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演播室的布光(通用5篇)
新闻演播室的布光 篇1
在新闻制作中,主持人的形象造型离不开灯光技巧。灯光技巧就是以不同的灯具和技巧进行人物造型。因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灯光设计
在实施布光方案时,要了解所用摄像机的性能特点,掌握主持人的面部特点,还要考虑其他造型手段(如发式、服装面料和颜色)对人物造型的影响,以便通过布光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另外,对于演播室灯光系统的构成(三基色灯),演播室灯光系统,人物布光概念和电视布光的观念以及节目形式有紧密联系,包括单人肖像布光、双人布光、多人布光、小型娱乐节目布光,综艺节目布光等。
2 布光方法
2.1 演播室光比是3:2:1
对于人物布光,一般采用三点式布光方法,才能达到画面有立体感、调子清晰明亮。所谓“三点式”就是以主光、副光和逆光为主来进行布光。
主光是一个画面的主要光线,他的灯位在播音员正面前方呈弧形排列,与播音员前方左右40°~60°的夹角范围内,高度垂直与播音员连线水平面50°夹角,离地26m,离主持人3m。副光灯位在与播音员左右侧10°~20°夹角的范围内,离主持人25m。逆光灯位于主持人背面上方,与主光呈150°~180°,离地3.5m,离播音员3.5m。
2.2 景光布光要求
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物或人者都与背景有一定的距离。画面中的明与暗,寒与暖来表现的,运用明暗、寒暖在画面中的分布,对比和反差,充分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以及情绪气氛。特别演播室内一些文艺节目布光中,更应注意这一点。
2.3 背景景片
目前,许多电视台的背景景片,都是用胶料制成所需的图案,然后在景片的后面装上灯箱,并在箱内安装灯管使光照射在景片上。三基色柔光灯管最适合装在灯箱内。第一,它是冷光源,热量很小,装在灯箱内即使长时间开着灯也不会起火,很安全;第二,它发光均匀、柔和,光布在景片上没有明显的亮暗差别,使背景很明亮、图案清晰;第三,灯管体积小,易于安装,只要在灯箱内装上装上整流器、灯口,把灯管往上一插即可亮灯,使用非常方便,且不用灯壳、灯架,节约许多人力物力和经费。只要能选好灯管(要求灯管色温在3200K左右,显色指数在90以上),就能获得很理想的背景灯光效果。
3 布光技巧
第一,确定主光、副光、逆光方位,注意主光的高低位置,对比较胖的人物脸部就要在灯位角度上进行解决,由原上下成45°现成70°,再向正侧面30°左右的位置上挪就要好一些。另一种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副光减弱一些,在人物后方补一个灯,灯位要低,并且光的点位在人物的耳部,脸上稍微有一点虚的光,这样也可以使人的脸显得消瘦一些。对于瘦型脸的人,可在人物正面的两侧加些光,300W左右灯具即可。灯位要比人物低一些,在面颊以下,再用挡光板遮掉不必要的光,原先的辅助光变了。可稍微正一下,这样面部可呈现细腻感,人脸部就显得胖些。
第二,注意副光的亮度不要太亮。例如:主光色温为1200lux、逆光为1001ux,副光应为800 lux。其次,副光和环境光的运用也在拍摄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副光用来勾勒人物的轮廓及线条,同时也起到为主光补光的作用,在保证主光明暗对比的情况下又不丢失暗部的细节,整体效果和拍摄出来的画面显得非常饱满和丰富,层次鲜明。
第三,新闻演播室背景如果是大屏LED或DLP的,主持人布光要距离大屏至少3~5m比较合适。
第四,主持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和脸型,如肤色深浅,眼珠明亮,脸型胖瘦,每个人的布光都不一样。由于男同志的皮肤略粗糙一些,吸光率高,女同志细嫩些,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光比和化妆上下功夫。让男同志的底色要浅些,女同志的要正一些、柔一些,逆光就要强一些。
第五,人面部胖瘦主要体现在两侧轮廓线,化妆师利用在两颊部位化妆的浓浅,改变人物的胖瘦感觉,灯光师利用两侧轮廓线的位置改变人物胖瘦形象。
第六,人物面部立体形态主要体现在中间轮廓线,化妆师利用鼻梁线、两侧深的妆,可以使鼻子又高又直,灯光师利用侧光加大鼻梁与鼻侧的亮度比,可以增强立体感。
第七,强烈的逆光线条,可以使正面色彩处于低明度,低饱和度状态,使景物本身琐碎的色彩细节对比,转变成色块的整体效果,呈现出抽象净化了的抒情韵律,艺术气质。
第八,过于强调小光比,散柔光,色彩细腻,还原正常造成对线条感的迷茫与消弱。切记,线条始终是视觉艺术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
摘要:新闻演播室大都承担了新闻播报,专题类访谈类节目的直播与录制工作。本文以灯光设计、布光方法、布光技巧,全面阐述了新闻演播室布光方法。
关键词:分析研究,画面效果,三点式,布光技巧
电视演播室常见布光方法分析 篇2
灯光设计是一门艺术。依靠照明器械对所制作的节目进行灯光设计布局,能够按照节目的要求和创作意图进行场景的复现、人物刻画、气氛渲染、空间展示等。电视演播室对灯光的要求实质上是体现电视设备、特别是摄像机对灯光的要求。电视演播室的布光自然而然的成为一本重要的课题。
电视布光的基本概念
电视布光多是借鉴电影照明布光方法发展而成的。电视图像是靠摄像机来完成的。摄像机是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它对照明有特定的技术、艺术要求。照明布光主要满足三个技术指标。一是对比度,二是色温,三是照度。电视黑白对比度目前为l:40,彩色对比度为l:20或1:30。摄像电视的灯光色温,内景一般要求为3200°K,外景(自然光)为5600 K°或4500°K。照度要达到1500—1600勒克司即可。
電视演播室采用的布光方法
1.塑料薄膜顶光布光法
顶光布光法的特点是:顶光不直接投射在景物上,而是经过位于顶光照明器与景物间的巨幅塑料薄膜,再漫射到景物上。这样,整个塑料薄膜犹如屋顶罩在灯板架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漫射发光面。所用塑料薄膜是半透明的(乳白色的),粘合成15米X8米(尺寸可按景的大小来定,做大些可以通用)。悬于薄膜顶端的顶光照明灯光线照在塑料薄膜上,除少量被反射,吸收外,大部分透过薄膜。这样,所造成的效果极象在景片上悬挂了一盏大型的无影灯。从景中向上看,整个塑料薄膜成为一个漫射柔光的照明灯,透过薄膜的光线均匀,柔和地照射在景物上。它区别于一般顶光,特点是不会造成实影。这种均匀、微弱的顶光照在景物上,实际等于给环境铺上一层所谓“底子光”。又因它能起到“无影灯”的效果,消灭了光线照不到的死角,为表现丰富层次提供了有力保证。 由于电视摄录布光平光较多,所以运用此法最佳。实践证明,10米长的景所用顶灯,可用两组。所用照明器材是1000W或500W的碘钨灯,或采用100W~500W灯组合(色温3200°K)。在连接时,九联组成一组,但并联时分为三小组,以便根据需要调整亮度。当然,用九个单联碘钨灯并在一起也可。总之,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手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用什么,只要能达到所求的效果即可。灯的多少,可根据景的形状,大小而定。顶灯可用一组,也可用若干组。所用灯具尽量轻便,可选用体积小,光度大的灯泡。顶灯的样式没有一定的规定,;只要求上下调整时移动方便。灯泡则要求其色温与摄像机色温相符。这种顶灯的亮度控制可由两种方法达到。其一是调整顶灯与塑料薄膜的距离;其二是控制开启照明灯的数量。上述两种方法可完成日景或夜景的底子光照明。对顶灯所造成的上亮下暗,则可用在塑料薄膜上铺纸的方法解决。遮挡上部过亮的一段,使之降低到所需要的亮度为止。铺设在薄膜上的挡光纸,可用较薄的牛皮纸或半透明的蜡纸(质料要耐用,可以卷起来常用),长度最好在5-6米,中间尽量没有接缝,以保证所遮挡的照明均匀。用浓度不同的半透明纸可以调整局部亮度,而用在薄膜上铺置彩色透明纸的方法,则可调整局部照明色温,起到局部有时甚至是全部彩色照明的效果,借以获得局部或全部的彩色控制。最后,在这种塑料薄膜顶光照明的基础上再根据摄录内容的艺术上的要求处理其它效果光或修饰光,完成全部光线处理。
2.反射光布光法
反射光布光法,也可称之为间接光照明法。其特点是对景物或演员不采用直接照明,而是把灯首先投射在非金属制的反光板上;光线经由反光板的反射,再间接地照射在景物或演员身上。这种反射光的极大优点是细腻,柔和。它所形成的投影,边缘不象一般直射光那样的“死”或“硬”。因此,容易产生细腻而柔和的画调,用于女演员,会产生极动人的效果。反射光照明法由于发光面大,较普通照明更容易获得眼神光效果。同时,又因为它照明面积大,则能使演员表演不受打光的局限。反光照明不象直射照明那样刺眼,灯的温度直接扩散到演员方向,这就大大便利了演员的表演。因此,这是一种有利于提高技术,艺术质量的好方法。如果把前面所介绍的“塑料薄膜顶光照明法”与“反射照明法”结合在一起加以使用,则可获得一种全新的布光方法——柔光布光法。实践证明,反光照明的获得,是用单联、双联,四联,及至六联的碘钨灯(灯管为1000W或500w,色温3200°K),打在纯白纸底的反光板上,经反射后再照射在表演者或景物上。反光板可以与碘钨灯交接在一起成为连动,也可以分开成为非连动式。反光板以轻便、经济为原则。其规格大体可采用500mmx800mm,800mmXl000mm,800mmXll00mm等连动式反光照明非连动式反光照明规格,或根据需要设计规格。反光板所用白纸,以不改变灯光色温,漫射反光率较高为宜,比如选用白图画纸和道林纸。使用反光板时,灯具不要高于反光板下部边缘。一般灯具与反光板成45。角,或根据实际需要找到最适合的角度。假如需要特殊的光效处理,反光板所用纸也可以选用带颜色的,但必须事先经过充分的试验才可加以运动。总之,布光的方法千变万化,要灵活运用才能更好的达到效果。
3.景片挂灯照明布光
我们一般电视演播室内布光,除用灯光板架子之外,其它则是用直接放置地上的灯脚架或吊杆。为了对演员的布光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比较理想的角度,可以采用景片挂灯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布光速度快,效果好。一般使用50W的灯箱,1000W的新光源灯泡,就可以轻便地运用。景片挂灯吊杆是挂在布景片上用的。灯头可以上下,高低伸缩,可以左右、俯仰旋转,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利于选择最好的照明角度。
浅谈新闻演播室的布光 篇3
电视照明技术是从电影照明技术延伸出来的。它继承了电影照明理论和实践, 结合电视自身的特点和客观环境逐渐形成了独特布光方式和特点。在演播室布光设计中, 笔者通常使用柔光照明。这种柔光特性, 是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通过介质被扩散形成的散射光, 相对于电影照明要弱很多。其特点是照射面积大, 减少受光体接受光线的指向性, 光线的漫反射抵消了阴影使画面效果逼近自然环境。其结果使暗部细节表现清楚, 丰富了画面影调的层次。当然, 演播室的布光要依据摄像机位置、与主持人的距离、摄像机光圈的设定、镜头的景深等因素共同考虑, 片面地或机械地照搬理论也达不到造型光效。通常实际工作中, 要把握几个原则:A.多灯组合, 加大受光面积;B.尽量缩小与主持人的距离, 用调光台控制光比;C.在光比和灯位确定之后, 设计师要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 感受反射光角度是否正确, 做到反光亮度均匀。在演播室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采用柔光片加在灯具前面的方式, 尽可能采用柔光。在灯具的选择上多使用三基色灯和LED灯具。
笔者所工作的领域主要是对外宣传频道, 而央视对外宣传一直着眼于外国观众和华侨同胞的收视习惯, 主持人的选用, 演播室背景的设计, 色彩的搭配等都要贴近当地国的审美习惯。作为负责西、法、俄三个外语频道的新闻直播演播室的灯光系统的灯光师, 力求用灯光把不同肤色, 不同发色, 不同于国人的脸型的外国主持人塑造得有气质, 有风度, 有魅力, 从形象气质来诠释我国对外频道的形象。经过观察, 我们的主持人是高鼻子, 眼窝深陷, 有些人有前额突出或有些谢顶的特点。如果用普通的布光方法, 人物形象还原就很差, 有可能造成鼻影过大;在脸颊上出现一道三角光;有可能上唇因为鼻影的影响形成假胡须现象或者是双鼻影现象等等 (参看图1, 利用灯光改变主持人鼻影后的造型) 。因此, 对于深眼窝大眼主持人, 要降低主光位置, 用柔光取代硬主光, 对于眼睛突出的主持人, 则减弱前主光, 使其面部特征淡化, 同时结合摄像机角度调整为俯视拍摄角;对于鼻子高大的法语频道主持人, 则主光位置要趋于正面, 减弱主光强度并降低主光位置, 降低光的明暗对比, 杜绝使用偏斜的逆光 (参看图2, 金发高鼻深眼窝的人物造型) 。光比用量不好就会造成黑眼眶, 形如骷髅像, 减少了反射强光的亮度也会使主持人眼睛的精气神荡然无存, 太强的反射光又会产生形象的畸变。所以, 拿捏好明暗对比非常重要。对于外国主持人的金色头发, 也要减弱光的明暗对比, 减少逆光, 使其降低发色的质感;特别是对于拉美主持人的前额突出者, 更要注意光比的比例, 使用局部柔光, 拒绝打双侧轮廓光。局部灯具上加柔光纸, 使人物与演播室景区看起来比较融合。
对外频道除了有正常的新闻播报, 还有演播室访谈节目。嘉宾们多是肤色各异, 服饰各异, 人种各异, 加上外国的主持人后, 小小的演播室就是一个国际舞台。笔者的做法是:使用泛光源照明, 适当做遮挡以避免给主持人和嘉宾产生眩光。营造一种朋友间闲聊舒适的气氛。试想如果一味追求完美的人物布光, 各种光源一起打在嘉宾脸上, 就会使嘉宾处于紧张的气氛中很不自在。由于嘉宾的过度紧张有可能访谈就直播不下去, 更何谈节目深度?所以, 灯光设计者要兼顾灯光效果和人性化的布光。虽然可能产生瑕疵, 但是营造了舒缓的气氛, 由主持人引领嘉宾深入话题, 把观点娓娓道来, 让观众在谈话节目中得到启迪。此外, 演播室嘉宾和主持人的位置也要考究, 依据嘉宾的胖瘦, 体态特征, 服饰的色彩等因素合理安排座位, 达到画面平衡和谐 (参看图3的访谈节目) 。总之营造气氛是访谈节目常用的手法, 这源自灯光设计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实践多了对环境气氛的营造描绘就巧妙了。
随着电视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享受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再到高清数字电视带来的高清晰度的图像质量观看享受。在原来的模拟环境下, 演播室灯光多用硬光照射, 原因是图像信号通过录制、发射、接收播放的过程产生了衰减, 在分辨率不高的模拟电视机上观看, 图像光的对比及层次还易于被观众接受。而演播室高清摄像机的应用对布光提出了挑战, 我们知道:高清摄像机一般采用2/3英寸CCD成像器件, 1920×1080的像素分布, 摄取的图像信息量是标清的6倍。高分辨率和其600%传输信号的动态范围处理, 使高清摄像接近电影胶片的效果。与标清摄像相比有更多的亮度、暗部层次和细节。高清摄像的信号处理过程是把CCD动态范围拆分为暗部、中间部、高亮度部分处理。暗部黑扩展和黑压缩电路的传输特性, 把低于40%电平以下提高或压缩平均亮度, 而不影响40%以上的图像, 通过暗部区域的伽玛调整, 使头发等暗部区域图像清晰度提高, 这在低照度下拍摄非常有意义, 使灯光师不再用光打亮阴影部, 而是要出于美学角度考虑要满足拍摄要补多少光的问题, 来达到前景有细部, 后景有层次布光理念。中间部是我们在演播室处理的非常宽泛的景物对比度范围。主伽玛值决定着中间影调部分的再现特性。在演播室的拍摄中, 主持人是拍摄对象, 主体本身的光比和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光比是我们根据节目气氛要求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灯光设计者可以依据拍摄环境中的反光材料, 适当调整主伽玛值, 使画面的影调更贴近节目气氛, 符合叙事主题。如果高于85%电平以上时, 高清摄像机的允许的传输信号动态范围可以达600%, 对于高光部分适当调整白切割电平就可以扩大影调的范围, 容下更多的高光细节和层次。比如:遇到穿白衣服的主持人, 可以使用人工光源照明白反光物体, 作柔光效果的二次光源, 得到的画面质量会很好。所以, 在高清电视摄像过程中, 如果沿用以往的硬光方式布光, 那么在演播室用肉眼看效果似乎质感挺完美的, 但通过高清电视机接收再看, 其还原的明暗对比过于强烈, 会造成阴影反差过大, 明暗分界强烈, 极大地损失了图像的细节描述, 降低了人物、服饰的细腻质感。因此, 在高清数字演播室环境下应多使用柔光布光, 让人物的肤色、发质、服饰等细腻的质感通过高清摄像机镜头的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扬长避短地塑造出来, 这样才能完成视觉审美。
新闻演播室中的每档新闻时间间隙特别短, 每档的主持人、导播、嘉宾等等都不是一组人马。在短短的间隔中, 摄像师要摆机位、录音师要试声音, 导播要校对串联单等等, 各个工位各忙各的。留给灯光人员布光和调整灯光的时间非常少, 特别是访谈节目的嘉宾们, 来得晚, 服装各异, 肤色各异, 人种特点各异。作为灯光设计人员要在嘉宾踏进演播室那一刻, 他的长相特征、肤色、发色的特点, 服装的明暗等等就要一眼记住, 并根据其特点快速布光。例如:拉美嘉宾肤色较黑, 通常他们又喜欢穿比较明亮的衣服, 认为这样的对比好看。但是这种搭配在自动光圈下的摄录之后, 摄像机的自动光圈对于白色或者过于明亮的色系的服装与肤色产生极大的反差, 会造成摄像机对于服装色彩还原正常, 但对脸部的还原失真。然而, 此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再来调整肤色的照度。通常这时候要和视频技术人员合作, 赶快把摄像机的自动光圈转换成手动光圈, 把底电平降到0~0.3V之间, 人为地增加视频灰度。这样做会损失技术质量指标要求。但是为了视觉上有比较好的形象效果, 这样的牺牲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在特殊嘉宾到场时, 这种做法避免了很多指责, 维护了央视的国际声誉。图4是穿白色服装的主持人在灯光下造型, 主持人特征是金发碧眼, 又着白色服装, 用正常的布光法表现不出金发的质感, 同时白色衣服也被过强的轮廓光破坏了还原, 视频亮度太高被数字限幅。再加上白衣服的反射光的干扰, 金色发质就会变白, 也失去了金发的质感。此时如果来不及调整灯光的话, 只有牺牲视频质量, 用手动光圈, 把低电平调低增加图像灰度, 解决直播应急。所以, 我们通常会告诫主持人不要穿米黄色或白色服装入境, 以保证节目视频质量的要求。
优秀的灯光师要对所有的主持人在出场前做最后的修饰。大多数的主持人都不爱戴眼镜。戴眼镜会在眼镜片上留有光斑或者眼镜会遮盖精心修饰过的眉眼等等。故大部分主持人喜欢戴隐形眼镜。但戴隐形眼镜长时间工作在高光下, 光线对于眼睛的入射角稍有偏差, 主持人就会在镜头前习惯性地眯起眼在提词器前找字。一旦这样情况出现, 主持人的眼神光就没有了。失去眼神光, 眼睛也就没有神韵。漂亮的主持人就显得呆板, 缺乏活力, 严重影响电视台对外形象。作为灯光师要在最短的时间里, 调整摄像机上方面光灯位置, 降低前主光50%的亮度, 在主持人眼睛里瞳孔上边缘形成点光, 这样眼睛就有神韵了, 播出效果就非常好。如图5所示。
布光理论从书本上学习看似简单, 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千变万化的, 科学地使用布光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获得好的画面效果。利用光的粒子特性, 控制其强弱来调整画面的视觉效果。依所要表现人物的效果拿捏光的柔、硬变化, 才会贴切地诠释我们所要表达的视觉审美。作为灯光设计者不仅要真实地还原本源, 同时还要依靠光线创造环境气氛。利用多向光源完美地创造人物形象, 营造适合的环境气氛。同时, 还要学会直播情况下设定简单易操作、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 制定尽可能详细、细致的应急预案, 针对播出影响的程度分级采用相关的处理方法, 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突发事件, 达到化危险于无形。
以上是笔者在直播演播室布光实践中对灯光照明的粗浅认识和实践, 电视灯光的实际应用有很多的技巧, 无一定式可照搬, 需要我们灯光从业者在创作中不断地积累和摸索, 不断地总结。相信我们的工作和努力实践与探索能够推动电视灯光事业的发展。
摘要:人物、环境、物体由光线引领着进入人的视线。光线的不同应用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效果, 或美或扭曲。本文对中央电视台外籍主持人形象特征的布光技巧和演播室访谈节目灯光环境的渲染做了简述。
虚拟演播室布光方法 篇4
1 背景光
对虚拟演播室“蓝色箱体”的背景, 布光光线要柔和、均匀, 不要有阴影和高光, 照度不宜过高。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灯具来布光:
天幕灯。天幕灯有1.25KW、2kw等几种天幕散光灯。此种灯具的特点是投射面积大, 照度相对来说较高, 对立面篮板照射效果较好。但是投射面积大也带来不是很好控制光区的缺点, 如果有一部分光线照射到地面篮板上时, 灯具边缘的光影就会明显的显现出来, 这样就使得与地面上其他部分的光线照度不一致。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天幕灯前面加上柔光纸, 就能很好的消除其光影。
双反射式柔光灯。双反射式柔光灯 (1.25x2) 光线柔和, 照度高, 无明显的灯具边缘阴影。
三基色柔光灯。使用三基色柔光灯照明 (55x6) , 光线柔和均匀, 无明显的灯具边缘阴影, 而且色温完全等同于底子光光源色温。一般多选用此灯具, 效果较好。
2 底子光
在虚拟演播室的“蓝色箱体”中, 底子光的照明可选用三基色灯具照明 (55x6) 。三基色柔光灯均匀地吊装在“篮箱”上空, 投射面向下俯仰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蓝箱地板上的光线均匀, 柔和。均匀柔和的照明光线能很好的满足视频抠像的技术要求, 也使演区内布光无“死区”, 同时起到了在虚拟演区内对人物布了基本光的作用, 这一基本光可避免人物的面部显得平, 具有立体感。在“篮箱”内, 人物在底子光的照明下运动时, 可基本达到无影效果或人物的影子不明显。这样会使影像合成中虚拟场景比较“干净”, 达到视频对抠像技术的要求, 有利于虚拟场景和人物合成的图像更真实。
3 人物光线处理
在虚拟演播室录像时, 对人物的布光方法基本上和实景演播室布光方法相同, 就是依照三点布光的原则进行布光, 但是区别在于虚拟演播室尽量采用柔光。由于在虚拟场景中已有底子光存在, 人物光可根据人物脸部特征、体态、服饰以及人物的运动路线等进行布光。主光和辅光采用柔光灯具, 一般选用三基色柔光灯较好。采用柔光灯具, 光线柔和、均匀, 且交叉阴影小, 当光线照射到人物身上时, 不会在地面篮板或立面篮板上出现明显的影子。在布主光和辅光时, 比一般演播室布光角度降低5-8度, 使光线投射到人物身上更加均匀。另外, 要注意主光和辅光的反差不宜太大;人物运动时不要产生过多杂乱的影子。人物的逆光处理采用聚光灯具前加装柔光片的方法逆光投射到人物身上最好不要在地面篮板上产生明显的影子, 以便于视频系统在抠像时, 画面中的虚拟地面抠像处理较为“干净”。当拍摄画面需要中景和近景时, 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逆光的照度, 使画面中人物的轮廓更加明显, 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在人物布光中, 如果采用聚光灯具作为人物的主光、辅助光, 由于聚光灯的特性, 会在“篮箱”中地面或立面产生明显的阴影, 同时还会使得篮板的照度不均匀, 造成抠出来的图像抠不“干净”。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 虚拟演播室布光是采用柔光布光方法, 是光线分布均匀, 没有高的亮斑出现, 减少或减弱影子, 有利于视频系统的抠像。为了保证虚拟合成图像的质量,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不同造型光的灯具选择要根据其作用确定功率, 要保证所有灯具光源保持一致性。
(2) 假如虚拟场景中存在明显的虚拟光源, 那么在画面中, 人物的主光投射方向应与虚拟场景中的光源方向保持一致。如果虚拟场景中的光源方向不明显, 人物的主光尽量柔和, 不要在人物的脸部下方留下明显的影子, 如有阴影要进行修饰, 使其柔化不明显。
(3) 注意人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使画面更真实。
(4) 在虚拟场景中,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人物轮廓抠不干净, 出现“蓝边”“亮边”, 人物的头发产生“抠断”等现象, 这就是布光不均匀造成的结果。好的合成画面出来应该是人物在静止和运动时, 人物轮廓不能出现“杂波”和“闪动”。人物的轮廓边缘要有质感。头发的条理要清晰, 服装边缘不应出现“锯齿”现象。
(5) 在布背景光时, 要注意“蓝色箱体”内立面和地面相接的圆弧部位光线须均匀柔和, 同时要与底子光的衔接均匀。
4 总结
新闻演播室的布光 篇5
首先, 在确定布光方案前, 灯光设计师要详细了解所用摄录设备的性能特点, 并对主持人的面部特征作分析研究, 同时还要考虑其它造型手段对人物造型的影响, 不同人物、不同环境、不同风格的实现。主要考虑在以人物为主, 灯光效果固定的前提下, 人物布光要准确, 环境要在整体面的稳定中有突出点, 以便通过布光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其次, 确定布光对栏目以及主持人的作用, 一档好的栏目, 要给观众以启迪、联想、鼓舞和回味。灯光创作就是以不同的灯具布置出不同的光线进行人物的塑造。主持人经过化妆, 穿着得体, 在经过灯光的塑造, 就可以取得美观、端庄大方或有特点的电视画面形象。其中灯光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以及灯光设计师的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审美和构思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要合理布置小演播室的空间, 首先要定位背景、播音台、提词器、摄像机和回视彩色监视器等设备, 摄像机至少要离主持人3.5 m左右。背景与播音台要尽量拉开距离, 一般不少于2 m, 留下足够的布光空间, 以便于解决布光中容易出现的人物光与背景光相互干扰的问题。
最后确定小演播室的基本布光:1) 固定以冷光灯为主同色温聚光灯为辅的主光 (它规定了方向、角度、与范围, 规定了照明光轴与照射角, 起着主要造型和确定光影格调的作用) 。
辅助光 (它起着辅助主光未照明的区域并通过副光来调整光比, 柔化主光形成的阴影) 和逆光 (又称轮廓光, 前两度光完成后, 需要把物体与环境隔开, 产生一种深度与层次) 。三点布光的基本模式:以光线柔和、细腻、自然的冷光源为主体布光, 另外选择一些具有强而准的光线指向的聚光灯具, 配与柔光纸后可在与冷光灯同等距离的方位上对人物进行细腻的修饰。2) 在“三点”布光模式基础上进行“环式布光”。布光程度一般是, 先布背景的光后布主持人的光, 再布修饰光。不管先布哪种光, 都要将效果光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把多余的散射光遮挡掉, 避免不同角度的光, 都要将效果光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把多余的散射光遮挡掉, 避免不同角度的光相互干扰而影响整体的效果。基本布光依照主光、副光、面光和逆光等体系, 为体现各个栏目特点以及主持人的个性特征, 还设置了流动灯光。
现以我台的《阳光地带》栏目和主持人为例, 来谈谈在固定布光基础上利用流动灯光和灯光微调所采用的不同灯光的处理手法来达到不同的屏幕效果。
1 为《德州新闻》栏目布光
《德州新闻》是山东德州电视台的主题栏目, 是纯新闻题材的栏目, 这类栏目整体效果大方、庄重, 主持人用光准确造型美。整个演播室以冷光源为主, 采用普遍照明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布置好的固定光系统) 。另外, 我们设置新闻背景的材质有些细腻, 这样就造成了有稍微散光的现象, 我们还考虑了背景光线与主持人光线的对比度, 基于这两点我们用了照度低加散光纸的冷光源做了新闻背景光。
山东德州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是几个比较有工作阅历的、年龄基本在30-40岁之间的, 与其他栏目的年轻主持人相比较我们重点考虑了面体偏胖、眼袋和其它一些年龄特征。这样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在基本固定布光的基础上利用调整光源角度、与几只流动光源来达到目的:1) 为面部稍胖的主持人确定稍高的主、辅光源, 使其面部显得纤瘦些。2) 为五官轮廓不太明显、个性特征较弱的新闻主持人加侧逆光源。我们选择一照度稍低的聚光灯加柔光纸, 角度控制在与主持人角度15°范围以内的中上方位置, 这样就使其有了些“侧鼻影”效果, 另外为其选择的主光位置我们也作了高度、侧度的重点调整, 主光的位置定在平行度的30-50°, 高度以坐姿时鼻影在鼻夹偏下一点为佳, 这样对面部有皱纹的主持人也有所克服。通过这样的手段赋予主持人面部于层次感更显得有活力, 记得有一位来我台讲课的灯光师说过:“阴影”就有形有态, 就有声有气。3) 另外我们还考虑了主持人的眼袋问题, 为此我们在两个主光旁边各设置了一个位置稍低的低照度灯进行局部补充, 该灯光低于主持人面部15°左右, 从面部的前下方给光消除眼袋阴影, 这样处理后效果非常明显。4) 为男主持布光, 对男主持人的主光的位置进行应时的角度和高度调整。女主持人主光高度以上15°左右, 角度可调整到摄像机轴线以侧的50~80°之间, 这样使男主持人饱满大气。5) 另外我们设置的两个流动灯光, 可根据主持人的个体特征以及临时状况 (睡眠不足或化妆不当造成的脸颊胖瘦不均的情况) , 采用流动光加柔光纸在瘦的一面进行面部补充。总之我们在基本固定布光基础上为不同的新闻主持人特征调整个别灯光来弥补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题材的真实性, 除了不得已弥补缺陷的光线尽量少用修饰光, 布光的基本调子是简洁大方准确, 以此来达到要表现的新闻特点。
2 为《阳光地带》布光
这是一档少儿节目, 主持人比较年轻, 考虑到栏目的受众对象, 为拉近主持人与小朋友们的距离感, 我们力图创造一种较为活泼、青春随意的效果, 在考虑构图形式的同时重点为主持人设计了布光。
首先, 基础光均匀柔和, 全面照度不存在死角, 整个光线力图亲切柔和, 使整个构图画面明朗;主光的调整加大了角度, 可以使主持人的面部饱满显得更娃娃气一些;还提高了眼神光的照度使主持人的眼神更明亮一些;另外为构造一个活泼动感的画面特点, 我们采用了抠像的拍摄形式, 利用抠像设备达到动感的画面背景与主持人相叠加的艺术效果, 抠像技术对背景光线的要求比较严格, 需要光源有一定照度而且均匀, 这样我们设定了大面积、适当照度、发散效果的背景灯光, 根据抠像有“贴画”感的缺点, 我们还稍微提高了逆光的照度以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主持人的整体立体感。这样的设计手段达成了我们力图表达的屏幕效果——明亮、活泼和自然, 赋予了《阳光地带》更阳光、更年轻、更有生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 不同风格的栏目和形象造型离不开灯光设计师的创作, 灯光创作就是以不同的灯具布置出不同的光线进行人物塑造。灯光设计师在画面造型方面刻意保证画面的清晰, 丰富的色调, 用光线恰当地突出状态和质感, 表现出空间和距离、色调、图景的清晰。目的旨在对主持人面部做细节描绘, 弥补造型上的自然不足, 使画面的层次更丰富。灯光设计师依托固定布光基础上, 为不同形式的栏目与不同特征的主持人, 具体调整和添加灯光来达到所表达的画面效果, 增强了栏目特点与表现力度。
参考文献
[1]龚志保.合理布局小演播室的灯光使图像现场感更好.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03) :32-37.
[2]陈小侠.电视台小演播室灯光设计方案.民营科技, 2010 (02)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