

(六)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保证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关键是合理界定其权利和职责。这是关乎内部审计控制和治理过程是否充分、运行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谈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财会月刊,2006.12

[2]吴志雄.加强公路行业内部审计的思考.交通财会,2006.6

审计行业 篇7

一、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接受业务委托阶段需作出的关键职业判断是决定是否接受或保持具体审计业务,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判断。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或保持了不应当承接的审计业务会面临两种不利的局面:一种是由于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低估审计业务风险, 从而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引发审计失败;一种是在执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 从而不能严格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 引发审计失败。此两种不利局面都意味着低水平的审计质量。因此, 要正确的作出此项重要决策必须知彼知己。知彼就是要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等。知己就是在了解审计业务环境的基础上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该阶段的了解审计业务环境程度要低于风险评估阶段, 虽然了解的程度低但是还是要作出关键的决策, 此时, 行业审计专长在决定是否接受和保持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以往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并能客观的评价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从而作出正确的业务承接决策, 以保证整个审计过程的审计质量。

二、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以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根据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范围和安排, 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因此,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是计划审计工作阶段的重中之重。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必须作出的关键决策是确定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决定属于职业判断。重要性概念的应用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 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

重要性是相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的经济决策而言的, 如果合理预期错报 (包括漏报) 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注册会计师的总目标而提出的。根据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 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由上述总体目标可以看到, 在执行审计工作时, 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而无需对财务报表不存在所有错报作出绝对保证, 从而提高了审计效率。那么什么样的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回答了此问题, 即凡是能够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错报都是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只有将财务报表的整体错报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内, 才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才能保证一定的审计质量水平。所以,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所作出的一项重要职业判断。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时, 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 然后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上该基准。在确定基准和百分比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方式。上述需要考虑的因素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及行业审计知识的应用, 所以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过程中行业审计专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风险评估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 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由此, 该阶段需作出的职业判断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 审计工作的主线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只有正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才能有的放矢的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内, 从而保证一定的审计质量水平。所以,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判断, 如果这个阶段作出了错误的决策, 则以下各阶段所做的审计工作都会在错误的指引下得出错误的结果, 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审计质量。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 被审计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 外部系统的任何变化也必将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产生影响。基于此,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 不应仅将视野投放在被审计单位内部, 而应将被审计单位放在更广泛的经济系统中去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和治理结构、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投资类型、组织结构和筹资方式。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包括变更会计政策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评价会计政策是否适当, 并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相关行业使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上述内容,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一重要职业判断的正确作出建立在注册会计师相关行业审计经验的基础之上。

四、实施风险应对程序阶段

风险应对程序是指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总体应对措施是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的措施, 因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多项认定, 所以总体应对措施的提出是审计工作的重点, 并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指南》中规定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 或具有被审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所以, 总体应对措施是在行业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其实施主体必须是具有行业审计专长的注册会计师。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可选择执行的审计程序, 只有在两种情形下必须执行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 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是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 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 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 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由此, 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需作出的重要职业判断是对是否实施控制测试进行的决策。控制测试, 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所以, 判断是否实施控制测试即为判断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准备信赖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 那么其就要进行控制测试, 如果控制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内部控制运行是有效的, 则依赖该内部控制编制的财务信息即是可靠的, 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数量, 而控制测试的成本要低于实质性测试的成本, 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审计成本, 提高了审计效率。但如果注册会计师信赖了本不该信赖的内部控制, 而控制测试又未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 此时错误的减少实质性程序必将导致低水平的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判断绝不同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其不是仅仅只关注内部控制, 而是把内部控制放在行业环境中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等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这种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及行业审计专长的应用。

五、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化工行业审计风险与防范 篇8

一、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的内涵

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 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化工行业审计风险是指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化工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 其技术含量高, 其审计方法应该跟其他行业不同, 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审计风险。化工行业审计风险是由两种风险要素即错报、漏报和检查风险组成的, 我国理论界公认的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为:审计风险=错报漏报×检查风险。审计人员一般难以控制错报漏报风险, 而检查风险是由审计主体行为本身所造成的, 因而可以由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控制或防范, 它与审计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程序、证据、方法等要素密切相关。

二、化工行业审计的总体特点概述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化工行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化工行业一般为民营企业, 都是由小规模企业做成大企业的。无论大小, 他们都会设立财务部、成本控制部、采购部, 很少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化工企业一般只重视利润, 而忽略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对会计信息都是要什么给什么。就算设定专门的审计部门, 也都是在公司主管或经理的领带下开展工作的, 为企业提供服务, 缺乏审计部门应有的独立性, 在审计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化工行业的范围很广, 原材料品种多而复杂, 业务量很大, 审计风险相对比较高。审计部是主管对化工行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实施合规检查的职能部门, 主要负责业务审计、财务审计等, 实施内控评价及风险评级。化工企业经营业务千差万别, 再加上其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 这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系统比原来更加复杂, 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 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影响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的因素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 影响或形成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 主要分为化工行业特点、化工行业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

1、化工行业的行业特点造成审计盲区

随着化工石化行业竞争的加剧, 化工石化项目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且建设投资的速度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9年1月至11月, 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338.69亿元, 占全国城镇各行业投资总额的5.5%。伴随着中国石化的快速发展, 化工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投资少则几亿, 多则上百亿, 造成工程从立项到竣工周期长, 施工队伍多, 工程合同多, 现场管理难度大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 给项目审计带来许多新的难题。再加上审计人员缺乏建设管理经验, 一般在基本建设前期和施工阶段不能够或不重视开展跟踪审计, 而是在工程竣工后再进行审计,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监督”视野中的盲区, 得到不恰当的审计结论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2、化工行业审计方法的局限性

现代审计一般以抽样审计为主, 这是基于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所奉行的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而这两点本身就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前提。由于化工行业经营的化工产品繁多, 覆盖范围面广, 相对的客户量大, 产生的经济业务也相当多。注册会计师大多数都采用抽样的审计方法来选取实施审计程序的样本, 进而对化工企业的财务报表包含的信息或拟报告的其他历史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得出结论。正因如此, 如果企业真的出现重大的错报或者漏报, 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 给出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企业误信不实的审计意见, 就加大了企业错报、漏报的风险。因此, 对高风险化工企业的审计必然带来更大的审计风险。在抽样审计中, 审计人员往往放弃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 这就更加大了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 审计结果可能存在偏差风险。

3、化工行业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化工行业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 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 很多审计人员并不能达到这种素质要求。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 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然而, 相当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 盲目接受委托、违反《独立审计准则》、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

目前石油石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着人员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人员不稳定等情况。审计力量严重不足,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业务的开展,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覆盖面。

4、化工行业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市场经济体制下, 化工行业审计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众所周知, 价格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 每天都会发生增减变动。化工行业经营的化工产品繁多, 使得产品价格的变化更加错综复杂。如果企业还没有建立快速反应的价格信息管理系统, 许多化工企业无法随时捕捉市场信息, 无法针对性地对市场价格做调查, 很少对批量大、有直接业务联系的生产厂家进行有关设计、质量等技术条件摸底考察, 也就很难掌握一手的价格信息。通常, 在审计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风险。如供应方在采购品种多、项目复杂时, 将该涨价的提价, 不该涨价的也趁机乱涨, 或借其他商品涨价之机, 将自己的商品趁机涨价, 或在商品型号改变, 而外形、性能、质量均未改变时也乱涨价。

另外, 市场多变化, 一般情况下供货方在商品涨价时会及时提出涨价通知, 而在降价时往往不主动调整价格。因此, 以上的种种风险都可能使得审计人员难以获得可靠的购价审计证据。

四、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的防范以及控制

1、选择正确恰当的审计方法

围绕开展“质量、品种、效益”活动做好审计工作, 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开展审计调查, 为企业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化工行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审计, 抓好财经法纪审计。审计人员要善于选择科学、严谨的审计工作方法, 对一些企业内控管理薄弱、资产流动性较强或所有权难以确定、企业经济状况不佳、经营业务繁杂等风险高的审计事项,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适当增加样本量, 扩大审计覆盖面, 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和灵活的审计手段, 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的性质决定了企业需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审计队伍。审计部门要创造客观条件, 给审计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首先,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其次, 提高技术业务素质, 化工行业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基本审计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化工行业、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及较强的表达能力。再次, 审计部门应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 提高其在繁杂的企业审计中灵活、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诱发的能力, 正确地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最后, 审计人员要自觉学习,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掌握科学的审计方法。

3、建立物资采购价格信息库

市场价格多变化, 为了及时应对原材料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 审计部门应利用计算机创建容量丰富的价格信息库, 通过市场、网络、报刊、行业公报、供货商及竞争对手等多种价格渠道收集、编制、汇总、整理价格信息, 并根据市场行情, 适时更新, 实行价格信息动态管理。审计部门还应将价格信息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采购报审的参考依据, 减少报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矛盾,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风险。当采购物资价格上涨时, 采购人员应向供货方索取正规的涨价证明, 并要求供货方提供的报价单必须将涨价产品及项目进行醒目标注, 报出涨价幅度。这样, 审计人员审计时便可从相关负责人那里取得审价单、涨价证明等有力的审计证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审计工作也日益推进,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对化工行业的审计工作和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 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审计人员应全面了解化工行业的特点, 提高自身素质, 找准审计风险的成因, 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摘要:化工行业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先对化工行业审计风险的内涵进行阐述, 再对化工行业审计总体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重点论述了华工行业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对付各种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化工行业,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Z].1996.

[2]张晓青:审计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控制[J].中国审计, 2003 (1) .

[3]陈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内江科技, 2006 (1) .

[4]邵国春:防范和化解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J].会计之友, 2007 (1) .

[5]杨茜、谢茜: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1) .

[6]金莹:论审计风险及防范[J].电子商务, 2009 (12) .

ACCA告诫审计行业调整应慎行 篇9

最近,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ACCA) 就调整审计职业工作方法对全球范围政府监管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ACCA在一份新的政策文件中表示, 审计工作的调整与变化一定要富有深意, 而非做表面文章, 目前正在进行的审计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所起作用的国际调查因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作为主营业务在欧洲、自身影响力波及美国的ACCA称, 目前, 欧美等国有关当局对审计职业调整所提出的各种不明智的建议除只会增加行业成本外, 不会给其带来任何好处, 由此而引发的国际调查恐怕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一题为《备受非议的审计:后金融危机调查回顾》的政策文件解答了英国上议院、欧盟委员会以及美国参议院在此次有关审计职业国际调查中所提出的各种疑问。ACCA强调指出, 欧盟委员会已承诺2011年年底结束前对审计职业立法进行调整。

试论水利行业委托社会审计招标 篇10

关键词:水利行业,社会审计,招标制度,会计师事务所

1水利行业委托社会审计分类

1.1审计业务范围

审计业务包括:验资、年度报表查证、资产评估、基建工程预决算、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经济效益, 以及各种专项、专案审计等。

1.2委托社会审计方式

a. 公开招标。指公开邀请具备资质条件和执业质量要求的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竞标的方式[1]。

b. 邀请招标。指邀请3个 (含3个) 以上具备特定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竞标的方式。

c. 单一选聘。指邀请某个具备规定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参加选聘, 不进行招投标。

1.3审计业务招标

a. 验资、年度报表查证、资产评估、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等审计业务, 根据项目大小, 由主管部门单独或打包实行公开招标, 或对单个审计项目实行邀请招标。

b. 水利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实行审计业务公开招标;小型项目视情况而定, 可以实行多个项目打包公开招标或单个项目邀请招标。按照SL 19—2008《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规定, 非经营性项目投资额在3 000万元 (含3 000万元) 以上、经营性项目投资额在5 000万元 (含5 000万元) 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其他项目为小型项目。

1.4邀请招标

水利行业委托社会审计一般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①具有特殊性, 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事务所中选择。②具有突发性, 按公开招标程序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委托事宜的。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应当向3家以上会计师事务所发出投标邀请书。

1.5单一选聘

水利行业各种专项审计、专案审计一般不对外委托或招标, 由行业内部审计部门自行组织审计, 特殊情况下采取单一选聘方式。

2水利行业审计招标制度和招标机构

2.1审计招标制度

审计招标制度由以下相关配套制度组成:①水利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委托社会审计招标制度和规定执行;②被审计单位配合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相关规定;③中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招标机构复查和抽查制度;④不同年度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档案资料共享和告知制度;⑤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的惩罚制度;⑥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出示虚假审计报告的淘汰惩罚制度;⑦审计招投标档案归档制度等。

2.2审计招标机构

各级水利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以内部审计部门为主, 其他部门参与成立审计招标机构, 负责组织审计招标工作。同时建立专家库, 评标时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审计招标机构的具体职责:①负责标书设计, 制定具体质量要求和监督检查规定等;②负责参与对投标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资质等级、执业资格认证;③负责审计费的统一收取、保管和支付;④负责审计业务招标标书的发放和会计师事务所投标标书的收集, 主持开标;⑤对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任务进行复查或抽查, 确定其执业质量, 并发表意见;⑥按规定支付审计费;⑦对不配合审计工作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2]。

2.3审计招标机构自身监督机制

审计招标机构自身监督机制有:①各有关部门要选派公正廉洁的干部作为审计招标机构组成人员, 并定期轮岗;②各级审计招标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以及评标过程都要有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参与, 实施现场监督;③审计招标机构组织对中标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复查和抽查, 并实行相关回避制度;④对招标机构人员也要制定操行守则、建立廉政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 加强自身监督检查。

3审计招标程序

3.1审计申请

被审计单位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或有其他审计任务时, 即向审计招标机构提出审计申请, 并按有关标准将审计费交付给审计招标机构。

3.2审计招标

审计招标机构受理申请并发布招标公告, 包括确定招标方式、发布招标公告 (公开招标方式) 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邀请招标方式) 、编制招标文件、向潜在投标会计师事务所发出招标文件。招标公告和投标邀请书应当标明招标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 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3]。

3.3会计师事务所投标

投标会计师事务所应具备审计招标机构要求的资质、业绩和执业条件。审计招标机构在做出投标会计师事务所编制投标文件的时限要求时, 应当考虑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特殊性, 给予合理的准备时间。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会计师事务所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 一般不得少于20 d。

3.4评标委员会评标

评标委员会由审计招标机构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组成, 评标要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a. 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 其中要有被审计单位代表和熟悉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家 (熟悉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家一般不少于成员总数的2/3) , 与投标单位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

b. 评委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c. 评委应当依据评标标准对投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评分,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各投标会计师事务所得分高低次序排出名次, 并根据名次推荐中标候选会计师事务所, 向审计招标机构提出书面评标报告。

d. 审计招标机构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事务所确定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招标机构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会计师事务所。

3.5公开开标

a. 中标会计师事务所确定后, 审计招标机构应当向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发出中标通知书, 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会计师事务所。

b. 审计招标机构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d内, 以招标文件和中标会计师事务所投标文件的内容为依据, 与中标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

c. 审计招标机构不得向中标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改变招标项目实质性内容、提高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降低支付委托费用等要求, 不得以各种名目向中标会计师事务所索要回扣。

d. 审计招标机构不得与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再行订立背离业务约定书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3.6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中标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规定履行义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 并出具审计报告, 不得将相关工作转包或分包给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3.7执业质量复查

审计招标机构对中标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复查, 确认是否符合标书规定, 并决定是否支付审计费, 同时对外公布复查结果和意见。

4审计招标文件

4.1审计招标文件基本内容

审计指标文件基本内容包括:①招标项目介绍;②对投标会计师事务所资格审查的标准;③投标报价要求;④评标标准;⑤拟签订业务约定书的主要条款等。

4.2审计招标项目信息

审计招标机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详细披露被审计项目概况、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组织架构、业务类型、地域分布、财务信息等, 以便于投标会计师事务所确定工作量、制订工作方案、提出合理报价、编制投标文件。

4.3审计投标报价

审计投标报价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地经营成本, 保证审计质量, 但审计投标报价不得超过各地物价部门核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具体收费项目标准上限。

4.4审计评标标准

审计招标机构应当根据招标项目要求, 制定评标标准, 评标标准的具体设计可参考财政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招标规范》和《评审内容及其权重设计参考表》, 其中:工作方案20%~30%;人员配备20%~30%;相关工作经验15%~25%;职业道德记录和质量控制水平10%~15%;商务响应程度5%;报价10%~20%。

4.5审计业务约定书

拟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可在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范本的基础上, 增加审计招标机构根据审计项目要求提出的具体条款。

4.6审计招标答疑

审计招标机构可以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 组织潜在投标会计师事务所座谈、答疑。潜在投标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查询招标项目详细资料的, 招标单位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便利。

4.7审计工期确定

审计招标项目需要确定工期的, 审计招标机构应当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特殊性, 合理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相应工作的时间, 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

5投标会计师事务所

5.1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有:①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具备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开展业务所需的执业资格[4];②具有良好的执业质量记录, 有一定数量的注册专业人员, 具有承担相应审计风险的能力;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记录和信誉, 认真执行有关财务审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近3年内没有受过国家主管部门处罚, 并在承担审计工作中没有出现重大审计质量问题和不良记录;④具有审计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或大中型企业、公司的工作经验, 能在规定工作时间内, 有能力调配较强工作力量, 按时保质完成审计工作任务;⑤其他条件。

5.2执业质量要求

执业质量要求有:①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水利行业财经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其审计规程, 重大审计程序的实施到位情况, 重要审计证据的搜集充分适当, 重要审计结论恰当;②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基础上, 制定审计的范围、时间和方法;③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充分识别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④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合理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⑤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合理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并将函证、监盘、固定资产检查、会计估计审计等常规审计程序落实到位;⑥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充分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 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 出具审计报告;⑦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遵循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 建立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⑧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程序, 在执业过程中杜绝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事务所有关政策、程序的行为[5]。

5.3资格审查

审计招标机构在对投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格审查时, 除要求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外, 还应当充分利用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开的行业信息, 获取投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其他有关信息 (特别是执业质量信息, 如有无受过处罚和通报批评等) [6], 并执行财政部、审计署、水利部有关审计工作的管理规定。

6结语

建立水利行业审计招标制度, 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实现独立审计, 有利于较快发现被审计单位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也有力遏制审计委托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实现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有机结合, 促进水利行业审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2003年版) 编辑委员会.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G].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548-552.

[2]黄小辉.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招标制度探析[J].江苏水利, 2006 (2) :47-48.

[3]财政部.关于印发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招标规范[EB/OL].[2006-05-20][2009-10-10].http://www.ncut.edu.cn/shenji/guoJifagui/shenjizhaotoubiaoguifan-1.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5]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EB/OL].[2006-05-20][2009-10-10].http://www.nof.gov.cn/m2249-1.htm.

审计行业 篇11

关键词:地质行业;内部审计;外包

一,地质行业外包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必然性

首先,国内的地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及分布也很不合理。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我国地矿行业直接从事地质勘查的技术人员只有1.5万人,平均起来全国各省的地质局不足600人,而每个市级的地质技术人员将更少,仅有30人左右。

其次,国内地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缺乏熟练的技术。很是省份的市级地质从业人员不全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中的许多是一些低文化水平的退休人员及富余人员,然后进过简单的地质技能培训然后上岗。其中特别严重的是内蒙古地区的地质技术人员,甚至雇佣毫无地质技术的农民工作为技术人员,从事地质勘察工作。

最后,国内的地质从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好的地质技术人员都集中在较发达的城市以及经济效益良好的单位。大量的技术人才流失,技术骨干调离或者退休,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了地质人才的“大断层”现象。还有就是我国的地质人才队伍出现了明显的老化现象,一些地方甚至没有36岁以下的地质技术员。

上述内容,概括的介绍了目前我国地质行业的现状和其存在的种种问题,明显看出有些地区或者单位,没有能力去做好或者完成地质行业内的计划,这样地质行业外包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正好有效的缓解了这种国内地质行业的紧张气氛,也成为了必然。

二、地质行业外包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探讨

1.内部审计领导模式的优越性

(1)有助于提高行业内部审计的獨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选择与构建合适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是保持内部审计组织独立的重要途径。组织上独立是内部审核独立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方面这是在对总经理受托责任履行的审计业务外包之后,由包括外部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专业人士根据其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内部的审计,这与总经理以及企业没有直接的利益管理。所以,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总经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供了客观、独立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总经理的授权下对下属的单位及员工进行的一次审计,审计者直接向总经理一人汇报并提交给管理当局,这样就尽可能的避免了审计对象对内审人员的干涉和贿赂。

(2)有利于企业获得高质量的内部审核服务。内部审计是地质行业和其他等企业管理的智囊系统,除了要对财务进行审计外,还要进行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所以内部审计师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多面专家。会计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遍布各行各业,他们一般都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师,同时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们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去获取最优的服务。

(3)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税务、营销策划等等)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中。通过内部审甘外包,企业可以不用自己额外招揽人才,而通过外部审计机构享受到这些服务。而且,由于外部审计机构的活动广泛,企业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反应。

2.地质行业外包内部审计领导模式的构建

(1)将部分内审业务外包。这是构建地质行业外包的内部审计领导模式的基础和前提。其具体的设置有如下几步:

①将企业的所有内审业务按照委托的层次关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总经理所受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另一部分是对总经理下属的各级管理者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

②对总经理、总公司进行审计的承接单位一般是譬如会计事务所等专业的机构,有专业人士负责。并且这些人的酬金直接由审计委员会进行支付,由审计会具体安排每次审计的具体时间、内容、标准程序和频率。

③外聘的内审人员直接对总经理一个人负责,对总经理的下属机构、人员进行内部的审计、检查。内审人员大都是精通业务、熟悉操作流程的技术人才,由总经理聘任,但是他们的任命及撤换必须经过审委会的同意和签字。

(2)外聘和专职内审人员协同工作。一方面为了避免工作的重复,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两者必须各自负责好自己的工作,各司其职。另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准确周全的审计结构,外聘审计和专职内审人员要协同工作,前者发挥其过硬的审计技术,后者发挥其极其熟悉行业内部运营的优势。

外聘人员要多向专职内审人员咨询企业的整体情况、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有关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以便更熟练的工作,专职内审人员可以向外聘人员学习一些例如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审计流程等知识,提高本身的执业水平。

三、结语

开展市政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市政,内部审计,思考

内部审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及上级单位和本部门系统的规章制度, 监督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 同时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市政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 涉及市政道路、梯阶便道维护和修缮、化粪池清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灯饰工程、停车占道管理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旨在检查和规范市政系统内部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防止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确保内部运行正常, 规范系统内部管理,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1 市政行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内部审计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的财务收支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 对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合理性进行的效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的管理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离任审计。市政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预算管理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为保证市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确保市政建设维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到位, 计财科认真编制下达了市政维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资金预算, 做好全系统预算的细化工作, 预算的执行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各项财务制度, 结合全局预算控制, 检查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 检查分析、查明是否按进度完成 (包括公用经费、人员经费、项目经费等使用情况) , 严禁超标准、超预算的业务支出;确保收入的合法性和完整性;支出的真实行、合规性、效益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合法、完整性;各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

1.2 国家政策执行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检查市政系统各单位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市、区关于市政管理方面的政策, 有无矛盾和抵触的内容。重点关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 审查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据与标准是否合规, 有无乱收费的问题, 取得的收入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1.3 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了解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与实施效果, 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包括决策制度、财务规章制度、资产管理制度, 现有制度是否适合内部控制管理的现实需要, 各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并发挥应有作用, 检查有无重大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及不良后果, 并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

1.4 遵守廉政规定和廉洁自律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有无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的情况, 检查个人收入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结合单位工程项目、对外有偿服务等方面, 检查是否存在损害国家和单位利益的行为, 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等, 认真核查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线索。

2 市政行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和对策

2.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内部审计是搞形式, 走过场, 认为对存在的大问题不能正常的披露, 审出的小问题是小题大做不利于市政系统领导干部的和谐稳定, 还存在“无用论”, “无关论”的思想, 内审机构主要通过成立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 执行具体内审任务时, 根据内审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工作安排, 组织内审项目小组。内审项目小组成员主要由财务人员兼任,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应加强宣传, 更新观念, 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审工作做好了, 国家审计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就可以减少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 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水平。《审计法》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单位, 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从法律和条例的规定看, 内部审计具有了法律上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其次应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配备审计人员, 市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和关心审计工作, 切实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研究制定操作可行的审计制度, 并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 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 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 保障单位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由财务人员兼任, 财务人员虽熟悉财务工作, 但由于市政系统业务繁芜, 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甚了解, 造成自身审计水平的局限性。另外内部审计理念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习惯于接受审计部门的外部审计, 缺乏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需要多元化, 增加懂工程、善长计算机的人员, 加强内部审计宣传是审计人员的光荣责任, 我们一定要注意树立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审计干部的形象如何, 直接关系到审计干部队伍的影响力、号召力。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 除了定期参加审计局的内审资格培训、还应参加廉正教育、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财务管理等专题培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树立“重监督也重服务, 重结果也重过程, 重事后更重事中、事前, 重财务也重业务和管理, 重合规性更重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重审查也重建议”的审计理念, 走到哪里就把审计理念持之以恒宣传到哪里, 还要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知识、新观念, 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保驾护航。

2.3 内部审计工作滞后

市政内部审计多安排在应审计年度的次年, 或领导干部人事任命变动之后, 内部审计的时效性较差, 认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会对领导干部的任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无从发挥。针对该问题, 建议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审计和交流沟通, 增强领导干部的内审意识, 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 对给市政局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人员, 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并向领导班子提出相关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不因领导办理调任、离任或提拔以后审核出重大的违反原则的问题,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 为组织考核领导干部提供科学的依据。

2.4 审计力量有待形成合力

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达内部审计任务, 内部审计工作小组成员主要由取得内审资格的财务人员担任, 其他部门只负责信息提供, 未形成工作合力, 组织协调机制不完善, 导致审计资源不能有效运用。为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效, 市政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 整合各部门的资源, 结合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业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并结合市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 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伟如何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审计》2013年第03期总第466期]

上一篇:监理工程师实施监理下一篇:空调制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