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成语故事(共12篇)
听成语故事 篇1
你这是怎么了?你好像还是不想出门, 就跟昨天一样。我说好了要带你到山顶的树林里去的。那是你最喜欢去的地方啊。告诉我, 你这是怎么了?你的表情就跟昨天一样。你是想我继续讲那个故事吗?我真的不想再讲了。我昨天就不应该讲那么多。那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我一开始就警告过你。可我为什么又接着跟你讲了那么多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昨天讲的那些其实还不难懂。你还记得吗?你好像还记得。
是的, 我是从我们的相遇讲起的。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 在市中心最大的商场从二层到三层的扶梯上。我上行, 她下行。突然, 我注意到了她, 她也注意到了我。我们的目光像闪电一样缠在一起。就一秒钟。一秒钟就够了。一秒钟就足够了。那是需要我用一生来回报的一秒钟。
我成了她的俘虏。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一秒钟。一秒钟就足够了。那是真正的“闪电战”。她长得一点都不漂亮, 但是她的目光里透出了一种特别的气质。我至今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定义那种气质。也许可以说是“柔弱的冷漠”?在那之前, 我一直觉得冷漠是世界上最强硬的情感, 可她的冷漠柔弱得令我痴迷。她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她好像是一个梦或者一个谜。这个谜, 闪电般地迷住了我, 完全迷住了我。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引起她的注意。她完全是在我注意到她的同时注意到了我。那是互动的一秒钟, 交融的一秒钟。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说, 它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在回头盯着她的背影的时候, 我肯定那互动和交融的一秒钟, 永远也不会与我们的生活分离了。她没有回头。但是, 她将脸侧过来了一点。她将背影升级成了侧影。我知道, 她在用余光延续刚才的互动和交融。
你想起来了吗?她在人群中的消失并没有令我失落, 因为我预感我们的相遇并没有结束。你想起来了吗?我的预感很快就得到了证实。那一天的傍晚, 我刚走进住处附近的那家快餐厅, 目光就被强烈地吸向了最角落里的那张桌子。她坐在那里, 柔弱又冷漠。她显然已经吃完。她好像正在等人。她好像正在等我。她特别的气质完全改变了快餐店的气味和气氛。它好像突然变成了令人心惊肉跳的情场。更准确地说, 它是突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战场。我稍稍迟疑了一下, 突然, 又有重新穿上了军装的感觉。一场新的战争即将开始了。这不是常规的战争:因为我射向“敌人”的将不是子弹而是词语。因为我的词语必须命中却不能致伤, 更不能致命。我的目标仍然是“占领”, 但不是占领我的“敌人”占领的地方, 而是占领我的“敌人”……这是更需要讲究战略和战术的战争。
你应该还记得我接下来讲的那些吧?
是的, 我没有走向柜台, 而是直接走上了前线。我在她的对面坐下。她有点脸红, 却并没有不安或者反感。我提起我们中午在市中心那家商场扶梯上的相遇。“我们?”她做出吃惊的样子说, “没有印象。”我说她“做”出吃惊的样子, 是因为我肯定她是在撒谎。这谎言远比真话重要。它暗示的是机会。我抓住了这关键的战机, 与她交谈起来。我首先主动暴露自己, 这当然是为了诱敌深入。我告诉她我就住在附近, 这家快餐厅就像是我的食堂。而她说她是第一次从这里路过, 当然也是第一次走进这家快餐厅。接着, 我谈起了我的工作和爱好, 我相信它们有利于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我的战术非常成功。她很快也开始提供对称的信息。她说她在图书馆的采编室工作。工作意义虽然不大, 却很安稳。她说她喜欢安稳的生活。我们的交谈直到最后才遇到一点惊险。
在她突然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 我匆匆忙忙在一块餐巾纸上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这当然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她也做出对称的反应。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同一天在两个不同地方相遇, 这不只是机遇, 我严肃地说, 这是“缘分”。我没有想到这个词火力过猛。她显然是受惊了。她看上去好像连我的电话号码都不想要。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扔在旁边桌面上的那张报纸为我解了围。我借用那条醒目的标题, 说留下电话号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她的反应说明她有起码的幽默感。
这些都是我昨天已经跟你讲过的。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个电话号码。在她离开快餐厅50分钟之后, 我用它发起了第一次强攻。接通信号响了很久她才接起电话。我开诚布公, 承认中午与她擦肩而过的瞬间就成了她的俘虏。她没有放下电话, 也没有开口说话。我用同样猛烈的火力发起了第二次强攻。她还是没有说话, 也没有放下电话。
在拨打电话之前, 我反复设想过她对我第一次电话的反应, 同时也反复设计过对她的各种可能反应的反应。我设想过刚听到我的表白, 她就立刻挂断了电话。我会将这种反应当成是进展, 而不是终结。我会再拨通那个号码, 不停地拨, 直到她终于接起, 并且开口说话;我也设想过还没有等我表白完毕, 她就破口大骂, 骂我无聊, 骂我无耻。我同样会将这当成是进展。我会耐心地等她骂完, 然后不停地表白, 直到她变得心平气和;我还设想过在听完我的表白之后, 她会语重心长地规劝我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反应也会被我当成是进展。我会乘胜前进, 直到她停止对我的规劝……
但是, 她既不说话也不放下电话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可能就是她的“特别”之处吧。我担心这就是终结。我有点不知所措。正面强攻的战术显然已经失败, 我应该迂回包抄, 甚至以退为进。对不起, 我说, 我不应该冒昧地给她打电话, 更不应该这样露骨地表白对她的好感。我的后退立刻招来她的进攻。真没有想到, 这新的战术会如此奏效。是啊, 她说, 这样的行为绝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你听出来了吗?她这是在引用我50分钟前说过的话啊!这哪里是进攻, 这分明已经是就范!我为自己的首战告捷激动得彻夜难眠。
你还记得我昨天讲的这些吗?接下来的是一场持久战:长达11个月的持久战。在这段时间里, 我谨小慎微, 忍辱负重, 随机应变。我明明不喜欢吃甜食, 因为她喜欢吃, 我就说我也喜欢吃, 而且跟着她大口大口地吃;我特别喜欢看NBA, 因她不喜欢看, 我就说我也不喜欢看, 而且一场都没有看。我为自己纯真的感情说过无数的假话谎话疯话蠢话。她终于情窦渐开。从第一次强攻之后的第152天起, 她不再拒绝我在马路上拉着她的手。而那之后的第79天, 我想抱她的诉求终于获得恩准。又过了41天, 当我在潮湿的夜色中抱紧她的时候, 她不再将脸埋在我的胸口, 而是抬起来仰视着我。那种仰视令我的身心瑟瑟发抖。我尝试着将嘴唇贴近她的嘴唇。她没有将脸侧向一边。那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亲吻。它让我顿时感到了激情的膨胀。
就在那天晚上, 我第一次梦见了我们的肉搏。我曾经在前线经历过三次肉搏。那是真实的战争中最真实和最残酷的部分。那是“你死我活”的二律背反。而出现在我梦中的肉搏就像是一场美梦。我们好像是在空中翻转, 因为我们身体的下方没有任何的支撑。可我们却并没有悬空的感觉。我们各自的身体成了彼此依附的大地。我们与这温情的新大陆一起旋转和升华。我们的肉搏是充满辩证色彩的双赢。
你还记得吗?我昨天一直讲到了这里。我知道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却还是不停地讲, 一直讲到了这里, 一直讲过了这里。
我们的肉搏在一阵放电般的痉挛中结束。那已经是凌晨2点50分。我被那畅快的感觉惊醒了。我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她的电话。我想正式向她求婚。我想天一亮就去登记。她几乎是立刻就接起了我的电话。
我当然好奇她为什么还没有睡觉。她的回答更让我感觉神奇。她说她“知道”我会来电话。这怎么可能!我不敢相信。我不相信她能够感觉我们在梦中像光线和气流一样的翻转。她没有提到我的梦, 她提到的是我们在扶梯上的相遇。她说那一秒钟是我们相距最近的时刻, 后来她觉得我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如此“特别”的想法。我当然也崇拜那神谕般的最初一秒钟。但是我觉得后来我们更是在不断地走近, 总有一天, 我们会像在我刚才的梦中那样难舍难分。我们结婚吧!我怀着最神圣的虔诚恳求说。
她的沉默令我不知所措。我更没有想到, 在那么长的沉默之后, 她会用我冷漠又柔弱的声音说“不行”。我当然不会将这也看成是进展。“为什么?”我恐慌地问。她的回答让我感觉有点无聊。她说她是残疾人。我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开这样的玩笑。她说这不是玩笑。她说她不完美。我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她说没有人像她那样不完美。她说她的身体有缺陷。“怎么我不知道?”我有点不耐烦地说。她的回应很冷漠, “因为你不知道。”她说。她说这是真的, 她是有缺陷的人。我当然不可能相信她。但是, 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她为什么不用一个讲得通的理由来拒绝我?
我没有想到接踵而至的竟是她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述。“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她说。我不喜欢这种乏味的开始。接着, 她提到了许多毫无关联的人事和场景。在我就快承受不了的时候, 她突然将我带进了她的家庭。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我提起她的家庭。她对她家庭的回避曾经也被我当成是她的“特别”之处。她的讲述躲躲闪闪, 含糊其词。她好像是故意不让我听懂。而且她吐字的速度极快, 显然是不想给我留下任何反应的空隙。
她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一直讲到晨曦透进了我的窗帘。直到这时候, 直到她突然挂断电话之前, 所有那些听起来毫无关联的细节才突然联在了一起。我至今也不相信从她烟雾缭绕的讲述里浮现出来的最后的场面。但是, 我听懂了……是的, 那时她刚满13岁。是的, 当时她正在家里的卫生间里沐浴。是的, 他闯了进来。是的, 他闯了进去……是的, 我听懂了这个我至今也不相信的结局。
我昨天一直讲到了这里。你还记得吗?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我真的不想再讲下去了。
我至今也不相信故事的结局, 更不相信那样的事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或者说, 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听懂了却不相信, 这种矛盾的状态改变了战争的节奏和性质。我即将到手的俘虏逃走了。她突然挂断了电话。而我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躺了几乎整整一天, 就像一名阵亡的士兵。但是, 我的大脑不仅没有死亡, 反而异常活跃。我疯狂地想象着那个最后的场面, 所有那些毫无关联的人事和场景都历历在目, 它们像带着身体污垢的洗澡水一样汇入了结局的阴沟。
是最初的那一秒钟救了我。在夜幕降临之际, 那一秒钟的神圣感觉突然重现在我的心灵中。整整一天野蛮的想象被迅速击溃了。我开始接受她的“残疾”, 开始理解她的“缺陷”。我开始觉得正是她的“残疾”和“缺陷”造就了她的特别。生活对她的伤害猛烈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发誓我要用一生来爱她, 就像我在最初的那一秒钟感觉的那样。这崇高的爱促使我再次拨通了她的电话。但是她没有接。我不停地拨, 一直拨到了第二天。她还是没有接。这是自从我对她发起第一次强攻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我突然有不祥的感觉:她说我“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会不会就是她绝望地留下的遗言?我迅速坐了起来。我必须找到她, 将她从绝境中拉回来。
就在我刚准备锁门的时候, 电话响了。我冲进房间, 冲动地拿起话筒。我知道是她, 尽管她没有说话。“我爱你!”我对着话筒说, “我们马上结婚吧。”不知道等了多长的时间, 我才听到了她的反应。“你真的不在乎吗?”她用我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不在乎什么?”我故意用问题来回答她的提问, 似乎是在炫耀我的毫不在乎。一个星期之后, 我们手拉着手从设在市中心那家商场顶层的婚姻登记处走了出来。
我明明知道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为什么还要接着讲呢?你看你这么使劲地摇着尾巴, 你真的急着想知道接着发生的事情吗?她可没有你这么着急。
她那天没有与我一起过夜。她说要等到正式的结婚仪式之后。她说那是她的原则。
我们正式的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她没有通知任何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也没有通知我家里的任何人。我们只邀请了几位要好的朋友过来。在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吃过晚饭之后, 朋友们按照惯例到我们简朴的新房去闹了一阵。但是不到11点钟, 他们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最后离开的是她最好的朋友。当她送她下楼的时候, 我迫不及待地脱去了外衣, 迫不及待地将堆放在床上的礼物都移到了沙发上。我站在门边等她, 我的身体已经忍无可忍了。她刚推开门, 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她抱了起来。我将她抱到床上, 迅速剥去了她的衣服。在高潮到来的时刻, 她用颤抖的声音不断感叹她的“幸福”。那颤抖和感叹带给了我极度的虚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即将降临的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和平。
我们躺在床上情意绵绵地交谈了一阵。然后, 她坐了起来。她说她想去冲洗一下。我在她走进卫生间之后, 闭上眼睛, 想好好回味一下刚才那登峰造极的虚荣。没想到这时候黑暗突然从天而降:从卫生间里传出的水流声竟突然变成了尖利的噪音, 如带齿的匕首。它刺穿了我所有的内脏。我闻到了来自身体内部的浓烈的血腥味:那是遗憾?那是恐惧?那是绝望?我马上就清楚了:那是对“不完美”的遗憾、恐惧和绝望;那是对“不再能”完美的遗憾、恐惧和绝望。那时她刚满13岁, 那充满童贞的沐浴却变成邪恶的诱惑, 却诱惑了那个最不应该被她诱惑的人……这生活中的黑暗将我带进了黑暗的生活。我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恐惧。我绝望地想, 在标志着开始的那一秒钟之前20年, 一切其实就都已经结束了。我的身体因为这遗憾、恐惧和绝望而剧烈地疼痛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听到了那温情的喊声, 这疼痛也许会慢慢平息, 我也许还有可能重见光明。但是, 我听到了她温情的喊声。“你不来冲一下吗?”她喊道, “你出了那么多的汗。”这是她从那一秒钟以来向我发出的最亲密的邀请。
她的邀请将我剧烈的疼痛转化成了怒不可遏的岩浆。我粗暴地冲进卫生间, 粗暴地将她抱起来, 粗暴地闯进了她的身体。她对我的粗暴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她用完全的驯服回报我的粗暴。她的惊叹不仅没有给我带来虚荣, 反而加深了身体的疼痛。我很清楚, 这“更好”的一次已经不是征服, 而只是被征服者邪恶的反叛。遗憾、恐惧和绝望重新占领了我的身体。伴随着这更深的疼痛, 那个最野蛮的要求出现在我的头脑中:我要“最上次”, 我要“第一次”, 我要, 我要……这时候, 我意识到身体剧烈的疼痛永远也不可能平息了。和平没有降临:我从一场战争直接走进了另一场战争。
那一次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次。从第二天开始, 她不再是我做爱的伙伴, 而沦为了我作案的对象。我不记得往她的脸上和身上吐过多少痰。我不记得多少次揪着她的头发将她的头往墙上或者桌面上撞。她额头上的那道刀疤是我的罪证。她后背上的那块烫伤见证的也是我的疯狂。在真实的战争中, 我从没有虐待过俘虏。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虐待自己最柔弱的俘虏。
所有留在她身体上的新伤丝毫没有减轻我身体内部剧烈的疼痛。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同样也是受害者。我受信息之害。我受诚实之害。为什么要让我“知道”那么多?为什么要跟我讲我“肯定听不懂的故事”?那些本来与我无关的“事实”, 因为我的“知道”而变成了我终生无法摆脱的“现实”。她为什么要用信息的病毒将生活中的黑暗扩散到我的身上?爱是生命中最大的虚荣。它需要激情的放纵, 而不是事实的约束。我对她的爱, 起源于与她在扶梯上的相遇, 它与20年前那个兽性的黄昏无关。
我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将近七个月。如果不是因为那位邻居, 它或许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因为她不想张扬她正在遭受的虐待。那位邻居报警之后, “家庭暴力”不仅引起了法律的关注, 还成了媒体上的话题。除了三次警方的调查, 我们还被迫接受过一次报纸的采访。在调查和采访中, 她关于“情节”的说法远没有那位邻居报告的那么严重。我当然完全接受受害者本人的陈述。而警察和记者追问暴力起因的时候, 我始终都保持沉默。我还记得那位年轻记者对我投来的那种鄙视的目光。他当然不可能看到他的追问在我头脑中激起的水花。我疯狂地注视着在那水花里沐浴的身体, 那没有“缺陷”的身体。我的沉默差点就变成了我的爆发。
因为她与事实相悖的陈述, 我被免予起诉。当然, 我们的婚姻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离婚的过程一直进行得十分顺利, 可是最后的分手却意外地成了不欢而散。我完全没有想到她最后会突然说出那样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会在乎的。”她说。在我听来, 这不是柔弱的懊悔, 而是冷漠的责备。我气急败坏地走开了。走了几步之后, 我突然回过头来, 对着她已经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吼叫着说:“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我知道?”
我没有留下犯罪记录, 却留下了恶劣的名声以及那些看得见的伤痕和看不见的伤痛。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离开那个国家的原因。这当然也成全了我们的“缘分”。我们在一起生活快五年了吧。你都已经七岁了。换算过来, 差不多都相当于我的年纪了。在这样的年纪, 你还有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这是你的福气。我也不想听懂。我也想听不懂。可是我还要等很久, 等到已经完全没有记忆的时候, 才会有你这样的福气。好了, 不说了。我说好了要带你到山顶的树林里去。我昨天就跟你讲过, 大自然里没有你听不懂的故事, 你还记得吗?
这是怎么了?你好像还是不想去。你怎么了?你怎么突然变得不像是你了?你好像被雨淋湿了一样。你这是想干什么?你不要这样。你不要舔我的脸……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都怪你, 你知道吗?都怪你一定要听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你不要再舔了, 我一会儿就好了。你好好坐着吧。让我给你讲完吧, 讲完我就好了。
从那“不欢而散”之后, 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我听说她后来跟一个很体贴她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不清楚那个人是不在乎还是不知道那个故事的结局, 那个我至今也不相信的结局。我听说他们还领养了一个小女孩。我听说他们生活得很幸福。
听成语故事 篇2
2.有个名叫郭翰的人,夏天的一个晚上睡在庭院里。他仰望上空,只见一轮明月悬在朵朵漂浮的白云之中。突然,一朵浮云化为一位仙女,从天空中飘落而下。
郭翰以为是在梦中,但顷刻之间那仙女已到自己眼前,分明是事实。于是慌忙起身,向仙女施礼到:“请问仙姑从何处来到人间?”
仙女柔声说道:“我是天上的织女。”
郭翰仔细打量织女的衣服,不知它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特别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她穿的这身衣服竟然没有衣缝,不禁非常奇怪,便问:“请问织女,您穿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
织女笑了笑回答说:“我穿的是天衣,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起来的,自然没有衣缝。”
X3.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于是他先把自己的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码。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码忘在家里了。他来到集市上,找到买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忽然想起量好的尺码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尺码忘在家里了,等回家把尺码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的跑回家,拿了尺码,又跑到集市。这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子呢?”
郑国人却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
X 4.建宁远嫁云南的途中,与赐婚使韦小宝发生了苟且之事,并以此要胁小宝杀掉吴应熊,小宝推脱。于是建宁隔窗大叫“非礼啊”,此时护卫张康年与另外一个人正经过,明明听到了,却当作没有看到,装什么事都没有就走了过去,还说今晚月色迷人......5.古时候有个县令将儿子文理不通的文章给祝枝山看,应要他题词。祝枝山无奈,只得提笔。县令一看,是两句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旁边写到:“ 打二成语 ”。看的人七嘴八舌地奉承道:“上一句是有声有色,指公子文章精彩;下一句是青云直上,指公子前途无量。”说得县令乐不可支。祝枝山在一旁听得笑了起来:“谜底我已写在令郎大作的右下角了。”说罢,杨长而去。县令急忙仔细寻看,果然发现右下角有行小字,一看,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6.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7.在一次猜谜晚会上,主持人设计了一条哑谜。
桌子上摆设着一座山水盆景,盆景里假山上放着一只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的绸老虎。
主持人要求猜谜人通过两个无声动作,表示两个成语。猜中者以这个玩具相赠。
好久竟然没一人猜中
又过了一会,一个聪明的小学生走去,拿起了小老虎,放到了桌上;
然后看了一会放回原处就走了。
主持人高兴的追上小孩,把礼品送给了他。请根据这个故事猜两个成语。
8.小燕子、五阿哥、紫薇和尔康出去郊游,来到一个园子前,透过隔窗望进去,桃红柳绿,煞是好看,于是大家就想进去玩。但是看门的只肯让五阿哥和尔康进去,小燕子和紫薇好说歹说,就是被挡在门外。
9.有一位妈妈生了个儿子给他起名叫大白,过几年又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小白,等小白长大了她忽然觉得小白跟大白太象了,简直一模一样,然后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个成语,妈妈说了什么?
10.春秋战国>看故事猜成语
第一次 1.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正在田里耕地,忽然看到一只兔子从田间疾奔过去,碰在一个树桩上撞死了。于是这个人立即跑过去,把兔子捡了起来。他心里非常高兴,在回家的路上想,这真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从此以后,他就放下手里的活儿不干了,专门在那个树桩旁等待着,希望能够再得到碰死的兔子,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不但一只兔子也没有得到,而且连田地里的庄稼也耽误了。后来,人们用“XXXX”来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而不知道变通,也用来嘲笑那些不分时间、地点、条件,而墨守陈规办事,招致失败的经验主义者。
2.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齐国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用他做秦国的相国,于是预约孟尝君到咸阳会面。秦国原来的相国非常嫉妒,于是就在秦王面前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可是孟尝君是个好义之士,甚至墨守成规的秦王的弟弟泾阳君也成了他的至交。泾阳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把它告诉了孟尝君,还要他以重礼贿赂秦王的爱妃燕姬,让他请求秦王释放孟尝君回国。燕姬答应帮忙,但提出要一件与孟尝君送给秦王一样的白狐皮袍子,孟尝君无法弄到同样的袍子。这时有一位食客自愿为他解忧,这位食客有会学狗叫的本领,当夜潜入秦宫的衣库,装着狗叫的声音,混过了看守人员的耳目,顺利地把那件白狐皮袍子偷了出来,送给了燕姬。后来秦王果然答应释放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赶紧离开咸阳,他担心秦王一旦后悔,到时候他再也离不开秦国了。可是跑到函谷关时,鸡还没叫,按照秦国法律,不到鸡叫的时候,关门不能打开。正巧孟尝君有个门客会学鸡叫,于是他学起鸡叫来,引得所有的鸡都叫起来。守关的士兵听到鸡叫,认为开关的时间到了,便开门让孟尝君一行走了。不出所料,秦王知道孟尝君逃走了,赶紧派人去追,等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他们早已走了。后来,人们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不正当的小伎俩称作“鸡鸣狗盗”,也把使用这种小伎俩的人称作“XXXXX”。
3.源于《左传.僖公九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齐桓公建立霸业后,为了重修诸侯之好,于公元前615年在葵丘召开结盟会议,史称“葵丘会盟”。参与会议的诸侯国有鲁、亲、卫、郑、许、曹等。在结盟大会上,诸侯国各抒已见,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一决议:第一,不得阻塞水源;第二,不得阻挠粮食的流通;第三,要尊贤育才,选拔贤士,不得世袭官职。盟会结束时,齐桓公最后要求:“凡是参加同盟的各国,大家订立了盟约之后,一定要遵照执行,消除过去的隔阂,重新友好相处。”后来,人们用“XXXX”来表示重新和好。
4.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个青年人听说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后,便千里迢迢,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去学习赵国人走路。他到赵国后整天呆在大街上,一边看着赵国人走路,一边模仿着试走,但是怎么也学不像。最后他想,可能是自己的燕国走路姿势根深蒂固,于是下定决心丢掉原来的步法,全心全意地学习赵国人的走法。他虽然花了好长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赵人的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也忘光了。因此,当他回国时,不得不狼狈地爬着回去。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XXXX”,用来比喻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第2次 1.韩信非常有军事才能,可是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信任。后来他离开项羽投靠了刘邦。开始也得不到刘邦的重用,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才做了大将军,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封他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
刘邦称帝以后,害怕朝中大将争夺自己的皇位,所以时时提防着。有人密报韩信将要“谋反”,刘邦听后心中非常着急,召集大臣们商议,最后采取了陈平的计谋,把韩信骗到皇宫夺了他的兵权,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知道刘邦的心思,所以常常称病不去上朝。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武将的本领,当时他们两人的意见不同,刘邦问韩信,像他自己那样的人能带兵多少,韩信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刘邦不过能领兵十万。刘邦又接着问韩信能带兵多少呢?韩信回答说他带兵越多越好。刘邦听后哈哈大笑,不禁问道:“既然你带兵越多越好,怎么会被我捉住呢?“韩信镇定自若地解释说:“您虽然不能将兵,但善于用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您捉住的原因。”
2.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3.刘邦与张良一起东征讨伐项羽,可是到了彭城却被项羽打败了,当军队撤退到下邑的时候,汉王刘邦心里非常烦恼,跳下马来,十分着急寺对张良说,谁可以为他建功立业,他说把关东地区作为封赏。张良深思了一下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犯将,他与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正在梁地反击楚军,这两个人都可以使用,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他可以一个人独自承担重任,如果要拿出关东地区来封赏,可以分赏给彭越、黥布和韩信这三个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打败楚军取得天下。于是刘邦便派人游说黥布归汉,又派人同彭越取得联系,共同对付项羽。
4.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国君。这件事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州吁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借口替先君报仇而前去攻打郑国。他为了得到宋国的支持,派人对宋殇公说,如果联合起来攻打郑国,就会消灭宋国在郑国的祸根,何况在这次战争中,宋国充当主帅,卫国出军费,如果再联系陈国和蔡国,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宋殇公当然愿意那样做,于是宋国和卫国联合陈国、蔡国一起攻打郑国,在把郑国的东城门包围了5天后,才胜利撤兵回去。
鲁国的国君对此非常担心,他询问自己手下的人州吁是否能够成功。手下的人回答说只听说做国君的用恩德取得百姓的爱戴,没有听说靠胡作非为赢得人心的。州吁仗恃他拥有重兵,到处发动战争,把灾难带给了人民,这样就会失去人民,国内的民众都会反叛他,亲信的人也都远离他,他要想成功事业,是不可能办到的。果然没过多久,州吁就被石设
计杀害了。
第三次.1.相传楚国有个商人想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用名贵的香木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盒子上面不但刻着精美的图案,而且还用香料熏过,这样一来,更加香气扑鼻。他把珍珠放到盒子里,又用玫瑰、珍珠对盒子装饰了一番,盒子看起来更加美观,有个郑国人看到盒子非常好看,于是花大价钱“买椟而还其珠”,买了盒子,而把珍珠还给了他。
2.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
3.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庄子》里面记载道:有一次西施害心病而捂着心口,皱眉戚额地走路。村子里有一个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的女子看见后,认为西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皱眉蹙额地走在村庄里,想增加自己的美貌,博得别人的赞叹。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好那种怪模样,赶紧把门关上,不愿见她,即使见了她,也避得远远的。她只知道西施眉蹙额看起来很好看,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蹙额就非常好看。
4.秦末农民起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当时,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打到了蓝田,在蓝田以北完全歼灭了秦国的兵力。秦王子婴迫不得已,只好穿上丧服,颈上系着丝条,捧着传国玉玺,请求投降,刘邦进入秦国的国都咸阳。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当时的武将攀哙劝他不要因小失大,可是他不听,张良又劝他说,我们这所以能够来到咸阳,主要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我们应该替天行道,消灭残余势力,改变秦朝的奢侈和淫乐,实行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现在您才占领了秦国,就要享受秦王所享受的快乐,这是“XXXX”的行为。刘孝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5.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7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等到的,在千里之内的土地上,如果能找着一个贤士那不得了了。现在你却在一天之内,推荐了7个贤士,照此下去,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
都容纳不下了吗?”
淳于髡听后说:鸟是同一类的聚居在一起;兽也是同一类的走在上道。要找柴胡和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洼地里去找,一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山的北面去寻,那就可以用车装运了。这是因为天下的生物都是同一类的聚在一起,我淳于髡可算是个贤士吧,所以您叫我推荐贤士,就像是到河里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样容易,我还准备给您再推荐一批贤士,哪里会只有这7个呢!后来,人们把它概括为...6.三国时期,魏国把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被迫迁居到洛阳。有一天,魏国的司马昭请刘禅喝酒,给他特意表演了蜀地的舞蹈,当时在场的人看了都感触颇深,十分难过,可是刘禅却毫不在意,还笑嘻嘻地欣赏。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感慨地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随后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高兴地说:......第四次
1.相传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XXXX”.2.韦思谦是唐高宗的监察御史,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他认为做一个监察御史,就应该尽职尽责,所以经常出外巡察,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
有一次在出巡中,他发现中书令褚遂良犯有错误,于是便上书揭发,褚良因此被降职。后来,唐高宗重新起用褚遂良。褚遂良上任后,就对韦思谦进行报复,把韦思谦降为甘肃清水县县令,即使如此,韦思谦还是和坏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慵慨激昂地说:“大丈夫应当敢于说话,要公开地、大胆地干出一番事业来报答皇上,怎能做一具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以保全自己妻子儿女呢?”后来唐高宗经过考察,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3.刘邦有一天在洛阳南宫设宴招待文武大臣。在宴席上,刘邦问文武大臣:“诸位将领,你们坦率相告,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而项羽怎么又会失去天下呢?”王陵回答说:“您派人攻城略地,取胜后论功行赏,与大家分享利益。而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他就设计陷害,有才学的人他就怀疑。打了胜仗,得到土地,既不赏有功之人,也不给别人一点好处,所以他才失掉了天下。”
刘邦听后笑着说:“你只知道这一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营帐之中决定计策,能取胜于千里之外,这点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家,抚恤百姓,保证供应不缺,粮食不断,这点我不如萧何;组织百万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点我赶不上韩信。他们三个都是杰出的人才,因为我用他们,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有个能人范增,他却不用,所以他失去了天
上学路上听故事 篇3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刘新宇和他的微公益“上学路上听故事”,是在充分了解受助人生活场景基础上的创意。
故事可以缓解疼痛,可以感受温暖,可以心生想象,可以变成风景……而刘新宇们希望故事是一件快乐的武器,能让孩子们内心有一点点柔软的改变。
凌晨5点起床,步行一个半小时,穿行近10公里的崎岖山路—这是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六甲小学大部分学生,每天必做的第一项功课。而这样的功课,这些孩子每天下午放学还要再做一次。
2013年“六一”前夕,刘新宇和志愿者来到这里,和孩子们一起上学。没想到的是,这些装备齐全的大人走这段山路,用了三个小时,因为不如孩子们熟悉地形。
“上学路上听故事”项目,就是刘新宇为西部山区这样一些父母不在身边、上学路上充满艰辛的孩子而发起的。
辞职事件
刘新宇是内蒙古包头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和中文系。
如今的刘新宇,早已卸下知名媒体人的光环,但从他的话语中仍能感受到媒体人的温度。包括他从《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位置“引咎辞职”事件,都让人感受到这个蒙古汉子做人、做事的力度。
“金庸去世”曾入选2010年十大假新闻。此后“金庸被去世”句式成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社会上流传甚广,而这正是刘新宇辞职的导火索。
2010年12月6日晚8时许,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微博网友间疯传,刘新宇手下一名新媒体编辑虽已下班回家,或许职业习惯使然,还是以周刊名义转发了这条消息。整个过程未经核实也没有注明是转发,这让网友们误以为是《中国新闻周刊》核实且首发的消息。
这个铺天盖地传播开来的消息,很快就被证实为假新闻。当天晚上,时为新媒体总编辑的刘新宇在新浪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这暴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他“代表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并力求以此为戒”。
第二天,刘新宇表示为此事负责,宣布辞职,并在微博上留言“我认错,我服气”。网友在为刘新宇惋惜的同时,赞扬他“勇于担责,让无数犯下更大过失的官员无地自容”。
刘新宇被认为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因微博出错而辞职的新媒体总编辑,因此广受关注。辞职后的刘新宇先在朋友的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投身互联网开始创业,创办了广义传播机构。他的目标是搭建移动互联网阅读平台,帮助每个人打造属于自己的移动私媒体,最终使每个人能够自由地阅读。
2011年,刘新宇开始了繁忙的创业,几乎没有在深夜12点前回过家。他没有意识到,和儿子小石头的交流少了好多,每晚睡前和小石头阅读分享故事的活动也中断了。
有一天,小石头拿着PAD喊:“爸爸,爸爸,你给我录一个故事吧,我晚上睡觉前就想听个故事,你又不在……”面对儿子的小要求,刘新宇忙不迭地满足了。也许是因为心怀愧意,儿子的话时常会在他耳边响起。
筹措暖意
2012年12月深冬的一次友人聚会上,刘新宇偶然听到一组数字:根据中科院心理所的一个调查,在我国农村目前约有6100万留守儿童,每年还在以几十万的速度向上增长。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由家中老人照料,有的甚至是一个人生活。其中有过自杀意念的留守儿童占到总数的34%;而在这些孩子中,有过自杀计划的占19%,真正实施的占9%。余下66%的留守儿童,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可能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留守儿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好像非洲孩子一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其实这些孩子离我们很近,因为他们的父母在我们身边,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也会跟着父母进城,可能五年、十年后,他们就会和我们的孩子在城市里相遇,还有可能成为爱人。”刘新宇说。
这样的想法,让刘新宇产生了帮助留守儿童的紧迫感。在他看来,必须在孩子心灵还柔软时候进行干预,这个“窗口期”只有五到十年的时间,一旦错过儿童生长期,“窗口”关闭,后果不敢想象。
刘新宇把儿子让他“录一段故事”的事情讲给朋友听,大家觉得小孩子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是靠谱的。这是刘新宇在各种场合提到的“上学路上听故事”项目(以下简称“上学路上”)的起源。
2013年4月,刘新宇通过微博发出“为留守儿童录故事,陪伴他们上学”的倡议。这时的他,再次发现曾为媒体人的两大优势:人脉和信息源。不到一个月,央视主持人康辉、和晶、阿丘等40多名公众人物就成为第一批朗读志愿者。刘新宇希望借助公众人物的巨大影响力,让项目呈几何速度传播。
志愿者有了,如何选择孩子真正喜欢的故事呢?在这一点上,刘新宇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同学会的同学们比较纠结。他们都有过切身感受,青少年时期听过的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成为自己一生的励志偶像,愿意用一生去追随,每个人心底都有这样的影子。
刘新宇和他的团队成员认为,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相对呆板,入选的故事必须能让孩子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感受爱的多样涵义。如果灌输基础知识和德育教育,根本实现不了上学路上温暖的陪伴。“而在中国一些传统故事中,如《二十四孝》中有郭巨埋儿奉母等过于惨烈的故事;《三字经》也并不适合当下儿童的生长环境。类似刘胡兰的故事,我们也不会选入。”刘新宇说。
为了選故事,刘新宇组织了儿童文学作家、心理学家、出版商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着重选择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可读性高、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学作品,先后收录200多个中外故事。
康辉选择朗读的是《快乐王子》。他说,自己非常愿意用声音陪伴孩子。希望孩子们能反复听故事,相信在他们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线下活动
2013年5月28日,“上学路上”启动第一次大型线下活动,志愿者们为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六甲小学300多名学生送去了故事盒子,首期录制完成的是12本书的长故事和30多个小故事。大家还陪孩子们走了一次上学路。
nlc202309041045
5月29日凌晨4点多,刘新宇带领志愿者陪孩子们徒步去上学。他告诉记者,他们走的都是山路,路面上又都是苔藓,很滑。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他摔了四跤。而平常孩子们走这段路只要一个半小时。
演员保剑峰还发现,孩子们尽管穿着拖鞋,但到教室仍很干净,志愿者们的鞋子却都是泥。“孩子们已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保剑峰说。
这次活动发布的微博话题浏览量超过2.3亿,跟评过万,参与报道媒体近200家。但更让刘新宇团队欣慰的是,他们看到孩子们拿到MP3后,吃午饭甚至躺在长椅上睡午觉时,还在听故事。
志愿者在后来的回访中发现,86%的孩子们每天或两三天听一次故事盒子;80%的孩子已听完一半的故事;44%的孩子会反复听;39%的孩子会把从“上学路上”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014年4月26日,刘新宇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的“本周新闻人物”。采访中,他带去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对着镜头说,“我听了《老头子做得总是对的》之后,我感受到这种爱的信任,我也很希望长大以后,和我的老婆那么恩爱,那么幸福,那么互相相信自己的老伴,这个故事就是给了我这点启发,这个故事感动了我。”
这是贵州龙额中心小学校长石品昌拍摄的画面。这名11岁的小男孩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他跟着爷爷一起生活。他是“上学路上”第一季帮助的孩子。石校长说:“孩子明显缺乏爱,很少有人关心到他,可能他就是这种想法。”
刘新宇表示,“上学路上”并不是让孩子非得成为一个伟人,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如果孩子长大后,他就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一个能够特别爱他妻子的丈夫,让我们身边多一个幸福的家庭,这还不够吗?
从那一刻起,刘新宇似乎也不再背那么沉重的包袱。他不再追求“微言大义”,他觉得只要是能引导孩子乐观、积极的东西就足够了。
与此同时,在项目的细节运作上,他也开始有了改变:项目LOGO变明朗了,不再限于名人讲故事,只要下载“上学路上”微信公众号,普通人也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也许身为人父人母的普通人,更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力量。”他说。
突破瓶颈
2013年9月开学季的线下活动,刘新宇和志愿者来到了云南迪庆维西县,把故事盒子送给同乐傈僳族村寨的孩子们。
志愿者和孩子们很快打成一片,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但有一件事情,让刘新宇至今想起来依然感到后悔。
那天,围在刘新宇身边的一个小姑娘,应该上四五年级了,比较开朗健谈。刘新宇脱口而出问她:“你多久没见爸妈了?”没想到, 刚才还争抢着说话的孩子们听到这句话后,整齐划一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刘新宇当时反应很迟钝,没有思考更多,又转过身问另一个孩子:“你爸妈多长时间没回来了?”见那个小孩不愿意说,他竟又追问了一下,男孩特别小声地嘟哝了一句:“我都记不清了。”
刘新宇说,想起那个情景,他的心就隐隐作痛,自己无意间冒犯了孩子们的私密。“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爸妈每年过年都会回家见孩子一面,其实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好多父母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孩子连他们长什么样都记不清了。”孩子们相互间都忌讳说起这个话题。
孩子们的现状,让刘新宇和团队有一种紧迫感。刘新宇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五年内覆盖万所学校500万孩子,九年内要在全国范围内让6000万留守儿童受益。
采访中,记者从“上学路上”团队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从2013年4月份至今,上学路上公益活动运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内,“上学路上”走过了中国7个省,15所学校,“故事盒子(MP3)”覆盖3000名留守儿童,录音时长6000分钟。
2014年,“上学路上”团队共进行了四次线下活动,为甘肃陇南市康县三河坝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陇南市成县镡坝初级中学、陇南市礼县草坪九年制学校以及山西、河北、山东省共7所学校送去了1579个故事盒子。
记者了解到,“上学路上”选择的多是留守儿童比例超过40%的学校,项目采用全覆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盒子。刘新宇说,既然给孩子们送快乐,就不要让他们中有的人再伤心。
不过,相对6000万的庞大群体,“上学路上”的进展让人有些担忧。
团队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主要是资金原因限制了项目进展速度。一个故事盒子的成本大约在100元钱,每次活动,要筹集到一定的资金才能进行捐赠。而且现在内存4G的MP3存放的六七十个小时的故事,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但是项目团队没有因为问题很多,就在抱怨而停止不前。大家都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位工作人员说。
目前,“上学路上”的微信、APP、播客、网店已全面上线。刘新宇希望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留守儿童。在已开展的“万份暖意”活动中,只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给孩子留几句温暖话语,就会有商家捐款1元,活动已累积4万多元。
“上学路上”还联合专业心理机构和多位公益咨询师达成热线服务联盟,开通首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求助热线400-058-0556,每周一到周五早9点到晚9点,为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人服务。
为爱朗读
在与孩子们接触中,“上学路上”团队成员意识到,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很多人还停留在“臆想”或“自以为是”层面上。
为了还原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以便大家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上学路上”已选取贵州、甘肃、云南、广西、河北、山东六省的多个学校进行取样,样本量超过2000。还专门邀请作家关军远赴西北一山村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三个月,撰写反映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的报告文学。同时,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及其团队执行针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
从今年起,“上学路上”将发布《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态白皮书》,希望社会各界在清楚了解存在的问题之后,能聚合能量帮助孩子们。
此外,团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爱朗读”是“上学路上”线上的主打项目,它依托于上学路上微信公众平台(sxls2013),号召大家用手机录制并上传温暖的故事。
“优秀的故事会被灌入上学路上故事盒子,陪伴留守儿童;同时大家也可以将自己录制的故事发送到朋友圈,和身边的人分享。”工作人员介绍说,2014年,上学路上微信公众平台收录了110人录制的380个故事。这个项目只要有手机即可参与进去。
考虑到故事盒子的覆盖面相对较小,2015年,“上学路上”开始新增加广播站项目。项目目标是在一年内集结200所留守儿童占据一定比例的大陆地区学校,在其校园广播站播放上学路上的故事音频。刘新宇还希望借助各地广播电台的力量,适当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增加广播设备,让更多的留守孩子们可以听到故事。
团队工作人员也希望通过《新西部》,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计划,以便能给他们团队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意向的学校,也可以直接和“上学路上”联系。
留守儿童需要物质层面的帮助,更亟需精神领域的关怀。刘新宇坚信,精神层面的关注更有效果。他希望那些具有人性光辉、充满爱、善良、正直、诚实和勇敢的人物形象,通过志愿者读出来,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最少也能在孩子漫长的上学路上,给孩子们开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让他们仿佛是在享受一段温暖愉快的旅程。”
刘新宇告诉记者,公益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性福利:让你能和这个社会中最好的那些人在一起。做“上学路上”,他更开心的是通过项目,可以聚合志趣相投的公益人。
听爸爸讲他童年的故事 篇4
爸爸笑呵呵地说:“爸爸小时候的故事, 多得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呀……”
说着, 爸爸陷入了回忆:“爸爸小的时候, 家里很穷, 但生活却是快乐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 每年春天一到, 学校就会组织大家去春游。春游那天, 天还没亮, 你奶奶就会起来蒸馒头, 作为我春游的食物。我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因为这馒头, 在平时是想吃都吃不到的。”
我睁大了眼睛问:“馒头一点也不好吃啊!能馋成那样?”
爸爸摆摆手回答道:“那时候穷, 兄弟姐妹又多, 馒头, 那可要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呀!”
说完, 爸爸继续回忆道:“爸爸小的时候不爱读书, 经常旷课和同学去山边摘杨桃。我们用长竹竿把诱人的金色杨桃一个个打下来, 然后用衣服兜着到溪边洗洗吃了。除此之外, 我们还去小溪里抓过鱼虾。那时的小溪甭提有多清澈了, 鱼儿们游来游去, 我们看得清清楚楚, 一抓一个准, 不一会儿就能抓到一小桶。然后拎回家做炸鱼和炸虾, 别提有多美味啦……”
很少听过的成语故事 篇5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园,造好了,曹操前去观看,看了没说什么,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大家都不理解。杨修说:“门内添个活字,是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啊。”于是将园门改小,又请曹操。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又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杨修见之,取匙子和大家分着吃了。曹操问他,杨修说:“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敢违背丞相的命令?”曹操大笑,心里却厌恶起来。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常常对左右说:“我在梦里喜欢杀人。要是我睡着了,你们不要近前。”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卫忙上前拾起给曹操盖上。曹操跳起拔剑把侍卫杀了,又躺在床上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假装吃惊问道:“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把经过告诉了他。曹操痛哭,把侍卫厚葬了。大家皆说曹操梦里能杀人。只有杨修在葬礼上叹道:“丞相不在梦里,是你在梦里啊!”曹操听说了更厌恶了。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常常和杨修谈论天下大事,多次谈到深夜。杨修又为曹植写了十几条问题和解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后来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把那些问题和解答偷来见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这家伙敢欺骗我!”想杀杨修。
又一次,曹操作战不利,进不能进,退又怕被人耻笑,正在犹豫不决。军士进来问夜间号令,曹操见桌上饭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此说:“鸡肋!”命令传下去。
杨修听了,便收拾行装。有人问他,修曰:“鸡肋,吃着没有肉,扔了还有味。现在进不能胜,退又怕人笑话,在这里没有好处,不如早回:魏王一定要班师了!不如早作准备,免得临时慌乱。”
于是大家都收拾行装。曹操闻讯,叫来杨修问他,杨修就将鸡肋的意思说了。曹操大怒,说:“你怎敢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死时三十四岁。
听树叶讲故事 篇6
快来看,这些小朋友用树叶讲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毛máo毛mɑo虫chónɡ不bù小xiǎo心xīn爬pá上shɑnɡ一yī只zhī气qì球qiú。突tū然rán,气qì球qiú飞fēi上shɑnɡ了le天tiān,毛máo毛mɑo虫chónɡ趴pā在zài气qì球qiú上shɑnɡ,吓xià得de闭bì上shɑnɡ了le眼yǎn睛jinɡ。它tā想xiǎnɡ:飞fēi行xínɡ是shì一yī件jiàn多duō可kě怕pà的de事shì呀yɑ!后hòu来lái,气qì球qiú落luò在zài了le一yī颗kē大dà树shù上shɑnɡ,毛máo毛mɑo虫chónɡ在zài树shù上shɑnɡ安ān了le家jiā。
三sān个ɡè月yuè后hòu,毛máo毛mɑo虫chónɡ变biàn成chénɡ了le一yī只zhī漂piào亮liɑnɡ的de蝴hú蝶dié,它tā展zhǎn开kāi翅chì膀bǎnɡ,在zài林lín间jiān轻qīnɡ盈yínɡ地de穿chuān梭suō飞fēi行xínɡ。这zhè时shí,它tā想xiǎnɡ:原yuán来lái飞fēi行xínɡ是shì一yī件jiàn很hěn快kuài乐lè事shì呀yɑ!
——王子今
孔kǒnɡ雀què散sàn步bù的de时shí候hou,看kàn到dào了le一yī朵duǒ美měi丽lì的de花huā,就jiù想xiǎnɡ跟ɡēn它tā比bǐ一yī比bǐ。
天tiān空kōnɡ突tū然rán下xià起qi了le小xiǎo雨yǔ,蝴hú蝶dié对duì小xiǎo花huā说shuō:“小xiǎo花huā,我wǒ用yònɡ翅chì膀bǎnɡ帮bānɡ你nǐ遮zhē雨yǔ好hǎo吗mɑ?”小xiǎo花huā对duì蝴hú蝶dié说shuō:“不bù用yònɡ了le,我wǒ正zhènɡ好hǎo口kǒu渴kě,想xiǎnɡ喝hē点diǎn甘ɡān甜tián的de雨yǔ水shuǐ,谢xiè谢xiè你nǐ。”
——陈居樊
毛máo毛mɑo虫chónɡ、蝴hú蝶dié、青qīnɡ蛙wā是shì好hǎo朋pénɡ友you,要yào从cónɡ他tā们men中zhōnɡ选xuǎn一yī个ɡè去qù参cān加jiā“维wéi也yě纳nà新xīn年nián音yīn乐yuè会huì”。三sān个ɡè好hǎo朋pénɡ友you都dōu想xiǎnɡ去qù,该ɡāi怎zěn么me办bàn呢ne?聪cōnɡ明minɡ的de青qīnɡ蛙wā想xiǎnɡ出chū了le一yī个ɡè办bàn法fǎ 他tā们men三sān个ɡè组zǔ成chénɡ了le“水shuǐ陆lù空kōnɡ”乐yuè队duì!
——周霖佑
( 指导教师 田 英 )
听成语故事 篇7
衡量检验员工作的准确性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不过现在被大家所重视。有些检验部门也会周期性地检验准确性。他们的方法是重新抽查将出厂的产品, 看看检验员漏查了多少缺陷, 并在此基础上, 算出准确率。这一方法使得计算准确性有一定的随机性, 也就是说, 要看抽检的产品是来自有缺陷的流程还是无缺陷的流程。如果检验员运气足够好, 那么即使他上班时间开小差, 也会从无缺陷的流程抽检产品, 这样他的检验准确率将是100%。
新部门的经理梅尔雪墨让我着手提高检验员的工作效率。梅尔雪墨上任后, 致力于提高检验员的工作效率。他是一个很称职的负责人———友好、平和、敏锐。
梅尔雪墨分配给我两个任务。一是研究衡量检验准确性的问题, 并设计一个新的衡量方法以降低其中的随机因素。另一个任务是考察薪酬系统, 并设计一个新方法以减少因提高效率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梅尔雪墨大多会绕过我的直接上司范辛执行这两个任务, 他和我组成了一个卓有成效的团队。
我们的工作从测量霍桑当时的检验准确性水平开始。早在培训期间, 我就告诉过梅尔雪墨一个发现:人为的检验是不可靠的。我在每个检验部门都组织试验来测量几个检验员的准确性。结果令人震惊。霍桑的检验准确性介于70%~90%之间。
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对这一结果感到诧异和沮丧。他们认为不能接受这样的准确水平, 他们要求提高检验员效率的方法应该同时也能提高检验员的准确性。
梅尔雪墨和我还考察了当时使用的衡量检验准确性的方法。在每种方法里, 测量出来的准确率有时由偶然因素决定, 也就是, 要由检验产品缺陷数的高低而定。我们觉得偶然因素不应该决定雇员薪酬, 测量的准确率应该在检验员可控范围内。
因此, 我们反对那时使用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准则:检验准确率应该等于检验员发现的缺陷数除以被检产品原有的缺陷数。发现所有缺陷的检验员的准确率是100%。检验部门的经理们立即接受了这个总则。现在, 就剩下如何将这个准则付诸实现了。
我们知道检验员们找到了多少缺陷, 因为他们对这些数据都有记录。我们所不知道的是, 检验员们漏掉了多少缺陷。我们必须让“核查检验员”来弥补缺失的信息, 而且核查检验员必须随机地进行核查。一个检验员所有的工作都是核查的对象, 但他不必清楚哪一部分工作将受到核查。为了实现随机核查, 检验员必须适应一个比较繁琐的新流程:在完成下一批次的工作前, 不许检验员把前一批次的产品处理掉。
我们还发现, 按周来评估检验员的准确率并不可行;取样误差非常高。所以, 我们建议:每6个月收集一次准确率方面的数据。
最后, 我们建议对检验员的薪酬制度进行修改, 包括不实行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制度。这些建议是:
1.对生产工人来说, 计件制的奖金完全靠生产效率来定。而对检验员来说, 奖金除了依据效率也依据准确率;工作效率乘以准确率可以综合衡量检验员的业绩。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很高兴看到质量和效率一样受重视。
2.生产工人的薪酬由当周的生产效率而定, 每个星期都会有所变化。但检验部门的经理们不愿意如此。检验员每周的生产效率都可以是精确地, 但其准确率就不行了。所以大家同意意见, 根据6个月里的总准确率和生产效率半年调整一次检验员的薪酬。
3.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在得知平均准确率只有80%左右时十分震惊。经过大量讨论后, 大家同意将93%作为检验准确率的可接受标准。于是薪酬计划就以93%作为准确率的分界线。准确率高于93%的, 将提高加薪幅度;准确率低于93%的, 降低加薪幅度。
新的薪酬系统投入运行后, 不久就显出了它的优点。检验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同时检验成本也大大降低。另外, 检验准确率从原先的80%上升到了95%以上。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对此很高兴。另外, 根据和员工的单独交流, 也发现检验员士气高涨。
检验成本
检验部门的规模和成本一直以来就广受非议。霍桑每8个员工中就有一个以上的员工在检验部工作。
当然, 没有提倡要依靠检验部门裁员来降低成本:因为这种武断的行为会使大量的不合格品流向顾客。大家批评的焦点问题主要是检验员工作效率低下。视察车间的高级经理往往会因为生产工人和检验员节奏的巨大差异而震惊。
检验部门的经理们也非常清楚这一差异, 但他们指出:相同工种等级的生产工人比检验员要挣得多。当然, 他们的底薪是一样的, 但生产工人可以从计件工资制中获得奖金, 而检验员不享有这种计件工资。
检验员都不满意收入。他们特别抱怨他们工资比生产工人低;检验部门的经理们因为影响质量而不愿意给检验员实施计件工资制, 因为加快检验速度可能会导致漏查缺陷;而高级管理层也不愿意提高检验员的底薪, 他们的态度很明确, 检验员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增加收入。
最终流程部门的经理艾伦·B·哈泽德缓和了这一僵局。哈泽德是一个个子高大、体形匀称的经理, 处事果断, 热衷于降低成本。计件工资制被认为是公司与雇员之间的一种正式的协议, 而哈泽德巧妙地回避了检验员的计件工资问题。他在检验员的工作上制定了非正式的效率目标。他鼓励检验员设定自己的工作效率目标, 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标准分数”。检验员们设定的目标通常是他们原先表现的两倍。当他们达到这些目标时, 哈泽德就以增加底薪来作为奖励。
听成语故事 篇8
到了1959年, 我开始问自己, 为什么公司经理需要叫公司外面的人来为他们改变长期存在的质量浪费现状, 来帮他们解决其他质量方面的问题呢?公司经理肯定对技术很了解———材料、流程、工具等等。在这些方面, 他们是专家, 我是个外行。公司经理也很聪明。每个经理思考问题都很讲究逻辑, 也不乏一定的创造性。像吉列公司和许多其他公司一样, 需要解决的通常都是些公司中隐藏、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吉列公司, 刮胡试验的刀片本身容易开裂, 但是这么关键的信息隐藏在公司的记录里, 却好几年也没有人发现) 。让我感到很困惑的是, 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好几年。
当我思考这个现象的时候, 对此, 我总结了两个结论:
1. 没有把“危险信号”联系起来。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 经理们几年前就知道流程的产出一定是低于100%的。事实上,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使得公司不可能按时完成预期目标, 不可能把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也不可能达成部门的其他目标。有个很“显而易见”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是进行流程改造。然而, 工艺工程师通常会说, 他们总要给那些新工艺开绿灯———新工艺可以生产新产品, 可以获取更多的销售额。所以, 经理为了实现部门目标, 就积极购买机器设备, 聘请更多的员工, 要订购的材料永远是多上加多。通过制造浪费而达到部门目标, 但是结果他们没能把危险信号联系起来, 使得浪费的情况愈演愈烈。
2.经理在实施质量改进方面所能施展的技巧很少。
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需要不断改进。一个公司接着一个公司的经理都变得开明起来, 懂得采取不同的步骤做事:运用团队概念绕过某些功能性障碍, 运用系统方式思考问题的肇因, 运用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检验结论的正确性等等。尽管这些改进措施本身只是质量管理科学中的一部分, 但是那时候质量管理科学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划分进客户学习教程之中。
消费者的意向以及市场份额
在给通用食品公司做项目的时候, 我有几个创新之举, 其中之一就是绘制“消费者意向”和市场份额图。
其中, 横坐标表示消费者针对居行业领先位置的竞争对手的意向, 纵坐标表示居行业领先位置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两者满分都是100%。每种产品都要与放在同一货架上的其他产品竞争, 同时竞争的产品都装在相似的包装盒里, 重量相同, 通常以同一价格出售。
没有任何一个产品的消费者意向是低于25%或者高于75%的。原因是消费者意向高于75%的产品将把同产品的其他竞争对手踢出市场。
其中一种产品的意向度达到50%, 但是市场份额却只有10%。原因是这个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 (占了90%的市场份额) 已经抢占了市场, 因此它需要“优先特许权”, 通过良好的市场营销运作, 才可以很好地维持经营。
通过讨论, 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1.对用户而言, 当产品的质量差异很大时, 这些差异也对市场份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其他所有的事情是平等的。
2. 当质量差异很小时, 营销技巧就对抢占市场份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那些听取了意见并且很好实施质量改进的公司会:
(1) 使他们从顾客意向很薄弱的程度上升至公司可以接受的程度;
(2) 再从公司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升至主导程度。
4. 那些不听取意见、不愿意实施质量改进的公司很
难再从公司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升至更高程度了, 因为这种类型的公司即使市场份额很大, 那也只不过是营销手段在起作用罢了。
积累失效分析
在做电子除尘器 (EP) 项目的时候, 我对磁场失效进行了有效的改进。EP分公司的记录系统收集了磁场失效方面的成本数据、服务电话、服务投诉。这些数据每月总结一次, 上报一次。所有的这些数据收集都是很有用的, 但是对找出失效产生的肇因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于是, 我创新地引进了“累积失效分析”的方法。
电子除尘器是一台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的机器, 安装在工业处理的排气系统上。电子除尘器可防止空气污染物飘进烟囱, 然后再污染周边 (以及偏远) 地区的村庄和农场。一套EP设备, 外加安装费用, 总共要好几百万美元 (2000年的行情) 。
一旦电子除尘器失效, 设备服务的工程师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修, 尽力让它恢复正常运转。服务工程师要写报告, 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恢复运转具体都做了些什么———花费的时间、使用的材料等等。然后由财务计算成本, 成本也将写进报告。为了达到累积失效分析的目的, 我提出采用计算累积的维修费用, 接着把它折算成EP最初成本的百分比进行分析。
电子除尘器分公司绩率不高的主要问题在于由电子除尘器磁场失效引发的维修成本过高。该公司的每个人都知道, 有一种型号的电子除尘器的维修成本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 但究其原因, 众说纷纭。结果, 累积失效分析帮助他们了解了问题产生的肇因。
电子除尘器某个型号产品5年内的维修费用如下:
1948年卖出了3套产品。在使用的第一年里, 使得机器正常运行的代价是花费了总成本中4%的累积维修费用。
1949年卖出了6套产品。这几套产品的维修费用都很高, 第一年的维修费用占总成本的18%, 而且在40个月后, 费用仍然在不停地攀高。
1950年卖了5套, 情况较前略好, 但维修费用的水平仍不尽人意;前两年的维修费用占总成本的11%, 但看趋势, 费用还会更高。
1951年出售的2套产品的维修费用都比较稳定;安装一年后, 维修费用只占成本的1%。
1952年出售的3套在40个月时间里没有维修费用产生。
听成语故事 篇9
误区一:无味——先入为主,束缚了思维
【案例】
导入新课时:
1. 老师送你们几句话: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毛泽东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着优秀的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
2.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但是,等你学完《天鹅的故事》之后,你们会发现这几句话在文中有着更深刻的演绎!
【教学反思】
我们姑且不说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目标的定位是否正确,就以这样的导入形式展开教学是值得斟酌的。教师不是让学生首先接触语言文字,不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想象情境,而是“先入为主”将文字资料过早呈现,出示的文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正因为这样, 所以后面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团结力量大”,既没有个性化的理解,更无创新,甚是无味。如果先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阅读、感悟,然后出示文字资料,教学效果必然不一样。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的课,资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切忌“以拓展阅读资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课运用拓展阅读资源要始终坚持一条,即“因时因需而用”。
误区三:无效——画蛇添足,冲淡了主题
【案例】
引导学生感悟“众天鹅团结破冰”是这样设计的:
1. 这真是一只伟大的天鹅,作者送给他一个美称——“破冰勇士”,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目睹了“破冰勇士”的壮举之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 是呀!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老天鹅的感召下, 正齐心协力,集体破冰呢!
投影出示: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
师:读着这段文字,你明白了什么?明白了这么多,还能读不好?齐读!
3. 学着这篇课文,老师的脑子里认过了几篇类似的文章,你想到了吗?老师还找到了几个例子:
“阿波罗登月”这项伟大的工程,从设计、生产、试验到成功地登上月球,它与42万科学家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需要万分的精确,只有这样, 飞船才得以顺利的发射、返航。
——《人民日报》
同学们,老师经常对你们说“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哪些呢?) 真好!这个世界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越不过的险滩。只要我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就一定会战胜困难!
【教学反思】
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不够准确,甚至有偏差,只从形式上去把握扩展阅读材料和课文的相关性,而没有真正从内容及主题上去把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平易的但与主题息息相关的词语去理解这种行为,感悟这份精神。而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是囫囵吞枣,把大量时间放在与文本主题无关的课外资料的拓展上,大大冲淡了文本的主题。可见拓展阅读资源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它的确“是一柄双刃剑”,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文本和拓展的关系是,拓展应为文本的主题服务,如果与主题相去甚远, 无论多好,宁可舍去!让资料有效服务于教学,使之“恰到好处”。
误区三:无趣——生搬硬套,丢失真实
【案例】引导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勇敢:
同学们,你知道冰层有多厚吗?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天贝加尔湖的冰层有1米多高,比画比画,有多高,有多厚。起飞的一刹那积聚的力量很大,下落的一瞬间释放的力量更大,可纵然老天鹅使尽了浑身的力气,那厚厚的冰面也只是被震得颤动了一下,想想, 此时此刻,老天鹅已经是怎么样的状况了?冰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教师引进这段资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老天鹅为了破冰用力之大,像石头似的,即使撞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 从而来感受老天鹅的勇敢。可我们细细想想这段文字资源的合理性, 假设贝加尔湖的冰层真的1米多高,试想1米多高足足有一个小孩那么高,这么厚的冰层就是我们人借助锤子撞击也是一件难事,更别说是天鹅用身体去撞击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是教参上提供的资料不真实吗?不是,我们再去好好读读课文的开头,不难发现故事开头是这样描述的:“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上冻了。”而教参上的资料明明写着“冬天贝加尔湖的冰层有1米多高。”教师如此生搬硬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使文本失去真实性, 反而障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引进资料拓展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文本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整合,不能抱着“捡到篮里就是菜”的心理,这样只能徒增无趣。
听成语故事 篇10
一、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
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真实的学生,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也许超出你的预设、也许滞后于你的预设,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不能置学生于不顾。课伊始,赵老师对学生说:“在人们心目中,狼总是凶恶残忍,而鹿则是美丽善良。老师却认为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同意我的观点吗?”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赵老师又说:“别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狼怎么会美丽善良呢?鹿又怎么会凶恶残忍呢?”整节课赵老师始终围绕辩论话题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赵老师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读课文写批注深入体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迷茫时,赵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二、呈现真实的学习结果
真实的课堂不能成为精彩结果的呈现、优秀学生的表演或教师的表演。在赵老师的课上,学生练习时竟然可以“大抄特抄”,不会填的词可以抄,不会写的字可以抄,不会作的文可以抄……总之,学生在学习中只要遇到难题,都可以抄。课堂上赵老师如此“明目张胆”地让学生“抄”,不是一种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包含着思维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围绕“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还是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开始多数学生认为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极少数学生坚持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在赵老师调侃似的“忽悠”下,学生中出现了“两面派”“三面派”等自我否定现象。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和立场不坚定,而是学生经历了多次思维碰撞后的重新认识,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展现,也是课堂精彩的呈现。
三、表现真实的学习情感
听“海盗”讲故事 篇11
2009年7月,导演罗伯·马歇尔(Rob Marshall)从美国纽约飞往洛杉矶,与迪士尼公司进行一次足以改变他职业生涯的谈话——执导《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罗伯·马歇爾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加勒比海盗》系列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和主演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双重认可、有能力担任《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的导演人选之一。2002年,编舞家出身的罗伯执导了大银幕处女作《芝加哥》(Chicago),一举获得13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六项大奖;此后,他执导的《艺妓回忆录》(Memoirs of a Geisha)和《九》(Nine)两片加在一起曾获得10多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获得三个奖项。
“罗伯是一个从不害怕挑战、尤其喜欢冒险的电影人,”布鲁克海默说:“他在音乐戏剧、电影及舞台设计方面的背景,为执导《加勒比海盗》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既能掌控大型舞台感觉,又对艺术表现力非常敏锐的导演。而且,罗伯还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有着近乎完美的艺术鉴赏力。所以,当德普点头之后,我们就开始与他会面,协商有关事宜。”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的编剧依然是前三部的泰德·埃里奥特(Ted Elliott)和特里·鲁西奥(Terry Rossio)组合,他们早在《加勒比海盗》系列之前就已经创作出诸如《阿拉丁》(Aladdin)、《怪物史莱克》(Shrek)等经典电影。更加深入地挖掘海盗与财宝的传奇,更适于远航探险的故事,并结合神秘的传说,如此种种构成了《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的基本元素,这些也恰恰是同名小说原著作者蒂姆·帕沃斯(Tim Powers)的建议。“我们想要的不是三部曲的延续,而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这是我们的首要创作方针。”鲁西奥说。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以寻找传说中的“不老泉”为故事主线。在这部影片中,上一部即《世界尽头》(At World’s End)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伊丽莎白·斯万(凯拉·奈特莉 饰)和威尔·特纳(奥兰多·布鲁姆 饰)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让所有海盗都闻风丧胆的家伙——“黑胡子”,还有一个可以与“杰克船长”一较高下的女海盗——安杰莉卡。
主演约翰尼·德普广泛且深入地参与了影片初期构思和剧本创作工作。“我们和约翰尼一起设计了故事梗概,”鲁西奥说:“我们经常一起吃晚餐,一起忙到很晚,灵感和红酒一道自由流淌。”
“他在整个影片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鲁西奥强调说,“整个影片,大到角色塑造、设置、影片主旨,小到人物的细微台词,如果没有约翰尼,相信就不会有这么出色的电影剧本。他对‘杰克船长’这一角色的把握精准到位,他清楚观众希望看到的一定是那种与人物个性严丝合缝的表演。可以这样说,我设计出‘杰克船长’,但是他让这个人物鲜活起来。”
剧本大致定下来后,罗伯·马歇尔开始为片中新出现的两个角色黑胡子和安杰莉卡物色演员。对于后者,罗伯找到了此前在他执导的《九》中有过合作的“西班牙玫瑰”、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 Cruz)。
“没有几个演员能像约翰尼·德普那样把‘杰克船长’如此生动地演绎出来。”罗伯·马歇尔说,“因此,我们需要与他演对手戏的女演员具备很多与众不同的特质,幽默、性感、铁腕、强势,当然还要美艳动人、活力四射。佩内洛普恰恰具备这一切。”
最富有挑战性的角色就是大反 派“黑胡子”,布鲁克海默和马歇尔把目光聚焦在了男演员伊恩·麦柯肖恩(Ian McShane)身上。
“‘黑胡子’可以说是海盗中最卑鄙无耻的一个。”麦克肖恩说,“关于他,有着无数传奇。他是海盗里的一个神话。”
“‘黑胡子’是个很出彩的角色。”约翰尼·德普这样解释,“如果只看表面,这似乎是个很平面的角色,但随着剧情深入,对他的理解就会越深,你会理解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心如磐石的冷血杀手,为达到目的他可以牺牲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他在海盗中令人闻风丧胆。我想没有谁比伊恩·麦柯肖恩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当然,我指的是表演才华。”
除了豪华的演员和幕后阵容,《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丰富的外景地拍摄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一心想呈现给观众的,是他们在任何一部海盗影片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奇妙之旅。”杰瑞·布鲁克海默说,“影片摄制人员中,有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术指导约翰·麦尔(John Myhre)。导演罗伯·马歇尔把他引荐到了摄制组。我们选了很多外景地,从夏威夷到洛杉矶,再到加勒比海沿岸和伦敦,总共拍摄了106天。”
麦尔独特的设计灵感让他凭借《芝加哥》获得奥斯卡大奖,麦尔的另一成就是《艺妓回忆录》中让人心驰神往的京都。对把影片要表现的主旨和梦想带进真实三维空间贡献良多的还有布景师戈登·西姆(Gordon Sim),他曾和麦尔一起凭借《芝加哥》获得奥斯卡奖。来自美国的艺术总监汤玛斯·沃斯(Tomas Voth)、来自英国的艺术总监加里·弗瑞曼率领庞大的设计师队伍,设计工作人员和美术师们,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的海盗拍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前三部大都是在加勒比海实景拍摄。”布鲁克海默说,“但在《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中,我们要呈现出更多让人惊叹的场景。”经过对大量取景地考察,影片摄制组决定将影片主要拍摄地确定于夏威夷群岛的考艾岛和瓦胡岛,每一个海岛和每一片海洋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风格的美景。
“这些海岛上有非常特别的丛林、群山,还有美丽的海岸线。”罗伯说,“那儿的丛林郁郁葱葱,而且面积极大。”也正是在这片丛林中,罗伯经历了自己一生中最为心惊胆战的时刻。
“记得当时我站在悬崖边上,正在与悬崖下的约翰尼和佩内洛普说话。突然,我的脚一滑,整个人开始往下掉。”罗伯回忆道,当时旁边没有任何人可以抓住他。“幸亏我抓住了一根长在悬崖壁上的蔓藤,不然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
听成语故事 篇12
一节课下来, 我很震惊, 高一的孩子竟然如此优秀!他们竟能将这几篇文章读得如此深透。那些篇精彩的读后感, 难道真的出自他们之手?
春燕说:“请相信我的孩子, 我一无所长, 但我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上去, 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信任我;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喜欢语文;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热爱生活。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孩子们的感情, 这种感情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我在惊诧于孩子们优秀表现的同时, 也为春燕的成熟感到震惊——原来, 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徒劳的——那一野边陲, 原本就不需要我们到达。只要天边有一道亮色, 这何尝不是一种心安呢?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春燕上课时的笑容和她与每一个孩子交流的眼神。以前总觉得她上课比较拘束, 原本轻松的课堂总显得有些生涩紧张, 但这一次, 春燕完全放开了。在她眼里, 似乎再没有那么多压力与羁绊——是什么让她如此轻松?是她的自信!是她的真诚!是她对孩子们的每一份投入!其实, 有时候我们要更真诚一些, 更亲和一些, 更投入一些, 心到孩子中间去了, 身边一些影响教学的负面因素自然也就没有了。心无旁骛, 把真情泻在孩子们身上, 这才是我们课堂的基础。就像创作一幅油画一样, 先要刷好胶、打好底, 任何粗制滥造的底都是养不出好画的。
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春燕非常擅长展示孩子们的成果。纵观整个课堂, 春燕展示了好几位同学的读后感, 譬如黄展滔、王平和刘慧茹等等。当那些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的时候都很激动, 其他同学也非常羡慕。后来我也到学生中间调查了一下, 相当一部分同学都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出来, 他们也会为了这样一种“荣耀”而努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有了这样一种创作的兴趣与冲动, 那还何愁孩子们不愿动心去思、动笔去写呢?
春燕准备得很充分, 这一点也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现在到处都在讲高效课堂, 但说实话将这种提法原原本本地搬到我们高中语文课堂并不太合适。真正有效的语文其实在课外。春燕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她提前将相应的阅读材料 (三毛的《紫衣》, 纪君祥的《黑发》, 龙应台的《目送》) 发放给了学生, 并让学生精读, 然后写上一段两百字的读后感。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 如果我们把三篇阅读完全放到课堂上去, 也许学生一节课仅仅只能读完, 而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她这种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的做法再一次提醒了我们: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提纲挈领的引导,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 必须要让孩子们在课外、在生活中去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察一位语文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是这位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春燕的学生能够在课外去做那么多事情, 足见她在这一方面的成功。
最后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她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感情将《目送》朗读了一遍。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以前我们的阅读课总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在今后的阅读课中,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去领受文本中的情感, 然后与孩子们产生一种共鸣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那几篇文章——
紫衣没有了, 但那些印在紫衣上的梦却不能没有。同学会?是的, 母亲为了自己的梦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 然而那一场雨, 那一辆消失在眼前的军用卡车载走了她对自己青春梦想的最后奢想, 多年以后, 她呼天抢地的叫喊声没有了——孙子, 只有自己的孙子才是自己的念想——梦呢?童年的梦呢?所深深爱着的童年的梦呢?难道风烛残年的时候便只能将曾经热望的梦想抛却?不, 我们本该记得曾经那一陲野际——虽然渐行渐远, 但我们亦曾感过、亦曾爱过、亦曾追逐过!人生本该释然, 梦里千回, 此生虽不可得, 常记在梦中如何?
春燕的课让我明白, 我要告诫我的孩子们:用爱去记住生命中本该记住的, 用心去拥抱痴梦中所追恋的, 用真诚去善待周围所深爱的——即便, 有些东西我们一生都不可得。
母亲的头发, 发里的纱袋, 纱袋里的那一拗深情——那是一种寄寓, 一种为爱者铭记的寄寓。如果没有母亲藏在纱布袋的日积月累的谷黍, “我”何以在饥馑中走向成熟?如果没有母亲藏在纱布袋里的日积月累的执守, 我何以在熟睡中突然清醒?
是的, 有一种爱需要永远地藏在别人最不易记起的深处。即便深处最终变成彻底的沙漠——如果有一天, 我的孩子们记起了我, 请走到我的心间, 真切地说:“你的悄无声息, 是我人生最大的寄寓。”
我又想起龙应台的《目送》——“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是吗, 不必追的!一切爱的关怀, 一切心的寄寓, 一切看似虚幻但却真实的努力, 都是我们一个人送走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送走第三个人, 第三个再送走更多的人——如是而已!
我要让我的孩子知道:我们要将这种寄寓一直传递下去——因为这一切, 可能影响别人一生!
是春燕的课让我再一次品悟到了人生。作为一名老师, 我怎能不将这种人生中看似在天陲、实则在我们心中的生命的意义传递给学生呢?
这种生命, 便是一种爱, 一种不计得失、却常记在心中的大爱。
【听成语故事】推荐阅读:
听成语07-02
教案“听故事-讲故事”05-31
听山大故事06-20
听故事童话09-24
听长征故事有感10-23
听爷爷的故事06-01
听童话故事06-12
听故事粘图书教案05-27
听声音 编故事教案07-11
四字成语故事-出口成章成语故事10-23