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2024-05-13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共7篇)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篇1

为了适应电视媒体发展需要,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青海卫视提出了“频道专业化、节目品牌化”的战略思路,在“做强新闻频道、做大藏语频道、做好生活频道、做活影视频道”的原则下,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宣传原则,在创新工作思路、改革管理机制、发挥喉舌作用、增强舆论监督及提升节目品味、树立荧屏形象、提高设备条件、增强电视公信力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卫视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连年不断提升,在建设和谐青海的伟大事业中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成为省际主流媒体之一。为了使青海卫视节目在国内电视市场更具有竞争性,在原有技术装备上,将卫视的前期采集系统、 演播室灯光置景、演播室录制直播系统及其后期制作系统全部进行了系统高清化更新,亮点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这次全套改造中演播室置景装修的变化,着重从演播室景区的全媒体交互式设计思路、建设目标、 舞美表现、大屏构图、图文系统等方面介绍了该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的建设情况。

1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设计思路

青海卫视综合信念就是建设西部地区最强的卫视频道,建设新闻、文化、环保综合节目平台。此次演播室更新工程是对原有250 m2广播电台综合录音棚进行全面改造、系统更新,从而打造集开放式、全媒体、多景区、多功能等特点于一身的全新青海卫视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同时进行青海卫视全频道包装的改版升级,更新后的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类型的背景大屏幕和设计环境, 在有限的区域内呈现各种方式的播报,诸如几方连线、嘉宾访谈、互动点评、多地节目互传等形式,呈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同时,演播室能够同时实现多种信息源采集接入、主持人通过互联网或大屏幕播放与节目内容多景别互动、多景区空间共享、多系统配合联动播出、多平台传输分发等功能, 从而满足青海卫视打造“专业化频道、品牌化节目” 的战略目标需要。

全媒体交互式直播演播室系统在满足系统建设需求先进性的前提下,演播室合理投入,选用高性价比的设备,合理设计系统,完善功能,使其操作简便,而且维护、管理便捷高效[1,2,3]。此次演播室更新改造完全本着 “经济合理、突出创新、全国一流”的设计理念进行,特点是可实现主持人与节目、节目与观众、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全方位互动效果,多景区、多功能,有效提升节目整体的演播形式,统一的视觉艺术表现、统一的图文渲染播出平台,从而使得整个卫视频道的整体形象完美融合、和谐统一。

2演播室全媒体交互式建设目标

2.1全媒体技术的应用

青海卫视全媒体高清直播演播室系统初步尝试将广播电视、通信和IT等全新技术融合应用,选择满足直播节目制作与播出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超前性能的系统和设备,在突出节目播报的基础上,推进节目报道样式的更新。

2.2整体视觉艺术效果的解决方案

在系统建设之初,针对演播室舞美设计、灯光布局设计、前背景图文显示效果、栏目包装效果以及可视化智能显示综合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考虑, 制作三维模型,台内与制作公司反复沟通交流,以使演播室整体视觉艺术效果能够真正实现。

2.3整体图文显示调度系统的解决方案

按照整体视觉艺术效果呈现的需求,青海台演播室的图文显示调度系统包括:超高分辨率大屏幕显示包装系统、视景智能播出系统、三维可视化交互系统、 前景在线包装系统以及外部资讯实时接入系统。该系统在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高清直播演播室中已应用2年时间,效果良好。

2.4节目生产制作播出流程的优化

青海卫视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的舞美设计、灯光布局、背景屏幕墙、图文显示调度系统的设计要求为: 能够满足时政采集、民生3G连线、现场播报等节目现场录制和直播的要求;满足节目对图文效果及节目呈现形式的需求;能够与演播室的视音频系统、录制系统进行无缝链接;进一步优化节目直播流程、保证卫视节目的直播安全。

2.5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整体布局融会贯通

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在各个方位、各个层次上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功能性,各功能置景区域之间不是简单分割成片,而是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互动的统一整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横向纵向都是相对完整的构图,随着站播主持人的移动,镜头中呈现的背景构图也是相对完整、和谐一致,这样在节目制作中就真正把真实感和现场感集合在一起,而且演播室舞美效果与灯光设计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演播室的立体空间,满足直播、流动、多机位、多景别拍摄要求[4]。

2.6全媒体信息融合

通过新媒体交互发布信息的融合,拓宽观众的参与面,增强卫视节目的交互性和选择性,充分满足卫视频道资讯节目的时效性、现场性以及报道的连线化、制作的直播化、资源的共享化、频道规划的集约化、新媒体交互发布的融合化等发展走向,满足创建品牌频道、 拓展新媒体业务,打造全媒体直播平台的要求。

2.7系统具有灵活、开放和可扩展的特点

演播室系统在设计之初,没有局限于当前节目发展的使用需求,采用开放的接口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整体框架、系统接口以及相应的系统设备都留有充足的升级扩展空间;同时系统操作灵活,系统信号调度轻松,方便与其他录制系统进行视音频信号的交换;而且,该系统不仅仅只满足于本演播室的使用,还可与台内其他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甚至处于旧形态的传统演播室联通使用,从而达到演播室集群联动的效果。

3舞美设计思路

以“大美青海、绿色中国”为设计本源,空间主体采用了蓝色、金色、绿色,蓝色代表蓝天碧水,金色代表丰收财富,绿色代表低碳环保。将空间设计风格融入卫视各个栏目包装制作,在多屏视景智能播放系统的整体播控下,打造了空间设计、栏目包装设计、演播室大屏幕内容包装设计等整体融合的高清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颠覆性展现了卫视频道的整体频道形象。

4背景屏幕墙的搭建

卫视演播室承担6档直播、录播栏目的制作播出, 分为六大播报区域:LED多媒体大屏幕播报区、3×3大屏资讯播报区、主持人互动点评区、2套多功能播报区及虚拟抠像演播区;率先在国内实现真三维虚实结合演播。共配置了4种类型、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大屏幕和显示器,构成本演播室的交互式动态背景显示大屏幕,作为舞美置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互的窗口,背景大屏幕与舞美灯光关联,不同的屏幕按需求错落有致地多点布置,满足总体设计的要求,新颖独特,时尚、 动感、大方,功能齐全;可以进行综合播报类、现场评论类、嘉宾访谈类的多媒体形态下的多种播报、互动类节目的录制;这套演播室是一个集单个和多个主持人,带互动嘉宾及观众,固定和流动主持为一体的多功能演播室。

LED多媒体大屏幕播报区为高2 m、宽近5 m的P3 LED背景大屏幕,其像素组成技术采用最新的集成三合一技术,采用“逐点一致化”亮度色度校正技术,实现每一个发光基色的亮度、色彩独立调节,消除显示时的亮度、色彩偏差,确保整屏色彩、亮度的均匀性、一致性,显示屏均匀度达到95%以上,彻底解决了困扰显示屏产品显示单元间的亮色度差异问题。同时系统采用静音设计,也防止了对演播室环境产生干扰。

3×3大屏资讯播报区为1组47 in(1 in=2.54 cm)高清液晶拼接显示屏幕,按照3行3列组合拼接,可轻松实现视频融合,既可以统一横向关联显示1幅图像或视频,也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分别显示多幅图像或视频,作为资讯播报以及时尚站播的动态背景极为合适。

1×4联屏资讯播报区为4台42 in高清液晶拼接显示屏,按照1行4列组合拼接;1×3联屏区为3台65 in和3台47 in高清液晶拼接显示屏幕,按照1行2列组合拼接;这些联屏可以为站播、坐播提供背景,也可作为其他播报方式的外延景别使用,这也正是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与传统演播室的一大区别之处。

5图文系统的完美运用

随着广电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演播室引入了更多的设备和更新的技术来丰富节目的呈现手段和方式,采用更多样化的形式辅助展现节目内容,完善和优化节目制播流程。这些系统作为当前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栏目的重视。其中主流的系统包括演播室内超大背景显示屏幕墙,三维可视化交互系统、演播室前景和背景在线包装系统以及全媒体信息接入互动系统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在图文系统之中,图文系统以它独有的海量信息处理播出、多样动画表现方式对提升节目的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演播室的图文系统全部采用了北京艾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的设备,例如3DM-4K超高分辨率大屏幕显示包装系统、iPlayer-4智能视景播出系统、G-Touch三维可视化交互系统、G2-HD三维在线图文包装系统、CG one HD高清图文字幕编播系统。

5.1背景大屏幕显示包装系统

考虑到此演播室大屏幕的实际物理分辨率非常高,因此特别规划配置了输出分辨率可以达到4K的播出设备3DM-4K超高分辨率视频图形渲染平台,即其大屏幕显示包装系统,用于P3 LED多媒体大屏幕的图文效果展现,来完成大量超高清动态循环背景、三维在线模板动态效果播出以及数据三维化模板的实时呈现,例如节目中的视频异地连线、倒计时、即时信息、饼图、柱图等图文效果。此设备能使大屏幕变得灵活多样,并适应节目形式不同风格的需求。

5.2智能视景播出系统

四联屏资讯播报区的4台42 in高清液晶拼接显示屏幕的图文效果呈现,考虑到屏幕使用方式及显示特点,配置了iPlayer-4智能视景播出系统为大屏幕提供高分辨率、高质量、多样化的播出内容。同时根据不同的节目需求实现不同的屏幕分屏方式,也可以实现多种自由组合方案,从而灵活便捷地实现对复杂屏幕逻辑的播出内容管理,方便使用操作。

5.3三维可视化交互系统

配置G-Touch三维可视化交互系统来完成主持人交互点评的功能。系统采用全新、全开放式功能强大的图文点评控制平台,打破传统图文点评系统的固有模式,可以根据栏目需求量身定制控制按钮的功能设定,自主设计播出模板形式并自定义播出模板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支持在制作好的播出模板中添加实时替换项,替换及更新播出内容,可以快速完成节目播出模板的制作。

5.4在线图文包装系统

配置了G2-HD三维在线图文包装系统,该系统依托高效的三维图文渲染引擎以及强大的视频渲染引擎,将硬件处理平台、软件架构以及系统运行平台共同优化,提高了渲染速度和图形质量,提高了卫视频道包装能力及频道播出效率,并通过其强大的图文动画渲染能力,为电视节目的增值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用于卫视资讯类等节目三维字幕的制作与播出,通过三维渲染引擎的实时渲染播出功能,能实现三维字幕角标叠加、游动字幕播出、全屏动画特效、外来视频多视窗播出等众多重要功能。

5.5图文字幕编播系统

配置了CG one HD高清图文字幕编播系统,可以满足节目播出时对于实时互动信息和海量资讯信息的播出需求,丰富屏幕播出效果,完善系统使用功能,既丰富了图文字幕的播出表现形式,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节目视觉感受和更加丰富的资讯内容。为了确保播出时的安全性,G2-HD三维图文在线包装系统也可以控制CG one HD高清图文字幕编播系统进行播出, 从而完成字幕编播备份工作。

6总结

青海卫视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自2012年4月底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功能特点突出, 实现了建设的预期目标。青海卫视节目制作继青海新闻之后又一次平稳过渡到了全媒体交互式时代,使得整体卫视节目旧貌换新颜,画面更加惊艳,报道更加全面、有深度,更具权威性,提升了青海卫视频道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篇2

近日, 艾迪普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解决方案相继落户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海口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

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是由艾迪普公司结合自身图形图像技术优势及多年节目研发经验推出的演播室节目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全媒体信息接入平台、交互式背景图文系统、前景虚拟图文包装系统以及多屏视景智能播放系统等部分构成演播室一体化生产流程, 协同渲染引擎技术、整体空间艺术设计包装, 面向电视媒体应用, 为演播室提供了一套全媒体交互式解决方案, 自推出以来, 已应用于南京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的时事新闻报道、互动娱乐节目以及体育赛事直播等的大型演播室。

全媒体演播室的设计与实践 篇3

举些具体的案例, 所有的案例都是BDI公司设计的, 也包括灯具和道具所有的施工安装。有一个1800平米的新闻中心, 经过跟台里领导交流, BDI实现了整体方案。这个新闻中心的特点是它的设计不光是一层演播厅, 而是包括参观通道、工作空间等多层。在节目的片头片尾之前有7米长的摇臂, 不光是空间的设计, 还有具体运营和新闻流程习惯, 都是BDI统一考虑和设计的。

CBS演播室, 录制曼哈顿晚上7点半新闻节目的演播室, 它是美国三个大的电视台其中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BDI把最新的技术都在这个演播室里实现了, 包括大的DLP拼接屏幕, 弧形LED屏幕以及大型触摸技术。

半岛电视台的新闻中心, BDI公司同时设计了4个新闻中心, 还包括在马来西亚和伦敦, 还有意大利的新闻中心。这个项目很大的特点是所有的版面都是银白色, 不同的节目可以把颜色进行调整。设计包括每一个新闻中心的记者工作, 整个工作流程BDI也考虑进去了。这几个桌子和所有人员的工作都是BDI公司考虑的, 按照用户习惯的新闻流程设计, 可以提高客户工作效率。

波兰电视台的设计是刚刚完成的, 基于高清16:9。它也有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整个800米的空间, 中间的台子可以移动和旋转。在不同节目中台子有旋转, 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 背景也会有变化。在新闻中心的桌子后面是工作台, 电视台全部都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 所以桌子摆放和组成都是按照电视台原来的工作流程设计的。

FOX的体育台, 是在特别小的环境中。通过BDI的设计, 依然可以保持特别大空间的感觉。包括16:9的景深要求, 保持很好的拍摄效果。同一个演播室的另外一个角度, 调整颜色之后整体环境可以有变化, 虽然是特别小的环境, 但同样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镜头机位和环境改变设计。

乌克兰国家电视台委托BDI公司设计新闻演播室。BDI公司设计的理念不光是桌子和一些设备, 还要考虑到电视台独特的工作流程和灯光及其他环境。这里原来是一个购物中心, 并不像传统的新闻演播室。在BDI的精心设计下, 6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当中可以做很多不同的颜色调整和镜头变化, 还可以展现出来很多不同类型栏目的特点。

国际上新闻节目制作比较新的理念是把新闻节目做得更现代化。不仅仅是有一个演播人坐在台后面说新闻, 现在新闻演播人员都很年轻漂亮, 很活泼, 要把节目做得更现代化, 观众才爱看。BDI公司所有的设计人员, 包括老总都是从新闻界出来的, 所有人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这种改变。

墨西哥国家电视台的新闻演播室, 里面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 包括后面有一个触摸屏幕, 还有大型的DLP背景大屏幕, 所有的灯箱一系列技术。这个演播室在设计当中的一个特点是很高, 所以BDI安排了一些摇臂的运动镜头的设计。

CCTV News北京演播室, 这个空间每天都要有不同的节目, BDI公司特别邀请专门做灯光设计的设计师配合做的。这个演播室大约170平米, 属于小型演播室。BDI不仅做几千平方米的演播室, 也做非常小的演播室。

CCTV驻外演播室都不是很大的空间, 但是BDI通过不同的技术让空间的灵活性提高, 包括后面的背投大的画面, 让节目更有灵活性。包括CCTV在墨西哥的演播室, 后面大的背景显示的是墨西哥城市的背景, 看起来非常有气势。

6月20号是上海东方卫视环球新闻演播室正式启用的日子。那里是我们最新安装的新闻中心, 也是我设计的。我在全球有很多的演播室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经验。欢迎大家到上海去参观。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篇4

近日, 大洋接连中标北京大学全媒体演播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全媒体演播室教学平台等项目, 助力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智慧化校园建设。

大洋即将为北京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建设的全媒体演播室系统, 将汲取当今主流电视媒体的先进发展理念, 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 充分利用全媒体内容聚合展现、前后景虚实结合、多屏融合、智能交互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打造多视角、多场景、多机位、多功能的演播室, 通过在线和离线包装结合的方案, 实现节目的实时在线包装, 完成校园电视台新闻、教学专业课程、专家讲坛等节目的录制, 更好地配合学校宣传, 满足全媒体教学实践需求。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篇5

1 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

1. 1 全媒体演播室以全媒体节目为服务对象

尽管大家都在尝试制作全媒体节目,但是对于什么是全媒体节目,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首先尝试从技术要求上来分析一下全媒体节目与传统电视节目的不同。

第一,全媒体节目是电视和互联网的组合传播。互联网传播以视音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移动客户端等为代表,技术上要实现多渠道导入和分发。

第二,全媒体节目的受众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和参与,技术上要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响应。

第三,全媒体节目是编导与用户共同创作的节目,节目进程在用户的参与下不断演变,呈现结果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测性,技术上要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极高的灵活性。

第四,全媒体节目与用户面对面接触,通过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来了解用户需求,并改变节目进程以满足用户需求。技术上要实现对用户信息的采集和大数据分析。

第五,全媒体节目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假设把某个全媒体节目看作一个节点,把不同的电视频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也看作一个个节点,这些相互关联的节点构成了一个传播网络。从传统的视角看,电视台主导的全媒体节目是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节点是它的传播渠道,向其导入和分发。而从新媒体视角看,如微信公众号,无论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否是专为某个全媒体节目所设立的,它都具备为多个全媒体节目导入和分发的能力,可以同时运营多个全媒体节目,自然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节点。这样,随着全媒体节目数量的增加,新媒体不断地加入,所形成的传播网络将提供无限多的变化组合,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中心,从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1]。

事实上,全媒体节目应该看做是由去中心化传播网络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节点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各个节点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中心节点不断变化,用户少的节点逐渐向用户多的节点聚集,使用户多的节点成为中心节点,从而改变导入和分发的方向。全媒体节目则随着去中心化传播网络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一旦转向从去中心化角度来理解全媒体节目,就必须超越仅仅以电视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未来的全媒体节目可以由传播网络中的任一中心节点主导,电视不再是唯一的中心,要保持中心地位必须靠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借助新媒体来保持电视台主导的全媒体节目的中心节点地位,是电视台迈向转型融合的意义所在。

演播室是和用户共同生产全媒体节目的场所,是直接为用户服务的场所,是把不同节点的工作内容汇集在一起的场所。演播室因此成为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关键环节,服务于传统电视节目的传统演播室要向服务于全媒体节目的全媒体演播室转型。

1. 2 全媒体演播室以用户思维为指导思想

互联网时代,电视受众由观众向用户转化。用户与观众的区别在于,观众只是电视节目的接收者,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被动地接受信息; 用户既是接收者,同时也是节目生产的参与者、协作者,不仅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节目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户的发声渠道无限扩大。如果把新媒体渠道看做是对用户声音的放大,那么,全媒体节目在电视频道的传播则是又一次放大,使用户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观众与观众之间是相对孤立的,用户与用户之间则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广泛联系。电视媒体要想直接接触到用户,也必须依靠社交媒体的协助。

对电视媒体而言,观众思维重在传达信息,用户思维则重在提供服务,以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数量和参与程度是衡量全媒体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以用户思维为指导思想,就是要将社交媒体引入全媒体演播室,直接与用户接触,让用户参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在演播室里第一时间对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对控制全媒体节目的进程至关重要。

1. 3 全媒体演播室以互动直播为主要形式

电视起源于直播状态,直播带给观众现场感,直播体现了电视的快速灵活,电视直播是影响力最大的传播渠道之一。

目前,电视台的内容创新被引进模式所主导,制播分离的制作公司在现象级高端内容制作领域已经取代了电视台的位置。同时也基本上脱离了直播的形式,然而,新媒体却在纷纷介入直播领域。

互动和直播是全媒体节目的内在要求。直播状态下的互动,用户实时参与,用户对节目进程的影响最直接。因此,直播的现场感与互动的实时参与感,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没有互动直播就无法体现全媒体节目的真正价值。

电视媒体要获得全媒体时代的主导权,必须以互动直播作为全媒体节目制作的主要形式,在演播室将全媒体互动与电视直播整合传播。

2 全媒体演播室的技术策略

基于上述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的变化,用户思维和互动直播的引入,需要重新制订符合全媒体演播室定位的技术策略。本文所讲的技术策略不是针对具体的技术手段层面,而是深入到技术手段背后技术运营机制层面。机制的变革必然导致手段的革新,手段的革新也会促进机制的变革。

2. 1 传统演播室技术策略存在的问题

传统演播室建设采用的是传统的技术研发模式,其步骤是调研、规划、实施。规划越周密、完整,过程越长。互联网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首先设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整的规划; 其次,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不可能做出完整的规划; 最后,周密规划的结果往往是实施后很长时间不再进行改善。因此,在全媒体环境下,采用传统的技术研发模式建设的演播室平台,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却无法发挥实效时,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大的损失在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这是机制僵化的问题。

为什么会无法发挥实效呢?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问题———电视台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平台建设依赖有限的广电行业供应商。这些平台,尤其是演播室平台,以广电专用的硬件为基础平台,在其上建立固定的应用平台,功能固化,平台不开放,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是紧密耦合的,合二为一。这样建立的平台都是所谓无差异化平台,一旦选择了某个系统,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都难以改变,应用平台更新升级相应的基础平台也要重建。这种被束缚的有限的应用,难以适应全媒体节目的开放的、快速灵活的、无限性的功能要求。这是平台固化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电视台必须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通过某种机制变革,改变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之间的关联度,把紧密耦合平台分解为松散耦合平台,使它们能够各自独立发展,充分释放应用平台的活力,并通过掌握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保证内容的独创性和用户粘性。

下面将分别探讨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技术策略。

2. 2 基础平台的技术策略———云计算与IP化

前文指出,全媒体节目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那么,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平台也应具备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节目内容传播的去中心化是社会层面的,技术服务平台的去中心化是物理层面的,这样形成的两个去中心化网络,后者是前者的技术支撑。

技术平台去中心化必须依靠广电技术IT化,广电IT化应以实现去中心化为目标。广电技术完成数字化以后,已经具备了部分IT特性,只是它不是开放式的,功能固化。要彻底解决广电IT化的问题,云计算和IP架构是构建基础平台的关键技术。这两项技术均将改变现行技术平台的核心架构。

云计算在IT行业应用已近十年,但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一方面,云计算平台是能够满足去中心化要求的基础平台。云计算服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不仅能够实现以任一渠道为中心的全媒体节目制作,而且在规模上能够完全满足电视台大量全媒体节目的制作需求。云计算平台是开放的平台,可以开发无限的应用服务,包括Iaa S、Paa S、Saa S等各个层级的服务,使电视台有能力构建自己独有的技术平台。

另一方面,与之前的无差异化技术平台不同,电视台在云计算平台建设上采用的策略将产生分化,表现在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选择上。尽管长期看云计算平台可以为电视台节省大量的费用,但是初期基础平台建设的投资还是非常大的,在巨大的投入面前,电视台基础平台的建设模式将产生分化,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电视台可以自建私有云平台,大多数的电视台将只能利用公有云平台维持运营。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电视台不同层次的需求。选择私有云,除了资金因素以外,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至少现阶段私有云的安全保障性要高于公有云。一旦条件具备,电视台拥有的私有云可以向公有云转化,电视台作为公有云提供商,向包括其他电视台在内的其他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未来可能出现若干个集内容供应商和云服务供应商于一身的大型传媒产业集团。

去中心化、广电IT化、云计算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问题———电视技术发展的问题。去中心化代表根本属性,广电IT化则是发展路径,云计算是实施方法。

云计算平台将是未来电视台全台性的技术基础平台,全媒体演播室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上的,而不是基于传统广电架构的。传统演播室系统将整体以全媒体应用平台的形态与云计算平台结合在一起。演播室技术平台要想与云计算平台无缝结合,就必须转向构建IP架构。相比其他的技术平台,演播室系统的IP化程度最低,向云计算的迁移也将耗时最长、过程最复杂。而开启IP化的进程,仍然有赖于传统广电供应商的转型[2]。

与以往的技术更新换代不同,向云计算平台的迁移不能当做是一次就完成的彻底革新,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转移和演变的进程。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云计算平台只是基础平台,仅仅为全媒体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如何真正满足全媒体服务的灵活性还要依靠应用平台的开发。

2. 3 应用平台的技术策略———敏捷服务

2. 3. 1 传统演播室应用平台的清晰度之路

传统演播室系统的应用平台是基于清晰度指标的,经过了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朝着4K乃至8K超高清方向发展。传统电视技术一直是沿着清晰度这条主线独立地、稳步地发展,特别是4K超高清为电视行业筑起了一道高高的技术壁垒。然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技术的发展格局。新媒体通过互动参与,轻而易举地绕过了清晰度的限制,把应用平台的功能范围扩展到无限,大量与互联网新媒体相关的应用被引入演播室系统,如社交媒体平台、大数据平台等,从而开启了演播室应用平台的变革进程。

2. 3. 2 全媒体应用平台的敏捷服务之路

敏捷服务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机制的运营机制。它借用了软件行业“敏捷开发”的概念,“敏捷”的含义是小而快速,凸显其灵活性。面对不确定性,敏捷服务通过“小”投入来明确未来的方向,寻找到自己的优势。这里的“小”是相对于整体实力而言,有的几十万是小投入,有的几百万是小投入,有的几千万甚至上亿也是小投入。以互动为特征的全媒体节目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因此也要求以全媒体节目为服务对象的全媒体演播室应用平台能够满足其灵活性要求,并通过敏捷团队试错来实现[3]。

在全媒体技术敏捷团队中,不但包括传统的广电视音频技术人员,即提供清晰度应用服务的技术人员,而且更要包括在云计算平台上从事Saa S服务开发的技术人员,即提供新媒体应用服务的技术人员。有了这样的敏捷团队,电视台与供应商的合作才不再是购买现成的产品,才能共同开发自己独有的产品和服务。

敏捷服务只有在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变成松耦合后才能实现,在传统的紧耦合的电视技术平台上是无法实现的。

敏捷服务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先发和试错,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建立敏捷团队和初步可行的应用平台; 第二步是转型,确立自己的独有技术并保持优势。没有第一步的试错就无法确定转型的需求,以及朝哪里转型。而第二步没跟上,千方百计取得的先发就会半途而废。敏捷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转型,一旦全媒体节目获得了先发,就要马上开始转型升级,依托云计算基础平台打造自己的新媒体渠道,特别是建立与用户捆绑的应用,确立优势地位,保证不被模仿。

敏捷服务是新媒体常用的运作模式,但在电视领域还很陌生。为人熟知的节目的制播分离和技术的定制开发,虽然看上去与敏捷服务有些相似,但是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制播分离和定制开发,电视台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核心人员和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敏捷团队,也就无法实现第二步的转型,无法最终确立优势,很容易陷入无差异化竞争。

如何建立敏捷团队以及如何打造敏捷团队的执行力是演播室技术团队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2. 4 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现状

在基础平台建设上,近两年来,私有云平台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的云计算供应商均是由原来广电非编网络厂商转型而来的,还是按照传统电视的技术策略来做的一种定制开发模式,并没有给应用平台开发预留多少空间。同时期,传统广电设备IP化由于标准问题并没有大规模展开。

在应用平台建设上,以互动系统为例,互动的形式和技术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独立的系统,借助现有演播室平台作为其基础平台,“嫁接”一个已开发好的互动平台,并借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推出全媒体节目。也有一些像天脉聚源互动系统那样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用户体验的基于云计算的系统,但是因为演播室不是基于云平台的,它与演播室的连接依然是嫁接式的。因此,对全媒体演播室而言,采用这些走捷径的方式制作出的节目并不会给电视台带来真正的价值,只有根据节目需求、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启动敏捷服务,将这种“嫁接”的平台改造成自己独有的平台,将社交媒体的用户变成真正自己的用户,才能实现真正对电视台有价值的全媒体电视节目。否则就将沦为新媒体的推广工具,要知道它们也是以成为中心节点为目标的。

无论怎样,在全媒体时代,各个电视台都在寻找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无差异化技术平台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演播室而言,一场变革已经开启,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小结

媒体融合的变革最初是由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引发的,当媒体融合进入电视领域以后,变革将由内容引领。传统电视技术本身并不落后,但是传统电视提供的内容与内容提供的方式却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必将引发电视媒体内部的变革去适应新的变化。媒体融合不是电视媒体向新媒体的延伸,更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换代,它是机制和策略的变革。

在演播室高清化改造方兴未艾之时,全媒体演播室时代已悄然来临。它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以IP化的传统演播室与其他互联网服务为应用平台,共同实现全媒体节目制作。

在电视媒体全力推进媒体融合的转型期,在探索新的电视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在今后演播室全媒体化进程中,希望本文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格雷.互联网思维的企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王亚明.电视中心基础架构IP化[J].世界广播电视,2015,29(4):34-49.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篇6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大量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针对同一主题的多信息渠道繁杂多样。为了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互动特性,提高节目收视率,越来越多的频道、频率将节目模式与互联网社区应用相结合,使得广泛受众能通过互联网渠道参与到节目中来,从而增强了节目的收视率以及节目品牌在网民间的推广和传播。

二传统广播电视互联网应用

传统模式下的广播电视机构对素材的采编,局限于单向电视推送模式,无法对电视观众产生粘性。信息的通知和内容的提交采用电话、短信和邮件等方式;这些传统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海量信息采编和节目制作的需求。

三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的创新背景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导致了互动是全新演播室的节目形态的突破方向,而低成本、大容量、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信息高效双向传输互联网技术,必然要改变我们在传统单向电视基础上形成的节目形态,最大的变化就是视频节目的互动化。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和视频识别技术加上链接技术构成了节目与观众互动的窗口,而手机的触屏技术将捅破这扇窗户的最后一层窗纸,形成受众与节目主创人员间的即时互动。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的深度互动全面展开,一个马戏团式的“收视场”得以形成。全球各地的观众将如同在马戏团的大棚里,彼此之间,与台上的演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叫好、起哄。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建设一个互动管理平台,为各栏目组制作打开一条互联网应用与电视及广播播出之间的双向通道,从而提高互动节目制作的效率;同时通过全媒体互动平台与文稿、非编、媒资、大屏实现对接,进一步打造演播室全媒体互动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

四全媒体形式下电视节目制作的新需求

每隔10年都会有一个关键词可以概括:80年代是个人电脑、90年代是互联网.00年代是移动终端、10年代或许就是融合;融合在笔者看来就是建立在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终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一种设备和网络来传输各类信息,并由此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交换和互联。

因此在当今全媒体形式下电视节目制作理念、制作流程以及管理流程都将改变。制作理念趋于多元化: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制作流程从单一化(电视)到多元化(各种媒体);从单向化(广播)到双向化(互动);从分离式制作到一体化制作:从单一制作素材到多信息制作处理;管理流程也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和业务管理体系。

无论全媒体形式下电视节目的制作变得如何多元化,都需要技术层面的先行和支撑。比如新的制作手段之一的AR虚拟叠加增强技术、图像搜索技术、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技术、无人驾驶航拍技术,再比如内容管理手段的云技术,包括数据云、信息云、存储云等等,都是技术先行后来丰满节目制作的范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建立起新的内容制作系统、内容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

五全媒体环境下演播室应用系统拓扑

互动管理平台将具备以下功能:

●演播室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内容直接导入演播室图文系统,平台内容直接导入演播室文稿系统;

●内容实时进入演播室播出:高效导入演播室,高效同步到互联网,如微博,APP等;

●互动管理平台完成海量信息的整合,信息的筛选,素材内容加工(视频,音频),多终端输出(大屏、SDI、移动终端)。

六全媒体演播室业务流程

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是互联网与演播室两者之间的双向连接通道。图3为应用系统平面数据流程示意图。

首先将手机互动内容、微博数据、视频数据、RSS数据等互联网数据一并抓取到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平台。

互动管理平台发布的统一接口数据能被各大图文包装系统兼容,包括傲威、vizrt、avid等等;此外还可兼容各类触摸大屏,并将所有发布的数据在大屏中显示。

主持人可以通过在大屏的任意位置进行互动点评,再发送到指定平台,其中包括微博和移动终端等。

七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功能

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就是来解决节目制作过程中、演播室播出过程中互动资源匮乏问题的一代产品。它的核心设计模式是“多路进”和“多路出”。

1.多源信息输入

“多路”涵盖了移动终端的实时数据、各自台内的媒资素材、以及互联网的所有互动都能被实时汇聚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中,包括微信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微博的关注、@、评论、话题;优酷等网站的各类视频素材等等。解决了以前节目制作团队通过电话预录音、短信筛选难、网络海搜无果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2.信息整合

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能将这些信息汇聚在一个平台上,并能通过灵活的具有广电行业特色的三审制度的用户管理体系,来统一管理这些不同来源的素材。同时系统具有强大的安全性,在外网和内网中设置了USB安全机制,直接将网络病毒过滤在外网,还通过包头的解析技术让文件病毒也无处藏身。

3.信息播出

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可以灵活配置将筛选好的素材提供多路媒介,包括图文包装系统、文稿系统、视频制作深加工系统,或者大屏触摸系统所见即所得。根据不同栏目形式和景别,可以选用不同的互动解决方式。

4.互动

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能汇聚各类APP应用的互动信息,比如演播室内容与移动终端用户的全互动,直播/点播观看,实时播出内容截屏、分享微博,节目提醒,用户投票、评论、签到实时同步,与演播室互动,上传功能丰富内容源等互动。

八应用案例

1.体育比赛

主持人在演播室的大屏幕上分析比赛的战术,他可以进行截屏并把分析结果分享到微博上,获得博友回复,并把博友的精彩回复在节目中进行实时反馈,从而实现了演播室到互联网再到演播室的双向互联互通。

2.财经播出

主持人可以在节目播出前或节目播出之中,对本期节目的内容发布投票预告,系统在随后的节目播出中会在后台实时获取投票信息,最后会在节目播出结束前推送到大屏展示投票结果。

3.演唱会播出

演唱会中电视台机位镜头是有数的,不能无限增加,但很多精彩瞬间往往都是无意间拍摄到的,现场的热心观众可以将自己录制的现场画面上传到系统平台之上,经过系统的筛选整合发布在栏目的网络平台上,这样更多的观众就可以在平台上欣赏到更多演唱会的精彩瞬间,有别于转播画面的其他角度的演唱会画面。

4.直播节目

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主持人随时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抽奖,图片,视频等方式与现场的以及非现场的观众进行互动,主持人或导播也可以使用iPad等平板设备操作演播室大屏进行展示。

九总结

各大电视台需要建设一个互动管理平台,为各频道频率的节目制作打开一条互联网应用至电视及广播播出之间的双向通道,从而提高互动节目制作的效率、丰富节目制作模式、拉近受众与节目制作团队的距离;同时通过全媒体互动平台与文稿、非编、媒资、大屏实现对接,进一步打造各电视台演播室全媒体互动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

摘要:分析了全媒体形式下电视节目制作的新需求,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的创新背景,介绍了全媒体演播室应用系统的拓扑结构、业务流程、功能及应用案例。

全媒体交互演播室 篇7

1 全媒体概念

全媒体概念自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手段也得到了极大进步。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之间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全媒体的概念虽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统一共识,但是确在传播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中所阐述的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且通过文字、声像以及通信等传播手段进行传输的传播形态[2]。应用了全媒体的演播室则为全媒体演播室。

2 全媒体演播室的结构特点

从现有的全媒体演播室的结构特点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多渠道采集,能够进行专业资源的统一加工;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全方位业务系统支持与多渠道资源增值的应用等。通过全媒体演播室的结构可以实现直播信号与外部设备连线信号能够交互的切换;可以实现微博、微信以及短信等诸多互联网平台的互动;还可以实现在线包装系统以及图文点评系统等能够进行实时的联动等[3];除此以外,还可以实现手机直播与多屏发布互动。全媒体演播室通过全媒体技术与资源的应用,在结构上实现了全媒体资源的共享,完成了高清直播演播室集群的构建,通过全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高清演播室舞美灯光的全景式设计,虚拟前景等技术的植入使全媒体内容能够实现实时接入、多视窗显示、立体化信息发布。

为了能够实现多屏融合与智能播出,全媒体演播室在结构上应用了智能视景播出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屏幕内容,还能提供各类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进而可以满足不同节目的不同使用需求。全媒体演播室从满足演播室所需要的互动效果等层面出发,在结构上设计了包括手机控制接口以及触控控制接口等在内的丰富的控制接口,进而有效地提升了全媒体演播室的互动性与新颖性。除此以外,全媒体演播室还在结构上实现了演播室群系统应急备份一键切换。值得强调的是,伴随着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演播室在结构上也在不断优化。

3 全媒体演播室的发展趋势

从全媒体演播室的结构特点出发,结合现有的计算机应用以及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演播室的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如下。

3.1 全媒体演播室业务模式发展趋势

全媒体演播室结构特点决定了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应用,从业务模式发展趋势的层面来看,全媒体演播室必然会在业务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互联网技术与电信技术,通过各类业务平台、各类传输网络、各类终端、各类屏幕以及各类应用进行融合的生产运营。进而从根本上进一步优化自身结构。

3.2 全媒体演播室加强大数据的利用

全媒体演播室在结构上需要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技术平台体系结构、功能逻辑、系统构成、应用架构和工艺流程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需要新的理念与技术支撑全媒体运营。未来的全媒体演播室会不断提高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大数据可以实现受众意见、受众态度以及受众情感等本来难以捉摸的内容的数据化,进而进一步有效地满足受众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4 结语

全媒体中的“全”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以及卫星通讯在内的不同种类的传播工具,其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诸多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同时,全媒体还可以针对受众所具有的不同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媒体形式与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和最佳传播效果。全媒体自身所具有上述优势决定了其在结构特点上的特殊性[4]。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演播室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发展趋势必然会处在动态的变化中,因而有必要不断深入研究全媒体演播室的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而推动全媒体演播室的应用水平发展。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演播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全媒体概念、全媒体演播室的结构特点以及全媒体演播室的发展趋势等层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推动我国全媒体演播室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媒体演播室,结构特点,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武智.IP时代的全媒体演播室[J].现代电视技术,2015(7).

[2]梁劲松.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智能显控系统设计及应用[J].电视技术,2015(14).

[3]梁骥.数字化虚拟演播室技术分析与研究[J].电声技术,2013(7).

上一篇:数字电影放映下一篇:农村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